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公共藝術教育的目的及教學原則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高職院校以其自身的教學特點對公共藝術教育提出了具體的教育目標和教學原則。以這些教育目的與教學原則來規(guī)范、指導具體教學工作,對于促進高職公共藝術教育的課程規(guī)劃與改革,都能起到良好的效果。
關鍵詞:高職公共藝術教育目的原則
藝術教育是人類重要的文化教育活動,在人類文明發(fā)展和思想進步的歷程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作為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各種藝術門類以其自身獨特的語言形式不但可以豐富著學生的精神世界,影響著學生的身心發(fā)展,還能潛移默化提高他們的審美情趣。所以藝術教育在我國各層次學校的教育、教學工作中體現(xiàn)出了其重要的作用和價值。包括高等職業(yè)院校在內的大學生接受一定的藝術教育,了解藝術的基本知識,培養(yǎng)審美能力,并具備一定的藝術修養(yǎng),使他們不僅可以從藝術作品中得到豐富的精神享受,更重要是使自身具有完備的知識結構和較高文化素養(yǎng),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有利于在以后學習、工作中的長遠發(fā)展。高等職業(yè)院校有其自身教育、教學特點,公共藝術課程所要達到的教學目的與實施的教學原則應適合高職學校的特點和在校生的能力水平。
一、高職公共藝術教育的目的
(一)智育目的
藝術教育屬于美育范疇,但它卻和智育關系緊密,相互聯(lián)系與滲透,尤其是學生從中、小學模式化的線性教育進入到大學開放的發(fā)散引導式教育為主的階段,藝術的智育目的顯得尤為重要。智育是知識與智力的教育。高職公共藝術教育中包含了許多知識教育,如基本的藝術理論、藝術常識、藝術鑒賞及一些審美方面的知識等,這些可以使學生開闊眼界和增加知識面。高職公共藝術教育中也包含著許多智力教育,如藝術感性思維的創(chuàng)作方法,藝術想象及聯(lián)想的表現(xiàn)方式,這些內容可以增強高職學生的想象力,拓展思維能力,為國家培養(yǎng)更多具有創(chuàng)新意識的實用技能型建設者。
(二)德育目的
德育在我國學校教育中起著指導教育方向的重要作用。而藝術以其獨特的語言形式在內容與任務上對學校的德育工作發(fā)揮著良好的效果。高職公共藝術教學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提高學生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質,這是各任課教師通過公共藝術課程教學的內容與過程所要達到的重要目的之一。同時,使公共藝術課程教學滲透德育這一重要目的在高職公共藝術教育中要貫穿課程教學的全過程,也體現(xiàn)了我國高等教育以美育人、以德樹人的培養(yǎng)目標和育人方向。對于高職公共藝術教育來說,要使學生在中、小學藝術教育的基礎上更進一步提高對各種藝術門類認知與理解,并通過對各門類藝術形式的深入學習,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為國家培養(yǎng)更多具有健康審美觀,堅持社會主義理想的合格人才。
(三)美育目的
美育即審美教育的簡稱,又稱為美感或美學教育。高職公共藝術教育的美育目的一方面融入在課程教學內容、方法之中,另一方面又體現(xiàn)在提高學生審美能力上。美育目的是高職公共藝術教育主要目的,其從四個方面得以體現(xiàn)。1.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在公共藝術課程教學中使學生樹立正確的審美觀,主要通過藝術作品中的形象、色彩、聲音所反映出的自然美、思想美及藝術美等內容與形式的鑒賞、感受來實現(xiàn)的,對學生正確的審美觀培養(yǎng)具有潛移默化的作用。2.培養(yǎng)審美感受力。公共藝術課程通過對現(xiàn)實事物、思想意識、藝術作品等審美對象審美感受力的培養(yǎng),使學生體會、領悟這些審美對象的內容與形式,從而得到審美過程中的愉悅感,提高學生發(fā)現(xiàn)、感受事物美的能力。3.培養(yǎng)審美鑒賞力。高職公共藝術教育著重強調對學生審美鑒賞力的培養(yǎng),主要通過教授審美常識、藝術史論、藝術作品賞析等相關知識與能力來進行的,最終使學生掌握較為豐富的審美經驗和樹立正確的審美情趣及理想。4.培養(yǎng)審美創(chuàng)造力。審美創(chuàng)造力的培養(yǎng)體現(xiàn)在高職公共藝術教育課程的賞析環(huán)節(jié)中,學生在欣賞藝術作品時,教師以引導、開發(fā)式的教學手段,使學生通過審美想象對身邊與藝術作品中相關的事物“再造想象”增強自身的審美創(chuàng)造力。
二、高職公共藝術課程的基本教學原則
(一)德育與審美教育相結合的原則
高職公共藝術教育中德育與審美教育相結合是其重要的教學指導原則之一。我國高等院校的人才培養(yǎng)目標是把德育擺在一切教育、教學工作之首,所以,高校各學科教學都必須圍繞德育這一目標開展工作,使其滲透、貫穿到教育教學的全過程。藝術教育與思想道德教育在實際教學中形同手足密不可分。通過藝術教育不僅可以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審美素養(yǎng),也能引導他們建立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這樣來看,在實際教學中高職公共藝術教育和德育是相互聯(lián)系與滲透,互為補充的關系。藝術教育往往是運用生動的視聽語言使學生不僅在感官上得到美的享受,想象力得到提升,思維能力得到拓展,還通過藝術作品和藝術理論間接承擔了道德育人的作用。傳統(tǒng)的道德教育以說教為主,較為生硬,缺少情感色彩和人文關懷,而藝術教育則是以情感人、以美育人,它主要通過獨特的藝術視、聽語言運用潛移默化、潤物無聲的方式進入學生的情感世界,增強他們的審美感受力建立正確的審美觀,并接受道德教育。所以高職公共藝術課程作為高等職業(yè)院校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必須遵循審美教育與德育滲透相結合的原則,這是高職公共藝術教育的首要基本原則。
(二)感性入手與理性指導相結合的原則
根據(jù)高職院校的教學特點和方式以及學生接受知識的能力水平,在高職公共藝術教育中,課程教學是以感性方式為主要手段的,無論是各門類藝術理論、藝術史還是具體的藝術作品賞析,大都是教師以感性的語言講解使學生理解、感受到各種藝術之美,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審美意識。另一方面大學開放、自主的學習方式使得現(xiàn)代大學校園中各種社團蓬勃發(fā)展,這其中不乏大量的藝術社團,公共藝術課教學就是這些藝術社團活動的擴展與外延,藝術社團活動如果有教師的參與就更加的規(guī)范,這時教師就要運用理性的技能與技巧進行指導。那么教師在完成感性的課堂教學后,還要結合課堂教學對藝術社團中的學生進行理性的技法指導。這一知行統(tǒng)一觀,反映了高職公共藝術教學中理論與實踐、直接經驗與間接經驗、書本知識與實踐知識的關系。在教學中,我們應正確把握和貫徹感性入手與理性指導相結合的原則。
(三)大面積提高學生的藝術素養(yǎng)與發(fā)展個性特長相結合的原則
高職教育的目標是為國家培養(yǎng)更多具有創(chuàng)新意識的實用技能型建設者。作為高職院校課程之一的公共藝術課面向全體在校學生,目的是大面積提高學生的基本藝術修養(yǎng),使他們具有完備的知識結構和較高文化素質,有利于在以后學習、工作中的長遠發(fā)展。但一些學生對某一類藝術有興趣愛好或特長,教師就需鼓勵他們組織或參加學校相應的藝術社團,使這些學生掌握一技之長,做到大面積提高整體學生的藝術素養(yǎng)與強化指導有興趣特長學生相結合。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做到從實際出發(fā),了解學情,做好調查記錄,制定的教學目標,講授的教學內容,使用的教學方法要適合大多數(shù)學生的能力及水平,進而整體提高他們的藝術修養(yǎng),同時還要處理好對部分有特長興趣愛好學生的發(fā)展,這樣才能更好地貫徹這一教學原則。需要注意的是,藝術基本素養(yǎng)是基礎,沒有基本素養(yǎng)也就談不上發(fā)展個性特長,兩者是相互促進、相互補充的。綜上所述,高職公共藝術教育要有明確的教學目的與教學原則,才能全面、深入了解公共藝術教育在高職教育、教學中的重要作用,并確立高職公共藝術教育發(fā)展的方向。以教學目的與教學原則來規(guī)范、指導具體教學工作,對于促進高職公共藝術教育的課程改革,實現(xiàn)“審美育人”的作用,都能起到良好的效果。
參考文獻:
[1]潘雪.高校公共藝術教育管理的研究[D].淮北:淮北師范大學,2014年.
[2]范妮.以美育人———對高校公共藝術教育的研究[J].戲劇之家,2017,(08).
[3]李煥煥.淺談高校公共藝術教育教學的功能作用[J].南方論壇,2017,(07).
作者:季增輝 聶路 單位:寶雞職業(yè)技術學院鳳翔師范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