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高校古代文學教學探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中國古代文學有著渾厚的人文底蘊,同時古代文學既為華夏文明傳承的側重點,同時也是高校文科專業(yè)的一門重點課程呈現(xiàn)在教育領域。高校古代文學教學即為深化學生對古代文學感受及理解能力的一種途徑,讓學生對經典的古代文學作品予以正確的審美,進而達到樹立學生正確審美觀的目的。文章將以古代文學教學中學生審美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路徑為切入點,在此基礎上予以深入的探究,相關內容如下所述。
關鍵詞:古代文學教學;學生審美素養(yǎng);培養(yǎng);路徑
一引言
文學教學的目標需側重于能力、知識的整合,而新課標明確指出,對古代文學教學的基本標準:“對鑒賞古代文學產生興趣,同時要提高文學欣賞的能力,完善內心感情,培養(yǎng)正確的審美意趣”,所以在對學生實施古代文學審美教育前要明確古代文學審美教育的基本方向:首先,需要讓學生了解古代文學賞析的基本概念;其次,深化學生鑒賞古代文學的能力,要體會古代文學,感受作者的基本情感,進而深化學生的審美素養(yǎng);最后,從美學層面賞析古代文學,并會意其中的魅力。
二明確古代文學審美素養(yǎng)培養(yǎng)方向
古代文學審美素養(yǎng)培養(yǎng)要匹配于高校古代文學教學的整體計劃,要將古代文學審美素養(yǎng)培養(yǎng)滲透至日常教學中。課程結構即為常規(guī)教學,同時也可通過鑒賞課予以專題性的學習。與此同時,需要利用有指向性的課程資源,“課程資源”即為構建課程的內質成因與相關的實施條件,課程資源即為課程和教學內容的來源。而課程的優(yōu)劣性在一定程度上要依附于課程資源的利用程度。一些教師將教科書中的資源視作僅有的課程資源,這種觀念造成教師與學生以本為本,側重于死記硬背的教學原則,此類教學形式不但不利于學生產生學習興趣,同時也遏制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現(xiàn)階段將教材視為教育的基點,但側重于通過課外資源去拓展學生的知識,進而挖掘學生的想象力,長此以往可使課程更為趨于多元化,讓學生可以在愉快學習氛圍中學習知識,進而深化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古代文學審美素養(yǎng)培養(yǎng),常規(guī)的教學要依附于學生的實際與古代文學的基本特性,利用多媒體教學的優(yōu)勢,通過音樂、視頻、圖像等介質構建古代文學氛圍,進而刺激學生的情感。在此基礎上可通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教師經啟發(fā)的方式調動課堂氛圍,因此深化學生古代文學的鑒賞能力。教師可通過畫面鑒賞、討論以及對比鑒賞等方式讓學生感受古代文學中的審美傾向;同時在使用校本教材的基礎上,教師還要加設古代文學鑒賞選修課;在實施多媒體教學的過程中,盡可能通過多元化的網(wǎng)絡資源予以教學,在古代文學審美素養(yǎng)培養(yǎng)中教師要最大限度的豐富教學形式。同時在古代文學審美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教學過程,要運用合理的教學評價。只有實施合理的教學評價,才可以從根本上深化古代文學審美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有效性[1]。師生間的思想互融,將課堂交給學生時,學生才可以被完全釋放,此狀態(tài)下的學生思維是異常活躍的。所以,在古代文學審美素養(yǎng)培養(yǎng)過程中,教師要保持平等、開放的教學態(tài)度。在具體的教學環(huán)節(jié)中,教師要找準時機有針對性的向學生“請教”問題,通過此方式增強學生的信心。作為老師不但要重視并全面分析學生所存在的各類問題,同時還要讓學生主動的參與“釋疑”,讓學生了解其過程及“釋疑”時的思維方式。
三古代文學審美素養(yǎng)培養(yǎng)途徑實踐
(一)導入情境生成審美體驗,因此達到審美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目的
經教學實踐表明,學生只有在對閱讀材料有強烈的“親切感”時,才能夠規(guī)避外在無關因素的影響,因此專注的投入到“傾聽”中去。舉例說明,《雨霖鈴》課堂教學時,我先讓學生賞析著名曲目《梁祝》中樓臺會節(jié)選(此過程依附于多媒體播放),通過一段話引出:哀怨的旋律,渲染了二人生離死別的一次約會,有情人卻不能眷屬,而愛人之間生離死別始終是文學作品中的主旋律。而《雨霖鈴》亦為此類愛情故事。通過上述導語開始深入的引導學生,將他們領進意境:愛人間的離別會有撕心裂肺之感,而文中的離別正處于蕭索的秋天。我國古代文學中描繪秋天的作品不勝枚舉“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此句即為杜甫所描繪的秋天。“君不見滿川紅葉,盡是離人眼中血”,此詩將“清秋節(jié)”與“傷離別”進行了有機的整合,讓學生在其中可以真正的感受美的意蘊。[2]
(二)激發(fā)想象力,使其深入情境
在古代文學審美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過程中,教師要最大限度激發(fā)學生的想象空間,在此基礎上,為學生融入作者的情感奠定良好的基礎,讓學生去體會作者內心中最真實的情感,因此深化古代文學審美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目的。舉例說明,在《天凈沙•秋思》的教學過程,我的教學模式即為依附于興趣而開展教學,同時對學生予以有效的引導,將相關的古代文學常識提供給學生,這樣他們就會在無形中就掌握了教學大綱所規(guī)定的九類景物,在此過程中無需使用連詞,同樣可以將它們串聯(lián)起來,進而組織一幅美妙和諧的畫面,烘托出深秋凄涼的意蘊,同時從側面體現(xiàn)了羈旅之人的愁思。在教學過程中老師以作者的心理及意境構架為基礎,其中濃墨重彩,只有夕陽余輝讓人陶醉,其它景物的色彩可以想象為高級灰色調,因此襯托心里的哀婉,同時“昏鴉”的悲啼,讓人驚懼,凄涼的畫面溢于言表。通過上述分析,在此基礎上深入的引導學生的想象:浪跡四海的旅人緣何在秋風瑟縮的深秋出現(xiàn)?這在一定程度上是和常規(guī)的悲涼之景及凄涼的心境密不可分。由于此類景色才可以體現(xiàn)旅人內心的顧及,對故土及心中未亡人的思念。通過上述一系列引導,這時學生會調動自身的想象力,在內心書寫出一幅悲涼的畫卷,因此深化意境之中的審美。若自然景物存在于文學中,那么會弱化景物的客觀性,處于文學的景物是作者依附于客觀體會,通過語言文字所闡明的主觀意念,其即為作者的實際情感,以主觀為主。因此在教學環(huán)節(jié),老師要盡量的激發(fā)學生的想象,通過詩人自身的主觀情感同化學生的內心感受,進而升華成自己對事物的原發(fā)性認知,也就是主觀的意念。[3]
(三)科學的使用多媒體讓學生第一時間融入情境,深化古代文學審美素養(yǎng)培養(yǎng)
古代文學教學環(huán)節(jié),老師有針對性的利用多媒體資源,較之常規(guī)教學模式更具生動性。同時有趣的多媒體資源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進而深化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讓學生依附于自身情感進行審美鑒賞。舉例說明,在《琵琶行》教學過程中,學生依附于多媒體,先自己動手將“暮色中的江邊”風景圖制作成課件,在此基礎上予以展示,在展示的過程中配合古箏樂曲,通過此舉,學生在積極參與過程不但沒有覺得無聊,同時對意會詩人的情感有一定的促進作用。在《琵琶行》一課的教學,音樂需側重于文章重點的體現(xiàn),若想讓學生從根本融進情境,那么就要予以下述嘗試:(1)找到字詞了解音樂旋律的意蘊,舒緩一州氏咽—停頓—激越—完結(2)播放已完成錄制的音樂,悲涼,就像輕聲低訴。同時配上深沉的訴說:“我本來是京城里的女兒,家住在蝦蟆陵附近……深夜里忽然夢見少年的樂事,縱橫的涕淚漂落了臉上的脂粉?!边@時學生會感受到琵琶女的真實內心獨白(3)老師在此過程中適時的進行朗讀,進而喚醒學生內心情感:“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贝藭r播放的樂曲要以歡快愉悅的曲調為主。這是歌女處于盛事之中,車馬奔流,笑語歡聲的情境,體現(xiàn)了歌女紅極一時的一幕畫卷?!伴g關鶯語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難。冰泉冷澀弦凝絕,凝絕不通聲暫歇。別有幽怨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比松鷰p峰已逝,音樂轉換為低泣,逐漸由快至緩。其深陷對人生悲劇性轉折的回憶,在漫長艱苦的道路上舉步維艱的前行,“銀瓶巨破水漿進,鐵騎突出刀槍鳴,曲終收撥當心面,四弦一聲如裂帛”,這逐層遞進迸發(fā)的高音,即為歌女內心的掙扎,亦為對炎涼事態(tài)的宣泄。通過上述引導,讓學生被樂曲中的情感所吸引,同時也找到了和作者情感的互融點,進而再深入的理解詩歌就顯得尤為簡單。[4]
(四)予以必要的引導將學生領入情境,促進古代文學審美素養(yǎng)培養(yǎng)
古代文學審美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側重點即為構建美的靈魂,培養(yǎng)高尚的情操,進而樹立明確的審美觀。上述亦為古代文學審美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核心內容,因此教師要通過理論去引導學生,在此基礎上去體會、去感悟,進而理解古代文學的深刻意蘊。很多古代文學的中心思想都具有顯著的特制,有的作者在古代文學中體現(xiàn)出其放蕩不羈的一面、有的則會彰顯正直賢達。因此我們需要引導學生辨別其中的優(yōu)劣,進而樹立正確的價值。同時古代文學作者和古代文學離我們甚遠,作者所生活的背景也各有千秋,同時作者的閱歷及主體意識也存在較大的差異,因此要結合實際抒發(fā)自身的感悟。眾所周知,《浣溪沙》中“誰道人生無再少,休將白發(fā)唱黃雞”體現(xiàn)了蘇軾豁達的胸襟;“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計東西”則彰顯過去所受到的遭遇,已然銘記于作者的心底,不過現(xiàn)實生活還要前行,有一些美好的事物在前方召喚其靈魂,而《和子由澠池懷舊》則體現(xiàn)了作者對生活的無限眷戀。在古代文學審美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環(huán)節(jié)中,以美怡情、完善教學情境即為最重要的一個內容,在教學過程怎樣深化這一過程,會從根本影響教學中教師主導作用與學生主體作用的體現(xiàn)。物、心境以及客觀現(xiàn)實在古代文學教學中并非簡單的設置,因為其中存在內質的關聯(lián),相輔相成。[5]
參考文獻:
[1]董運庭.論中國古代文學學科建設的邏輯起點及若干問題(發(fā)言提綱)[A].第一屆全國高校中國古代文學科研與教學研討會論文集[C].2015:38-47.
[2]孫以昭.以科研促教學,加強基本訓練,授予治學方法,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中國古代文學研究生教學的幾點做法[A].第一屆全國高校中國古代文學科研與教學研討會論文集[C].2014:15-16.
[3]陳冠明.中國古代文學試題庫微機管理項目的建設與探討[A].第一屆全國高校中國古代文學科研與教學研討會論文集[C].2016:23-28.
[4]趙麗.中國古代文學三段七步教學模式研究[A].高等教育改革的理論與實踐研究——黑龍江省高等教育學會2014年學術年會交流論文集[C].2014:30-32.
[5]孫慧玲.詩“情”+畫“意”=詩意——淺論中學情景交融類古詩詞教學[A].國家教師科研專項基金科研成果(神州教育卷2)[C].2015:12-17
作者:張軍強 單位:阜陽幼兒師范高等??茖W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