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人力資源審計報告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人力資源管理審計;保障機制;建議
人力資源管理審計,是指在特定的標準下,采用綜合性的研究分析方法,對企業(yè)的人力資源管理領域內的政策、實踐以及結果進行檢查、分析與評估。是檢查組織內部與人力資源相關的文件、系統(tǒng)、政策、程序實踐情況的過程。開展人力資源管理審計,不僅對于公司發(fā)展還是對于強化審計保障來說,都是必然選擇。筆者從政策與企業(yè)文化保障、體制保障、人才保障、方法與技術保障等四個方面分析其保障機制。
一、公司人力資源管理審計保障機制建設的內容
企業(yè)環(huán)境與文化保障機制:為了人力資源管理審計工作能順利開展,寬松的軟環(huán)境和扎實的硬環(huán)境均十分重要。公司要確保問題得到及時、有效整改。在公司各類會議上、各種場合都應當公開支持人力資源管理審計工作。而且審計部要有專門的、足額的經費,才能有效保證人力資源管理審計的獨立性。公司治理的好壞與否,判定標準也是與領導所能倡導積極的道德理念和向上的企業(yè)文化分不開的。人力資源管理體制保障機制:首先是審計委員會的設立,審計委員會由董事會直接領導。人力資源審計機構隸屬于審計委員會,接受審計委員會的監(jiān)督。再是交叉審計的實施,由上級審計機關統(tǒng)一安排,下級機關做出相應的配合。選擇審計部門人員和人力資管管理部門人員組成審計組,以市級或者縣級為單位、相互交叉地進行異地審計。異地審計結束后,各個小組編寫審計報告。上級審計機關依據其審計報告,再提出相關的審計意見和做出最后的決定。人力資源管理審計人才保障機制:公司應該注重人員的后續(xù)培養(yǎng),尤其是非審計人員的知識水平。人力資源審計不同于財報審計,非審計人員與審計人員對相互之間業(yè)務的了解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尤其是非審計人員,在對有些事物的理解上會有偏差,各個人員之間不能配合無間。培養(yǎng)人才的速度要趕上知識更新的速度,這樣不僅能讓員工發(fā)揮其最大效能,而且公司后備人才隊伍也能得到加強。人力資源管理審計方法與技術保障機制:人力資源管理審計有主要方法和各種輔助方法。但在實際審計中,人力資源數據提供難度比較大,因為其涉及到了許多敏感信息,加上被審計單位人員對審計理解并不充分,使某些方法運用的不徹底,對審計質量的保障也提出了挑戰(zhàn)。人力資源管理審計資金保障機制:人力資源管理審計是一項專項審計,在電網乃至眾多央企中是一個前瞻性的項目。從宏觀的政策到微觀的具體實施方案都離不開對于資金的有效運用。從各分公司成立審計小組到實際進入審計流程,對于審計計劃、審計人員的安排都需要資金作為保障。
二、公司人力資源管理審計保障機制建設的建議
(一)凈化人力資源管理審計環(huán)境
改善外部治理環(huán)境,為提高人力資源管理審計有效性創(chuàng)造良好條件改善各地的金融支持環(huán)境,為公司提供良好的市場環(huán)境,也為人力資源管理審計的發(fā)展提供良好的機遇。其次,法制環(huán)境也十分重要,法制環(huán)境的改善和完善立法工作,讓法律法規(guī)更具有可操作性和執(zhí)行性。大環(huán)境改善,法律對人力資源管理審計也會更有指導和規(guī)范性。整改內部治理環(huán)境,為提高人力資源管理審計有效性提供保障。不斷加大監(jiān)管的力度,繼續(xù)制定和完善檢查、懲處等一系列規(guī)章制度,重大業(yè)務事項備報、上下聯動開展行業(yè)互查。其次要加大執(zhí)法力度,對違規(guī)審計人員依法嚴懲,消除內部審計人員的僥幸心理,改變過去“重檢查、輕處罰”的現象,降低執(zhí)業(yè)風險。完善內部審計信息披露制度。公司信息披露程度直接影響公司高層的決策,筆者了解后發(fā)現,公司雖按照規(guī)定披露了部分報告,例如內部審計報告等,但披露信息還是未完全。如個別公司披露的內部審計報告中,僅披露人數,關于審計人員的職業(yè)能力和個人素質卻只字未提。有些公司是因為工作確實不到位,而有些是為了防止企業(yè)信息的泄露而選擇適當披露。因此,相關部門應繼續(xù)完善人力資源審計的相關規(guī)范,這樣才能更好的改善公司的治理環(huán)境。
(二)建立人力資源管理審計文化
人力資源管理審計文化是一個多層次的合復體,內涵豐富。從廣義上說,包括物質、制度和精神三個方面。領導的支持和重視是內部審計文化建設的堅實后盾。內部審計更加注重公司的領導層,他們通過或是協調或是激勵等手段來保證內部審計的實施。領導層的重視程度和價值觀無疑能夠決定公司內部審計文化建設成就的高低。所以完善及推廣內部審計準則就十分重要了。電網公司正在著手對標準體系的建設做宣傳和推廣,并在建立標準的實務指南。在全國范圍內,電網公司人力資源審計是一項非常前瞻性的項目。無論是實務指南還是規(guī)范條例均可以提高社會公眾對人力資源管理審計的認識。也有助于內部審計人員有方向有目的的去提升自己的專業(yè)素養(yǎng)。有助于企業(yè)文化氛圍的逐步形成。最主要的是在人力資源管理審計準則的制定過程中,國際、國內最新的人力資源發(fā)展理念也被吸收,通過與地方實際情況的結合,對審計這一大學科,也是補充和發(fā)展。
(三)堅持以人為本的審計理念
要提高人力資源管理審計的工作質量,符合電網公司的戰(zhàn)略目標,從以前單純的合規(guī)性審計模式向問題導向性審計模式的轉變,就必須做到以人為本,盡量提高審計人員各個方面的綜合能力。筆者認為可對內部審計人員結構做出如下改進:一是對外招聘有人力資源管理行業(yè)經驗的專業(yè)審計人員加入專項項目審計小組,并加強在職審計人員在人力資源管理方面的知識。按項目負責制開展審計工作。加強對審計人員的專業(yè)知識、溝通技巧和現場決策能力的培訓。二是加強對非審計人員的專業(yè)技術培訓,以防在遇到涉及審計知識較多,審計人員的專業(yè)知識明顯不足的項目時可能出現的窘境。
(四)革新與完善審計技術
【關鍵詞】人力資源管理審計 審計質量控制
企業(yè)之間的競爭歸根結底是人才的競爭,而企業(yè)對人才的競爭實際上是人力資源管理的競爭。我國很多企業(yè)人力資源管理存在結構不合理、人才流動難、利用率低等問題,且只有部分企業(yè)將制定人力資源計劃作為企業(yè)戰(zhàn)略計劃的一部分。因此,企業(yè)想要更好地評價人力資源管理的績效,更好地將人力資源計劃與企業(yè)戰(zhàn)略目標有效結合,必須有效地開展人力資源管理審計工作。
一、人力資源管理審計質量控制內涵
(一)人力資源管理審計質量控制的定義
人力資源管理審計質量控制是“五全”的質量控制模式,是指“全方位、全員工、全內容、全過程以及全結果”的審計質量管理,是指內部審計機構為確保其審計質量符合人力資源管理審計準則要求,人力資源管理審計質量控制是由一系列系統(tǒng)的政策和程序組成,其目標是確保審計資源的有效運用,使審計效能最大化,從而保證審計目標的有效實現。
(二)人力資源管理審計質量控制的內容
人力資源管理審計質量控制內容一般包括人力資源管理審計督?、人力自嚧管来~暈抑柿靠刂樸臚獠科蘭廴個方面。督導是人力資源管理審計機構負責人對實施審計工作的審計人員所進行監(jiān)督和指導。自我質量控制是人力資源管理審計機構負責人和審計項目負責人通過適當的手段對審計質量所實施的控制。外部評價是指人力資源管理審計機構以外的其他機構和人員對審計質量所進行的考核與評價。
(三)人力資源管理審計質量控制的特征以及實現的目標
人力資源管理審計質量控制具有如下特征:第一,全局性。人力資源管理審計控制是全方位、全過程、全員工、全內容以及全結果的審計質量控制,審計質量控制應實現“全覆蓋”管理。第二,一致性。我國《獨立審計準則》是判斷審計質量好壞的最權威標準,審計人員在開展審計工作時必須按照準則執(zhí)行。公司在執(zhí)行人力資源管理審計質量控制工作時,需要嚴格按照審計質量管理辦法執(zhí)行。第三,限制性。任何企業(yè)在開展人力資源管理審計工作時都希望有限的審計成本投入取得最大的審計效益,因此審計工作受成本效益原則影響。
人力資源管理審計質量控制的目標主要是保障審計活動遵循審計準則,有效保障審計活動效率效果的實現,能夠促進企業(yè)審計目標的實現,增加組織價值,實現企業(yè)資產增值保值。
二、目前我國人力資源管理審計質量控制現狀
人力資源是企業(yè)管理的根本。目前我國很多企業(yè)在改變企業(yè)戰(zhàn)略等重大決策時,常常忽視人力資源的制約因素及人力成本。很多企業(yè)普遍存在人力資源管理審計機構設置不合理,質量控制制度建設薄弱;審計人員隊伍素質不高,審計人員理念未能及時轉變,審計方法落后,風險觀念比較薄弱。因此,實務界迫切需要理論研究者深入分析影響人力資源管理審計質量的因素,并提出科學有效的質量控制措施,有效保障人力資源管理審計目標的實現。
三、人力資源管理審計質量控制的影響因素
人力資源管理審計質量控制處于一定的審計環(huán)境之中。審計環(huán)境影響審計質量控制的各項構成要素,審計質量控制水平依賴于特定環(huán)境,脫離環(huán)境來討論人力資源管理審計質量控制水平高將失去實際意義。公司人力資源管理審計質量控制是一個系統(tǒng)的概念,諸多因素影響審計質量。其主要影響因素如下:
(一)人力資源管理審計環(huán)境
人力資源管理審計環(huán)境分為內環(huán)境和外環(huán)境。法律法規(guī)的建設、政府部門監(jiān)管機制等構成人力資源管理審計的外環(huán)境,市場經濟越成熟,對企業(yè)的監(jiān)管力度越大,企業(yè)對人力資源審計的需求就越大,審計外環(huán)境就越好。企業(yè)文化環(huán)境和高層意識構成人力資源管理審計的內環(huán)境,對于審計價值的實現具有重要的影響。
(二)人力資源管理審計的獨立性
獨立性是審計人員有資格審計的保障,審計人員只有保持實質上的獨立性,才能夠真正做到公平、公正和公允地進行審計工作,才能使企業(yè)投資者有效利用審計信息開展決策工作,使投資者信任審計結果。獨立性主要涉及企業(yè)人力資源管理審計組織機構設置問題,它作為管理審計的一部分其獨立性有待提高,保證其地位和職能的獨立,保證其與被審部門及事項的獨立非常重要。
(三)人力資源管理審計相關主體
從事人力資源管理審計相關主體的素質將影響審計質量,可以從三個方面來分析,其一是人員自身素質,包括職業(yè)道德和知識水平;其二是人力資源管理審計組織者的領導水平;其三是人力資源管理審計人員的激勵與約束機制,以及員工培訓與獎罰制度等。
(四)審計項目質量監(jiān)控
審計項目質量監(jiān)控程序的科學性將直接影響審計質量,監(jiān)控程序越科學合理,所達到的效果越好。審計項目的具體流程綜合體現在審計質量控制的各環(huán)節(jié),審計項目運作如何,直接影響審計質量控制水平。人力資源管理審計的審計范圍界定正確能有效保障審計質量。實施正確的審計程序,是審計人員合理組織人力資源管理活動、避免工作失誤、提高審計效率、保障審計工作質量的基礎。
四、人力資源管理審計質量控制有效措施
(一)優(yōu)化人力資源管理審計環(huán)境
為確保人力資源管理審計質量控制措施有效實施,必須有良好的人力資源管理審計環(huán)境。第一,審計質量文化建設。質量文化一旦形成,將成為審計人員的習慣和自覺自愿的行動。第二,構建學習型組織。在積極上進的審計項目組中,審計人員相互學習,不斷取長補短,充分發(fā)揮自己的專業(yè)特長,彌補自身專業(yè)不足,將有利于人力資源管理審計目標的實現,并開拓項目組的視野,不斷適應新的審計環(huán)境變化。
(二)加強人力資源管理審計項目質量管理
加強人力資源管理審計項目質量管理是為了確保各審計組已科學地完成了各項審計工作。人力資源管理審計項目質量管理主要從進行良好的審計產品設計和建立完善的審計質量管理辦法兩方面入手。
(三)建立審計質量責任追究制度
為了確保人力資源管理審計質量,公司應結合人力資源管理審計工作各環(huán)節(jié)建立審計質量責任追究制度。例如在審計報告階段審計組組長應當對審計報告的真實性、完整性負責;項目組復核人員對復核意見的恰當性負責,只有在各審計環(huán)節(jié)建立嚴格的責任追究制度才合理保證審計質量。
(四)加速審計信息化建設
隨著信息化的發(fā)展,公司信息處于高度共享模式。為了順應時展需求,
公司應實現審計信息化,并運用相應的審計軟件設計實現公司信息共享,建立人力資源管理審計數據庫,這將有利于實現審計的轉型。由以往的紙質辦公環(huán)境轉向電子化環(huán)境,將分散的數據庫集中管理,將以往單一的現場審計轉變?yōu)楝F場與遠程相結合的審計模式,將以往的事后審計前移至事前或事中,做到邊審計邊整改,變靜態(tài)為動態(tài),由經濟責任審計轉向“全方位、全員工、全內容、全過程以及全結果”的審計方式。
關鍵詞:經濟責任審計報告 審計成果 運用
經濟責任審計是指企事業(yè)單位的法人或經營承包人在任期內或承包期內,對其應負經濟責任的履行情況所進行的審計。經濟責任審計報告是反映任期經濟責任審計成果、客觀地反映相關負責人在任期內的工作實績、揭示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準確評價被審計對象的工作業(yè)績、為審計成果應用者提供決策依據。
一、 經濟責任審計報告的特點
經濟責任審計報告是任期經濟責任審計工作效果、質量等方面的綜合材料,除了具有審計報告的特點外,它還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一)經濟責任審計報告是真實性、合法性與效益性審計成果的綜合體現
這是由經濟責任審計目的決定的。經濟責任審計是通過對領導干部任職期間經濟責任真實性、合法性、效益性的審計,確定其經濟責任、評價其工作業(yè)績、監(jiān)督其廉潔自律,為干部管理部門提供評價和任用干部的依據,促進完善干部管理制度。
(二)經濟責任審計報告反映了被審計對象經營合規(guī)合法性及管理能力
這是經濟責任審計報告與其他審計報告最重要的區(qū)別。經濟責任審計報告突破了以往審計報告只是揭示單位經濟活動事項的局限性,不僅對事而且對人,并且重點是評價領導干部的工作業(yè)績和經濟責任,為干部管理部門提供了既量化又直觀可靠的依據。經濟責任審計涉及被審計對象在較長一段任期內的經營活動,能夠發(fā)現年度或專項審計中不易發(fā)現的問題,有利于揭示其任期內一些不易被發(fā)現的問題,有利于發(fā)現管理中存在的漏洞,促使管理者自我約束和自我完善的意識,增強法制觀念和合規(guī)意識。因此,經濟責任審計報告能夠反映被審計對象的管理理念與管理風格,通過經濟責任審計成果,可以發(fā)現被審計對象在經營活動中,是否注重合規(guī)經營,其經營理念和策略是否符合國家政策法規(guī)的要求,檢驗機構自身的經營管理是否規(guī)范,可以揭示被審計對象所負責的業(yè)務領域,是否有章可循、管理有序,借以判斷所存在的經營風險的大小和程度,并及時提出整改措施,盡最大可能及早挽回企業(yè)損失和聲譽,為經營活動的良性發(fā)展提供決策依據。
(三)經濟責任審計報告中的審計內容必須完整客觀并突出重點
經濟責任審計不僅要對離任者負責,同時還要對接任者負責,幫助接任者弄清單位家底,核實盈虧。因此,對涉及經濟責任的問題要查深查清,不留死角。對任何內容審計人員不可主觀臆斷,隨意取舍,人為地縮小審計范圍,擅自調節(jié)審計內容,同時要突出重點內容,經過認真篩選反映被審計對象負有經濟責任的事實,反映性質嚴重的問題,一般性問題不作為重點予以反映。
(四)經濟責任審計報告中的審計評價要以客觀事實為依據,并具體進行分析評判,分清責任
審計評價是經濟責任報告中最關鍵的部分,是有關部門考核被審計對象工作業(yè)績的主要依據。審計評價是否公正、恰當,直接影響審計項目的質量。所以審計評價必須堅持實事求是、客觀公正的原則,以客觀事實為依據,評價時應做到權力與責任結合,成績與問題結合。
二、經濟責任審計成果的運用
經濟責任審計的最終目的是通過審計反映被審計對象經濟責任履行情況,為審計成果應用者提供決策依據。因此,要保證經濟責任審計成果的有效運用,必須做到以下幾點:
(一)要為經濟責任審計營造良好的審計環(huán)境
經濟責任審計的實施及結果利用需要良好的環(huán)境支持,要保證其機構設置上的獨立性、權威性,在工作上給予支持,組織人事部門在委托經濟責任審計時,要充分考慮時間,合理安排批次,并認真對待和充分利用審計結果;相關部門應通過積極配合內部審計工作,及時溝通情況、研究解決經濟責任審計中遇到的重大問題,為經濟責任審計結果利用提供保障。
(二)健全和完善規(guī)章制度,強化經濟責任審計成果的利用
1. 通過建章立制把干部任免與任期經濟責任審計有機結合起來。堅持“先審計后離任”的原則,明確領導干部在任期屆滿或調任、轉任、輪崗等事項前,未經審計不得辦理調離手續(xù)、不得解除經濟責任。凡領導干部職務調整時,審計成果要作為研究干部任免意見的直接參考依據,沒有經濟責任審計成果報告的不考慮干部任免。對在任期內由于決策失誤造成重大經濟損失及所在單位任財政財務收支、專項資金使用及個人廉潔自律等方面出現嚴重違紀違規(guī)問題的領導干部,不得提拔重用,以防止出現審計成果利用與干部管理監(jiān)督相脫節(jié)的現象。
2. 積極探索經濟責任審計成果報告公開制度。經濟責任審計成果報告是對被審計對象任職期間經濟責任履行情況的綜合評價。將經濟責任審計成果報告在一定范圍內予以公開,對于那些嚴格遵守國家財經紀律、認真履行經濟責任、工作業(yè)績突出的領導干部是一種表彰和宣傳,而對于那些在任職期間嚴重違反財政財務收支規(guī)定給國家財產造成浪費損失的領導干部是一種警示、教育和制約。同時在各級政府部門積極推行政務公開的基礎上,將經濟責任審計成果作為干部任前公示的內容之一,加強群眾對領導干部的監(jiān)督,有利于改善干群關系,一方面可以讓群眾更全面、更具體了解擬任用的領導干部,尤其是經濟管理方面的工作能力;另一方面可以有效提高經濟責任審計作用和效果,使經濟責任審計與干部任職公示制度有機結合起來,提高經濟責任審計的透明度。
3. 建立經濟責任審計案件移交、查處跟蹤機制。各級審計機關以及企事業(yè)單位內審機構要加大對案件移交、查處跟蹤的力度,對審計查出的重大經濟問題該移交的要堅決移交。同時對移交案件要及時了解辦理情況,一定要跟蹤到底。紀檢、監(jiān)察、司法等部門要做好移交案件的查處工作,及時將結果反饋給審計部門,以便相互監(jiān)督案件線索的辦理, 保證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結果的有效轉化。
4. 建立經濟責任審計成果綜合分析制度。加強分析,改進方法,深化和延伸綜合報告環(huán)節(jié),提高深化經濟責任審計成果水平。一方面,應通過對審計結果的分析,發(fā)現內控管理上的薄弱環(huán)節(jié),提出針對性措施,用制度堵塞和防止漏洞,完善對領導干部的制約和監(jiān)督,為扼制風險從源頭上提供經驗和依據。另一方面,通過經濟責任審計成果綜合分析,可以發(fā)現被審計對象在一個較長的任期內,其經營目標、理念、策略的轉變和發(fā)展,有助于總結和檢討干部的培養(yǎng)、成長的經驗教訓,人力資源部門可通過經濟責任審計成果好好總結經驗,以點帶面,將優(yōu)秀的管理經驗加以推廣,促進產生良性的人力資源培養(yǎng)機制。
5. 完善落實經濟責任審計問責制。審計問責以審計為突破口,落實行政問責制,是提高行政效能,增強政府執(zhí)行力和公信力的一個重要方面,經濟責任審計成果,可以作為對審計對象實行“問責制”的依據。然而目前我國還沒有一部全國性的專門的問責法律,關于問責規(guī)章的制度僅僅是在其他相關的法律法規(guī)中稍有提及。問責法律的滯后遠遠不能滿足問責實踐的需要,致使問責制的效能難以得到充分發(fā)揮。因此,完善落實經濟責任審計問責制是經濟責任審計成果運用的關鍵。
6. 建立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跟蹤督察制度。要將領導干部責任審計結果情況書面告知相關人員,責成被審計對象單位定期整改,并將整改結果建立歸檔。此外,組織、紀檢部門還應跟蹤了解審計對象在新崗位的工作情況,單位和個人遵守財經法紀情況,在新崗位有無出現在原單位審計發(fā)現的問題。這樣一方面能使被審計單位,包括各個層次的領導干部受到財經法紀教育,強化領導干部的財經紀律觀念和法制意識;另一方面也能使接任者從中汲取經驗教訓,防止和克服前任曾經出現的問題,有效促進自身素質和能力的提高。
(三)加強部門協調,促進經濟責任審計成果利用
作為委托方的紀檢、人事部門和作為受托方的審計部門, 其共同目標一致,這就需要在各部門之間建立一種良好的協調配合機制,實行資源共享,確保經濟責任審計成果利用。要建立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檔案“一檔兩用”制度, 審計機關與紀檢相關的對口部門在條件成熟的情況下, 要實行聯網, 保障部門之間的信息暢通。
(四)提高審計成果報告質量,推進經濟責任審計成果利用
1. 要建立科學規(guī)范的審計評價體系和標準,正確界定經濟責任。和一般審計評價相比,經濟責任審計的評價對象是領導干部,更具有針對性;其評價內容是任期經濟責任,更具有特殊性;其評價結果是對干部考核任用的重要參考,更具有嚴肅性。為了使審計人員的評價有理有據,應要探索和建立一套科學、規(guī)范、實用性較強的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評價體系,包括考核、評價兩個指標體系。經濟責任涵蓋的范圍非常廣泛,不同部門的領導干部之間的經濟責任范圍差異很大,紀檢、監(jiān)察、組織、人事和審計部門必須通力協作,共同研究確定不同性質的部門其領導干部的評價標準,研究探索能準確反映市場經濟活動效果、領導干部經濟業(yè)績的科學指標,要對每個指標的內涵、外延進行明確界定,對評價標準進行量化,把定性分析評價與定量分析評價結合起來,使審計評價工作具有可操作性。要統(tǒng)一評價口徑和考核標準,對于定性評價標準,應緊緊圍繞經濟責任來建立,突出真實性、合法性、效益性原則,效益性目標應明確界定。同時還應對內部控制及其執(zhí)行情況進行審計評價。對于定量評價標準,應依據一定的原則和標準,科學地從數據角度界定,分析衡量領導干部的經濟責任。在此基礎上,建立能體現科學發(fā)展觀要求的綜合評價體系,客觀、公正地衡量領導干部履行的經濟職責、駕馭市場經濟的能力和水平,保證經濟責任審計成果的有效性。
2. 要注重審計報告質量的提高。要突出審計重點,力求把重要問題說清、說透,文字要簡明易懂,專業(yè)術語盡量少用或不用。同時,審計事實必須有充足的審計證據作支撐,經濟責任界定要準確,審計評價要客觀公正,審計建議要有針對性。
(五)提高審計人員素質
要充分重視對審計人員的業(yè)務培訓工作,組織審計人員認真學習研討經濟責任審計的相關政策和準則、規(guī)范,切實掌握經濟責任審計目標、審計程序、審計評價內容和標準和審計報告要求,通過靈活多樣的培訓方式,實施人力資源開發(fā)戰(zhàn)略,持續(xù)地進行專業(yè)技能和職業(yè)道德方面的培訓,促進審計人員理論和業(yè)務水平的提高,努力提高經濟責任審計干部的綜合素質,為保證經濟責任審計成果質量,促進審計成果的充分運用作出應有的努力。
參考文獻
[1]陳婉毓《非現場審計方法在任期經濟責任審計中的運用》《現代審計與會計》2005年5期第12頁
[2]李正剛、閻桂洲《經濟責任審計應注意十性》《審計月刊》2005年第9期第21頁
[3]張建坤《經濟責任審計成果的開發(fā)與利用》《現代審計與會計》2006年5期第20頁
[4]關晶波《經濟責任審計評價之我見》《現代審計與會計》2004年第6期第18頁
奧地利法律給予國家審計以充分的地位、職權。審計納入國家大法管理,審計是國家權力的組成之一,受國家憲法保護。如在奧地利聯邦憲法中專門設置了“聯邦政府審計法”一章。規(guī)定國家的審計法院獨立于聯邦政府和州政府,直接向國家議會報告工作,對國家議會負責。審計法院具有很大權限,凡使用聯邦資金的政府所有機構,包括政府部門和由聯邦機構經營的基金組織、聯邦政府經營或與其他法人實體共同經營、聯邦政府投資占50%以上的企業(yè),均在審計法院審計之列。
奧地利審計活動的基本理念是對權力的監(jiān)督,是聯邦憲法賦予國家的公權與公信的象征。這使審計成為一種獨立于執(zhí)行權力機構的力量,既具有很大的行為能力,又具有充分的震懾力。
奧地利設國家審計法院,最高負責人是院長,由國家議會產生,相當于政府的部長。審計法院的各級官員相當于政府的公務員,均必須是受過高等教育,具有法律、財經、工科等多種教育背景的人才,并具有良好的職業(yè)學習背景。
審計法院根據不同的專業(yè)組成不同的部門,負責不同專業(yè)的審計事項。在成為審計法院工作人員后,要接受必要的職業(yè)培訓和實習,由老帶新,先要完成一些小的項目工作,逐步成為一個符合職業(yè)要求的審計人員。
審計法院審計有很高的獨立性:制訂審計計劃是自主的,議會不干涉審計法院的計劃,但有權要求審計法院進行某一個具體項目的審計,一年只能提出一個;每年要將所有審計報告集中濃縮成一個藍色的版本,由議會的審計常設委員會審議通過后,被審單位就有義務按審計報告提出的建議和要求整改;審計報告對外是公開的,每個公民都可以購買;重要審計報告在報紙上公布,接受公眾監(jiān)督。
審計法院審計政府控股企業(yè)時,會利用內部審計的成果;對企業(yè)的監(jiān)事會是否堅持了經濟性、節(jié)約性等進行評價,對其人員是否勝任、適合提出建議。
總之,奧地利形成了一整套由國家法律保障的、不受政府干預的、具有明確監(jiān)督權利的、效率很高的審計體系。這一體系為審計活動保護聯邦資產、監(jiān)督聯邦預算執(zhí)行提供了重要基礎。
二、關子內部審計
在考察中我們了解到,奧地利企業(yè)在一般情況下,職工數超過1000人的都會設立內部審計機構。有些幾百人的公司也設有內審,這是企業(yè)的自我要求,國家法律沒有要求。奧地利內部審計有如下一些特點:
1、獨立性。在審計機構設置上,奧地利一般由企業(yè)總裁或董事會或審計委員會直接領導,對總裁或董事會負責;在審計計劃制定上,每年審計工作計劃,由董事會討論通過,其他部門和人員不得干涉,只有監(jiān)事會可以向董事會提出進行審計事項的要求。獨立性是保證審計客觀公正的一個重要條件。
2、公開性。奧地利內審不是封閉的,其活動和結論要向社會公開,上市公司尤其如此。股民可通過審計報告了解公司的財務信息和審計意見。這既是對被審計組織的一種壓力和促進,也是對審計工作者的一個壓力和促進。這有利于監(jiān)督和評價的客觀性和公正性。
3、目的性。奧地利內審的目的性明確。該國內審對每個審計事項,在審計目的上都明確應當包括的目標、規(guī)劃、決策、執(zhí)行、監(jiān)督等五個控制環(huán)節(jié)。奧地利內審很強調各組織或機構對資源使用的經濟性、效率性、效果性。經濟性指節(jié)約;效率性指收入和產出的比率;效果性指最后的成果,強調遵守預算的義務,強調用最少的資源實現最好的效果。
關鍵詞:審計;審計質量;實踐;提高
一、把好審前調查關,制定切實可行的審計實施方案。
審計方案的合理性主要體現在目的和范圍是否明確、重點是否突出,保證審計工作達到一定的深度和廣度,審計人員配置合理、分工明確具體、工作措施恰當,保證審計目標實現。俗話說,磨刀不誤砍柴功。在編制審計方案前,要做深入細致的調查研究,了解被審單位的總體情況、業(yè)務流程,以風險為導向,掌握內部控制的薄弱環(huán)節(jié)等,以確定具體審計目標和內容,做到有的放矢;在編制審計方案時,項目負責人應對審計過程中可能遇到或已經掌握線索的問題反復進行討論,認真思考審計方法、審計對象、審計時間、審計重點、可能出現的法律問題等,明確參加審計的部門和人員、審計資源分配以及溝通方式等。實踐證明,凡是審計效果比較突出、審計質量比較高的審計項目,都進行了充分的審前調查,制定了詳實可行的審計實施方案。
二、審計過程中,要放開手腳,不拘泥于審計方案
審計過程雖然是按著審計方案來進行,這樣可以有據可依,但是如果單純的、完全依據于審計方案,必然會出現本本主義,往往會一葉障目不見泰山,忽略到審計中可能遇到的重大問題。因此,作為審計人員,在審計過程當中,一定要放開手腳,不能被審計方案限制住,因為每個單位的具體情況不同,在制定審計方案時未必面面俱到,也不是很有針對性。而在審計過程當中一定要針對具體情況,及時調整審計內容與審計的重點內容,積極尋找適合審計程序與方法,而不能再一味地執(zhí)行審計方案。
譬如筆者工作中在對下屬某單位做轎車件涂裝線改造項目竣工驗收專項審計時,發(fā)現該項目評標人員結構不合理且評標內容缺失,導致沒能及時發(fā)現投標書內工程量與招標文件中技術要求偏差較大。我們抓住這一內部控制缺陷,及時調整審計方案,嘗試新的審計程序,利用建安工程的作業(yè)量法對改造的6個不銹鋼槽體進行抽樣,確認該單位向供應商多支付設備款41.74萬元,占中標價428萬元的9.7%。
三、以實事求是的態(tài)度撰寫審計報告
審計的結果,最終是以審計報告的形式體現的。作為被審計部分最終也是以審計報告來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因此,對于審計報告的撰寫一定要公平、公正、以實事求是的態(tài)度撰寫審計報告,使其能夠對被審計單位起到重要指導作用。
很多審計人員在撰寫審計報告時都存在著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如:
1.審計內容避重就輕
對于審計過程發(fā)現的重大問題,采取回避的態(tài)度,或輕描淡寫,有意淡化、輕化客觀存在的問題。卻丟了西瓜撿芝麻,拿些細枝末節(jié)說事。
2.審計結論含糊不清
審計結論是一個審計的最終結果,但有些審計人員撰寫的審計報告結論長冗,即含糊不清,沒有實質性內容。
3.審計意見和建議無指導性
審計意見和建議是需要具有操作性的,如果是空洞的,或不可實現的,這樣的審計建議毫無意義。
那么,作為審計人員在撰寫審計報告時一定要本著實事求是的態(tài)度,注意以下問題:
1.抓本質問題
對于審計過程來說,抓住重大問題、關鍵問題,在撰寫審計報告時對于發(fā)現的問題不要回避,不可有意淡化,要實事求是的寫出客觀情況。
2.審計結論簡單明了
對于審計結論來說,不要寫得含糊不清,冗長拖沓,要簡單明了的給出最終結論。
3.給出有效審計意見與建議
對于審計意見來說,是審計后,被審計單位未來整改的重要依據,在撰寫時要深思熟慮,給出明確整改方向,并提出真實可行的意見。
以筆者完成的一個對下屬單位的非標設備改造審計項目為例。在與被審計單位溝通審計意見時,針對存在的審計問題如可研的內容不完整(遺漏近百萬工位器具投資)、未進行試生產拉練便做了項目的終驗收等,各相關部門紛紛推卸責任,甚至在會議上出現認可存在的問題,但無法追責的情形。因此撰寫審計報告時,經過深思熟慮,最后從內部控制入手,經過對審計問題地深入剖析,發(fā)現被審計單位部存在門職責不明確、相關流程缺位或內容不完整、項目實施過程沒有監(jiān)控等內部缺陷,且一些內控缺陷還涉及公司層面,該審計報告得到被審計單位及公司層面的認可與重視,審計項目結束后公司層面及下屬的相關整改工作便積極開展起來,也為后來應國資委要求而開展的內控評價打下基礎。
需要補充的是,搞好審計結果的跟蹤落實也是加強審計質量控制的重要內容。審計意見建議和審計決定是否能夠得到全面落實和執(zhí)行,是審計是否有效的體現。要強化措施,加大力度,不斷對健全關于審計結果的后期跟蹤檢查,并督促被審計部門落實整改方案。
四、加大人員培養(yǎng)力度,合理運用人力資源
人才是現代審計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資源。審計人員的專業(yè)素質、現有知識體系、工作經驗等直接決定著審計工作的效率與質量。因此,作為現代審計部門,就需要加大對審計人員的培養(yǎng)力度,定期進行人員的內部培訓、外部培訓,給人員成長以不斷發(fā)展進步的機會。同時,作為審計部分,也要吸收多方面的人才,即要有審計人員,又有要精通財務管理的人員,也要有熟悉財務軟件的人員,這樣才能建設一支合理、高效的團隊。同時,也要加強對他們的培養(yǎng),復合型人才永遠是財務審計需要培養(yǎng)的人才。同時,人力資源管理也需要科學合理,以合理的資源搭配,來實現審計工作的高效高質。例如以項目負責人制來實現審計工作的專業(yè)性、針對性,同時對于項目負責人的培養(yǎng)也會事半功倍。再由項目負責人組建審計團隊,同時還可聘請外部知名專家,以提高審計工作的權威性。
五、與時俱進,不斷更新技術手段
當前,隨著網絡技術、信息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已經實現財務信息的多點并發(fā),異地并發(fā),跨國關發(fā)是時有發(fā)生的,從技術手段上說也不再是難點。因此,作為財務審計人員必須要提高基于信息技術的聯網審計等技術手段,以適應新形式下財務審計的需要。聯網審計在現代審計當中雖然起步較晚,但是發(fā)展迅速。是當前和今后一段時間需要使用的一種技術手段。因此,作為新時期的財務審計人員必須要加強聯網審計的能力。加強自身在互聯網時代的審計能力。
總之,對于審計工作來說,審計質量永遠是需要不斷提高的內容。作為審計工作人員來說,需要不斷提高自身素質,提高專業(yè)知識,以適應新時期審計工作發(fā)展的需要。(作者單位:一汽解放汽車有限公司)
參考文獻:
[1]加強內部審計質量控制的九個環(huán)節(jié),中國內部審計,肖軍華;2009-02-15
[2]論加強企業(yè)內部審計質量控制的重點環(huán)節(jié),企業(yè)家天地下半月刊(理論版),肖軍華;2009-02-15
[3]如何提高審計質量,北京石油管理干部學院學報,田立芳;2006-08-30
[4]加強內部審計質量控制的意義,全國內部審計質量控制理論研討暨經驗交流論文匯編,2004-09-01
[5]關于提高審計質量的幾點思考,丹東紡專學報,陳桂英,2004-09-25
[6]國家審計質量探究,廈門大學碩士論文,單新新(導師:蘇新龍),2006-06-30
[7]提高審計質量應抓好三個方面工作,陜西審計,呂臨,2005-12-30
一、風險導向內部審計模式下開展企業(yè)管理效益審計的內容
(一)對決策層的戰(zhàn)略管理進行審計。企業(yè)管理效益的好壞同企業(yè)重大決策是否正確有著至關重要的關系,對決策層的戰(zhàn)略管理審計是企業(yè)管理效益審計的重中之重。戰(zhàn)略管理審計是通過對企業(yè)經營環(huán)境的分析,了解企業(yè)競爭地位和企業(yè)價值鏈上整體成本結構;通過調整企業(yè)價值鏈上整體成本結構,以達到獲取整體成本優(yōu)勢的目的。它是一種基于整體的審計,更注重企業(yè)長期和整體因素的評估。戰(zhàn)略管理效益審計著重于對組織目標實現有重大影響的領域進行風險評估,通常關注的風險有:政策、法律風險;資產流失;不能達到目的和目標等。
(二)對管理層的管理控制進行審計。管理層是把企業(yè)戰(zhàn)略決策和制度、計劃變?yōu)楝F實的紐帶和橋梁。企業(yè)經濟活動中的人、財、物等資源系統(tǒng)和信息系統(tǒng)主要是由管理層掌握的。管理控制主要是依托資金流、物流和人流實施管理控制的,因此管理控制審計著重對財務管理、運作管理和人力資源管理等方面進行評價,其審計的內容主要包括計劃預算、物流生產、營銷管理、績效評價等。管理控制審計主要是通過對內部控制系統(tǒng)的核查,即要評估內部控制本身有無缺陷,又要核查一個完整的內部控制系統(tǒng)是否得到有效貫徹。通過檢查內部控制系統(tǒng),發(fā)現隱患,及時提醒相關部門的管理人員改進內控,防范或減少風險,提高企業(yè)經濟效益。
(三)對作業(yè)層的作業(yè)效益進行審計。企業(yè)經濟效益必須經過生產經營作業(yè)循環(huán)后才能產生,企業(yè)通過實施精細化管理,優(yōu)化業(yè)務管理流程達到增加效益的目標主要是優(yōu)化作業(yè)層次實現的。作業(yè)效益審計注重對特定作業(yè)任務效益與效率性進行審計, 顯示出具體性與短期性的特征。作業(yè)效益審計應當分別對人力資源管理作業(yè)、供應商以及生產相關作業(yè)、市場營銷與銷售作業(yè)等各個作業(yè)環(huán)節(jié)上可能發(fā)生的風險進行識別與評價。
二、運用風險導向內部審計開展管理效益審計的程序和方法
(一)開展管理效益審計的程序
1.初步了解被審計單位的基本情況。要了解企業(yè)經營品種、生產規(guī)模和生產能力等,對被審計單位有一個初步的認識;與被審計單位的各級干部、技術人員、職工進行交流,了解其業(yè)務流程和處理程序;全面了解被審計單位的管理情況,通過調閱以往的審計報告、審計方案等了解被審計單位目前的管理、財務及經營情況,以便更好地確定當前重大風險的審計范圍。
2.確立目標、鑒別風險。確立審計目標首先應與被審計單位內部管理者交流、研究,充分聽取他們的意見,依據管理者已經制定的內部控制程序、決策文件,初步確立審計重點,依據這些標準的相互關系和市場變化,更好地認識審計目標。在此基礎上全面識別風險,既要包括內部風險因素,又要包括外部風險因素;既要包括高層管理決策風險因素,又要包括中、基層執(zhí)行風險因素。
3.開展風險分析,判斷特別風險。通過對所收集的大量風險信息,運用數量化方法,估計和預測風險發(fā)生的可能性和損失的嚴重程度,也就是通過對風險原因、風險性質和風險后果分析,確定風險發(fā)生的或然率和重大性。在分析風險時,審計人員運用職業(yè)判斷,確定識別的風險哪些是需要特別關注的重大風險。一般而言,或然率高、重大性高的風險當然是特別風險,但還要考慮風險的性質。
4.根據風險排列結果,確定總體應對措施。對于或然率高、重大性高的風險進行重點審計;對或然率低、重大性低的風險一般不予審計或作少量抽查;介于高或低之間的風險,具體問題具體對待;風險發(fā)生的可能性高,但風險發(fā)生后重大性低,可做少量抽查或不予檢查;風險發(fā)生的可能性低,但風險發(fā)生后重大性高,應引起足夠的注意,重點檢查。
5.審查被審計單位內控制度的有效性、適當性、協調性,進一步找出遺漏的控制和管理缺陷。用公司政策、會計準則、法律法規(guī)、先進的企業(yè)管理準則來判斷管理制度的恰當性。要針對審計過程中遇到的實際情況,在把握客觀、獨立、公正原則的基礎上,找出被遺漏的控制點。
6.評估控制系統(tǒng)。當審計過程中發(fā)現管理制度缺陷后,應及時判斷這些缺陷帶來的影響,把管理效益審計側重點放在事前預防、事中監(jiān)督、事后跟蹤上,以便最大限度地預防和降低決策風險和經營失誤,使審計工作更有成效。
7.出具審計報告。審計人員要在全面整理分析審計工作底稿的基礎上,總結審計工作,向被審單位介紹審計情況、聽取被審單位意見后,確定審計意見的類型和措辭,撰寫審計報告。審計報告要重點分析風險對企業(yè)經濟效益的影響程度,提出防范經營風險、提高企業(yè)經營效益的措施和建議。
(二)開展管理效益審計的方法
內部控制是管理效益審計和風險導向審計的基礎,除了管理效益審計中常用的問卷調查法、流程圖法、觀察法、詢證法、分析性復核法、抽查法等審計方法外,風險導向內部審計的基本方法還有風險評估、內部控制自評、實施控制測試等。
1.風險評估是風險導向內部審計的重點,在評估風險時融合了企業(yè)風險與審計戰(zhàn)略,使內部審計所選擇的對象更加針對企業(yè)高風險的領域,從而提供更相關的、有價值的服務。風險評估首先要進行風險識別,它是指借助于各種分析方法,完整地辨識出風險的來源和所在。這些方法主要有政策分析法、制式表格法、財務分析法、流程圖分析法、實地檢視法等。
2.內部控制自評要求內部審計人員與被審計部門管理人員組成一個小組,在內部審計人員的幫助下,管理人員對本部門內部控制的恰當性和有效性進行評估,然后審計人員根據評估結果指 出因內部控制中存在的缺陷而給企業(yè)生產經營所帶來的風險,并提出審計建議,最后由管理者實施。
3.控制測試是對內部控制結構了解的基礎上,為了確定內部控制結構政策和程序是否有效執(zhí)行而實施的審計方法,目的是通過對內部控制測試,取得適當的審計證據以支持較低控制風險估計水平。
三、風險導向內部審計模式下開展管理效益審計的注意事項
(一)注重審計時效。管理效益審計更加強調審計時效。審計結果的及時報送和有效利用,使得企業(yè)在風險真正發(fā)生之前就能夠有效阻止風險的發(fā)生或降低風險發(fā)生的損失。及時發(fā)現、迅速反映、在適合的范圍快速披露審計發(fā)現的風險管理、控制及治理方面等影響管理效益的問題,特別要抓住苗頭性、傾向性問題快速報告,是提升審計結果利用價值的有效方法。
(二)加強信息溝通。溝通應該貫穿整個審計過程。在審計實施前,審計人員應就被審計單位應提供的資料 []、人力和物力協助、各重要審計程序的執(zhí)行日期等方面與被審計單位充分協調、溝通,避免可能產生的一些矛盾。在審計實施過程中,對審計發(fā)現的問題及所提出的建議,審計人員要與被審計單位或個人進行溝通,以免事后產生不必要的爭議。在審計報告發(fā)出前,審計人員不僅要征求被審計單位的意見,還必須考慮相關部門的意見。
(三)優(yōu)化資源配置。風險導向內部審計下的管理效益審計,不僅要求審計人員關注被審計單位影響目標實現的內部管理和內部控制因素,還要分析與預測影響目標實現的外部環(huán)境和其他方面的風險因素,這就要求審計實施中必須恰當、有效地分配內部審計資源,選擇有經驗和相關技能的審計人員,合理安排審計時間,根據風險的重要性分配審計資源,使內部審計資源聚焦于重大風險領域,使得更多與風險管理相關的控制和活動得到關注,保證團隊的綜合素質和能力能夠最大限度地發(fā)揮作用。
一、在審計是,強調以經營審計為重點
傳統(tǒng)內部審計的目標是查錯防弊,發(fā)揮保護性制約性作用,因而其工作重點放在財務審計上。以財務審計為重點的內部審計并不能直接協助提高效益,增強競爭能力,在資源稀缺性程度日益嚴重和市場競爭日趨激烈這種嚴峻經營環(huán)境的挑戰(zhàn)下,逐漸推動了往日的作用。內部審計部門適應形勢的變化和管理當局的新要求,逐步將工作內容從以前的財務審計轉向富有建設性的經營審計。這一轉變過程可從國際內部審計師協會(IIA)頒布的《內部審計師職責說明書》對內部審計所下定義的變化中清楚地反映出來。協會于1947年最初的《職責說明書》指出:“內部審計師主要處理和財務方面的問題,但也可以適當處理經營方面的問題?!边@時,強調內部審計人員的根本職能是進行會計和財務審計,審計對象剛剛涉足經營活動領域。1957年修訂后的《職責說明書》指出,“內部審計是組織內部審核會計、財務及其它經營活動的獨立評價行為”,從而將經營審計和財務審計并列起來,同等重視,向前邁進了一大步。1971年,協會再次修訂《職責說明書》時進一步指出“內部審計作為對管理當局的一種服務,是組織內部審核經營活動的獨立評價行為?!边@就將現代內部審計的活動范圍擴展到組織活動的每一個方面,大大拓寬了內部審計的作用領域。此外,1971年的說明書還為內部審計師增加了一項新的職責,即“提出改善經營的建議”,從而極大的增強了內部審計工作的建設性。此后,協會于1981年和1993年修訂說明書時又更明確地指出,內部審計師應評價所在企業(yè)各方面的經營與管理活動,從增強企業(yè)整個內部控制系統(tǒng)的效能著眼,為企業(yè)的董事會和經理人員提供實現經營目標所需的顧問服務。
,西方國家內部審計涉及的領域非常廣泛,內容相當深入。從美國來看,內審部門已廣泛開展了企業(yè)戰(zhàn)略和經營決策審計、投資效益審計、市場景氣狀況審計、物資采購審計、生產工藝審計,產品推銷(包括廣告促銷效果)審計、與開發(fā)審計、人力資源管理審計、后勤服務系統(tǒng)效率審計、信息系統(tǒng)設計與運行審計等。有的企業(yè)內審機構甚至對環(huán)境污染、社區(qū)關系等因素對企業(yè)商業(yè)利益和持續(xù)經營的影響也進行評估,“綠色”審計、責任審計也成都成為內部審計的重要內容。據全美天然氣協會和愛迪生電力協會調查,1989年美國公用行業(yè)的企業(yè)內審工作時間只有19%用于財務審計上(且還側重于內部會計控制的測試和評價),其余時間都轉向了經營審計。英國、德國、加拿大、新西蘭、澳大利亞等國的情況與美國相似。在日本,由于企業(yè)強調雇主和雇員間結成利益和命運共同體,注重維持人與人之間的相互領帶與和諧關系,因而內審部門更少開展諸如財務收支審計、雇員欺詐行為調查之類的制約性審計,而是將工作重點致力于改進管理效率、增加企業(yè)利潤等建設性審計上。
內部審計內容從財務審計轉向經營審計,以經營審計(經營活動的評價和改進)為主導,這是西方企業(yè)現代內部審計理念的最顯著特點。
二、在審計策略上,采取參與、合作的方式
參與式審計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在審計開始時,就對被審部門抱著信任態(tài)度,與他們討論審計目標、審計、計劃采取某些審計程序和的理由,以取得他們的理解和支持;(2)征求被審部門的意見,尋求他們的合作;(3)及時與當事人討論審計中發(fā)現的,共同改進的必要性,并探討改進的可行措施;(4)向補審部門報告期中審計結果,期中審計報告可以是口頭的,非正式的,以便及時就地解決和改正存在的問題,避免發(fā)生更大的損失;(5)提出最終審計報告時,采用建設性的語調,重點放在問題產生的原因和可能造成的、改進的可能性和改進措施上,被審部門已經采取的改進行動也包括在審計報告中,以反映他們對審計工作的積極態(tài)度。
例如,美國百事可樂公司內部審計部門近年來為適應市場競爭白熱化對公司生存和命運的嚴峻挑戰(zhàn),不斷改進審計工作,采取了解決問題導向型的審計方式。即鼓勵被審部門的人員在審計過程中提出所關心的問題;在編寫審計報告時使用正面而非責難性的措辭,對薄弱環(huán)節(jié)和存在的問題指明可改進的機會,不簡單地予以暴露;只向被審部門提供其需要的有用信息;針對不同層次管理人員的不同需要,提出不同的審計報告。其中,反映重大審計問題的報告和審計報告呈現送最高管理當局,以便獲得他們的支持、協調和授權;而詳細性的審計建議報告則直接送給部門經理或第一線管理人員,以便及時采取措施,就地改進問題。內審部門采取這種新型的審計方式改善了與管理人員的關系,增強了內部審計工作的主動性和建設性,提高了公司生產率和盈利能力,因而倍受公司管理當局的贊賞。
三、注重將審計結果的傳遞作為向管理當局提供服務和幫助的一種良好機會
*縣審計局張立峰
推動審計事業(yè)的發(fā)展,必須充分利用有限的審計資源發(fā)揮,使其發(fā)揮最大的效益。然而我們所面臨的問題,一方面是資源不足,另一方面是資源浪費。因此,為了實現審計的持續(xù)發(fā)展,我們必須積極探索優(yōu)化整合審計資源,加強科學化管理,通過對審計對象資源、審計人力資源、審計環(huán)境資源、審計業(yè)務資源和審計信息資源等的優(yōu)化整合,不斷改善和創(chuàng)造發(fā)展條件,使審計工作的路子越走越寬。
一、審計資源的內容
審計資源是國家審計機關在履行審計職責過程中所能利用的一切資源要素,是審計工作取得成果的基礎,是審計力量、審計方法、審計手段、審計成果、審計信息、審計環(huán)境等有形和無形資源要素的集合體。整合審計資源,就是要通過制度、機制創(chuàng)新,科學、合理配置審計資源,以最小的審計成本獲得最大的審計效益。筆者認為,從國家審計來看,審計資源的內容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審計項目資源。審計項目是審計機關的實施審計工作的客體,審計項目資源即審計機關在管轄權內所擁有的審計對象的總和。審計項目資源是審計資源的核心資源,沒有審計對象,審計工作就無從談起。通過整合審計項目資源,可以合理地分配審計力量,科學地實施審計,使審計覆蓋面和持續(xù)性有較大的提高。
2、審計成果資源。是指審計機關在行使審計監(jiān)督職責,開展審計工作過程當中形成的可為有關方面利用的成果。審計成果主要體現在審計報告、審計決定等審計結論性公文當中。通過整合審計成果資源,可以使審計成果得到更加充分的應用,促進審計職能的發(fā)揮。
3、審計人力資源。是指審計機關擁有或可以利用的審計力量。實踐證明,審計人員的數量和素質則是完成審計任務的根本保證。通過優(yōu)化審計人力資源,可以實現審計人員與現有審計對象的最佳結合,拓展審計項目的深度、廣度、力度。
4、審計信息資源。是指審計機關掌握的、可以利用的、以及通過審計轉換的各類信息。它包含審計對象的基本資料、審計部門在審計過程中和審計結束后產生各類信息和成果、以及對審計機關有用的各種社會信息。通過整合信息資源,實現資源共享,達到最大限度地發(fā)揮信息資源的作用。
5、審計技術資源。即審計工作所采取和技術和方法。它包括傳統(tǒng)審計技術方法和現代審計技術方法?,F代審計技術如計算機輔助審計技術、內部控制審計、風險控制審計等等。通過整合審計技術資源,使各級審計機關取長補短,在審計實踐的基礎上,結合新的形勢要求,不斷改進審計技術,積極探索簡潔實用的審計新技術、新方法,并加以整合和推廣,形成規(guī)范化的操作程序和技術方法。整合審計技術資源,能有效降低審計風險,提高審計效率和保證審計質量。
6、審計環(huán)境資源。環(huán)境資源有自然資源和社會資源,對審計工作影響最大的是社會環(huán)境資源。社會環(huán)境資源是指社會對審計的態(tài)度和行為。實踐證明,各級黨委、政府、審計對象、社會輿論對審計工作的認識和施加的影響,將直接與間接地影響著審計工作的效率和質量,直接與間接地制約著審計效能的發(fā)揮。因此通過整合環(huán)境資源,可以營造良好的審計氛圍。
二、當前審計資源配置中存在的問題
當前無論從全國審計系統(tǒng)資源的總體利用情況看還是從審計機關內部的資源整合情況看,都存在著一些問題:
(一)審計對象結構不合理
首先是上下級審計機關之間由于審計管轄權的限制導致審計對象配置的不平衡。有關資料反映,中央一級預算單位有100多個,每年預算執(zhí)行審計的覆蓋面為50%左右。對二三級預算單位審計的覆蓋面則更小,大約只有20%??h以上國稅局有3000多個,每年審計不足5%;海關系統(tǒng)有250個分關,每年只能審計20%。因此審計署面臨的是審計覆蓋面的狹窄,審計持續(xù)性不強的問題。而基層審計機關,特別是縣市級審計機關卻由于企業(yè)改制、政府機構改革等原因,面臨著審計對象萎縮的現狀。其次是審計機關內部由于機構設置的局限導致審計對象配置不平衡。審計機關一般都按照審計署的部門而對口設置相應的處(科)室和人員編制,審計對象和范圍的劃分也依照此原則歸口管理,未經特別授權,其他科室無權審計歸口以外的審計對象。因此,有的處室“吃不飽”,有的則“吃不了”。而“苦樂不均”的結果自然是導致審計監(jiān)督盲區(qū)的擴大。
(二)審計成果有待拓展
一是質量意識不強。有的審計機關單純把現場審計作為管理重點,把能否查出問題作為評價質量的唯一標準,全面質量管理意識薄弱,既忽視了審前準備工作對審計質量的保證作用,又忽視了后期綜合分析研究對提升審計報告水平的作用,導致一些審計工作只停留在被審計單位微觀經濟運行的層面上。二是重點把握不準。有的審計機關的工作重點仍放在揭示被審單位財政財務收支方面的違紀違規(guī)問題,不善于把審計揭示出來的大量微觀現象通過綜合分析研究,找出經濟運行中出現問題的規(guī)律性,上升到宏觀的高度來認識,從而對經濟運行提出預警性分析和規(guī)律性的信息,為政府宏觀決策服務。三是成果轉換不暢。有的審計機關為處理好所謂的關系,對審計發(fā)現的問題,按一般審計程序處理后就了結,沒有將審計情況及時向上級審計機關和地方黨委、政府反映,審計信息也不愿意對外。
(三)審計隊伍素質有待提高
一是審計人員力量不足。近幾年來,審計任務越來越重,審計機關工作超負荷運轉,疲于應付。如*縣局機構定編16人,在編人員l5人,除局領導和辦公室人員外,真正的一線審計人員只有8人,根據上級審計機關的任務,該局每年安排審計項目在30個左右,同時還要承擔當地黨委及政府交辦的臨時審計任務,審計壓力很大。二是審計人員的結構不合理。首先審計人員結構單一,基層審計機關從事審計工作的審計人員大多畢業(yè)于財會專業(yè),知識面比較單一,缺乏法律、金融、財政、投資、計算機應用技術等專業(yè)人才。其次審計組人員組合不佳。目前審計機關在人員組合上主要是以科室為主,科室承擔什么審計任務,審計人員就參加哪項審計。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點和專長,哪些項目適合哪些人員審計,是一個應該引起重視的問題。目前在這方面,審計機關考慮和研究得不夠。
(四)審計技術和方法有待創(chuàng)新
目前,審計人員現場作業(yè)大多仍靠傳統(tǒng)的手工操作,對內控制度測試、統(tǒng)計抽樣、系統(tǒng)基礎審計、風險控制審計等現代審計方法尚在實踐、探索中。另外,審計信息化建設和計算機輔助審計發(fā)展還不夠平衡。
三、促進審計資源優(yōu)化組合的幾點建議
針對上述存在的問題,各級審計機關應結合自身的實際,總結經驗、開拓創(chuàng)新,從科學管理、整合資源角度出發(fā),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來強化審計資源的優(yōu)化組合,促進審計工作的發(fā)展。對此提出幾點建議:
1、建立資源共享機制,促進各級審計機關全面發(fā)展
從審計工作全局看,當務之急是建立各級審計機關內部之間的資源共享,特別是建立審計署與基層審計機關的資源共享機制,使署機關所擁有的豐富審計資源能夠得到最廣泛的應用,進而促進和帶動地方審計工作的發(fā)展。首先要理順關系。在體制上明確各級審計機關的職責范圍,確定上一級審計機關業(yè)務指導的方式和方法,形成國家審計內部不同層次和不同主體的合理分工,體現全國一盤棋。其次要加大授權力度。近幾年,由于部門上劃,縣(市)一級被審計單位就大輻度減少,而中、省直單位規(guī)模和資金量都較大,且多年缺乏審計監(jiān)督。建議審計署在原有審計對象劃分的基礎上,加大授權力度,改進授權方式,對重點行業(yè)、重點項目授權地方審計機關進行審計。第三是要建立統(tǒng)一的執(zhí)法標準體系。目前,審計人員在運用審計技術和方法的過程中,存在較大的隨意性,用與不用,在什么時候用,如何使用,都沒有規(guī)范和約束,導致整個審計系統(tǒng)標準不統(tǒng)一,質量沒有保證。建議署、廳級審計機關加強調研,制定規(guī)范性的操作手冊,把審計技術與方法融入到規(guī)范的審計程序之中,以提高審計工作的整體效能。
2、強化審計成果的綜合利用,充分發(fā)揮審計監(jiān)督職能作用
充分利用審計成果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首先,要提升審計報告質量,審計報告是審計成果的綜合體現。其次,要強化審計信息工作,提高信息的時效性和針對性,實現審計信息資源共享。第三,要對審計成果進行總結、提煉,不僅要總結出對今后工作有指導意義的方法經驗,也要利用審計掌握的資料對我國經濟進行制度層面和技術層面的分析和探索。第四,要適時運用媒體的力量為審計工作服務,實現審計成果的社會共享和利用的最大化。為了使審計成果得到更好運用,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一是抓住上級領導和部門關心的問題。二是善于在審計中發(fā)現好的經驗性的亮點進行總結推廣。三是圍繞經濟生活中的熱點、難點問題探求深層次原因及解決對策。四是善于尋找共性的規(guī)律性的東西,為改進各方面工作提供有價值的參考依據。
3、加強審計管理的科學性,促進審計工作的規(guī)范化
一是確定重點審計領域。筆者認為,當前審計工作要抓住預算執(zhí)行審計這個龍頭,將其與部門財政、財務收支審計有機結合、相互補充,促進財政資金發(fā)揮最大效益。同時積極推進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經濟效益審計和審計專項調查,促進審計工作的全面發(fā)展。二是合理安排審計項目分工。在審計項目分工上要以實現審計力量配置效果最大化為目標。對此建議打破當前審計機關內部按被審計單位經濟性質設立科室條塊管理的框框,而是實行由計劃部門制定審計項目計劃,審計領導小組安排或各科室制定審計方案進行招標的辦法來配置審計項目。這樣即可以更加充分的調動審計力量,也可避免條塊管理中由于與被審計單位接觸頻繁而影響審計獨立性的問題。三是科學制定審計計劃。在制定計劃過程中,要充分體現“全面審計,突出重點”的指導思想,即要保證對被審計單位保持持續(xù)的監(jiān)督,起到防患于未然的作用,又要合理確定重點審計項目,集中精力,取得突破。四是全程控制審計質量。建立完善的質量控制制度,嚴格把好審計質量關,推進審計規(guī)范化進程。
4、優(yōu)化人力資源,發(fā)揮群體效能
任何一項工作能否抓好,人的因素都是第一位的。對此,審計工作要上臺階,首先要在提高審計隊伍整體素質上下功夫。在這方面要抓好四項工作:一是切實提高審計干部的業(yè)務素質。一方面要嚴格把好入口關,將那些精神審計業(yè)務的人員吸納到審計隊伍中來,增強戰(zhàn)斗力;另一方面對人力資源的管理要采取可持續(xù)發(fā)展的策略,加強審計干部的業(yè)務培訓力度。對此建議建立強制性的后續(xù)教育制度,保證對審計干部的集中培訓時間。同時選擇一些先進的理論和技術進行培訓,促進審計干部知識結構的不斷更新。另外采取“上掛下派”的方式,在實踐中提高審計干部的業(yè)務能力也是一個很好的方法。二是要科學組合人員力量。對現有審計人員要優(yōu)化組合,取長補短。對不同類型、不同內容的審計項目要盡量因人而異,安排有相應專長的審計人員。必要時,也可從社會上聘用專業(yè)人事參與審計。三是建立必要的激勵機制。要鼓勵審計干部積極探索審計工作的新技術和新方法。對于能夠解決審計工作中疑難問題的單位和個人要予以重獎,來充分調動審計干部的工作積極性。
5、整合信息資源,提升審計成果
一是建立有序的信息管理機制。要將信息與審計項目的全過程結合起來。在審計過程中,要對審計動態(tài)進行反映,審計結束后,對審計的結果作綜合分析,提煉也可以利用的審計成果。同時要對審計信息實行動態(tài)的量化管理,納入目標考核,兌現獎懲,形成制度化。二是搭建良好的信息交流平臺。要充分利報紙、刊物等媒體以及審計系統(tǒng)內部簡報交流審計信息。同時加快信息化建設,通過建立局域網拓寬信息共享渠道,實現了機關各科室信息的暢通交流。
三是促進信息成果的轉化和利用。要增強信息的針對性和實用性,使其真正成為政府及部門在加強管理和科學決策中的參考依據。
關鍵詞:控制環(huán)境;內部控制;企業(yè)文化內
部控制是現代企業(yè)管理經濟活動時普遍采用的一種控制機制,指的是企業(yè)為保護企業(yè)財產安全,確保會計信息的準確性和可靠性,在內部采取一系列諸如自我調整、約束、規(guī)劃、評價和控制等相互協調的方法和措施。1992年美國COSO委員會的《內部控制——整合框架》中提出了內部控制的五要素:控制環(huán)境、風險評估、控制活動、信息與溝通和監(jiān)控??刂骗h(huán)境作為內部控制的五大要素之首,是其他四個內部控制要素的基礎。
一、控制環(huán)境的含義
控制環(huán)境的定義。控制環(huán)境是指影響、制約企業(yè)內部控制建立與執(zhí)行的各種因素的總稱,根據《內部控制——整合框架》,控制環(huán)境要素包括主體員工的誠信、道德價值觀和勝任能力,管理層的理念和經營風格,管理層分配權力和責任、組織和開發(fā)其他員工的方式,董事會給予的關注和指導等。本文將以上要素的重點進行整合分析后,重新劃分為管理者的經營理念、公司的治理結構、人力資源政策以及內部審計四個方面。管理者的經營理念:指管理層管理企業(yè)的方式,包括管理者對管理制度的重視程度,企業(yè)文化政策是否健全,對財務工作是否重視等方面;公司的治理結構:指公司經營者、所有者等利益相關方職責和權限的分配,主要包括公司內部機構的設置、處理公司事務的程序等。人力資源政策:包括企業(yè)選拔聘用員工的標準、激勵員工的政策以及舉辦的業(yè)務職業(yè)道德素質培訓等,強調對組織內的人員合理有效分配職責和權限,提供、配備所需資源從而形成人員配置最優(yōu)化、有專長的人員各司其職的局面;內部審計:內部審計是為改善企業(yè)的運作,在企業(yè)內部開展的對經濟活動的合理性及有效性做出評價的模式。通過內部審計,可以及時發(fā)現內部控制制度的漏洞,并對問題提出改進建議,從而促使企業(yè)內部控制制度不斷完善。
二、控制環(huán)境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1.企業(yè)管理者觀念陳舊,忽視企業(yè)文化建設。目前,我國許多企業(yè)管理者(尤其是中小型企業(yè))只注重對短期利益的追求,大部分企業(yè)的基層管理者不了解內部控制的有關內容,在企業(yè)管理方面看法陳腐、管理手段落后,沒有意識到內部控制管理的重要性,導致公司的內部控制制度流于形式;另一方面“人情大于制度”的思想一直存在于中國企業(yè)中,企業(yè)表面上雖然制定了各種制度,但實際管理中還是以“人治”為主,內部控制制度淪為擺設,從而導致員工將精力都放在巴結領導上面,公司上下沒有遵守制度的意識。目前大多數企業(yè)管理者都沒有企業(yè)文化的概念,忽視了企業(yè)文化的建設,即使建立起了獨特的企業(yè)文化,也往往是以發(fā)展生產力為中心,很少關注員工的需求,沒有做到以員工為出發(fā)點,從而無法發(fā)揮企業(yè)文化對員工的激勵作用。2.公司治理結構不完善,職能區(qū)分不清。2.1公司治理框架不完善:公司治理結構的基礎是股東大會、監(jiān)事會、董事會、總經理,各機構的職責不同,追求的效益目標也不相同。我國大多數企業(yè)董事會中內部董事占比例較高,導致董事會的獨立性弱化,部分公司董事會和監(jiān)事會形同虛設,監(jiān)事會很少舉行會議;以石家莊三鹿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為例,董事長兼總經理田文華自1987年至2008年任期長達21年,董事長與總經理之間的不存在任何制衡關系,治理框架相當混亂,為以后三鹿奶粉出現重大安全事故埋下了隱患;2.2公司治理結構不健全:主要表現在公司業(yè)務流程冗雜,簡單的執(zhí)行程序往往需要經過多層上報審批,造成執(zhí)行效率低下;另一方面公司內部各部門之間缺少信息交流,沒有做到及時的信息更新與共享,從而影響決策,風險預估等多工作。3.培訓、激勵政策不健全。人力資源政策是內部控制環(huán)境的基礎,即使有再嚴密的內部控制框架,如果沒有專業(yè)能力強的員工來對框架進行填充,也無法很好的發(fā)揮作用。從培訓以及員工激勵兩個重點方面來看,企業(yè)人力資源政策方面存在幾下幾點問題:3.1缺少對員工的定期專業(yè)能力培訓,員工的業(yè)務水平得不到進步,從而影響其工作效果;3.2沒有建立起員工績效評價機制,不論員工干多干少、干好干壞得到的都是同樣的工資,這就導致部分員工對本職工作采取一種消極態(tài)度,失去了工作的積極性。4.內部審計監(jiān)督流于形式。內部審計缺乏獨立性:目前大多數企業(yè)都缺少專門的內部審計部門,即使設立了專門的內部審計部門,審計部門仍然與其他部門同級,內部審計工作受到其他部門的干預,缺乏獨立性,這就使得審計報告無法公正客觀的反應企業(yè)目前的狀況,審計報告不能起到發(fā)現漏洞、幫助企業(yè)改善工作的作用。
三、加強企業(yè)控制環(huán)境建設的建議
1.轉變管理者觀念,健全公司文化建設。企業(yè)管理者的觀念直接決定了公司未來的發(fā)展方向,現代企業(yè)管理理論更新速度頻繁,因此企業(yè)管理者必須對內部環(huán)境建設重視起來。另一方面,也要重視企業(yè)文化的營造。企業(yè)文化可以在全公司上下營造一種“在激勵中獲得成功”的氛圍,良好的企業(yè)文化氛圍可以優(yōu)化內部控制制度的執(zhí)行效率和效果。深圳華為技術有限公司是全球領先的民營通信科技公司,目前年銷售規(guī)模超5216億人民幣。以華為技術有限公司為例,在其CEO任正非的領導下,形成了以“狼性文化”為核心的工號文化、壓強文化、自我批判以及學習文化的企業(yè)文化,通過工號文化增強員工的認同感,通過壓強文化激勵員工上進,自我批判文化使得每個員工都具有強烈的憂患意識,而學習文化則激勵著企業(yè)員工不斷上進。華為公司通過其獨特鮮明的文化體系,成功的營造了企業(yè)上下共同奮斗、共同進步的向上局面,在短短幾年內實現了公司跨越式發(fā)展的奇跡。2.優(yōu)化公司組織結構,完善董事會構建機制。完善的公司治理結構將為公司控制環(huán)境奠定堅實的基礎,關鍵是要明確公司股東大會、董事會、監(jiān)事會和經理層的責、權、利劃分。使四者在做出決策時相互獨立,在企業(yè)管理中相互制衡。為了將董事會建立成真正獨立行使權力和承擔責任的機構,一方面增加董事會中獨立董事的比重,以提高董事會單獨工作的職能;另一方面,董事長和總經理兩職分離,避免董事會和總經理人員重疊,以實現決策權、執(zhí)行權與監(jiān)督權的分離。在公司內部業(yè)務流程方面,在保留必要的審批以及監(jiān)管流程的基礎上,合理簡化業(yè)務流程,刪除不必要的批示以及申請書面流程,以提高公司工作效率。同時可以借助現代信息技術,建立全公司共享的電子信息平臺,實現客戶信息、財務報告等信息資源的及時更新,為各部門的協同合作提供平臺。3.定期舉行員工培訓,完善激勵政策。員工的業(yè)務能力以及職業(yè)道德素養(yǎng)高低直接決定著工作效果的好壞。為提高每位員工的工作成效,可以從員工培訓與激勵兩個方面對員工進行激勵:一是定期對員工舉行業(yè)務培訓,提高員工的工作能力及業(yè)務水平;同時也要重視對職業(yè)道德素養(yǎng)的培訓教育,加強企業(yè)員工的道德水平,培養(yǎng)其愛崗敬業(yè)的思想;另外,要建立以績效為中心的考核評價體系,在對員工進行提拔選任或者確定員工薪資時,綜合學歷、工齡、工作成果、其他員工評價等多方面因素,將績效作為選拔的重要標準,從而激勵員工提高工作效率,提高工作效果。4.設立獨立的內部審計機構,加強內部審計在企業(yè)內部監(jiān)督中的作用。內部審計是企業(yè)內部控制重要的一環(huán),也是保證其他環(huán)節(jié)得以落實的基礎。要保證審計報告的可靠性,關鍵要設立獨立的內部審計機構,避免公司內部其他部門對內部審計工作的干涉。西方許多企業(yè)設立了由3~5名獨立董事組成的審計委員會,隸屬于董事會;同時設立獨立的內部審計部門,內部審計部門同時向董事會與管理者負責,接受審計委員會的職能監(jiān)督,切實保證審計工作的公正與獨立。
參考文獻:
[1]潘新雨.企業(yè)內部控制環(huán)境的國際比較研究[D].北京: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2013:9-11.
[2]閆艷.基于企業(yè)內部控制環(huán)境建設的研究--以三鹿奶粉事件為例[J].商場現代化,2015(1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