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wǎng) 精選范文 高中語文古文常識范文

高中語文古文常識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高中語文古文常識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高中語文古文常識

第1篇:高中語文古文常識范文

關鍵詞:學困生;積極性;學習技巧

學困生是高中生群體中較為特殊的一類,應當被足夠重視,以使他們輕松處理好學習過程中的負面情緒,提高語文學習的興趣愛好,進而改善高中語文教學的學習效果。

一、學困生在語文學習過程中的主要表現(xiàn)

在語文實踐教學過程中,學困生的表現(xiàn)及成因略顯復雜,有的高中生是因為小學初中階段語文科目基礎知識薄弱,無法接受高中語文的學習內(nèi)容;另外由于受到自身理解水平的局限,導致學習效果不夠明顯;還有的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帶有負面情緒,缺少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語文科目上投入的時間和精力有限,造成語文成績較差。綜合幾種情況來說,在高中階段語文科目學習中,學困生的主要類型有基礎知識薄弱型、學習能力不足型以及情緒負面消極型三類主要表現(xiàn)形式。

二、高中語文教學中學困生的轉(zhuǎn)化策略

1.對學困生進行思想及情感上的引導

在高中語文教學過程中,有一大部分的學困生情緒尚未穩(wěn)定,學習興趣不足,心存畏難怕苦思想。想要對學困生實施轉(zhuǎn)化策略,應當從思想和情感上對其進行正確引導,使其擺脫學習中的負面情緒,積極融入語文課程的學習行動中。首先,教師要在教學過程中建立和諧溫暖的教學氣氛,使每一個高中生都能夠享受到平等的待遇,如此的教學氛圍對于引導學困生的學習主動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有助于消除學困生心中的焦慮,使其以輕松自如的心態(tài)學習語文課程。其次,教師要學會觀察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不管他們是在學習過程中遇到挫折,還是在思想上遭遇困境,教師都要給予最真心的關切,幫助他們解決問題。最后,教師要經(jīng)常表揚學困生,激發(fā)他們在學習語文過程中的潛力,對他們的進步和認真都加以夸贊,加強他們對語文學習的興趣。

2.幫助學困生打好知識基礎

大部分的學困生是因為語文基礎知識薄弱而形成的,因此,教師一定要從根本上使其夯實語文基礎知識,有針對性地補上之前學習階段過程中落下的語文知識。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定期對學生的語文知識進行測驗,掌握學生過去時間段內(nèi)的學習情況??荚噧?nèi)容應當包括語文常識、語法、字詞、段落閱讀等,在批改試卷的過程中全面研究學生的學習情況,并發(fā)現(xiàn)他們在語文知識上存在的問題。在了解學生的具體學習情況后,教師應當針對具體的問題制訂具體的解決方案,在學困生薄弱的知識環(huán)節(jié)上有針對地予以輔導。比如有的學困生語文常識錯誤率較高的,應當要求他們將嘗試的內(nèi)容系統(tǒng)化,并制作成小紙片隨身攜帶以便及時復習。有的學困生閱讀能力較差,教師則應以小組的形式讓他們深入探討做題的技巧性。

3.指導學困生的語文學習技巧

語文知識的學習方法和技巧對于提高學習效果具有關鍵性的作用。教師在教學時應當重點注重對學困生這方面的教學,要求學困生能夠隨時回憶起語文課程中最為重要的方面,并對其進行技巧上的引導。另外,結合學習時的反饋進行方法指導,使其有針對性地提高語文成績。如果學困生是在古文學習時存在障礙,那么,教師可以指導他們掌握五步訓練法。第一步是分段背誦古文的內(nèi)容,在背誦之前需要將古文的內(nèi)容及層次理解清楚,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記憶,將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第二步是提問法,在學習課文之前進行充分的預習,羅列出學習的重點難點,并在課堂上以提問的方式提出,集中學生的集體智慧回答問題,鍛煉學困生的思考能力;第三步是語意聯(lián)想推斷方法,使學生掌握通過聯(lián)系文章的上文和下文來推斷文章中心思想,幫助其解決文字難以理解的問題,降低學困生翻譯古文的難度;第五步則是積累歸納法,這部分要求其可能在平時學習語文的過程中養(yǎng)成積累與記憶的好習慣。長此以往,學困生的古文閱讀能力將得到明顯的提高。學困生有了正確的學習方法和技巧之后,學習的障礙將會減輕許多,特別是教師對于語文語法及古文閱讀等部分的方法指導,可以使其迅速找到解題的正確途徑,有效地幫助其提高語文學習效率。

學困生的轉(zhuǎn)化策略研究對于開展學困生的轉(zhuǎn)化工作具有積極的意義,學困生的轉(zhuǎn)化工作需要運用一定的方法和技巧。教師需要對這類特殊群體進行深刻、徹底的研究,正確認識學困生的成因及表現(xiàn)特征,有目的性地對其進行轉(zhuǎn)化,這樣才能夠從根本上實現(xiàn)轉(zhuǎn)化的任務,提高其高中語文學習水平。

參考文獻:

[1]李爽.學困生成因分析與轉(zhuǎn)化措施[J].考試周刊,2011(29).

[2]胡勝利.中學生不同課堂情境的成就歸因及再歸因[J].心理學報,2013(3).

[3]文海山.如何培養(yǎng)語文學困生的語文能力[J].當代教育理論研究,2011(8).

[4]巢衛(wèi)媛.對高中語文學困生轉(zhuǎn)化的幾點思考[J].考試周刊,2014(88).

第2篇:高中語文古文常識范文

隨著教育事業(yè)不斷的發(fā)展和新課程改革不斷的推進,我國對教育事業(yè)進行了一系列的教育改革,其中十分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就是對我國的教學課堂進行全面的改革。在高中語文新課程改革過程中,傳統(tǒng)的教育方式和教學方法已經(jīng)面臨著嚴重的影響。面對在新課程改革強烈的沖擊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高度重視教學方法的改革和創(chuàng)新,全面適應新課程改革的需求。

一、新課程改革不斷的推進,使得教學主體發(fā)生了顯著的轉(zhuǎn)變

1.教學注重滿足學生的需求,以學生為主體

在高中語文教學過程中,學生最重要的任務就是不斷學習和掌握課本中的知識,這樣能夠提高考試的成績,但是不能將這種教學作為滿足應試教育為目的,在教學過程中還應該注重對學生寫作、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例如在講解優(yōu)秀文學作品過程中,教師應該讓學生對文章進行全面的熟悉,了解清楚文章的主旨大意,然后再探索作者從文章中所要表現(xiàn)出來的特定心理情感,最后再講解文章的寫作藝術特色以及主要的寫作手法,通過在無形中的滲透給學生足夠綜合的教學任務。

2.尊重學生個體差異,注重全面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

在高中語文教學過程中,學生和學生之間都存在顯著的差異性。學生在不同的學習環(huán)境和生活環(huán)境中都會或多或少因為知識背景、認知能力和理解能力的不同而表現(xiàn)出一定的差異性,面對這些差異性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切不可采用一刀切的教學模式。在教學過程中應該以學生的課堂地位為主體,在教學過程中全面尊重學生個體差異性,真正做到教學要有針對性,因材施教。

3.實現(xiàn)高中語文教學目標,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

在高中語文教學過程中,一定要明確教學目標。在教學過程中要積極的引導學生全面掌握語文知識,提升語文素養(yǎng),并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能力和閱讀能力。高中語文作為一門綜合性很強的學科,在教學過程中更需要教學方法的針對性和目的性。例如在講解《赤壁賦》這類文章過程中,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讓學生清楚的了解古文中的難以理解的字詞,還要在教學過程中,根據(jù)新課程改革的大綱需求積極的指導學生掌握必要的古文文學常識。

二、新課程改革不斷的推進,使得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意識發(fā)生了顯著的改變

新課程改革背景下,高中語文的教學方式不再是學生在課堂下死記硬背,教師在課堂上一味的灌輸知識,而是要在教學過程中給予學生必要的教學啟發(fā),讓學生能夠獨立的思考和領會全新的教學模式。這樣的教學方法不僅能夠全面體現(xiàn)出教育的啟發(fā)作用,同時還能夠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之下,高中語文更加關注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將教育的重點教學方向放在了學生自主意識的培養(yǎng)過程中。在高中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全面利用新課程改革對高中語文產(chǎn)生的積極作用,不斷加強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和鍛煉。

1.學生自主學習意識的培養(yǎng)是高中語文教學的關鍵

在高中語文教學過程中,學生自主學習意識的培養(yǎng)是十分重要的。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其自主學習的意識嚴重影響到教學的效果。如果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夠處在一個積極思考和學習的狀態(tài)之下,教師的教學就會比較輕松,而如果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表現(xiàn)的不積極,被動的學習知識,而在學習過程中沒有自主學習的意識進行促進,那么,在教學過程中也就取得不了什么好的教學效果。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切實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意識教學是高中語文教學的關鍵環(huán)節(jié)。

2.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意識是教學方法不斷發(fā)展的新方向

隨著新課程改革不斷的推進,高中語文教學方法不斷得到創(chuàng)新和改革,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意識和學習意識成為了高中語文教學過程中重點發(fā)展的方向。在高中語文教學過程中,不斷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意識,不僅能夠顯著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而且在教學過程中還能夠提升教師教學的水平,滿足新課程改革的不同需求,其逐漸成為了教學方法發(fā)展的新方向。

三、新課程改革不斷發(fā)展,拉近了教師和學生之間的距離

1.改善師生關系,促進先進教學方法的應用

在長期的語文教學過程中,受到傳統(tǒng)語文教育思想的影響,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多數(shù)都是采用命令、督促的角色與學生進行相處。這種教學方法在教學過程中很可能會對學生和教師的關系產(chǎn)生嚴重的影響。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不斷改變傳統(tǒng)教學觀念的束縛,放下自身高高在上的姿態(tài),彎下腰與學生和諧的溝通和交流,與學生交朋友,不斷改變原來師生之間不和諧的關系,這樣也能切實提高新的教學方法的應用。

第3篇:高中語文古文常識范文

【關鍵詞】文言文;營造;良好氛圍;策略性

文言文教學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但據(jù)調(diào)查,不少學生視文言文篇章的學習為一件苦差,有部分學生甚至害怕,厭惡學習文言文。凡到古文學習的環(huán)節(jié),便如臨大敵,考試中更是害怕古文部分。而另一些學生雖然對古文沒有如此強烈的惡感,卻也談不上喜歡。即便那些能輕輕松松的學好古文的同學,對古文也沒有多少好感。然而據(jù)《語文新課程標準》中的規(guī)定,高中語文課本中所選取的古文均是“通俗易懂的篇目,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nèi)容?!备咧形难晕牟⒎瞧D澀難懂,可為何高中生中對古文無興趣的呼聲如此之高呢?古文學習要求良好的氛圍,而正是學生在學習中沒有此種氛圍,所以在學習文言文要有良好的氛圍。

一、營造文言文學習良好氛圍的必要性分析。

《語文新課程標準》中強調(diào):“閱讀淺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nèi)容”可以說,《語文新課程標準》降低了學習文言文的要求,并且中考文言文考試篇目限定于課本,從道理上講,應該有相當理想的成績,結果卻相反,很出乎意外。

據(jù)調(diào)查,在文言文教學過程中,大多數(shù)的老師十分注重語句翻譯、記憶,以及進行針對性練習,教學過程嚴謹。然而在文言文學習過程中,大多數(shù)學生認為,這樣學習文言文的過程比較枯燥,效率不高、體會不深,懵懂如學另外一門外語,甚至覺得老師煞費苦心的教好文言文,是老師的一廂情愿,學生只能“逆來順受”。學習文言文的效率不高的原因在何處,筆者分析如下:

⒈學生離開了理解文言文的情境。文言文確實不像現(xiàn)代文那樣,讓學生一下讀來流暢上口,通曉其意。學生難以接受翻譯斟字酌句的煩瑣,難以懂得文言拮倔聱牙的表達,難以體會古人情感真實豐富的抒發(fā)。

⒉學生離開了文言文運用的情境。趙普“半部論語治天下”說明了學以致用情境的重要。然而,在日常生活中,學生交流不會刻意用文言表達,覺得那是比較迂腐的表現(xiàn),孔乙己“多乎哉,不多也”就是一證。在教學課堂中,我們老師也可能會忽視經(jīng)典語句在不同情境下活用的特殊性。

⒊學生離開了文言文人文的情境。文言文包涵著豐富的詩畫意蘊,散發(fā)著獨特的文化魅力,凝聚著深厚的民族情感。然而,學生似乎不能領略到文言文其中的精妙處。例如《生于憂患死于安樂》一文,學生理解了文章的“憂患意識”,“逆境出人才”的重要知識,但是,問其憂患意識的現(xiàn)代意義,如何讓自己成為人才,學生一籌莫展、一片茫然。這關鍵在于人文情境的缺失。文言文的人文情境的創(chuàng)設,就是要求學生關注當代社會文化生活、關注自身素質(zhì)涵養(yǎng),努力在文言文學習中受到良好熏陶,提高生活品味,培育健康人格。例如“憂患意識”的人文情境的創(chuàng)設即讓學生憂患于和平年代中的戰(zhàn)爭、發(fā)展社會中的環(huán)境、美好生活中的絕癥……讓學生學習到古人博大的胸襟,肩負起傳承優(yōu)秀文明的責任、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由此可見,營造文言文學習的良好氛圍是非常有必要的,對文言文學習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二、營造文言文學習良好氛圍的策略性思考。

既然學習文言文需要一個良好的情境,同時營造文言文學習良好氛圍是那樣的重要,我們就應該為其進行策略性思考。

⒈反復吟誦而后得之

“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這就是吟誦精妙呈現(xiàn)。例如:《陳涉世家》中“發(fā)閭左適戍漁陽九百人,屯大澤鄉(xiāng)”的反復朗讀中與“發(fā)閭左適戍漁陽,九百人屯大澤鄉(xiāng)”進行了區(qū)別,對秦興徭役、發(fā)民謫戍歷史有了深刻的理解?!多u忌諷齊王納諫》中齊威王在鄒忌諷諫之后說“善”。一個字簡練精純、運用恰當,表明了齊威王對鄒忌勸諫的肯定,說明他是一位有魄力的開明君主。所以“善”字讀起來,應在短音中讀出齊威王的威嚴明智,在高音中讀出齊威王的大膽胸襟,一代明君可謂形神逼肖。而作為中國文學的精華文言文其實讀起來朗朗上口,如名篇《赤壁賦》《滕王閣序》等,讀來便是一種語言文字美的享受。像這樣的篇目更應反復吟誦,感受我國古典文化的語言韻律魅力。

⒉品味感悟而重修身

針對文言文教學,葉圣陶先生認為:“吟誦的時候,對于討究所得的不僅理智地了解,而且親切地體會,不知不覺之間,內(nèi)容和理法化而為讀者自己的東西了,這是最可寶貴的一種境界?!碧諟Y明讀書,“奇文共欣賞,疑義相與析”,而“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便是個好例子。在《岳陽樓記》中我們吟詠著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偉大的政治抱負時,更應體味“先憂后樂”即“吃苦在前,享樂在后”的現(xiàn)實意義。在《魚我所欲也》中我們高歌“舍生取義”的神圣時,更應感受歷代仁人志士,為國捐軀,慷慨赴難的意志。在《赤壁賦》中我們體會面對困境淡然灑脫的心態(tài)?!妒酚洝分幸粋€個流光溢彩的歷史人物無不穿過歷史的硝煙,給我們心靈帶來震蕩。其實文言文也是古人思想情感的結晶和展現(xiàn)。

通過品味感悟,學生親切地體會,讓文言文學習有滋有味;學生獨特的審美情趣也讓文言文內(nèi)涵熠熠生輝。同時,學生也將優(yōu)秀的文化精髓汲取內(nèi)化,臻于至善,不同程度地提高了自身的文化修養(yǎng)。

⒊積累貫通而學致用

第4篇:高中語文古文常識范文

但目前高中文言文的教學普通存在著投入與產(chǎn)出的嚴重失衡,上文言文課花的時間多,教師教得辛苦,學生學得吃力,效果成績不理想,考試中學生對文言文的分析失分嚴重,文化底蘊差,文言文成為提高語文成績的絆腳石。筆者從事高中語文教學二十年,深感高中文言文教學停留在治標不治本的層面上,認為文言文教學應重視文化底蘊的傳授與文言知識的自然融合。

一、激發(fā)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減少學生學習的心理畏懼

文言文是我國古代的書面語言,傳載著中國古代文化的大量信息,是華夏兒女傳承傳統(tǒng)文化必學的知識,可是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也造就了文言文的深奧,不用說先秦諸子,也不用說《史記》《資治通鑒》等,就是明清時期的白話文言都給學生學習造成了很大的困難。加上初中文言文教學過于淺易,而高中文言文難度一下加大,學生學習文言的興趣就不高,存在畏懼心理。那如何能克服這種畏難情緒,激發(fā)興趣呢。

1.循序漸進。從易到難,學習體現(xiàn)階梯性。人教版高中教材把一些故事性強、較淺易的文言文安排在高一,如《鴻門宴》、《荊軻刺秦王》《燭之武退秦師》等,這些文言文情節(jié)生動,引人入勝,能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在高二時,教材就安排了一些唐宋散文和說理性的文言文,如《陳情表》《歸去來兮辭》等既扣緊了高二須寫議論文的特點,同時對積累了一定文言文知識和文化基礎的學生來說,也覺得不難了。在高三時加入了先秦諸子的思想評介,這樣的安排能使學生克服畏懼情緒,更好地提高文言文水平。

2.旁征博引,擴充知識,學習體現(xiàn)趣味性。學生為什么學習文言文會覺得難?原因之一是遠離古代社會生活的背景,之二是古代文化習俗和語言習慣與現(xiàn)在差距甚大。因此,教師在教授文言文時要善于聯(lián)系史實背景,擴充學生見聞和知識,增強學生的求知欲望。如介紹中國古代,天文與地理并稱,相傳大禹治水,將全國劃分為九個州,所以以“九州”稱中國,沿用至今。等等。

高中教材所選的文言文,大多與名家有關,或與歷史的重大事件相關,如果教師只單純地講授課文內(nèi)容,而不注重與歷史事件相聯(lián)系,只能讓學生覺得文言文單調(diào)枯燥,從而影響學習興趣。因此,教師在講文言文時可以由故事導入,或講述名家的小故事,或講述歷史事件相關的人與事,從而引發(fā)學生興趣,增強學習文言文的動力。如號是一種固定的別名,因此又叫別號。例如李白號“青蓮居士”,歐陽修號“六一居士”指的是“吾家藏書一萬卷,集錄三代以來金石遺文一千卷,有琴一張,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壺。又加一老翁也”。

二、強化文言文教學中的“文”與“言”的融合,做到文化底蘊的傳授與知識點的融會貫通 在高中的文言文教學中,多數(shù)一線的語文教師往往糾結于文言文教學目標的設置,只注重詞語解釋句子翻譯等實用知識,個人教師或注重浪漫主義,或輕視實用價值的體現(xiàn),只注重挖掘文言文的文化傳承,而我認為“文”與“言”兩者應并重,甚至做到二者的有機融合。

第5篇:高中語文古文常識范文

一、在高中語文詩詞教學中實施“以寫促學”的理論基礎和條件

(一)皮亞杰的建構主義理論

建構主義認為,知識不是通過教師傳授得到,而是學習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會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料,通過意義建構的方式而獲得的。在建構主義學習環(huán)境中,強調(diào)學生是認知主體、是意義的主動建構者,是把學生對知識的意義建構作為整個學習過程的最終目的。可見,學生是信息加工的主體,是認知結構的主動構建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動接受者和被灌輸對象。“以寫促學”正是反映學生對閱讀內(nèi)容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主動有效體驗的表現(xiàn)。

(二)弗拉維爾的元認知理論

弗拉維爾認為,元認知就是個體關于自己的認知過程的知識和調(diào)節(jié)這些過程的能力,它具有兩個獨立但又相互聯(lián)系的成分:對認知過程的知識和觀念與對認知行為的調(diào)節(jié)和控制。元認知策略是一種典型的學習策略,是學生對自己整個學習過程的有效監(jiān)視及控制的策略。學習時,學習者會使用一些策略去評估自己的理解、預計學習時間、選擇有效的計劃來學習解決問題。“以寫促學”正是體現(xiàn)了把學習教給學生自己把握的元認知理論。

(三)高中生身心發(fā)展的規(guī)律和特點

高中階段的青少年開始要求自立,嘗試獨立思考,自主意識逐漸增強;他們已具備一定的知識積累,視野日益開闊,思維體系日益完善,善于接納新的事物。同時,高中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已有相當程度的發(fā)展,學習的目的性、獨立性逐步增強,對學習的自我監(jiān)控、自我評價能力進一步改善;他們已掌握了一定數(shù)量的學習策略,在課堂教學之外,能夠較為自覺地安排自己的學習活動。

二、“以寫促學”在高中語文詩詞教學中的有效實施

(一)明確“寫”的要求和目的

新課標對中學詩詞教學作了明確的要求:“理解作品的思想內(nèi)涵,探索作品的豐富內(nèi)蘊,領悟作品的藝術魅力,用歷史眼光和現(xiàn)代觀念審視古代詩文的思想內(nèi)容,并給予恰當?shù)脑u價”,高考語文考試大綱對古代詩歌閱讀的“鑒賞評價”提出了兩點要求:一是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表達技巧;二是評價文學作品的思想內(nèi)容和作者的觀點態(tài)度。因此,在高中語文詩詞教學中運用“以寫促學”,并不是讓學生天馬行空、漫無目的地“寫”,而是要經(jīng)過思考,從詩詞的藝術表達、思想內(nèi)涵、作者觀點等角度去“寫”,或賞析,或評價,或感悟,或創(chuàng)作,在“寫”的過程中加深對作品的理解,思考豐富個體的情感世界,培養(yǎng)審美鑒賞能力,提升自身的人文素養(yǎng)。

(二)采用多種方式、循序漸進的開展“寫”的訓練

1、圈點批注。圈點批注是我國傳統(tǒng)的讀書方法和文學鑒賞、批評的重要形式,它直入文本,用簡潔的語言記錄閱讀者理解、思考、感悟的點滴,學生容易并樂于接受。在學習古詩詞的初級階段,我?guī)ьI學生用圈點批注的方法來踐行“寫”,即在初步感知詩詞時,通過查找資料,注上詩人的代表作品、詩歌語言風格和藝術特色;圈出不認識的、難懂的或是重要的、精彩的、感受最深的字詞句;在書的空白處寫出詩詞的大意等。

2、詩詞賞析。詩詞的賞析是 “以寫促學”古詩詞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是要花大量時間和功夫去訓練的。教師要先教給學生鑒賞詩詞的必備常識,比如古代詩詞常見題材的分類、常見的表現(xiàn)手法、常見意象的含義、常見的思想情感、常見的詩詞風格等,讓學生心中久遠而陌生的詩詞變得熟悉生動起來。同時,教師要做示范,教給學生寫賞析的一般技巧和方法,幫助學生克服“寫”的恐懼心理,鑒賞詩詞可以參照下面五個步驟:詩詞的意象―意象的特點―描繪的意境―表現(xiàn)的手法―表達的感情。

第6篇:高中語文古文常識范文

第一步通過查閱工具書解決字詞、文學常識等方面的問題,掃清學習障礙。第二步對照預習要求進行獨立思考,嘗試去理解問題。第三步是按照習題內(nèi)容做一做,檢查一下自己的預習效果,分析學習重難點。最后一步是將自己在預習活動中的難點內(nèi)容篩選出來,便于在下一步的學習活動中有的放矢。另外,筆者還定期組織學生交流預習方面的技巧與心得,將學生自己總結出來的好的預習方法進行提煉,進一步完善學生的預習方式,提高預習效果。

二、強化課堂互動技巧指導

課堂是高中語文教學的重要戰(zhàn)場與主陣地,師生互動能夠為教學活動增添活力,營造出良好的教學氛圍,增強學生的理解效果。過去一段時期以來,高中語文教學以灌輸方式為主,以適應應試模式的教學需要。如今,新課程改革已經(jīng)深入人心,教師應當注重課堂互動技巧的指點,讓學生在課堂上“動起來”,抓住學習的重點,攻克教學的難點,提高語文學習能力。首先,引導學生改變“單打獨斗”的學習方式,不再局限于自己的冥思苦想,要善于和同學進行合作學習。筆者將學生分為多個學習合作小組,每一小組在人員數(shù)量上保持均衡,人員組成方面也體現(xiàn)好中差相結合的原則,在這樣的集體之中開展學習研究,更能夠體現(xiàn)集體的智慧,取長補短,提高學習研究的速度與質(zhì)量。其次,在自主討論的學習環(huán)節(jié),筆者指導學生暢所欲言、百花齊放,通過小組內(nèi)討論交流和小組間討論交流兩種方式,展示自己的思維與智慧成果,共同完成學習任務。在小組內(nèi)交流環(huán)節(jié),筆者要求牽頭學生發(fā)揮好啟發(fā)引導作用,將小組內(nèi)每位成員的積極性調(diào)動起來,暢所欲言表達自己的觀點,對照教師提出的思考提綱進行闡述,然后全體成員一起進行完善與補充,集中全組成員的智慧完善學習成果。在小組學習研究的基礎上,筆者引導各個小組進行學習成果交流,在全班層面進行進一步的補充與完善,提高學生學習活動的深入性和全面性。通過這樣的方式,在課堂學習活動中不僅有效激發(fā)了學生的積極性,學生的自主地位得到了較好的體現(xiàn),同時提升了學生語文學習技巧與能力,對教學效率提升發(fā)揮了積極作用。

三、強化薄弱環(huán)節(jié)鞏固指導

高中語文教學工作應當特別強調(diào)針對性,因為教學時間緊、進度快,做無謂的重復勞動只會降低語文教學成效。因此要抓重點、抓薄弱環(huán)節(jié),提高學生語文學習的針對性效果。教師在語文教學中,應通過新授與回顧同步的方式,指導學生及時鞏固和深化理解語文知識點,達到扎實有效的目標。首先,指導學生學會制作“難點分布圖”,將新授課教學中尚未完全掌握以及已學內(nèi)容中不夠扎實的知識點分析和篩選出來,將自己在語文學習中學得不夠扎實的知識點凸顯出來,以便于在下一步的語文學習中突出重點,以最短的時間取得最佳的復習鞏固效果。其次,指導學生學會制作“路線前進圖”。每一輪復習的時間間隔對于學習效率方面的影響較大,間隔時間過短,屬于浪費,過長則影響記憶效果。人腦在語文學習中的記憶規(guī)律是有章可循的,尤其是艾賓浩斯遺忘曲線這一成果得到了廣泛運用。語文教師應當教會學生合理安排語文學習難點和重點的間隔時間,首次復習、二次復習以及再次復習之間要科學安排,在有限的時間里發(fā)揮出最大的學習成效。再次,指導學生學會制作“記憶聯(lián)動圖”。良好的記憶方式是提高語文學習成效的重要途徑,許多高中生在語文學習中死記硬背,效果不夠理想,制約了教學成效的提升。筆者在教學中向?qū)W生推薦一些好的記憶方式,如將關聯(lián)知識點聯(lián)合進行記憶的“框架結構記憶法”,能夠幫助學生系統(tǒng)地記憶和把握語文知識點。通過將枯燥知識點與形象事物聯(lián)系起來的“聯(lián)想記憶法”,能夠緩解學生記憶的枯燥性與乏味性,從而提高學生的記憶效果。

四、強化課后拓展學習指導

第7篇:高中語文古文常識范文

關鍵詞: 新課程 高中文言文教學 文化底蘊

很多語文教師在教授文言文時,通常運用常規(guī)的文言教學模式:教師逐字逐句講解,學生忙于記詞義,記譯文,課后字字落實到位。這種模式固然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容易為教師和學生所接受,但是經(jīng)過長時間的實踐后,我發(fā)現(xiàn)教師教得吃力,學生學得疲勞,課堂上死氣沉沉,甚至引起更嚴重的后果:學生對文言文產(chǎn)生厭倦的情緒,一講到文言文就嘆氣。這種現(xiàn)象,不能不引起我們的重視,究其原因,發(fā)現(xiàn)有二。

其一,文言文畢竟是古代的語言,和現(xiàn)代漢語相去甚遠,閱讀它難免令人感到晦澀難懂,枯燥無味,在現(xiàn)實生活中應用空間很小,對學生來說,“難懂”加“無用”,所以難以提起學習的興趣。

其二,在高考指揮棒的影響下,我們在教學過程中忽視對課文的誦讀,過于注重文言知識的傳授,反復分析文言實詞、虛詞的意義和用法,詞性的活用現(xiàn)象、文言特殊句式等做法,把課文支解為一個個與考點相應的知識點,在教條式的拆解和技術性的操練中似乎使學生獲得了“實利”,其實,學生們早就在麻木的聽講中日漸喪失了學習文言文的興趣。

而今,語文新課程標準提出要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文言文教學也應在師生平等對話中進行。要改變教師教得吃力,學生學得疲勞,課堂死氣沉沉,文言文教學質(zhì)量難以提高的局面,我想,在今后高一、高二文言文教學中,教師首先要明確文言文教學同樣具有承擔培養(yǎng)學生語文能力的作用的思想。它不僅具有傳授文言知識的任務,而且承載讓學生接受古代作品的熏陶漸染,提高其人文素養(yǎng),進而創(chuàng)造出新的思想、文化的任務。因此,文言文教學不僅要注重文言基礎知識的積累,而且要注重學生的文化積淀,厚實學生的文化底蘊。

在具體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注意以下幾個教學環(huán)節(jié)。

一、重視誦讀

誦讀對語文尤其是與現(xiàn)代漢語相去甚遠的文言文和詩詞的學習是很有幫助的。古語說得好:“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

誦讀是學習文言文的必要步驟。先讀準字音句讀,然后讀出詞義句意,再讀出文章的主旨、感情與蘊含的深刻意義。例如,讀陶淵明的《歸去來兮辭》:“舟遙遙以輕,風飄飄而吹反衣;問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曦微?!蓖ㄟ^誦讀就能把握作者盼歸的迫切心情。“讀”和“譯”并不是截然分開的前后兩個階段。學生每讀一遍,都向譯的目標前進一步,把課文真正讀懂了,“譯”的工作也就完成了。因此,讀和譯是同時進行的,“以讀促譯”是學生主觀能動性的體現(xiàn)。在讀的過程中,學生要積極思考,要運用語感來喚醒頭腦中已有的字、詞、句、篇等知識的記憶,從而加深對新知識的認識和理解。誦讀過程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首先要在掃清字詞障礙的基礎上進行,否則難以完成誦讀任務。為此必須認清字的音、形、義,同時還要理解詞、句、段的涵義。如:《勾踐滅吳》一文生字達十余處,誦讀之前必須認辨準確。其次要在理解的基礎上誦讀,把握文章的基本內(nèi)容與思想感情,把握文體風格。最后要對文章進行深入的研讀。這樣的誦讀需要邊讀邊思考,需要有批判的眼光和發(fā)展的觀點。

二、重視教會學生積累和歸納文言文的基礎方法

新課程的理念要求教師在對學生授之以魚的同時更要授之以漁,重心是要促進學生的學,從而真正實現(xiàn)葉圣陶先生的“教是為了不教”的偉大理想?!棒~濟一次,漁濟一世”,教師在有限的課堂教學中更要注重教給學生一把把開啟古代詩文閱讀之門的“金鑰匙”,使其能夠終身在中國古代經(jīng)典文化海洋里自由遨游。在文言文單元教學伊始,教師宜用2―3節(jié)課,教給學生學習文言文的基本方法。課堂上精講少析,給學生充分的讀書時間,凡是學生能自學的知識就創(chuàng)造條件讓學生自學,凡是學生能自己解決的問題就讓學生自己解決,讓學生走進文本,去和作者進行心靈溝通,鼓勵學生對學習內(nèi)容的自我理解和自我解讀,贊賞學生的個人感受和獨特見解,使學生課后能自行歸納梳理,能聯(lián)系舊知識,推知新知識,從而讓學生在良好的思維習慣中學會思考,并逐漸形成創(chuàng)新思維和實踐能力。

三、重視挖掘作品當中深層次的文化內(nèi)涵

要想把古文課上得生動有趣,教師必須深入到作品當中,去挖掘作品當中深層次的文化內(nèi)涵。中國古代典籍浩如煙海,博大精深。但凡入選高中語文教材的更是精品當中的精品。如果僅僅是流于對字詞和文言常識的講解,未免過于膚淺、枯燥,編者的意圖也最終未能得到貫徹。教師深入到文本當中去,從作品的文化內(nèi)涵或某以角度入手,然后加入對字詞的講解,教授效果是最好的。因為學生對作品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探求的欲望,那么對字詞的理解將是迫不及待的,而且印象也是最為深刻的。

四、重視教會學生充分利用好手中資料和工具書進行文言文口譯和筆譯

教師應多讓學生參照教材里面的注解并查閱《古漢語常用字字典》嘗試翻譯全文,標出難懂詞句,適時向老師提問。學生在課堂讓對文言文進行口譯或筆譯,這類較傳統(tǒng)的做法既有益于老師及時發(fā)現(xiàn)學生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又益于學生明確自己在學習古文中存在的問題并及時得以解決,以便在考場上獲得理想的文言文分數(shù)。

五、適當穿插相關古代文化知識,擴大學生的視野,厚實學生的文化底蘊

第8篇:高中語文古文常識范文

培養(yǎng)和提高鑒賞古典詩詞的能力是時代對高中生的要求?!陡咧姓Z文新課標》明確指出:“學習中國古代優(yōu)秀作品,體會其中蘊涵的中華民族精神,為形成一定的傳統(tǒng)文化底蘊奠定基礎?!惫诺湓娫~能培養(yǎng)人的社會責任感和理想信仰,培養(yǎng)人的想象力和人文素質(zhì)。青年學子應自覺地從傳統(tǒng)文化中汲取營養(yǎng)。楊叔子教授有一句詩非常深刻:“國魂凝處是詩魂。”他呼吁:文化要繼承,經(jīng)典要誦讀,詩教應先行!

培養(yǎng)和提高鑒賞古典詩詞的能力,更是高中生自身成長的需要??鬃又鲝垼骸芭d于詩,立于禮,成于樂。”這是說修身當先學詩。美學家朱光潛先生站在人生的高度總結:詩是培養(yǎng)趣味的最好的媒介,能欣賞詩的人們,決不會覺得人生是一種干枯的東西。高中生學習古典詩詞,培養(yǎng)和提高自己的鑒賞能力,對培養(yǎng)自覺的審美意識和審美情趣,塑造熱愛祖國、熱愛中華文明的精神品格,具有十分重要和現(xiàn)實的意義。

如何培養(yǎng)和提高高中生鑒賞古典詩詞的能力呢?

一、要了解詩詞的一般特點

高中學生,除了熟悉古典詩詞的體裁、分類、押韻、對仗等等常識以外,還應了解以下幾個特點:

1.流派繁多,題材不同,風格各異。了解不同流派的藝術特點,對于我們鑒賞古典詩詞具有普遍的指導意義。

2.表達技巧豐富多彩。比興手法、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古喻今、對比、烘托、象征、借代等等,詩人們給我們留下了極為豐富的藝術創(chuàng)作典范。

3.抒情詩居多。陸機說:“詩緣情而綺靡?!本褪钦f詩歌是因情而發(fā)的,是為了抒發(fā)作者感情的。《尚書》說:“詩言志?!边@個“志”就是思想、情感、志意。而抒情詩往往是先寫景,后抒情,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如唐代趙嘏《長安秋望》:“云物凄清拂曙流,漢家宮闕動高秋。殘星幾點雁橫塞,長笛一聲人倚樓。紫艷半開籬菊靜,紅衣落盡渚蓮愁。鱸魚正美不歸去,空戴南冠學楚囚?!鼻叭?lián)寫景,描寫深秋拂曉長安城中遠遠近近的秋色:首聯(lián)寫全景,頷聯(lián)寫仰視,頸聯(lián)寫俯視,無不觸發(fā)詩人孤寂悵惘的愁思。尾聯(lián)抒情,表達詩人毅然歸去的決心。

二、要了解作者的生平經(jīng)歷、藝術創(chuàng)作特點及相關的社會背景

白居易說:“詩者,根情,苗言,華聲,實義?!辫b賞古典詩詞,品評其“苗”(語言)、“華”(音韻)、“實”(意義),就要追溯其“根”(情感),因為“苗、華、實”皆由“根”而發(fā)。詩人為什么有情感要抒發(fā)?背景是什么?所以說“以意逆志”、“知人論世”是鑒賞的重要途徑和方法,即要鑒賞作家作品,就必須聯(lián)系作者的生平思想經(jīng)歷,了解其藝術創(chuàng)作特點,考察其所處的時代社會背景。如李白的《登金陵鳳凰臺》一詩,只有了解了李白被排擠的時代背景,才能理解詩中作者的憤懣的心情;只有了解了李白的生平思想、個性、抱負和詩歌風格,才能理解詩中作者憂國傷時的懷抱以及意寓于言外的余味,才能對這首詩作出正確的審美判斷。

三、要積累一定的古漢語知識和古文化知識

中國古典詩詞是根植于豐富的古漢語和燦爛的古文化的土壤之中的,鑒賞古典詩詞,就要有一定的古漢語知識。如杜牧的名句“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中的“坐”字,取古漢語中的“因為”義;樂府詩《陌上?!贰皝須w相怨怒,但坐觀羅敷”中的“但”字,取古漢語中的“只、僅”義。類似的詞類活用、語序倒裝、成分省略等在古典詩詞中也都很常見。

幾千年的文明史,不僅形成了我們民族的共同語,也形成了我們民族大致的心理認同,因而古典詩詞中出現(xiàn)的一些習俗和花草鳥蟲、月露風云等往往蘊含特定的含義和文化內(nèi)涵。如《詩經(jīng)》中有“昔我往矣,楊柳依依”,再加上“柳”與“留”諧音,“柳”便代表了一個場景、一種情緒。類似的“渭陽”、“南浦”、“秋月”、“夕陽”、“雁”等等,無不帶有我們民族的特定含義的心理認同。還要了解古人的一些口語、慣用語等。如被《詞旨》推為“警句”、《古今詞話》又譽為“妙語”的劉克莊的《清平樂》詞句:“貪與蕭郎眉語,不知舞錯伊州”,其中的“蕭郎”泛指女子所愛慕的男子。再如崔玨的《和友人鴛鴦之什》,題中“什”因《詩經(jīng)》中小雅、大雅、周頌每十篇為一“什”,后稱詩文的篇、章為“什”。

另外,還要了解古詩詞中的典故。如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中用了孫權、劉裕、劉義隆、拓跋燾、廉頗等人的典故,再如趙嘏的《長安秋望》,尾聯(lián)中“鱸魚正美”和“南冠”就分別用了西晉張翰和春秋鐘儀的典故。如果對這些歷史人物的故事不了解,就很難去理解與鑒賞了。

四、要多讀勤背,積累誦讀量

第9篇:高中語文古文常識范文

關鍵詞:高中語文;古詩文;傳統(tǒng)文化;策略

一、研究背景

2014年3月教育部頒布《完善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教育指導綱要》,宗旨是加強傳統(tǒng)文化教育,增強青少年學生的民族文化自信和價值觀自信。就中華優(yōu)秀文化的傳承與弘揚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并指出:“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傳承和發(fā)展的根本,如果丟掉了,就割斷了精神命脈?!倍谝恍W校的古詩文閱讀教學中,往往注重字句的積累,輕視文本的人文感悟與文化積淀。如對古文語言文字現(xiàn)象分析“精雕細刻”,字字落實,歸納梳理,知識傳授明顯,但對文本的文化蘊含則“輕描淡寫”,反復強化的也就是字詞句的特殊用法,對應考試的方法演練,缺乏文化引領下的品味感悟,學生自然無法品出文章的精彩和深邃,得不到熏陶感染。因此,語文教育在踐行新課程標準理念時,更應注重培養(yǎng)學生自覺的文化意識、文化人格和文化實踐力。作為向?qū)W生傳遞知識與進行文化教育的語文課程,如何發(fā)揮文化傳承和文化育人、立人的作用,尤其值得面對心智逐步成熟、有一點理性思維、有一定分析能力的高中生的語文教師去深思與實踐。正是危機感和責任感促使教師思考如何在語文古詩文教學中實施傳統(tǒng)文化教育,并探索在教學中滲透傳統(tǒng)文化的有效方法。

二、在高中古詩文閱讀教學中實施傳統(tǒng)文化教育的具體策略及實施

1.充分利用教材資源,發(fā)掘文本的文化內(nèi)蘊,形成傳統(tǒng)文化滲透的自覺高中古詩文選文中有恣肆、縱橫捭闔的秦漢篇章,有情韻飄逸、恢宏豪邁的盛唐文墨,還有情深遒勁、鞭辟入里的宋代風骨,也不乏張揚個性與盡表世俗的元明清佳作,文脈清晰。經(jīng)典文本所形成的學術文化體系是龐大的,思想是精深的,凝聚的是先輩們的生活經(jīng)驗和民族特有的睿智與情趣,滲透著先輩們的人生心路歷程和生命意識。教師們應廣泛學習,認真鉆研,發(fā)掘文本的文化內(nèi)蘊,形成傳統(tǒng)文化滲透的自覺。中國古稱“華夏”“華”指“章服之美”“夏”指“禮儀之大”??梢园颜n文中的傳統(tǒng)文化分為以“章服”為代表的“形而下文化”和以“禮儀”為代表的“形而上文化”兩類。形而下文化,指的是有具體可見外形的,具有鮮明民族特色的建筑、雕塑、服裝、飾品、用具、手工工藝等器物,也包括必須依托器物或外在活動而存在的節(jié)日風俗、人際交往、農(nóng)業(yè)商業(yè)經(jīng)濟模式等民族行為習慣。而形而上文化,則是指宗教(儒、釋、道等)、哲學、藝術(詩文、音樂、繪畫)、價值觀等以精神活動為依托的思想成果以及可能需要器物支持,但也可以獨立滲透在人們內(nèi)心中的禮儀、術數(shù)、意象象征等民族心理習慣。教學時以此為依托有意識地隨文滲透傳統(tǒng)文化教育,讓學生去品味文字背后所蘊含的民族傳統(tǒng)習俗文化,挖掘文本中孝親敬長、珍視生命、敢于擔當?shù)葍?yōu)良品德。教師的教學如果沒有傳統(tǒng)文化滲透的自覺,學生也就沒有傳統(tǒng)文化學習的自覺;傳統(tǒng)文化精華的傳承與發(fā)展就會被架空。2.在課堂教學方面,形成隨文滲透傳統(tǒng)文化的有效策略在教材閱讀教學中,以文本的語言、結構與思路分析為切入口,快速把握文章的內(nèi)在思路;再引導學生深入文本內(nèi)在意蘊的感悟,從而獲得對文本深層內(nèi)涵的理解與感受。例如,在教學《六一居士》時,可以從文化視野中來設計文言文教學課堂,定位在知其文曉其情,懂其人悟其志。教學環(huán)節(jié)緊扣文本,由文本到文人再到探究感受人文文化。(1)知其文(文章):感受主客問答的形式,體會課文的數(shù)字之妙,在文中找出“六五四三二一”各代表什么,并用六個數(shù)字串聯(lián)課文內(nèi)容,從而激發(fā)學生對內(nèi)容的興趣,進而理解作者一心歸隱的情志。(2)懂其人(文人):從三貶三號了解作者的心路歷程。(3)悟其志(文化):理解古代文人士子的生命追求和精神寄托,樹立豁達、樂觀的人生態(tài)度。理解古代士大夫的“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明哲保身”的處世哲學。最后實踐延伸,布置學生為自己的取一個字號。在隨文滲透傳統(tǒng)文化教育的古詩文教學中,教師可以從文本入手,認識作者的情感及情感表現(xiàn)手法,但并不拘泥于此,而是引導學生去感悟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與魅力,體會作品深邃或清新或豁達的情懷,以及流淌在文本中的對宇宙、人生的哲理思考和豐富強烈的人生意識。3.開發(fā)校本課程資源,豐富傳統(tǒng)文化與語文教學的內(nèi)容節(jié)日文化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今,傳統(tǒng)節(jié)日意識日漸淡化,民間藝術也面臨失傳危險,傳統(tǒng)文化似乎漸漸成為記憶中的歷史。校本課程材料“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習俗源流及其詩詞鑒賞”,在高一年級每周三的發(fā)展性課程中開課,結合課堂的古詩文教學,讓學生了解民族傳統(tǒng)節(jié)日的由來、節(jié)日的風俗習慣及其象征意義,古代文人在民族節(jié)日中的悲喜憂愁情懷和人生思考,了解中華民族歷史文化長期積淀凝聚的過程,深切感受中華民族文化的魅力,提高學生文化品味和拓展其文化視野。4.開展活動,注重傳統(tǒng)文化的審美教育和審美體驗。(1)認識理解漢文字的造字法,了解字的結構意義,正確認讀和書寫。開展認字大賽,既認讀漢字,也認知漢字構成,對閱讀、理解古詩詞有幫助。(2)文化常識理解與記憶比賽。將了解趣味與高考備考結合,緊扣文本(文言傳記閱讀),幫助學生積累相關的文化常識。(3)古詩詞創(chuàng)作大賽。讓學生在古詩詞藝術技巧鑒賞中,進行傳統(tǒng)審美情趣和傳統(tǒng)倫理取向(誠、孝、義、忠等)教育,形成課內(nèi)外結合、學用結合的語文文化教育的教學策略和模式。

三、結束語

在古詩文閱讀教學中實踐傳統(tǒng)文化教學仍有許多問題需要教師進一步思考和探索:傳統(tǒng)文化是如何以潛在方式影響著師生的教與學的心理,影響師生的互動交流、社會交際、學習思維以及待人接物等?面對世界文化浪潮的沖擊和多元文化因素的交融,如何處理傳統(tǒng)文化、多元文化與語文教學的關系?如何在教學中將傳統(tǒng)文化自然而然地滲透,形成長久性的策略?因此,教師要充分發(fā)揮語文學科古詩文教學實施人文素質(zhì)教育的特殊功能和優(yōu)勢,通過祖國的山川之美、民俗之美、歷史之美、文化之美和傳統(tǒng)之美,讓學生體味民族意識、民族精神,體味特定歷史時期特有的思想,學會關注人類生存與發(fā)展,關注社會改革與進步。同時,教師只有喚醒傳統(tǒng)文化魅力,賦予其現(xiàn)代化之魂,才能讓新形勢下的語文文化教育培養(yǎng)更多的人才。

參考文獻:

[1]曹明海,張秀清.語文教育文化過程研究[M].濟南:山東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2]劉新科.中國傳統(tǒng)文化與教育[M].長春: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3]郭瑞林.中國傳統(tǒng)文化與中學語文[D].湖南師范大學,1996.

[4]陳弦章.語文教育文化論[M].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