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勞動實踐活動的收獲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曦園 素質教育 研究性學習 社會實踐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設置是基礎教育課程體系、課程結構的重大變革,它有效地促進了學校教育職能的變化和學科課程之間的整合,使教育教學從片面關注學生的知識與技能的提高向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轉變,是落實素質教育的重要舉措。為了落實新課程的精神,注重本土性,就地取材,我校結合校情,以打造勞動實踐基地――“曦園”為平臺,積極開展學生綜合實踐活動,有效地探索出了一條符合當代教育改革發(fā)展趨勢的“以勞動實踐基地為平臺,全面實施綜合活動新課程,促進學生素質全面發(fā)展”新路,取得了可喜的成績。本文將結合活動開展的情況、取得的成績及存在的問題談一些膚淺的看法和體會,以供商榷。
一、立足校本,創(chuàng)建“曦園”,為學生開展綜合實踐活動搭建舞臺
為了更好地開展社會實踐和研究性學習,2007年秋,學校將校園東部通道外一塊閑置的空地占地約10畝開辟成集勞動與研究性學習于一體的學生勞動實踐基地,取名為“曦園”。
曦園被劃分為六十畦,高一各班把它作為社會實踐的班級勞動基地,其余由高一、高二學生開展研究性學習課題之用。兩年來,曦園經(jīng)細致規(guī)劃,合理布局,整個園地池圃錯落,阡陌縱橫,園畦規(guī)整,果木扶蔬,呈現(xiàn)出一派生機勃勃的田園風光。2009年初,又開辟了“共青園”,使廣大青年教師也積極地投入到農(nóng)業(yè)種植的隊伍中來,以身示范,在腦力勞動之余從另一個方面起到育人的效果。
曦園的建成不僅使閑置的土地資源得到充分利用,提升了校園的整體美觀,同時也填補了本校學生勞動教育、社會實踐以及課題研究的無實踐基地的空白,較大程度地為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推進素質教育提供了一個理想的平臺。
二、依托“曦園”,注重過程,為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與提高提供熔爐
學校除通過課堂教學的方式對學生施加影響之外,還應有目的、有計劃地開展社區(qū)服務與社會實踐活動、研究性學習。讓學生在實際生活體驗中尋求學習的動力,使學生學習渠道多樣化,學習方式生活化、情趣化,從而有利于增強學生的學習動機。我們利用基地積極開展研究性學習活動、開展勞動教育活動。
(一)積極開展研究性學習活動,進一步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我們學校根據(jù)園地的特點與學科的聯(lián)系,由學校生物教研組為龍頭,成立了課題研發(fā)小組,編寫了勞動教程《曦園飄香》,通過結合遺傳、生物的新陳代謝等等知識與環(huán)境的關系開展宣傳教育?;诖?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利用曦園積極開展研究性學習活動。由于課題切合實際,符合學生本人的興趣愛好,又來自于學生真實生活,起到了學生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或獨立思考,或合作探究,在實踐與體驗中,運用已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再者由于時間保證,地點固定,活動正常,制度齊全,師生共同參與,取得了豐碩的收獲。兩年來學生課題獲省、市縣獎的就有8篇,獲獎人數(shù)達50人,進一步提高了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積極開展勞動教育活動,進一步提高學生勞動素養(yǎng)、培養(yǎng)集體主義精神
按新課程的要求,學生必須全員參與社會實踐活動,而“曦園”剛好為學生全員活動提供了一個大平臺。學校以集體形式組織學生進行勞動實踐,勞動小組由學生自愿組合,各小組結合《曦園飄香》中的種植植物材料進行自由選擇種植品種,在政教處的統(tǒng)一管理下,通過蒼南黃金柑果業(yè)有限公司、溫州市田頭青農(nóng)業(yè)合作社等單位的幫助以及學校生物組老師具體指導,2008年曦園收獲西瓜4000多斤、花菜7000多斤,還有許多絲瓜、白菜、豇豆、大豆、茄子、豌豆、冬瓜、南瓜、玉米等。這樣,勞動中學生之間的關系發(fā)生了變化,特別是每個學生在勞動中的地位和作用也發(fā)生了變化,這些變化需要他們除靈活地運用勞動技巧外,還需要做好協(xié)調配合工作。同時,這種勞動集體本身就是一個有力的教育因素,學生在集體勞動中,會更多地想到集體的勞動效果,集體的榮譽,看到集體的力量。通過這種方式,既提高了學生的勞動素養(yǎng),又促進了集體主義意識的形成。
在勞動中,學生體驗到了成功與歡樂。當前的學生動手能力普遍比較弱,但他們渴望成功,綜合實踐活動能滿足他們的成就需要,能幫助他們樹立自信心,讓他們依靠自身的努力體驗成功的快樂,激發(fā)學生內在的學習需求,使每一個學生學會學習,愿意學習,體驗成功,收獲快樂。
曦園既是學生實踐、培訓實用技術的基地,更是提高普及科技興農(nóng)意識的試驗地。它加強了對學生勞動觀念的教育和技能培訓,又使學生在學習課本知識的同時,掌握了基本的生產(chǎn)勞動技能,培養(yǎng)了他們熱愛勞動、吃苦耐勞的品質,深受學生和家長的喜愛。
三、審視“曦園”,反思實踐,綜合實踐活動的探索之旅永無止境
曦園作為勞動實踐基地,不僅收獲了瓜果蔬菜;更重要的是,還收獲了勞動知識、勞動經(jīng)驗以及研究性課題成果。但我們沉浸于豐收的喜悅之中時,更應清楚地看到,在基地建設領域,還存在薄弱環(huán)節(jié),需要改進。
(一)在有效指導方面還有待進一步提高
綜合實踐活動應通過有效的方式將教師的智慧集中起來進行協(xié)同指導,把教師的有效指導與鼓勵學生自主選擇、主動探究有機結合起來,這是綜合實踐活動整體性的內在要求和活動成功實施的基本條件。在開展綜合實踐活動過程中,由于聘請的農(nóng)業(yè)專家有限,不能全程指導到每個勞動小組,學生只能在自行探索中體驗、實踐,獲得的產(chǎn)品質量參差不齊。因此校內指導師缺乏基本種植實踐經(jīng)驗是我們必須改進的問題。
(二)在科教結合“服務三農(nóng)”方面需要提升
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著重將“三農(nóng)”工作提到了新的高度。其實我們可以利用教師掌握的生物學知識,嘗試將勞動實踐基地面向農(nóng)民,把實踐基地辦成“做給農(nóng)民看、帶著農(nóng)民干、幫著農(nóng)民賺”的農(nóng)技培訓站和推廣站,發(fā)揮服務“三農(nóng)”、促進鄉(xiāng)村經(jīng)濟發(fā)展的示范作用。使新品種、新技術在勞動生產(chǎn)中各有所傳,做到“促進教育與生產(chǎn)勞動相結合”。
(三)在作物栽培方面如何兼顧經(jīng)濟收益問題也需要再探討
勞動實踐基地目前主要停留在學生實踐活動與學校課堂教學之間的聯(lián)系以及實踐活動的基礎研究和活動項目的設計開發(fā)和創(chuàng)新上,沒有較好地考慮到經(jīng)濟收益。長期這樣會造成資金的投入不足,影響基地建設。以后應該朝雙贏的方向發(fā)展。
綜合實踐活動的總目標是:獲得親身參與實踐的積極體驗和豐富經(jīng)驗;形成對自然、社會、自我的內在聯(lián)系的整體認識,發(fā)展對自然的關愛和對社會、對自我的責任感;形成從自己的周圍生活中主動地發(fā)現(xiàn)問題并獨立地解決問題的態(tài)度和能力;發(fā)展實踐能力,發(fā)展對知識的綜合運用和創(chuàng)新能力;養(yǎng)成合作、分享、積極進取等良好的個性品質。在開展綜合實踐活動中,我們面臨著許多新的困惑與難題,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我們將繼續(xù)做好綜合實踐活動,為了學生的發(fā)展而努力。
參考文獻:
[1]薛進立,陳吉萬主編.《曦園飄香》.
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一直被作為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跨世紀合格人才的重要途徑。2012年暑假,我院團總支根據(jù)上級有關文件精神,繼續(xù)在全院同學中開展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取得了可喜的成績?,F(xiàn)將總結匯報如下:
一、高度重視、認真組織
暑假前夕,XX院團總支向全院廣大同學了《關于開展暑假社會實踐活動的通知》,同學們積極響應、認真落實,根據(jù)自身專業(yè)特點,確定實踐方向,以認真的姿態(tài)對待此次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
二、緊密結合實際,多形式開展社會實踐活動
今年我院的社會實踐活動在堅持以往成功做法的基礎上,充分考慮各社會實踐點的實際情況,因地制宜,根據(jù)實際需求開展不同的社會實踐活動。從組織形式上看,主要分為分散活動和集體組織兩種。共派出淄博幸運風企業(yè)幫扶小分隊和青島興田幫扶小分隊兩支小分隊參加此次實踐活動。
從社會實踐的類型看,主要分為:開展便民服務,在市場上設立家電維修、單車修理、理發(fā)等便民服務點;開展文化輔導活動或者是法律宣傳與咨詢活動;開展社會調查活動,對山東濟南、萊蕪等地的現(xiàn)狀進行了調查,來分析農(nóng)村產(chǎn)業(yè)結構的調整;開展義務勞動,幫助軍烈屬、五保戶收割莊稼;文藝下鄉(xiāng),學院學生會組成文藝隊伍到村鎮(zhèn)各社會實踐基地進行巡回演出,豐富農(nóng)民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開展大學生勤工儉學活動;開展市場調查,了解市場信息,緊抓時尚脈搏,以市場需求帶動專業(yè)學習的興趣;企業(yè)幫扶,以小分隊的組織形式到實習基地實地考察、學習,使學生走出校園,了解服裝企業(yè)的生產(chǎn)流程和工序,學以致用。
三、總結經(jīng)驗,評比表彰
暑期返校后,全院學生通過寫社會實踐總結,相互交流經(jīng)驗和教訓,使我院大學生的社會實踐層次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同時,我院將對表現(xiàn)突出的社會實踐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進行評比,上報校團委。
四、經(jīng)驗和收獲
學院領導的重視,廣大同學的積極參與,是我院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得以成功的重要保證。各級地方政府和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是社會實踐活動順利進行的有力保證。社會實踐活動結束后,通過交流實踐的心得體會,使每位同學能夠總結自己在實踐中的收獲,同時也能從其他同學的實踐中學得經(jīng)驗。通過同學們的社會實踐報告,看到了他們在實踐中了解社會、鍛煉自己、服務社會的心理,達到了服務勞動人民,增進與人民群眾的感情,提高青年學生自身素質的實踐目的。同學們紛紛表示,這個假期過得比以往更充實,更有意義,并表示,以后的假期會繼續(xù)尋找這樣的社會實踐機會,提高自己的能力,使自己的假期生活更豐富。事實證明,社會實踐活動是順應時展需要,符合青年學生成長成才的活動,社會實踐活動的意義重大,影響深遠。在取得進步的同時,我們也深深體會到,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們應該有更大的突破,拓寬渠道建立社會實踐基地,加強與地方的聯(lián)系與合作,使社會實踐工作保證連貫性與持續(xù)性。
1、社會實踐的目的
通過社會實踐活動,對學生進行科技、國防、勞動、法制、環(huán)保、歷史等多方面教育,使學生關心社會和科技進步、關心地球和生存環(huán)境,獲得直接感受和問題解決的經(jīng)驗;通過社會實踐活動,增強學生的組織紀律性;通過社會實踐活動,培養(yǎng)學生認識社會、探究社會問題的基本能力,形成綜合思考問題的能力;通過社會實踐活動,養(yǎng)成良好的勞動觀念,形成一般勞動技能;通過社會實踐活動,培養(yǎng)學生人際交往能力、協(xié)作能力、組織能力和操作能力以及適應環(huán)境的能力。更重要的是,通過社會實踐,培養(yǎng)學生的參與意識、創(chuàng)新意識和勤于實踐、勇于探索、精誠合作的精神,不斷提升學生精神境界、道德意識和能力,完善學生人格,最終指向于學習者個性健全發(fā)展。
2、社會實踐的內容
社會實踐活動包括校內實踐和校外實踐,其內容包括:
軍訓:這是一個必修項目,主要進行軍事知識教育、軍事技能訓練和紀律的養(yǎng)成教育。
校內實踐活動:主要進行日常生活技能競賽活動、校園規(guī)劃和校園環(huán)境整治活動。
校外實踐活動:參觀、訪問和調查活動。可以以郊游或遠足的形式,觀賞當?shù)靥飯@風光、錦繡山河、人文景觀等;可以到德育教育基地參觀考察,接受思想教育(例如清明節(jié)祭掃革命烈士墓)等;可以抓住社區(qū)焦點、熱點問題,進行環(huán)保、國情民情調查等;可以結合教學內容進行驗證性的調查,或結合研究性學習進行探究性的調查。
社會生產(chǎn)勞動和社區(qū)建設活動:指參加工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勞動、商業(yè)性活動、社會公益勞動(例如義務植樹等)等,還可以參加社區(qū)的政策調研、政策宣傳甚至于政策制訂,參與企業(yè)策劃等。
科技性實踐活動:如進行某項科技設計或制作,參與社區(qū)生產(chǎn)、生活設施的設計或改造等。
社會實踐活動內容的確定是學校提供與學生自主選擇的結合。學校為學生提供兩個、三個或多個選修模塊供學生選擇。鼓勵學生根據(jù)自己的興趣與特長,充分利用社會()資源,創(chuàng)造性地選題和開展實踐活動。
3、課程管理組織形式
2.工作小組
組長:
成員:
社會實踐課程在學校綜合實踐活動領導小組的領導和學校綜合實踐活動專家小組的指導下實施,在學校德育處、教科室、教務處和總務處的通力合作下完成。德育處負責社會實踐課程的規(guī)劃,教導處、總務處等積極為學生的社會實踐活動創(chuàng)造條件和機會。德育處要為學生的活動提供安全保障。年級組負責綜合實踐活動的具體實施,班主任對全班的社會實踐活動負責,指導老師對所分管的社會實踐小組負責。
班級成立學術委員會,實施對班級社會實踐活動的自主管理。
社會實踐活動一般以由三、五個學生經(jīng)自由組合形成的小組為單位開展,每小組推舉小組長一名,根據(jù)活動項目聘請指導老師1—2名,提倡根據(jù)活動項目的需要聘請校外人士充當指導老師。
學生到校外參加社會實踐活動,要有完整的活動方案,要告知班主任和家長并征得班主任和家長的同意。班主任和家長要在活動方案上簽字表明自己的態(tài)度,并要求班主任和家長對該活動方案提出詳細、具體的活動建議,以確?;顒幽馨踩㈨樌谶M行。指導教師也要就活動的開展提出自己的建議。
在社會實踐活動中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但軍訓作為特殊的實踐活動項目,要嚴格按照學校綜合實踐活動領導小組的安排實施。
4、課程配置與時間安排
軍訓是全體學生的必修項目,安排在高一第一學期開學之初,共一周時間,完成者得2個學分;學校設置一個“社會實踐周”,根據(jù)實際需要安排一次主題活動,一般安排在高二第一學期,完成者得2個學分;
其他2個學分由學生根據(jù)個人的主客觀條件和興趣愛好,利用雙休日、節(jié)假日或假期時間自主安排活動得到,可集中安排進行某一主題活動,時間不得少于7日,也可分散安排多項活動,時間累計也不得少于7日。分散進行的活動要盡可能多樣化,以獲得多方面的感受和收獲。這2個學分的認定時間為高二第二學期末。
5、活動實施的過程
5•1活動前教育。學校在活動前都安排一定時間進行安全、法制、禮儀教育。教育學生預防事故,注意自我保護;教育學生必須遵守法制,遵守實踐地和社區(qū)的規(guī)章制度;教育學生禮貌待人,體現(xiàn)中學生良好的精神風貌。
5•2內容選擇與活動規(guī)劃。除軍訓項目外,學生根據(jù)自己的興趣和已有的知識水平,從生活世界出發(fā),從熟悉和關注的社會實際中選取活動主題和內容,并形成社會實踐小組,聘請指導老師,聯(lián)系好將要前去實踐的地點或單位,制定小組活動計劃,并在小組活動計劃的基礎上制訂個人活動計劃。將小組活動計劃和個人活動計劃報告班主任和指導教師并征得他們的同意。
5•3活動實施。學生必須按計劃進行活動,接受實踐地負責人領導,班主任和指導老師要隨時關注活動的正常開展。在活動中組長要協(xié)調好小組成員及各方面的關系,各成員發(fā)揮團隊精神,相互協(xié)作,確保活動的順利進行。要記錄活動過程和活動心得。
5•4總結交流?;顒咏Y束后,小組完成社會實踐的報告,個人寫出活動小結及活動過程中的體會、感受等,先在小組內交流,然后組織小組間的交流。學校每學年安排一次社會實踐的總結交流,形式由班級自定,可以是主題班會、班級網(wǎng)頁、墻報展覽等。
5•5評價考核。小組和個人提供相應的材料,由班主任或指導老師()進行初步的學分認定,然后由學校綜合實踐課程專家小組進行學分確認,教導處完成學分登記。
6、課程評價與學分認定
6•1、評價原則
貫徹三結合評價原則:過程評價和結果評價相結合,自評和他評相結合,定性評價和定性評價相結合。
6•2、評價內容
(1)參加社會實踐活動的課時量和態(tài)度;
(2)活動的選擇與活動設計評價;
(3)活動過程中的體驗和收獲:認識社會、研究社會問題的基本能力和人際交往、協(xié)作、適應環(huán)境等能力的發(fā)展情況;
(4)活動的成果和社會效益評價;
(5)活動過程中的創(chuàng)新性和實踐性的體現(xiàn)情況。
6•3評價方法
實施檔案袋評價。學生建立個人社會實踐活動檔案袋,里面應裝有能反映小組和個人活動過程的種種記錄和其他證明材料,并提供核實方法或途徑(如實踐單位的地址和電話,相關人員的姓名和聯(lián)系電話等)。在進行考評價時,活動小組和學生個人提供如下考評依據(jù):
軍訓評價。軍訓評價由出勤情況、學習或訓練態(tài)度、軍事知識和軍事技能考核情況、個人軍訓日記或小結等方面構成。
附軍訓評價表
項目項目考核得分百分比折算得分備注
出勤情況20%項目考核得分為百分制,折算得分之和就是最后得分。
學習或訓練態(tài)度15%
軍事知識考核25%
軍事技能考核25%
軍訓日記或小結15%
最后得分
主題活動評價。詳細的小組活動方案和個人活動計劃,小組社會實踐報告與個人活動小結,活動記錄與活動證明,主題活動的成果,相關單位的評價和學友的評價材料。
附主題活動評價表
項目分值得分備注
出勤情況20累計各項得分除以2就是最后的得分
實踐活動態(tài)度30
活動選擇與活動設計40
活動體驗和心志發(fā)展40
活動成果和社會效益30
活動創(chuàng)新性和實踐性40
最后得分
分散組合活動評價。相關的證明材料,如各項活動的單位證明、各項活動的計劃,各項活動的過程記錄與小結等。
分散組合活動評價表
活動名稱活動用時活動態(tài)度活動收獲活動得分備注
綜合得分累計得分÷活動項目數(shù)
()
6•4評價程序
學生個人或小組整理參評材料——小組交流及互評——班級交流及互評——導師(或班主任)進行初評、學分認定和等級認定——學校綜合實踐專家小組進行最終的定性評價,學分認定和等級認定。得分90分以上的為A等,75分——89分為B等,60分——74分為C等,60分以下為D等。
7、獎勵與重修
如今綜合實踐活動課正處于探索階段,如何使農(nóng)村學生全方位動起來,使農(nóng)村學校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真正“活”起來,成為學生喜愛的活動呢?我們抓住本地實際,挖掘農(nóng)村教育資源,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通過多種活動方式,綜合運用所學知識,開展以學生為主體,以實踐性、自主性、趣味性、創(chuàng)新性為主要特征的綜合實踐活動,把“學生生活”引入綜合實踐課,開展具有農(nóng)村特色的實踐活動,使孩子們在活動中有玩、有樂、有所學。
一、挖掘校園生活
開展綜合實踐活動時要根據(jù)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已有的知識基礎和特定的背景和條件,選取能讓學生“心動”的主題,這個主題越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越好,范圍越小越好,讓學生在活動沒有開始之前便心馳神往,這樣課堂活動就會因這份心動而豐富多彩。如開展“商品交易會”的綜合實踐活動,要求學生把家中的玩具或喜愛的圖書標上價格,想好介紹詞,向同學們進行推銷。哪個孩子的家中沒有玩具與圖書呢?誰又不喜歡玩具與圖書呢?學生一聽到這個活動課題就比較興奮。
好玩是每個孩子的天性。農(nóng)村孩子在玩上決不遜色于城里孩子。抓住學生的課間游戲,將其有針對性地引入到綜合實踐活動課中,對學生的吸引力極大。
課間,學生都喜歡跳繩。我以“跳繩的學問”為主題開展了活動課,師生共同探索關于跳繩的問題,如跳繩的歷史、價值、優(yōu)點、注意事項、在教學中的應用、新花樣等,學生分組活動,情緒高漲,思維活躍,積極性很高。展示成果時,學生玩出了很多花樣:8字跳、單側回旋跳、連鎖跳等,還開發(fā)出了“跳大繩”的項目。在整個活動的始終,學生的思維都在活動著,思維能力的訓練、創(chuàng)新精神的培養(yǎng)都在潛移默化地進行著。
各學科課程有著自己獨特的價值,但學科知識并不是學生唯一的學習資源。我嘗試突破學科教學自我封閉的僵化模式,重視學科知識、社會生活和學生經(jīng)驗的整合,注重課內向課外的延伸、補充,將學科資源與綜合實踐活動內容進行一體化設計,擴展學生的知識領域,提高學生的綜合學習能力。學生的學習生活是精彩的,收獲是巨大的。
例如:在學完課文《冬眠》后,學生都感到意猶未盡,對動物的奇聞趣事非常感興趣,于是,我指導學生開展了以“動物的奇聞趣事談”為主題的研究活動。我充分尊重學生的意愿,引導學生確立研究子課題:A.動物的冬眠;B.動物的年齡;C.動物的進食;D.動物的奇聞趣事。鼓勵學生按研究意愿積極探索,主動體驗。內容是多彩的,形式是多樣的。綜合實踐活動與各學科領域形成了一個有機整體,整合了兩者內容,使學科領域的知識寓于綜合實踐活動中,綜合實踐活動的內容又利用學科教學生成,形成了學科教學和綜合實踐活動之間的優(yōu)勢互補,密切了兩者關系。
2008年下半年,我校開展了校園文化藝術節(jié)活動。學生對此項活動有壓力也有動力,于是,我指導學生圍繞藝術節(jié)活動開展了以“露一手,我為藝術節(jié)添彩”為主題的綜合實踐活動?;顒又?,學生投入了極大的熱情,學生之間還展開了“變廢為寶時裝設計”比賽、“看我露一手歌舞”比賽、“書畫、攝影、剪紙”展覽等。學生在活動中大顯身手,在創(chuàng)新實踐中體驗、感悟,積累經(jīng)驗,享受到了實踐活動的樂趣與喜悅,促進了個性潛力的開發(fā),培養(yǎng)了活動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綜合實踐活動的開展利用學?;顒由?,能使學?;顒雍途C合實踐活動相得益彰,既富有成效,又富有藝術性和創(chuàng)造性。
二、立足家庭生活
家庭生活是每個學生親身經(jīng)歷的,生活感受也是最深刻的。以家庭實踐活動為輔助,可以使學生以學增知,以勞輔德,培養(yǎng)學生健全的人格,增強學生自我表現(xiàn)、自我完善、自我創(chuàng)新的能力,從而促進學生素質的全面提高。
綜合實踐課程的設立,是新課程改革中的亮點之一,是實施培養(yǎng)有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際能力的新型人才為重點的素質教育,對學生發(fā)展和民族復興具有深遠的意義。作為綜合實踐課教師,最初對這一課程理解很模糊,認為就是活動課,其實不是,是以全面發(fā)展為目標的新型課程。綜合實踐活動是新課程的學習領域之一,被認為是我國基礎教育課程體系的結構性突破。它是新設置的、必修的、獨立的課程領域,由研究性學習、社會實踐與社區(qū)服務三方面的內容構成,并同語言與文學、數(shù)學、人文與社會、科學、技術、藝術、體育與健康等領域一起構成新課程的領域。設置綜合實踐活動能改變學生以單純地接受教師傳授知識的學習方式。為學生構建開放的學習環(huán)境,提供多渠道獲取知識、并做到學以致用。促進學生形成積極的學習態(tài)度和良好的學習策略,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因為新型課程,它需要我們從事這方面教師的辛勤與汗水,在實際教學研究中不斷創(chuàng)新,不斷探索,認真做好教學研究。提高學生技術素養(yǎng)主旨是本學科的基本理念,而我們作為綜合實踐課程教師如何落實理念,通過此次培訓聽了許多專家老師的講座,使我較好地理解了綜合實踐課課程的基本理念,為開設好這門課作好理論準備。像韓雪榮老師的教師心理健康非常實用,讓我們在重大的壓力下得以正確的減壓;周廣臣老師的做智慧快樂守法的班主任,讓我們體會到班主任工作的樂趣;陳樹杰教授的小學綜合實踐活動常態(tài)化區(qū)域實施強調了建設一支龐大的專兼職相結合的教師隊伍是推動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健康發(fā)展的根本大計。
是的,教育是一項可以給人以雙倍精神幸福的勞動。教育對象是人,是學生,是有思想、有語言、有感情的學生。教師勞動的收獲,既有自己感覺到的成功的歡樂,更有學生感覺到的成功的歡樂,于是教師收獲的是雙倍的、乃至更多于其他勞動倍數(shù)的幸福。尊重與發(fā)展學生的人性和個性,會使師生生活在一種相互理解、尊重、關懷、幫助、諒解、信任的和諧氣氛之中,從而真正體驗到做人的幸福感與自豪感,減少內耗,提高工作和學習效率。
關鍵詞: 中學生; 社會實踐; 意義; 作用
中圖分類號: G6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9-8631(2012)04-0157-01
現(xiàn)在的中學生基本上是獨生子女,隨著社會經(jīng)濟的發(fā)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他們被當作“小皇帝”、“小公主”一樣來對待,像溫室里的花朵一樣被呵護、嬌生慣養(yǎng)、養(yǎng)尊處優(yōu),缺乏風雨的洗禮和困難的磨礪,使得他們心靈上過于脆弱,身體上過于單薄,思想上過于自私,精神上缺乏上進。為了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漢濱初中多年一直敢于推行社會實踐活動,在培養(yǎng)學生的自立自強能力、培養(yǎng)學生堅強的意志,讓學生了解社會、適應社會,親近自然、保護環(huán)境等方面發(fā)揮了積極作用。
一、中學生參與社會實踐活動的必要性
1.與現(xiàn)代社會對所需人才素質內涵的要求不斷提升密不可分
隨著社會的進步,經(jīng)濟的飛速增長,“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的時代早已過去,越來越多的企事業(yè)單位在招賢納才時,已相當注重應聘者的社會實踐能力,那些“1”字型的專才和“一”字型的通才已經(jīng)無法滿足社會的需求,而“十字”型的全才才更加受歡迎。事實證明,沒有任何社會實踐能力的人勢必在未來社會競爭的洪流中被淘汰,而那些具備良好社會活動能力的競爭者必將在社會經(jīng)濟體制的變革中占據(jù)優(yōu)勢。
2.符合當代青年的特點
出生在80年代后的城市新新人類,是生活在新舊體制轉換和社會生活急劇變化中的一代。他們聰明活潑,見多識廣,對社會事務充滿新奇,但由于中國許多家庭缺乏民主、自由的氛圍,孩子自小在家人的細心呵護下長大,在學校中接受灌輸式的教育,因此他們非??释麛[脫父母、師長們看管式的教育,渴望能夠體驗以主體性參與為特征的社會實踐活動,尋求獨立的自由空間,以滿足人際交往、被需要、被重視的高層次精神需要,所以社會實踐活動的開展勢必會得到他們的積極響應。
3.離不開當今教育觀念的更新
同志曾提出“不能整天把青少年禁錮在書本上和屋子里,要讓他們參加一些社會實踐,打開他們的視野、增加他們的社會經(jīng)驗,各級各類學校,都要認真貫徹執(zhí)行教育為社會主義事業(yè)服務,教育與社會實踐相結合的教育方針。”并且許多學校、老師和家長對“好孩子”、“成材”的定義有了新的認識,除了在校遵守校紀校規(guī),學好專業(yè)知識,也開始注重孩子綜合素質的發(fā)展,學校的重視加上家長的支持在無形中激勵了孩子參與社會實踐的愿望。
二、社會實踐活動對提升中學生素質的作用
1.培養(yǎng)學生自立自強的能力
自立就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就意味著要克服依賴,獨立安排自己的生活,意味著要離開父母、老師的庇護,自主地解決生活中的難題,意味著要靠自己的雙手去開創(chuàng)自己的事業(yè),創(chuàng)造多彩的人生。自強就是要求在困難面前不低頭,不喪氣,而是想辦法克服困難、戰(zhàn)勝挫折。而我們這一代的中學生習慣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依賴生活,經(jīng)不起挫折、困境,最缺乏的就是自立自強的能力。
近幾年以來,我校積極組織學生開展社會實踐活動,要求學生有計劃的收拾好行裝,準備好生活用品,讓他們從課堂走進農(nóng)村校園,走進農(nóng)家田地,吃農(nóng)家飯,干農(nóng)家活,體驗農(nóng)村生活。2007年暑期,我們帶領一百余學生前往平利縣興隆中學,開展為期一周的軍訓拉練式生活。通過學生親自動手在農(nóng)田里鋤草、施肥,和農(nóng)村學生一起勞動,同吃同住,遇到問題自己處理,每天堅持寫生活感受,相互交流,相互感染,讓他們在實踐中收獲,在收獲中成長,在成長中體驗生活的樂趣,學生自立自強的意識和能力從中得到了提升。
2.培養(yǎng)學生堅強的意志
堅強的意志可以讓學生從容地面對生活中的各種挫折,90后的學生大多數(shù)意志薄弱,內心敏感,經(jīng)受不住挫折和困難的考驗。這對于平時在操場上跑幾圈都喊累、體育課總想跑到樹蔭下,上學放學車接車送的學生來說,無疑是一個重大的考驗。
2007年暑期,學生第一次面對暑期社會實踐活動,都感到無比的新奇和歡喜。從學校出發(fā)到達目的地興隆中學,期間有近三十里山路需要學生背著背包徒步完成。沒有了起初的新奇與歡喜,逐漸是疲勞與忍受,在汗水、鼓勵與競爭中,學生們相互協(xié)作,慢慢地克服了疲勞和炎熱的考驗,伴隨著滿臉的汗水,他們品嘗到了成功的喜悅。
3.培養(yǎng)學生了解社會、適應社會的能力
社會是一個大舞臺,了解社會,適應社會,奉獻社會是學生成長應該經(jīng)歷的過程和要求。學生的成長與成才,需要廣闊的天地、開闊的視野、豐富的閱歷、真實的環(huán)境。只有他們真正地參與其中,才會有真實的體驗與收獲。
學生們第一次面對淡湯無味無菜的面條,他們都難以下咽,吃了幾口便放下碗筷。我們故意不管,緊接著就按照活動安排到田間地頭參加勞動。從未干過農(nóng)活學生,因為缺少對生活的了解,錯把水稻當韭菜,錯把玉米苗當野草,笑料百出。在農(nóng)家孩子的指導下,他們認識了水稻與韭菜的不同,玉米苗與野草的區(qū)別,初步了解到了社會生活知識對于自身成長的重要。
在太陽的炙烤下,學生們汗流浹背,感受到了勞動的艱辛,體驗到了饑餓的真實感受。在這樣的體驗下,學生們再次面對同樣的飯菜,竟吃得津津有味。晚上沒有電視、沒有電腦、沒有獨立的房間,睡大通鋪硬板床,音樂聲被蚊蟲聲替代,更是讓學生體驗到農(nóng)村同齡人學習生活的艱辛與不易,感受到自身生活的幸福,認識到自己生活的來之不易,更應該在平時的點滴生活中理解父母、感恩父母。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們了解社會、適應社會的能力得到了鍛煉。
三、讓學生親近自然,感受自然之美,陶冶情操
美麗的大自然是我們人類的母親,給予我們無窮的精神享受,帶給我們歡樂,陶冶我們的情操,豐富我們的精神生活,我們對大自然有一種天然的親切感。隨著社會文明的發(fā)展和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自然美的追求和向往越來越強烈。學生不應該成為“籠中之鳥”,步入大自然這本書中去,會得到更多課本里學不到的東西。
2008年暑期的平利西河之行,山環(huán)水抱,鳥語花香,篝火晚會,西河漂流,水中嬉戲,徒步登山,給學生們留下難以忘懷的印象;2011年暑期的南宮山之旅,山美如畫,水秀若詩,重巒疊嶂,云霧繚繞,學生們在茶農(nóng)的指導下,親自采茶、制茶、品茶,繪美景,唱山歌,在大自然之美的熏陶下,學生們的心靈得到了洗禮,思想得到了升華,一方面親近了自然,感受到了自然的生命之美;另一方面,一種保護大自然的情感油然而生。
我班這個寒假社會實踐活動的內容豐富多彩、形式多樣,注重實效,成果顯著。廣大同學通過深入企業(yè)、媒體,深入農(nóng)村,進行現(xiàn)場服務、問卷調查,參與勞動等多種方式完成了社會實踐。內容主要有:關注新農(nóng)村建設、和諧社會建設,支教掃盲,志愿服務,支持環(huán)保,參與活動等。
一、關注教育制度改革
初入大學的我們時刻關心教育制度改革,很多同學在假期高度關注教育制度改革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如,呂**同學在社會實踐報告中寫到:“教育制度改革是素質教育發(fā)展的根本,許多家長不理解,實行不易,但我們必須要以發(fā)展的眼光看到的改革的必然性……”。
二、關注新農(nóng)村建設
由于我班大部分同學為農(nóng)村戶口,很多同學能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從實際出發(fā),切實關心新農(nóng)村建設等問題。部分城市同學也能在過年期間深入到農(nóng)村基層,切實關心農(nóng)民問題。例如:李**同學通過親身體驗和實際采訪,發(fā)現(xiàn)土地轉產(chǎn)承包制的諸多優(yōu)點并進行了大力宣傳;侯**同學利用假期到農(nóng)村體驗生活,并對感言農(nóng)民生活不容易,從心里尊敬農(nóng)民。
三、參與多種活動鍛煉自己
寒假剛開始,我們團隊就來到建筑工地進行社會實踐。實踐中, 我們認識了不少領導。領導們是那樣的和藹、親切,對我們的到來也表示了熱烈歡迎,我們開始時的緊張頓時蕩然無存。
隨后,我們就由項目部的技術人員帶領奔走于工地了,并即刻開始了一天工作。進入工地,我們戴上安全頭盔與手套,隨著他到了一個三層建筑底下,在負責人的提醒下,我們蹲下身子,環(huán)視四周,但因為頭上的頭盔擋住了視線,與樓梯上的鋼管碰觸了好幾次,頭盔撞得“當當”響。到了第二層,上下層之間密集的鋼管,矗立于周圍,緊接著我們上了最后一層,終于可以不再像在第一層時那么小心翼翼了。頂上的水泥面上有幾條筆直的刻線,經(jīng)技術人員介紹,我們了解了刻線的作用;還有那些豎起的長短不一的鋼筋條,負責人說是因為底層的位置不一樣。
參觀完工地之后,我們進行了勞動體驗,雖然只能是干一些看似沒有技術含量的體力活,卻比想象中的復雜。我們一人搬一塊木板向木板堆積處走去,那些木板是蓋在屋頂上用的多層板,體積很大。搬了一會兒,同學們就已經(jīng)氣喘吁吁了。休息了一會兒,喝了點水,繼續(xù)干。這次換成兩個人抬兩塊板,期間我們?yōu)榱斯?jié)省體力,換了好幾個姿勢,但結果越弄越累,當把一堆木板搬完,看到與自己肩膀那么高的一堆木板堆放的整整齊齊,同學們心里的成就感油然而生。
只怪時間太短暫了,我們只能走馬觀花似地去接觸和吸收新事物,但我通過實踐也學到了很書本上沒有的知識,既增長了見識,開闊了視野,又增長了實踐操作能力、豐富了生活閱歷,這將是我走向社會的一筆最為寶貴的財富。
時間總是在不經(jīng)意間從指尖流逝!回過頭來看看這近一天來的打滾爬摸, 覺得自己很幸運可以參加這樣一個有意義的活動。通過這次社會的實踐,我們懂得了團隊在工作中的作用,同時,也深切地感受到“知識無限,能力有限”的涵義。
活動感想:
我們付出了自己的汗水收獲了課本上學不到的知識。完成了自己“貼近社會,服務社會”的愿望,不會忘記與前輩們一起走過的短暫而充實的日子,謝謝你們的照顧和批評!
關鍵詞: 小學綜合實踐活動 存在問題 解決辦法
新課程改革把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納入課程體系,打破原有課程結構,使新課程呈現(xiàn)一大亮點。通過一段時間的實施,發(fā)現(xiàn)綜合實踐活動開展有反彈現(xiàn)象,再次出現(xiàn)可有可無的現(xiàn)象。有的即使正常開設綜合實踐活動課,也是按照學科教學方式,一節(jié)一節(jié)地傳授,根本無法體現(xiàn)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性質、特點和理念要求。因此我們不得不重新審視開展綜合實踐活動課的實效性,并提出幾點理性思考,為同仁們提供參考。
一、注重活動主題的選題
l.選題要以學生為中心。綜合實踐活動中,選擇主題是最重要的環(huán)節(jié),沒有主題,就沒有活動目標,從而失去活動方向和意義。因此,指導教師一定要重視主題選擇,并指導小學生制訂具有特色、有可操作性的方案。那么,活動主題如何選擇與確定呢?首要問題是根據(jù)學校發(fā)展需求和小學生的興趣、愛好,貼近小學生的生活實際,反映他們的現(xiàn)實需求和心理期盼。在選擇與確定主題的過程中,教師角色要有一個正確定位,即教師是一個組織者、指導者、引導者、參與合作者及活動的評價者,避免獨霸課程、傳授知識現(xiàn)象[1]。這里強調的是教師不講不等于教師袖手旁觀,而要進一步加強教師指導作用。小學生由于受到年齡、生理心理不成熟的限制,缺乏正確分析與判斷能力,使主題選擇與確定往往只是為了高興、快樂而忽視活動意義,從而失去活動價值。所以必須強調教師指導作用,并以參與者的身份和學生一起選擇,充分考慮學生的年齡特點、認知能力、愿望、興趣和已有知識經(jīng)驗。對小學生來說,他們在身體發(fā)育、知識經(jīng)驗、心理品質方面依然保留著學前幼兒的許多特點,他們仍對周圍事物充滿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知欲,他們對走出課堂,到外面的世界進行探究充滿興趣。他們的思維雖然正處于發(fā)展時期,但他們的知識經(jīng)驗只局限于書本知識,生活經(jīng)驗很少。因此,選擇綜合實踐活動課題時應選擇較為生動具體的主題及相應材料,如文字、圖片、聲音等,便于學生感知、理解,讓他們獲得豐富的感性材料和直接經(jīng)驗。如在教師節(jié)來臨之際,為了融洽師生關系,我有意在小學生與各科任教師之間搭建起一座橋梁,進行了一次綜合實踐活動。首先,我做了一次調查,了解到大部分小學生都想為老師做點什么,經(jīng)大家討論,為老師制作“教師節(jié)卡片”是既經(jīng)濟又實惠的。于是,學生都行動起來,動手設計圖案、形狀,并寫上想說的話,制作完成后進行展評,看看誰的賀卡最漂亮、最有創(chuàng)意、最有內涵。不僅提高了小學生的審美情趣,而且為小學生思維創(chuàng)新提供了空間。
2.把鄉(xiāng)土教育融入綜合實踐活動中。鄉(xiāng)土教育是以鄉(xiāng)土地域環(huán)境和文化為依托,以認識家鄉(xiāng)、熱愛家鄉(xiāng)為目的開展的一種實踐性很強的教育活動。鄉(xiāng)土教育在傳承民族文化、保護環(huán)境、增加農(nóng)民收入方面發(fā)揮著重要作用[2]。但長期以來,農(nóng)村孩子和城市孩子使用相同的課本,接受相同的教學方式,他們無法從課堂中獲得生活技能與體驗,“學用脫節(jié)”問題隨之出現(xiàn)。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可以在綜合實踐活動中將鄉(xiāng)土教育作為主題研究。
家鄉(xiāng)課程資源極其豐富,周圍許多山川、河流、特產(chǎn)、名勝等可以作為他們進行綜合實踐活動的場所,如可以組織學生到《長白山博覽城》進行一次綜合實踐活動。學生在實踐過程中了解長白山博覽城的人文景觀,領略建構的獨特之美,感受到長白山的特有文化,培養(yǎng)小學生熱愛家鄉(xiāng)、建設家鄉(xiāng)的積極情感和實踐能力。
二、實踐與文本結合
綜合實踐活動的主要學習方式是實踐,注重體驗,讓學生實實在在地“做”。在開展綜合實踐活動的過程中,文本學習是必要的,實踐學習與文本學習實際上是直接經(jīng)驗與間接經(jīng)驗的關系,是教師講解與學生自主實踐活動的關系。如果把實踐學習完全變成告訴式的文化學習過程,那么,綜合實踐活動只是“紙上談兵”,名存實亡。因此,教師一定要注重實踐深度,要求學生在活動過程中真正理解實踐的目的與意義,把握各種不同實踐方式的基本要求和操作要領,結合具體活動情境,恰當選擇和利用活動工具和相關手段,完成具體任務,達到目的。
在進行《小學生一日常規(guī)》綜合實踐活動前,引導小學生先學習文本,加深理解。在接下來的實踐活動中,指導小學生制訂活動方案,組織實施,通過訪問、調查、觀察等方式完成研究報告,并在班級展示,交流分享,使其養(yǎng)成良好行為習慣。
三、科學評價,強化實踐效果
首先,增強綜合實踐效果,使之不斷提高參與活動的質量,應根據(jù)小學生在綜合實踐過程中各種表現(xiàn)進行全面評價,做到目標多元,形式多樣,方法靈活。注重挖掘和發(fā)展學生的自我評價潛能,每次活動都進行自我總結,如做了什么?有哪些收獲?碰到什么問題?有什么決策和建議?等等。有記錄、有體會,收集更多信息資料,相互間討論交流,達成共識,提高學生處理問題的能力及綜合素質能力。如小學生談活動體會時這樣說:“這樣的綜合實踐很有趣我非常喜歡,活動讓我有了很大收獲,也懂得了一些道理,做事要有理有據(jù)、有始有終,通過體驗才會覺得快樂?!?/p>
其次,從小學生發(fā)展角度,教師要不斷修改調整評價策略,及時正確地給予小學生肯定和鼓勵,獲取學生的主觀認同,注重內容多樣、形式多樣,不局限成果與水平,強調過程中情感、態(tài)度、興趣、欲望、創(chuàng)新能力和協(xié)作能力的進步。重視形成性評價,開放性實踐活動可以走進社區(qū)、聘請家長、社會各界人士參與評價,真正體現(xiàn)多種形式共存的合理科學的評價體系,完善對學生在整個參與過程中合理、公正、公開的評價手段和方法。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過:我們的教育要解放孩子的頭腦,讓他們能想;解放孩子的眼睛,讓他們能看;解放孩子的雙手,讓他們能做;解放孩子的時間,讓他們能學自己想學的東西。因此,綜合實踐活動要以活動促發(fā)展,讓學生主動實踐、主動探索、主動創(chuàng)造,大膽探究、敢于質疑,真正親近生活、親近實踐。
四、體現(xiàn)多元化
1.運用網(wǎng)絡資源,讓教師備課動態(tài)化。面對綜合實踐活動這門“無教材”的新生課程,教師感到壓力很大。確立主題成了開展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瓶頸,主題應蘊藏于小學生好奇的天性和教師敏銳的思維之中。綜合實踐活動的課程資源是動態(tài)變化,處于不斷生成狀態(tài),是一種“活頁資源”,主題的確立應該來源于學生的生活實際。
基于此,可以鼓勵教師和學生充分運用網(wǎng)絡資源,查找相應資料,在網(wǎng)絡中不斷豐富自己。首先教師要引導小學生提出自己感興趣的、有研究價值的問題,確立主題,然后設計活動方案,最后師生分享體驗。由此形成綜合實踐活動課的基本思路:恰當選題、制訂方案、過程體驗、交流成果。在創(chuàng)新實踐的基礎上,教師整理主題方案匯編成冊,制作活頁教案。在不斷充實和完善中使綜合實踐活動更具操作性,逐步實現(xiàn)由“傳統(tǒng)教案”向“活頁教”的過渡。相信只要堅持下去,學生就會在不同領域發(fā)掘出更多豐富多彩的活動主題。
2.整合校本教材,讓綜合實踐活動校本化。結合地域、校情、學情特點,在深入分析學校師資力量及小學生個性發(fā)展需要的基礎上,整合校本課程資源,在活動中重視學生的參觀、訪問、調查等綜合實踐體驗活動,在活動中學會合作、學會收集信息、處理信息,豐富情感體驗,養(yǎng)成良好學習習慣和道德品質,促進小學生學習能力和綜合素質整體發(fā)展。
3.部門統(tǒng)一聯(lián)動,讓綜合實踐活動全員化。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具有綜合性,基本要求是將研究性學習、社區(qū)服務與社會實踐、勞動與技術教育融合為一個整體,相互促進、相輔相成。開學初,學校各部門相互協(xié)調、共同聯(lián)動。教導處重點抓好學生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如規(guī)范小學生的“三姿”,作業(yè)整潔度,認真傾聽積極發(fā)言;大隊部重點帶領綜合實踐教師開展校外社會實踐活動,如清明祭先烈、參觀消防隊、慰問孤寡老人等,總務處利用學校綜合實踐勞動基地,教給學生挖地、種植、收獲等勞動常識。這樣多方齊抓共管,讓學生在觀察、體驗、實踐、總結、反思中提高自身綜合實踐能力。
總之,綜合實踐活動課的組織與實施對培養(yǎng)小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提高小學生的綜合素質,豐富他們的積極情感,養(yǎng)成良好行為習慣,具有重要意義。因此學校領導及指導教師要予以高度重視,并采取多種多樣的有效方法,促進與提高綜合實踐活動的實效性,讓綜合實踐活動課真正實現(xiàn)高效。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