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信息化教學提升內科護理課堂教學研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內容摘要】目前高職內科護理采用傳課課堂教學,雖能夠完成規(guī)定的教學任務,但課堂有效性不高。課堂是教學改革的主陣地,本研究聚焦內科護理課堂教學改革,探究多平臺信息化教學模式在內科護理教學中的應用效果,希望為今后在同層次院校推廣復制教學模式打下基礎。
【關鍵詞】信息化教學;課堂有效性;高職教育;多平臺教學
一、引言
我國高職護理專業(yè)課堂主要采用傳統(tǒng)講臺式教學。傳統(tǒng)講臺式教學是指教師利用課件通過講授法為主的教學方法傳授教學知識,培養(yǎng)技能,提高素質。傳統(tǒng)講臺式教學雖然能夠完成規(guī)定的教學任務,但由于其是灌輸式教學,教學手段單一,教學互動性差,使得學生學習時易感到枯燥乏味,失去對內科護理的學習興趣,學習效果不佳。高職內科護理是一門必修核心課程。學習好內科護理能夠為學生日后的臨床護理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內科護理的學習是以正常人體結構、正常人體機能、異常人體機能、藥物護理、基礎護理技術、健康評估等課程作為基礎。課程內容分為9大項目,分別為:呼吸系統(tǒng)疾病病人的護理、循環(huán)系統(tǒng)疾病病人的護理、消化系統(tǒng)疾病病人的護理、泌尿系統(tǒng)疾病病人的護理、血液系統(tǒng)疾病病人的護理、內分泌代謝疾病病人者的護理、風濕性疾病病人的護理、神經(jīng)系統(tǒng)疾病病人的護理、傳染病病人的護理。因為內科護理與前期基礎課程聯(lián)系緊密,特別是基礎課中較難掌握的正常人體機能、異常人體機能、健康評估等課程,前期基礎不牢直接影響內科護理的學習,在以往教學過程中,多數(shù)學生反映難以理解和掌握。因此,如何提升護理專業(yè)課堂有效性,即增強教學互動性,有效地提高內科護理的教學效果和效率,是高職院校教育者們需要重點思考的問題。近年來,伴隨5G、云計算、物聯(lián)網(wǎng)、大數(shù)據(jù)、智慧教學等信息技術的發(fā)展,信息化的浪潮已融入到社會的各個方面。高職教學也由此迎來了新挑戰(zhàn),課堂教學生態(tài)也在不斷改變。因此,在新形勢下,探究適合目前學生生活、學習場景、環(huán)境新型教學模式顯得尤為必要和突出。借助信息化手段優(yōu)化教學方法,重構教學內容,重塑課堂教學生態(tài)不失為一種新的有效的探索路徑。為了更好地實現(xiàn)這一有效的路徑方法和手段,本研究在多年的教學經(jīng)驗積累之下,結合國內外信息化教學的相關文獻,提出多平臺信息化教學模式。所謂多平臺指利用信息技術構建移動學習平臺、直播教學平臺和答疑互動平臺。本研究以黃岡職業(yè)技術學院學習內科護理的100名學生作為實驗對象,比較傳統(tǒng)教學和多平臺信息化教學在高職內科護理教學中的應用效果。本研究有望為多平臺信息化教學在高職院校護理專業(yè)課堂教學中推廣應用提供參考依據(jù)。
二、資料與方法
(一)研究對象。采取抽樣的方法選取黃岡職業(yè)技術學院100名學習內科護理的學生作為實驗對象,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其中對照組學生數(shù)量為50人,男生4人,女生46人,平均年齡(20.5±1.4)歲;觀察組學生數(shù)量為50人,男生3人,女生47人,平均年齡(20.1±0.6)歲。對照組和觀察組學生性別、年齡無差異,具有可比性。如表1所示。納入標準:年齡18~21歲,男女不限;護理專業(yè)二年級的學生;自愿參與本研究。
(二)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傳統(tǒng)的課件授課、講授法等方法為主的傳統(tǒng)教學和多平臺信息化教學兩種教學模式,對本校2019級學生進行內科護理中一個單元共2學時的課堂教學。通過教學互動性實驗以及統(tǒng)一的隨堂考試,比較兩種教學模式對教學互動性以及學習成績的差異,由此評價兩種教學模式的教學效果差異。1.教學方法。(1)傳統(tǒng)教學。對照組采用傳統(tǒng)教學。傳統(tǒng)的課件授課、講授法等方法,由教師在講臺上課件方式進行內科護理講授。內科護理內容非常多,涉及9大項目,因此本研究僅以尿路感染患者的護理這一單元的教學內容為研究對象,以此分析教學效果。共2學時。(2)多平臺信息化教學。觀察組采用多平臺信息化教學,教學內容同樣為尿路感染患者的護理。利用移動平臺、直播平臺和答疑平臺,以學習者為中心組織教學。①課前準備。以組為單位,每3位同學分為一組。依托移動平臺提供本次課的相關視頻、動畫、教學病案等資源;教學任務:“該患者評估內容”,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討論并完成。②課上導學。教師展示學生課前任務完成情況,得分最高小組分析任務結果,其他小組點評,教師最后總結尿路感染患者的臨床表現(xiàn)與診斷治療。然后學生利用平臺搶答環(huán)節(jié),說出尿路感染患者的護理診斷,教師點評并總結其護理診斷。而后教師展示學生課前拍攝“尿路感染患者護理措施”視頻,小組之間點評打分,得分最高小組現(xiàn)場展示護理措施。再通過直播平臺,連接教室與泌尿內科病房,讓學生代表與尿路感染患者溝通,與管床護士溝通。鍛煉學生護患溝通技巧,增強學生人文關懷能力。③課后拓展。通過答疑平臺,學生在課后對于課中不理解的地方向校內教師、校外兼職教師溝通,教師答疑。2.評價方法。(1)教學互動性實驗。采用教學互動性常數(shù)作為實驗衡量標準,其教學互動性常數(shù)利用學生量化機制,對學生與學生之間的相互交流,以及學生的自主交流進行統(tǒng)計,將統(tǒng)計的參數(shù)通過數(shù)學運算即作為教學互動常數(shù),單位%[21]。其分析方法是將學生與學生之間的相互交流,以及學生的自主交流分別賦值,分值越高,說明教學互動性越好。(2)隨堂測試成績評價。對照組與觀察組采用相同的試卷進行隨堂測試??荚嚂r長為30分鐘,滿分100分??荚嚢~解釋題、單項選擇題、簡答題和案例分析題等多種題型。從多個維度考察學生對尿路感染患者的護理評估、護理診斷、護理計劃、護理實施、護理評價等掌握情況。比較對照組與觀察組學生考試成績的差異。
(三)統(tǒng)計學分析。采用SPSS21.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其中年齡、考試成績?yōu)橛嬃抠Y料,性別、為計數(shù)資料。以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三、結果
(一)教學互動性實驗。為直觀顯示兩種教學方法對教育互動性的差異,利用第三方分析軟件加權計算兩種教學方法的教學互動性常數(shù)并比較,結果如表2所示。傳統(tǒng)講臺式教學平均互動性常數(shù)為31.5%;而多平臺信息化教學平均互動性常數(shù)為85.4%,高于傳統(tǒng)講臺式教學。因此,多平臺信息化教學能有效提高教學互動性。
(二)隨堂測試成績分析。對照組與觀察組隨堂測試成績比較見表3。對照組的平均成績?yōu)?75.2±2.6)分,而觀察組的平均成績?yōu)?89.6±3.7)分,明顯高于對照組,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5)。綜上所述,多平臺信息化教學可以有效提高學生對內科護理學的學習成績。
四、討論
高職內科護理課堂教學的難點主要在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學習互動性和有效性,因為高職內科護理教學涉及面較寬,學生學習任務較重。近年來,伴隨5G、云計算、物聯(lián)網(wǎng)、大數(shù)據(jù)、智慧教學等信息技術的發(fā)展,信息化的浪潮已融入到社會的各個方面。而將信息化教學方法與手段應用于日常課堂教學,特別是內科護理這一理論性較強的課程教學的探索卻不多見。鑒于此,本研究提出了多平臺信息化教學,利用信息化手段構建移動平臺、直播平臺和答疑平臺,同時借助視頻、病案分析、情境構建、臨床仿真、小組討論等方式增強教學互動性。本研究結果顯示與傳統(tǒng)教學相比,多平臺信息化教學可以顯著提高內科護理教學互動性,提高學生隨堂測試成績。
(一)提升教學的互動性。通過教學互動性模擬實驗我們發(fā)現(xiàn),多平臺信息化教學能明顯提升教學互動性,提升內科護理教學的互動性主要體現(xiàn)在小組教學以及信息化交流方式兩個方面。小組教學使學生之間溝通更為順暢,遇到疑難問題小組之間相互討論解決,既加深了對于知識的理解,又能促進學生溝通交流能力的培養(yǎng)。信息化的交流方式使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教師、學生與護士之間的交流打破時間與空間的限制,極大地擴展了學習的時空維度,提升了學習的互動性。
(二)提高學生隨堂測試成績。評價教學方法的教學效果,最直觀的指標是考試成績。本研究采用相同的試卷對對照組與觀察組進行統(tǒng)一考試,發(fā)現(xiàn)多平臺信息化教學可以顯著提高學生本次課的學習成績。多平臺信息化教學利用現(xiàn)有的信息技術,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多平臺信息化教學就以學生為中心,整合教學內容,序化教學環(huán)節(jié),最后提升學生學習成績。
五、結語
多平臺信息化教學能顯著提升高職內科護理課堂教學互動性;多平臺信息化教學能使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獲取課堂知識,學生的隨堂測試成績顯著提高。多平臺信息化教學作為一種教學模式,具有較好的教學效果,值得在高職內科護理課堂教學中推廣應用。本研究從教學互動性和隨堂測試成績兩個方面揭示了多平臺信息化教學在提升高職內科護理課堂有效性的作用,比較了其相比于傳統(tǒng)教學的優(yōu)勢。但由于時間和能力等方面的影響,本研究只以泌尿系統(tǒng)感染項目中的尿路感染患者的護理這一單元展開研究,通過這一單元來說明內科護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還不夠全面,今后將對內科護理其他項目進行課堂有效性研究。
【參考文獻】
[1]羅園珍.微課設計在內科護理學中的應用[J].中國醫(yī)學教育技術,2014,28(3):255
[2]馬忠泉.師生共享講臺式教學法[J].中國法學教育研究,2014,3:52~66
[3]胡小勇,朱龍,馮智慧,等.信息化教學模式與方法創(chuàng)新:趨勢與方向[J].電化教育研究,2016,46(6):12~19
[4]劉獻君.個性化教育論[M].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18:49~50
[5]張安富.改革教學方法,探索研究型教學[J].中國大學教學,2012,1:33~36
作者:張聰 單位:黃岡職業(yè)技術學院護理學院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