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務員期刊網 論文中心 正文

傳統(tǒng)曲藝表演藝術審美特征淺談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傳統(tǒng)曲藝表演藝術審美特征淺談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傳統(tǒng)曲藝表演藝術審美特征淺談

曲藝作為我國傳統(tǒng)的、優(yōu)秀的、民族民間藝術,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據《中國曲藝發(fā)展簡史》[1]一記載,曲藝在中華大地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兩千多年前。最早的中國曲藝是一種口頭表演藝術,依靠口口相傳。隨著歷史不斷推進,后期融合了演唱和表演等藝術形式,經過長期的演變形成了今天以說唱為主要展現(xiàn)方式、以表演來敘述完整故事的藝術形式。曲藝表演者在表演過程中,利用語言的藝術來塑造不同性格的人物形象,依靠具體的人物特點來傳達作品的思想情感。因此,曲藝表演的核心是表演者生動的表演過程,將枯燥的文字通過生動的形象立體化表達,從而大大提升曲藝表演的活力和創(chuàng)造力,吸引觀眾和為觀眾服務。筆者認為,想要更好地去探究曲藝的魅力,需要從藝術和審美視角去分析其特征,尋求曲藝藝術的審美極致表達。

一、曲藝的藝術特征

(一)以靈活生動、引人入勝的說唱為根本

“說”是曲藝藝術中最基本的表達形式。因為只有說的明白,才能聽得清楚。說是富有感情的描摹,是集聚力量的唱和。每一句“帶勁兒”的道白,都是警醒人心的震撼?!罢f”要能清楚地展現(xiàn)故事內容,包括地點、環(huán)境、人物關系、心理活動等,要能夠傾注感情,能夠讓聽者動容。表演者在“說”時,要充分理解“書詞”的含義,要知曉內容的表達如何能夠淺顯易通地讓聽眾理解,一些特有的詞匯要充分解釋,尤其是影響故事進展的要素?!俺笔乔嚤硌葜凶钬S富、最能感染觀眾的表現(xiàn)手法。因為動聽的唱腔,是吸引觀眾共鳴的最好的方式。在面對長篇敘事或抒情書詞時,唱是表演者根據故事情節(jié)和人物感情而傳達的情感共鳴[2]。情到濃時,引吭高歌,時而深沉婉轉,時而鏗鏘有力,讓聽眾在互動中回味無窮,余音繞梁。在曲藝表演者的說唱過程中,往往是以人物為核心,通過劇情中角色的語言來抒發(fā)情感,并將作者的評議融入其中,從而達到警醒世人、針砭時弊的作用,同時增加舞臺的藝術效果。其具體表現(xiàn)有以下三個方面。一是以角色摹擬為敘事出發(fā)點。曲藝表演中,表演者往往需要依靠模仿來展現(xiàn)一個活靈活現(xiàn)的人物角色,讓觀眾能夠切實感受到故事中主角的舞臺再現(xiàn),從而豐富舞臺表演,并展示出曲藝藝術的魅力。比如以“說”為主的相聲表演,相聲演員總是習慣用模仿的手段來呈現(xiàn)人物,從而使人物惟妙惟肖、生動逼真。這也正是相聲表演的一個重要特點。二是以情感表達為敘事共情點。情感代入是所有表演藝術中演員最希望與觀眾互動中實現(xiàn)的方面。但曲藝表演有更加鮮明的個性化特點,因為曲藝的說唱形式相對其他藝術來說比較單一。因此,曲藝表演為了能夠吸引觀眾注意,達到與觀眾產生情感共鳴、藝術舞臺的表演效果,除了在說唱時清晰展現(xiàn)人物外,情感的變化也非常重要,要用情感人,以情動人,最終實現(xiàn)與觀眾的情感融合相通,以增強曲藝作品的感染力。三是以評說議論為敘事升華點。在曲藝表演說唱過程中,評說議論是最顯著的特點之一。曲藝的腳本完全來源于生活,即使一些內容具有演繹的效果,但依然是真實生活的反映。表演者要帶觀眾走入故事情節(jié)中,與角色面對面,還要依靠角色的說,夾敘夾議地引導觀眾產生情感態(tài)度,從感染到參與,達到舞臺藝術效果的高度呈現(xiàn)。敘事評論能夠讓觀眾清楚故事背后想要真正表達的深層次含義,演員會在表演中說、議、評輪番進行,用藝術手段來刻畫人物和展開劇情。不過,評議要有度,不能讓觀眾產生反感,要做到恰到好處,不偏不倚,既入木三分,又恰如其分,要起到“畫龍點睛”而非“畫蛇添足”的效果。以說唱為基礎,以人物摹擬、情感代入和評說議論為手段,曲藝藝術表現(xiàn)出與其他藝術形式不同的特點,更具魅力。

(二)以靈活多變、不斷發(fā)展的曲調為基礎

曲藝與其他藝術形式一樣,都會隨著社會的進步而發(fā)展,這也符合事物的根本發(fā)展規(guī)律。但相較于流行文化的創(chuàng)新,曲藝的發(fā)展更具平穩(wěn)性,更多還是保留原汁原味的古老內容。變化最多的是表現(xiàn)形式的變化,去適應當下觀眾的審美情趣和接受習慣。很多改編、創(chuàng)新的作品也都在傳統(tǒng)曲調基礎上,通過模式的改造而形成一個全新的內容,來滿足時代的進步需求。首先,基本曲調形式保持相對穩(wěn)定狀態(tài)?;厩{是曲藝種類形成之后,所擁有的具有獨特性、能代表自身特點的標簽形式。比如東北二人轉,雖然不同戲目所傳遞的內容不盡相同,但基本的唱腔、旋律和節(jié)奏是相差無幾的。創(chuàng)作者在編排新的劇本時,依然要遵照該曲種的基本曲調,不能脫離其內在的基本形式,否則演員無法盡善盡美地展示,觀眾也會覺得脫離根本,南轅北轍。所以說,保持一個曲種基本曲調的穩(wěn)定,不僅能夠保留該曲種的本真,也是區(qū)別其他曲藝形式的獨特性所在。其次,在穩(wěn)定的基礎上要隨時代發(fā)展不斷創(chuàng)新。社會的進步也帶來人們審美需求的變化,傳統(tǒng)藝術中很多表述方式都很可能在當下的文化流行中顯得過時。因此,創(chuàng)新發(fā)展,適應潮流,是保證傳統(tǒng)曲藝存活的必由之路。曲藝曲調的基本節(jié)奏和旋律是相對穩(wěn)定的,但在反映實際生活時,就要視時空的不同而展現(xiàn)出不同的變化。在曲藝表演中,表演者要根據作品的特點、觀眾的特點和舞臺呈現(xiàn)的美感而隨時變化曲調的表達。即使同一位表演者,也會在不同場合下,變化不同的形式來迎合現(xiàn)場觀眾的口味[3]。人民精神生活的需求異常豐富,藝術作品的展現(xiàn)既要保留自身的獨有味道,也要照顧到人民群眾的審美要求,不能不變,也不能大變,要在穩(wěn)定中尋求創(chuàng)新。

二、曲藝的審美特征

(一)曲藝表演要具有地域風情的民族特色

我國曲藝的種類基本是按照地域劃分,很多曲種的名字都帶有地名,比如京韻大鼓(圖1)、蘇州評彈、青海平弦(圖2)等。這些曲藝種類具有極強的地域風情和濃濃的民族特點,很多內容都是來自民間的百姓生活,是一種藝術表達和生活場景緊密結合的藝術集成[4]。民族特性是曲藝表演中深深扎根的基礎,是所有作品創(chuàng)作的靈魂所在,是曲藝藝術表演中的首要審美特征。我們常說“藝術要源于生活”,恰恰生活就是各族人民民族性的體現(xiàn)。我國有400余種曲藝品種,分布在大江南北,祖國各地。其形式不同,流派不同,唱法不同,表演風格不同。各家有各家之所長,可謂百花齊放,百鳥爭鳴。比如北方曲種中的山東快書和天津快板(圖3),就是一種豪邁大氣、朗朗上口的表現(xiàn)形式。而南方的評彈、琴書則是溫婉動人,娓娓道來。如此強烈的地域特色,與各地區(qū)生活狀態(tài)和文化繼承是分不開的。我國的曲藝作品在創(chuàng)作和表演中既要有地域性特征,還要民族特色,符合國家現(xiàn)當代的審美情趣,符合東方文化的審美原則,符合中國人民的審美觀點。在作品中既要展現(xiàn)生活本質,也要注意寫實與虛擬相結合,要能夠給觀眾以啟發(fā),還要讓觀眾能夠感受到藝術的沖擊。

(二)曲藝表演要具有通俗易懂的娛樂特質

曲藝表演的目的是服務百姓生活,為人民群眾的精神世界提供食糧。因此,曲藝作品的創(chuàng)作是要與人民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的,是符合民族和民間性的大眾藝術。在具體的藝術創(chuàng)作過程中,藝術家要走進人民生活,去體驗和感受人民的所思所想,要保證作品中的創(chuàng)作元素符合人民的訴求、人民的精神意愿,從而確保創(chuàng)作出來的作品是與人民生活相關,符合群眾的話語體系和娛樂趣味。曲藝表演藝術家要時刻牢記作品是為人民創(chuàng)作的,是人民群眾思想的寄托,是人民群眾審美的共情。所以,曲藝藝術作品的表現(xiàn)形式一定要通俗易通,要讓人民群眾能夠快速理解和接受,如此才能提升對觀眾的吸引力,達到思想上的共鳴。當然,除了要深入生活,還要具有價值標準,符合社會進步的主流價值取向,也不能一味地迎合少數(shù)群眾要求而創(chuàng)作低俗的作品。好的作品要有代表性和集體性,是代表大多數(shù)人的審美價值的,是能夠得到大眾認可和喜愛的。只有代表多數(shù)群體,曲藝創(chuàng)作的生命才能夠傳承和延續(xù)。

(三)曲藝演員要具有多才多藝的個性特點

曲藝表演的核心是演員本身的個性化展示。很多情況下演員的特點決定了一個作品的成敗。所以說,曲藝表演是演員能力與文學、音樂等藝術的巧妙結合,是一種特殊的融合性藝術。其中,音樂是烘托氣氛的語言,無論是伴奏中的前奏還是主音,都是為表演者的語言表達服務。這自然就能夠看出,演員的口才是曲藝表演中的重點。表演中是由演員來講述故事,塑造人物,與觀眾互動,表達情感。演員是表演的核心,在表演中具有非常大的自主權。演員的個性和表演水平直接決定演出的效果。一場獨具特色的表演不僅要通俗易通,還要注意結合演員的自身特點。比如,會模仿、會使用方言的演員,其表演內容就會顯得豐富和多樣,甚至會受到廣泛的歡迎。又如,個性好的演員懂得如何與觀眾互動,了解觀眾的參與是舞臺效果的一部分,要時刻能夠抓住觀眾的注意力,讓觀眾的欣賞過程和演員的創(chuàng)作過程同步,達到效果的完美釋放。

(四)曲藝表演要具有飽滿豐富的情感要素

曲藝表演中要有滿足觀眾訴求、通俗易懂的內容,還要把情感要素融入到創(chuàng)作中去,要傳達國家、社會、集體的情感智慧。讓表演者能夠積極調到自身的情感彰顯,也讓觀賞者能夠感同身受的獲得情感營養(yǎng)。首先,在曲藝作品的創(chuàng)作過程中,要時刻關注到作品思想內涵的表達,要將情感的內在邏輯融入到作品的內涵之中。設計的主題和創(chuàng)作的作品要具有思想的廣度和深度,要能夠引發(fā)觀眾的思考,而不能只是讓觀眾一聽一樂,過后無法領悟到任何思想的力量。只有富含思想性,娛樂性的作品才可能會傳播和發(fā)展。其次,在曲藝作品的創(chuàng)作過程中,情感的表達要做好層次化布局,要保證情感逐步深入、緩慢釋放,直達人心。每一個故事的起承轉合、每一個人物的精心塑造、每一個包袱的巧妙設計、每一個互動的恰到好處,都是情感的一層遞進,都是作品的一次升華。最后,表演者自身要情感充沛,但也要會控制現(xiàn)場。不能一味強調互動、激情,也要有細膩情感的把控,情到濃時,方有滋味。每一次表演,演員都要根據現(xiàn)場的時空情緒來重整人物性格,打造層次化的人物情感世界。完美的情感控制、點到為止的力度把握,理智和感性的交融,這是作品情感要素的質量保證。

(五)曲藝表演要集聚多元展現(xiàn)的綜合特性

我國的曲藝表演之所以受到廣大人民群眾的喜歡,除了因為其喜聞樂見的大眾表現(xiàn)形式,多元豐富的自身魅力也是其取得成功的要素之一。我國的曲藝種類多元,表現(xiàn)手段多元、人物形象多元、展現(xiàn)方式多元。不同種類的曲種,既有自身的特點,還融合了不同藝術表現(xiàn)形式的長處[5]。比如相聲(圖4),除了傳統(tǒng)的說、學、逗、唱的基本功,還融合戲曲的精華、鼓書的韻律、快板的特色等。盡管相聲舞臺一般是二人表演,但一人分飾多角的情況非常普遍。所以說,曲藝表演的審美特征中,多元藝術的融會貫通、綜合展現(xiàn),是曲藝演出在藝術展現(xiàn)時的特殊要求。

三、結語

探尋曲藝的藝術和審美特征,是曲藝研究者和創(chuàng)作者進一步認識和把握曲藝魅力的過程。對曲藝表演特點的研究,不僅有助于曲藝文化的傳承,還有助于推動中國文化的傳播。尤其是將博大精深的曲藝藝術按照新時期文化特點,遵照黨和人民的文化理念,大膽創(chuàng)新、精益進取。曲藝的藝術價值和審美價值,勢必將在新時期中國文化建設中發(fā)揮巨大的作用。

參考文獻:

[1]秦珂華.《中國曲藝發(fā)展簡史》評介[J].曲藝,2019(6):72-73.

[2]陳世海,袁麗紅.談曲藝對中華美學精神的藝術呈現(xiàn)[J].中國文藝評論,2019(3):48-53.

[3]鮑震培.中華曲藝如何再創(chuàng)時代新經典[J].中國文藝評論,2020(7):38-47.

[4]程遠兵.中國曲藝表演的藝術魅力和審美特征[J].劇作家,2020(2):126.

[5]張唯錦.曲藝表演藝術的審美分析[J].藝術品鑒,2020(24):182-183.

作者:冶英生 單位:青海省文化館社會教育部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