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論文中心 正文

校園網絡輿情處置育人作用研究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校園網絡輿情處置育人作用研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校園網絡輿情處置育人作用研究

摘要:校園網絡輿情處置在學校的育人工作中有重要作用,它是“三全育人”綜合改革的客觀需要、“網絡育人”思政體系的必然要求和學校日常教育管理的現實需求。本文分析了校園網絡輿情處置育人作用的隱喻性特征,并指出在處理校園網絡輿情事件時,要發(fā)揮校園網絡輿情處置育人作用的隱喻性作用。

關鍵詞:育人;校園網絡輿情;隱喻性;思想政治教育

1校園網絡輿情處置在學校育人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1.1“三全育人”綜合改革工作的客觀需要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思想政治教育放在了重要的位置,2017年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fā)的《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中明確提出了“三全育人”(即“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工作格局,這是新時代基于信息化背景下高校育人工作的新要求?!叭恕惫ぷ黧w系的核心就是要充分利用一切手段、結合一切育人因素,切實做好育人工作。校園網絡輿情處置工作事關學校穩(wěn)定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三全育人”的重要一環(huán)。因此,做好校園網絡輿情處置工作是“三全育人”綜合改革工作的客觀需要。

1.2“網絡育人”思政工作體系的必然要求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質量提升工程實施綱要》中提出了構建“十大”育人體系的要求,其中明確指出要構建“網絡育人”質量提升體系。網絡由于其便利性、傳播性、快捷性、開放性等特征,正在全面、深刻且快速地影響著學生的思想和行為,學生一方面是信息傳播的“受眾者”,另一方面也是信息傳播的“麥克風”,很容易利用網絡發(fā)布信息,形成強有力的信息傳播滲透力,進而形成輿論引導。這對學校的思想政治工作來說,是機遇但更是挑戰(zhàn),稍有不慎便會引發(fā)網絡輿論,對于網絡輿論的處理不當又會升級成為網絡輿情,影響校園安全穩(wěn)定。因此,做好校園網絡輿情處置工作是“網絡育人”思政工作體系的必然要求。

1.3學校日常教育和管理的現實需求

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有關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底,我國網民數量為9.89億,約占中國總人口數的71%,是名副其實的全球網民大國。在我國的網民中,一半以上的網民為40歲以下的中青年人,其中大學生群體是我國網民中占比較大、影響力較強、活躍度最高的群體。近年來,校園網絡輿情事件整體呈現出數量多、規(guī)模大、影響廣的特點。全媒體時代,人人都是信息傳播的載體,極低的發(fā)聲門檻使人人都擁有了信息傳播的“麥克風”,導致校園輿情難以捉摸、難以預測、難以應對。學校作為意識形態(tài)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的主陣地,能否及時妥善有效做好校園網絡輿情處置工作,一方面關乎整個校園的教育教學秩序和安全穩(wěn)定,另一方面也關乎整個社會的輿論導向和社會穩(wěn)定。因此,做好校園網絡輿情處置工作是學校日常教育和管理的現實需求。

2校園網絡輿情處置育人作用的隱喻性特征分析

校園網絡輿情處置在學校的育人工作中有重要作用,但實際情況是,雖然大部分高校都有一套完整的網絡輿情管理與處置辦法,但大多是把校園網絡輿情處置歸結為應急事件的處理范疇,認為校園網絡輿情的處置工作就是通過各種途徑來預防、減少、消除突發(fā)網絡輿情對學校的負面影響,而忽視了輿情處置過程中體現出的育人作用。本文認為,校園網絡輿情處置的育人作用具有隱喻性特征。校園網絡輿情可分為涉及學校管理類的輿情、涉及師德師風的輿情和涉及道德底線、政治方向的輿情三類,本文將分類分析校園網絡輿情處置中育人作用的隱喻性。(1)與學校管理有關的網絡輿情隱含著學校管理理念與學生生活理念的沖突———以某大學空調事件為例。2021年6月,某大學學生網絡向學校喊話“安空調”的事件引起了廣泛關注。據學生反映,天氣炎熱,學生晚上熱得睡不著,因此喊話學校安空調,但學校卻回復“由于線路老化,無法超負荷運行大功率電器”,由此引發(fā)學生不滿,因為他們發(fā)現在同一棟宿舍樓中,一樓和二樓住的是留學生,他們的宿舍安裝了空調和熱水器,都可以正常使用,不存在“無法負荷大功率電器”的現象,而三樓到六樓住的是國內學生,他們的宿舍只在天花板上安裝了電扇,學生由此感嘆“同樓不同命”,引發(fā)了學生的不滿。就學校來講,一方面要考慮學校留學水平的提升、留學生住宿條件等待遇相關問題,另一方面也有擔心大規(guī)模安裝空調可能會導致學校線路超負荷運行,影響校園的正常用電,甚至擔心會出現用電安全問題,同時還要考慮國際關系、國際影響等問題,很難做到將國外留學生與國內學生趨同管理;就學生來講,不管是國內學生還是國外學生,大家都在同一所學校、同一棟宿舍樓,卻有著不同的住宿條件,“同樓不同命”的現象難免讓學生產生“學校不一視同仁”“留學生超國民待遇”的想法。這里面涉及的就是學校管理理念與學生生活理念的沖突問題。事實上,由于教育性質、錄取方式、培養(yǎng)方式、費用標準等方面的不同,留學生和國內學生很難做到“趨同管理”。若學校能抓住此次網絡輿情事件,做好對學生的解釋、引導工作,讓學生認識到中外學生在語言、費用、培養(yǎng)方式等方面的客觀差異,爭取獲得中外學生理解,對于弘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推動教育國際化、增強國內學生文化自信等方面能起到積極作用。(2)與師德師風有關的網絡輿情隱含著學校價值導向與問題價值取向的沖突———以某大學副教授猥褻女學生為例。2019年12月,上海某大學一名女生在社交平臺上面舉報該學院一名副教授將其鎖在車內進行疑似猥褻,隨后,該校通過官方微博發(fā)聲,稱已成立調查組,對該事件進行調查。三日后,學校官方微博再度發(fā)聲,稱該校副教授嚴重違背教師職業(yè)道德,造成嚴重惡劣社會影響,決定撤銷其教師身份,并對其予以開除。師德師風的好壞是衡量學校教師隊伍的首要標準,營造風清氣正的師德師風氛圍,打造一支教書育人、愛崗敬業(yè)、甘于奉獻的教師隊伍是每個學校的價值導向。但部分教師卻因為錯誤的價值觀念的引導,導致自己出現了忽視道德品質、漠視紀律和準則,違背自己教書育人的天職的情況。這就是學校的價值導向與問題價值取向的沖突。若學校能時刻本著對師德師風問題“零容忍”“早處理”的態(tài)度,在教師的入口、管理方面多下功夫,堅持做到“以學生為本”,認真對待學生的每一次反饋,及時遏制教師的失當行為,妥善處理師德師風方面的網絡輿情,一方面能充分發(fā)揮教師、學校的教書育人作用,另一方面也能體現學校對學生、教師的關心和關愛。(3)與方向底線有關的網絡輿情隱含著學校任務方針與錯誤思想意識的沖突———以香港大學學生會為例。2021年7月初,香港某集團一員工采用暴力手段襲警,隨后自殺。事件發(fā)生后,香港大學學生會不但沒有譴責暴徒,反而為襲警的暴徒進行了一分鐘默哀,還稱暴徒為“犧牲”。事件發(fā)生后引起了軒然大波,香港大學對此進行了強烈譴責,并表示不再承認學生會在校內的角色。事實上,這已不是該校學生會第一次出現類似事情:2014年,該學生會曾大肆宣揚“港獨”,2019年,該學生會會員聲稱要為港大暴徒“籌款”……學校本是教書育人的圣地,香港的大學也以“培養(yǎng)德才兼?zhèn)涞膼蹏鴲鄹廴瞬拧睘楦救蝿?,但該校學生會成員卻濫用“學術自由”“言論自由”,多次發(fā)表煽動性、違法、錯誤言論,并進行政治宣傳,完全背離了“教書育人”的初衷。這里涉及的就是學校任務方針與錯誤思想意識的沖突。對于這樣的校園網絡輿情,只有旗幟鮮明地加以譴責、制止,才能撥亂反正,讓大學回歸到教育的本質,起到育人的作用。

3校園網絡輿情處置育人作用的隱喻性作用發(fā)揮

3.1對于日常教育和管理問題,要做到從善如流、潛移默化、潤物無聲

2021年6月,廣州大學校長魏明海因為在2021屆畢業(yè)典禮上的致辭上了熱搜。在致辭中,他直言不諱地面對了學校出現的網絡輿情事件。他說道:“感謝大家偶爾因為‘空調’‘天橋’‘選課’,合力把學校推上熱搜,為學?!渥印?,讓學?!t紅臉,出出汗’。我很欣慰,這種親密摯友般校園情、師生情,成為我們彼此之間都無法割舍的思念與牽掛?!痹撔PiL面對校園網絡輿情,沒有采用“刪、堵、封”的方式處理,也沒有不作回應,而是非常透明公開地把這些學校發(fā)展過程中切實存在的問題講了出來,贏得了學生的理解和支持,形成了學校與學生之間的良性溝通,展現出了學校面對網絡輿情時開放、積極、負責的態(tài)度。在學校的日常教育和管理中,由于現實條件限制,難免存在管理方面的問題,也難免出現校園網絡輿情事件。出現校園網絡輿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輿情處置過程中的被動遲緩、手段單一、缺乏人性化:出現負面網絡輿情時,有的學校采用“刪、堵、封”等剛性方式進行;也有的學校采用不聞不問、任其自行消失的“冷處理”辦法,導致錯過事件最佳處理時機,使學校在校園網絡輿情處置上處于被動位置。在學生的日常教育和管理方面,出現的輿情不外乎“空調”“選課”“宿舍”等問題,這些問題盡管解決起來不容易,但只要本著“育人”的原則,傾聽學生需求、了解學生需要、理解學生想法,與學生保持積極溝通,做好安撫、解釋、引導工作,用從善如流、潛移默化、潤物無聲的方式來處理,最大限度發(fā)揮校園網絡輿情處置在育人方面的隱喻性作用,就能取得學生理解,推動學校朝著積極向上的方向發(fā)展。

3.2對于道德底線和政治方向問題,要做到旗幟鮮明、振聾發(fā)聵、醍醐灌頂

2021年5月,某大學學生李某某因發(fā)表不當言論被學校退學一事上了熱搜。根據校方通報,李某某在2020年時因為在網上發(fā)布不當視頻,被給予留校察看處分。受到處分后,該生非但沒有認識到問題,還于2021年5月再次在網上發(fā)布不當言論,對患癌女生進行人身攻擊,基于此,學校對其進行了退學處理。隨著自媒體的不斷發(fā)展,信息傳播的渠道被不斷拓寬,在校學生在網絡上發(fā)表言論已成為常見現象。青少年時期正是價值觀養(yǎng)成的關鍵時期,這個時候的學生很容易受到錯誤價值導向的影響,由此導致近年來學生發(fā)表不當網絡言論甚至被別有用心的外來勢力利用的輿情越來越多。這對高校的輿情處置提出新的挑戰(zhàn)的同時,也對高校的育人工作產生了強烈沖擊。對于這類涉及道德底線乃至政治方向、意識形態(tài)的校園網絡輿情,學校必須堅持底線,旗幟鮮明地傳播正能量、打擊負能量,為其他學生敲響警鐘,在輿情處置過程中引導學生樹立“四個自信”、升華價值觀念,讓教育朝著育人的方向發(fā)展。

參考文獻

[1]文竹.高校網絡輿情處置的長效策略探討[J].科技傳播,2021,13(12):168-170.

[2]姚翼源,李祖超.高校網絡輿情治理:背景·困境·路徑[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21,(20):15-17.

[3]王濤.基于“三全育人”綜合改革的網絡育人實踐與思考[J].教師,2021,(15):19-21.

[4]趙鵬.自媒體時代學生網絡輿情引導與處置策略研究[J].傳媒論壇,2020,3(23):168-169.

作者:張順宇 連凱宇 單位:東北大學秦皇島分校社會科學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