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心理健康狀況分析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性關系障礙;心理健康;癥狀自評量表;明尼蘇達多項人格問卷
性關系障礙是指由于性身份或性偏好異常,導致與建立或維持關系有困難(ICD-10)。性關系障礙人群中包含因性取向而困擾的同性戀人群,盡管在一些國家(包括我國),已將性取向問題排除在精神障礙疾病外,但因其性取向身份所伴隨的心理問題,仍被視為同性戀的心理問題。目前同性戀成因尚不明晰,該人群近年來為HIV病毒性傳播的最大比例人群,以及其物質濫用等問題,致使該人群的不良生活問題成為亟待解決干預的社會問題。同性戀體驗到其作為少數身份群體的壓力,包括來自外部的他人偏見、不被理解,來自自身的隱藏其身份等。研究調查發(fā)現,認同而不“出柜”是大多數同性戀者生存現狀。使用該種策略的人群,時常面臨著周圍人的壓力,特別到了適婚年齡,受到家人、朋友和社會的期待,因而其體驗到慢性壓力,影響其心理健康。
本研究分析性關系問題求診的門診患者的心理健康狀況,為有針對性的開展性心理健康科學教育提供依據。
1.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
在2014年10月1日至2015年10月30日就診上海市精神衛(wèi)生中心心理咨詢門診的性心理門診,經主任醫(yī)師診斷為性關系障礙,再根據患者的主訴內容,納入以性取向問題的性關系障礙患者。排除標準:已婚;診斷為其他精神疾病的;明尼蘇達多相人格問卷(MMPI)的效度量表(矛盾對>5對表明未認真作答)。共有54例因性關系障礙就診的心理咨詢患者,有1例異性戀患者因婚外情而咨詢,有5例已婚患者本身為同性戀,因夫妻性生活擔憂而前來咨詢,48例為未婚性取向問題來就診,占88.9%。
1.2研究方法
收集一年來所有初次就診的一般資料(年齡、性別、受教育年限、家庭和睦程度)、診斷、癥狀自評量表(SCL-90)和明尼蘇達多相人格問卷(MMPI)測試結果。
1.3研究工具
一般資料信息:包括如前所述的年齡、性別、受教育程度、就診方式等。
癥狀自評量表(SCL-90):包含90個項目,分為10個因子,包含軀體化、強迫、人際關系敏感、抑郁、焦慮、敵意、恐怖、偏執(zhí)、精神病性和其他成分。
明尼蘇達多相人格問卷(MMPI-399):包含4個效度量表和10個臨床量表,4個效度量表包含疑問(Q)、說謊(L)、詐?。‵)和校正(K)量表,10個臨床量表包含疑?。℉s)、抑郁(D)、癔病(Uy)、精神病態(tài)(Pd)、男性化-女性化(Mf)、偏執(zhí)(Pa)、精神衰弱(Pt)、精神分裂(sc)、輕躁狂(Ma)和社會內外向(si)量表。
1.4統(tǒng)計工具
使用SPSS18.0統(tǒng)計軟件,采用描述性統(tǒng)計、獨立樣本t檢驗比較組間差異。檢驗標準為雙側檢驗,且以P
2.結果
2.1研究對象的基本情況
共48例患者納入該研究中,年齡18-36歲,平均(25.08±4.36)歲,男性32人,女性16人,自來12人,他人陪同而來的36人。根據MMPI的si量表來確定內外向(si50,為內向),內向27人,外向21人,然而僅33人完成了SCL-90問卷。
2.2性關系障礙患者的心理健康狀況比較
性關系障礙患者除軀體癥狀、偏執(zhí)癥狀方面不存在差異,其他方面得分均大于常模標準。見表1。
2.3不同性別性關系患者的心理健康狀況得分比較
男性與女性關系障礙患者在SCL-90的各因子(除了敵對因子)得分上差異不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在MMPI得分上,女性在Mf和Pt得分上低于男性得分。見表2、表3。
2.4不同內外向性關系障礙患者的心理健康狀況得分比較
內向性關系障礙患者在SCL-90的各因子(除了敵對因子)得分顯著高于外向患者得分,在Hs、D、Pt、sc量表分上顯著高于外向性性關系障礙患者的得分。見表4、表5。
2.5不同求診方式性關系障礙患者的SCl-90得分比較
陪同來與自來的性關系障礙患者的SCL-90得分不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陪同來的性關系障礙患者在D、Mf量表得分上低于自來患者。見表6、表7。
3.討論
本研究中納入分析的為性關系障礙中的因性取向問題而來就診的患者,其占性關系障礙人群的88.9%。結果顯示其心理健康狀況低于普通人群標準,這與以往關于同性戀關于心理健康狀況研究的結論大體類似。然而,在軀體化和偏執(zhí)方面,本研究樣本與常模得分不具有差異,這比以往結果有所提高,可能伴隨著時代的進步,一些國家設計發(fā)展適宜于同性戀人群的旅游商業(yè),加之教育的干預作用,恐同不再如以前那么嚴重。同性戀人群也越來越能夠接納性身份認同,其心理健康狀況整體稍有改善,其不再使用偏執(zhí)固執(zhí)、軀體化的方式來應對周圍壓力了。
男性性取向關系障礙人群在SCL-90量表的10個成分上得分與女性相比沒有差異,但在MMPI量表中,女性在Mf、Pt量表上得分低于男性得分,這提示男性的心理狀況低于女性,男性更A向于認同女性特質,如敏感、易思慮、??鄲溃枚弥壮霈F神經衰弱癥狀。許毅分析男性同性戀患者的心理健康狀況,男性同性戀的MMPI編碼型為27型,存在抑郁、焦慮、緊張、提心吊膽,比較敏感,人際交往中,處于順從、被動依賴地位,因而容易產生心理困擾。
內向性格的性關系障礙人群的心理狀況差于外向人群。弗洛伊德將性視為是人格的重要部分,性本能屬于生的本能,包含有巨大的能量,一旦單純固著在性生理上,性本能將產生強烈的壓力。如果將性本能擴大化,在廣義的角度上去運用性本能,那么創(chuàng)造、創(chuàng)新便都是性本能的產物,后期精神分析學家溫妮科特也特別重視性本能給個體帶來的創(chuàng)造性活力,是具有生長性意義的。外向性格的患者與他人交流、溝通,將性的動力疏解開來,將這種性能量化解掉,與他人的溝通交流、達到表情達意,創(chuàng)造新事物的過程。而內向人群如若僅僅停留在自身難以化解的能量上,將性之事更多聚集在自身,易折騰自身。另一方面,外向的人與人溝通交流,獲得人際關系的可能性更大,而良好的人際關系支持能夠促進心理健康。因而,同性戀人群在隱藏自身性取向的事宜上,內向的人群較外向的人群可能更易出現心理問題。
就診的緣由可能是源于其本身的沖突,因而想尋求醫(yī)生的幫助。有父母或朋友來陪同的人群,也有自身前來求診的。自身而來的,大多數對自己的性取向持隱藏態(tài)度,如前述所稱呼的認同而不出軌,但其體驗到強烈的社會壓力致使其難以梳理情緒。而陪同而來的,大多是由父母要求而來,父母希望臨床求診能夠改變性取向,這類人群的特點更認可自己的性取向。陪同來就診與自來就診的比較發(fā)現,自來就診人群的心理健康狀況在MMPI臨床量表D、Pt得分上高于陪同來的,提示自來就診的人群心理健康狀況相對較差。陪同來的人更認可自己的性取向,并坦誠而談,并不成為自身的負擔,父母關注到他們,能夠給予一定的支持。而自來的人群較之于陪同而來人群,是獨自承受著心中的情節(jié),帶著隱藏的不被允許表達的情緒前來就診,尋求支持,因而就診的時機之時其抑郁、焦慮、緊張、提心吊膽、敏感度更顯嚴重。
關鍵詞:血友??;心理健康;綜合關懷
血友病屬遺傳性出血性疾病,自幼發(fā)病,終身伴隨,就診患者中重型患者占多數,常因反復出血并發(fā)關節(jié)病變和關節(jié)畸形而影響患者生活自理能力,生活質量與正常人群相比明顯降低,患者極易產生焦慮、抑郁等情緒[1-2]。血友病綜合關懷是目前國內外最理想的血友病診療護理模式,能夠有效促進血友病的診斷和治療的依從性,明顯降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顯著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進而改善患者的心理健康狀況。本文通過對開展血友病綜合關懷工作前后患者心理健康狀況進行評估及對比發(fā)現,綜合關懷可有效提高血友病患者的心理健康狀況,現匯報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自2014年8月始采用便利抽樣的方法選取泰安市某三甲醫(yī)院登記在冊的血友病患者共106例,其中成人64例,對自愿參與本研究的54例血友病患者發(fā)放調查問卷測量其心理健康狀況,落實血友病綜合關懷措施1年后再次發(fā)放問卷,對患者的心理健康狀況進行調查和比較。
1.2方法
1.2.1研究工具應用臨床上常用的SAS、SDS和SCL-90進行血友病患者心理健康狀況的測量[3-5]。
1.2.2血友病綜合關懷干預內容及方法本文結合調查結果和臨床實際情況,2014年8月制定了血友病綜合關懷方案并組織落實,關懷措施落實。12個月中召開患者聯誼會并進行集體心理疏導2次,聯合心理科醫(yī)生給予個體心理咨詢和心理治療12例次。通過病歷管理和回訪給予個性化和多樣化的健康教育,指導患者學會出血的急救處理;開展凝血因子家庭注射的培訓,包括注射方法的掌握、凝血因子用量的計算、凝血因子的保存和配制、過敏癥狀的判斷和應急處理等48例次,讓治療更為及時有效;發(fā)放血友病診療護理手冊和健康教育知識材料。借助便捷的網絡,建立微信公眾號和微信群,積極推送血友病診療知識、健康教育及社會救助信息等相關內容。定期進行凝血因子檢測、抑制物篩查和輸血相關感染性疾病的監(jiān)測;進行專業(yè)的關節(jié)功能評估及康復鍛煉;做好疼痛管理;提供最新的血友病治療進展信息;指導優(yōu)生優(yōu)育,避免生育血友病高?;純杭又鼗颊叩男睦碡摀?;邀請外科醫(yī)生與麻醉師加入到血友病綜合關懷團隊的工作中來,開展多學科診療13例次,處理嚴重出血并下肢嚴重感染1例次,康復鍛煉17例次。同時促進家屬的全程參與、社會醫(yī)療保障和慈善機構的共同關注等。
1.3統(tǒng)計學處理
所有資料采用統(tǒng)計軟件SPSS19.0進行數據管理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實施綜合關懷前54例血友病患者的SAS、SDS、SCL-90總分及軀體化、強迫癥狀、人際關系敏感、抑郁、焦慮、敵對、恐怖、偏執(zhí)、精神病性的因子得分明顯高于國內常模[6],對比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其中以強迫癥狀、人際關系敏感、抑郁、焦慮、敵對及恐怖因子較為突出。實施綜合關懷后54例血友病患者的SAS、SDS、SCL-90總分及各因子得分均表現下降趨勢,其中SAS總均分低于50分,SCL-90各因子下降趨勢由高到低依次為恐怖、軀體化、焦慮、敵對、偏執(zhí)、精神病性、抑郁、人際關系敏感、強迫,對比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實施綜合關懷后54例血友病患者SAS、SDS、SCL-90總分及各因子得分與國內常模相比仍有差距,對比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
3討論
3.1血友病患者的心理健康狀況
與正常人群相比,血友病患者的生活質量存在明顯差距,特別是在長期、反復的出血過程中患者及家屬極易產生焦慮、抑郁等心理反應[7]。劉穎華等[8]就曾報道了關于血友病患者出現情感障礙的病例。國外還有專家指出具有獨特病理特點的血友病性關節(jié)炎引發(fā)慢性持續(xù)性疼痛,易產生各種生理和心理健康問題,如軀體化、恐怖等消極心理[9]。疼痛無法耐受時應用止痛藥物,但止痛藥物對疾病又會產生不利的影響,加重出血的風險,患者對疼痛的消極對待和對止痛藥物的擔憂引發(fā)患者產生強迫、偏執(zhí)的心理變化。因此反復出血不止和關節(jié)病變成為影響患者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所以持續(xù)的心理健康狀況的關注和評估是至關重要的[10]。本文通過應用臨床上常用的SAS、SDS和SCL-90進行血友病患者心理健康狀況的首次測量發(fā)現,54例血友病患者的SAS、SDS、SCL-90總分及軀體化、強迫癥狀、人際關系敏感、抑郁、焦慮、敵對、恐怖、偏執(zhí)、精神病性的因子得分分別高于國內常模。
3.2實施血友病綜合關懷對血友病患者心理健康狀況的影響
3.2.1血友病綜合關懷是防治血友病最理想的模式血友病綜合關懷是以血友病專業(yè)醫(yī)生和護士為主導,包括血液科、實驗室、理療科、心理科、影像科、遺傳科、兒科、骨科、口腔科等醫(yī)護人員及社會工作者及政府相關部門組成的多學科綜合關懷團隊,負責血友病患者的病例登記和管理、家系調查、預防、診斷、治療、護理、康復、健康教育、培訓、心理疏導、隨訪及社會救助等,使患者得到全面的、有益的專業(yè)治療與指導,最大程度地減少出血和并發(fā)癥,降低醫(yī)療費用,以期達到正常人群的生活狀態(tài)[11]。作為一種有效的血友病診療管理模式,血友病綜合關懷模式逐步被全球多個國家所采用。血友病的綜合關懷不僅包括出血的治療和預防,還包括對于治療過程中出現的其他并發(fā)癥的處理,并且更加關注患者身體、社會適應能力和心理的健康,讓患者更易進入良好的學習、工作和生活狀態(tài)。多樣化的綜合關懷措施既確保了患者關節(jié)出血的治療和預防,有效降低了關節(jié)病變的發(fā)生,促進了關節(jié)功能的回復,又增加了健康教育知識的傳播和病友間的同伴教育活動,拓展了綜合關懷的領域和效能,同時增強了血友病患者自我管理的能力[12-13]。
關鍵詞:中職生;手機依賴;心理健康
智能手機在青少年人群中已經普及,青少年手機依賴問題日趨嚴重,過度使用手機會使青少年產生身心健康問題[1-3]。我國中職生群體多為中考分流中的失利者,是青少年中的弱勢人群,更易于出現身心健康問題。近年來,中職生群體的規(guī)模日趨增長,2014年全國中職生入學人數占高中階段總人數的44.12%[4],其身心健康問題開始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國內外有關手機依賴對中職生影響的研究不多,其中關于手機依賴與心理健康的相關性研究多偏重于精神癥狀的評估,忽略了心理健康的多維度特點。本研究運用問卷和科學量表對廣東省某健康職業(yè)學院的在校中職生進行調查,旨在了解中職生手機依賴的現狀,探究手機依賴與心理健康狀況的相關性,為中職教育中手機依賴的預防干預及心理健康的促進提供依據。報道如下。
1對象與方法
1.1調查對象
于2016年6月抽取廣東省某健康職業(yè)學院中職部護理、助產、藥劑和農村醫(yī)學4個專業(yè)1~2年級共16個班級的1055名學生。
1.2方法
培訓施測人員,根據實際情況到場施測。采用整群分層抽樣方法對所有對象進行問卷調查。依據自愿原則和保密原則,參與研究的被試者現場填寫匿名問卷并回收。剔除漏選、多選及全選同一選項的無效問卷,保留有效問卷,統(tǒng)一編碼,獲得有效問卷989份,有效回收率為93.74%。數據采用軟件Epidata雙重錄入。
1.3評價標準
(1)中學生手機依賴量表:由王小輝編制[5]。量表內部一致性信度為0.889,分半信度為0.882,均符合心理測量學要求,量表總分及分量表得分越高表明手機依賴程度越深。共16個項目,包含戒斷性、突顯性和強迫性三個維度。其中戒斷性包含有4、6、9、11、13、14共6個項目;突顯性包括3、5、7、10、15共5個項目;強迫性包括1、2、8、12、16共5個項目。量表采用Likert5點計分法,從1“極不符合”到5“非常符合”。總分大于48分(不包含48分),及平均分大于3分者(不包含3分),即判定為有手機依賴傾向。(2)中學生心理健康量表(MSSMHS):由王極盛、李焰等人編制[6]。共60個項目,包含強迫、偏執(zhí)、敵對、人際關系敏感、抑郁、焦慮、學習壓力感、適應性不良、情緒波動性、心理不平衡性10個維度。評分為5級評分,用1~5表示程度由低到高。
1.4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20.0統(tǒng)計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用x±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各效應因子相關性采用相關分析;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比較采用χ2檢驗。影響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歸分析。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2.1中職學生手機依賴評分
989名中職學生手機依賴量表總分呈正態(tài)分布,平均為(40.4±10.5)分,戒斷性、突顯性和強制性三個維度的均分分別為(15.2±4.8)、(14.9±3.7)和(10.3±3.8)分。
2.2中職學生手機依賴各維度的人數和檢出率
200名學生被檢出有手機依賴傾向,占總人數的20.2%,戒斷性、突顯性和強制性的人數和檢出率分別為761人(76.9%)、435人(44.0%)和91人(9.2%)。
2.3中職學生手機依賴與心理健康的關系
2.3.1手機依賴組與非依賴組心理健康評分比較手機依賴組與非依賴組心理健康總評分及強迫、偏執(zhí)、敵對、人際關系緊張和敏感、抑郁、焦慮、學習壓力、適應不良、情緒不平衡、心理不平衡10個維度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2.3.2手機依賴組與非依賴組的心理健康得分的相關性分析手機依賴總分與心理健康的強迫、偏執(zhí)、敵對、人際關系緊張和敏感、抑郁、焦慮、學習壓力、適應不良、情緒不平衡、心理不平衡10個維度呈正相關關系(均P<0.05),手機依賴戒斷性、突顯性和強制性3個維度與心理健康總分及10個維度之間呈正相關關系(均P<0.05),見表2。手機依賴總分與心理健康總分之間呈正相關關系(r=0.484,P<0.001),見圖2.3.3手機依賴與心理健康維度的Logistic回歸分析以是否手機依賴為因變量,選擇單因素分析P值在0.1水平上有統(tǒng)計學意義的心理健康的10個維度作為控制變量進行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敵對、學習壓力、情緒不平衡是手機依賴發(fā)生的危險因素。見表3。
3討論
【關鍵詞】特長生;文化生;心理健康
中圖分類號:G6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0278(2015)09-164-01
一、導言
隨著特長生教育的迅速發(fā)展,特長生隊伍在日益壯大。作為一個特殊群體的中學生,他們因為在本專業(yè)上花費太多時間,導致文化課相對較弱,在專業(yè)和文化之間難以找到平衡點,相對其他高中生來說面臨著更多的心理沖突。且他們紀律觀念比較淡薄,自我約束能力較差,又喜歡和社會不良青年打交道,沾染了不少不良習慣和毛病,心理問題已經成為他們身心健康成長的最大障礙,阻礙了他們的成才。能不能處理好特長生的心理問題已經成為學校著重研究的問題。
本研究旨在通過調查特長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從而探討解決特長生心理問題的對策,對特長教育起到重要的指導作用。
二、方法
(一)被試
隨機選取本校230名學生,其長生115名和文化生115名。
(二)研究工具
問卷選自周步成修訂的心理健康診斷測驗(MentalHealthTest)。全量表的分半信度為0.90,重測信度0.66-0.87,量表內容效度良好。根據以往研究經驗,本研究選取該測驗的5個維度:學習焦慮、對人焦慮、自責傾向、過敏傾向、沖動傾向進行施測。
(三)程序
被試以班級為單位集體施測。
(四)數據處理
用SPSS12.0對數據進行統(tǒng)計處理與分析。
三、結果與分析
我校中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總體上處于中等水平。對文化生與特長生進行比較分析,發(fā)現他們在在學習焦慮(F=7.76,p
四、討論與對策
從結果中可以看出,特長生的學習焦慮、沖動傾向、總體心理健康水平均要差于文化生,這與眾多研究結果相同。
在特長生的培養(yǎng)實踐過程中,高考壓力下特長生教育的功利性日益凸顯。一般而言,對特長生的培養(yǎng)很多時候就是圍著高考轉,而不是從特長生長期發(fā)展的角度入手。所以在實際中,學校一般會從文化成績較低的學生中選擇部分學生專攻藝術、體育走捷徑來提高考生的總上線人數。因此,對于這部分學生來說,文化課從一開始就相對薄弱,在文化考試方面自然會遇到比一般學生更多的困難和挫折,而當他們面臨困難和挫折時,往往會想到自己和文化課學生的差距等實際的問題,又給自己造成一定的心理困擾和障礙,自然會產生更多的學習焦慮。
另外,據調查發(fā)現,特長生的人際交往能力較差。他們經常被當成差生,在文化課堂上難以獲得成就感,且易與老師和同學發(fā)生爭執(zhí)和矛盾,不斷的挫敗感也容易讓他們產生各種焦躁、不安、沖動的情緒。另外,他們也缺乏有效的社會支持系統(tǒng),當他們產生不良情緒時,會發(fā)現身邊沒有可以傾訴的朋友,很多心理問題沒法得到排解,所以極易產生沖動行為。如有研究表明中學體育特長生的問題行為多為外向性的問題行為,攻擊性、破壞性較強,因此更易違反班級、學校紀律。另有研究表明,成績差的學生在消極情感和沖動傾向上都顯著高于成績好及中等的。
因此,在教育與教學活動中,要關注特長生的心理動向,培養(yǎng)其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和信念。
首先,學校應注重特長生培養(yǎng)的科學性和有效性,制定相應的管理模式,比如開展班級分層教學,組建合作學習小組,分階段地更加細致地指導其合理分配文化課與專業(yè)課時間,正確處理文化學習和專業(yè)訓練之間的矛盾。
其次,組織學校、班級文體活動,給特長提供發(fā)揮優(yōu)勢的機會,增強他們的成就感、班級榮譽感,也幫助他們能更好地融入到集體之中。
再次,面對特長生的心理問題,學校應從多方面入手,心理室建立特長生心理檔案,定時開展心理輔導。而班主任和任課老師應以教育為主,通過講課、輔導和心理訓練等形式,提高學生心理承受力和耐挫力。當學生出現心理問題時,利用班級活動刺激學生積極向上的情緒,對其心理問題進行及時干預,提高他們的心理素質和戰(zhàn)勝心理問題的能力。
最后,家庭教育是學校教育的補充,學校要加強家校聯盟所發(fā)揮的積極作用。班主任要通過定期召開班會、家長會、家訪、電訪、網談等形式與家長保持聯系,及時將特長生的問題反饋給家長,對特長生的心理動態(tài)進行及時地監(jiān)控。
總之,學校要從各方面逐步建立、完善特長生心理健康水平的監(jiān)控、預警和危機干預機制,在教育教學活動中實施和滲透,正確處理好特長生的心理問題。
參考文獻:
[1]王桂平,陳會昌.中學生面臨學習應激的應對方式與控制點、自尊心和心理健康的關系[J].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2001,15(6).
[2]孫輕騎,周建紅.重點高中生的心理狀態(tài)與高考成績的相關性研究[J].中國行為醫(yī)學科學,2001,9(1).
【關鍵詞】癲癇;SCL- 90;心理護理
癲癇是大腦中的神經元異常放電所造成的短暫中樞神經系統(tǒng)功能出現障礙的慢性腦部疾病。癲癇具有不可預測、反復和長期的特征。許多患者不僅需要承擔癲癇發(fā)作對本身的傷害,還需要面臨一定的社會和家庭的壓力。這些心理壓力有可能進一步加重癲癇發(fā)作。因此,癲癇病患者的生理和心理的健康情況應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在本文中,對76例成年癲癇患者的心理健康進行評估?,F將結果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文主要調查在本院住院的76例癲癇患者,其中男41例,女35例,年齡15~41歲,平均(25.05±6.81)歲。
1.2 方法
在對癲癇病患者進行調查時要比對癥狀自評表(SCL-90)來進行,要對調查期間所使用的調查指導語進行規(guī)范化,盡量保持一致。對于調查結果可以使用分數進行評級,1―5分不等,無癥狀用1分表示,輕度癥狀用2分表示,中度癥狀用3分表示,較重癥狀用4分表示,嚴重癥狀用5分表示。調查結果以及相關材料最后進行統(tǒng)計分析,最后與我國的正常人群體進行比較并分析,采用t檢驗。
2 結果
調查了76名患者,其中69例有各種各樣的心理問題,占全部的90.79%。這類患者在人際交往中往往具抑郁、焦慮、敵對和恐懼的情緒,而且該比例高于全國常模,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3 討論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也越來越復雜,所以導致部分人群會產生一些心理不健康的情況,隨著醫(yī)學的發(fā)展,該現象越來越受到社會各界的重視。心理健康也成了目前醫(yī)學界重點討論的話題。精神障礙可以是一組獨立的疾病,但也可能會伴隨著許多身體疾病,包括癲癇患,其發(fā)病率為5‰。研究顯示,大約四分之三的癲癇患者都存在各種各樣的精神和心理問題。患有抑郁癥的人群在癲癇病患者中所占的比例也是更多的。所以,根據各項研究資料,可以看出,癲癇病患者相比于正常人群,要更容易對他人或社會產生敵對、焦慮、抑郁的情緒。這些由多種因素所引起的心理障礙影響,一方面有可能是社會對癲癇缺乏正確的認識,患者擔心別人在公共場所進行攻擊或者歧視;另外一方面是癲癇病患者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而發(fā)病,所以,他所要承擔的經濟費用也會比較高,但是癲癇病患者由于患病,并不能像正常人一樣工作,甚至還涉及到癲癇病患者的一生的問題。尤其是那些病程較長、療效不佳、更容易對治療失去信心的患者,都會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礙,這項研究也證實了這一點。
為了促進患者早日康復,我們專注于通過為具有精神障礙的癲癇患者進行適當的心理護理,從而采取以下措施。
3.1 抑郁的護理
由于癲癇反復發(fā)作,患者常常失去了心理治療的信心,造成了悲觀、消沉等負面情緒的產生,而且患者會因為這些負面情緒感到孤獨、沒有前途,對生活和治療失去了信心。甚至嚴重的會產生自傷、自殺的意念和行為,這也是患者產生抑郁癥的表現,為了能夠有效抑制這種情況的出現需要醫(yī)護人員使用各種方法,促進和患者的談心,幫助患者解決實際問題,并安排他們從事有益的活動,同時認識到情緒和癲癇發(fā)作之間的關系,充分發(fā)揮他們日常生活中的自理能力,以分散他們的注意力,及時有效的接受治療,盡快控制病情,以穩(wěn)定他們的情緒。
3.2 恐怖、焦慮的護理
癲癇是一種慢性疾病,一旦確診,對于患者的打擊是巨大的,因為還沒有最終的解決方案,而且治療持續(xù)時間比較較長,療效不穩(wěn)定,會影響到患者的工作、生活、婚姻和學習等,在漫長的治療過程中,患者將不可避免地產生許多不同程度和水平的不良情緒,經常感受到恐懼,容易產生焦慮;這需要及時為患者進行心理輔導,耐心解釋癲癇的發(fā)病機制、臨床表現、治療和預后等相關知識,并提高患者的疾病意識,樹立治療信心,使患者知道,雖然他患的是一種慢性疾病,需要長期治療,但只要及時正確接受治療,疾病將很快就會得到控制,一旦疾病控制住,就可以繼續(xù)參加工作、學習等日常生活活動,從而釋放他們的疑惑、焦慮和恐懼感,指導家庭給予更多的理解和護理,使得癲癇病患者得到社會和家庭的支持,讓他們感受到社會大家庭的溫暖,緩解和消除他們的恐懼,焦慮。
3.3 人際關系敏感、敵對的護理
因為人們不明白癲癇病的具體情況,所以常常會對癲癇病患者產生偏見和歧視的態(tài)度,時間長了容易導致癲癇病患者的人際關系緊張,使患者不信任身邊的人,產生孤僻、無聊、甚至敵視等負面情緒。這就需要護理人員加強對于癲癇疾病的宣傳和教育工作,使人們了解癲癇疾病的基本情況,得到多一點的支持,形成了良好的社會支持系統(tǒng),讓癲癇患者和他們的家庭,從多年的“影子”中走出來,重獲社會的尊重和關懷。而且還要建立良好的醫(yī)患關系,醫(yī)療人員要利用周到、真誠、耐心、舒適和友好的語言跟患者進行溝通,尊重患者的人格,避免任何能夠激怒病人的語言。
參考文獻
[1] 馬玉輝,何謙.門診癲癇病患者心理問題分析與護理對策[J].中華護理雜志,2012,5(37):35- 36.
精神科護士是一個特殊的職業(yè),其護理對象是失去理智、缺乏自知力的精神病患者。護士在封閉的環(huán)境工作、面對特殊的群體、精神高度緊張、情緒郁悶,極易產生心理障礙。分析精神科護士的心理健康狀況,為采取良好的應對措施提供依據,從而提高精神科護士的心理健康水平是精神科護理面對的重要問題。
1 引起精神科護士精神緊張的原因
1.1 護理對象的特殊性 精神科護理是一項特殊的護理工作,它既有綜合醫(yī)院護理工作所具備的技術專業(yè)性,如危重患者的搶救、軀體疾病的護理、各種注射及用藥等,又有固有的特殊性,即它所服務的對象是大腦機能失調,言語紊亂,不能配合治療,甚至拒絕治療或干擾護理工作的精神病人,護士在護理這些患者時心身的付出要大的多[1]。
1.2 護理工作的高風險性 精神科護理工作面對的是缺乏自知力,缺乏理智的群體,患者沖動、自殺、自傷、外走等隨時可能發(fā)生。據文獻報道,20%~40%的精神分裂癥患者有自殺未遂史[2]。患者常誤認為護士是傷害他的對象而攻擊。護士在工作中既要提防患者攻擊,又要防止患者發(fā)生意外,心理持續(xù)處于緊張狀態(tài),因而易導致心理疲勞[3]。
1.3 護理工作超負荷,生活無規(guī)律 精神科的病情觀察不同于綜合科的數據化或儀器化觀察,需勤巡視、細觀察患者的言、行,以掌握患者的心理,尤其是夜班護士,必須不停的巡視、觀察患者,因為夜間為患者走失、自殺等突發(fā)意外的高峰期,故必須集中精力,來避免一些差錯事故的發(fā)生[4]。頻繁的夜班導致生物鐘極易倒錯,引起睡眠障礙,更加使之產生心理疲憊感。
1.4 護士自身因素 包括心身健康狀況、工作能力、個性、人際關系、知識更新、事業(yè)競爭帶來的緊迫感等,均可產生心理壓力。
1.5 護士社會地位及待遇偏低 由于缺乏完善的社會支持系統(tǒng),精神科護理工作常被誤解和偏見,認為護理工作是與“瘋子”打交道,低人一等;同時患者突發(fā)意外時,有的家屬將責任全歸咎于護士,要求追究責任并給予經濟賠償,給護士帶來了較大的心理壓力。
2 對策
2.1 加強責任心,正確處理患者的病態(tài)行為 護士應增強責任心,全面了解患者病史及病情特點,掌握溝通技巧,尊重、關心患者,并與之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根據患者的病情采取不同的護理方法;進行健康教育宣傳,使患者獲得更多的健康知識;充分認識工作中的危險性,提高自我保護意識,從而提高護理質量和管理水平。
2.2 增強法律觀念 加強法律法規(guī)知識的學習,做到知法、懂法、守法。經常分析臨床護理工作中的隱患安全,采取積極有效的防范措施,最大限度保護患者的安全,減少醫(yī)療事故和糾紛的發(fā)生。
2.3 樹立愛崗敬業(yè)精神 精神科護士職業(yè)是神圣的,是任何一個專業(yè)都不能比擬的。因此,護士應不斷的加強學習,更新知識,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質、業(yè)務素質、身體素質,樹立愛崗敬業(yè)精神,做好本職工作,糾正社會對精神??频钠姟?/p>
2.4 培養(yǎng)良好心理素質,加強自我心理調節(jié) 良好的心理素質是做好精神科護理工作的前提,要正確對待工作中的挫折和失敗,學會自我減壓,敢于面對現實,諒解患者的病態(tài)行為;同事之間相互支持、鼓勵和交流,保持良好的人際關系;適時宣泄心中的煩惱,培養(yǎng)廣泛的業(yè)余愛好,學會自強、自立、自信,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及工作效率,緩解疲勞。
2.5 建立社會支持系統(tǒng),提高護士社會地位 采取多種形式宣傳精神科護理工作的重要性,讓社會更多地了解、關心、尊重護士。同時與患者家屬多溝通,取得家屬理解。醫(yī)院領導要支持護理工作,為護士提供多元發(fā)展機會,注重精神和物質獎勵,調動工作積極性,減輕護士心理壓力??傊?,精神科護理工作因護理對象的特殊性、高風險性等導致護士多種心理健康問題,不僅護士的身心健康,還影響其工作效率。因此,護士應提高自身心理素質,不斷完善自我,保持健康的心理狀態(tài),更好地為患者健康服務。
參考文獻
[1] 李濤,宮翠鳳,張巖.精神科與綜合科護士心理健康狀況對照分析[J].中國民康醫(yī)學雜志,2003,15(6):379
[2] 趙梅,季建林.自殺的國內外研究現狀[J].上海精神醫(yī)學,2000,12(4):222
【關鍵詞】新生 心理健康 癥狀自評量表(SCL-90)調查
中圖分類號:R471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5-0515(2010)11-234-02
隨著我國高校教育體制的改革和發(fā)展, 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問題干預工作逐漸受到社會重視。大學新生作為大學生中較為特殊的群體, 在目前高考錄取制度和大學分科教育制度的背景下, 其心理特點相對特殊和穩(wěn)定。每年對大學新生進行心理健康普查, 及早把握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 有針對性的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做出相應心理干預措施,預防和減弱心理問題的進一步惡化,對促進大學生的身心健康發(fā)展,提高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具有重要的意義。
寧夏師范學院醫(yī)學院有護理、臨床、口腔、藥學四個專業(yè),新生絕大多數是女生,其中女生同學占93.3%,回民同學占35.5%,深入分析、研究他們的心理健康狀況,有助于及時發(fā)現他們存在的心理問題,為有的放矢地對其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及心理咨詢提供一定的參考依據,為培養(yǎng)合格的身心健康的醫(yī)學人才提供有力支持。
1對象與方法
1.1對象
本次調查的對象是醫(yī)學院2009級新生,采用整群抽樣的方法進行問卷調查。調查試卷共發(fā)放調查問卷265份,回收有效問卷258份,有效問卷回收為97.4%,其中女生242人,男生僅16人,回民89人,年齡18-22歲。來自城市的學生45人,來自城鎮(zhèn)的66人,來自農村的147人。
1.2方法
采用癥狀自評量表SCL-90[1]進行評定,該量表包含90個題目,內容由9個反應心理疾病癥狀的因子組成,分別是F1(軀體化)、F2(強迫癥狀)、F3(人際關系敏感)、F4(抑郁)、F5(焦慮)、F6(敵對)、F7(恐怖)、F8(偏執(zhí))、F9精神病性)[2]。據癥狀嚴重程度按1-5級評分。為保證研究的效度和信度,主試全部由新生班主任擔任,并在調查實施前對主試進行集中培訓,學生在40分鐘內對答題卡上內容進行自我評定。
1.3 統(tǒng)計學處理
問卷回收后統(tǒng)一管理,使用Excel2003錄入數據,應用spss數據處理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并與全國青年組常模進行比較。
2 結果
2.12009級大學新生總體心理健康狀況分析
SCL-90因子分達到 3 分以上,超出正常均分, 一般認為嚴重程度已達到或超過中度痛苦水平, 表明可能有比較明顯的心理問題。我們將各因子分的人數及比例進行了排序, 結果見表1。
以九因子中任意因子≥3作為心理問題的檢出標準,發(fā)現本組258名大學新生心理有問題的總檢出率為13.6%(35/258),各因子的檢出率由高到低依次為:焦慮癥狀 0.54%、強迫0.51%、敵對0.43%、憂郁0.34%、人際關系0.26%、恐懼0.20%、偏執(zhí)0.17%、精神病性0.09%和軀體化0.09%。新生普遍的問題主要由焦慮、強迫、敵對引起的情緒波動。
表1 2009級大學新生因子分≥3的人數和比例
2.2 2009級大學新生與全國常模的比較
癥狀自評量表共包括9 個因子 ,我們將大學新生總體在各因子上的得分與1998 年唐秋萍等人對 SCL - 90在中國的應用分析中所得出的大學生歷年正常樣本常模[1]進行比較,結果表明,我校新生九個因子得分均高于全國青年常模組 ,并存在顯著性的差異。排在前4位的因子依次為:焦慮、強迫、敵對和憂慮。這與張智勇(1998年)研究結果一致,與吳枝兵的研究結果有差異[3],焦慮、敵對、偏執(zhí)等因子的得分高,而強迫因子的得分一致。說明影響寧夏師范學院醫(yī)學院2009級新生心理健康狀況的主要因子是敵對、偏執(zhí)、焦慮、強迫[4]。
表2 2009級大學生與全國青年SCL-90組常模比較
注:*表示p<0.05,**表示p<0.01,***表示p<0.001
3 討論
以往采用SCL-90的相關研究結果顯示,新生心理問題總檢出3.79%-21.34%[4],而本研究醫(yī)學生的心理問題總檢出率為13.6%,處于中等水平,表明醫(yī)學新生心理健康水平不樂觀。我院學生的整體心理水平高于全國常模(1998)和宿州學院(2008)[3]及蕪順師專(2006)[5],但與2005年研究結果基本一致,心理問題主要是由焦慮、強迫等引起。2006年夏善波和2008年吳枝兵的研究結果顯示,大學新生心理困惑與人際交往關系比較密切,而我院學生人際交往對情緒波動影響處于中等水平。
我校醫(yī)學院新生對于國內正常人群而言,心理健康水平相對較低。各種心理問題檢出率較高的為:焦慮癥狀、強迫、敵對和憂郁等癥狀。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調查對象地處偏遠內陸,經濟不發(fā)達,信息比較閉塞,心理學教育相對缺乏,不能很好的排解心理問題,久而久之發(fā)展成心理疾?。欢强赡芘c他們既要承受大學學習的壓力, 又要獨立應付自己的日常生活, 還要肩負著把握和規(guī)劃自己未來等多重應激有關;三是大學新生剛經歷了高考的壓力,對自己的考分的懷疑,進而產生憂郁,這種情緒比自身對學校的滿意程雖然整體水平較差, 但大學生遠未到心理病態(tài)的地步[4];四是醫(yī)學生新生女生比例占90%以上,在日常學習生活中,與男生交往接觸的機會相對較少,這種缺乏與異往、溝通的環(huán)境,易使她們產生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形成不健全人格,可能是導致整體心理健康水平偏低的一個重要原因;五是女生之間在交往過程中,由于女性特有的敏感、虛榮心強、心胸較狹窄等個性特點,更容易產生人際沖突,造成抑郁、敵對、憂慮等不良情緒,產生心理問題。
參考文獻
[1]唐秋萍,程灶火.SCL-90在中國的應用與分析[J].中國臨床分心理學雜志,1999,1
[2]宋專茂.心理健康測量[M].第二版.廣州:暨南大學出版社,2005,3:222-228
[3]吳枝兵.宿州學員2008級大學新生心理健康狀況的調查與分析.教學研究,2009,2:17-19
關鍵詞: 初一新生 心理健康 調查分析
為了更好地在學生中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增強青少年及家長的心理健康意識,我校心理咨詢室自制了中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的家長及學生調查問卷,通過對家庭中親子關系、對學生心理問題的認識、目前初中生心理健康狀況的調查,以便我們在工作的內容、形式等方面提出相應的對策。
1.資料與方法
于2008年9月3~8日,采用問卷調查的方法,分別編制了學生問卷和家長問卷,學生問卷的調查對象為我校初一年級全體學生,共發(fā)放問卷218份,收回有效問卷101份,其中男孩56人,占55.6%,女孩45人,占44.4%。家長問卷的調查對象為我校初一年(3)班的學生家長,共發(fā)放問卷35份,收回有效問卷34份。全部數據經EXCEL軟件處理。
2.結果
2.1學生學習態(tài)度
學生認為上學讀書是為了讀書后賺大錢的占差不多一半(44.0%),認為沒有知識不能生存的占36.2%,認為替父母和老師學習的也不少(19.8%);課堂上老師提問學生馬上回答的占42.0%,想一會再回答的占47.3%,合共九成,老師抽問才答,一般不回答或者等別人答的只占少數,情況比較理想;對老師布置的作業(yè)認真完成的占91.3%;期末考試時有信心,不緊張的占74.9%,心情緊張和有點緊張的占22.7%,大部分學生應試心態(tài)良好,但超過五分之一的學生有考試壓力,心情緊張。
2.2學生情感表露
學生看電視遇到傷心或感人的情節(jié)時跟著流淚和非常激動的占多數(85.0%);和同學在一起,感到快樂的占97.1%;見了認識的長輩主動熱情招呼的也占多數(91.3%);家里來了陌生客人,主動招呼(44.4%)和不理睬、怯生(44.9%)的所占的比例差不多,都占比較大的比例;與新朋友在一起,有93.2%的學生能夠主動邀請一起玩;受到委屈時為自己辯解的占多數(85.0%),獨自生悶氣和與人爭吵的占15.0%;當被別人不小心踩了一腳時,能原諒對方的占多數(72.9%),要求對方道歉的占24.2%,只有2.9%的學生罵對方或反踩對方一腳。
2.3學生社會適應性
在學校做清潔時,94.7%的學生能夠認真做;做事不成功時,請別人幫助的約占半數,有28.0%的學生是不服氣,再做;對學校的紀律和常規(guī)要求81.2%的學生能夠自覺遵守,但也有不少的學生是老師來就遵守或有時違犯(17.4%);競選干部時,認為我能行,努力爭取的占72.9%,但認為當干部要多做事,怕辛苦的占16.4%,認為無所謂和自己不行的分別占6.8%和2.4%;學生到學校的心情是很愉快的占87.0%,認為心情一般、有時煩和不愉快的合占13.0%。
2.4家長對心理健康的認識
在對家長的調查中,平時主動學習有關心理學方面的知識的占51.2%,不主動的占26.8%,不在意的占22.0%;認為家庭教育對于孩子的心理健康很重要的占絕大多數(92.5%),認為一般重要和有點影響的占7.5%;認為孩子的個性發(fā)展和家長的影響關系最大的占多數(47.6%),其次是孩子的天性(28.6%)和學校教育(23.8%);認為自己孩子身心健康發(fā)展正常的占多數(80.5%),發(fā)展一般的占17.1%,不知道的占2.4%。
2.5家庭親子關系
在學生的調查結果中,大部分學生認為平時與父母說話多(56.0%),有時有和父母說話的占42.0%,沒什么話說的只占極少數;想和父母多說話的占多數(75.4%);學生心中的秘密最想告訴的對象是父母和好朋友,分別占45.9%和27.5%;認為父母平時鼓勵有時有的占多數(41.5%),認為父母鼓勵多的和很少的比例差不多,分別為29.5%和28.5%。
在家長的調查結果中,平時關注孩子心理健康的占絕大部分(90.2%),平時不太在意孩子心理健康的只占少數(9.8%);平時很注重和孩子溝通的占多數(77.5%),但也有一部分家長偶爾與孩子溝通(22.5%);很了解孩子學習狀態(tài)和一般了解孩子學習狀態(tài)的家長所占比例差不多,分別為58.8%和41.5%。
3.討論
3.1學生學習態(tài)度方面。
學生對上學讀書的目的差異較大,其中,為了賺大錢的約占一半,沒有知識不能生存的占三成多,認為替父母和老師學習的也有兩成;課堂上主動回答老師提問的合共九成,老師抽問才答或者等別人答的只占少數,說明學生在課堂上比較積極;絕大部分學生認真對待老師布置的作業(yè);大部分學生應試心態(tài)良好,但也有超過五分之一的學生有考試壓力,心情緊張。
3.2學生情感表露方面。
學生情感豐富,容易受到感染,善于表達;與同學、朋友和長輩的交往較積極、主動,但對陌生人有較強烈的抗拒心理,對家里的陌生人不理睬、怯生的學生差不多占一半;被傷害或壓迫時,大部分學生能有采取合適行為(例如原諒對方、辯解、要求對方道歉等)進行解決。但也有一部分學生采取獨自生悶氣自我封鎖或爭吵、罵對方和反踩等過激行為,這需要及時糾正。
3.3社會適應性方面。
絕大部分學生能夠按學校的要求認真做清潔,大部分學生能夠自覺遵守學校的紀律,但也有一成多的學生是老師來就遵守或有時違犯;相信自己的能力,積極參加班干部競選的學生占多數,但也有部分怕辛苦,不參加競選的,有一成左右的學生認為無所謂或自己不行;大部分學生認為學校的生活很愉快,這對學生的學習有正面的影響。
3.4家長對心理健康的認識方面。
有一半家長平時主動學習有關心理學方面的知識,另外一半是不主動和不在意;絕大部分家長認為家庭教育對于孩子的心理健康很重要;認為孩子個性發(fā)展和家長的影響關系最大的占多數(47.6%),其次是孩子的天性和學校教育;認為自己孩子身心健康發(fā)展正常的占多數,發(fā)展一般的也占一部分。
3.5家庭親子關系方面。
父母和孩子的關系親密,大部分學生與父母溝通良好,大多數的學生也有與父母溝通的意愿;絕大多數家長關注孩子心理健康,對于孩子的學習狀態(tài)也有較好的了解。
4.措施
心理健康是學生德、智、體、美諸方面全面發(fā)展的基礎和保證。健康的心理可以促進學生智力的協調發(fā)展,有助于提高學習效率。因此,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其全面發(fā)展的需要,也是為其日后有效從事社會實踐活動開展的一項基礎工作。
1989年聯合國世界衛(wèi)生組織提出:“健康,不僅是沒有疾病,而且包括軀體健康,社會適應良好和道德健康。”通過此次對中學生心理健康現狀調查,分析原因,研究和尋求合理的教育對策是我們的當務之急。
4.1構建學校心理教育的組織領導架構,讓心理健康教育進入課堂。
將心理教育作為學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組織部分納入議事日程,加強對心理教育的組織領導,以班主任為基本隊伍,以心理健康教育教師為中堅力量,全體教師都要參與到心理教育中來,既開設專門的心理教育活動課,又將課程滲透于各學科的教學當中,并注意邀請心理教育專家及時予以指導。
4.2根據各年級學生的年齡和身心特征,加強學校常規(guī)教育,進行正面引導。
心理健康教育是預防性的教育,重點擺在學生心理行為的訓練和引導上,中學的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游戲和活動為主,同時通過對有心理障礙的學生的及時咨詢指導,矯正訓練,提高其認知評價水平和應對技巧,并加以適當磨煉,增強適應能力和抗挫能力,維護學生心理健康。
在心理健康教育的實施中,還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自立意識,生活自理能力,學習能力,吃苦耐勞的精神,以及集體觀念。
4.3發(fā)揮學校、家庭的綜合教育功能,共同關注學生的內心世界。
目前強調心理健康教育的三個主體,學生是主體,教師是主體,家長也是主體。全面觀察學生的言行,開辟與學生溝通的多種渠道,使學生隨時能與教師、家長、同伴溝通,讓學生有機會也有場所進行傾訴。共同培養(yǎng)學生健全的人格,特別是要轉變家長的觀念和改進教育方法,因為家長教育觀念,教養(yǎng)水平,包括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對學生產生的影響特別明顯。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脫節(jié)甚至相矛盾最易導致學生出現心理障礙。
參考文獻:
[1]俞國良.我國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現狀與發(fā)展.中小學教育.
目前有一些針對教師心理健康狀況測驗的調查由于測量工具的不同和評價方式的差異等原因,對教師的心理健康狀況的評價不一。根據各方面的資料,我們認為教師的心理健康狀況不容樂觀。尤其是在當前,教師不僅面臨教育和教學改革的壓力,而且有學歷、職稱、論文、課題、競聘上崗等各種壓力。另外,教師這一社會角色往往使得他們更容易隱藏自己的心理問題。解決教師的心理健康問題不僅是促進他們自身健康、提高其生活質量的需要,而且是教師職業(yè)的必然要求。為了進一步了解職校教師的心理狀況,使職業(yè)學校教師能夠身心健康地工作和生活,我們開展了本次調查研究工作。
我們選擇的是小樣本調查,調查人數為30人,采用隨機抽樣的方法抽取。在調查中我們采用的是問卷調查法和座談法。
一、結果和分析
根據對本次抽樣調查的定性與定量分析,當前我校教師的心理狀況呈如下特點:
1、教師能夠做學生的朋友,與學生平等地進行交流。在調查中我們發(fā)現:66%的教師都能夠真心地去愛護和關心學生,與學生平等地交往。他們認為現代的教育體制與過去有所不同,長輩式的教育方法已經不再適應現代社會以及當今學生的需要,只有成為學生的朋友才能走進學生的內心世界,了解他們的需求。
2、教師能夠積極努力儲備知識,調整心態(tài)。21世紀的今天,學校和教師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zhàn)。面對著這些挑戰(zhàn),我校教師能夠積極調整心態(tài)。在調查中,100%的教師都能夠利用業(yè)余時間學習和研究有關教育理論的書籍,并認可自己花錢進行再教育。
3、一部分教師存在職業(yè)倦怠感。教師工作的特點使得他們成年累月地重復著工作,需投入大量的情感和精力,但其成就卻無法獲得及時地反饋,容易產生職業(yè)倦怠感。調查表明,只有50%的教師認為從不后悔自己對職業(yè)的選擇,有10%的教師經常后悔對職業(yè)的選擇。調查還顯示,教師對本職工作的熱愛程度有所下降,只有63.3%的教師經常喜歡本職工作;26.7%的教師有時喜歡;10%的教師從不喜歡本職工作,6.67%的教師經??紤]辭職不干,50%的教師偶爾有這種想法。
4、職校教師的社會地位有待提高。調查中當問及職業(yè)教育在社會上處于什么地位時,76.6%的教師認為職業(yè)教育社會地位極低,處于滑坡狀態(tài)。在30名被調查者中,有76.6%的教師認為工作環(huán)境非常不符合他們的期望。
5、職校教師在工作方面存在著一定的壓力。通過對隨機抽樣的30人的調查我們發(fā)現,教師在工作方面普遍存在著一定的心理壓力,一些人正在承受著一定的心理困擾。其中有66.7%的教師感覺工作壓力特別大,他們的壓力來自于領導的認可程度、同事的看法以及繁重的備課工作等。其中90%的教師認為自己所掌握的知識已遠遠跟不上當今社會的需求。
二、建議
1、教師要敢于正視工作中責任感與自我實現的沖突,要善于從每一節(jié)好課中體驗成功,從每個學生的點點滴滴的進步中體驗成功。
2、人貴有自知之明,教師要對自己有正確的自我認識,既不自高狂妄也不妄自菲薄。有時要站得高一些,方能高瞻遠矚;有時要退一步,才能海闊天空。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地體會到人生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