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淺析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1.父母: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奠基者。作為小學生的家長,父母不僅給了孩子生命及其生物遺傳基因,同時也奠定了孩子心理健康的第一塊基石。不用說入學前的心理健康基礎是家長打下的,就是進入學校后,家長在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仍然非常重要,不可低估。
根據(jù)2005年對柳州市1781名小學生進行心理健康狀況調查,并對家庭環(huán)境因素與小學生心理健康的關系進行的研究表明,所調查的4所學校的小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突出。[1]該項研究還認為,家庭環(huán)境中的親密度、情感表達、知識性、娛樂性、組織性對小學生心理健康有積極影響,家庭成員之間互相承諾、互相幫助和支持,并直接表達情感,彼此傾聽和傾訴;同時,如果家庭成員對政治、經(jīng)濟和文化等活動的興趣都比較濃厚,比較重視在文化知識上的共同學習、討論和進步,在家庭中鼓勵參加社交,有一定娛樂活動,家庭氣氛比較融洽等,這些對小學生心理發(fā)展有著良好的影響。反之,如果家庭成員之間公開表露憤怒、攻擊情緒以及相互之間矛盾對立的程度高,過分強調各個成員的獨立性,家庭成員之間的共同活動和交流比較少,家庭氣氛比較沉悶壓抑,則對小學生心理發(fā)展起著消極的作用。
其實,家庭作為孩子在學校之外的另一個重要活動環(huán)境,家長的心理健康狀況以及家庭成員的相互關系等氛圍因素,都構成對兒童心理發(fā)展產(chǎn)生影響的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環(huán)境。有研究結果顯示,學習不太好兒童的家長,在人際關系敏感、抑郁、焦慮、敵對、偏執(zhí)和精神病性等方面顯著高于正常兒童組的家長,他們的心理健康水平也相對低于正常兒童組的家長。除了父母與孩子之間先天的遺傳性因素考慮之外,家庭環(huán)境因素勢必制約和影響著孩子的心理健康發(fā)育。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就是這個道理。
2.教師: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塑造者。與家庭環(huán)境相比,學校作為專業(yè)和職業(yè)的教學和育人機構,在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顯而易見地占據(jù)著更加重要的地位;而作為職業(yè)教育工作者的教師,理應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承擔起自覺、理性和科學的塑造者角色。因此,學校應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普及心理健康知識;教師應把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針對學生出現(xiàn)的心理健康問題積極開展心理咨詢和輔導,作為一項日常的重要工作職責,常抓、抓好。
2.1 首先,要提高教師對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認識,樹立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是教育過程的重要組成部分的觀念。充分認識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是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重要手段,摒棄認為心理健康教育就是處理問題學生,或是針對有心理問題學生的工作等錯誤觀念。根據(jù)目前小學校中的具體情況,我們提倡,班主任教師應該成為學生最好的心理輔導教師。
2.2 其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教師應該根據(jù)班級和學生的實際情況,確定心理健康教育的內(nèi)容、活動形式、持續(xù)時間等具體操作問題,沒有固定的、一成不變的、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可遵循。教師和學生之間的關系是相互影響的心與心的交流,教師在傳授知識和訓練學生能力的同時,應關注和體驗孩子心靈的感受,而教會孩子去“將心比心”地感受,實際上就是在進行心理健康教育。這種心與心的交融只能在日復一日的具體互動中實現(xiàn)。作為人類靈魂工程師的教師,對學生施加的影響是無處不在、無時不在、無事不在的潛移默化、潤物無聲,是觸及靈魂、終生受用的百年大計、人心工程;作為受教育者的學生,在學習知識、發(fā)展能力的同時,不可避免地接受了來自教育者的各種影響,形成了與教育者十分相似的行為習慣,這樣的案例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是屢見不鮮的,茲不贅言。
2.3 把心理健康教育納入常規(guī)教育過程,特別是與學校日常的教育教學活動有機結合,不能只停留在口頭說教上,而應引導學生參與活動,融入生活,在實踐中讓他們得到心靈的熏陶,在參與中引導他們合理釋放自己,進而形成良好的興趣愛好,塑造健康的人格品行。其中,在當今小學生、特別是城市小學生群體大多是獨生子女的時代背景下,教師要尤其注意為學生創(chuàng)造挫折情境、增加抗壓訓練,以提高他們的心理承受能力。比如,在學科教學中,要有意識地安排一些有一定難度的問題,讓學生解決,讓學生在認真思考、解決難題的過程中,心理得到鍛煉,承受挫折能力自然也會有所提高。
3.伙伴: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互動者。在生活實踐和教育實踐中,我們常??梢园l(fā)現(xiàn),一個學生心理產(chǎn)生了某種障礙和困擾,他既不跟家長講,更不在老師面前吐露,而是在他的伙伴中尋求宣泄、理解和支持。這一現(xiàn)象告訴我們,在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過程中,伙伴的作用不可忽視。
這個觀點恰好得到了2007年合肥市一項關于小學生心理復原力與社會支持的關系的實證研究的支持。[2]所謂“復原力”(resilience),是個心理學術語,指個體、學校、家庭和社區(qū)能夠成功地應付生活中出現(xiàn)的挑戰(zhàn),比如生活變遷、不斷增加的壓力、危險因素等的一種能力。該項研究結果表明,小學生心理復原力水平與社會支持各因子均存在中等程度以上的正相關,其中同伴支持與心理復原力關系最密切,說明與同伴建立和保持良好關系,對兒童復原力具有促進作用。毫無疑問,同伴的支持對于小學生應對挑戰(zhàn)等帶來心理振蕩所具有的作用力,對于小學生建立一種健康的心理平衡同樣具有積極作用。
由此可見,伙伴關系是小學生群體中年齡相近、處境相同、心理類似的一種緊密關系,他們“同聲相近、同氣相求”,在日常的大量互動中,最容易達成心理共振和情感交流。比如,不少學校就通過成立“特色小組”,不僅滿足了不同小學生的不同興趣需要,有利于學生主動性、積極性、創(chuàng)造性、獨立性等良好心理素質的形成,充分張揚每個小學生的個性,而且更重要的是它增加了伙伴間交往的機會,培養(yǎng)了學生的合作意識。因此,在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要特別發(fā)揮好這種伙伴之間的親密互動作用,有意識、有計劃地安排和組織好伙伴之間的交流與合作活動,創(chuàng)設多種多樣、生動活潑的團隊互動情境,讓他們在為達成某一共同目標而進行的交流、協(xié)作與互動過程中,化解心理困擾,建立一種積極向上的心理素質。
綜上所述,父母、教師和伙伴這三種角色是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過程中的三個關鍵因素;抓好這三個因素,就可以創(chuàng)設良好的家庭環(huán)境、學校環(huán)境以及伙伴互動環(huán)境,從而可以促進小學生心理健康成長,對提高其學習效率和成績也有著積極的意義。相反,不良的心理狀態(tài)是導致兒童學習失敗的重要原因之一,同時,學習成績不好反過來也會嚴重影響小學生的心理發(fā)展,如此循環(huán)往復,必然導致小學生心理-成績的惡性循環(huán)。隨著我國基礎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教育培養(yǎng)目標、教學方式以及教育理念都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正在被越來越多的教師所接受。教學中不但要讓學生掌握知識、發(fā)展智力,更要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個性以及較強的社會適應能力和良好的待人接物能力;教師不但是教書育人的教育工作者,還應是學生心理健康的塑造者,這種科學的育人觀已經(jīng)越來越深入人心,得到很多有識之士的重視。
但是,必須認識到,人的心理發(fā)展過程就是一個有規(guī)律的連續(xù)過程,但也存在著明顯的階段性。就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而言,教育者要分析和結合小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特點,通過各種方法和手段對受教育者施加正面的、積極健康的影響,目的是促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以適應社會文化發(fā)展要求。從某種意義上說,養(yǎng)成教育的本質就是心理自覺性的養(yǎng)成,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必然是一個長期的持久塑造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
參考文獻
人們常說: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小學生常見心理問題及主要表現(xiàn): 第一,逆反心理嚴重。表現(xiàn)為不聽家長和教師的勸導,故意對著干;當?shù)貌坏浇處熀图w的重視時,用惡作劇來顯示自己,常常表現(xiàn)出自己年齡、身份能力極不相稱的幼稚行為,對別人的議論十分敏感,少言寡語,不愿與同學交往。第二,不同年級均存在著厭學、依賴、困惑等學習心理障礙。表現(xiàn)為上課注意力不集中,害怕作業(yè)多,做作業(yè)依賴家長,考試時顧慮重重,致使大腦呈抑制狀態(tài)。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風順,總是會遇到這樣或者那樣的困難。因此,我們不是怎樣設法減少孩子可能遇到的挫折情境,而是幫助孩子以正確的方式和心態(tài)去對待困難和挫折。所以我們要培養(yǎng)孩子挫折的承受能。作為一名老師,首先要有健康的心理。老師是學生學習的榜樣,很多的事情學生都受到老師的行為舉止所影響,一個老師心理健康,情緒穩(wěn)定,就會給學生以沉著的感覺,讓學生能夠靜下心來學習,一句鼓勵的話語則可以改變一個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記得二年級的時候我班轉來一位新同學,當時在班上是中下水平,無意中我對他進行了表揚,我也沒有在意,可是在后來的學習中進步很大,到現(xiàn)在四年級了,這孩子每天都是第一個完成數(shù)學作業(yè),在我沒講新課之前已經(jīng)把例題看得差不多,還學會了自己思考,數(shù)學算法的多樣化,每次講完他都會問我他的做法對不對,在上期的數(shù)學期末考試中取得了滿分,每天第一個改完作業(yè)。當然一個老師不能很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緒,就會給課堂帶來緊張氣氛,使學生產(chǎn)生厭學情緒。一個心理健康的老師,具有良好的修養(yǎng),尊重學生,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健康的學習環(huán)境。
關愛學生是我們常掛嘴邊的話語,可是怎么樣關愛學生呢?
首先,了解和信任學生。學生是一個有思想,有感情,有個性的活生生的人,每個學生都有與眾不同的一面,也許對于老師我家長來說,看重的是學生的成績,其實,仔細觀察,即使成績不太好的學生也有好的一面,比如:我們班有一孩子,每天不寫作業(yè),雖然老師經(jīng)常會批評他,但是他每次見到老師是最有禮貌的,拋開學習成績,他很多方面都很優(yōu)異,如果老師不了解和信任學生,就不可能有對學生真正的愛,也談不上對他們進行針對性的教育。為了教書育人,老師不僅要了解學生的過去和現(xiàn)在,又要了解學生的家庭,了解學生的優(yōu)點和特長,和內(nèi)心世界。只有了解和信任學生才能根據(jù)學生的特點進行針對性教育,這樣才能收到良好 的教育效果,使學生得到充分 的發(fā)展。
其次,要做學生的良師益友。隨著學生年齡的增長,他們往往會把自己的心事和秘密隱藏起來,不對家長和老師說,因此,一位老師應當主動 與學生做知己,傾聽他們的心聲,幫助他們解決實際問題,老師才會更全面,更深刻地了解學生。
【關鍵詞】高校輔導員;大學生心里健康;健康教育
一、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成因
(一)生活環(huán)境的改變
剛入校的大學生,承載著家長的希望進入校園,開始了一段新的生活。而他們當中多數(shù)都為獨生子女,嬌生慣養(yǎng),缺乏獨立自主能力。離開了父母的照顧,面對新的生活環(huán)境和集體生活方式,事事需要自己動手,就會感到生活上的不適應,從而容易導致一些心理上的煩惱。
(二)學習方式的改變
大學的學習方式,不同于高中的“滿堂灌”,學習具有多樣性,主要依靠自學,這就需要學生做好大學生角色的轉換,培養(yǎng)獨立的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大學還是個人才聚集的地方,許多高中時代的佼佼者面對激烈的競爭失去了往日的光環(huán),對心理健康的發(fā)展會產(chǎn)生一定影響。
(三)大學生的戀愛問題
隨著大學生活的豐富,班級、學生會、社團等同學接觸機會的增加,學生們開始涉足愛情這個領域。然而,這恰恰也是對大學生造成困擾的問題。如果不能樹立正確的戀愛觀,處理問題出現(xiàn)偏激,就會影響大學生的正常生活,嚴重時甚至走向極端。
(四)大學生的人際交往問題
當今大學生常常面臨交際困難的問題,主要表現(xiàn)為不知道如何與人溝通交流,常以自我為中心,不熟悉溝通技巧。另外,同學們習慣、愛好、風俗等多方面的差異,也容易引起大學生心理上的不穩(wěn)定情緒。
(五)嚴峻的就業(yè)形勢
就業(yè)問題越來越受到大學生,特別是臨近畢業(yè)的學生所關注。大學幾年的努力,無非是為自己在走出校門的時候能夠擁有一份滿意的工作。然而近幾年來,社會競爭越來越激烈,畢業(yè)人數(shù)日漸增多,大學生找工作或找到一個理想的工作越來越困難。這使得許多面臨畢業(yè)的學生心理壓力過大,影響身心健康的發(fā)展。
二、高校輔導員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作為一名高校輔導員,要充分認識到大學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在了解和分析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成因后,更要不斷學習和思考。在總結日常工作經(jīng)驗的同時,認真向輔導員前輩們學習,在工作方式上不斷創(chuàng)新,探索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從源頭上盡可能的避免學生心理問題的產(chǎn)生。
(一)充分認識入學教育的重要性
剛入校的大學生單純而又充滿好奇,從中學來到大學,是人生新的一頁。輔導員要做好大學生入學教育工作,引導學生盡快完成角色的轉變,適應新的校園生活和學習環(huán)境。建立學生檔案,熟悉學生背景,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戀愛觀。另外,幫助學生做好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使學生在邁進校園以后逐漸適應大學生的身份,為自己的目標而努力奮斗。
(二)創(chuàng)建和諧校園氛圍
大學幾年的經(jīng)歷和教育對塑造學生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新東方校長俞敏洪說過:“最可怕的不是我們擁有什么樣的習慣,而是養(yǎng)成了某種惡習卻不自知?!币粋€輔導員的言行舉止,不僅會影響到工作的開展,也會潛移默化的對學生的身心發(fā)展造成影響。所以我們對學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不僅要說,更要靠做。同時,大學生的健康發(fā)展離不開健康向上的校園環(huán)境,在學校要打造良好的班風學風,幫助學生們養(yǎng)成集體主義精神和團隊精神,打造“聚是一團火,散是滿天星”的班級口號。在學習上,幫助學生培養(yǎng)學習興趣,提高學習的主動性,制定好完整的大學規(guī)劃。學生在思想上積極樂觀,就會自然地遠離心理健康問題。
(三)開展班級心理教育活動
心理健康教育,應該放在日常的班級管理中,而不是等到出現(xiàn)心理問題了再解決問題。輔導員擔任著心理咨詢師的角色,也要主動承擔心理輔導的工作。適當開展班級的心理教育活動具有重要意義,這種活動可以是多種形式的。特別是針對人際交往、大學環(huán)境適應等容易出現(xiàn)問題的話題,開展主題活動。我個人認為,同學們圍坐在一起的活動效果要比講座的方式效果好,大學生面臨的心理問題,許多都是長期困擾的問題得不到解決所致,簡單的幾次班級心理教育活動,可能會將學生們的心理問題扼殺在萌芽中,產(chǎn)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四)積極引導學生,鼓勵同學幫扶
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成因很多,面對心理問題生要冷靜分析原因,積極引導學生正視問題。解決問題要從兩方面思考,一是站在學生的立場,設身處地的為學生著想,了解其思想動態(tài),才能更好的引導學生。二是以旁觀者的角度替學生分析問題,如果注意力太過集中于一點,就會忽略其他的事情,所以要全面的考慮問題,幫助學生變換角度思考,轉移注意力。
同學之間接觸最多,同齡人之間也比較容易敞開心扉。因此要鼓勵學生之間建立信任,互相幫助。這樣既可以增強班級凝聚力,又可以解決一些心理上的困擾,避免一個人“鉆牛角尖”的現(xiàn)象。
關鍵詞:高職院校;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
一、高職院校學生的心理狀況和存在的心理問題
1. 耐挫能力差
現(xiàn)在大多數(shù)高職院校學生都是“90后”,且多為獨生子女,由于家長對孩子的寵愛和慣養(yǎng),他們習慣了以自我為中心,以致常排斥他人的良好建議,拒絕老師的教導和同學、朋友的幫助,甚至反其道而行之,想以此來凸顯自己的個性和體現(xiàn)自己的價值。由于家長的嬌生慣養(yǎng)和過分包辦,使許多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變差,獨立解決問題能力欠缺,意志力薄弱,不顧及他人感受,不懂得如何分享,缺乏合作精神和為人處世的能力,遇到挫折易驚慌失措,甚至出現(xiàn)極端想法、精神崩潰等嚴重問題,造成不良后果。
2. 對虛擬世界產(chǎn)生強烈的依賴性
有的學生對自己的要求日益松懈,沒有很好地把現(xiàn)代化信息利用起來,而是一味地沉迷網(wǎng)絡游戲,上課玩手機、聽音樂,從而荒廢了自己的學業(yè);在現(xiàn)實生活中不會與人交流,網(wǎng)絡的虛擬性和假想的美好誘使他們在心理上依賴網(wǎng)絡,一步步脫離現(xiàn)實,由此對網(wǎng)絡的依賴性越來越強,不能理智、客觀地對待現(xiàn)實生活中的人和事,從而產(chǎn)生嚴重的心理問題。
3.部分學生的行為習慣差,自我控制能力差
部分學生不能對自己進行有效的自我管理,對大學生活不適應,缺乏學習的恒心和毅力,普遍表現(xiàn)為校內(nèi)不能遵守基本的行為規(guī)范,晚上熬夜玩手機、出去娛樂,經(jīng)常因為補覺而翹課、遲到,導致聽課習慣和效果不佳,作業(yè)不交或書寫不規(guī)范,質量較低,違反課堂紀律,學習態(tài)度不夠端正,學習成績不理想,只是來混取大學文憑。
二、班主任在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要做的工作
1.細心觀察,深入了解學生的心理狀況
高職院校的班主任必須根據(jù)學生日常的情緒表現(xiàn)和行為變化窺探其內(nèi)心的真實想法,要適時地對學生進行心理輔導,通過定期開展與學生談心活動、集體活動和知識講座,找到學生產(chǎn)生心理障礙的根本原因,引導學生學會及時調整自己的心態(tài),再根據(jù)學生個體的差異,因材施教,對癥下藥。
2.引導學生學會傾吐煩惱,正確面對挫折和逆境
班主任要經(jīng)常教育學生,生活不是一帆風順的,而那些功成名就者,都是通過長期艱苦的努力,才能到達成功的彼岸。班主任一定要注意引導學生適時打開自己的心理閘門,進行適當?shù)膬A吐。常見的方法有傾訴法、寫日記、與好友交談等,以保持心情愉悅,緩解壓力。
3.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文體活動和集體活動
班主任是班集體的組織者、教育者和指導者,豐富多彩的課外娛樂活動具有調節(jié)情緒、陶冶情操、凈化心靈和培養(yǎng)積極向上、團結友愛、樂觀健康人格的重大作用,可以使緊繃的大腦神經(jīng)得到適當放松,從而達到調節(jié)心理狀態(tài)的目的。同時,班主任在平時生活中還應廣泛利用各種媒介開辟心理專欄,宣傳普及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識,解決學生的日常心理困擾,共同打造良好校園氛圍。
三、總結
班主任的工作特點決定了班主任能夠在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發(fā)揮獨特作用,班主任要充分利用好這一優(yōu)勢,要有高度的責任心,加強自身心理知識的學習,對待學生要有M腔的熱情、誠懇的態(tài)度、循循善誘的方式,要耐心細致地開展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嚴守保密原則,引導學生解決心理方面存在的問題,從而促進高職院校的學生心理朝著健康的方向發(fā)展,讓學生健康快樂地成長,從而培養(yǎng)出合格優(yōu)秀的大學生。
參考文獻:
關鍵詞:
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即根據(jù)小學生獨有的心理身體發(fā)展特征,培養(yǎng)其良好心理素質,促進其德智體美勞的全面健康發(fā)展。眾所周知,小學生的各方面都暫不成熟,正是需要得到引導和幫助的時候。對其進行心理素質的培養(yǎng)和指導不僅是時展的需要,也是小學生成長的大勢所趨。而通過實踐證明,小學語文由于其科目特點,在這個教學過程中,綜合運用多種方法對小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切實可行的。
一、尋找滲透點
教材是課標的具體化,也是老師教學的載體,要想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對小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首先要解決的自然是吃透教材。小學語文所涵蓋的內(nèi)容方方面面,我們需要做的就是從語言文字的培訓過程中挖掘出文章深層次的含義,找出心理健康教育的滲透點。例如在《小白兔和小灰兔》以及《兩只小獅子》中可以根據(jù)故事的講解幫助學生克服其心理依賴;又例如小學生由于年紀小,對感情的表達總是非常直白,而在同學的相處中,不懂得包容,容易產(chǎn)生排遣或者嫉妒的情緒。那么,針對這一弊病,對低年級的小學生,老師在講到《校園里的畫》時,可以啟發(fā)學生在課文中受到教育,而對于中年級和高年級的學生,則有《爭吵》和《將相和》等課文可以使學生從中受益;又例如《藍樹葉》、《小公雞和小鴨子》等可以使學生在與人交往方面的能力得到提高。
二、學法指導
所謂的學法指導,是指通過一定途徑,教師對學生在學習方法上的誘導和診治,從而學生掌握科學學習方法,舉一反三,靈活運用,提高自學能力。但是就小學生的學法指導來說,由于小學生的各方面都處于成長的過程中,知識體系并不完備,而除了知識儲備的不足還有心理的不成熟,也就給學法指導造成了一定的難度。正是心理因素這一非智力因素對于學習的啟動和強化作用,也使之成為了學生學習的一部分。新課標要求,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因此最好的想要達到的教學效果是,使學生從“要我學”轉變到“我要學”,這就需要教師對學生進行學習方式的指導。例如在閱讀課文《自己去吧》時,教師要啟發(fā)學生進行聯(lián)想。比如說當小鴨子被媽媽要求自己去時,小鴨子是怎么想的?小鴨子又是如何學會游泳的?在小鴨子學會游泳之后會有什么樣的故事發(fā)生等等。只有想出問題,才能夠討論問題,并解決問題。而在這個學習的過程中,教師又可以引導學生,若是某一天,小朋友們的媽媽要你們自己去獨立的做一件事情,你會不會像小鴨子這么勇敢呢?這樣在小學語文的教學中,就會教學生學會獨立與堅強。
三、學與實踐相結合
語文這門課程最大的特點是其具有很大的開放性,并且自主學習與自我活動機會多。若是在一個人的小學過程中,有比較好的教師的積極引導,激發(fā)其對語文學習的興趣,定會養(yǎng)成愛閱讀愛思考的習慣,在日后學習其他東西時也能獲益不淺。因此教師要時刻把握時機,巧妙的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滲透,見縫插針,往往事半功倍。在小學語文教材中,口語交際和社會實踐活動不少,教師若是引導的好,學生在參與過程中就會全身心的投入,體驗成功與失敗,總結經(jīng)驗與教訓。在實踐活動中,教師需要以活動為教材,注意把握教育的契機,讓學生在親身經(jīng)歷中學會成長。例如在開展實踐活動“我來露一手”時,可以讓學生把自家炊具帶到實驗室,學生自己分組自備食材,進行一場烹飪大比拼。學生的廚藝如何暫且不提,參與度肯定會很高。而且在這個實踐過程中,學生們既分工又有合作,或是煮面條,或是包餃子,或是炒菜,團隊協(xié)作,拉近了學生之間的友誼,同時也可享受到勞動的快樂,在以后的家務勞動中,就會主動的動手,自理能力得到提高。最為重要的是,促進學生團結協(xié)作心理品質的形成,并樹立集體意識。
四、在學習中悟出道理
人與動物的最本質差別是人有很強的主觀能動性,在實踐與學習的過程中會總結教訓,積累經(jīng)驗,悟出道理。比如在講到《掌聲》這一課時,教師可以針對文中自卑憂郁的心理難題,將這種難題轉達給學生,使其接受心理健康的考驗。也可以引導學生設想,假如文中角色和我們所想象中的不一樣,她又會怎么做呢?那么在學生讀想說的過程中,除了更加加深對課文本身的理解之外,還會從文中角色中學會自信。很多語文課文最大的特點是細膩的人物內(nèi)心心理刻畫與描寫。在課文《灰雀》中,小男孩與列寧的僅僅三次對話就講人物內(nèi)心心理活動刻畫的栩栩如生。在讓學生對小男孩的所作所為進行描述時,學生通過揣摩,潛移默化與感同身受,學會真誠。在語文教學中,作文始終是占著很大篇幅的一個部分。作文也是考驗一個學生語文學習程度如何的一個非常重要因素。那么教師在布置作文時,也可以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比如讓學生寫《我的爸爸》等,通過寫作,理解父母的辛苦,并懂得感恩。
結語:小學語文教學最重要的是對學生人生觀價值觀的引導,通過教學使學生不僅學到有用的知識,更學會做人,是一個教師最大的榮譽。綜合運用各種心理健康教育方法,使之滲透到小學語文的教學過程中,是每一個小學語文教師都應該鉆研的方向。
參考文獻:
[1] 王君萍.試論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滲透心理健康的教育[J].金色年華:下.2011(6)
[2] 臧保同.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點滴體會[J].現(xiàn)代教育創(chuàng)新雜志.2011(1)
[3] 張娟青.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運用研究[J].學周刊:B.2011(2)
[關鍵詞]中小學 心理健康教育
[中圖分類號]B84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2)11-0140-01
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學生心理素質、促進其身心健康和諧發(fā)展的教育,是進一步加強和改進中小學德育工作、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小學生正處在身心發(fā)展的重要時期,隨著生理、心理的發(fā)育和發(fā)展、社會閱歷的擴展及思維方式的變化,特別是面對社會競爭的壓力,他們在學習、生活、自我意識、情緒調適、人際交往和升學就業(yè)等方面,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心理困擾或問題,因此,在中小學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學生身心健康成長的需要,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必然要求。
為進一步科學指導和規(guī)范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促進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深入發(fā)展和全面普及,近日,教育部召開全國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會議,出臺《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2012年修訂)》,從教師隊伍建設等入手,指導中小學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
一、建立學校心理輔導組織,“一網(wǎng)一線一室”打造立體心理健康教育體系
心理輔導組織是一個對學生進行心理教育并提供各種心理咨詢的校內(nèi)服務機構,該機構在學校的領導下承擔整個學校的心理教育任務,協(xié)助實現(xiàn)學校的心理教育目標,并配備專門的心理輔導人員,以保證一定的專業(yè)性,指導幫助學生解決在學習、生活和成長中出現(xiàn)的問題,排解心理困擾的專門場所,是學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陣地,學校的心理輔導組織可以考慮從以下幾個方面開展它的工作:
(一)針對于不同學生群體開展各類心理輔導活動
比如,對學習成績較差的同學進行激勵方式的心理輔導;平時性格內(nèi)向、不合群的同學,進行活潑外向方式的心理輔導;而面對那些優(yōu)秀同學,也可以適當?shù)剡M行一定的心理緊張紓解,以防止產(chǎn)生不必要的心理困擾,未雨綢繆,使得孩子們都能健康成長。針對學生群體隨著不同時期的需要開展心理輔導活動。比如,在考試前,針對考試焦慮情緒的出現(xiàn),該組織將對即將參加考試的學生進行心理訓練,以提高其考試的心理素質,戰(zhàn)勝焦慮的困擾,并將這種考前輔導推廣到全校。此外,心理輔導活動的形式應當多元化發(fā)展,除了專業(yè)培訓以外,伴隨著網(wǎng)絡的普及,師生之間也可進行網(wǎng)絡輔導交流?!熬W(wǎng)絡輔導”,即僅通過網(wǎng)絡和學生交流,不必和學生見面。這種輔導通常通過電子郵件、QQ及語音聊天、BBS論壇、微博等網(wǎng)絡方式雙向進行,以文字或語音為主要交流方式,解決了一些學生因當面不好意思或因其他因素而逃避心理輔導的問題,屬于一對一的個別教育。負責網(wǎng)絡輔導的老師通過電子郵件、QQ、論壇、微博可掌握中小學生心理最常見、最真實的問題,如早戀、長相缺陷自卑、人際關系處理不善等常見問題,給予學生單獨的心理疏導,隱蔽性強,效果更佳。
(二)將心理教育納入正式課程
心理教育課的目標在于普及心理科學常識,幫助學生認識心理健康重要性,掌握一些心理保健知識,培養(yǎng)良好的心理素質,即時調節(jié)自己的心理狀況,能起到預防心理疾病的作用。
(三)結合時事實地進行專題講座
兒童以及青少年在成長過程中均存在著一些心理沖突與心理問題,如不能及時解決或解決不好,很容易影響學生們的身心健康和未來發(fā)展。為此,學??舍槍π缘亻_展心理教育專題講座,這種形式相對于授課更為活潑生動,學生們尤其是中小學的同學們更樂意接受。如針對剛入學要適應新環(huán)境新生活的情況,可舉辦“快速融入新生活,我們都是一家人”“新起點,新人生”等專題講座,解決新生們初入學時的不安躁動問題,幫助新生盡快融入新環(huán)境;針對學習不良、有考試焦慮及厭學情緒的學生,可舉辦“學習動機與態(tài)度”“學習策略與考前心理調節(jié)”等方面的專題講座;對于青春期的學生,可舉辦性教育與性心理知識系列講座;對于面臨畢業(yè)的學生進行升學與克服考試焦慮等方面的講座。
二、多舉措促進心理教師水平提高
[關鍵詞]心理健康;小學管理;應用
小學生年齡比較小,自身意志不夠堅定,明辨是非的能力比較差,容易受到一些不良因素的影響。這些不良因素會給小學生成長造成嚴重影響,心理教育對學生人格塑造和自我管理約束非常重要。在這個時期,做好心理教育能夠幫助小學生形成健全的人格,推動其全面進步。
一、在小學管理中,心理教育的重要性
(一)通過心理教育能夠切實提高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在小學管理過程中,將心理教育運用進去,能夠對學生進行引導,避免其心理出現(xiàn)異常。小學生心理異常表現(xiàn)為不關心班級、冷漠的對待同學,甚至會仇視自己的同學[1]。這些學生無法控制自己的行為和情緒,經(jīng)常做一些擾亂班級的行為。小學生心理異常之后,不但會影響其學習,還會影響其身心發(fā)展,對老師的班級管理非常不利。將心理教育運用進去,能夠全面的分析和了解學生的心理,找到其中的原因,切實改善小學生的心理情況。
(二)能夠避免惡性事件的出現(xiàn)
若是小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積極健康,在學習和交往時都會比較積極,對老師管理順利進行非常有利。但是隨著學生年齡增加,小學生面臨的心理壓力也會不斷的增加,甚至會出現(xiàn)比較嚴重的心理問題,通過心理教育,能夠調節(jié)或者消除已經(jīng)出現(xiàn)的問題,幫助小學生更加健康的成長。
(三)通過心理教育能夠讓小學生更加主動和自覺
將心理教育運用到小學管理中去,能夠幫助小學生更加全面的認識自己,找到自身存在的優(yōu)缺點,提高小學生自我約束和自我管理的能力,提高小學生的積極性和自信心,從而樹立自主意識,更好的參與到班級管理中去,這樣能夠讓小學管理效率更高[2]。
(四)能夠提高老師的管理能力和心理素質
老師是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和管理的主要人員,將心理教育運用到小學中去,能夠將教師工作和教育工作更好的結合在一起,不但能夠提高老師的工作效率,還能夠提高其心理素質。
二、在小學管理中,心理教育的運用
將心理教育運用到小學管理中去,可以選擇個別式和集體式的教育方式。集體式教育方式是指以班級為單位的來教育小學生,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道德情操和整體素質,給其發(fā)展奠定良好基礎。個別式教育指的是根據(jù)小學生的不同,分析小學生成長過程中面臨的問題和壓力,有針對性的進行教育,消除學生的困惑和心理壓力。
(一)在德育教育中運用心理教育
在進行小學管理的過程中,德育教育和心理教育存在一定共性,二者之間互相滲透。德育的進行能夠給學生心理教育進行提供一定目標,而心理健康教育能夠給德育內(nèi)容選擇和措施選擇奠定一定基礎。德育教育以及心理健康教育二者是相輔相成的。在開展小學德育時,可以樹立榜樣,這樣能夠讓小學生了解什么是對的和錯的,幫助小學生養(yǎng)成健康的心理。在心理教育的過程中,開展和德育有關的活動,能夠提高德育教育本身的實效性,幫助小學生養(yǎng)成健康的心理,讓其更加全面的進步和發(fā)展。
(二)在各個學科教學中滲透心理教育
心理教育對于良好校紀校風形成和學生心理健康都有著直接關系[3]。所以,班主任必須認識到小學管理中滲透心理教育的重要性。在小學管理中,班主任是非常重要的管理人員,不但需要管理班級,還需要進行教學。這便需要教師充分的挖掘學科結構,找到對小學生心理教育有利的因素,幫助小學生更加全面的進步和發(fā)展。比如語文教學中講到《吃水不忘挖井人》時,需要幫助小學生樹立正確的意識,讓其真正學會感恩,這樣能夠提高小學生的責任意識和勞動意識。
(三)建立心理健康平臺
學校進行心理健康平臺的建立能夠讓小學生面對心理壓力或者困惑時,給其提供一個主動和老師交流溝通的渠道,排解自身的心理壓力。老師也應該全面的了解和掌握學生心理情結,這樣能夠促進學生心理更加健康的發(fā)展。心理健康平臺建立能夠讓老師和學生溝通更加有效,在管理小學生時,可以根據(jù)小學生的心理情況和心理狀態(tài),有針對性的選擇一些措施,幫助學生緩解壓力,這樣能夠讓小學生更加穩(wěn)定健康的成長。
(四)定期舉辦心理健康講座
在小學管理時,可以定期舉辦一些對小學生心理健康有利的講座,這樣能夠提高學生心理健康水平。在舉辦講座時,可以邀請心理研究人員或者專家學者進行講座,講座時應該說一些簡單通俗易懂的內(nèi)容,只有小學生能夠聽懂,才能夠吸引小學生,讓小學生更好的理解心理健康,在遇到挫折時,才能夠更加正確和勇敢的面對[4]。通過心理講座能夠讓學生明白健康的心理狀態(tài)是什么樣的,這樣在將來學習和工作時,心理狀態(tài)才可能良好。此外,在講座過程中,相關的人員應該重視語言的生動和通俗,講一些小學生喜歡的故事或者事例,這樣小學生注意力才能夠集中。
(五)觀察了解學生的心理情況
在小學管理時,和學生接觸比較多的往往是老師,老師能夠通過接觸來了解學生心理情況,若是發(fā)現(xiàn)學生的心理不夠健康,那么應該有意識的進行觀察。首先,應該及時發(fā)現(xiàn)存在心理問題的學生,在發(fā)現(xiàn)問題時,必須和學生進行交流和溝通,全面的了解學生心理情況,若是有必要,可以和學生家長進行一定的溝通和交流,讓家長了解學生存在的問題,一起努力找到辦法對學生進行心理教育;其次,在教學和生活時,對于心理存在問題的學生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來交流相處,讓學生感受到老師對自己的愛護和關心,了解自己在集體中的重要性,這樣能夠提高學生的自信心,學生的心理也會產(chǎn)生積極的改變。
結語
隨著教育的進行,在小學管理中進行心理教育愈加重要,相關部門也真正認識到了小學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在小學管理中應用心理教育能夠體現(xiàn)以人為本和將來小學教育和管理的趨勢相符合。所以,小學教師和管理者必須全面的認識到做好小學生心理教育的重要性,并根據(jù)小學生的心理情況,有針對性的采取一些措施,從而幫助小學生更加健康的成長,獲得更好的進步機會。
參考文獻
[1]巴魯.小學教育應注意學生的身心發(fā)展[J].才智,2012,(14):76.
[2]趙廣,汪振德.加強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措施研究[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4,(12):251.
關鍵詞:思想品德學科;心理健康教育;小學生
在素質教育的推動下,在思想品德學科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是現(xiàn)代教育的必然。小學生具有較強的模仿性,且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響,思想品德學科本身具有思想教育、心理教育特征,其集中面向學生的心理素質、人文道德、價值走向等進行教學,在很大程度上實現(xiàn)了人文精神教學,這就為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先天資源。因此,在思想品德學科教學中,要抓住小學生的心理特征,結合思想品德學科特點,對小學生展開心理健康教育。
一、把握學生心理特征,端正學生認識
1.選擇積極性材料
小學生的心靈就像一塊白凈的畫板,你給它畫上什么,它就會呈現(xiàn)出什么。我校很多學生是留守兒童,家長的呵護不足,加之外界因素的不良影響,一些小學生形成拜金、自私、性情怪僻、暴力等心理傾向,這不利于小學生的健康成長。因此,思想品德學科教學中,教師要首先認識到小學生的個性心理特征,選擇積極性的教學資料來打開小學生的心扉,盡量避免采用一些反面或是過激性的材料,充分運用對比呼應的方式,使小學生全面認識各種行為的性質,端正小學生的行為。
人教版三年級下冊第一單元《在愛的陽光下》教學目標之一是,要求學生體會家長對自己的愛,并學著尊重家長、愛家長。在教學中,我們以“小小信件”的形式展開教學,讓學生寫出一件和父母有關的美好回憶,并在信中表達對父母的感情。寫完后,找?guī)讉€同學起來朗誦,并讓他們說出曾經(jīng)做過的傷害父母的事,并說出自己的愧疚。這就用雙面教學的形式,讓學生感受到家長之愛。
2.展開探究式教學
小學生的判斷力和理解力有限,對各種事物的判斷往往基于感性認知。因此,在面對外界誘惑時,常常會出現(xiàn)一些錯誤行為。在思想品德學科教學中,要突出學生的思維能力、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培養(yǎng),通過探究式教學方式,使學生樹立良好的價值取向。
如,在《祖國的寶島臺灣》教學中,課前讓學生收集一些關于臺灣的資料,讓學生了解影響臺灣回歸祖國的原因。在課上,用新聞模擬的方式,讓學生做主持,說出“兩岸兒童盼統(tǒng)一”的心聲,并讓學生當小記者,采訪其他同學,加深對影響臺灣回歸因素的理解。最后對學生的這次活動展開評比。此種教學方式,不但利于提升學生的課堂參與性,而且整個過程向學生傳輸了愛國主義精神,并且以競爭評比的方式,增強了學生的競爭意識和團隊精神。
二、充分挖掘教育資源,深化學生情感
1.深化課程材料
思想品德學科本身就有心理教學的內(nèi)容,如,《家人的愛》《來自社會的愛》中,要求學生樹立一顆求愛、懂愛、獻愛的心,如,《換個角度想一想》《不一樣的你我他》中,要求學生懂得換位思考,學會理解別人,學會寬恕,學會共享歡樂,那么教師要全面運用原有的教材,挖掘教材內(nèi)涵,將能夠對小學生產(chǎn)生積極影響的成分提煉出來。
如,在《說聲“謝謝”》教材中涉及的實際內(nèi)容很少,只是點出日常生活中我們要感謝的一些人,這對小學生的實際性指導作用不大。在教學中,我們將教學內(nèi)容進行轉化,以“尊重別人勞動,愛惜他們勞動成果”為主題,讓小學生說出心目中最偉大的勞動者,并簡述他們的勞動過程,之后,讓學生用小詩、歌唱、繪畫等方式表達出對勞動者的熱愛之情,引導學生樹立熱愛勞動、尊重勞動的思想。最后通過“制作感謝卡”和“送卡片給感謝的人”的小任務,讓學生體會勞動的艱辛和快樂。這就一步步將學生的情感認知深化,進而促使學生樹立了解他人、為他人思考的心理意識,提升了學生的感恩情懷,有效預防了自我主義的形成。
2.選擇興趣切入點
小學生與社會的接觸機會較少,他們活動空間集中在生活領域,這就使得他們對生活中喜聞樂見的事情比較感興趣,而興趣是打開心靈的金鑰匙,因此,思想品德學科教學要從小學生的生活實際出出發(fā),選擇小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在激發(fā)小學生興趣的基礎上,進行思想引導和心理教育。
如,在《誠信是金》教學中,用“曾子殺豬”的小故事引入“誠信”課題,并讓學生自主討論一些誠信方面的話題,尤其是生活中的小買賣行為、學生之間的承諾等,接近學生生活實際的問題,有助于學生理解“人無信不立”這句話,進而將話題擴大到企業(yè)與社會、國家與國家,這就有效實現(xiàn)了教學面的擴展,進而促使學生恪守誠信原則,做到言而有信、言出必行。
三、采用多元教學模式,培養(yǎng)學生健康心理
1.采用合作學習
隨著獨生子女的增多,很多小學生出現(xiàn)自我主義、自負等心理問題,這對小學生人際交往以及后期發(fā)展將會產(chǎn)生不利影響。在教學中,我們采用合作學習、活動教學的方式,促使小學生之間展開合作,以此提升他們的合作意識、集體意識。如,在《分享的快樂》教學中,以“我們一起畫板報”為主題,將學生分成幾個小組,每個小組自定主題,展開板報設計,做完后,教師將各個小組的成果進行展示,并讓學生談談做板報過程中的小趣事,講述大家是怎么合作完成板報設計的。這就以合作教學的方式,將學生連接在一條線上,進而刺激學生團結互助。
2.進行開放式教學
開放性的教學環(huán)境,為小學生展示自我、參與實踐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空間,在開放化的環(huán)境中,小學生的潛力會被最大限度地開發(fā)。很多心理學家認為開放性的環(huán)境不但有利于實現(xiàn)教學目標,而且有利于學生通過自主學習來增強自身的獨立性、責任感以及應對挫折的能力。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關注學生的個人價值,展開開放性的教學。如,在《集體的事誰說了算》教學中,我們結合很多學生自我性較強,不遵守班級規(guī)定的行為,展開“班級準則大家定”的活動,讓學生說出自己能遵守的準則,并以書面形式規(guī)定下來,如,自習課上不大聲喧嘩、不遲到、不早退等,進而促使學生發(fā)揮集體主人翁精神,增強學生的民主意識。
3.建立多元評價標準
在進行評價中,轉變以往的成績評價方式,對學生的日常表現(xiàn)、學習態(tài)度、意志品格等展開評價,并充分肯定學生的積極性表現(xiàn),以有效提升學生的自信心。讓學生、教師、家長等參與到對學生的評價之中,并關注學生的個人評價,以此促使學生形成健康的心理。
小學生的心理認知能力不高,對外界事物的判斷力不強。因此,在現(xiàn)代多元化的社會中,難免會出現(xiàn)一些心理問題,但是小學生的思維塑造性較強,他們愿意接受真、善、美的事物。因此,在思想品德學科教學中,教師要從小學生的心理實際出發(fā),結合思想品德學科的教學特點,選擇適宜的內(nèi)容,采用開放性、多元化的教學方式,促使學生形成良好的心理意識。
參考文獻:
[1]葉一舵,項傳軍.論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實施途徑[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11.
[2]方文樸.淺析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幾點措施與方法[J].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2010.
[3]張鴻雁.健康的心理健康的未來[J].新課程:小學,2010.
【關鍵字】兒童心理健康 孤獨感 自卑心理 恐懼心理
一、引言
兒童的心理健康發(fā)展對兒童的健康成長以及兒童一生均起著重要的作用,是兒童教育中重要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在當今社會日益復雜的背景下,不僅是當代教育的主題,也是兒童健康教育的主題。關注和研究兒童心理健康教育既是父母培養(yǎng)兒童的必備素養(yǎng),也是兒童教育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責任。對兒童心理教育的研究,有助于為兒童從小樹立良好的教育環(huán)境,培養(yǎng)兒童健康的心理,對其健康成長,發(fā)揮十分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現(xiàn)實生活中,不少教師對兒童心理教育存在一定的誤解,認為兒童因其社會經(jīng)驗不足,不可能產(chǎn)生心理問題,但隨著社會的飛速發(fā)展,當代小學生的心理負荷能力遇到了前所未有的考驗。有資料表明[1],在我國約有20%左右的兒童青少年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行為問題,如厭學、逃學、偷竊、說謊、作弊、自私、任性、耐挫力差、攻擊、退縮、焦慮、抑郁等種種外顯的和內(nèi)隱的心理行為問題。這些心理行為問題不但嚴重地影響著兒童青少年自身的健康發(fā)展,而且也給正常的教育教學工作帶來巨大的困擾,直接影響學校教育任務的完成與教育目標的實現(xiàn)。因此,兒童心理教育就是致力于幫助學生學會如何正確的面對社會現(xiàn)實,進行有效的情緒調節(jié)。預防問題發(fā)生,促進心理素質提高才是兒童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
二、典型兒童心理行為問題與健康教育對策
(一)孤獨感
孤獨是一種消極的、彌漫性的心理狀態(tài)。雖然一定程度的孤獨體驗對于人格的成長并不完全是消極的,但是長期處于孤獨狀態(tài)會使兒童產(chǎn)生被遺棄感,并導致自尊心的下降、自信心缺乏,不僅對他們的學習生活造成極大的影響,而且影響他們的心理健康狀況和社會適應能力[2]。
兒童孤獨感的影響因素有多個方面,主要有[3]:第一,師生關系與兒童孤獨感。學校背景下的孤獨感是學生基于教師對自己的評價、情緒反映和行為表現(xiàn)而產(chǎn)生的孤單、寂寞、失落無助和不滿的主觀情感體驗;第二,家庭環(huán)境與兒童孤獨感。家庭功能與孤獨感的關系要通過社會能力和行為、同伴接受性等中介變量實現(xiàn);第三,同伴關系與兒童孤獨感。其是按“受歡迎兒童―一般型兒童―被忽視型兒童―被拒絕兒童”的順序遞增的,兒童的社交地位越不利,其孤獨感就越強;第四,認知因素與兒童孤獨感。兒童的社會認知對孤獨感的體驗有一定的影響,對他人和自我的消極評價是孤獨感產(chǎn)生的原因之一。
對于兒童的孤獨情緒的干預和輔導,需要學校和家庭及社會的共同努力。主要針對個體進行,重視認知改變、人格因素、歸因方式、行為塑造,采用團體輔導和個別輔導的形式。同伴接納水平低的兒童體驗到更多孤獨感,而且同伴地位一經(jīng)確定是比較穩(wěn)定的,不易改變,即使兒童有了認知和行為方面的改變,但是如果沒有及時得到同伴的正性強化,是不容易固定下來的,對于兒童孤獨感的干預效果也不會明顯,所以無論是作為影響兒童孤獨感的重要因素還是作為兒童孤獨感干預過程中的強化因素,都應該同時對孤獨感兒童所在團體進行干預,增強團體的接納性,優(yōu)化團體氛圍[4]。
(二)自卑心理
自卑往往是非常消極的自我防御形式,會讓人變得敏感、羞怯和自暴自棄等。自卑的心理對于兒童的成長非常的不利,一個兒童如果內(nèi)心被自卑心理填充,將會影響到他未來的身心發(fā)展和與人交流的能力[5]。
存在自卑心理兒童主要有以下表現(xiàn)[6]:郁郁寡歡、情緒低落;渴望在諸如考試、體育比賽或文娛競賽中出人頭地,但又往往在正式參賽時會臨陣逃脫;語言表達較差,或表現(xiàn)為口吃,或詞匯貧乏等;常常貶低、妒嫉他人;怕羞過度,從來不敢接觸生人等等;對交朋結友或興趣索然,或視為“洪水猛獸”;在學習或做游戲時往往難以集中注意力,或只能短時間地集中注意力。
(三)恐懼心理
恐懼心理在兒童中是常見的,一般情況下,恐懼情緒是短暫的、不過分的。而有些兒童會出現(xiàn)持續(xù)的、嚴重的恐懼反應,表現(xiàn)為適應行為異常和焦慮、緊張,這種狀況不利于兒童的心理健康發(fā)展。
以主體來分,有個體恐懼心理和群體恐懼心理,如個別兒童怕兔子,而絕大多數(shù)兒童怕黑;從引起恐懼的事件來劃分,最常見的有動物恐懼、社交恐懼、自身損傷恐懼、對自然事物和現(xiàn)象的恐懼,其中社交恐懼如兒童怕見陌生者,現(xiàn)象恐懼如兒童怕影子等;以恐懼癥狀的程度來劃分,有懷疑、擔心、害怕、恐懼、恐怖等不同階段和程度的心理狀態(tài)。
三、總結
本文從兒童典型的心理行為問題視角入手,系統(tǒng)地分析了孤獨感、自卑心理和恐懼心理三種典型兒童心理問題的表現(xiàn)、影響因素及其相應對策,為類似兒童心理行為問題的干預提供了參考依據(jù)。同時,兒童心理教育對兒童的健康發(fā)展和兒童的培養(yǎng)都發(fā)揮著較大的作用,兒童心理教育是一個系統(tǒng)性工程,心理健康教育不僅需要與家庭教育相結合,更需要全社會的關注和支持。
參考文獻:
[1]吳潔.新時代下教師在兒童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性研究[J],商界論壇,2013(19):328-329
[2]梁艷.淺析小學兒童孤獨感的因素及輔導[J],社會心理科學,2010,25(110):474-477
[3]李幼穗,孫紅梅.兒童孤獨感與同伴關系、社會行為及社交自我知覺的研究[J],心理科學,2007,30(1):84-88
[4]李昱霏,王繼玉.近十年來我國兒童孤獨感的研究現(xiàn)狀與展望[J],社會心理科學,2010,25(109):287-2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