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思想政治理論課程范文

思想政治理論課程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思想政治理論課程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思想政治理論課程

第1篇:思想政治理論課程范文

它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的運用。促進了信息技術與學科教育的整合,實現了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師的教學方式和課堂的師生互動方式的變革, 充分發(fā)揮了信息技術的優(yōu)勢, 大大增強了教學效果。

1、多媒體的大容量可使課堂信息量倍增,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效率。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課時少與內容多的矛盾十分突出。多媒體的大容量可倍增課堂的信息量,使這一矛盾得到很好的解決。如在制作課件時,可將圖表、重點內容著色、重彩突出,上課時輕按鼠標直接使用,就可節(jié)約大量的板書時間,在單位課時內可講授更多的內容,而且通過大屏幕,將本課時內所講內容的重點、難點清晰、直觀、全面地呈現給同學們,也有助于引導學生對所學內容的把握,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2、多媒體豐富的表現力,有助于使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真正做到入學生之眼、之耳、之心。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不僅是一門傳授知識的理論化課程, 更是一門引導青年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的思想政治課, 具有很強的思想性。在課件的選材和制作上應凸顯課程的這一鮮明特征, 所選擇的音像、圖像等應與教材內容相呼應, 要服務于培養(yǎng)“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新人的正確目標。但抽象的理論單憑教師的講解不但很難讓學生信服,而且可能適得其反,讓其產生厭煩心理。多媒體技術可通過文字、動畫、聲音、圖像等多種信息的融匯,變抽象為直觀,化繁復為簡單。如在課堂講授時,應用多媒體適當穿插一些新聞報道、紀錄片以及反映實際的圖片、數據、視頻片段,以事實說話,給學生一種直接的、生動的信息刺激,在情感上產生共鳴,教師再順勢引導,幫助學生將感性經驗和理性認識結合起來,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在大量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的同時, 也不能忽略理論學科本身具有的特點和傳統的教學規(guī)律, 應該努力尋求其與傳統教學手段的結合點, 真正發(fā)揮其現代性特點, 這樣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多媒體計算機教學與傳統教學的關系

多媒體計算機作為一種新的有效的教學手段, 固然有許多優(yōu)點, 確實克服了傳統教學中的不少缺陷, 但也有自身的不足, 還需要依靠傳統教學手段來彌補。如思想政治理論課教材中的抽象概念, 教師與學生的思想交流等, 用多媒體視覺形象表達相當困難??梢?, 多媒體無論怎樣先進, 其功能無論如何完善, 都不可能完全代替?zhèn)鹘y教學手段。多媒體教學與傳統教學是繼承和發(fā)展的關系, 而不是互相排斥、互相代替的關系。教師在運用多媒體過程中, 應處理好多媒體教學與傳統教學的關系, 互相結合, 互相補充, 取長補短, 實現教學過程的最優(yōu)化。

2、多媒體展示與教師講解和板書的關系

有的教師喜歡把整堂課內容都制成課件, 甚至教師必要的講解也由錄音來代替。這實質上把教師當成了計算機操作員, 不可能取得較佳的教學效果。事實上, 教師在課堂上的主導作用不應因計算機的介入而削弱或消失, 要清楚永遠是計算機輔助教師教學, 而不是教師輔助計算機, 更不是計算機取代教師。何況教師講課中常用的口頭表達方式, 是人類交際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行為之一。完全用課件代替板書, 也違反了教學規(guī)律。而且由于課件的畫面經常變動, 其“板書”具有短暫性與局部性, 容量大但忽略了思維過程。從而影響了學生對學習內容的整體感知,因而, 它無法取代傳統板書的功能。所以在進行時,板書提綱和多媒體并用,使學生對難理解的知識作到了深刻理解,并直觀、清晰的把重要知識輕松獲得。同時對本節(jié)的重點內容也有一系統掌握。

3、多媒體教學應與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主體性作用的發(fā)揮相結合,突顯素質教育的要求。

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作為一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要注意,在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技術不是對傳統教育方式的摒棄,而是一種繼承和發(fā)展,要注重將多媒體教學與傳統的教學模式和方法有機地、恰當地、藝術地相結合,堅持以自己的聲態(tài)語言、體態(tài)語言由淺入深、循循善誘的進行引導和啟迪,與學生進行溝通、注重師生之間的交流為主,同時以多媒體的音像資料等為輔,通過圖表、圖像、錄像等的應用調節(jié)學生的學習情緒,及時接受和分析學生反饋過來的信息,對講課作相應調整,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有效生動的課堂教學必須貫徹充分發(fā)揮學生主體性作用的原則,尤其是在突出素質教育的當今時代,在教學中更應注重發(fā)展學生個性、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在運用多媒體這種新的教學方式進行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時,在課堂環(huán)節(jié)的設置上,要體現出對學生的個性和創(chuàng)造性的尊重,將多媒體教學與課堂提問、組織學生討論、辯論、演講以及案例教學等多種教學方式和手段靈活地、有機地結合起來,提高學生的學習參與性,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教學活動,將單純的知識灌輸過程轉變?yōu)橐龑W生自己思考、探索、研究、找到答案的過程。

4、教學內容與課件形式的關系

第2篇:思想政治理論課程范文

關鍵詞 獨立學院 思想政治理論課 實踐教學 課程化管理

中圖分類號:G41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ki.kjdkx.2017.02.031

Abstract The original practice teaching model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directly restricts the improvement of practice teaching, the construc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and the cultivation of independent college personnel need to carry out the curriculum management. Practice teaching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management can be a good solution, the lack of existing practice teaching in independent college system arrangement, teaching content is single, persistent enough, resource overlap and evaluation mechanism is not perfect and other defects. However, how to carry on the curriculum management, this article has carried on the ponder to its implementation step, the method and the principle, the concrete link content.

Keywords independent colleg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practice teaching; curriculum management

思想政治理課實踐教學(以下簡稱實踐教學)的探究已經成為目前高等教育教學的主流,原有的實踐教學模式形式簡單且缺乏有效的管理,這在實踐學教學中既沒必要實效性也不夠突出。課程化管理能很好地解決現階段獨立學院實踐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課程化管理的必要性

《教育部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意見》、《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及《關于進一步加強高校實踐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見》都明確提出,深刻闡述了實踐教學的重要性。作為高等學校的思想政治理論課(以下簡稱思政課),必須要重視和加強實踐教學,特別是要求對實踐教學進行課程化管理。如教社科[2008]5號《關于進一步加強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隊伍建設的意見》第17 條明確規(guī)定:“完善實踐教學制度”,確保實踐教學的學分,形成長效的制度機制。

實踐教學課程化管理是學科發(fā)展的必然要求,思政課主要有四門必修課程,是有內在嚴密邏輯的課程體系,整合了各門課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因素,集中體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意識形態(tài)和特征。單靠一門課程或者幾門課程簡單的結合,無法體現其促進受教育者思想道德素質的提升和發(fā)展這個思政課的作用和功能。這要求我們從整體上把握其實踐教學。

作為高校特別是獨立院校在學校發(fā)展和定位上,強調實踐的重要性。如長江大學工程技術學院突出以特色辦學為發(fā)展始終,按“適應社會需要,適應學生特點”的規(guī)律辦學,培養(yǎng)“適應能力強、創(chuàng)新精神強、創(chuàng)業(yè)技能強”的特色應用人才。在高校的建設發(fā)展中,為踐行高校的辦學宗旨,必須推動實踐教學課程化管理。

2 實踐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如何進行實踐教學,這是獨立學院開展實踐教學活動中的一個重要課題。通過對獨立學院實踐教學現狀的考察,存在整體性缺失、內容安排單一、資源重合、考核機制不健全等缺陷,需要改善和提升。

(1)實踐教學缺乏系統的安排。現有實踐教學通常將思政課具體化為四門課程,各門課程再細化為理論和實踐教學兩個環(huán)節(jié),然后分別按照每門課程的特點進行實踐教學設計。這在一定程度上就使得實踐和理論割裂開來,并使實踐教學只是成為了理論教學的補充。如有獨立學院長期安排了實踐教學,并圍繞“基礎”課開展了大學生活規(guī)劃、法制宣傳等主題教育活動,圍繞“綱要”課開展了暑期紅色社會實踐、走訪荊州歷史古跡、評析歷史人物等主題活動。并規(guī)定了實踐教學計入學生成績,占每門課程平時成績的50%左右。在探索實踐教學過程中,雖已取得一些成績,并在相應的課程中形成了制度的規(guī)范。但是,卻沒有形成一個體系,隨意性比較強。首先,沒有形成規(guī)范和操作性強的實踐教學的實施方案。其次,沒有規(guī)范的實踐教學內容,更沒有明確的實踐教學開展的教學大綱、教學目標、教學方法、教學任務等。再次,實踐教學組織缺乏統籌不能保證教學效果。

(2)實踐教學的內容單一。思政課的教材是國家統一制定的教材,由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材編寫領導小組組織編寫,內容統一、規(guī)范。實踐教學以思政課的教材為依據,以思政課的理論內容為藍本,作為實踐教學的內容。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定了實踐教學的內容,但是并不阻礙實踐教學的豐富化,但是有些獨立學院的實踐教學在一定程度上唯理論出發(fā),唯課堂出發(fā),唯學校出發(fā),視線教狹隘,實踐教學內容單一化。

(3)實踐教學持續(xù)性不夠。由于實踐教學中涉及到的不僅是思政課的教師,還有學生,學校及社會各部門,加大了實踐教學的難度,很難長久。如暑期紅色社會實踐由于涉及到安全、管理及經費,工作繁瑣,耗費的精力大,不確定性的因素多,一度不能持久。再加上其他管理部門參與的力度較小,工作基本由思政課的教師完成,教師壓力和阻力大,挫傷了實踐教學活動的積極性,使實踐教學的持續(xù)性受阻。

(4)實踐教學資源的重合。在實踐教學中由于沒有系統規(guī)劃,學院各部門之間就實踐教學溝通、協調較少,大家各自奮斗,造成了人力、物力、財力的重疊和浪費。資源的重合是很多學校沒能很好解決的問題。其實,志愿者活動、校園社團文化活動、社區(qū)文化等活動可以與思政課的實踐教學相結合,合理的利用資源,實踐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功能。

(5)實踐教學的考核機制不夠完善。完善科學的考核機制是對實踐教學的激勵,也是實踐教學的必要環(huán)節(jié)。目前,大多數高校已經設置了比較完善的教學管理標準,對實踐教學也從學時、學分上作出了規(guī)范化的認定,但是仍有部分獨立院校沒有把實踐教學納入到思政課的成績規(guī)范之內,而只是作為學生考核的一個參考標準。而且在實踐教學的考核內容、考核形式、考核方法、考核時間上沒有具體的說明和規(guī)范制度。有些獨立學院雖已把實踐教學的活動納入到相應的課程之中進行考核,但不夠規(guī)范,也沒有制度上的認可。

3 關于實踐教學課程化管理的思考

(1)內涵界定。實踐教學課程化管理就是獨立設置使之為一門課程,按照標準化課程開發(fā)的原則進行課程建設,學內容和教學形式,對實踐教學的目標、內容、組織、方法、評價做出整體設計,提出要求和執(zhí)行標準。

(2)課程化管理的實施步驟思考。第一步確定實踐教學任務,以理論的整體性和學科整體化為要求,構建符合思政課發(fā)展趨勢的實踐教學課程體系。第二步確定可行性項目,綜合考察學校、學生、教師的可承受能力形成典型的實踐教學項目。第三步建構課程內容體系,根據高等教育及學校人才目標要求,確定學生成長及認知規(guī)律的發(fā)展,將典型的實踐教學項目轉換為實踐教學的課程內容。課程必須體現教育的原則,體現學生成長的規(guī)律,這是實踐教學的關鍵,是實踐教學實效性能否實現的決定性環(huán)節(jié)。是學與做的結合,是理論和實踐的結合,是知識力量內化為學生能力的過程。第四步確定學習單元、設定學習情境,這是將課程內容具體化為一個個活動的過程,是一個層層遞進,激發(fā)學生積極性和體現學生主動性的過程,直接針對理論和現實。

(3)課程化管理的方法與原則思考。首先,課程體系的建構是一個系統,需要考慮課程內容設置的結構和邏輯,以使教學資源得以科學、合理的綜合應用和配置。其次,課程體系應包含目標、學時及內容,其中實踐教學內容體系以理論教學的內容為綱,以時代脈搏為點,以學生熱點為面,以學院特點為色。再次,學習情境設計體現思政課發(fā)展的原則。

(4)實踐教學具體環(huán)節(jié)的思考。

第一,實踐教學的課程標準的制定。根據各獨立學院學時安排,制定課程標準、教學大綱,確保教學任務保質保量完成;要重點關注課程受眾對象特點和課程內容指向的這兩個基本要素。作為獨立學院,學生形象思維活躍,邏輯思維較弱,在實踐教學項目的設計上,以形象而生動的課題為主,研究性課題為輔。

第二,根據教育部和獨立學院特色辦學的要求,明確教學目標,設置項目式實踐教學的專題內容。依據思政課理論教學的內容、學院學生特點、專業(yè)設置、社會熱點及用人單位職業(yè)要求,可以設置大學生生活規(guī)劃,志愿者服務,紅色社會實踐,德育習得,荊楚文化鑒賞,法制精神與實踐,社會調查,口述歷史,石油精神與石油文化及自選項目等10個項目,以形成實踐教學課程體系的藍本。

第三,依據獨立學院校園文化建設特點,整合實踐教學資源。打通教師隊伍、學工隊伍兩支隊伍,結合教師隊伍和黨團干部隊伍,將分散實踐與集中實踐相結合、校內實踐與校外實踐相結合,將實踐教學活動與學校黨建、團委活動主題相結合。建立大德育隊伍,專任教師、黨團干部和輔導員通力合作,實現思想政治教育立體化隊伍模式的建設。

第四,建立健全教學管理。實踐教學的環(huán)節(jié),學校管理部門特別是教務處是管理者,思政教師是指導者,學生是主體,專業(yè)系部是后盾,應有力配合。特別是需要根據學校及實踐教學的具體情況制定健全的保障實踐教學的相關文件,從人才培養(yǎng)方案上肯定實踐教學課程化管理方案的實施,從思政課的教學體系中肯定實踐教學課程的設置。

第五,完善考核機制。有效的考核和評價能夠很好地反饋實踐教學的成效和問題,這是檢驗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是否合理、是否有效的重要h節(jié),為進一步調整和完善實踐教學提供方向和依據。需要具體從教師和學生這兩個環(huán)節(jié)進行考核評價,同時實踐教學在教學計劃中直接計入學分,完成得學分。

基金項目:長江大學工程技術學院2016年度基金項目“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課程化管理’研究”的階段性研究成果。(項目編號:2016JY12)

參考文獻

[1] 周長明.大課堂觀視域下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改革探究[M].成都:西南交通大學出版社,2012.

[2] 金萍.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資源的整合[J].學習與實踐,2011(11):54-56.

第3篇:思想政治理論課程范文

[關鍵詞]問題 思想政治理論課 教學改革

[作者簡介]吳九占(1964- ),男,河北任丘人,廣州大學學院,教授,碩士,碩士生導師,主要從事政治理論教學與研究。(廣東 廣州 510006)

[課題項目]本文系2011年廣東省高等教育教學改革項目“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實效性的創(chuàng)新探索”(課題編號:BKYB2011072)和2012年廣州大學教育教學研究項目“思想政治理論課‘問題邏輯’教學模式的研究與實踐”(課題編號:2012-XH30)的研究成果。

[中圖分類號]G64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3985(2012)30-0130-02

基于問題解析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是指以問題意識為前提,以課程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問題,以及與此相關聯的熱點問題和社會現實為切入口,同時圍繞課程主線和教學目標,把問題進行梳理和整合,建立起具有邏輯結構的問題系統,并以解析問題為主題的教學方式方法,對于提高課程教學效果作用突出,應該努力探索科學的教學程式,并在實踐中不斷完善。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應實施“問題解析式”教學

基于問題解析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以人本主義教育學派和系統論的教育理論為思想基礎,對提高“思政課”教學效果具有重要作用。

1.基于問題解析的教學,能夠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傳統的課堂講授,以教師為主體,教學方法缺乏以人為本的理念,以知識為本位,采取“灌輸式”的教學方法,違背了受教育者的價值取向。問題解析式教學法強調以學生為本,關注學生的生活實際、思想實際、情感實際。通過教師的啟發(fā)引導,學生自主地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教學過程圍繞學生的問題展開,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了充分地體現,學生感受到以主體身份參與教學過程的愉悅,從而提升了學習自主性。

2.基于問題解析的教學有利于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問題意識是創(chuàng)新的先導。沒有發(fā)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意識,就不可能有發(fā)明和創(chuàng)造?;趩栴}解析的“思政課”教學,就是以問題意識為先導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這種教學本身就是一個很好的創(chuàng)新思維訓練過程,對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具有重要的作用,因為問題體系蘊涵著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的很好方式。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提出問題,不僅要梳理知識,更要首先檢視自己的知識缺環(huán),探尋未知。因此,提出一個好的問題,不僅意味著學生在知識上的豐富和補充,而且也是在理解知識、重構知識的同時,對創(chuàng)新思維的最好訓練。當然,在老師和學生解決新問題的過程中,同樣需要新的思維和創(chuàng)造能力,并且可能在這個過程中還會發(fā)現新的問題,形成一個“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再提出問題”的循環(huán)往復,不斷提升的邏輯進程。

3.基于問題解析的教學有利于提升教學整體水平。第一,這種教學方式有利于教學資源共享和優(yōu)勢互補。由于問題主要來源于學生,而這些問題的解析又具有相當的普適性,因此,在教學中成果供所有教師使用和參考,這就能夠實現教師之間的資源共享和優(yōu)勢互補,從而提升課程教學的整體水平。第二,這種教學方式有利于教學的規(guī)范化管理?;趩栴}解析的“思政課”教學,與專業(yè)課相比,無論對教學內容的安排,還是教學活動的組織,無論是提出的核心問題還是對問題的解答,都需要規(guī)范化管理。這不僅能夠提高工作效率,而且能夠有利于統一的教學目標的實現。第三,這種教學方式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教師的教學水平。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提出的知識問題、現實問題和個人問題,使老師可以發(fā)現一些原本不曾思索的或不夠清晰的問題,從而拓展教師的視野,給教師帶來極大的啟發(fā)。這種直面學生問題的教學環(huán)境,能夠敦促老師擴大知識面,提升教學水平。

4.基于問題解析的教學有利于增強教學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問題解析式教學法以問題抓人、以理服人,教師可以運用多種采集學生問題的方法,然后有針對性地解答學生問題,這樣實現了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信息的雙向傳遞,教學的互動性增強了“思政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在教學過程中要緊密聯系社會現實和學生學習、生活成長中面臨的問題進行分析,把課程教學中的理論觀點,恰當地運用于闡述提出的現實問題之中,使教學不再局限于學科知識本身,而且關注于培養(yǎng)人、教育人的終極目標,滿足學生發(fā)展的價值取向,體現“思政課”教學的針對性和有效性,使“思政課”真正成為學生真心喜愛、終身受益的課程。

二、“問題邏輯”教學模式的程式

第4篇:思想政治理論課程范文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承擔著對大學生進行系統的理論教育的任務,是黨和國家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陣地。實踐的觀點是認識論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觀點,是人能動地改造世界的對象化活動。本文試圖將實踐觀運用到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程教學過程中,從而豐富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形式,增加教學的實效性,對于作為實現主體的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的提高具有深遠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實踐觀;思想政治理論課;對策

一、關于實踐觀的內容

實踐的觀點是認識論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觀點。是人能動地改造世界的對象化活動。

(一)實踐的內涵

1、實踐是人的對象化活動,即在實踐中人把自我主體的愿望、意志、要求,對象化在現實的客觀物質上。

2、實踐是人類感性物質活動,它表明實踐不單純是主觀的,而是主觀見之于客觀的、具有直接現實性。

(二)實踐的特點

實踐具有直接現實性、能動創(chuàng)造性和社會歷史性。

(三)實踐的地位和作用

⑴實踐提供了人類的存在發(fā)展的前提條件―人類一切活動必須依賴的物質基礎。

⑵正是在實踐中形成了人類的意識,使人成為有意識的生命體。

⑶正是在實踐中,形成了人類社會,從而把人與動物相區(qū)別,使人成其為人,從而把人從動物界中提升出來。

二、應用實踐觀進行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程教學的對策

(一)樹立以人為本的課程教學理念

實踐觀注重突出實踐主體的主體性地位,應用到課堂教學中就是強調以人為本的教學模式。思想政治理論課從教學內容上講,的確是一門理論性較強的學科,內容紛繁復雜、較為抽象難懂,因而在過去傳統的課堂教學中多數是以教師講授為主,很多情況下出現了“一言堂”的課堂局面,教師成為了該課堂的絕對主角,將學生處于被動聽講的情境,缺乏師生間的良心互動和激發(fā)實踐主體進行實踐活動的條件和氛圍,不利于教學目標和教學目的的有效實現。那么,教師必須首先改變以單純理論灌輸為主要教學方法的教學模式,確立教師引導、學生為主體,師生互動、平等交流、共同學習的研究型教學理念,同時促進學生的自我教育、自我反思和主觀能動性的發(fā)揮。在現階段的課堂教學中,科學實踐發(fā)揮了及其主要的作用,為了達到更好的教學成果收益,必須適時加強教學實踐相關的課堂教學理念,開展豐富多樣的課堂教學實踐活動。

1、 布置教學任務,課堂互動研討

“教師針對與教學內容相關的某一現實問題設計題目,根據題目解答的實際需要把學生分組,學生課前搜集材料,積極思考,并形成書面材料或做成課件,由小組負責人在課堂上展示、交流,學生發(fā)言、討論”[1],教師給予點評和總結。

2、 經典案例教學,引起師生共鳴

“經典案例教學是課堂教學的創(chuàng)新手段?!盵2]教師根據講述內容和教學對象的特點,按照實事求是、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原則,堅持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學生的方針路線,靈活多變的選取相關教學經典案例,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最后達到引起師生共鳴的教學效果。

3、 觀看影像資料,分享觀后感悟

隨著科學實踐的不斷發(fā)展,教學設備和教學媒介也在日益更新。教師組織學生適時觀看與教學內容相關的、吸引學生的、教育性與藝術欣賞性充分結合的影像資料,并在觀影后與學生共同分享觀后感悟,也是教學實踐的創(chuàng)新和完善。重要的是教師不忘在觀影后進行合理的引導和總結,在完成教學內容的同時,增加教育的實效性。

(二)開展豐富多樣的校園實踐活動

學生在接受課堂教學之外,身處校園中還有許多形式可以讓學生在校園里參與實踐活動。校園實踐活動本著經濟、便利的原則,充分有效地利用教學資源、校園資源和師資資源,結合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開展豐富多樣的校園實踐活動。例如,發(fā)揮學生主觀能動性、凸顯學生主體地位,開展諸如主體辯論賽、主體演講和宣講等活動。借助大學生社團等團體的幫助,以宣傳畫、音樂、情景劇、小品、相聲等藝術方式,闡明與思想政治理論相關的主題或反映某一社會現實問題,表達出對某些問題的看法和見解。并將“引進來,走出去”相結合的辦法,有效利用學校邀請專家、學者和社會知名人士做報告會、講座等,組織開展“道德模范進校園”、“郭明義精神進校園”等活動,使學生開闊眼界和思維。

(三)積極落實社會實踐

1、 學校方面

在走出課堂教學的教學形式中,除了在校園里開展實踐活動外,讓學生走出課堂,貼近社會,開展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社會實踐教學模式更是促進實踐主體參與社會實踐的重要途徑。例如實地參觀訪問活動,可以結合本地區(qū)實際情況和現有條件,學校組織學生參觀革命紀念館、歷史博物館、文化科技館、監(jiān)獄等、探訪文明社區(qū)和先進企業(yè)、革命前輩等,參觀后,結合所學內容在教師的引導和啟發(fā)下,形成探究性報告或心得體會。

2、家庭方面

家長的家庭教育在孩子未成年的時候扮演主導作用,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所學知識的豐富,家長的家庭教育角色應該從“主導作用”轉變?yōu)椤耙龑ё饔谩?。為了使孩子盡快成熟起來,家長必須不遺余力的增加孩子的社會實踐機會,通過采用合理科學的家庭教養(yǎng)方式、創(chuàng)建和諧、民主的家庭氛圍,開辟多種渠道增加孩子的社會實踐機會。

3、社會方面

馬克思認為:“人創(chuàng)造環(huán)境,同樣,環(huán)境也創(chuàng)造人”。[3]環(huán)境對人的性格和行為的養(yǎng)成具有重要的影響作用。黨的十政府工作報告指出,“在培養(yǎng)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方面,要從三個層面上展開全方位的建設,從國家層面上講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從社會層面上講,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從公民層面上講,倡導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積極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盵4] 三個層面相互關聯、緊密合作從而為大學生,特別是廣大90后大學生創(chuàng)造和諧、良好的社會環(huán)境。此外,政府還需為廣大學生的社會實踐活動提供安全的場所和充分實踐的機會,形成國家、社會鼓勵大學生參與社會實踐的風尚。

4、個人方面

為了配合思想政治理論課程教學,完成教學任務實現教學目標進而收到良好的教育實效,作為教育主體學生應該增強實踐意識,將自身所學的理論和方法恰當地運用在社會實踐活動中,在社會實踐活動中檢驗、完善、應用所學理論和方法,并在實踐活動后積極認真的反思在實踐活動過程中的不足之處,從而在今后的實踐活動中吸取教訓、完善理論學習并不斷將理論與實踐有效結合。

[參考文獻]

[1]傅正華.在基本原理概論課程中進行實踐教學的初步設想.[J]中國地質教育,2007,⑶:105.

[2]胡昂.案例教學法在《基本原理概論》課教學中的運用合.[J].肥師范學院學報,2009 .3

第5篇:思想政治理論課程范文

關鍵詞: 思想政治理論課 實踐教學 管理流程

當前,全國各高校在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的教育教學改革和課程建設上都下了很大工夫,取得了不少成績,但從更高標準的角度來看,還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尤其要設計出一套科學、合理、有效的管理流程,以為增強整個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的實效性奠定良好的基礎。我們將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分為三個階段,即準備階段、實施階段和總結階段,三個階段在教學管理上有著不同的要求,它們一起構成思想政治理論實踐教學的管理流程。

一、準備階段的管理

(一)實踐教學目標的確定

實踐教學的目標是保障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沿著預期方向正常進展的控制要素。確定實踐教學的目標是整個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過程的第一步。作為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過程的初始環(huán)節(jié),實踐教學目標的確立首先應該與思想政治理論課之理論教學的目標保持一致,即要為思想政治理論教育的總目標而設立,并根據實踐教學自身的特點和相應規(guī)律,確定教育者和教育對象在實踐教學過程中分別要達到的要求。在實踐教學所要達到的各種目標之中,培養(yǎng)大學生將思想政治理論應用于社會生活的實踐能力是根本性的,也是最為重要的,其他目標都要圍繞這一根本目標而確定。

(二)實踐教學計劃的制定

有了宏觀指導性的教學目標,實踐教學還不能進入實施環(huán)節(jié),實踐教學實施之前還需要通過制定詳細的教學計劃而使教學目標分解為明確的任務,師生在接受了明確的任務之后才能開始實踐教學的具體操作,因而在這個意義上,實踐教學計劃是實踐教學目標的具體化,確定教學目標的下一步就是制訂教學計劃。制訂有效教學計劃的過程中最需要注意的就是保證教學計劃的針對性和可操作性。實踐教學計劃的內容大致包括教學大綱的設計,教學任務的分解,學分學時的安排,時間地點的明確,人員構成的安排,考核評價的規(guī)定,獎勵表彰的辦法,等等。

二、實施過程中的管理

(一)四種基本實踐教學形式

經過前期的理論研究及長期的實踐經驗,我們將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大致分為社會調查、比賽活動、公益活動和教育基地等四種基本形式,這幾個形式有著不同的特點,在實施的過程中也有著不同的要求。各種形式在實施過程中需要注意的環(huán)節(jié)如下:其一,在社會調研這種形式的實施過程中授課教師的任務是組織分組,提供選題,確定調研題目,講解調查問卷設計的方法,調查研究的操作程序,以及掌控調研的進展、定期收取小組活動原始材料和階段性成果、最終成果,等等;學生的任務是進行選題、討論、設計問卷、開展調查、撰寫報告,等等。其二,比賽活動形式的實施過程大致包括由每個班級推選出一名代表組成活動籌備小組,對比賽進行宣傳、動員和協調,思想政治理論教研部門則要負責聘請評委、組織評審和評優(yōu)表彰。其三,公益活動形式的實施過程中大致分為選定主題、開展活動、進行總結等步驟。要特別注意提醒學生在活動結束后上交活動原始材料(活動的照片、車票、所在單位領導的意見等),撰寫活動感想并進行經費報銷;創(chuàng)作性的公益活動組還要進行作品創(chuàng)作、組織排練,任課教師組織不同班級的交流匯演及評優(yōu)評獎,等等。其四,教育基地形式的實施過程大致是,任課教師負責前期聯系、經費落實、時間安排、分組并指定負責人、提出參觀要求,等等;學生負責人負責后期聯系,根據經費選擇交通工具,組織本小組進行參觀活動;活動參加成員應遵守活動要求,撰寫觀后感并上交。

(二)實踐小組的組建和監(jiān)督

實踐小組是大學生參與各種實踐教學最為基本的組織形式,如何更有效地發(fā)揮實踐小組的功能和作用,是提升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實效性的關鍵要素,我們對此進行了單獨分析。其一,實踐小組的組建。參加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的學生,應以自愿為原則或者由老師編排,按小于10人的規(guī)模來組織小組,并由小組自己推舉組長1人。實踐教學小組原則上不跨學院組織。其二,活動主題選擇和活動計劃制訂。實踐教學活動主題的選擇,以實踐小組為單位按照教師規(guī)定的基本命題和要求進行申請。申請前小組成員應就擬申請的課題進行研討,分析從事該題目研究的優(yōu)勢和不足,形成針對性的工作計劃和分工,聯名書面提出申請。每種實踐教學形式之中同一活動主題原則上接收不超過2個實踐小組,且這2個實踐小組的側重點應有所區(qū)別,指導教師從各小組提交的申請材料中擇優(yōu)選擇,保留合理的選題,去除不合理的選題,這樣就保證了實踐教學的科學性和有效性。其三,集中輔導、過程指導和小組研究。任課教師在實踐教學任務開始之初就要詳細介紹好實踐教學過程中的各種程序性規(guī)定及可能出現的其他情形,并在任務進展期間靈活安排集中輔導,聽取實踐小組有關工作匯報,進一步落實工作計劃安排和小組分工,還要與各小組一起研究實施中遇到的問題,提供有關建議或思考,并記錄在案。實踐小組原則上應由組長參加指導教師組織的集中輔導,并由組長在小組活動中傳達。其四,實踐小組的集中活動。實踐小組可以采取成員分頭活動的做法,但仍要保持一定數量的集中活動,例如,可以規(guī)定每一小組集中討論或研究的次數不得少于4次等,在小組集中活動中成員輪流擔任討論記錄工作。在進行討論或研究時,成員應事先準備書面發(fā)言內容或發(fā)言提綱。其五,實踐小組總結和交流。小組總結或研究報告應通過小組內的討論,適當加以任務分解,由各成員分別完成,并由一人加以統稿。在提交小組研究報告前,應通過小組總結的方式,系統審閱擬提交的報告,同時形成小組成員自評分并分別簽字確認。小組總結或研究報告提交后,指導教師應盡快審閱并進行講評。

(三)實踐教學實施過程中的進度控制

在實踐教學實施的過程中,時間控制和進度安排是非常重要的環(huán)節(jié),有了科學的進度安排及合理的時間控制,才能確保實踐教學實施過程的順暢并最終完成任務。根據我們的經驗,實踐教學實施過程中的進度控制可以按照如下步驟進行:其一,在教學第一、二周,教師向學生布置實踐教學任務,講解相關流程和注意事項,組建學生的實踐小組,進行初步的活動內容和主題的選擇。其二,在教學第三周,各實踐小組最終確定活動內容和主題選擇。其三,第四、五周各實踐小組確定本小組的實踐計劃,教師在此過程中至少要集中指導兩次,各實踐小組至少要集中活動一次。其四,第五周至第十周是實踐教學的實施過程,教師要有針對性地進行集中指導,讓學生開展實踐活動并要注意保留活動的信息或紀律,各實踐小組在實施過程中至少要集中活動兩次。其五,第十一、十二周,學生進行總結匯報,教師評定成績,開展總結表彰等。其六,第十三周、十四周,教學管理部門和思想政治理論教研部門進行實踐教學的評估總結等收尾工作。

三、總結階段的管理

(一)考核評價的基本流程

一般來說,課堂中的理論教學看重的是期末考試成績,與之不同,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的考核評價更側重對學生在實踐過程中整體表現的認定。每門實踐教學課都應成立實踐教學考核小組,組長由各門課教研室主任擔任,考核小組對每種形式的實踐教學活動都應制定相應的考核表,不同的實踐教學形式考核側重點有所不同。例如,社會調研形式主要對小組成員進行態(tài)度和能力等方面的考核:任課教師可從調研報告的分工和日常考核記錄之中考察各組成員的表現;對于調研報告本身的考核評價也同樣重要,考核小組要對所有報告進行總體檢查,對擬評優(yōu)的報告還要進行專門檢查,以為最終評優(yōu)評獎和表彰活動做準備。公益活動形式側重對學生參與活動的態(tài)度和各種能力的考核,這可以以教師本人在帶領學生參與公益活動中的觀察為依據,也可以學生參加完活動的口頭總結匯報作為依據,還可以把接受公益的人或家庭的評價作為依據,而紙面的活動總結一般來說只是一個參考。總的來說,對學生的考評要堅持實踐課程實施的過程與結果、學生的認知與行為、動態(tài)評價和靜態(tài)評價、教師評價和學生自評相結合的原則,建立規(guī)范、合理、客觀、系統、多元的實踐教學考評體系,促使教師認真教學,學生認真參與,確保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的深入開展和實際成效。

(二)實踐教學的評估環(huán)節(jié)

第6篇:思想政治理論課程范文

關鍵詞:教學模式;思想政治理論;教學評價

作者簡介:唐土紅(1976-),男,湖南臨武人,長沙理工大學學院原理教研室主任,副教授;陳蘭(1987-),女,湖南常德人,長沙理工大學學院碩士研究生。(湖南?長沙?410004)

基金項目:本文系湖南省普通高等學校教學改革研究項目(項目編號:湘教通[2010]243號)、長沙理工大學教學改革研究重點項目“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體驗式實踐教學模式與方法創(chuàng)新研究”(項目編號:JG1010z)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中圖分類號:G642.4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7-0079(2012)20-0077-02

一、教學模式的內涵

教學模式是指為了實現特定的教學目標,在一定的教學思想或教學理論指導下,依據教學的主客觀條件,對教學過程中諸要素和活動進行邏輯組合而形成的比較穩(wěn)定的活動程序及方法的策略體系。教學模式的內在結構由五個部分構成:教學思想或者教學理論、教學目標、教學條件、教學策略以及教學評價。這五個部分(要素)之間并不是相互孤立的,而是密切聯系、相互支撐,教學模式就是由這五個部分有規(guī)律的聯系而組成的動態(tài)有機系統。[1]

1.教學思想或教學理論

理論是行動的先導,教學思想或教學理論是教學模式構成的思想基礎和出發(fā)點,教學模式是一定教學理論指導下的教學行為規(guī)范,在整個教學活動中,教學思想或理念起主導和統率作用,它決定著教學過程中諸要素的組合方式,教學模式就是一定教學思想或教學理念的反映,有什么樣的教學理念就會相應地形成什么樣的教學方式。教學思想或理論是構成教學模式的關鍵,因而也是教學改革或創(chuàng)新出發(fā)點和前提。

2.教學目標

指教學活動所要達到的教學結果,它在整個教學模式的內在結構中處于核心地位,體現著一定的教學思想和教學理論,決定著教學活動程序及方法,也是教學評價的標準和尺度。任何教學模式都指向一定的教學目標,都是為完成特定的教學目標服務的,不同的教學目標往往有不同的教學模式。

3.教學條件

是指教學活動順利展開所依賴的各種環(huán)境因素,如教師、學生、教學內容、教學手段、教學時間等。其中,教師和學生是教學條件中的基本要素,也是整個教學系統中的主體部分。教師的教學理念,素質和水平一定程度上決定著教學模式的建構和實施效果,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態(tài)度、方法也直接影響到教學模式的成敗。

4.教學策略

指在教學活動中,為了特定的教學目標,依據教學的客觀條件而設計和選用的教學活動程序、教學組織形式和教學方法,是教學模式的集中體現。每一種教學模式都有其特定的教學策略,它規(guī)定了教學組合活動中諸要素的組合方式、教學活動的邏輯步驟和操作程序,是教學模式內在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

5.教學評價

是對教學過程中教師、學生、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等諸要素進行考核與評估,以檢驗教學活動完成教學任務、達成教學目標的情況的一系列評價方法和標準。教學評價是對教學模式實踐效果的檢驗,不同的教學模式所要完成的教學任務和達到的教學目標不同,自然地其評價的方法和標準也有所不同。

二、高?!八枷胝卫碚摗闭n教學模式的現狀

教學模式上承教學理論,下啟教學實踐,起到了橋梁作用??茖W合理的教學模式有利于教學目標更好地實現,增強教學的實效性、實踐性,因而對教學模式的探索一直是教學改革的重點、熱點,也是難點。改革開放以來,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順應社會發(fā)展和教育改革的需要,在教學模式上進行了大膽地探索和創(chuàng)新,逐步變革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建構并推行了一系列富有特色和成效的新型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模式。就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實踐來看,目前仍存在著采用傳統教學模式和新型教學模式兩大陣營。

1.傳統教學模式

傳統教學模式即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教材為中心、探索為中心的教學模式。以教師為中心,教師利用語言、板書以及各種媒體作為教學手段,按照特定的教學大綱和明確的教學目標向學生采用“填鴨式”、“灌輸式”的教學方法講授既定知識;學生則通過聽講、看教科書、做作業(yè)、討論等方式被動地接受教師傳授的知識。這種傳統教學模式的最大特點是以教師為中心,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居于主導地位,擁有絕對權威。教師通過講授、板書以及教學媒體的輔助,按照教學大綱和教材向學生單向灌輸知識;學生則單方面被動地接受知識,教師與學生之間缺乏必要的溝通和交流,學生的主體能動性未能得到充分的發(fā)揮。在傳統教學模式下,教師以課堂為中心,把課堂作為主要甚至是唯一的教學場所,課堂上,教師通過采用教科書、粉筆、黑板輔助教學。在現代信息化網絡化時代背景下,許多教師也會借助多媒體課件等網絡技術來進行教學,但是依然沒有改變以教師為中心的傳統教學模式。教材就是教師向學生灌輸的內容,教學媒體是教師向學生灌輸的手段。

傳統教學模式固然有一定的優(yōu)勢,如有利于保證政治教學的方向性和計劃性,使教學有條不紊,課堂井然有序,但也存在著明顯的缺陷。以單向灌輸為主的教學模式缺乏學生的主動參與,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限制了學生與教師之間在知識和情感上的交流與互動,不利于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的充分發(fā)揮,影響了學生的個性的發(fā)展、能力的培養(yǎng)和素質的提高。

2.新型教學模式

針對高?!八枷胝卫碚摗闭n程傳統教學模式存在的種種弊端,眾多學者和教育工作者在理論上和實踐上探索出了一些新型教學模式,如啟發(fā)式教學模式、參與式教學模式、案例式教學模式和專題教學模式等等。

(1)從教學主體的角度進行創(chuàng)新的新型教學模式,主要有參與型教學模式、互動型教學模式和自主學習型教學模式,[2]其共同特點是以學生為主體,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通過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參與、互動來啟發(fā)、引導學生,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提高學生的主體意識和活動能力。

1)參與型教學模式是一種以學生和教師雙方為主體的雙主體教學模式。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和學生處于平等的主體地位,“教”與“學”是相互統一的,教師的主體作用在于“教”,學生的主體作用在于“學”;師生雙主體在“教”與“學”之間相互參與、相互交流、相互協作、相互促進,在互動過程中,教師的教學任務順利完成,教學目標得以實現。學生也從被動學轉變?yōu)橹鲃訉W,積極探索、獨立思考,從而使自己獨立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培養(yǎng)和提高。[3]

2)互動型教學模式是以師生平等為原則,以培養(yǎng)學生的主體意識和創(chuàng)新能力為目標;在承認學生的主體地位的前提下,改變傳統的以教師為權威主體的教學模式,營造師生平等交流的學習氛圍,構建師生相互交流知識和情感的平臺,使師生在相互對話與交流中實現教學相長的一種教學模式。互動型教學模式的互動不僅包括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主體互動),還有教學內容、教學形式和手段與教學主體、教學對象之間的互動(物人互動),理論與實踐之間的互動(知行互動),歷史與現實之間的互動(時空互動),課內與課外之間的互動(場所互動)以及思想與心靈之間的互動(性靈互動)等。[4]

3)自主學習型教學模式是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積極性,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自主學習,主動建構知識和意義的教學模式。教學過程中,學生角色由被動變主動,成為認識活動的主體,而教師處于次要地位,是學生認知活動的引導者和幫助者,教師的主要任務是引導學生主動實踐、積極思考,主動地動手、動口、動腦,自覺地獲取知識;在具體的課程設計中,學習過程由學生自己掌握和控制,學習方式由學生自己選擇,學習結果自己評估,簡言之,就是自己對自己的學習負責。

(2)從教學方式的角度進行創(chuàng)新的新型教學模式,主要有案例式教學模式、專題式教學模式和研究型教學模式,其共同特點是通過情景式和討論式教學,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興趣,激發(fā)學生主動探索、發(fā)現和體驗。

1)案例式教學模式就是教師依據教學目的和內容,對現實生活中的重大問題進行收集、整理,設計成典型案例,讓學生通過對案例的分析和討論來提高自己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的一種教學模式。通過一個個鮮活的個案分析,學生掌握到基本的理念和知識結構,同時也鍛煉和提高了思考能力和分析能力。教學中采用的案例一般都是社會普遍關注的熱點問題,與學生的實際生活密切相關,因而能有效地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的動力,活躍課堂氣氛。

2)專題式教學模式就是打破教材的章節(jié),將各種現實問題按性質分門別類,總其大要,形成專題,以專題為單位設計各門課程和教學內容,并綜合運用多種教學手段、方式的教學模式。如在“思想政治和法律基礎概論”中進行愛國主義專題教育、社會主義道德專題教育、家庭道德專題教育等以專題為單位的課程教學活動。專題式教學模式以現實問題為切入點,有效地提高了教學的時代性和實效性,進行專題講授能使學生對問題的研究更深入,能力得到更大的磨煉和提高。

3)研究型教學模式是指在教學過程中,由教師創(chuàng)設一種類似科學研究的情境或途徑,指導學生自己選擇和確定學習內容,主動收集、分析信息資料,獨立探索、主動思考、主動實踐,積極獲取并運用知識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一種教學模式。該教學模式的根本目的在于通過學生自由自主地探索求知的學習過程,培養(yǎng)學生的思考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3)從教學手段的角度進行創(chuàng)新的新型教學模式,如網絡教學模式。傳播手段和方式的現代化決定了理論大眾化的深度和效果。利用多媒體、計算機網絡和聲光電音像技術,以語言、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多種形式將抽象深刻的理論生動且直觀地闡釋給學生,讓學生通過一系列生動有趣的感性材料來理解理論、掌握知識,能夠一定程度上提高教學的趣味性,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促進教學目標的順利實現。網絡教學模式是在信息化背景下,針對高?!八枷胝卫碚摗闭n傳統教學模式的缺陷而對教學模式進行創(chuàng)新的一種大膽的嘗試。所謂網絡教學模式就是運用多媒體和網絡技術開展教學活動,以網絡作為教學傳輸媒體來進行課程資源的建設、共享和管理以及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對話和交流的一種教學模式。[5]許多院校的教學實踐證明,網絡教學模式能夠顯著改善教學質量、提高教學效率。

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為順應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與發(fā)展的需要,廣大教師和學者根據思想政治理論課程的特點,學生思想政治素質發(fā)展和教育的規(guī)律,從教學理念、教學目的、教學策略、教學評價等各個方面進行了積極大膽的創(chuàng)新,不斷探索出更具針對性、實效性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模式,并且在研究成果的具體運用上也取得了一定成效。然而,我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在教學模式上的總體現狀依然是基本上采用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由教師通過教授、板書以及教學媒體的輔助,把教學內容傳遞給學生,學生的主體性沒有得到充分的尊重和發(fā)揮,教學質量的檢驗也主要依賴考試,偏重于知識傳授效果的考核。

三、高?!八枷胝卫碚摗闭n程教學模式的發(fā)展趨勢

“思想政治理論”作為一門課程,有自身的獨特性和規(guī)律性,思政課教學模式的改革要想取得理想的效果,應該結合思政課的課程內容、教學目標、學生特點、社會實際等多方面的需要,從教學理念、教學目標、教學條件、教學策略、教學評價等各個方面進行全面地改革和創(chuàng)新,而某一種教學模式本身是很難同時關照到課程內容、學生特點、社會實際等多方面的需要的,所以,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模式的發(fā)展趨勢應該是博采眾長。筆者認為,“體驗式”實踐教學模式正是順應這一發(fā)展趨勢所做的努力和嘗試。

所謂“體驗式教學”,就是以學生的經驗和活動為基礎,以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自主、創(chuàng)新等主體精神為目的,由教師在教學活動中依據課程的內容、特點,有針對性地創(chuàng)設各種合理的情境,通過提供信息、資料、工具和情感交流等多種途徑,引導學生由被動到主動,由依賴到自主,由接受性到創(chuàng)造性地對教學情境進行體驗,讓學生在體驗中學習相關知識內容,領悟做人的道理,選擇行為方式,發(fā)展個人能力,并實現教學目的的一種教學模式。[6]

“體驗式”實踐教學模式在教學理念上堅持“以人為本”、“自主學習”、“師生互動”、“注重過程”;在教學目標上注重落實教學內容的同時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能力和素質,發(fā)展學生的個性;在教學條件上綜合運用課堂與課外兩個場所,板書、多媒體等多種教學手段,教師與學生在動手、動口、動腦的互動活動中實現教學相長;在教學策略上充分汲取多種教學方法的長處,廣泛采用參與式、啟發(fā)式、研究式等多種教學方法,徹底改變單向灌輸式的教學方式,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建構知識和意義;在教學評價方面,依據教學目標,采用定性考核與定量考核相結合、他評與自評相結合、平時考核與終極考核相結合的方式,全面考查學生的思想道德、政治信仰和知識能力。

四、總結

總之,“體驗式”教學模式是對“思想政治理論”課傳統教學模式的一種新的探索和實踐,它符合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課程特點,有利于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參與性和創(chuàng)造性,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實效性,是行之有效的教學模式,也是教學改革的根本方向和策略。

參考文獻:

[1]袁玉芳.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模式改革的若干思考[J].桂林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9,(3).

[2]洪娟.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模式研究[J].職業(yè),2009,(17).

[3]羅碧珍.改革開放30年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模式改革與發(fā)展歷程[J].桂林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8,(4).

[4]吳杰.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模式評析[J].天津市教科院學報,

2009,(2).

第7篇:思想政治理論課程范文

基金項目:2011 年教育部委托課題(11JDSZK024)、南京師范大學校級教改項目“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革的江蘇特色研究”的系列成果之一。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作為培養(yǎng)高素質人才的重要渠道,在全國高校課程改革進程中占據重要地位。而開發(fā)地方資源以發(fā)揮地方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特色優(yōu)勢不僅有利于促進高校課程模式的創(chuàng)新,也有利于增強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一關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地方資源”的分類標準及內涵外延的多種認識

隨著全國地方課程改革的不斷實施,各地高校都在積極開發(fā)本地特色教育資源以支持新課改的發(fā)展要求。然而,由于對所屬概念的界定不清、理解不透,地方課程資源在開發(fā)過程中往往存在針對性及實效性不強、特色課程改革實施混亂等問題,影響著地方課程資源的進一步合理開發(fā)與利用。因此,厘清地方課程資源與其他資源的區(qū)別,并從本質屬性、特點及分類等角度對其進行正確的概念界定具有重要的意義。

對于地方課程資源,國際上還沒有形成公認的、統一的定義。在國內,經過近些年的研究探索,對于地方課程資源的界定逐漸清晰。其中較有代表性的是譚娟暉的定義:地方課程資源是指國家內部的各地方具有的政治、經濟、文化、風俗、組織等各方面的獨特資源。地方課程資源強調地方特色和差異,主要是指用于地方課程開發(fā)的那部分資源。[1]這一概念比較正確地闡明了地方課程資源的本質屬性及特點,但在對課程資源開發(fā)主體的認定上還存有不足。在此基礎上,更多學者從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思路對地方課程資源進行了再界定。其中王建虎、潘偉民在一文中充分利用屬差法,以“資源———地方課程———課程資源———地方課程資源”的清晰思路,在歸納分析其他學者對這些概念的界定基礎上對地方課程資源進行了比較完整的再定義:“地方課程資源就是由地方開發(fā),具有地方教育價值的,能進入和形成地方課程的構成要素以及支持和服務于地方課程實施的動力因素的總稱?!盵2]

同時,也有學者從類別的角度進一步明晰地方課程資源的定義。譬如有學者從課程資源的教育價值角度分為德育資源、科學教育資源、審美教育資源等;有學者從地方課程資源的來源分為地方人文資源、專業(yè)職能部門和機構的資源、文獻資源、社區(qū)文化機構資源、科普教育職能機構的資源、大眾視聽傳媒資源、電子信息資源等;也有學者從課程資源本身性質角度將其分為自然環(huán)境資源、歷史文化資源、民族文化資源三類。[3]而對應于廣義與狹義的課程資源,曹石珠教授也將地方課程資源劃為廣義與狹義兩方面:廣義的地方課程資源泛指在地方課程開發(fā)的全過程中一切可以利用的、有助于實現地方課程目標的各種因素的總和,包括與地方課程、校本課程以及國家課程地方化實施中可利用的一切人力資源、物力資源、財力資源、信息資源以及自然資源的總和。狹義的地方課程資源是指直接成為地方課程的“地域性素材”。[“4] 這里的地域性素材主要是指課程內容層面上的地域文化課程資源?!盵5] 眾學者對這一定義的不斷完善解析使得各地高校在開發(fā)地方教育資源以推動自身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課程改革中更準確地把握方向與規(guī)律,為更好地推進地方課程建設奠定了基礎。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開發(fā)應用地方資源存在問題的多維研究

雖然思想政治理論課對于學生成長頗為有益,是不可不修的一門課程。但各高校在開展思想政治理論課過程中所達到的實際效果卻總與理想中相差甚遠,課程形式乏味單一,課堂氛圍不高,學生自我理解、接受能力較差。這類課程被很多學生稱為“假大空”,甚至引起一些學生的反感、排斥,以應付考試的態(tài)度對待這門課程,最終成為學生逃課最嚴重的課程之一。這一系列現實問題的存在使得本應受到學生重視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成為可有可無的課程。對于這一現象及其緣由,學術界也進行了分析總結,為進一步采取相應措施提供現實依據。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發(fā)展過程中,開發(fā)應用地方資源意識薄弱導致其閑置浪費

要將地方資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中,搞好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相應的“資源意識”要到位。只有樹立起地方資源開發(fā)應用意識,認識到其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性,才能為下一步的具體實施提供動力。對此,學者們進行了一系列反思探索。其中,陳清認為,由于當前思想文化呈現多樣性,有些人的觀念處于迷亂狀態(tài),不善于或不重視地方資源的開發(fā)應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臨嚴峻挑戰(zhàn)。再加上有些高校對地方資源的認識不清,相當一部分人對“地方”的認識存有偏見而賦予其“封閉、自足、膚淺”等負面的標簽,[6]這些問題使得地方資源不能很好地應用于現代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發(fā)展,最終導致其閑置、浪費現象普遍。

(二)多數高校思政課存在教學內容枯燥、方法單一、實踐不足等問題,地方資源應用困難

謝春梅曾明確指出,一般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必須使用教育部統一組織編寫的教材,教學理論性較強,教材內容枯燥,形式編排死板,更無法將各地地方課程資源特色融入其中,從而失去了針對性和有趣性。這種單純依托理論灌輸的課程設計,過于嚴肅、沉重,不符合高校大學生的認知特點,難以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7]而另一方面,侯慧艷在研究中也總結到,思想政治理論課作為高校大學生公共必修課,涉及人數較多,因此以大班授課為主,集體行動十分不便,各類實踐教學活動很難展開,尤其是走出校門的社會實踐活動更難以想象。即使是在課堂上,現有條件下,要開展靈活多樣的教學活動,如討論課、交流課、辯論課、講演課等也是非常難的。[8]這一系列現實問題的普遍存在,使得地方資源無法在開展實踐教學中得以融入思想政治理論課,而單純授課形式的理論講解必然會導致學生感到乏味,進而導致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與實踐脫軌,針對性和實效性不強。

(三)經費不足,重視不夠,導致地方教育資源開發(fā)應用進程緩慢

盡管近些年我國在教育方面的資金投入越來越大,但在實際落實過程中,由于專項經費分配比例不協調,很多課程得不到足夠的財力支持,其中便包括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發(fā)展。侯慧艷也就這一問題做過闡述,指出雖然教育部每年也都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劃撥一定經費,但由于數量有限,無法滿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多項分支需求,而且大多數經費用于教學科研的研究創(chuàng)新,最終真正落實到開發(fā)應用地方思想政治教育資源上的也就少之又少了。[9]這也反映出某些高校在對開發(fā)應用地方資源方面重視不夠,嚴重影響著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的發(fā)展進程。

當然,地方資源開發(fā)應用存在的問題不止這些,還需要我們做進一步的調查研究,發(fā)現問題并解決問題。相對與一系列的實然性問題,學術界也對高校開發(fā)應用地方資源采取的應然性措施進行了研究總結,取得了一些顯著的科研成果。

三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合理應用地方資源的開發(fā)應用策略的多維成果

任何一所學校的教學模式、專業(yè)特色均與其所處的自然環(huán)境和社會歷史文化環(huán)境有一定的相關性。因此,充分依托地方資源優(yōu)勢,進一步發(fā)展特色優(yōu)質思想政治理論教學成為當下各高校所應努力的方向。而鑒于這一關系,學術界從不同角度就各地高校在開發(fā)應用本地特色資源,推進其思想政治理論課課程創(chuàng)新策略方面進行了一系列研究,探討出一些適用于解決與各高校自身存在問題相適用的應然性舉措。通過整理總結各學者研究成果的相通之處,為各高校在結合自身實際情況的基礎上采取相應策略提供有益借鑒。

(一)端正觀念,提高認識,強化地方資源開發(fā)應用意識

作為地方資源得以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中應用的基礎前提,首先樹立開發(fā)觀念是大多數學者所認同的。文可義早在研究地方課程資源的開發(fā)和利用中就明確分析了,強化地方課程資源開發(fā)意識是建設地方課程的前提,是首先要解決好的問題。[10]在此基礎上,其他學者進一步將這一觀點納入到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地方資源開發(fā)思路中,其中,曹麗萍在《思想政治課地方課程資源的建設》中明確指出,思想政治課程資源開發(fā)不夠最主要的原因是我們在課程資源開發(fā)和利用的意識上存在不足,很多學校都沒有開發(fā)和利用課程資源的意識。如果人們不去能動地開發(fā)這些課程資源,一些有用的資源就會被埋沒,不能被人們開發(fā)利用。因此,要樹立正確的課程資源觀,明確開發(fā)與利用的目的。[11]當然,單單樹立開發(fā)應用觀念是不夠的,還需要在正確思想的指導下有效整合各類地方特色資源。在這方面,教師起著關鍵性作用,曹麗萍也對此進行了分析,指出高校教師要掌握課程資源的開發(fā)及應用方法,強化一切為學生全面發(fā)展的意識,能夠對各種資源進行正確的分辨和有效篩選,在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里把一切可以利用的思想政治地方課程資源利用好。[12]

(二)推進地方文化資源尤其是紅色文化資源的開發(fā)應用

地方文化資源作為地方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以其深厚的歷史文化積淀和獨特的地域特色受到高校課程改革的青睞,對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發(fā)揮著重要作用。因此,對地方文化資源應用策略的研究比較多,而且大多是結合某一高校所處的實際情況加以分析。如杜長沖在分析地方文化資源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時便是以江蘇科技大學張家港校區(qū)為例進行的,也提出了一系列發(fā)揮地方文化資源育人功能的策略。他指出,開放的辦學需要吸收和利用社會的有效資源,在育人的過程中要求充分挖掘地方優(yōu)秀文化中的教育資源;要弘揚張家港精神,樹立競先意識,保護好其歷史文化遺址,繼承非物質文化遺產;學校應當在歷史文化遺址處修建德育教育基地,引導廣大青年學生參觀與學習,開展自律意識教育、逆境挫折教育和恒心毅力教育,引導學生做重信用、守承諾有責任感的人。同時,要充分弘揚地方紅色文化精神,開發(fā)利用地方文化資源的育人功能,將紅色文化教育貫穿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過程,引導學生把理想信念落實到實踐,在學習生活中不斷提升和完善自己。[13]還有張智,王芝華、郭華生等人也都結合某一高校的實際情況從不同角度提出了一系列創(chuàng)新舉措,從而為其他高校因地制宜開發(fā)地方文化資源提供了理論借鑒。

(三)依托地方資源優(yōu)勢,加強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踐基地建設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本應是一門理論性和實踐性都很強的課程,而這門課程之所以變得枯燥、上課效率低,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于大多數高校重理論而輕實踐,甚至省去實踐活動,將學生困在了教室中,這也導致地方資源很難融入高校思想政治課程中。鑒于這一問題的普遍存在,很多學者在探討過程中都涉及到解決這一現狀的相關策略。吳萍提出要樹立“社會即課堂”的教學觀,充分利用社會實踐這一課程資源。[14]劉光華,袁學涌在《依托地方特色資源優(yōu)勢,推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一文中指出,歷史遺跡、博物館、紀念館、烈士陵園以及科技展覽館等作為地方特色優(yōu)質教育資源的重要內容,是推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載體。各高校可以加強與地方的聯系與合作,依托這些特色場所建立一批大學生社會實踐基地,通過特色實踐教育讓大學生接受直觀的近距離的體驗和熏陶,從而增強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實效性。[15]婁剛則以遵義師范學院為例專門分析了依托地方資源,加強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校外基地的建設。根據遵義師范學院所處的特殊環(huán)境優(yōu)勢,婁剛提出了推進大學生紅色文化教育基地、黨建工作教育基地、科技創(chuàng)新教育基地、新農村建設教育基地、人文素質教育基地以及國防教育基地建設的構想,[16]為豐富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內容與形式,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質量和效果提供了指導,也為其他高校依托本地資源建立教育基地提供了啟示性作用。

(四)積極合理開發(fā)高校特色思想政治教育校本資源

每所高校都有著自己特色的校本資源,綜合開發(fā)和有效利用校本資源對于開展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陽華總結思想政治教育校本資源開發(fā)利用的意義就在于彌補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資源的不足,降低思想政治教育其他資源開發(fā)利用的成本,且有利于增強思想政治理論課程的直觀性、參與性和實效性,進一步有效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育教學質量和水平。[17]校本資源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很高的價值性與實用性,但縱觀學術界,對于校本資源的開發(fā)應用研究卻不是很多,當然也有一些學者提出了一些建設性策略。譬如李茂平、阮東彪在研究校本資源的開發(fā)時結合湖南一師的實際情況提出了幾條有效途徑。首先,挖掘湖南一師的文化積淀和史料,豐富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的資源和內容;其次,加強湖南一師社團管理與評估,優(yōu)化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的載體和平臺;最后,弘揚湖南一師獨特的校園文化,拓寬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的渠道和手段。[18]

雖然每所高校的實際情況不盡相同,但可以借鑒這一思路積極自主開發(fā)本校特色資源構建適合自身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實踐的課程。同時,高校教職人員也應積極探索校本資源開發(fā)理論,為適應現代化教學模式,開展特色教學課程提供指導。

綜上,雖然近些年學術界對地方資源的開發(fā)應用研究作出了不懈努力,但依舊存有一些不足:對地方資源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中的應用研究成果總體相對較少,而且研究偏重于地方文化資源尤其是紅色文化資源的開發(fā)應用,而對于其他方面資源的利用情況如自然資源、信息資源等的闡述較少,研究缺乏全面性;對于概括性地方資源的開發(fā)應用研究較多,而以某個學校為例進行的研究比較少,尤其是對校本資源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應用研究更為稀缺,缺乏獨創(chuàng)性專題研究;對地方資源的開發(fā)應用具體方法研究比較多,但也比較混亂,不利于高校對此進行借鑒,因此需要做進一步的歸納整合,制定出比較有普遍適用性的具體方法。

參考文獻

[1]譚娟暉.關于地方課程資源開發(fā)的幾點思考[J].基礎教育參考,2004(12):12.

[2]王建虎,潘偉民.地方課程資源概念的厘清[J].畢節(jié)學院學報,2010,28(1):120.

[3]張海生.試談地方課程資源的開發(fā)[J].新課程研究,2010(191):15.

[4]曹石珠.論地方課程資源的涵義及特性[J].湖南學院學報,2008,29(3):101.

[5]李定仁.西北民族地區(qū)校本課程開發(fā)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6:105.

[6]陳清.本土資源: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發(fā)展之基[J].中國高等教育,2008(9):39.

[7]謝春梅.加強紅色資源在高職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的運用[J].教育與職業(yè),2015(3):152.

[8][9]侯慧艷.鹽城地方資源在大學思想政治實踐課程中的運用[J].教育與職業(yè),2010(23):144.

[10]文可義.地方課程資源的開發(fā)和利用[J].廣西教育學院學報,2003(4):4.

[11][12]曹麗萍.思想政治課地方課程資源的建設[J].教學與管理,2013(9):83.

[13]杜長沖.地方文化資源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研究[J].讀與寫雜志,2011,8(3):72.

[14]吳萍.思想政治課課程資源的開發(fā)和利用[J].中國校外教育(理論),2008(4):6.

[15]劉光華,袁學涌.依托地方特色資源優(yōu)勢,推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J].江西教育(管理版),2010(28):25.

[16]婁剛.依托地方資源,加強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校外基地建設[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2013,8(3):66.

第8篇:思想政治理論課程范文

[關鍵詞]“05方案”;廣州大學城;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

社會實踐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對于促進大學生了解社會、培養(yǎng)能力、增強社會責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引入實踐教學,體現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論教育和實踐教育相結合的原則,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實效性的有效途徑和方法?!?5方案”實施以來,全國高校普遍加強和改進了實踐教學工作,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廣東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改革與經驗研究》課題組,于2011年9月至11月在廣州大學城進行了一次關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現狀”的抽樣調查。目的是了解“05方案”實施至今,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改革的現狀、資源整合利用情況,為研究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改革經驗提供第一手材料,增強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資源整合與利用方案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本次調查按照綜合類、理工類、師范類、醫(yī)藥類等院校選取了中山大學、華南理工大學、華南師范大學、廣州中醫(yī)藥大學、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廣州大學、廣東藥學院等10所大學。問卷分教師和學生兩種,發(fā)放教師問卷200份,回收有效問卷191份;發(fā)放學生問卷 1200,回收有效問卷1185份,有效率在95%以上。

一、“05方案”實施以來廣州大學城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現狀調查

“05方案”實施以來,廣州大學城高校不斷改革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效果如何,課題組在調研中設計四大類共二十余道問題,力圖客觀真實地了解改革的成效,尋找存在的問題。四大類問題包括“05方案”實施以來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改革的認知程度、實踐教學實施形式與體會、實踐教學的評價、教師對實踐教學的評價等。調查統計情況及存在問題如下:

第一,對“05方案”實施以來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改革認知程度的調查。80%的大學生認為實踐教學改革很有必要和有必要;20%的大學生認為沒必要或說不清楚。對實踐教學改革狀況的回答,10%的大學生認為實踐教學改革效果很好,半數大學生認為改革效果一般,30%的大學生認為實踐教學改革效果不理想。顯示“05方案”實施以來大學生對實踐教學改革成效還不夠滿意,教學改革與發(fā)展還有待改進與加強。

第二,對“05方案”實施以來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實施形式與體會的調查。過半數的學生選擇主要形式是任課老師組織的專題講座、案例分析等;37%的學生選擇校外主要形式為參觀、實習、社會調查等,而自行參與社會實踐又占半數。這一結果折射出社會實踐形式還不夠豐富,組織與指導力量薄弱。在訪談過程中,絕大多數的學生表達自己濃厚地走向社會參與豐富多彩的社會實踐的愿望。近70%的學生認為社會實踐可以幫助他們提升理論水平,擴大知識面,開闊視野。也有部分學生對實踐教學認識不清,態(tài)度消極。對校內實踐活動感受的問答,認為形式豐富,能充分調動學生熱情的僅占31.5%;次數較多,但吸引力不夠的有52%;這說明各高校雖然比較重視校內實踐教育,但實踐活動的效果還有待進一步提高。本次問卷中也發(fā)現一些院校對“三下鄉(xiāng)”社會實踐認識有弱化傾向。在大學生喜愛的實踐活動形式選擇上,近半數選擇以班級為單位來進行實踐;26.7%的大學生選擇組成小組來實踐??梢?,以團隊的形式進行實踐活動是多數大學生喜愛的主要方式。課題組還對學生很少或不愿主動參加實踐教學的原因進行了調查。大學生認為主要的原因是實踐教學活動內容、形式不夠新穎,缺乏吸引力;其次是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聯系不夠緊密,教師對實踐教學活動的要求和安排不具體;學校實踐教學資源(如場地、設備、實踐基地、經費等)不足。從以上數據可以看出部分大學生對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組織、管理、保障等條件還不太滿意。

第三,對“05方案”實施以來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的評價。評價很滿意、比較滿意的占43.3%;很不滿意、不盡人意的占56.7%。這一結果不容樂觀,超過半數的大學生對實踐教學現狀不滿。此外,對實踐教學態(tài)度、內容形式、學時、效果等影響因素分析時,發(fā)現各高校具體操作不一,學生評價存在較大差異。其中,認為內容形式比較豐富,基本達到了教學計劃規(guī)定學時的大學生占26.8%;認為內容充實,形式多樣,達到了教學計劃規(guī)定的學時的大學生占23.7%;認為自己所參加過的實踐教學活動內容和形式一般,沒有達到教學計劃規(guī)定的學時數的大學生占36.6%。在回答實踐教學效果影響因素時,認為實踐教學缺乏系統性的占35.4%;認為是學校實踐教學資源(如場地、設備、實踐基地、經費等)不足的占37.8%。這也暴露了當前實踐教學活動依然比較薄弱。對教師指導實踐教學的評價:認為教師責任心強,經常給予指導的學生占52.2%;認為教師責任心一般,基本上沒有指導的學生占31.6%,這反映了師資隊伍建設有待加強。在實踐教學管理情況的調查中,認為學校管理到位,有制度和規(guī)定的占30.8%;認為管理一般,有制度但執(zhí)行情況一般的占40.3%;認為管理不到位,教師和學生隨意性很大的占19.7%;認為缺乏有效管理的占9.2%。

第四、教師對“05方案”實施以來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的評價。課題組調查統計,對目前實踐教學質量的總體評價,教師認為很滿意僅占12.7%;比較滿意的占39.8%;不滿意和很不滿意的分別占31.5%和16%。認為開展實踐教學很有必要和有必要的教師分別占39.1%和51.4%;認為沒有必要和說不清楚的教師分別占4.7%和4.8%。對于開展實踐教學活動,愿意參加并指導的教師占89.6%;10.4%的教師表示不愿意參加;10.3%的教師認為可以請其他人員參加并指導。在實踐教學形式方面,認為形式豐富多彩的教師占14.3%;認為形式比較多的占28.5%;認為自己所在學校實踐教學形式比較少的占43.1%。對于大學生很少或不愿意自覺參加實踐教學活動的回答,46.9%的教師選擇學校實踐教學資源不足;25.2%的教師選擇大學生思想認識不夠;21%的教師認為學校不夠重視,對實踐教學活動沒有做出明確的要求和安排。對于影響實踐教學效果的因素,72.4%的教師認為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脫節(jié)是目前最大的影響因素;6.7%和 20.9%的教師認為是教師素質和大學生素質的原因。關于當前開展實踐教學的障礙,38.5%的教師認為是沒有完整的課程體系;46.4%的教師認為是經費不足;15.1%的教師認為是實踐基地不夠。

二、“05方案”實施中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的問題反思

反思綜合調查結果與實踐教學的現狀,課題組認為“05方案”實施以來,盡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建設有了較大改進與提升,但還未徹底轉變傳統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模式的影響,歸納起來,主要存在一下問題:對實踐教學意義和目的認識的偏向、對實踐與理論教學辯證關系的割裂、對實踐教學條件保障與政策執(zhí)行的隨意削弱、對實踐教學科學激勵和合理考核構建的遲滯,從而導致了實踐教學的實效性不強。

1、對實踐教學意義與目的認識的偏向

盡管“05方案”實施已有幾年,實踐教學的育人功能之所以沒有得到有效發(fā)揮,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對實踐教學意義和目的認識的偏向。這種認識的偏向普遍地存在于實踐教學的各個層面:在教育管理層面,他們認為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是對學生進行“三觀”教育,這種教育主要通過課堂的“灌輸”即可達到,因而輕視社會實踐在人的發(fā)展中的重要功能;在學校層面,受傳統教育模式影響,普遍將社會實踐看著是課堂教育的延伸和補充,作為一種軟任務來看待,尤其對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比較忽視;從學生自身來看,受就業(yè)難及只重視專業(yè)發(fā)展等短視認識,輕視其對自身成長的價值,在參與的過程中缺乏主動性和積極性。

2、對實踐教學與理論教學之間關系的割裂

關于實踐的理論觀點,是指導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的思想理論基礎。中央5號文也明確了實踐教學的地位與價值,然而在教學中,卻存在背離或割裂理論與實踐辯證關系的傾向。一方面,很多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主要負責理論課的課堂教學,很少參加大學生的各種社會實踐活動,從而錯過了利用實踐來檢驗、鞏固、強化理論教學的大好時機,造成了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嚴重脫節(jié),并且反過來影響、制約了理論教學的實效,最終導致學生對思想政治理論課形成了枯燥、刻板、無用的負面印象。另一方面,學生工作隊伍負責組織學生參與“三下鄉(xiāng)”、“自愿服務活動”等社會實踐。然而,由于缺乏明確目標的引導,缺乏科學理論的指導,缺乏活動過程中以及活動之后的總結和提升,不少活動的意義沒有得到充分的顯現和挖掘。這種理論與實踐的割裂,既影響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實效,也不利于學生的成長成才。

3、對實踐教學條件保障與政策執(zhí)行的隨意削弱

長期以來,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實效性不強,主要受以下因素制約:各項政策與保障條件如必要的教學課時、相對固定的實踐場所、富有教育意義的教學內容、靈活多變的實踐形式、相對穩(wěn)定的教師隊伍等無法得到保障,從而導致了實踐教學的隨意性比較明顯,教學效果難以得到保證。首先是教學課時的缺乏。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絕大部分教學課時是分配給理論課教學的,許多教師承擔繁重的理論課教學任務,根本無暇顧及實踐教學。其次是實踐教學場地和設施的缺乏。長期以來,許多學校課堂內的理論教學是主要方式,尚未引進心理輔導、團隊活動等教學方法,因而在校內很難建有思想政治理論課實驗室,也較少嘗試跨出校門,建立實踐基地。再次是實踐教學方式的隨意性。由于沒有課時的要求,缺乏經費的保障,實踐教學的開展與否主要取決于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本身的喜好和興趣,也較少研究成果來介紹和推廣實踐教學,這必然會導致教學方式的隨意性。

4、對實踐教學科學激勵和合理考核構建的遲滯

由于上述問題長期未能得到有效解決,必然導致實踐教學課程地位的弱化,課程建設的不足又必然帶來科學激勵、考核評價機制的遲滯或缺失。從教師的角度來看,由于缺乏必要的保障,再加之理論教學工作繁重,教師開展實踐教學的積極性受到嚴重影響。即使個別教師有興趣去探索實踐教學,但由于缺乏必要的經費和基地實踐,很多活動難以展開,課題研究成效大打折扣。從學生的角度來說,對他們就業(yè)、升學有影響的主要是理論課的成績,因而學生參與實踐活動的積極性也不高。此外,在一些學校,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主要采取試卷考試的方式來考核學生對理論的記憶和掌握程度,實踐教學根本沒有納入學生的成績評定范圍之內,也沒有科學的、可供操作的評定方式,這使得實踐教學更加不受重視。

三、進一步整合資源,推進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模式創(chuàng)新

目前,實踐教學整體實效性不強的現狀還需要推進實踐教學模式的創(chuàng)新,必須最大限度地整合各種實踐教學資源,開展靈活多樣的實踐教學活動,從根本上克服理論脫離實際的現象,提高學生的理論素養(yǎng)和實踐能力。

1、依據教學目標,整合理論課教學內容,鞏固實踐教學地位

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具有強烈的時代性、思想性和針對性。目標是通過形式多樣的教學,使學生的思想發(fā)展與社會實際統一起來,不斷激發(fā)他們的社會責任感,并把自己的命運同祖國的富強、人民的富裕、民族的復興緊密聯系起來,在社會與時代的總要求下塑造自己,在實現社會理想的同時實現人生的自我價值, 才能使自己真正成為一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因此,無論高校領導還是師生, 都要充分認識實踐教學在思想政治理論課中的重要地位,樹立“實踐教學與理論教學同等重要”的理念。

“05方案”實施以來,高校本科教學主要開設四門思想政治必修課,課程緊密聯系、成為有機的整體,都有自己清晰明確的教學定位。因此,在進行四門課的實踐教學時,我們應對實踐教學進行科學有效的內容整合,根據各課的教學特點與任務,合理開展實踐活動,力求避免內容的重復雷同,以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2、整合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資源,形成實踐教學的合力

實踐教學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充分挖掘校內外思想政治教育資源,構建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的制度化模式。首先,有必要加強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資源相關性的理論研究、實踐探索和宣傳教育,提高實踐教學資源開發(fā)、利用和管理水平。其次,著力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課內實踐教學與課外教學資源的開發(fā)利用水平。目前,許多學?,F有的校外實踐資源有限,僅局限于暑期社會實踐活動、青年志愿者活動和“三下鄉(xiāng)活動”,過多偏重校內實踐教學活動。因此,有必要編制統一的實踐教學計劃與教學方案,整合校內外各種思想政治教育力量和教學資源,做到優(yōu)勢互補、資源共享、形成合力,這樣不僅可以充分利用現有的實踐教學資源,而且可以緩解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時間安排上的困難,還可以解決組織和指導實踐教學的力量不足的問題。

3、加大支持力度,完善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的各項保障工作

高校要全面貫徹落實“05方案”的精神,為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提供人才和制度保證。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工作是否有成效,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的政治使命感、理論功底和教學水平。這就要求不僅要充實師資隊伍,采取多種形式培訓、培養(yǎng)和造就一支信仰堅定、業(yè)務精良、結構合理、功能互補的師資隊伍。從當前高校來看,需要抓好以下幾點:(1)提高認識,搞好規(guī)劃,下大力氣規(guī)劃好實踐教學的系統組織實施工作;(2)完善制度,形成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員相對穩(wěn)定、按需培養(yǎng)、獎懲分明和合理分流的良性運行機制,培養(yǎng)和造就一支能適應新形勢的實踐課教學隊伍;(3)從制度和機制上解決好實踐課專項經費的保障、專職人員的職稱和待遇等問題,使他們有溫暖的歸屬感、安全的保障感和奮斗的成就感。

4、多途徑開展實踐教學活動,不斷豐富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的方式

開展豐富多彩的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需遵循自愿選擇和自我教育相結合;內容廣泛性和形式多樣性相結合;知識性、學術性和趣味性相結合的原則。在實踐教學活動中,要充分利用校內外資源來開展實踐教學。在校內,可結合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內容,利用各級團學組織和學生社團,開展辯論賽、演講賽、影視教學資料片觀摩、討論會、社會調查和知識競賽等形式多樣的實踐教學活動。在校外,可本著合作共建、雙向受益、互惠互利的原則,加強與博物館、紀念館和企事業(yè)單位的溝通和聯系,開展參觀、訪問、學術講座和相關的紀念活動。這樣既可加深學生對思想政治理論課知識的理解,鞏固基礎知識,又能使大學生在活動中增進對社會的了解,提高參與社會的能力。

[參考文獻]

[1] 教育部社會科學研究與思想政治工作司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的探索與思考。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 賈巨才,孟悌清: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初探,河北北方學院學報,2008(1)。

第9篇:思想政治理論課程范文

【關鍵詞】新課程觀 高中思想政治 教材處理

新課標的提出和實施,是促進我國基礎教育的發(fā)展和進一步推進素質教育的必然選擇。新課程著力構建以生活為基礎,以學科知識為支撐的課程模塊,使教學貼近生活,貼近學生,貼近社會,強調課程實施的實踐性和開放性。

一、問題的提出

新的教學要求的教材內容,對教師來說是一個很大的挑戰(zhàn)。首先教師的教學觀要改變,一是要從課堂的主導者,變?yōu)閷W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二是要時刻注重從生活入手,努力把現實生活的題材融入教學活動中,引導學生從身邊的生活去理解和把握抽象的哲理。其次教師的學生觀要改變,要從把學生當做被動接受者,改為尊重學生的個性發(fā)展的主動性,以生為本,相信學生,調動學生主動參與。最后是教學方式的改變,為適應新課標,新教材在教學內容上新設了很多欄目,這些欄目要是老師都進行講授,教學時間就不夠,只有在相信學生的基礎上,采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方式才能解決,如討論式、小組協作式、綜合活動式等。

二、處理的策略

總的原則是:源于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要靈活地、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不能成為教材的奴隸。

1.新課的導入。新課的導入是很重要的,它是引起學生對本節(jié)課的興趣的關鍵,可以說新課導入好,這節(jié)課在調動學生積極性上就成功了一半。如果教材的新課導入的材料和設問合適,接近學生的生活,就采用,如果對學生既“生”又“難”,則可靈活地用現實的社會生活熱點、學生身邊的實例作為導入,引發(fā)學生的思考和興趣。因為哲學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滿哲學道理。只有用學生生活中生動的、新穎的、真實的事例,才能使哲學課吸引學生,使學生真正體會到哲學道理的現實意義,才能使學生學會用生活去體會和理解哲理。

2.教材輔助內容的處理。新教材的輔助內容較多,如果按老方法教學,在規(guī)定的課時量內是很難完成教學任務的,而且教學效果也不會好。如何處理是教學的關鍵。綜合探究是對教材中相關內容以實例為導入,引發(fā)學生多角度思考,達到調動學生參與和掌握相關知識的目的;專家點評和相關鏈接往往是對七節(jié)教材主體知識的補充擴展和實例說明;名言是學生了解中外哲學家的思想的一個窗口,也有利于學生理解其所對應的哲理。這些內容有的通俗易懂,有的很理論化,難以理解;有的與授課內容關聯性大,有的關聯性??;對此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具體對待。對通俗易懂和與授課內容關聯性大的重點處理,做到講授與學生自主探究相結合;對理論化難以理解并與授課內容關聯性大的以講授為主;無論難易,關聯性小的可以要求學生自學。

3.教材邏輯與理論邏輯的處理。新教材是以生活邏輯為基礎進行編寫的,以生活邏輯為主取代過去的理論邏輯為主,這一新課標的理念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們應該按要求認真落實。首先,我們不難發(fā)現有的框題內容偏多,一課時講不完;有的上一框題的部分內容與下一框題的部分內容是緊密相聯的,此時我覺得應靈活調整教學進度和內容。如在第九課《矛盾》的第一框《矛盾是事物發(fā)展的源泉和動力》中,有兩個問題,一是矛盾的同一性和斗爭性,二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教學內容既是重點又是難點,內容偏多,一課時難以完成。同時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與下一框《用對立統一的觀點看問題》及“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是緊密相關的,所以可以把“矛盾的普遍性特殊性”這一問題與下一框《用對立統一的觀點看問題》及“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一起講,而《用對立統一的觀點看問題》的“主次矛盾和矛盾主次方面”則單獨用一課時講。

其次,每一單元教學結束后,應對單元知識進行系統歸納。生活邏輯與理論邏輯并不是對立的,而是統一和有密切聯系的。新課程以生活邏輯取論邏輯,只是對哲學知識體系的另一種組合,并不是完全否定理論邏輯。因而,每一單元教學結束后對單元知識進行系統歸納,對學生系統地掌握哲學知識是非常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