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高層建筑結構抗震設計問題探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高層建筑建設過程中,建筑結構的抗震設計是建筑企業(yè)需要高度重視的問題,如果建筑結構缺乏良好的抗震性能,一旦發(fā)生地震災害就無法保證建筑整體的穩(wěn)定性和安全性,嚴重威脅人們的生命安全和財產安全。就目前高層建筑結構抗震設計情況來看,還是存在一些問題,建筑地基選取問題、建筑高度問題、建筑材料選擇問題等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高層建筑的抗震性能。因此,文章提出在進行高層建筑結構抗震設計時,需要深入研究分析抗震設計要點,在全面了解建筑結構使用功能和使用特點的基礎上,制訂出科學合理的抗震設計方案,提高建筑結構的抗震性能,確保高層建筑使用安全。
關鍵詞:高層建筑;抗震設計;結構設計
1高層建筑結構抗震設計中存在的問題
1.1建筑物整體高度遠遠高于限制高度
站在建筑物安全性能和抗震性能的角度上考慮,對于不同結構形式的高層建筑,建筑行業(yè)明確規(guī)定了它們所對應的建筑高度。但是隨著經濟的高速發(fā)展,大量的人員流入到城市建設中,城市人口越來越多,土地可用面積越來越少,為了滿足人們的居住需求,建筑行業(yè)大力建設高層建筑。為了最大限度提高高層建筑的利用率,實現(xiàn)經濟效益最大化,很多高層建筑的整體高度遠遠高于限制高度。一旦建筑物高度突破了地震的極限值,就會大大降低抗震性能,在地震災害作用下就會出現(xiàn)高樓坍塌事故,進而破壞了周圍抗震性能較好的建筑物,帶來不可預估的經濟損失。
1.2高層建筑地基選取不合理
目前,很多房地產開發(fā)商在選擇高層建筑建設區(qū)域時,只考慮到了建設區(qū)域的空間面積和地段的繁華程度,一般很少關注地質條件,幾乎不考慮地形地貌。就建筑的整體安全性能來說,進行高層建筑地基選取時,地形地貌是非常關鍵的要素。需要選擇寬闊、平緩的地帶作為高層建筑地基,地基土壤的密實度要高,建設區(qū)域需要與河岸保持足夠遠的距離;建筑物地基不能含有兩種及以上的土壤特質;凹陷地形、懸崖邊緣、土壤斷層區(qū)域都不是理想的地基基礎。如果開發(fā)商沒有重視地形地貌問題,將高層建筑地基選取在不合適的地形上,那么必然會導致抗震性能不符合要求,建筑物整體存在較大的安全隱患,稍有不慎就會發(fā)生安全事故。
1.3高層建筑材料選擇不合理
建筑材料質量直接關系著建筑物的整體建設質量,影響著建筑物的安全性和穩(wěn)定性。如果建設過程中選用了廉價、不合格的建筑材料,就會嚴重降低建筑質量,導致建筑物出現(xiàn)滲水、墻皮脫落、地面不牢固等不良問題,一旦遇到地震災害,此種高層建筑的破壞嚴重程度要遠遠高于質量合格的建筑物,遭受慘重損失。由此可見,在高層建筑建設中選擇質量合格的建筑材料是至關重要的,建筑企業(yè)千萬不要為了眼前的短期利益選擇質量不合格的建筑材料,否則得不償失,影響企業(yè)的社會形象和市場口碑。
1.4高層建筑防震度較低
進行高層建筑結構抗震設計時,很多設計師都會使用新型的施工技術和新型材料,有效結合土木工程施工規(guī)范與施工力學指標,這樣就能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確保其滿足抗震指標要求。但是由于部分技術還不成熟,并不能經受住地震的威力,導致最終的建設效果無法符合設計要求,實際的抗震性能比較差。在高層建筑結構抗震設計過程中,還需要提前做好模擬試驗,獲取各種模擬參數(shù)和數(shù)據以便為設計工作提供有效的數(shù)據支持,從而提高建筑設計方案的可行性和合理性。如果設計人員沒有根據實際情況進行模擬實驗,很可能設計方案中存在一些不足和缺陷,這樣在后期施工中就會出現(xiàn)施工質量問題,帶來明顯的房屋結構扭轉效應,大大降低了高層建筑物的承載力,給高層建筑整體結構的穩(wěn)定性帶來不利影響。
2提高高層建筑結構抗震性能的有效對策
2.1科學合理地選擇建筑物的地理位置
由于建筑物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水文條件等都會嚴重影響著建筑物的抗震性能,因此,進行高層建筑結構設計時,需要科學合理選擇建筑物的地理位置。設計人員需要充分調研和實地考察建筑區(qū)域的地質條件和環(huán)境狀況,詳細記錄地形、水文、地質數(shù)據,為建筑物結構抗震設計提供可靠的數(shù)據支持。如果建設場地中存在斷層錯動、陷落等問題,就需要及時向上級領導說明場地情況的危險性,此種場地是不能建設高層建筑的,需要重新選擇更換新的選址地。選擇施工場地時,還需要詳細分類地震作用下建筑物的破壞特征和破壞程度,根據場地性質的不同特點,制訂有針對性的抗震措施消除不利因素。進行高層建筑結構抗震設計時,結構工程師還需要對地基的液化程度、地基的抗震設防類別進行有效分析,在此基礎上制定提高上部結構、基礎結構剛度的優(yōu)化措施,有效解決地基液化沉降問題,避免不良地質環(huán)境影響了建筑物的整體強度和穩(wěn)定性,
2.2根據實際情況確定合適的建筑結構形式
隨著建筑行業(yè)的繁榮發(fā)展,也延伸了多樣化的建筑結構形式,磚混結構、鋼結構、框架剪力墻結構、混凝土結構等都是常見的建筑結構形式,這些建筑結構形式有著各自的優(yōu)勢和不足,抗震性能也有很大的不同。因此,在設計高層建筑結構時,需要根據實際情況,將建設區(qū)域地震的發(fā)生頻率和抗震等級考慮進去,確定合適的建筑結構形式,提高建筑結構的安全性能和抗震性能,確保人們的居住安全。同時在設計過程中,需要建立科學合理的地震受力模型,合理分析、準確計算結構受力情況,確保建筑結構的所有承重構件符合抗震設計要求,這樣才能提高抗震設計效果。外界條件相同的情況下,如果高層建筑采用的是磚混結構形式,那么它的抗震性能要比混凝土結構形式差一些。具體原因為,磚混結構的主體承重材料是磚砌體,這種材料結構強度和硬度不夠,容易破損,而且磚體結構重量過大,在地震作用下,高層建筑的破壞程度大大增加。混凝土結構的主體承重材料主要是混凝土,使用的是輕質材料填充墻體,整體的重量是遠遠低于磚體結構的,這樣一旦發(fā)生地震,它的穩(wěn)定性、抗震性就要高于磚混結構。目前,國外常用的建筑結構形式是鋼結構,這主要是因為鋼結構生產、施工便捷高效,而且鋼結構的抗剪性能、抗壓性能優(yōu)異,同時具有較好的強度和延展性。此外,鋼結構材料能夠實現(xiàn)循環(huán)再利用,綠色環(huán)保,抗震性能、防火性能優(yōu)良??蚣芗袅Y構也是不錯的選擇,能承擔各類荷載引起的內力,并能有效控制結構的水平力,擁有較大的剛度,即便是在水平地震力作用下,整體結構也能保持較強的抵抗變形能力。
2.3增強建筑結構薄弱層的抗震性能
進行高層建筑結構抗震設計時,設計師需要格外重視建筑結構薄弱層的設計,只有強化建筑結構薄弱層的抗震性能,才能確保高層建筑整體結構的抗震性能得到顯著提升。通過構建高層建筑結構受力模型,分析受力情況和數(shù)據參數(shù),發(fā)現(xiàn)抗震性能最薄弱、極其容易達到極限狀態(tài)的結構部位是高層建筑結構的轉換層位置,因此,在高層建筑結構設計中,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固處理建筑結構轉換層部位。嚴格按照相關的規(guī)范要求有針對性地進行結構轉換層的抗震設計,可以對轉換層的配筋率進行適當提高,從而使建筑構件的荷載力、承受力得到有效提升。同時也需要加固處理薄弱結構層的樓板處,為了提高樓板強度可以采用雙層雙向鋼筋,也可以適當增加樓板厚度,這樣發(fā)生地震時,高層建筑薄弱層就不會出現(xiàn)應力破壞現(xiàn)象,整體建筑結構也能始終保持良好的穩(wěn)定性。建筑結構薄弱層的抗震設計方案完成后,設計人員也需要做好方案的審查論證工作,根據設計方案構建簡易的受力模型,再次核算結構的受力情況,提高薄弱層的抗震能力,確保薄弱層的抗震性能符合抗震標準。
2.4科學合理地進行隔震、消能減震設計
在高層建筑結構抗震設計中,可以將一些效能部件添加到建筑結構中,這樣在多震作用下,建筑結構也能達到預期的減震效果,并且仍能確保建筑結構保持在彈性范圍內正常工作。同時地震發(fā)生時,也能大大降低建筑結構運動中的加速度、位移速度帶來的不良反應,有效削弱建筑結構部件的損壞程度,確保土木工程結構和整體建筑物的完整性。進行隔震、消能減震設計時,需要注意以下問題。第一,選擇建筑場地和建筑地基時,需要確保地基具有較高的密實性和穩(wěn)定性,這樣才能大大降低地震對建筑物的不良作用。第二,建筑結構間存在不同的差異,這些差異會導致不同的隔振系數(shù),在設計過程中需要根據實際情況合理選擇隔震支座。第三,選擇抗震的相應構件時,需要重點考慮構件材料的延展性,降低地震給高層建筑物結構帶來的破壞性和損壞程度。
3結束語
綜上所述,抗震性能是高層建筑結構設計中的重要性能,只有確保高層建筑結構具有優(yōu)異的抗震性,才能確保建筑物的穩(wěn)定性和安全性。因此,設計人員需要提高高層建筑結構抗震設計的重視度,在設計過程中科學合理選擇建筑物的地理位置,確定合適的建筑結構形式,注重建筑結構薄弱層的抗震性能設計,做好建筑結構的隔震、消能減震設計,提高高層建筑結構的抗震效果,保障人們的生命安全和財產安全。
參考文獻:
[1]宿專青.高層建筑結構抗震設計中的不足及對策分析[J].住宅與房地產,2019(5):81.
[2]陳宇飛,郝紹金,馬貴紅,等.超限高層建筑結構抗震設計失效分析[J].工程抗震與加固改造,2020,42(6):175.
[3]李子懿,肖從真,李建輝,等.復雜高層建筑結構抗震設計方法研究現(xiàn)狀與展望[J].建筑科學,2019,35(9):120-125.
[4]盧一麟,尹鳳霞,郭獻洲.超限高層建筑結構抗震設計加強措施和建議:以某超限高層建筑為例[J].地震工程學報,2018,40(6):1252-1258.
作者:胡忠臣 單位:山東鉅旺建筑工程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