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校園暴力對學生的影響范文

校園暴力對學生的影響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校園暴力對學生的影響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校園暴力對學生的影響

第1篇:校園暴力對學生的影響范文

一、北京市初中校園暴力的現(xiàn)狀

校園暴力,也叫做學校暴力,本文對“校園暴力”的定義為:學校在實施教育教學活動或者組織的校外活動中,以及在學校負有管理責任的校舍、場地、其他教育教學設施、生活設施內,上學、放學路上發(fā)生的,運用軀體的力量,主觀上故意,客觀上侵害了他人的身體權、健康權或生命權,行為主體和相對人至少有一方是在校學生的行為。

筆者采用自編問卷的方式,對北京市豐臺區(qū)和朝陽區(qū)的七所初中校園暴力基本情況進行了問卷調查,力圖找到北京市初中校園暴力的特點,校園暴力與性別、年齡的相關性以及相關處理的不足。本次調查共發(fā)放學生問卷450份,調查問卷回收后,經過剔除無效問卷和空白廢卷,共獲得有效學生問卷380份,調查的有效率為84%。結果分析如下。

1.“在學校遇到過的”暴力的類型及頻率

從調查問卷的分析結果來看,校園中比較容易遇到的暴力及威脅的排序如下:20.2%的學生選擇了“被老師或同學(包括一群人)惡意侮辱”;18.9%的學生選擇了“身體受到嚴重的攻擊和威脅”;15%的學生選擇了“強行要錢,搶錢或搶東西”。

2.“在學校參與和實施的”暴力類型及頻率

承認自己或身邊同學參與和實施的校園暴力中,發(fā)生頻率比較高的有:20%的同學承認“公開揚言要報復某人(教師或同學)”,18.7%的同學承認“經常故意找茬、欺負弱小”;16.8%的同學承認“事前做了些準備(找人幫忙或帶工具),再找某人打架”;16.1%的同學承認有“結伙打架、滋事”。具體分布如圖1所示。

3.校園暴力現(xiàn)狀與特點

正確評價校園暴力的現(xiàn)狀是解決這一問題的前提,評價時既不應該夸大其詞,也不應該諱疾忌醫(yī)。從筆者所調查的北京市部分初中的數(shù)據(jù)來看,初中校園既不是遠離暴力的一方凈土,但也不像某些媒體渲染的那么恐怖、那么嚴重。校園暴力的類型主要集中在同學間的打架、欺負弱小和敲詐勒索錢財?shù)?,而這幾類校園暴力的發(fā)生概率大約在1/5左右。將暴力擴大化的傾向容易引起家長和學生心理的恐慌和對學校的不信任。同時,我們也應該清楚地看到,暴力對于學生心理的傷害可能是相伴一生的。兒童并不像其他動物,出生之后即具備成熟個體的生存能力和技巧特征,而要經歷十幾年的不成熟期。換句話講,兒童期的脆弱和無助,難以獨立承受任何形式的暴力,造成的心理陰影也將伴其一生。因此無論校園暴力的范圍有多小,只要存在就不容忽視。

二、北京市校園暴力處理方式的現(xiàn)狀調查

暴力行為是雙向的,青少年不僅是施暴的主體,也是被害的主體。當遭遇校園暴力,學生會怎么做?家長會怎么做?學校會怎么做?學生、家長、學校又應該怎么做?正確的處理方式不僅可以幫助和保護受害者,而且可以減少或遏制校園暴力的發(fā)生?;诖耍@暴力處理方式也應當成為調查和研究的一個重要問題。

1.學生處理校園暴力方式的調查分析

問題1:如果你遇到了校園暴力,通常情況下你會采取哪種方式處理?

當自己遇到學校暴力的時候如何處理?在問卷調查中可以看出,絕大部分同學(70.5%)還是會選擇“不正面發(fā)生沖突,告訴老師或父母”。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持“以暴制暴”觀點的同學也為數(shù)不少。22.6%的學生選擇“堅決反抗,他打我,我就打他”;15.3%的學生選擇“君子報仇,十年不晚,找?guī)讉€朋友,計劃報復,遲早我會讓他在我手里栽跟頭”。當這兩類學生碰到校園暴力的時候,就很容易導致校園暴力的不斷升級和擴大化。

還有少部分同學會采取“忍耐、妥協(xié)”的方式。8.2%的學生選擇“忍,不告訴老師或父母”;5.5%的學生選擇“花錢買平安,他要錢就給他好了”。當這兩類學生碰到校園暴力時,這種容忍和妥協(xié)的方式會助長施暴者囂張的氣焰,會變本加厲地擴大暴力的程度和范圍。另外,還有同學采取了其他方式,如5.8%的學生選擇“轉學”,57.4%的學生選擇了“和多個同學一起上學、回家,或讓父母護送上學放學”。這類學生主要抱著一種“惹不起,躲得起”的觀念,只要自己跟校園暴力不沾邊,就采取一種漠視的態(tài)度。

男生和女生在采取“斗勇”還是“斗智”的方式處理自己遇到的校園暴力方面有顯著性差異。在選擇“不正面發(fā)生沖突”的學生中,女生的比例遠遠高于男生,女生中82%的人會選擇此項,而男生只有62%,形成了顯著性差異。另外,在選擇“以暴制暴”的學生中,男生的比例高于女生。這說明初中的男生更容易采取“斗勇”的方式,而初中女生更傾向于“斗智”的方式,這跟男女生體質上的差別和男生爭強好斗的性格有關系。

問題2:當你看到在校園的某個偏僻的角落,有人被打得頭破血流,你會怎么辦?

當看到校園暴力發(fā)生在其他同學身上時,學生如何看待和處理也是影響校園暴力處理方式的重要組成部分。因為校園暴力不僅僅是某一事件特定的施暴者和受害者兩方面的事情,不是“別人”的事情,任何校園暴力都是與全校師生休戚相關的。在問卷調查中可以看出,對待正在發(fā)生的“別人”的校園暴力,這些學生的處理態(tài)度和方式各不相同。將各種處理態(tài)度和方式歸類,比例如下。

“見義智為型”:78.4%的學生選擇了“不正面制止,先去報告老師或打110報警”;22.8%的學生選擇了“回去找?guī)讉€同學,人多好辦事,大家一起出面,幫助被打的同學”;

“無可奈何型”:17.9%的學生選擇了“覺得被打的同學也挺可憐,但是沒辦法,惹了那伙人沒好處,只好假裝沒看見,走開”;

“溜之大吉型”:13.3%的學生選擇了“溜之大吉,省得惹禍上身”;

“拔刀相助型”:9.8%的學生選擇了“立刻站出來見義勇為,制止他們的行為”;

“視而不見型”:7.8%的學生選擇了“這是同學之間解決矛盾的一種方式,沒必要管,不必張揚”;

“袖手旁觀型”:6.9%的學生選擇了“繼續(xù)旁觀,看事件的發(fā)展”

“幸災樂禍型”:1.4%的學生選擇了“覺得打得過癮,被打的人自己沒本事,純屬活該”。

碰見“別人”的校園暴力該怎么辦?正確的處理方式不僅可以幫助受害者,還可以遏制校園暴力的發(fā)生,保護學校安全;反之,不正確的方式有可能把自己也牽連進去,縱容和漠視的態(tài)度終有一天會使得“別人”的暴力變成了“自己”的暴力。使我們震驚的是,選擇“無可奈何型”和“溜之大吉型”的學生差不多占20%,這類學生雖然也痛恨校園暴力,但是一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態(tài)度,對于校園暴力只能力求自保,當有一天自己成為校園暴力的受害者的時候,他們更多的會抱怨自己“運氣不好”而不是主動尋求解決方式。而“視而不見型”、“袖手旁觀型”屬于對校園暴力麻木不仁,認為暴力是解決問題的一種有效方式,這兩種類型的學生,當自己遇到問題的時候很有可能付諸于校園暴力的方式?!靶覟臉返溞汀钡膶W生屬于“唯恐天下不亂”,他們崇尚暴力,認同拳頭就是權力,這類學生最容易成為校園暴力的幫兇;而“拔刀相助型”,雖然說是痛恨校園暴力,見義勇為,但可能會結下新的怨恨,從而導致更大的暴力隱患。

問題3:如果有人沖進教室里面,拿著刀砍人,你會怎么做?

當集體遇到校園暴力危機時,能不能有效地保護自己,是學校和學生安全最重要的課題。2004年9月30日在湖南省郴州市臨武縣廣宜鄉(xiāng)中心小學發(fā)生了一起精神分裂教師砍傷18名學生案,[4]其中有兩個聰明的同學躲在桌子底下沒被砍傷,才免遭厄運;有的孩子嚇得大叫反而將兇手吸引到自己面前,有的孩子試圖跑出去卻更快地遭到了兇手的毒手。面對這樣的校園暴力危急時刻,學生的處理方式將直接關聯(lián)著自己的安全。在本次問卷調查中,學生所選擇的處理方式如下所示。

81.3%的同學選擇了“瞅準機會溜出去找人來,或者打110報警”;37.5%的學生選擇了“趕緊躲在桌子底下,以防被砍傷”。這兩類學生在暴力危機中,能夠有效地自我保護,避免受到校園暴力的傷害。

但是令人擔憂的是,還有相當一部分同學選擇的處理方式還無法有效地保護自己。其中,46.1%的學生選擇了“大聲呼救”,33.8%的學生選擇了“往教室外面跑,逃命要緊”,而21.8%的學生認為自己會“奮力抗爭,努力制服歹徒”;5.5%的學生選擇了“嚇呆了,不知所措”。誠然,在形勢有利于整個集體的情況下,“大聲呼救”和“奮力抗爭”也是有效地制止暴力的措施;但是,一面是勢單力薄、毫無準備的初中學生,另一面是有預謀、有武器的窮兇極惡的歹徒,這兩種做法并不適當。

性別同樣在危機性校園暴力的處理方式上出現(xiàn)了顯著性差異。男生選擇“奮力抗爭”的概率是女生的兩倍(30%的男生和15%的女生選擇此項),而女生更多的選擇“躲在桌子底下”或“瞅準機會溜回來找人”,兩者都形成了顯著差異。這表明初中的男生比較崇尚英雄主義,而且男生“斗勇”,女生“斗智”的現(xiàn)象又一次表現(xiàn)明顯。

2.家長處理校園暴力方式的調查分析

本次調查沒有設計家長問卷,對家長處理校園暴力的方式是通過孩子的眼光來看的。雖然可能不夠全面,但是更能反映出家長對孩子有效處理暴力情況的影響。初中生校園暴力行為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家長教育方式不當引起的,或者因為家長處理方式不當而引發(fā)更大的傷害。

問題4:如果你父母知道了你在學校被人欺負,他們通常會怎么處理這件事情?

從問卷調查結果中,可以將家長的反應分為三類:“理智型”、“老好人型”、“火爆型”。

理智型:這類家長一般會將權力交給學校,通過學校來解決校園暴力問題。絕大部分學生(87.5%)認為自己的家長會選擇“去學校找老師或學校領導,要求學校處理此事”,這說明大部分家長還是能夠比較理智地處理此類暴力問題的。

老好人型:這類家長當?shù)弥⒆釉馐艿叫@暴力時,通常會采取消極的方式希望求得相安無事或者“眼不見心不煩”。如:20.2%的學生認為家長會“勸你忍忍,覺得對那種人,惹不起躲得起,少理他們那一套就行”,7.1%的學生認為家長會選擇“轉學”。這種“逃避”式的處理方式,說明這類家長把校園暴力當做是孩子之間的一種小吵小鬧,沒有顧及暴力對孩子心理傷害,在國內這兩類家長為數(shù)不少。

火爆型:這類家長一旦聽說自己的孩子在外面受欺負了,立即火冒三丈,要么“去找對方或他父母算賬”,14.5%的學生認為自己的家長會這么做;要么責罵孩子沒出息,“他們打你,你不會打他們嗎?”8.8%的學生認為自己的家長會這么做?,F(xiàn)在的孩子大多是獨生子女,家長對孩子的呵護、愛憐和期望超過了歷史上任何一個時期,也超過了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因此,當聽說自己的“心肝”受到欺負了,一部分家長肯定就會“言傳身教”地告訴孩子“不能吃一點虧”。這兩類家長的處理方式容易誤導孩子,讓孩子也學會用暴力的方式處理問題,或者走向另一個極端,即有的孩子受了暴力侵害也不敢跟家長說。

3.學校的處理方式分析

學校是校園暴力的發(fā)生地,最有條件對校園暴力事件在第一時間做出反應,但是很多學校不知道該如何有效處理校園暴力。對校園暴力的處理不當,可能會導致學生傷害的加重;或者引起積怨加深,導致變本加厲的暴力報復或者暴力的惡性循環(huán)。另外有一些學??赡艹鲇凇凹页蟛豢赏鈸P”的心態(tài),或者出于招生壓力,不愿將其發(fā)生的校園暴力事件向學生、家長和社會公開以尋求幫助,更不愿采取相關措施,任校園暴力橫行。這種“不聞不理”的處理態(tài)度會助長校園不良風氣。

問題5:當發(fā)生了校園暴力事件,你所在的學校一般采取什么措施?

處分是學校用以懲罰參與校園暴力的學生的最主要的手段,在問卷調查中發(fā)現(xiàn),91.5%的學生選擇了學校會“調查事情的情況,對參與暴力的學生做出處分(包括記過、停學、留校察看)”;31.9%的學生認為學校會“為發(fā)起暴力的學生和受害者提供心理和法律咨詢,并繼續(xù)關注他們的行為”;31.1%的學生選擇了學校會“將有暴力的學生送到工讀學校”;28.2%的學生認為學校會“開除幾個參與校園暴力的學生”;而4.0%的學生選擇了學校會“把事件壓下去,不讓其他學生、家長和社會知道”。

從調查結果來看,絕大部分學校更多地是傾向于“罰”和“禁”,力圖通過各種處分使學生不敢使用暴力;而不是提供給學生更多處理和解決矛盾的手段、方式或者提供心理咨詢和法律咨詢。初中屬于義務教育階段,僅僅“開除參與暴力的學生”而沒有其他替代的教育方案,可能會侵害到學生的受教育權,而且將這些學生推向社會實際上是轉嫁自己的責任給社會,是不負責任的做法;更有甚者,學校會“把事件壓下去”,這種處理態(tài)度以默許的方式容忍暴力的存在,這樣暴力勢力就會越來越猖獗,學生對學校越來越沒有安全感。

學校有正確、公平的處理校園暴力的義務。一旦發(fā)生了校園暴力,學校應當按照一定的程序查清事情原委,對受害者和施暴者進行相應的心理和法律幫助;否則學校應當承擔法律責任。

三、結語

校園暴力看似是個別的、獨立的社會現(xiàn)象,是施暴的一方對受害者的侵犯,但它并不簡單是施暴者和受害者之間的事情。放眼世界,校園暴力充斥著全球的每一個角落,在不同意識形態(tài)、不同經濟狀況的國家都有發(fā)生,嚴重危害著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以及家庭、學校和整個社會的穩(wěn)定和發(fā)展,已經被定為社會公害。校園暴力的原因也不簡單是校園內部的原因,還具有復雜的社會性。校園暴力的發(fā)生、學生以暴制暴或忍耐縱容的不當處理方式,都源于家長、教師和社會相關指導和教育的缺失。從校園暴力的現(xiàn)狀與校園暴力處理方式的調查及分析可以看到:校園暴力現(xiàn)象雖然不是特別嚴重,但是有惡化和升級的趨勢,嚴重威脅著青少年的成長;但是,對校園暴力的處理卻只是憑學生和家長的個人經驗、知識和技能,沒有系統(tǒng)的方法和知識。這樣,日益增長的校園暴力與校園暴力處理方式不足形成了一對矛盾。要解決這對矛盾,學校應當承擔起責任來,因為正確處理校園暴力不僅僅是學校的權利,更是學校的義務。同時,政府應當制定規(guī)范,讓家長、教師和社會學會運用正確的處理知識和技能,通過政府制定法律,建立保護體系,減少校園暴力。

注釋:

[1]關注青少年犯罪:校園暴力使凈土不再平靜[EB/OL].,2004-08-16

[4]精神分裂教師砍倒18師生[EB/OL].

第2篇:校園暴力對學生的影響范文

【關鍵詞】中職學生;校園暴力;現(xiàn)狀

在我國,校園暴力近年來有不斷升級的勢頭,不僅危害到學生的身心健康,而且在學校、家庭和社會中造成了極為惡劣的影響,成為越來越重要的公共衛(wèi)生問題。隨著我國職業(yè)教育工作的不斷推進,發(fā)生在中等職業(yè)學校的暴力事件甚至違法犯罪現(xiàn)象屢屢見諸網絡和新聞媒體,不斷刺激著國人敏感的神經。據(jù)有關方面統(tǒng)計,中等職業(yè)學校存在著更為嚴重的校園暴力,校園暴力一半左右都發(fā)生在中等職業(yè)院校。[1]為了了解中職學校校園暴力的現(xiàn)狀,筆者對江西護理職業(yè)技術學院部分中職學生進行了抽樣調查,現(xiàn)將相關情況報告如下。

1 調查對象、內容與方法

1.1 對象

以江西護理職業(yè)技術學院一年級、二年級在校中職學生為研究對象。采用分層隨機抽樣的方法,選取該校七個專業(yè)十二個班級的同學進行調查。

1.2 內容

內容包括基本情況(性別、年齡、年級、民族、家庭情況等)和過去一年來校園暴力(包括實施和遭受暴力)的發(fā)生情況(發(fā)生與否、次數(shù)、暴力類型、處理方式、影響及原因分析等)兩個部分。調查前對調查員進行培訓,統(tǒng)一調查方法。調查對象在調查員的指導下,認真自行填寫問卷,問卷經調查員審核后統(tǒng)一回收。

1.3 方法

利用專家咨詢法確定出衡量中職校園暴力行為的各個項目,然后利用問卷調查和訪談法來收集數(shù)據(jù)資料。

2 結果

2.1 基本情況

共發(fā)放問卷390份,剔除不合格問卷19份,最后獲得有效資料371份,有效率為 95.1%。其中男生113名,占總人數(shù)的30.5%,女生258名,占總人數(shù)的69.5%;一年級人數(shù)為203人,占總人數(shù)的54.7%,二年級人數(shù)為168人,占總人數(shù)的45.3%;年齡最小14歲,最大21歲,平均年齡(16.8±1.72)歲。

2.2 暴力行為的檢出情況

過去一年371人中實施暴力行為者32人,總發(fā)生率為8.63%,其中男生21人,發(fā)生率為18.58%,女生11人,發(fā)生率為4.26%,男生高于女生。一年級學生21人,發(fā)生率為10.3%,二年級學生11人,發(fā)生率為6.55%,一年級發(fā)生率高于二年級。通過對學校學生管理部門進行實地調查,過去一年因暴力行為受到處分的中職男生為18人,中職女生為28人,女生多于男生(該校女生在全校學生中所占比例較大)。

2.3 學生施暴行為分析 見表1

按照學者們的分類,校園暴力行為可以分為軟暴力和硬暴力兩種。軟暴力主要包括起侮辱性的綽號、孤立、排擠某人、謾罵他人、威脅和恐嚇同學等;硬暴力主要包括拳打腳踢、使用棍棒、刀具等兇器、在校內或校外找?guī)褪謿颉俺鹑恕钡?。[2]筆者對暴力行為進行歸納總結后,對比較常見的暴力形式進行了數(shù)據(jù)分析:

由表1可知,自我承認在過去一年中實施的暴力行為依次是孤立排擠他人(27.21%)、起綽號(18.56%)、謾罵他人(15.45%)、打架(12.05%)、自傷自殘(10.25%)、威脅恐嚇他人(8.24%)、性騷擾(8.23%)、隨意拿他人財物(8.03%)、找?guī)褪帧皥蟪稹保?.35%)、勒索財物(4.27%)、攜帶兇器(3.22%)。上述數(shù)據(jù)和其他學者調查的有不一致的地方,可能和調查的對象以女生居多有關。[3][4]

2.4 校園暴力的發(fā)生頻率 見表2

校園暴力的發(fā)生頻率和嚴重程度是衡量中等職業(yè)學校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標。在本次調查中,項目組總結了七種校園中經常會出現(xiàn)的暴力行為,將這些行為的頻率設定為“從沒有”、不到三次定為“偶爾”,三次以上定為“經常”,統(tǒng)計結果如下:

從表2可以看出,過去的一年中,有85.82%的學生在校遇到過公共設施被故意破壞的事件,有31.29%的學生經常故意破壞校園公共設施;有51.5%的學生遇到過校外人員來校惹事生非,有20.23%的學生經常被校外人員騷擾;有39.49%的學生在學校被勒索過,有24.31%的學生經常被他人勒索;有34.42%的學生在校期間遭遇過被打的事件,有7.31%的學生經常隨意被打;有29.95%的學生在校遭遇過體罰,有9.5%的學生經常被體罰;有29.65%的學生被性騷擾過,有10.64%的學生經常被性騷擾;2.5%的教師被報復過,沒有教師經常遭到報復。

2.5 受暴后的救助方式 見表3

由表3可知,不同性別學生遭受暴力后的救助方式不同,男生中37.5%求助校方,28.9%召集朋友幫自己報仇,15.1%求助家長,12.5%自認倒霉;而女生中40.91%求助校方,35.2%求助家長,20.3%自認倒霉,17.6%召集朋友幫自己報仇。

2.6 校園暴力原因 見表4

校園暴力產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次調查中主要列出了8項原因,統(tǒng)計結果如下:

由表4可知,學生對上述校園暴力產生原因認同率都比較高,其中“個人原因”占68.7%,“學校對違規(guī)學生的處罰較輕”占67.17%”,“不良同伴的影響”占65.72%、“家庭教育的影響”占64.82,“學校德育的缺失”占53.68%,其次是網絡影視媒體的影響、家庭影響和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

3 討論

本次調查顯示江西護理職業(yè)技術學院中職學生校園暴力行為的總發(fā)生率為8.75%,高于同一年齡段的高中生,[5]也高于大專生和大學生,[6][7] 校園暴力防控形勢比較嚴峻。一般來講,校園暴力事件中,男生比例高于女生,但是我們注意到女生校園暴力頻發(fā)已成為校園暴力的新表征。女生暴力事件除具備一般校園暴力的特征之外,還有其獨特之處,比如群體性、性等特征,[8]對被害人的危害也更嚴重,所以我們要對女生校園暴力給予足夠的重視。

在過去一年中,同學們接觸或親自實施的暴力行為依次是孤立排擠他人、起綽號、謾罵他人、性騷擾、自傷自殘、威脅恐嚇他人、打架、隨意拿他人財物、找?guī)褪帧皥蟪稹?、勒索財物、攜帶兇器。這說明中職同學對暴力已經有一定的辨識和控制能力,比如首先選擇排擠、孤立等冷暴力,只有在矛盾積累到一定階段或在突發(fā)事件中才會使用硬暴力,所以我們完全可以結合學生生理、心理特點,關口前移,采取針對性的預防和干預措施。另外,攜帶兇器雖然不是直接導致暴力事件的原因,但是由于中職學生生理、心理不成熟,容易沖動,做事不計后果,在暴力事件中一旦使用,后果都比較嚴重,去年該校就有2起因為使用了攜帶的兇器導致嚴重后果的事件。

調查表明,七種主要類型的校園暴力發(fā)生頻率各不相同,故意破壞公共設施、勒索他人、校外人員到校生事的事件發(fā)生比較頻繁,經常發(fā)生的頻率都在20%以上。性騷擾、體罰學生和隨意被打次之,報復老師的事件最少。經訪談學校的學生管理人員,對公共設施的破壞主要集中在宿舍門窗、教學樓的衛(wèi)生間、安全指示燈等硬件上,此類問題發(fā)現(xiàn)晚、取證難、調查難,最后往也是由學校承擔損失;勒索他人主要涉及煙酒、飯和錢;校外人員到校生事主要是幫人打架或談戀愛的居多,此類事件一旦發(fā)生,后果都比較嚴重,處理起來也比較棘手,去年一年該校由當?shù)毓矙C關處理的此類事件就有3起。

遭受校園暴力后,求助學校解決是男女生首先選擇的第一處理方式,而女生其次更傾向于向家長求助,男生比較傾向于求助朋友。這主要是因為男生好面子,覺得自己的事情能自己解決,求助家長是一種沒有能力的表現(xiàn),俗稱“江湖事,江湖了”。因此,如何正確引導學生使用正確的救濟方式至關重要。

在原因方面,大多數(shù)同學都能夠認識到校園暴力既有個人原因,也有家庭和社會的原因,其中對個人原因的認同率最高,學校對學生的處罰次之。這與走訪過程中很多學生都要求學校加大對施暴學生的懲處力度相一致,說明學生對于校園暴力這種行為也是很反對,迫切需要學校采取措施。

綜上,中職學校校園暴力形勢嚴峻,中職學生在施暴的方式、頻率和救助方式等方面具有特殊性,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只有認真分析校園暴力的現(xiàn)狀、特點、原因,才能在教育實踐中有效地采取防控措施。

參考文獻:

[1] 宋雁慧.初中校園暴力及其防治體系「D].北京師范大學碩士論文,2005年.

[2] 朱作鑫.校園暴力之概念、現(xiàn)狀及其防治對策[J].廣西青年干部學院學報,2005(5).

[3][6] 龐淑蘭,劉瑞庚等.唐山市某職業(yè)高中校園暴力的流行病學調查與分析[J].中華疾病控制雜志,2010(10):14.

[4] 王培席,王綿珍等.大學校園暴力發(fā)生情況及危險因素分析[J].中華流行病學雜志,2005(9):12.

[5] 荊春霞,王聲等.廣州市中學校園暴力發(fā)生情況及原因分析[J].中國學校衛(wèi)生,2005(1):26.

[7] 王暢等.廣州市大學生校園暴力發(fā)生情況與危險因素[J].中華疾病控制雜志,2011(9):45.

第3篇:校園暴力對學生的影響范文

關鍵詞:青少年 校園暴力 危害成因

近年來,校園暴力是全社會廣泛關注的話題,既是一個新聞名詞,也是一個社會名詞。青少年犯罪總數(shù)已經占到了全國刑事犯罪總數(shù)的70%以上,其中十五六歲少年犯罪案件又占到了青少年犯罪案件總數(shù)的70%以上。校園暴力案件不斷發(fā)生,在校學生的犯罪率呈上升趨勢,“校園暴力”在全國乃至全世界都十分普遍。在世界各地,每天都會發(fā)生校園暴力的事件,其中還有一些性質相當嚴重的惡性案件。校園,應是傳播文明的神圣殿堂。然而,近年來,校園暴力事件時有發(fā)生,給寧靜的校園蒙上了一層陰影。為什么會發(fā)生這些讓人難以相信的校園暴力呢?一、校園暴力的成因。校園暴力是學生心理不健康,人格不健全的外顯。校園暴力是“先天不良”與“后天失調”的混合產物,因而它的產生必然涉及到學校,家庭,社會等多方面的因素。

一、校園暴力事件的成因

根據(jù)目前校園暴力事件的情況,它的成因主要可以歸納為以下幾點。

(一)家庭

家庭是學生社會化過程的開始,所以家庭是學生人格完善和成熟的重要環(huán)境之一。首先,家庭暴力是校園暴力產生的根源,一個孩童在記事之初每天目睹家長的打打罵罵,勢必會在他們幼小的心靈中形成陰影,并對他們的行為產生一定的影響,以至于在處理同學之間的關系時付諸于實施。其次,家庭的缺陷也是形成學生暴力行為的重要因素,一個在充滿愛的環(huán)境中成長起來的孩子也會充滿愛心,現(xiàn)在單親家庭的比率在逐年上升,而其中很大一部分跟爺爺奶奶生活,完整的父母之愛體會少,內心存在一定的缺憾,如果再遇到學生的挖苦、欺凌,勢必會產生暴力。

(二)社會

社會是學生成長的重要環(huán)境,暴力文化的泛濫對學生深受其害,對學生良好行為的形成造成極大的腐蝕和影響,特別是一些影視作品,對于小學生而言影響更大的是一些動畫片,過分渲染暴力致使學生充滿幻想,并進行盲目的模仿,運用簡單、粗暴的方式解決問題。其次,校園周邊環(huán)境的惡化也會對校園暴力的產生提供土壤,一些過早走上社會的不良青年,好吃懶做,三五一群專門欺侮處于弱勢的學生,通過恐嚇等手段要錢要物,深受其害的學生自然會產生用以報抗暴的方式來解決問題。

(三)學校

1.教師隊伍建設中存在的漏洞是引發(fā)校園暴力的重要因素。在對教師的培訓中注重專業(yè)知識的完善,忽略了技巧的培訓,尤其是如何處理師生關系的學習,由于處理不好與學生的關系,學生會對教師產生厭惡的心理,學業(yè)成績會隨之下降,教師對學生出現(xiàn)冷漠、輕視、放任等冷暴力,如果遇到情緒失控,有可能會使沖突升級形成暴力事件,老師不論出于什么目的體罰學生,帶來的負面影響都是嚴重的。

2.教育模式的功利性傾向是形成校園暴力的關鍵。片面追求升學率的教育模式給教師和學生帶來了巨大的壓力,尤其是學生在壓力太大的情況下,釋放壓力的方式很可能就是暴力。其次,成績差的學生由于得不到老師的肯定,很容易產生自卑感和挫折感,更容易厭學、自暴自棄,從心理學覺度分析,這類學生很容易產生攻擊行為。

3.重智育、輕德育的理念依舊存在,法制教育滯后。教育大綱中雖然已德育為首,但在實際的教學中仍然重視智育,平均分、合格率和優(yōu)秀率是衡量學生的重要標準,致使教育內容有所偏頗,造成學生道德觀念淡薄,不能明辨是非。法制教育也不能很好地開展,少數(shù)學生用武力解決問題,甚至違法尚且不知,而挨打的學生要么武力對抗,要么乖乖忍受,不知應如何正確保護自己。

二、遠離校園暴力,構建和諧校園

(一)學校、家庭和社會是一個整體網絡,只有這三者有機聯(lián)結起來,才能共同防止校園暴力的發(fā)生,還校園寧靜、和諧

我認為學校方面應有以下幾點預防措施: 第一、學校在思想管理上要做到旗幟鮮明。思想是行動的先導,思想立場是否正確,直接關系著學生的行動走向,尤其是在今天這樣一個思想多元化的社會,學校要大力加強思想政治工作,弘揚愛國主義、社會主義和集體主義,使學生確立自己的人生奮斗目標。要幫助學生擺正自己的人生坐標,做一個“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的人,一個具有正確理想、信念、人生觀和世界觀的人。

(二)建設文明校風,重視德育教育,加強學生的法制教育和紀律教育

要培養(yǎng)出全面發(fā)展的人才,必須有良好的育人環(huán)境。環(huán)境和氣氛是一種無形的力量。中國傳統(tǒng)教育歷來十分重視環(huán)境對人的熏陶作用,“孟母教子三遷”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學校要注重學生的全面教育,依據(jù)教學大綱對不同階段的學生在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和勞動技術教育提出的要求落實到具體的教學中,不再讓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只是停留在口號上。同時,還要結合學生周邊的事例對其加強法制教育,明白什么該做、什么不該做。

(三)建設健康、活潑的校園文化

學校要在學生中間開展形式多樣、健康向上的文體娛樂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表達能力、社交能力、組織能力,讓積極向上、健康有益的活動占據(jù)學生的業(yè)余時間,吸引學生把主要精力放在學習和有益的活動上,從而減少“閑則生非”。

(四)教師應尊重學生,尊重學生的人格和自尊心

關愛學生是教師職業(yè)道德的核心,教師關愛學生是社會的、高級的、政治的情感。蘇霍姆林斯基說:“盡可能深入了解每個學生的精神世界――這是教師的首條金科玉律。”蘇聯(lián)教育家馬卡連柯用一句話概括了他的教育經驗:嚴格地要求和最大地尊重學生。因此要堅持正面教育,在任何情況下都不損害學生的自尊心,對后進的學生更應如此,后進生的轉化是個長期的工程,教師要抓住學生的閃光點積極引導,循序漸進,要有耐心和愛心。

(五)學校協(xié)同家長共同保護

學校、家長應多和學生就防范問題做指導,要求學生能及時將情況告訴父母,取得父母的幫助;另外,家長也要多和學校聯(lián)系,反饋子女情況,對那些經常上課遲到或者是遲遲回家的學生,尤其要做好和家長的聯(lián)系工作,掌握學生行蹤,及時處理,防患于未然。同時學校也要做好學生的心理指導,消除學生的懼怕心理,對有輕微暴力傾向的學生做好心理疏導,化解矛盾,融洽其人際關系。針對學校出現(xiàn)的暴力問題,學校還要和執(zhí)法部門增強聯(lián)系,嚴懲社會不良分子對在校學生的騷擾,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生活環(huán)境。

第4篇:校園暴力對學生的影響范文

[關鍵詞]美國;校園暴力;現(xiàn)狀;原因

學校是學生的主要生活場所之一,學生在學校的時間,甚至會超過在家的時間。學校不僅僅是學生學習的場所,也是學生活動與交流的場所,因此保障校園安全是保障學生安全的關鍵一環(huán)。然而,近幾年世界各國的校園暴力事件不斷涌現(xiàn),暴力事件發(fā)生率越來越高,暴力形式越來越惡劣,給青少年的健康成長帶來極大威脅。最早校園暴力研究起源于美國,且美國的情況也相對嚴重,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本文將從美國校園暴力的現(xiàn)狀特點和產生的原因這兩個方面,對美國校園暴力現(xiàn)象進行初步探究。

一、校園暴力的現(xiàn)狀及特點

(一)校園暴力的定義

校園暴力又稱為學校暴力?;诓煌难芯糠椒ê涂磫栴}的角度,也有研究對校園暴力的定義和劃定范圍略有不同。但綜合來看,校園暴力就是發(fā)生在校園中、校園附近或上學、放學路上的,加害人蓄意對學校教師或學生的人身、財產進行傷害或威脅的行為。

(二)校園暴力的類型

美國校園暴力表現(xiàn)出類別的多樣性,通過對已有案例的整理,可以將其劃分成以下幾類。

1.欺侮

欺侮(Bullying)是指強勢個體對弱勢個體持續(xù)施行的故意的攻擊,欺侮者和受欺侮者之間存在著一種力量的不均衡。欺侮行為并不是偶發(fā)的,而是長期持續(xù)地一直存在[1],包括直接身體欺侮、言語欺辱或社會拒斥。男孩主要是以身體欺侮居多,女孩則是以言語或社會拒斥居多。

欺侮不僅僅是校園暴力的一種類型,而且可能是更嚴重校園暴力的前奏。2003年4月,美國國家兒童健康和人權發(fā)展學會(the National Institute of Child Health and Human Development)的研究指出,欺負或受欺負的兒童攜帶槍支進入校園、打架斗毆和受到傷害比沒有此類經歷的兒童比率要高得多。[2]美國國家威脅評估中心(the National Threat Assessment Center,簡稱NTA)對2000年37例校園槍擊案件的調查顯示,2/3以上案例中的青少年說自己對同學和老師開槍是因為他們無法忍受同學的欺侮。[3]

2.槍擊

槍擊是校園暴力中最為嚴重的暴力行為,雖然發(fā)生的次數(shù)不多,但一旦發(fā)生,就會造成嚴重危害。根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美國校園死亡槍擊案上世紀90年生了9起;2000年以來就已經有9起,其中僅2006年就發(fā)生了3起。更嚴重的是一連串的惡性連鎖反應:在哥倫拜恩中學校園槍擊事件發(fā)生后的兩年內,一名被殺死的學生的母親因為不能忍受喪女之痛自殺;一名目睹屠殺的學生也因受不了刺激而自殺。

校園槍擊案的特征較為明顯。相比于其他幾類校園暴力的隨機性,校園槍擊均做好了充分準備,包覆性更大,且一般有明確的報復目標,在相對嚴密的計劃下實施起來也就有高效性。

3.性騷擾

校園性騷擾是一種后果很嚴重、處理起來很復雜的校園暴力行為,它不僅對受害者造成身體和心理方面的傷害,而且對整個校園產生消極的影響。1993 年,美國高校婦女聯(lián)合會(American Association of University Women,簡稱 AAUW)的研究結果表明:80%以上的男生和 70%以上的女生曾遭遇過性騷擾,并且有 1/4 以上的學生“經?!苯洑v性騷擾。[4]性騷擾包括非身體的性語言、性玩笑、性手勢,針對身體的觸摸、推操、摟抱等等。女生被騷擾的情況比男生嚴重得多。

4.網絡暴力

隨著網絡的發(fā)展,網絡暴力也浮出水面。網絡暴力行為是指“通過交互式的數(shù)字技術或移動電話,偷取或篡改受害者的信息,散布謠言,以受害者的名義發(fā)表言論等,給受害者帶來一定的物質損失或精神傷害的行為,可稱之為通過網絡的暴力行為?!盵5]由于網絡暴力的加害者不用直接面對受害者,也看不到受害者的反應,可能會刺激加害者更肆無忌憚地進行暴力行為,造成的傷害也可能更嚴重。

(三)校園暴力走向

根據(jù)美國學校安全中心2005年關于學校暴力死亡人數(shù)的年度統(tǒng)計報告,“從1992年到2005年,12~18歲的學生受到暴力侵害的比例從1992年的4.8%下降到2005年的2.8%;1993年到2005年,在校內外打架斗毆的學生百分比從42%下降到33%;同一時期內,9一12年級的學生在校內持槍、持刀和棍棒的比例從12%下降到6%。”[6]從以上數(shù)據(jù)來看,美國校園暴力問題有一定的緩解,校園安全得到了一定的改善。

但從近期發(fā)生的校園暴力事件來看,作案比率的下降并不代表問題的減少,美國校園暴力問題表現(xiàn)出了以下幾個走向。

1.校園分布不平衡

2000年美國學校犯罪與安全研究(SSOCS)發(fā)現(xiàn),1999年-2000年,大多數(shù)學校只發(fā)生過一起暴力事件,而一小部分學校集中著大量的暴力事件。其中7%的學校(5,400所)犯有50%(735,000起)的暴力事件,18%的學校(14,500所)犯有75% (1,090,000起)的暴力。在城鄉(xiāng)分配上,暴力事件集中在城市學校,而城市郊區(qū)學校較少。

2.加害者與受害者年齡越來越小

1994年美國司法公布了一個報告,在1988―1992年間,針對12~17歲的青少年犯罪案件上升了近24%[7]早期兒童性情變得更加狂暴,他們在還未進入青少年時就實施了更多的暴力犯罪。校園暴力的低齡化趨勢越來越明顯。

3.情節(jié)更加嚴重,涉槍案增多,單次死亡人數(shù)增加

90年代校園槍殺案只占所有青少年槍殺案的1%,但是涉及多位受害者的校園槍殺案由平均每年一件增加到每年5件,單次事件的死亡人數(shù)不斷增加。而到2008年美國疾病控制中心公布的發(fā)病率與死亡率周報中表示,與學校校園有關的兇殺案件共有109起,造成學生死亡的人數(shù)為116人,其中以槍殺死亡的比例最高,達到65%。因此,雖然犯罪率有明顯降低,但造成的傷亡并沒有顯著下降。

二、校園暴力的原因

校園暴力的原因十分復雜,校園暴力是整個社會環(huán)境的產物,其產生不單是學校系統(tǒng)內部的問題,更是整個社會交織作用而導致的一個社會性的問題。學生個人因素、家庭因素、學校因素及社會因素使得美國校園暴力現(xiàn)狀十分堪憂。

(一)學生個人因素

1.個性心理

青少年處于青春發(fā)育期,受到激素等影響,這個時期,青少年很容易情緒波動,并產生叛逆心理。美國衛(wèi)生與公眾服務部2001年初公布的一項報告說,美國10%的兒童存在精神健康問題,每10名兒童和青春期少年中就有一人患有精神疾病,其嚴重程度足以構成傷害,而能夠接受所需治療的人數(shù)估計不超過五分之一。

雖然相關研究還沒有明確的結論,但通常男生比女生更容易產生身體上的攻擊行為,而且由于家庭環(huán)境對性格的影響,來自下層階級的孩子比來自中產階級的孩子更容易產生暴力行為。[8]

2.成癮問題

美國青少年吸煙、酗酒和吸毒的發(fā)生率近些年來呈明顯上升趨勢。2008年底由密歇根大學的調查報告顯示,美國11%的八年級學生、24%的十年級學生、32%的十二年級學生在過去一年中吸過大麻。吸食過的青少年不僅會出現(xiàn)嚴重的身體健康問題,往往也會出現(xiàn)嚴重人格障礙,為了能長期吸食,他們可能去偷盜、搶劫,做各種違法犯罪的暴行,由此形成的錯誤道德認識及暴力觀念極易誘發(fā)校園暴力。

(二)家庭因素

1.家庭結構的變化

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美國的家庭結構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離婚率激增,能將婚姻維持在十年以上的夫婦由 20 世紀 50 年代的90%下降到 20 世紀 90 年代的50%。[9]而且同居、未婚生育和同性戀人數(shù)劇增。美國統(tǒng)計局的2005年“美國社會情況調查報告”顯示,在當前的美國社會中,有50.2%的家庭為非傳統(tǒng)家庭,其中近50%為單親家庭。

非傳統(tǒng)家庭出身的子女得到的父母關愛相比于雙親家庭要少得多,使子女易產生人際關系緊張,孤獨,自卑,厭世甚至等情緒。美國健康和公共服務部《1992年美國兒童的健康》的研究表明,家庭破裂和缺乏父母的監(jiān)督和關愛是導致青少年行為包括暴力的一個重要因素。

2.家庭暴力

家庭內部存在暴力傾向,父母染有惡習,動輒拳腳相加,或有違法犯罪行為,子女會因此對暴力行為有錯誤的認識,認為暴力是解決問題的最有效手段,耳濡目染便易形成不良的行為習慣。Flalmery和Wiiliams的研究表明,受過虐待或忽視的兒童在成人期以前要比沒有受過虐待或忽視的兒童超出38%的可能性因為暴力犯罪行為而被捕。

美國的家庭暴力一直是婚姻、家庭社會的頑癥,而且其嚴重程度也在逐年加深,這邊對校園暴力起了火上澆油的影響。

3.家庭教育

父母的教育方式,尤其是承擔主要教育任務一方的教養(yǎng)方式,對孩子的個性養(yǎng)成具有重要影響。相關研究發(fā)現(xiàn),校園暴力實施者的父母所采取的教育方式有一定規(guī)律,大致可以分為三類。一是過度嚴厲型,體罰或其它激烈行為會加重孩子的攻擊性,形成“暴力引發(fā)暴力”。二是溺愛型,家長對孩子過度溺愛無限寬容,孩子的不良行為無法得到糾正。三是忽視型,孩子缺少父母的關心,越來越有反叛性和攻擊性。

(三)學校因素

1.自由教育觀念

美國中小學教育是典型的自由教育,這種教育強調尊重學生的個性,鼓勵學生充分表現(xiàn)自我,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性、創(chuàng)造性。但自由教育的弊端之一就是不好把握程度,一旦過了頭,自由教育就會變成“放任自由的教育”。學生的紀律問題、生活情緒問題是歸學校的專職輔導教師負責,但輔導老師精力有限,不能及時地發(fā)現(xiàn)和處理學生出現(xiàn)的行為問題。久而久之,不守規(guī)矩的學生就會形成一種不良行為的習慣,那么,出現(xiàn)各種違法亂紀的事情,也就很自然了。[10]

2.道德教育不足

由于傳統(tǒng)價值觀念的淪喪,學校又忽視對青少年的心理和倫理道德教育,青少年的倫理道德價值淡薄,對人的生命的漠視使校園暴力的強度、殘忍性和隨意性不斷加劇。例如,一項對城市高中學生的調查顯示, 20%的學生認為將偷他們東西的人槍殺沒有錯。[11]

導致美國中小學道德教育缺失的原因有兩個:第一,負責學生德育工作的是專職的輔導員無法顧及每個學生。第二,美國公立學校的道德教育課的內容很容易成為各個政黨相互爭奪的地方,許多中小學?;静婚_設道德教育課,即使開設也是形同虛設。

3.學校缺乏處理暴力的資源和技能

學校針對校園暴力的防范措施是制止和減少校園暴力的重要條件, 然而大多學校本沒有有效防止暴力行為的項目和計劃。1992和1997年在俄亥俄州做的對1251名學校管理者、教師和評議員的調查發(fā)現(xiàn),50%中學教師和57%的小學教師不知道其學校是否有應急計劃,24%的中學教師和27%的小學教師不愿為預防項目工作甚至參加培訓。[12]學校防范及干預的不足使一些本可以避免的校園暴力發(fā)生并造成嚴重后果。

(四)社會因素

1.暴力文化泛濫

美國司法部長約翰?阿什克羅夫特指出,化解當前校園暴力危機最有力的因素應是新聞娛樂業(yè)而不是更嚴厲的槍支管理法。一個美國青少年18 歲之前在各種傳媒上能看到 4 萬起謀殺案和 20 萬起其他暴力行為。美國全國反電視暴力聯(lián)盟(National Anti-TV Violence Union)曾對美國電視節(jié)目中的暴力內容做過調查,結果顯示:“美國全國無線、有線電視節(jié)目中,有 37%含有暴力;家庭影院有線臺的節(jié)目中,86%含有暴力;美國電視網臺的節(jié)目中有 85%含有暴力。”[13]鋪天蓋地的媒體暴力內容,很容易對心理尚不成熟的青少年產生惡劣影響,造成兒童對暴力的崇拜,導致不計后果的模仿。2001年2月5日,堪薩斯州霍伊特警方查獲的三名預備攻擊自己學校的學生,他們承認是1999年科隆比納高級中學槍擊事件的兩名的崇拜者。他們計劃攻擊學校純粹是為了模仿那兩名的行為。

2.槍支管理

美國把個人自由放在無可替代的位置,持槍也被認定為自由權的重要一部分。美國憲法第二修正案規(guī)定:“人民擁有和攜帶武器的權利不可侵犯?!泵绹耖g槍支大概有2.35億,然而據(jù)統(tǒng)計,1972 年以來,美國平均每天有 80 多人因槍殺案斃命,其中約有 12 名是兒童。

擁有槍支本身無可厚非,真正關鍵的是對槍支的管理。研究估計,0. 5%到 9%的學生在任何特定時間內可能攜帶有槍支。雖然美國對購槍有嚴格的年齡限制,但近半數(shù)高中生和1/4的初中生承認他們如果想獲得槍支就能得到,超過10%的學生承認他們在過去的一年里事實上攜帶過一支武器到校。[14]不從源頭上對槍支進行有效地限制,校園槍擊案就無法得到有效的避免。

3.種族及文化差異

第5篇:校園暴力對學生的影響范文

關鍵詞: 校園暴力 “三位一體”教育 預防機制

近年來,校園暴力事件在我國各級各類學校中頻發(fā),校園暴力問題成了一個備受矚目的社會問題。有關校園暴力的定義與理解仁智互見。世界衛(wèi)生組織對暴力的定義是:對自我、他人、某個群體或某個社會有意地威脅使用或實際使用體力或武力,其結果是造成,或很可能造成傷害、死亡、心理創(chuàng)傷、畸形或剝奪[1]。

人們通常將校園暴力理解為:發(fā)生在校園或一定輻射區(qū)域內,由教師、學生、校外人員針對學生受害人的身體、精神和財產所實施的,以故意傷害他人為意圖的,達到一定嚴重程度的侵害行為。

校園暴力具有叢生特點,即校園暴力事件并不是平均地分布在各個學校,而是集中在某一小部分學校和學生之中[2]。校園暴力事件與人物、場所、地點和事件發(fā)生的范圍等因素有著極大的關聯(lián),也就是說暴力往往容易發(fā)生在特定的人群、場所、地點和情景中。

探究校園暴力發(fā)生的原因,多數(shù)人認可有三方面原因,即學校、家庭和社會。因此學校應注重與家庭、社會等之間的合作,加強對有暴力傾向學生的關注、教育與控制,建立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教育和預防機制。

一、學校教育和預防機制

1.思想品德教育的正?;?/p>

盡管很多學校都按規(guī)定設立了思想品德課,但在具體操作中,這門課經常成為其他專業(yè)課的擠占對象。在部分學校,思想品德課成為雞肋:上,怕占用了學生主課的學習時間;不上,又有違相關的規(guī)定。明里一套、暗里一套的做法,讓思想品德課名存實亡。

建設和諧校園,學校德育需要向專業(yè)化和專門化方向發(fā)展。通過思想品德課、心理健康教育、學校德育活動等,讓校園內的這些未滿18歲的學生學會對自己的行為負責,對他人的身心健康負責,對社會負責。學校作為教書育人的地方,既要對學生的行為進行監(jiān)管,更要對孩子的人身安全負責。

2.提高教師的教育教學素質

在以學業(yè)成績?yōu)橹饕u價標準的當前,外界對學校的責難最終都會通過學校結構傳導到教師身上,這樣部分教師勢必會將一部分后進生視為工作上的障礙,極個別教師甚至會采用暴力的手段對學生進行管理。而學生處在學校結構的最下層,所有教學、紀律方面的壓力最終都會通過教師轉移到學生身上,因此他們處于始終被壓抑的狀態(tài)。由于缺乏有效疏導和溝通,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的小矛盾都可能會引發(fā)大的校園暴力,師生關系在一定程度上是理解校園暴力的關鍵。

提高教師的教育教學素質是解決校園暴力的關鍵。教師不僅承擔教書責任,還承擔育人義務。在學生表現(xiàn)出心理問題之后進行心理治療,是健心工程的重要部分;在學生表現(xiàn)出心理問題之前進行心理問題的預防,提高師生自我認識、自我調適、自我控制的能力,是健心工程的發(fā)展方向。

3.建立合理的監(jiān)管機制

學校在考察校園暴力發(fā)生的原因時,不能僅僅著眼于校園暴力的施暴者和受害者,力圖從他們身上分析原因;而是應該將研究視角放大,放大到“學?!边@個層面上,將學生和教師都納入到“學?!边@個平臺上,從學校的組織結構、管理制度、人際關系等方面與學生的互動作用來考察校園暴力的原因,并尋求防治措施[2]。

學校對校園暴力有無可推脫的責任,學校對學生實施“高壓管理,消化處理”的嚴格管理,往往使用懲戒、管治、規(guī)誡、訓導等建立在權力和控制基礎上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建立合理的學校管理的制度與規(guī)則。同時要正視校園暴力的存在,客觀認識校園暴力的危害。建立彈性民主的學校組織結構,當校園暴力發(fā)生時,及時向學生、家長和社會公開,以尋求幫助,采取相關措施。

學校與家庭要共同配合,加強對重點學生的管理。學校要面向每個家庭,以家庭教育推動教育,通過兩者相互作用,更好地強化育人效果。美國Smith等開展“家庭計劃”干預方案,就是以社區(qū)為基礎,組織多個家庭一起進行課程和活動,旨在將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聯(lián)合起來,共同幫助青少年。這是對學校課程干預非常重要的補充,也是暴力預防計劃中很有價值的部分[3]。

二、家庭教育和預防機制

1.家庭教育的不當

家庭教育不當是校園暴力發(fā)生的重要原因之一。有少數(shù)家長的價值取向是非理性的,甚至是自相矛盾的。從幼兒園起,就向孩子灌輸在學校不能吃虧,遇到誰欺負自己就應以牙還牙、以暴制暴等錯誤觀念。

在家庭教育中家長處于兩難的境況。一方面,家長總是希望孩子能在學業(yè)上和品行上都出類拔萃,另一方面,出于一種原生態(tài)的本性,又時刻擔心孩子遭受挫折或蒙受委屈。處于兩難中的家長,大多采用通過物質或其他途徑來補償?shù)霓k法,以求得自己內心的平衡。然而這種補償多數(shù)情況下被演化成了一種文化課學習之外的放縱,使得孩子個性中的很多弱點被淡化忽視,許多違反行為規(guī)范的舉動被認可甚至縱容。這些小錯的點滴積累,導致孩子個性中往往帶有褊狹自私與冷酷的成分,在處理問題時不能通過理性和規(guī)范約束行為,而是率性而為,不顧后果。

處于強勢地位的家長總是立足在自身價值取向的基礎上,試圖用自己的價值觀規(guī)范孩子的行為,長時間處于這種環(huán)境下,導致孩子形成了逆來順受,“乖乖”性格。在遇到暴力時受害者這種軟弱的態(tài)度,助長了施暴者的。

隨著獨生子女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4+2+1”的家庭結構形式,使得1個孩子處于6個成年人濃濃關愛的包圍中。這6份關愛的交匯,織成了一張厚重而溫柔的網,呵護起孩子從童年到青年的一切,遮擋住孩子可能遭受的挫折和坎坷。在孩子的腦海中,就沒有貯存過關愛他人與人為善的傳統(tǒng)美德。

2.家庭教育的理性引導

和諧家庭是預防校園暴力的基礎。父母本身的心理健康對孩子的成長極其重要。堅決杜絕家庭暴力,父母不能將打架作為解決沖突或爭吵的方法。不虐待孩子,信任并與孩子建立友好、穩(wěn)定的關系。正確的家庭教育觀念對青少年人格教育心理的形成能夠起到積極引導作用[4]。

引導學生選擇適當?shù)姆绞奖Wo自己。面對暴力可采用“同伴支持”策略[4]。同伴支持是學生幫助學生的一種有組織的服務形式,它基于兒童遇到困難時尋找同伴幫助或大部分兒童對人友好的自然傾向,通過對學生進行相關技能的培訓,使他們以一種負責任的、敏感的和移情的方式為同伴提供支持和幫助。在日常的學校生活中發(fā)現(xiàn)暴力現(xiàn)象時,如打架、辱罵、排斥等,同伴支持者要主動制止,并協(xié)調雙方行為。盡量使行為雙方都成為贏者,而且對處理結果都滿意。當然同伴支持是在教師的有效監(jiān)督和協(xié)調指導下進行的,以便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伴支持也能夠使可能成為旁觀者的那些學生主動采取行動幫助受害者。同伴支持的長期運作有助于改善學校風氣。

幫助學生學會生活,適應社會。對學生進行生活指導教育,可以幫助學生加深對自己的認識,最大限度地發(fā)揮自己的能力,調動,對自身所在的整個環(huán)境內的種種事態(tài)能夠作出明智的決定,培養(yǎng)學生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正確面對和靈活處理在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對社會作出自己特有的貢獻。

對學生進行生命權教育[5],使青少年熱愛生活,珍惜生命。對生命的尊崇和敬畏是青少年成長過程中的必修課。當前部分青少年沉迷網絡游戲,加之各種影視作品對暴力血腥場面的渲染,使其對生命表現(xiàn)出不應有的漠視。

三、社會教育和預防機制

1.社會教育的影響

暴力文化已成為現(xiàn)代文化生活中部分成年人不可缺少的享受,通過影視文學作品、音像制品、小報小刊、電子游戲等,青少年可以很方便地接觸到暴力場面,甚至于在某些描寫正義的戰(zhàn)爭或正義的行為,其中的暴力場面也十分恐怖。實際上,在身心發(fā)育過程中,未成年人并不能理解有些“暴力作品”中宣揚的正義,相反,他們自制能力較弱,是與非的界限比較模糊,可能欣賞的只是其中的暴力行為,很容易在覺得新奇好玩的心態(tài)下模仿一些作品中的人和事。

當前,應試教育仍然大行其道,來自社會、學校、老師、家長甚至于學生自己等方面的壓力過大。

世界兒童發(fā)展組織在調查了75個國家的教育環(huán)境后,針對各種各樣的校園事件,了一份備忘錄,明確列出學校生活帶給青少年的20種不良壓力,如學習壓力、家長壓力、人格貶低壓力、經濟比照壓力、孤獨的壓力、家庭暴力壓力、校園內幫派暴力壓力等。該備忘錄指出,每個學生都幾乎要同時承受平均12種不同的壓力,有的會更多甚至是全部。

學生的壓力過大、承受力過小,再加上心理發(fā)育不完善和社會期望過大,身邊的群體冷落他們,而沒有很好地關心他們引起的校園暴力。

2.社會教育的預警

為遏制校園暴力惡化的趨勢,中央綜合治理委員會、教育部、公安部等部委相繼出臺了不少維護校園安全的規(guī)章制度,如:2004年的《關于深入開展安全文明校園創(chuàng)建活動的意見》、2005年的《公安機關維護校園及周邊治安秩序八條措施》、2006年的《中小學幼兒園安全管理辦法》、2007年的《中小學公共安全教育指導綱要》等。2010年,針對連續(xù)發(fā)生的社會人員暴力傷害中小學生事件,中央部委制定了更嚴密的打擊與防范措施。[1]

3.全面關懷

在校園暴力中,那些被欺負、敲詐、勒索甚至身心受到嚴重傷害的學生是我們能看得見的受害者,因而他們得到的關懷和幫助也就多。但那些施暴的孩子同樣也是受害者,而且從某種意義上講,他們似乎比被暴力所傷的學生更應得到關懷和幫助。校園暴力的施暴者主要是“問題少年”,他們的家庭多有不幸,或家境貧寒,或暴力不斷,或父母離異,在此情況下,他們享受不到家庭的溫暖和平安富足的生活,加上平時缺乏關懷、幫助、引導和管教,便常常處在違法犯罪的邊緣。這些學生更需要獲得老師的關注和同學的認同、尊重。

參考文獻:

[1]金一斌,賀武華.新時期校園暴力的特點及其防控研究的若干思考[J].社會科學戰(zhàn)線,2010.9:185-190.

[2]宋雁慧.校園暴力叢生現(xiàn)象研究[J].中國青年研究,2012.7:99-103.

[3]吳桂翎,辛濤.校園暴力研究的回顧與前瞻[J].中國特殊教育,2009.6:75-78.

[4]蘇杰.中學校園暴力成因及干預對策探討[J].內蒙古教育,2011.11:22-23.

第6篇:校園暴力對學生的影響范文

關鍵詞:校園暴力;心理因素;心理干預

在校園暴力中主要就是校園欺凌。校園欺凌是指同學間欺負弱小的行為,校園欺凌多發(fā)生在中小學,由于我國是實行九年義務教育制度,受害者會長期受到欺凌。欺凌過程,蘊藏著一個復雜的互動狀態(tài),欺負的同學會對被欺負的同學構成心理問題,影響心理健康,甚至影響人格發(fā)展。在眾多的校園暴力事件中,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學生自身方面,由于行為習慣和文明禮儀問題而引發(fā)的校園暴力事件。中學生大多是由本街道各個小學升上來的,也有少量外地轉進來的學生,人數(shù)上百,形形,所以存在的問題也較多。學生到了一個陌生的環(huán)境,同學也都是陌生的,在原學校長期以來養(yǎng)成的生活習性也不同,行為觀念相差比較大,所以在學習、生活過程中容易產生摩擦和矛盾。禍從口出,有些學生語言不文明,臟話隨口而出,容易產生矛盾,結果同學雙方爭吵,惡語相向,矛盾進一步激化,發(fā)生打架事件,如果沒有得到及時處理,甚至還會引發(fā)社會人員參與的群體斗毆這樣的惡性事件。

二、結交一些輟學的同學和社會不良人員,近墨者黑。比如有網癮的、抽煙的、打牌賭博等等而引發(fā)的學生矛盾事件。校園暴力事件的發(fā)生,往往與社會環(huán)境、不良風氣的影響有著直接關系。當前社會上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等腐化現(xiàn)象、不良風氣給青少年造成極大的腐蝕和影響,特別是一些圖書報刊、音像制品、網絡游戲充斥著大量的兇殺械斗,腐蝕學生的心靈,使得學生經不起誘惑,不自覺地模仿,學會了用以暴抗暴的方式來解決矛盾和沖突,致使校園暴力頻頻上演。

三、因為男女生不正常交往,爭風吃醋而引發(fā)的校園暴力事件。這類事件往往是由于男女生交往過度,關系不正常而導致的,所以我們男女生之間一定要正常的交往,正確的交往。

四、家庭因素影響。父母對孩子的影響、家庭環(huán)境能否讓學生健康的成長起了很大作用?!案改甘呛⒆拥牡谝蝗卫蠋煛保@句話說得非常有道理。父母是對孩子影響最早、影響時間最長的。父母的個性特點、教養(yǎng)觀念和教養(yǎng)方式,對孩子的健康成長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有些學生的父母解決問題的方法比較偏激,孩子也潛移默化地受到影響,也總愛用暴力解決問題。一位心理學家說:“家庭是孩子心靈成長的搖籃。只有健康的家庭,才能給孩子健康的成長環(huán)境,而一顆健康成長的心靈會在家庭環(huán)境中體會到幸福與快樂,反之則不然?!庇纱丝梢?,父母的教育、家庭的健康都是保持孩子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學生的很多問題可以從父母、家庭里找到原因。

許多家長從小就向學生灌輸?shù)氖窃谝匝肋€牙、以暴制暴的錯誤觀念。不少家庭的父母因孩子是獨生子女就對其溺愛、嬌慣,在溺愛中長大的孩子,往往有較嚴重的唯我獨尊的畸形心態(tài),形成了遇事只考慮自身利益、漠視他人存在的褊狹性格,一旦自身利益受到了外界的侵犯,就會立刻采取一些極端行為來發(fā)泄自身的憤怒。

五、“哥們”關系,所謂的講團結,講義氣而引發(fā)的校園暴力事件。打群架就是因為同學互相幫忙、好朋友幫助調節(jié)問題,結果越調越亂,發(fā)生打群架事件。

六、學生心理年齡的原因,在每一屆學生中都有一定數(shù)量的學生存在某種程度的心理健康問題和性格缺陷問題。首先,從青少年這一群體身心發(fā)展的特點看,由于心理發(fā)展尚未成熟,缺乏社會生活經驗,辨別是非的能力不強,加之面臨考試、升學等諸多人生選擇的壓力,遇事往往不冷靜、易沖動、敢冒險,處理問題也常常不計后果。一旦與同學、老師產生矛盾,就很容易采取一些過激的方式來解決問題,導致暴力事件的發(fā)生。其次,從個別的人格特質看,一部分學生性格偏執(zhí)、過激,遇事不冷靜,鉆牛角尖,即使是一個很小的矛盾或語言摩擦,也會使其難以承受或喪失控制力,就會演化成極端的暴力傾向,催生出校園暴力事件。

針對校園暴力所產生的主要原因,學生如何預防校園暴力的發(fā)生呢?

第一,在威脅與暴力來臨之際,首先告訴自己不要害怕。要相信邪不壓正,終歸大多數(shù)的同學與老師,以及社會上一切正義的力量都是自己的堅強后盾,會堅定地站在自己的一方,千萬不要輕易向惡勢力低頭。而一旦內心篤定,就會散發(fā)出一種強大的威懾力,讓壞人不敢貿然攻擊。

第二,大聲地提醒對方,他們的所作所為是違法違紀的行為,會受到法律嚴厲的制裁,會為此付出應有的代價,在能確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大聲呼喊求救。碰到“下暴”應盡量保持鎮(zhèn)靜,不要驚慌,有勇有謀地保護自己。無論如何一定要記住“下暴”者的人數(shù)和體貌特征,以便事后及時報警或報告老師。最好還是運用自己的智慧與壞人進行周旋,達到既能保護自己,又能巧妙制服壞人的最佳效果。

第7篇:校園暴力對學生的影響范文

關鍵詞:校園暴力;家庭因素;學校因素

2008年10月上海市南匯區(qū)上海托普信息技術職業(yè)學院發(fā)生一起罕見的學校暴力事件;2013年5月15日報道安徽潛山一校長12年9女童……本應純潔的校園不再是一方凈土。這一問題引發(fā)了全球關注,如何讓一個花季少年遠離暴力成為一個讓教育者、家長和社會無法輕松的話題。

一、校園暴力的方式

根據(jù)行為方式的不同,可以將校園暴力簡單地分為以下5類:

1.同學之間的打架、斗毆;

2.社會青年敲詐、勒索、毆打在校學生;

3.教師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侮辱學生的人格尊嚴;

4.學生辱罵教師甚至毆打教師;

5.教師及校內管理人員對女學生的害。

二、校園暴力的成因分析

1.家庭因素

(1)家長對孩子的過分溺愛

隨著獨生子女的出現(xiàn),長輩把對孩子的愛織成一張厚重的網,在家庭王國里,孩子儼然成了國王,是可以左右家庭的最高權威。專家形象的把它稱為“6+1綜合癥”,從而導致獨生子女被過分溺愛,使其自控能力差,容易情緒激動。

(2)家長的教育方式陳舊

家長只看中成績,不注重學生內心的成長,很少與其溝通,小孩過早接觸網絡,網絡在帶給孩子信息的同時,也讓孩子們接觸到打斗、槍戰(zhàn)、爆炸等暴力場面,讓小孩誤以為這些暴力場面是合理的,進而在現(xiàn)實生活中進行模仿。

2.學生自身因素

(1)學生尤其是未成年學生群體力量弱小

未成年人沒有足夠的抵抗能力,使他們成為暴力行為的首選目標。因為同成年人相比,他們明顯處于劣勢,沒有足夠的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

(2)學生的思想不成熟,遇事驚慌,這給施暴者有可乘之機

現(xiàn)在的學生大多是獨生子女,他們是在父母的關心和呵護下成長起來的一代,獨立性差。據(jù)調查,職校生在遇到敲詐、勒索時,僅有4%的學生會向家長或老師反映,助長了施暴者的氣焰。

(3)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水平在下降

研究發(fā)現(xiàn),最近20年來,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水平呈下降趨勢。由于青少年處于人生的十字路口,身心不成熟,很容易用暴力解決問題,具有明顯的模仿性。

3.學校因素

教師在處理校園暴力時態(tài)度曖昧、遲疑不決或游移不定,是助長校園暴力行為的重要因素。實際上一個治理有方的學校、一個擁有健康校園文化的學校發(fā)生學生暴力行為的可能性是很小的。

4.社會因素

(1)社會暴力文化的影響

近年來,社會暴力文化的泛濫顯然是引發(fā)青少年實施校園暴力的一個主要因素。相對于書本的說教,游戲和影視等以其鮮明生動的形象特征,在更寬廣的思想空間上影響甚至左右了青少年的道德判斷。很多電視節(jié)目不但宣揚哥們義氣,而且有過多的打斗場面,刺激了青少年爭強好勝、動輒暴力的心理。

(2)法律制度不健全是校園暴力產生的又一原因

侵害弱者是人類的天性,而社會道德的演化和法律的完善會制約、弱化這種以強凌弱的人類天性,使人類得以逐漸創(chuàng)造一個和諧、平等的社會,但我國的法律制度不健全,法律的權威沒有體現(xiàn)。實施侵害的青少年和受到傷害的學生對法律觀念和基本的法律知識還缺乏了解,這給施暴者有可乘之機。

三、如何預防校園暴力

1.全力實施家長培訓制,培養(yǎng)健康科學的教育方法

家庭因素對孩子世界觀的形成和發(fā)展是至關重要的。作為孩子的“第一任教師”,父母的言行無疑是最具直觀性和感召性的“教材”。要創(chuàng)設未成年人成長的最佳空間,就必須切實做好年輕家長的教育培養(yǎng)。

2.傾力打造書香校園,用傳統(tǒng)文化的精華滋養(yǎng)青少年的心靈

學校應該以育人為首要任務,但長期以來的“應試教育”,使分數(shù)成為判斷學生的唯一標準。要消除校園暴力,就必須讓學生能更多地接受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滋養(yǎng)。學校要切實針對青少年的喜好和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來制訂科學合理的學習內容,打造書香校園,要讓所有的學生既養(yǎng)成理性思辨的能力,又能分辨真、善、美。

3.強化社會治安,落實違法必究原則,形成強有力的法律威懾

從根本上說,青少年對法律存在畏懼心理。要防范校園暴力,就必須強化社會治安,要讓每個青少年都知曉哪些行為屬于違法犯罪,更要讓他們知道違法犯罪后必定受到法律的制裁。強有力的法律威懾,可以消除一些暴力事件。

4.逐步推行人文教育,關注人的終身發(fā)展

沒有哪個孩子生來就注定要成為問題少年。形成偏差的主要原因,除了家庭因素外,更是由于學校教育中片面強調學業(yè)成績而帶來的冷漠、歧視等因素。要消除校園江湖現(xiàn)象,鏟除校園暴力行為,就必須在辦學理念上端正“關注學生終身發(fā)展”的目標。

5.開展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營造同學間友愛互助的良好氛圍

在集體活動中,通過學生間的友愛互助,可以把很小的摩擦消除在萌芽狀態(tài)中。經常參加集體活動的孩子,能夠養(yǎng)成一種關注他人的良好品行。

6.凈化各種傳媒,減少污染源

青少年的健康成長離不開良好的社會環(huán)境,所以,凈化傳媒是推進青少年道德建設的一個刻不容緩的任務。

只有良好的家庭教育、人文化的校園教育、良好的社會風氣、學生自己的努力四者合一,才能從根源上杜絕校園暴力的發(fā)生,還校園一方凈土和純潔。

第8篇:校園暴力對學生的影響范文

近年來,我國高校校園暴力事件頻發(fā),引起了學校領導和社會各界人士的廣泛關注。高校暴力事件主要是在大學校園內部、周邊或者其延伸出的網絡空間及合理輻射區(qū)域內發(fā)生的對學生、老師或其他學校工作人員造成的有形或無形的生理以及心理上的傷害??蓮臒岜┝εc冷暴力兩個角度分析高校校園暴力。熱暴力即最直接的武力、攻擊等行為對人造成的生理或心理上的傷害,而冷暴力則是采取輕視、疏遠、冷漠、排擠等方式對他人造成的心理傷害?,F(xiàn)如今,高校校園暴力具有很多突出的特點,從這些特點入手進行分析,可以針對性的預防并制止高校暴力事件的發(fā)生。首先是智能型,高校學生具有高智商、高情商、高專業(yè)知識水平等特點,故而在暴力事件中可以體現(xiàn)出其高智能的特點,如“復旦大學投毒案”。其次是沖動性。高校學生處于人格形成階段,是非辨別能力較低,自身性格穩(wěn)定性欠缺,加之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響,往往在處理矛盾時欠缺考慮,沖動使然便會釀成悲劇。隨著市場經濟與文化多元的影響,校園暴力的問題與形式也更為突出,直接的肢體沖突與傷害增多。網絡平臺的發(fā)展速度加快,新媒體時代中,高校學生更易受到網上不良思想的影響,暴力游戲與視頻等暴力文化正在不斷地荼毒高校學生的人格,越來越多的沖突與矛盾以直接的肢體沖突與傷害形式表現(xiàn)出來,學生們無法選擇正確的處理方式,只會讓矛盾更加激化。很多學生認為戀愛是大學的必修課,大學是戀愛的天堂,大學生談戀愛現(xiàn)象越來越普遍,但校園戀愛引發(fā)的矛盾也不容忽視。大學戀愛本應是美好單純的,但由于大學生心理與生理的成熟,對異性的好奇心越來越重,尚未成熟的人格與自身缺乏責任感的特點,在出現(xiàn)問題時往往會采取極端的方式解決,不能理性面對問題,簡單的爭吵也可能引發(fā)沖突,釀成悲劇。

二、高校校園暴力原因分析

(一)大學生自身人格發(fā)展不健全,承受挫折能力差

高校學生年齡段偏低,自身心智與人格發(fā)展尚未成熟。在這個階段,從高中剛剛過渡到大學,生活、學習環(huán)境都有很大的改變,缺乏父母與老師的監(jiān)督,而大學生自身閱歷尚淺,容易受到不良思想的影響,滋生不健康的觀念,引發(fā)各種心理問題。很多大學生是獨生子女,父母及家人對其關注度很高,容易以自我為中心,只注重自己的感覺,而當自我需求無法得到滿足時就會產生自卑、挫敗感等消極情緒,如果情緒得不到合理宣泄便可能成為暴力行為的誘因。而且現(xiàn)在大學生心理承受能力較弱,在遇到挫折與困難的時候無法獨立面對,沒有承受能力,一旦遇到重大挫折有可能一蹶不振甚至產生輕生或報復社會的不良觀念,作出過激的行為,造成校園暴力。

(二)家庭環(huán)境影響,教育理念不當

家庭是孩子人生中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孩子的啟蒙老師。很多孩子在人格培養(yǎng)與價值觀形成的過程中,會深受父母家人的影響。有些孩子會以父母或親人為榜樣,向他們學習。這樣,在孩子的人格形成過程中,家庭環(huán)境與父母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緊密相關,不可忽略。父母婚姻幸福的家庭,孩子幸福感很強,人格健全,心理承受能力也較強,而單親家庭中的孩子,因為缺乏父母的關愛與引導,產生自卑、冷漠、自私的性格,不顧他人感覺,不善與人交往。而一些家庭在孩子后天教育方面,采用的方式方法不當,片面追求成績進步而忽視孩子的心理狀態(tài),造成了高智低能的現(xiàn)象。孩子的人際交往能力與社會適應能力不足,在遇到問題挫折時,有可能會采取偏激的方式處理,造成犯罪。

(三)學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課程實效性差,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薄弱

目前我國中小學教育階段,學校與家庭的教育目標都以升學為主,忽視了孩子自身的思想品德教育,而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課程則時效性差,知識到行為的轉化周期過長。高?,F(xiàn)有的思想政治教育體系不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內容滯后、手段單一。思想政治教育過程流于形式,所設置課程的內容更是嚴重脫離大學生的現(xiàn)實生活,不能緊跟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fā)展和多元文化的需要,實效甚微。大多數(shù)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課程中也很少涉及關于校園暴力的相關內容,這不利于對校園暴力的預防并將校園暴力消除于無形之中。另外,學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薄弱,思想政治教育隊伍不穩(wěn)定,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開展造成一定困難。

三、運用思想政治教育干預高校校園暴力的對策

(一)豐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

在我國現(xiàn)階段,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包括、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社會主義榮辱觀、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創(chuàng)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在內的多方面具體內容。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要突出對大學生進行理論教育,因為理論教育是信仰教育的基礎。我們知道,對的信仰,表明了站在徹底的唯物主義立場上,確信是真理,這就要求大學生必須系統(tǒng)地掌握理論。要聯(lián)系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的實際,聯(lián)系大學生的思想實際,把傳授知識與思想教育結合起來,把系統(tǒng)教學與專題教育結合起來,把理論武裝與實踐育人結合起來,切實改革教學內容,改進教研方法,改善教學手段。

(二)協(xié)同家庭教育,把握學生成長環(huán)境,優(yōu)化家庭信仰教育

第9篇:校園暴力對學生的影響范文

女生校園暴力行為常表現(xiàn)為一群女生(加害者)對某一個或某幾個女生(受害者通常是一個)的虐待、折磨和,其時間少則一兩個小時,多則通宵達旦,手段更是花樣繁多,從謾罵到毆打再到性,無所不有,給受害者的身體和心理都造成難以治愈的傷害和痛苦。這些暴力行為的性質都已經觸犯了刑法,而且這種犯罪性質的少女校園暴力行為近年一直呈現(xiàn)增長態(tài)勢。

校園女生暴力事件層出不窮

據(jù)調查發(fā)現(xiàn),少女暴力犯罪在數(shù)量上呈直線上升趨勢。她們實施暴力的手段比起男孩子有時甚至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在校園暴力案件中,施暴者與被害人多為同學、鄰居關系,以女性為受害者的案件占全部案件的60%,犯罪地點多集中在學校的宿舍、校園隱蔽地區(qū)和上學放學的路上等。

人們一般認為,實施這種暴力行為的女生應是所謂的“差生”和“不良少女”,然而大量案例表明,優(yōu)等生也加入了施暴者的行列,而且施暴手段之殘忍不在前者之下,并且,施暴女生有低齡化的趨勢。據(jù)相關研究者的統(tǒng)計,最小的女生僅為9歲。職業(yè)技術學校、藝術學校等住宿制學校是此類事件的多發(fā)地。

女生的這種校園暴力行為與一般的打架斗毆、勒索錢財或男生間的暴力沖突等校園暴力相比,有其獨特之處。首先,女生的校園暴力行為往往是群體行為,表現(xiàn)為一群女生對一個女生施暴,加害者在數(shù)量上比受害者多得多,處于絕對的強勢地位,或由其輪流對受害者進行攻擊,或雖然只有少數(shù)幾人或一人攻擊,但群體中的其他人均保持冷漠的袖手旁觀態(tài)度,放任或容忍對受害人的攻擊。

調查顯示,女生的暴力多發(fā)生在寄宿制學校。女生暴力行為多帶有游戲性質,表現(xiàn)為雖然手段多樣,方式殘酷,但仍擺脫不了游戲型攻擊的影子。對受害者的攻擊并無功利目的,只是內心某種不良情緒的發(fā)泄。同時,將攻擊他人作為一種娛樂方式,從受害者求情、告饒、痛苦和掙扎中獲得心理上的滿足。女生校園暴力行為中經常出現(xiàn)迫使受害者、強迫受害者做猥褻動作、拍攝記錄受害者遭受的過程并加以傳播等現(xiàn)象,給受害者造成嚴重的身心傷害。

“粉拳”為何成“鐵拳”

1 暴力文化為催化劑

暴力文化是女生校園暴力行為發(fā)生的一個重要影響因素。電視、電影、動漫和網絡世界傳遞的“有仇必報”、“暴力至上”等觀念,以及部分家長“不要示弱、不要吃虧”的過激教育,使得青少年無論男女一有機會便在現(xiàn)實生活中大打出手。在當前的女生校園暴力事件中,往往伴隨著為數(shù)不少的旁觀者,他們或袖手旁觀,或起哄助威,甚至還冷靜拍攝予以解說。這些現(xiàn)象表明,當前的青少年已經開始接受弱肉強食的暴力邏輯,潛意識中已經開始以強者的角度去思考問題,而無視弱者受欺侮時的感受。

現(xiàn)如今,暴力文化的傳播已經不限于傳統(tǒng)媒介了。隨著互聯(lián)網的出現(xiàn),各種網絡暴力視頻、圖片、游戲等拓展了暴力文化對青少年影響的廣度與深度。暴力文化中的主角也不再僅限于男性,各種視頻、音像、游戲等都開始宣揚女性暴力,塑造出一大批威風凜凜的“大姐大”、冷酷無情的女殺手、歇斯底里的野蠻女友等形象。這些形象儼然已經成為許多少女心中的偶像和某些不良少女競相模仿的對象,受這些人物的影響,女孩子們也把使用暴力作為了解決問題的最終手段。

2 缺失的性別教育

有專家認為,女生暴力事件增多和近年來愈演愈烈的獨生子女“中性化”有關。身為女孩子,卻想象男性那樣變成強勢,于是模仿男性那樣抽煙、爆粗口甚至打人,這折射出青少年群體價值觀的變化。

女生中性化的出現(xiàn),主要是受娛樂界、媒體界的影響所致。青少年追求個性以及盲目從眾的心理特質,導致了她們的追星行為。但事實表明,青少年模仿的往往是明星或異性的服飾、裝扮、發(fā)型、行為舉止等外在表現(xiàn),即一些表面化的內容,但卻可能忽視了學習明星或異性的內在優(yōu)秀品質以及適應社會的人格特征,忽視人格的完善,誤讀了中性化的意義,導致性別模糊。如女生理寸頭、穿男裝,說話大聲吼叫,完全失去了女人的溫柔淑女形象,這樣的情況在校園里已經不是少數(shù)現(xiàn)象。

由于青春期女生的性別認同常常出現(xiàn)模糊所致。從幼兒園開始,女生就常常擔任班干部等職務,比較強勢,進入青春期后,她們潛意識里拒絕承認相對弱勢的女性角色,于是出現(xiàn)了“姐妹黨”,講義氣論姐們,但遺憾的是這種“義結金蘭”多沒用在正能量上,常常是“粉拳”變“鐵拳”了。

從這里折射出我國中小學生性別角色教育的缺失。

3 忽視的心理問題

女生校園暴力還有著深刻的心理根源。犯罪心理學的研究指出,校園暴力的加害者常屬于低自我控制者,具有沖動性格和暴力傾向,學生被害人常屬于低自尊和低成就感者。具有病態(tài)人格特質的學生,因為不具有罪惡感,缺乏良好的人際關系,以自我為中心,缺乏愛和被愛的能力,無社會適應人格,其行為經常與社會規(guī)范相抵觸,常常被本能的欲念所驅使,導致發(fā)生暴力或其他違法犯罪行為。

女生校園暴力事件,大多是出于嫉妒、報復的心理,其中,所謂的“情感糾紛”更易引發(fā)暴力事件。而學校和家庭也從來沒有告訴過她們產生嫉妒和報復心理的原因是什么,應該怎樣認識自己與別人的差異,怎樣處理心理上的不平衡感。女生群體暴力行為正是這種長久以來積累的嫉妒心理無法疏導而爆發(fā)的結果。加害者施加于受害者的暴力行為不過是為了平復加害者因嫉妒產生的不平衡心理,而群體性的暴力手段則更能滿足加害者的這種看到受害人被輪流折磨而倍感痛苦所獲得的“補償性”的心態(tài)。

4 缺乏“愛”的教育

相關研究發(fā)現(xiàn),具有校園暴力行為的學生家庭具有這樣一些特征:形式上或實質上的家庭破碎,家庭不和諧,家庭的經濟水平低于一般家庭,父母染有惡習或者犯罪行為,等等。據(jù)某少管所調查統(tǒng)計,在210名少年犯中,因各種原因造成家庭不健全導致無人管教或心理變態(tài)的有87人,占41.7%。可見,女生校園暴力行為的出現(xiàn)與家庭關愛的缺乏、父母不良習性的影響有著較大的關聯(lián)。

當前社會環(huán)境的一個不良傾向是人文關懷越來越少,不尊重也不關愛作為個體的人,自私自利泛濫,功利主義盛行,這些反映在教育上,就是以應試教育為核心的教育模式。課程圍繞升學考試設計,缺少人文教育和人性教育,忽略道德和法制的教化;老師和家長只看重孩子的考試成績,只以成績優(yōu)劣來判斷孩子的好壞,漠視他們的情感和身心健康發(fā)展的需要,久而久之,孩子被同化或者說被訓練成只對學業(yè)滿腔熱忱,而對道德素養(yǎng)、情感需求和付出都極其冷漠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