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高校思想政治課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興趣是獲取知識、提高能力的巨大動力,它像磁鐵石一般能深深吸引大學生去努力克服困難,朝既定的目標奮勇前行。在思想政治課教學備課過程中,教師要布局謀篇,研究好學生、教材與教法,明確教學目標與關鍵,然后對癥下藥,針對創(chuàng)新教育提出的要求,認真思考每一個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并進行全面深入的問題解答。上課前教師應吃透教材,結合學生探求新奇的特點和解決問題的需要,在教學內容的設計上,應把握時代性、富有針對性、體現(xiàn)應用性,重構課程的邏輯聯(lián)系,以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根據(jù)教材內容和教學要求,積極探索,大膽進行教學模式、教學方法的改革,通過辯論、研討、導游教學等形式,喚起大學生的創(chuàng)新興趣,激發(fā)大學生的創(chuàng)新潛能,讓大學生變成學習的主體。
二、增強主體性,開發(fā)創(chuàng)新潛能
教師要在政治課中確立大學生的主體地位,發(fā)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增強他們的主體意識、提高他們的主體能力、挖掘他們的創(chuàng)新潛質。創(chuàng)新教育應尊重人的個性,張揚大學生的人格魅力,善于因材施教,使大學生的心智都得到發(fā)展。改變封建社會等級森嚴的教育制度,拋棄大學生對教師的屈從和依賴,營造一種民主、平等、和諧的交流氛圍,自由舒暢地進行辯論與交流。政治課創(chuàng)新教育,好比一場精美的戲劇,大學生在戲劇中應該充當主角。尊重每一個大學生,真誠地與之建立起朋友式的關系,讓大學生積極主動融入教學過程。建立科學合理的創(chuàng)新小組,指導他們獨立地開展研究性學習活動,激發(fā)他們求知欲和探索精神。創(chuàng)新教育要求轉變教師角色,教師不應是古板僵化的傳教士,而是一個新生思想的“助產(chǎn)婆”,教師“將越來越成為一個顧問、一名合作者、一名交換意見的參加者,一個幫助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的人而不是提供現(xiàn)成真理的人。”在課堂上,教師應鼓勵大學生提問與質疑,敢于對教材的答案說不,勇于挑戰(zhàn)教師在問題解答上的權威,進而營造出一種“百花齊放,百家爭鳴”課堂氛圍。對敢于質疑的大學生,教師要給予及時的鼓勵與表揚,以達到激勵先進,帶動全面的目的。“疑是思之始,學之端。”質疑能夠極大地彰顯學生的主體性,開啟創(chuàng)新意識的大門。在政治課創(chuàng)新教育中,教師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者,更應該是大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教師不僅僅是課程教育的忠實貫徹者,而且是課程教育的建設性開發(fā)者。由過去側重于“桶水與杯水”、“雜家”的知識層面上升到側重于教學觀、方法論與創(chuàng)新精神、創(chuàng)新能力的智能層面。
三、改變傳統(tǒng)教學方法,拓寬創(chuàng)新情境
傳統(tǒng)的政治教學方法過于重視知識的灌輸,忽視了大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與創(chuàng)造性,與大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不完全相吻合?,F(xiàn)代教育學認為,學生的學習比教法更重要,甚至可以說是決定學習效果的直接因素。所以政治教師在創(chuàng)新課堂中,應當設置有利于大學生發(fā)揮創(chuàng)新精神的情境。在高校,還有不少的政治課教師在教學中,穿新鞋走老路,使用的是多媒體課件,骨子里是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他們以教材的現(xiàn)成結論作為金科玉律,熱衷于答案的標準化,導致大學生只是機械地記憶書本答案,不敢越雷池半步。這樣的教育只會壓抑大學生的思維,禁錮大學生的想象,這樣的教育何談創(chuàng)新?因此,課堂教學時,教師要給大學生留足學習時空,創(chuàng)設有利的獨立思考條件,鼓勵大學生奇思異想、另辟蹊徑。對于能從新思路提出新觀點的大學生,只要能言之成理,自圓其說,就應給予積極的評價。推行合作式教育,這種合作式教育包括教育者與教育者的合作,受教育者與教育者合作,以及受教育者與受教育者的合作,其最高形式是主體交叉全方位的合作,合作教育能夠拓寬創(chuàng)新領域,放大創(chuàng)新的功能。把課堂教學與社會實踐結合起來。實踐既是創(chuàng)新的源泉與動力,也是創(chuàng)新活動的最終目的所在。教師要為大學生提供更多的實踐機會,帶領他們親近自然,邁向社會,貼近生活、貼近實際。廣泛開展各種有意義的社會調查活動,引導大學生創(chuàng)造性地提出解決的方法與途徑,讓他們在實踐中閃耀創(chuàng)新火花,促動創(chuàng)新靈感。
四、運用信息技術,提高創(chuàng)新教育的質量
在信息技術日益發(fā)達的大數(shù)據(jù)時代,信息技術武裝的課堂為越來越多的大學生所喜歡和接受。要重視和充分運用信息網(wǎng)絡技術,使思想政治工作提高實效性,擴大覆蓋面,增強影響力。教師要真正利用信息技術這個政治教育的新手段,使先進的物質載體與先進的創(chuàng)新理論相適應。信息技術給政治課創(chuàng)新教育帶來了更多的生機與活力,為政治課創(chuàng)新教學提供了更加豐富多彩的廣闊空間,使政治課創(chuàng)新教學插上了騰飛的翅膀,用信息技術武裝的課堂,能最大程度分享全國最優(yōu)質的教育資源,能及時更新教育的內容,能最大限度呈現(xiàn)知識容量,能盡情創(chuàng)造課堂的高效率,能有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與求知渴望,能真正彰顯創(chuàng)新教育的理念,它遠遠超出了傳統(tǒng)課堂教學的時空?,F(xiàn)代化信息教學手段助推政治課教師更容易找到了激發(fā)大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的訣竅,根據(jù)大學生的實際情況制作出一些課件或網(wǎng)頁,或因勢利導、或潛移默化培養(yǎng)大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
五、小結
【關鍵詞】新媒體環(huán)境;高校思想政治課;實效機制;架構
一、確立“以生為本”的“滲透式”思想政治教學理念
新媒體正在校園中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影響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在新媒體環(huán)境下,要提高高校思想政治課堂教育的實效性就必須在繼續(xù)發(fā)揮傳統(tǒng)的顯性思想政治教育優(yōu)勢的基礎上,樹立“以生為本”的“滲透式”思想政治教育理念。這就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須從大學生的個體發(fā)展需要出發(fā),本著思想政治課堂全心全意為學生服務的精神,充分利用新媒體技術認真?zhèn)湔n、精心上課,力爭做到“貼近生活、貼近實際、貼近學生”,開設網(wǎng)絡思想政治課堂和心理咨詢室,開辟以思想政治教育主題的“紅色網(wǎng)站”,舉辦網(wǎng)絡黨校和團校,開展以思想政治教育為主題的一系列的校園文化實踐活動,營造便于鞏固思想政治課堂成效的校園文化環(huán)境等等,使學生在愉快的主動參與中自覺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導力和滲透力,達到傳統(tǒng)“強制灌輸式”教育所不能達到的“潤物細無聲”的作用,為實現(xiàn)新媒體環(huán)境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提供思想保障。
二、加強新媒體技術培訓 打造一支擅長新媒體思想政治教學的師資隊伍
專業(yè)化的新媒體思想政治教育師資隊伍是高校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高校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體力量。高校應該對原有的師資隊伍進行改造、提升和充實。第一,招聘和培養(yǎng)兼有新媒體技術知識和思想政治理論知識的“雙料型”碩士、博士、專家學者來開展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建立和健全思想政治教育專業(yè)師資管理體系,優(yōu)先解決編制,優(yōu)先評定職稱,提高待遇。第二,建立和健全新媒體思想政治教育師資培訓體系,定期派遣思想政治教育專業(yè)教師去相關院校和新媒體技術培訓機構進行深造培訓,或者定期聘請對新媒體思想政治教育有專長的專家學者來學校親自培訓、授課,開展長期、短期的師資培訓,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教師的業(yè)務技能和水平。第三,積極組建研究型新媒體思想政治教育團隊,以學科為抓手,提升研究水平,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提供師資保障。
三、充分發(fā)揮新媒體技術優(yōu)勢,實現(xiàn)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學手段多樣化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采用多種教學手段,提高學生學習思想政治理論的積極性。第一,改變“灌輸式”教學方式,采用以計算機為中心的多媒體教學手段,以直觀、生動、形象、靈活的方式提高學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第二,綜合利用啟發(fā)式教學,提問式教學、討論式教學、自主探究式教學、合作探究式教學等多種教學方法,以問題作為切入點,來引導教學,銜接教學環(huán)節(jié),增強課堂教學對學生的滲透力、感染力和影響力。
四、結合新媒體思想政治教育特點 設置科學合理的課程教材體系
為了保證新媒體環(huán)境下的高校思想政治課堂教學的實效性,高校還必須規(guī)范課程設置,著力構建“主干課+延伸課+實踐課”的思政課程體系。首先,按照課程內容的聯(lián)系緊密程度和學生的心理需求合理設置“主干課”。以高職院校為例:在大一階段,為了配合軍訓工作和幫助學生適應高校的學習和生活環(huán)境,學??梢栽O置選修課《大學生軍事教程》和必修課《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形勢與政策》、《職業(yè)生涯與規(guī)劃》等課程;大二階段,可以設置必修課《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形勢與政策》和選修課《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學》、《當代世界經(jīng)濟與政治》、《中國近代史剛要》、《基本原理概論》等課程;大三階段,可以有針對性的設置《戰(zhàn)勝職場——大學生就業(yè)指導》、《面試技巧》、《就業(yè)心理調適》等講座,同時也開設一些“實踐課”,模擬各種招聘流程,增強學生的就業(yè)信心和心理素質。
五、創(chuàng)建網(wǎng)絡思想政治課堂 打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陣地
以因特網(wǎng)為核心的信息革命給學生的學習和生活帶來了巨大變化,也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入開展提供了新的形式和途徑。第一,高校可以在校園新媒體網(wǎng)絡中建立以思想政治教育為主題的網(wǎng)站或者“虛擬社區(qū)”,開設“世界形勢”、“時代先鋒人物”、“民族英雄典故”、“大國崛起”、“思政論壇”、“心理健康咨詢”、“國家法律法規(guī)政策”、“老師個人推薦欄”等版塊積極開展富有特色的新媒體思想政治教育,寓教育于服務之中去。第二,可以建立新媒體網(wǎng)絡黨校和團校,通過新媒體網(wǎng)絡的黨建和團建活動提升學生的思想政治覺悟。第三,老師還可以通過班級QQ群、E-mail、BBS、MSN、微博、微信、3G網(wǎng)絡、博客等新媒體與學生開展平等交流,幫助學生解決課堂上的遺留問題和心理健康問題,進一步鞏固課堂上“顯性思想政治理論教育”的成效,打造課外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陣地。這些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載體不僅豐富了學生的業(yè)余生活,并且提高了學生的思想政治素養(yǎng),鞏固了課堂教學的成果,實現(xiàn)了高校新媒體思想政治教育形式的多樣化,為提升新媒體環(huán)境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提供了路徑保障。
總之,新媒體環(huán)境下思想政治課堂必須與時俱進,深化課堂教學改革,著力打造符合高校學生心理特點、學生喜聞樂見的精品課堂,切實提高思想政治課的實效性。
參考文獻
[1] 王淵,丁振國.關于網(wǎng)絡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實效性探討[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09(8):57.
[2] 余靖.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路徑研究—以安徽醫(yī)學高等??茖W校為例[J].佳木斯教育學院學報,2012(8):26.
《大學》里說:“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靜,靜而后能安,安而后能慮,慮而后能得?!备咝K颊n的任務即在于使尚未步入社會的青年學生能夠“明德”、“知至”。具體而言,“明德”就是要讓學生知道社會所倡導的主流價值觀及道德倫理標準是什么,并使其接受這種價值觀和道德標準;“知止”就是要讓學生知道法律禁止哪些行為、允許哪些行為,即在法治社會中行為標準如何界定。由于高校思政課是大學入學新生最先接觸的課程之一,該課程對學生的大學學習方式的初步感知具有重要影響。法制教育是高校思政課的重要內容,它擔負著教育學生“知止”的重要任務,本文主要從高校思政課法制教育定位的角度,來談一談有關該課程法制教育的完善建議。
1高校思政課法制教育的定位
高校思政課是一種德育課程、理論課程、公共必修課程。準確界定高校思政課法制教育的定位,必須以高校思政課的具體功能為指導思想和理論依據(jù)。高校思政課具有如下功能:第一,整合功能。思政課是一種直接以馬克思理論與思想政治教育為內容的學科課程,在所有思想政治教育渠道中,具有把其他類型、性質的教育渠道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因素進行整合的功能,使其在其他教育渠道和形式下所形成的感性認識或零星的觀點和思維在理論上得到提升,形成整體的思想政治素質的功能。第二,導向功能。一方面它可以引導或帶動各種類型和形態(tài)的教育活動,為其他形式的教育活動提供了一個客觀的標尺。另一方面,對學生個體有良好的導向功能。理論教育的實施過程,實質上是把社會主導的價值觀念轉化為學生個體思想政治觀念的過程。第三,發(fā)展功能。思想政治理論課不僅具有促進個體思想道德的社會化,形成社會所需要的思想道德素質的功能,而且增進了學生個體的發(fā)展,具有發(fā)展性的功能。第四,享用功能。通過德育形成了個體的一定的思想道德素質。這種凝聚于個體自身的思想道德,一方面具有它的工具價值,它使個體與他人、群體、社會的這種關系能得到協(xié)調發(fā)展。另一方面,這種個體的思想道德素質還具有一種本體的價值,也就是說各種德性本身就是具有滿足個體需要之價值。高校思政課的這四項功能,決定了該課程法制教育具有以下幾方面的作用和任務:
(1)整合學生通過各種渠道所獲取的零星法律知識,使其較為系統(tǒng)、全面地了解我國的法律體系,將學生對于各種法律現(xiàn)象的感性認識提高到理性認識的層面。當代社會是信息社會,各種信息來源呈現(xiàn)多元化趨勢。在上高校思政課以前,學生會從不同的信息渠道了解到各種法律知識,這些法律通常具有以下特點:①非體系性。通過電視、報紙、網(wǎng)絡等信息來源,學生會了解到各種涉及法律知識的信息,但這些法律知識通常是零星的、瑣碎的,而不具有完整的體系性。②感性認知性。由于不是通過正規(guī)課程學習到的法律知識,學生缺乏運用理性認知的角度和正確的法律思維方法來認知自己所接觸到的法律現(xiàn)象,其對各種法律現(xiàn)象的理解認知只能停留在感性認知層面。③未區(qū)分部門法。由于未進行體系性學習,學生對接觸到的各種法律知識通過并不清楚它涉及的是民法、刑法還是行政法的范疇,而只是籠統(tǒng)地知道其與法律有關。④激發(fā)學習興趣。由于接觸過一些零星法律知識,學生通常因此具有進一步了解和學習法律的興趣,法制教育也成為思政課中學生學習興趣最高的組成部分。由于學生接觸的法律知識具有上述特點,思政課因此具有將學生已了解和未了解的法律知識進行整合并將其體系化的任務,使學生④能夠大致了解我國法律體系的基本構成,能夠清晰地區(qū)分不同部門法的范疇,能夠初步了解正確的法律思維方法。
(2)使學生準確了解法律的價值理念和立法導向,初步了解合法行為與違法行為、罪與非罪的區(qū)分標準,建立自己在社會生活中恰當?shù)男袨闃藴?。由于思政課具有公共課性質以及學時的限制,該課程不可能使普通學生受到法學專業(yè)學生那樣全面、細致的專業(yè)教育。這決定了思政課應當在有限的課堂教學中完成最基本的法制教育導向任務。一方面,應當使學生在宏觀上準確了解法律的各項價值理念,例如民法上的平等原則、誠實信用原則,刑法上的罪刑法定原則、罪刑相適應原則,行政法上的三公原則等。這些基本價值理念是貫穿于各部門法的靈魂和精髓,它指明了法律的基本立法導向,準確理解了這些價值理念,即使不清楚具體法律規(guī)范,也可以對各種法律現(xiàn)象得出大致正確的判斷。另一方面,完成對學生的個體導向功能,即在學生了解法律基本價值理念的基礎上,建立以該價值理念為指導的行為模式和行為標準。學生應當初步了解合法行為與違法行為、罪與非罪的區(qū)分標準,并了解實施違法行為、犯罪行為所產(chǎn)生的法律后果和法律責任,在個體上建立良好的守法觀念及恰當?shù)男袨槟J健?/p>
(3)使學生了解正確的法律思維方式,具備作為一個合格公民所應具備的基本法律素養(yǎng),為其將來進入社會獲得良好發(fā)展打下堅實的素質基礎。在現(xiàn)代社會,大學畢業(yè)生所面臨的擇業(yè)競爭是全面素質的競爭,這種競爭既包括專業(yè)素養(yǎng)和實踐經(jīng)驗的競爭,也包括法律素養(yǎng)、生活經(jīng)驗等各種非專業(yè)素養(yǎng)的競爭,還包括智商和情商等綜合素養(yǎng)的競爭。思政課法制教育有利于全面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質,有利于提高學生獲得良好發(fā)展的綜合競爭力。①法制教育有助于提高學生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的能力。現(xiàn)代社會是風險社會,蘊藏著各種不法侵害的風險,當在?;虍厴I(yè)學生受到不法侵害時,應當知道如何應對、如何尋求法律救濟。②具備良好的法律素養(yǎng),能夠提高畢業(yè)生的擇業(yè)綜合競爭力。良好的法律素養(yǎng),不僅指熟知相關法律知識,還包括能夠嫻熟地運用法律思維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一個具備良好法律素養(yǎng)的學生,必然會在其言談舉止、待人接物等細小方面體現(xiàn)出來,而比其他競爭者具有更為突出的競爭力。③具備良好的法律素養(yǎng),可以使畢業(yè)生在工作過程中獲得意想不到的發(fā)展機會。杜拉拉升職記里的臺詞說:“所謂的二八原則,即80%的產(chǎn)出來自20%最至關重要的行動?!币粋€循規(guī)蹈矩員工的升職機會,遠小于在一些重要事件中有突出表現(xiàn)的員工的升職機會。試想一下,一個從事非法律事務的員工如果發(fā)現(xiàn)了合同中不明顯但潛藏巨大風險的漏洞,而該漏洞卻被本公司專職法律顧問忽略了,該員工會給老板留下何等深刻的印象。④對有志于從事法律職業(yè)的非法學專業(yè)學生,法制教育發(fā)揮了重要的引導、激勵作用?,F(xiàn)實生活中不乏這樣的事例,一些非法學專業(yè)學生通過學習思政課的法律基礎知識,激發(fā)了他們進一步學習法律的興趣和欲望,通過輔修雙學位或完全通過自學,最終通過了司法考試而從事了專職法律工作。對于這些具有強烈學習興趣并有志于將來從事法律職業(yè)的學生,教師應當特別予以引導、激勵。
(4)使學生充分體會和享受學習法律的樂趣,初步具備運用所學法律知識分析各類社會現(xiàn)象的能力。子曰:“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睂W習的目的,應該是通過學習提升自身的修養(yǎng)并享受學習本身的樂趣,而不應該是以所學知識向人炫耀。法律是與人打交道的學問,是人與人之間建立和諧關系的基本行為準則,現(xiàn)代法律蘊含了人類數(shù)千年歷史發(fā)展的文明成果。通過學習法律,青年學生可以體會到他們學習專業(yè)知識完全不同的樂趣。思政課法制教育,在教授學生常用法律知識的同時,應當著重培養(yǎng)學生運用理論知識分析各類社會現(xiàn)象的能力,只有具備這樣的能力,青年學生在將來走向社會時,才能夠理性地看待各類社會現(xiàn)象并了解是哪些法律因素和非法律因素導致了這些現(xiàn)象的發(fā)生。
2高校思政課法制教育的建議
2.1關于教學內容的取舍
受到學時限制,思政課法律基礎部分不可能在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完整地講授各部門法的知識,因此必須解決教學內容的取舍問題。如何從內容繁雜、性質各異的法律知識中選取恰當?shù)乃夭淖鳛檎n堂教學的內容,是困擾很多思政課教師的一個問題。本文認為,對于教學內容的取舍,應當遵循以下幾個原則:(1)應選取能夠體現(xiàn)基本法律理念、立法導向的內容,不宜選取純技術性法律規(guī)范的內容。例如憲法部分里國體、政體,民法的基本原則,犯罪的基本構成等,是各部門法中最核心的內容,體現(xiàn)了各部門法獨特的價值理念和根本準則,應當選取。而具體的有名合同、具體的罪名構成等,則不宜作為針對非法學專業(yè)學生的教學內容。(2)應選取貼近生活實際的內容,不宜選取理論性過強的內容。例如民法部分有關合同成立、結婚的條件、善意取得等內容,刑法中正當防衛(wèi)、緊急避險等內容,都與日常生活聯(lián)系緊密,容易使學生理解并激發(fā)其學習興趣。(3)應選取與社會熱點問題聯(lián)系緊密的內容,不宜選取適用范圍偏狹窄的內容。青年學生一般對社會熱點問題較為關注,聯(lián)系熱點問題講授相關法律知識,極易引起學生的共鳴并引導其進一步了解法律的欲望。例如運用物權法知識分析小產(chǎn)權房現(xiàn)象、用勞動法知識分析農(nóng)民工權益保障的合法途徑等。
2.2關于多媒體教學手段的運用
現(xiàn)在各高校已普遍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來輔助教學,但在多媒體教學手段的運用上也存在一定的問題。事實上,多媒體教學手段是一柄雙刃劍,運用得好可提高教學效率、活躍課堂氣氛,運用得不恰當也會產(chǎn)生一些弊端。對多媒體教學手段的運用,應當遵循以下幾個原則:(1)必要性。即僅在有必要的前提下才使用放映視頻、電影的手段。為分析案例、介紹案情而放映視頻,是可以的,但經(jīng)常性地放映整部電影,則有越俎代庖、混課時之嫌。(2)輔。放映視頻、電影只能作為課堂教學的輔助手段,而不能直接代替課堂教學。在放映了視頻或電影片段之后,教師應當就其涉及的法律問題給予點評和分析。(3)多元性。多媒體的使用不應當排斥傳統(tǒng)教學手段,如課堂提問、課堂討論等。將各種不同的教學形式有效的結合起來,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學效果。而且,多媒體的使用形式也應當是多樣的,包括PPT課件、播放視頻、圖表分析等,而不應當僅限于對課件的使用。
2.3關于教學案例的選擇
關鍵詞:高職院校;思想政治課;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641
思想政治課教學是高校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最主要的渠道和陣地,它擔負著教化人、培養(yǎng)人、塑造人的重大責任。而新時期,伴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擴大,以及政治、經(jīng)濟、文化等領域改革的深人發(fā)展,不斷改變著大學生的成長環(huán)境,使他們的思想政治狀況呈現(xiàn)出了許多新的、多樣化的特點。但是這種變化,卻因為高校思想政治課教學的各種滯后性與之不能相適應。因此,高校思想政治課的教學還需要不斷探索,進一步改革,這樣才能對當代大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起到實質、有效的教育和促進作用。
一、高職院校思想政治課教學現(xiàn)狀
1.高職學生的職業(yè)素質基礎薄弱
由于高職學生的高考分數(shù)偏低,相對于其他層次的大學生而言其知識面較為狹窄、單一,整體素質參差不齊。一部分學生受市場經(jīng)濟的不良影響,自身道德修養(yǎng)較差,缺乏公德意識,拜金主義思想比較嚴重。又因為是??莆膽{,面對“就業(yè)難”的問題,許多學生不能正確對待、目光短淺、心灰意冷、缺乏自信心、自卑心理極為嚴重,從入校伊始,有的學生就抱著混日子的態(tài)度,心理極度空虛、胸無大志。還有一部分學生面對變化發(fā)展的社會無所適從,缺乏積極向上、勇于拼搏、開拓的精神,缺乏責任感、使命感等。
2.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困境
一是教學內容無法吸引學生,課本部分內容中學就學過了,且書上說的內容大部分在新聞廣播中就了解了,難以引起學生的興趣;政治理論課教學內容與專業(yè)無關,不是生身立命之本;二是教學方法陳舊,主要采取“灌輸式”教學,無法滿足學生的需求;三是高職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有明顯的應試特點,似乎學習思想政治理論課只是為了考試。于是,考試越來越被強化,考試強調死記硬背的內容多于對大學生進行理論思維訓練內容,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理論素質培育的功能越來越弱化。四是教師科研素質較低,不能把理論和事實進行較好的結合,過于依賴課本。
二、高職院校思想政治課教學改革措施
1.加強教學研究
高職思想政治課教師工作量大,教學任務重是事實,所以依靠單兵作戰(zhàn)效果不好,應發(fā)揮集體備課的優(yōu)勢,將教學內容分若干教案,同頭課教師每人一部分備課,拿出教案,教學案例,教學課件和說課稿,利用教研時間進行交流,做到每個教案都是精品。此外,組織有效的說課,也是加強教研的好方法。
2.改變課堂教學模式
我們要改變過去那種讓學生“人在課堂心在別處”的低效的上課方式,可以預先把每章的目的、要求和主要內容以及運用本章知識思考和解決的問題尤其是普遍關注的現(xiàn)實問題發(fā)給學生,以便學生做好預習,思考問題。在課堂上,教師簡要強調知識點,然后轉向問題的解決。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學習的需要,提出一些問題、觀點或案例,在全班展開討論。討論過程中,在教師的引導和啟發(fā)下,各種思想得以交流,不同觀點彼此碰撞,在相互比較中,學生的思想見解得到豐富,探究意識得到強化,思考能力得到提高,參與性得到增強,教學目標自然也得到順利實現(xiàn)。
3.落實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
由于高職學生一般動手能力都很強,所以讓學生進行一些實踐教學是非常有好處的,具體的實踐教學模式有很多,例如演講,寫作等等,或者是這些項目的延伸,多做這些實踐教學,不但可以激發(fā)學生對思想政治教學的樂趣,還可以鍛煉學生的其它方面的能力,例如人際協(xié)調能力、寫作能力等等,還要明確高職開設思想政治教學的根本目的,那就是從總體上提高學生的思想政治修養(yǎng),所以在課余時間,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一些社會實踐學習,這樣不但可以鍛煉學生服務社會的精神,還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yǎng),所以,經(jīng)常組織這類活動,對學生的身心成長是有百利而無一害的。
4.改進教學手段
在網(wǎng)絡社會中,信息資源超時空的傳遞交流,消除了跨地域溝通的障礙,使地球村的任何人在任何地方都可以同一時刻實現(xiàn)信息共享。在這種狀況下,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如果依然固守“一張嘴、一支粉筆、一塊黑板”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既無法用理論吸引學生的思想,也無法用信息調動學生的眼球,結果自然是教師教得沒勁,學生學得乏味。在這種情況下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模式就必須與時俱進,將傳統(tǒng)的書本教材轉變?yōu)橛陕曇?、圖象、文本等構成的動態(tài)教材,直接用生動、形象、直觀的形象刺激學生的大腦,增強教學的實效性。
5.改革評價方式
過去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在評價學生學習質量時,往往簡單的以期中和期末成績以及學生平時的出勤情況為依據(jù),這種評價不能客觀地評價學生,不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更不利于學生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和職業(yè)素質的培養(yǎng)。改革評價方式,就應當改變過去的單一的評價方式,實施多元的評價方式,即把教師評價、學習小組評價和個人評價相結合,客觀評價和主觀評價相結合,更加注重學生課內、課外學習和活動的參與情況以及綜合學習目標任務的完成情況。通過一系列主動的、合作性的、探究的、愉快的學習方式以及全新的評價方式的實施,必將使學生對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學習熱情有很大提高,積極性和主動性得以發(fā)揮。在各個學習環(huán)節(jié)和活動中,學生主動參與、積極思考、親身實踐,其學習能力、學習技巧和探究精神得到發(fā)展,主體意識、組織能力、責任感和創(chuàng)造性得到加強,合作意識、交往技巧、語言表達和溝通能力得到提高,實踐能力、適應能力、承受能力等良好的心理素質得以形成,尊重理解、與人為善、寬容大度等優(yōu)良品格得以培養(yǎng),從而具備社會發(fā)展所需的綜合職業(yè)素質。
關鍵詞: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問題;改革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3)17-0222-03
過去的20世紀對于中國來說是一個充滿傳奇的世紀,其中好多時間都可以用狄更斯《雙城記》的開頭語來形容: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而21世紀對中國而言,是一個滿含希望、富有機遇、面臨挑戰(zhàn)的世紀。隨著改革的全面深人,整個社會的生產(chǎn)方式、生活方式及社會民眾的思維模式將繼續(xù)改變,我們曾習慣的“熟人社會”已大變樣,越來越像很多社會學家所形容的“陌生人社會”,這無疑給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更加深遠的影響和挑戰(zhàn)。新時期面對新形勢、新任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還面臨許多與社會發(fā)展不相適應的問題,存在很多薄弱環(huán)節(jié)。高校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陣地和場所,因此,認真思考21世紀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課所面臨的挑戰(zhàn)和機遇,從總體上把握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走向,進一步調整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課的授課方法和模式,進一步加強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針對性和有效性,是擺在廣大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項重大課題。
一、存在的問題
1.教材過于單一,缺乏針對性。綜觀高職院校的現(xiàn)行招生渠道,大致可分為如下四個:通過普通高考錄取,通過學院自行組織的單獨考試錄取、通過普通中專對口升學錄取、通過與中專學校合作采取“三二連讀”模式錄取。這些學生不管是從基礎知識還是學習能力方面,都存在很大差異。不管從高中階段課程類型的設置還是從人才培養(yǎng)模式及培養(yǎng)目標的確定來看,普通高中的學生與普通中專的學生,存在很大差異。不管是從學生的理論水平還是從思維方式來看,同樣存在不小差距。普通高中階段以高考為導向,更加注重學生的基礎知識和學習能力培養(yǎng)。普通中專階段,更側重學習的實用性和服務性。而學生在升入高職院校后,使用的是同一版式和內容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材,這樣情況,不管是對于學習者還是對于授課者而言,都是極大的挑戰(zhàn)。普通高中的學生,高中階段經(jīng)過了較為系統(tǒng)的哲學和政治經(jīng)濟學等相關學科的學習與訓練,政治學習能力較強,對教材的學習和把握能力都比較強。而普通中專的學生,在這些方面則較為薄弱。
2.學生熱情低,實踐環(huán)節(jié)缺乏。有相當數(shù)量的學生對思想政治理論課學習的重要意義認識不足,思想上不夠重視,缺乏學習動力。學生的課堂出勤率要通過嚴格的考勤才能維持。課堂上學生注意力不夠集中,甚至還做著與課堂無關的事,教學效果不理想。學生沒有接受教育的主動性和熱情,而授課老師只能以附加諸多條件為代價來實施教育。求知者沒有求知欲望,教育者只能采取灌輸式教育,導致思想政治理論課多半成了捆綁式教育,違背了開設該課程的初衷。高職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學習基本是以課堂學習為主,由于受現(xiàn)實條件的制約,但就思想政治理論課而言,學生走出課堂、直面各種實踐環(huán)節(jié)的機會較少。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是公共必修課,參與學習的學生涵蓋全部專業(yè)的所有在校生,受師資、實踐場所等方面的影響,思想政治課的實踐很難做到系統(tǒng)化安排。
3.師資隊伍不穩(wěn)定,缺乏專業(yè)性和長效性。在我國高職院校中,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是一支非常獨特的師資隊伍,他們不僅擔負著引導大學生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想,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重要使命,還要承擔高職院校的新特點所賦予的時代新任務。高職院校將為社會發(fā)展培養(yǎng)生產(chǎn)一線的高技能人才作為首要任務,同時由于高職院校大多以工科類為主,普遍地認為思想政治理論課是一門公共理論課而已,對思想政治理論課的作用認識存在欠缺。迫于上級的壓力,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時給予滿足,而實踐教學卻面臨缺乏時間保證、經(jīng)費不到位及師資不足的尷尬境地。由于不同程度地存在機構設置未能充分落實、教師待遇與專業(yè)課教師有一定差距等問題,致使思想政治理論課在學校的地位普遍不高,影響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的工作熱情和工作積極性。此外,還存在著師資結構不合理、數(shù)量不足、缺乏優(yōu)秀中青年學術帶頭人及教學科研組織亟待規(guī)范等問題。由此而導致思想政治課師資隊伍不穩(wěn)定,缺乏專業(yè)性和長效性這一長期存在的問題。
二、改革
1.加強人文精神的培養(yǎng)。大學是人才培養(yǎng)的搖籃,正如有學者所說:“大學之為大學,全在于一個‘大’字。所謂‘大’,不僅指知識的深度和廣度,更重要的是指心靈自由的無限性,即那種‘至大無邊’的生命自由狀態(tài)。大學的本質與其說是傳授知識,創(chuàng)造知識,還不如說是創(chuàng)造自由的心靈。所以,大學精神本身是一種人文精神,大學教育首先就是關于人文精神的教育?!币虼?,加強人文精神的教育和培養(yǎng),應是高職院校思想政治課的重要內容和任務目標。20世紀末以來尤其是進入21世紀,隨著我國社會經(jīng)濟的飛速發(fā)展,科技的日新月異,物質欲望急劇膨脹,社會發(fā)展的方方面面都體現(xiàn)為數(shù)字化,我們更多地習慣于用各種數(shù)字來衡量和評價社會的發(fā)展,各種指標和指數(shù)應運而生。重科學輕人文的現(xiàn)象,沒有減輕,似乎有越演越烈的趨勢,以至于很多人達成這樣一種共識:現(xiàn)在社會已喪失了精神。
中華民族是一個有幾千年文明歷史的古老民族,燦爛的古代文化奠定了它在世界民族之林中不可動搖的歷史地位,正如英國著名歷史學家湯因比所承認的,古代的中國文明即使在今天的世界,也“有著他們自己穩(wěn)定的立足點”。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應立足于本土,發(fā)掘中華民族的文化精髓和精神內涵,結合時代特色,因勢利導,并且結合學生們的專業(yè)特色,開發(fā)適合高職院校學生的課堂教學素材和課堂教學方法,使思想政治課不再流于形式。
2.重視學生思辨能力的提升。哲學是時代精神的體現(xiàn),是人類智慧的結晶,是民族精神的花朵。教育是育人,哲學是人學,沒有爭論就沒有發(fā)展,教育需要思考,需要論爭,沒有審問和明辨的教育不是我們所要追求的理想教育。柏拉圖很早就提出教育的最高形式是哲學,教育作為人類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必須走向哲學。理想,是一個美麗而又奢侈的詞匯,每代人每個人都有屬于自己的理想。正因為理想的存在,正因為對理想的不懈追求,社會才得以發(fā)展和進步。如此情況下,高職院校的思想政治課應做出相應的挑戰(zhàn),應把重點放在如何提升學生的思辨能力上,而不是單純的說教?!笆谌艘贼~,不如受人以漁”。應教會學生如何思考、如何判斷、如何分析、如何選擇,而不是單純的告訴學生應該是什么。尤其是對于大多數(shù)的“90后”而言,極具個性的青年一代,單純的灌輸已收效甚微。而思辨能力的提升需要深厚的哲學底蘊,縱觀中外歷史,無數(shù)的學術大家,首先是哲學大家。所以高職院校的思想政治課應適當?shù)拈_設哲學課程,以此來提升學生的思辨能力。
【關鍵詞】政治課 教學實效 實踐教學 討論教學
高校思想政治課教學方法的設計與創(chuàng)新,直接關系到教學的實效性,甚至可以說是整個教學中的一個中心環(huán)節(jié)。作為一名長期執(zhí)教于教學一線的政治課教師,我對目前存在于教學方法中的很多問題深有體會,顯而易見的結果就是學生的厭學,逃課,應付等等,教學過程毫無氣氛可言,甚至大多數(shù)學生一談到思想政治課,第一反應就是枯燥無味,久而久之,很多老師也只能是應付了事。其實,我認為政治課本身并不無味,無味的只是我們很多政治課教師的教學方法。
為了更有針對性的進行教學方法的改進,我面向本校學生做了一次大范圍的問卷調查。從對反饋結果的分析來看,基本上可以把我們的教學設計分為兩大類,一類為課堂教學,二類為課外教學。所謂課外教學即就是課外實踐教學。因為平時課堂教學占用時間幾乎為全部,所以大多學生都比較傾向于增加課外實踐時間。以下我就這兩類教學設計分別展開分析。
一、課堂教學
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被認為是純粹的理論課教學,所以傳統(tǒng)的觀點自然認為它主要應該是靠課堂的理論講授和課堂灌輸來完成教學內容的實施。但是隨著很多新的先進的教育理念的提出,我們都知道這種被動式的學習已經(jīng)不能適應當前的教育環(huán)境,由此,在課堂教學中,我們需要引入更多的,更加活潑的一些東西。
一是啟發(fā)式教學法。啟發(fā)式的教學無疑是對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絕好補充。由教師針對本堂課內容提前設計好相關的問題,在教學過程中由學生進行自由回答,教師就像主持人一樣只起到一個引導的作用,最終學生自己會通過思考得出問題的答案。這種教學方法的優(yōu)點顯而易見。在老師的激發(fā)之下,每個同學都會積極的參與到思考中來,并且得到發(fā)言的機會,不僅活躍了他們的思維,也活躍了課堂氣氛,對于教學內容的理解和接受也會變得容易。
二是討論式教學方法。也可稱之為辯論式??捎山處熃M織或者學生自行組織。教師只需給學生設定一定的情境或者給出問題,讓學生提前準備比較好。課堂上,大家可以分組進行自由討論或是依據(jù)各自搜集的資料進行辯論,在這個過程中加深對教學內容的理解和掌握,最后由老師進行總結。在思想道德修養(yǎng)和法律基礎課中我認為這種方法比較適宜。
三是案例式教學方法?,F(xiàn)在已經(jīng)有很多教師開始采用這種方法并且在各種課程的教學中應用都很廣泛。我覺得主要原因就在于案例它本身就是給學生展現(xiàn)了一個個非常生動的情景故事,所以更能引人入勝。我們采用的案例可以是真實的,也可以是虛構的。當然真實的人物事件更容易引起我們的共鳴。比如在思想道德修養(yǎng)可法律基礎課上,我們可經(jīng)常采用此方法教學,用許多歷史人物的人生遭遇,成敗故事來引導學生反思,從而形成自己的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四是視頻教學方法?,F(xiàn)在很多高校都配備有非常先進的現(xiàn)代化教學設備,這使視頻教學也成為可能。而且隨著互聯(lián)網(wǎng)技術的發(fā)展,視頻資料的獲取也很便捷。這給我們的教學帶來跟很大的方便。在思想道德修養(yǎng)部分,我們可以通過選擇一些先進模范人物的視頻放給學生看對他們進行誠信教育,愛國主義教育等等,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課,中國近現(xiàn)代史部分,我們也可以選取相關的歷史資料視頻,以此加深同學們的認識。教學條件更好一些的話我認為可以吧自己搜集的視頻資料根據(jù)教學需要進行剪輯,隨將隨放,這樣會更好一些。
五是多媒體教學方法。這個其實更準確的說應該是教學設備的問題了。用多媒體教學對很多學校來說已經(jīng)是很普遍的了,其優(yōu)勢在于充分結合文字圖片聲音色彩等從而能更加充分的調動起學生的聽覺和視覺,大大增強其對教學內容的理解、掌握和分析能力。多媒體教學中要注意的就是必須堅持緊密結合本課程的教學內容選擇多媒體資料,最好進行一下剪輯,邊講邊放。
二、實踐教學
實踐教學是課堂教學的延伸與補充,是結合社會現(xiàn)實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們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重要方式,是強化學生道德認知、提高踐行能力、知行轉化的橋梁。對于思想政治理論課來說實踐教學是非常重要的一個途徑。實踐教學主要可以采用以下方式組織:
一是開展多種活動。通過組織學生開展 “道德評判庭”、模擬法庭、現(xiàn)身說法、團隊訓練、知識競賽、參加外請專家、企業(yè)勞動模范、創(chuàng)業(yè)成功人士、企業(yè)管理者的報告等,并引導學生參與校園公益活動、社團組織、校園文化建設,將本課程中理論教育、思想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的目標要求,并著重突出以誠信、敬業(yè)為重點的職業(yè)道德教育在更為廣泛的空間和層面上展開,使學生在切身體驗和感受中強化教學效果。
二是構建師生網(wǎng)絡學習的互動平臺。本平臺供學生的理論答疑和師生的思想問題的互動平臺。即開設理論答疑論壇、時政研討論壇。申請建立思政課公共答疑的電子信箱,由專任老師負責解答。這樣,一方面為學生創(chuàng)造自主學習的平臺,也是實踐性教學的一種嘗試。
三是社會調查與實踐。配合學校學生處和團委,利用課余時間和寒暑假組織學生進行社會調查(調查的內容緊密結合課程內容和形勢政策的要求來制定)、參觀訪問、社會服務、志愿者服務等活動,引導學生將書本知識與社會實踐相結合,外部教育和自身體驗相結合,培養(yǎng)學生品德踐行能力,做到知行統(tǒng)一。
例如:依托各學院的地區(qū)資源優(yōu)勢,建立學院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踐基地。如參觀調研新農(nóng)村建設、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大型國有企業(yè)。建議將全院1-2年級的各班級增加為期一周社會實踐教學,列入正常的教學計劃,由思想政治理論教研室的教師負責指導;搞好暑期社會實踐論文的評比交流與獎勵。通過撰寫實踐論文或感想征文活動來鞏固實踐教學的效果。
總而言之,教學方法的改進創(chuàng)新是我們提高思想政治課教學實效性的非常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在對傳統(tǒng)教學方法的反思中,我認為我們應該充分的把課堂教學和實踐教學結合起來,理論聯(lián)系實際,貼近時展,貼近學生需要,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增強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感染力和吸引力。
參考文獻:
1、王麗霞.改革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實效[J].職業(yè)圈,2008,(18)
2、于云榮,宋振全.淺談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啟發(fā)式教學的藝術[J].教育與職業(yè)理論版,2007,(9)
3、汪玉娣.高校思想政治課教學方法與手段的改革[J].教育與職業(yè)理論版,2008,(23)
關鍵詞: 高校思想政治課程 預設方案 加強策略
一、高校思想政治課程預設的含義
預設的定義在學術界有不同的解釋,然而目前普遍認同的說法指出預設是預測與設計,也就是說在課堂教學開始的前期有目的性和計劃性地根據(jù)課程教學內容進行的一系列猜想、組織和科學安排工作,具有一定的彈性和靈活性。圍繞教學目標和具體的教學任務,在立足學生的實際情況的基礎上進行的一系列展望性的設計過程。課程預設并不是空想,要涵蓋教學目標、具體的教學內容、教學進度、課教學的教學方法和手段,以創(chuàng)設良好的教學情境和采用有效的導入方式為前提,進行一系列的科學系統(tǒng)的設計。
二、加強高校思想政治課程預設的策略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對于高校思想政治課程的教學工作而言同樣如此,教學活動必須在有計劃性和目的性的前提下開展,沒有預設就不能做好教學工作,與此同時這種預設必須緊緊地圍繞教學目標、進度,具體的教學方法和手段等方面開展,做到有備而來,有備無患,這也是科學地將課堂教學預設與生成結合在一起的重要前提。
(一)研究教學目標。新時代的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的教學工作必須緊緊地把握好三維目標的特點。所謂三維目標指的是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三維度目標擁有嚴密的內在邏輯關系,是相互統(tǒng)一、相互滲透的有機整體,在預設的過程當中切忌將它們獨立地看待。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的引導之下,教師一味地將大量知識點灌輸給學生,過分地重視知識點的講解和傳授,忽略了對學生各方面能力,以及世界觀人身觀和價值觀的培養(yǎng)。高校思想政治課程的教學目標旨在培養(yǎng)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因此我們應該緊緊圍繞這一教學目標加大對學生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培養(yǎng)。在具體教學活動的開展過程當中,教師要明確社會生活主題和學科知識的內在邏輯關系,單元社會生活的主題和教學任務是什么,應該涉及哪幾個專題,或者可能會涉及哪些學科的知識;明確思想政治觀點與知識點的緊密聯(lián)系,培養(yǎng)學生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能力;處理好價值觀念多元化與堅持正確的價值導向的關系;在價值觀念的沖突過程當中,給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和標準,讓他們能夠明辨是非。
(二)深入解讀教材。教材是教學活動的重要資源,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響教師的教學行為和學生的學習活動,對教學質量的提高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教師要樹立正確的教材使用觀念,運用科學先進的理念鉆研教材中的重點難點,一方面要尊重教材,另一方面要在此基礎上做到創(chuàng)新,為教材價值的實現(xiàn)和學生的發(fā)展提供更加寬廣的平臺。
首先,我們要深層次地研讀和磚研教材的內容。教材是學生進行學習活動的一種重要載體工具,凝結了多個學科專家的智慧,在立足學生實踐活動的基本前提之下,根據(jù)學科體系的特點編制成的。它能夠精準地體現(xiàn)新課程改革的標準,對教學內容、方法等提供了良好的建議。然而在實際的工作過程中發(fā)現(xiàn),許多教師并沒有運用正確理性的態(tài)度發(fā)掘教材中的精髓內容,不能夠運用系統(tǒng)全面的分析方法認識、鉆研、處理教材,有些教師根據(jù)個人的喜好隨意重組教材,甚至有個別教師完全拋棄了教材,根據(jù)自己的教學經(jīng)驗決定教學內容。因此為了有效地提高高校思想政治課程教學的工作質量,我們首先要深層次地挖掘和研讀教材;立足教材編寫的趣味性,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利用教學內容當中的生活原型,讓學生進一步學會如何將思想政治課程當中的理論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從而有效地利用好教材的多樣性特征,幫助學生構建一個寬廣的學習空間和平臺,把握教材的開放性特征,最大限度地培養(yǎng)出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能力。
在此基礎上要創(chuàng)造性地引用教材。在實際的工作過程當中發(fā)現(xiàn),同一本教材不可能適合所有地區(qū)學生的實際情況,由于時代的不斷發(fā)展,也不能做到實時更新。思想政治課程具有強烈的時效性特征,在教學的過程當中我們需要緊密地聯(lián)系實事政治。這就要求我們在教學活動開展的過程當中不能一味地依賴教材。新時代的背景下教學理念排斥《圣經(jīng)》式的教材觀,我們需要結合具體的實際情況,在圍繞教學目標的前提和基礎之上,深刻地認識到教材僅僅只是幫助我們完成教學工作的文本型資源,進行師生對話的話題。教材內容具有一定的能動性,可以根據(jù)教學內容進行選擇、補充或者刪減。我們需要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并在利用自己寶貴的教學經(jīng)驗的基礎之上全面地貫徹新課程改革的精神,進一步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
(三)巧做教學設計。在過去線型式教學模式的指引下,教師的教學活動都是按部就班地一步一步往下走,依照事先規(guī)劃好的教學步驟進行的,盡管這樣在很大程度上減輕了教師的教學負擔,能夠有效地把握好大體的教學方向,然而由于教學環(huán)節(jié)過于繁瑣復雜,每一個活動的時間少之又少,許多教師由于受到預案的束縛,當課堂出現(xiàn)某些突發(fā)狀況的時候不能輕松應對,無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版塊式的教學設計能夠有效地避免上述問題的發(fā)生。由于教學設計是以版塊式的特點呈現(xiàn)的,再加上其可移動性的特征,我們可以結合具體的課堂教學進度進行調整和變動。如果學生在課堂教學活動開展之前就已經(jīng)對新知識點比較熟悉,我們就可以對復習鋪墊這個教學板塊一帶而過。如果在新課程展開之后,發(fā)現(xiàn)學生需要對鋪墊的知識有一個更加清晰地認識和掌握,我們就可以加大對這一板塊的教學力度。課堂小結放在鞏固練習之后或者之前都是可以的,我們可以根據(jù)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情況靈活變動。質疑問難則可以安排在新課結束之后,也可以與鞏固練習安排在一起。除此之外,在每個大板塊的學習當中可以將活動分成為不同的小版塊,每一個小版塊都可以單獨地設計一套教學方案,究竟在具體的教學中引用哪一個小版塊的內容,則可以根據(jù)學生的情況決定。除此之外,我們還應該在教學設計的過程當中留有一定的彈性空間,站在和諧教學新理念的高度,用新的視角展開設計,一方面要給教學預設之外留有一定的時間和空間,另一方面要有效地為體現(xiàn)學生的能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提供豐富的平臺。
三、結語
我結合在實踐工作過程當中的經(jīng)驗總結,就高校思想政治課程預設方案展開探討,具體分析了高校思想政治課程預設的含義,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加強高校思想政治課程預設的建議:首先是深入教學目標,其次是深入解讀教材,最后是巧做教學設計,僅供參考。
參考文獻:
[1]郭元祥.教師的課程意識及其生成[J].教育研究,2003,(06).
關鍵詞: 思想政治理論課 互動教學模式 思考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是對大學生系統(tǒng)地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對大學生的成長成才具有重要的作用,其教學效果將直接影響到高校人才培養(yǎng)的質量。在傳統(tǒng)的思想政治課教學當中,課堂教學模式基本上是灌輸式的,學生的學習是被動的,師生之間沒有共鳴,同學之間沒有爭論,嚴重制約和影響了教學實效。思想政治理論課互動教學模式打破了長期以來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靜態(tài)教學模式,在動態(tài)發(fā)展的教學過程中,關注學生的學習需要和思想動態(tài),發(fā)展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培養(yǎng)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是一種值得研究和推廣的教學模式[1]。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革取得了較大進展,互動式教學已成為高校思想政治課教學的一種趨勢,然而,實踐中有些教師濫用、誤用互動教學或一味追求教學的互動性,以至于使現(xiàn)實的課堂教學互動違背了真正的互動理念。因此,正確認識當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互動教學存在的問題,積極探索互動教學的有效方式,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教育教學具有重要意義。
一、互動教學模式的含義及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意義
思想政治理論課互動教學模式是指在教學過程中,為實現(xiàn)教學目標和任務而采取的以調動教師、學生、社會等各方面積極因素為特征的多方位、多角度、多層次、多視野的教學實踐[2]。其教學行為具有明顯的平等民主性、互促互補性、全員參與性。它的本質是平等與相互尊重,促進單向交流向雙向交流轉變,推動不平等交流向平等交流轉變,促使靜態(tài)交流向動態(tài)交流轉變,使學生由被動接受向主動接受轉變,進而激發(fā)教學雙方的主動性和探索性,達到提高教學質量的效果。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對提高大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解決理想信念等德育方面的問題具有重要作用,其目標的實現(xiàn)僅僅靠理論知識的灌輸是不夠的。高校思想政治課教學中互動教學法的運用對調動師生參與教學的積極性,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大膽發(fā)言,引導學生觀察問題、思考問題,增強教學效果,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互動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互動教學切入點不準。
思想政治理論課互動教學在切入點的選擇上往往把理論本身作為教學的切入點,容易忽視大學生的思想實際和他們所關心的問題,導致課堂空洞、乏味,學生不感興趣,甚至產(chǎn)生厭煩情緒,難以達到互動的效果[3]。思想政治理論課互動教學在互動切入點的選擇上,應充分考慮將教材內容、理論本身和大學生的思想實際、成才要求與綜合素質提高有效結合起來,不同的教學內容、不同的學生、不同的教學氛圍都應有不同的切入點。
(二)互動教學形式單一。
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有些教師認為,互動教學就是教師和學生都要“動”起來,表現(xiàn)在課堂教學中,就是通過“提問—回答”的形式來實現(xiàn)教學互動,并認為“提問—回答”次數(shù)越多,教學互動效果就越好。但在實際教學中如果僅僅通過“提問—回答”這一單一的教學形式來實現(xiàn)教學互動,就容易使課堂陷入老師問、學生答,課堂氣氛不活躍,學生依然處于被動地位的局面,偏離了互動教學的理念。
(三)互動教學缺少平等性。
思想政治理論課互動教學要想使學生積極地參與進來,教師需要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咏虒W中教師在口頭語言、肢體語言運用上,應以平等、寬容、友愛的語氣激勵學生,要主動激發(fā)和鼓勵學生發(fā)表不同意見,使學生處于情緒高漲、思維活躍、積極主動的狀態(tài)。若在互動教學中,不注意激發(fā)學生參與課程的積極性,對回答不出或回答錯誤的學生冷言冷語,就不僅會造成課堂氣氛緊張,而且會挫傷學生的自尊心,打擊學生回答問題的積極性,甚至會使學生產(chǎn)生負面情緒。
(四)互動教學缺乏全員性。
互動教學是一種民主、自由、平等、開放式的教學,教學過程要促使每個學生都積極參與其中,而絕不能只局限于教師與個別學生之間。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我們發(fā)現(xiàn),并不是所有的學生都有互動的機會,對于不積極參與課堂互動,不主動發(fā)言的學生,教師應對其多鼓勵、多關注、多幫助。只有保證互動教學的全員性、廣泛性,才能真正實現(xiàn)教學互動向更深更廣的方向拓展,所有學生的學習能力才能得到提高。
三、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互動教學的思考
(一)凸顯學生主體,確保互動教學有效開展。
1.營造民主氛圍。營造民主的課堂氛圍,建立和諧、平等的師生關系,讓學生的主體地位在課堂上得到落實和凸顯,是思想政治理論課開展互動教學的基本前提和條件。只有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學習的主人,互動式教學才能有效開展。此外,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更應該主動轉變教學觀念,切不可視學生的提問是對權威的挑戰(zhàn),而是要鼓勵學生“反客為主”。只有真正做到這一點,才能營造良好的民主氛圍,為互動式教學奠定基礎。
2.引導全員互動。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要使教師和每個學生都積極參與其中,而不能僅局限于教師與個別學生之間。教學過程是一個相互學習互動的過程,從形式上看有學生和教師間的互動、個人和小組間的互動、小組和小組間的互動、小組和教師間的互動等;從內容上看,有情感上的互動、智力上的互動、思維上的互動、認知上的互動。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互動教學要通過各種形式、多種內容的互動,達到學生、教師全員參與,實現(xiàn)教學全員互動。
3.鼓勵學生探索。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教師要留給學生“空白地帶”,讓學生去質疑、解疑。思維是從疑問和驚奇開始的,所以推動互動式教學就必須改變傳統(tǒng)觀念,確立學生的疑問意識。同時,應尊重學生提問,鼓勵他們積極大膽提問,并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不同層面去看待問題,用不同方法去解決問題,從而引起學生多角度的心理興奮。
(二)精選互動內容,確?;咏虒W順利實施。
1.互動問題要設計在教學熱點上。思想政治理論課互動問題要精心選擇大部分學生熟悉的關注度比較高的問題進行互動,這樣才有利于學生大膽提出自己的觀點。如果問題生僻、學生不熟悉,或多或少就會產(chǎn)生自卑心理和畏難情緒,互動就可能開展不起來。此外,熱點互動問題可以提前告訴學生,讓學生未雨綢繆,精心準備,這樣既可以讓學生積極參與教學互動,又可以使其在準備過程中廣泛涉獵相關知識,使教學互動取得“雙贏”。
2.互動問題要設計在教學重點上。思想政治理論課互動問題要把握重點、難點,使選擇的互動問題具有重點價值和目標價值,有利于學生更好地掌握教學重點內容,從而在教學互動過程中潛移默化提高學生思想政治素質。還需采用多種教學手段激發(fā)不同層次學生的興趣,使學生在思維和碰撞中學習知識,培養(yǎng)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互動問題要設計在教學疑點上。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應抓住學生容易生疑的知識點設計互動問題。對于疑點,學生往往比較敏感,圍繞疑點問題開展互動,可以激發(fā)學生探索欲望,促使學生心態(tài)的開放和創(chuàng)造力的激活。
(三)活用互動方式,確?;咏虒W富有成效。
1.主題探討式互動。主題探討式互動圍繞主題展開教學雙方互動,有利于達到教學目的。其方法一般為拋出主題—提出問題—思考討論問題—歸納總結。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運用主題探討式互動教學,主題明確,條理清楚,探討深入,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創(chuàng)造性。但在互動過程中學生所提出問題的深度和廣度具有不可控制性,往往會影響教學進程。因此在運用時,必須摸清教學對象特點,精心準備,緊緊圍繞主題展開,確?;硬慌茴}。
2.精選案例式互動。案例是思想政治教學的有效載體,運用時可向學生呈現(xiàn)精選個案,引導學生認真分析案例,運用所學理論提出初步解決方案,教師在這一過程中主要進行啟發(fā)、引導,重點鍛煉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和運用所學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這種方法直觀具體,生動形象,印象深刻,氣氛活躍,理論聯(lián)系實際,有利于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yǎng)。
3.多維思辨式互動。思辨式教學就是引導學生圍繞某一個理論或實際問題各抒己見,進行辯論和相互學習,在爭論中尋找最優(yōu)答案。思想政治理論課引入辯論式教學可以在辯論中開闊學生的眼界、集思廣益、博采眾長。這種方法課堂氣氛熱烈,分析問題深刻,自由度較大。在運用時,教師必須充分掌握學生基礎知識和理論水平,同時要對新情況、新問題、新思路具有較高的分析把握能力,否則容易導致局面失控,達不到預定的教學效果。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互動教學是提高教學針對性和實效性、增強教學吸引力和感染力的有效模式,對深化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革和教學研究具有重要意義,已成為課堂教學的一種趨勢。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應積極轉變觀念,創(chuàng)造性地開展互動教學的探索和實踐活動,打造有特色的課堂教學模式。
參考文獻:
[1]崔紅麗.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互動教學模式探討[J].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2010,(7):81.
【關鍵詞】思想政治理論課 大班化教學 對策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19-0015-02
隨著《高等職業(yè)學校專業(yè)教學標準(試行)》的,高校教學改革步伐進一步加快,尤其是江蘇在高職院校中實行注冊招生以來,生源競爭日趨激烈,民辦高職院校承受的壓力增大,招生人數(shù)的不確定性給高校帶來了教學組織上的復雜性和艱巨性,絕大多數(shù)民辦高校都采用由幾個自然班合并組建大班進行課程教學,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更為明顯,大班化教學模式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民辦高職院校師資相對薄弱、教學場地有限、教學計劃調整等諸多現(xiàn)實問題。隨之而來的諸如教師不善教、學生不愛學、組織管理弱、教學互動難等,也讓思想政治課教學質量大打折扣。因此,有必要對高校思想政治課從學情分析的角度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改進教學方法、整合教學內容、優(yōu)化教學設計、完善考核方式等方面來活躍課堂氣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更加主動、有效地參與課堂教學,變被動的“接受者”為主動的“參與者”,從而增強教學實效,提高教學質量。
一 民辦高職院校思想政治課大班化教學的總體情況
1.生源特點鮮明,學生群體復雜
近年來,自江蘇高職院校實施注冊招生以來,民辦高職院校作為最后一個批次錄取院校既面臨著一定的發(fā)展機遇,也帶來了一系列挑戰(zhàn)與壓力,特別是教學組織實施更加復雜和困難。分數(shù)非常接近,基本上都處于100多分的狀況,錄取時基本不考慮其分數(shù)多少,這也就致使很多院校不再以分數(shù)而主要以其志愿作為錄取條件。總之,分數(shù)沒有最低,只有更低,這必然導致學生入學成績總體偏低,且呈現(xiàn)分布不均,有的200多分,有的可能只有幾十分,甚至更低。中職生、分數(shù)偏低的學生等學生群體日趨復雜,該如何幫助他們盡快融入大學的課堂學習,適應高職人才培養(yǎng)要求,提高學習興趣和意識,刻不容緩。
2.學習習慣不好,存在厭學情緒
從小學到中學,一直開設品德課、政治課或類似課程,很多內容較為熟悉,大學里的思想政治課只是意識形態(tài)的灌輸課,學生覺得沒有特殊之處,普遍認為枯燥乏味,教化思想嚴重,學了無用,不會影響其專業(yè)發(fā)展和就業(yè),持無所謂的態(tài)度,在民辦高校中較為普遍。理論素養(yǎng)偏低、抵觸情緒存在、不愿學或不去學的學生不在少數(shù),因而逐漸養(yǎng)成了只帶課本或者根本不帶任何東西就來上課的不良學習習慣,“身在曹營心在漢”成了部分學生的真實寫照,課堂教學效果可見一斑。
3.教學場所偏大,教學難度增大
大班化教學環(huán)境總體不佳,教學場所偏大,學生坐在在100多人的教室里聽課,容易出現(xiàn)“簇團”現(xiàn)象,教室后幾排異常熱鬧,前幾排幾乎無人問津,即使有也是被“趕”至前排,他們談論著自己關心的話題,玩手機、看小說、聽音樂,甚至孰若無人地臥桌睡覺,課堂紀律不容樂觀。教師在教學中視野的覆蓋范圍一般不超過25名學生。教師站在講臺上的視覺控制寬度一般小于10人,視覺縱深小于10排,當注意對象的數(shù)量超過這個數(shù)量后,則無法清楚地把握。如果教師處在專心講課狀態(tài),其控制范圍還要小。再加上多媒體教學,對電腦的依賴又客觀上限制了其活動的范圍和頻率,因而常會忽略對一些違反教學秩序的行為并加以及時管控,讓學生產(chǎn)生了“肆意可為”的錯覺,影響了課堂教學的效果和質量。
4.缺乏溝通交流,師生互動受限
思想政治課大班化教學中,教師面對100多名學生,難以顧及每一個學生,對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習慣、學習態(tài)度以及思想狀況等情況缺乏細致了解,因而不可能做到熟悉每一個學生,甚至是很多學生,課堂互動環(huán)節(jié)也會因此受限。學生也因此會產(chǎn)生教師無法顧及每一個學生,自己不參與課堂教學,也不會影響其課堂表現(xiàn),甚至是長時間低頭、沉默寡言而呈現(xiàn)課堂氣氛沉悶、缺乏活力等現(xiàn)象,再加上各種信息的沖擊學生的思想認識,易產(chǎn)生與教學相背離的看法或觀點,往往會不屑于教師的講解,致使教師會一廂情愿地設計組織課堂教學,而學生置身其外,不去過問或簡單應付,教師情緒會受其影響而使課堂互動變成了教師的“一言堂”“個人演講”,課堂呈現(xiàn)一潭死水,缺乏活力。
5.教師素質堪憂,存在畏難情緒
當今社會的激烈競爭,在談論自身發(fā)展或職業(yè)工作成就時,思想政治課教師往往顯得底氣不足或缺乏職業(yè)自信,表現(xiàn)出既想講好政治的重要性,又無力展示政治帶來的益處和價值,進而成為迂腐或者僵化的批評對象,常常遭遇人為的異化和遮蔽,思想政治理論課往往受到輕視與歧視,這給思想政治課老師講好思想政治課、講出效果帶來了巨大的困難與挑戰(zhàn),顯得不夠自信,力不從心,簡單應付,敷衍了事,抑或照本宣科,缺乏生動,甚至放棄了思想政治課教書育人的教學目標。
二 提高高職院校思想政治課大班化教學效果的對策
1.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倡導“以學生為中心”
教學模式是一定的教學理論或教學思想的反映,是為實現(xiàn)教學目標服務的。為了實現(xiàn)教學目標,教師必須重視教學活動中學生的主體性,重視學生對教學的參與性,根據(jù)教學需要合理設計“教”與“學”的活動,以達到“教是為了不教”。因此,教師要立足于學生的實際情況去組織設計課堂教學,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及時調整教學內容,實施有效的教學方法,以便讓學生能夠有效地融入課堂學習之中,使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融為一體,教學目標才能順利實現(xiàn)。
2.做好學情分析,完善教學資源
學情分析是指教師通過觀察、走訪、座談、調查等多種方法對學生的“課前”“課中”“課后”學習情況的了解,精心設計教學,做到“以學定教”“以教促學”,是教師教學活動中不可或缺的一種教學資源,需要認真分析,有效融入課堂教學。只有讓學生意識到思想政治課對己有用,才能增強其興趣和吸引力。根據(jù)學生特點,實行任務驅動、項目導向等多種形式的教學方法,提高課堂教學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強學生的動手能力和表達能力,提高參與課堂學習的積極性和興趣,活躍課堂氣氛,提高教學效果。
3.加強自身素質,增強人格魅力
思想政治課教師要有深厚的歷史底蘊、過硬的人格魅力、可靠的政治素養(yǎng)、嚴密的邏輯思維、崇高的師德規(guī)范以及樂教的職業(yè)精神,要始終遵循學院“學真、業(yè)精、愛生、樂教”的八字師德,在理論上不斷學習,業(yè)務上不斷求進,要求上不斷強化,精神上不斷提升。這就需要教師不斷加強理論學習,增加社會閱歷,參與社會實踐,開闊視野,珍惜培訓與交流學習的機會,做好理論的傳播者、實踐的引導者、育人的示范者。利用黨校培訓、思想政治課骨干教師培訓等機會,加強理論學習,與同行交流,開闊教學視野,提高自身素質。
4.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技巧
如果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那么方法無疑是老師手中的“利器”,能讓學生對學習產(chǎn)生持續(xù)的關注與投入,會讓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提高教學實效?!肮び破涫?,必先利其器?!保鬃印墩撜Z·衛(wèi)靈公》),這就需要教師要仔細鉆研教學方法,采取有效的教學手段,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引發(fā)學生積極思考,提高教學效果。譬如,“第一印象”教學法,旨在重視第一節(jié)課的教學設計,既要給學生留下一個好的印象,又要讓學生產(chǎn)生一些疑問與思考,開啟這門課“精彩”之旅,可以是焦點或熱點問題,或者是學生厭倦困惑甚至是“長期無解”的問題,也可以是非常感興趣的話題等??傊?,要讓學生對課程有一個深刻的印象;“任務驅動”教學法,根據(jù)教學內容安排,將學生分組,分配不同的任務,組織學生回去收集整理資料,在課堂上做討論交流,具體分工自行安排,最后形成匯總,選一個代表總結發(fā)言,最后教師根據(jù)任務完成情況進行點評和考核。比如《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課程的“辯論賽”“模擬法庭”,《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課程的“形勢分析與展望”等,效果較明顯;“課堂演講法”,以“重要日子”為載體,開展“我的夢·中國夢”主題演講等活動,表達自己的觀點與認識,提升精神境界;“講座法”,以“平安夜,警官與您話平安——大學生傷害預防策略”為主題的法制講座活動,努力嘗試改變了傳統(tǒng)授課模式,拓寬校內教學實踐活動渠道;“移動教學法”,針對教學場地等客觀條件的限制,我們采購了“電子熒光筆”“錄音筆”等設備,克服了講臺講課的距離限制,深入到學生當中,一方面增加了與學生的親近感;另一方面也有效“震懾”了一部分學生的惰性思想和不雅行為,有效改善了課堂教學環(huán)境。
5.整合教學內容,豐富教學信息
加強黨史學習,增強理論功底和歷史底蘊,貫徹“以史說理”“理實一體化”。教師最好能結合最新的社會熱點信息,對相關理論進行社會化、生活化、學生化的解釋說明,從而讓學生感到熟悉而不陌生,現(xiàn)實而不虛幻,具體而不空洞,讓學生感覺思想政治課貼近生活,簡單易懂;教師在講述理論知識的過程中要注重知識的積累與連貫,而不能脫離歷史發(fā)展的脈絡,任何有違歷史的邏輯都是無法獲得別人理解或認同的,因而需要結合實際,進行內容整合,形成系統(tǒng)化、模塊化的教學體系,從而使教學內容更科學、更豐富。
6.完善考核方式,提高教學效率
思想政治課教學效果的體現(xiàn)絕不只是試卷上的成績,甚至不能用“一考定音”來反映。而今天的大多數(shù)高校思想政治課學生成績的最終評定,采取期末考試為主的考核方式,也就是說試卷上的成績占據(jù)了總成績的絕大部分。因而學生平時的學習并沒有真實地反映出來。而今天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更應突出其在學生學習、生活的過程中起到積極的、潛移默化的影響,只有這樣,課程效果才能真正顯現(xiàn)出來。譬如,一個學生在我院開展的“孝、寬、誠、責、毅”五字教育活動中充分達到了活動要求,情感得以升華,行為得以內化,自覺踐行了學生的行為規(guī)范,那就說明思想政治課已產(chǎn)生了積極效果,并不一定要求他去學習實踐相關理論知識或活動,盡管他可能沒有學或學得不好。因此,我們在課程考核過程中注重采取“過程性評價+結果性評價”的綜合考核方式,多元評定學生總評成績,將平時成績和期末考試成績相結合,逐步探索“免考”的可能性和可操作性,一方面避免“平常不重視,臨時抱佛腳”照樣取得好成績的不合理性,另一方面也可有效調動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提高出勤率和聽課率,積累平時成績,夯實總評成績基礎。
三 結束語
總之,上好思想政治課既是思想政治課教師的職責,也是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的有效手段,更是為培養(yǎng)高素質人才、實現(xiàn)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做出重要貢獻的必然要求。因此,我們應從學情分析的角度,從學生的特點和需要出發(fā),確立“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切實解決學生深層次的思想認識問題,努力把思想政治理論課講成學生“真心喜愛、終身受益、畢生難忘”的優(yōu)秀課程。
參考文獻
[1]彭瑾.高職思想政治理論課大班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J].新西部(下半月),2010(3):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