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中小學語文教學論文范文

中小學語文教學論文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中小學語文教學論文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第1篇:中小學語文教學論文范文

1.1思想意識落后當前,中職學校的德育教學在思想認識方面存在一定的誤區(qū),個別中職學校的管理者對思政教育不重視,認為中職教育主要是為社會培養(yǎng)實用型人才,只要中職畢業(yè)生實現了順利就業(yè)即可,而德育教學的作用不大,甚至是可有可無,對學生的就業(yè)和發(fā)展沒有什么作用和影響,如果在德育教學方面投入大量的精力和財力,則會分散學生的學習注意力和精力,結果往往得不償失,在實際的工作中,往往存在資金投入不足,教學資源沒有向德育教學集中的問題。

1.2教學內容滯后當前,中職學校的德育教學的內容滯后,很多內容還停留在應試教育時期,這些內容枯燥,乏味,對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積極性激發(fā)不夠。當前,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fā)展,人才競爭日趨激烈,在這樣的形勢下,用人單位在招聘的時候,不光要看應聘者是否具有熟練的操作能力,更要看應聘者能否具有良好的道德素質,能夠具有奉獻精神和團隊意識。同時,隨著外部形勢的變化,學生的個人思想意識也會發(fā)生很大變化,外部的信息和思想意識紛繁復雜,中職德育教學如何發(fā)揮主渠道作用也值得探討。

1.3教學方式陳舊當前,中職學校的德育教學的教學方式陳舊,很多教師還是將注意力放在課堂教學上,老師是課堂教學的主體,對學生進行填鴨式的教育,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學習興趣沒有充分發(fā)揮,學生的個性化需求沒有被充分重視,造成了學生厭學、逃避思想政治教學的現象,嚴重阻礙了德育教學作用的發(fā)揮。

1.4教師素質不高當前,中職德育教學工作者的素質也存在一定的問題,很多教師對提升自身能力和水平的熱情不高,知識結構陳舊,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的主動性不強,習慣于照本宣科,沒有顧及到學生的接受現狀。同時,由于激勵制度存在一定的問題,教師們干好干壞的差別不大,尤其缺乏進行積極教學革新的動力和積極性。而且,很多學校對德育教學不重視,教師外出學習、考察的機會不多,知識更新也很慢。

2中職學校德育教學創(chuàng)新路徑

2.1提高重視程度各級中職院校的管理者一定要從學生綜合能力提高和長遠發(fā)展的角度出發(fā),客觀公正地看待德育教學工作,要真正從思想意識上重視,在教學資源配置上,資金投入上下大力氣。要充分理解德育教學工作的重要意義,認識到思想政治工作對于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和個人發(fā)展的重要作用,要突破眼前利益的束縛,從學校綜合競爭力提升的角度出發(fā),在教學管理各個環(huán)節(jié)中凸顯對德育教學的重視。

2.2革新教學內容要大力革新德育教學的教學內容。要根據經濟社會發(fā)展的現實需要,根據學生身心發(fā)展的個性化特點,從學生的興趣點出發(fā),從用人單位的實際需求出發(fā),合理的設置教學內容。要合理選用教材,將教學內容跟業(yè)務課程有機結合,讓學生們真正意識到德育教學工作的重要作用,讓學生真正理解到德育教學對于個人發(fā)展的推動作用。要將科學發(fā)展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黨的十精神等引入到中職德育教學中來,用先進的理論來指導學生,引領學生,實現學生個人的良好發(fā)展。

2.3改進教學方式要改變落后呆板的教學方式,要多與學生們進行交流溝通,深入理解學生的學習興趣點,了解學生的個性化需求,鼓勵學生暢所欲言,努力營造寬容、自由、高效、和諧的課堂環(huán)境。要努力更新教學設施,引入多媒體等高新技術手段,豐富教學的方式,通過高新技術手段進一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讓學生們在快樂中學習。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性地位,積極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促進學習效果的實現。

2.4進行心理疏導中職在校生一般處于個人成長的青春期,思想觀念和道德意識正處在萌芽狀態(tài),對外部事物的分辨能力不強,心理承受能力也有限,遇到生活和學習中的一些挫折和問題,很難正確面對和化解,極易產生各種偏激的想法,甚至做出一些沖動的行為。因此,在德育教學過程中,一定要加強心理疏導,對學生日常生活和學習過程中產生的一些心理問題和情緒問題進行及時的了解,對嚴重的要進行及時的心理干預,制定針對性措施,幫助這些學生解決心理問題。

第2篇:中小學語文教學論文范文

關鍵詞:小學語文;傳統(tǒng)教育;識字教學;古詩教學;習作指導

中國傳統(tǒng)文化歷史悠久,博大精深,內容極為豐富,涵蓋了生產生活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語言文字文化等諸多方面。繼承、傳播、發(fā)揚優(yōu)秀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是每一個教育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責任?!读x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的培養(yǎng)目標明確指出:加強思想品德教育,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社會主義思想,是基礎教育的重要任務。其中,對學生培養(yǎng)熱愛社會主義祖國之情、了解中國歷史和國情、對國家和民族負有責任感是其中的重要一環(huán)。

“歐洲的孔子”法國思想家伏爾泰曾呼吁歐洲人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面前:一要贊美,二應自慚,三須模仿。這是因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歷史悠久,內容豐富,生命力強,影響深遠。因而,在小學階段進行傳統(tǒng)文化教育既是由語文學科的性質決定的,又是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要求。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傳統(tǒng)文化教育的途徑很多,如,“閱讀教學”“識字教學”“習作教學”“課文活動”等。下面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幾點看法。

一、著眼識字教學,使學生對傳統(tǒng)文化有個初步的了解與印象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明確規(guī)定:小學1~2年級認識常用漢字1600個左右,其中800個左右會寫;3~4年級認識常用漢字2500個左右,其中1600個左右會寫;5~6年級認識常用漢字3000個左右,其中2500個左右會寫。毋庸置疑,識字教學是進行傳統(tǒng)文化教育的有效手段之一。在識字教學中實施傳統(tǒng)文化教育可以從漢字的形體結構和字義兩方面入手。漢字是結構文字,漢字的形體結構既模仿實際又不斷地加以改造,表現了中國人獨特的思維方式和與時俱進的改革精神。如“學習”二字,學為蓋房之意,“習”為鳥每日練習飛翔之意。前者告訴了我們居住文化的久遠,后者告訴我們中國人對教育思想、學習方法的認識與歸納。再如“友”字為兩手握,表現了中國人對友情的認識與強調。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只要注重對漢字形、義的分析與講解,學生對傳統(tǒng)文化的認識就會提高,思想感情也會得到熏陶。

二、立足于古詩教學,使學生感受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博大精深

古詩是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文化遺產,在當今極具教育功能。正如楊再隋教授為河南人民出版的《小學生必讀古詩詞80首·序》中所言:“每一所小學都重視兒童(古詩)語言的積累,重視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教育,日積月累,堅持不懈,就會陶冶兒童心性,構建校園文明,深扎文化之根,鑄造民族之魂?!毙W語文教材選編的古詩上自《漢樂府》下至清代詩歌,都是千古傳誦的名篇,是高度思想性和完美藝術性的結合,充滿了詩情畫意,讀來朗朗上口,深受學生喜愛。如通過《鋤禾》的教學,可以培養(yǎng)學生勤農節(jié)用的情感;通過《游子吟》《贈汪倫》的教學,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親情、友情;通過《塞下曲》的教學,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勇敢精神;通過《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的教學,可以使學生了解中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及中國古人傳統(tǒng)節(jié)日的風俗習慣等。

三、利用好現代文教學,對學生進行情感熏陶

小學語文教材現代文選文具有典范性,文質兼美,富有文化內涵和時代氣息,題材、體裁、風格豐富多樣,是學生認識、吸收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途徑。

因而,每一個教育工作者都要利用好小學語文教材中的現代文對學生進行傳統(tǒng)文化教育。如通過《長城》《趙州橋》等課文的教學,可以使學生了解中國古代建筑藝術的卓越和成就;通過《高梁情》的教學,可以使學生對五谷及對大自然產生贊美乃至崇拜之情;通過《我的伯父魯迅先生》的教學,可以使學生受到“仁與義”的教育;通過《探母》等的教學,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孝”道等。

四、通過課外閱讀指導,促進學生對傳統(tǒng)文化的理解和認識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中小學學生九年課外閱讀總量應在400萬字以上。其中,小學一、二年級不少于5萬字,三、四年級不少于40萬字,五、六年級不少于100萬字。不難看出,課外閱讀是對學生進行傳統(tǒng)文化教育的有效途徑之一。教師指導學生閱讀《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的推薦書目書籍時,可以通過指導學生閱讀《三字經》《唐詩三百首》等,幫助學生進一步認識和了解中國古代詩歌的特點和精髓;通過閱讀中國四大古典名著等促進學生對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理解和吸收,從而為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發(fā)揚光大打下堅實的基礎。

五、加強習作指導,讓學生對傳統(tǒng)文化的認識與理解得到升華

古人云:“文以載道?!薄暗馈本褪侵黝},就是讓學生在習作中認識、明白一些道理。通過習作,學生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認識會進一步得到升華與提高,從而培養(yǎng)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熱愛之情。如人教版三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習作《寫生活中的傳統(tǒng)文化》,就是通過習作對學生進行傳統(tǒng)文化教育。在具體指導過程中,學生通過動手、動腦會得到許多信息。如,傳統(tǒng)藝術中的戲曲、相聲、民歌、民族舞蹈、地方小調,種類繁多、妙趣橫生;傳統(tǒng)工藝中的編織、刺繡、剪紙、陶瓷都是我國的古老工藝,門類眾多,內容更是豐富多彩;我國各個民族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和傳統(tǒng)活動更是數不勝數,像賽龍舟是端午節(jié)的一種習俗,體現了我們中華民族團結拼搏、奮勇爭先的精神。學生通過習作自然會萌發(fā)出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濃厚興趣,激發(fā)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由衷喜愛之情。

第3篇:中小學語文教學論文范文

(一)師資力量沒有配齊配足

大多數中職學校因為教師編制緊張,為了節(jié)省辦學成本,在專業(yè)課程教師尚未配齊的情況下,藝術課程教師只能成為可有可無的陪襯,因此藝術課程師資短缺就不難理解。據調查,60%的學校沒有穩(wěn)定的專職藝術課程教師,即使部分學校開設了藝術課程,其師資要么是把一些對藝術愛好的文化類富余教師兼職教授藝術課程,要么是通過外聘兼職教師來實現。由于學校藝術課程專業(yè)教師數量不足,素質不高,難以保證學校開齊、開足課程,制約了學校藝術教育全面、深入、有效地開展,嚴重影響了藝術素質教育的順利實施,更談不上充分利用美育途徑開發(fā)學生的潛能,增強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和生活的幸福指數,從而導致學生素質水平的提高受到一定的限制。

(二)藝術教學設施沒有增量增質

從辦學成本來看,職業(yè)教育遠大于普通義務教育,但就政府對職業(yè)教育的投入與普通教育來比較,就顯得相形見絀。而藝術教育課程又不同于其他科目的教學,是職業(yè)教育中的身價較高的“貴族課程”,需要專門的教師、配套的設備設施和場所,比如多媒體教室、鋼琴、舞蹈室等,需要投入不少的資金。近幾年來,國家加大了對專業(yè)實訓基地教學及實訓設備的投入,但卻無專項經費投入到藝術教育方面軟硬件建設,使得學校藝術教育缺乏應有的物質保障。我國目前擁有中職學校3萬余所,但大多規(guī)模較小,設施簡陋。由于受城鄉(xiāng)校際差異和中職學校辦學經費影響,大多數縣(市)級學校辦校歷史較短,藝術教育教學條件很難達到要求,有些不但藝術教學設備、場館設施和器材達不到要求,甚至沒有符合中職學生特點的藝術課程的教材。調查顯示,有近七成的學校沒有藝術教材,更別提專門的藝術教室和藝術教育器材,即使部分省份城市中職學校開設了藝術課程,但藝術項目不齊全,有些課程也僅限于提供些唱歌、舞蹈等理論知識的傳授,缺乏為藝術教育比賽及相關展演活動的場所及平臺。

(三)藝術教育方式沒有入心入身

中職階段的學生大多15-18歲,且不少是獨生子女,正處于身心發(fā)育的叛逆期及人生觀逐步形成的關鍵期。盡管他們對藝術教育有需求,但受多重因素影響。一則不少學生學習習慣欠佳,學習興趣不濃。同時對生活中的善惡美丑缺乏辨別能力,容易被低級趣味、感官刺激的東西所吸引,主要表現在舉止不文雅,易沖動,自制能力不強。二則受學制短,專業(yè)技能學習任務繁重、就業(yè)壓力等因素影響,學生很難心情愉悅地接受藝術教育的熏陶。另外,學校對藝術教育的思想認識不夠,藝術教育的管理機構和管理隊伍不健全等因素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藝術教育的實施。比如,有些中職學校配了藝術課程教師,但是極少參加外出學習與培訓,長期以來沒有更新學科知識,跟不上藝術教育領域內容及技術手段的更新速度,教學內容陳舊,傳授方式單一,教學效果大打折扣。

(四)藝術教育評價機制沒有入局入流

當前,不少中職學校舉辦者及學生對藝術教育的認識仍然十分膚淺。一方面藝術教育在中職學校課程設置中處于邊緣和角落,另一方面學生對藝術教育的價值及功能認識不足,并且我國尚未建立中職學校藝術教育的評價機制,更缺乏統(tǒng)一的測評體系和標準。藝術教育課程的開設、授課、管理、考核流于形式,從而導致藝術教育跛足甚至部分縣市職校成了“藝術荒漠”。

二、中職學校加強藝術教育的功能及價值

(一)加強藝術教育是符合我國現代職業(yè)教育

發(fā)展趨勢的需要藝術教育不僅能起到陶冶情操,提高修養(yǎng),完善人格,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有不可替代的作用。2010年教育部出臺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年)》,中明確提出要“加強美育,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審美情趣和人文素養(yǎng)”,對學校藝術教育的重視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再一次明確指出:“要改進美育教學,提高學生審美和人文素養(yǎng)”。2014年度新頒布的《中等職業(yè)學校公共藝術課程教學大綱》中要求中職學生不僅要有過硬的技術,更要有良好的職業(yè)道德、健康的審美情趣和創(chuàng)新的思維能力。在職業(yè)教育階段,實現藝術教育大眾化、普及化發(fā)展是時展的趨勢和潮流。

(二)加強藝術教育是展示學校外部形象的需要

藝術教育不僅能培養(yǎng)學生健康向上的審美觀念、提高學生人文素養(yǎng)和藝術能力,促進學生和諧發(fā)展,而且也是一個學校形象外化不可或缺的需要。如許多中職學校通過參加全國中等職業(yè)學校“文明風采”競賽,攝影比賽、微電影制作等比賽活動,很好地實現了藝術教育與課堂教學活動相結合,與德育實踐活動相結合,與實訓實習相結合,與第二課堂活動相結合,為廣大中職學生提供展示精神風貌和才華的平臺,增強了德育工作的時代感,提高了德育教育的針對性與實效性,充分體現職業(yè)教育和職業(yè)學校學生的特點,也進一步擴大了對外宣傳的效果和影響,對提升學校的知名度具有很好的促進作用。

(三)加強藝術教育是學生自我全面發(fā)展的需要

針對當前中職學校學生年齡偏小、心理素質較差、心智發(fā)展不健全,是非辨別能力不高的階段特點,再加上中職學校學生文化根基淺,藝術素養(yǎng)底子薄,受學業(yè)壓力和升學就職影響,不少部分學生容易遭受挫折,易于敏感,缺乏自信,甚至部分學生在一定程度上出現心理障礙,導致厭學、輟學率的上升,增加了學校教學及管理的難度。因此,通過進行藝術教育,可以適度轉移學習注意力,讓學生宣泄壓抑的情緒,緩解學習及生活中的心理壓力,有利于調節(jié)情緒,促進學生身心和諧。

(四)加強藝術教育是提升職業(yè)素養(yǎng)的需要

隨著產業(yè)的轉型和升級換代,企業(yè)對從業(yè)者的綜合素質要求越來越高。單一的“唯技能論”的培養(yǎng)和評價模式已經不適應市場對高素質技能人才的需求。通過藝術教育及實踐活動,既可以增強學生的人際溝通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精神和合作意識,又可以錘煉學生高尚的職業(yè)道德情操和堅強的品質,使學生能夠形成敬業(yè)、樂業(yè)的良好職業(yè)態(tài)度。因此,開展藝術教育,對學生享受當前學習的樂趣、提升今后職業(yè)幸福感和終身發(fā)展都會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筆者一直關注學生的就業(yè)問題,并就藝術對中職生求職應聘的影響進行了多年的跟蹤調查,發(fā)現有一定藝術特長的學生在求職時更具有競爭力,即便已經就業(yè),有一定藝術特長的同學也更容易脫穎而出。

三、中職學校實施藝術教育的途徑及策略

(一)合理設置藝術教育課程,豐富藝術教育內容

藝術教育既然已經成為衡量中職學校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標尺,那么藝術教育課程在職業(yè)教育的課程模塊中理應占據“一席之地”,而不應成為“點綴”或“旁門左道”。當前,加強藝術教育課程的開發(fā)就顯得愈發(fā)迫切。首先,對藝術教育課程的開設要“從嚴”對待。要按照教育部文件規(guī)定的課時量不打折扣嚴格執(zhí)行,開齊開足規(guī)定課程,同時要建立藝術教育課程標準,執(zhí)行嚴格的教學計劃。其次,藝術教育課程設計要“從寬”拓展。教師要充分挖掘本區(qū)域特點和民族特色的藝術資源,不斷充實教學內容及教學資源,使學生在美育教育中成長,在成長中提高審美能力和水平,同時還能激發(fā)熱愛家鄉(xiāng)、熱愛祖國的情感。再次,藝術教育課程設計要“從深”發(fā)展。在兼顧民族性與時代性相統(tǒng)一,實用性與審美性相統(tǒng)一,內容美與形式美相統(tǒng)一的同時,也要針對不同專業(yè)的學生,有針對性地篩選藝術教育,科學合理地設計不同的藝術課程,從而實現技術教育與藝術教育融通,達到培養(yǎng)專門人才的質量和要求。比如占我省數量比例較大的中職護理專業(yè)學生,在開設護理禮儀課同時,可以考慮融入藝術舞蹈課,做到外在美與內在美的統(tǒng)一;服裝設計或機電專業(yè)學生可相應開設工藝美術課,提升學生對美的領悟力和創(chuàng)造力。這樣不僅可以提升學生的專業(yè)素養(yǎng),提高人才培養(yǎng)質量,更能提升職業(yè)教育的吸引力,為中職教育實現可持續(xù)發(fā)展助力。

(二)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健全藝術教育工作機構

根據教育部規(guī)定,全國各階段、各類學校均需配有專職的藝術教師,對于規(guī)模較大的學??蓡为毘闪⑺囆g教研部。學校應該將藝術師資素質的發(fā)展列入學校師資隊伍建設的整體規(guī)劃通盤考慮,統(tǒng)籌核定藝術師資隊伍的數量規(guī)模,制定藝術師資素質標準。在師資隊伍建設方面可采取“引育”結合方式進行,條件允許的學校,可以直接從高校招聘藝術專業(yè)人才,為學校藝術教育工作注入新鮮血液;規(guī)模較小的學校,可以采取自己培育的方式進行。此外,還應積極組織學術交流研討活動,選派教師外出進修學習,不斷提高其業(yè)務水平。同時,應該充分發(fā)揮“大美育”功能,成立專門美育機構或納入學校德育機構統(tǒng)一管理,要求校團委、班主任、學生會等部門要把美育教育滲透到學生日常生活管理中,組織和引導學生參加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在活動中使學生感受到美帶來的藝術享受,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欣賞美、鑒別美和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

(三)完善設施設備,強化藝術教育物質保障

一是政府部門要把藝術教育納入專項辦學經費,用于保障并改善藝術教備設施、添置和更新消耗性器材、舉辦校園藝術活動等。在辦學經費中,條件允許的學??杀WC藝術教學所需的專用教室,比如音樂欣賞課,需配備音響教室和多媒體音響設備。二是學校要重視藝術專業(yè)設施建設以及設備的更新和充實,科學設計符合藝術專業(yè)特征及需求的基礎設施,保證藝術教學設備配備充足。三是可適度引入社會資助,可以采取企業(yè)冠名的形式獲取一定的資助,盡可能地為學生開展藝術活動提供條件,比如學校的元旦文藝晚會、成人禮宣誓、藝術節(jié)等大型藝術活動,由老師指導,學生全面參與文體活動舞臺的布置,可以充分調動學生參與藝術活動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

(四)完善藝術教育手段和方法,激發(fā)藝術素養(yǎng)

一是拓寬藝術教育領域,把美育貫穿到課堂教學活動中去。通過多種途徑、方式把美育教育滲透到相關專業(yè)學科領域中,在激發(fā)學生對藝術課程興趣的同時,提升專業(yè)教學效果。二是豐富藝術教育手段,把美育貫穿到校園及社會實踐活動中。通過校園廣播、校園網及校園刊物海報等渠道,加強藝術教育宣傳,為學生創(chuàng)造良好的藝術文化氛圍。三是要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為課堂提供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和情境、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增強教學效果。四是要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筛鶕W生的不同興趣、特點,成立音樂協(xié)會、繪畫協(xié)會、攝影協(xié)會、合唱團、舞蹈團等文化藝術社團,舉辦音樂、美術、攝影等活動,拓寬藝術視野,提高綜合素養(yǎng)。

(五)完善教育評價機制,促進藝術教育健康發(fā)展

第4篇:中小學語文教學論文范文

學校的道德教育應不拘一格,更多地體現現實生活。因為道德及道德教育是社會生活的產物,學生的社會生活實踐構成了道德生活的現實性來源,沒有生活的實踐和參與,學生道德價值的確立就會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另外,道德知識可以是確定的,也可以是不確定的、開放的,從而引起學生的焦慮、思考,促進學生道德思維水平的提高。要使道德教育從封閉型向開放型轉變,并試圖回答學生所關心的社會問題及其自身所面臨的實際沖突,不但不應阻止學生提出問題而且還要提供建議。不但不能把過于簡單的結論強加給學生,而且應該基于從事實中尋求真理的態(tài)度,與學生站在同一水平線上討論這些問題。應該允許那些還沒有明白的學生對這些問題仔細思考,并且,只要他們的言論和行為沒有違反國家的法律,就應該耐心地等待他們整理出他們自己的觀點。開設有關道德理性的課程。這一課程要著眼于培養(yǎng)學生的批判性思維、獨立思考判斷的能力、創(chuàng)造性品質。真正的道德行為是人自主與自覺的統(tǒng)一,自主具有理性的品格,自覺具有意志的品格。根據理性認識來判斷是非黑白,在實踐中堅持這種認識,日積月累,就能積善成德。在道德理性的課上,所涉獵的問題不僅有道德方面的,也可能有美學的、經濟的、政治的、環(huán)境的、宗教的,等等,對每一類價值觀的關注都可能有助于道德水平的提高。這一課程也不同于以往簡單的邏輯課,而是要面對并著眼于解決各種各樣的現實生活中廣泛存在的帶有模糊性、沖突性的問題。沖突乃是提升道德思維、促進理性發(fā)展和解決問題的最佳時機,是最需要教育介入的時刻。它要致力于探究事物是“怎么知道的”,力圖擺脫他人的結論、宗教、習俗和迷信的影響,力圖使人們發(fā)現自己的本意,力圖有效地克服個人中心主義和種種的社會偏見,力圖使學生學會學習,由此來提高學生的道德理性,進而推動學生的道德發(fā)展走向全面的進步。

二、明確中小學道德教育價值取向———保持社會道德教育目標

與學生個體道德觀念之間的合理張力道德,一種是帶有先驗性、超越性的美德;另一種是受一定環(huán)境、條件和時空影響的帶有功利色彩的社會性道德。道德本身的層次性,決定學校的道德教育也必然要分清層次,道德教育的起始點應以注重日常生活品德、態(tài)度、情感、行為的塑造,不能以終極性的道德標準介入和評判生活,否則勢必將目標當成起點,而不顧學生的現實需要和發(fā)展水平,造成假大空的局面。學校道德教育要把終極性的道德和學生的現實發(fā)展需要的帶有功利性色彩的社會性道德結合起來,既有超越也有適應,對現實生活的適應是學生道德超越的基礎,學校的道德教育不能脫離于現實的生活這個基礎。任何社會的發(fā)展和進步,都不能脫離自己特有的民族的、歷史的、文化的基礎。學校擔負文化的傳遞、創(chuàng)造的作用,道德教育在培養(yǎng)新人的時候,不能失去自己特有的文化底蘊。所以道德教育不僅要培養(yǎng)學生的傳統(tǒng)美德(例如勤勞、勇敢、正直、有愛心等),還要培養(yǎng)適合市場經濟要求的公民意識:人格獨立、平等、公正、誠實守信、正義感等,而且要注重提高學生自主選擇和道德自律的能力。任何社會都力圖按著自己的設計目標去培養(yǎng)和造就下一代,而開放的現代社會本身卻又為自己設計的目標的在下一代實現,創(chuàng)造了自身難以逾越的障礙,這是社會發(fā)展的一種悖論,也是社會得以發(fā)展的契機。因此,中小學道德教育目標的設定,本身必須充分蘊涵學生個人選擇的余地,在學生個體的道德觀念與社會總體道德教育目標之間保持一種合理的張力,這種張力并沒有消解道德教育的作用,而是把道德教育的重點由告訴學生“做什么”轉向到引導學生認識“為什么”和“怎么樣”,提高學生自身的道德認知能力,使學生在改革的時代和市場經濟的雙重條件下,增強對外部紛繁復雜社會的選擇、自主適應的能力。

三、加強當前中小學道德教育內容的現實選擇

一些學校的德育強調政治而輕道德,德育主要是“育政”,而非“育德”,多數人還以政治尺度來度量學生的道德品質,抹殺了政治與道德之間的界限和作用,踐踏了學生的道德尊嚴。因此,當前學校道德教育,在內容的現實選擇上應著重加強以下幾方面。

1.自律教育。馬克思認為“:道德的基礎是人類精神的自律?!钡赖碌淖月刹皇莿e的,是個體在內化社會道德律令基礎上自己立法的結果。中國人素來重視道德實踐,強調道德自律。孔子的“克己復禮”,曾子的“吾日三省吾身”等,都強調克制自己的私欲,用內心的心性之理排除個人欲念的干擾,從而達到道德上的自律。在未來的社會發(fā)展中道德上的自律越來越重要,學校道德教育也將走向以培養(yǎng)學生自律為主,這是學生主體性的重要方面。《學會生存》也同樣指出:“未來學校必須把教育的對象變成自己教育自己的主體。受教育的人必須成為教育他自己的人;別人的教育必須成為這個人自己的教育。”自律是學生以理性、內心的自省、自覺,調節(jié)自己并發(fā)展完善自己的道德行為。自律教育,要求教師具有民主的精神和作風,平等相待,相互尊重。教師理解、容納學生的道德選擇。在隱性與顯性相結合的學校道德教育環(huán)境中,既包括對學生積極的引導,也包含對學生潛在的氛圍等作到“潤物細無聲”。

2.學會負責的教育。有序的自由是責任的基礎。學校道德教育要經過對學生道德理性的培養(yǎng),使其具備有序自由的觀念。自由本身所具有的道德性質,必然要求學生在實現自由的時候承擔相應的道德責任。學生作為道德的主體應是自由的,學生不應該迫于外力或外在的強制,而是自覺自愿地選擇這一道德行為。學生的道德行為必須出乎學生的意志自由,只有學生享有運用自己的意志行動時,才會對自己選擇的行為負責。培養(yǎng)學生學會負責,是道德教育中學生培養(yǎng)的內在要求。在當前的條件下,學生運用學校傳遞的道德規(guī)范不能妥善解決所有現實生活中遇到的一些新的道德問題,他們日趨表達自主選擇的愿望。學校中要加強對學生自己的選擇要負責任的鍛煉,培養(yǎng)學生的責任感,使學生學會負責。學會,是指主動積極地去獲得;負責,是指經過獨立思考、獨立判斷之后,承擔自己做出的選擇。在做到滿足自己需要和愿望時,對自己、他人和社會以及生態(tài)環(huán)境負責。

3.創(chuàng)造精神的教育。當今社會,由于社會競爭和社會產業(yè)結構急劇變革,人的職業(yè)流動性增大。同時,知識經濟業(yè)已初露端倪,知識經濟需要的是有創(chuàng)造精神的人。學校所要培養(yǎng)具有主體性的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這種創(chuàng)新不只體現在“知性的創(chuàng)新”,而且還要體現在“德性的創(chuàng)新”上。道德教育中要承擔“德性的創(chuàng)新”的重擔,因為學生具有超越和創(chuàng)新的特點。

四、建立開放的道德教育策略

第5篇:中小學語文教學論文范文

目前,我國中職學校的生源不容樂觀。一般來說,初中畢業(yè)生會依據成績進行分流,只有成績較差的才會進職業(yè)學校的大門。這些學生往往會缺乏必要的自我約束,因此,有相當一部分中職生不懂禮貌和規(guī)矩、無視校紀校規(guī),存在著這樣或者那樣的問題,而這些問題并不僅僅是學習成績上,更多還會體現在其它各方面。例如,有的中職生打扮不符合學生身份,奇裝異服;有的中職生缺乏修養(yǎng),隨便出口就是粗話,甚至是臟話;還有的對管教嚴格的老師抱有排斥態(tài)度,有時候會故意在課堂做惡作?。挥械牟徽湎Ц改傅膭趧映晒?,隨意花錢或是揮霍;等等。可見,面對這樣一個群體,中職學校老師的教學難度和教育管理難度很大,因此,加強中職學校禮儀教育具有重要意義和很大的必要性。

二、中職學校禮儀教育的必要性

一方面,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yè)教育法》可知,中職學校新時期的培養(yǎng)目標中有一條就是“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質”,這就從理論上給中職學校禮儀教育提供了依據。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質就需要加強其知識水平、道德修養(yǎng)以及各種能力的綜合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和提高,它是社會發(fā)展和諧發(fā)展和必然趨勢的重要保障。而禮儀教育則是提高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重要手段之一,它并不是幾項學科知識的簡單相加,而是在掌握學科知識的的基礎上進行社會化運用與自身素質的提升。可以說,在中職學校開展禮儀教育是與時俱進和時展的需要,是繼承了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傳統(tǒng)和適應時展的最佳結合點。因此,中職學校開展禮儀教育具有極大的必要性。另一方面,中職學校禮儀教育是中職生今后求職以及工作的需要,這就從實踐上為中職學校禮儀教育提供了依據。人是生活在一個社會群體中的,而禮儀教育可以使得學習者在今后的社會化生活和工作中得以被接受和被融入,即:使得受教育者成為符合社會發(fā)展需求的人,成為成熟而又得體的人。針對中職學校學生來說,他們的被培養(yǎng)目標主要是培養(yǎng)應用型人才,因為它們會在畢業(yè)后馬上接受企業(yè)的挑選,而面試則是他們進入企業(yè)必須經過的環(huán)節(jié),這就使得其自身的個人素質立馬得以顯現。一般來說,面試主要是測試被面試者的人文素養(yǎng),而在這其中,禮儀常識基本上運用占了很大比例。例如:站坐姿、接待禮儀、餐飲禮儀等,可以說,這些細節(jié)直接反映出了他們的綜合素質。并且,絕大一部分中職學校培養(yǎng)的學生會在服務行業(yè)工作,這些行業(yè)對禮儀的要求較高,如果在平時的在校學習中沒有得以體現和落實就會削弱他們的競爭實力。因此,中職學校開展禮儀教育具有極大的必要性。此外,中職學校禮儀教育也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需要。眾多周知,中國是“禮儀之邦”,自古以來,禮儀教育都一直在我國歷史中占有重要地位。在當代社會,“八榮八恥”也直接反映出了我們現代人的榮辱觀,“懂禮、習禮、用禮、重禮”增強了個人的道德準則和事非觀念,這就從很大程度上促進了受教育者今后在處理包括同學關系、同事關系、鄰里關系燈各種關系的融洽性,給社會和諧和安定提供重要基礎。可以說,作為現代公民,人人都應該懂禮、習禮、用禮、重禮,中職學校應擔此重任。因此,中職學校開展禮儀教育具有極大的必要性。

三、如何在中職學校開展禮儀教育

第6篇:中小學語文教學論文范文

一所學校的文化氣氛包括了校風、學風、學校的各種規(guī)章制度以及學校成員在共同活動交往中形成的非明文規(guī)范的行為準則。學校是專業(yè)化、制度化教育的產物,是人類的教育形態(tài)和文化發(fā)展狀態(tài)進入自覺階段的標志,基于此,學校的教育也必須體現人的生存智慧和文化涵養(yǎng)才行。那么,藝術教育作為文化的載體,學校必須高度重視,將藝術教育放在突出位置并落到實處,為提升學校的文化氣質提供活力源泉。同時,學校應加強培養(yǎng)一支專業(yè)素質過硬的藝術課程教師隊伍,提高學校藝術教育的質量。并通過組建社團、興趣小組、舉辦藝術文化節(jié)、體育比賽等形式,為志趣相投的學生提供結識和互相切磋的平臺,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促進形成和諧健康的校園文化氛圍。另外,學校還可以以藝術教育為突破口,遵循“特色立校,內涵發(fā)展”的辦學思路,在引導學生的個性發(fā)展的基礎之上促進其素質的全面發(fā)展,并以此來帶動學校其他工作的進步。因此,加強藝術教育對于提升校園文化氣質、樹立辦學特色都有強大的促進作用,為學校的健康持續(xù)發(fā)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對學生素質全面發(fā)展的促進作用

(一)啟迪智慧,開發(fā)創(chuàng)新思維

藝術教育所追求的并非只是單純的藝術知識或精湛的藝術技能,更重要的是一種獨特的思路、純真的情感以及對美的創(chuàng)造。其實無論是音樂、美術,還是舞蹈、戲劇,其任何的藝術形態(tài)都是通過具體的藝術形象來再現社會的真實圖景,它能夠輕易到達人的內心深處,喚醒人對于這個世界美好事物的思考。所以藝術教師要重視引導學生用細膩的眼光去觀察世界,讓他們到生活中去發(fā)現美和感受美,從而激發(fā)起學生創(chuàng)造美的愿望。再在專業(yè)的課程培訓中通過教學指導和思維啟發(fā),加上學生自己后天的不斷練習,將這種美好愿望變?yōu)楝F實。因此,在這樣一個觀察、發(fā)現、創(chuàng)造的過程之中逐漸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和藝術修養(yǎng)。

(二)發(fā)展個性,建立充足自信

不管何種形式的藝術都具有其自身獨特的表達方式和強烈的個性色彩,因此在教學體系中開展藝術教育對于發(fā)展學生個性,發(fā)掘學生潛能有著突出效果。在教育實踐中有這樣一個普遍現象,許多學生由于學習成績差、缺乏關注,自信心逐漸減退。但是當身上其他的一些特長得到展示并受到肯定時,他們的自信心就會明顯提高,學習也更有勁兒。教師要利用這一效應,通過對學生個性特長的發(fā)掘與展示幫助他們建立起充足的自信心,從而以一種積極的狀態(tài)投入到學習和生活中去。學校可以為學生打造形式多樣的個性展示平臺,以比賽、晚會的形式讓學生能在不同的領域展示自我、創(chuàng)造成績、博取關注,享受到成功的快樂,樹立自信心。并借助各自不同的藝術表現形式使情感得到宣泄,緩解在學習和生活中的壓力,健康成長。

(三)多重合作,培養(yǎng)團隊意識

很多的藝術表演都需要多名參與者的集體配合和共同協(xié)作才能完成,所以藝術教育的推行還有利于學生團隊合作意識的形成。在當今社會,團隊的合作是非常重要的,而學生在藝術課程的學習中無可避免的都要與自己的合作伙伴、輔導教師進行深入的探討和溝通,例如編輯與導演的配合、作詞與作曲的配合、籃球隊員之間的團結協(xié)作等等,這些都是對學生集體主義精神和團隊協(xié)作意識的考驗與鍛煉。希望藝術教育的教師能重視對學生這一方面的訓練,為他們今后踏入社會打下良好的基礎。

(四)德育結合,提升道德境界

“道德不是單一的,而是知、情、意、行各方面的統(tǒng)一”,可見藝術教育與道德教育之間也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教師教書,除了“傳道授業(yè)解惑”,還有一項重要的任務就是“育人”,而育人就是要將學生培養(yǎng)成道德高尚、人格健全的人,藝術教育的作用也正在于此。而藝術可以提升學生的思想境界,使學生從對藝術知識的學習與領悟中,對藝術作品的鑒別與欣賞中促成內心的蛻變和靈魂的凈化,形成健康的審美觀,懂得辨美丑、明是非,理解道德的真正含義。另外,藝術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道德情操。藝術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將生活中的美進行加工和放大,藝術教育利用感知和想象給學生提供了比書本知識更為廣闊和自由的空間去發(fā)現美和創(chuàng)造美,最終內化為良好的道德品質和行為習慣反映到生活實踐上。因此我們可以說,藝術教育對于學生道德的培養(yǎng)、思想境界的提升有著強大的德育功能。

三、結語

第7篇:中小學語文教學論文范文

關鍵詞: 小學古詩教學 意義 教學模式 教學策略

古詩是中國文學遺產中的寶貴財富。以其深邃的意境、生動的形象、精煉的語言、豐富的內涵和獨特的表現手法,成為淵源流傳的藝術瑰寶。新課程標準進一步肯定和提高了小學古詩教學的重要地位,這就要求我們對小學古詩教學有足夠的重視,在教學中要采取一定的模式和策略。

一、古詩教學的意義

古詩作為語文教學中的重要內容,也是我國古典文學的優(yōu)秀組成部分,是中華民族最可寶貴的精神文化財富之一。古詩教學對于小學生而言,有著重要意義。

(一)培養(yǎng)學生的美學素養(yǎng)。

古詩把意境美、音韻美、哲理美等諸多美學因素融為一體,有著特殊的審美功能,學生通過對古詩的學習,可以從中受到美的熏陶和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小學生由于知識、閱歷和理解能力有限,還沒有形成獨立的審美價值體系,對于好壞、美丑、善惡只是憑借表象去觀察捕捉,而不能通過內在分析發(fā)掘實質的審美價值。古詩詞教學正好可以彌補這種缺陷,因為古詩詞反映的往往是一種經過詩人內化的、比較含蓄的感情,詩人把自己的人生經歷、意志和感情寓含在古詩中,學生可以通過對古詩的學習獲得更深層的美的享受,教師可以通過對古詩的講評,擴展學生的審美視野,幫助學生了解正確的審美標準。

(二)培養(yǎng)個性化理解能力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

我國古詩有“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意境美,詩人用簡潔的語言來抒發(fā)厚重的感情,由于古詩多是在特定的時間和空間背景下,詩人在特定的心境下抒寫的,在今人看來,肯定會有不同的理解,這就要求學生運用自己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不必拘泥于教師的特定理解。學生在誦讀古詩詞時,可利用想象根據詩意把大腦中記憶的各種意象借助審美體驗進行再造組合,進而在大腦中營造出一個新的畫面。這樣學生不僅能更加深刻地理解了詩意,而且能充分發(fā)揮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這對于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鑒賞能力,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都有重要作用。

(三)積淀學生的文化底蘊。

通過古詩的學習,學生不僅可以逐積累古代的歷史知識和文化知識,而且在一次次的學習和積累中,學生的語言和文字功底會不斷深厚,領悟理解力才會漸漸地得到提升。此外,除了課堂教學的課后拓展閱讀外,還可以幫助學生從對課本知識的興趣出發(fā),打開課外閱讀的新視窗。通過大量的課外閱讀,當學生具備一定數量的知識儲備后,完全可以跳出教材進行古詩的自我探究式學習。學生的品味在學習古詩的過程中會一步步提高,從而感受到在我國古典文學的博大精深,激起更強烈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

二、古詩教學的教學模式探究

在小學古詩教學中,為了活躍課堂教學氛圍,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和興趣,教師可以借鑒以下教學模式。

(一)自主探究式。

現代教育理論要求在課堂教學中要防止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充分發(fā)揮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在語文教學尤其是古詩教學更要充分運用自主探究的教學模式。其目的就是讓學生掌握自學古詩的方法,并能運用方法,通過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去讀懂詩文的意義,體會詩人的感情,從而達到知識的遷移。

(二)以讀為主式。

誦讀法是語文教學中最基本的教學方法,古詩音韻鏗鏘,節(jié)奏鮮明,通過反復吟誦有助于小學生體會感情,進入詩的意境,在古詩教學中更是必不可少的教學方法。同時也可以讓學生通過對古詩的誦讀來感知,在讀中感悟,在讀中受到熏陶,把誦讀貫穿在教學的全過程,進而加深對情感的把握。

(三)情境創(chuàng)設式。

情境創(chuàng)設式的教學模式多用于一些形象生動、意境清新的詩詞。通過運用多種手段,創(chuàng)設情境,營造出一個形象、濃烈的詩歌氛圍,讓學生直觀地感知、感悟詩意、詩情。其主要方法有:通過教師描繪和多種媒體的有機結合,構造一個詩境的直觀圖;教師運用形象的、情感充沛的語言,營造詩境的氛圍;引導學生對詩歌詞句品味,想象詩境的美。這種模式容易給學生留下深刻印象,久而不忘。

三、古詩中情感教學的教學策略

目前的古詩教學,多半是填鴨式地講解詩歌的字面內容,而忽略了對情感的把握。針對這一問題,我提出以下教學策略。

(一)注重誦讀,在誦讀中抒感。

誦讀有利于學生增加對古詩的整體感知和把握,更有利于學生對古詩情感的深層體會。而且學生通過誦讀能將自己的體會、情感表達出來。通過讀,在課堂上營造教師、學生、作者彼此間心靈相融、情感相通、協(xié)調合拍的良好共鳴體,從而提高學生知識、能力、人格、審美、文化等綜合素養(yǎng)。教師要尊重學生獨特的體驗,讓學生讀出不同的感悟,同時要成為引領學生朗讀的組織者、合作者和促進者,讓學生漸入佳境,讀出層次。

(二)抓住“詩眼”,在想象中體會情感。

我國古詩有“言有盡而意無窮”的韻味,而有限的文字則要求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一定要發(fā)揮想象力。只有喚起學生情感體驗,產生移情和共鳴,讓學生的想象自由馳騁,由此及彼,調動自己的生活經驗,來再現作品中的形象,才能入境悟情。

教師要從小學生的實際出發(fā)引導他們從語言入手,在理解句意、詩意的基礎上,獨具匠心地啟發(fā)學生發(fā)揮想象,使古詩所塑造的形象在學生頭腦中形成一幅幅色彩鮮明、栩栩如生的畫面,將古詩變抽象為具象,變靜止為靈動,從而感受其中有聲有色、有情有理的豐富內涵,進而進行探求和藝術的再創(chuàng)。

(三)分類整合,抓住感情基調。

詩歌按年代、作者、題材、流派來分類,學生可以通過對其中有代表性的古詩的深入理解來推知同類詩歌,也可以對具體作品進行對比,進而發(fā)現古詩之間的不同。從年代來看,比如作于安史之亂期間的唐詩,多有一種感慨唐王朝的腐敗、社會的亂離之感。從作者來看,李白的詩歌多豪放飄逸,有一股仙風道骨的浪漫主義氣息;而杜甫的詩歌卻有“沉郁頓挫”的憂國憂民的現實主義色彩。從題材來看,“送別”這一題材,有李白的《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也有王維的《送元二使安西》,同樣的題材,在不同的詩人筆下是各有特色。從流派來看,又有邊塞詩派、山水田園詩派等獨具特色的詩人團體和詩歌流派。通過分類整合,還可以將古詩學習進行課外拓展閱讀,讓學生把所學知識消化并學以致用,從而獲得更多的知識和能力。

參考文獻:

[1]教育部.語文課程標準[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2]江平,朱松生.小學語文教學論[M].上海三聯(lián)教材文庫,2001.

第8篇:中小學語文教學論文范文

1.聽話、說話教學的意義

1.1 培養(yǎng)學生的聽說能力,是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量的需要。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聽說讀寫四種基本能力的訓練應該具有同等重要的位置,不應厚此薄彼。但是,長期以來,重讀寫,輕聽說的現象普遍存在,這是一種片面的認識,是語文教學質量不高的原因,這除了受傳統(tǒng)影響、應試教育影響等外部因素干擾外,還因為對聽說讀寫的內在關系不甚清楚,因而把聽說讀寫割裂開來,疏于聽說,多在讀寫上下功夫,其結果是事半功倍,教學效率不高。小學階段是兒童語言發(fā)展的最佳時期,抓住這一年齡段,從訓練口頭語言入手,加強聽說能力和良好語言習慣的培養(yǎng),對學生今后的發(fā)展,對提高語文教學質量都有著重要意義。

1.2 培養(yǎng)學生的聽說能力,是現代生活、學習的需要。聽話、說話能力,是人們在日常生活、學習、工作中必備的能力,用處極為廣泛,幾乎人人每天都離不開聽話、說話。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在人們的各種交往活動中,聽話和說話占有越來越重要的地位,而且人機對話將成為一種新的交際方式。面對機器講話,要求具有快速、準確、簡潔的語言組織能力,否則,就達不到人機對話的目的。因此,抓緊、抓好學生聽說訓練,使他們具備一定的聽說能力,才能適應時展的需要。

1.3 培養(yǎng)學生的聽說能力,有利于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發(fā)展。語言是思維的“外衣”,聽說讀寫都和人的思維緊密相關。聽人說話,要理解內容、抓住要點,離不開思維活動;要清楚明白地表達自己的意思,不僅要想清楚說些什么,還要組織好語言,也離不開思維。所以,聽說訓練的過程,也就是思維訓練的過程。和書面語言相比,口頭語言以聲音為載體,具有稍縱即逝的特點,沒有從容思考的時間,而書面語言容許在一定時間內推敲修改。所以口頭語言要求有更高的應變能力,這就必然促進思維靈敏性、準確性的發(fā)展。

2.小學階段聽話、說話的訓練過程

兒童年齡特征之一是喜聽好說,求知欲強,表現欲強。初入學的孩子已經“能說會道”。但他們的思維尚未得到充分發(fā)展,無意注意占優(yōu)勢,聽話時常常注意力不集中,說話時表達不清楚,各種語病比較多。所以,在低年級專門開設說話課,對學生進行系統(tǒng)地聽說訓練。而低年級的聽說訓練,應針對學生的年齡特點,因勢利導,以他們熟悉的學習、游戲、生活為內容,通過多種形式引起聽說的話題,訓練學生能聽明白別人說的一段話和一件簡單的事,養(yǎng)成認真聽話的習慣,練習說一段完整、連貫的話,口述一件簡單的事。

中高年級不再開設說話課,要在課內、各學科之間采取多種形式繼續(xù)加強聽說訓練。中高年級的聽說訓練,要在低年級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要求。在聽的方面,中年級要能聽懂程度合適的講話和少年兒童廣播、電影、電視等中的對話。到高年級要能聽懂別人的講話。在說的方面,中年級要能清楚明白地口述一件事,到高年級能當眾做簡短的發(fā)言,而當眾簡短的發(fā)言,不是照著稿子讀,應該是稍作考慮和準備,即席發(fā)言?;蛘甙凑蘸唵蔚奶峋V侃侃而談。簡短發(fā)言,不能只是三言兩語,應該是不少于一兩分鐘,這是一個小學畢業(yè)生的說話能力應該達到的水平。

3.聽話、說話訓練的主要方式

3.1 看圖說話。這是指學生通過觀察、理解畫面,進行聽說訓練的一種方式??磮D可以是單幅圖,也可以是多幅圖。說話內容可以是從圖上看到的,也可以是從圖上內容聯(lián)想到的。而采用這種方式需要注意:①要選好圖畫。聽說訓練用的圖畫,內容應該接近兒童生活的實際,富有情趣,以便于他們進行聯(lián)想,展開想象,以激起學生觀察的興趣,引發(fā)他們說話的愿望;圖意要明確,使學生能抓住主要內容,從不同角度去看、去想、去說;畫面的色彩要鮮明,線條要清楚,富有兒童情趣。②要設計好教學的思路,把指導看圖與指導說話有機地結合起來。看圖說話一般按“觀察――理解――表達”的思路進行訓練。三者之間,觀察是前提,理解是觀察的深入和表達的基礎,表達是對前面兩者的檢驗。教學過程中,先從教給學生觀察的方法入手,指導他們按一定順序、全面、細致地觀察,再要求他們按教師提出的問題,把內容說出來。

2.2 聽故事說話。故事可以由教師講,學生講或者聽錄音。小學生特別愛聽故事,尤其是那些妙趣橫生、富有兒童情趣的故事,所選的故事還要符合學生的接受能力、年齡特征和心理特點,能引起、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啟發(fā)學生的思考。聽故事前,應提出專心聽講、邊聽、邊想、邊記的要求,聽后要求復述故事或說出故事的主要內容。講故事可以作為說話的一個要求,為了更有效地通過聽故事培養(yǎng)學生的說話能力,在中高年級,可以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話說說對故事的理解和感受,也可以對故事中提出的問題展開討論或練習續(xù)編、改寫故事等。

2.3 創(chuàng)設情境說話。李吉林老師曾說:“言語的發(fā)源地是具體的情境,在一定的情境中產生語言的動機,提供語言的材料,從而促進語言的發(fā)展?!彼?,教師應該為學生巧妙創(chuàng)設聽說情境,如模擬接待客人、借書、購物、打電話等,然后根據環(huán)境進行練習,使學生饒有興趣地主動品投入到說話訓練中去,積極地觀察、思考、想象。這樣,他們的語言才會如涓涓細流,流出心田,一鳴驚人。

第9篇:中小學語文教學論文范文

對于中小學語文教學而言,授課教師只要經過正規(guī)的師范院校的學習,并取得相應的教師資格證以后就可以進行中小學的語文教學,對于教師本人的學歷水平要求并不是很高。但是,在對外漢語教師的選擇方面則對與教師的選擇提出了一個比較高的標準。因為外國留學生的母語不是漢語,所以在日常的學習與交流過程中,他們還需要借助母語的環(huán)境來進行相關語法項目與語言點的學習。這就要求,對外漢語教師至少要通曉一門以上的外語,幫助外國留學生在某些知識點存在一定的認知難度的時候,可以運用相應的外語知識來進行及時的指導與幫助。需要指出的是,在這個過程中,對外漢語教師的協(xié)同與指導是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的,因為畢竟?jié)h語對于外國留學生而言還只是第二語言。因為對外漢語教師所面對的學生都是來自海內外各個國家的學生,他們對于自己的漢語學習充滿了興奮與欣喜,同時也會不可避免的存在著一定的畏難情緒,這就要求對外漢語教師要從高度的職業(yè)自豪感出發(fā),切實履行自己的使命與義務。但是在這些不同的背后,我們還可以在對外漢語教學與中小學語文教學中找到一些想通的地方。例如,兩者都需要學習漢語的基礎知識,從起初的拼音的識記,到漢字的認讀與書寫。另外,兩者在教學過程中都需要對漢語的文化進行一定的學習,因為語言是文化的載體,只有建立在文化基礎上的語言的學習才會真正實現語言的交流。需要指出的是,在對外漢語的學習過程中,隨著外國留學生學習能力的不斷提高,對外漢語教師也可以引導其去進行更深層次的學習,這一點,將會隨著外國留學生數量的增加,以及對位漢語教學水平的不斷提高而最終稱為未來對外漢語教學的一個主要方向。

二、對外漢語教學與中小學語文教學的對比意義

對外漢語教學與中小學語文教學存在著很大的區(qū)別,這一點是客觀存在的。但是,在最近的文獻研究過程中,筆者發(fā)現有很多學者主張對外漢語教學實施中小學語文教學模式,這一點是很不科學的,所以從根本上認識對外漢語教學與中小學語文教學的區(qū)別所在,在指導日常的對外漢語教學過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1.因材施教,滿足外國留學生的學習與成長需要。在我國古代,兩千多年前,大教育家孔子就曾經提出要根據學生不同的特點來對學生實施不同的教學方法。這種因材施教的教學思路直到今天還有著非常重要的指導意義。一方面,在對外漢語教學過程中,外國留學生無論從認知心理還是從知識儲備等方面都與中小學生相比具有很大的成熟度,雖然在漢語言的相關知識的儲備方面還處在一個比較初級的階段與水平。但是語言的學習能力需要對外漢語教師在此基礎上進行因勢利導,合理化的安排教學的內容與進度,從而最大限度地滿足外國留學生在漢語言學習方面的成長需要。就如同上文所說的一樣,外國留學生在剛剛接觸漢語的學習時,是抱有很大的興趣與信心的,可是由于語言學習本身的難度與乏味,在加之漢語與歐美語言在語言的形式及文法的規(guī)則等方面都存在著一定的差異。因此,從具體的學習問題出發(fā)來探究對外漢語學習的思路將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2.利用母語的正向遷移,促進外國留學生的漢語學習。外國留學生與我國的中小學生的區(qū)別,除了表現在年齡的層面,更大的區(qū)別體現在母語的不同。在當前我國的對外漢語的教學過程中,外國留學生的數量與國家類別目前已經超過了近幾十個國家,這些不同的國家所涉及的語言也是不同的。大體上,包括英語、法語、德語、日語、韓語、西班牙語等等,其中使用比較廣泛的應該還是英語。很多專家曾經研究發(fā)現,在第二語言的學習過程中,母語對其第二語言的學習會產生一定的影響。按照母語對第二語言影響的性質,可以將其分為母語的正向遷移,或者是母語的負向遷移。顧名思義,在母語的正向遷移的過程中,母語會對第二語言的學習與掌握起到促進的作用。對于很多剛剛接觸對外漢語學習的外國留學生而言,漢語的字正腔圓讓他們感受到了象形文字背后的巨大的語言魅力。但是,不可否認的是,隨著漢語學習的不斷深入,他們會開始發(fā)現,漢語的學習其實沒有那么簡單,除了與他們的母語不同的語法體系外,漢字的發(fā)音讓他們不知所措,很多留學生甚至失去了對漢語學習的勇氣與信心。因此,在對外漢語教學過程中,從外國留學生的具體的母語情景中出發(fā)對其語言的學習進行正向的母語遷移是可以提高外國留學生的對外漢語的學習效果的。以我們所熟知的英語為例,在具體的拼寫與構詞方面,英語與漢語存在很大的區(qū)別,但是從字母的發(fā)音,我們可以看到漢語的拼音與英語的音標之間還是存在著很大的淵源與聯(lián)系的。所以,我們在進行漢語拼音的講解過程中,可以將兩者的相似之處進行對比分析,讓外國留學生在原有的母語基礎上,進行漢語的學習與理解,將會取得一個意想不到的學習效果。筆者在具體的教學實施過程中,就嘗試將漢語的拼音中的聲母與韻母和英語中的元音與輔音進行一定的對比研究教學,結果發(fā)現外國留學生的對外漢語學習無論從速度還是效果都較以前有了很大水平的提高。當然,以此類推,漢語在具體的語言項目方面,例如主語、謂語、賓語、定語以及相關的詞性的界定與使用都與英語的語法項目存在著很大的聯(lián)系。這種建立在外國留學生原有的知識背景與語言基礎上的對外漢語教學,符合了前蘇聯(lián)著名的教育家維果茨基所提倡的“最近發(fā)展區(qū)”的教學理論,具有非常大的指導意義。

3.加強文化交流,促進中西文化的交融。從目前的對外漢語的教學實踐來看。對外漢語教學已經不僅僅是一項簡單的教育與學術領域的話題。在對外漢語的教學過程中,文化的交流與融合是我們教學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的發(fā)展目標。目前,我國在世界上的影響力水平在不斷提高,特別是在亞太地區(qū)我們的發(fā)展已經成為了很多國家學習的榜樣。前不久,國務院總理在緬甸訪問時,曾經發(fā)表公開講話提出,在未來的時間里,中國將會在緬甸等國家招收更多的外國留學生來我國進行學習與深造。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更需要加深彼此的了解,而外國留學生的設置則是一種非常重要的文化促進活動。

4.有的放矢,提高外國留學生的語言應用水平。正如,我們在上文的外國留學生的對外漢語與我國的中小學語文教學的區(qū)別所描述的一樣,兩者在具體的教學目標維度存在著很大的差異。因此,只有了解它們兩者之間的這種差異,才會在今后的對外漢語的教學過程中,有的放矢,從而提高外國留學生的語言的應用水平。具體來說,這里的語言應用水平主要是從外國留學生的漢語學習動機的入手。對于外國留學生而言,他們對于漢語的學習其主要的目的是為了更好的滿足在中國的生活以及未來的生活與發(fā)展需要。考慮到留學生未來的就業(yè)與發(fā)展并不是局限在中國,所以從這個層面上來看,我們要將目前的漢語具體使用方法與要求進行梳理。針對外國留學生的學習動機,在對外漢語教學過程中,我們應該在教學內容的安排與設計方面近可能的符合外國留學生的心理需求,也就是說在對外漢語的教學過程中以提高其漢語的應用水平為教學的出發(fā)點。但是,需要指出的是,這并不意味著在今后的對外漢語教學過程中,以為強調知識與技能而忽視對外國留學生綜合語言能力與素質的引導與培養(yǎng)。我們比較熟悉的在我國外語學習過程中,出現的學生考試的分數很高,可是在語言的實際應用的過程中,卻出現了聽不懂,說不出的尷尬,因此,我們在對外漢語教學的過程中,要避免外國留學生的漢語學習進入這種不好的境地。雖然同樣是第二語言的學習,我們要將語言的應用能力的培養(yǎng)放在整個對外漢語教學過程中的重中之重。因為,只有培養(yǎng)出來一批具有漢語應用能力的外國留學生,我們的文化傳播,中西交流才不會僅僅停留在口頭上。相反的,我們要避免在對外漢語教學過程中的唯教學考試論,唯證書論等等不良的教學思想。這些思想,已經阻礙了我國中小學生在第二語言的學習,因此,外國留學生的對外漢語教學應該在科學設計的基礎上進一步的明確教學發(fā)展的方向與思路。但是,由于時空在不斷的發(fā)展與演變,很多過往的方法并不一定能夠帶來相應的好處或者效益,所以關于對外漢語教學我們也應該從時代的變化中進行梳理與變革。

三、結語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