公務員期刊網 論文中心 正文

科技期刊論文摘要漢譯英問題及對策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科技期刊論文摘要漢譯英問題及對策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科技期刊論文摘要漢譯英問題及對策

摘要:本文總結了科技期刊論文摘要漢譯英中存在的常見問題:中英文摘要不一致、英文摘要翻譯生硬、語法錯誤及細節(jié)問題。提出了忠實、靈活、正確、細致四個翻譯原則,希望可以幫助科技論文作者提供切實可行的翻譯策略,提高論文寫作的效率和質量,也希望可以幫助提高國內科技期刊的整體質量,提升中國科技期刊在國際上的影響力。

關鍵詞:科技期刊;摘要;漢譯英

一、引言

摘要是科技學術論文的重要組成部分,對論文的傳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論文摘要的索引已成為讀者檢索文獻的重要工具,論文摘要的語言與編校質量也直接影響著論文的錄用、被檢索率和被引頻次。英文摘要對于中文科技期刊及論文進入國際交流至關重要,也是通過國際檢索機構及二次文獻實現(xiàn)國際報道的第一信息源[1]。本文擬梳理并總結目前國內科技期刊論文摘要漢譯英中的主要問題,并提出解決策略,以期幫助科技論文作者及編審提高論文英文摘要質量,從而提升中文科技期刊的國際影響力。

二、國內科技期刊英文摘要現(xiàn)狀

我國科技期刊經過數(shù)十年的發(fā)展,數(shù)量增長迅速,學科覆蓋面齊全。據統(tǒng)計,2017年,我國出版的自然科學、技術類等科技期刊已達5027種。然而,2008年國家新聞出版總署“學術期刊英文摘要語言與編校質量分析”課題組,對100種“中文核心期刊”和“CSSCI”來源刊的英文摘要的語言和編校質量抽檢檢測結果顯示,受檢期刊中僅15種合格,其中自然科學類期刊7種。自然科學類期刊的平均差錯率達萬分之七十九點二[2],因此如何提高國內科技期刊的質量,避免我國學術思想的國際化誤讀和歪曲,是目前中國學術界亟待解決的問題。

三、科技論文摘要漢譯英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筆者在為科技期刊進行英文審校時,收集了大量一手資料。在作者提交的初稿中,英文摘要主要存在以下四類問題。

(一)中英文摘要內容不一致很多論文摘要都存在中英文不一致的問題,有的甚至整句缺失。原因大多是由于作者改動了中文,卻沒有相應地改動英文。還有些摘要英文翻譯相較于中文過于簡化,信息有所遺漏。例如,“本文將從環(huán)境因素和遺傳機制對亞歐人群膚色適應性進化及其混合人群適應性進化進行綜述并對亞歐混合人群膚色適應性進化研究作展望,以期全面了解亞歐人群膚色進化的自然選擇過程和多基因互作下的亞歐人群的色素沉著,全面解析人類膚色表型的進化規(guī)律。”翻譯為:“Inthisreview,wesummarizedtheadaptiveevolutionofEurasianandadmixedpopulations,inaddition,wepros-pectfortheadaptiveevolutionofEurasianadmixedpopu-lationstofullyunderstandtheinfluenceofgeneswithskin-relatedphenotypes,andthemechanismofthemulti-geneinteractiononhumanskincolor.”這個句子比較復雜,包含的信息較多。對照中英文可以發(fā)現(xiàn),英文摘要缺失了一些重要信息,如“環(huán)境因素”“遺傳機制”“自然選擇過程”等。由于缺少了這些信息,各分句間的邏輯和信息重點也和原文產生了差異。我們補全信息后,調整語言結構,重新譯為:“Inthisreview,wesummarizedtheadaptiveevolu-tionofEurasiansandadmixedpopulationsintermsofen-vironmentalfactorsgeneticmechanismandprospectedthefuturestudiesoftheadaptiveevolutionofEurasians'skincolors.Weaimedtogetanall-aroundknowledgeofthea-daptiveprocessofEurasians'skincolorsandtheeffectsofmulti-geneinteractionontheirskinpigmentationandfullyanalyzetheevolutionaryrulesofhuman'sskin-relatedphe-notypes.”由于句子較長,翻譯時分成了兩個句子,第一句重點在于總結,第二句重點在于展望。這樣,既包含了中文的所有信息,又厘清了邏輯,具有可讀性。

(二)英文摘要翻譯生硬科技論文摘要通常信息量較大,中文多為長句、復雜句,甚至有的中文摘要本身就存在一些表達欠嚴謹或不夠清晰的問題。而很多作者在英譯的過程中,容易拘泥于原文的結構和形式,導致翻譯生硬,不準確、不流暢,甚至讓讀者難以理解。例如:“研究結合GIS空間分析技術,選取降雨侵蝕力、土壤可蝕性、坡度坡長、地表植被覆蓋等作為評估因子,引入矩陣分析、核密度分析方法,對三峽庫區(qū)(重慶段)2005年、2010年和2015年三個時期水土流失敏感性空間分異規(guī)律及演變趨勢進行評估分析?!狈g為:“CombinedwithGISspatialanalysistechnology,takentherainfallerosionforce,soilerodibility,slopelength,andsurfacevegetationcoverasassessmentfactors,andmatrixanalysis,Kerneldensityanalysiswereadopted.Thespa-tialdifferentiationlawandevolutiontrendofsoilerosionsensitivityinthethreegorgesreservoirarea(Chongqingsection)in2005,2010and2015wereevaluatedandana-lyzed.”這個中文句子包含了四個分句,每個分句又有自己的從屬結構,十分復雜。作者基本是按照原文的順序和形式來翻譯,主題不明確,邏輯不清楚,句法也很生硬。事實上,這個句子的重點是在最后一個分句,“對……進行評估分析”。在翻譯的時候,可以調整一下順序,把這一部分的內容放在開頭。原文中的“結合”并不一定要譯為“Combinewith”,因為Com-binewith通常是指結合兩個東西,而原文只有一個東西,即“GIS空間分析技術”。所以可以譯為“byGISspatialanalysistechnology”,作為主句的狀語。而剩下的內容另譯為一個并列分句。這個句子可以修改為:“Thespatialdifferentiationlawandevolutiontrendofsoilerosionsensitivityinthethreegorgesreservoirarea(Chongqingsection)in2005,2010and2015wereevalu-atedandanalyzedbyGISspatialanalysistechnology.Therainfallerosionforce,soilerodibility,slopelength,andsurfacevegetationcoverweretakenasassessmentfactors,andmatrixanalysisandKerneldensityanalysiswerea-dopted.”從這個例子我們可以看出,翻譯的重點是信息的對等,而不是形式的對等。不需要拘泥于原文的行文形式和順序,而應該根據原文信息的邏輯和重點,用英文把其內容重新表達出來,這樣讀者才能理解。

(三)語法錯誤科技論文摘要翻譯中出現(xiàn)的語法錯誤常出現(xiàn)在人稱、時態(tài)、數(shù)以及詞匯和句型的使用等方面。語法錯誤會直接影響到英文摘要的質量,也是最容易被英語讀者發(fā)現(xiàn)的錯誤。例如:“綜合分析所得,在研究區(qū)域建議種植玉米?!狈g為:“Basedoncomprehensiveanalysis,cornisrecommendedtobegrowninthestudyarea.”這個句子其實很簡單,譯文的主要問題在于“Grow”的用法。“Grow”一般用于主動語態(tài),表示“生長”,比如“Cornsgrowinthefield”,而不用于被動語態(tài)。譯文是想表達“被種植”的意思,建議換成“Plant”。同時,表示被動也不一定要用“Corn”做主語。我們如果用“Itisrecom-mended”的句型會更自然一些。另外,原譯文中的“Corn”用了單數(shù)形式,也不合適,建議改為復數(shù)。這樣,這個句子就變成了:“Basedoncomprehensiveanalysis,itisrecommendedtoplantcornsinthestudyarea.”以上例句,一個簡單的句子,有三處錯誤或是不妥的地方,可見在科技論文摘要翻譯中,語法還是一個大問題,需要作者認真對待,仔細查閱所用詞匯的用法,理清各種語法規(guī)則。

(四)細節(jié)問題科技論文摘要常常包含一些專業(yè)術語、縮略詞、數(shù)據、符號等,翻譯時很容易出錯。常見問題包括專業(yè)術語翻譯前后不一致,有時用全稱有時用縮略詞,數(shù)據、符號不一致或遺漏等。例如:“將改進的分子相互作用體積模型(M-MIVM)與Wilson、NRTL(Non-Random-Two-Liquid)和分子相互作用體積模型(MIVM)在部分銅、銦液態(tài)合金中進行比較?!狈g為:“Themodifiedmolecularinteractionvolumemodel(M-MIVM)wascomparedwithWilson、NRTL(Non-Random-Two-Liquid)aswellasthemolecularinteractionvolumemodel(MIVM)incopper,indiumbinaryandmulti-componentliquidalloys.”這句話包含了很多專業(yè)術語及其縮略語,英文翻譯存在很多細節(jié)問題。第一,文中提及的幾個模型,有的用大寫有的用小寫,建議全部統(tǒng)一用大寫;第二,其他模型都是先寫全稱,再加括號寫簡稱,而NRTL這個模型卻是先寫簡稱,括號里再寫全稱。這里中文也是有問題的。一般來說,在第一次提及一個術語的時候,應該寫全稱,然后再加括號寫簡稱。后面就可以直接用簡稱了;第三,英文摘要中使用了頓號。英文中是沒有頓號的,應改為句號。因此,這個句子可以修改為:“ModifiedMolecularInteractionVol-umeModel(M-MIVM)wascomparedwithWilson,theNon-RandomTwo-Liquid(NRTL)ModelandtheMolecu-larInteractionVolumeModel(MIVM)incopper,indiumbinaryandmulti-componentliquidalloys.”由此可見,作者在進行論文摘要翻譯時,一定要細致,要了解英文寫作的規(guī)范,仔細檢查每一處細節(jié),才可以保證譯文的質量。

四、對策及建議

嚴復先生最早提出翻譯的原則“信、達、雅”,這在科技論文摘要翻譯中也是適用的[3]?;诳萍计诳撐恼奶攸c,以及以上總結的常見問題,我們可以把翻譯策略再細化一些,總結為忠實、靈活、正確、細致四個方面。

(一)忠實“忠實”是翻譯的第一原則。所謂“忠實”,就是“正確地理解和表達原文的思想”[4]??萍颊撐恼男畔⑤^多,內容較為專業(yè),在翻譯成英文的過程中,必須要吃透原文,再用對應的英文表達出來。

一般盡量采取直譯的方式,所有有用信息都必須涵蓋到。如果信息缺失或是有誤,將會給英文讀者帶來閱讀困難,甚至是誤導。

(二)靈活如果把寫作比成自由舞蹈,翻譯就是帶著手銬腳鐐去跳舞,而且還要跳得優(yōu)美。因為原著的創(chuàng)作不受語言形式的限制,而翻譯既要考慮到對原文的忠實,又要按照譯文的語言規(guī)則來表達原文的思想[4]??萍颊撐恼ǔ>渥佣急容^長,邏輯復雜,如果按照原文的結構和形式直接翻譯,很容易產生死板、生硬的譯文。所以我們應該梳理清楚原文的邏輯和信息構成,再按照英文的行文方式去重新表達,靈活處理,做到通順流暢。

(三)正確“正確”不僅是寫作的標準,也是翻譯的標準[5]。如果譯文存在詞法、句法、語篇等方面的語法錯誤,必定是不合格的譯文。科技論文摘要通常句型復雜,包含很多從句、修飾語、限定性結構等。翻譯時務必保證語言的正確性,要查證詞匯的含義、短語的搭配、句型的用法。(四)細致“細致”是一種原則,也是一種態(tài)度。很多科技論文英文摘要中的錯誤其實都是可以避免的,但是由于作者不重視英文摘要,匆忙而就,甚至都不進行檢查,就匆匆提交了,以致錯誤百出??萍颊撐恼ǔI婕昂芏鄬I(yè)術語、縮略語、數(shù)據、公式、符號等,在翻譯時需要更加細致,應仔細查證,反復檢查。前面所述的忠實、靈活、正確等原則,也需要在檢查的時候,認真對照,是否達到了標準,是否還有提高的空間。

五、結語

本文回顧了國內科技期刊論文英文摘要的翻譯現(xiàn)狀,總結了科技論文摘要漢譯英中存在的一些主要問題,并分別舉例說明,對例句進行了具體問題分析。針對這些問題,并根據科技期刊論文摘要的特征,筆者提出了忠實、靈活、正確、細致四個原則,希望可以幫助科技論文作者提高摘要翻譯水平,提高論文寫作的效率和質量,也希望可以幫助解決當前國內科技期刊英文摘要不合格的問題,以提高科技期刊的整體質量,提升中國科技期刊在國際上的影響力。

參考文獻:

[2]馮慶華.實用翻譯教程[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2.

[3]陸建平.從學術論文英文摘要語言與編校質量現(xiàn)狀看我國“核心期刊”遴選[J].浙江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9(4):192-199.

[4]夏歷.科技論文摘要的漢英翻譯研究綜述[J].北京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4):113-118.

[5]朱丹.科技論文摘要英譯的“信、達、雅”[J].中國科技翻譯,2013(2):12-15.

作者:阮淑俊 單位:昆明理工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