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多媒體與語文教學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語文教學多媒體運用整合隨著計算機網絡等技術的高速發(fā)展與普及,越來越多的教育機構發(fā)現機遇并抓住機遇,將多媒體運用到語文教學當中,這種完美的結合,激發(fā)了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提高學生素質、強化閱讀效果等一系列顯著優(yōu)勢。它強大的表現力、擴張力、宣傳力等一系列先進功能,更是成為了在校園談論的主題。以高中語文教學為視角,談論如何與多媒體進行整合以及整合的好處。
一、改善學習被動性,調動學習主動性,加強溝通能力,改善表達障礙
處于高中期階段的學生,是將叛逆特性發(fā)揮的最淋漓盡致的年齡,如果教學方式是受排斥的,是讓高中生處于被動受學的,缺乏對學習的主動性,甚至受社會不良風氣所染,怕求學好問被身邊不愛學習的朋友孤立,甚至嘲笑。多媒體教學的第一項優(yōu)勢不僅表現在改善學習被動性,調動學習主動性,而且加強溝通能力,改善表達障礙。這種多媒體教學將文字,畫面音頻視頻等用科技結晶完美的凝結在一起,多媒體聲情并茂,給學生帶來耳目一新的視覺盛宴,很大程度上激發(fā)了同學的興趣,有了興趣對學習的被動轉化成了主動,使學習成為一種效應。而且多媒體與語文的整合,大幅度增加了互動環(huán)節(jié),這不僅僅是作為師生,也是作為同學與同學之間溝通的渠道,敢說話、敢表達,真正促進心智與專業(yè)知識一同成長的雙贏效果。
二、師生角色換位,樹立學生主體意識
在傳統(tǒng)的教學中,都是由老師作為主導帶領學生摘取知識的果實,老師摘取,學生得到。這種方式有一個弊端,那就是,學生只懂得應該獲得知識果實,卻不會摘取知識果實,這種過分的依賴行為是由于學生缺乏實踐經驗而導致的,所以在這一點上,整合多媒體的應用做到了完善。它通過現代科技教育手段以豐富多樣化的教育形式在學生面前塑造出了一個更佳的學習天地。在這主體氛圍強烈的環(huán)境中,學生完全可以根據自己的綜合能力,選擇適合自己領域的教材進行選修,從而給學生更多的時間與空間去探索知識去了解自我想要什么,然后實踐是否適合自己,使整個選修學習中生成一個完善的學習體系。而不是被動地把一切交給老師實踐,認為自己只要遵循老師的安排就是聽話的好學生這種錯誤觀念。老師完全可以利用這個選修體系,為學生做一個參謀長給予寶貴意見,去指引,根據自身能力引導其走向正確美好的學習道路。讓學生明白自己學習的主導權,樹立主導意識,這樣不僅可以通過教師的知識傳播受益,還能通過自學的方式獲取知識,有效地利用多媒體網絡,真正做到知識雙渠道吸收。
三、跨越課文重點難點,提高教學效率
在教學的導入階段,導語的設計充分影響著學生學習的興趣,導語設計得好,學習興趣也會受到激發(fā),并潛意識地想要進行下去。多媒體在吸引學生注意力這一關節(jié),可以說面面俱到,舉個例子:如果將鼠標輕輕點擊提前設計好的文字,可以出現新穎的圖片動畫,如點擊“魔幻”這個用語言無法準確言傳的單詞,就會出現一組唯美的神奇的色彩豐富的煙霧圖片,這種無法言喻的景象,可以很輕松地將學生的好奇心全部激發(fā)到臨界點,使其氣氛高漲、歡呼鼓掌,這樣主動意識自然就提高了,有了問題,就會主動去尋找解決途徑。
在教學的初期,最重要的是靈活運用多媒體資源,使學生在智慧的結晶中充分發(fā)揮學習的興趣與求知的欲望,運用此方法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學習效果一定得到提高。
四、明確背景,突出課文核心
俗語說,熟讀三遍其義自現。從這句話的分析可以得出,對文章的理解在語文上的重要性有多大,語文無論是文言文還是現代文,大部分時間都用在理解課文上,而時代背景對語文來說更是需要理解的重點,只有理解課文時代背景才能更好地掌握課文知識,對課文理解得更透徹。
以往的語文對課文的題解主要是通過閱讀的方式,雖然這有增加朗讀的能力,但是就孰輕孰重而言,理解課文在考學中往往比朗讀課文更實用,所以站在以理解課文為首要目的時,傳統(tǒng)的閱讀就顯得枯澀無味,甚至沒進入理解課文的狀態(tài)就失去對了對課文理解的興趣。導致本應該精彩絕倫的視聽盛宴演變成一次45分鐘的刑罰。多媒體徹底解決了以朗讀課文為理解課文為必須路徑的局勢,多媒體教學,不但可以生動形象地將需要理解的背景知識展示出來,還可以幫助學生對課文背景知識深入了解,大幅度提高了對語文學習的興趣。
五、強化作文寫作能力,做到觸類旁通
多媒體可以應用在語文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寫作上,更好地幫助學生進行語文學習,利用多媒體可以創(chuàng)設出關于寫作的模擬,如情節(jié)、場景與人物等素材,不但可以因素材激發(fā)出寫作的靈感,還將語文與多媒體教學進行完美的結合。
六、結束語
多媒體教學與專業(yè)語文教學的完美結合,不僅是文科,而是整個教育機構大力支持的對象。應用現代化教育技術現在已經成為發(fā)展的趨勢和必備條件。要想高中語文與多媒體整合,就必須從語文學科的特點出發(fā),充分落實學生作為主體的理念,自主、自律、自學,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嚴格遵循多媒體的實用性原則,恰當性原則,綜合性原則,輔原則,使多媒體在語文教學中發(fā)揮作用。只有這樣,多媒體輔助教學才有存在的意義。
參考文獻:
\[1\]徐飛.高中語文教學與多媒體整合\[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2,(10):115-116.
審視我區(qū)語文課堂多媒體的使用情況,不管是賽教課還是平時的語文課堂,都還存在著許多不容忽視的問題,有些問題還很嚴重,影響著語文教學的發(fā)展。先把發(fā)現的問題羅列出來:
一、多媒體課件代替了語文教學生成的過程,教師成了課件的演示者,語文課堂成了演播課。整個課堂充斥著大量的音頻、視頻和文字圖片,脫離教材。
二、夸大多媒體在語文教學中的作用,用手段代替目的,偏離了語文教學的本質。許多課堂多媒體演示占時太多,擠占了學生體悟語言文字的時間,不利于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提高。
三、教師的主導地位在有些課堂有缺失。因為多媒體使用的不熟練,定位不準,許多課堂有老師被多媒體課件牽著鼻子走的情況,處理不好課件的預設性與課堂的生成性的關系,往往手忙腳亂,甚至還出現了因停電,多媒體課件無法播放就不知道怎么教學的情況。
四、教師――教材――學生三者之間的相互關系在有些課堂得不到體現。因為完全依賴媒體,教師對教材的理解,對教材的個性化解讀沒能充分展現,一些老師在使用多媒體的課堂上,不再使用板書,不再有激情朗讀,這些,不利于課堂上師生的交流,也不利于教師展現才華,培養(yǎng)學生“愛屋及烏”的感情。
五、多媒體課件的制作技術有待進一步提高。在結合語文特點,合理安排課件呈現層次上需要優(yōu)化;課件的文字搭配、畫面色彩的比襯需要美化;課件內容刪繁就簡、突出重點需要凈化。
六、對多媒體教學也存在著一些褊狹的理解。許多老師把多媒體只當作傳統(tǒng)幻燈的升級版,認為它只是展示一些資料,是教學的輔助,這是不全面的。
上面的問題從總體上還是反映語文課堂是否提高了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問題,《語文課程標準》明確了語文課程的要求:“語文課程應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文的思想感情,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文,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yǎng)語感,發(fā)展思維,使他們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不管課堂上使用何種教學手段,但是都要以實現這個要求為前提,手段是為內容服務的。本人對語文教學如何有效使用多媒體資源,有一些看法:
第一,確保語言文字訓練在語文教學中的主體地位。以前語文教學中多媒體資源的應用,偏重于人文性的方面,這雖然也是語文課程性質的要求,但是有失偏頗。要借助多媒體手段,進行字詞句篇的教學,培養(yǎng)聽說讀寫的能力,體現語文的學科特點。
第二,要把握多媒體資源介入語文教學的有效性。不管是將多媒體作為語文教學的輔助手段還是整體上用多媒體形式組織語文課堂,我覺著都要本著語文的特點把握四個要點:其一,用于增大語文課堂容量之需要,包括作品作家介紹、文學常識、片段閱讀等等,發(fā)揮其工具性的一面;其二,用于提升學生人文情感之需要;其三,作為解決教學重點難點之手段,這包括課堂上的一些語言訓練和一些練習等;其四,網絡環(huán)境下的語文教學,在關注語言文字、人文情感訓練要點的同時,要著力構建符合語文特點的、合乎學生實際的課堂結構,師生互動要體現以生為本,網絡課件鏈接的資源不要生搬硬套。
第三,語文教學中多媒體的使用不能代替學生品讀語言的過程,使用多媒體要留足學生讀悟文本的時間,注意預設與生成的關系,課件制作要有彈性,給老師主導課堂預留空間。牢牢把握語文教學的宗旨,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體,聽說讀寫能力的提高是在學生自主參與的過程中生成的。
第四,創(chuàng)新多媒體教學的形式,讓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借助多媒體手段得到張揚?;ヂ摼W在多媒體中的應用,改變了傳統(tǒng)的多媒體教學形式,資源共享、師生互動的教學形式打開了多媒體教學的新時代,作為語文教師,也要有大語文的觀念,把語文教學延伸到課外,利用網絡探究交流,利用博客討論,能夠在多媒體教室開展網絡語文教學,將語文教學的平臺延伸到互聯網。
第五,要有語文教育資源整合和開發(fā)意識。多媒體課件資源要符合學生實際,便于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養(yǎng)成。好多課件照搬遠教資源或互聯網資源,有些已經脫離了學生實際,老師們要合理選擇,精心剪裁。尤其要注意身邊的語文資源,善于開發(fā)、應用到自己的課件當中,這樣,既拓展了語文教學的思路,也會增加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第六,明確多媒體介入課堂教學的三個階段,結合實際,選擇自己適用的形式,同時逐漸發(fā)展創(chuàng)新。多媒體介入語文課堂有三個階段:教學輔助――多媒體與語文課堂的整合――網絡環(huán)境下的語文教學。我們要明確每一個階段的特點,并結合實際,靈和應用,并且逐漸把自己的語文課堂與多媒體結合,推向新的階段。
關鍵詞:個性;創(chuàng)新;多媒體;語文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674-9324(2013)19-0103-02
我們的語文教學就如同行人一般,不同的行人有不同的性格、特征,同樣不同的語文教師所教的課程也就有不同的風格。而有個性的教學則是每一位教師期盼已久的,然而如何使自己的語文教學有“個性”呢?這就離不開先進的科學技術。當今這個信息時代,多媒體技術成了輔助我們教學的必備技術
一、沒有“個性”就沒有“創(chuàng)新”
小學語文作為一門基礎學科,它極富有情感,又極具有個性,對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意識具有獨特的作用?!皞€性教學”要求教師在教學中既要體現“共同性”,又要體現“層次性”。新課標要求我們語文教師不僅要把知識傳授給學生,而且要在教學設計上體現出層次性、差異性,這就是我們所說的“個性”。
新課程改革提出傳統(tǒng)的教學是以教師為中心,以課堂為中心,以課文內容為中心的教育方式要轉變成為新的教學模式,即以學生為主體,以動手操作為中心,以小組互助、團結合作為輔助,變被動教育為主動教育,變應試教育為素質教育,變知識教育為技能教育。這一系列的轉變讓我們許多的語文教師茫茫然,不知所措。當然了,適者生存,要想適應時代的進步,教育的發(fā)展,我們就應該在教學中教出自己的個性。個性是創(chuàng)新的基礎,沒有個性就沒有創(chuàng)新。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本实膶胧莻€性教學的重要開端,它是“個性”教學中的一種表現形式,因此我們必須重視導入在教學中的重要性,比如在《匆匆》一課的教學設計中,我是這樣設計的:首先進行作者簡介。其次重點說到朱自清的散文,說他的文不僅僅是文,還是畫,更是詩,詩情畫意,讀后能引起人們無限的遐想。他的《荷塘月色》就被拍成了電視散文MTV,請大家欣賞美畫,聽美文(出示幻燈片),看完《荷塘月色》后,再引導學生為《匆匆》一文拍電視散文MTV。同學們本來就對《荷塘月色》非常感興趣,這樣激發(fā)興趣,學生在愉悅的氛圍中學習知識,讓學生更深一層感悟散文精美的意境,為下一步的圖畫創(chuàng)意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又如在《卜算子·詠梅》中,我首先出示幻燈片:飛雪交加的日子一簇簇梅花綻放其中。同時介紹梅花堅貞不屈,傲立風霜的品質,正是由于它樂觀自信,謙虛坦蕩的品格,贏得了主席的贊頌,除此之外,我又讓學生聆聽了一首贊頌梅花的歌曲《紅梅贊》。這樣的導入,讓同學們立刻明白了本節(jié)課內容與梅花有關。這就是教學設計中的個性的體現。
精彩的導入,只是“個性”教學的一部分,要想真正實現“個性”教學就離不開創(chuàng)新教學,正如有些專家們所說“沒有個性,就沒有創(chuàng)新”。
二、沒有多媒體技術,“創(chuàng)新”難出“新”
創(chuàng)新能力通常是指人們打破了舊認識、舊觀念,創(chuàng)造有意義,有價值的新知識、新事物的能力。作為創(chuàng)新教學,多媒體技術拋棄了舊的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讓學生有意識地通過它查閱資料,進行社會調查,這樣從時間和空間上將語文知識向外延伸了,不僅開闊了學生視野,還培養(yǎng)了學生自己動手求得知識的能力。像《賣火柴的小女孩》一文,課文較長但故事情節(jié)并不復雜,我抓住這類文體的特點在教學這一課時,根據教學目標,對教材進行了分析、處理,并以簡潔、明了的動畫形式呈現給學生,同時出示學習提綱,在生動形象的課堂上學生提出了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我及時引導他們利用資料,小組合作,輕松、愉快地完成了學習任務,對本課主題也有了更深的了解。新教育理念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起主導作用,學生起主體作用,不僅要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探究能力,還要對他們實施素質教育,很好地完成教學任務。這在以往的教學中難以實現,而先進的多媒體技術正好彌補了這一空缺,有現代技術的支持,新的教學模式作后盾,語文教學會更上一層樓。
在傳統(tǒng)的教學中,老師只能依靠一塊兒黑板,一支粉筆,一本教科書去完成教學任務,而現在在新理念的指導下,在多媒體的輔助下,我們可以將無形變有形,無聲變有聲,有形有聲,把那些生硬無活力的死知識變活了,讓課堂更愉悅,更大地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如在教學時我們還可以利用一下猜謎語這種游戲進行導入,既增加了同學們的學習興趣,又引起了他們的好奇心,之后展示圖片,再讓同學們真實地感受一下教學內容。
三、沒有“創(chuàng)新”就沒有發(fā)展
【關鍵詞】多媒體;備課;學生;互動;提高
隨著科技的發(fā)展,信息技術應用的深入,多媒體越來越多地應用到教學中。利用現代信息技術,適時地將聲音、圖像視頻、動畫文字等信息進行處理,進行巧妙恰當的呈現,能使教學內容突破時空的限制,形象生動的呈現在學生的面前,有效的突破教學重難點,使學生從形象的感知中增強學習的趣味,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從而提高教學效果。但是如何在語文教學中合理應用多媒體,使它的優(yōu)點充分體現呢?我以為應注意以下幾點:
一、教師要在課前做好充分的備課工作
信息技術的應用不但沒有把教師置身事外,而且還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不僅要具備應用信息技術的技能,還要根據實際情況,充分挖掘教材,把握好教材中的教學重點和難點,堅持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原則,選擇具有最佳效果的多媒體技術,使多媒體應用得適時、恰當,以利于突破知識的重難點,使學生從形象的感知中增強學習的興趣,激發(fā)求知欲。
二、課件要從學生切實感受出發(fā)
一切先進的教學手段都是為學生服務,課件的設計要以學生為出發(fā)點,要從學生的思想、思維感受及接受能力著手。如在低年級語文識字教學中,如能正確運用多媒體進行教學,學生將受益匪淺。一方面,大大提高了學生的識字興趣;另一方面,學生對于漢字的演變過程有了較深刻的認識。同時以學生為主體設計的課件更能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三、課堂上要關注師生之間的互動性
多媒體技術引入課堂教學,如果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只是關注各種教學屏幕,未注意學生的反饋和交流,使“人灌”變?yōu)椤皺C灌”,那么學生仍處于被動接受知識的狀態(tài),以致感到厭煩甚至不愿聽講,課堂的氣氛就會處于沉悶或混亂狀態(tài)。而教師在利用多媒體教學時關注到學生的反饋,結合反饋的信息,把握教學干預的時機和力度,適時、適度地實施教學調控,及時地進行語言或眼神的交流,引導學生自主的學習,這樣學生就會產生受到重視的感覺,其學習的積極性就會被激發(fā)。
四、要避免走進多媒體使用的誤區(qū)
1.有的教師誤以為,只要多次使用多媒體技術就能調動起學生的興趣,就能營造良好的課堂教學氣氛。有的教師力求多媒體畫面的漂亮和動畫效果,結果卻分散了學生的注意力,學生并未關注所要掌握的內容,而是過分注意不需掌握的部分,甚至會出現自發(fā)性的討論,致使課堂教學處于混亂不安的狀態(tài)。
2.教材,以及與教材有關的音、像、圖等只是教學的主要資源,把它們用多媒體展示出來只是信息技術在教學資源上的應用,還遠不是應用信息技術的全部,信息技術應用于教學不僅要提供給學生足夠的學習資源,還要留給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創(chuàng)造學生合作探究的機會,讓每一個學生都有學習和展示的平臺。在教學中,教師不但要利用信息技術輔助學生學習,還要讓學生學會利用信息技術做自己學習的工具和手段。
3.教育現代化,不僅僅是教學手段的革新,更重要的是教學觀念的更新。就直觀性而言,語言文字雖然遜于其他傳媒,但文字能帶給我們無限的遐思,讓我們插上聯想和想象的翅膀,在其構筑的天地里“思接千載,視通萬里”。語文教學中多媒體的盲目介入,會使這個巨大的想象空間縮小,試想,如果哈姆雷特只剩下影視屏幕或圖片上的一個形象,那么“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又從何談起?如果多媒體手段的運用是以犧牲學生想象為代價的,這對語文教學絕不是好事。因此,在教學中我們尤其要注意語文學科的特點,千萬不能被潮流趕著,在多媒體手段的運用上,不妨套用魯迅先生修改文章的原則,“竭力將可有可無的多媒體課件刪去,毫不可惜?!?/p>
五、提高自身素質,為多媒體技術恰當應用提供保證
1. 知識傳授與情感交流的關系
要處理好知識傳授與情感交流的關系,主要是要處理好“人”與“機”的關系。這里“人”包括老師和學生,“機”指得是多媒體教學的軟、硬件。
大家都知道,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是雙向互動的,既有知識的傳授、反饋,又有感情的交流。而“人”與“機”的交流是單向的,且缺乏能動的情感交流。這就決定了人機交流不能取代師生交流。因此,在多媒體的使用時間比例上,要突出教師在“教”中的主體地位,而不能以“機”取而代之。在多媒體的使用方式和時機上,要突出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要有利于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作用。因為語文是人們交流思想、表情達意的工具,語文教學要教會學生用語言文字表達自己的思想情感。語文教師應該以自己的激情,喚起學生的熱情,用充滿情感的話語和體態(tài),傳達自身的情感體驗,同時也要關注學生的情緒變化,引導學生體驗文章的思想情感,表達自己的情感體會。如果老師被多媒體軟、硬件所取代,師生的感情交流就無從談起。因此,制作多媒體的課件,要注意融入情感調動因素,如音樂、朗讀錄音等。
2. 圖形圖像與語言文字的關系
語文是一門講究形象思維的學科,文學藝術注重形象可感。在語文課上,老師為了讓學生形象直觀地感受到課文內容,選取許多圖形圖像制作課件,但是他們忽略了一個問題:語文不是因圖像而形象,老師要做的是讓學生在閱讀理解語言文字中感受到文章的思想情感以及帶來的美的愉悅,也就是說要讓學生通過語言文字生動形象的描述激發(fā)自身的形象思維――想象,在大腦中呈現出相關的具體圖景。在制作語文課件時,圖形圖像資料的應用要遵循只取所需、適可而止的原則,不要過于注重課件外觀的精美而添加圖形圖像,這樣可以避免喧賓奪主,也可以減小課件的容量,便于攜帶和運行。對于學生比較陌生或缺少相關生活畫面但又與課文理解密切相關的內容,可以在課件中加以呈現。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利用語言文字的描述想象和再現有關圖景。例如在詩歌教學中,要充分調動學生的想象力,想象和體會詩歌的意境,可以指導學生用自己的話描述感受到的生動畫面,并把它們畫下來,在用實物投影儀等設備展示出來。這樣,既給學生以形象直觀的感受,又保護了他們的想象力,還使他們得到美的熏陶。在語文教學中,老師的任務不是簡單地圖解課文描述的人和實物,而是借助圖形圖像創(chuàng)設情境,引導學生把語言文字還原成生活圖景,并加以感受或表達,其終極目標是用圖形圖像喚醒語言文字的感受,進而創(chuàng)造新的生活圖景,豐富情感體驗。所以展示圖形圖像不能代替閱讀主體的想象,觀看電視劇不能取代閱讀文學作品。前者在多媒體教學中只能起到輔助、拓展、豐富的作用。
3. 邊緣知識與語文知識的關系
語文是一門工具科。為了體現其工具性及其在各個學科中的運用,語文教材內容選材廣泛,天文地理、歷史風情都有涉及,學生的知識面顯然不足以覆蓋這些。為了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教師勢必要補充相關資料,創(chuàng)設相關情境。特別是一些說明文和具有深遠歷史背景的文章。為了創(chuàng)設情境或介紹相關知識,語文老師在教學這些課文時,往往會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示有關素材,介紹說明對象,介紹有關歷史背景,加深學生對它的認識和了解。沒有正確處理好邊緣知識和語文知識的關系,表現在制作課件的內容上就體現為:語文學科知識弱化,其他學科知識突出。
4. 課堂氣氛與教學密度的關系
一、多媒體整合語文教學出現的問題
在語文教學中,就我自身經歷和參加的一些觀摩課、優(yōu)質課等教研活動來看,對多媒體的使用存在以下問題或者說誤區(qū):
誤區(qū)之一,多媒體教學與語文教學相分離。
語文課堂中,多媒體僅僅充當了一個板演工具,即替代了教師的粉筆板書,或者只是介紹材料之用。我就聽一位參加某次評課的老師說,用它的好處是不用擔心自己寫得難看的字,因為多媒體展示的板書太漂亮了。
誤區(qū)之二,多媒體教學代替或覆蓋了語文教學。
我也多次見到在公開課中,教師使出渾身解數,制作了精美異常、容量極大的課件,課堂上,演示起來也煞是好看,學生也心醉神迷,可下課后要來評時,卻發(fā)現除了大贊一通課件制作的好、現代教育手段運用嫻熟外,對課堂教學卻難以點評。因為這一堂課就是成為多媒體的演示平臺。既然這樣,那還不如放一部美國大片讓人更覺過癮。
誤區(qū)之三,多媒體教學為做秀裝門面之用。
平時教學還是老一套,一張嘴巴,一只粉筆,到了公開亮相時則搬出了多媒體,以顯示自己的高超。這樣,也就出現了眾多臨時報佛腳,現炒現賣的,或者請人捉刀制作,自己當一把操盤手的。
思考這些問題出現的原因,我的淺見是:關鍵是對多媒體整合主學科教學的認識不到位。對此漠然視之,有不以為然的感覺。在我身邊就有不少教師認為那是花架子,或者嫌課件制作太費事,自然平時也不大花時間去研究,因而也的確只能在要公開亮相時作一把秀了。
有想用好但未能準確定位的。這就涉及到對多媒體整合教學系統(tǒng)的定位問題了。從“與主學科整合”來看,它應當是與教學密不可分而又在教學中不居于主導地位的,并將他與主學科合二為一,起到重要幫助作用的有機成分。因此,將多媒體與語文教學相分離或將課堂成為現代技術演示平臺的做法都違背了語文教學的規(guī)律和現代科技進入教育的初衷的。
那么,該如何解決這些問題呢?
二、多媒體整合語文教學方法、思路的探究
首先,要讓多媒體作為現代技術手段服務于語文教學,使之成為語文教學中的一員,即是形式服務于內容的關系,切不可單純?yōu)槭褂枚嗝襟w而使用多媒體。畢竟,語文這一基礎學科和人文學科有其自身的客觀規(guī)律,這是我們在教學中必須遵循的原則,多媒體的使用自然也不能背離這一點。這就要求我們在教學設計中,緊緊圍繞教學目標來設計整體教學思路和局部環(huán)節(jié)。在這一過程中,多媒體的使用也要始終服務于這思路,為達到既定的目標而進行課件設計,決不能僅僅為追求優(yōu)美的課件效果,而使語文教學服從多媒體課件的設計和使用。 其次,要從語文教育教學的實際出發(fā),精心設計課件內容,整合教育資源,在服務中心為前提下提高教學質量。語文教學講究情境創(chuàng)造,尤其是文藝類作品的教學,這就為多媒體發(fā)揮用武之地提供了絕佳場所。以低年級學生來說,他們側重于形象思維,即具體生動的人物、事件,再現情境的畫面、聲音等,那么,富有創(chuàng)意的畫面設計、豐富的影視資料等可使其學習興趣盎然,或真正感聲識面的與作者來一次“親密接觸”。能在一種輕松、活潑、愉快的氣氛中掌握知識;高年級的學生則具有獨立的思維,不但需要形象生動的資料,還從對表象的感知深入到對內涵的重視和知識體系的建構,因此,我們在課件設計中要多角度展示材料,實現課堂教學中諸多媒體的系統(tǒng)組合,充分展現出教師對語文課堂教學的主體設計,突破學生原有的知識體系,使學生對語文知識和能力的認知理解整合更加有序、合理。
并且,在情境創(chuàng)設中,應充分吸收其他資源,如錄象、照片、影碟片、圖畫等,這些不是在設計課件時才到處拼湊,而應該在日常注意積累,這樣,在教學設計中才能專心整合資源,使自己的課件緊扣語文教學中心,成為課堂教學中不可分割的有機成分。
關鍵詞: 多媒體技術 初中語文教學 優(yōu)點 注意點
應用多媒體輔助語文教學是一種高效率的現代化教學手段,它能讓學生在學習中始終保持興奮、愉悅、渴求上進的心理狀態(tài),它對學生主體性的發(fā)揮,創(chuàng)新意識和探索精神的培養(yǎng)有著事半功倍之效。多媒體技術的出現為我們教學手段的改進提供了新的發(fā)展機遇,多媒體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整合,產生了很好的教學效果。下面我就以初中語文教學為例,談談在其中應用多媒體技術的優(yōu)點和注意點。
一、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應用多媒體技術的優(yōu)點
(一)有利于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
多媒體技術在教學過程中融圖、文、聲、像于一體,是具有智能化的雙向教學活動過程。多媒體技術的應用使得教師能集中精力于教學本身,從而大大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1.利用多媒體形象、直觀的效果,解決難點。
我國古代大教育家荀子早已提出:“不聞不若聞之,聞之不若見之?!庇纱丝梢姡勔娛墙虒W的基礎,借助多媒體能有效地化抽象為具體,把難以理解的內容或者對理解課文起重要作用的內容,用計算機展現出來,調動學生的視覺功能,通過直觀形象、生動的感官刺激,讓學生最大限度地發(fā)揮潛能,在有限的時間里,全方位感知更多的信息,提高教學效率,激活學習的內因。
2.利用多媒體有助于學生對古詩詞的理解。
在現行的初中語文教材中,古詩詞占有較大的比重。這些詩詞語言精練,意境優(yōu)美,寓意深邃。但由于學生知識面狹窄,生活閱歷淺,表象儲備貧乏,對詩詞中所描繪的社會時代、人物思想、風土人情感到疏遠,因而古詩詞教學一直是初中教學中的一大難題。在古詩詞教學中合理地運用多媒體,不僅有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發(fā)展學生的想象能力,促進學生對古詩詞的學習理解,而且能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情操。
3.運用多媒體,再現情境,培養(yǎng)思維的獨創(chuàng)性。
在閱讀教學中,多媒體作為一種認知工具,將學生的思維過程與動畫演示有機結合,運用求異思維,培養(yǎng)觀察力和想象力,使學生顯示出與眾不同的帶有個性的答案來。
4.利用多媒體,促使學生樂于寫作。
在作文教學中,我們不難發(fā)現有許多學生怕寫作文,寫作文時常是敲額頭、皺眉頭、咬筆頭,好半天也開不了頭,即使寫了也是東拉西扯,且病句錯字連篇。在教學中,教師可以選用視聽媒體創(chuàng)設情境,強化學生情感體驗,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庇辛伺d趣,產生了寫作欲望,才能用心作文,從而提高作文教學效益。
如在“三八”婦女節(jié),讓學生寫《我的好媽媽》、《媽媽,我想對您說……》等,但容易寫空話、套話。為此,在《世上只有媽媽好》的樂曲中,我讓學生看從VCD碟片中轉錄的《懂你》,那樸實而真摯感人的畫面及凄婉動人的音樂強烈地沖擊著學生的感官,學生的寫作欲望被激發(fā),完全進入角色,紛紛拿起筆,將心中對媽媽的愛盡情地寫出來。這樣按學生習作的心理特點,適時選用錄像媒體的形、聲、色并茂的特殊功能,調動了學生的視覺、聽覺、觸覺等各種感官齊上陣,讓他們始終處于興奮狀態(tài),注意力集中,不斷將間接經驗內化為直接經驗和表象,豐富了寫作素材,使“巧婦”常為“有米之炊”。
(二)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多媒體課件能為學生提供生動逼真的教學情操,豐富多彩的教學資源,為學生營造一個色彩繽紛、聲像同步、能動能靜的教學情境使學生眼、耳、口、手、腦等多種感官同時接受刺激,促使學生手腦并用,思維集中,有助于促進學生聽、說、讀、寫等綜合能力的運用和提高,從而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1.圖文并茂,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力、記憶力和想象力。
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力、記憶力和想象力,可在語文課堂中結合課文,恰當地采用電教媒體,啟發(fā)學生由眼前的景象,聯系生活想象可能發(fā)生的變化,從而加深對眼前事物的認識,豐富觀察的感受。
2.以說促寫,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多媒體進入課堂,為學生的“說”創(chuàng)設了有利的情境。以指導學生寫“可愛的小動物”為例,當學生觀察了小貓后,我很自然地說了一句過渡句:“其實,在大自然里,還有許許多多活潑可愛的小動物,不信你們瞧!”空格鍵一按,屏幕上顯示出40多種小動物。頓時,教室里沸騰起來,學生面對這一群活潑可愛的小動物,歡呼雀躍:“多么可愛的小動物!”“有趣!”我緊接著問:“想不想給大家介紹?”“想!”學生的表現欲一下子被調動起來了,躍躍欲試。這時我因勢利導:“請你按老師講的觀察方法進行觀察,然后選一只你最喜愛的小動物向大家介紹,比一比誰是最佳解說員?!滨r明生動、聲情并茂的畫面,把學生的思維緊緊地凝聚在小小的屏幕上,學生想說的愿望被充分調動起來了。這時我再讓學生同桌對說,小組討論,大家交流,學生的話匣子一下子打開了,個個說得開心,這也為寫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二、在初中語文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技術的注意點
【關鍵詞】多媒體;優(yōu)化;效率
隨著信息技術的迅猛發(fā)展,多媒體技術在教育教學領域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從最初的視聽技術的運用到目前計算機的廣泛普及,已經使傳統(tǒng)的直觀教學方式拓寬為多種媒體的教學。在教學改革向縱深發(fā)展的今天,多媒體技術手段進入課堂教學已成為一種趨勢。運用多媒體技術輔助初中語文教學,不僅能多渠道地刺激學生的感覺器官,而且能使教學內容化靜為動,化難為易,突破學生對學習時空的限制,激發(fā)學生的主體意識,從而內化學生的素質,最大限度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下面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就多媒體技術與初中語文教學的優(yōu)化試作闡述。
一、利用多媒體技術,畫龍點睛突破難點
多媒體技術在綜合處理和控制語言、文字、聲音、圖象等方面具有高超的能力。運用這一特有功能,可以變抽象為具體,變靜態(tài)為動態(tài),從而化枯燥為生動,化靜為動。學生在學習語言文字過程中的障礙就是我們教學的難點。利用多媒體技術,就能幫助學生解除抽象思維、邏輯思維、語言理解表達方面的困擾,使教學中的難點得以順利突破。
多媒體技術在語文教學中所起的畫龍點睛的作用正是因為它要解決的問題往往是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是借助于其他教學手段難以達到最佳效果的部分
二、利用多媒體技術,品詞析句體味語言美。
古詩用詞非常精煉,一字一詞都經過作者的千錘百煉,因此抓住重點字詞分析理解詩意,是古詩詞教學的重點,也是難點。傳統(tǒng)的古詩詞教學采取的大都是“串講法”。教師滔滔不絕地講解,使學生的思想感情為之窒息,智力因而枯竭,學習成為負擔。而電教媒體能克服時空限制,通過形、聲、光、色等形式,將抽象的語言文字轉化為直觀、形象、具體的視聽文字,這樣有利于學生抓住 “詩眼”、“詞眼”,反復推敲、理解、體會語言文字的妙處。實踐證明,在古詩詞教學中,應充分發(fā)揮電教媒體傳遞、變動、再現的作用,從而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去體味詩詞的意境美、音樂美、藝術美。將學生帶入詩詞所描繪的境界中,因而產生強烈的美感效應。
三、利用多媒體技術,提供自悟的氛圍,激發(fā)學習興趣
感悟是學生深入理解課文的中介,是衡量學生是否讀懂課文的重要標準。如果學生對語言文字的感悟僅僅停留在層面上,那么這種感悟是淺層次的,不完整的。網絡的交互性使學習者不再是信息的被動接受者,而是發(fā)送者,為學生的自悟提供了生動活潑的學習氛圍。教師應引導學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礎上,提煉出重點問題研讀,而后進行網上交流。學生可以按照自己的興趣、能力來安排學習方式和內容,從而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學習者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四、利用多媒體技術,喚起情感體驗
馬克思說過:“如果你想得到藝術的享受,你本身就必須是一個有藝術修養(yǎng)的人。”要想使學生得到更多的藝術享受,教師必須對作品進行鑒賞,深入文章挖掘情感因素的基礎上,抓住語言訓練重點設計教學,以有效的引導進入作品所描繪的情境之中,感受語言文字所提供的情感信息。
五、利用多媒體技術,激發(fā)學生寫作的樂趣
關鍵詞:多媒體技術;語文教學;整合優(yōu)化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3)07-0072-01
近幾年來,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fā)展,多媒體在教育領域中得到越來越廣泛的應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和教育方法受到很大沖擊,并促使教育發(fā)生了重大變革。在教學領域中應用最為廣泛的是計算機多媒體與網絡技術。這樣既優(yōu)化了教學過程和資源,又為探索和構建新型教學模式提供了有力的保證。
多媒體與語文學科整合,就是把各種信息技術手段完美地融合到語文學科教學中,以便更好地完成語文課程的目標。多媒體的運用是提高語文教學質量不可或缺的有機要素,是提升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有力雙翼。
1.多媒體技術在語文教學中應用的必要性
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的語文課程,必須面向全體學生,使學生獲得基本的語文素養(yǎng),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口語交際能力、寫作能力。在語文教學中,利用多媒體技術的靈活多樣、生動逼真易于控制的特點,在教學過程中得到充分運用全方位的立體信息技術,使學生能夠真正進入視覺、聽覺與觸覺等多種感官并用的情境,充分發(fā)揮抽象邏輯思維與具體形象思維。引發(fā)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突破抽象邏輯思維的難點和局限,使教學活動更加符合人的自然思維習慣,從而使學生獲得語文素養(yǎng)。
2.借助多媒體課件,加強學生朗讀訓練
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過程,朗讀教學是語文教師不可回避的內容,但由于教師在教學時表現形式和方法的局限性,仍難以達到多媒體計算機的信息傳遞效果,運用多媒體計算機,這些問題就可以迎刃而解。學生學習課文,進入意境,領會旨意,但最主要的還要體驗。而這些又不是孤立地一項一項地進行的,是在意境中。在這中間利用多媒體優(yōu)美的圖像,悠揚的音樂,精美的范讀,可以使學生的朗讀更深入、更入情、更體會朗讀的魅力,那么如何具體來使用多媒體進行朗讀呢?我想可以有以下幾種途徑:(1)范讀朗讀:這種方法是教學錄音機的翻版,但它比錄音機更先進,因為我們在范讀時可以加進音樂和畫面,使范讀更形象、生動,更能使學生進入到一種朗讀的情景中去。這種方法幾乎可運用于任何課文的朗讀,只要我們能選擇合適的音樂和圖畫。(2)配畫朗讀:這里的畫包括課文插圖,優(yōu)美的風景和特定內容的某個畫面。在學生朗讀時,在學生面前顯現這些圖案也有助于學生情緒和積極性的調動。以《桂林山水》為例,我們教學時利用媒體再現桂林山水的獨特韻味,讓學生和作者一起蕩舟漓江,看到和作者一樣的場景。(3)創(chuàng)設情境朗讀:這種方法和上述方法的不同點在于這種方法可以顯現動態(tài)的畫面,近似于錄像。這種方法比呈現一幅畫更能打動學生的心情,比如課文《十里長街送總理》、《臺灣蝴蝶甲天下》中"蝴蝶谷"一段的朗讀等。
3.多媒體能夠豐富學生想象,拓展學生思路
當前的初中教材,有很多語言優(yōu)美、立意新奇、意境高遠的文章,學習這些文字不僅可以陶冶學生的情操,也會給他們美的陶冶和啟迪。如果教師在課堂上沒有任何工具輔助,只憑借嘴巴在滔滔不絕地演講,再精彩的文章,也難以激發(fā)學生的美感想象。多媒體教學利用其自身的優(yōu)勢,通過有聲的畫面,再現生動的形象,能夠將枯燥無味的課堂變得生動有趣,讓學生對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并由此生成求知欲望。一旦學生有了求知欲望,就會因此萌生學習動力,會自覺地進入到文章所描繪的意境之中。課堂氛圍是培養(yǎng)學生興趣、引起學生關注的重要環(huán)境因素,因此,教師要充分利用課堂教學的特點,結合多媒體教學的優(yōu)勢,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愛學樂學、有著輕松氛圍的教學情境,讓他們展開想象的翅膀,盡情翱翔。
例如,學習《小石潭記》的時候,筆者在網上尋找了一些表現小石潭的深幽、清雅的圖片,制作成課件,在課堂上播放給學生欣賞。學生對于古文的理解有一定的困難,這個時候加上配樂朗誦,綜合視覺和聽覺的運用,達到聲像兼?zhèn)涞男Ч?,讓學生切實體驗到小石潭的清幽雅致,體味作者臨潭感懷,想象作者心中那種淡淡的憂郁感覺。學生在這種生動的情境中,不僅激發(fā)了學習興趣,也增加了對課文的感悟和理解,學習的積極性和自主性加強了,無形中提高了教學效率。
再如學習《敕勒歌》的時候,學生都覺得這是一首簡單的詩歌,文字直白,沒有什么深意。這時筆者在教室里播放了天山草原上牛羊奔跑的圖片,讓學生根據詩歌內容想象藍天下草原上放牧牛羊的場面。畫面一共播放了四幅,每一幅的展現都讓學生眼前一亮,因為他們看到天地之間那種遼闊的意境和大自然的恢宏場面。同時教師在一旁引導說:為什么詩中直到最后才出現牛羊?是草木茂盛,掩蓋了牛羊,還有牧羊人……在教師的指引下,學生充分領略了這首詩的美妙意境,并由此感嘆祖國山川的遼闊壯麗。
4.正確認識多媒體輔助語文教學存在的弊端
多媒體技術并非"萬能",它同任何事物一樣,也有自身的弱點:
4.1 易缺乏情感交流。語文和其他學科的一大區(qū)別就是非常強調教學雙方的情感交流。文章不是無情物,師生俱是有情人。多媒體教學中不乏精彩的畫面,但課堂中更應該有教師精彩優(yōu)美的語言來啟發(fā)引導學生進行交流,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吸取知識的甘泉。如果課堂從頭到尾只聽到音箱里的聲音、看見銀幕上的圖像。那么教師儼然是一個"放映員",這樣的教學效果是可想而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