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高校外國文學課的若干思考分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外國文學課程是高校中文系的一門重要課程。從教學現(xiàn)狀來看,需要加強東方文學的教學,積極培養(yǎng)東方文學的師資力量;現(xiàn)行的外國文學史教材還存在很多不足,教學中要注意引進學術前沿問題;教學方法上需要改進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采用翻轉(zhuǎn)課堂、研討法、雙語教學法、表演法、中外比較法等多種的方法,以期收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外國文學;東方文學;教材;教學方法
外國文學課程是高校中文系漢語言文學專業(yè)的一門必修課程。外國文學課程主要向?qū)W生介紹國外文學發(fā)展的概況,包括各種文學思潮和代表作家作品,一般在大三上學期開設,時間為一學年。在學生學過中國文學課程之后,接著學習外國文學課程,對于學生開拓域外視野,培養(yǎng)世界文學與比較文學的思維方式是很有意義的。但是,目前高校的外國文學課程的教學還是存在著一些問題,需要全方面的改進與提高。
1加強東方文學教學
在很多高校的中文系,中國文學是教學重點,外國文學課程所占的分量比較小。通常只有一學年的外國文學課程,用來講授歐美文學史還很不夠。而且,很多院校沒有東方文學(亞非文學)的師資,因此,很多院校沒有開設東方文學課程。從科研到教學,比之于我國高校學科設置的西方文學(歐美文學),東方文學可謂弱勢群體。[1]從客觀情況看,這與歷史的淵源有關系。晚清時期,中國興起了大規(guī)模的“西學東漸”的熱潮。歐美的文學作品大量涌入中國,著名翻譯家林紓翻譯了三百多部小說,大多是西方的作品,東方的只有為數(shù)不多的幾部日本文學作品。這種翻譯界的西方傾向一直延續(xù)了很多年。直到1920年代左右,印度近代文學才開始進入中國文壇。即使目前,我國的東方文學的譯本相比西方文學來說,還是有很大差距。這種情況導致了中國學生對東方文學的陌生。另一個原因是長期以來“歐洲中心論”的影響,西方文化作為一種強勢文化的觀念長期主導人心,使人們對東方的文化和文學加以忽視。20世紀初,外國文學作為一門課程,進入中國很多大學的文科課堂,但除了梁啟超、陳寅恪在清華大學開始的以佛教為主題的佛經(jīng)文學課外,進入大學課堂的外國文學只是西方文學。新中國成立后,大學教育中的這種以西方文學為中心、忽視東方文學的情況,仍然被延續(xù)下來。新中國第一部高等院校外國文學史教材是由楊周翰、吳達元、趙蘿蕤主編的《歐洲文學史》,沒有把東方文學包括其中。歸根結底,還是歐洲中心主義的思想在作祟。1950—1960年代之交的幾年間,只有北京師范大學等極少數(shù)大學在課堂上開設東方文學史課程。改革開放以后,這種情況得以改變。諸種外國文學史教材有了把東方文學的內(nèi)容。但盡管如此,東方文學的教學和科研比起西方文學,還很薄弱。時代在發(fā)展,形勢在改變。20世紀下半葉,整個世界發(fā)生了巨大改變。數(shù)百年來隨著西方殖民主義勢力擴張而形成的西方列強文化占主導地位的時代已經(jīng)過去。一個多元文化共存,平等對話的時代已經(jīng)到來。第三世界迅速崛起,他們的文化也急于擺脫過去的邊緣從屬地位,向中心移動。這種情況下,重新審視東方文化和文學也是時代的要求。開設東方文學課程,有利于學生建構完整的知識體系,形成全球化和文化多元主義的思維方式。積極為學生打開一扇看東方的窗戶,已經(jīng)很迫切。東方文學是外國文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習東方文學意義重大。從文學淵源上來說,東方文學歷史悠久,其文學的產(chǎn)生遠早于古希臘文學。早在公元前15世紀,巴比倫史詩《吉爾伽美什》、埃及箴言文學、印度吠陀就已經(jīng)出現(xiàn)。而古希臘最早的文學樣式神話和史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2世紀。其次,東方文學經(jīng)典作家作品眾多,具有豐富的思想內(nèi)涵與高超的藝術魅力,值得后世傳承學習。古埃及的《亡靈書》是世界上最早編輯的詩文集;古巴比倫的《吉爾伽美什》是迄今所知的世界最早的史詩;印度的《摩訶婆羅多》是世界上最長的敘事長詩;日本紫式部的《源氏物語》是世界上最早的長篇寫實小說;波斯菲爾多西的史詩《列王記》、阿拉伯的民間故事集《一千零一夜》、朝鮮的長篇小說《春香傳》也都是有口皆碑的世界經(jīng)典名著。近代以來,東方文學的大家層出不窮,如印度的泰戈爾、日本的川端康成、大江健三郎都是諾貝爾文學獎的獲得者。這些都需要好好學習?!霸诮裉斓闹袊瑬|方文化、東方文學,還沒有全面地進入我國的大學教育體制。直接原因是主講東方文學的專職教師長期缺位?!保?]“如今,除二十幾所學科建設學科齊全的大學外,大部分大學的文學院或中文系沒有東方文學教師,不能開設東方文學課程”。[3]鑒于目前高校東方文學師資薄弱,建議從國內(nèi)一些東方文學專業(yè)比較好的院校引進博士生,例如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東語系、天津師范大學文學院世界文學與比較文學東方文學方向,都是可以引進人才的。課時方面可以考慮開設選修課的方式。由于課時有限,教師講授的時候還是要先介紹東方文學發(fā)展概況,然后分各個階段講授重點作家,不需要面面俱到。如果有的老師對某位東方作家有專門的研究,還可以開設專題選修課。
2把學術前沿問題引入教學之中
建國后,我國高校的外國文學課程先后使用過多種教材,如楊周翰、吳達元、趙蘿蕤主編的《歐洲文學史》(人民文學出版社,1964年),朱維之、趙醴主編的《外國文學史》(南開大學出版社,1985年),鄭克魯主編的《外國文學史》(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等。汪介之先生曾經(jīng)撰文《關于外國文學史教材編寫的幾個問題》,指出無論是南開版外國文學史,還是高教版外國文學史,都沒有完全擺脫庸俗社會學的影響,階級論很嚴重。[4]目前,我國很多高校應用的是鄭克魯主編的《外國文學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第2版),雖然已經(jīng)是很新的教材,但是有些觀點依然存在很大爭議。那么,教師對此彌補的辦法把自己的觀點和學術界最新的觀點加到里面去,這樣,才能彌補教材之不足。例如在《荷馬史詩》這一章,在講到阿喀琉斯因為自己的女俘被希臘聯(lián)軍統(tǒng)帥阿伽門農(nóng)搶走,阿喀琉斯一怒之下退出戰(zhàn)爭。課本在講述西方個體本位的價值觀念時是這樣論述的:阿基琉斯式的自由放任、漫無矩度的個人主義也給西方社會帶來了難以治愈的社會痼疾。[5]事實真是這樣么?尹振球教授針對此觀點發(fā)表了長篇論文《荷馬為什么歌唱阿卡琉斯的憤怒?》。文章指出:“阿喀琉斯與阿伽門農(nóng)之間的沖突實際上是民主政治與專制王權之間兩種政治的沖突。史詩所反映的邁錫尼時達的工商業(yè)文明孕育了阿喀琉斯反抗阿伽門農(nóng)專制王權的政治力量,而阿喀琉斯的反抗引發(fā)平民和貴族的覺醒動搖了專制統(tǒng)治的基礎,這就開啟了希臘歷史的一個偉大時代城邦民主制時代?!保?]尹文認為阿喀琉斯身上最重要的品格是他的民主精神?!皩γ褡宓淖畲笪:Σ恢皇峭獍畹臄橙耍踔量梢哉f首先不是外邦的敵人,而是本民族的專制君主和甘于作奴隸的順民?!保?]這是很重要的思想爭議,與歷來文學史上所認為的阿喀琉斯的任性、執(zhí)拗的形象有很大差異。教師在備課過程中,就要把這些爭議加到里面去,而不是照本宣科。再比如針對哈姆萊特是不是人文主義者這個問題,也是學界多有爭議的問題。教材認為:“哈姆萊特是一個處于理想與現(xiàn)實矛盾中的人文主義者的形象?!保?]南京大學學者從叢就兩次發(fā)表文章論述哈姆萊特不是一個人文主義者。首先,作為文藝復興時期的進步的文學思潮,人文主義最早產(chǎn)生于14世紀下半葉的意大利,15世紀興盛于歐洲各國。哈姆萊特是12世紀丹麥王朝的一個封建王子,那時,人文主義還沒有產(chǎn)生。其二,人文主義精神是積極進取、勇往直前,而哈姆萊特是一個消極悲觀的厭世主義者。其三,哈姆萊特總是禱告、懺悔,乞求上天赦免他的罪惡,以求得來世天國中靈魂之安逸。這種對待來世和天國的態(tài)度顯然與人文主義相抵牾。其四,哈姆萊特對待母親,對待戀人奧菲利亞,對待朋友羅森格蘭茲和吉爾登斯吞的態(tài)度也反映出他不是一個尊重人、愛護人的人文主義者。作者逐條反駁了學術界關于哈姆雷特是一個人文主義者的論據(jù),頗具說服性。[9]教師講課的過程中,一定要把不同的學術觀點介紹給學生,鼓勵學生自己去思考,形成自己的觀點。通行教材中19世紀文學史,充滿了階級分析。這些階級論雖然有一定道理,但畢竟是從社會分層的角度來論述的,只能算是文學批評的一種方法。教師在講課過程中,可以嘗試采用多種批評方法,如女性主義、新歷史主義、精神分析法、后殖民主義、生態(tài)批評等等,可以開拓學生的思維,打破教材的一家之談。對于文學史上一些基本有定論的人物形象,也可以進行另類解讀,只要有理有據(jù),畢竟“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萊特”。例如,在講述哈代的小說《德伯家的苔絲》時,教材對于苔絲的評價幾乎完全是正面的,“她天生麗質(zhì)、自然淳樸,充滿女性美和青春的活力。她真摯可愛、品德高尚、富有熱情,能夠容忍和敢于做出自我犧牲?!保?0]在論述苔絲的悲劇成因時,教材歸咎于社會由農(nóng)業(yè)社會向工業(yè)社會轉(zhuǎn)型的時代原因,還有分別來自克萊爾和亞雷克的精神與肉體上的摧殘。但是,哈代的威塞克斯小說又名“性格與環(huán)境小說”。性格的缺陷是很多悲劇的重要成因,苔絲也不例外。筆者曾經(jīng)撰文指出,苔絲的悲劇很大程度上與她性格中的偏執(zhí)、沖動、爭強好勝、狂熱的因素有關。[11]在論述亞雷的形象時,教材也把定位為達爾杜弗式的人物。學術界也有人撰文《亞雷•德伯形象的再認識》對其進行重新解讀。文學史上其他一些人物形象如于連、安娜•卡列尼娜等人的形象都是可以重新解讀的。傳統(tǒng)的階級論視角下的人物形象可以放在人性的視角下重新審視,可以發(fā)現(xiàn),很多悲劇是人性的悲劇,超越了階級、時代、國別的界限。
3改變傳統(tǒng)教學方法
目前,大多數(shù)高校還是采用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即主要由教師講授的方法,這種方法就是所謂填鴨式方法。大多數(shù)學生的外國文學基礎很差,閱讀量有限,很多文學作品沒有讀過。這給他們接受知識,理解作品都帶來了困難。常常出現(xiàn)教師講得眉飛色舞,學生卻不知所云的場面。而且,目前課時量是非常有限的,有時候,講完一位作家,時間只能限定在兩節(jié)課之內(nèi),即100分鐘。教師通常從作家的生平經(jīng)歷講起,之后講授作家的創(chuàng)作經(jīng)歷、主要作品、代表作品的主要內(nèi)容、藝術特色。一個問題連著一個問題,很少進行師生互動?;旧鲜抢蠋煹摹皾M堂灌”,學生很少參與。即使參與,也常常因為對作家作品的了解不夠,談不出多少個人看法。這樣做的結果是每到學期結束,學生的頭腦里充滿了老師灌輸?shù)闹R和思想,成了老師的“傳聲筒”,嚴重缺乏個人的思考。對于外國文學,這樣一門極具西方人文精神的課程來說,顯然是不合適的。顧明遠先生早在1981年提出了“學生既是教育的客體又是教育的主體”的觀點。時代在發(fā)展,弘揚學生的主體性,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之中,已經(jīng)是勢在必行。這方面也可以進行一定程度的翻轉(zhuǎn)課堂教學。翻轉(zhuǎn)課堂是2007年美國的兩位高中化學老師喬納森•伯爾曼和亞倫•薩姆斯爾曼創(chuàng)立的。他們錄制了教學視頻放到網(wǎng)上,讓學生提前觀看。目前,翻轉(zhuǎn)課堂在我國的教學改革方面也得到了大量應用。外國文學老師也可以提前做好課程視頻,方便學生預習和復習,應該會有一定效果。但是翻轉(zhuǎn)課堂并不能全部取代傳統(tǒng)教學。當面交流學習的效果是有很大差異的。為此,有的學者提出了“混合式課堂”的觀點。[12]學生觀看視頻,相當于進行了一定預習,有些不解的問題可以帶到課堂,有備而來,可以促進他們仔細聽課。教師講解的時候會輕松一些,有些簡單的問題如作家的生平經(jīng)歷等就可以簡略講解,把主要精力放在一些有深度,有爭議的學術問題上。課堂教學有簡有繁,重點突出。研討法是一種必需的方法。對于一些重要的學術問題的討論上。分組討論,展開對話,是一種很好的方式。比如哈姆萊特是否是一個人文主義者,于連悲劇成因,苔絲悲劇成因等,都可以采用研討的方式進行。教師對每個人的發(fā)言做適當點評。在研討環(huán)節(jié),要注意充分發(fā)揮民主、平等、自由的精神,百家爭鳴,百花齊放,形成“交往行為”,避免話語霸權。在學生相互討論的基礎上,形成文稿記錄。有的學生提出的新穎的觀點也可以在大家?guī)椭逻M一步整理成小論文。表演法的應用也是必要的。外國文學作品故事性強,很適合表演??梢宰寣W生表演作品片段。比如哈姆萊特的內(nèi)心獨白,《羅密歐與朱麗葉》片段,《偽君子》片段,古希臘的悲劇的片段等,都可以作為表演的內(nèi)容,學生在演繹的過程中加深對作品的理解。首先,老師幫助學生選定適合表演的劇目,之后根據(jù)學生的特點、個性和音色來分配角色;接下來排練入戲,從臺詞背誦,服裝道具,背景音樂幾方面都要進行設計,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表演才能。學生不僅要具備表演的技巧,更要在演出過程中充分理解人物的思想內(nèi)涵,從而實現(xiàn)學生參與教學的目的。在教師講授環(huán)節(jié),雙語教學的方法是可以嘗試的。目前的外國文學史講授的其實是翻譯文學?!巴鈬膶W欣賞的最高境界應當是接受者使用原語進行閱讀體會,并且這種閱讀體會是譯語外國文學閱讀體會所不能代替的?!保?3]外國文學史涉及到許多國家,但國內(nèi)還沒有完全配套的雙語教材,只有英文系有英美文學教材。因此,在講授英美文學時,是可以采用一定程度的雙語教學方法的,比如莎士比亞的戲劇,華茲華斯的詩歌,勃朗特姐妹的作品等,找到原文資料,發(fā)給學生,在課堂上,用英語講授作家作品,對節(jié)選的作品進行一定程度的文本細讀,讓學生體味原文的魅力,也可以提高英文水平。當然,這方面對老師的英語水平也是一種要求。中外比較法也是一種很好的方法。中外文學比較,要求老師的知識學貫中西,在課堂上很好地運用比較文學的方法進行中外文學比較。例如,講到文學史發(fā)展階段的時候,可以順便講一下中國的歷史和文學處于哪個時期,讓學生有個比較的意識。在講到莎士比亞的時候,可以與湯顯祖做一些比較;講到堂吉訶德的時候,可以與阿Q作比較;講到伏爾泰《中國孤兒》的時候,可以追溯到中國戲劇《趙氏孤兒》的淵源。這都是比較文學學術史上的著名范例。這樣可以開拓學生的視野,讓學生體味到中外文化的異同,有助于培養(yǎng)他們的比較文學的思維方式,樹立全球化眼光。
4結語
總之,外國文學課程內(nèi)容豐富,教師在有限的時間內(nèi)要充分運用各種方法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努力給學生一個比較全面的知識體系,打開一扇開放的窗口,使學生愛上這門課程,并且受到啟發(fā),在以后的工作中,為中外文化交流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蔡春華.對東方文學學科及教學的幾點思考[J].福建師范大學學報,2007(5):168
[2]王向遠.中國的東方文學理應成為強勢學科[J].廣東社會科學,2007(2):162,162
[3]汪介之.關于外國文學史教材編寫的幾個問題[J].世界文學評論,2009(2):255-257
[4][8][10]鄭克魯,主編.外國文學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29,96,303
[5][7]尹振球.荷馬為什么歌唱阿喀琉斯的憤怒?[J].文史哲,2003(3):81,85
[6]從叢.論哈姆雷特不是一個人文主義者[J].河北大學學報,1989(1):41-49
作者:王穎 單位:廊坊師范學院文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