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公共課教育學的生命意義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公共課教育學的生存狀態(tài)不容樂觀,教師教得苦、學生學得累。要想改變這一現(xiàn)狀,必須實現(xiàn)該課堂由死氣沉沉到生命自然展開和歡快流淌的變革,因為該課程是有生命的。實現(xiàn)公共教育學課堂由死到生的變革措施有:挖掘教育理論的生命意義、實現(xiàn)理論和實踐以及人的全接觸;實現(xiàn)教育理論的情感化生存和教師對課堂的激情演繹;實現(xiàn)教師對課堂的精耕細作。
關(guān)鍵詞:教育學課堂;生命;教育理論;實踐;情感
一、教育學課程的性質(zhì)
教育的最終目的是提升人的生命質(zhì)量,使人更自主與自由。教育教學本身就是人(教師和學生)的生命活動,所以應該自始至終關(guān)心人生命質(zhì)量的提高,關(guān)注人的生命需求的滿足,應該讓人在該活動中體驗到生命的樂趣和意義,教育學的教學更應該如此。教育學關(guān)注將來想做教師的人應該如何通過自己的教育活動實現(xiàn)教育的最終目的,研究培養(yǎng)什么樣的人、拿什么教育人、用怎樣的方式教育人、教育者(通常指教師)應該怎樣做等問題。在研究上述問題的過程中,學生要樹立自己的教育信仰(理念),通曉教育教學的規(guī)律和原則,熟知基本的教育方法、技巧,形成自己相應的教育教學智慧,這是教育學課程所要完成的教學目標。教育學是研究如何教育人的實踐性學科,該學科必須以實踐為指針,以人為核心來展開。不結(jié)合實踐,教育學就遠離了源頭活水,最后難逃紙上談兵之尷尬;不關(guān)注人,只有理論、知識、原則和方法,所有這些又將何為以及是否能為都不免讓人憂心。教育學是有生命的,它所研究的學問不能以純粹的理性來衡量其價值,也是純粹的理性很難解決的。如果以絕對的理性裁量教育問題,一切都將變得非常模糊不清甚至自相矛盾。教育學是復雜科學、實踐科學和人學,該學問的研究必須以實踐和人的復雜性為基礎,然后去找尋活的理論。教育學課堂中的教師和學生也是鮮活的生命存在,教育學的教學理應關(guān)注二者的生命質(zhì)量,要讓二者體驗到生命的快樂,課堂中不能有失望、無奈、摧殘和蹂躪。教育學的教學必須關(guān)注課堂中的生命,與實踐和人始終保持高度的一致。如果脫離人和實踐來學習和研究教育學,教育學則只能在氣息奄奄中病態(tài)生存,遲早難逃一死。從研究對象和服務對象的角度考慮,教育學都是生意昂然、生機勃勃的學科,有鮮活的生命。這是由實踐的多變性、人的復雜性和課堂教學的生命存在直接決定的,也正因為如此,以往的教育學對于一些問題的解決只能模棱兩可,生機不足的教育學也自然難以解決活生生的現(xiàn)實問題,這必然會導致教育學的實用性差、科學性低,課堂沒有樂趣和生機,學生難以感受到課堂生命的富足,課堂更多時候是干癟的、生澀的、枯燥乏味的,學生也只能對此應付和不滿足。在教育學課堂中,解讀、體驗和感悟教育規(guī)律以及原則的是個性鮮明的學生,他們的經(jīng)歷、背景和理解與感悟的水平都不盡相同,這就使教育學課堂充滿著無盡的變數(shù)。已經(jīng)接受過多年教育的學生對教育教學問題并不陌生,所以僅僅空洞的、生澀的、膚淺的說教自然吊不起學生的胃口,也難以服人。教育學課堂必須深入下去,充分展示教育的復雜性和挑戰(zhàn)性,以矛盾和問題為主線牽著學生去尋找教育規(guī)律以及原則和方法。把人、教育實踐和教育學學習三者緊密結(jié)合起來,實現(xiàn)三者的渾然一體,在此過程中讓學生體味和探尋教育教學的真諦。教育學必須改變當前的形象,恢復自己的原初生命,把握教育規(guī)律和原則的靈活性,認識教育方法和技巧的變通性,體會教育信仰(理念)的開放性,感悟教育智慧的即時性,深入體會教育學的復雜性和挑戰(zhàn)性,力求讓教育規(guī)律、原則以及方法等能夠原汁原味在教育學課堂中復活,變死的教育學為活的教育學。必須強調(diào)的是教育學課堂本身要想活起來,追求自己生命存在的話,自己是不會有太大作為的。只能借助于另外的生命存在,即教師和學生,通過教師和學生的教學活動恢復教育學的原初面目,讓教育學能靈光百倍,一展風采。
二、如何讓教育學課堂鮮活起來、滿載生命的音符
教育學課堂應該是生機勃勃、生意昂然的存在,應該滿載生命的音符。教育學課堂中應該既有綠色的涌動與生機,又有哲學的辯證與深邃;既有形形色色的復雜,又有返璞歸真的一致;既有身邊事的凸顯與鮮活,又有遠古人的驚奇與遼遠。要想讓教育學課堂鮮活起來,必須有兩個生命的對白、交融和碰撞,這兩個生命是教育學課程的生命和教師以及學生的生命,兩個生命對白、交融和碰撞的前提是實現(xiàn)教育學課堂的人化和實踐化生存以及鮮活的生命涌動。根據(jù)筆者的淺見,教育學課堂教學實現(xiàn)由死到生的改革措施主要有如下幾點:
(一)開放的課堂,真誠而切實的言說,努力逼近知識的背后,把原則和規(guī)律與實踐相結(jié)合
教育學課堂要緊緊圍繞人、人的問題和人變化的規(guī)律展開,始終扎根于生動復雜的教育實踐以及貫穿于其中的問題。讓實踐展示、印證、支撐規(guī)律和原則,使規(guī)律從實踐中來,而不僅僅是從書本文字和空洞的敘述中來。同時,要努力提升教育學理論的實踐性,使理論直面和充分回歸到活生生的教育實踐中去,敢于碰觸實踐的錯綜復雜和儀態(tài)萬千,使理論形象化、具體化和辯證化,使理論真正成為需要活學活用的理論,而不是枯燥與乏味的教條。總之,理論要是實踐的理論,實踐要是理論的實踐。要做到這樣并不容易,首先必須實現(xiàn)課堂教學的敞開化、復雜化、生活化、問題化和綜合化,讓課堂最大限度地成為蕓蕓眾生的協(xié)奏曲,使大家的思維處于高度激活的研究狀態(tài),努力做到一直在追問、一直在論證,但卻始終未有定論。在教育學課堂中,師生要一直勞心費力地遇見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但問題卻一直層出不窮,難以獲得終解。例如師生關(guān)系問題,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思考教師是否可以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教師對學生的好,是否應該沒有任何條件?中性的師生關(guān)系,不可以嗎?學生應該怎么樣對待老師呢?理想的師生關(guān)系,到底在多大程度上是現(xiàn)實的?對于這樣一系列的問題,師生之間應該自由地、開放地探討和交流,當然還可以聯(lián)系到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之間的關(guān)系、現(xiàn)在教育學的教師和大家之間的關(guān)系以及在座的學生和其他教師之間的關(guān)系等。在此過程中,教師的最大作用是為學生創(chuàng)造了一個學習氛圍與契機,以便引導學生自己去領悟現(xiàn)實什么樣以及理想的情況該如何?引導學生去思考理想的和有利于教育教學的師生關(guān)系是什么樣的,應該怎樣建立,以及不正常的師生關(guān)系什么樣等問題。通過這樣的學習,不但理論不枯燥、乏味,而且學生還能體驗到學習的樂趣和收獲的歡欣,更可貴的就是學生的感受和體驗是豐富的、是自己的,這樣學生得到的理論和規(guī)律也就是深刻的、豐滿的,不再是死的條條框框,而是一種鮮活的、有生命的存在。在學習的過程中,大家要不斷分析教育事實和現(xiàn)象,總結(jié)教育教學經(jīng)驗,這就順理成章地實現(xiàn)了現(xiàn)實、經(jīng)驗、原則、理論與思想等相互之間的溝通、支撐和循環(huán)印證,實現(xiàn)理論與實踐的相互滋養(yǎng)和同生共長,使學生充分體驗到經(jīng)驗的局限性、原則的靈活性和理論的條件性,使規(guī)律與理論等都能活起來,讓教育學課堂嵌入更多的驚異、趣味和生機,讓生命的“波瀾壯闊”在教育學課堂里自然且恣意地流淌。
(二)教師用激情演繹課堂,打開教育理論與實踐之間所有可能觸碰的通道,實現(xiàn)學生與教育理論和實踐之間的充分碰撞
教師要用真情、真心和真誠統(tǒng)領課堂,用遍在的事實說服學生,用質(zhì)樸的語言開導學生,用滿滿的真誠深入學生,用全部的真心真意浸透在學生中間。當講理時,教師要力求復原道理的始源性和發(fā)展過程性,堅決杜絕理論的高高在上和空洞無物,一定要為教育理論和思想提供足夠堅實的證據(jù)。當論辯時,要努力做到由一人講到集體講,要形成辯論,要不時地設置陷阱和制造矛盾,當議而不決和辯而不清的時候,往往最發(fā)人深省和誘人深思。當獨白時,教師自身或者其引導學生要充分準備,既可以語調(diào)舒緩、娓娓道來,又可以激情四射、氣勢恢宏,還可以旁征博引、縱觀古今,但要切記獨白不能太多,更不能低質(zhì)。唯有越來越徹底的理論,才能更加充分地掌握群眾。理論要想徹底,除了必須跟實踐相聯(lián)系外,還要追求自身的科學性,教育理論的科學性就在于它的靈活性、變通性、非線性和發(fā)展性。教育規(guī)律具有許多變式,是活的。蘇霍姆林斯基認為:一條教育真理在一種情況下是正確的,在另一種情況下是中性的,而在第三種情況下則變成荒謬的。絕對理性在教育問題上幾乎是沒有市場的,教育理論的生命和挑戰(zhàn)性也在于此,忽視了教育理論的復雜性而宣揚絕對理性是不明智的,對此沒有充分的認識和徹底貫徹也是以往教育學課堂難有生機和活力的原因之一。教育理論要想徹底,必須滿足真、善、美的要求,符合當前社會實際和人的客觀要求,要多考慮師生的情感、態(tài)度、興趣和價值等。美國教學研究專家赫斯特(G•Highet)在《教學藝術(shù)》一書中認為教學是藝術(shù),而非科學,原因是教學是人與人之間的互相交流和影響,其間有許多科學難于把握的東西在起作用,如需要、態(tài)度、情感、興趣等,如果以絕對科學的態(tài)度對待,自然的過程就會因為被壓抑或強迫而做作或虛偽?,F(xiàn)代教育的人道性原則、個性原則、創(chuàng)造性原則、活動性原則和民主性原則都體現(xiàn)了教育對善和美的追求。教育學教學要想實現(xiàn)善和美必須有情感的推波助瀾,有真摯感情的潤暢和疏通,有真摯感情的自然流露和生發(fā),有情感的相伴相隨就能使理論嵌入相應的變數(shù)與生機,成為需要活學活用與徹底的理論。只有這樣,理論才能徹底掌握群眾,才有生命力,課堂才是有生命的、高效的課堂。
(三)教師要個性化與藝術(shù)性地做課,吸引學生跟教師一起實現(xiàn)對課堂教學的深情運思和精彩演繹
在教育學課堂中,教師一定要有試驗意識、研究精神,一定要敢于和善于展示與放飛自我,努力使教育學課堂成為“我這個教育人”所創(chuàng)編與引領的教育大劇。教師做課的最基本前提就是研究學生,研究學生需要什么,研究如何讓學生感受教育學課堂的價值和樂趣,研究如何讓學生在教育學課堂中體驗生命的快樂和意義,研究如何才能讓教師和學生一起使教育學課堂載滿生命的音符、歡快地流淌。為此,教師要投入更多精力,實現(xiàn)對課堂教學的精耕細作與精彩演繹,努力追求內(nèi)容和思想上的真實、豐滿和深邃,努力實現(xiàn)學生的向?qū)W、樂學、善學和深學;努力實現(xiàn)具體手段和方法上的新穎、獨特和引人入勝,甚至要努力在關(guān)鍵節(jié)點上出奇招、怪招,以求深深地吸引與觸碰學生。教師要善于捕捉、組織和引進身邊發(fā)生的教育事件,以提高教育學課堂的即時性與新聞性,以充分調(diào)動學生參與課堂的好奇心與主動性,實現(xiàn)教育學教學與實踐的緊密結(jié)合,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教師可以選好辯論題目,組織學生進行辯論,以活躍課堂氣氛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例如以能師(主要特點是業(yè)務精、能力強的教師)和德師(主要特點是道德高尚、熱愛教育和學生的教師)誰更優(yōu)秀或更有市場為論題、以遺傳、環(huán)境、教育和主觀能動性在學生的發(fā)展過程中誰的作用比較大為論題。辯論能夠充分激活學生的思維,使大家更全面、開放地看問題,使很難說清的問題越辯越明,在課堂教學中辯論有時能夠化腐朽為神奇,能推動山重水復到柳暗花明。當然,教師要對學生的辯論加以適當?shù)囊龑Ш鸵?guī)范,同時還要適時地鼓勵,使辯論能深入徹底地進行。教師可以用案例教學法闡明教育理論,從問題和矛盾入手,經(jīng)案例分析,揭示規(guī)律,在借助案例的時候,教師不僅要通過案例去證明、詮釋,而且要通過案例去尋找和發(fā)現(xiàn),試圖有所啟示。例如講到教師要尊重和保護學生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講述他們曾經(jīng)與老師接觸過程中的不愉快經(jīng)歷、受到的不公正待遇、以及教師的嘲弄、輕蔑和侮辱,通過學生的參與實現(xiàn)師生的互動、交流,從而引導學生正確認識和理解師生關(guān)系。故事無疑具有較強的逼人性,人人都愛聽故事。根據(jù)需要,教師可以適時適當?shù)刈寣W生享受一道故事大餐,而這故事最好是寓言故事、兩難故事和舊事新解的故事,讓學生深刻體味故事背后的意味深長、世俗規(guī)矩和見解紛爭,從而更深刻與辯證地發(fā)掘教育思想的全景與縱深。在教育學課堂中,講故事是為了有趣、生動、明理、辨識和發(fā)人深省,是為了進一步活化規(guī)律和厚重課堂。例如老師可以直接以故事導入課程,可以先講某教師懲罰一個寫了“Ihavewenthome”的學生,放學后在教室寫一百遍“Ihavegonehome”再回家;該生寫完后,給教師留一個條就回家了,條上寫著“TeacherLi:myhome-workisonthedesk,nowIhavewenthome”。老師可以繼續(xù)講,某警察罰某闖紅燈的教師寫了五百遍“我闖了紅燈”,然后放棄了其他懲罰。老師可以引導學生討論,為什么會這樣?難道,這就應該是老師的正常寫照和應得懲罰嗎?如此教育,其中的弊病,又在哪里呢?當教育學課堂,以如此之故事和追問展開時,無疑更容易鮮活、有趣和走向深入,最終有利于實現(xiàn)課堂教學的輕松、誘人、充實和深效。此外,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還需要利用小幽默、名言警句、歇后語和俏皮話等作為課堂的調(diào)味品和加推器,也要及時抓住學生思想和語言的閃光點與笑點,為課堂注入保鮮劑和愉悅劑。例如,當教師講到學生的主要任務應該以學習為主時,可以先來一句:Singleissimple,doubleistrouble;don’ttroublethetrouble,untilthetroubletroublesyou,然后再曉之以理。總之,教師要想方設法把課做活、做鮮、做巧、做細、做深。
作者:白素娥 單位:吉林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