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傳播信息的方式范文

傳播信息的方式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傳播信息的方式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傳播信息的方式

第1篇:傳播信息的方式范文

關鍵詞:會展;信息;傳播

中圖分類號:G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8122(2014)04-0065-02

當今社會,信息量呈幾何級增長,媒介技術的發(fā)展也在不斷革新,可以說在獲取信息方面人類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便捷。即便如此,仍然不難發(fā)現(xiàn)人們在認識某一對象時,獲取信息的過程在空間和時間上大多是割裂的,信息也是片段和零散的。誠然這種斷續(xù)的獲取信息的過程既是不可避免的也是符合認知規(guī)律的,但是信息社會的來臨,對人們掌握信息的速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循序漸進的信息積累方式已經不足以應對激烈的競爭。社會需求相對集中的信息交流途徑,即在短時間內獲得特定認知對象的足夠量的信息內容,會展作為以現(xiàn)場集聚為主要特征的交流活動,無疑是滿足這種信息需求的重要手段。

一、整合運用媒介:形成了在時空上相對無限的傳播載體布局

馬歇爾·麥克盧漢提出“媒介是人體的延伸”的論斷,開辟了一個研究媒介的嶄新視角并產生了持久的影響力。麥氏對這一觀點的提出來源于對不同歷史時期媒介使用偏好的洞察。他認為“重媒介”——例如羊皮、黏土和石頭,具有持久性,起到了“聯(lián)結時間”的作用,那些“聯(lián)結空間”的“輕媒介”——例如紙張,非常輕便,便于運輸,促進了不同地點之間的傳播[1]。

麥克盧漢考察媒介的時期還沒有如今如此紛繁多樣的媒介樣式,但是他的研究卻指出了一個研究媒介的方向。在現(xiàn)代會展活動中,媒介的使用是淋漓盡致的。可以說,會展不僅使人和物的現(xiàn)場集聚還是多種媒介形式的集中匯集,在以服務溝通為主要目的會展活動中,作為信息載體的媒介必然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

從目前的會展溝通的實際來看,在現(xiàn)場出現(xiàn)的媒介包括門票、名片、宣傳手冊、手提袋,數(shù)字顯示屏、投影等等,總的來說可以將其劃分為印刷媒介和電子媒介,前者便于攜帶,可以留存,后者固定于展臺,以展示視頻資料為主,信息內容轉瞬即逝。與麥氏從社會發(fā)展的視角對媒介的認識相反,從信息傳播的角度來看,會展活動中的印刷媒介延伸了信息傳播的時間,這種作用體現(xiàn)在兩個層面:一是使信息傳播突破了會展舉辦的時間界限,這主要得益于印刷媒介具有留存性,在展會舉辦中參會者在有限時間內接觸大量的信息,很難臨場做出甄別和選擇,往往需要在場外對匯總的信息加以整理和分析,印刷媒介則成為主要的依據(jù)之一;其二是印刷媒介釋放了展會觀眾在某一個展臺停留的時間,使得他們有時間接觸更多的展臺,最大化利用有限的展會時間,是時間的使用效率得以提高。與印刷媒介相比,電子媒介則擴展了信息傳播的空間。會展活動受場地所限每一個展臺所占據(jù)的空間都是一定的,很多產品都以靜態(tài)予以展示,比如車展,對于汽車碰撞試驗的展示就很難在會展場館實現(xiàn),這時候需要通過影像資料將處于另外一個空間的汽車碰撞測試展現(xiàn)給現(xiàn)場的觀眾,從而拓展了信息的傳播空間。

印刷媒介對時間的作用和電子媒介對場外空間的再現(xiàn)是這兩類媒介本身就具有的特點,會展活動的獨特價值就在于能夠將上述兩類媒介的優(yōu)勢整合起來共同服務于某一個對象的信息傳播,從這個角度看,有關該對象的信息在傳播中所使用的載體超越了會展本身有限的時空完成了一個在時空上相對無限的完整的傳播載體布局,為信息的全面?zhèn)鞑ヌ峁┝吮U稀?/p>

二、現(xiàn)場展示:實現(xiàn)信息傳播直接和間接兩種方式的結合

人對外部世界以及自身的認識總的來說來源于兩個渠道:一是切身體會,通過親身體驗不斷積累經驗;一是通過媒介間接地學習他人總結的知識。隨著知識量的不斷增多和對直接實踐獲取信息這一手段所進行的經濟成本的考量,人們對知識的獲取越來越傾向于運用間接地渠道,而媒介發(fā)展使媒介的場景再現(xiàn)功能不斷優(yōu)化也無疑為上述獲取知識的渠道傾向提供了技術上的保障,并且使人們產生了身臨其境的錯覺,越發(fā)依賴于媒介。美國新聞學者李普曼在其名著《輿論學》中提出了“擬態(tài)環(huán)境”概念;該觀點明確指出:“大眾遠離事實本身,生活在符號式的虛擬環(huán)境中?!北M管這個看法是針對大眾媒介提出的,但是就個體對知識的獲取而言無疑是在一個包含大眾媒介的更大的擬態(tài)環(huán)境中。過分的依靠符號環(huán)境來認識世界具有先天的缺陷。媒介對認識對象及其場景的再現(xiàn)即便再真實對于通過媒介來認識對象的個體來說最多也只能刺激感官中的視覺和聽覺,對于需要味覺、嗅覺和觸覺來感知的對象只能通過現(xiàn)有的經驗體會來彌補不足,但是始終不能完整準確的了解對象的真實情況。另外,通過符號世界的認知活動存在巨大的隱患,即人們所獲取的信息并不是真實全面的,而是經過人為設置,偏離了對象的本來面貌。

會展活動逾越了圍繞在人們身邊的符號世界,使大家有機會直接接觸到事物本身,讓體驗得以回歸。體驗是人的整體感受過程,它借助于感官,實現(xiàn)對知識的獲取。會展活動的特點之一就是現(xiàn)場集聚,不僅是展示品的集聚也是人的集聚,而體驗所強調的完整性也既是對展品本身全面的感官感知也是對由現(xiàn)場人員集聚形成的會場氛圍和不同展位構成的空間距離感的把握。

需要指出的是,對體驗的強調并不是厚此薄彼,間接獲取知識的方式是人類社會進步的產物,其在人類知識的傳承和擴散上的意義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就人類獲取知識所使用的直接和間接兩種途徑來說,過度的偏向任何一種都不利于信息的獲取,只有兩者結合,相互補充,相互印證才有助于保證信息的完整和真實。而會展恰恰提供了這樣的一個平臺。

三、潛在信息的挖掘:補充信息內容,突破信息不對稱藩籬

信息不對稱是指信息在相互對應的經濟個體之間呈不均勻、不對稱的分布狀態(tài),即有些人對關于某些事情的信息比另外一些人掌握的多一些[2]。有三種基本的形式:一是買方與賣方掌握的信息不對稱;二是買方與買方之間的信息不對稱;三是賣方與賣方之間的信息不對稱。其中第一種是最常見也是主要解決的信息不對稱現(xiàn)象。經濟學家提出了諸多模型來解決信息不對稱問題,但是這些措施都囿于買方和賣方兩者之間,很顯然想要掌握較多信息的賣方將信息共享給買方并不樂觀。會展活動是解決信息不對稱問題的天然途徑。

信息不對稱問題難以解決的癥結在于賣方缺乏向買方共享產品信息的內部動力,就一對一的貿易關系來說,賣方很難放棄利益實現(xiàn)信息透明。因為市場中賣方對于自身產品的水平和優(yōu)缺點了如指掌,而買方卻不一定掌握相同的信息,在這種情況下很可能支付超出賣方產品應有價格的費用,使賣方有機會獲得超額利益。展會活動打破了市場中一對一的交易關系,買方獲知信息的渠道由單一對象變成了多對象,買方能夠在短時間內用很低的成本接觸到多家賣方,信息的壟斷被打破。

展會活動能夠解決信息不對稱的關鍵在于能夠對不同來源的信息進行比較。通過溝通獲取大量已知信息并在此基礎上進行比較挖掘出潛在信息,從而實現(xiàn)對某一對象信息的完整獲取。已知信息是指各位展會中賣方向外展示的那部分信息,這些內容按照最有利于傳播者的原則進行設計。潛在信息是隱藏在大量已知信息之中的,需要比較才能獲取,這類信息包括兩類,一類是關于整個行業(yè)發(fā)展水平的信息,以中國國際工業(yè)博覽會機床展為例,通過對幾十家展商的了解基本上可以勾勒出目前機床制造行業(yè)的圖景,對現(xiàn)有的最高和最低水平,對未來的發(fā)展方向都會有所了解。另一類是關于某一個特定企業(yè)及其產品的信息,包括該企業(yè)在整個行業(yè)中所處的位置,其產品的優(yōu)缺點以及企業(yè)經營的誠信問題等。這些信息往往難以獲得,即使就以上相關信息有所回應的企業(yè)也會過分強調有利的一面而掩蓋不利的一面。但是觀眾可以將其競爭對手作為參照物,通過彼此間的比較最終獲取這類信息。

對某一對象的認識只有在已知信息和潛在信息都獲知的情況下才稱得上完備。獲得完備信息的過程其關鍵在于通過比較獲得潛在信息,但是其難點卻在于通過溝通收集已知信息。在正常情況下,也可以獲取大量的已知信息,但是企業(yè)地域分散,搜集此類信息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時間。而展會在獲取已知信息方面卻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將分布在各地的企業(yè)集中在一個特定的時空中,大大節(jié)約了收集信息的成本,更為重要也是展會所獨具的功能是展會現(xiàn)場的競爭氛圍更有利于信息的獲取,同時眾多的其他買方也是獲得已知信息的信源之一??梢哉f展會這一形式是最為經濟有效地獲取完備信息的途徑之一。

會展活動完成了信息傳播活動中的載體擴展、方式融合和內容補充,從而實現(xiàn)了全面的信息傳播。在長期以來人們習以為常的片段式信息獲取方式為主的背景下,會展的這一突破無疑提供了一種更高效信息傳播途徑。為順應信息社會要求,解決信息不對稱等現(xiàn)實問題提供了一個切實可行的方案。這是會展作為以現(xiàn)場集聚為特征的信息傳播活動在信息社會應有的擔當。但是如何做大限度地發(fā)揮會展在信息全面?zhèn)鞑ブ械淖饔萌杂写鬟M一步的深入研討。

參考文獻:

[1] (美)斯蒂芬·李特約翰,凱倫·福斯著.史安斌譯.人類傳播理論[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9.

[2] 辛琳.信息不對稱理論研究[J].嘉興學院學報,2001(3).

[3] 鄒兵.淺議品牌體驗的傳播模式[J].中國集體經濟,2009(18).

第2篇:傳播信息的方式范文

關鍵詞:微博 網絡媒體 危機 信息傳播

隨著網絡媒體的不斷發(fā)展,當下最迅捷的信息傳播方式自然是網絡傳播。傳播學大師麥克盧漢說過:"每種新媒介的出現(xiàn)都開創(chuàng)了人類交往和社會生活的新方式。"近年來,網絡媒介的迅速發(fā)展也讓網絡傳播成為繼廣播、報紙、電視之后的第四大傳播類型。網絡傳播而今的發(fā)展趨勢已經不可小覷,當人們在欣喜這種傳播方式逐漸取代傳統(tǒng)的傳播方式的時候,一系列的社會問題隨之產生。

以微博為例,2006年,Twitter的橫空出世把世人引入了一個叫“微博”的世界。2010年,國內微博已迎來了春天,四大門戶網站均開設微博。從微博發(fā)展的迅猛態(tài)勢,我們不難看出,在國內,幾乎已經出現(xiàn)人人玩轉微博的現(xiàn)象。微博發(fā)展為何能如此迅猛?微博時代的到來到底給社會帶來了什么?已然成為現(xiàn)在眾多專家學者關注的一個問題。

在不少人眼中,微博時代的到來確實使人們之間的溝通交流以及信息的傳播方便和迅捷了很多。它改變了以往只是由專門的新聞媒體和新聞從業(yè)人員進行新聞信息傳播的方式,使中國社會步入了全民化信息傳播的時代?!霸谖⒉┛蜕?,140字的限制將平民和莎士比亞拉到了同一水平線上?!钡拇_,微博客的出現(xiàn),讓每一個“小我”都有了展示自己的舞臺,引領大量用戶原創(chuàng)內容爆發(fā)式增長。然而,也正因如此,才使得現(xiàn)而今一系列的微博時代的危機不斷爆發(fā)。從近來發(fā)生的一系列典型行事件,我們不難看出微博引發(fā)的危機有一下幾種:

一、微博時代的信任危機。微博時代引發(fā)的信任危機已經成為當下熱議的話題了,一系列的“網絡自殺秀”以及新聞失實性的傳播,已使越來越多的人失去了對信息真實性的信任,這使我們的社會缺乏信任感,失真性的信息一再的出現(xiàn),會使人們同情心和好奇心變得疲乏。當然,我們不得不將此歸咎于微博本身這種全民化信息傳播方式,大多數(shù)信息者本身并不具有專業(yè)的新聞記者的素質并抱著一種吸引大眾眼球的心態(tài),忽略了太多新聞和信息傳播的道德規(guī)范。況且,微博實行匿名制,使得信息者更加肆無忌憚了。如此發(fā)展下去,網絡的信任危機必然會引起社會信任危機。

二、微博時代的危機公關。有了微博之后企業(yè)可以很容易實現(xiàn)低成本傳播,但一個新的麻煩也隨之而來,網民已經不再僅僅是潛在的消費者,還是潛在的批評者和評論員。接連發(fā)生的“中海油子公司溢油”、“7?23動車”、“郭美美”等突發(fā)事件,在社會上造成了很大的影響力,這不得不引起各企業(yè)的對微博的關注。除了對企業(yè)的影響外,近來在個地方政府部門發(fā)生的一系列事件,也引起了大眾的關注。在微博時代,如何做好危機公關?成為現(xiàn)在各企業(yè),政府高層領導及公關人員不得不正視的問題。當然,此類問題處理好了,企業(yè)本身會得到網民一致好評并且得到長足的發(fā)展,然而做不好了,該企業(yè)將會成為萬眾指罵的對象,企業(yè)的經濟效益將會受到嚴重影響,客觀來講,這種“群起捧之”和“群起抨之”的現(xiàn)象,并不利于企業(yè)間的公平競爭甚至會導致企業(yè)的不良發(fā)展。而對于政府而言,面對“一石激起千層浪”的局面和形式,更會導致政府忽略太多為民辦好事,辦實事的職責。

三、微博時代的暴力危機。近期來,在微博上再次掀起了一件“暴力”事件,“趙甄罵戰(zhàn),舒淇被曝艷照”。此次網絡暴力事件,相關人士稱是有策劃有預謀的,但是我們更應該關注的是為何微博這樣一個給大家提供交流和溝通的平臺,竟然成為了一個施“暴”的地方,此次事件折射出的問題不得不引起廣大網友的反思。微博本身就是一個讓大家自由發(fā)表言論的媒介,它應該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而不是成為大家肆無忌憚宣泄不良情緒繼而引起對他人人身攻擊的工具。如此,微博將會失去其存在的意義,也許會有越來越多的人關閉微博,那么微博的發(fā)展是岌岌可危的。

為了維持以微博為代表的網絡這一新媒介信息傳播方式的長足發(fā)展,并且解決由此帶來的一系列的危機,筆者認為應該在了解信息傳播的特征及其發(fā)展方向的基礎上,研究決定出信息傳播的發(fā)展方向。

以網絡為媒介的信息傳播方式與傳統(tǒng)的傳播方式相比,優(yōu)勢有很多,例如:傳播速度快,方式便捷,成本低,影響范圍廣等等。這些優(yōu)勢是我們支持以網絡為媒介的信息傳播方式發(fā)展下去的理由。但是從微博危機來看,我們更需要做的是:

首先,全面提高網民的素質,每一個網民都要嚴格要求自己,注意自己在網上的言語,不可以一些虛假新聞,夸張言語以及對他人進行言語攻擊等;其次,加強“網上聲譽管理”,“網上聲譽管理是一種通關建設搜索引擎結果,網絡媒體,網絡空間等,消除不利與評價,以提高當事人網上聲譽的行為。建立網上聲譽管理的相關機制,可以提高網上聲譽,優(yōu)化網絡環(huán)境;最后,鼓勵網絡傳播實現(xiàn)全民化的形式,如果人人都可以了解以微博為代表的網絡傳播的本質,那么他們也許對這種新型傳播方式的好奇心會弱一些,也不會再利用此來做一些不合常理的事情。微博的發(fā)展也必應朝此方向發(fā)展,趨于規(guī)范化,合理化,綠色化。

微博時代的到來,無疑標志著我們傳播技術的成熟,這是令人可喜的,但是也許唯有真正的將微博時代的這些危機扼殺在搖籃中,我們才可以完全放心這樣的信息傳播方式,至于信息傳播將會隨著時代的步伐發(fā)展到哪一步,則需要我們的專家學者去不斷的探索和研究。

參考文獻

【1】胡廣梅 中國社會科學院財政與貿易經濟研究所 《淺談微博客時代的企業(yè)危機公關》

第3篇:傳播信息的方式范文

一、傳輸系統(tǒng)的日常維護措施

1、傳輸設備日常維護的特點

(1)先導性

宜防微杜漸,毋亡羊補牢。把事故消滅在萌芽狀態(tài),防患于未然。

(2)在線安全性

傳輸設備都是在線設備,而各電視臺的播出時間越來越長,很少有維修、維護時間。這就要求在日常維護、維修前要做好周詳?shù)挠媱?,考慮好應急措施,這樣才能對在線設備進行維護,以確保安全傳輸。

(3)群眾性

調動每一個技術人員的積極性,群策群力,提高預防意識,補漏拾遺。

(4)平凡性

日常的技術維護工作無名無利,瑣碎、繁雜,往往感到麻煩、生厭,這就要求工作人員把個人名利置之度外,默默無聞地做好日常技術維護工作,細微之處見精神,平凡小事寓于偉大精神。

2、加強日常技術維護,以確保系統(tǒng)運行在最佳狀態(tài)

日常管理中,要堅持開好每周一次部門安全傳輸例會,對上一周安全傳輸情況通報及點評,其中對故障處理的方式進行詳細的點評及總結,不斷改進應急預案。同時,為確保系統(tǒng)運行在最佳狀態(tài),各部門要制定技術維護檢修規(guī)程,并提出要求如下:

(1)維護檢修工作實行日常值班巡檢與定期專業(yè)檢修維護相結合的方式。

(2)技術維護人員應熟練掌握系統(tǒng)框圖及信號流程,遇到問題能迅速查出故障點,進行維護檢修。

(3)在檢修中如需要調整設備,改動線路,應由分管同志仔細確認,并做好詳細記錄。

(4)維護檢修完畢在機房工作日志上做好詳細記錄。

(5)機房維護檢修工作實行日巡檢、周檢、月檢、季檢、年檢制度。

(6)每逢節(jié)假日或重大播出時間,需提前做好系統(tǒng)和設備的維護檢修,確保系統(tǒng)和設備處于良好的運行狀態(tài)。

(7)檢修配電機柜等電源時,一定要至少兩個人配合進行,確保人身設備安全。

機房根據(jù)其工作特點制定有關專門的維護檢修規(guī)程,都有具體的日巡檢、周檢、月檢、季檢、年檢內容。按照維護檢修規(guī)程,機房認真做好傳輸系統(tǒng)設備的日常維護、保養(yǎng)及系統(tǒng)指標的測試,及時掌握系統(tǒng)信號通道情況,確保通道指標在規(guī)定范圍內,使系統(tǒng)運行在最佳狀態(tài),以確保傳輸質量。不斷總結完善數(shù)字傳輸?shù)木S護檢修規(guī)程、應急防范措施,從而加強維護檢修工作的條理性、規(guī)范性和可操作性。

3、完善的設備維護工作是安全傳輸和高質量技術指標的保障

在日常使用中,要遵循科學規(guī)律,對傳輸系統(tǒng)進行維護,力爭把各種可能發(fā)生的事故消滅在萌芽狀態(tài)。根據(jù)設備的實際使用環(huán)境,以及各種設備的技術要求,制定了詳細的設備維護計劃。對在用設備采取定期清理維護的措施,制定了各種相關設備運行狀態(tài)、時間、維護情況的一覽表,使設備運行和維護工作一目了然。

為了確保傳輸質量,傳輸系統(tǒng)要注重技術改造工作。隨著電視技術的迅猛發(fā)展,各種設備不斷涌現(xiàn),其技術指標隨之不斷提高。要定期對傳輸系統(tǒng)進行測試,認真分析測試結果,同時做好老系統(tǒng)和新系統(tǒng)的維護工作。目前多數(shù)廣播電視臺設備持續(xù)24h不間斷運行,使用模擬和數(shù)字設備,其中設備都采用主備波道自動切換的方法,對正在傳輸?shù)南到y(tǒng)進行維護,同時還配合其他技術部門進行系統(tǒng)各項技術指標測試,通過逐級檢查,對通路內影響指標的老化、劣化的設備進行更換,確保系統(tǒng)整體技術指標始終符合國家標準。并對相關測試文檔進行存檔備案,以利于日后對比工作,將替換下的設備、板卡及時送修,為安全傳輸和高質量技術指標提供了保障。

二、SDH設備的維護

SDH光同步數(shù)字傳輸設備是構成綜合業(yè)務數(shù)字網(ISDN),特別是寬帶綜合業(yè)務數(shù)字網(B-ISDN)的重要組成部分。因其具有規(guī)范的接口,靈活的復用方式,自動化程度很高的維護,很強的兼容性,而普遍應用于高速、大容量的光纖通信系統(tǒng)中。SDH設備的維護可以分為例行維護和故障處理兩部分,以下重點介紹故障處理的維護方法。

SDH設備的維護可以分為兩類:在網管中心使用網管計算機的網絡維護和傳輸機房內的設備維護(網元維護)。

1、網元維護人員的故障分析方法

網元維護人員故障分析的基礎是設備告警指示燈反饋上來的告警信息,由于設備和單板反饋上來的信息較少,分析、定位告警的難度相對來說較大,因此要牢記各告警燈閃爍所代表的含義,在日常維護中要時刻關注告警燈的閃爍情況。

首先從整體上觀察設備是否有高級別(危急和主要)告警,這一步可觀察機柜頂?shù)母婢甘緹?。不過注意,只通過機柜頂?shù)母婢甘緹簦赡軙┻^設備的次要告警(次要告警機柜項指示燈不亮),而次要告警往往預示著本端設備的故障隱患,或對端設備存在看故障,這時還需要通過觀察各單板告警燈的閃爍情況,以分析、定位故障點。

在設備故障時,往往是設備的很多單板都是紅燈閃爍,這時為避免混亂,分析的原則是:先分析線路板,再分析支路板;先分析告警級別高的單板,再分析告警級別低的單板。

2、網絡維護人員的故障分析方法

用網管計算機對設備進行監(jiān)控,可以看到很多細節(jié)性的信息,包括告警和性能,并能對全網絡有一個整體的觀察。這對于告警分析、定位是極有利的。但又面臨告警、性能信息太多,無從著手分析的局面。對于這一點還要遵循前面講過的分析原則:先觀察分析高速部分(線路單元),再分析低速部分(支路單元);先分析高級別告警,再分析低級別告警。因為設備出現(xiàn)故障時往往會出現(xiàn)大量的告警、性能事件,但只有其中幾個告警是基本告警,與故障息息相關,可通過這些基本告警直接定位出故障點。還有一些告警是由這些基本告警衍生出來的,不能通過它們定位出故障點。

3、常用的故障處理方法

通過單板告警指示燈的狀態(tài),或從網管計算機上觀察到的告警信息,再結合告警信號流程圖,就可大致定位出故障點。這時就可采用具體的方法來精確定位和排除故障。常用的故障處理方法有以下幾種。

(1)目環(huán)

對SDH傳輸設備而言,維護設備最常用的一個手段就是自環(huán)。設備的自環(huán)有多種。設備外自環(huán):檢查對站端及光纖鏈路是否有故障。設備內自環(huán):檢查設備內部是否有故障。設備內自環(huán)又可分為:線路板自環(huán);支路板自環(huán);設備自環(huán),分別檢查各自的單元是否有故障。通過設備各種不同的自環(huán),就可層層分離出故障點來,從而排除故障。不過自環(huán)時須注意:不要使接收過載,有時須用衰減器。

(2)替換法

替換法也是一種常用的SDH設備故障處理方法?!疤鎿Q法”就是使用一個工作正常的物件替換一個懷疑工作不正常的物件,從而達到定位故障、排除故障的目的。這里的物件,可以是一段線纜、一個設備、一塊單板、一塊模塊或一個芯片?!疤鎿Q法”適用于排除傳輸外部設備的問題,如光纖、中繼電纜、交換機、供電設備等,或故障定位到單站后,用于排除單站內單板或模塊的問題。

第4篇:傳播信息的方式范文

[關鍵詞] 跨媒體傳播 閱讀方式變革 文化消費 啟示

[中圖分類號]G23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853(2010)06-0039-05

在媒介融合背景下,紙質閱讀和屏幕閱讀已成為人們信息認知的重要方式。然而,學界對于閱讀行為的探討大多局限于文化學范疇,對于媒體探討則集中在新媒體(尤其是網絡媒體和手機媒體)的影響及新舊媒體的發(fā)展態(tài)勢和生存路徑選擇上,而對人類五種傳播方式變革與受眾閱讀方式變革的有機聯(lián)系以及對社會產生的深遠影響的探討似乎較少。筆者認為,傳統(tǒng)閱讀以文化為基礎,講求思想的深邃和思維的別致,網絡閱讀以技術為基礎,講求信息的海量和鏈接的快捷。由于社會轉型期人們的浮躁心理和不同的閱讀方式導致當今缺乏文化大師和思想大家,從而使大眾文化大行天下,精英文化弱勢發(fā)展,進而使信息暴力盛行,文化愈加缺少民族特色,甚至影響民族思維的積淀與提升。本文試圖從傳播學角度探討跨媒體傳播與國民閱讀方式變革的互動關系,總結跨媒體傳播和受眾閱讀方式變革的互動規(guī)律,以期求解當下媒體操控者對整個社會思維方式和民族智慧的正確引導和開發(fā)利用。

1 人類傳播史的流變與跨媒體傳播的交互影響

1.1 人類傳播史上五次傳播方式變革的承繼與包容

閱讀史學家認為,考察歷史上以往的閱讀革命將有助于我們觀察電子革命下的閱讀。人類傳播史上經歷了五次革命:起源于共同勞動,使得個人經驗可為大家共享、前人文化得以為后人繼承的語言傳播;起源于文字的產生,使得人類可以記載口語、描繪事件、處理信息的文字傳播;起源于印刷術的發(fā)明,使報刊書籍等大眾媒介得以傳播世界文明溝通中西文化的印刷傳播;始于電報電話的發(fā)明,使得人類可以超越識字障礙和時空限制,通過視聽接觸信息的電訊傳播;始于電腦及多媒體技術,使得人類信息傳播更為方便,個人主動參與的互動傳播。正是五次傳播革命為跨媒體傳播及跨文化傳播提供了技術支持和現(xiàn)實基礎。而傳播史上每一次變革都是對先前傳播方式的繼承和改良,并非是后一種傳播對先前傳播的否定或革命。著名學者郭慶光認為這“是一個依次疊加的進程”。語言傳播使得人際交流成為可能;書寫傳播將口語交流從空間表達無處附著落到實處,也使信息得以長久保存;印刷傳播使得人類傳播得以廣遠,對于信息傳播的互相印證及受眾媒介接觸能力起到良好的提升作用;電訊傳播跨越時空界限,信息傳播更為便捷;多媒體傳播將受眾推向信息傳播的正前方,使傳者、受者合而為一,在接觸媒介的同時可以參與議程的控制。這五種傳播形式呈現(xiàn)出后者承繼前者、前者影響后者、相互包容、疊加發(fā)展的演變規(guī)律。

1.2 跨媒體傳播的特質及表現(xiàn)

關于跨媒體傳播的說法很多,目前國內對跨媒體傳播比較明確的界定是信息在不同媒體之間的流動與互動,它至少包括兩層涵義:其一是指相同信息在不同媒體間的交叉?zhèn)鞑ヅc整合;其二是指媒體之間的合作、共生、互動與協(xié)調。這無疑是從傳播主體立論的。從接受主體看,是受眾對某一信息多手段的綜合利用。筆者曾在給陜西省委組織部信息處組織的信息預警與突發(fā)事件應對干部培訓班上課時,對黨政干部媒介素養(yǎng)做過簡單調查,發(fā)現(xiàn)一些黨政干部在閱聽本地負面報道時,先上網,再求證電視,再看報紙分析,最后看文件。這一有趣現(xiàn)象說明,網絡求快,電視求真,報紙求深,文件求準。這雖不能說是大眾信息的接受規(guī)律,但起碼反映出信息時代大眾閱讀規(guī)律與媒介交互使用的某些特質。近年來在報紙、期刊、圖書、廣播、電視、網絡等媒體競爭發(fā)展的同時,媒體打破傳播壁壘,相互融合的傳播潮流大行其道。一批諸如電子書、手機出版(手機報、手機書)、博客、播客、維客、報紙網絡化、網絡電視、電視讀報、網絡聽書等跨媒體傳播的表現(xiàn)形式和出版物日益成為媒介新寵??缑襟w傳播是媒體競爭環(huán)境下各種媒介形態(tài)借助他勢的有效包容與繼承。如囿于閱讀時間和媒介接觸能力所限,融合電視、報紙、互聯(lián)網媒體的優(yōu)勢特點產生的“電視讀報”頗受歡迎。美國文化學者丹尼爾?貝爾指出:目前居“統(tǒng)治”地位的是視覺觀念。聲音和圖像,尤其是后者,組織了美學,統(tǒng)率了觀眾。在大眾社會里,這幾乎是不可避免的。而且“文化變得越來越不以印刷物為導向了”??缑襟w傳播凸顯閱讀及信息接受過程中的視聽成分,使得人們調整閱讀過程中感官投入的分配比例,以便獲得傳播效果的最優(yōu)化。

2 國民閱讀方式的變革表現(xiàn)

隨著全球網絡一體化與社會經濟和科技的快速發(fā)展及生活節(jié)奏的加快,人們對信息的渴望和對信息利用時間的不足以及兩者在效用方面產生的矛盾日益突出,從而使信息提供制作一信息把關鑒別~信息綜合利用這一傳統(tǒng)模式中“信息把關鑒別”這一環(huán)節(jié)尤為重要。因為生活節(jié)奏的加快,大量圖文書出現(xiàn),文字成為圖片的附屬。以海量、點擊、瀏覽為主要閱讀手段的泛文化閱讀廣為流行。傳統(tǒng)紙質平面化閱讀已不再獨占統(tǒng)治地位,屏幕化閱讀大有取而代之的強勁勢頭。閱讀方式的變革經歷了追求深入的傳統(tǒng)閱讀、既追求深入又追求廣度的現(xiàn)代閱讀、只追求廣度而極少追求深度的后現(xiàn)代閱讀三個階段。目前國民閱讀格局由平面化閱讀和屏幕化閱讀兩大體系構成。

2.1 閱讀方式概念界定及嬗變軌跡

閱讀是人從符號中獲得意義的一種社會行為、實踐活動和心理過程。也是信息知識的生產者和接收者借助于文本實現(xiàn)的一種信息知識傳遞過程。閱讀方式可以適用于很多不同的語境而指代不同的內容。筆者將閱讀方式定義為:信息知識的生產者和接受者在從符號中獲得意義及借助于文本(文字文本或視覺文本)實現(xiàn)信息傳遞過程中呈現(xiàn)出來的總體模式和基本特征。閱讀方式可有不同的分類,從歷史的縱軸上可分為傳統(tǒng)閱讀、現(xiàn)代閱讀和后現(xiàn)代閱讀。從現(xiàn)實的橫軸上可分為大眾閱讀方式和專業(yè)閱讀方式。從內部肌理上可分為朗讀、默讀、精讀、泛讀、略讀。應該承認,跨媒體傳播對這上述方式都產生影響并在變革中起作用。從古至今,人類閱讀方式的演變,如果從閱讀的途徑和方式層面看,其媒體介質的變化大致經歷如下軌跡:最初是從繩子、陶片,到竹簡、卷軸、錦帛,再到紙質,再到光碟。這其中的流變,從大眾閱讀看,越來越倚重后者,而從專業(yè)閱讀看則是綜合利用,并以紙介質為主。這種自由、輕松狀態(tài)被網絡傳媒的在線快捷取代,將閱讀主體變得浮躁功利。

2.2 當下兩種閱讀人群分類及兩大閱讀體系的差異比較

大眾閱讀與專業(yè)閱讀是隨人類傳播史上印刷媒介的產生才出現(xiàn)的。在此之前,由于受文化水平(識字能力)和物質傳播技術的限制,傳播只存在少數(shù)人階

層(達官貴人)。隨著大眾傳播的出現(xiàn),信息傳播從受體來看,又出現(xiàn)小眾化(專業(yè))傳播。從跨媒體角度比較這兩種傳播形式,可以總結當下閱讀方式變革的規(guī)律。這種跨媒體傳播其作用力主要集中在平面閱讀和屏幕閱讀兩大體系上。平面閱讀主要指紙質閱讀,屏幕閱讀包括電視閱讀、網絡閱讀和手機閱讀三種形式。兩大體系的差異比較如表1所示。

3 媒體傳播與國民閱讀方式變革的互動關系

跨媒體傳播與國民(受眾)閱讀方式變革關系如何?不僅是本文命意的重點,也是探求近幾年國民閱讀率持續(xù)走低和青少年熱衷于網絡應著重解決的問題。目前這兩種不良傾向不僅引起我國黨和政府的高度重視,而且也在世界范圍被各國政府和不同意識形態(tài)廣泛重視。從傳播學原理看跨媒體傳播與國民閱讀方式變革,應將重點放在信息一媒介一閱讀一受眾這一傳播流程進行認知。其辯證關系為,信息是傳播客體,是流向受眾的載體;受眾是傳播受體,是信息流向的目的地。媒體和閱讀是傳播主體,也是信息流向的載體,也是受眾的中介。作為傳播主體和信息流向的載體,合而為一。兩者在傳播主體層面是目的和手段的關系。即跨媒體傳播是受眾信息閱讀的手段,閱讀方式是跨媒體傳播的目的??缑襟w傳播是閱讀方式的生存條件,無媒介質的傳播,閱讀方式無所附麗;而閱讀方式是跨媒體傳播的延伸和擴張,無閱讀方式,媒體傳播無法發(fā)生效用。其深層邏輯關系應包括下列兩方面。

3.1 跨媒體傳播推動閱讀方式變革

媒體技術的創(chuàng)新不僅對圖書文本物理形態(tài)的改變有重大作用,同時也推動了閱讀形式的演進與公眾閱讀的發(fā)展和轉變。尤其是電子傳媒和網絡媒體先進、快捷的閱讀和強勁的視覺沖擊力,某種程度上來說顛覆了傳統(tǒng)閱讀魅力。

跨媒體傳播使得“讀圖時代”表現(xiàn)日趨明顯,讀圖時代改變了過去傳統(tǒng)的閱讀概念――閱讀即為文字的閱讀,擴展了閱讀方式的范疇。傳統(tǒng)閱讀的文化意義、功能價值的基石是閱讀的自由創(chuàng)造性和閱讀過程中想象力的充分展開,長期讀圖,會造成青少年多數(shù)情況下是在聽問題和看問題而不是想問題,形象思維強,想象力和邏輯思維差,思想無深度,表述能力和細微程度不足,不利于智力開發(fā)。對于成年讀者而言,傳統(tǒng)閱讀過程中追求的分析、推理、邏輯思維都不再,會造成話語權喪失。當圖書解讀方式發(fā)生改變,由付諸思考轉向想象時,閱讀活動對讀者價值觀修正的功能也無法實現(xiàn)。

跨媒體傳播會使媒體議程設置的路徑發(fā)生改變,媒體需求轉向受眾需求。大眾傳媒與受眾關系發(fā)生變化,媒體的視角由俯視變?yōu)槠揭暎^去的說教變成平等的交流,受眾的需求成為媒體議程設置的風向標。

“媒介即訊息”的著名論斷表明,媒介的形式決定受眾對信息的解讀。選擇不同的媒介進行訊息接收會產生不同的意義解讀。跨媒體傳播在綜合多種媒介形式的基礎上同時也綜合多種媒體的解讀方式,使得受眾對信息的解讀趨向多元化。信息本體的多元化和同一信息的解讀方式多元化造成閱讀效果的多元。

跨媒體傳播使得四大閱讀層次的格局有所變化。《閱讀史》中講閱讀從低到高分為四種層次:基礎閱讀、檢視閱讀、分析閱讀、主題閱讀。跨媒體傳播使得主題和分析層級的閱讀變得稀缺,更多地成了檢視閱讀,在閱讀過程中失去了思考空間。人的思維空間中主動思考讓位于被動接受。閱讀習慣發(fā)生改變,受眾接受并養(yǎng)成不利于文本宏觀結構把握及閱讀舒暢感的分塊閱讀、分屏閱讀習慣,熱衷于跳躍性的隨心率性式的快餐化閱讀。

3.2 閱讀方式變革反向互補跨媒體傳播

文化需求格局多元化,跨文化傳播方興未艾,單個媒體已經無法承擔高質量、廣幅度、大范圍的傳播任務,也無法滿足受眾日益多元的文化消費需求。閱讀需求要求媒體聯(lián)動。

閱讀的本質和原初意義發(fā)生改變,繼而閱讀體驗方式變成點擊瀏覽觀賞趣味指向型。閱讀不再具有神圣感和儀式化,卻成為為生存而獲取信息的工具,讀書享受論已被讀書工具論取代。在后現(xiàn)代閱讀中,人們不斷追求肉體的在場感,返回到本質的原初的動物性體驗中。當然時下的休閑性閱讀是由消費時代的特性和圖像獨有的傳播性質決定的??缑襟w傳播主動迎合閱讀方式的變革,閱讀文本一方面趨向視覺化和網絡化,另一方面為受眾提供本初體驗。

閱讀方式變革體現(xiàn)的是文化消費的后現(xiàn)代特征。追求無限可能和無限吸引力及不確定性繼而體驗虛擬上網;追求和面子繼而體驗手機無線閱讀;現(xiàn)今消費的不再是產品而是生活方式,傳統(tǒng)讀物中宏大的文化原教旨主義遠遠偏離了消費的本質。因此跨媒體傳播在產品生產時就在消解說教方面有所減虧。

未來信息的傳播者只能決定傳播文本的初始樣態(tài),而無法決定文本的最終面貌,極大程度上決定于接受者。讀者反映理論認為,讀者(群)對文本意義的注釋起決定作用,而意義則正是在一個交流系統(tǒng)而非文本中被讀者接受和解釋的。受眾的解讀與譯碼又成了決定跨媒體傳播效果的終極指標。閱讀方式的“避重就輕”化(即不再追求意義的深度挖掘,只追求膚淺的感官享受)推動跨媒體傳播過程中媒介信息組織方式改變。媒體提供大量的碎片化信息,包括標題新聞、語錄、摘要、短訊等??焖?、跳躍式的閱讀節(jié)奏使得人們不再喜歡思考了,喜好聽他人解讀。因此媒體就有了諂媚取悅之嫌,“讓李敖去讀書,讀者去讀李敖”,于丹解讀論語、觀眾解讀于丹等就成為當今文化消費與媒體聯(lián)姻之奇特現(xiàn)象。

4 跨媒體傳播與閱讀方式變革對文化消費的啟示

跨媒體傳播與閱讀方式變革研究的落腳點就在于媒體操控者如何引導閱讀消費。筆者認為應從媒體操作者和讀者這兩大閱讀活動參與主體出發(fā),重在以下三方面尋求突破。

回歸經典性、思考性、積累性閱讀,完善網絡時代閱讀生產的控制機制??缑襟w傳播時代,新媒體中內容生產過程中把關人的消失使得部分閱讀內容從編輯環(huán)節(jié)就失去了有效控制。一些意義深度消失、價值導向扭曲的閱讀產品大量涌現(xiàn)。因此廓清內容生產的源頭,加強跨媒體傳播過程的有效監(jiān)督,完善內容生產控制機制,真正將閱讀引向經典性積累性閱讀。

加強體制建設,政府要通過大量有針對性的推薦活動對市民閱讀進行引導,發(fā)揮學校教育優(yōu)勢,形成個人、家庭和社區(qū)讀書聯(lián)動。目前,國家已將閱讀納入文化發(fā)展工作中,切實搞好文化軟實力己被提到議事日程。深圳市政府每年設有閱讀日,西安在閱讀日期間舉辦圖書漂流活動。閱讀的主力應該是青少年,我國提倡的課外閱讀早已被青少年學生繁重的作業(yè)和升學壓力取代,號召成為一紙空文。英國就將閱讀定為作業(yè),家長與老師之間有著閱讀效果監(jiān)控卡,從教育體制上確保課外閱讀的倡導名副其實。

倡導專業(yè)閱讀回歸本位,應在傳統(tǒng)的紙質閱讀上讓當今準知識分子埋頭讀書,養(yǎng)成網上查信息、讀書多思考、思想出見解的習慣。當今社會,從閱讀主體來看,主流人群應是青少年群體,他們正處于長身體、強大腦、完身心的時期,也是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應試教育的時期,盡管事實證明,新媒體是人類信息認知和學習教育的重要工具,但是,千百年來的事實證明,紙質閱讀不僅是對人類經典文化的繼承和學習、應用,而且也是人類創(chuàng)造發(fā)明的重要依賴和場所。許多大科學家如馬克思、愛因斯坦等對圖書館的向往與依賴就是明證。

第5篇:傳播信息的方式范文

關鍵詞:微博;危機傳播;Web2.0

中圖分類號:G206.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8122(2011)06-0153-01

微博,即微型博客,是Web2.0的創(chuàng)造性產物。微博是迷你型的一種博客,基于有線和無線互聯(lián)網終端與分享精短信息的即時的信息網絡,以140字符左右的文字更新信息,實現(xiàn)信息的傳播與互動。微博的只言片語式的話語傳播方式以簡潔性、快捷性滿足了人們天生的傳播欲,信息傳播者與受傳者融為一體,打破了Web1.0時代的話語權的壟斷,公民真正的介入信息傳播之中,表征了“大眾傳播時代”真正來臨。微博傳播速度也是相當驚人。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縣發(fā)生了8.0級地震,Twitter上的第一條關于地震的消息比彭博新聞社快了22秒。微博用140個字符改變了世界,使互聯(lián)網邁入了“全天候的直播”的實時信息流時代,加速了信息傳播的流轉速度,但是微博傳播也帶來了新的危機。

一、診斷:微博傳播危機重重

(一)“碎片化”傳播消解了傳統(tǒng)的文本的結構及人們的思維方式。微博的信息傳播呈現(xiàn)出了碎片化、零散化的特性,博主的140字符的信息都是生活中的一些瑣碎的事情、心情感悟,甚至是一個表情符號,這些信息沒有經過“深加工”,內容淺顯、“去深度化”,這樣打發(fā)了零散的時間,把無聊變?yōu)楸硐蟮某鋵?。殊不知,這種“碎片化”的傳播方式顛覆了傳統(tǒng)的文本敘述方式與結構,新聞文體的寫作方式也受到了巨大的沖擊?!暗菇鹱炙钡刃侣剬懽鞣绞奖幌猓笆沟眯畔?、觀點的消費去中心化態(tài)勢更加明顯,信息和觀點消費過程中個人定制的色彩得到前所未有的加強。”[1]這樣不利于深度報道。另外由于人們長時間用片段式的方式來表達思想,對人們的思維方式也帶來巨大的沖擊,當“片段”成為主流時,社會將會處于停滯的狀態(tài)。

(二)“零把關”的信息傳播挑戰(zhàn)信息“真實性”。微博作為一種“自媒體”實現(xiàn)了“零把關”,人人都是把關者即意味著無把關,這樣會造成虛假信息的泛濫?!坝捎谖⒉┑男畔鞑ナ遣《拘詳U散方式,虛假信息可能會在瞬間快速的得意傳播,這會加劇信息的真實度、信用度等方面的問題?!盵2]2010年12月6日晚,新浪微博上出現(xiàn)了金庸在香港尖沙咀圣瑪利亞醫(yī)院去世的消息。用戶紛紛地跟帖、轉發(fā)“金庸去世”的消息,隨后閭丘露薇就指出這是一條假消息。在24小時之內,近萬條金庸去世的相關信息在網上竄動。對于這個虛假信息,者沒有“自我把關”,沒有調查事實就隨意的“信息”,造成了虛假信息的廣泛傳播,造成了網絡信息的混亂現(xiàn)象。在“零把關”的傳播狀態(tài)下,“私信息”的傳播制造了傳媒亂象。隨著Web2.0時代的到來,人們熱衷于傳播與分享私人信息,包括個人情感體驗、生活狀況等瑣碎的事情,但是這些瑣碎的私人信息,滿足了大家的窺視欲,但是在傳播私人信息時,往往把握不好“度”,傳播有違于道德與倫理的信息,造成了傳媒的亂象,產生了低俗與媚俗的信息,污染網絡環(huán)境。

二、醫(yī)治:“網上聲譽管理”與博主自律

(一)加強“網上聲譽管理”,設置“把關”關卡?!熬W上聲譽管理是一種通關建設搜索引擎結果、網絡媒體、網絡空間等,消除不利于評價,以提高當事人網上聲譽的行為?!盵3]在發(fā)達國家,網上聲譽管理已經成為了一種重要的產業(yè),成為了網絡監(jiān)管的一種重要的手段。微博傳播引發(fā)了一系列的危機,如虛假信息、網絡誠信等,提高網絡聲譽已經刻不容緩。建立網上聲譽管理的相關機制,比如通過實名制注冊、自動刪除“?!眱热?、設置攔截窗口、專業(yè)人士把關等方式,來提高網上聲譽,優(yōu)化網絡環(huán)境。

(二)微博“信源”的自律,倡導“綠色圍脖”。微博傳播的“信源”要“保真”。微博傳播的主體具有大眾性,誰都可以“織圍脖”,這樣信息傳播就具有很強的隨意性,所以就很難管理,這就要求微博信息的人要自律,對將要的信息進行辨別,去偽存真。對于媒體而言,在微博上信息要考慮社會責任及社會擔當,對于網上的新聞信息要甄別,傳播真實、客觀的新聞信息。微博雖然只有短短的140字的內容,但是如果散布虛假信息,其影響就不只是140字的內容那么簡單,對此我們要打造“綠色圍脖”,凈化網絡空間。

參考文獻:

[1] 陳昌鳳,曾福泉.微博如何改變著新聞業(yè)?[J].新聞與寫作,2011(1).

第6篇:傳播信息的方式范文

[論文摘要]在人類社會發(fā)展的不同時期,信息的傳遞有著不同的方式,不同的傳遞方式又依存于不同的栽體,由于載體的差異性,導致信息傳遞也有著各自的特點,從而對信息的傳遞效果產生一定的影響。

[論文關鍵詞]信息傳播;媒介;受眾;社會發(fā)展

中西方的傳播學學者對“傳播”有著不同的霸法和解釋,但是他們都認為傳播是一種信息的交流,對傳播者和接受者都會產生一定的影響。從拉斯威爾提出的傳播行為過程五要素(誰傳播?傳播什么?通過什么渠道傳播?向誰傳播?傳播的效果怎樣?)中,可以看出,傳播行為是傳播源通過一定的媒介,向傳播對象傳遞一定的信息,并對傳播對象產生一定的影響的行為方式;它是人類文明發(fā)展的必然結果,是傳承社會文化、傳遞經驗的必然途徑,也是社會進步的標志。

要傳遞信息就應該通過一定的媒介,關于什么是“媒介”,現(xiàn)代大眾傳播學之父施拉姆從“工具論”的角度給媒介下了定義。他認為:“媒介就是插入傳播過程之中,用以擴大并延伸信息傳送的工具。他說,媒介就是大眾傳播流程的渠道和工具,它起著承載、傳遞信息給大眾的作用?!?/p>

回顧人類社會發(fā)展的不同時期,可以發(fā)現(xiàn)信息的傳遞是有著不同的方式:在原始社會時期,類人猿是通過觀察,然后簡單模仿其它猿人的行為從而把一些生存技巧沿續(xù)下去,隨著人類進化的進一步發(fā)展,人們需要表現(xiàn)自己的思想和進行交流,要表達的東西和傳遞的信息更復雜、更豐富。

簡單的模仿和手勢已經不能完全傳遞人們所需的信息,除了手勢還要伴隨著發(fā)出不同的聲音來輔助人們的表達,當人發(fā)出的聲音要表達的意思固定后,語言就產生了。有了語言后,人與人之間的交流變得很方便,人們可以用語言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喜、怒、哀、樂,同樣也可以通過語言來交談,從而傳遞各種生產生活經驗。與語言產生前相比,信息傳遞得更準確、范圍更廣。語言的誕生又突破了信息傳播在時間和空間上的局限性,但是語言有地域性,受地域的限制,不能無限的大范圍傳播,隨著時間的推移,有些信息可能因為地域限制或突發(fā)事故而永遠失傳。而且在口口相傳的過程中,如果傳播者遺忘,或者傳播者在前人信息的基礎上加入了自己的想法,這樣一來也會對所傳信息的可信度產生影響,在這樣的情況下對信息正確性的查證幾乎是不可能的。

隨著文字的產生和紙張的發(fā)明,以上所有的不足幾乎都得到了彌補,人們可以通過文字,在紙上記錄自己的思想,記載發(fā)生的事情,表達自己的態(tài)度。信息的傳遞變得更直接,可信度更高;記載在紙上的信息,傳遞的范圍幾乎不受地域和時間的限制。文字的誕生和規(guī)范,使信息能夠被更廣泛的流傳和被更長期的保存。例如:通過古代的文字記錄,現(xiàn)代人可以知道中外幾千年前人們的政治情況、生產方式、生活習慣、民風、民俗等,甚至可以知道千年前某一人的生平簡況。文字這一傳播媒介發(fā)揮了語言所不能有的傳播優(yōu)勢,讓人類文明沿續(xù)了下來。印刷術特別是活字印刷技術的誕生和應用,進一步提高了信息傳播的質量、速度與效率,使信息和知識第一次得以大規(guī)模、廣泛的傳播,迅速提高了人類的知識水平,是催生文藝復興和啟蒙運動的重要因素之一。

時代在進步,科技在發(fā)展,傳播媒介也逐步的有廣義媒介和狹義媒介之分?!懊浇樵诂F(xiàn)代社會成了大眾傳播媒介的代名詞,在實踐中,人們將寬泛意義上的媒介、大眾傳播媒介、新聞媒介三者經常等同使用,等量齊觀?!惫P者認為在現(xiàn)代社會,信息在更大范圍內以更高的效率傳播,承擔這一傳播重任的媒介就是我們所說的狹義的媒介——大眾傳播媒介。

在當今社會,文字、語言、聲音、圖片等各種信息方式常常交織在一起,只有一兩種方式的信息工具已經不能滿足人們的要求,人們對傳播和獲取信息的方法、方式也不斷有更高的要求:人們希望更直觀、快捷、方便的傳播和接受新信息、新知識,而不僅僅只是單純的依靠聽覺或者視覺。轉貼于

技術的進步不僅可以讓信息通過諸如電話、電視、廣播之類的電子媒介進行實時的遠距離傳播。電影、電視的出現(xiàn)讓人們接受信息時可以聽覺、視覺并用,通過影像、畫面、聲音、字幕以及特技等多方面地傳遞信息,給受眾以強烈的現(xiàn)場感、目擊感和沖擊力。特別是電視以其在傳遞信息的迅捷性、生動性等方面的優(yōu)勢,逐漸后來居上,成為大眾傳媒業(yè)領域的后起之秀。隨著通訊衛(wèi)星技術的發(fā)展,通訊衛(wèi)星介入電視節(jié)目傳送,衛(wèi)星電視能很快在世界上一些重大事件發(fā)生時的畫面?zhèn)鞑コ鋈ィ@充分顯示出其跨越空間方面的優(yōu)勢。

社會傳播系統(tǒng)結構格局的新變化和不同傳播方式的特點使信息傳播的結構、方式有了新的變革。信息傳播高新技術的運用和推廣,導致新的傳播媒介的出現(xiàn),正在改變社會傳播系統(tǒng)的結構組成。

計算機的普及和互聯(lián)網的建立,滿足了人們的需求,電子媒介讓人們足不出戶,便可游覽天下,這種方式是一種最快、最直接的傳遞方式,人們之間的距離變得更短,世界因此變平了。伴隨著以因特網為杰出代表的新的媒介技術的崛起,社會的傳播結構將會在傳統(tǒng)的傳媒和新型傳媒的競爭中形成什么格局,這是近年來傳播學界議論紛紛的話題。以往傳播學界關于人際傳播乃“點”對“點”的傳播,大眾傳播乃“點”對“面”的傳播的定論,由于網絡傳播的出現(xiàn)使得上述傳播定論發(fā)生了深刻的變化。

此外,從信息內容本身來看,網絡時代的信息傳播,從單一媒體的傳播轉變?yōu)槎嗝襟w的傳播,越來越多的信息不再是單一的文字信息、聲音信息、圖像信息或視頻信息,而是多種媒體信息的結合,而超文本鏈接方式也使信息與信息之間具有了前所未有的相互關聯(lián)性,這也是傳播的信息更為復雜、內容更為豐富,使人們對于信息、傳播媒介乃至認識世界的方式都發(fā)生了深刻的改變。

與其它大眾傳播媒介相比,網絡的傳播的方式從點對多點的傳播變?yōu)槎帱c到多點的方式,極大的降低了信息傳播、搜尋和獲取的成本,互聯(lián)網上海量的信息使受眾獲取信息的能力有了本質的提高。同時,不同的專業(yè)網站和內容針對的是不同的目標受眾,信息的傳播更具有針對性,傳播效率更高,也使以往大眾媒介中無法傳播的“生僻”信息得以傳播給有需求的受眾,反過來也促進了新信息和知識的生產。百度、Coogle等搜索工具的產生,使接收信息的方式從被動接收轉變?yōu)橹鲃铀褜?,同時許多信息和知識的產生不再是由權威機構,而是由傳統(tǒng)意義上的“受眾”生產、和傳輸?shù)?。P2P技術的應用,使信息的傳播由上而下的傳播變?yōu)榫W狀的傳播和反饋。

第7篇:傳播信息的方式范文

一、信息化時代音樂傳播方式變化

(一)傳統(tǒng)傳播方式弊端日益突出。在信息時代來臨之前,我國音樂傳播方式主要有三種傳播途徑:其一,現(xiàn)場傳播方式。其二,樂譜傳播方式。其三,錄音傳播方式。這三種傳播方式都有一定的弊端。現(xiàn)場傳播,依賴于口口相傳,在傳播過程中很容易產生失真。樂譜的出現(xiàn),一方面降低了傳播過程中因為口口相傳帶來的模糊性(失真);另一方面,產生了新的失真,即演奏者二度創(chuàng)作和改編。錄制技術的出現(xiàn),在樂譜傳播的基礎上,一方面可以彌補樂譜在表情符號等記譜法方面的不足,準確記錄演奏者的聲音變化和情感;另一方面,產生了新的失真,即音樂錄制的后期處理由于播放設備而帶來的失真。隨著當代年輕人對網絡的依賴,傳統(tǒng)傳播方式已經遠遠不能滿足時代的要求,不得不進行改變。(二)網絡音樂傳播成為主流。網絡音樂傳播受到年輕人的追捧,是因為它滿足了受眾對視覺、聽覺等全方位的要求。視聽傳播快速成為音樂作品的主流傳播方式。受眾完全可以通過視頻網站、電視或電影媒介接受各種多元化的音樂作品,完全可以彌補傳統(tǒng)傳播方式中音樂藝術具象不足的問題,受眾可以通過各種可視的具體畫面,通過攝入——思考——反饋的環(huán)節(jié)后再次進行信息的輸出,以此補償和糾正傳統(tǒng)傳播方式中“只聽不看”所產生的信息缺失及信息謬誤,從而幫助信息迅速傳播。(三)互動傳播模式迅速發(fā)展。在傳統(tǒng)音樂傳播方式中,互動化傳播的唯一途徑是現(xiàn)場傳播,然而,一旦脫離現(xiàn)場直播的各種條件,互動性的傳播模式將無法正常實現(xiàn)。信息化時代,以移動終端——手機為代表的媒介使用使音樂時刻處于一個互動性的環(huán)境當中。受眾有充分的自由去選擇自己喜歡的音樂或視頻,同時也可以通過手機媒介對音樂或者視頻進行編輯、發(fā)表評論、參與投票或者其他的活動,徹底拋棄了傳統(tǒng)傳播方式中點對面的單一、直線傳播。

二、信息化時代音樂傳播的特點

(一)音樂傳播更方便快捷。網絡音樂傳播搭乘了網絡傳播便捷性的快車,徹底突破了時間、空間、地域的限制,真正達到了實時性。只要網絡通暢,人們可以隨時隨地聆聽音樂或者觀看現(xiàn)場直播。(二)音樂傳播可以進行互動。音樂的傳統(tǒng)傳播模式是“發(fā)出一傳導一接收”的單一方向的直線性傳播模式,創(chuàng)作者與接受者的角色固定不變,無法互換。而信息化時代的音樂傳播模式是多樣、雙向、可逆、互動、可交流的,徹底改變了“媒體給你什么,你只能看(或聽)什么”的現(xiàn)狀,各類傳統(tǒng)媒介數(shù)字化步伐的加快和融合,使人們可以利用網絡技術在視聽欣賞音樂的同時進行各種形式的互動,例如聊天室、MSN、WECHAT、QQ、,彈幕等大眾熟知的網絡交流軟件。這使得傳播的方式發(fā)生了根本轉變。(三)音樂傳播更大眾化。受眾在以互聯(lián)網技術為基礎的自媒體平臺進行傳播與交流,例如微信公眾號、播客、博客、QQ群等,他們現(xiàn)實身份的各種權力關系對傳播的制約性要遠遠小于現(xiàn)實人際傳播,從而更平等、更開放。任何一個人都可以作為主體在自媒體平臺上撰寫博客日志,發(fā)起網絡群聊去推薦、評論、創(chuàng)作音樂作品,同時可以在“任何時候、任何地點、對任何人”進行個人平臺的音樂傳播,打破傳統(tǒng)主流媒體的話語權壁壘。(四)音樂傳播趨于圈子化。任何一個人都可以通過自媒體平臺進行個人喜好的音樂信息的傳播,隨時隨地并通過不斷的溝通交流,吸引一批趣味相投的受眾,形成一個個各具特色的小圈子。傳統(tǒng)媒體更傾向于無差異的普遍大眾,而信息化傳媒技術則把志趣相投的人聚合在一起,共同分享音樂信息,如各種各樣的音樂論壇、音樂網站、網絡音樂俱樂部等。信息化時代的分眾化傳播使音樂傳播在志趣相投的網絡人際圈子內更通暢無阻。

三、信息化時代音樂傳播出現(xiàn)的問題

當前我國信息化進程仍處于初始階段,在借助信息化技術進行音樂傳播的過程中出現(xiàn)了各種問題,亟待調整與修正。(一)音樂傳播內容格調不高,雷同現(xiàn)象嚴重。信息化技術為音樂的傳播創(chuàng)造了便捷的技術平臺,如搜狗、網易云、蝦米等各種音樂搜索軟件為廣大音樂愛好者提供了廣闊的音樂資源,我愛K歌等軟件為普通大眾提供了自娛自樂、自編自導的平臺,成就了一批網絡歌手。但這些網路平臺的音樂以流行跟風為主,音樂熱搜榜及推薦欄目仍以流行音樂為主導地位。流行音樂有精品,但類似口水歌的低俗音樂也不少。這些網絡平臺大多在經濟利益的推動下,一味跟風,以賺錢為目的進行經營,不加篩選,一并放在網絡上,造成音樂形式的多樣化、豐富化不足,內容簡單雷同,格調不高。雖然音樂文化是大眾文化的一種,但是作為大眾傳媒的音樂傳播平臺往往主導著年輕人的音樂喜好,所以它們肩負著音樂多樣化、健康化發(fā)展的重任,不能有失偏頗。(二)古典音樂、民族音樂太少。我國悠久的歷史促生了數(shù)不清的古典音樂、民族音樂,這些音樂瑰寶在網絡音樂傳播平臺上占有的分量微乎其微。長此以往,年青一代不了解自己的音樂文化,不繼承自己的古典精粹,如何保持我們中華民族的民族性和獨特性?網絡音樂平臺肩負著宣傳我國古典音樂、民族音樂的責任,不能忽視中華的傳統(tǒng)文化,應該加重古典音樂、民族音樂的分量,引導年輕人從無知到了解,進而到喜愛。中國的文化自信心才能逐漸、堅實地在年輕人的心中扎根、發(fā)芽。(三)中國音樂傳播國際化進程緩慢。信息化技術為中國的經濟騰飛作出了極大貢獻,同時也為全球音樂文化傳播帶來新的契機,但是中國音樂文化一直未在全球占有主導地位,在全世界范圍內廣泛傳播。反之,歐美、日韓流行音樂在中國網絡音樂上大行其道。究其原因,我國音樂的國際化傳播力明顯較低,宣傳力度及科技平臺都相對落后于歐美國家,盡管周杰倫等一些歌手對音樂傳播的形式和內容進行了拓展性嘗試,但這種嘗試并沒有帶領中國音樂走向世界,中國音樂在世界上并沒有形成較大的影響力。所以,網絡音樂傳播平臺除了占領國內市場以外,也應該嘗試著放眼國際市場??傊?,信息化時代的到來必然促進網絡媒體的快速發(fā)展,信息技術以便捷化、互動化、大眾化、圈子化等特點給音樂傳播方式提供了廣闊的平臺,極大地豐富了百姓的日常生活,發(fā)動了全民參與到音樂文化的繼承及發(fā)展的事業(yè)中。在音樂的產業(yè)鏈上,信息化傳媒手段對傳統(tǒng)音樂傳播方式提出了嚴峻的挑戰(zhàn),傳統(tǒng)傳播方式必須及時調整、融入信息化媒體傳播方式,力求音樂傳播方式產生新的融合效應,為全人類音樂文化的傳播提供最大的可能性。

參考文獻:

[1]約瑟夫斯特勞巴哈.今日媒介:信息時代的傳播媒介[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3.

[2]曾遂今.音樂網絡傳播與當代人的音樂觀[J].中國音樂,2006(4).

[3]李曉紅.交融與嬗變:數(shù)字化時代音樂傳播芻議[J].佳木斯大學社會科學學,2007(6).

第8篇:傳播信息的方式范文

【關鍵詞】 營銷 方式

Abstract : The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 spreading method of the network marketing information.

1.信息傳播方式的特點

1.1傳統(tǒng)營銷信息傳播的特點

1.1.1傳播模式相分離

1.1.2信息傳播具有不對稱性

1.1.3溝通方式單向性

1.1.4具有強迫性

1.2網絡營銷信息傳播的特點

1.2.1具有開放性

1.2.2一對一交互的方式

1.2.3具有虛擬性

1.2.4具有全球性

1.2.5具有永恒發(fā)展性

1.2.6可以傳輸多媒體信息

2.信息傳播的主要方式

2.1傳統(tǒng)營銷的信息傳播方式

2.1.1利用各種新聞媒體

新聞客觀性所帶來的社會經濟效益往往高于單純的產品廣告,因而經營者、企業(yè)家們都在尋求各種利用新聞媒介來做廣告的途徑,努力使自己企業(yè)的活動引起社會公眾的關注。

2.1.2利用廣告手段促銷

在商品經濟發(fā)達的條件下,廣告的作用與日俱增,它不僅可以使商品銷售量增加,促進商品大量生產和大量分配,降低成本,還可以刺激生產,增加花色品種,提高質量,使消費者得到最大限度的享受與滿足。此外,廣告還可以指導消費、增加消費者的商品知識等等。

2.1.3利用口頭和行為舉止傳播

人的一言一行都代表著他所賴以生存的那個社會組織集團。良好的企業(yè)形象的建立,不僅可以溝通大眾傳播媒介,而且還可以廣結良緣,進而樹立企業(yè)信譽。

2.1.4利用其他形式的傳播

信函傳播、展覽會,展銷會、組織形象材料散發(fā),都可以傳遞信息,是可以借鑒和利用的。

2.2網絡營銷的信息傳播方式

2.2.1網絡廣告

網絡廣告是指通過信息服務商(ISP)進行廣告宣傳而開展的促銷活動。它主要實施“推戰(zhàn)略”,主要功能就是將企業(yè)的產品推向市場,獲得廣大消費者的認可。網絡廣告有如下幾種常見的形式:①旗幟廣告。網頁上的旗幟廣告大多是動態(tài)旗幟廣告,引起瀏覽者的注意。具有宣傳面廣、影響力大的特點。②贊助式廣告,是指把廣告主的營銷活動與網絡媒體(網站或網頁)本身的內容有機地融合起來,并取得最佳的廣告效果。③按鈕廣告,即圖標廣告,它顯示的只是公司或產品或品牌的標志,點擊它可連接到廣告的站點上。④關鍵字廣告,關鍵字廣告的最大優(yōu)點是有助于在網站上尋找目標群體。⑤插入式廣告,即“間歇廣告”、“彈出窗口式廣告”,即在用戶點擊進入某些網頁時會跳出一個小窗口。⑥文字廣告,它是以文字的形式出現(xiàn)在Web頁上,一般是企業(yè)的名稱,點擊后連接到廣告主的主頁上。⑦郵件列表廣告,又稱直郵廣告,利用網站電子刊物服務中的電子郵件列表,將廣告夾在讀者所訂閱的刊物中發(fā)給相應的郵箱所屬人。

2.2.2網絡公關

網絡公關主要是利用企業(yè)的網絡站點樹立企業(yè)形象,宣傳產品,提高企業(yè)及其產品知名度與美譽度的促銷活動。它利用一定的手段喚起人們的好感、興趣和信賴,加強溝通與交流。

2.2.3網上銷售促進

網上銷售促進是企業(yè)在網絡銷售活動中,采用一系列能激發(fā)需求、激勵購買的促銷方法的總稱。它主要有:①有獎促銷,是指提供的獎品能吸引目標市場的注意,以此促進銷售。②免費促銷,就是通過為訪問者無償提供他們感興趣的各類資源,吸引訪問者訪問,提高站點流量,并從中獲取收益。③網上折價促銷,這是一種常用的促銷方式,所節(jié)省的費用,通過折扣的形式轉移到顧客身上,使顧客充分領略到現(xiàn)代交易方法的優(yōu)越性。④網上贈品促銷,在新產品推出試用、產品更新、對抗競爭品牌、開辟新市場的情況下,利用贈品促銷可以達到比較好的促銷效果。⑤網上抽獎促銷,是指以一個人或數(shù)人獲得超出參加活動成本的獎品為手段進行商品或服務的促銷,網絡抽獎活動主要附加于調查、產品銷售、擴大用戶群、慶典、推廣某項活動等。⑥積分促銷,一般是指設置價值較高的獎品,消費者通過多次購買或多次參加某項活動來增加積分以獲得獎品。⑦拍賣促銷,就是將產品不限制價格在網上拍賣。

2.2.4網絡營銷站點的促銷

它是利用各種網站的推廣策略,擴大站點的知名度,吸引網上流量訪問網站,起到宣傳和推廣企業(yè),以及企業(yè)產品的作用。它主要實施“拉戰(zhàn)略”,具有直接、快速、簡便、費用較低等特點,且成交的可能性較大。

3.網絡營銷信息傳播方式的優(yōu)缺點

3.1傳統(tǒng)營銷信息傳播的優(yōu)缺點

3.1.1傳統(tǒng)營銷信息傳播的優(yōu)點

網絡營銷的信息傳播方式還不能完全替代傳統(tǒng)營銷的信息傳播方式,因為全民的信息意識和利用信息的能力還不高,人們的生活習慣、工作方式、價值觀念還沒有順應全球信息化向前發(fā)展的趨勢,對網絡的應用十分有限。其次,網上購物是先付款后得物,顧客與產品不能直接見面,使得顧客不能利用觸覺、嗅覺等感官直接感受產品,因此網上的虛擬商店盡管內容豐富,但往往也會增加了錯購誤購的幾率。同時,一些消費者也對網絡營銷的產品質量心存疑慮,顧客對全球范圍內企業(yè)的信譽可靠程度的驗證無從下手,這些都會增大其遠程購物的風險,從而選擇傳統(tǒng)營銷的信息傳播方式。

3.1.2傳統(tǒng)營銷信息傳播的缺點

在傳統(tǒng)營銷中企業(yè)的宣傳、廣告和營銷策略都是針對所有的消費者,廣告費巨大且具有盲目性。另外,傳統(tǒng)營銷的信息傳播往往局限于某一個特定的區(qū)域內,同時受購買時段或刊期的限制,目標群體容易錯過,并且所傳播的信息難以保留,很難保證信息不被消費者遺忘。再者就是傳統(tǒng)媒體廣告的營銷效果是比較難以測試、評估的,無法準確測算有多少人接收到所的廣告信息,更不可能統(tǒng)計出有多少人受廣告的影響而做出購買決策。

3.2網絡營銷信息傳播的優(yōu)缺點

3.2.1網絡營銷信息傳播的優(yōu)點

(1)網絡營銷信息傳播可以增加經濟效益

(2)網絡營銷信息傳播加快了市場營銷的速度和范圍

(3)網絡營銷信息傳播可以幫助中小企業(yè)了解市場和發(fā)展自己的機會

3.2.2網絡營銷信息傳播的缺點

(1)載體局限了營銷傳播自身的發(fā)展

(2)傳播監(jiān)管困難,缺乏相應的法律約束

(3)傳播創(chuàng)意水平不高,廣告點擊率有不斷下降的趨勢

第9篇:傳播信息的方式范文

關鍵詞:大眾傳媒、傳播方式、發(fā)展歷程

一、傳播學、媒介與大眾傳媒的涵義及發(fā)展歷程

隨著科學技術和生產力發(fā)展,媒介向傳播范圍擴大化,傳播效率提高化的趨勢發(fā)展,不斷滿足了人們在信息化世界里獲取信息的需求,在社會發(fā)展中所起到的作用也越來越大。根據(jù)傳播特點及歷史時期,傳統(tǒng)大眾傳媒傳播方式可以分為原始傳播方式、手抄傳播方式、印刷傳播方式、電子傳播方式四類:

1、原始傳播方式

原始社會時期,由于生產力水平的低下,人們的生存只能依靠自然,而不能改造自然。這種情況迫使人們必須進行交往活動,所以原始的信息傳播在原始社會占有重要地位?;?、圖騰和舞蹈是人類社會較早的信息載體,在不同程度上滿足了當時人們遠距離、長時間傳遞信息的迫切需求,也是古人傳遞信息,抒感的主要方式。但用這些媒介傳播的時效性和準確性難以得到保證,所以逐漸被其它載體所取代。

2、手抄傳播方式

印刷術尚未發(fā)明之前,人類主要通過手抄的形式記載和傳遞信息。手抄傳播無論在信息傳播的準確性,還是時效性上相對原始傳播方式而言都有質的飛躍,其中絲綢、甲骨、竹片、石頭等都是手抄傳播的主要載體。由于其局限性,雖較之前動作、行為傳播有所進步,但在傳播速度和傳播范圍上的弊端阻礙了信息傳播的大眾化的推進過程。

二、現(xiàn)代大眾傳媒的涵義及優(yōu)勢

近幾年來,網站、博客以及最近一年多才出現(xiàn)的微博等形式的現(xiàn)代大眾傳媒已滲透到社會生活的各個層面?,F(xiàn)代大眾傳媒的嬗變使得之前人們被動接受信息的狀況得到改變,由單向的交流形式轉化為雙向互動的精神交流形式。伴隨著信息傳播迅速、接受信息便利的優(yōu)勢,現(xiàn)代大眾傳媒的影響已經深入到人們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偟膩碚f,現(xiàn)代大眾傳媒相對傳統(tǒng)大眾傳媒具有以下幾方面優(yōu)勢:

1、時效性強

現(xiàn)代大眾傳媒突出的優(yōu)勢就是時效性強。在傳統(tǒng)大眾傳媒占據(jù)主導的時代,雖然不斷的在傳播時效性方面做出改進,比如電視新聞頻道全天滾動播放以掌握最新的動態(tài)等,但由于傳統(tǒng)媒體采集信息、制作專題以及新聞的成本很高,且由于電視、廣播等媒體作為專門的機構,有嚴格的流程要求以及人員配置,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傳統(tǒng)大眾媒體很難達到人們對信息時效性要求的標準。伴隨著衛(wèi)星技術以及互聯(lián)網技術的飛速發(fā)展,世界各地任何時間所發(fā)生的事件,通過網絡圖片、文字甚至視頻的形式傳播到世界的各個角落?,F(xiàn)代大眾傳媒的出現(xiàn)在提高信息傳播速度的同時,也使人們了解實時政治、全球經濟、各地文化的準確性和客觀性大大提高。促進了各種文化的交融,推進了全球一體化進程。

2、傳播信息量大

如今,人類已經被擁有超強運算能力的計算機帶入了信息爆炸的世界,每個人在這個世界中,都可以通過網絡成為信息源,各種信息各種思想交匯在一起,便形成了信息的大海。如今谷歌、百度等公司的發(fā)展,使網絡搜索功能逐漸強大起來,你可以隨時隨地檢索到全球所有圖書館的書籍目錄和各種專業(yè)的學術期刊甚至公司的商業(yè)數(shù)據(jù)資料,這十分有利于大眾對各類知識的掌握和自身素質的提高。

三、現(xiàn)代大眾傳媒表現(xiàn)形式及特點

以互聯(lián)網為依托的現(xiàn)代大眾傳媒最早誕生于上世紀 60 年代末,上世紀 90 年代迅速普及。在我國,近十年得到迅速發(fā)展,截止去年 6 月份,我國網民數(shù)量已經突破 4 億,超過我國人口比例的 25%,普及率超過 31.8%。5現(xiàn)代大眾傳媒的出現(xiàn)方便了人們的日常生活,也改變著人們的生活方式和學習方式,特別是伴隨著網站、博客以及微博等傳播形式出現(xiàn),現(xiàn)代大眾傳媒時效性強,雙向交互性的特點得到進一步的體現(xiàn),給人類社會的發(fā)展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1、網站定義及特點

網站(website)是指因特網上一塊固定的面向全世界消息的地方,由域名(也就是網站地址)和網站空間構成,通常包括主頁和其他具有超鏈接文件的頁面。網站是由 html 文件(也就是網頁)組成的,可以這樣說,我們是通過瀏覽網頁來解讀網站的。個人或者組織可以通過網站這個載體提供相關的服務,獲取相關的信息以及公開有關的信息。目前,網站主要有官方網站、門戶網站、個人網站三類,功能也有所差異。官方網站主要是網絡上對主辦者所持有網站約定俗成的一種稱謂,它帶有權威性,體現(xiàn)著網站主辦者的意見和利益,比如各級政府網站;門戶網站是指通向某類綜合性互聯(lián)網信息資源并提供有關信息服務的應用系統(tǒng)。

2、論壇定義及特點

論壇,BBS 的英文全稱是 Bulletin Board System,翻譯成中文就是“電子布告欄系統(tǒng)”的意思。早期的 BBS 的性質和學校的布告欄類似,起消息的作用,唯一不同就是可以通過網絡傳播。直到人們將蘋果計算機上的 BBS轉移到 pc 機上以后,BB 才被大多數(shù)人所接受。近些年來,由于科技的發(fā)展以及受眾者努力,BBS 的功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F(xiàn)在,通過論壇不但可以隨時取得各種最新的信息,還可以和網友進行互動。

相關熱門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