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現代中式建筑風格及文化內涵研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在全球化的時代,多元文化的交融愈加劇烈,傳統(tǒng)文化的保留及傳承逐漸走進人們的視野。中國的古建筑是傳統(tǒng)文化的優(yōu)秀載體之一,然而在現代建筑風格的沖擊下,中國傳統(tǒng)建筑不斷的消失在歷史長河中。本文將就新式建筑中傳統(tǒng)建筑的具體表現進行探討,以近年來新建起的優(yōu)秀新中式建筑———成都遠洋太古里為例子,從空間意境、色彩處理和建筑元素等方面考察其對中國傳統(tǒng)建筑的繼承與發(fā)揚,希望“新中式”建筑能夠在傳承中國傳統(tǒng)建筑中發(fā)揮作用。
關鍵詞:新中式建筑;地域性;文化內涵;遠洋太古里
0引言
由于全球化和城市化對中國建筑領域的沖擊,傳統(tǒng)建筑的形象愈發(fā)被世人們模糊和淡忘,有識之士呼吁保護傳統(tǒng)建筑,傳承其文化內涵,發(fā)揚中國獨特的建筑風格。本文探究傳統(tǒng)文化內涵在現代化建筑中的體現,思考傳統(tǒng)建筑在未來的城市化發(fā)展中的存在形式,能夠為現代中式建筑在未來的發(fā)展提供建議,引起人們對繼承傳統(tǒng)建筑風格、保留建筑文化遺產的反思。目前已有前人對現代中式建筑進行了探究,如王川[1]詳盡分析了傳統(tǒng)空間意境的特點及其在現代中式建筑中的表達;王保卓[2]為現代中式建筑概括出了一系列優(yōu)秀的設計手法。但總的來說,文化和建筑相結合的細節(jié)表現的探究尚顯不足。本文將以成都遠洋太古里為例,對現代中式建筑風格及其文化內涵進行探究。
1現代中式建筑的文化內涵
現代中國的建筑為了適應時代的節(jié)奏,往往缺少地域性的文化特征,喪失了文化的內涵。出于反思,近年來興起了建筑地域性的思潮,強調文化、重視生態(tài)、關注建筑的場所性與地域性,也涌現出了不少優(yōu)秀的作品。成都遠洋太古里是以大慈寺為前身進行的商業(yè)中心改造,其文化內涵體現在對原有的空間布局的尊重,以因地制宜的“快里慢里”概念設計,同時滿足了快節(jié)奏的商業(yè)模式和慢節(jié)奏的大慈寺宗教氣息,最大限度地還原了歷史中大慈寺的本土風貌和文化內涵,讓人們于熱鬧商業(yè)街市中充分體會到寺廟的幽靜。類似的還有貝聿銘先生設計的蘇州博物館,以群體性的空間構造和“園”“院”“亭”的組合,抽象化地表達出了江南一帶古典的庭院特征和園林特點,與周圍環(huán)境融為一體[3]。上述兩者,一個是舊建筑改造,一個是紀念性博物館,均處處體現著本土文化風貌,是現代中式建筑的佳作。具體來說,新中式建筑的文化內涵往往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下面以太古里為例一一介紹:
1.1空間意境的表現
中國傳統(tǒng)建筑令人贊嘆之處便是依托濃厚的文化氛圍,在特定的空間結構中營造出的獨特的意境。成都遠洋太古里的街巷依循歷史原有的布局,利用多個小型廣場和開放性的走廊營造出了公共空間,保留了歷史遺留下來的寬窄不一的小巷和院落。同時,新建建筑結合傳統(tǒng)的深出檐和坡屋頂,讓行人親臨于大慈寺的歷史文化氛圍中,拉近了人與人,人與環(huán)境之間的距離。
1.2建筑色彩的處理
一個建筑的色彩布局,往往能夠反映一個建筑的主題內涵,渲染一種獨特的氛圍。成都遠洋太古里依托大慈寺的文化內涵,以中式古建筑的傳統(tǒng)色彩———陶土色和灰瓦色為主,反映出其古老的宗教背景,在“快里”的包圍下渲染出一種別樣的幽靜。另一方面,太古里大部分建筑由臨街的玻璃櫥窗圍成,在夜晚能讓店家自由發(fā)揮創(chuàng)意,展現出變幻無窮的光艷色彩,達成了傳統(tǒng)文化和現代生活的有機融合。同樣在色彩處理上有極大亮點的還有蘇州博物館,在色彩上借鑒了蘇州傳統(tǒng)黑、白、灰的建筑用色,通過黑、白、灰不同位置、面積、明度的對比,形成了色彩層次豐富、古典雅致的藝術效果。這樣的處理與周邊的蘇州本土建筑風貌相得益彰,極具本土特色,繼承并發(fā)揚了蘇州園林這一寶貴的文化遺產[3]。又如中國美術學院象山校區(qū),在色彩表達上遵循傳統(tǒng)的范式,運用中國畫的水墨表達,黑白相稱,傳達了中國畫的意境和品格,實現文化傳承和藝術表現的雙重目的。
1.3抽象化的符號表達
在現代都市中完全復刻傳統(tǒng)建筑形式是不現實的,對傳統(tǒng)建筑符號的抽象化、概念化地再現,不僅能夠保留傳統(tǒng)建筑的文化資產,同時也能滿足都市化的時尚感官。在成都遠洋太古里的設計過程中,就保留了大量川西建筑的特色,在都市潮流街區(qū)下不失本土傳統(tǒng)文化的展現。例如如下幾個方面:①建筑構造:太古里沿用了騎樓、穿斗結構、粉墻、磚墻、花窗等傳統(tǒng)建筑中的表現形式,進行了部分抽象變形.②山墻:在太古里相對大型一點的建筑側面,對傳統(tǒng)穿斗結構進行了抽象表達,玻璃櫥窗上線條框架也為太古里商業(yè)街區(qū)提供了一種別樣的時尚元素[4]。③建筑雕塑:在太古里大大小小的廣場或庭院中,不時會發(fā)現有別具風樣的具有藝術氣息的建筑雕塑,它們都有各自背后的故事。例如在二層小平臺上一個銀色質感的櫻桃雕塑,是源于大慈寺里一個小巷邊賣櫻桃的商鋪;一對父子的雕塑,父親對著奔跑中兒子的呼喚,象征著生命的延續(xù)和傳承,旨在告訴人們現代與傳統(tǒng)的和諧共存[8]。這樣設計,能為太古里增加不少趣味。④水池:在通往太古里的主干道的進口處,有一個“L”形的水池,是由曾經于大慈寺邊上流過的小溪抽象變化而來的。這種對原來地理風貌的抽象化的再現,是對場所精神的一種尊重,也使得現代與歷史的銜接更為自然。
2對新中式建筑的展望
在現在全球化的發(fā)展下,不同的文化相互碰撞,侵蝕、磨平了那些最本真的文化內涵。北京胡同、江南園林、福建客家土樓逐漸消失,取而代之的卻是聳起的高樓大廈,全盤西式的花園洋房,我們的文化正在經受著考驗。傳統(tǒng)中式建筑凝聚了幾千年老祖宗的智慧,我們更應義無反顧地拾起這份責任,順應時代的變遷,將這古老的建筑文明傳承下去,乃至發(fā)揚光大。誠然,全盤復古不是我們追求的目標,我們更應著眼于現實,讓新式建筑與舊式建筑對話,為每一個建筑豐富其文化內涵。如此,中國傳統(tǒng)建筑才能跟隨時代的腳步,浸潤每一代人的內心,最終成為中國屹立于這個世界的標志。偉大的中國夢,從保護中國傳統(tǒng)建筑的文化資產開始,從傳承開始。
參考文獻:
[1]王川.當代中式建筑創(chuàng)作中傳統(tǒng)建筑空間意境的營造[D].湖南大學,2010.
[2]王寶卓.從當代中式建筑典型案例分析看中國風的興起[D].同濟大學,2007.
[3]黃華星,柳真.淺析蘇州博物館新館的建筑用色之美[J].北京印刷學院學報,2017,25(3):85-86.
[4]郝琳.未來的傳統(tǒng)———成都遠洋太古里的都市與建筑設計[J].建筑學報,2016(05):43-47.
作者:林典懿 單位:四川大學附屬中學(成都市第十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