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高中語文教學方法(4篇)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一、文感培養(yǎng),促進知識的正確把握
1.整體把握,領悟文章內涵
培養(yǎng)高中學生文感的首要前提:從整體上把握文章,領悟文章內涵。可以說,從整體上把握文章既是高效領悟文章內涵的有效途徑,也是提高高中語文閱讀效率的重要手段。傳統(tǒng)的高中語文教學,特別強調字、詞、句的“知識性”傳授,對學生高層次的能力培養(yǎng)重視不夠。例如在課堂教學中,我們時常要求學生找出文章中某些詞語的讀音、詞義等,盡管這些詞語的讀音與詞義對學生正確理解文章的確有用。然而,正是這種“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的教學方式,導致了高中學生對字詞句的過度重視,忽略了對文章的鑒賞及在特定語言環(huán)境中詞義的理解,讓語文課堂變成了積淀“知識性”語文知識和經驗的場所,而從整體上把握文章內涵,強調對文本中眾多信息點的整合,強調從整體來瀏覽、研讀、體驗、感悟文本內容。但這種文感培養(yǎng)方式與傳統(tǒng)方式相異之處在于:對語文知識的理解與傳授,是基于學生的審美感受,自然而然地融進學生的知識體系,并潛移默化地影響和提升學生語文學習的閱讀、理解、鑒賞等能力。
2.經驗積累,促進知識融通
高中三年是學生獲取知識的關鍵階段,教師應該讓他們學會積累經驗,并能把自己的經驗、別人的經驗以及個人的實踐體驗進行對接,促進進一步的學習。這種積累不是傳統(tǒng)意義上的對他人經驗(知識)在頭腦中的簡單堆積,而是以文感培養(yǎng)為目的、以自主思維與探究為獲取方式的知識的積累與提升。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考慮學生已有的學習積累。通過激發(fā)、喚醒學生已積累的知識經驗,來促進學生拓展性的學習與思考,從而進一步增進學生的知識積淀,達到更深層次的融通。以《流浪人,你若到斯巴……》這篇課文的教學為例,教師可以通過學生對已學過的課文《一個人的遭遇》的回憶,思考其中揭示戰(zhàn)爭的殘酷和法西斯的暴行的手法有哪些?然后引導學生閱讀《流浪人,你若到斯巴……》,并提出一些具有可比性的問題,如此文注重景物描寫,《一個人的遭遇》注重人物形象刻畫,他們是否有本質上的相似點?與你讀過的其他描寫戰(zhàn)爭的作品相比,此文有哪些不同點等等。通過學生對已學課文的回憶,激活學生的知識、經驗沉淀,激發(fā)學生急切閱讀的激情與欲望,調動學生的思維,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融通。
3.教育引導,培養(yǎng)閱讀習慣
中國現(xiàn)代文學家巴金認為:“孩子成功教育從好習慣培養(yǎng)開始?!备咧袑W生已經具有一定的閱讀能力,因此,拓展知識的關鍵在于培養(yǎng)良好的閱讀習慣。通過閱讀習慣的養(yǎng)成,培養(yǎng)文感,從而達到課程標準提出的三維目標———獲得閱讀知識,發(fā)展能力,培養(yǎng)高尚的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因此,在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當摒棄傳統(tǒng)的灌輸式教學模式及割裂式的知識傳授方式,以學生為主體,對學生的閱讀習慣進行教育引導,讓學生經由文本的直覺感知內化為對文章的情感體驗和精神享受,從而培育學生的文感。例如,在講授《雷鋒叔叔,你在哪里》一文時,教師可以通過課前思考:雷鋒叔叔早已去世,但文章中為什么還說“哪里需要獻出愛心,雷鋒叔叔就出現(xiàn)在哪里”?引發(fā)學生對文章迫不及待的閱讀與思考。在強烈求知欲的引領下,學生細致地閱讀課文,主動探索問題的答案,挖掘文章的深層次的內涵,并提出更多的閱讀需求,以滿足對文章的知識的拓展與延伸。
二、情感互動,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
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及情感互動,是有效實現(xiàn)教學主、客體之間的民主平等、理解信任,促進教與學積極性的提高并產生良好教育教學效果的前提和基礎。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教師尤其要注重師生關系構建及高中學生心理需求的滿足,這對學生學習、探索等積極性的提高,主觀能動性的發(fā)揮具有一定的激勵作用。而師生關系和諧融洽,學生參與課堂的主動性便會提高,學生主動性的提高又會促進教師教學效果的提高及教學狀態(tài)的變優(yōu),而良好的教學狀態(tài)又會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可以說,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能促進師生相互之間的提升與成就感,從而形成教學相長的良好氛圍。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是一個引領者,他幫助學生達到性靈和靈魂發(fā)展的高度,探索生命的成長。教師利用自己所擁有的知識不斷地為學生提供有廣度和有深度的拓展延伸,讓學生能在文本學習的同時,擁有更為完善的思維方式和更豐富的思想?!北疚闹袑虒W方法的探索,只是深化教學方法改革中普遍可以采用的方法。而針對每一節(jié)具體的課堂教學,教師教學方法的選擇還應考慮學生的“個體差異”、教學內容、時代性等,從而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教師的引導性,并在能力培養(yǎng)的同時讓學生更好地理解與領悟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吸收和傳承中華文化之精髓,全面提高高中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有效實踐新教改對學生的知識目標要求與能力培養(yǎng)目標。
作者:劉孟嬌 單位:湖南省沅江市第三中學
第二篇:新課改下高中語文教學方法
一、方法實施,做好轉變的應用工作
1.小組學習方法的應用
小組學習法是課改下我國所積極倡導的一種方法,該方法不僅能夠打破傳統(tǒng)課堂中教師的一言堂,而且還能將課堂主體性歸還給學生,使課堂面向全體學生。所以,在實施該方式之前,我們首先要認真學習該方式的核心思想,要有效地進行分組,選擇小組學習的內容,以確保學生高效語文課堂的順利實現(xiàn)。例如,在教學《裝在套子里的人》時,我選擇了小組學習模式,首先,我按照“同組異質,異組同質”的原則將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然后,引導學生自主閱讀文本,并思考下面幾個問題:
(1)別里科夫身上有哪些有形的和無形的套子?
(2)別里科夫的病根在哪?
(3)文本反映了一個怎樣的現(xiàn)象?……鼓勵學生帶著問題進行自主閱讀,并在小組內討論自己的觀點和看法,這樣不僅能夠加強生生之間的交流,提高學生的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而且也有助于語文課堂效率的大幅度提高。
2.自主探究模式的應用
自主探究模式是“以學生的發(fā)展為中心”理念的產物,該方法的最大特點就是讓學生有目的地進行自主學習、自主探究,目的就是讓學生在自主學習中體會成功的樂趣,進而使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成為語文課堂的一員,最終,能夠自主地探索語文世界的奧妙。例如,我會引導學生將《林黛玉進賈府》與《林教頭風雪山神廟》這兩篇文章進行自主對比閱讀,目的是讓學生在比較兩者的描法、寫作方式中真正掌握文本的中心思想。所以,在對比閱讀中,我們要鼓勵學生積極地探索,用心閱讀,逐步走進主人公,走進作者描繪的場景,當然,這樣的自主對比閱讀還有助于學生鑒賞能力的提高,對學生閱讀理解的培養(yǎng)也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
3.多媒體輔助法的應用
多媒體輔助教學法實施的目的就是要活躍課堂氣氛,要打破傳統(tǒng)三點一線的模式,要讓學生在直觀、形象的視覺、聽覺沖擊中找到學習語文的樂趣,并能積極參與到課堂活動之中。例如,在教學《鴻門宴》時,為了消除學生對文言文的畏懼,也為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本節(jié)課我借助多媒體向學生播放了“鴻門宴”片段,這樣一來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文本中各個人物的特點,而且也有助于保持學生長久的學習興趣,同時,也有助于本節(jié)課教學目標的高效實現(xiàn)。
二、結語
總之,在新課程改革下,我們要做好教學方法的轉變,要清楚地認識到“教無定法,貴在得法”的道理,要確保每個學生都能在語文學習中獲得綜合而全面的發(fā)展,繼而使學生養(yǎng)成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以提高社會競爭力。
作者:閆敏 單位:陜西省西安市西航一中
第三篇:高中語文古典詩詞教學方法
一、添加現(xiàn)代符號在詩詞教學中
高中的應試教育非常嚴重,語文中詩詞的學習變的枯燥乏味,普遍存在老師為抓整體成績而忽視細節(jié)教學,學生應付學習,覺得語文學習不能作為重點,考試獲得高分才是重中之重。學生學習詩詞的興趣沒有得到很大的提升。如果老師在教學過程中將詩詞鑒賞和音樂、繪畫、電影等現(xiàn)代元素結合起來,還有一些詩詞都有吟唱的版本,如果這些元素結合起來,老師的教學也不會顯得千篇一律沒有新意,學生也不會聽著就想要睡覺。比如說蘇軾的《水調歌頭》、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等都可以在邊聽邊吟的過程中慢慢消化記憶。也就是說教學模式應該不斷創(chuàng)新,順應學生的需求。只有讓學生全方位立體化的明白詩詞的情境,實現(xiàn)用聲音來傳情,用聲音來達意,還能夠寓教于樂,優(yōu)化詩歌教學過程,才能使學生真正明白詩詞的含義而銘記在心。
二、通過朗讀,加深記憶
朗讀也是語文教學中的重要形式,詩歌的教學有利于通過朗讀的過程加深理解。在大聲朗讀的過程中,學生可以跟隨詩人融入其中,體會詩人的表達手法,是婉約還是豪放,是雄渾還是陰郁。詩歌作為一種情感高度凝聚的文本,只有在朗讀的過程中細細的品,才能出味。老師一定要重視朗讀的重要性,朗讀是抓住詩歌表現(xiàn)出的微妙情感的最好的方式。因此,老師要給出學生充足的朗誦時間,在朗讀中充分體會詩歌的節(jié)奏、韻律、思維等俗話說得好“熟能生巧”“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所以,熟讀的過程也是記憶的過程,學生也不會因為拗口而不知道如何記憶。老師在讓學生課堂上朗讀的時候,還可以對學生的朗讀效果進行點評,還要根據(jù)不同的詩歌文本提出一些問題,加強學生深入思考,鼓勵學生深入學習,在這種反復朗讀和思考的基礎上,有助于學生記憶,終身受用。
三、注重研究性學習
以往的教學中,老師教受知識理論,學生被動接受,這是一種強加的學習模式,并沒有考慮學生的意愿,是不是他想接受的。在教學中加強對研究性學習的模式,就收“授之以漁”的良好范式,有利于促進語文教學的效率。研究性學習是一種新的學習形式,可以充分的利用學生的自主性和探索性對自己感興趣的某一點進行專門的研究和學習。在詩歌鑒賞教學中,先對學生進行分組,通過相互合作,老師要求學生進行大量詩詞和相關資料的,小組集體在研究的過程中,完成所要解決的問題。比如說,老師可以允許學生每個小組選擇一個研究方向,研究不同派別的詩人,是山水詩人還是田園詩人等。這些詩歌所要表達的意向,還有在詩中所寄托的情感,學生在研究和探索的過程中,對存在不懂的問題可以及時請教老師或集體討論。學生形成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對其理解能力和學習能力都會得到很好的提升,學生還可以在研究中做出自己獨特的見解。
四、結語
結語總之,對高中語文詩詞的學習,以往的應試化教學已經不能試用當前的教學的要求。強化每一個高中學生的古典詩詞的學習能力,提高是個教學的水平,是每一位語文老師的職責所在。古典詩詞的能力的培養(yǎng),也是素質教育的一個方面的體現(xiàn),對語文學習人文性的培養(yǎng)也同樣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老師求古典詩詞教學有效途徑的過程中,也要注意和學生之間的交流和互動,一起探討體會詩詞的含義,長此以往,才能夠實現(xiàn)對學生詩詞鑒賞能力的提高和學生全方面的發(fā)展。
作者:魯芹 單位:江蘇省寶應縣安宜高級中學
第四篇:高中語文閱讀教學方法
一、采用適宜的教學方法,調動學生積極性
可以說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學生如果能抱著濃厚的學習興趣來進行高中語文閱讀學習的話,可以使學生的學習效果事半功倍,因此教師在組織學生進行高中語文閱讀的學習過程中,要采取適宜的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們的學習積極性,在授課過程中,要結合學生們的具體的學習情況,根據(jù)素質教育和新課標的要求,制定出切實可行的授課方針與安排,使學生在進行高中語文閱讀學習的過程中,能夠抱著濃厚的學習興趣去進行學習,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自主學習能力,使學生從心底懂得語文閱讀的重要性,使學生愛上語文閱讀。
二、加強對學生進行引導,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性
教師還應該在學生進行語文閱讀學習過程中進行積極的引導,培養(yǎng)學生們的創(chuàng)新性以及自主性。語文閱讀有著自己獨特的特點,它不是千篇一律的,正如俗語所說,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因此教師在進行高中語文閱讀活動時,要積極引導學生去進行思考,并針對同一篇文章提出自己獨特的見解,發(fā)揮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與思考能力。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堅持以人為本,一切從學生的發(fā)展目的出發(fā),使學生能夠在高中語文閱讀過程中培養(yǎng)自身的創(chuàng)新性以及自主學習能力,使自己能夠更好地適應當今社會的發(fā)展。當然,發(fā)揮學生們的自主學習能力并不是指教師完全放任學生不管,這一做法的精髓在于教師如何去積極地加以引導,引導學生在正確的道路上越走越遠,使自身潛力得以開發(fā),因此教師要對學習的內容以及教材有一個內容的把握,了解所要講的那一章節(jié)的重點,并結合學生們的學習情況加以引導,使學生們能夠更好地進行語文閱讀的學習。
三、加強學生的合作競爭,增強學生的能力
語文閱讀的學習過程中,合作是必不可少的,教師也常常采用分組的方式來讓學生積極地對語文學習中的問題進行討論,一般做法是將學生分為幾個小組,針對一篇課文,提出幾個學習任務,要求各個小組分工合作共同完成這些教學任務,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互動式的學習方法。而在這種分組學習的過程中,學生們可以更好地根據(jù)一個問題來進行討論,在討論的過程中不僅僅可以加深自己對這篇文章的理解,還能使同學們鍛煉自己的口才以及其他方面的能力提高,使組內成員的合作意識大大增加。同樣,采用分組的學習方式還能培養(yǎng)學生們的競爭意識,幾個小組針對同樣的問題進行討論,可以將學生們心中的競爭性激發(fā)出來,使同學們抱著競爭的心理來進行語文閱讀學習,大大提高了同學們的學習效率。其實素質教育在高中語文閱讀中的要求就是因材施教,提高學生們的實踐能力、自主學習能力以及團結合作的能力,因此教師在進行高中語文閱讀的過程中,要積極以教學大綱為參照,結合學生們的學習情況,以人為本,積極地引導學生來進行學習,使學生們在語文閱讀的學習過程中提高自身的學習能力與創(chuàng)新能力。
作者:王春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