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初中語文古詩詞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中圖分類號: G633.3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1672-1578(2012)06-0116-01
中國古典詩詞,文字生動簡約,意境清新悠遠,韻律優(yōu)美和諧,是世界文化寶庫中熠熠閃光的瑰寶。初中語文課本中精選的古詩詞只是滄海之一粟,文學海洋之一滴,卻飽含民族文化的底蘊,哺育了一代代優(yōu)秀才子。古詩文教學在傳承優(yōu)秀文化方面起著重要的作用。新課標界定古詩詞的閱讀要求為:“誦讀古詩詞,有意識地在積累、感悟和運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賞品味和審美情趣”。為此,初中語文教師應重視古詩詞的教學。筆者在多年的教學中反復實踐探索,總結(jié)出古典詩詞教學的一些常規(guī)路數(shù)。
1 背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薄皶x百遍,其義自見?!笨梢娬b讀在學習古詩詞中的重要性[1]。師法古人,在教學中我先指導學生正確朗讀,達到熟讀成誦,這一環(huán)節(jié)多利用早讀進行。優(yōu)美的古詩詞節(jié)奏感很強,讀起來朗朗上口,讓學生學會劃分節(jié)奏,體驗古詩詞的韻律美。例如王安石的《書湖陰先生壁》,我們可以這樣劃分:“茅檐∥長掃∥凈無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護田∥將綠繞,兩山∥排闥∥送青來?!保ㄆ哐栽姷膭澐郑?。又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保ㄎ逖栽姷膭澐郑?。學生在誦讀中體驗到古詩詞完美無瑕的韻律美。反復誦讀,重復記憶,重視積累。每冊課本的古詩詞,筆者都要求學生倒背如流。這樣,三年的初中生活學生將會積累一筆不小的古詩詞財富。常言道:“拳不離手,曲不離口”。每天的晨讀時間都要求學生自背自查,互背互查,教師抽查。每天還要抽出幾分鐘時間全班同學一起誦讀,讓大家口讀耳聞心記,吸納新詩,鞏固舊詩,溫故而知新,效果非常好。經(jīng)過這幾番的夯實,學生對古詩詞的掌握就會很牢固。
2 品
只重背誦,不重理解,仍然達不到古詩詞教學的目的。有些學生雖然把詩背得滾瓜爛熟,但根本不知道是什么意思。雖然教師在課堂上也講了,但雨過地皮濕,給學生留不下深刻印象。古典詩詞文字簡約,蘊含豐富。傳統(tǒng)的講解式教學不利于學生的知識積淀和文學素養(yǎng)的養(yǎng)成。在這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中,著重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精神。
赤瑞特拉的實驗表明:人們一般能記住自己閱讀內(nèi)容的10%,自己聽到內(nèi)容的20%,自己看到內(nèi)容的30%,自己聽到和看到內(nèi)容的50%,在交流過程中自己所說內(nèi)容的70%。據(jù)此,我要求學生首先自主查詢古詩作者的生平簡歷,了解作品的寫作背景。這有助于學生對作品進行準確的解讀。例如:對曹操《龜雖壽》中“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的理解就要結(jié)合曹操當年人已53歲,仍然一心統(tǒng)一中國的雄心壯志。然后,學生在課堂上表達交流查詢結(jié)果。這樣,知識的保持遠遠大于傳統(tǒng)講解式的教學。
品析名句,筆者引導學生運用“以文解詩”的方法,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理解把詩散文化,在課堂上交流討論。例如:有個學生對李清照的“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一句,是如此散文化理解的:一場小小災難,狂風摧花,落紅滿地,凄涼一片。想風驟起之時,花片紛飛,落紅如雨,而風住之后,花瓣入泥,人踐馬踏,只留有余香,美好春光一掃而空。詞人面對此情此景,心灰意懶,日頭已上三竿,仍然無心梳洗,情意闌珊。學生由此體會出這不僅僅是傷春,更是傷世,寄托了詞人漂泊無依、紅顏遲暮的悲憫身世。把詩歌凝練的語言轉(zhuǎn)化成散文式的文字,既加深了學生對詩詞的理解,又提高了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
3 悟
詩是經(jīng)典語言,好的詩詞 “言有盡而意無窮”。教師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學會感悟古典詩詞的意境美。
3.1把握關(guān)鍵字,感悟詩歌意境
例如:王維在《使至塞上》中寫到“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這一“直”一“圓”,看似平平,細想起來卻“除卻巫山不是云”,再無字可換。寥寥幾筆,竟展現(xiàn)了塞外奇特壯麗的風光,給人及其濃重的印象。真是意境深邃,妙不可言!
3.2抓住意象,展開聯(lián)想與想象,感悟詩的意境
意象即出現(xiàn)在詩詞中的主觀情感的物象。意象在詩歌作品中往往以個體的形式存在,多個個體的聯(lián)接就是我們所說的意境。欣賞古詩詞首先應抓住意象也就是物象,品味其中所寄托的情感,然后理解體會詩的意境。例如,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边@首小令,僅五句二十八字,卻并列凸顯了九種事物,而最令人稱奇的是這九種事物巧妙自然和諧地納入到一個畫面中,動靜結(jié)合,明暗交錯,背景與主體相互映襯?!靶蛄魉思摇钡拿鼷惡椭C反襯了“斷腸人”的淪落凄苦,效果非同尋常,學生只要進入了詩詞的意境,便自然體會到游子思鄉(xiāng)的悲涼心境。
雅斯爾說:“教育意味著……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蔽覀円膭顚W生真正參與到詩詞教學的課堂中來,共同發(fā)現(xiàn),共同探索,共同分享。讓學生在品味詩情、感悟詩意中自然融合古詩詞的智慧、風骨和操守。古典詩詞,是我們中華五千年燦爛文化的精華,內(nèi)涵博大精深。古典詩詞的完美教學,不但能夠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審美水平,更重要的是它把傳統(tǒng)文化的種子撒播到一個個純真的心田,讓我們的孩子在民族文化的沃土里快樂成長。
一、初中語文教師在古詩詞教學中所存在的主要問題
1.初中語文中的古詩詞缺少鑒賞分析
在我國悠久的歷史文化中,留下了名師大家們數(shù)量很多的經(jīng)典古詩詞,有很多的古詩詞作品值得當代的文學界去研究和鑒賞,但是當前只是在文學層面對很多的古詩詞進行了研究,對初中語文課文中的古詩詞缺少鑒賞分析,導致很多初中語文教師缺少參考資料去認真?zhèn)湔n,指導學生存在困難。
2.缺乏激發(fā)學生學習古詩詞的興趣
有很多初中學生在語文課程的學習中,難以對古詩詞產(chǎn)生學習興趣,總認為古詩詞理解困難、語言拗口、枯燥乏味、難以記憶,在有參考釋義的情況下也難以理解全文的意思;但是現(xiàn)代文章采用的是白話文的語言方式,語言表達直白明了、簡單易懂。還有一部分學生在認識上存在誤區(qū),認為古詩詞的學習只是為了應付升學考試而去學習,沒有學習的興趣,不去體會古詩詞中的深刻涵義,難以從古詩詞的學習中提升自身的人文素養(yǎng)及文化品質(zhì)。
二、提高初中語文教師古詩詞教學的措施
1.將意境想象融入古詩詞教學
初中語文教師在古詩詞的教學過程中,要將意境想象融入古詩教學中,以激發(fā)學生學習古詩詞的興趣。例如:在元曲作家馬致遠所作的《天凈沙·秋思》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依據(jù)課文內(nèi)容的意境和情境制作PPT,然后在課堂上播放,讓學生看到直觀的、生動的意境,播放過程中可以配上一段古典音樂,將學生慢慢引入內(nèi)容所描述的情境。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描述出一些關(guān)于枯藤、老樹、小橋、夕陽等事物的特征,引導學生去思考,激發(fā)學生的思維。配合教學PPT,讓學生慢慢體會作者在作品創(chuàng)作過程中的心情和意境,以更好地去學習和鑒賞,不斷激發(fā)學生學習古詩詞的興趣。
2.在教學過程中有機融入實際情境
初中語文教師在古詩詞的教學過程中,可以將對學生古詩詞的教學有機地融入實際情境,改進教學方式,進一步激發(fā)學生學習古詩詞的興趣。比如在唐代詩人王灣所著的《次北固山下》教學過程中,可以把這首詩進行分解,指導學生更好地學習,講授要將“雁”作為分析的切入點,大雁的生活習性是春天飛到北方,冬天飛回南方,到春天,大雁不是不愛戀美麗的南方,而是留戀它北方的故土。所以說,大雁象征著思鄉(xiāng),有很多詩人將大雁比喻為自己,將思鄉(xiāng)之情濃濃的表達出來。在詩中,所描寫的青山、綠水情境也是大家經(jīng)??吹降模M管看上去在作詩時,作者的心情比較平靜,但是從實際描述的事物中可以讀出詩人的心情顯得比較惆悵,詩中多選用行舟、客路等實際情境,真實地將作者內(nèi)心情感表露出來。采用融入實際情境的教學方式,可以幫助學生深刻地理解古詩詞的涵義,進一步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提高人文素養(yǎng)。
3.鼓勵、引導學生發(fā)散思維
初中語文教師在古詩詞的教學過程中,要不斷鼓勵、引導學生發(fā)散思維,對古詩詞的意境展開充分想象,以更好地體會意境,提高學生學習興趣。仍然以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一文為例,引導學生展開想象,對所想象的情境用語言描述出來,教師可以做最后的總結(jié)評價。比如可以將文章的意思描述為:干枯的樹藤緊緊地纏繞在枯老的大樹上,瑟瑟的秋風吹動著枯葉。在昏暗的空中,傳來了寒鴉一陣陣的叫聲,帶來了些許的悲涼。在小橋下,平靜的水面被陣陣秋風吹過,波瀾泛起,慢慢地流向炊煙裊裊升起的普通人家。在悲涼的秋風中,街道顯得那么的孤獨寂寞,孤獨的游子在瘦馬上,眼看太陽即將下山,在僅留的余暉里,伴著孤獨寂寞慢慢向前走著。通過學生們的發(fā)散思維,能夠在想象中體會詩人的心情和作詩時的意境。采用這種想象和聯(lián)想的方法去體會詩人的寫作意境,可以進一步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習能力。
三、結(jié)束語
關(guān)鍵詞:初中語文;古詩詞;高效教學;策略
雖然古詩詞對于培養(yǎng)與促進初中生形成健全、高尚的人格有著重要的作用,但是現(xiàn)在的古詩詞教學一般是由老師帶領(lǐng)學生朗讀古詩詞、講解古詩詞、背誦古詩詞的單一方式展開的。再加上現(xiàn)在在初中語文考試中,古詩詞的考查力度比較小,分值比重不大,使很多師生不夠重視古詩詞的教學,導致古詩詞的課堂教學效率比較低下?!读x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提出:“教讀古典詩文,應有意識地在積累、感悟和運用中提高學生的欣賞品味和審美情趣。”因此,教師必須要改變傳統(tǒng)的“讀讀背背”的教學方式,使古詩詞的教學走向高效。下面,筆者從做好課前準備、以學代教、創(chuàng)設具體情境三個方面,討論初中語文古詩詞高效教學的具體策略。
一、做好課前準備,收集創(chuàng)作背景
古詩詞是我國古人在當下的生活環(huán)境中,通過抒發(fā)對自然的熱愛、家鄉(xiāng)的懷念、懷才不遇的挫敗、快意人生的向往等情感,所創(chuàng)作出來的優(yōu)秀作品。然而,時代的發(fā)展使古人與初中生生活的環(huán)境完全不同,很多學生由于并不了解這些文人墨士的生活背景,對他們在這些文學作品中所抒發(fā)的情感的感悟不夠深刻。因此,要想開展高效的古詩詞教學,就必須要認真做好課前準備,收集與作者相關(guān)的生平記事。古詩詞的課前準備與其他的語文教學內(nèi)容的不同之處,便在于增添了對創(chuàng)作背景的收集工作。另外,教師必須要做好課前準備工作,明確學習目標、教學重難點、創(chuàng)作背景等,這樣才能為初中生提供全面的、有方向的古詩詞教育,也才能更加深入地理解所教授的古詩詞內(nèi)涵。在《觀滄海》備課中,本人也明確了解了本詩的教學目標是為了讓學生理解詩的內(nèi)容,體會作者的情感,并且能夠?qū)W習與詩相關(guān)的韻律知識等。另外,本人與學生,同時在課前收集了這首詩的創(chuàng)作背景,以及曹操這位作者生平比較有代表性的事跡。在課堂上,本人讓學生表達他們的收集成果。有的學生說:“《觀滄?!肥遣懿僬鳛鹾銜r,追殲袁紹殘部,五月誓師北伐,在觀海中詩興大發(fā),作出了這首名詩?!庇械膶W生說:“曹操乃一代梟雄,它是偉大的軍事家、詩人?!队^滄?!氛遣懿偌磳⒔y(tǒng)一北方的關(guān)鍵時期,因此,這首詩有著氣壯山河之勢”等等。除此之外,還有很多學生說出了曹操所做的其他名篇,如《隴西行》等。
二、以學代教
新課改倡導,學生是主體,教師是指導者、引導者,這在古詩詞的教學中也不例外。只有學生主動展開學習活動才可能實現(xiàn)高效。實際上,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很多學生明確表示不喜歡古詩詞教學,他們認為這種將古語翻譯成白話文,然后再進行機械背誦的方式十分枯燥、乏味,毫無趣味可言。因此,教師在開展古詩詞教學活動時,一定要注意激起學生對古詩詞的興趣,引導他們主動探索與研究。在《觀滄?!芬徽n中,學生已經(jīng)對曹操及本詩的創(chuàng)作背景進行了調(diào)查,對本詩有了一定的了解。因此,在課堂之中,本人讓學生朗讀詩文,在考查他們對本詩的字、詞的發(fā)音與含義的了解之后,本人讓學生根據(jù)調(diào)查結(jié)果及預習對學生提問:“為什么海不叫滄海,詩的題目卻是《觀滄?!纺??”“詩人觀海都觀到了哪些景色呢?哪些景色是真實的,哪些景色是作者想象的呢?”然后學生對這幾個問題進行思考,并且可以以小組為單位,探究問題答案,說出自己的觀點。這幾個問題建立在學生的預習基礎(chǔ)之上,因此,它們能夠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
三、創(chuàng)設具體的情境
很多教師反映,古詩詞難教,這主要是因為教師沒有引導初中生進入到特定的情境之中,使學生無法感知古詩詞的文字之美、意境之美、情感之美。他們只是淺顯地理解了古詩詞的表面意思,而不能很好地學習這些詩詞所包含的寫作手法,以及一些詞語的古今差異等,無法真正感知詩詞的意境。因此,教師在開展古詩詞教學時,要注意為學生創(chuàng)設具體的情境,使他們能夠感同身受,使學生與古人突破時空的限制,在心靈與情感的層面上達到共鳴。在《錢塘湖春行》一詩中,本人利用多媒體,為學生播放了一些與春天的錢塘湖有關(guān)的圖片,并且播放了《春江花月夜》的古箏曲,還有黃鶯啼鳴的美妙歌聲、燕子飛行的英武身姿、姹紫千紅的百花圖等,讓學生在課堂開始之初便迅速進入情境中。
總而言之,要想讓初中語文的古詩詞教學實現(xiàn)高效,就必須要做好課前準備,師生雙方要收集詩詞創(chuàng)作背景與作者相關(guān)的資料,明確重難點知識,這可以幫助學生理解;要實現(xiàn)以學代教,讓初中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使其主動探索古詩~的意境;教師要為初中生創(chuàng)設具體的情境,突破時空限制,在激發(fā)初中生學習興趣的同時,還能使其更加容易地理解古詩詞的情感與內(nèi)涵。
參考文獻:
關(guān)鍵詞:初中語文;古詩詞教學;課堂教學
引言
高效課堂指在教學中教師以科學教學理念為主,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nèi)幫助學生掌握重點知識。所以在教學中,教師應完善課堂教學內(nèi)容,貫徹落實新課程改革要求,展現(xiàn)教育優(yōu)勢,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從而加深學生對古詩詞的了解,實現(xiàn)文化傳承與發(fā)展。
一、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初中語文古詩詞教學中,教師應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幫助學生掌握古詩詞內(nèi)容。因此,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創(chuàng)設情境,確保學生對所學知識產(chǎn)生學習興趣,在后續(xù)學習中主動跟隨教師的腳步來學習知識,激發(fā)求知欲[1]。初中生正處于思維發(fā)展的階段,他們分析古詩詞內(nèi)容存在一定難度。想要轉(zhuǎn)變這一現(xiàn)象,教師就積極采用情境教學法,為學生設計合理的教學情境,借助動畫與影視作品等完善教學情境[2]。隨著互聯(lián)網(wǎng)技術(shù)的不斷發(fā)展,教師應合理應用多媒體技術(shù),為學生創(chuàng)設計古詩詞學習情境,將靜態(tài)的教學內(nèi)容動態(tài)化地展示在學生的面前,從而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3]。如今,多媒體技術(shù)成為教學的重要手段,有利于教師在教學中整合教學資源,在充實課堂教學內(nèi)容的同時,提高教學吸引力,幫助學生降低知識的難度,使學生愿意接受知識。此外,教師可以結(jié)合音樂來輔助教學,渲染教學氛圍,幫助學生實現(xiàn)情感升華,從而讓學生進入作者的創(chuàng)作意境中,在傾聽的過程中理解作者的創(chuàng)作情感。但是在創(chuàng)建教學情境時,教師要做好資料與音樂的選擇,確保所選資料能夠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教學內(nèi)容,避免出現(xiàn)運用不準確的問題,從而提高教學情境的針對性[4]。
二、構(gòu)建良好的師生關(guān)系
在初中語文古詩詞教學中,教師要主動與學生進行交流,營造良好的師生關(guān)系。有效的師生、生生互動模式不僅可以緩解教學壓力,同時也可以轉(zhuǎn)變學生的對古詩詞的認識,從而使學生結(jié)合教師所講的知識進行探究。因此,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從教學內(nèi)容出發(fā),制訂合理的互動方式。在開展教學前,教師可以為學生布置作業(yè),組織學生進行探討,并以小組合作的方式探究古詩詞的含義。由于沒有教師直接的講解,學生需要通過小組合作來探究詞義內(nèi)容,激發(fā)自身探究意識。當發(fā)現(xiàn)學生觀點存在問題時,教師要及時糾正學生的觀點,從而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認識,使學生真正理解古詩詞內(nèi)容。這種教學模式不僅可以營造良好的師生關(guān)系,而且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加深對知識的理解,讓學生充分感受古詩詞學習的意義所在[5]。
三、落實以讀為本
誦讀作為語文教學的重要方法之一,不僅可以幫助學生理解文本內(nèi)容,同時也可以讓學生在誦讀中掌握知識,從而提高學習效果。在初中語文古詩詞教學中,教師要從閱讀教學出發(fā),確保學生充分閱讀,在閱讀中提升語感,接受文章情感的熏陶。如果教師依然采取逐句串講的方式,勢必會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同時也會使學生對古詩詞產(chǎn)生抵觸心理。所以教師應組織學生反復誦讀,幫助學生理解內(nèi)容,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在學生閱讀古詩詞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在對比拼音的基礎(chǔ)上找出生字生詞,避免出現(xiàn)添字或丟字的問題,同時還要確保讀音的準確性。這種教學方法不僅可以幫助學生克服依賴心理,而且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朗讀能力。當學生完成自讀后,教師可以要求個別學生進行朗讀,并由其他同學進行評議,糾正錯詞。此外,教師要做好范讀工作,保證情感充沛,讓學生得到熏陶。在閱讀中教師還要把握停頓與節(jié)奏的準確性,從而讀出其中感情,讓學生感受古詩詞的美,并進入古詩詞的意境中。教師還應采取多樣化的朗讀方法,如可以在課堂中組織學生進行小組閱讀、集體閱讀以及輕聲閱讀等。只有掌握科學的閱讀方法,學生才能在熟讀的基礎(chǔ)背誦古詩詞,從而提高學習效率。
四、理解古詩詞背景,仔細揣摩
古詩詞作為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代表內(nèi)容之一,以其獨有的魅力征服了一代又一代人。教師應引導學生清楚認識到古詩詞學習的重要性,以提升古詩詞教學質(zhì)量為目標,在培養(yǎng)學生古詩詞水平與素養(yǎng)的基礎(chǔ)上進行教育創(chuàng)新。古詩詞在創(chuàng)作中有著特定的意圖,如與友人的分離、仕途不順、感慨時光等,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從古詩詞的背景出發(fā),開展教育創(chuàng)新,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例如,在教學《清平樂村居》時,教師可以向?qū)W生講述創(chuàng)作背景,研究作者的政治主張,幫助學生理解作者的遭遇。從表面上來看,這首詞展現(xiàn)了農(nóng)村生活的平靜與樸素,但實際上蘊含著作者抗擊金軍、收復中原的愛國情懷。在教學中教師通過有效講解,不僅可以幫助學生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同時也可以激發(fā)學生對作者其他作品的探究欲望,提高教學有效性。古詩詞中的字詞是作者不斷推敲后選擇的,有著豐富的文化內(nèi)涵。所以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要發(fā)揮自身指導作用,帶領(lǐng)學生領(lǐng)悟古詩詞中的重點,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古詩詞的主旨。再如,在教學《泊船瓜洲》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對“綠”字進行分析,并研究“春風又綠江南岸”一句的精華所在。學生通過合作探究,感受到了“綠”字對詩歌的影響。因此,在初中語文古詩詞教學中,教師應從重點內(nèi)容出發(fā),組織學生進行揣摩,從而掌握這一知識。
結(jié)語
一、古詩詞積累的意義
從功利性的眼光來看,古詩詞積累做得好是為了給中考語文成績“錦上添花”。從長遠的眼光來看,古詩詞積累是為了更好地讓學生學好語文。蘇霍姆林斯基在《教育的藝術(shù)》一書中說:“我一千次地確信,沒有一條富有詩意的感情和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學生的全面智力的發(fā)展?!贝_實,古詩詞的積累是作文語言素材積累的重要途徑之一。哲學家培根曾說過:“一切知識都不過是記憶?!毙隆墩Z文課程標準》中要求1~6年級學生背誦古今優(yōu)秀詩文160篇,7~9年級學生背誦80篇,合計240篇。這么多的名篇佳句如果都能爛熟于心,絕對是一筆不小的知識財富。學生在古詩詞的背誦中能感受到古典文化的魅力,最終達到由量的積累到質(zhì)的飛躍,寫作時就可信手拈來,左右逢源,做到佳句心中有,寫時筆下流。
二、古詩詞積累的方法
對于背誦詩詞,積累語言素材,自古就有著很好的傳統(tǒng)方法。孔子要求他的弟子能做到“誦詩三百”;清朝的戴震認為,若不重視積累就“猶渡江而棄舟楫,欲登高而無梯也”;近代郭沫若也曾寫有“胸藏萬江憑吞吐,筆有千x任翕張”的詩句。初中六冊語文教材把新《語文課程標準》要求的背誦篇目分散在各個學期后,這對大部分學生而言是比較容易完成的。一個學期,大約20周左右的上課時間,每周兩節(jié)語文晨讀課,平均一周兩首詩詞,就是100首,兩個學期左右就能完成新課標的要求。厚積才能薄發(fā),為了讓學生達到更多量的積累,筆者在教學過程中進行了以下的嘗試:
1.主動探索,興趣性積累
人本主義心理學家馬斯洛在人的基本需求層次理論中認為:自我實現(xiàn)的需要是一個人追求的最高目標。就現(xiàn)階段古詩文積累中存在的情況而言,大部分學生是被動地接受以應付考試的,也就是說學生缺乏主動性、自覺性,為了積累而積累的這一現(xiàn)象是普遍存在的。因此我們需要改變積累的策略,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和“自我實現(xiàn)需要”,使他們變被動接受為主動探索。
2.搭建平臺,營造氛圍
語文教師很多都是擔任班主任工作的,其實我們可以利用班級文化這個平臺,營造古詩詞學習的氛圍。例如,黑板報開辟出古詩詞專欄,每周更新,張貼學生謄寫的精美古詩。鼓勵學生根據(jù)古詩描寫的情景做成繪畫,讓全班學生評選出優(yōu)秀作品張貼起來。也可以不定期舉辦詩歌創(chuàng)作活動,將優(yōu)美詩歌張貼起來,并在開班會時讓學生在臺前讀給全班學生聽……以此創(chuàng)作古詩詞學習的氛圍,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
3.堅持拓展古詩詞
從初一開始,我就堅持讓學生每天課余讀語文課文15分鐘,結(jié)合每冊課文后的課外古詩詞背誦篇目,進行古詩詞拓展整合。利用資源整合學習古詩,可以事半功倍。整合同一主題的作品:有不少古詩詞雖然作者不同,背景不同,但表達的情感主題是相同或相近的。如送別詩、詠古詩、戰(zhàn)爭詩、邊塞詩、思鄉(xiāng)詩、閨怨詩及羈旅行役詩、寫景抒情詩和詠物言志詩(包括山水田園詩,隱逸詩等)。整合不同朝代詩人的詩歌:如唐朝的詩人有李白、杜甫、王勃、王昌齡等,宋朝的詩人有蘇軾、李清照、王安石等,然后將他們的詩歌分別列出來,這樣有助于學生記憶。整合同一作家的其他作品,比如初一學白居易的《錢塘湖春行》時,整合他的《憶江南》《賦得古原草送別》;初三學白居易的《觀刈麥》時,整合《問劉十九》;學《望月有感》時整合《暮江吟》,同時復習《錢塘湖春行》和《觀刈麥》。這樣既能使學生拓展新知識,又能溫故知新。
4.因材施教,人盡其力
古詩詞積累時特別要注意的是一定要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來為學生“量身定衣”,也就是說在積累古詩詞時要給學生分層次,中等以上學生必背;中等以下學生選背。三年下來,積累的量大大增加,而且化整為零,學生的負擔也不大。
5.充分利用寒暑假時間
古詩詞要很好地積累當然離不開課外的背誦,可以布置學生們利用寒暑假先把教材里的這些詩歌背起來,會默寫。開學就來個比賽,看誰背得又快又好。布置時我是跟學生這樣說的:“這些古詩詞可都是流傳千年,備受歷代文人贊譽,不僅是你們,許多古代名人都背過這些詩,而且大多6歲就能背誦了,你們已經(jīng)十多歲了,是不是也該迎頭趕上呢?”短短的幾句話或許能激起部分學生對于這幾首詩詞的興趣。
6.組織各種競賽,激發(fā)學生背誦的積極性
比如初一時進行“古典詩詞大比拼”,初二時進行“古典詩詞名句接龍”等全班性的比賽。此外,我還利用綜合性學習課進行小組間的專題比賽,比如上“蓮文化的魅力”,比一比誰知道的關(guān)于蓮的詩詞多;學“雨的述說”,比一比誰能說出最多關(guān)于雨的古詩詞……通過種種活動讓多背詩詞認真背詩詞的學生有成就感。
【摘 要】在中學語文的構(gòu)成當中,很重要的一個部分就是古詩詞。然而很多學生在古詩詞鑒賞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困難,從而使古詩詞鑒賞成為語文教學的一個薄弱環(huán)節(jié)。文章討論了初中語文古詩詞鑒賞技巧。
【關(guān)鍵詞】初中語文 古詩詞鑒賞技巧 標題 意象 意境
一、引言
在我國的文化發(fā)展史上,古詩詞始終都閃耀著其耀眼的光芒,以其獨特的魅力顯現(xiàn)出我國獨有的歷史文化,成為民族重要的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在學生接受知識,陶冶情操的道路上,古詩詞鑒賞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古詩詞的語言精練,想象豐富,情感真摯,流傳千年而不衰,是中國文化歷史上一道靚麗的風景線。所以,學習古詩詞,提高學生對古詩詞的鑒賞能力是提升學生的文學藝術(shù)修養(yǎng),提高他們寫作能力的一個重要途徑。下面就簡單談談初中古詩詞鑒賞的一些小技巧。
二、學會通過標題進行類型的辨別
題目作為詩詞的眼睛,有著畫龍點睛的作用。很多古詩詞的題目都直接將詩歌的寫作重點和類型進行了明確交代。
比如詠物類型的古詩詞幾乎都會以“物象”或者是“詠(題、贈、贊)+物象”作為標題。此類型的詩詞更多的是托物言志,憑借所詠之物來將作者的志向、品質(zhì)表達出來。
題目中有“塞”“征”“軍”等字眼或者是用樂府舊題的類型的詩詞,大多都是戰(zhàn)爭詩或邊塞詩。此類詩大多是表達渴望建功立業(yè),保家衛(wèi)國,表達淪喪山河的苦、久居邊關(guān)的愁,表達艱辛的室外生活、慘烈的連年征戰(zhàn)、怨憤的報國無門的情懷和哀痛的歸家無望之情。
還有一類就是送別詩,通常會將“送”或“別”等字眼放在題目中,此類詩基本都是表達對親人、朋友的依依不舍之情,還有情深意長的勉勵和坦陳心志的告白。
而懷古類型的詩詞,在其標題中都會出現(xiàn)古跡或者是古人名。這個類型的詩詞基本都會融合史實和現(xiàn)實,有的表達對個人遭遇的感慨,有的表達對社會現(xiàn)實的抨擊。比如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就是對個人遭遇的感慨,感慨自己年^半百,而又功業(yè)無成;辛棄疾的《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表達的是不滿朝廷行為,只能茍且偷生的現(xiàn)實,是對社會現(xiàn)實的抨擊。
三、學會領(lǐng)悟詩詞的意象和意境
(一)感知詩詞意象
最早在劉勰的《文心雕龍?神思》中就出現(xiàn)了“意象”一詞。書中是這樣記載的:“使玄解之宰,尋聲律而定墨;獨照之匠,窺意象而運斤。此蓋馭文之首術(shù),謀篇之大端。”“神用象通,情變所孕。物以貌求,心以理應?!边@里提出的意象實際上就是意中之象,也就是意念中的形象,不僅是對感情的表達,也與作者實現(xiàn)了心志包容。
意象是對詩歌特有詞語的分析和鑒賞,是通過景物來寄予作者的情感。要想真正領(lǐng)會作者的情感意圖,就必須對詩歌的形象進行真正的理解。比如《天凈沙?秋思》:“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边@首小令共包含九種意象,由此組成了一幅秋郊的夕照圖,言簡義豐,是對一個飄零天涯的游子秋天思念故鄉(xiāng)的情感的抒發(fā),體現(xiàn)了凄苦愁楚的離鄉(xiāng)之情。所以,教師應該以解讀詩詞的意象作為突破口進行詩歌鑒賞,不斷引導學生感受詩詞意象,把握詩詞內(nèi)容,深入感知詩人情感,從而領(lǐng)會詩詞主旨。
(二)領(lǐng)略詩詞意境
意境,實際上就是情與景的和諧與統(tǒng)一。所謂情就是思想感情,所謂景就是藝術(shù)境界。意境是作者有機地融合了自己的思想感情與藝術(shù)境界。就像古詩詞評論者所說的那樣:“情與景諧,思與境共?!本哂型昝酪饩车脑娫~既情景交融,更是情境相應。比如,杜甫在《春望》中寫道:“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逼渲芯腿诤狭俗髡咦约旱母胁省;ㄈ菖c鳥鳴本就是賞心悅目的事情,但由于作者正處于戰(zhàn)亂之中,因此就成了“花濺淚”“鳥驚心”。詩句情景交融,相映生輝,成為流傳千古的詩句。
(三)把握好詩詞的表達技巧
詩歌中修辭手法很多,主要的作用與其他文體的修辭作用是一樣的。比喻就是為了使形象更加生動,像“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夸張則是為了強調(diào)與突出,像“白發(fā)三千丈,緣愁似個長”;擬人就是為了將事物人格化,像“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對偶是為了增強詩詞音樂美感,表意凝練,抒情酣暢,像“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而借代則是為了表達得更加含蓄,像“應是綠肥紅瘦”。
詩詞的描寫方式也很多,常見的有虛實結(jié)合的描寫,像“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有細節(jié)描寫,像“何當共剪西窗燭”;還有動靜結(jié)合的描寫,像“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
抒情方式也比較多,有直抒胸臆,像“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有情景交融,像“山回路轉(zhuǎn)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有借景抒情,像“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也有寓情于景,像“渭城朝雨徘岢荊客舍青青柳色新”。
(四)了解名人的語言特點
現(xiàn)實主義和浪漫主義是詩人主要的風格體現(xiàn)。每位詩人在進行創(chuàng)作實踐的時候,都會將自己的特點體現(xiàn)出來,都有自己的藝術(shù)風格。就像樸素自然屬陶淵明,沉郁頓挫屬杜甫,李白一貫豪邁飄逸,白居易一向通俗易懂,杜牧比較清健俊爽,王維通常都是詩畫一體,而陸游主要體現(xiàn)的就是悲壯愛國。另外,詞也有婉約和豪放之分,曲有通俗和幽默之分。總體來講,古詩、詞、曲的特征都有各自的風格,在進行古詩詞賞析的時候,要抓住主體,分別從局部和整體來進行詩詞的把握,也需要注意詩詞的形式。只有這樣,才能做到得心應手,真正領(lǐng)會詩詞的深層含義。
(五)聯(lián)系背景緊循本意進行鑒賞
在鑒賞古詩詞的時候,無論哪一個類型,都要對詩詞寫作背景進行了解。寫作背景包括的內(nèi)容比較多,既有對作者本人所處時代的把握,也有對作品創(chuàng)作時的環(huán)境等背景的了解?,F(xiàn)在的初中語文學習范圍比較廣,學生需要將李白、杜甫、王維、歐陽修、范仲淹、王安石、李清照、陸游、陶淵明、李商隱、李煜、王勃等人常出現(xiàn)的詩詞熟練地把握,對其他詩詞作者作一般了解。增加課外古詩詞閱讀量,能夠幫助學生對更多的詩詞作者進行了解,增強學生對詩詞鑒賞的熟悉感。需要強調(diào)的是,對于大家都比較熟悉的作者,在考查的時候還應該重點掌握他們的生平,這有助于了解詩詞的真實意義。比如:唐代著名詩人杜甫,其作品《望岳》和《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就有一定的差別,作者在年輕的時候懷著浪漫主義的情懷創(chuàng)作了《望岳》,在安史之亂之后創(chuàng)作了《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主要是在秦州目睹了百姓的生活之苦,作品體現(xiàn)了作者憂國憂民,同情百姓疾苦的情懷。了解杜甫人生經(jīng)歷的人都知道,作者創(chuàng)作這兩首詩時的時代背景、個人經(jīng)歷和價值觀都有比較大的區(qū)別。因此,鑒賞古詩詞一定要聯(lián)系時代背景,綜合進行分析,這是探尋作品主旨,了解寫作目的的重要一步。
(六)利用注釋對詩詞進行綜合整體分析
初中古詩詞通常都會對一部分字詞、典故、句子進行必要的注釋。另外,詩詞作品本身也有不少詞題以及序文,也會介紹作品創(chuàng)作的背景。但是學生在鑒賞這些詩詞的時候,容易忽視這些注釋,通常都是靠自己的理解來把握詩詞中的字詞句意,分析沒有方向,這是很不合理的。例如,有一道古詩詞鑒賞題目是圍繞宋人高觀國的《菩薩蠻》設置的:“何須急管吹云暝,高寒滟滟開金餅。今夕不登樓,一年空過秋。桂花香霧冷,梧葉西風影??妥硪泻訕?,清光愁玉簫。”不少學生都不太了解“高寒滟滟開金餅”,實際上注釋中已經(jīng)對“滟滟”進行了說明,如果考生能對注釋和詩詞整體的分析進行利用,那么第一個問題“此詞的上下片各寫什么?”就很容易解決了。另一個問題是“作者在詞中表達的情感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需要綜合進行分析。這個在注釋中也有說明,文中的“圓月、月光搖動”體現(xiàn)了作者起初的心情,表達了其歡快、開朗的情緒。這樣就能分析出詩詞的內(nèi)涵了。
四、小結(jié)
在對古詩詞進行鑒賞的過程中,教師一定要講究方法,正確引導學生,教會學生憑借意象看意境,透過意境感受詩情。中國一直都被譽為詩的國度,尤其是唐詩宋詞,是古典文學的代表,是值得我們驕傲的精神財富。作為語文教育工作者,我們應該將傳統(tǒng)文化發(fā)揚光大,這也是我們的責任和義務所在。
【參考文獻】
一、激發(fā)學生學習古詩詞的興趣
首先,上課時教師應運用生動的導入語導入教學,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正所謂: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導語設計新穎、精彩、扣人心弦,就能瞬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讓學生愛學。然后,再順勢介紹詩詞作者及作品的創(chuàng)作背景,引導學生對作者的人生經(jīng)歷、情感及思想等進行初步了解。
例如:詩圣杜甫是中國文學史上著名的詩人,其在不同的人生發(fā)展時期所創(chuàng)作詩歌也表達了不同的思想情感。所以,在古詩詞課前,教師就可先讓學生對其人生與經(jīng)歷及作品的創(chuàng)作背景進行了解,引發(fā)學生在預習中思考,達到與作者的思想共鳴,豐富其對詩詞作者、社會現(xiàn)象及歷史背景的認知,使之成為學生自身的知識積累,便于學生了解和賞讀其他作者在此時期的作品等。此外,初中生正處于人生的發(fā)展階段,精力旺盛,朝氣蓬勃,喜歡競爭,所以,教師也可以充分利用這一點,組織學生踴躍參加學校舉行的古詩詞朗誦比賽。同時在班級內(nèi)進行愛祖國、愛家鄉(xiāng)的詩詞朗誦比賽,通過競爭激發(fā)學生學習古詩詞的興趣,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主動性,活躍課堂氣氛,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環(huán)境下學習,提高古詩詞課堂教學效率。
二、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引導學生學習
情感教學,一直是語文教學中非常重要的一種教學方法。其主要是指依據(jù)教學的實際需要,制造、引入或創(chuàng)設與教學內(nèi)容相符合的具體情境或氛圍,以充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調(diào)動其積極性,引導其主動參與到教師的教學之中,幫助其迅速而準確地對教學內(nèi)容進行了解與掌握,并不斷提高教學成效。
中國的古典詩詞,大都具有十分美妙的意境,追求情景交融。因此,在古典詩詞的教學中,要依據(jù)詩詞的內(nèi)容與特點,靈活運動多媒體等現(xiàn)代科學技術(shù),創(chuàng)設合理的教學情境,調(diào)動學生視覺、聽覺等多種感官,豐富其內(nèi)心的感情和頭腦中的想象,進而實現(xiàn)對詩歌意境的良好把握。而學生在具體情境中,通過自身的感知與思考,有利于對教學內(nèi)容加深理解,有利于受到審美情感與道德品質(zhì)的熏陶。同時在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中,學生的表達能力、思維空間及文學修養(yǎng)等都能得到更好的提升。
例如,在著名詩人王維的《送元二使安西》的教學中,教師就可為其配備曲子《送別》,更加淋漓盡致地表現(xiàn)悠遠雋永的送別情。古人寫詩非常重視意境的創(chuàng)造,例如,李商隱的詩句,“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這首古詩的意境讓我們都非常喜歡,成為許多人的愛情誓言。
再比如,《錢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云腳低。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此詩首句從孤山寺到賈亭,寫詩人的行蹤;第二句寫遠望湖水平堤,朵朵白云重重疊疊,同湖面上的波瀾連成一片;三、四兩句寫詩人一路行來,偶爾可以見到早來的黃鶯爭著飛上向陽的枝頭;不知是新到誰家的燕子銜了泥去筑巢;五、六兩句寫詩人看到路畔的野花已經(jīng)開得五彩繽紛,使人眼花繚亂,矮矮的草地,騎馬走過,馬蹄剛剛能夠被它埋沒;最后兩句寫詩人來到綠楊成陰的白沙堤上,這里的景色更是美不勝收,看也看不夠,于是贊嘆道這才是我最喜愛的地方,全詩把錢塘湖的美麗景色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
因此,教師可以通過圖片展現(xiàn)的方式,將詩中的美景更加形象、具體地展現(xiàn)于學生的面前,如果有條件也可以和現(xiàn)在的西湖美景作比較,鼓勵學生踴躍發(fā)言,各抒己見。
三、反復感悟,再現(xiàn)詩歌的意境
詩歌的語言比較精練,需要學生認真、反復地進行品讀。古詩詞作為中國文化財富中最為寶貴、最為精彩的一部分,它所具有的豐富的感情、深刻的內(nèi)涵蘊藏在凝練的語言中,只有反復吟誦,才有可能把握詩詞的感情脈搏,理解詩詞要表達的中心。
因此,教師應引導學生無條件地大量積累詩詞作品,將其慢慢內(nèi)化為自身的財富。同時,指導學生在朗讀時要用心,調(diào)動學生的感覺,深入體會詩詞中的感情旋律,再加上適度的想象,引發(fā)學生創(chuàng)造性地再現(xiàn)詩詞意境,融合作者思想情感,與作者的思想情感產(chǎn)生共鳴。此外,還要引導學生找出詩歌中的意向,對相關(guān)詩詞句進行整合,創(chuàng)設濃郁的學習情境,將學生的個體意向轉(zhuǎn)化為多姿多彩的立體畫面,幫助學生透徹理解詩詞內(nèi)容,并掌握詩詞的深刻內(nèi)涵。
四、學習與應用要具有靈活性
詩詞作為語言的藝術(shù),善于運用含蓄、精練的語言表露情感,詩詞中也匯聚了作者的萬千心緒。所以,在學習中教師應引導學生真情實感地品析名句,抓住關(guān)鍵字、詞、句等進行賞析,真正感受到作者當時所迸發(fā)的情感,體會詞字精練的妙處。然后,合理滲透“以詩解詩”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快速“入戲”,提高其鍛字、煉詞、用句等能力,加深古詩詞之間的互相理解。而詩歌中常用的一些修辭手法,如:比喻、夸張、擬人等,都是學生應該學習的重要技能,在詩歌鑒賞的同時,分析這些修辭的用法,領(lǐng)會詩人蓄積的情感。還要引導學生發(fā)揮想象,時時聯(lián)想,拓展其思維的空間。這是因為,好的詩詞都具有“言有盡而意無窮”的特點,因此,在詩詞賞析中,引導學生對精美的詩詞進行聯(lián)想,以多樣的形式進行優(yōu)美文章的創(chuàng)作,從整體上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素質(zhì),不斷提高其分析與寫作的能力等,以便更加透徹的理解詩詞。
例如:在蘇軾的《水調(diào)歌頭》賞析時,教師可放手將鑒賞任務交給學生,引導其從不同的視角,以獨特的方法對詩歌進行鑒賞,鼓勵其踴躍發(fā)言,各抒己見。然后激發(fā)學生的想象,以此詩詞為基礎(chǔ)進行優(yōu)美文章的創(chuàng)作,將詩歌凝練的語言轉(zhuǎn)化為具體的文字,并不斷發(fā)揮想象,創(chuàng)造生動的畫面,提高學生的綜合語文能力。正如:《水調(diào)歌頭》配上音樂,就成為膾炙人口的、很多人都會唱的歌曲。
【關(guān)鍵詞】初中語文;古詩詞;意境教學
因此,面對傳統(tǒng)教學,我采取批判吸收的態(tài)度,再溶于新課標主動探究等理念,以期豐富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提高他們綜合能力,故在詩歌教學中體會歸納以下幾種方法:
1.了解作者及作品的創(chuàng)作背景。
詩詞作品常常是作者經(jīng)歷、思想感情的外現(xiàn)。因此,我們賞詩,須先對作者的人生經(jīng)歷及思想情感有一個較為細致的了解。如:賞讀中國文學史上第一個女詞人――李清照所作《武陵春》,多數(shù)同學賞其詞后并未真正洞悉詞中真意,認為詞中所言之“愁”僅是一個女婦人獨處之閑愁,缺乏對國家民族命運的思索。這應是一個理解的誤區(qū),此乃因不詳李清照其人生際遇、情感變化之故所致。李清照(1084―約1151),號易安居士。北宋滅于金、舉朝南渡前生活舒適安定,與丈夫金石考據(jù)家趙明誠游于文藝;南渡后,經(jīng)歷國破家亡的苦難,生活顛沛流離。前期詞作主要反映閨中生活、自然風光和與丈夫的離別相思。后期詞作主要寫亡夫之痛、故國淪喪之悲及傷時念舊的抑郁情懷。北宋滅亡后,李清照于建炎元年(1127)來到南方,故鄉(xiāng)青州陷入金人之手,她家中所藏的大批書籍文物被焚毀。建炎三年(1129)丈夫趙明誠病故之后,金人揮兵南侵,李清照為避兵亂而只身各處流亡。紹興五年(1135)寓居在浙江金華時寫了這首《武陵春》詞。這時她已經(jīng)53歲了,經(jīng)歷了國家敗亡、文物喪失、丈夫病死等不幸遭遇,處境凄慘,內(nèi)心極其悲痛。這首詞中所反映的正是她真實的生活片段和思想感情。學生了解這些后,定不會再將詞中之“愁”僅僅理解為一般之“愁”,這愁緒千絲萬縷,有國破家亡之愁,亦有只身孤苦之愁,也應是兼有綿綿恨意于其中,詞中最后不是說“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嗎?
所以研賞古詩詞課前,先讓學生收集詩詞作者之人生經(jīng)歷及其作品的創(chuàng)作背景,學生在預習了解之中不但體會了此詩或詞之意,同時亦豐富他們頭腦中對于詩詞作者、歷史背景、社會現(xiàn)象等等的認識了解,成為自身知識的積累,為自己以后再去賞讀該人之作及他人該時期之作打開了方便之門。
2.品析名句。
寫作講究鍛字煉詞,作者將其萬千心緒凝于詩詞等作品中。抓住關(guān)鍵字、詞、句賞析詩詞,可直接劈文入情,品味作者當時迸現(xiàn)的情感,體會煉詞煉字之妙境。師生在研讀過程中,適當滲透“以詩解詩”的方法,學生既能快速入境,亦能提高鍛字、煉詞、用句等寫作能力,更能縱橫聯(lián)系,加強古詩之間的相互理解。師可示范以其法賞詩:
李清照的《武陵春》中一句:“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边@兩句寫當前所見,本是風狂花盡,一片凄涼,但卻避免了從正面描寫風之狂暴、花之狼藉,而只是用“風住塵香”四個字來表明這一場小小災難的后果,則狂風摧花,落紅滿地,均在其中,出筆極為蘊藉。而且在風沒有停息之時,花片紛飛,落紅如雨,雖極不堪,尚有殘花可見;風住之后,花已沾泥,人踐馬踏,化為塵土,所有余痕,但有塵香,則春光竟一掃而空,更無所有,就更發(fā)為不堪了。
此種開筆,最為辛棄疾的《摸魚兒》“更能消幾番風雨”神似,不僅擴大了~的容量,而且情由千回萬轉(zhuǎn)后,驀地噴薄而出,具有震撼人心之力。當然,這不僅僅是一般的傷春,而是寓寄著詞人漂泊零落、紅顏遲暮的身世之慟。首句陡起,次句平接,由景而入:“日晚倦梳頭。”詞人面對花盡春去之景,心灰意懶,所以雖然日上三竿,仍無心梳洗打扮,來反映主人公的情意闌珊。
當學生聽至此處時,陶醉其間,被古人鍛字煉句的功夫所深深折服,這以詩解詩的方法更是讓其耳目一新,分成小組各抒己見,高談闊論來試著體會、品味、解析其它優(yōu)秀詩詞了。
3.抓住詩中意象鑒賞詩歌。
意象就是出現(xiàn)在作品中的主觀感情的物象。意象在作品中以個體形式存在,多個個體聯(lián)接起來的整體,便是我們常說的意境。閱讀時應首先抓住意象即物象,品味物象特征及物象中所寄寓的感情,然后作整體理解,體會意境。
意象大致分類及含義:
景觀類:月、流水、斜陽、風、煙、霜等等。植物類:楊柳、落花、松、菊、梅、竹、蓮、梧桐等等。動物類:鴉、子規(guī)、猿、鴻雁、鯉魚、青鳥、鴛鴦等。行為類:登樓、憑欄、吹笛、吹簫、吹蘆管、吹笙、搗砧、飲酒等。
其意象具體含義:
景觀類:如月(明月,殘月、新月)多表達離愁別苦,渲染悲寂氛圍。如:李白的《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中:“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比缧标?,多表現(xiàn)昏黃暮色中愁思萬千,如:王致遠《天凈沙?秋思》中“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又如,溫庭筠《望江南》中“斜暉脈脈水悠悠,腸斷白頻洲”。
植物類:楊柳,芳草多含離別之情。如,劉禹錫《竹枝詞》中言:“楊柳依依江水平,聞郎江上唱歌聲?!庇秩纭端蛣e》一句:“春草年年綠,王孫歸不歸?”
一、注意作品中的“意象”
從形象出發(fā),鑒賞古典詩詞,應該充分考慮到它們創(chuàng)造形象的特點。中國古典詩詞主要是短小的抒情詩,并沒有塑造什么典型人物。因此,我們不能用分析戲劇、小說的方法,從詩里尋找典型人物形象。古典詩詞的形象,是借助客觀物象(如山川草木等等)表現(xiàn)出來的主觀的情感形象,我們姑且稱之為“意象”。鑒賞具體作品的時候,不僅要著眼于它們所描寫的客觀物象,還應透過它們的外表,看到其中注入的意念和感情;注意主客觀兩方面融合的程度。只有抓住作品的意象,以及意象所包含的旨趣,意象所體現(xiàn)的情調(diào),意象的社會意義和感染作用,才能真正地鑒賞古代的詩詞作品。
比如2008年中考的古詩鑒賞題,李白的《春夜洛城聞笛》: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要理解題目中的“折柳”的含義,關(guān)鍵就要能理解“柳”的意象。在學生學過的課文中包括一些常見的古詩詞,比如,“楊柳岸曉風殘月”(柳永《雨霖鈴》)、“笛中聞折柳,春色未曾看”(李白《塞下曲》)、“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guān)”(王之煥《涼州詞》)、昔我往矣,楊柳依依“(《詩經(jīng)•采薇》)。還有北朝樂府《鼓角橫吹曲》中有《折楊柳枝》,歌詞是:“上馬不捉鞭,反拗楊柳枝。下馬吹橫笛,愁殺行客人?!?/p>
由此我們可以理解到,古詩中的“柳”是有特殊的含義的。柔順婀娜、隨風擺動的“柳”和“留”諧音,另外古人還有折柳送行的習俗,這就很容易引申到“柳――留――惜別――依依不舍”的層面上來。使人聯(lián)想到,離別的人一看見楊柳,就會想起離別時依依不舍的場面,就會浮現(xiàn)出贈柳惜別的情景,心中就會涌起一縷縷離愁。這樣,詩中“折柳”一詞所寓含的“惜別懷遠”之意就比較容易理解了。
二、注意作品中的“細節(jié)描寫”
中國古典詩詞一般篇幅短小精悍,這樣就不象敘事性作品那樣有過多的細節(jié)描寫。但是,即使是短小的篇章哪怕是抒情小品,也同樣不能忽視了其中的細節(jié)描寫。這一點特別需要加以注意。
藝術(shù)的特質(zhì)在于它的形象性,而鮮明的形象和細節(jié)描寫是分不開的。常言道:一滴水能反映出太陽的光輝,一片枯葉能顯現(xiàn)肅殺的清秋,窺一斑而見“全豹”;文學作品中真實生動的細節(jié)描寫,也能獲得這種“見微而知著”的效果,不可一概排除。當然,藝術(shù)描寫的手法是多種多樣的,就詩歌來說,諸如比喻、夸張、景物烘托、氣氛渲染等等,都是成功的藝術(shù)手法,而運用活生生的細節(jié),集中、凝煉、鮮明、生動地體現(xiàn)神韻,自有其奇妙的藝術(shù)功效。
三、注意作者的“邏輯思維”
古典詩詞人們一般能注意到其中的形象思維,并對此加以充分的分析,而忽視了對作品進行必要的邏輯思維的分析理解,從而在某些時候不能全面客觀地鑒賞出作品的真正意蘊。形象思維不能排斥邏輯思維,而且必須以邏輯思維為基礎(chǔ)。這是因為作為一種思維活動的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一樣,必須遵循人類思維的一般規(guī)律。因此,在探討作品中具有的形象思維的特點的同時,不能忽視邏輯思維。
四、注意作品中的“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