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信息技術典型教學案例范文

信息技術典型教學案例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信息技術典型教學案例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信息技術典型教學案例

第1篇:信息技術典型教學案例范文

關鍵詞:課程改革;信息技術教學論課程;案例教學法

中圖分類號:G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8454(2014)02-0041-03

一、引言

新課程標準指導下的信息技術課程改革已全面展開,新課改涉及了從課程理念到教學模式、從課程目標到知識體系,從教學方法到評價方法等諸多方面的變革,這對執(zhí)行信息技術新課程改革的教師就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信息技術教學論課程作為信息技術教育專業(yè)的一門必修課程,面向中小學信息技術教學并具有很強的實踐性與綜合性。通過本課程的學習,學生不僅要掌握信息技術教育的基本理論和一般規(guī)律,熟悉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過程、教學原則和教學方法,更重要的是掌握中小學信息技術教學的基本技能,對培養(yǎng)合格的信息技術教師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長期以來,高師院校信息技術教學論課程主要采用以“教師”、“書本”、“講授”為中心的教學模式,本課程教學內容中許多知識點都比較抽象,如“信息素養(yǎng)”、“信息技術教學原則和教學方法”、“信息技術教學設計”等,若采用傳統(tǒng)的講授法進行講解,學生只能機械地記憶一些枯燥的名詞,而難以有效地將所學理論知識運用到信息技術的教學實踐中,理論學習與技能訓練脫節(jié),從而很難真正實現(xiàn)課程目標。從教學方法上看,信息技術教學論課程的教學方法缺乏示范性和實踐性已成為制約教學效果的主要因素。師范生實際教學的能力無法由理論學習直接轉換得來,必須逐步通過對真實教學情境的直接或間接體驗來獲得,作為改革本課程教學,提高教學效果的有力措施之一,就是要在信息技術教學論課程教學中嘗試采用案例教學法,從而很好地解決以上問題。

二、案例教學法的內涵及優(yōu)勢

1.案例教學法的內涵

案例教學法是美國當今師范教育、師資培訓中非常盛行而有效的一種方法。師范教育中的案例教學法是教育者根據一定的教學目的要求,以真實的、包含典型問題的中小學教學案例為基本教學材料,將學生引入一個特定的教學情境中,組織學生通過觀摩、評議、思考、總結、嘗試等形式,來建構新知識,提高學習者教學技能的一種新型的教育教學方法。

2.案例教學法在信息技術教學論課程中的應用優(yōu)勢

在信息技術教學論課程中運用案例教學,案例的形式多種多樣,主要包括文本形式的教學設計方案和視頻形式的教學實錄。所采用的案例要具有真實性、情境性、典型性等特點,一般通過觀摩、設疑、討論、反思等教學形式進行。與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相比,案例教學法應用在信息技術教學論課程中具有其獨特的優(yōu)勢:

(1)在理論與實踐的溝壑之間架設了一道橋梁

信息技術教學論課程理論性和實踐性都較強,在教學中必須結合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的有效開展才能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信息技術教學的基本技能,而教學技能的提高必需經歷由“模仿”到“熟練運用”然后逐漸到“創(chuàng)新”的過程。一方面,來自小學信息技術課堂的典型案例使學生“身臨其境”,認識到中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復雜多變等特點,深刻體會信息技術教學實踐中教育教學理論、各種教學方法的具體應用,加深學生對所學理論知識的內化,及時有效地促進理論向實踐的轉化;同時,通過對具體教學案例的觀摩、評議和反思,能夠給予學生較多觀摩、評議、實踐和思考提升的機會,讓學生在觀摩評議中學,在模仿嘗試中學,在總結提高中學,在試講實踐中學,使學生不斷得到處理各種具體教育教學問題的能力訓練,逐步培養(yǎng)學生對現(xiàn)實教育教學問題的決策能力,獲得初步的信息技術教學技能。

(2)促進師范生傳統(tǒng)學習方式的轉變

在案例教學中,學生處于主體地位。在觀摩、討論和反思案例的過程中,學生從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中的“接受者”變?yōu)橹鲃拥膮⑴c者,需要對教師提供的案例材料認真觀摩思考,根據所學的相關的教育教學理論知識分析和討論案例中涉及的問題,對案例進行反思并提出自己的觀點??梢哉f整個過程中學生的知識體系是一步步建構起來的,他們獲得的是在觀察、分析、研討和反思中學到的、有著真實背景的知識,學生的學習不再以單一的接受學習為主,實現(xiàn)學習方式的多樣化,大大提高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3)有利于師范生多種能力的培養(yǎng)

在觀摩案例的過程中,學生要認真思考,才能發(fā)現(xiàn)和揭示其中所隱含的教育教學理論、教學原則和教學方法,從而培養(yǎng)學生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在分析討論案例時,要踴躍發(fā)言,說出自己的觀點,大膽與別人辯論,辯證地借鑒他人的看法,培養(yǎng)了學生與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案例教學法的核心是讓學生自主地探究,學會從不同視角來研究案例,對案例進行反思,提出自己的其他解決方案,有利于學生反思能力和教育教學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

三、案例教學法在信息技術教學論課程教學中的實施

在信息技術教學論課程中采用案例教學法可有效地解決傳統(tǒng)教學模式所帶來的問題,有助于學生對所學理論知識的內化和實踐技能的訓練,是全面培養(yǎng)學生綜合素質的有效途徑。近幾年來,筆者在本課程的信息技術教學原則和教學方法、教學設計、說課、教學技能訓練等模塊教學中嘗試采用案例教學法,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具體的操作程序如下:

1.課前精選案例

恰當的案例的搜集和選擇是案例教學成功實施的前提。首先,選取案例要緊緊圍繞課程教學目標,案例中的材料要與知識點有機結合,如信息技術課程模塊中要求學生了解我國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的發(fā)展歷程及各階段在教學內容、教學手段等方面的特點,筆者在教學時選取了幾段不同階段中小學信息技術(計算機)課程的教學視頻,學生觀摩之后對各階段的特征討論分析并進行總結,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很高,很好地實現(xiàn)了教學目標。其次,選取的案例要有典型性,一方面案例中要包含典型的教育教學思想觀念、學生在今后的教學工作經常會遇到的教學問題;同時選取的案例要涉及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中有代表性的教學內容,如信息技術教學方法模塊中,學習講授法時,筆者選取了北大附中李冬梅老師的《信息及其特征》這節(jié)課的教學實錄,本節(jié)課理論性很強,比較適合講授的教學方法,也是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中“信息技術基礎”部分的典型內容,為學生關于信息技術課程中理論部分內容的教學起到典型的示范作用。

2.案例教學的實施

(1)理論知識的準備階段

信息技術教學論課程首先必須讓學生掌握信息技術課程相關的教育教學的理論知識,包括信息技術課程理念、教學原則、教學方法、教學設計等。理論知識的準備階段,應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主要采用教師講解、學生思考討論的方式進行,把理論知識的學習作為實踐的先導,為下一階段的案例評議分析打下理論基礎。如在組織學生分析一些優(yōu)秀信息技術教學設計方案之前,必須先要使學生理解信息技術教學設計的內涵、基本流程、各環(huán)節(jié)的含義等理論知識,然后通過具體案例的分析,進一步加深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

(2)案例觀摩階段

案例觀摩前,教師要圍繞教學目標提出觀摩案例時需要思考的問題或者一些要注意的方面,提示案例的觀察點及相應的討論要求,采用切實有效的手段將學生引入具體的案例情境,組織學生觀摩案例。筆者在教學中采用的案例主要有三類,第一類是搜集的一些優(yōu)質網絡資源(包括文本形式的教學設計、說課方案和視頻形式的教學實錄),第二類是見習時實地采集的相關專業(yè)中小學教師的教學實錄,還有一類就是實習或教學技能比賽時錄制的學生教學片斷,尤其第三類案例中的“準教師”和學生各方面都最接近,所以能起到更好的示范作用。作為師范生,在學習了相關的理論知識以后,能夠在實踐中靈活運用要經過長期的觀摩、實踐、反思、改進這一過程,初期階段他們需要從優(yōu)秀的教學案例中進行觀察和模仿,來獲得直接具體、有價值的教學經驗,逐漸提高自己的實際教學技能。

(3)案例分析評議階段

分析評議是案例教學的核心環(huán)節(jié)。案例討論中,關鍵是“腳手架”的搭建,教師要構造一系列特定的案例問題將學生的思維一步步引向深入,及時引導學生抓住案例本質,把案例中的內容與相應的信息技術教學理論、教學原則和教學方法聯(lián)系起來,運用所學的相關理論知識圍繞案例中的典型問題、疑點進行深入全面的思考、分析、討論,要創(chuàng)設一個輕松民主的研討氛圍,鼓勵學生自由大膽地從不同角度發(fā)表自己的看法觀點,大家可以互相取長補短,彼此借鑒。

(4)自主探究、提升反思階段

在綜合評價學生的各種觀點見解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對案例中觀察到的優(yōu)點進行總結提煉,多角度地審視案例中的不足,啟發(fā)學生以案例為契機,抽象概括出解決案例中涉及的普遍的信息技術教育教學問題的基本方法和策略,提出進一步思考的問題,并要求學生形成自己的解決方案,給學生提供創(chuàng)造遷移的實踐機會,為學生以后創(chuàng)造性地解決此類問題打下基礎。本階段是學生運用教學理論來指導教學實踐并形成專業(yè)技能的關鍵,是案例教學的最高境界,能夠切實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和創(chuàng)新能力。

四、結束語

在信息技術教學論課程中實施案例教學,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還十分有利于師范生以教學技能為核心的各種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我們應當把案例教學作為改進學科教學論課程的教學效果的基本策略之一。無疑案例教學在我國教師教育中的應用還在探索之中,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如教學策略的改進、網絡環(huán)境下教學案例資源庫的建設和管理等,從而更好地發(fā)揮案例教學的效用。

參考文獻:

[1]黃衛(wèi)國.案例教學模式在教育學課程中的運用[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2,(22).

[2]李凌云.信息技術教學法課程中視頻案例教學研究[J].南京曉莊學院學報,2012,(3).

第2篇:信息技術典型教學案例范文

關鍵詞:科技進步;信息技術環(huán)境;現(xiàn)代教育發(fā)展;中職會計;案例教學模式

所謂的案例教學是指教師為了實現(xiàn)特定的教學目的和完成規(guī)定的教學內容,根據教學案例,將學生的學和教師的教設置在特定的教學情景之中,并通過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生之間的相互交流和討論,從而得出解決問題的辦法和途徑。這種案例教學既能夠保證學生對具體知識和技術方法的掌握,又能夠提高教師教學的效率和質量,不斷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和獨立思考、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打破了原有傳統(tǒng)模式中純以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為中心的模式,課堂中也不再以教師為中心,而是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同時,案例教學不僅在教學形式上與原有的教學模式有所差別,更是在教學目的和教學內容上有所不同,案

例教學旨在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和訓練的創(chuàng)新能力,重在解決學習會計中的實際問題,利用最高效的方式去理解和領會所學的知識,并將其靈活運用到實際解決問題的過程之中。

一、信息技術環(huán)境下中職會計案例教學需注意的因素

首先,在中職院校實現(xiàn)會計專業(yè)的案例教學,并不是指教師僅僅依靠案例來進行授課,從而完全忽視了原有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而是要將案例教學與理論授課相結合,對課本中的重點和難點理論知識進行分析,在學生掌握一定的會計理論知識之后才能夠更加順利地運用案例教學的方法幫助學生掌握所學的知識,

因此,學好課本中的會計理論知識是保障會計案例教學的基礎和

關鍵。

其次,案例教學在中職院校會計專業(yè)中的具體運用,并不代表案例教學就是會計教學的全部,從而忽視了其他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也不代表所有的會計課的教學都必須使用案例教學的教學模式,因為不同的教學模式是適用于不同的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的,要充分發(fā)揮各教學模式的長處,多種教學法和教學模式配合運用的教學模式,不同于全盤肯定或全盤否定。

二、中職會計案例教學的必要性

會計專業(yè)的教學要求具有極高的技術性和可操作性,需要專業(yè)知識的學習與實際操作活動的雙重結合,中職會計學校的教學目標是培養(yǎng)有道德、有素質、有文化、有內涵的高素質專業(yè)人才,從而適應當今市場經濟下市場對人才的需要,使中職院校的學生既能夠掌握會計工作所需的專業(yè)知識,又能夠保障學生具有良好的會計職業(yè)精神。我國傳統(tǒng)的會計教學模式是以理論教學為主,僅僅停留在教師的教上,并沒有考慮學生學習的效果和質量,不利于學生發(fā)散性思維的培養(yǎng),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這種只重理論不重實踐的教學模式更不利于學生投入會計工作之中。案例教學模式在中職會計中的運用是根據就業(yè)市場對當今社會會計人才的需要為導向,培養(yǎng)面向社會的具有實際操作能力的企業(yè)會計人才。

三、信息技術環(huán)境下中職會計案例的教學模式

第一,在信息技術環(huán)境下,中職會計案例教學需要教師在授課前精心選擇案例,案例的優(yōu)劣直接影響到授課質量的高低,也影響到學生對會計知識的掌握,好的教學案例能夠提高會計教學的效果。因此,案例的選擇要具有針對性,要將案例和教學任務和教學目標相結合,更不能脫離理論知識而空談實踐。同時,案例的選擇還要具有相應的實踐性,根據實際的信息和教學內容進行總結,以符合學生的認知能力和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為基礎,讓學生對案例分析的學習控制在特定的情景模式之中,培養(yǎng)學生自我運用案例分析的能力。

第二,案例教學模式的運用還要抓典型,使典型的案例能反映出典型的教學任務,幫助學生抓住學習的重點,作出有代表性的教學,從而適應學生不同學習的需要。同時,教師對于案例的選擇還要具有系統(tǒng)性的特點,保障案例教學的正確有序進行,符合會計準則和會計學的各項要求。

第三,案例教學在信息技術環(huán)境下在中職院校會計專業(yè)的運用,可以采用課堂研討的模式,加強學生和教師之間的問題交流,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同時,還可以運用計算機和多媒體教學進行案例演示文稿,保障學生緊跟時代的潮流,適應就業(yè)市場對會計人才的需要。

在信息化高速發(fā)展的當今社會,中職院校的會計教學要想更加適應當今經濟和企業(yè)就業(yè)市場發(fā)展的需要,就需要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運用案例分析的教學模式促進學生的進步和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第3篇:信息技術典型教學案例范文

1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與國際商務類專業(yè)的關系

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在國際商務類專業(yè)課程體系中處于基礎地位。從工具論的角度來看,開設課程的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計算機基本操作技能,其教學內容通常涵蓋計算機基礎知識、操作系統(tǒng)的使用、MicrosoftOffice系列軟件、網絡應用與常用工具的使用。從方法論的角度來看,課程的實施對培養(yǎng)學生計算思維、信息素養(yǎng)、信息獲取能力、信息處理能力、終身學習意識和持續(xù)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在國際商務類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方案中,與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密切相關的課程包括外貿單證、國際市場營銷、商務演示技巧、人力資源管理、報關實務等,這些課程均以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為前序課程,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的教學質量直接影響到后續(xù)相關課程的學習效果。國際商務類專業(yè)的發(fā)展給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的開設提出了新的需求。隨著電子商務的快速發(fā)展,基于移動設備的網絡購物和支付已經成為現(xiàn)代人的一種日常生活方式。目前,國內和海外網絡營銷和采購市場發(fā)展極為迅猛,對于國際商務類專業(yè)而言,基于大型外貿類網絡電子商務交易平臺如eBay、Al-ibaba、amazon的工作崗位大量出現(xiàn),相關企業(yè)對員工的圖形圖像處理能力、網絡交易和支付平臺的應用能力、即時通訊工具的使用等方面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些新的知識和技能的要求反作用于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對其教學內容體系、教學方法等提出了新的改革要求。

2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與國際商務類專業(yè)結合的目的

2.1服務于專業(yè)教學需求,培養(yǎng)學生計算思維

目前,培養(yǎng)學生的計算思維已經成為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改革的切入點,學者馬秀麟等人認為應將計算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與計算機基礎教學的具體過程密切結合,在知識培養(yǎng)和技能獲得的基礎上,滲透計算思維的方法和習慣[2]。對于國際商務類專業(yè)而言,其專業(yè)課程體系中的網絡營銷、商務演示技巧、報關管理信息系統(tǒng)、網上商城的管理與使用等方面的教學環(huán)節(jié)均要求學生掌握扎實的計算機應用能力。如果學生在學習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后能做到“基礎扎實,學以致用”,那么課程對專業(yè)能力的培育就提供了良好的基礎服務。對于國際商務類專業(yè)的學生而言,課程按專業(yè)需要加入了電子商務背景下的云計算、網絡營銷、大數據等內容,采用了“問題情境問題分析解決方案操作步驟拓展知識學習評價”的教學模式,將問題解決能力融入教學過程,從而培養(yǎng)學生信息檢索、信息整理、信息處理和分析的能力,讓學生能運用計算思維的方法解決專業(yè)領域問題,適應將來職業(yè)生涯發(fā)展的需要。

2.2提高課程的教學質量,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

提高課程的教學質量是開展教學改革的出發(fā)點和最終落腳點。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的教學質量可以通過學生學業(yè)水平、學生對教師的教學評價、企業(yè)對畢業(yè)生計算機技能滿意度這三個核心指標來得到體現(xiàn)。其中學生學業(yè)水平具體可通過學生的平時作業(yè)完成率、學期考試成績、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或水平考試通過率等方式來考查。而學生對教師的教學評價則在學期末的學生評教結果中得到反饋。學習心理學領域相關研究表明學習者對所學課程的主動性和努力程度、最終學業(yè)成就與其學習的內在驅力及學習興趣有直接關系。要提高國際商務類專業(yè)的學生學習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的內在驅動力,就要讓學生明白為什么學好課程、如何學好課程。即一則要讓學生明確學好計算機應用技能對滿足就業(yè)的能力要求和計算機知識對其職場發(fā)展的重要性,二則是要結合真實的國際貿易企業(yè)和行業(yè)的工作內容來開發(fā)相應的教學案例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三則是要提供豐富有效的學習資源和便利的學習環(huán)境來支撐學生自主學習。

3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與國際商務類專業(yè)結合存在的困難

3.1教師能否了解專業(yè)和行業(yè)相關需求

俗話說“隔行如隔山”,由于課程任課教師自身的知識結構和專業(yè)背景基本主要集中在計算機相關專業(yè)領域,與國際商務類專業(yè)及相關企業(yè)的交集比較有限,對其專業(yè)的背景知識知之甚少。任課教師對所教學生將要從事的工作發(fā)和發(fā)方向,存在認識上的差異[3]。要讓課程能充分結合專業(yè)和行業(yè)的需求,就要廣泛地開展企業(yè)對學生的計算機應用的能力要求的社會調查,聽取企業(yè)負責人、各個部門主管、員工的意見,并收集大量企業(yè)文檔和資源。

3.2任課教師的專業(yè)局限性和學習能力

任課教師大部分出身于計算機相關專業(yè),隨著年齡的增長,同樣也面臨著知識結構老化和更新的問題,對于他們而言持續(xù)地學習新的知識,去了解學生所學的國際商務類專業(yè)背景和行業(yè)知識、企業(yè)也有一定的困難。這就需要學校在管理制度和激勵手段方面對改革觀念強和樂于探索的任課教師給予一些支持,例如安排他們持續(xù)兩年以上都上國際商務類專業(yè)的課程,給足時間積累教學案例,并在校級科研課題上給予立項,就可以提高他們開展教學改革的積極性。

3.3項目化教學案例設計是否足夠專業(yè)

從開展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項目化教學的情況來看,教學案例的設計是其關鍵所在。教師通過開展企業(yè)調研,設計和開發(fā)了一些面向專業(yè)的教學案例。但讓這些教學案例能體現(xiàn)專業(yè)的工作情況和典型工作要求,并能在體現(xiàn)專業(yè)特性的基礎上保證其科學性,就需要國際商務類專業(yè)的專業(yè)課程教師和企業(yè)的參與來共同認證和鑒定。例如,在國際商務類專業(yè)案例的英文校對、行業(yè)背景知識、專業(yè)術語的翻譯都需要由國際商務類專業(yè)的教師對其把關。

4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與國際商務類專業(yè)結合的具體做法

4.1開展企業(yè)需求調研,調整課程教學內容

到國際商務類企業(yè)開展調查,才能深入了解企業(yè)對從業(yè)人員計算機應用知識和技能的需求,進而找到課程與專業(yè)的結合點以及課程內容改革的依據。筆者通過國際商務系專業(yè)教師介紹和個人關系,現(xiàn)場走訪和網絡調研了13家從事國際貿易的企業(yè)。另外,借助國際商務類專業(yè)學生在廣交會實習期間開展計算機應用技能需求方面的訪談和調查。調研結果發(fā)現(xiàn),近年來隨著國際網絡營銷的快速發(fā)展,相關企業(yè)對學生計算機應用能力提出了更高更復雜的要求,從原來的要求學生熟練掌握操作系統(tǒng)使用、打字錄入、MicrosoftOffice系列Word、Excel、Power-Point、Outlook、郵件管理、MSN工具等基礎能力發(fā)展到了更高的水平的要求,具體包括常用商務通訊軟件,如:Skype,LINE,Wecha(t微信)等、網絡銷營平臺(eBay、alibaba速賣通、amazon)、在線支付(PayPal、Moneybookers、GSPAY、西聯(lián)匯款、Googlewallet、支付寶、微信支付等)、企業(yè)網站管理、商務文件與圖片處理(PDF、Photoshop)等軟件的使用。根據這些變化,課程組對課程內容體系進行了調整,如表1所示。

4.2設計專業(yè)教學案例,組織行業(yè)人員認定

面向國際商務類專業(yè)設計的項目化、全英文教學案例是實現(xiàn)課程與專業(yè)融合的核心內容,也是開展教學的基石。要面向專業(yè)設計好的教學案例有兩個基本的問題要解決,一是處理好案例自身的兩個邏輯關系,二是要體現(xiàn)專業(yè)特性和企業(yè)文化。第一個問題是因為案例的設計本身存在著兩個內在邏輯關系,即任務案例在工作流程方面的內在邏輯和表現(xiàn)計算機學科知識體系的內在邏輯,兩者要做到密切結合。第二個問題是要通過在教學案例的任務情境、企業(yè)工作內容、工作任務要求、工作方法等方面來滲透企業(yè)文化,最終體現(xiàn)出專業(yè)的特點。企業(yè)文化的融入,有助于讓學生提早了解到就業(yè)后的種種細節(jié)[4]。針對國際商務類專業(yè)的行業(yè),筆者所在的團隊在案例的設計過程中總結出了一個基本的流程和方法,即(1)開展一線企事業(yè)單位調研,明確能力要求;(2)分析典型工作任務情景;(3)收集案例文件;(4)分析核心技能的需求,初步設計教學案例;(5)組織專業(yè)教師和行業(yè)人員共同認定和提出意見;(6)修教學案例的設計與應用;(7)評價、改進教學案例,形成完整體系。以Word的應用為例,針對國際商務類專業(yè)設計的全英文教學案例就由五個典型的工作任務構成,分別為Task1ConferenceAgenda、Task2Introduc-tiontoProduction、Task3InvitationLetters、Task4PostforNewSale、Task5LongPaperTypesetting。對應的操作知識結構如圖1所示。實踐表明,課程教師、國際商務類專業(yè)教師、畢業(yè)生、外貿企業(yè)人員的共同參與提高了教學案例設計的科學性、專業(yè)性和實用性。

4.3聯(lián)合校企多方力量,建立課程配套體系

為了提高課程的教質量,尤其是國際商務類專業(yè)的需要,筆者所在的研究團隊聯(lián)合校企多方力量,通過教材、課程、平臺建設和考試改革,竭力為課程打造一個完整的配套體系。具體包括:一是根據高職教育項目化教學理念,編寫了與課程設計理念相配套的教材,設計了面向企業(yè)一線需求的教學案例和教學資源。二是在校內的網絡教學平臺上開發(fā)了基于項目化教學方式組織的計算機應用基礎網絡課程,提供豐富的課程內容和課程資源。三是引入了廣東省高等學校教學考試管理中心的網絡自主學習平臺,課程教學采用“課堂學習+網絡學習”相結合的混合學習模式,充分發(fā)揮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并能讓教師對學生的平時練習和作業(yè)完成情況進行有效監(jiān)控,保證教學質量。四是在國際商務類專業(yè)中率先開展“以證代考”[5],即引入全國高等學校計算機水平考試代替期末考試,配合原有的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學生憑全國高等學校計算機水平考試證書或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一級證書(一級MSOffice)可向學院申請創(chuàng)新學分,并免修課程,從而提高了學生的等級證書持證率和就業(yè)競爭力。

5課程與專業(yè)結合的效果

經過近三年的研究與實踐,筆者就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與專業(yè)結合的工作開展的問卷調查和數據分析結果表明,課程與專業(yè)結合的基本結論是:(1)在采用專業(yè)案例教學與不采用專業(yè)案例教學相比,國際商務類專業(yè)的學生平時作業(yè)上交比率有顯著提高。以筆者所教的國際商務類專業(yè)班級為例,2012-2013-2學期生均完成平時作業(yè)數為10.2個,比2011-2012-2學期生均完成平時作業(yè)數為8.7個,提高了17.2%。(2)采用專業(yè)案例教學后,國際商務類專業(yè)學生學習課程的積極性、主動性、學業(yè)成就與其它專業(yè)的學生水平相關差異明顯,水平更高,教師對上課學生的滿意度明顯提高、學生對教師的評教分數和綜合滿意度也有明顯提高。(3)由于項目化案例教學提供了更多的典型工作任務情境、工作流程、問題解決方法的信息和操作訓練,學生的應用技能在操作上比原有的學科知識系統(tǒng)型教學學生的水平表現(xiàn)得更為熟練,在對給出的工作任務的計算機操作問題的識別、應用水平和能力遷移方面上有明顯提高,國際商務類專業(yè)學生的期末成績考試成績也比其它專業(yè)學生的成績要高。2012-2013、2013-2014學年各學期期末考試成績變化如圖2所示。開展面向專業(yè)的課程教學改革也得到了國際商務類專業(yè)所在的國際商務系師生的高度認可,認為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更有用,更有開設的必要,從而保證了課程的學時數量和持續(xù)發(fā)展。

6結語

第4篇:信息技術典型教學案例范文

一、以“本”為本,借“題”發(fā)揮

目前,一線教師在處理教材時往往有兩種傾向——視為無物或全盤照搬。筆者認為這兩種態(tài)度都不免有失偏頗。教材畢竟出自具有多年教學與研究經驗的專家和優(yōu)秀教師之手,其中的例子都是經過事先精挑細選、仔細斟酌的,大多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典型性。如果無視教材,自己編排課堂教學內容,肯定會造成寶貴資源的浪費。當然由于受各種主客觀條件的限制,教材中的例子在時效性、適用性等方面不可能面面俱到,我們在處理教材時應有所取舍,以免讓教材限制教師主體性的發(fā)揮。筆者推薦一個好的做法是:以“本”為本,借“題”發(fā)揮,即根據教學實際,利用教材提供的上等“衣料”為我們的學生度身打造“合體之衣”。

二、網羅經典,為我所用

這里所說的經典,具體指網絡上不斷涌現(xiàn)的經典設計和經典素材資源等。我們在網絡中“沖浪”時,不妨做一個有心人,及時保存并記錄下讓我們?yōu)橹硬灰训慕浀滟Y源,充實我們的教學資源庫。

1.多積累一些經典設計

信息技術教師通常習慣于在準備課例時,到網絡上“海選”現(xiàn)有的案例,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在“翻山越嶺”上。實際上,比較合理有效的做法是多閱讀一些經典案例?!罢驹诰奕说募绨蛏稀?,才能看得更高、更遠。美國《連線》雜志主編克里斯·安德森在《長尾理論》中論述道:“今天,信息唾手可得,收集信息不再是問題,而根據信息做出聰明的決策才是奧妙之處……別人的推薦成了穿過信息叢林的捷徑?!蹦切I(yè)內公認的經典案例,絕非浪得虛名,細細揣摩研究,對我們課程設計的品位和深度都會有意想不到的促進和提升作用。

2.多積累一些經典素材

經典素材無處不在。只要有助于我們進行課程設計,都可以拿來為我所用。但對經典素材的尋覓并不需要刻意而為,它可以貫穿于我們平日的學習和娛樂中。大多數時間,經典素材會與我們不期而遇。但能否抓得住、抓得準,則需教師的慧眼。譬如,筆者在網上搜索學習資料時,偶然發(fā)現(xiàn)了關于“虛擬故宮演示”( )的虛擬現(xiàn)實應用程序。這讓我眼前一亮。于是收藏了下來并在之后“虛擬現(xiàn)實”的授課中用到了這一素材。這節(jié)課,學生身臨其境般欣賞了“紫禁城全貌”,真切地感受了虛擬現(xiàn)實技術,同時提升了文化素養(yǎng),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又如,對于初學Flash的學生而言,第一次接觸比較復雜的軟件操作界面都會感到比較棘手,對動畫設計中的諸多專業(yè)術語,如舞臺、庫、幀等概念含糊不清。能否找到一種比較輕松易學的途徑讓學生不至于知難而退呢?Alan Becker創(chuàng)作的Animator vs Animation(“人機大戰(zhàn)”)不失為一劑良方。它以輕松幽默的形式讓學生理解了Flash“庫”里的元件可以重復使用等原理,欣賞過的人無不對該作品拍手稱絕。如果教師將它用在課堂上,我相信我們的課堂將會呈現(xiàn)出另一番景象。

類似的經典素材網絡上還有很多,有待我們繼續(xù)挖掘和發(fā)現(xiàn)。

三、關注熱點,與時俱進

信息技術的學科特征決定了我們的課堂不提倡坐而論道,而應敞開胸懷,與時俱進,關注熱點。那么,我們應關注哪些熱點呢?大到關乎國計民生,小到涉及市井生活,只要是學生可以學習、應該學習的,我們都可以關注,具體實施的方式則不拘一格。

比如,2012年國際、國內的一些大事都可以作為我們教學設計中鮮活的素材。關于“2012倫敦奧運”,我們可以讓學生利用Excel表格處理歷屆奧運會獎牌排行榜分析圖(相關知識點:表格和圖表的處理);利用Flash制作奧運七巧板(相關知識點:關鍵幀動畫)、奧運火炬?zhèn)鬟f路線圖(相關知識點:引導線動畫);利用FrontPage制作奧運專題學習網站(相關知識點:網頁加工)。關于“造謠傳謠”事件或“個人信息泄露”事件,我們可以讓學生對信息安全以及健康、合理地使用信息技術加以重視,并教授一些必要的方法保證個人信息不被泄露。

當然,對于高中學生而言,關乎自身的一些“小”事也可成為熱點,如“學生會競選”海報設計、健美操音樂伴奏設計、“畢業(yè)留念”電子相冊制作等??梢哉f,熱點問題不斷發(fā)生,作為信息技術教師,更應該學會發(fā)現(xiàn)熱點,讓我們的課堂無論在技術上還是內容上都能站在時代的最前列。

四、彰顯本土,講求時效

備課時,教師往往會為構思某一出彩之處而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如果所備的教學內容僅為某一節(jié)課所用,未免造成資源的浪費。我們不妨思考如何使我們的教學案例突破時效性的限制,如何使我們這些精心的設計可以稍做修改,即可適用于同校、同地區(qū)的其他教師,實現(xiàn)真正意義上的“大備課”。此時,教學案例的本土化、常態(tài)化就不失為一種好的思路。

第5篇:信息技術典型教學案例范文

 

互動式案例教學法是結合了案例教學與互動式教學法共同運用的一種綜合教學方式?;邮桨咐虒W主要以案例為主導,貫穿到運用課程的知識內容中,通過互動式教學方式實現(xiàn)教、學雙方全面溝通,促進師生運用案例相互協(xié)商、積極探討的氛圍,在彼此平等、彼此傾聽、彼此接納、彼此坦誠的基礎上,通過理性說服甚至辯論,達到不同觀點碰撞交融,激發(fā)教學雙方的主動性,拓展創(chuàng)造性思維,最終以達到提高教學效果的一種教學方式[1]。

 

1.微觀經濟學進行互動式案例教學的必要性

 

微觀經濟學是經濟管理類學生基礎課程之一,屬于經濟管理類專業(yè)的核心課程,研究相適應的教學模式有利于學生對微觀經濟學課程知識的把握,是順應當前教學改革、教學模式創(chuàng)新大趨勢,期望達到改善和提高微觀經濟學教學效果的目的。

 

1.1微觀經濟學課程的特點決定了需要案例輔助教學

 

由于微觀經濟學是經濟管理類專業(yè)的基礎核心課程,抽象的純理論型知識體系,需要運用很強邏輯關系、或者靜態(tài)分析、動態(tài)分析、規(guī)范分析等研究方法進行微觀經濟學知識體系的學習。除此之外,大部分微觀經濟學的相關理論都需要先建立在假設條件之上,這就需要有相關的實事經濟案例進行說明,提高學習效果。

 

1.2互動式案例教學法有助于激發(fā)學生學習微觀經濟學的興趣和積極性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伴有大量復雜圖形和數學知識相結合的微觀經濟學理論知識會使學生的學習過程變得枯燥乏味,互動式案例教學法則是讓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學習中來,運用一些生動的案例,引導學生進行獨立思考,思維創(chuàng)新,讓學生從“要我學”模式自動轉化成“我要學”的模式。

 

1.3可以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促進符合新時代的教學模式的改革

 

傳統(tǒng)的“填鴨式”教學方式,已不適應于現(xiàn)在的科學理論知識的學習,學生的學習效果并不客觀。借助先進的現(xiàn)代化信息技術平臺(多媒體、互聯(lián)網教學平臺),各大高校已經具備了新的教學模式基礎,這為老師傳授知識的過程節(jié)約了大量板書的時間。因此,授課教師可以運用這些時間與學生一同探討相關基礎理論知識的運用,獨立思考,互相交流,發(fā)散思維,提高學習效率。

 

2.互動式案例教學法在微觀經濟學教學設計中的案例選擇問題

 

在微觀經濟學教學過程中,為了使整個教學過程以案例為平臺實現(xiàn)師生教學的互動,對教學案例的選擇需要具備一定的要求。主要呈現(xiàn)出以下幾個問題:

 

2.1教學案例應具備一定的層次結構

 

微觀經濟學的每章節(jié)的內容都是一個完整的理論體系,因此,選擇的案例要針對某一理論主題,根據事實經濟案例,設計相關的問題,引導學生積極思考的同時,結合理論知識的邏輯思維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框架,層層深入,從認知到對理論知識的實際運用,達到學以致用的教學目的。

 

2.2教學案例應先以典型性案例為引導

 

經濟學研究的是社會經濟主體的經濟活動,因此現(xiàn)在的經濟學理論都是前人從一些經濟活動中總結而來。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許多經濟行為也不止會發(fā)生一次。

 

2.3教學案例應與教學內容相匹配

 

案例的選擇與編寫應根據教學要求的需要,既要做到與教學內容相匹配,又要做到貫穿到整個教學設計中。因此,學生們可以運用案例進行相關理論知識的理解與記憶。除此之外,案例通常都源自于真實的經濟生活,貫穿整個教學內容的教學案例,便于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

 

3.總結

 

綜上所述,微觀經濟學進行互動式案例教學法有助于教、學雙方在和諧互動的氛圍內相互促進,共同完成教學任務,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運用互動式案例教學法,加強了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和溝通,增強了微觀經濟學的實用性,達到了學習微觀經濟學的根本目的。

第6篇:信息技術典型教學案例范文

關鍵詞 高中化學;教學設計;教學案例

中圖分類號 G633.8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005―9646(2009)01―0136―02

設計背景

信息技術的不斷革新是教育事業(yè)進步的動力,信息技術的大量、廣泛的運用,給教育系統(tǒng)帶來了極大的變化,也對高中化學教學也帶來了明顯的整合效應。信息技術的運用在中學化學教學中有著直觀、高效等優(yōu)勢,信息技術不只是幫助教師傳授知識的手段,而是服務于學科教學的得心應手的教學媒體,是提高教育教學效率、更好地進行素質教育的工具。對于學生來說,信息技術則是學習知識和提高技能的認知工具。本案例是高二化學《鉸鹽的性質》一節(jié)內容在網絡環(huán)境下具體的教學實踐,結合了農業(yè)生產知識,作為信息技術與高中化學探究式教學整合的一個教學案例。

案例過程

1 課前準備:(本節(jié)課之前已完成氨、氨的實驗室制法等內容)

1.1課前給學生布置任務,要求學生在網上查找有關銨態(tài)氮肥的使用的內容、圖片或錄像;

1.2儀器和藥品:

儀器:試管、試管夾、酒精燈、膠頭滴管

藥品:氯化銨、硫酸銨、碳酸銨(或碳酸氫銨)、水、氫氧化鈉溶液、稀硝酸、AgN03溶液、PH試紙、紅色石蕊試紙

2 提出問題

2.1引言:氮肥是農業(yè)生產中最常使用的化肥之一,是三大化肥元素氮、磷、鉀中重要的營養(yǎng)元素。什么是氮肥?氮元素對植物生長有什么作用?氮肥的分類有哪些?

2.2學生:介紹各自查找的結果、打開相關網頁,播放有關銨態(tài)氮肥的使用的錄像、圖片:

①含有作物營養(yǎng)元素氮的化肥稱為氮肥。元素氮對作物生長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是植物體內氨基酸的組成部分、是構成蛋白質的成分,也是植物進行光合作用起決定作用的葉綠素的組成部分。氮還能幫助作物分殖。施用氮肥不僅能提高農產品的產量,還能提高農產品的質量。

②常用氮肥常分為銨態(tài)氮肥和硝態(tài)氮肥,即銨鹽(硫酸銨、碳酸銨、碳酸氫銨、氯化銨等),硝酸鹽,其中硝酸銨既是銨態(tài)氮肥也是硝態(tài)氮肥,還有有機氮肥如尿素等。

2.3教師:對學生的發(fā)言做出肯定的點評后指出,水稻是世界主要糧食作物之一。我國水稻播種面占全國糧食作物的1/4,而產量則占一半以上。世界上近一半人口,包括幾乎整個東亞和東南亞的人口,都以稻米為食。水稻生長過程中需要吸收較多銨態(tài)氮肥。要想知道貯存和使用銨態(tài)氮肥時要注意些什么,那先來進一步認識銨鹽的性質。

3 探究銨鹽性質

3.1銨鹽的物理性質

[展示]教師向學生展示各種銨鹽樣品。

(提問)銨鹽物理性質從哪些方面體現(xiàn)?這些銨鹽的外觀如何?

[學生]固體的物理性質可以從顏色、狀態(tài)、溶解性等方面去分析。這些銨鹽都是白色或無色晶體。

探究1:銨鹽在水中能否溶解?在水中溶解性情況如何?如何設計實驗來探究?

(學生討論,得出探究方案,獨立探究)

[方案]將銨鹽各取少量分別裝入試管中,加入蒸餾水,稍加振蕩,觀察。

[現(xiàn)象]各種銨鹽都很快溶解在水中,形成無色澄清溶液。

[分析]由于銨鹽都是典型的離子晶體,所以很容易溶于水中。

[結論]銨鹽易溶于水。

[提問]根據銨鹽易溶于水的性質,作物能直接吸收利用,肥效快速,那貯存和使用銨態(tài)氮肥時要注意些什么?

[學生]銨態(tài)氮肥要貯存在于燥處,防水防雨,應深施人土,不要在雨天施用……

探究2:銨鹽的水溶液酸堿性如何?(學生之間相互討論得出探究方案)

[方案]用PH試紙檢測銨鹽水溶液的酸堿性:分別用玻棒蘸取上述試管中水溶液,滴在PH試紙中部,立即與比色卡對照。

[現(xiàn)象]PH試紙呈紅色或黃色。

[結論]銨鹽水溶液PH值小于或等于7,溶液呈酸性(氯化銨、硫酸銨)或接近中性(碳酸銨、碳酸氫銨)。

[分析提問]銨鹽水溶液多呈酸性或接近中性,其原因我們將在后面章節(jié)學習到。

那么在貯存和使用銨態(tài)氮肥時又要注意些什么?

[學生]長期施用銨態(tài)氮肥會使土壤酸化,不利于植物生長。

探究3:初中學習過碳酸銨、碳酸氫銨在受熱時會發(fā)生分解,其它銨鹽是否也是這樣?(學生分析討論得出探究方案)

[方案]將少量氯化銨晶體放入試管中加熱。

[現(xiàn)象)加熱一段時間后試管底部的氯化銨晶體消失,試管上部有白色固體凝聚。

[提問]試管上部的白色固體是不是氯化銨?這是氯化銨的升華嗎?如果白色固體是氯化銨應如何檢驗?

探究4:上述實驗現(xiàn)象是氯化銨分解了還是升華了?

(學生之間、師生之間合作交流、相互分析討論,通過網絡查找氯化銨的分解溫度和熔點、沸點。)

(結論)從網上查找到氯化銨的分解溫度是237.8℃熔點338℃(升華)沸點520℃。從而可知,加熱氯化銨時未到其熔沸點就早已發(fā)生分解,上述實驗現(xiàn)象是氯化銨的分解而不是升華。

[講述]銨鹽的受熱會發(fā)生分解,但不是所有的銨鹽受熱分解都產生NH3。

[提問)貯存和使用銨態(tài)氮肥時要注意些什么?

[學生)銨態(tài)氮肥要貯存在陰涼處,密封包裝,遠離熱源,避免陽光直接照射,不要在大太陽天時施用,施肥時埋入土中……

探究5:如何檢驗試管上部的白色固體是不是氯化銨?

(同學之間相互討論得出探究方案,教師引導學生從上節(jié)所學實驗室制取氨氣的方法中得出NH4+的檢驗方案]

[方案]①取少量白色固體于試管中,加少量水;②?、僦兴萌芤?,滴入AgN03溶液,再加入稀硝酸;④取少量白色固體與熟石灰混合,放入試管中加熱,將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放在試管口。

[現(xiàn)象]①白色固體易溶于水;②加AgN03后有白色沉淀產生,沉淀不溶于稀硝酸;③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變藍。

[結論]白色固體中含有Cl-、NH4+,這是氯化銨固體。

[分析]氯化銨受熱分解為氯化氫和氨氣,遇冷時二者又重新結合為氯化銨,類似于“升華”現(xiàn)象,但不是升華而是分解。

[思考)銨鹽與堿混合是否都會產生氨氣?

探究6:如何檢驗NH4+?(學生分析討論得出檢驗方案,并用實驗驗證)

[方案]將待檢驗物質與堿混合,加熱,用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檢驗是否有NH3產生。

[驗證]在盛有硫酸銨溶液的試管中加入NaOH溶液,加熱試管,將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放在試管口。

[現(xiàn)象)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變藍。

[結論]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接觸到堿性氣體才會變藍色,該氣體是NH3,這種方法可作為銨鹽的檢驗方法,因為銨鹽遇堿會產生NH3。

[提問]銨鹽遇堿會產生NH。那貯存和使用銨態(tài)氮肥時又該注意些什么?

[學生]銨態(tài)氮肥不能與堿性物質混合存放、混合使用,不宜在堿性土壤中施用銨態(tài)氮肥……

[拓展]草木灰是農業(yè)上常使用的一種鉀肥,其水溶液呈堿性,因此不能與銨態(tài)氮肥(銨鹽)共同施用。

[學生活動]

4 學生總結銨鹽的性質

(板書)三、銨鹽的性質:

4.1物理性質:白色或無色離子晶體,易溶于水;

4.2化學性質:①受熱易分解

③NH4+的檢驗:將待檢驗物質溶于水,加入NaOH溶液,加熱,用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檢驗是否有NH3產生(看試紙是否變藍)。

5 作業(yè):完成課后習題,熟記本節(jié)所學各反應方程式

教學反思

本教學過程是利用了探究式教學與信息技術進行整合,讓學生在課前通過網絡環(huán)境下學習有關的內容,通過網絡查找相關的資料,獲取知識,創(chuàng)設情景,激起懸念,引入課題,同時通過教師點撥引出探究問題,讓學生主動去探究問題。

在探究銨鹽性質過程中,采用了學生用網絡查找、多媒體課件教學手段和投影儀投影(投影學生們的各種各樣的探究方案,經師生共同討論后采取更好的方案來進行探究問題)、黑板板書相結合的教學形式。教學體現(xiàn)了傳統(tǒng)教學、探究式教學和現(xiàn)代信息技術教學有機結合;同時在教學中,通過師生互動,充分調動了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但是,信息技術畢竟是教學中的輔助手段,在傳統(tǒng)教學與探究式教學中起到的也只是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在本節(jié)教學過程中也存在著下面一些問題,是值得我們去思考并設法解決的:

(1)信息技術教學,特別是網絡環(huán)境教學。是不是能適合所有學校、教師和學生?一門學科有多少節(jié)課能這樣去上呢?尤其是在時間緊,教學任務重的現(xiàn)狀下,準備好這樣一節(jié)課要花去學生、教師多少時間?

(2)本節(jié)課在時間方面和學生的聽課效率方面比較難掌握,大量的時間花在了探究活動和查找資料上,教學顯得不夠緊湊,一節(jié)課能否完成既定教學任務呢?

第7篇:信息技術典型教學案例范文

由于隨機現(xiàn)象的普遍性,使得概率論與數理統(tǒng)計具有極其廣泛的應用,該課程不僅是理科、工科和經管專業(yè)學生學習后續(xù)課程,而且也是各個學科領域中進行理論研究和實踐工作的必要基礎,并在學生未來的學習工作中對提高科研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都具有重要的作用。該課程傳統(tǒng)的教師講學生聽的教學方法過分地注重了知識的傳授,而忽略了對學生解決和處理問題的能力的培養(yǎng),同時理論往往與實際脫節(jié),往往造成該課程教師講得累、學生學得枯燥的現(xiàn)象。案例法,是以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為目標,以相關案例為媒介,以分析案例為切入點,以與學生共同探究為主的一種教學手段和方法。該教學法不僅具有獨到的功能作用,而且有著廣泛的適用對象和適用范圍,是一種行之有效而被廣泛采用的教學法,尤其在西方一些享有國際聲譽的高校備受推崇。相對于以講授為主的傳統(tǒng)教學法,案例教學法是一種創(chuàng)新的教學理念,有利于調動教師與學生教和學的積極性,實現(xiàn)師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多個方面的互動,能夠促進理論與實踐有效地結合,實現(xiàn)理論向實踐的轉化,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和分析處理實際問題的能力。

本文擬從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yǎng)、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能力的目標出發(fā),結合概率論與數理統(tǒng)計課程的教學內容實際探討案例法在該課程教學中的應用。本文安排如下:首先,探討教學案例的目標設計問題;其次,研究案例法在該課程教學中的應用問題;最后,對案例法在該課程教學中應用的效果分析。

1 教學案例的目標設計

開展案例教學,必須首先要有針對性和適用性較強的教學案例,教學案例的質量直接影響到案例教學的實施效果。在具體教學過程中,案例教學目標設計可以分為以下幾個方面:

(1)在內容上,案例來源于實際生活又高于實際生活;每個案例都側重于分析和研究利用概率論與數理統(tǒng)計來解決的實際問題;在案例之后均附有相關的思考與討論題,用以加深對相關內容的理解和掌握。

(2)在方法上,考慮我校以師范為主的特點,強調了案例選材的專業(yè)特點,把案例的目標、要求、內容、學習方法等進行整體設計;在案例的教學中,進一步明確案例的具體背景、內容和分析等,使學生通過對案例的具體分析與研究,從而提高了學生尋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3)在體系上,注意與具體專業(yè)在內容體系上的一致性,保持整體的協(xié)調性;注意概率統(tǒng)計課程中各個章之間、各個案例之間的有效過渡,保持該課程的整體性;注意案例的內容與結構上的合理性。

2 案例教學在課程教學中的應用

(1)做好案例教學的理論準備。通過研究教材及教學大綱的基礎上加深對理論的了解。在明確了相關理論的基礎上來有效開展案例教學,從而能夠使學生更好地理解案例,達到客觀分析的效果。

(2)選擇典型的案例。一個好的案例應同時具備目的性、啟發(fā)性、生動性等特點。因此我們按照教學目標和要求來選擇典型案例。

(3)利用多種教學方式來輔助案例教學。在借助現(xiàn)代化信息技術的過程中,把案例教學的相關內容用文本、圖形、聲音、影像等多種形式進行有機組合,按照課程大綱,做到先易后難,先感性后理性的過渡,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意識,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在概率論講授泊松分布與二項分布的關系時,借助動畫可以讓學生非常直觀地看出他們之間的漸近逼近的關系。

(4)豐富考核方式。該課程的考核方式不再局限于期末一張試卷,增加了很多的過程考核(包括課堂參與情況,學習態(tài)度,個人或小組案例分析報告等),在課程總評成績中,加大了后者所占的比例。在期末考核中,可以嘗試進行開卷考試,重點考查學生在處理實際問題時,運用概率統(tǒng)計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限于篇幅,筆者就以概率論中學習貝葉斯公式時,選用的案例為伊索寓言中“孩子與狼”的故事說明案例法在該課程教學中的應用:

課前按照小組(4~6人為一組,可以自由組合)布置任務:(一)學生去圖書館或網上查閱“孩子與狼”這個故事的具體內容,(二)提前預習貝葉斯公式的相關內容,(三)思考,為什么那個小孩最后會被吃掉?村民對這個小孩的可信程度是如何下降的?能否定量刻畫該變化過程?

上課時,首先讓一至兩位同學復述該案例的內容,即“孩子與狼”的故事,然后教師在PPT上打出具體內容,講的是一個小孩每天在山上放羊,山里有狼出沒。有一天,他在山上喊:“狼來了!狼來了!”山下村民聞訊便去打狼,可到了山上,發(fā)現(xiàn)狼沒有來;第二天仍然如此;第三天狼真的來了,可無論小孩怎么喊叫,也沒有人來救他,因為前兩天他說了謊,人們不再相信他了。

附上相應的思考題:分析故事中村民對這個小孩的可信程度是如何下降的?能否定量刻畫該變化過程?

先讓小組派代表發(fā)言,教師結合學生發(fā)言進行總結與補充!

解答步驟如下:

首先利用數學模型定量研究實際問題問題,需要引入變量及數學記號,令A=“小孩撒謊”,B=“小孩可信”,分析故事中村民對這個小孩的可信程度是如何下降,也就是計算和比較事件B在新的信息下的概率的變化,即條件概率;另外A=“小孩撒謊”認為是該試驗中的結果,造成該結果的因素分別為B=“小孩可信”和“小孩不可信”,該問題屬于典型的“由果求因”問題。

其次,為了進行定量分析,作必要的假設。為了計算,根據以往村民對這個小孩的印象作如下假設:P(B) = 0.8,另外假定“可信的孩子說謊”與“不可信的孩子說謊”的概率分別為第一次村民上山打狼,發(fā)現(xiàn)狼沒有來,即小孩說了謊,村民根據這個信息,對這個小孩的可信程度改變?yōu)?,由條件概率= 0.444,這表明村民上了一次當后,對這個小孩的信任程度由原來的0.8調整為0.444,也就是村民對這個孩子的最初印象P(B)= 0.8,調整為P(B)= 0.444,在這個基礎上,我們再用公式計算,亦即計算這個小孩第二次說謊后,村民對他的可信程度,即概率,經計算得以上結果表明村民經過兩次上當后,對這個小孩的可信程度由最初的0.8下降到0.138。

思考題:請學生自己利用以上公式計算一下,這個小孩第三次說謊后村民對他的可信程度?請同學搶答,經計算得如此低的可信度,村民聽到第三次呼叫時怎么會再上山去打狼呢?

還可以讓學生進一步討論通過這個故事我們可以得到什么啟示?經過討論得出結論:如果一個人有兩次不守信用,到第三次還有人相信他嗎?該案例也對“事不過三”做了很好的闡述。另外通過該例題的分析與解答給出課程中的有關貝葉斯公式的內容、能解決的問題和運用過程中的注意點。課后作為練習,可以讓學生改變假設條件(先驗概率)或通過抽樣獲得先驗概率的估計值再次分析故事中村民對這個小孩的可信程度是如何下降的?

注:這個故事學生都比較熟悉,但貝葉斯公式初次接觸,把這兩者通過案例巧妙地結合在一起,既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又通過適當的課堂討論,在學習知識的同時還間接滲透誠信教育,可謂一舉多得。通過課堂討論和課后分組調研,學生不僅認真學習理論知識,還學會設計問卷建立模型,鍛煉了解決問題的能力。

3 對案例法應用的效果分析

(1)提高了教學效率。通過案例教學,可以把理論與實踐結合起來,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意識,促使他們做出分析與決策,變被動聽課為積極思考,啟發(fā)了學生的思維。

(2)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利用課堂討倫、小組學習等多種形式來開展案例教學,因此,學習內容更加清晰、學習資源更加豐富,學習方法更加靈活,同時提高了學生學習該課程的積極性與主動性,激發(fā)了學生深入探討的興趣,使得學習效果顯著。

(3)提高了教師的業(yè)務能力。通過對案例搜集及后期對例子進行合理的加工、整理和課后對相關案例進行的修正和更新,提高了教師在概率統(tǒng)計課程中的教學及科研水平。

同任何事物一樣,案例教學也具有兩面性。下面結合筆者在使用案例教學過程中出現(xiàn)的一些主要問題談一下該如何正確認識和運用案例教學。首先來看下問題,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教學案例的統(tǒng)籌策劃問題。比如,概率論與數理統(tǒng)計教學中哪一部分以案例教學為主,哪些章節(jié)適宜用案例教學法,課堂教學中案例教學應占多少比例合適等問題。

(2)案例缺乏質與量的保證。在教學實踐中,往往會出現(xiàn)教學案例所涉及的行業(yè)過窄,或者借鑒國外的已有案例時效性和代表性都較差。

(3)案例教學實施過程中,對學生的全程參與及學生參與的積極性調動方面做得不夠好。比如在課堂討論上,有時未能及時給予必要的引導,而使得學生只是泛泛地了解而沒有對案例進行全面分析與研究。

針對以上問題提出以下改進案例教學的一些建議:

(1)對教學案例的統(tǒng)籌設計。該教學設計應從整個課程體系層次進行統(tǒng)籌規(guī)劃,案例教學實施前,必須制定科學的目標和計劃,合理地設計出該教學的實施方案,設計配套的多元考核方式。

(2)加大對教學案例庫的建設。要本著“以學生為主體,以培養(yǎng)解決問題為目標”的理念,篩選出典型的案例。同時在設計案例時,要強調案例與所學知識的相關性、案例素材的典型性和案例的時效性。

第8篇:信息技術典型教學案例范文

【關鍵詞】信息化教學;翻轉課堂;教學模式

1Bloom教育目標分類理論

Bloom教學目標分類是以Bloom為代表的美國心理學家受生物學、圖書館分類學理論和實踐的啟示通過多人的共同努力,多次實驗和修改提出的教學目標分類理論,包括認知、情感、運動等三大領域[1]。平時應用更廣泛更多的是認知維度,其從低階到高階分為知道、理解、應用、分析、綜合和評價六個層級,每個層級都有特定的意義和行為特征,其中分析、綜合和評價屬于高階能力。Bloom教學目標分類是一個從低級到高級的思維過程,符合人類的認知規(guī)律[2]。相對于以往抽象的知識、技能和素質教學目標分類,更能突出培養(yǎng)學習者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

2發(fā)展高階能力的意義

2.1高階能力是工作任務和職業(yè)能力的要求

對衛(wèi)生職業(yè)教育行業(yè)專家和臨床醫(yī)技能手的訪談和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多數崗位工作任務涉及關聯(lián)性較強的不同基礎醫(yī)學課程的知識點和技能點,原有按單一學科特點設置的基礎醫(yī)學課程不能較好的與工作崗位需求相適應。為了突出人才培養(yǎng)的適應性,在人才培養(yǎng)過程中必須注重分析、遷移和創(chuàng)新等高階能力的培養(yǎng)。

2.2重視學習者高階能力的發(fā)展,是國際信息化教學發(fā)展的主要趨勢

信息時代改變著各行各業(yè)的運行模式,教育行業(yè)也不可能置身世外,如何利于信息技術促進教育的發(fā)展和變革,實現(xiàn)職業(yè)教育現(xiàn)代化,更好地服務于技術技能人才的培養(yǎng),已成為擺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項重要課題。長期以來,信息技術在教育教學中的應用始終未能有效地定位和實現(xiàn)自身的作用。基本上是嫁接在傳統(tǒng)講述法教學的基礎上,局限于低階能力的訓練和低階知識的學習[3]。目前國際上越來越重視以信息技術為基礎的高階能力的培養(yǎng),因此改變直接作用于學習者學習活動和學習成效的教學模式成為一種必要。

3翻轉教學

翻轉課堂是近來藉由科技所產生的一種教學模式:所謂翻轉,是指將課堂“知識講授”和學生課后作業(yè)的順序對調。實際作法是將課堂講授的部份錄制成微課,當作作業(yè)讓學生在課前先觀看,而將有限的課堂時間用于練習、問題解決或討論等教學互動,以發(fā)展學習者高階能力。教師課前發(fā)放導學案和微課。導學案提出相應的引導性問題,以引導學生進行課外的自主學習、資料查閱和準備討論提綱。微課是把原來要在課堂上講授的內容分段錄制成5~10min的微視頻,是學生自主學習的有效利器,分段的微課打破了課堂直線式的進行方式,便于學生控制自己的學習進度,必要時可重復觀看較為難懂的部份。課堂中,采用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教師收集和整理典型臨床病例,精心設計PBL、CBL或以器官系統(tǒng)為中心的教學案例,在案例教學中教師作為平等中的首席,承擔課堂組織者和引導者的責任,為學生創(chuàng)設合作交流的空間和發(fā)揮獨立見解的機會,以鍛煉學生分析、綜合等臨床思維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翻轉課堂單元教學設計。

4翻轉教學注意事項

翻轉課堂的重點不在于教師自制微課來教學,而在于教師如何進行教學設計,高效進行課堂互動。翻轉課堂可以讓學生自行學習屬于單向傳授的知識,而將面對面的時間用于解決個別問題,且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分析、綜合及評估等等高階能力。認為翻轉課堂就是在家看教學微視頻是一種誤解,翻轉教學真正的目的應該是將課堂時間用作更深入的學習活動上,因為講課其實僅是最基礎層次的學習活動。并希望將學生從知識接收者轉化為主動學習者,而且教師并非知識守門人,應該是學習過程的設計師與分析師。有觀點認為翻轉課堂并非創(chuàng)新的教學方式,在既有的教學方式中,指定學生先進行課前閱讀書本章節(jié),然后在課堂進行討論的方式,即是一種翻轉教學。但不論其是否為一種創(chuàng)新的模式,科技工具的普及的確提高了其可操作性,多了一種貼近新時代的教學模式。

參考文獻

[1]L.M.安德森.學習、教學和評估的分類學:布魯姆教育目標分類學修訂版[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35-47.

[2]尹麗,張軍要.布魯姆教學目標分類在五年制生物化學教學設計中的應用[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5(10):84-85.

第9篇:信息技術典型教學案例范文

關鍵詞:中職;信息技術;教學;方法

中職信息技術是中職階段一門重要的課程,在中職階段,指導學生學好信息技術,培養(yǎng)學生的信息獲取、分析、處理、應用能力,是中職信息技術這門課程的重要任務。因此,在新時期的中職信息技術教育教學中,教師要不斷探索新的教育教學方法,指導中職學生掌握信息技術的基礎知識,培養(yǎng)中職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那么,在中職信息技術教學中可以運用哪些教學方法來提高信息技術教學效果,培養(yǎng)學生信息素養(yǎng)呢?

一、實施情感教育策略,挖掘學生的非智力因素

升入中職學校的大多數學生的行為習慣或文化成績方面都屬于在初中階段比較后進的學生。這些學生由于長期受到家長、教師或同學的批評、輕視,因此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的自卑心理或逆反心理。但這些學生同優(yōu)秀學生一起渴望被別人關注或肯定,也渴望成功。德國教育學家第斯多惠說過:“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和鼓舞。因此,在中職信息技術教育教學中,教師要走到學生中去”,深入了解所教學生的興趣愛好、個性特點、學習習慣等實際學情,發(fā)現(xiàn)不同學生身上的優(yōu)點和特長,找到學生身上表現(xiàn)出來的缺點,堅持對學生進行正面的積極引導,鼓勵中職學生克服信息技術學習中遇到的各種困難。在教學中,努力營造寬松民主的氛圍,調動學生參與中職信息技術學習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對學生在信息技術學習中取得的點滴進步給予積極評價,讓學生看到自己的進步,感受到來自老師和同學的肯定、表揚和鼓勵,體驗到參與中職信息技術學習帶來的快樂。這樣充分挖掘學生的非智力因素,讓學生由“要我學”變?yōu)椤拔乙獙W”,提高信息技術教學的效果。

二、運用任務驅動教學法,激發(fā)中職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目前的中職各學科教育教學中普遍存在著一個問題,那就是中職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缺乏學習動機,甚至有一部分中職學生存在著厭學、棄學心理,學習習慣不好,學習效率低下,學習效果不夠理想。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可以根據教學的實際需要,采用任務驅動教學法,給處于不同學習程度的學生安排不同難度的學習任務,鼓勵每一個學生都積極思考、自主實踐,教師適時給予學生適當的指導和引導,讓每一個學生都參與到任務完成過程中去,讓學生在完成學習任務的同時,實現(xiàn)對新知識的學習和建構。這樣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參與信息技術學習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實現(xiàn)學生對有關信息技術知識的自主建構,提高信息技術教學的效果。

三、采用案例教學法,提高中職學生的學習參與性

案例教學法是指教師根據教學目標和內容的具體需要,從社會生活實際中選取某一個典型的操作或問題,為學生提供背景情況,把學生帶入到具體的生活事件中,指出面臨的困境或多種選擇,在此基礎上要求學生分析討論、進行實踐,最后提出解決問題的主要措施和方法。在中職信息技術教學中采用案例教學法,能夠很好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更好地領悟課本理論知識,啟迪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培養(yǎng)學生聯(lián)系實際、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例如在指導學生學習office辦公軟件的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中職學生的興趣愛好、個性特點和社會生活實際情況,采用案例教學法,創(chuàng)設出一個具體的教學情境。比如,在如今身處的信息社會中,手機的使用是非常廣泛的,使用手機的優(yōu)秀和缺點是同時存在的。在教學中,教師讓學生通過計算機網絡來搜索了解目前市場上最讓自己感興趣的一款手機的優(yōu)缺點,鼓勵和指導學生學會在運用網絡搜索的過程中對相關信息進行深入地分析和整合。最后讓學生做一個排版美觀的WORD文檔和具有創(chuàng)意的PPT來具體細致地闡述自己的搜索成果及自己的看法。這樣把具體的教學案例和社會生活實際聯(lián)系起來,很好地激發(fā)學生參與學習的興趣,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也有利于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信息技術學習的效率。

四、小組合作學習法,培養(yǎng)中職學生的協(xié)作能力

合作學習法就是教師把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學生組織在一起成為一個學習小組,然后針對某項主題學習活動來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共享學習資源,一起完成學習目標的學習方法。采用小組合作學習法,可以增進學習小組內各成員之間的交流,又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調動學生參與信息技術學習的積極性,同時實現(xiàn)資源共享,讓中職學生能夠有機會學習到更多的知識,這樣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團結意識和協(xié)作能力,也很好地促進學生的表達能力和實踐能力的提高??傊?,教學有法,教無定法。在新時期的中職信息技術教育教學中,教師要重視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方法,激發(fā)學生參與信息技術學習的主動性,讓學生成為信息技術學習的主人,讓學生的主體作用得到充分發(fā)揮,促進中職信息技術教學效果的提高,最終達到促進學生信息素養(yǎng)的提高。

參考文獻:

[1]呂兆華.計算機基礎教學中應用任務驅動教學法的思考[J].學周刊,2011,(6):166.

[2]史曉央.淺析任務驅動教學法在中職計算機課堂教學中的應用[J].中等職業(yè)教育,2011,(1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