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大學生英語競賽試題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一、引言
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是經教育部有關部門批準,由高等學校大學外語教學指導委員會和高等學校大學外語教學研究會聯合主辦,英語輔導報社承辦的全國唯一的大學生英語綜合能力競賽。本競賽分A、B、C、D四個類別,A類考試適用于研究生參加;B類考試適用于英語專業(yè)本、??茖W生參加;C類考試適用于非英語專業(yè)本科生參加;D類考試適用于體育類和藝術類本科生和非英語專業(yè)高職高專類學生參加。我院學生在近幾年的競賽中均取得了不俗的成績,大大增強了學生學習英語的信心,調動學習積極性。筆者就詞匯與結構部分做了一些分析與研究,希望對廣大有興趣參加競賽的同學有一定的幫助。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C類)決賽題的詞匯與結構部分由15道題構成,每題1分,總分15分。其中詞匯題7道,語法結構題6道,情景會話題2道。詞匯部分側重考查對詞形相近詞和語義相近詞的辨異能力、對短語動詞的認知和運用能力、對介詞與其他詞搭配使用的能力、對常用詞語的認知與運用能力;語法結構部分考查學生對基本語法知識的掌握與運用;情景會話題考查學生的口語能力,即在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中怎樣應答得體。
二、重點考查內容
1.詞匯部分
單詞詞義辨析題考查詞匯量,這類考題旨在考查考生的詞匯量及運用所學詞匯準確理解具體問題的能力。選項之間不存在形式和內容上的共性,考生只能通過題干、上下文來確定相關的意義選擇。
近義詞辨析題依據題干的邏輯意義和單詞的不同內涵確定,近義詞辨析題是考生最感頭痛的方面。由于兩個或兩個以上的選項含有相同或相近的意思,考生很難決定哪一個選項是正確答案。其實,在英語中一詞多義的現象很常見,有時題目考查的重點就在于某一選項的其它含義,而非與其他三個選項相近的含義。另外,在英語中真正的同義詞卻很少見,每個單詞都有它不同的內涵、使用場合或用法。在選擇過程中,要依據題干的邏輯意義和單詞的不同內涵確定最終選項。
形近詞辨析題以考查單詞意義為主要目的,詞匯測試中,??纪?、同根異義詞或拼寫、發(fā)音有相同或相似的詞匯,給考生的辨別造成干擾。但歸根結底,這種題型仍以考查單詞意義為主要目的,也可以說是單詞詞義辨析題的一種特殊形式。
短語搭配辨析題側重四個方面,短語類試題主要涉及動詞短語、形容詞短語、介詞短語及固定搭配、習慣用法等幾個方面。
2.語法與結構部分
(1)虛擬語氣重點考查四個方面。結構型虛擬語氣;虛擬語氣的倒裝結構(if省略);含蓄虛擬條件句;混合型虛擬條件句。
(2)非謂語動詞是出題最多的題型之一,重點考查不定式、分詞和動名詞的句法功能,以及獨立結構的句法功能。
(3)關于從句的考題主要涉及定語從句、狀語從句、同位語從句、賓語從句、名詞性從句等。其中,定語從句、狀語從句和名詞性從句為考點,尤其是even if,at times,provided that,so long as,in case,once,now that,in that,for all,if only,so long as 等引導的從句。
(4)情態(tài)動詞。主要考查考生對情態(tài)動詞含義的掌握及情態(tài)動詞與完成時態(tài)搭配使用的掌握。??嫉膬热萦校簃ay/might/must have +過去分詞表示對已發(fā)生事情的肯定推測;can not / could not have+過去分詞表示對已發(fā)生事情的否定推測;should/ought to have+過去分詞表示本應該做的事情,實際卻未做;should not /ought not to have+過去分詞表示本不應該做的事情,實際卻做了;need (not) to have+過去分詞表示本來(沒)有必要做的事情,實際卻沒做(做了)。
(5)倒裝。英語中在以下情況下要用倒裝結構:A.否定狀語位于句首句子要部分倒裝(把助動詞放在主語之前);B.only+狀語位于句首句子要部分倒裝;C.so+形容詞或副詞...或such...+that從句結構中,主句要部分倒裝;D.so,nor,neither位于句首,表示前文的陳述也適用于后者,句子要部分倒裝;E.虛擬語氣的倒裝。
(6)時態(tài)。此類題型的特點是選項為某一動詞的各種時態(tài)形式。解題可按如下方法進行:利用標志時態(tài)的信息詞。如時間狀語與時態(tài)之間存在一定的呼應配合關系。always,often,sometimes,occasionally,seldom,rarely等常用于一般現在時或一般過去時;since,for,already,yet,just,sofar,up to now,by the end of,by the time等引導的時間狀語或狀語從句,常用于完成時態(tài);ago,just now,yesterday,last week/year/month,in 2003等引導的時間狀語,須用一般過去時;tomorrow,soon,in the future,next year等應用一般將來時。另外,定語從句的先行詞前有形容詞的最高級修飾,或有first,only,last等修飾時,常用完成時態(tài)。
(7)省略句。在以if,when,while,though,unless,as,as if等連詞引導的從句中,如果從句的主語和主句的主語一致,而且從句中的謂語動詞是be,就可以將狀語從句中的主謂省略。
(8)倍數表達法。A.倍數+比較級…
a.倍數as...as b.倍數+比較級
B.倍數+the度量詞of...
(9)強調句。主要形式有兩種:It is (was)...that (who)... ; What ...is (was)
(10)連詞。競賽常考的有以下一些:such ...as,would rather ,,, than,hardly(scarcely) ...when,no sooner...than,whereas,therefore,whereby,thereby,hitherto,otherwise,nevertheless,however,furthermore,consequently。
(11)情景對話。熟悉句式結構,增強理解能力;廣泛閱讀,積累情景用語;熟悉文化差異,了解交際習慣。
三、解題技巧
1.看準就選的直接選擇法
詞匯與結構考試的題型由題句和四個備選答案組成。在四個答案中,只有一個是正確的,其余三個都是干擾項。在答題時,首先應當運用直接選擇法,也就是在做題時找出題句中與備選答案相關的詞,利用語法規(guī)則,一般為固定搭配或習慣用法,直接選出答案。一旦看準,就不必再往下看,這樣既能節(jié)省時間,又能提高正確率。
2.逐個排除法
在答題時,如果不能從四個備選答案中根據詞組的固定搭配或習慣用法直接選出答案,就應該從題的句子結構和上下文意思兩方面加以考慮,通過對語義、語法、邏輯的分析或通過詞匯、語法、辨析來逐個排除,確定三項都有錯誤,以便推論不知意思的項為正確答案。
3.概率確定法
做選擇題時,在備選答案中遇到生詞是難免的,這時候,不能一見到生詞就不知所措,而是應該認真推敲認識的詞,同時利用概率論的知識,比較準確地選擇答案。如果能夠認識四個備選答案中的一個、兩個或三個,就可以做出以上的考慮;如果四個都不認識,雖用不上任何接題技巧,但也要利用構詞知識根據上下文猜一個答案,這樣至少會有25%答對的可能性??傊?,一定要答題,不能空著。此外,需要強調的是,考生在答題時,對判斷不準的答案,不要猶豫不決,而應該當機立斷做出選擇。
四、結語
任何類型的考試或競賽只要掌握一定的應試技巧和合適的復習方法就一定是行之有效的。當然絕對的技巧是沒有的,技巧絕對不是在什么都不懂的時候就能產生的,只要在掌握了基礎知識的前提下再進行有針對性的復習,就能掌握熟練的解題技巧。
參考文獻:
[1]Lyle F.Bachman.Fundamental considerations in Language Testing[C].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0.2.
[2]馬海旭,張景耀,陸殿生,姜春香.英語競賽在高職英語教學中的作用及策略探究[J].遼寧高職學報,2009(6).
關鍵詞:大學新生 英語教學 銜接問題
一、引言
大學英語教學是中小學階段基礎英語教學的延伸和擴展。在競爭性極強的當今社會,大學生英語應用技能,跨文化交際能力都會對其自身及社會產生重要的影響。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大學一年級起到承前啟后的作用,大學新生能否順利完成這一過渡是至關重要的。隨著英語教育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大學與中學英語教學的脫節(jié)問題日益突出,大學英語與中學英語教學的不協調所帶來的一系列問題并未真正得到解決。鑒于此,我根據對外語教學理論的學習體會,立足于獨立學院公共大學英語教學,對大學新生的英語銜接教學作了一些嘗試,希望為二者的脫節(jié)問題尋求更為科學、合理的銜接辦法。
二、大學英語教學中大一新生存在的問題
(一)學習目的不明確。
在中學時,學生學習英語的主要目的就是在高考中取得較好的成績,因此,過了高考這一關,許多學生也就失去了學習英語的明確目標和動力。在大學里,很多學生對學習英語沒有興趣,有的學生仍然以應試的態(tài)度對待英語學習,認為上大學英語課就是為了通過四、六級考試;而有的學生則希望通過提高英語水平為以后找份好工作創(chuàng)造更好的條件,他們對大學英語應該怎樣學、怎樣用沒有明確的想法。
(二)英語基礎不扎實,詞匯量偏低。
在高考的重壓下,高中生自由支配的時間很少,因此導致課外閱讀量比較小,對相關英美文化的了解也不多。另外,學生的英語學習以做題為主,很少能在現實生活中操練,很多人學了若干年還是“聾啞英語”。我通過對所在學校的大學新生入學英語考試的分析發(fā)現,很多大學新生的詞匯量都沒達到高中英語教學大綱的要求。實際上,中學英語教學中存在的種種問題是大學新生英語基礎薄弱、水平參差不齊的根源所在。
(三)聽力水平偏低。
我從所任教的獨立學院的學生英語考試的相關情況分析發(fā)現,不論是在學校組織的期中、期末考試還是全國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中,學生在聽力理解部分的得分都是相對較低的。然而,大學英語教師主要用英語組織課堂教學,著重文章語篇的分析和文化背景的介紹,所以,若新生的聽說能力較差,上課時就會出現聽不懂,跟不上老師的節(jié)奏,抓不住學習重點等相關問題,進而會對英語學習產生畏懼心理。在這樣的狀態(tài)下學習英語是事倍功半的,會導致惡性循環(huán)。我在任教期間,通過與大量學生交流發(fā)現,很多學生對自己的英語聽力水平都持否定態(tài)度。造成這一不良現狀的原因有很多:(1)在高中階段的英語課上,教師很少用英文授課,尤其為了應對高考,學生幾乎整體疲于題海戰(zhàn)術之中,根本沒有多余的精力進行課外的聽力訓練,這必然會導致聽力水平欠佳,有些省份因為自主命題,甚至取消了英語聽力測試,這些都會影響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2)高中階段的英語聽力測試題都是把問題列在選項前面的,而大學階段的英語聽力測試題都只給出選項,沒有問題,考生要在聽力材料播放完后才能聽到相應的問題,進而進行選擇。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加大了試題的難度。這也是大一新生需要適應的地方。
(四)英語學習存在空窗期。
由于高考在每年六月的舉行,新生一般是九月開學,加上入學教育和軍訓,很多學校的新生要在國慶之后才開始正式上課,這期間有將近4個月的空窗期。據我與多屆新生交流,相當多的學生在這4個月里基本是與英語絕緣的,這對在非母語環(huán)境下學習外語是非常不利的,極容易生疏、遺忘,所以新生剛開始接觸大學英語快節(jié)奏的授課就覺得難以適應。
三、為中學英語和大學英語教學做“搭橋手術”
在教學要求上,中學英語注重基礎知識的掌握和積累,而大學英語教學注重更多的是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和綜合文化素養(yǎng)的提高;中學英語的教學內容以教材為主,而大學英語教學內容除了教材以外,還有很多來自教學媒體;中學英語教學以教師為中心,以教師講解為主,大學英語教學則是以學生為中心,以教師為主導的,需要學生有較強的自主學習能力。學生要在課后進行拓展式的學習,僅靠一周四個學時的英語課是不可能使整體英語水平得到很大提高的。
基于獨立學院的自身條件和生源情況,我就做好中學英語和大學英語的銜接工作提出以下幾點意見。
(一)完善基礎階段的英語教學工作。
縱觀大學新生身上出現的一系列問題,我認為這與基礎階段的英語教學任務沒有得到很好的完成是有一定關系的。在中小學的英語教學中不太注重聽說,以應試為主的現象需要得到改善。在中小學階段教師也要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只有在基礎階段把英語基礎打扎實了,大學英語教學改革才能順利進行,否則一切都是妄談。
(二)改變大一新生的英語學習觀念。
1.明確學習目標,樹立正確的英語學習動機。
目前,許多大學生學習英語的目標不明確,功利性比較強,而不大重視對語言的實際運用能力的培養(yǎng)和鍛煉。因此,大學英語教師要教育新生在英語學習過程中樹立正確的學習動機,針對學生英語學習的盲目性和隨意性,英語教師應讓學生明白學習一門語言就是要培養(yǎng)對該門語言的運用能力,而不僅僅是不斷積累詞匯和語法知識。要避免為應付考試而學,樹立正確的外語學習觀,做到學以致用,持之以恒地學好英語。
2.強調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語言實踐證明,凡英語成績突出的學生都是自學能力強的學生。與中學相比,大學生的學習、生活更自由,而且有更多的課余時間供自己支配。因此,大學生如何處理好課內和課外學習的關系就顯得尤為重要。大學英語學習不再是以進行大量的詞匯、句型操練、聽寫和語法練習為主,而是注重學生聽、說、讀、寫、譯等綜合技能的培養(yǎng)。足夠的語言輸入是成功的語言學習的基礎,而做到這些是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的。然而,大學英語課程所占課時卻非常有限。有限的課堂教學只能傳授有限的知識,況且語言學習又有其特殊性及連貫性。因此,如何引導學生進行課外學習就成了當務之急。英語教師要向學生灌輸這樣的理念:在大學里,僅僅滿足于掌握老師所教的內容,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yè)并按部就班地溫習課本是遠遠不夠的,他們應該學會并養(yǎng)成自學的好習慣。在課后以幾倍于課堂學習的時間去自學,把課堂學習同課外學習密切結合起來,從小課堂走向大課堂,培養(yǎng)語言自學能力。
(三)完善大學英語課程教學體系。
1.實現通用英語教學向專業(yè)英語教學的轉向。
蔡基剛(2010)在《后大學英語教改依據與對策研究》中指出:大學英語教學費時低效的一個主要原因就是大學英語教學始終定位在基礎英語上。因為基礎英語教學周期過長造成普遍的應試教學,而普遍的應試教學又造成學習動力的下降,這就是影響大學英語教學效率的根本原因。范文芳(2000)在對大中小學英語教學一條龍的研究后認為:“從小學到高中,通過12年的英語教學,學生需要在高中畢業(yè)時打下較為扎實和全面的英語基礎,尤其是在聽、說等基本技能方面要有重大突破。進入大學后的學生不必再花兩年甚至更多的時間學習‘基礎英語’。大學英語教學的基本框架將有實質變化,大學英語的課程設置將以知識型和技能型的選修課和專業(yè)基礎課為主體,基礎課只為來自少數英語教學落后地區(qū)的學生開設?!?/p>
2.鼓勵各校完善適合自身發(fā)展需求的教學體系。
在培養(yǎng)目標、課程設置、教學模式、教學內容和考試與評價體系等方面,決不能再搞一刀切,即不能對不同學科或專業(yè)實行統(tǒng)一的標準。在課程設置上,各校的大學英語課程教學大綱,除在基礎學習階段統(tǒng)一設置課程外,在后續(xù)學習階段應開設更多的語言技能、語言運用和文化類選修課程,以及各專業(yè)(學科)的英語文獻閱讀、寫作和翻譯課程。在教學模式上,不必規(guī)定所有專業(yè)都采用統(tǒng)一的大學英語教學改革模式,在教學評估、教學管理等方面也應體現多樣性、靈活性和個性化的原則,以完善適合各校自身特點的大學英語課程教學大綱。
(四)強調英文環(huán)境,弱化母語干擾。
1.強調英語的教學語言地位。
大學里教師的課堂教學媒介語多數是英語。很多學生不適應這一教學方式,以致英語成績和運用語言的能力不但沒有提高反而呈下降的趨勢。基于這種情況,教師應該向學生介紹大學英語教學的特點,鼓勵學生在英語學習中有意識地避免使用母語,克服依賴母語的惰性。讓學生牢記,越依賴母語,英語水平就提高得越慢;英語水平越低,對母語的依賴程度就越高。同時,要教育學生轉變傳統(tǒng)的觀念,盡快地、主動地適應教師的教學方式,而不是要求老師適應自己的學習習慣。
2.開設多樣化選修課程。
大學英語課程設置要充分體現個性化,考慮不同起點的學生,既要照顧起點較低的學生,又要給基礎較好的學生發(fā)展的空間,既要保證學生在整個大學期間的英語語言水平穩(wěn)步提高,又要有利于學生個性化的學習,以滿足不同專業(yè)的發(fā)展需要。切實可行的方法之一就是調整現有的大學英語課程結構,開設選修課程。二語習得的過程中表現出來的個體差異很多,作為必修課的延伸和補充,選修課程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體現和尊重學習者的各種差異。在完成基礎階段的教學任務后,應在后續(xù)階段根據專業(yè)的特點和學生的需求,鼓勵教師開設不同性質的選修課供學生選擇,涵蓋語言技能、語言運用和語言文化等。例如,通過英美社會與文化相關課程的開設,不僅可以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語用能力,豐富學生的人文知識,更重要的是,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質,開闊學生的國際視野,為學生畢業(yè)后直接參與社會交往和國際交流打下堅實的基礎。
3.豐富第二課堂教學。
大學英語第二課堂是第一課堂有益的延伸,也是十分重要的語言實踐課堂。第一課堂中學習的語言知識和技能可通過第二課堂得到進一步鞏固。因此,除了開展傳統(tǒng)的第二課堂教學,繼續(xù)組織和鼓勵學生參加各級各類大學英語競賽、大學英語演講比賽和大學英語單項知識競賽外,在后續(xù)教學階段中,開展專業(yè)英語知識競賽,包括專業(yè)英語詞匯競賽、專業(yè)英語文獻寫作與翻譯比賽,最大限度增強學生的語言實踐能力,全面提高英語水平。
要想做好中學英語和大學英語的銜接工作并非易事,需要多方努力,通力合作。我認為相關部門可以通過定期舉辦一些研討會等形式加強大中小學英語教師之間的交流,大學英語教師相對比較被動,大學新生的英語基礎扎實與否,學習習慣的好壞與否都打上了歲月的烙印,要想在大一新學期得到徹底的轉變幾乎是不可能的,也會浪費很多時間,那為何要浪費寶貴的青春時光呢?因此在中小學階段,教師和學生就要有意識地把英語基礎打牢,這樣大學階段的英語學習才會游刃有余。對于上面提到的4個月的“空窗期”問題也需要得到有效的解決。因為這是中學英語向大學英語過渡的關鍵時期。鑒于篇幅原因,在此不作展開。
參考文獻:
[1]蔡基剛.后大學英語教改依據與對策研究[J].外語電化教學,2010,(5).
[2]戴煒棟.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英語教學“一條龍”體系[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1,(5).
[3]范文芳.大、中、小學英語教學的“一條龍”規(guī)劃[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0,(6).
關鍵詞:大學英語;網絡平臺;建設實踐
基金項目:山東科技大學2008年教育教學研究“群星計劃”(qx0801066)資助項目。
1 引言
隨著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全國各高校對大學英語教學和四、六級考試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認識。特別是教育部近年來陸續(xù)頒布了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改革方案、《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以下簡稱《課程要求》)等。明確了大學英語的教學性質和目標、教學要求、課程設置、教學模式、教學評估、教學管理等一系列的規(guī)定和要求?!墩n程要求》明確指出“各高等學校應充分利用多媒體和網絡技術,采用新的教學模式,改進原來的以教師講授為主的單一課堂教學模式。新的教學模式應以現代信息技術,特別是網絡技術為支撐,使英語教學不受時間和地點的限制,朝著個性化學習,自主式學習方向發(fā)展。”因此,基于計算機和網絡的英語教學模式是今后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重要內容之一。
建構主義理論認為,教學應以學生為中心,教師應當利用各種教學資源和手段,例如網絡學習平臺。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激發(fā)自覺學習的潛能,幫助他們自主構建知識。實踐證明,利用網絡進行自主學習是知識自我構建的最佳途徑,因為網絡不僅為學習者提供了一個理想的學習環(huán)境或場地,也為他們提供了傳統(tǒng)教學不可比擬的情景創(chuàng)設。2008年教育部的大學英語四、六級機考通知,指明了大學英語教學改革方向和思路,即“四、六級考試方法改革的思路則是采用信息技術,推進計算機考試”,使得大學英語網絡平臺建設更為迫切,它將有利于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和個性化學習方法的形成。
2 大學英語網絡平臺建設的優(yōu)勢
2.1對大學英語教學的重視
大學英語教學歷年來受到各高校的高度重視,并從財力、物力等各方面給予了大力的支持,學校各有關部門領導、輔導員和任課老師積極配合,做了大量行之有效的工作。每年都投入一定的資金建設語言實驗室、多媒體教室、機房。購買電腦等,改善外語教學的硬件,并加強師資隊伍建設,鼓勵支持教師外出參加培訓、調研學習等,獎勵在大學英語教學和學習中取得成績的任課教師、教學管理人員和學生。極大地調動了廣大外語教師、管理人員和廣大學生的積極性。有效地促進了大學英語教學水平的提高。
2.2先進的教學設備和網絡管理人才
近年來各高校隨著教育經費的投入,每年都有一定資金用于設備和資料建設,相繼成立了負責多媒體和網絡的管理部門,配有精通網絡資源開發(fā)的專業(yè)人才,擁有先進的網絡設備,專人負責校園網絡管理,已建成多間多媒體教室、機房、電子閱覽室等。使得學生有更多的條件和機會利用這些先進電腦。同時學校圖書館和各學院每年都購進有大量的英語書籍、報刊、雜志和音像資料以及電子圖書等,擴大了學生學習英語的渠道。
2.3較強的大學英語師資隊伍
在全國許多高校中大學英語教師是一支年輕、充滿活力的隊伍,承擔了各校非英語專業(yè)的大學英語各種課程,并為低年級和高年級開設公共選修課。在承擔繁重的教學任務的同時,廣大教師不斷進行教學內容、方法、手段的研究,積極探索適合本校學生特點的大學英語教學模式,并進行多媒體和網絡技術下的大學英語教學研究。為了給廣大學生營造良好的英語學習氛圍,激發(fā)學習積極性,教師們組織參與并指導英語第二課堂活動,如全國性和全校性的英語競賽等,每年為全校各學院舉辦“大學英語學習方法、策略”、“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指導”、“中西方文化對比”、“外國文學作品賞析”等講座,指導的學生在全國大學生各類英語競賽、演講比賽中取得了優(yōu)異成績。
2.4良好的英語學習氛圍
從各高校的實際情況來看,每年招生學生人數逐年增加,生源越來越好。廣大學生刻苦學習、積極向上,對英語學習的要求越來越高。積極性也很高。參與英語第二課堂活動的意識增強。每年參加全國性的各種英語比賽的學生以及參加全國各種英語證書考試的學生越來越多,考研及出國深造也成為一批學生刻苦學習英語的動力。
2.5優(yōu)秀教材的配套音像資源和網絡資源
當前各高校使用的大學英語教材主要有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出版的《新編大學英語》、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大學英語》(全新版)以及高等教育出版社的體驗英語等,內容新穎、信息量大、趣味性和知識性強,注重學生綜合應用能力的培養(yǎng),都配有光盤供學生課前預習和課后復習使用,同時教材還配有網絡版,如果裝在校園網上。有專人進行管理,學生只要點擊就可以進入教材的學習,為學生自主學習提供了必要的條件。
3 大學英語網絡平臺建設實踐
近年來筆者借助本校校園網等優(yōu)勢,搭建了大學英語網絡平臺,進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有望為廣大外語教師提供合理有效的借鑒和參考。
3.1硬件設備的投入和團隊建設
爭取學校給予大力支持,購買大學英語網絡平臺專用網絡服務器。存放網絡平臺資源,服務器由學校網絡中心專業(yè)技術人員管理和維護。建立網絡平臺建設團隊,負責平臺整體規(guī)劃和建設,專門采編、購買、開發(fā)資源,隨時監(jiān)督各板塊的內容,維護人員確保各板塊內的技術問題,保證每個板塊的正常運行。
3.2大學英語自主學習資源開發(fā)
資源的開發(fā)首先是利用出版社提供的教材網絡版,其次是根據任課教師和學生的需求,將以前有價值的磁帶版或錄像版的資料轉化成音頻或視頻資料。再次是從國內外網站采編適合本校學生的資源,最后是開發(fā)或出版相關的電子課件,采編本校的大學英語資源、教改信息等。
3.3各學習、教學板塊的建設
大學英語網絡平臺結合本校大學英語精品課和課程建設。根據師生需求,增設了更多新的板塊,為廣大學生和教師提供了豐富的自主學習和教學資源(網絡課程、電子課件等),創(chuàng)造了一個廣闊的英語學習空間。先后開設了站內公告、首頁公告、站內新聞、考試園地、G托福雅思、博覽群書、域外寫真、光影留聲、四、六級試題、課件中心、電子教案、教材聲音文件、學海拾遺、教學視頻、課件下載、在線英語角、博客網、教學文件、教改快遞、教改信息、競賽信息、文化腳注、音樂等板塊,本網站還友情鏈接美國白宮網、BBC、四、六級考試網、詞霸搜索等。
每個板塊下又設有不同的欄目,例如:站內新聞板塊下設教學改革、第二課堂、英語四、六級、教師風采和交流園地等欄目。經驗交流板塊下設英語學習、名師建議和四、六級考試等欄目。在這里,不僅有英語教師、教學名師等有關英語學習和考試方法策略的建議,還有學生學習英語的經驗之談;在線自主學習,迄今已安裝了三套教材的網絡版及其相關資源,可以滿足本校不同層次學生的在線學習及個性化的自主學習需求,使學習空間由教室擴大到了校園網或自主學習室。在線答疑由經驗豐富的教師就學生英語學習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在線解答。在線答疑將課堂內的師生互動延伸到了課堂之外,為教師和學生課外交流搭建了一個平臺。由于大學英語網不受空間和地點的限制,無論何時何地,都可以登陸大學英語網進行自主學習,深受廣大教師和學生的歡迎。
3.4產生的效果
大學英語網絡平臺將課堂師生互動延伸到了課堂之外,增強了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師師互動。拓展了教學和學習空間。培養(yǎng)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英語綜合應用能力。在近年來全國、省級各種英語競賽中,本校學生多人次榮獲國家、省級獎勵。在全國大學英語四級統(tǒng)考中,也取得了優(yōu)異成績。本科生的一次通過率逐年上升,2002級―2006級本科生的一次通過率逐年上升,2002級一次通過率62.77%,2003級:64.19%。2004級:70.26%,2005級:83.26%,2006級:92.5%,在2008年12月的全國大學英語四級考試中,本校2007級本科生一次通過率達到了71.1%,參加全國大學英語四、六級口語考試獲得合格證書的學生逐年增多,參加研究生入學考試英語成績逐年提高。
近年來,大學英語網絡平臺的建設在本校大學英語教學中起到了極其重要的作用。例如,在本校迎接教育部本科教學評估中,借助大學英語網絡平臺信息、通知和相關資料,組織全校學生的英語口語技能培訓工作,為廣大教師和學生及時提供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信息和資料等,對全面提高本校的大學英語教學水平,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起到了積極的作用。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專家對大學英語課堂教學中的師生互動環(huán)節(jié)、在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中取得的成績以及我校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給予了肯定。
2017高校教研室工作計劃(一)
為了落實學校有關教學文件精神,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和科研一、學期工作重點能力,大學化學教研室特制定工作計劃如下:
1、抓日常教學管理,提高管理意識。加強教學常規(guī)管理,從備課、上課、課后輔導抓起,加強實踐環(huán)節(jié)教學工作,加強教師之間的聯系,充分調動教師積極性,完成本學期教學工作任務。
2、每兩周舉行一次教研室活動,交流和探討教學經驗,鼓勵教師相互聽課;針對老師們在教學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共同討論、并提出解決方法,從而可更好的吸取良好教學經驗。堅持開展周一下午的教研組活動,進行集體備課,學進度,對各自的教學情況進行總結。
3、開展1-2次教學以外娛樂活動,方式等教研室成員共同商定之后再定。
4、加強課程建設。本學期計劃組織1-2次課程建設和精品課程建設的討論會,就教學計劃、教學大綱、課程設置等進行討論,以使更加科學合理。
5、積極開展新課教師的公開教學和老教師的公開示范課活動,以此形成良好的“以老帶新”的局面,進一步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
6、積極組織教師申報科研項目,以進一步的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7、在本學期最后階段,組織討論有關期末考試出題的安排,并總結一學期來的教學工作等。
二、本學期的活動計劃
第幾周、工作內容:
1-2 初期教學檢查,地區(qū)科技局課題申報交流
3-4 人才培養(yǎng)方案的討論,各類大綱的編寫討論;集體備課
5-6 組織年輕教師隨堂聽老教師課;
7-8 集體備課;教學相長會
9-10 提醒將要進行中期教學檢查
11-12 集體備課;開展一次茶話會(或娛樂活動)
13-14 相關課程建設的討論
15-16 期末試卷的出題的討論和安排;集體備課;提醒將要期末終期檢查
17-19 期末教學檢查和下學期教師任務安排等。
2017高校教研室工作計劃(二)
根據外語系20XX年度工作計劃要求,大學英語教研室立足于提升教師教學科研能力,服務于全校各專業(yè)學生的公共英語學習,努力培養(yǎng)我校學生英語實際應用能力,為將來就業(yè)和發(fā)展打下堅實的英語語言基礎。為此我們制定20XX年度工作計劃如下:
1.精心篩選并培訓優(yōu)秀學生參加20XX年度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20XX年的第七屆河南省高職院校技能大賽暨20XX年全國職業(yè)院校英語口語大賽以及20XX年度河南財專“千語之彩”英語演講比賽。
2.加強教學督導,促進教師的業(yè)務能力提升。量化聽課任務,主要采取教研室主任聽課,教師間個別聽課,教師集體聽課的形式。每學期召開一次大學英語教學研討會,明確研討主題,要求每位教師切實結合財專大英教學實踐,宣讀個人教學經驗報告。隨后展開討論,總結歸納出教學方法的亮點和特色,加以推廣。加強外聘教師的管理和指導。每學期召開一次外聘教師教學工作會議,介紹我校有關教學工作管理規(guī)程,并聽取外聘教師的建設性意見、建議。通過獎勤促怠,發(fā)掘教師們的工作積極性和能動性,讓教師們安心于教書育人,樂于貢獻才智。
3.根據高職高專英語教學發(fā)展趨勢,組織教師研究在我校進行公共英語和行業(yè)英語教學銜接的前景和可行性。
4.師資隊伍建設上,根據教師隊伍現狀和教學發(fā)展要求,適當充實、調整師資結構。鼓勵年輕教師考研考博和晉升高一級職稱,以優(yōu)化學歷結構和職稱結構。同時外派部分教師到優(yōu)勢教學資源院校進行中短期學習進修。
5.完善試題庫建設。補充大學英語1、2、4試卷,盡快完成大學英語試題庫工作。
6.配合教務部門,做好英語應用能力A級考試和大學英語4.6級考試的宣傳、輔導工作。
7.以我系兩個專業(yè)學生為依托,積極謀劃促進我校英語角活動的常態(tài)化。
關鍵詞:大學英語;實踐教學;路徑選擇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3)35-0287-02
老子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說的是傳授給人以知識,不如傳授給人學習知識的方法。道理其實很簡單,魚是目的,釣魚是手段,一條魚能解一時之饑,卻不能解長久之饑,如果想永遠有魚吃,那就要學會釣魚的方法。筆者這里談論的“教學路徑”說的淺顯點就是教學方法,所謂“教無定法,教有良法”,實踐教學的目的就是學以致用,語言教學中要注重語言輸入與語言輸出之間的正向關系,沒有語言“聽”、“讀”語言輸入,就沒有“說”、“寫”、“譯”語言的輸出,同樣語言的及時輸出才能鞏固語言的綜合運用技能。
一、傳統(tǒng)路徑
1.背課文
背誦課文是一個古老的辦法,在中國,古代教私塾的老先生帶著學生雙目緊閉搖頭晃腦念念有詞“之乎者也”的情景仍歷歷在目,中國古人有云“書讀百遍,其義自現”、“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做詩也會吟?!笨梢钥闯龅氖牵颥F在網絡信息技術的快速發(fā)展,許多人認為死背書已經過時了,因為想什么時候要可以直接上網查詢一下就OK了,然這種趨勢勢必導致許多人,甚至許多大學生成為半文盲,經常錯字、錯句連篇。
2.寫作文
很多人害怕寫點東西,現在若布置讓學生寫點東西倒是不要幾分鐘就可完成,但交上作業(yè)一看便心驚肉跳,都是一個固定版本,連錯單詞都一樣。于是老師也不能簡單給學生一個命題作文,這樣許多人會忽悠你。許多大學英語老師想了很多辦法:看電影寫點感想、看圖片說說故事、改編學過的課文、用所給的單詞和短語寫一段話等等。
3.翻句子
大學四六級考試、研究生入學考試都有翻譯方面的題型,大學英語每學期期末考試也有翻譯方面的測試。但現在考查學生翻譯能力越來越困難,很多學生直接使用在線翻譯軟件,很多句子被直接翻譯出來,于是英語老師們也不斷想出新招――用給定的短語或句型翻譯句子,這樣做雖然有其局限性,但避免了學生直接從網絡上抄襲的弊病。
大學英語實踐教學的傳統(tǒng)路徑,如背課文、寫作文和翻評句子,是中國大學英語教師已經沿用多年的有效的教學方法。
二、路徑依賴
路徑依賴就像物理中所說的“慣性(inertia)”,一旦采取某種路徑(無論好與壞)就可能對這種路徑產生依賴。路徑依賴理論強調路徑依賴是歷史和現實的結合?!奥窂揭蕾囀且粋€隨機的、情境的過程:在歷史的每一個時點上,技術、制度、企業(yè)、產業(yè)的可能的未來演化軌跡(路徑)都是由歷史和當前狀態(tài)所決定的。過去的狀態(tài)設定了可能性,而當前的狀態(tài)控制了哪種可能性是可以被勘探的,這只能進行事后解釋?!盵1]由此可見,路徑依賴并不只是強調 “歷史總在發(fā)揮著作用”(history matters),又或僅僅停留在過去依賴(past dependence),而當前狀態(tài)也非常重要。學者Garud & Karnoe(2001)認為路徑創(chuàng)造(path creation)是一個有意識的偏離過程[2]。
1.口語測試
正如我國一些外語教師所言,英語口語教學和研究一直是我們教學的弱項。按Skehan歸納,事實上,二語學習者和使用者必須對付下列三個因素之間的沖突(tensions):形式和意義(form and meaning)、規(guī)則和記憶(rule and memory )、流利、準確和復雜(fluency,accuracy,and complexity)。Skehan認為第二語言學習和教學應該吸收當代認知心理學的研究成果,并且提出,任務型教學(task-based instruction)是最有效的手段[3]。目前大學英語教學改革進入關鍵時期,是否切實推進網絡環(huán)境下的大學英語口語教學關系到大學生能否進一步提高以聽說為主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英語口語教學是一個“輸入一交互一輸出”的過程,在當前現代教育技術手段及網絡化的支配下更重視情景化或語境化的以教師為引導的學生自主學習模式,而建構主義所主張的支架式( Scaffolding)教學與情境性教學(situated or anchored instruction)為中國的大學英語口語教學提供了有利的理論支持[4]。
英語常見的考試分口試與筆試,而又以筆試最為常見和居多,包括中國每年非常重要的高考、全國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專業(yè)英語四八級考試、托福及GRE等都以筆試為主要檢測方式,而口語只是次要形式。歷年學生期末考試也是筆試,2010年,學校大學英語期末考試把口語作為期末考試內容之一,分值在10%到15%之間。
在評價方式上,注重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考試的結合,加大形成性評價的比例。傳統(tǒng)的英語口語教學評價,只是通過終結性考試對學生口語能力情況進行評價,屬于量化評價,主要是用分數的高低來評判學生口語學習的優(yōu)劣[4]。
2.全國競賽
全國大學英語競賽每年4月份進行,大學英語教師精心組織宣傳報名,參賽學生達700人左右,參賽比例在7%左右。雖參賽學生的比例不高,但參賽學生的熱情還是很高的。我們一方面要保護學生的熱情,另一方面要精心組織,不讓學生失望。因學生基礎存在較大差異,高考英語成績有的達130多分,有的甚至只有30多分,可以說,有的同學英語學習很有主動性,可謂“不須揚鞭自奮蹄”;有的同學英語學習仍需以“培養(yǎng)興趣為導向”。本著“以賽帶練”、“以賽促學”的思想,學生參加全國大學英語競賽是一種培養(yǎng)學生“實踐應用能力”的一種寶貴的可以來路徑。
3.考試導向
英語語言學習需要掌握的五種最基本技能――聽說讀寫譯,在中國這樣一個以考試為辦學導向的國度里,如何督促學生培養(yǎng)這幾種技能,只能以考試題型的設定和考試內容的設定為導向了。一是平時測驗的設定。平時測驗由各位老師自主決定形式和內容,大學英語任課教師積極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創(chuàng)造性的設置考試內容與形式,包括電影臺詞模仿、話劇、英語脫口秀等等,當然也包括傳統(tǒng)的形式與內容,如翻譯、寫作等。二是期中測試的設定。期中考試也成為學生學期中期英語學習成果匯報,學生也各顯其能,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加之,學院學生以藝術生居多,這反倒成為展示學生自信的舞臺。三是期末考試的設定。期末考試除口語由任課教師自行設定外交,其他都是統(tǒng)一命題,且課內課外各占50%,而題型涵蓋聽說讀寫譯各種題型。
大學英語實踐教學在新形勢下,依然對口語測試、全國競賽和考試導向這些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產生了路徑依賴。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跟新的現代教學媒介一樣各具優(yōu)點,正如所說“不能用今天的現實否認昨天的歷史,也同樣不能用昨天的歷史否認今天的現實”。我們不能因為有了多媒體而放棄傳統(tǒng)教學手段,也不能因循舊有的傳統(tǒng)教學手段而抵制新的教學手段的應用。
三、路徑創(chuàng)新
1.演講比賽
組織“英語之星”演講比賽已有九屆了,每屆都涌現出一批不錯的選手。演講比賽分為專業(yè)英語組和非專業(yè)英語組,每組分設一二三等獎,每組第一名選手參加省里的比賽,且很多屆選手都在省里取得了可喜的成績。每次比賽最為精彩的部分是選手的個人才藝展示,可謂“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有的巧舌如簧、口若懸河;有的舞姿翩翩、多才多藝……
2.翻譯比賽
翻譯教學是大學英語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培養(yǎng)翻譯人才的主要途徑。大學英語翻譯教學有助于非英語專業(yè)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他們的英語綜合能力。長期以來,高校對翻譯教學缺乏重視和整體規(guī)劃,師資力量薄弱,教師教學模式陳舊,學生語言基礎較差,英語翻譯教學效果令人擔憂[5]。
湖北省每年都有英語翻譯比賽,翻譯比賽是英語實踐教學中的傳統(tǒng)項目,一般分為筆譯和口譯,口譯一般參賽選手較少,最為常見的是筆譯。翻譯比賽題型為了便于批閱全采用選擇題型,這并不能完全測評出選手的實際能力,4選1具有一定的概率性和偶然性。如何科學設置翻譯題型,如選擇題、英譯漢、漢譯英各占比例的大小設置,包括翻譯內容的設置等都需要進一步的提高和完善。大學英語教學中缺少口譯教學,關鍵師資不足,另一方面口譯過于專業(yè),學生也難以接受和習得。如何創(chuàng)造性地在日常教學中滲透口譯教學都是值得深思的問題,也是大學英語路徑創(chuàng)新中的新課題。
3.排練話劇
話劇是英語實踐教學中又一法寶,中國學生利用話劇練習口語的歷史也不短了,我校大學英語協會成立話劇社,讓學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務,通過排練,學生不僅提高了英語口頭應用能力,而且提高了自我管理能力。大學英語實踐教學路徑的創(chuàng)新不是只爭朝夕的事兒,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兒,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和進步,隨著新科技的發(fā)展和應用,人們對語言學習認識的深入和對大學英語教學的深層次認知,新的路徑將不斷出現。
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呼聲從未停止,大學英語教學面臨的困境也從未逾越,因諸多大學把學生取得學位證同大學英語四六級成績掛鉤,加之用人單位看中畢業(yè)生的大學英語四六級證書,基于功利主義,大學英語教學越來越與四六級過關率暨應試教育掛鉤。與此同時,隨著多媒體、計算機網絡技術的發(fā)展,加之現在整個社會的浮躁心態(tài)――急于求成,大學英語教學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zhàn)。
參考文獻:
[1]曹 瑋,席酉民,陳雪蓮.路徑依賴研究綜述[J].經濟社會體制比較,2008,(3).
[2]劉漢民,谷志文,康麗群.國外路徑依賴理論研究新進展[J].經濟學動態(tài),2012,(4).
[3]孫倚娜.認知法在大學英語口語教學中的應用[J].外語界,2003,(3).
關鍵詞:實踐活動;提升;課堂教學;綜合運用能力
一、開展英語綜合實踐活動的目的和意義
英語新課標明確規(guī)定將綜合實踐活動定為中小學的必修課程,并且將語言技能放在內容標準之首。英語語言技能能包括聽、說、讀、寫和譯等幾個方面。所以,要使學生有效的學習和運用英語,就必須培養(yǎng)他們的聽、說、讀、寫等多層面的技能,即英語綜合運用能力。開展英語綜合實踐活動的目的主要有兩方面:從獲得知識的角度講,是為了把英語學習從課本延伸到實際的生活中去,讓學生在實踐中應用知識、自主的學習知識,通過這一過程來擴大學生的知識面,從而全面提高其英語素養(yǎng);從培養(yǎng)能力的角度講,是為了提高學生合作、探究、解決問題的能力和與人溝通的能力。換言之,以往的英語教學重知識傳授,輕能力培養(yǎng);重學習結果,輕學習過程;重間接知識的學習,輕直接經驗的獲得;重教師的講授,輕學生的探索;重學生的考試成績,忽視整體素質的提高,如今的素質教育則強調通過創(chuàng)設有利于學生全面發(fā)展的各種活動,確立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讓學生的生命潛能和創(chuàng)造能力在豐富多樣的自主活動中得以充分發(fā)揮。
二、開展英語綜合實踐活動的途徑
1.通過開展豐富的課外活動 提高學生實踐能力
語言學習要通過創(chuàng)設良好的語言環(huán)境和提供大量的語言實踐機會,使學生通過自己的體驗、感知、實踐、參與和交流形成語感;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運用探究性學習模式實現任務目標,感受成功。因此,語言技能的形成和提升僅僅靠課堂是遠遠不夠的,課堂教學還需向課外延伸。為了突出語言的實踐性,我們堅持多角度、多層次地開展各種課外活動,發(fā)展學生的語言學習興趣。課外活動作為課堂教學的延伸,形式是豐富多彩的。諸如朗誦會、演講比賽、實地調查、生活Party、小型辯論賽等等,都可作為英語教學向課外延伸和拓展的手段。通過真實的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學生接觸到更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時代的信息資源;學生的參與意識隨之不斷增強,交流方式也將由課內活動的單、雙向交流,轉為多向交流的方式。通過開展課外活動,調動了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培養(yǎng)了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促進了英語學科與其它學科的相互滲透和聯系,克服了學科課程割裂知識的弊端。
2.通過實施分層教學 提高學生英語整體素質
由于主客觀因素的不同,同一個班級的學生在學習上存在明顯的差異。我們從實際出發(fā),實施分層教學。這是面向全體學生進行因材施教,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的需要。也是培養(yǎng)學生競爭意識,適應未來社會激烈競爭的需要。我們主要從備課、課堂教學和布置作業(yè)等幾個方面進行了分層。如課堂教學這個環(huán)節(jié),對優(yōu)生以“放”為主,“放”中有“扶”,重在指導學生自學;對中等生和后進生以“扶”為主,“扶”中有“放”,重在帶領學生學習。這樣引導不同層次的學生在各不相同的“最近發(fā)展區(qū)”前進,后進生必須基本上達到大綱的要求,優(yōu)生盡其所能拔尖提高。盡量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要,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調動全體學生非智力心理因素的積極作用。在培優(yōu)工作方面,我們開設《新綜合英語》、《妙語短篇》和《公共英語》等選修課程。對“落后生”重在加強基礎知識的訓練和強化。在教學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指導學生掌握學習方法是教師的一項重要任務。但由于學生的個別差異,單靠集體指導還不夠,教學中還要根據教學內容,并結合學生實際有針對地進行個別指導。
3.通過優(yōu)化練習與測試 提高英語綜合實踐活動的效率
練習與測試是學生英語綜合實踐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整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中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和作用。著名教授Richard Yorkey說過,教師應該給學生更多的實踐機會,讓學生從實踐中得到鍛煉,并在教師的具體指導下學會正確使用語言。訓練設計必須科學合理,才能提高訓練效益,我們發(fā)揮備課組的合力,精誠合作,結合教材內容把握重難點,精選和精心設計測試題。我們不僅研究練習的內容,還研究練習的方法和策略。訓練不以多取勝、以量取勝;而是以精取勝和以質取勝。講究命題的信度和效度,認真研究歷年中考試卷和命題走向,把握尺度實實在在地提高練習效率。
4. 積極組織學生參與各級各類英語競賽 ,提升學生綜合素質
各級各類英語競賽有區(qū)、如初中英語聽力競賽、初中英語口語大賽、初中英語作文大賽、初中英語電視大賽、初中英語知識競賽、初中科普英語競賽、全國初中英語能力競賽等。先從每個班級中進行初賽,選出的優(yōu)秀學生再進行統(tǒng)一的校級公開選拔,勝出的學生代表學校參賽。教師在學生比賽前及比賽過程中要做好學生的指導工作,以提高學生比賽的質量和學習外語的熱情。培養(yǎng)學生的競爭意識,為英語能力較強的優(yōu)秀學生提供展現自我的平臺。通過開展英語的課外活動,使學生在課堂上學到的知識得到了遷移和延伸,學生的英語素質與能力得到了提高。
5.通過延伸課外閱讀,開闊學生眼界
英語新課標要求初三畢業(yè)生閱讀量必須達到15萬字。為了增加詞匯量,拓寬學生的視野,提高閱讀理解的解題能力。我們從初中起始年級開始要求學生平均每天閱讀兩篇文章,文章內容由潛入深,并同時做一份課外詞匯手冊,學會查字典,背誦精品文章,逐步培養(yǎng)自學能力和英語語感。閱讀材料選擇范圍有《閱讀訓練300篇》;《新概念英語》(2,3)冊;或利用網絡資源等。通過幾年的實踐,大多數同學的閱讀能力有明顯的提高。
圖書館的館藏期刊提供68-78%的各領域專業(yè)信息,紙質文學藝術類期刊也能使讀者享受到特殊的閱讀情趣和閱讀體驗,所以研究如何開展期刊閱讀推廣活動十分必要川。2010年,陳建英困在對大學生期刊閱讀需求分析后,對高校圖書館期刊閱讀引導提出如下建議:要根據不同的閱讀需求,有針對性地推薦讀物;要加強專業(yè)方向引導,提高大學生對專業(yè)期刊的興趣;要及時了解期刊閱讀需求,不斷改進工作。2013年,郝天曉川分析吉林省圖書館利用期刊載體開展閱讀推廣活動后,提出增加期刊資源建設、充分發(fā)揮期刊特點、加大宣傳力度及動員多方力量等建議。2016年,葉夢Cs7提出改善期刊閱讀推廣工作的有效策略包括:以人為本、注重讀者需求、提高期刊質量、構筑優(yōu)質閱讀環(huán)境。期刊資源推廣方面的專題案例研究不多,郝天曉在《利用期刊載體開展閱讀推廣活動的新思考:以吉林省圖書館“閱讀在身邊”系列活動為例》中總結了期刊閱讀推廣的方式。為了做好閱讀推廣服務工作,北京信息科技大學圖書館從2012年開始策劃組織“期刊尋寶”趣味競賽活動,推廣效果良好,值得分析研究。
2北京信息科技大學圖書館“期刊尋寶”活動
以服務讀者為原則
圖書館閱讀推廣服務應遵循普遍開放、平等服務、以人為本的圖書館服務原則川。北京信息科技大學圖書館“期刊尋寶”活動體現了為讀者服務,讀者至上的原則。活動負責人通過《文獻信息檢索》課堂和組織義工勞動的機會作調查研究,了解學生的文獻信息需求和對“期刊尋寶”活動的建議。為方便讀者及時了解并參與活動,圖書館網頁和微信平臺及時公布活動方案和報名方式。期刊部設計制作的宣傳海報張貼在圖書館公告欄和門禁入日,海報以醒目文字和逼真的獎品圖片吸引讀者關注。競賽前一天,工作人員會打電話提醒每位參賽者競賽時間和地點。競賽獎品也是負責老師根據學生的建議購買的時尚實用物品,比如藍牙耳機、華為手環(huán)、智能臺燈和移動電源等。
注重知識性普及
為確保期刊閱讀推廣活動的知識性,工作人員從本館主校區(qū)現刊架上1000種中文期刊、80種外文期刊中挑選了一些標識清楚、便于檢索、便于上架下架的各種類別期刊進行命題,針對每本期刊單獨設計一道問答題。題目涉及架位號、C'N號、ISSN號、郵發(fā)代號等期刊常用檢索字段,也涉及文章題名、作者、關鍵詞、檢索詞等文獻檢索字段。競賽前,期刊部負責人通過PPT作賽前宣傳講解,為參賽學生普及期刊知識,解釋“期刊尋寶”活動的命題范圍、題目種類、期刊布局及檢索技巧,并上網演示如何在C'NKI、萬方等中文期刊數據庫中檢索下載全文。
融入趣味性元素
競賽設計初衷是考慮以輕松活潑的尋寶方式進行閱讀推廣活動,最終形成的活動方案如下:參賽者需要在20分鐘時間內,到期刊架上找到題目條上列出的7冊期刊和自己選擇推薦的2種期刊,并以填答題表的形式間答題目條上相關問題。當工作人員點擊PPT上的電子計時器的后,參賽者馬上進入競賽狀態(tài),各人以自己認為的最佳方式完成競賽步驟—架上找刊、刊上找答案和答題紙上填寫答案?;顒又校痤}時間有限定、有明確的任務要完成、有參賽者之間的比拼,相對于期刊推廣人員臺上講解、參賽者臺下聽的推廣形式,開展活動的方式充滿了趣味性,更能調動參賽者的積極性,有利于參賽者在實踐操作中掌握期刊搜索等知識,從而達到期刊閱讀推廣的目的。
把握流程的可操作性
在活動策劃前期,為保證競賽有條不紊易于操作,期刊部工作人員集思廣益、獻言獻策,對程序和細節(jié)進行了梳理,形成分工協作、各司其責的流程說明。活動前2小時,期刊部人員開始整理活動區(qū)域,并提醒讀者下廠!幾去其他區(qū)域閱覽。賽前半小時,有專人負責引導參賽學生入場(簽到、發(fā)答題紙,引導學生到等候區(qū)就座),有專人在競賽等候區(qū)以各類期刊為樣本給參賽學生介紹期刊知識及競賽規(guī)則。分場次競賽前20分鐘,期刊部負責人用PPT介紹期刊知識和競賽事項。每場競賽前5分鐘,有專人負責將學生按照簽到順序分成10人一組,組織參賽者抽取競賽題目。(題目反復校對后,打印出來,裁成小條,按類別裝在不同的紙袋中,以備學生抽取。)競賽時現場區(qū)有專人負責全場協調和特殊情況處理,現刊區(qū)有專人負責準時將競賽涉及期刊準確上架擺放整齊。學生每人隨機從題目盒中抽取一組必選題目,題目包含2道專業(yè)類期刊題目、3道文藝類期刊題目、2道外文期刊類題目。學生需按照題目條上信息到期刊架上找到題目所涉及的期刊,在期刊上找到問題答案,在答題紙上填寫答案。答題紙的背面,工作人員備注了答題說明,以便學生了解活動程序和評分標準,確定答題策略。為保證競賽的公平公正,答題說明上公布了每道題目分值:順序號(方便閱卷,必選題0.5分)、架位號(方便找刊,必選題0.5分,自選題1分)、期刊刊名(中文1分、外文2分)、期刊年/期<1分)、郵發(fā)代號(中文1分,外文無)、國內統(tǒng)一刊號C'N號(中文1分,外文無)、國際統(tǒng)一刊號ISSN號(2分)及問答題(中文3分,外文1分),每道題目10分。每道原文下載題目分值設為5分,卷面總分是100分。為了參賽者快速找到期刊,答題規(guī)則對期刊排架方式作了說明,即以一個期刊架為單元,按照從上到下、從左到右的順序排列,外文架位號為+W+數字”。答題說明對交卷也作了備注說明,競賽答題時間長度由老師填寫,得分相同時速度較快者排名在前。每組筆試答題時間長度為20分鐘,上五層電子閱覽室路途時間為5分鐘,電腦上機檢索時間為10分鐘。20分鐘之內筆答題完成者需舉手示意,由老師標注時間長度后,持答卷去五層電子閱覽室進行原文下載題目競賽,完成上機檢索后,將答卷交給負責老師。
注重活動的實效性
為保證活動的推廣效果,組織人員在活動結束后要集中交流總結,對活動流程進行反思,探討改進辦法。期刊部專人負責撰寫新聞稿件對活動進行報道,專人對相關數據進行統(tǒng)計分析,并提出改進意見。為檢驗競賽規(guī)則的合理性及命題準確性,2017年舉辦活動時,命題人員在最后一場與學生一起競賽,為以后更好地開展“期刊尋寶”活動積累經驗。因時間和場地限制,每年報名人數限制在50人。在活動通知和宣傳海報后貼出后兩星期內,競賽名額就會報滿。由表2統(tǒng)計數據可以看出,參賽學生來自各學院(2017年學校共12個學院),大一、大二和大三學生報名踴躍,研究生報名較少,教職工沒有報名。活動進行中會出現學生未經報名而現場強烈要求參賽的情況。2015年有數名大四畢業(yè)生熱情高漲臨時要求參賽,經工作人員協商,給子他們參賽機會。也有些報名參賽學生因在外地實習、臨時安排的試驗或其他特殊事項,不能到館參賽。競賽規(guī)則要求參賽者在20分鐘時間內,按照題目條上架位號在期刊架上找到9種相應期刊和相關問題的答案,是在有趣的尋寶活動中考查學生對期刊知識的領悟和應用能力、對“期刊尋寶”任務的分析統(tǒng)籌能力,甚至也考查了學生的反應速度、書寫能力、心理素質、動手能力和英語認知水平,活動是對學生綜合能力的檢驗。競賽答卷由專人按照答案批閱,按照參賽者得分情況,進行分段統(tǒng)計分析。低于60分合并統(tǒng)計為一個分數段,60分以上每遞增10分為一分數段。2017年活動增加了原文檢索題目以后,筆試題目數量減少一道,而筆試題目時間長度沒變,因而競賽成績有所提高。原文檢索題目是指定在C'NKI數據庫檢索,下載兩篇專業(yè)類期刊的相關原文。因為負責老師作了PPT的介紹和演示,所以參賽者大都掌握了原文下載技巧。工作人員根據學生答卷的成績,由高到低排序后,確定每個獎項得主。活動設一等獎一名、二等獎三名、三等獎五名、優(yōu)秀獎十名。如表5所示,2016年參賽者得獎比例為51.100,說明獎項設置比較合理,能鼓勵更多學生參與活動;得獎學生的成績與獎項等級比較匹配,能激勵參賽者繼續(xù)努力,主動地利用期刊資源,更關注圖書館閱讀推廣活動。為了使參賽者獲得精神獎勵和榮譽感,工作人員在圖書館主頁、圖書館內部刊物《圖書館通訊》以及圖書館微信平臺公示獲獎者名單。
這并不是漢語問題的第一次風波,早在90年代初,就有人召開過學術研討會,一幫清談派專家鼓吹漢字將在21世紀發(fā)揮巨大威力。此后的十幾年“漢語保衛(wèi)戰(zhàn)”幾度興起。近幾年來,隨著新一代中國青年中新興表達方式的大量出現,漢語純潔論者又不斷跳出來,討伐網絡用語或者港臺腔,忙活得滿頭大汗。
可是,當下中國人的漢語問題,真的有專家們說的那么嚴重嗎?
記錄與交流
專家對漢語水平的擔憂,與歷史學家對“戲說劇”的批判類似,大抵來自話語優(yōu)勢旁落的憂患。媒體在向公眾傳遞關于當代漢語狀況,特別是當代青年漢語水平的消息時,有意無意地簡化或者歪曲了事實。專家的憂患與媒體的簡化、歪曲報道相互唱和,漢語“前線告急”的憂慮由此產生。
2004年7月,上海某報報道“第4屆華人物理學家大會”時,稱該次大會“禁說中文”。這篇報道被廣泛轉載后迅速引發(fā)一場力挺漢語、討伐英語的“戰(zhàn)爭”。盡管很快就有其他記者撰文,指出它是虛假報道。但一年以后,依然有人將它當作“中國人漢語水平衰落”的標志。
而另一則被簡單化處理的報道一樣令公眾痛心疾首:在一次漢語水平競賽中,由留學生組成的隊伍取得了冠軍。專家們幾乎是哭著得出了“中國大學生的漢語水平還不如外國人”的結論。
這則報道將討論者引入了一個圈套――漢語是神圣的記錄工具――從而忽視了語言最基本的表達功用。事實上,在這條消息中,我們看不到參賽隊伍的學科背景,不知道競賽的方式與內容。何況,這是一個連中國籍英語教育專家都知道的事情:語言應試水平與實際語言能力無關。這些留學生最多只能算是在“漢語托福”中拿了個高分罷了。
中國人歷來重視漢語的記錄功能,而忽視更為重要的交流功能。這或許與漢字表意的特性有關。在古代,漢語被分成兩類:記錄文獻,并在正式場合使用的,稱為“雅言”,而通常使用的口語則稱“方言”。前者雅正平和,又是記錄上古經典制度所使用的語言,因此雅言逐漸演變成象征民族文化,神圣不可侵犯的事物。
對雅言的重視使?jié)h語的記錄作用被過分強調,同時“雅馴”成為衡量漢語水平的標準。“雅馴”通常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典雅地運用詞匯與掌故,另一方面則是恪守前人訂立的體例與規(guī)范。一旦有人試圖逾越這些規(guī)范,斥責與勸誡便一齊發(fā)作了。
需要指出的是,求諸語言發(fā)展史可以發(fā)現,記錄并非語言最重要的特征。語言首先是交流與思考的工具。只要不影響交流效果,任何超出常規(guī)的語言編碼方式都應該被接受。更重要的是,新興詞匯與新興表達方式的出現,正是語言發(fā)展壯大所必須的。從某些層面來看,正是這些新的元素,增強了語言的活力,使之具有更強的生命力與延伸性。
漢語與英語
關于當代中國漢語問題的另一個謬論是,英語在中國的過分強勢,影響了青年一代對漢語的接受,并直接危及漢語的發(fā)展。
憑良心說我不喜歡英語。讀大學的時候,正趕上英語一刀切政策橫行。因為英語水平太過低劣,我接連遭受兩次打擊,至今在填寫履歷表到“所獲學位”一欄時,依然不免臉紅發(fā)汗。
但我并不認為英語在中國的過分強勢,影響了漢語的正常發(fā)展。觀察當代中國人的個人教育歷程,可以發(fā)現,“過分強勢的英語學習”事實上僅發(fā)生在進入大學以后。如果有人說英語四六級的強制考試、研究生入學考試中的英語要求,以及各種學歷、職稱英語考試,對人才的專業(yè)知識培養(yǎng)造成了很大影響,恐怕沒有人會反對。但要說因為把大把的時間浪費在英語學習上,所以大學生無力認真學習母語,就實在太荒誕了。
幼兒期是人類語言學習的“關鍵期”。這個時期的語言訓練,直接影響到語言的理解力與表達力,同時也會影響對語言的敏感程度。但恰恰是在這個時段,“重書面、輕口語”的語言態(tài)度影響著語言訓練的方式。盡管幼教專家們不停地強調:幼兒語言教育的核心是交流。大多數中國家長依然將背詩文、記單字視作語言養(yǎng)成的不二秘笈。
我的外甥女恰好處在所謂“語言學習關鍵期”內,錯誤的語言教育方法或許已經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記。她可以流利地背誦任何需要背誦的“課文”,甚至對同一“課本”不同版本之間的細微差別如數家珍,但她卻無法準確地描述自己與小朋友一起嬉鬧的情況。
【關鍵詞】臨床技能;實踐教學;能力培養(yǎng);綜合素質
為貫徹全國醫(yī)學教育改革工作會議精神,加強臨床醫(yī)學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推動高等醫(yī)學院校進一步加強臨床實踐教學工作,近三年,由教育部、衛(wèi)生部主辦,教育部醫(yī)學教育臨床教學研究中心連續(xù)承辦了全國高等醫(yī)學院校大學生臨床技能競賽(大賽)。我校參賽第二、三屆,并連續(xù)兩屆獲得華東賽區(qū)一等獎、全國二等獎。現將個人通過兩屆大賽中指導培訓我校學生的體會淺釋如下。
1從大賽主題的變化論醫(yī)德教育的內涵
1.1人文與技術同樣重要“展風采、奉學道、精醫(yī)術”是第一、二屆全國高等醫(yī)學院校大學生臨床技能競賽的主題。而在2012第三屆競賽時改為“奉學道、尚醫(yī)德、精醫(yī)術、展風采”。“尚醫(yī)德”在競賽主題的增添,非常準確及時,完全符合醫(yī)學教育改革發(fā)展新階段以提高質量為內涵的要求。
醫(yī)學職業(yè)道德(醫(yī)德),所涉及的是“醫(yī)務人員職業(yè)活動中與傷病員的關系,也涉及醫(yī)務人員相互之間、醫(yī)務人員與社會之間的關系”。一般來說,醫(yī)德由兩部分組成:一是以價值觀表述的醫(yī)德原則,二是類似于法律條文的具體醫(yī)德規(guī)范。在實際的臨床工作中,醫(yī)德甚至比醫(yī)生的專業(yè)技能更為重要,因為醫(yī)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彌補醫(yī)技的缺陷,而醫(yī)技卻不能彌補醫(yī)德的不足。
我們觀察到在全國兩屆臨床技能大賽現場,有的選手不能做到一次操作成功,也沒有在操作失誤時表示絲毫歉意,評委會嚴肅的扣分。因為這種做法在臨床很可能引起患者不滿,甚至引發(fā)糾紛。大賽裁判長遲寶榮說:“面對患者,人文關懷與準確熟練的技術操作同樣重要”。在競賽評分標準中,除了選手技術操作的準確規(guī)范,評委也非常關注選手的操作手法是否輕柔得當,是否有對患者的體貼、關懷之舉。
我校通過兩屆技能大賽的培訓和參賽,體會較深的是醫(yī)學本質又是“人學”,對醫(yī)學生始終都必須注意“愛傷”意識培養(yǎng)。醫(yī)生職業(yè)擔當“健康所系、生命相托”的職責,培養(yǎng)醫(yī)學生對患者要有同情心、憐憫之心至關重要。因此,在訓練和競賽中,選手雖然面對的是不同的模具,但合格的醫(yī)生,眼中看到的不應該是一個器官,一個模具而應是一個活生生的人。
1.2醫(yī)德和職業(yè)化是醫(yī)患溝通的基礎職業(yè)化一詞最初來源于拉丁文,其原始意思是對社會公開地承諾。因此,職業(yè)化最本質的定義是在某個領域以特殊的技能服務于社會與公眾利益的一個承諾。早在1999年國際醫(yī)學教育專門委員會(IIME)制定的本科醫(yī)學教育“全球最低基本要求”中指出,醫(yī)學生的敬業(yè)精神和倫理行為應該是醫(yī)學實踐行為的核心,而溝通技能是醫(yī)學生必須具備的基本技能之一。
醫(yī)生要有高超的專業(yè)技術,還要有豐富的人際溝通能力,看病和看病人,最大的不同就是對人的認識,不同的病人有不同的心理狀態(tài)和社會、生活體驗。所以,醫(yī)生必須要堅持以病人為中心,而不是以疾病為中心。第二、三節(jié)大賽的競賽試題既測驗選手相關醫(yī)學前沿理論知識的掌握、常用臨床技能操作、又測試選手團隊合作精神,還特別注意醫(yī)學人文關懷及臨床醫(yī)患溝通意識。
第三屆大賽主題的變化,說明當前醫(yī)學教育中對醫(yī)學生人文觀念的塑造還任重而道遠?!胺顚W道、尚醫(yī)德、精醫(yī)術、展風采”的大賽主題本身就在是倡導醫(yī)學教育的方向,培養(yǎng)卓越醫(yī)生應將醫(yī)德、醫(yī)術并舉貫穿臨床實踐教學。
2從競賽項目范圍的變化論實踐教學的目標
2.1技能操作的延伸靠扎實的醫(yī)學理論教育部、衛(wèi)生部主辦的全國高等醫(yī)學院校大學生臨床技能競賽,從首屆到今年第三屆,在項目的數量、范圍及要求上都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首屆僅有復旦大學、中山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四川大學、浙江大學、中國醫(yī)科大學等19所全國“重量級”醫(yī)學院校參賽,共開展了35種臨床技能項目比賽;2011年第二屆有全國6大賽區(qū)(東北、華北、華東、華中、華南、西南西北)的113所高等醫(yī)學院校(覆蓋全國高等醫(yī)學院校87%)452名選手參賽,其中選拔出的32所優(yōu)秀院校進入全國總決賽共128名選手,競賽規(guī)定了94個項目范圍[1];2012年第三屆競賽仍然設置了全國6個分區(qū)賽和全國總決賽,共有113所,占全國設置本科臨床醫(yī)學專業(yè)普通高等學??倲档慕?0%,選拔出42所高校的168名選手參加了全國總決賽,競賽項目范圍增加到133項[2]。競賽考點涵蓋了《本科醫(yī)學教育標準――臨床醫(yī)學專業(yè)(試行)》所規(guī)定的本科生進入臨床實習階段所應掌握的臨床基本技能。兩屆臨床技能操作項目除了項目數量的變化外,內容也有更新,全國第二屆高校大學生臨床技能竟賽范圍包括94個項目,其中外科無菌觀念、消毒、換藥、切開、縫合、拆線;內科系統(tǒng)的體格檢查,心肺復蘇、測血壓,“四大穿刺”,傳染病預防隔離;產科四步觸診,胎心監(jiān)護及婦科常見病急救;小兒的體格生長,嬰兒喂養(yǎng),新生兒黃疸等;眼底檢查,耳鼻喉科檢查;常見皮損;心電圖、X線、臨床血生化檢查的判讀等是華東區(qū)競賽和全國總決賽中都不同程度涉及到的項目,說名醫(yī)學本科生必須掌握這些最基本的臨床技能。然而,比賽的判分標準,并不是單純看學生操作的熟練程度,而是通過每一項目首先測試選手的操作是否規(guī)范,是否符合無菌觀念,是否能理論與臨床實踐相結合。
醫(yī)學是實踐性很強的科學,理論必須與實踐相結合?!皼]有理論指導的臨床就如沒有圖標在海上行舟,而只讀書本不臨床就是根本沒到海上”。合格的臨床醫(yī)生不僅需要具備良好的醫(yī)德素養(yǎng)、寬厚的專業(yè)理論知識,而且必須掌握過硬的臨床實踐技能。醫(yī)學生臨床技能培養(yǎng),是塑造合格臨床醫(yī)師的基礎和必經途徑。
2.2批判思維的建立與綜合能力培養(yǎng)“批判性思維(CriticalThinking)”―反思的傾向和技巧。CriticalThinking在英語中指的是那種能抓住要領,善于質疑辨析,基于嚴格推斷,富于機智靈氣,清晰敏捷的日常思維[3]。在現代社會,批判性思維被普遍確立為教育特別是高等教育的目標之一。養(yǎng)成批判性思維能力和精神氣質,對于應付復雜多變的世界,提升現代社會生活的人文精神,都是必要的。
我們感覺第三屆大賽,在第二屆大賽強調選手技能操作過程的規(guī)范和有效結果的基礎上,更注視對選手綜合能力、團隊協作、臨床思維和批判思維的測試,更加接近執(zhí)業(yè)醫(yī)師考試的要求。比如,比賽項目既規(guī)定選手操作的時間,又增加了復雜病情的難度。一個項目設計兩種“病情”,選手必須首先通過物理診斷方法正確判斷,病人下一步應當需要做何處理,然后進行操作,并且在A選手操作完成后,由B選手對A選手的操作進一步判定正確與否。
兩屆全國大賽項目的變化進一步提示我們,培養(yǎng)醫(yī)學生正確的臨床思維方式、創(chuàng)新意識才能使醫(yī)學生在臨床實踐教學中有所領悟,理解實踐醫(yī)學的精髓,才能適應新形式下醫(yī)學教育和衛(wèi)生改革、發(fā)展的需求,將來才能承擔起救死扶傷、為人類生命健康服務的使命。
目前,由于高校擴招等各方面的因素,臨床醫(yī)學教育面臨著許多問題與挑戰(zhàn)。傳統(tǒng)的臨床醫(yī)學教育的教學方法受到嚴重沖擊,一方面醫(yī)學生增加致使生均教育成本下降,另一方面臨床實踐因為沒有相應的政策法律保護而出現問題。醫(yī)學生培養(yǎng)因為過多依靠講課、觀摩而無法真正獲得與臨床各項操作有關的技能,使得臨床實踐呈現弱化和下降趨勢。此外,醫(yī)學是實踐性非常強的學科,醫(yī)學生尚未獲得執(zhí)業(yè)醫(yī)師資格,在醫(yī)患關系緊張的今天,醫(yī)學生實踐活動顯然受到制約[4],如何既保障病人利益、又能通過實踐讓未來醫(yī)生成長,還需要相關法律的保障。
臨床實踐技能訓練是醫(yī)學生必備的基本能力,是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實踐教學是臨床醫(yī)學教學過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臨床醫(yī)學教學質量的重要保證。臨床技能模擬教學是目前普遍實踐教學被接受的方法,“仿真化”模擬教學作為臨床實踐的橋梁,是臨床技能教學的重要補充,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臨床診治能力,具備可重復操作、易提高技能等優(yōu)勢。然而,醫(yī)學生自身必須參加大量的臨床實踐,在臨床實踐中不斷增長自己的綜合才能,提高操作技能和臨床診治能力,才能逐步成長為具有高尚醫(yī)德,精湛醫(yī)術,良好服務的好醫(yī)生。
3從大賽結果的影響論培養(yǎng)“未來醫(yī)生的”的發(fā)展
臨床技能大賽受到國家高規(guī)格的重視。5月12日競賽決賽開幕式,教育部袁貴仁部長和衛(wèi)生部黨組書記張茅同時到場。2012年5月13日,第三屆全國高等醫(yī)學院校大學生臨床技能競賽落下帷幕,連續(xù)三屆的總裁判長,身為全國政協委員的遲寶榮教授感到欣慰:“選手們的技能比較嫻熟,這說明技能大賽的一部分目的達到了”;“技能大賽就是要達到三個目標,培養(yǎng)醫(yī)學生的臨床技能,提高醫(yī)學院的臨床實踐教學質量,加強各醫(yī)學院校的臨床教育交流”;“參賽學生的表現不能完全反映醫(yī)學院校臨床實踐教學的水平。另外,有些院校還缺乏相關設備和師資?!睆牡谝粚玫?9個院校參加,到現在第三屆的113所院校參加,單純從數字來看,就能看出競賽的影響力在不斷提升?!搬t(yī)學是精英教育,必須培養(yǎng)合格的醫(yī)生,健康所系、性命相托是醫(yī)學教育的宗旨。從醫(yī)學生到醫(yī)生只有一字之差,這是高等醫(yī)學院校重要的責任?!边t寶榮說起醫(yī)學教育總是充滿感情,她認為醫(yī)學院校對學生的培養(yǎng)不僅是醫(yī)術,更重要的是醫(yī)德。
全國高等醫(yī)學院校大學生臨床技能競賽,為加強醫(yī)學生臨床實踐技能培養(yǎng)提供了一個有效平臺,臨床技能竟賽,在教育部主辦的全國9項大學生競賽中,是唯一項醫(yī)科類重大賽事。我校兩屆參賽均取得喜人的成績,但我們認為無論輸贏都收獲一筆珍貴的財富。
3.1通過兩屆的培訓和參賽過程,學校歷練了一支過硬的臨床教學師資隊伍。最重要的是教師隊伍進一步轉變了臨床教學理念的,實踐教學改革思路的開拓;尤其是“仿真化”模具教學在臨床實踐教學中的運用,積淀了豐富的教學方法和積累了教學經驗。
3.2強化了學生的臨床技能,為社會培養(yǎng)了優(yōu)秀的選手。學生通過參加臨床技能的全面集中訓練,不僅得到臨床技能操作訓練、醫(yī)學理論延伸,綜合判斷能力提高,臨床應急反應能力增強;而且在醫(yī)德熏陶、人文關懷、醫(yī)患溝通、團隊協作、批判思維、為人處世諸方面得到全面的學習、訓練、培養(yǎng)。優(yōu)秀學生是學校的驕傲,更是社會的珍貴財富。
3.3技能大賽的機遇和過程,使學校臨床技能教學基地迅速建設和發(fā)展。學校臨床技能訓練中心健全了涵蓋了內、外、婦產、兒科、診斷學、麻醉學、眼耳鼻喉、皮膚、護理多學科臨床技能相關知識的技能訓練模具和設備資源,各專業(yè)學科匯編了相應訓練項目的操作流程、判分標準。這些資源將放到醫(yī)學生日常教學工作中,用于臨床實踐教學、專業(yè)培訓及社會服務,定會產生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共贏。
本科醫(yī)學教育只是培養(yǎng)“明天的醫(yī)生”的起步,本科醫(yī)學教育是為未來奠定基礎。此次大賽對探索醫(yī)學人才培養(yǎng)的途徑、方法,強化醫(yī)學生臨床基本技能的重要地位,建立科學的臨床技能培訓體系意義重大。對推動醫(yī)學院校加強醫(yī)德教育和臨床實踐能力培養(yǎng),為培養(yǎng)醫(yī)德高尚、醫(yī)術精湛的高素質卓越醫(yī)生具有強大的推動力。
參考文獻
[1]教育部高教司.關于開展第二屆全國高等醫(yī)學院校大學生臨床技能競賽的通知[EB/OL].教高司函(2011)13號.http:///.
[2]教育部高教司.關于開展第三屆全國高等醫(yī)學院校大學生臨床技能競賽的通知[EB/OL].教高司函(2011)201號.ht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