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談談對智慧課堂的理解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一、數(shù)學課堂要有松馳有度的制度環(huán)境。
心理學研究表明,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tài),在輕松,愉快,民主的氣氛中學習,不僅可以使人的記憶力增強,而且還能活躍人的思維,激發(fā)人的潛能。所以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要少一點生硬的制度壓制,多一點動情的人文關懷。例如:在課堂上要求學生坐得筆直,雙手不得動彈,不允許學生“插嘴”是壓制學生的苛求,課堂上學生“不善于傾聽別人發(fā)言”是不良的學風,課堂上“學生無意義的隨意自主”更是散漫的表現(xiàn)。知識不等于智慧,智慧不能像知識一樣直接傳授,但它需要在獲取知識、經(jīng)驗的過程中經(jīng)由教育的悉心呵護而不斷得到開啟、豐富和發(fā)展。因此,有效智慧課堂教育在人的早期智慧發(fā)展方面發(fā)揮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這種作用并不是自然發(fā)生的,智慧的發(fā)展只能在富有智慧的教育條件下才能實現(xiàn)。也就是說,好的教育環(huán)境有利于智慧的發(fā)展,只有智慧的教育才能培養(yǎng)出智慧的人。
二、數(shù)學課堂要有溫馨的物質(zhì)環(huán)境和人文環(huán)境。
智慧的數(shù)學課堂要求我們教室里桌椅的配備和擺放,設施及教學具等的選擇、擺放,環(huán)境的美化和布置,光亮、聲音、溫度等的適度控制,課堂師生的組合方式,教師的形象打扮、言行舉止都應該是溫馨的。課堂上老師不是居高臨下的,學生不是被動接受的。老師對學生應該真誠地表揚,熱情地激勵,公正地評價,善意地批評,誠懇地指點;學生與學生之間應該友善地相處,平等地交流;學生對老師應坦誠地尊重,但不盲目地迷信。課堂人際之間應該講誠信,講民主,講互動。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應該是合作關系。老師應該用“亦師亦友,和而不流”的態(tài)度去處之,用誠信換來學生的信服,用平等換來學生的交流,用愛心換來學生的敬重,“和”而成其友,“不流”而成其師,從而使師生交往充滿友愛,充滿促人奮發(fā)向上的教育因素,達到“既教好了書,又育好了人”,“老師教得順心,學生學得開心”的目的。這種環(huán)境氛圍的課堂才能真正激發(fā)學生的智慧,才是真正意義上的智慧型課堂。
三、靈動的課堂需要有智慧的教師。
大家都知道:一個墨守成規(guī)的教師會阻礙學生個性的發(fā)展,扼殺學生的童真、天性,時代需要我們作為學生智慧成長的引導者、促進者和自我智慧成長的反思者、實踐者。作為一名教師不僅需要廣博和專精的知識,更需要機敏、豁達的智慧,要用智慧的心靈去點燃學生智慧的頭腦。智慧型的課堂就是教師在實施預設教案的進程中,要提高課堂應變能力,隨時捕捉學生的疑問、想法、創(chuàng)見等精彩瞬間,充分利用生成性資源,調(diào)整預設的教學目標、教學方案、教學活動,把師生互動和探索引向縱深,使課堂再產(chǎn)生新的思維碰撞和交鋒,從而再有所發(fā)現(xiàn),有所拓展,有所創(chuàng)新,促進教學的不斷生成和發(fā)展。
四、有效的智慧課堂需要寬松民主的課堂氛圍。
課堂不僅是學科知識傳遞的殿堂,更是人性培育的圣殿。教學中應以“情感交流”為紐帶,創(chuàng)設一種自由、寬松、和諧、民主的教學氛圍,激發(fā)學生智慧的生成,促進學生的發(fā)展,鼓勵學生體驗學習生活的艱辛和樂趣,并從中感悟解決問題的策略和方法。例如我在執(zhí)教《平均分》時的情景。全班同學正興高彩烈地慶祝著能把10顆糖果平均分成2份或5份時,一名學生不等我請,而自己站了起來說:“老師,我還有分法”。這名學生竟提出了10顆糖可以平均分成3份,一般來說是始料未及的。這時做為教者的我是“視而不見”,或者課后“討論討論”,還是接納生成呢?最后我選擇了后者:“把練習紙拿上來,說說你的想法?!碑斶@名學生說出最后再把剩下的一顆平均分成3份,所以每份是3顆多一些時,學生的舌戰(zhàn)越演越烈,而我卻“坐山觀虎斗”,既不表態(tài),也不進行叫停。等他們辯論得差不多的時候,再提問:“你們覺得有道理嗎?我聽不出有什么道理呢?”有意“裝糊涂”,與其他同學一起做最好的傾聽者,讓學生做“明白人”。促進課堂的有效生成。調(diào)整后的教學思路,不僅給學生提供了探索和交流的空間,激活了學生的思維,引領學生進入思考和創(chuàng)造的境界,而且實現(xiàn)了比預想更好的教學目標,使數(shù)學教學充滿智慧與激情,使數(shù)學課堂更具魅力。
五、知識的建構需要留足思維的時間。
數(shù)學教學的本質(zhì)是啟迪學生智慧、催生學生思想的過程。學生有了自己的數(shù)學思想和智慧,才有可能創(chuàng)造出屬于自己的思維模式下的新生事物。只有點燃學生智慧的火花,才會不斷地有新的創(chuàng)造,新的驚喜。由此可見,學生自主思考后進行學習交流,才能真正經(jīng)歷興奮、激動、焦慮、緊張、困惑、刺激、折磨、喜悅等情感體驗,并在討論、爭辯、總結的同時,不斷激發(fā)、喚醒、啟迪他人及自我的靈感、智慧和創(chuàng)新思維,不斷地改進——創(chuàng)新——再改進——再創(chuàng)新,逐步形成、擁有自己獨特的數(shù)學情感、數(shù)學思維、數(shù)學思想和數(shù)學智慧。
綜上所述,大家可以發(fā)現(xiàn),其實有效的智慧課堂,并不需要過多的裝飾,精彩往往來自于課堂上師生之間精彩的互動,來自課堂上那些看似無痕跡卻有大智慧的數(shù)學思考。讓我們和學生一起從思想上親近智慧,行動上實踐智慧,不斷地生成智慧,給當今的有效課堂教學方式注入新鮮的血液,讓智慧型的數(shù)學課堂成為開啟學生思維的旅程。
【作者單位:泉州市晉光小學 福建】
所謂智慧是指對事物能迅速、靈活、正確地理解和解決的能力。蘇霍姆林斯基曾說:“學生來到學校里,不僅是為了取得一份知識的行囊,更主要的是為了變得聰明。” 因此,我們應為學生在更高層次上領悟知識架設起階梯,以利于學生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學會多角度、多層面感受生活,思考問題。因而在學校,我們對學生施與的應該是智慧教育。而實施智慧教育的主陣地在課堂。而應該是充滿智慧與靈動的有效課堂,在真實的課堂里,學生充分自主、真情投入;教師悉心聆聽、傾情傾力。師生在寬松和諧、互動合作、情趣橫生的空間里展開心靈的對話,在對話中生成,在生成中引導,在引導中感悟。以下談談自己的幾點體會:
一、數(shù)學課堂要有松馳有度的制度環(huán)境。
心理學研究表明,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tài),在輕松,愉快,民主的氣氛中學習,不僅可以使人的記憶力增強,而且還能活躍人的思維,激發(fā)人的潛能。所以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要少一點生硬的制度壓制,多一點動情的人文關懷。例如:在課堂上要求學生坐得筆直,雙手不得動彈,不允許學生“插嘴”是壓制學生的苛求,課堂上學生“不善于傾聽別人發(fā)言”是不良的學風,課堂上“學生無意義的隨意自主”更是散漫的表現(xiàn)。知識不等于智慧,智慧不能像知識一樣直接傳授,但它需要在獲取知識、經(jīng)驗的過程中經(jīng)由教育的悉心呵護而不斷得到開啟、豐富和發(fā)展。因此,有效智慧課堂教育在人的早期智慧發(fā)展方面發(fā)揮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這種作用并不是自然發(fā)生的,智慧的發(fā)展只能在富有智慧的教育條件下才能實現(xiàn)。也就是說,好的教育環(huán)境有利于智慧的發(fā)展,只有智慧的教育才能培養(yǎng)出智慧的人。
二、數(shù)學課堂要有溫馨的物質(zhì)環(huán)境和人文環(huán)境。
智慧的數(shù)學課堂要求我們教室里桌椅的配備和擺放,設施及教學具等的選擇、擺放,環(huán)境的美化和布置,光亮、聲音、溫度等的適度控制,課堂師生的組合方式,教師的形象打扮、言行舉止都應該是溫馨的。課堂上老師不是居高臨下的,學生不是被動接受的。老師對學生應該真誠地表揚,熱情地激勵,公正地評價,善意地批評,誠懇地指點;學生與學生之間應該友善地相處,平等地交流;學生對老師應坦誠地尊重,但不盲目地迷信。課堂人際之間應該講誠信,講民主,講互動。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應該是合作關系。老師應該用“亦師亦友,和而不流”的態(tài)度去處之,用誠信換來學生的信服,用平等換來學生的交流,用愛心換來學生的敬重,“和”而成其友,“不流”而成其師,從而使師生交往充滿友愛,充滿促人奮發(fā)向上的教育因素,達到“既教好了書,又育好了人”,“老師教得順心,學生學得開心”的目的。這種環(huán)境氛圍的課堂才能真正激發(fā)學生的智慧,才是真正意義上的智慧型課堂。
三、靈動的課堂需要有智慧的教師。
大家都知道:一個墨守成規(guī)的教師會阻礙學生個性的發(fā)展,扼殺學生的童真、天性,時代需要我們作為學生智慧成長的引導者、促進者和自我智慧成長的反思者、實踐者。作為一名教師不僅需要廣博和專精的知識,更需要機敏、豁達的智慧,要用智慧的心靈去點燃學生智慧的頭腦。智慧型的課堂就是教師在實施預設教案的進程中,要提高課堂應變能力,隨時捕捉學生的疑問、想法、創(chuàng)見等精彩瞬間,充分利用生成性資源,調(diào)整預設的教學目標、教學方案、教學活動,把師生互動和探索引向縱深,使課堂再產(chǎn)生新的思維碰撞和交鋒,從而再有所發(fā)現(xiàn),有所拓展,有所創(chuàng)新,促進教學的不斷生成和發(fā)展。
四、有效的智慧課堂需要寬松民主的課堂氛圍。
課堂不僅是學科知識傳遞的殿堂,更是人性培育的圣殿。教學中應以“情感交流”為紐帶,創(chuàng)設一種自由、寬松、和諧、民主的教學氛圍,激發(fā)學生智慧的生成,促進學生的發(fā)展,鼓勵學生體驗學習生活的艱辛和樂趣,并從中感悟解決問題的策略和方法。例如我在執(zhí)教《平均分》時的情景。全班同學正興高彩烈地慶祝著能把10顆糖果平均分成2份或5份時,一名學生不等我請,而自己站了起來說:“老師,我還有分法”。這名學生竟提出了10顆糖可以平均分成3份,一般來說是始料未及的。這時做為教者的我是“視而不見”,或者課后“討論討論”,還是接納生成呢?最后我選擇了后者:“把練習紙拿上來,說說你的想法?!碑斶@名學生說出最后再把剩下的一顆平均分成3份,所以每份是3顆多一些時,學生的舌戰(zhàn)越演越烈,而我卻“坐山觀虎斗”,既不表態(tài),也不進行叫停。等他們辯論得差不多的時候,再提問:“你們覺得有道理嗎?我聽不出有什么道理呢?”有意“裝糊涂”,與其他同學一起做最好的傾聽者,讓學生做“明白人”。促進課堂的有效生成。調(diào)整后的教學思路,不僅給學生提供了探索和交流的空間,激活了學生的思維,引領學生進入思考和創(chuàng)造的境界,而且實現(xiàn)了比預想更好的教學目標,使數(shù)學教學充滿智慧與激情,使數(shù)學課堂更具魅力。
五、知識的建構需要留足思維的時間。
數(shù)學教學的本質(zhì)是啟迪學生智慧、催生學生思想的過程。學生有了自己的數(shù)學思想和智慧,才有可能創(chuàng)造出屬于自己的思維模式下的新生事物。只有點燃學生智慧的火花,才會不斷地有新的創(chuàng)造,新的驚喜。由此可見,學生自主思考后進行學習交流,才能真正經(jīng)歷興奮、激動、焦慮、緊張、困惑、刺激、折磨、喜悅等情感體驗,并在討論、爭辯、總結的同時,不斷激發(fā)、喚醒、啟迪他人及自我的靈感、智慧和創(chuàng)新思維,不斷地改進——創(chuàng)新——再改進——再創(chuàng)新,逐步形成、擁有自己獨特的數(shù)學情感、數(shù)學思維、數(shù)學思想和數(shù)學智慧。
綜上所述,大家可以發(fā)現(xiàn),其實有效的智慧課堂,并不需要過多的裝飾,精彩往往來自于課堂上師生之間精彩的互動,來自課堂上那些看似無痕跡卻有大智慧的數(shù)學思考。讓我們和學生一起從思想上親近智慧,行動上實踐智慧,不斷地生成智慧,給當今的有效課堂教學方式注入新鮮的血液,讓智慧型的數(shù)學課堂成為開啟學生思維的旅程。
一、智慧課堂是基于以問題為載體的知識學習的課堂。
知識來自問題。我校的語文“智慧課堂”突出強調(diào)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我們知道學生求知的過程就是求問的過程,在學“問”的過程中獲得學問。問得多,學的東西就多,問得深,學得也深。
在《聽聽那冷雨》一課中,戎老師在一步步引導學生深入理解余光中先生在文中表達的內(nèi)涵的時候,就非常注意提問的智慧。佐藤學《學習的快樂――走向?qū)υ挕分忻鞔_提出,教學是否出現(xiàn)和維持某種對話式的、互動式的狀態(tài),取決于教師能否有效地“提問”。戎老師在與學生對話過程中,時時注意對話的目標性和有效性,與此同時,通過傾聽,讓學生感到教師在傾聽,傾聽是對學生的關注、對學生的欣賞,能夠極大地激勵學生積極思考回答問題。這種對話即充分表現(xiàn)出了教師的實踐性智慧。教師的實踐性智慧是存在于教師個人實踐經(jīng)驗之中的知識。課堂教學最大的特點就是場景性,即此時,此地,此人,此事。在這樣的場景中,師生之間以促進發(fā)展為目標進行會話。教師在其中就要讓這種對話務求高效,有效“提問”意味著教師所提的問題能夠引起學生的回應或回答,可以檢查已達到的教學效果,可以使學生意識到問題所在。在這樣的教師與學生高效參與的對話中,問題逐漸得以解決,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在一次次這樣的對話中慢慢提高。
一個有價值的問題,特別是學生提出的問題,能有效激勵學生的學習動機,吸引學生傾情投入,激發(fā)出生命的活力,產(chǎn)生探究的欲望。在兩位名師的課堂上常能聽到“誰能談談自己的看法?”“對這一問題有這樣一種認識……,你還有其他看法嗎?”等聲音。除了有兩位名師對教材的分析和準確地把握而設疑、激疑外,更有學生的質(zhì)疑答疑。這種質(zhì)疑答疑的課堂氛圍不僅能活躍學生的思維,吸引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活動,也能激發(fā)教師靈感的產(chǎn)生,促使教師進一步地思考和學習,提高專業(yè)素養(yǎng)和教學能力。
在實踐中,筆者以為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培養(yǎng)人人都有質(zhì)疑、解疑的責任感;創(chuàng)設“你問,我問,他問”的熱烈氛圍,形成積極的態(tài)度和行為,勾起學生的求知欲。同時,給學生留有思考問題的空間,引導他們從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得出結論,這樣才能真正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激發(fā)他們產(chǎn)生創(chuàng)造性的學習動機,才能最大限度地拓展學生的空間,讓學生在學習的舞臺上,成為一個出色的表演者。
二、智慧課堂是基于學生主動參與的有效課堂。
我校的語文“智慧課堂”并不是一種固定教學模式,其教學過程是教師和學生共同參與活動的過程,整個過程中,學生是認識的主體。教師的根本任務是“導”,即教師通過因勢利導,以自己的睿智點亮學生創(chuàng)造的天空,喚起學生的參與欲,使學生積極構建他們的知識,煥發(fā)學生探究與創(chuàng)新的智慧活力。教學中,兩位名師努力營造和諧的課堂心理環(huán)境,關注每一個學生的參與心理。和諧的課堂心理環(huán)境是指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與學生之間圍繞課堂教學內(nèi)容、教學任務而形成的積極探究、主動參與的精神環(huán)境,是在課堂教學中影響學生認知效率的師生心理互動。課堂上,和諧、合作的氛圍有助于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活動,使得課堂教學生動活潑地展開。同時,在教學過程中,兩位名師都有很強的動態(tài)把握課堂的能力,提出了一些核心問題,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問題的探求和研究,他們不僅調(diào)動學生的興趣、關注學生的思維發(fā)展,還考慮到對學生的正確評價。
語文“智慧課堂”強調(diào)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與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有效狀態(tài)直接相關,有效地主動參與是教學有效性的內(nèi)在要求,也是充滿靈性的,有思想碰撞的德性智慧的內(nèi)在要求。我覺得兩位名師在課堂上還有效地做到了“適時登場引導點撥”和“主動撤離”,突出了學生在獲得知識過程中的主體地位。
因此,兩位名師的智慧課堂給了我更多的啟發(fā)并指導我付之實踐。在語文“智慧課堂”的教學實踐中,筆者至少在以下兩個方面有較好的處理:
1.有效地處理主動參與與接受學習的關系。采用接受式學習,可以將概念知識全盤托出,要求學生死記硬背,通過模仿記憶和大量的練習,讓學生快速熟悉知識和技能,但學生可能記得快也忘得快。而筆者主要通過學生熟悉的情境化手段,通過問題的呈現(xiàn),通過練習比較,在課內(nèi)讓學生主動參與、合作探究,產(chǎn)生極具思維化的師生互動場,調(diào)動和發(fā)揮學生的非智力因素,激活學生已有的知識結構去與新知產(chǎn)生聯(lián)系,激活以往的經(jīng)驗,讓學生在“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中接受學習,強化了學習的自覺性和積極性,形成了具有意義而不機械的學習。注重了認知結構的動態(tài)生成――“方法讓學生悟”,讓學生養(yǎng)成主動思維的習慣。
2.有效地處理主動參與與有效指導的關系。課堂上,學生都是學習的主體。學生在系列問題中自主探究學習,通過觀察、思考、交流等活動,感悟?qū)W習內(nèi)容,形成學習結果。在這一系列學習活動中,老師只是以一個合作者、傾聽者的身份出現(xiàn),通過適當?shù)膯栴}點撥、引領、點評、激勵,讓學生主動參與,歸納學習重點,突破難點,突出易錯、易漏、易混的薄弱環(huán)節(jié),做到以學定教,順學而導。
在語文“智慧課堂”的教學實踐中,針對語文學科內(nèi)容的豐富性與廣闊性,筆者還為學生學習提供了大量的思考與參與的有效載體,如設置情境、角色扮演、口語交際訓練等,而不是用一些固定的答案有意地壓抑或剝奪學生的參與思維的欲望。正是這樣的參與,產(chǎn)生的是勉勵、鼓舞、振奮、圖強的力量;產(chǎn)生的是求異、求同、求新、求優(yōu)的激發(fā)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潛能的智慧火花。
三、智慧課堂是基于學生體驗學習的課堂。
我校的語文“智慧課堂”強調(diào)體驗學習是教師引導學生參與各種體驗性活動并在活動中獲得各種感受、體味、領悟的一種學習方式。要求整個教學程序的安排和組織要圍繞著學生的主動體驗而展開,強調(diào)對學生生命的關懷和對其生活的關注,啟發(fā)和教育學生以自己的需要、情感、認知、親身經(jīng)歷等,去理解教學內(nèi)容,去感受教學過程,去建構知識。我們知道,學生不是知識的被動接受者,不是知識的接收器,他們是一個個活生生的人,一個個有著獨立認識和情感的生命體。所以智慧課堂應該是學生充分參與、主動體驗的活動場。唐江澎老師在《白發(fā)的期盼――學會傾聽》一課的教學時,讓學生在這樣的一個活動場中始終處于知識的感知與運用、情感的體驗與升華之中。教學不是灌輸一堆固定的知識、幾條現(xiàn)成的結論,而是要把教材作為憑借,在聽說讀寫多樣的實踐中去思考、去探索,發(fā)展學生讀寫的技能。唐老師在課堂上通過一些音頻的播放,通過與學生近距離的對話,讓同學們?nèi)A聽,去感受,這樣的課堂教學程序,在安排和組織上始終圍繞著學生的主動體驗而展開,既使學生享有更充分的自由和機會,又有利于創(chuàng)設師生間相互傾聽、溝通、信任、合作的教學氛圍。這樣讓學生在感受生活氣息的同時,學會運用自己的語文知識,并在運用中不斷提高自己的語文能力和素養(yǎng)。唐老師運用自己的教學智慧,使學生感受到他們與社會之間、與生活之間距離的拉近和活動的自由,突出對學生生活的關注和生命的關懷,使學生的天性得以展現(xiàn),精神得以張揚,生命力得以開發(fā)。
為此,筆者也開展了以體驗為目標,以體驗為中介,以體驗為過程,以體驗為結果的學習方式的實踐研究,逐步引導學生參與到思考、認識、積累、感悟、反思、實踐的語文“智慧課堂”中來。這樣的課堂系列活動,讓我的學生有了以下五個方面的體驗:(1)體驗語文知識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讓學生感受到語文來源于生活,體驗到語文的應用價值。(2)體驗語文知識的發(fā)生與發(fā)展過程,從根本上加深了對語文的理解,體會到語文課濃郁的“生活味”。(3)體驗到再創(chuàng)造的美,通過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作用,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意識和聽說讀寫等能力。(4)體驗學習成功的愉悅,通過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內(nèi)驅(qū)力,讓學生積極投入到探究活動中,從成功中體驗學習的快樂。(5)體驗語文教人追求真善美,教人理智,以事實和邏輯與人溝通的真諦。
總之,我校的語文“智慧課堂”要求教師“先研后教”,對學科知識不僅要懂,更要“透”,還要“活”,能準確而全面地把握新課程的三維目標,充分了解學生的問題所在,指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斷尋找適合自身特點的“學習策略”,在教學中不斷透滲科學的學習方法,不斷提高學習效率。同時要求教師了解學生,研究學生,熱愛學生,引導學生。在課堂教學中曉之以理,導之以趣,動之以情,傳之以神,持之以恒。鼓勵學生自己去探索,在尋求答案的過程中去發(fā)現(xiàn)規(guī)律。創(chuàng)造機會讓他們獲得成功的喜悅,滿足自尊,增強自信。
一、教師要始終樹立課標意識
練習的最終目的是檢驗學生的學習情況,鞏固學習成果,將知識轉化為能力。作為教師,心中要有課標,課標是教學的靈魂和方向,是練習的總指揮和統(tǒng)帥。只有在課標引領下,教師才能把握重點,有針對性地制定切實可行的訓練計劃,適度的對教材的內(nèi)容進行增刪,做到重點突出,難點突破,起到省時省力的效果。
二、把握練習課的高效評價標準
評價“練習課”是否高效,一看練習課的目的性是否合理高效,是為了澄清模糊認識,還是為了糾正錯誤、培養(yǎng)學生的技能;二看學生的活動是否高效,教師的歸納點撥是否高效;三看練習設計是否高效,是否有再現(xiàn)概念的填空訓練,是否有辨析概念的選擇訓練,是否有歸納方法的原型訓練,是否有應用方法的變式訓練,是否有培養(yǎng)能力的中考真題訓練,等等。
三、弄清練習課的課堂結構
練習課一般分為“課堂練習課”和“課外練習課”。 課堂練習課較注重基礎練習和專項練習,而課外練習課則較注重深化練習和發(fā)展練習。它們的相同點就在于兩者都必須交待清楚本節(jié)課練習的內(nèi)容及其要求、對每個環(huán)節(jié)所要達到的目的要進行及時小結、最后還應該總結評講。
練習課是“以練習為主”、“適當指導”,做到“導、練、議、評”相結合。課堂鞏固性的練習設計要做到以課本內(nèi)容為主,根據(jù)教學目標,學生實際,將教材內(nèi)容進行適當?shù)慕M合和改編。課外綜合性練習可以適當增加習題的難度,引用一些課外內(nèi)容,即“題在書外,理在書中”,進行綜合訓練。
四、掌握練習課的設計要求
高效教學的練習設計,一是設計練習形式,是課內(nèi)練習還是課外練習;二是設計練習結構,要減少單項練習,加強系列練習,要減少復習練習,加強變式練習,要減少泛泛練習,加強針對練習;三是設計練習內(nèi)容,包括基本練習,提高練習,拓展練習等。練習設計要做到“三有”:有“情趣”,學生學起來不容易產(chǎn)生消極和疲勞情緒;有“梯度”,由淺入深,由簡單到復雜、由單一到綜合,有層次有梯度,環(huán)環(huán)相扣;有“價值”,達到以練促教、以練促學、以練明理導行的效果;有“提升”,通過練習、反饋將知識轉化為能力,促進學生能力有所提升。
五、高效練習課的實踐策略
(一)課堂練習的策略
1.合理的訓練程序。
2.充分用好 “小欄目”。
3.精心設計單元測試題。
(二)課后作業(yè)的策略
1.交流思想型作業(yè)。思想交流是思想品德課作業(yè)的首要任務。思想交流型作業(yè),可以是書面的,也可以是口頭的;可以是師生間的交流,也可以是學生間的交流;可以個別進行,也可以集體進行。
(1)感想體會型。提供背景材料或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根據(jù)材料或情境,運用所學知識,談自己的思想和體會。如在講“自覺磨礪意志品質(zhì)”時,我結合學生的成長經(jīng)歷、認知特點和行為習慣,設置了“無人監(jiān)考”的一個場境,要求學生用幽默的語言、詼諧的動作把自己的內(nèi)心感受表演出來。學生通過觀看具體、形象的表演時,認識到“無人監(jiān)”不只是考查學生的知識水平,還是在檢測學生的道德品質(zhì)。
(2)理解認識型。就所提供的背景材料談談自己對材料中所提問題的理解,就材料所反映的某一問題談認識,在不背離材料所限范圍及所學知識的前提下,鼓勵理解和認識上的多角度、多層次。如談談你對上述材料所提觀點的看法,或根據(jù)材料,談談你的理解;結合以上材料,談談你對某一問題的認識等。
(3)看法建議型。這類作業(yè)練習要求聯(lián)系自己的思想實際,進行自己的價值判斷,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合理化建議。如:看課本上的圖片:一位女生在照鏡子時發(fā)出哀嘆:我為什么不長得漂亮點?請談談你的看法等等。讓學生最大限度地參與到學習過程中來,幫助學生培養(yǎng)能力,擁有智慧,提高覺悟。
2.實踐應用型作業(yè)。實踐性是思想品德課的根本屬性,讓學生參與社會實踐是思想品德課的歸宿。此類作業(yè)要引導學生自覺參加社會實踐活動,通過親身經(jīng)歷,加深認識,增強體驗,形成信念,養(yǎng)成習慣。如在講述八年級《相親相愛一家人》時,可布置道德實踐作業(yè):①給父母寫一封信;②給父母洗一次腳或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③了解父母對你的期望,等等。通過作業(yè),增進了親子之間的了解,使父母與子女之間進行心與心的交流,父母對子女的教育充滿信心。很多學生回家給父母洗腳后都談了自己的感受,無意間拉近了距離。
關鍵詞:語文課堂 有效教學 策略
課改專家說:“教學有沒有效率,并不是指教師有沒有教完內(nèi)容或教得認真不認真,而是指學生有沒有學到什么或?qū)W生學得好不好。如果學生不想學或者學習沒有收獲,即使教師教得很辛苦也是無效教學。同樣,如果學生學得很辛苦,但沒有得到應有的發(fā)展,也是無效或低效教學?!蹦敲?,怎樣的教學才是有效的呢?有效的語文課堂應追求什么呢?帶著這樣的疑問,我積極地學習理論,虛心地請教有經(jīng)驗的老師,走進他們的課堂,在實踐中深化認識,總結經(jīng)驗,以下便是我對有效課堂的幾點認識:
一、優(yōu)化目標,保證課堂教學的有效
教學目標是實現(xiàn)有效教學的前提和關鍵,是教學活動的靈魂??梢哉f教師的一切教學活動都是圍繞教學目標進行的。但是,由于每位教師的語文素養(yǎng)和教學經(jīng)驗存在差異,在目標的定位上也有所偏失,存在盲目性、隨意性、機械照搬等問題。教師如果缺乏明確的目標意識,那所組織的教學活動必然難以實現(xiàn)教學的有效性。因此,我認為要想構筑有效的課堂教學,就要從優(yōu)化教學目標開始。
1、目標要善于取舍。由于教學時間的限制,教師應當選擇最具有價值的內(nèi)容進行教學,要學會依“標”扣“本”,針對學生的實際進行篩選取舍,“任你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飲”。善于取舍,這是一種智慧。假如課文特別適合語言的學習,我們就踏踏實實地讓學生咬文嚼字,假如文本宣揚崇高道德,我們就和學生一起感受崇高……要根據(jù)課文的特點,找準訓練點,做到一課一得,循序漸進,以點帶面。
2、目標要明確具體。教材中知、情、能訓練點的準確提煉,為敲定課時目標作出了框架安排,但具體課時目標的設立,還必須依據(jù)課程標準和學生實際,既做到難易適度,有可行性,又要做到面向全體,因材施教。目標的表述不僅要明確具體,而且要便于檢測。在目標具體表述時,我們應按“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設計。這樣,才能使我們的教學做到有的放矢。
3、目標要凸顯語文味。隨著新一輪課改的不斷深入,語文課堂教學中那些事倍功半的教學活動多了起來,那些華而不實、形式主義的東西多了起來,從而擠掉了學生對課文本身的誦讀、理解、揣摩和語言文字的訓練、運用。因而,有人指出了簡簡單單教語文。簡簡單單的語文教學應立足“字詞句篇”母語工具,提升“聽說讀寫”交際能力,凸顯出“語文味”。
二、優(yōu)化設計,追求課堂教學的簡約
隨著課程改革的逐漸深入,曾幾何時,新的語文課堂教學“變臉”層出不窮:沸沸揚揚的對話討論,雖熱熱鬧鬧,但不著邊際;鋪天蓋地的多媒體“轟炸”,雖五花八門,但分散思維……針對“語文課堂是個筐,什么都能往里裝”的現(xiàn)象,語文教學應當豎起“簡約”的大旗,刪繁就簡,返璞歸真。當把教材讀深、讀透之后,在教學時“要深入,更需要淺出”,要揚棄一些“關于語文”的東西,把深刻的語文教學內(nèi)容以凝練簡約的形式呈現(xiàn)給學生,真正做到“語文姓語”。
簡約不是簡單,是在教學中盡量排除一些形式的、無休止的、不必要的、閑散的東西,最大限度地追求課堂教學的最優(yōu)化。如在教學五年級上冊《負荊請罪》一文時,我就以讀讀、感悟、表演來達到教學目的。教學時,我先讓學生弄清劇本的基本要素,然后引導學生抓住人物表現(xiàn)的提示語反復閱讀課文,感悟藺相如的寬容大度、顧全大局以及廉頗知錯就改的品質(zhì),然后又引導學生通過演一演的方式來體會語言文字的精煉和深刻的思想內(nèi)涵,從而讓學生受到美好人文精神的教育,最后,又設計結合課文的寫話訓練,讓學生想象再現(xiàn)藺相如、廉頗促膝相談決心同心協(xié)力保衛(wèi)趙國的情景……盡管媒體設計非常簡約,但簡約中訓練了語言文字,簡約中體會了語感,充滿著厚重的人文。
三、扎實訓練,提高語文教學的實效
所謂訓練扎實,就是讓學生有充分的語言實踐的時間和機會,課堂上應該多一些學生之間的自由表達與合作學習,盡可能多的讓學生有展示自我、個性表達的機會,盡可能在課堂上增加一些討論甚至爭辯的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在暢所欲言中積累語言,在據(jù)理力爭中思維碰撞,激發(fā)靈感。學生語文能力的形成不在于教師的“教”,更多的在于學生的多讀,多寫,多練。
四、關注生成,展示語文教學的智慧。
新的課程理念認為,課堂教學不是簡單的知識學習的過程,它是師生共同成長的生命歷程,它五彩斑斕,生機勃勃,活力無限。因此課堂教學應該是變化的,動態(tài)的,課堂教學不是在預設中按部就班地進行,它應當根據(jù)學生學習中的實際情況,根據(jù)學生心理的、情感的、求知的需要作出相應的調(diào)整,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們得到充分的發(fā)展。
例如有位教師在教《江畔獨步尋花》時,預設的程序是:讀詩題,了解背景;讀詩句,弄清內(nèi)容;想詩境,體會感情;誦詩篇,賞析特色??蓜偵险n教師便發(fā)現(xiàn)學生已會背這首詩,而且基本理解了內(nèi)容,他馬上意識到按預設的教案上將無趣又無效。于是做出抉擇,讓學生根據(jù)多元智慧,自由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空間智慧強的學生選擇為詩配畫,語言智慧突出的學生選擇改寫,肢體――動覺智慧發(fā)達的學生選擇收集資料、到花園觀察和表演,音樂智慧強的學生還配上自己熟悉的旋律,唱起古詩……最后。學生不僅深刻體會了詩歌內(nèi)容,還充分展現(xiàn)了自己的學習個性,找到展示自我的機會,豐富了對詩歌的感受和體驗。教師只有敏銳地捕捉即時生成的教學機遇,抓住生成的教育資源,點燃學生智慧的火花,才能使課堂真正成為師生智慧飛揚的天地,共同創(chuàng)造的舞臺。
總之,追求有效,是我們語文教學的永恒話題,是一種理想的境界。我們老師要熟練地運用有效性策略,讓學生參與到課堂教學中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來,從中發(fā)掘?qū)W生的潛能,樹立學生學習的自信心。關于提高小學語文教學有效性的方法還有很多,這就需要廣大的語文教學工作者去發(fā)現(xiàn)、去探究,我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小學語文教學會蒸蒸日上,課堂教學形式會越來越豐富,學生也會在教育工作者精心澆灌下,在語文的殿堂中茁壯成長。
參考文獻:
[1] 高慎英 劉良華《有效教學論》廣東教育出版社.2004
關鍵詞: 多媒體 組合 優(yōu)化 課堂導學 好幫手
課堂導學的過程是教師和學生互相傳遞知識信息的過程,這是一個可控的互動活動。為了在單位時間內(nèi)使學生獲得更多更有效的信息量,依據(jù)教學的內(nèi)容和目標,合理、巧妙地引入電教媒體,并把電化教學和常規(guī)教學法有機聯(lián)系起來,充分運用其聲、光,色效應,使靜態(tài)變成動態(tài),讓學生的多種感官接受信息,有更多機會觀察、思考,做到手、腦、口等多種器官并用,從而促使他們積極參與教學的雙邊活動,使課堂導學得到充分的整合優(yōu)化,這無疑會對增強教育教學效果有事半功倍的作用。
下面我就結合《“求比一個數(shù)多幾”》這一類應用題的導學實踐談談自己運用電教媒體組合,優(yōu)化課堂教學方面的做法和體會。
一、借用其導課,創(chuàng)境激趣
課首,我將一幅攀登圖――“聰明的一休爬智慧山”的幻燈片投影出來,并啟發(fā)談話:“藍天,白云下矗立著幾座高聳的大山,這是幾座知識的大山,小朋友們想不想攀登?看老師特意給你們請來了誰?”(點擊鼠標,出現(xiàn)清新畫面,并以閃動和顏色強調(diào)“聰明”。)讓我們和聰明的一休一起來攀登這幾座知識的大山,好不好?《聰明的一休》是小朋友喜愛的動畫片,在這兒我使用電教重現(xiàn)了這一情節(jié),學生異常激動,個個興趣盎然,學習動機迅速由潛在轉為活躍狀態(tài)。除此之外,為了給學生營造積極探究新知氛圍,我還將“聰明的一休爬智慧山”這一情節(jié)貫穿課的始終,每完成一個環(huán)節(jié)的學習任務,就意味著大家和小一休又攀上了一座山峰。就這樣生動的情節(jié)極大地引發(fā)了學生強烈的求知欲,學生自始至終帶著一種激情從事學習和思考。另外,這樣做能把教書和育人有機結合起來,培養(yǎng)學生勇于克難奮進、積極探求的精神。
二、巧用其授知,發(fā)展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
這部分教材是本冊應用題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它是在建立了“求比一個數(shù)多的幾”的概念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理解“求比一個數(shù)多幾的數(shù)”的意義及其推理是本節(jié)教材的難點。對于一年級的學生來說,要突破這一難點是比較困難的,由于生年齡小,理解能力有限,實際生活經(jīng)驗不足,以具體、直觀、形象的感性認知,面對抽象的知識則難以理解并消化。根據(jù)這些特點,我借助投影教學提高學生的感性知識,讓學生讀題后,找出條件和所求問題,然后通過投影片圖形變化和演算題中的數(shù)量關系,問學生:“題目里是誰和誰比?知道什么?求什么?是根據(jù)哪句話來求的?從這句話中,你能不能看出哪種多?哪種少?多的可以分成哪兩部分?具體怎樣求?”(出示紅花的大括號和問號)使學生理解只要把跟黃花同樣多的5朵和比黃花多的合并起來,用加法計算就可以。這樣學生在直觀形象中很快理解數(shù)量之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與此同時,結合擺學具、游戲等從多種方法理解此類應用題的算理。在又一次反饋練習中,我又使用和前例同結構的幾組應用題智慧山,以激勵的語言進一步幫助學生理解此類題目的數(shù)量關系和解題思路,并將學生表述的精華錄音下來,這樣榜樣和激勵效應便應運而生,孩子們會愉快地隨聰明的一休登上一座又一座陡峭的智慧山。
三、運用其觀察,培養(yǎng)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一、集體備課的好處昭然若揭。
1.集體備課可以更新觀念。
知識是無窮無盡的,無論是誰總有知識的死角,永遠有遺忘的東西,也永遠有“新大陸”,要使自己在教學中得心應手,就必須加強學習,學習專業(yè)知識,學習社會知識,學習心理健康知識。通過集體備課,進行教學課題溝通,構建和完善教育資源共享及教學成果交流平臺,加強課題研究,每一位教師在集體備課中都應當積極參與討論,發(fā)表自己的獨到見解,對別人的教案發(fā)表自己的見解,每個備課組都集中大家的智慧,一起解決教學中遇到的問題,一起探究如何把教學內(nèi)容落到實處,如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如何突破重難點,不斷提高教學能力。集體備課,使教師廣知博聞,轉變觀念,把教育思想從應試教育的怪圈中解放出來,在教學中會更加有的放矢,得心應手,游刃有余。
2.集體備課可以集思廣益。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人的知識是有限的,人的決策能力是有限的,人處理問題的能力也是有限的。 “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眾人拾柴火焰高,只要集中所有人的智慧,我們的教學質(zhì)量和教學水平就會更上一層樓。通過集體備課,可以集思廣益,取長補短,縮短了新課程的摸索階段,極大地提高了教師的參與積極性。
3.集體備課可以拓寬思路。
一般備課范圍僅僅局限于教學設計、教學方法等,通過集體備課可以想辦法在教學的有效性、教學智慧、教師語言等進行拓寬,在教學反思、教學環(huán)節(jié)的更改、教材的解讀等方面有所擴大。大家坐在一起,相互交流,探討知識的深度、廣度,拓寬教學知識面。只要共同研究,可以就一堂課的知識點、素質(zhì)點、能力點、挖掘點甚至考試基本點進行討論,可以就一種模式、一種教法、一個主題、一個預設與生成的可能等進行討論,讓大家有所收獲。
4.集體備課提高教師的參與度和工作積極性。
每一次集體備課都有一個主講人。作為一個人,都希望自己有機會并把自己最優(yōu)秀的一面展現(xiàn)給大家。那么每一個老師當自己是主講人時,他在集體備課前都會認真地充分地去備課,去思考。每個人備的課肯定有別人沒有想到的地方,有好多的亮點,所以當你備的課得到別人肯定賞識和借鑒利用時,你是無比的自豪,你的工作積極性一定會提高,工作效率也一定會提高。還有在集體備課時,參與對某個知識點進行討論時,那時你就會隨著集體的氛圍跟著積極地融入到討論的氛圍中去。所以不論從哪方面講,集體備課都能提高老師的積極性。
二、目前集體備課的不足顯而易見。
雖然集體備課的好處是不言而喻的,但目前好多學校的集體備課還有許多的不足,還需要不斷的摸索和探索。
1.集體備課迫于壓力,流于形式。
現(xiàn)在學校要求每個年級的每個備課組一個星期必須有兩次的集體備課,部分老師因為任教兩個班,還擔任班主任,所以課務很重,因此集體備課就只能流于形式,有的老師只是報到一下,有的老師把集體備課變成交流會,也有兩三個教師在一起討論一些問題,當然也有的老師壓根兒就不來,尤其是一些年輕教師,整個集體備課的氣氛比較散漫。這種集體備課不利于每個老師專業(yè)知識的提高。
2.集體備課變成備課組長的一言堂。
集體備課的目的就是為了博采眾長,集大家的智慧于一體,但每次集體備課時,除備課組長外,其他的老師都不太愿意發(fā)表自己的看法,有的老師很聰明,也很有思想,但他就是很保守,不愿把自己好的想法或自己認為好的資料與大家共享; 有的年輕老師工作態(tài)度很松懈,同時又有點自命清高,所以也不太愿意發(fā)表意見;當然也有些老師教學中缺乏思考,集體備課時無話可說,組長說什么就是什么,所以無奈之下,一個組的集體備課就成了組長的集體備課。
3.集體備課等同于分工備課。
因為一個備課組各個人的工作態(tài)度和能力水平不一樣,有的老師很有能力也很努力,有的老師有能力但缺乏努力,也有老師既無能力又不努力,任何事情都做不好,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只能按新老和工作態(tài)度把老師進行分組, 最后其實任務還是落到幾個人的身上,并不能調(diào)動所有人的積極性,我認為這樣的集體備課還不能算是很有效的集體備課。
三、針對以上集體備課的好處以及不足,究竟如何加強英語集體備課,打造優(yōu)秀備課集體,談談我的看法和建議。
1.學校領導的思想和管理觀念影響著集體備課。
學校領導應該意識到集體備課是備課組所有成員的事情,集體備課的好壞直接影響了學校本學科的整體水平,所以學校應千方百計地盡可能的發(fā)揮所有成員的能力,調(diào)動所有成員的積極性。對教師采取人性化的管理,其實現(xiàn)在的老師還是很敬業(yè)的,由于分班時的不均衡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導致班級學科間可能會有差距,這應該是很正常的現(xiàn)象,這時我們的領導應該客觀地幫助分析原因,而不應該只看分數(shù),不看實際情況,完全采用“成者為王,敗者為寇”的態(tài)度來對待我們的老師,對考得好的老師大加表揚,對考得不好的老師狠狠地批評。領導的這種做法當然會激發(fā)一些老師更加努力,但會帶來一系列的消極影響: 部分教師比較自私,不愿意與人分享經(jīng)驗,還有部分教師比較自卑,不愿意敞開心扉與人交流,長期以來可能就會帶來教師之間的矛盾,這樣更不利于小組的集體備課。所以我認為一個聰明的領導也是打造優(yōu)秀備課集體的前提和必備條件。
2.“個人鉆研”應抓落實。
“個人鉆研”是集體備課的基礎,因為每個人對課程標準和教材的認識是不一樣的,對教材的理解、把握、加工處理也是不同的。集體備課前,應先布置教師對集體備課的內(nèi)容進行個性化的解讀和思考。集體備課時,提出自己的想法、建議及困惑,與其他教師共同探討。如果教師沒有進行個人鉆研,帶著“空腦殼”去參加集體備課,聽主備課人的“一言堂”,自己提不出半點個人的意見或建議,這樣的集體備課無助于教師教學水平的提升。教師只有經(jīng)過個人鉆研,對教材進行充分的思考和醞釀,才能主動參與,暢所欲言,談出對文本個性化理解、獨特的感悟和切合實際的教學建議,最終提高集體備課的效益??梢哉f,沒有教師“個人鉆研”基礎上的集體備課,是低效甚至是無效的。所以要求在集體討論交流之前,小組中每一個成員都要進行個人鉆研。教師的個人鉆研記錄本,不僅要成為集體備課時分享智慧的記錄本,更應成為集體備課前梳理經(jīng)驗的記錄本,傾訴困惑的記錄本。我們常告訴學生,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其實我們老師更應該多做筆記,多思考,只有這樣,我們才會在專業(yè)和能力上有大幅度的提高。
3.“集體討論、交流”不能流于形式。
思想交流是集體備課的目標,應該抓“實”,不能流于形式。在我們參與的集體討論環(huán)節(jié)中,經(jīng)常看到一些人不愿開口,總覺得無話可說,這是不行的。記得有一位名人說過,你有一個蘋果,我有一個蘋果,兩人交換之后每人還是一個蘋果;你有一種思想,我有一種思想,兩人交換之后每人就有了兩種思想。集體備課并不需要教學模式的統(tǒng)一,需要的是教師思想的交流,教育智慧的碰撞,教學形式的創(chuàng)新。也就是說,教育思想的確定,教學策略、方式的選擇才是集體備課的主要目標。有些學校的領導認為,集體備課的最佳境界就是整齊劃一。他們要求學過程,這完全是對集體備課的誤解和機械運用。從某種意義上說,這樣的集體備課反倒從一定程度上束縛了教師的手腳,是不可取的。所以我們一定要抓好這一環(huán)節(jié),要求每一個人在個人鉆研的基礎上都要做好發(fā)言的充分準備,要充分發(fā)表自己的意見,表達自己的觀點。發(fā)言的內(nèi)容一般包括學情分析、教材處理、教法選擇、媒體選用、練習設計、師生活動等。主要談談如何改變課堂教學結構,探討教學方法,切磋教學技藝,轉變師生課堂角色,談談怎樣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課堂教學方式,來實現(xiàn)“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課堂教學三維目標。
4.“二次備課”不可忽略。
展示就是學生在預習的基礎上,將自學與小組交流的成果用適當?shù)姆绞匠尸F(xiàn)出來,從而檢驗預習的效果。在這個平臺上,非常容易引起學生的思考與爭辯,碰擦出智慧的火花,從而在思維的交鋒中增長智慧,共同提高。這是一個平等交流的過程,可以使學習成果在思維暴露中得到提升,是解決學生學習內(nèi)驅(qū)力的金鑰匙。
吳效峰博士說過:“一節(jié)課不是看教師是怎樣講的,而是看學生是怎樣學的,更是看教師是怎樣指導學生學會的?!庇纱丝梢?,教師是學生學習過程的指導者,課堂問題生成的發(fā)現(xiàn)者,學生學習能力發(fā)展的促進者,小組活動的參與者、評價者,組間展示機會的協(xié)調(diào)者,是課堂的靈魂。學生什么時候去展示,以什么形式展示;哪些人去展示,展示到什么程度;學生不能全員參與怎么辦;學生假參與、假展示怎樣解決等等,都是教師必須面對的實際問題,都需要教師予以合理掌控,激發(fā)學生參與展示的欲望。在展示過程中,教師要以簡潔的追問與點撥,掀起學生傾聽與反思的波瀾,進而發(fā)現(xiàn)新問題,讓學生充滿強烈的表現(xiàn)欲,將問題的理解推向新的高度,將更多的學生推向展示的舞臺。
對于學生展示,我們應始終遵循一個原則:在預習過程中,學生都會的不展示,學生出錯率高的,一題多解的,與日常生活聯(lián)系密切,能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內(nèi)容將是我們展示的重點。學生展示時不能只對著展板讀解題過程,而是要把如何分析問題的過程給大家講解清楚,特別是幾何題,分析過程和證明過程可以寫在展板上,但是在展示時還是應該對著圖形來對問題進行分析。為了達到更好的效果,要求展示的學生姿勢端正,神態(tài)自然,聲音響亮,字正腔圓。傾聽的學生應集中精力,便于糾錯補充,質(zhì)疑拓展。展示交流過程是共同學習、共同提高的過程,應該禮讓、欣賞、尊重、包容,切不可鄙夷、諷刺、挖苦。
關鍵詞:教學興奮點;喚醒;技巧智慧
中圖分類號:G4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9094(2012)10-0038-04
所謂教學興奮點,是指教師的教學給學生留下深刻鮮明的印象,并得到學生最富有感情反應的時刻。這時師生雙方的積極性達到最佳配合狀態(tài)?,F(xiàn)代腦科學研究告訴我們,大多數(shù)人都具有非凡的潛在能力,但這種潛能大部分時間都處在一種相對睡眠狀態(tài),客觀存在一旦被喚醒,就會做出許多令人神奇的事情[1]。有經(jīng)驗的教師進行教學時,總是不失時機地精心制造教學興奮點,促使學生達到情緒高漲、智力興奮的積極狀態(tài)。一般說來,喚醒教學興奮點時,學生對教師教學的反應是敏感而強烈的,或是因急于想知道結果而凝神思考,或是因解決了某一重點難點而釋然愉悅,或是為有了新發(fā)現(xiàn)而驚奇、欣喜,或是為領悟到知識內(nèi)蘊的真理而激動自豪……此時學生的整個意識會處于異?!坝X醒”和高度興奮狀態(tài),思維更為開拓,探究欲望更為強烈,課程資源更為鮮活,課堂情境更為生動,創(chuàng)造的激情和成功的體驗更為豐富。
教學實踐中喚醒教學興奮點離不開教學智慧,這種智慧首先體現(xiàn)在教師靈動地運用嫻熟的技巧、生動的語言、巧妙的形式觸動學生的心弦,促使學生興奮激動,產(chǎn)生求學鉆研的內(nèi)驅(qū)力。這種內(nèi)驅(qū)力是激勵學生形成學習動力的加速器。其次,教師要打破陳舊教學方式,以新穎活潑的形式,讓學生感到驚訝、有趣,輕松、舒暢,讓學生在一種新奇、親切的氛圍中學習,進而愉快地完成學習任務。再次,教師要站在學生立場,觀照課堂教學,精心設計每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促使學生主動參與教學過程,由“一言堂”變“群言堂”,使教學變抽象為具體,變枯燥無味為生動有趣,激活學生思維,促進教學氣氛的活躍。還有教材內(nèi)容所蘊含的美只有通過具有審美價值觀的教師以多元的教學形式呈現(xiàn)出來,才會給學生留下美的印跡,這種美的種子會隨著課堂教學興奮點的出現(xiàn)而深深地根植于學生的心田。
一、喚醒教學興奮點,要以實現(xiàn)教學目標為原則
古人云:文武之道,一張一弛。教學亦然。課堂教學必然有波峰,也有浪谷。教學興奮點是調(diào)動學生凝神思考、認真識記、深刻理解、消化吸收、靈活運用的,它要有利于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因而必須遵循教學的基本原則。
1.目的性原則。喚醒教學興奮點,要圍繞教學目標來設計,時機要恰當。其目的是要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一方面要引導學生積極去思考問題,另一方面要鼓勵學生善于發(fā)現(xiàn)問題和提出問題,使學生在愉悅中接受知識,達到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和實現(xiàn)教學目標的目的。
2.興趣性原則。教育心理學告訴我們,興趣及其它非智力因素始終發(fā)揮著動力、導向、維持和強化等一系列相互聯(lián)系的作用。喚醒教學興奮點要充分發(fā)揮這些作用,采用靈活多樣的形式,充分刺激學生的各種感官,豐富學生的感性認識,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達到主體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的協(xié)同發(fā)展。
3.適度性原則。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靈魂多樣的教學手段,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fā)學生的思維,如果要求過高過低,學生就難以產(chǎn)生興奮。形式和手段過多談不上喚醒興奮,沒有形式和手段的輔助,亦沒有了興奮點。因此,喚醒興奮點應以本為本,以生為本,把握要點,適度運用,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和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
4.直觀性原則。小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教師要盡量通過直觀的形式和手段引導學生對所學知識形成清晰的表象,豐富感性認識,為學生形成科學概念,掌握理性知識,發(fā)展智力創(chuàng)造條件,引導學生從展示的現(xiàn)象去認識事物的本質(zhì),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
5.情感性原則。情感既是教學目標,又是教學手段。情感在教學中不僅有動力作用,而且有消除疲勞,激活創(chuàng)造力的作用。充滿情感的教學,學生思維會敏捷靈活,富有創(chuàng)造性,它不僅有利于大面積提高教學質(zhì)量,而且有利于開發(fā)學生的潛力。
二、喚醒教學興奮點,要注意調(diào)動學生的內(nèi)部狀態(tài)
“如果教師不去設法在學生身上形成一種情緒高漲、智力振奮的內(nèi)部狀態(tài),那么,知識只能引起一種冷漠的態(tài)度;而不動情感的腦力勞動只會帶來疲勞,甚至最勤奮的學生,盡管他有意識地集中努力去理解和識記教材,也會很快地越出軌道,喪失理解因果關系的能力。”[2]由此可見,教師應該注意設計教學興奮點,促使學生在課堂教學中處于一種情緒高漲、智力振奮的內(nèi)部狀態(tài)。
1.要注意研究學生的認知結構。學習的過程是原認知結構與新知識間發(fā)生相互作用的過程,并在原有認知結構的基礎上不斷建構新的知識結構?!斑^去習慣于備好課以后講課,現(xiàn)在要啟發(fā)學生思考、組織學生討論,就不是簡單地研究教材的重點和難點,還要研究學生的知識水平和認知過程?!盵3]小學生的依賴性及好奇心、好勝心比較強,感性認識勝于理性思維,所以,設計教學興奮點要注意從學生興趣、特點及原有認知結構情況入手,引導學生進入角色,以使新知識能組織到認知結構中去,求得“教”的可進入和“學”的可接受,從而達到預期的教學目的。
2.要注意信息傳遞的多元化。語言是信息傳遞最直接的重要工具。準確簡潔、生動活潑的語言,抑揚頓挫、灑脫自如的語調(diào),條理清晰、絲絲入扣的分析,深入淺出、鞭辟入里的解答,繪聲繪色、風趣幽默的講解,以及適度的體語都是劑和催化劑,注意協(xié)調(diào)配合和運用,會使課堂教學興奮點迭起。教學媒體是信息傳遞的載體,它既有能表現(xiàn)客觀事物的時間、空間與運動狀態(tài)的功能,又有即時重現(xiàn)和適時再現(xiàn)的功能,還有較為簡易的操縱和控制的特征。媒體的介入有利于學生感知教材,促進學生參與教學活動,培養(yǎng)學生學習動力,激發(fā)學習興趣,從而產(chǎn)生學習共鳴,形成教學。
3.要注意以美感激活悟性。課堂教學在準確傳授知識的同時,要使教學興奮點給人一種美感,一種享受,讓學生的悟性得以提高。因此,要突出一個“巧”字,時機“巧”,能掀起教學,產(chǎn)生教學興奮點;形式“巧”,能因勢利導,促進教學效果生成。要展現(xiàn)一個“美”字,師生的形象美、人格美、合作美會使教學動態(tài)構成整體的、和諧的、生動的美,給人以朝氣、靈感,使教學猶如一組如詩、如畫、如歌的交響樂。要呈現(xiàn)一個“新”字,新的東西會引起學生的好奇,激活學生的興趣,牽動學生的思維,促進智力向著高層次、高境界的方向發(fā)展。要強調(diào)一個“情”字,教師心中充滿激情的緊張度,學生會感受到教師情感的感染力和影響力,師生情感的交融,課堂教學就會因情感升華,使教學深悟其理,愉快地接受新知識,達到一種最高的境界。要增添一個“趣”字,具有趣味色彩的事物圖像或語言最容易吸引學生的注意,能使記憶神經(jīng)發(fā)生強烈持久的興奮,猶如潮起大海波瀾,久久不能平息,會使學生輕松的印記知識內(nèi)容,幽默更是一個人思想、學識、智慧和靈感的結晶,是瞬間閃現(xiàn)的語言火花,能增添語言的趣味和生動,起到“調(diào)料”的作用,讓學生收獲知識的同時,又得到美的享受。
4.要注意建立和諧師生關系。課堂教學中正確處理好師生主導與主體的關系是建立和諧課堂的關鍵。導有指向,學有心向。導只有通過學的主體,才能轉化為學生自身發(fā)展的智慧,所以導什么,以什么形式或手段導,是需要教師設計智慧的。以本為本,能導得流暢、平滑、無牽強之處,會誘導學生主動探索,啟迪思維。以生為本,能觀照學生立場,尊重和信任學生,課堂教學中,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以情為本,能融情于本,移情于學生,激發(fā)學生的情感,實現(xiàn)情感的相融與升華。這樣融洽的師生關系,為喚醒教學興奮點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5.要注意以正確的教學思想為前提。教學興奮點切忌形式主義,那種只注重追求表面的,顯而易見的,一時興奮的教學行為,或一些與教學內(nèi)容無關的,或以過偏的言詞事例,所謂的幽默來逗學生嘩眾取寵的做法是不可取的。所以,首先必須按照正確的教學思路,貫徹科學的教學思想,創(chuàng)設條件喚醒教學興奮點。其次,要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訓練學生的思維。教學興奮點生成時,學生的大腦活動非?;钴S,思維敏捷,聯(lián)想豐富。教師應把握這個時機,揭示規(guī)律,解決重點、難點、疑點和關鍵點,點燃學生思維的“導火線”,提出新穎的具有吸引力的問題、觀點或想法,引導學生獨立思考,促使學生得到多元思維的訓練。再次,要注意以發(fā)展的眼光,著力學生素質(zhì)的提高,使學生能帶著一種高漲的、激動的情緒從事學習活動,感覺到自身的智慧力量,體驗到腦力勞動成功的快樂。
三、喚醒教學興奮點,要彰顯奏效的技巧智慧
文本充盈著情美的意境,它以獨特、具體、生動的文字體現(xiàn)著普遍的理性內(nèi)容。要使學生對文本如入其境,如見其形,如聞其聲,對其蘊含的理性內(nèi)容透徹理解,心領神會,要有奏效的技巧智慧,讓學生在豐富知識時,激起與教學情境相一致的情感活動,這對形成教學興奮點會起到極大的推動作用。
1.迫切期待的懸念智慧。懸念在心理上是指人們急切期待的心理狀態(tài),或者說是興趣不斷向前延伸和欲知后事如何的迫切要求。教學中,學生始終處于困惑的教學情境,就很難激起主動學習的興趣。只有在最近發(fā)展區(qū)必要的懸念才會引起學生的學習動機,集中注意力,喚起興趣,刺激興奮神經(jīng),激發(fā)探究知識的欲望,產(chǎn)生迫切期待的教學魅力。如教學《少年王勃》,課前教師不妨有感情地朗誦一小段《滕王閣序》,讓師生共同沉浸于詩文描繪的意境中,然后設下懸念,告訴學生這不是教師背得好,而是一位14歲的少年寫得好,學生不禁迫不及待地想知道這少年究竟是誰?他是怎樣的一個奇才?他又是怎樣寫下如此動人的詩文?興趣的漣漪悄然被激起。
2.動人心弦的感染智慧。文本呈現(xiàn)著豐富的意境,這種意境需要教師的真情投入和精心設計去感染學生,通過以情傳情,去開啟學生的感情門扉?!安痪徽\,不能動人,故強哭者,雖悲不哀;強怒者,雖嚴不威;強親者,雖笑不和。”[4]真摯的感情才能感人,故作姿態(tài)則會引起學生反感。所以激活教學興奮點需要教師在教學關鍵處凝理注情,以動人心弦的設計,奏出教學的最強音。如《二泉映月》一文文筆優(yōu)美,真摯感人,可是對于學生來講,阿炳與他創(chuàng)作的《二泉映月》是那么遙遠,那么陌生,要讓學生體會名曲蘊藏的豐富內(nèi)涵和深遠意境,并通過課文朗讀表現(xiàn)出自己內(nèi)心的體驗,的確有難度。讓學生選擇“舒緩、跌宕、映月”三段中自己最喜歡的一個片段,聽聽音樂,并有感情地讀一讀相關課文。同時采用圖文并茂的方法,讓學生在觀察畫面的同時,理解、感悟語言文字;在感悟賞析語言文字的基礎上,形象具體地表達學習內(nèi)容。學生披文入情入境,從而感悟出課文的語言之美、形象之美、意蘊之美、音樂之美,繼而發(fā)出內(nèi)心深處的詠嘆:惠山的泉,是那失明的雙眼熱淚流;二泉的月,便是那生命中一只不沉的舟。
3.善于點撥的啟導智慧。教學興奮點的“勝”境,往往是由教師“引人”而“入”的,善于點撥的教師總是能“循循然善誘人”的。富有啟發(fā)性和想象力的教學最能觸及學生認知、審美和道德心理的深層區(qū)域,使教學成為具有吸引力、有趣、有意義的活動。如教學《古詩兩首》(《冬夜讀書示子聿》《觀書有感》)時,可以采用比較的方法引導學生理解詩意,賞析兩首詩歌。學生通過比較兩首詩的異同,感受了古詩文字和意境的美,讀懂了這兩首千古流傳的詩所蘊含的亙古不變的讀書道理,進而對歷代文人墨客們讀書感受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當學生提筆用詩一般的語言寫一兩句自己讀書的感受時,又怎能不迸發(fā)智慧的火花?
4.適度介入的競賽智慧。競賽能使學生產(chǎn)生適度的緊張或形成教學的興奮點。正如特級教師魏書生所說:“大腦處于競賽狀態(tài)時的效率要比無競賽時的效率高得多,即使對競賽無直接興趣的智力活動,學生因熱望競賽取勝而產(chǎn)生的間接興趣,也會使他們忘記事情本身的乏味而興致勃勃地投入到競賽中去?!盵5]如小學語文教材中有多篇指定背誦的課文,可以開展朗誦比賽激發(fā)學生背誦、積累的興趣。學生登臺朗誦,有的抑揚頓挫,有的聲情并茂,把自己最美的一面盡情地展現(xiàn)。這樣的競賽不僅激勵學生在競爭中學習,在學習中競爭,變“要我背”為“我要背”,而且學生熟讀成誦,語感能力也得到了大幅度提高。
5.出奇制勝的應變智慧。“文似看山不喜平。”教學也是如此。有經(jīng)驗的教師常常能根據(jù)教學情況,調(diào)整教學思路,順勢應變,使課堂教學結構增添幾分波瀾和靈氣,形成教學興奮點。如教學《我不是最弱小的》,當學生都沉浸在關愛的氛圍中時,一個學生高高舉起自己的小手,問:“為什么爸爸不直接把雨衣給薩沙呢?媽媽為什么不把雨衣給托麗亞呢?”一石激起千層浪,教師可以順著學生的思路給他們一個“愛”的引導,談談自己的看法。“知而好問然后能成才”,文本的難點在交流、討論的過程中理解更透徹了。這是一個思維的過程,也是一個有效的學習過程,更是彰顯師生教學智慧的過程。
6.調(diào)動參與的表演智慧。課堂離開學生的參與是無法產(chǎn)生教學興奮點的。調(diào)動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活動,可使學生產(chǎn)生課堂主人的意識,表演是調(diào)動參與的一種趣味形式,學生在表演中不僅能強化認知,而且情感能受到熏陶,教學氣氛也會活躍起來。如教學冰心的兒童詩《雨后》,讓學生用神態(tài)、語言、動作盡情地去扮演詩中的小哥哥、小妹妹的角色,不僅使學生產(chǎn)生對文本的親近感,而且留下難以磨滅的印象。他們將自己的情感自然移入所扮演、擔當?shù)慕巧?,于是,玩水的快樂成了每一個人真情實感的流露。表演有效地調(diào)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在“動”與“樂”中展現(xiàn)了教學的內(nèi)蘊,走進了充滿智慧的世界。
參考文獻:
[1]安東尼·羅賓.喚醒心中的巨人[M].節(jié)津編譯.內(nèi)蒙古:內(nèi)蒙古人民出版社,2009.
[2]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M].杜殿坤譯.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80.
[3]顧明遠.教育方式的一場變革[J].人民教育,2012(13-14).
一、“和諧”的課堂氛圍是教師展現(xiàn)教學魅力的土壤
教學中,微笑猶如陽光下晶瑩的露珠,魅力四射。它是教師人文關懷的心靈和外在教態(tài)美的和諧流露,展示了教師的親和、謙遜、善良、平和與關注,無形中拉近師生間的距離,使紛繁縱橫的知識陣地變成輕松愉悅的心靈溝通的世界,令人賞心悅目。
成功的課堂也總能呈現(xiàn)出一種輕松、活潑的氣氛。但要做到這些,就要求教師能夠有足夠的儲備,靈活地駕馭課堂,始終以學生為主體。這樣的課堂不僅學生喜歡,教師也教得輕松。同樣,《怎樣教得精彩》這本書上提倡的課堂也是要發(fā)現(xiàn)并培養(yǎng)學生健康、良好的個性,換句話來說,課堂就是師生展示自我的舞臺。
二、靈活多變的形式和深入的挖掘是課堂藝術的靈魂
教學是教與學的有機統(tǒng)一。這種統(tǒng)一的實質(zhì)就是師生之間的互動,即相互之間交流、溝通及共同發(fā)展。因此,有效的課堂必須是師生互動的課堂,這樣的課堂不僅能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還能提高學生思考的深度和廣度,更重要的是能通過課堂掌握知識、培養(yǎng)能力和方法,進行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的教育。
新課標明確指出:語文課堂應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充分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蕭伯納曾說:“如果你有一個思想,我有一個思想,彼此交換,我們每個人都有了兩個思想,甚至多于兩個思想。”
不同的學習個體對同一事物的理解是千差萬別的。互動是促進學生深入思考,促進學生個體發(fā)展的有效途徑。比如,學生對某個問題的看法,又各執(zhí)一詞時,就可讓學生在自主交流中互相啟發(fā)、借鑒,共同提高。最后在共同討論中形成正確、全面的認識。這樣可以使學生在思想的碰撞中產(chǎn)生智慧的火花。
可以說,在靈活機智的課堂上,學生的表現(xiàn)也會豐富多彩,這樣的課堂也肯定是充滿魅力與活力的課堂。
三、教師應注重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
老師要放棄以自我為中心、以講授為主要方式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大膽地將課堂交給學生,只有放手才能收獲更多。當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他們就會將自己的潛力發(fā)揮出來,有了學生的配合,老師就可以將自己從課堂繁重的講授中解脫出來,讓學生成為這個舞臺的主角?,F(xiàn)在的“杜郎口”模式在這方面就是成功的范例。
四、語文課堂應該突出“文學味”
一直以來,我們廣大的語文教師都注重導入課文的設計,卻忽略了整個課堂的精心設計,常常是本堂課內(nèi)容講完后,布置作業(yè),宣布下課。其實,語文課堂教學要講究首尾藝術。好的課堂結語能如畫龍點睛般神奇,它應該讓學生有“余音繞梁,三日不絕”之感。所以,一堂充滿魅力的課堂也很重視整節(jié)課的渾然與貫通。
學生的配合是對外展示的框架,真正的靈魂還要老師賦予學生。老師要能夠在課堂上做到“創(chuàng)造環(huán)境與時機,引領學生實現(xiàn)知識向智慧的轉化”。這就要求老師要適時抓住機會讓學生發(fā)揮特長,既加深對文章的理解又培養(yǎng)了學生的表演能力,同時也活躍了課堂,一舉多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