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加強青少年法治教育的意義范文

加強青少年法治教育的意義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加強青少年法治教育的意義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加強青少年法治教育的意義

第1篇:加強青少年法治教育的意義范文

摘 要 文獻研究表明,我國法治教育存在重視不夠、內容枯燥、資源散亂等亟待破解的難題。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應重申以“公民”培育目標引領法治教育方向,重視法治思維與信仰的形塑,整合法治教育資源,拓展法治教育路徑。

關 鍵 詞 高中思想政治課;法治教育;文獻研究

中圖分類號 G41

文獻編碼 A

文章編號 2095-1183(2016)11-00-04

2016年6月28日,教育部、司法部、全國普法辦頒發(fā)了《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綱》,提出在義務教育學段設置“道德與法治”課程,高中段思想政治課要設置專門的課程模塊,或加大法治教育選修課時。在此背景下,如何將法治教育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法治素養(yǎng)成為一線教師面臨的重大課題。我們在文獻研究中發(fā)現(xiàn),雖然我國中學生法治教育已取得了一定成績,但仍存在重視不夠、內容枯燥、資源散亂[1]、師資匱乏[2]等亟需破解的難題。為此,我們從法治教育的目標、內容和方法三個方面,對相關文獻的觀點進行了梳理,期望能激發(fā)老師們更多的思考。

一、重申“公民”培育目標,引領思想政治課法治教育方向

《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綱》(以下簡稱《大綱》)明確高中階段的目標為“使學生較為全面地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基本框架、基本制度以及法律常識,強化守法意識,增強法治觀念,牢固樹立有權利就有義務的觀念,初步具備參與法治實踐、正確維護自身權利的能力”??梢姡洞缶V》以培養(yǎng)具有一定法治素養(yǎng)的公民為目標。雖然這一目標由來已久,但實踐中往往被忽視,因此,我們認為需要“重申”培育“公民”的法治教育目標。對此,國內有一些共同的聲音。

吉林大學法學院姚建宗認為,我國的社會法治教育的出發(fā)點與歸宿必須確立為“公民”教育,即以符合現(xiàn)代民主、法治和的精神實質與原則訴求的現(xiàn)代人――“公民”為最終的目的追求。我國的社會法治教育,不能將教育目的確立為超出一般公眾身份的自我認知與社會角色認同水平的“道德完人”或者“圣人”,必須立足于現(xiàn)實的生活真實與公眾的人格預期和道德自覺狀態(tài),以合格的“公民”及其人格的培育和教養(yǎng)為起碼要求而展開。[3]

復旦大學社會科學基礎部張曉燕提出,社會在國家治理現(xiàn)代化進程中的積極作用的發(fā)揮,有待于作為其構成主體的個體公民身份的激活。[4]她倡導法治教育就是要培育與國家治理需求相互匹配的公民身份。

法治教育的目標終歸是培養(yǎng)什么樣的人的問題。無論是從人權還是人性(二者存在同一性)來說,培養(yǎng)社會需要的合格“公民”應是社會對人性和人權的尊重。我們反對把法治教育的目標狹隘地定為培養(yǎng)遵紀守法的人。片面強調“順從”的法治教育,培養(yǎng)不出國家建設和社會發(fā)展需要的公民,也不利于國家的法治建設。當然,只強調權利而忽視義務的“唯利”式教育也不是完整的公民教育。我們主張將培養(yǎng)權利意識和義務意識都“激活”的公民,作為思想政治課程開展法治教育的目標。

公民是法治社會建設的主體,脫離公民的法治教育必然會迷失方向。為法而教,無異于舍本逐末。法治教育的最終目的絕不能是守住“法”的圣壇,而必須回歸育人的本義。

二、重視思維與信仰的形塑,凸顯思想政治課法治教育重點

對于法治教育的內容,目前學術界圍繞權利與義務的關系主要分為兩大陣營。一是義務側重說。蘇百泉認為,從權利與義務的關系、法治的人性基礎、法治社會的建設、轉型社會的特殊性等方面分析論證看,公民法治教育應該以義務意識的培養(yǎng)為重心。[5]這一觀點也是多次普法教育的核心觀點,在強調國家意識,重視集體精神的時期具有一定的導向作用。但在我國社會轉型,國家發(fā)展需要全面喚醒公民意識的時代背景之下,持這一觀點的人越來越少。二是權利側重說。萬志昂認為,青少年法治教育不僅包含法律知識的教育和普及,還是一個權利意識的熏陶和權利文化的教育和感染過程。[6]權利側重說的觀點對于反對過分強調義務的舊的法治教育觀具有一定積極意義,但由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其認識仍是偏激、片面的。

隨著我國社會發(fā)展和法治教育研究的深入,學界逐漸從學術“偏激”走向理論“和諧”。教育家李鎮(zhèn)西提出了權利和義務統(tǒng)一說,他主張中小學法治教育至少應從兩方面入手:一是讓他們明白“法治”賦予自己的權利。二是引導孩子從小樹立公仆意識和依法行政的觀念。[7]他認為這才是中小學“法治教育”的真正含義,這樣的教育才是培養(yǎng)公民的教育。劉萍律師也主張,我們不僅應當讓孩子們懂得他們應有的權利,國家對他們特殊的保護,還應當讓孩子們懂得遵守社會規(guī)則及法律,懂得對自己的行為負責,這是社會、家庭、學校共同的責任。[8]

如果僅從權利與義務的關系來探討法治教育的內容,雖然抓住了法治教育的核心,但視角未免偏小。楊恭田、吳彭有主張,基礎教育階段的法治教育內容應突出三個方面:一是法律規(guī)范的認知,二是法治思維方式的培養(yǎng),三是堅定法治信仰。[9]這一概括比較全面,較之法律制度的“灌輸”層次顯然有了提升。我們的近鄰日本相當重視將青少年法治思維的訓練與學校教育相結合,將其納入正規(guī)教育體系。從中我們可以借鑒的是,從法律常識的舊常態(tài)過渡到法治思維的新常態(tài),從滿堂灌的舊常態(tài)轉變到參與式研究型學習的新常態(tài),從單純的課堂教學轉變到立體化教育的新常態(tài)。[10]

《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綱》將青少年法治教育的核心界定為“法律常識、法治理念、法治原則、法律制度”,并要求“在不同學段的教學內容中統(tǒng)籌安排、層次遞進”。對于高中階段法治教育內容,《大綱》除要求全面拓展法律常識、法律制度外,還要求加大法治原則、法律理念的教學深度,注重增加教育教學的實踐性、參與性和思辨性,結合現(xiàn)實案例、法治實踐,著重引導學生理解、認同法律背后的價值、宗旨,注重法治意識的培養(yǎng)。顯然,高中生的法治教育絕不能僅停留在常識性教育層面,而應通過增強法治教育的實踐性,實現(xiàn)法治思維和法治信仰的形塑。

掌握一定法律常識的“通曉型”公民已不能適應我國社會轉型、法治建設的需要。新型大國建設要求社會成員不但要通曉法律知識,還要將法治作為一種行為習慣,一種精神操守,做到知行合一,“形神兼?zhèn)洹?。法治教育應擺脫普及性的、低層次的常識教育,邁向法治思維和法治信仰的更高點。這既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也是法治國家建設的需要。

三、整合法治教育資源,拓展思想政治課法治教育路徑

教無定法,不同的教學內容,不同的教學對象和教學主體都應有不同的教學方法。對于法治這一特定的教學內容,其教育方法也應“獨樹一幟”。《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綱》要求學校充分發(fā)揮主導作用,與家庭、社會密切配合,拓寬教育途徑,創(chuàng)新教育方法,實現(xiàn)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而要更好地實現(xiàn)上述“三全”,我們可以著力于以下幾個方面。

1.挖掘教材資源,浸潤法治教育

賴兆杰認為,“教科書為我們在思想政治課中加強法制教育提供了很好的教材?!盵11]在《淺談高中思想政治課法制教育的加強》一文中,他例舉了高中思想政治教材中的相關法律知識。周貴才主張,“挖掘法治教育素材,講授法律知識?!盵12]陳愛宏老師也主張,“充分挖掘教材中蘊含的法治教育因素?!盵13]而趙淑榮老師《在思想政治教學中滲透法治教育》一文則通過例舉加分析的方法,闡述如何在教學中合理利用文本資源,滲透法治教育。

如何變“教材”為“學材”,為法治教育服務,需要思想政治課教師對教材進行二次開發(fā),合理取舍,巧妙切入。如可以圍繞不同主題,對教材的法治教育資源進行重新整合,二次開發(fā);也可在原有教學目標的基礎上拓展法治教育目標,一石二鳥,潤物無聲;還可組織學生利用“法治宣傳日”,開展研究性學習活動。課程改革說到底就是課程資源的開發(fā)與利用的過程,開發(fā)利用好學生身邊的課程資源,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接受法治教育的熏陶,是非常經濟高效的法治教育浸潤路徑。

2.引入法治案例,增強情境體驗

思想政治課堂效益的提高有賴于其情境的質量,而案例的引入可豐富情境體驗,增強價值認同。周貴才老師主張,“分析法律案例,培養(yǎng)學生守法維權能力,”[14]他認為案例教學生動、形象,能激發(fā)學生學習法律的興趣,而案例的情境化更能使學生融入其中,在情境體驗中學習勝過任何形式的“灌輸”。賴兆杰老師認為,加強法制教育,必須處理好知與行的關系問題……知是基礎,行是目的。李先軍、張曉琪的研究表明,美國教師善于創(chuàng)設案例情境,增強學生情感體驗[15]。

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綱》要求綜合采用故事教學、情境模擬(如法庭模擬)、角色扮演、案例研討、法治辯論、價值辨析等多種教學方法,將真實的法治案例引入課堂教學,注重學生法治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法治案例的引入,情境化的法治教學,能為學生提供“VR”般的法治場景,增強法治教育的現(xiàn)場感,有利于學生在真實的體驗中將法治理念內化于心,做到知行統(tǒng)一,實現(xiàn)思想政治課的德育目標。需要注意的是,法治案例的引入一定要有針對性和教育性,不能為案例而案例。

3.營造教育環(huán)境,強化法治信仰

任何人都生活在一定的環(huán)境中,并受環(huán)境的影響,環(huán)境對于法治教育具有重要作用。賴兆杰老師認為,加強法制教育,必須突出“依法治國”的時代主題,這是主張法治教育應關注的時代大環(huán)境。[16]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在事例選擇、情境設置上照應法治國家建設的時代步伐,要借用大背景,激活小課堂,小中見大,把學生的生命價值與國家的建設使命進行完美融合,促進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養(yǎng)成。陳愛宏老師認為,“教師(應)身體力行,做好法治表率”。[17]“師者,人之模范也。”師為表率,才能營造一個真實可信的法治環(huán)境,強化學生對法治的信仰。身為人師,不應忽視我們也是法治文化環(huán)境的一個元素,是享受者,更是建設者。無聲的環(huán)境對人的影響往往是深刻的,營造良好的法治環(huán)境,對于增強學生的法治信仰意義重大。

事實上,教師不但要參與法治教育的小環(huán)境建設,也要關注時代、社會大環(huán)境。《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綱》要求:要充分利用主題教育、校園文化、黨團隊活動、學生社團活動、社會實踐活動等多種載體,全過程、全要素開展法治教育。我們認為,法治教育的特殊性決定了它不能是一般性的理論闡釋或簡單的邏輯推導,必須利用好一切教育資源,而開發(fā)資源是利用資源的前提。我們應在開發(fā)中利用,在利用中完善,不斷豐富法治教育資源,不斷提高法治教育實效。

綜上所述,我們要突破法治教育的目標、內容和方法的瓶頸,不斷提高法治教育的層次與水平。面對《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綱》所提的新要求,我們還有許多創(chuàng)造性的工作要做。相較國民法治教育這一宏大工程,我們或許過于渺小。但“小乃大之端”,我們理應從“小”處著手,承擔起自己的責任。

參考文獻:

[1]楊春芳,汪莉.關于中學生法制教育現(xiàn)狀的調查[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13(08):31.

[2]李臣.芻議中小學法治教育[J].法制與社會,2014(35):230.

[3]姚建宗.當代中國的社會法治教育反思[J].大慶師范學院學報,2011(07):70.

[4]張曉燕.國家治理背景下的公民身份及法治教育[J].云南師范大學學報,2015(09):90.

[5]蘇百泉.培養(yǎng)義務意識:公民法治教育的重心.[J].鐵道警官高等??茖W校學報,2007(01):33-34.

[6]萬志昂.當代青少年法治教育中的權利認同[J].人民論壇,2015(14):110.

[7]李鎮(zhèn)西.我看中小學“法治教育”[J].湖南教育A,2015(10):60.

[8]劉萍.讓權利與責任同行――未成年人的法治教育探討[J].中國校外教育(基教版),2009(7):15.

[9]楊恭田,吳彭有.基礎教育中法治教育的內容和舉措[J].江西教育,2015(7):28.

[10]汪蓓.日本青少年法治教育改革經驗及其啟示[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高教版),2015(10):93.

[11][16]賴兆杰.淺談高中思想政治課法制教育的加強[J].教師,2011(25):24.

[12][14]周貴才.高中思想政治課滲透法治教育的策略[J].文教資料,2014(33):140.

[13]陳愛宏.高中思想政治課滲透法治教育的策略研究[J].中學教學參考,2015(08):71.

[15]李先軍,張曉琪.美國中小學法治教育的歷史演進、特點及啟示[J].外國中小學教育,2015(05):17-19.

第2篇:加強青少年法治教育的意義范文

制約和監(jiān)督機關監(jiān)督這種權力體系的運行??偟膩碚f,法治就是在法及其司法體制健全的情況下,在完全服從和體現(xiàn)社會的整體利益和群體意志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個人意志和行為的自由的一種社會狀態(tài)。雖然兩者有聯(lián)系也有區(qū)別,但因為法制體現(xiàn)為靜態(tài)的名詞,法治體現(xiàn)為動態(tài)的動詞,所以在本論文中法制教育通法治教育,本文中用法制教育來表述。

二、法制教育融入初中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初中政治教育中也涉及有一部分的法律知識,但是因為有些法律內容晦澀難懂,一般的政治老師也無法完全理解初中政治課本中的法律知識,這些內容往往就被老師給忽略掉或者一筆帶過,并被作為不重要部分列明。這樣就導致青少年學生沒法接受相應的法律知識,或者認為法律知識并不重要所以對此部分給予輕視,導致其因不知法而犯法,甚至有時候在自己的權益被侵害時,因不知法而不知如何保護自己,以致作出過激行為導致自己觸犯法律從而鋃鐺入獄。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是祖國將來的建設者,應該接受一些法制教育,懂得用法律來保護自己。初中政治教育雖然能夠給予青少年一些法律知識,但是僅僅靠初中政治課本中的一些法律知識是不足夠的。傳統(tǒng)的政治知識中只教育我們要積極地守法護法,同犯罪行為做斗爭。卻沒有教會我們如何守法護法,如何用法律同犯罪行為做斗爭,如何拿起法律的武器來保護自己,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正是因為初中政治教育中法制教育的嚴重缺失,才使我們應當將法制教育與初中政治教育融合在一起,充實學生的法律知識,讓學生理解明白法律知識,充分運用法律知識,在自己權益遭受損害時,拿起法律的武器保護自己,真正做到知法、守法、用法,不再因為自己的無知忍氣吞聲,不敢反抗犯罪行為,或者犯更大的錯誤,觸犯到法律,導致自己人生的毀滅。

三、將法制教育融入初中政治教育中的一些可行性方法

(一)更新法制教育觀念。

教師和學生對法制教育的輕視和忽略是法制教育在初中政治教育中地位不高的主要原因。所以,要想讓法制教育更好更快的融入初中政治教育,必須讓老師和學生形成一個正確的法制教育觀。要想樹立正確的法制教育觀,提高初中法制教育的力度,必須得更新法制教育觀念。更新法制教育觀念,可以以校園廣播或者校園板報等方式進行,使學生和教師明白法制教育的意義和進行法制教育的一些方法。老師在以后的政治教育中必須得加強法制教育,把法制教育滲透到初中政治教育中,讓學生學習有用的法制知識,學會自我保護。

(二)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

隨著科技的發(fā)展,教學中也不斷引入了一些新的科技產品進行教學,這些新的科技產品對于課程改革的推進和教育信息需求力度的提升方面發(fā)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并且大多數教育機構現(xiàn)在均開始采用多媒體的方式進行教學活動。因此在進行法制教育和初中政治教育的融合過程中,我們也應該把多媒體教學方式引入進來。法律知識大都比較枯燥無味,盡管基本法律條文和法律理論都來源于生活,但是他們均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因此,對于初中同學來將,讓他們理解這些知識還是存在一定的難度。而且,老師的填鴨式教學,也會使學生產生煩躁情緒,從而逆得其反,學生不僅不會愛學習法律知識,還會更加厭惡法律知識,影響法制教育進程,得不到良好的法制教育效果。而將多媒體引入到法制教育中,對于教學的進行起到一個積極推動的作用。因為法律知識比較枯燥且抽象,運用多媒體可以使其從枯燥無味抽象轉變?yōu)樯鷦佑腥ちⅢw形象化。對于一些比較難懂的法律概念、法律條文等法律知識,可以播放一些與之有關的案例,一方面運用生動的案例使抽象知識變得形象化,變得更加容易理解和掌握,使學生易于吸收,同時還豐富了教學信息。另外一方面,案例是一些法律知識的生動體現(xiàn),通過案例,學生可以了解到哪些是法律所禁止的,哪些是法律所允許的,通過案例引導其以后的行為,從而建立正確的法制觀和正確的人生觀。

(三)開展綜合體驗式教學。

要想讓學生充分運用法律,必須開展綜合式教學。法律知識來源于生活,也最終應用于生活。老師在開展法制教育的時候,應該將社會熱點話題作為課程的主要教學內容,組織學生對社會熱點話題進行討論,讓學生得出自己的結論。對于那些結論積極向上的學生,要給予獎勵和表揚,使他們繼續(xù)保持,再接再厲。那些結論消極低沉的學生,要給予關懷和引導,糾正他們的錯誤的觀點,使他們加快正確法制觀和人生觀的建立。同時老師也可以就一些典型性案例讓學生進行現(xiàn)場模擬,讓學生處于當時犯罪的情形,使每個學生都表現(xiàn)出最真實的表現(xiàn)和行為,進而觀察每個人的表現(xiàn)和行為,并就其表現(xiàn)和行為進行評價。通過這些方法,強化法制教育成果,提升青少年法制意識,提高青少年對法律知識理解和運用,加快法制教育和初中政治教育的融合。

四、結語

第3篇:加強青少年法治教育的意義范文

一、科學謀劃,盡早啟動“七五”普法

1.制定“七五”普法規(guī)劃。在全面總結“六五”普法基礎上,群策群力、集思廣益,通過多種形式和渠道,廣泛聽取社會各界意見和建議,圍繞服務民生、服務發(fā)展、促進穩(wěn)定,扎實做好“七五”普法規(guī)劃編制工作,提請市委、市政府印發(fā),并提請市人大常委會作出相關決議。

2.營造濃厚的宣傳氛圍。結合全市第三屆法治文化節(jié)等活動,及時舉辦“七五”普法啟動儀式,精心設計種類豐富、格調高雅,具有吳文化特色的法治文化活動,調動社會各界參與法治宣傳的積極性。利用各種宣傳陣地和媒體平臺開展全方位、多渠道的集中宣傳,形成強大的“七五”普法宣傳聲勢,著力提升法治宣傳教育的社會知曉率。

3.搞好動員、部署。進一步抓好“六五”普法情況和經驗總結,安排部署全市“六五”普法先進集體和個人的評比工作,并擇優(yōu)推薦省、全國表彰。盡早策劃部署,落實準備工作,召開“六五”普法總結表彰大會,表彰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全面部署“七五”普法規(guī)劃實施,層層抓好動員發(fā)動。

4.抓實各項基礎工作。按照上級要求,結合我市實際,制定完善有關普法工作制度,出臺《市法治宣傳教育第七個五年規(guī)劃實施情況考核驗收辦法》,科學合理分配考核項目權重比例,加強考評結果應用,強化考評導向作用。建立“七五”普法組織領導體系,抓好工作任務分工,明確責任。著力做好“七五”普法講師團、普法聯(lián)絡員、普法志愿者等普法骨干遴選、培訓工作。

二、圍繞中心,突出重點內容宣傳

5.深入宣傳十八屆四中、五中全會精神和關于全面依法治國的重要論述。充分利用各類宣傳陣地和媒體平臺,宣傳黨的十八屆四中、五中全會的精神,進一步明確新時期法治宣傳教育的任務要求,以五大發(fā)展理念引領“七五”普法規(guī)劃全面實施;宣傳關于全面依法治國的重要論述和法治中國建設成就,使全社會了解和掌握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重大意義和總體要求,更好地發(fā)揮法治的引領和規(guī)范作用。

6.深入宣傳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在全社會普遍開展憲法教育,弘揚憲法精神,樹立憲法權威,形成憲法宣傳教育的長效機制。落實憲法宣誓制度,組織好憲法宣誓儀式。積極創(chuàng)辦憲法教育專門陣地,開發(fā)創(chuàng)作憲法知識宣傳作品,深入開展“124”國家憲法日暨全國法治宣傳日系列活動,推動憲法家喻戶曉、深入人心。大力宣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重要意義、基本構成、基本特征和主要內容,提高全民法律素質,促進依法治國基本方略的貫徹落實。

7.深入宣傳服務經濟社會發(fā)展的法律法規(guī)。緊扣我市“十三五”時期經濟社會發(fā)展的目標任務,著眼經濟轉方式調結構,大力宣傳維護市場經濟秩序、區(qū)域和城鄉(xiāng)協(xié)調發(fā)展、知識產權保護、生態(tài)文明建設、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等方面的法律法規(guī),開展“增強全民法治觀念服務全面深化改革”主題教育活動;著眼推動農業(yè)現(xiàn)代化,大力宣傳農業(yè)經營體制、耕地保護補償、農業(yè)科技創(chuàng)新等方面的法律法規(guī);著眼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大力宣傳文化交流、文化娛樂、文化產業(yè)等方面的法律法規(guī);著眼保障和改善民生,大力宣傳勞動就業(yè)、社會保障、征地拆遷、安全生產、食品藥品安全等方面的法律法規(guī);著眼從嚴管黨治黨,大力宣傳政府信息公開、黨風廉政建設、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等方面的法律法規(guī);著眼改革發(fā)展時代需求,大力宣傳與“一帶一路”發(fā)展戰(zhàn)略密切相關的投資、貿易、金融法律法規(guī)。

8.深入宣傳法治創(chuàng)建實踐。注重應用各類媒體,宣傳我市科學立法、法治政府建設、公正司法、法治宣傳等法治建設的經驗、成果,展示形象,增強信心。加強對法律法規(guī)、熱點事件、司法案件的法治解讀,準確闡釋社會生活所蘊含的法治理念和原則,深化群眾對社會主義法治精神的認識和信仰。堅持德法同行,把法治宣傳教育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精神文明創(chuàng)建有機融合,精心策劃、組織好“法潤•法治宣傳春風行動”等活動,倡導崇德尚法的社會風尚。

三、精準普法,提升公民法治素養(yǎng)

9.著力培育領導干部法治思維。落實《關于加強領導干部法治教育的實施意見》,進一步完善領導干部學法用法制度,將憲法法律作為黨委(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內容,列為黨校、行政學院必修課。進一步明確公職人員特別是執(zhí)法人員接受法律知識培訓的時間、內容等具體要求,把學法用法工作與日常工作開展和述職述廉考核相結合。提高領導干部、公務員“菜單式”選學課程中法律課程的比例,提升領導干部的法律素養(yǎng),強化法治思維養(yǎng)成。依托普法網站、微信、手機APP等新媒體平臺組織在線學法考法活動,以考促學,切實提升領導干部依法決策、依法管理、推動發(fā)展、維護穩(wěn)定的能力。

10.不斷深化青少年法治教育。充分利用青少年學法系列教材《未成年人法治教育讀本》釋法明理,切實落實課程課時。開展法治副校長、法治輔導員、法治課教師輪訓,提高師資水平。動員發(fā)動各級各類學校創(chuàng)辦校園學法陣地,結合公共文化設施建設,有計劃地興建各類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并充分發(fā)揮其宣傳、培訓、組織法治教育活動的作用。進一步探索青少年法治教育的方法路徑,完善學校、家庭、社會協(xié)同開展青少年法治宣傳教育格局,提高教育實效。

11.持續(xù)加強企業(yè)經營管理和務工人員的普法宣傳。組織開展企業(yè)防范法律風險宣傳活動,提高依法管理水平。結合流動人口積分制管理等工作,積極探索農民工學法用法的新舉措。針對農民工工作、生活實際情況,深入開展農民工學法活動月、送法進企業(yè)等法治宣傳和法律服務活動。抓好在農民工集宿區(qū)、勞動密集型企業(yè)的各類法治宣傳陣地、農民工法治學校、新市民學法俱樂部建設,有計劃地開展各類學法活動,豐富農民工法治文化生活。培育農村“法律明白人”,重視村居法律顧問的作用發(fā)揮,積極引導農村“兩委”干部不斷提高依法履職和服務的能力。

12.深入開展基層法治實踐??茖W的法治實踐和嚴格規(guī)范執(zhí)法是最好的普法。要繼續(xù)組織開展“誠信守法企業(yè)”和“依法治校示范校”評比活動,不斷夯實法治城市、法治縣(市、區(qū))創(chuàng)建基礎。認真組織好第七批國家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區(qū))、第十二批省級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區(qū))申報工作,加強對已創(chuàng)建的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區(qū))的動態(tài)管理,全面落實村(社區(qū))法律顧問開展法治宣傳制度,推進法治宣傳與法律服務的深度融合,進一步提高基層民主法治建設質量和整體水平,讓廣大人民群眾在參與民主法治實踐中提高法律素質,增強法治意識。

四、注重特色,做強法治文化品牌

13.推進法治文化陣地建設。積極推動各條線、行業(yè)籌建以宣傳部門法為主的法治宣傳陣地,加大各級各類學校和企業(yè)法治文化陣地建設力度,更好地實現(xiàn)“覆蓋城鄉(xiāng)、便捷民眾、設置合理、功能多樣”的法治文化陣地建設目標。充分發(fā)揮已有各類法治文化陣地的綜合效能,重點在提質擴面、增強效能上下功夫。加大全市法治宣傳教育中心建設和升級改造力度,推進法治宣傳教育中心全覆蓋,逐步強化法治宣傳教育中心實體化運作。深化法治文化建設示范點創(chuàng)建工作,開展第六批法治文化建設示范點申報命名,并擇優(yōu)推薦申報第五批省級法治文化建設示范點,充分發(fā)揮典型示范引領作用。

14.繁榮法治文化作品創(chuàng)作。鼓勵社會各界將傳統(tǒng)歷史文化和現(xiàn)代精神與法治元素有機融合,開展法治漫畫、動畫、法治題材民間藝術品等征集評比活動,創(chuàng)作、挖掘一批思想精深、藝術精湛、制作精良的法治文化精品力作。探索政府購買服務的市場化運作方式,發(fā)動社會力量創(chuàng)作優(yōu)秀法治歌曲、小說、故事、微電影。動員法律、文化、宣傳相關專家參與法治文化作品繁榮行動,助力法治文化作品研發(fā)、選薦、推廣工作。進一步完善市級法治文化作品資源庫,積極參加全國、全省組織的各類法治文化產品評選征集活動,擴大法治文化作品的影響力。

15.創(chuàng)新法治文化傳播方式。強化“互聯(lián)網+”思維,加大普法網站、微信、微博、客戶端等新媒體建設和應用力度,進一步推動傳統(tǒng)媒體與新媒體互融互通,以宣傳形式多元化對接互動型服務型法治宣傳新模式,積極培育在全省乃至全國有一定影響力的新媒體普法平臺,不斷提升新媒體法治宣傳的影響力。轉變思路,更多地應用新媒體組織開展意見征集、民意調查和各類法治宣傳活動。加強協(xié)同合作,舉辦新媒體應用培訓,不斷提高普法工作者新媒體應用水平。

16.舉辦第三屆法治文化節(jié)。充分征求群眾意見建議,精選活動內容,精心策劃方案,廣泛調動各方面積極性,辦好第三屆法治文化節(jié),通過豐富多彩、群眾喜聞樂見的法治文化活動,體現(xiàn)法治為民、惠民的要求。

五、立足效果,夯實法治宣傳工作基礎

17.推進“誰執(zhí)法誰普法”責任制落實。抓好工作聯(lián)動和分工,建立聯(lián)絡員聯(lián)系制度,落實宣傳計劃、總結備案和重點工作項目匯報制度,推動各市(區(qū))將“誰執(zhí)法誰普法”責任制納入本級政府績效考評內容。強化“大普法”機制,發(fā)揮各部門職能優(yōu)勢,開展“以案釋法”、“法治大講堂”等活動,根據不同需求為不同群體打造特色普法產品,提高普法精準化程度,著力實現(xiàn)法治宣傳教育全覆蓋從有形覆蓋向有效覆蓋轉變,不斷推進法治宣傳教育全覆蓋提質增效。

18.壯大各類普法隊伍。選優(yōu)、配齊、配強法治宣傳專職人員,確保機構、編制、人員、經費保障到位、運行順暢。成立“七五”普法講師團,抓好普法聯(lián)絡員、普法信息員、法治副校長等普法骨干隊伍的遴選、培育和管理,不斷壯大“七五”普法志愿者隊伍,著力造就一支有激情、能創(chuàng)新、重實干的“七五”普法生力軍。堅持向成熟的社會組織購買服務和積極孵化新型社會組織“兩手抓”,鼓勵基層積極探索,促進部門聯(lián)動,大力培育多元化的社會普法組織。

第4篇:加強青少年法治教育的意義范文

遵照《市“關愛明天·普法先行”青少年普法教育活動實施方案》部署要求,現(xiàn)制定全縣教育系統(tǒng)“關愛明天·普法先行”青少年普法教育活動實施方案如下。

一、指導思想

以黨的十七大精神為指導,按照“五五”教育普法規(guī)劃的要求,通過組織有針對性、實效性的普法教育,加強各級各類中小學學生的法律啟蒙教育、法律常識教育、法律基礎理論教育,培養(yǎng)和提高他們的是非分辨能力、自我保護意識和守法觀念,牢固樹立崇尚法律、遵守法律的理念,有效預防犯罪,保護自身合法權益,努力培養(yǎng)合格建設人才。

二、活動時間

年11月至年5月

三、活動內容及步驟

(一)宣傳發(fā)動階段(年11月15日至12月4日)

各學校要根據目標任務和要求,結合實際,制定“關愛明天·普法先行”青少年普法教育活動實施方案,做好組織、宣傳、發(fā)動等工作,要充分利用國旗下講話、宣傳欄、黑板報、廣播站、校園網、班會隊會等形式,廣泛宣傳開展“關愛明天·普法先行”青少年普法教育活動的目的和意義,做到師生皆知,全面啟動普法教育活動。特別是要通過第五個“12·4”全國法制宣傳日,開展好宣傳活動,在廣大師生中傳播法律知識,弘揚法治精神,培養(yǎng)法制意識,提高法律素質,為科學發(fā)展、社會和諧營造良好的法制環(huán)境。

(二)活動實施階段(年12月5日至年2月28日)

各學校要有針對性地對青少年學生開展法制宣傳教育,根據不同年齡階段學生的生理、心理特點和接受能力,創(chuàng)新教育形式和手段,豐富學校法制教育內容,提高普法教育的質量與效果,全面推動“關愛明天·普法先行”青少年普法教育活動。

1、繼續(xù)在中小學開設好《法治教育》地方課程,并積極開發(fā)校本課程,切實做到法制教育課程開設計劃、教材、師資、課時“四落實”。

2、認真組織教師、學生開展教育法律法規(guī)和有關普法知識專題讀書活動,讓法律知識走進師生,入心、入腦,讓違法犯罪遠離校園,確保學生健康成長。

3、組織召開法制宣傳教育報告會,邀請青少年普法教育宣講團、法制副校長、“五老”志愿者作法制教育專題報告,引導、啟發(fā)學生自覺學法、懂法,做守法、不違法的表率。

4、開展學生體驗教育活動,通過國旗下講話、演講比賽、征文、主題班(隊)會、開設模擬法庭等豐富多彩的活動,強化自身體驗,大力宣傳法律法規(guī)知識,提高學生法律素養(yǎng)。

5、積極組織學生參加“省第二屆中小學生法律知識競賽”活動,要采取多種途徑廣泛動員全縣中小學生參與本次競賽活動,讓更多的青少年學生在參與競賽的過程中掌握法律知識,提高法制觀念。

6、認真組織收看《起跑線上的警示》青少年犯罪警示教育專題片,要確保收看率達100%,可截取其中的某個案例對學生進行專題教育,讓學生通過身邊案例的警示教育達到預防犯罪和掌握法律知識的目的。

7、建立和完善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法制宣傳教育網絡,深入開展“小手拉大手互動活動”,讓“學生帶法回家,送法到萬家”,通過學生、家長互動,提高法制教育效果;充分利用各級普法機構提供的法制教育資源,教育青少年學會運用法律武器增強自我保護意識,提高青少年防范侵害的能力。

8、加強對教師的法制教育,要結合師德師風建設,認真組織開展教師學法、用法活動,將法律知識納入校長、教師培訓的重要內容,進一步提高廣大教職工的法律素質。

活動期間,縣教育局依據制定的“關愛明天·普法先行”青少年普法教育活動檢查評估表,對各學?;顒娱_展情況進行檢查,及時總結推廣新經驗,發(fā)現(xiàn)活動中存在的問題,全面督促、指導活動順利開展。

(三)活動總結階段(年3月1日至5月15日)

1、健全制度,完善機制。各學校要利用本次活動契機,建立健全學校法制教育制度,進一步完善法制教育工作長效機制,堅持不懈地開展法制教育活動,促進學校健康和諧發(fā)展。

2、樹立典型,深入開展。活動中要及時發(fā)現(xiàn)典型,培植典型,樹立典型,推廣典型,總結典型經驗,通過樹立典型來影響和帶動全縣青少年普法教育活動的深入開展。

3、及時總結,報送信息。各單位要及時宣傳報道先進經驗和典型做法,活動結束后要認真進行總結和反思,宣傳信息和總結要及時報送縣教育局基教股。

四、活動要求

(一)提高認識,積極行動。各學校要充分認識本次活動的重要意義,高度重視、周密部署、精心組織、密切協(xié)作、扎實有效地推進活動開展。

(二)建立活動領導小組和辦事機構??h教育局成立由王玉軍局長任組長,分管局長和相關科室長為成員的縣教育系統(tǒng)“關愛明天·普法先行”青少年普法教育活動領導小組,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基教股。各單位也要成立相應的活動領導小組和辦事機構,負責活動的組織和領導,要為活動順利開展提供組織和人員、經費保障。

第5篇:加強青少年法治教育的意義范文

一、學習法律知識,提高自身素質

提高學生素質教育離不開對學生的法制教育。依法治校,依法治教需要融入學校教育教學管理之中,對師生進行社會主義法制教育,培養(yǎng)師生樹立社會主義法制觀念意義深遠。要根據新形勢,研究和探索中學法制教育的特點和規(guī)律,進一步明確法制教育的任務,探求和歸納出符合師生實際切實可行的有關法制教育的新途徑新方法,調動教職員工及廣大學生的積極性,正確引導和幫助青少年學生健康成長。

生硬枯燥的講解法律知識,學生是聽不進去的,起不到應有的教學效果,但如果在課堂上多設計些學生喜聞樂見的活動,就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課堂上可以以典型案例引發(fā)學生思考、討論。設計開放性題目,發(fā)動學生展開討論。一個個生動活潑的案例,增強了他們的法律意識,使他們在不知不覺中明白了自己要做一名學法、守法、護法、用法的好公民。利用《品德與社會》課開展警校共育,強化校園法制教育。讓政法干警走上講臺,走到學生中間,在課堂中通過講授生動的案例,以案釋法,把法律、道德教給學生,讓學生真正學法、懂法、用法、守法,提高他們的認識能力。要有效地進行教學活動實踐,必須首先明確教學活動的主要思想。品德課應本著“在活動中體驗、在體驗中感悟、在感悟中發(fā)展”的思想,采取豐富多彩的活動形式,引導學生積極參與、獨立思考、自我教育,使學生在自主探索的過程中產生深刻的心靈體驗,寓法制教育于各項活動之中。

二、注重課堂體驗,讓法制教育貼近學生生活

兒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們對生活的體驗、認識和感悟。教師必須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從兒童的實際生活中捕捉有教育意義的內容,將教材中的原有材料與學生現(xiàn)實生活中的鮮活材料結合起來,盡力拉近教學內容與學生的距離,使活動內容貼近兒童生活,易于兒童接受,改變過去那種品德教育與現(xiàn)實生活相脫離的德育灌輸方式。在課堂教學中要注重創(chuàng)設情景,讓學生通過思考,交流,體驗的過程來理解法律知識,提升法律意識,自覺規(guī)范自己的言行。為此,教師在進行教學活動時要以學生為中心,從學生實際水平和學生所能接受的活動方式出發(fā),精心設計學生活動程序,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和參與感?;顒咏虒W過程中,不單要關注學生參與活動的廣度,也要關注學生參與活動的深度,調動學生主動參與到活動中來,實現(xiàn)教學活動的目的。

比如:適時利用板報、墻報普及未成年人保護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義務教育法等法律,充分利用課余時間讓學生收集整理法律知識和案例資料,使他們在收集、整理的過程中提高法律意識;聘請法制副校長,實行長效的警民共建機制,與政法部門建立長期的合作關系,讓學生對法律具有切身的感受;與司法實踐部門聯(lián)系,選擇適當的案件,組織學生旁聽庭審;與離退休的老同志掛鉤,邀請他們進行革命傳統(tǒng)教育;邀請先進典型人物,舉辦報告會;開展“少年志愿者”活動,去社區(qū)或其他單位開展志愿服務;加強家庭與學校的聯(lián)系,定期與家長溝通;對單親子女、留守兒童要給予特別的關注,由于他們處于特殊的家庭環(huán)境中,容易缺失物質和精神上的支持和關愛,一旦在社會上受到不良誘惑的影響,容易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另外,教學活動是一個不斷生成的過程,課堂的變化具有不可預定性,其隨機性造就了許許多多的生成性資源,需要教師憑借教學智慧及時捕捉這些資源。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學會在活動中用自己的眼睛去發(fā)現(xiàn),用自己的頭腦去思考,用自己的身體去感受,學生才能真正成為學習和活動的主人,法制教育才能深入人心。

三、創(chuàng)新教學活動的形式,擴展法制教育

豐富的活動載體是對學生實施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徑,每一個精心設計的活動,都會給學生留下難忘的印象。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通過創(chuàng)設的各種情境和活動,使內容的呈現(xiàn)與開展的活動融為一體,讓學生在活動中學習,在活動中體驗,在活動中收獲?;顒有问蕉喾N多樣,常用的有參觀訪問、社會調查、角色游戲、小品表演、講故事、聽音樂、看錄像、看投影、討論交流等。教師應根據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靈活地選用活動形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動機,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和生動活潑的發(fā)展提供充分的活動空間。如,課前準備活動,可以結合教材內容讓學生進行參觀訪問、社會調查、收集資料等;課堂學習活動,可以根據教學需要在課內相機切人活動環(huán)節(jié)。

第6篇:加強青少年法治教育的意義范文

關鍵詞: 中學生法制教育存在問題對策

一、開展法制教育的重要性

青少年是祖國的希望,是我國社會主義偉大事業(yè)的建設者和接班人。青少年的法律意識直接決定著我國社會主義的法制建設,影響著現(xiàn)代化建設大業(yè)。在一個法制健全的國度里,青少年法制觀念、法律素養(yǎng),直接關系到一個國家法制建設的民主化、科學化進程。青少年法制教育的重要性具體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加強青少年的法制教育,有利于樹立青少年遵紀守法、依法辦事的法律觀念,增強其辨析對錯的能力,增強其依法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的意識,引導、保障和促進青少年健康發(fā)展。

(二)加強青少年法制教育關系到國家的整體法制水平和法治程度,從而影響依法治國基本方略的實施,影響黨的執(zhí)政能力的提高,影響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構建。

(三)加強對青少年的法制教育不僅對促進青少年健康成長,使其樹立正確而高尚的人生觀,預防和降低青少年犯罪率起到關鍵作用,而且對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質有著極其重大的戰(zhàn)略意義,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對人才素質培養(yǎng)的新要求。

(四)中小學法制教育是使公民從小樹立法治精神,徹底摒棄傳統(tǒng)的“人治”思想的基本途徑,為國家今后培養(yǎng)合格的法律操作者和守法公民打下良好的基礎。同時,中小學校法制教育是教育青少年知法、守法,減少青少年犯罪的最有效途徑。加強學校法制教育,利用學校優(yōu)勢,根據青少年的身心發(fā)展特點有的放矢地施加法制影響,使青少年知法懂法,增強法律意識和法制觀念,才能有效地扼制青少年犯罪。這是現(xiàn)代學校對建設法治國家和維護社會穩(wěn)定的有效措施。

二、當前中學法制教育存在的問題

(一)中學法制教育工作普遍存在“走過場、搞形式”的不良傾向。長期以來,我國一直實行以高考為指揮棒的應試教育,在現(xiàn)有的應試教育體制下,由于教育思想上的偏差,過于重視升學率,在這種觀念的指導下,學校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門乃至家長都未真正重視法制教育,學校和家長很多情況下根本不考慮青少年的價值觀的培養(yǎng)和整體素質的提高,特別是法律素質的提高。

(二)法制教育僅僅局限于校園和課堂內。由于對法制課的重視程度和經費等原因,現(xiàn)在的法制教育僅僅局限在校園之中和課堂之內,很少有學校能把學生帶出去學習,或邀請其他單位參加,采取多種多樣的形式對學生進行法制教育,只把教育局限在了課堂內,造成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社會教育的脫節(jié),不利于增強未成年人的法制觀念。

(三)法制課教師專業(yè)素質差和業(yè)務水平偏低。任課教師水平參差不齊,學生積極性不高?,F(xiàn)在的法律課教師大多是由政治教師兼任,法律??萍耙陨纤降慕處熀苌?,絕大多數法制課教師法律專業(yè)知識太少或者干脆沒有。其中很多教師可能從來沒有接觸過法律,自身的法律意識和教學方法存在一定的欠缺,導致很多教師只能照本宣科,進行“填鴨式”教學,缺乏案例教學和課堂的靈活性,使法律課成了純粹的知識講授課。

(四)中學生對法制教育存在錯誤認識。中學開設的課程多,家長給孩子施加的壓力大,面對如此多的法律精神和條文,不少中學生產生了望而生畏的心理,甚至認為把寶貴的時間用在學法上,簡直是荒廢青春,更是一種無謂的犧牲。所以,干脆不學法,少一門學科也就少一門負擔。

三、中學開展法制教育的主要對策

針對以上中學法制教育存在的問題,如何有效地預防和減少中學生犯罪,把中學法制教育工作真正落到實處呢?筆者建議主要從以下兩個方面著手。

(一)形成“學?!彝ァ鐣毕嘟Y合的教育網絡,形成全方位的規(guī)模教育,發(fā)揮法制教育的整體功能。堅持“校內外教育并舉”,實現(xiàn)學校、家庭、社會的有機結合,全方位優(yōu)化法制育人環(huán)境,是現(xiàn)代教育的必然趨勢。[1]青少年法律素質固然主要取決于青少年自身的素質,但家庭和社會的素質也至關重要,為此,應該著力構建以普法主管部門指導協(xié)調、教育行政主管部門統(tǒng)籌實施及有關職能部門齊抓共管的青少年教育網絡,即建立一個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全方位的法制教育網絡體系,加強對學生進行法制教育和管理,才能全面強化法制教育效果。

(二)加大學校法制教育力度,從根本上改變中學法制教育落后的狀況。我國的學校教育正處于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過渡時期,學校必須進一步明確法制教育工作的重要性。由于受中考高考升學率的影響,學校教育中存在片面追求升學率,忽視道德和法制教育的傾向,而社會、家長把升學率作為評價學校和教師的唯一標準,因此忽視了對學生的法律知識的傳授及法治意識的培養(yǎng),導致一些中學生嚴重刑事犯罪,卻不知道自己是違法犯罪,有的甚至將嚴重刑事犯罪視同兒戲。因此,學校要真正樹立以育人為目標的素質教育觀念,在注重文化教育的同時,還要切實加強法制教育,用社會主義民主和法制教育中小學生,用中小學生日常行為規(guī)范約束他們,促使他們養(yǎng)成遵守紀律、遵守秩序的行為習慣,樹立遵章守紀、知法守法的自覺意識,學會用法律的武器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使廣大中小學生通過學校認識社會,學會處理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形成健全的人格。在各級各類學校建立起相應的教育制度,把學校法制教育工作作為增強全民族的法律意識,培養(yǎng)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接班人的重要事情來抓,使法制教育納入學校教育的總體工作之中,使法律知識成為學生知識結構的有機組成部分。[2]

在依法治國全面推進,全社會逐步形成法治環(huán)境的形勢下,中小學生的法制教育不應再停留在單純的知識學習及考核上,應放在中小學生的法治意識和法律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上。使學生了解法律并不遙遠,法就在身邊,在我們的生活中。在學校教育中,除搞好課堂教學外,還要緊密結合社會實踐,進行開放教育,開展多種多樣的學法、守法、護法的課外活動,開辟法制教育的第二課堂,使中小學生時時記住學法是為了學以致用,樹立遇到事情找法,解決問題依靠法的法治觀念。隨著社會經濟的發(fā)展,法律條文在不斷變化,守法、護法的法律意識是持久性的。只有中小學生形成依法治國、依法辦事的觀念,在日后的工作中,時刻銘記以法律為準繩,才達到了法制教育的真正目的。

參考文獻:

第7篇:加強青少年法治教育的意義范文

法制宣傳教育是提高全民法律素質,推進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一項重要基礎性工作,是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和十七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的重要任務,是實施“十二五”規(guī)劃、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保障。普法對象是一切有接受教育能力的公民,以領導干部、公務員、青少年、企業(yè)經營管理人員和農民為重點,主要任務包括深入學習宣傳憲法、經濟社會發(fā)展的相關法律法規(guī)、與群眾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法律法規(guī)、整頓和規(guī)范市場經濟的法律法規(guī)、維護社會和諧穩(wěn)定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的相關法律法規(guī),堅持普法與法治實踐相結合,大力開展依法治理,組織開展法制宣傳教育主題活動。中國的普法教育主要目的是實現(xiàn)法治,通過喚醒民眾的權利意識來提高公民法律素質,為建立法治國家貢獻力量。而西方國家法治進程的由法治社會發(fā)展至法治國家,兩者截然不同。正是由于中國的法治實踐是政府主導型,國家在立法、司法等方面占據絕對強勢地位,國家利用行政渠道傳播法律是該法制模式的必然選擇??梢哉f,普法教育可以達到抽調法治社會的生成力量以構建法治國家的效果。今年是“六五”普法的開局之年,中國的普法活動已持續(xù)了25年,取得了顯著成就,尤其是“五五”普法期間,持續(xù)開展法制宣傳活動、舉辦巡回報告、重點對領導干部、在校青少年學生、企業(yè)經營管理者、農民工普法,使全民法制宣傳教育深入推進,社會法治化管理水平進一步提高。

二、普法與中小學法制教育

普法教育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仍然存在形式主義、價值目標太凌亂、功能定位、實施方式、缺乏效果評價措施等方面的問題,普法教育存在的問題使得難以實現(xiàn)全面提高全面法律素質,遠遠不能滿足現(xiàn)代化建設的需要。這很大部分可以歸結于普法教育在選擇對象上存在功利性,早期普法對象是全體有接受和學習能力的公民,后期普法的重點是領導干部。這兩者都是有較強的學習法律知識能力,也會在生活和工作中因需要而主動學習。普法應將緊缺的法制教育給最需要的對象,才不至于資源分配不均甚至浪費。而中小學學生就是這一對象。

目前,我國的法律教育主要集中在高等院校的法學專業(yè),并且實施的是精英教育、職業(yè)教育,畢業(yè)后將進入法律行業(yè)提供專業(yè)的法律服務,因此光靠高等院校實現(xiàn)全民法律素質目標是不可能的。從教育的基本規(guī)律來看,中小學生是法制教育的最佳受眾。中小學法制教育,是以中小學生為主體,以普及法律知識、提高法律素質,樹立依法治國和公平正義的理念,引導他們做知法守法的合格公民為目的,通過課堂教學、課外活動和社會實踐等途徑進行的一種教育教學活動。首先,從年齡階段上,青少年時期是人一生中接受教育的黃金時期,處在一種積極準備和接受狀態(tài),更易于形成某種技能和特征[1];其次,由于中小學學生的活動場所在學校,現(xiàn)階段主要任務是學習,只有接受各方面的知識才能為將來踏入社會做好準備;再次,中小學的人數占總人的六分之一左右,假如我們將所有的社會資源都投入在中小學法制教育上,截至今日,我國已對每個社會成員進行了12年的法制教育(按小學入學至高中畢業(yè)需12年算),即使按照應試教育的方式進行教育,我國國民的法律素質也接近文化素質。堅持5個教育循環(huán),我國國民中的大多數都將具備法律常識,在中小學推行法制教育就取得了階段性勝利。綜上,中小學法制教育是投入少、效益高的普法運動,推行和落實中小學法制教育是唯一切實有效的辦法,必須著力改善中小學法制教育。

三、中小學法制教育實施建議

1.實現(xiàn)模式創(chuàng)新

我們在開展法制教育工作過程中要從提高學生思想認識入手,堅持正面教育、積極引導,要堅信所有學生都有積極因素可以調動。學生總是向往美好的未來,希望得到老師的表揚和同伴的尊重,因此,啟發(fā)學生自身教育的積極性,可以抑制消極因素,發(fā)揮特長。而在行政主導的法制宣傳教育體制下,中小學的法制教育是以青少年犯罪為主要內容,因為中小學不知不覺將法制教育課當成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課。但是從近幾年的青少年犯罪數據可以看出,青少年違法犯罪和中小學法制教育呈明顯的反向現(xiàn)象,目前的中小學法制教育已成為了單純的預防青少年的違法犯罪。但是從《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七條規(guī)定“:教育行政部門、學校應當將預防犯罪的教育作為法制教育的內容納入學校教育教學計劃”可以看出,“預防犯罪的教育”只是法制教育的一部分,過分強調極端的犯罪案例只能異化中小學生的人生觀,使其對社會產生恐懼心理。傳統(tǒng)的預防犯罪模式已不適應現(xiàn)階段中小學法制教育的形式,需要培養(yǎng)中小學生的主體意識和權利意識[2],啟發(fā)學生自身教育的積極性,應該成為中小學法制教育的重中之重。為充分培養(yǎng)中小學生的主體意識和權利意識,必須建立多種多樣的法制教育形式,將理論結合實踐。第一,豐富教學課堂,運用啟發(fā)式教學方式,案例教學法等激發(fā)學生學法的興趣。第二,加強校園法制文化建設,建立法制教育的校內實踐基地。例如成立模擬審判庭,除了由法制副校長、教師或其他專業(yè)人士參與外,主要有學生擔任職位,讓學生在現(xiàn)實說法中增強法制觀念,強化自我教育。第三,建立法制教育校外實踐基地。要克服之前普法教育存在的干巴巴講條文或是渲染犯罪情節(jié)的傾向,要深入實踐才能有深入體會,例如利用節(jié)假日上街進行環(huán)保宣傳、維護交通秩序,參加庭審觀摩等,使學生加深對頭腦中的法律法規(guī)的理解,開始積極學法、守法,甚至用法、護法。

2.改革課程設置

2002年,教育部、司法部、中央綜治辦、就聯(lián)合下發(fā)《關于加強青少年學生法制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見》,其中指出:要完善在校學生知識結構,使法律知識成為各級各類學校的必修課內容,努力形成從小學到大學的漸進、科學、合理的法制教育體系,確保青少年學生在九年義務教育期間完成基本法律知識的普及任務。這就要求了中小學法制教育應形成一個教育體系,設置多方位、多層次、多樣的課程。但是十年過去了,中小學開設法制課的學校寥寥無幾。這是由于《義務教育課程計劃》規(guī)定中小學開設的教學科目目前已經過多,課時總量已經使學生超負荷,遠超其他國家的課程計劃規(guī)定,一味談增加課時和單獨增設學科課程不切實際[3]。由于中小學年齡結構與知識層次的差異,中小學法制教育應保證原有課時不被擠占,精心組織教學內容,提高教學水平,合理配置課程。在小學三年級以下階段以活動課程和課外游戲教育為主,旨在強化學生行為規(guī)范,教會他們辨別真善美與假丑惡,學會團結互助,以禮待人;小學四年級以上階段以綜合課和活動課并重,旨在強化權利意識與自我保護意識。在初中階段以綜合課為主,活動課程為輔,開設專題講座,著力進行增強憲法意識、平等關系、權力與義務、違法和犯罪關系等方面的教育,教會他們抵制不良誘惑,養(yǎng)成遵紀守法的習慣,掌握自我保護和維權的方法,學會維護合法權益。高中部分以綜合課為主,輔之以專題選修課,要將憲法結合時事政治教育,傳授與社會發(fā)展相適應的法律規(guī)范,引導學生樹立人生觀、價值觀與世界觀。

3.師資配備

在我國范圍內,大部分的中小學教師沒有接受過系統(tǒng)的專門法學教育,自身的法律意識、法制觀念水平并不樂觀,上課時只能照本宣科,無法培養(yǎng)出有正確法制意識、法制觀念的學生。有許多學校并沒有法制教育教師,但配備了校外法制副校長,這種做法也取得了一些積極效果,但是,法制副校長本身事務繁忙,只能依靠一個學期一兩次的法制教育講座進行教育,很難開展高質量的教育輔導工作[4]。而另一方面,我國近來年高校擴招,許多高校都開辦了法學專業(yè),而如今就業(yè)形勢嚴峻,導致法科畢業(yè)生就業(yè)壓力大,假如將一些法科畢業(yè)生輸送至中小學校從事法制教育工作,既緩解大學生畢業(yè)生就業(yè)壓力,又解決填補了中小學生缺乏合格法制教師的矛盾,一舉兩得。

4.制定考評機制

教育評估是衡量教育水平的重要依據,將法制教育作為學校的常規(guī)工作納入檢查考核范圍,制定評估細則,組織專項檢查。評估內容應包括以下方面:第一,評估學校法制教育管理水平,即總體規(guī)劃、師資隊伍建設、規(guī)章制度建設;第二,全面評估法制教育課教師的并評估其他任課老師的法制教育情況在思想、業(yè)務水平、教學方法等方面;第三,對評估學生素質,從日常行為、遵紀守法情況、考試成績等發(fā)面綜合評價;第四,對學校與家庭、社會的合作進行評價。通過評估,認識學校法制教育的效果,保持優(yōu)勢,改進不足,促使中小學法制教育持續(xù)發(fā)展。

第8篇:加強青少年法治教育的意義范文

課題負責人:臧 宏工作單位:東北師范大學研究院  130024

一、選題意義及研究價值

十七大報告明確提出:“加強公民意識教育,樹立社會主義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義理念?!惫窠逃桥囵B(yǎng)公民意識的基本途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應當著眼于公民教育和民主實踐。公民教育的民族性研究,對認清當前基礎教育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公民教育方向、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公民教育課程體系,提供參考和借鑒。

該課題的研究可以使公民教育進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話語體系,進一步明確公民教育的價值取向,積累對其共性的認識,為當代中國公民教育路徑的選擇及其中國特色的突出提供理論確證,為把中國深厚的傳統(tǒng)政治文化底蘊轉化為當代公民教育的本土資源提供理論嘗試。

基于以上思考,該課題以民族性為基本視角,深入探討公民教育的本質及其當代價值取向、內容及其國家意識形態(tài)社會化的國別式樣、方法及其社會化途徑,初步建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公民教育的理論分析語境和框架。

二、研究內容

1.前提確證:公民教育的社會起源。市民社會的演進與現(xiàn)代公民的誕生;民主政治社會化進程中公民教育的自然轉向;公民教育是民族國家存在與發(fā)展的有效工具;公民教育與國民教育體系的同步而生。

2.公民教育的本質內涵。培養(yǎng)有效公民是公民教育的取向;滿足公民的政治社會化需要是公民教育的動力之源;促進公民的全面發(fā)展是公民教育的本質表現(xiàn)。

3.公民教育民族性的基本內涵。當代公民教育的工具取向――國家意識形態(tài)控制力;當代公民教育的社會價值――政治社會化管理的基礎資源;當代公民教育的自然屬性――培養(yǎng)公民意識的基本載體。

4.公民教育民族性的國別借鑒。法國保守的政治文化傳統(tǒng)與公民人權教育的彰顯;美國民主社會中自治政府的公民教育;日本民族意識與民族精神的公民教育;新加坡民主的民族化與公民道德教育并重。

5.本土資源:公民教育民族性的中國特質。背景:建設社會主義民主法治國家的現(xiàn)實需要;核心:促進青少年的政治社會化;重點:弘揚傳統(tǒng)政治文化的精髓和凸顯當代中國政治文化的生命力;方式:協(xié)調傳統(tǒng)思想政治教育與當代公民教育的關系。

三、課題的創(chuàng)新點

研究方法上,以民族性為基本視界和維度探討公民教育的基本理念,并擬提出:

第9篇:加強青少年法治教育的意義范文

【關鍵詞】增強;社會主義;法制;觀念

一、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增強全民法治觀念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憲法規(guī)定我國依法治國的主體是人民。國家的法律要切實保障人民的合法權益和利益,反過來人民也要堅決維護法律的權威。二者是相輔相成,互不可缺的。所以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增強全民法治觀念是法治建設及依法治國的靈魂和關鍵。

但是,從對當代全民法律信仰現(xiàn)狀的調查結果看,當代全民法律知識缺乏,法律情感淡漠,守護法律的意志不堅定,其法律意識水平與法律信仰尚有較大差距。了解當代全民的法律信仰狀況,分析其原因,找到培養(yǎng)全民法律信仰的有效途徑,對社會主義法治建設和培養(yǎng)全民懂法、守法、信法,以較高的法律素質和飽滿的法律情感擁護和推動社會主義法治建設事業(yè)。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增強全民法治觀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和必要性。

二、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增強全民法治觀念過程中在的突出問題

(一)全民法治精神的嚴重缺失

判斷一個國家是否是一個法治國家最根本的標準就是看是否具備法治精神。在我國全民在法治精神方面還是有很多缺失,比如:一些公職人員特別是領導干部缺乏法治意識,濫用職權,有些行為還凌駕于法律之上,憑借自己的主觀意識去行使權利。這樣不僅損害了法律的尊嚴還侵犯了人民的合法權益。正是這些領導干部的違法行為造成了惡劣影響,促使很多人面對法律存在僥幸心理都想鉆法律的空子,導致社會法治意識淡薄,我國在法治的道理上任重而道遠,只有不斷的、長期的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提高全民法治觀念。才能更好的推動我國的法治建設。

(二)法治歷史底蘊薄弱

導致我國法治精神缺失的原因很大一部分是歷史文化原因。眾所都知我們過是個擁有上下五千年歷史的文明古國。在幾千年的封建王朝統(tǒng)治中以人治為主,國家所有的權利都集中在君王手里,古代君王被奉為神靈。中國古代法治的思想都是一個弱勢群體。首先,我國的孔孟之道,重禮輕法的傳統(tǒng)文化觀念。導致對法治精神和法治信仰的缺失。其次,就是在現(xiàn)實生活中,缺乏對法治思想更方面的宣傳力度。沒有一個良好的法治思想環(huán)境,不利于法治思想的培養(yǎng)和法治信仰的形成。

(三)現(xiàn)行普法模式的落后和低效

在現(xiàn)實生活中,我們缺乏一個好的法治思想成長的環(huán)境與氛圍。對全民法治宣傳在力度和層次上宣傳也不夠。另外宣傳的方法也不科學,一味的就是對法律常識和法律知識的灌輸,人民缺乏積極性都是一味的被迫接受,不能真正的理解法治思想的內涵。

三、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增強全民法治觀念的措施

(一)增強黨政領導干部及司法執(zhí)法人員的法治教育

(1)首先我們要提高對黨政領導干部以及司法執(zhí)法人員的法治教育,要不斷加強領導的法治思想和法治意識,要不斷對領導干部進行普法教育。使黨政領導干部從靈魂深處意識到法治理念的重要性,在行使權利的過程中要真正在的做到有法可依,執(zhí)法必嚴,違法必究的理念。只有嚴格執(zhí)行依法治國久而久之法治思想就成為一種規(guī)范一種信仰。

(2)確保司法公正,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使民眾對法律的公平、正義由認可到相信,由相信到信賴,進而使人們逐漸習慣對周圍事物乃至自身事務第一時間以法律思維去思考,促進法律意識潛移默化地融入公眾內心。

(3)正確統(tǒng)籌“法、理、情”的關系,有法必依,執(zhí)法必嚴。通過嚴格執(zhí)法彰顯法治的權威和力量,突顯法律的嚴肅性和強制性,引導群眾遇事找法、解決問題靠法。

(二)加強法治精神的宣傳

(1)加強對全體公民的法治教育。要在日常生活中加大法治宣傳力度,采用更科學的宣傳方式,使公民在通俗易懂的形勢下更好的理解和體會法治思想,從而更好的提高公民的法治意識。

(2)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我們要充分利用現(xiàn)在的高科技宣傳手段,通過網絡,電視,手機等媒體來宣傳,在基層社會可以開展多種多樣的活動比如小品,講故事,看宣傳片等手段把法律常識通俗易懂的讓老百姓傳達,通過不同形式渲染法治思想大環(huán)境,久而久之老百姓就能主動的了解和接受法律常識和知識。從而在潛移默化中使老百姓收益。

(三)健全普法宣傳教育機制

(1)健全普法宣傳教育機制,開展群眾性法治教育,是增強法治意識教育成效的基礎性工作。只有普通大眾對憲法和法律所規(guī)定的各項權利與義務有著比較清晰的認知,養(yǎng)成依法辦事的習慣,善于依法維權,我國的法治社會建設才會有堅實的基礎。對此,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決定》提出,健全普法宣傳教育機制,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加強對普法工作的領導,宣傳、文化、教育部門和人民團體要在普法教育中發(fā)揮職能作用。

(2)建設覆蓋城鄉(xiāng)居民的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完善法律援助制度,健全司法救助體系,保證人民群眾在遇到法律問題或者權利受到侵害時獲得及時有效的法律幫助。大力發(fā)展律師、公證等法律服務業(yè),讓公民遇到法律事務時能得到優(yōu)質服務,降低公民依法維權、依法辦事的成本,從而使公民樂于依法維權、依法辦事。

(四)把法治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

我們要把法治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真正的做到從娃娃抓起,從而讓青少年樹立牢牢地法律意識。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是祖國的希望。從小對他們就行法治意識教育,以后才能更好的成為祖國的棟梁之才,為國家的建設添磚增瓦。

(五)加強社會道德建設

建立良好的依法治國的大環(huán)境是增強法治意識教育的重要條件。以德治國與依法治國相輔相成,相互促進。我們在進行法治宣傳的基礎上也要加大對以德治國的宣傳。只要這樣才能更好的提高人民的自身素質以及更好的使公民確立法治信仰。因此,在法治社會建設中,要強化道德建設。要在全社會倡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營造以遵紀守法為榮、以違法犯罪為恥的社會風氣,引導人們自覺遵守規(guī)則,遵守公共秩序和善良風俗,形成以規(guī)則為行為準則的意識,發(fā)揚自由、平等、守信的精神。通過道德建設讓人們不僅依據法律條文行事,更重要的是依據法律所包含的道德原則來行事,真正在實際生活中踐行法的精神,實現(xiàn)法的價值。

(六)推進多層次多領域依法治理

依法治國是我國現(xiàn)在治理國家的根本基礎和必要依據。首先,國家的治理要靠法治,只有依法系統(tǒng)的治理國家,才能促進國家的繁榮昌盛。只有更加健全法治機制才能夠推進多層次多領域的依法治理。在依法治國的過程中,我們要實行多元主體參與與社里治理理念相結合。比如說:把公眾參與、專家論證、風險評估、合法性審查、集體討論決定確定為重大行政決策法定程序。促使在治理過程中在法律的基礎上更加民族化。促使人民更加積極的參與進來,為國家的建設積極的發(fā)揮自身的能量。另一方面,通過社會規(guī)范建設,如鄉(xiāng)規(guī)民約、行業(yè)規(guī)范、社會組織章程等來協(xié)調關系、約束行為、保障群眾利益,從源頭實現(xiàn)依法治理。

(七)建設完備的法律服務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