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對心理咨詢的看法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民營心理咨詢;現(xiàn)狀;民眾;對策
[作者簡介]曾院珍,廣西大學教育學院教育經濟與管理碩士研究生,廣西南寧530004
[中圖分類號]B8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2728(2010)06-0120-03
隨著經濟文化的迅速發(fā)展和變化,人們面臨的各種壓力也越來越大、越來越多,心理健康問題日益凸顯,特別是在汶川地震后,社會各界對心理健康更是極為關注。本文針對南寧市民營心理咨詢機構等進行調研,重在了解其經營狀況及咨詢師們對該市場的一些看法,搜集他們的意見和建議,同時對南寧市民眾進行調查以獲取南寧市心理咨詢的存在市場,為南寧市心理咨詢的發(fā)展提供客觀依據。
一、研究方法
1 對象。2009年1~3月,筆者走訪了南寧市7家心理咨詢機構,同時調查了南寧市部分民眾對心理咨詢的態(tài)度。本研究接受調查的咨詢機構均為私營公司、個人等獨立注冊的機構;另隨機選取了南寧市400名民眾進行問卷調查,其中61%為女性,年齡分布為:10~17歲32%,18~40歲51%,41~65歲12%,65歲以上5%;接受調查的民眾中,80%為城市居民;調查對象的學歷分布為:22%為初中學歷,24%為高中學歷,13%為專科,34%為本科,剩下的6%為碩士。
2 方法。采用自編《民營心理咨詢機構現(xiàn)狀調查》問卷,對研究對象進行半結構化訪談、面對面訪談(5家)和網絡、電話訪談(2家)相結合,對咨詢機構的客觀情況作基本了解,另外還征詢了受訪者對心理咨詢的主觀意見和建議。對民眾采用自編《南寧市民眾對心理咨詢態(tài)度調查》問卷進行隨機調查。
3 數據處理。對機構筆錄資料進行編碼分析整理,采用頻數統(tǒng)計、類屬分析的方法分析資料;民眾問卷采用SPSSl3.0進行統(tǒng)計分析。
二、民營心理咨詢機構的現(xiàn)狀分析
1 心理咨詢機構成立年限較短,各方面配置欠完善。從所注冊機構的屬性看,7家咨詢機構均注冊于工商局。咨詢機構成立時間最短的2年,最長的有10年,平均成立時間為5.29年;在人員配置方面,咨詢機構的管理人員為2人或2人以上的機構占85.7%,咨詢師專職與兼職的比例為16:65,專職人員僅占19.8%;每個咨詢機構擁有單獨的咨詢室1間,功能區(qū)總使用面積最小的為40m3,最大的為603,平均使用面積為43證;每個咨詢機構有電腦1臺,擁有的心理咨詢輔助設備最常見的是心理測量軟件、服務器和放松椅,而其他設備如生物反饋儀、沙盤等幾乎沒有,甚至有的咨詢機構沒有任何輔助設備。
2 從業(yè)人員良莠不齊。在本研究中,接受調查的均為機構中的管理者,也是專職心理咨詢師。7位咨詢師的年紀在30~45歲之間,教育水平均為大學本科,最后學歷的專業(yè)中,1人是心理學(14.29%),2人是醫(yī)學(28.57%),其他4人為其他專業(yè)(57.14%)。這些咨詢師大多數都是只經過國內專業(yè)機構的理論培訓,獲得國家心理咨詢師二級或三級證書。對此,一位咨詢師表示,學歷和專業(yè)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能為來訪者解決問題,當然高學歷及心理學科班出身會給咨詢師增加不少籌碼。7位咨詢師只有1位(14.29%)參加個人督導,時間為每月一次,每次2小時。在調查中,了解到各機構對專業(yè)人員接受繼續(xù)教育或每年參加學習班的具體要求中,只有l(wèi)家要求每月平均15小時,占14.29%,其余6家均無特殊規(guī)定;各機構對咨詢師專業(yè)工作的評估檢查則是通過來訪者家屬反饋、對來訪者進行隨訪追蹤或案例考察等來實現(xiàn),但都沒有量化的標準??梢?,目前心理咨詢市場缺乏系統(tǒng)的專業(yè)培訓、督導制度、監(jiān)督機制等一系列的配套制度。
3 咨詢途徑繁多,但仍以門診咨詢?yōu)橹?。咨詢方式可按咨詢途徑分為門診咨詢、電話咨詢、網絡咨詢和講座培訓等。調查發(fā)現(xiàn),7家咨詢機構中有6家都將門診咨詢作為主要的咨詢形式,占85.7%,有4家認為門診咨詢效果顯著,占66.67%,可見門診咨詢仍然是主流,且收費均高于電話和網絡咨詢。各咨詢機構與來訪者面談的地點基本都在咨詢室,但也有2家機構表明,如有特殊情況,也會提供“上門咨詢”服務。其中一家有一次“上門咨詢”經歷,這位咨詢師認為,“上門咨詢”因為不是來訪者主動尋求幫助,這樣治療起來比較困難,所以需要收取雙倍的價格。
4 咨詢技術多采用兼容取向,但缺乏本土特色。調查發(fā)現(xiàn),6家以個案咨詢?yōu)橹鞯淖稍儥C構中,僅1家咨詢機構采用固定的咨詢技術(NLP),占14.3%。其他5家均采用兼容取向的咨詢技術,即不傾向于某一流派。其中一名咨詢師認為心理學是要解決問題的,而不是做學問的,評價心理咨詢技術的關鍵在于有沒有效果,不管采用哪種理論,只要能為來訪者解決問題就是好的??梢姡壳笆褂玫暮芏嗬碚摱际俏鞣降奈幕尘暗漠a物,東、西方的文化有很大的差距,現(xiàn)在迫切需要對當代中國人心理進行研究,據此產生具有本土特色的心理療法。
5 宣傳方式多以網絡宣傳為主,但影響最大的卻是口碑。分析咨詢機構采用的宣傳方式發(fā)現(xiàn),7家咨詢機構都將網絡作為主要的宣傳工具,然而對人們選擇咨詢機構影響較大的因素是口碑的傳頌,即幫來訪者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好的服務質量。一位咨詢師表示,心理咨詢最重要的是解決來訪者的問題,如果沒有好的能力,無論如何加大宣傳也是徒然。在本次調查中同行轉介的情況較少發(fā)生,僅有l(wèi)家咨詢機構的客源中有被同行轉介者。
6 收費標準不一,咨詢量不足,多數機構處于非盈利狀態(tài)。調查發(fā)現(xiàn),機構內統(tǒng)一收費的有2家,其他的則按不同的咨詢師來收費,最低收費為100元/小時。收費在100~300元/小時的咨詢機構有6家,占85.7%;高于300元/小時的是1家咨詢機構的部分咨詢師,占14.3%。可見,目前南寧市的咨詢機構收費多集中在100~300元/小時這個區(qū)間。在對民眾的調查中,發(fā)現(xiàn)民眾能接受的收費在100元以下,這與民營機構中現(xiàn)行的收費相差甚遠,這也可能是其“非盈利”的一個原因。對于收費標準的制定,大多依據咨詢師的技術水平、治療效果為參照,整個咨詢市場并沒有較為統(tǒng)一的依據。
咨詢機構月咨詢量,7家咨詢機構中只有l(wèi)家回答較為明確,其咨詢量約為30人次/月,其余的機構對該問題回答模糊或避而不答。咨詢師對咨
詢機構目前經營狀況的評價,7家的評價描述依次為“有贏利”占28.57%(其中1家以培訓為主),“一般”占42.86%,“虧損”占28.57%。調查中發(fā)現(xiàn)大多數咨詢機構除個案咨詢外,還開展講座、咨詢師培訓等業(yè)務,其中1家還以此作為主要經濟來源??梢?,目前南寧市民營心理咨詢機構的經營狀況并不太理想。
7 來訪者以女性居多,機構提供的服務多為心理問題的解決,發(fā)展性的服務較少。綜合7家咨詢機構對來訪者情況的描述,發(fā)現(xiàn)來訪者以12歲以上的學生群體和30~45歲的成年人居多。調查結果顯示,女性來訪者占60%~80%,在調查中咨詢師們對這種現(xiàn)象作了一些解釋:“這不能說是男女性格的差別,只是說男女性別的社會的角色期待不同,影響他們對待心理問題的態(tài)度和求助的態(tài)度?!愿鼉A向把內心的想法說出來,能把問題說出來,更顯示出一種人格的韌性。男性應更開放的認識到這點。”各咨詢機構都反映來訪者屬于一些壓力較大、經濟和文化水平都較高、對心理咨詢的認識又比較到位的人;來訪者咨詢項目中婚姻情感咨詢排行第一,其次是學生問題咨詢、親子關系和子女教育及人際關系;社會適應的問題和性格完善則較少,甚至沒有。由此可見,多數咨詢機構提供的服務都限于心理問題的解決或對心理危機進行干預,發(fā)展性的心理咨詢服務不普及,咨詢服務模式簡單。
三、民眾對心理咨詢的態(tài)度分析
在對民營咨詢機構的訪談中,咨詢師對心理咨詢市場的前景十分看好,但目前存在很多問題,如行業(yè)的規(guī)范、咨詢師的質量等。另外人們對心理咨詢的接受程度較低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為了探究制約心理咨詢發(fā)展的原因,進一步了解民眾對心理咨詢的態(tài)度,筆者對400名民眾進行了問卷調查,具體調查結果如下。
1 民眾對心理咨詢的認識不足。調查發(fā)現(xiàn),民眾了解心理咨詢的途徑主要有書籍(48%)、報紙(27%)、電影電視(32%),但對心理咨詢比較了解的僅占18%。在本次調查中,只有9%的人有過心理咨詢的經歷,其中22,2%的來訪者曾經去過醫(yī)院求詢,22.2%曾經去過民營心理咨詢機構求詢,而有66.7%的人是到學校的心理咨詢室求詢。對心理咨詢的態(tài)度上,有2%的人認為去咨詢的人都是精神不正常的人,2%的人認為心理咨詢純粹是聊天唬弄病人,30%的人認為心理咨詢就是做思想工作,這反映公眾對于心理咨詢的看法仍存在許多誤區(qū),對于有心理問題尋求咨詢這點仍然不能坦然接受。
2 民眾對心理咨詢師的信任程度不高。在對咨詢師的信任上,還是有很大一部分的民眾抱著懷疑的態(tài)度,如認為有心理問題卻不接受心理咨詢的原因中,有18%的人認為此領域從業(yè)人員素質不高,不值得信任;在來訪者中,有55.6%的人對咨詢師說的話有所保留,其不講真話的原因有44.4%的人認為咨詢師不值得信任;對咨詢師的指導,有66.7%的人會打折扣執(zhí)行。這些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從業(yè)人員的素質不能令人滿意,來訪者對心理咨詢及其從業(yè)人員的信任程度尚有待于進一步提高。
3 民眾對心理咨詢從了解到接受還有一個漫長的過程。從調查結果看,民眾在遇到不開心或痛苦的事情時,大部分人還是傾向于向親密的朋友傾訴或獨自承受,而選擇尋求專業(yè)心理工作者的僅有8%。探究原因,72%的民眾認為目前人們還沒有接受心理服務的習慣。有過心理咨詢經歷的民眾中,44.4%的人認為心理咨詢發(fā)揮了一定的作用。但是,44.4%的人來詢時并沒有告訴別人,可見,盡管人們對心理咨詢的認識有了較大提高,但是了解與自己去接受心理咨詢畢竟是兩回事。
四、對策與建議
1 政府的參與和支持。美國及各發(fā)達國家經驗表明,政府的參與和支持將對心理咨詢行業(yè)發(fā)展產生極大推動力。在調查中發(fā)現(xiàn),我國目前政府的參與較少,故政府應加大支持和監(jiān)管,以保證心理咨詢市場的有效運轉。(1)明確心理學的學科地位,加強學科建設,擴大高等院校心理學專業(yè)的招生比例,培養(yǎng)更多的心理咨詢專業(yè)人才;(2)制定心理咨詢師及心理咨詢機構的認證、從業(yè)、管理、考核等相關標準,建立健全督導制度,實現(xiàn)咨詢人員的專業(yè)成長與可持續(xù)的心理健康;(3)加強心理健康知識和心理咨詢的宣傳普及,提高民眾對心理咨詢的認同度。
2 咨詢師自身建設。咨詢師水平是核心競爭力。在調查中發(fā)現(xiàn),一個咨詢機構能否生存,關鍵在于“效果”,而這一條是以高水平的心理咨詢師為保障的。如何有針對性地提高心理咨詢人員的專業(yè)素質,筆者根據實證調查及相關文獻,提出以下建議:(1)心理咨詢師應努力創(chuàng)設條件,通過多種途徑全面提高自身“助人自助”的專業(yè)水平;(2)通過借鑒和吸收西方的理論和方法,結合實際,創(chuàng)造出適合中國文化和中國人特點的心理咨詢模式和體系;(3)心理咨詢師間應加強交流,適當自我調節(jié),避免心理疲憊和職業(yè)倦怠,接受個人督導,從各方面提高個人的成長和專業(yè)化發(fā)展;(4)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人們對于自身發(fā)展的需求將會越來越強烈,屆時發(fā)展性的心理咨詢將成為大眾關注的焦點,由此咨詢師的學習和培訓應重視這方面的內容。
3 民眾的消費意識。經對潛在消費者研究表明,潛在消費者轉化為有效消費需要兩個關鍵因素:意識到自己已存在的心理問題;了解心理咨詢的作用和功能??梢娒癖姷男睦斫】岛陀嘘P心理咨詢知識的普及是產生有效消費的關鍵。(1)提高心理健康意識,加強對“亞健康”危害性的重視,防患于未然,從而達到真正的健康;(2)建立求助意識。在發(fā)現(xiàn)心理失調時,突破中國傳統(tǒng)觀念,積極向他人求助,了解向他人傾吐或進行心理咨詢可增強心理健康;(3)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定期進行發(fā)展性咨詢和健康性咨詢。
一、阻抗的實質
阻抗是心理咨詢過程中伴隨的特定現(xiàn)象,同時也是影響心理咨詢順利進行的重要因素。對于阻抗的實質不同的學者有不同的理解。我國學者認為,阻抗是指來訪者在心理咨詢過程中以公開或隱蔽的方式否定咨詢者的分析,拖延、對抗咨詢者的要求,從而影響咨詢的進展,甚至使得咨詢難以順利進行的一種現(xiàn)象。這一觀點表明,阻抗對于心理咨詢過程具有深刻的影響。在心理咨詢中,來訪大學生的阻抗包括意識層面和潛意識層面上的所有抗拒心理咨詢的情形和因素,其實質是來訪大學生對于心理咨詢過程中自我暴露和自我變化的抵觸和抗拒,只要咨詢者對來訪大學生進行深入的心理分析,觸及到其內心情感問題,或涉及到其行為改變,都會遇到程度不等的阻抗??梢哉f阻抗是心理咨詢時來訪大學生產生的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必然現(xiàn)象,心理咨詢過程就是來訪大學生阻抗的產生與應對的過程。
二、阻抗的表現(xiàn)形式
1.在咨詢關系上的阻抗有兩種表現(xiàn)形式:不履行咨詢安排和誘惑咨詢者。不履行咨詢安排是來訪大學生在心理咨詢過程中故意破壞咨詢安排和設置,如不按時赴約,借故到時間不來咨詢,或推遲咨詢時間,或者不配合咨詢者的要求,不認真完成心理咨詢的作業(yè)和必要操作,甚至私自取消預約,在預定時間不來咨詢且不事先告訴咨詢者。不履行咨詢安排是在咨詢關系不穩(wěn)固的情況下,來訪大學生安全感受到威脅,潛意識地保護自己而產生的阻抗,對心理咨詢的順利進行會帶來直接阻礙。誘惑咨詢者是來訪大學生通過引起咨詢者注意的言語、行動和裝扮等來分散、轉移咨詢者的注意力,以影響心理咨詢的進程。有的來訪大學生對咨詢者發(fā)生興趣或讓咨詢者喜歡自己而討好咨詢者。常常會表現(xiàn)得很好,讓咨詢者非常高興,或通過自身刻意打扮、或大講自己的有趣經歷、或以請客送禮的方式來試圖引起咨詢者對自己的興趣。這種來訪大學生誘惑咨詢者,密切與咨詢者私人關系的方式,表現(xiàn)為自我防御和控制咨詢關系發(fā)展的欲望和目的。
2.在會談程度上的阻抗有三種表現(xiàn)形式:贅言、寡言和沉默。贅言多表現(xiàn)為來訪大學生在心理咨詢過程中滔滔不絕地講話。在積極回答咨詢者提問的表象后面隱藏了某種潛在動機,如減少咨詢者講話的機會、回避某些核心問題、轉移注意力等。贅言的另一種表現(xiàn)是反復訴說,來訪大學生往往對已經澄清的問題仍然一次次重提,或者在一些枝節(jié)問題上喋喋不休,回避咨詢中接觸實質性問題,為自己的心理問題及癥狀反復辯解,否定事實。贅言多是無意識的,但它卻起到阻礙咨詢進程的作用。寡言是來訪大學生對心理咨詢的消極抵抗形式,常見于那些被迫前來咨詢及對心理咨詢有戒心的大學生。寡言的來訪大學生問多答少,言語簡短,有時以重復性或習慣性的話語應答,似乎在有意無意地與咨詢者周旋、應付;或者言語遲滯、語調低沉,氣氛沉重,缺乏交談的情緒和內容;或者是語帶保留、欲言又止,含乎其辭不知所云。寡言使咨詢者產生困難及挫折感,無法投入咨詢過程深入了解來訪大學生的內心世界及對心理咨詢的態(tài)度。沉默是來訪大學生拒絕回答咨詢者提出的問題,或者有較長時間出現(xiàn)停頓。它往往表現(xiàn)來訪大學生對于心理咨詢的某種強烈抵觸情緒,多源于被迫前來咨詢而產生的憤怒情緒,也可能是咨詢者的解釋不當而令來訪大學生抵觸或反抗。沉默的出現(xiàn)將使咨詢暫時無法進行,會導致咨詢氣氛的尷尬、壓抑和緊張不安。
3.在會談內容上的阻抗有四種表現(xiàn)形式:理論交談、情緒宣泄、談論小事和虛假提問。理論交談是來訪大學生竭力用心理學或醫(yī)學術語與咨詢者交談,表面上似乎在增進與咨詢者的語言和思想上的交流,實際上常表現(xiàn)出對咨詢者存在某種疑慮及企圖對心理咨詢加以控制的傾向。在咨詢時會告訴咨詢者自己讀過有關心理和醫(yī)學方面的書籍,并不斷將有關自身問題的理論和療法向咨詢者詢問,從而回避談論其自身的問題,或增強其在心理咨詢中的地位。情緒宣泄是來訪大學生在談論某些話題時采用過度情緒化的、見諸于行動的方式表達強烈的情緒反應。常表現(xiàn)為咨詢時煩躁易怒、大哭大鬧、不停流淚、或不自然的大笑等。情緒宣泄是一種精神防御的表現(xiàn),它可以使來訪大學生避開感到焦慮和精神痛苦的意念,表現(xiàn)出對重新體驗痛苦經歷的焦慮和抵觸情緒。談論小事是來訪大學生對心理咨詢中無關緊要的小事談論不休,而回避談論核心問題,并轉移咨詢者的注意力,把談論的主題控制在自己希望的內容上。談論小事常常是咨詢者不易察覺的阻抗表現(xiàn)。虛假提問是來訪大學生通過向咨詢者提出表面上適宜但實際上毫無意義的問題,來回避談論某一話題或加深某種印象。虛假提問一般涉及心理咨詢的目的、方法、理論依據,甚至是咨詢者的私人情況等,常使咨詢者無從回答,與心理咨詢要解決的問題并沒有密切聯(lián)系。它會轉移心理咨詢的交談方向,代表來訪大學生的某種自我保護的需要。
4.在會談方式上的阻抗有五種表現(xiàn)形式:外向歸因、健忘、順從、控制話題和最終暴露。外向歸因是來訪大學生將某種心理沖突與矛盾的原因完全歸結于外界作用的結果,而回避從自身的角度加以認識。它嚴重阻礙來訪大學生的自我反省,將一切錯誤客觀化,并將所有責任推到別人身上,似乎外在的一切事物都跟自己過不去,而不愿意識到可能自己也有問題或錯誤。外向歸因是來訪大學生的自我中心的表現(xiàn),容易對咨詢提出的自我暴露與分析要求產生強烈抵觸情緒。健忘是來訪大學生在談論感到焦慮和痛苦的話題時所表現(xiàn)出的遺忘現(xiàn)象,它是來訪大學生對某種痛苦經歷長期壓抑的結果,具有很大的任意性。特別是當咨詢者竭力啟發(fā)來訪大學生喚起某種痛苦的記憶時,來訪大學生會通過多種方式來表現(xiàn)遺忘。順從是來訪大學生對咨詢者講的每一句話和每一要求都表示絕對贊同和服從,從不與之爭論,表現(xiàn)出對咨詢者格外尊重和客氣。順從往往使咨詢者無法深入了解來訪大學生的內心世界,有時還使咨詢者無所適從,也無法提供真正有效的幫助。控制話題是來訪大學生在咨詢交談中一味要求咨詢者講自己感興趣的話題,而回避自己不愿談論的話題。控制話題可以減輕來訪大學生因談論不愿談論的問題而產生的焦慮,還可以強化其在心理咨詢中的自尊和地位。最終暴露是來訪大學生故意在咨詢會談的最后時刻才講出某些重要的事情,以使咨詢者感到措手不及,借以表達其對心理咨詢的某種抵抗或擊敗咨詢者的企圖。
三、阻抗的應對策略
1.與來訪大學生建立良好的咨詢關系。咨詢關系是一種特殊的人際幫助關系,良好的咨詢關系是咨詢者與來訪者之間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相互接納、相互卷入的關系。它是咨詢取得效果的前提和基礎,有助于減少來訪者的防御心理,使來訪者接受咨詢者的建議,并積極配合咨詢者,讓來訪者對咨詢充滿希望,增強繼續(xù)前來接受咨詢的意愿。因此,與來訪大學生建立良好咨詢關系是應對阻抗的重要措施。在心理咨詢中,咨詢者要對來訪大學生一視同仁,平等相待,做到尊重、接納。即使來訪大學生充滿不情愿或敵對情緒,也要給予充分的體諒,盡可能創(chuàng)造良好的咨詢氣氛,解除來訪大學生對咨詢的種種顧慮,并運用傾聽和自我開放等技術解決來訪大學生的阻抗。
2.對來訪大學生的阻抗進行正確分析和判斷。一方面,來訪大學生在最初咨詢時所談論的可能僅僅是一些表層的問題,咨詢者若能通過對表層問題的分析,及早把握其深層問題,將有助于心理咨詢的順利進行。另一方面,來訪大學生的某些人格特征,如攻擊性、暴躁、退縮性和防御心理強等特點,也會反映到咨詢會談中,表現(xiàn)出不同形式的阻抗,咨詢者對此應有明確的認識,并用真誠的態(tài)度及較為專業(yè)的知識和技能取得來訪大學生的信任,以排除咨詢會談中的阻抗。此外,來訪大學生對待咨詢者的不信任態(tài)度也會產生阻抗,如對咨詢者不滿、害怕咨詢者、對咨詢者產生負移情,或感到咨詢者對自己有傷害等,而對心理咨詢產生抵觸情緒,咨詢者必須進行分析,作出相應的處理。
3.以誠懇助人的態(tài)度對待來訪大學生的阻抗。心理咨詢是助人自助的過程。在心理咨詢中,咨詢者一旦確認來訪大學生出現(xiàn)了阻抗,就應把這種信息反饋給來訪大學生,讓其認識和面對阻抗。在反饋時,咨詢者一定要從幫助來訪大學生的角度出發(fā),并以誠懇的、與來訪大學生共同探討的態(tài)度指出阻抗。首先,向來訪大學生指出在某些方面可能存在著問題,爭取得到來訪大學生對問題的一致看法,并確認阻抗的存在。其次,促進來訪大學生了解阻抗產生的原因,以解釋和討論阻抗,從而有助于減輕緊張和焦慮,使來訪大學生以合作的態(tài)度與咨詢者共同探討阻抗。此外,咨詢者在面對來訪大學生的阻抗時,自己在情緒、態(tài)度和認識上不可失去控制,絕對不能把來訪大學生的阻抗當成故意制造事端,以免陷入與來訪大學生無謂的爭辯和對抗之中。
【關鍵詞】 精神衛(wèi)生;咨詢;病案;學生
【中圖分類號】 G 444 R 395.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0-9817(2010)08-0950-02
Analysis on 280 College Students of Mental Counseling Content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llege Students/LI Li. Jiangxi Science and Technolgy University, Ganzhou (341000),Jiangxi Province,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different type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unseling content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tudents, and to provide evidence for developing the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Methods 280 counseling note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llege students from Sep 2008 to June 2009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university. Results The love(50, 17.9%) and interpersonal relation(46, 16.4%) and emotional problem(41, 14.6%) were the most serious among the counseling content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llege students. Falling out of love(16, 32.0%) and gender's relationship(10, 16.0%) were common love problems. Fear of contact(19, 41.3%) and how to deal with the conflict(15, 32.6%) between students were common interpersonal problems. Depression(9, 22.0%), mood fluctuation(9, 22.0%) and frustration of the psychological pressure (8, 19.5%) were common emotion problems. Conclusio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take various measures to help students solve mental problems and improve students' mental health.
【Key words】 Mental health;Counseling;Medical records;Students
根據一項對全國12.6萬名大學生為對象的調查顯示,有中等程度心理問題的學生比例約為20%[1-2]。在現(xiàn)實中,由于心理問題引發(fā)的大學生退學、休學、自殺、危害他人與社會的現(xiàn)象屢見不鮮,說明在大學生中廣泛推廣心理健康教育迫在眉睫。為更好地了解大學生的心理特點,筆者對某高校心理咨詢中心2008年9月至2009年7月280例來訪者的咨詢記錄進行分析,以期對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詢工作提供參考依據。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2008年9月至2009年7月一學年中某高校心理咨詢中心學生的咨詢記錄,共接待來訪學生280人,其中男生164人,女生116人。
1.2 方法 統(tǒng)計匯總來訪者的咨詢記錄,使用SPSS 10.0軟件進行分析。
2 結果
2.1 大學生最常見的心理咨詢問題 尋求心理咨詢幫助的學生當中有18人患有嚴重心理障礙,包括抑郁癥、強迫癥、暴食癥、疑病癥等神經癥、人格障礙和精神類疾病,這些學生有的在入校之前就曾患病,因此,大都轉到醫(yī)院進行治療或處于密切關注狀態(tài)中。除此之外,大學生咨詢的問題還包括由身體患病造成的心理壓力、睡眠問題、時間管理問題、網絡成癮問題、自我認識問題、家庭問題、新生適應及如何處理班級工作等方面的問題。男、女生都很關注戀愛、人際關系和情緒問題。見表1。
表1 某理工科院校不同性別大學生最常見的心理咨詢問題
性別人數戀愛人際關系情緒學業(yè)自信心心理障礙考研就業(yè)性格
男 16424(14.6)23(15.8)24(14.6)18(11.0)10(6.1)9(5.5)9(5.5)13(7.9)
女 11626(22.4)23(19.8)17(14.7)8(6.9)8(6.9)9(7.8)7(6.0)3(2.6)
合計28050(17.9)46(16.4)41(14.6)26(9.3)18(6.4)18(6.4)16(5.7)16(5.7)
性別人數生活目標睡眠家庭新生適應工作自我認識時間管理網絡成癮
男 16410(6.1)6(3.7)2(1.2)6(3.7)4(2.4)2(1.2)2(1.2)2(1.2)
女 1163(2.6)3(2.6)5(4.3)1(0.9)1(0.9)2(1.7)0 0
合計28013(4.6)9(3.2)7(2.5)5(1.8)4(1.4)2(0.7)2(0.7)2(0.7)
注:()內數字為構成比/%。
【作者簡介】 李莉(1980- ),女,江西南昌人,碩士,講師,主要從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作者單位】 江西理工大學文法學院,贛州 341000。
2.2 大學生在戀愛方面存在的主要困惑 失戀16人(32.0%);如何處理戀愛中兩性相處之間的矛盾10人(20.0%);其他8人(16.0%);對異性有好感,卻不知如何表白7人(14.0%);對喜歡的異性表白遭拒絕6人(12.0%);戀愛中感情受騙,對方與其他異性有交往4人(8.0%);如何處理學習與戀愛的關系1人(2.0%);同性戀問題1人(2.0%)。
2.3 大學生在人際關系方面存在的困惑 在人際交往中比較被動,害怕與他人交往19人(41.3%);如何處理與同學之間的矛盾15人(32.6%);交往中很在意別人的看法5人(10.9%);如何提高自己的人際交往能力4人(8.7%),如何克服異往障礙2人(4.3%)。
本文為全文原貌 未安裝PDF瀏覽器用戶請先下載安裝 原版全文
2.4 大學生在情緒方面存在的主要困惑 情緒低落、抑郁、對什么事情都不感興趣9人(22.0%);情緒波動大,暴躁,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9人(22.0%);因學習、生活、家庭、就業(yè)等問題引起的心理壓力8人(19.5%);尋求釋放心理壓力的辦法5人(12.2%);因身體不好所帶來的心理壓力4人(9.8%);覺得大學生活很空虛、無聊2人(4.9%);因嫉妒他人所造成的心理困擾1人(2.4%);因工作繁多所引起的煩躁1人(2.4%)。
2.5 咨詢學生的咨詢次數分析 2008年9月至2009年7月接待的280例來訪學生中,只有33名學生堅持咨詢,占該年度總咨詢人數的11.8%。其中咨詢次數為1次的學生257人(91.8%);咨詢次數為2次的學生29人(10.4%);咨詢次數為3次的學生3人(1.1%);咨詢次數為4次的學生1人(0.4%)。從調查結果來看,大部分學生在咨詢過程中都沒有堅持長期咨詢,咨詢次數為1次的學生占91.8%。此外大部分學生對心理咨詢認識不足,且存在一些誤區(qū),認為一次咨詢就能解決問題,沒必要繼續(xù)咨詢下去。
3 討論
3.1 大學生咨詢的問題主要以發(fā)展性問題為主 調查顯示,2008-200年出現(xiàn)嚴重心理障礙的學生18人,占總咨詢人數的6.4%;而因一般的發(fā)展性問題來咨詢的學生262人,占總咨詢人數的93.6%??梢钥闯?大學生咨詢的問題主要以發(fā)展性問題為主,大部分學生的心理問題還是在成長過程中的矛盾與沖突的心理碰撞[4]。研究發(fā)現(xiàn),大學生咨詢最多的是戀愛問題和人際關系問題,這與王瑤等[5]的研究結果一致;其次為情緒問題、學習問題[6-8];此外,如何建立自信心、性格問題和如何規(guī)劃大學生活也是大學生比較關注的問題。需指出的是,每位學生求助的心理問題并不是單一的一個問題,而是多個問題交叉在一起,如有一位學生在一次咨詢中就談到了戀愛、學業(yè)及人際關系3個方面的問題。
3.2 大學生咨詢的主要問題依次為戀愛、人際關系和情緒問題 結果表明,大學生咨詢最多的問題依次為戀愛問題50人(17.9%)、人際關系問題46人(16.4%)和情緒問題41人(14.6%)。在戀愛問題上,大學生比較關注失戀、如何處理戀愛中的矛盾、不敢向喜歡的異性表白、對喜歡的異性表白遭拒絕以及如何處理戀愛中感情受騙等方面的問題;在人際關系問題上,大學生咨詢較多的是在人際交往中比較被動,害怕與他人交往、如何處理與同學之間的矛盾以及交往中很在意他人的看法;在情緒問題上,大學生咨詢最多的問題是情緒低落、情緒波動大以及經歷重大挫折后如何調節(jié)情緒。
3.3 心理咨詢覆蓋面小及咨詢深度不夠 據了解,該校有本科生及研究生1.4萬人,而尋求心理幫助的學生只有280人,僅占總在校人數的2.0%。很多學生反映自己大學4 a從未去過心理咨詢中心,甚至有的學生不知學校有這一機構。此外,大部分學生對心理咨詢存在一些偏見,認為心理有問題的人才去咨詢,且在咨詢過程中,很多學生表示不希望被自己的同學或教師知道,甚至有些學生在咨詢預約時不填真實信息。研究發(fā)現(xiàn),大部分學生的咨詢次數都為1次,真正能堅持咨詢的學生很少,如2008-2009年第1學期接待咨詢學生人數133人,而咨詢的次數卻只有146人次。
3.4 患有嚴重心理問題的學生主動求助意識差 研究發(fā)現(xiàn),真正出現(xiàn)嚴重心理問題的學生是不愿意或根本不愿意去中心求助的。據相關研究表明,網絡成癮問題是大學生中較常見的心理問題[9]。但從本研究的統(tǒng)計結果看,因網絡成癮問題來咨詢的學生很少。此外,一些有自殺念頭或曾有過自殺行為的學生對心理咨詢大都比較排斥,基本上都不愿意去中心求助。
3.5 研究生及教師的心理健康問題亟待重視 研究發(fā)現(xiàn),該校具有研究生人數1 040人,而主動尋求心理幫助的只有3人,占在校研究生總數的0.3%;相對于本科生來說,研究生主動尋求心理幫助的意識更差。2005-2007年上半年北京市高校大學生自殺事件38起,其中15名為碩士以上研究生[10]。目前高校開展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都只是針對本科生,研究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處于停滯狀態(tài)。此外,高校的咨詢機構都沒有設立專門為教師服務的窗口,教師遇到心理問題時沒有途徑尋求幫助,而在實際工作中筆者發(fā)現(xiàn)有很多教師來中心咨詢孩子的教育問題、工作問題以及家庭問題等。
4 參考文獻
[1] 鐘志宏,李金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程.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9:1.
[2] 周婷.高校心理咨詢現(xiàn)狀分析―以某校449例次心理咨詢記錄資料為例.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2006,6(6):137-140.
[3] 李莉,周小金.理工科院校學生心理咨詢問題分析.中國健康心理學,2009,9(2):148-149.
[4] 夏紀林.理工科院校學生心理問題特點及實施教育的途徑.黑龍江高教研究,2005,137(9):146-148.
[5] 王瑤,顧紅.河南大學心理咨詢中心大學生心理咨詢案例分析.中國學校衛(wèi)生,2009,30(5):424-425.
[6] 鄭華萍,張瑜.新時期大學生日常心理問題及對策研究.理論導刊,2010,35(1):95-97.
[7] 宋志英.某高校大學生心理咨詢主要問題分析.中國學校衛(wèi)生,2009,30(2):165-166.
[8] 吳史慧,任越.學生常見心理問題及其預防.教學與管理,2009,24(8):43-44.
[9] 宋園藝,李莉,畢來峰.理工科院校排查學生心理問題分析.現(xiàn)代企業(yè)教育,2008,120(20):184-185.
[10]孫昊哲,王紅.北京市高校學生心理健康普查工作現(xiàn)狀分析.中國學校衛(wèi)生,2009,30(2):163-164.
五、探討
探討(exploration)指心理咨詢員幫助當事人積極認識、思考其成長中的挫折與障礙的過程。它是心理咨詢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事實上,心理咨詢的過程也是探討的過程。其意義在于"幫助當事人在解決困難當中認清個人的愿望及克服困難的方法"。所以,探討是一個思考的過程,也是一個學習的過程。
心理咨詢的目的在于助人自助,所以探討的目的也在于助人自省自明。具體地說,它要求心理咨詢員在幫助當事人認識與思考其當前困難、挫折與自我成長的關系時,多提問題,少加評論;多做啟發(fā);少做說教;多鼓勵對方講話,少講個人意見。換言之,探討是一個以討論為基礎,以啟發(fā)為目標的積極的思想過程。它旨在幫助當事人從不同角度思考其生活中遇到的困難與挫折及其解救方法。由此,它切忌心理咨詢員在運用探討技巧當中,主觀武斷,教訓他人,迫使當事人接受自己的邏輯分析與價值觀。那樣易使當事人對心理咨詢員產生依賴與怨恨,而無法從其生活困難與挫折的認識與解救中成長起來。
總之,探討的藝術在于啟發(fā)當事人獨立思考。其中心理咨詢員不求說教他人,但這不意味著心理咨詢員在探討當中要采取被動、消極姿勢,完全認同當事人所講的每一句話。與此相反,心理咨詢員要學會以提問來表達自己的不同意見,以討論來加深當事人對面臨困難與自我成長之間的辯證關系的認識,終而啟發(fā)當事人開闊視野,加強自信,發(fā)展自我。
六、質問,
質問(confrontation)指心理咨詢員對當事人的認知方式與思維方法提出挑戰(zhàn)與異議的過程。其目的在于推動當事人重新審視其生活中的困難與挫折,克服其認知方式中的某些片面性與主觀性,以進一步認識自我,開發(fā)自我。伊根認為:質問已日益成為心理咨詢的核心部分,它促使當事人發(fā)現(xiàn)其言行中的種種自我挫敗表現(xiàn),并努力加以克服。
在實踐中,心理咨詢員常通過提問、反問與深入的討論來質問當事人思維方法中那些自我偏向、自我夸張與自我挫敗的傾向。由此,質問的意義不在于否定對方、貶低對方;而在于開啟對方、激勵對方。在這當中,人們應該注意到:質問要以尊重為前提,以同感為基礎,它力圖給人以態(tài)度誠懇、言之由衷的感覺,而不是態(tài)度生硬,強詞奪理的感覺。所以,質問的藝術在于使當事人超越心理咨詢員的提問,自發(fā)地認識到其認知與思維方法中的偏差,產生恍然大悟的感覺。
質問是心理咨詢的重要手段,它旨在推動當事人重新認識自我、發(fā)展自我,并要力戒主觀武斷、強加于人的傾向。美國心理學家克特勒提出:心理咨詢員在提出質問性的問題時,應該首先問自己你這樣做是出于關心對方或是出于想懲罰或壓制對方。因此,質問力求問而不審、制而不壓,以推動當事人的自我審視與自我悅納。
七、行為操縱
行為操縱(behavioralmodification)指心理咨詢員對當事人自我發(fā)展與自我向善的努力與否所予以的獎勵與懲罰措施。其目的在于幫助當事人消除其成長中的不良意向與不妥行為,學習與模仿有助于個人成長的行為,藉以樹立良好的自我形象。具體地說,心理咨詢員要善于發(fā)現(xiàn)當事人在認識與處理生活中遇到的困惑與挫折當中所表現(xiàn)出的自我發(fā)展與自強自立的意向與努力,并予以適時的鼓勵與支持,以幫助當事人不斷成長。由此,行為操縱的意義在于強化當事人自我向善的努力。
雖然行為操縱以行為主義的學習理論為基礎,但較之行為矯正法,它更強調正強化在個人良好行為的模仿與塑造中的作用,而不鼓勵負強化的運用,也可以避免在心理咨詢中明確地表達個人的觀念,犯主觀武斷,強加于人之嫌。換言之,在心理咨詢條件下的行為操縱,以正面鼓勵與正強化為基礎,對當事人的自我探索、自我接納與自我發(fā)展的努力予以及時的肯定,以增強當事人的自信心。
例如,當一個心理咨詢員幫助當事人認識與克除其行為中的自我挫折意向時,他應及時注意與肯定當事人力圖突破自我束縛,認同自強人物的種種意念與努力,使當事人掙脫自卑自憐的控制,重拾自信心。由此,心理咨詢員在有意無意中成為當事人自我發(fā)展與自我成長的的理解者與支持者。另一方面,心理咨詢員的正面鼓勵他人會強化當事人對自己的尊重與信任。
八、自我披露
自我披露(self-disclosure)指心理咨詢員通過與當事人分享其個人成長過程中的成功與失敗經歷來推動當事人認識自我、發(fā)展自我的努力。伊根認為,心理咨詢員在當事人面前有效地披露其個人生活的有關經歷、行為與情感已成為心理咨詢技巧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心理咨詢員在運用貫注、傾聽、沉默、探討等技巧中所表達的言語、眼神、面部表情、體態(tài)等都是自我披露的間接表示。在這層意義上,自我披露可傳達心理咨詢員的關切,縮短心理咨詢員與當事人在情感上的距離,增強兩者的情合。
此外,伊根還認為,自我披露一般具有兩個功能:一是模仿功能,一是挑戰(zhàn)功能。其前者的意義在于通過與當事人分享個人成長中的奮斗與成功經歷來激勵當事人積極地面對人生中的挑戰(zhàn),更好地成長;其后者的意義在于推動當事人更具體地探討其生活中所遇困惑與挫折的特性,更切實地尋求其自救良方并挖掘個人的潛力。由此,自我披露也是接納與真誠一致的表現(xiàn)形式。
但自我披露不宜過分使用,那樣不但會混淆心理咨詢的核心與目標,也會使當事人對心理咨詢員產生不必要的錯覺與誤會。事實上,自我披露是心理咨詢界最富爭議的一項技巧,其爭論的焦點在于心理咨詢員自我披露到底會在當事人心目中樹立什么形象。有一派意見認為這樣做會縮短心理咨詢員與當事人的心理距離,樹立可親近的形象;另一派意見則認為這樣做會使心理咨詢員對當事人的成長產生偏見,使當事人對心理咨詢員的作用產生疑惑??傊睦碜稍兘缒壳皩ψ晕遗渡腥狈沧R,因此心理咨詢員在其運用中要格外小心,注意不要過分宣揚自我,忽視當事人當前困惑與挫折的特殊性,并避免將心理咨詢員的自我成長當作心理咨詢的中心議題。
總之,上述八個技巧是心理咨詢員與當事人溝通并幫助后者自我成長的常用手段。它們是心理咨詢區(qū)別于一般社交談話與生活咨詢的指標。它們使心理咨詢員得以成為可親可近、可信可敬的化身。最后應當指出,由于心理咨詢領域內流派很多,且爭議紛紜,所以上述八個技巧并不代表心理咨詢中的所有技巧,它們只是一般心理咨詢中所常用的技巧。
2.當前的心理咨詢關系是一種(D)的關系
A師生式B醫(yī)患式C買賣式D時限式
3.心理咨詢一般情況下應該(A)
A為咨詢者保密B給家長提供有關情況
C接納任何有關咨詢對象的調查研究D公開咨詢對象的姓名
4.心理咨員甲在向其主管心理咨詢師乙匯報工作。乙問甲在工作中的體會甲說:“我最討厭那些來咨詢的老頭兒和老太太,總是說個沒完,煩死人了。”甲的職業(yè)錯誤是(d)
A.民族歧視B.職業(yè)歧視C.宗都信仰歧視D.年齡歧視
5.屬于責備性問題的提問是(C)。
A.“你當時感覺如何,是高興還是生氣呢?”
B.“單位里的人如何看?家人如何看?你自己的看法又如何呢?”
C.“既然你知道自己不對,干嗎當初還要那么做呢?”
D.“你為什么想要不停洗手呢?”
6.“你睡不著覺是因為工作壓力太大,還是因為家庭出現(xiàn)矛盾?”這屬于(d)。
A.開放性提問B.責備性提問C.解釋性提問D.封閉性提問
7.某出租車司機因為下崗而焦躁不安、煩惱不已、夜難成眠。他陳述了自己的情況后,心理咨詢員說:“這個問題好辦,我的一個朋友是老板,正缺人手。”該心理咨詢員的這種行為是(c)
A.建立咨詢關系以外的關系
B.有利于建立正常的咨關系
C.憐憫求助者
D.尊重求助者
8.浙江師范大學心理輔導站一共有(D)個分站
A.8B.10C.9D.16
9.以下哪項不是我校心理咨詢的方式(D)
A.QQB.郵箱C.電話D.傳真
10.心理治療方法中.認知治療方式不適合以下哪一種群體(D)
A.犯罪的少年B.青年C.中年D.老年人
11.學校心理咨詢中心的預約電話是(C)
A.82298965B.82298933C.82298858D.82296631
12.學校心理輔導的主要方式是個別輔導。還有C
A.小組輔導B.發(fā)展性輔導C.團體輔導D.矯正輔導
13.在以人為中心的心理治療中,咨詢員不必備的態(tài)度是哪個?D
A.真誠一致B.無條件積極關注C.同理心D.采用行為療法
采用自編的《嘉興南洋職業(yè)技術學院心理健康需求狀況調查問卷》。兩份問卷均有封閉式與開放式兩種題型。學生問卷共有19個題目,1~16題為封閉式題目,17~19題為開放式題目。調查問卷在課堂上隨堂發(fā)放,團體不記名施測,當堂回收。教師問卷中封閉式問題的部分主要由以下四方面內容組成:師資配備及軟硬件建設、心理健康工作的重要性、開展心理健康相關活動評價及心理咨詢相關問題的看法等。開放式問題為希望針對我校心理健康工作提出一些可行性的建議。
2研究結果
2.1領導教師問卷分析
問卷的5、6、7道題就學院心理咨詢相關問題進行調查,主要涉及以下三方面內容:學生應對心理問題的方式、學生可能會找尋的傾訴對象及學生心理問題早期干預的手段。從問卷呈現(xiàn)的結果來看,教師整體的心理咨詢意識較差,對心理咨詢的認可度有待提高。詳細情況見表1、表2:
2.2學生問卷分析
2.2.1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化、單一化
問卷中的第2、3、15題分別從不同側面體現(xiàn)了該問題,在第2題“你是否接受過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學習?”的回答中,選擇“是”的人數為133人,占到了參與調查人數的71.1%。在第三題“你是否參加過心理健康相關活動”的回答中,選擇“否”的人數為114人,占到總人數的61%。針對課程問題設計的第15題“你覺得學校開設的心理課”中,答案選項較多,故所呈現(xiàn)結果較為分散,該題答案選項有:①上課次數不夠多;②上課時間安排不合理;③內容不夠充實;④不夠專業(yè);⑤不實際,沒有針對性;⑥其它。對應的選擇結果分別是:16.0%、10.2%、18.7%、14.4%、29.4%和22.5%。其中,選擇⑤不實際,沒有針對性的比例最高,占到了29.4%。
2.2.2學生心理健康意識較高,渴望獲得心理健康知識
據統(tǒng)計,約有77%的學生表示對課程效果滿意。另一方面,由于高職學生的學習基礎較弱,重實踐輕理論的特點,對當前心理健康課及授課教師也提出了他們自己的要求,比如授課內容不實際,沒有針對性,內容不夠生動充實,還有一些他們認為但是選項中沒有體現(xiàn)的其他情況。詳細情況見表3:表3第15題:“你覺得學校開設的心理課?”選項A.上課次數不夠多B.上課時間安排不合理C.內容不夠充實D.不夠專業(yè)E.不實際,沒有針對性F.其它301935275542人數百分比16.010.218.714.429.422.53.2.3心理咨詢模式單一,難以滿足學生實際需求在問卷的第19題中,筆者用開放式問題向學生征集對網絡心理咨詢的看法和意見,在收集信息的過程中,我們發(fā)現(xiàn),大部分學生還不能很好地接受面對面的心理咨詢,普遍認為去做心理咨詢會讓他人對自己產生不良的看法,甚至讓他人認為自己有心理疾病。因此,更多的同學愿意在網頁上通過類似論壇的形式,以匿名的方式來尋求心理咨詢教師的專業(yè)幫助。
3調查結果討論
信件咨詢是中小學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之一。信件咨詢是指以通信的方式進行咨詢,輔導教師根據學生來信描述的情況或提出的問題,以通信方式進行解答、疏導與教育。許多學校設有心理咨詢信箱,并且給信箱親切地起名為“知心姐姐信箱”“悄悄話信箱”等。學生寫了咨詢信件,就會期待答復。所以學校的咨詢信箱必須定期開啟,輔導教師要定期回答學生的問題。撰寫心理咨詢信件不是一件隨便的事,輔導教師對學生咨詢問題的回答,不僅影響咨詢的效果,而且影響學生對信件咨詢形式的信賴,對輔導教師的信賴。所以,信件咨詢的撰寫一定要嚴謹與慎重,不可草率。本文將探討如何有效運用信件咨詢。
一、學生采用信件咨詢的原因
到心理咨詢室去咨詢,學生可以和輔導教師面對面交談,直接向輔導教師傾訴自己的困惑、苦惱,通過與輔導教師的交談與互動,獲得幫助,解決問題。因此,多數學生喜歡選擇直接到咨詢室面談的咨詢方式。但是,一些學生不愿意到咨詢室面談,他們更愿意選擇信件咨詢的方式,理由如下。
(一)信件咨詢的安全性與保密性
某些學生由于個人生活習慣、認知風格、個性等方面的原因不愿意到咨詢室和輔導教師面對面交談,如某些學生害羞,或者有人際交往等問題,他們不愿意面對咨詢者,而更愿意選擇信件咨詢這種含蓄的、讓他們感到安全的方式。有些學生遇到的問題讓他們感到難以啟齒,不好意思到咨詢室面談,如性的問題,對異性好奇、愛慕問題,與班主任或者科任教師矛盾的問題,父母離婚問題等,他們通過信件的方式咨詢可以避免口頭交流的尷尬,減少心理壓力,在信中暢所欲言。一些學生對心理咨詢有偏見,認為心理咨詢是見不得人的事情,害怕別人看到自己去咨詢室咨詢,他們覺得信件咨詢比面談咨詢更具有保密性,心理更安全。有些學生甚至害怕咨詢老師認識自己,在信件后署名不用自己的真實姓名,編一個名字,或者干脆用英文名字。
(二)利用通信進行溝通
有些學生在咨詢面談之前,先借助通信聯(lián)系預約,可謂是投石問路,試探一下輔導教師是否重視他的問題,希望輔導教師能為他們安排咨詢面談的時間。有些學生在進行咨詢面談之后,又以通信方式咨詢,通過信件表達前期咨詢反饋信息,如向咨詢教師報告自己咨詢后的進步或改變狀況,向幫助過自己的輔導教師表達感謝等。
(三)學校咨詢室工作的限制
一般中小學從事心理咨詢工作的教師比較少,有些學校僅有1~2名專職教師,有些學校的咨詢教師是兼職的,他們平時要上課,或有其他工作,用于心理咨詢工作的時間有限,而要求咨詢的學生相對服務的教師來說較多,一些學生遇到心理問題不能及時找輔導教師咨詢,就采用信件的方式咨詢。中小學生的學習比較緊張,某些學生也沒有時間在學校心理咨詢室規(guī)定的工作時間去咨詢,那么信件咨詢相對來說簡單方便,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選擇方便的時候寫信咨詢。
二、如何回復咨詢信件
(一)咨詢信件的閱讀
信件咨詢不同于面談咨詢,面談時師生雙方可以互動,輔導教師可以通過傾聽準確地把握求詢學生的問題,通過觀察學生的表情、動作、體態(tài)語言、服裝發(fā)式等獲取與咨詢問題有關的信息,從而判斷、分析學生的問題。而信件咨詢沒有這些信息來源,只有文字提供的視覺信息。面談咨詢時,輔導教師可以與求詢學生一起商定咨詢目標,特別是對于學生模糊不清的咨詢目標,輔導教師可以與其討論,建立有效的、具體的、可行的咨詢目標。信件咨詢僅是求詢學生自己單方面提出的咨詢目標,所以,輔導教師一定要認真閱讀,努力從信件中獲取有價值的信息,確定咨詢目標。
1.作好咨詢的心理準備
心理輔導教師在閱讀心理咨詢來信之前,一定要把自己的心理調整到適宜的工作狀態(tài),否則,是不宜閱讀來信的,更不宜復信。因為輔導教師閱讀來信時的心態(tài)、情緒,會直接影響對咨詢學生問題的把握。比如,教師在煩躁不安與平靜兩種不同的心態(tài)下,會對同一問題有不同的認知與分析。輔導教師如果在情緒不佳的狀態(tài)下讀信或回信,可能會出現(xiàn)對問題的錯誤分析與判斷,或者遺漏來信中的某些細節(jié)與信息,導致對問題的誤導。學生接到誤導的回復信件,后果不堪設想,非但不能解決原有的心理問題,可能又會產生新的心理問題。
2.重視視覺信息
信件咨詢比起直接的面談咨詢,明顯的區(qū)別是信件咨詢主要是依靠視覺傳達信息,這是信件咨詢中可以利用的優(yōu)點。這里所說的視覺信息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內容信息,即學生來信中書面文字的內容包含的信息;二是額外信息,即行文內容之外的信息,包括來信的字跡、信封的樣子、紙張的特點、信件中夾寄的物品等。特別是字跡透漏出的信息,如字跡的大小、筆痕的深淺程度、書寫的工整與潦草等,都反映出學生的心理特點。輔導教師不僅應對內容信息仔細研究,而且應重視額外信息。
3.確定咨詢目標
輔導教師在閱讀信件的時候,為了準確把握信息,需要在來信的空白處畫上記號,標記出重點內容,或批注,簡要注明自己的意見和看法,以便復信。一般情況下,剛剛閱讀一遍時不要急于復信,信件咨詢對語言文字的依賴性很強,因為初讀之后,我們往往對問題的把握不夠準確,而稍后再次閱讀,可以抓住細節(jié)內容,發(fā)現(xiàn)以前沒有發(fā)現(xiàn)的問題。只有這樣反復研究,才能透過文字,抓住學生來信中問題的本質,確定咨詢目標。
(二)咨詢信件的撰寫
回復咨詢信件是輔導教師通過書面語言來完成的,沒有即時的對話,師生之間難以互動,學生對信件回復的語言會很敏感。所以,輔導教師在語言表達上應讓學生感到親切、友善、娓娓道來,不要讓學生感到是嚴肅、生硬的說教,甚至是訓斥。在撰寫咨詢信件時,教師要考慮不同年齡學生的文化背景、閱讀理解能力、閱讀信件時的心理特點,復信內容盡量詳細全面,對問題的心理學分析與解釋應通俗易懂,用學生能夠理解與接受的語言表達。
1.表達對學生信任的感謝
咨詢信件不同于平日的生活信件,學生把自己積壓在心頭的苦惱向輔導教師傾訴,學生思考良久、猶豫良久才鼓起勇氣寫出咨詢信件,因此,在信件咨詢的開始,教師應首先對學生的信賴表達感謝,讓學生感到教師對他求助行為的肯定與贊賞。如“××同學你好!感謝你對我的信任?!鼻屑墒褂谜Z言“你好!展信愉快!”等類似的語句,這樣的表達好像寫信的人很苦惱,讀信的人卻很高興,彼此的心境不一樣。有的教師這樣寫信:“讀了你的信,知道了你的問題,呵呵……”讓學生感到教師對他的問題的輕視與嘲諷。
2. 表達共情
信件的第一段表達共情,使學生感到被理解,感到輔導教師認真閱讀了他的來信,準確把握了他的問題,并且能夠設身處地地為他著想,從而對輔導教師產生信賴感。學生由此更愿意接受教師的輔導。如何表達共情呢?教師在回信時要用概要性的語言復述學生來信中提出的主要內容,并且對他面臨問題的困惑、急于解決問題的心情與感受表達理解。如:“××同學,你面臨高考的焦慮心情躍然紙上,是啊,高考是人生中的一件大事,能不急嗎。你希望改變自己目前的情緒狀態(tài),提高學習效率與考試成績……”
3.對學生的問題應先分析后解決
通常學生在信件咨詢中陳述自己的問題與苦惱,然后向教師提出“怎么辦”。咨詢經驗不足的教師易犯的錯誤是急于開處方,提出解決問題的辦法,把自己的價值觀強加給學生,不管學生能否接受。咨詢的目標應該是“助人自助”,使學生通過信件咨詢學會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方法,而不是“頭痛醫(yī)頭,腳痛醫(yī)腳”地找一個處方。因此,信件咨詢中不要急于解決問題、提出建議,而是先分析問題,然后解決問題。如“現(xiàn)在,我們一起靜下心來分析你的問題,然后尋求有效的解決辦法?!?/p>
4.復信內容盡量詳細全面
輔導教師復信的正文應該力求全面,以便學生的理解與領悟。一般情況下,復信內容應該包括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是“是什么”,回答學生的問題屬于什么問題;第二部分是“為什么”,分析學生的問題是怎么產生的,影響問題的因素是什么;第三部分是“怎么辦”,對學生提出有針對性的建議。當然,咨詢不同問題復信內容也會相應地有所側重。信件咨詢的互動性差,還表現(xiàn)在學生往往在一次通信后難以繼續(xù)通信。因此,輔導教師在復信的時候,應該盡量作出詳盡的分析和說明,把每一次通信都當做最后一次。
5.信件的結尾
信件結尾應表達真誠的祝愿,給學生鼓勵與支持,讓學生感到力量,對改變自己充滿信心,對未來充滿希望。如“相信你能戰(zhàn)勝自己,從容迎接高考?!庇行┙處熛矚g在末尾寫上“加油!”可以用這樣鼓勵的語言,但是切記亂用,即不管是什么問題的咨詢,末尾都是“加油”。
三、信件咨詢應注意的問題
(一)心理學知識的解釋應通俗易懂
在信件咨詢中,對學生的問題要進行心理學解釋時,應注意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采用他們能夠理解與接受的語言,通俗地進行解釋。信件咨詢中應避免對學生的問題進行診斷式的結論,避免使用“你是強迫癥”“抑郁癥”等診斷結果的語言,因為這會讓學生感到自己的問題很嚴重,貼上了問題“標簽”,背上心理包袱。如果學生的問題的確是“強迫癥”,教師應該將強迫癥的意思進行通俗的解釋,讓學生明了問題是什么,是否嚴重,對生活有什么影響。如:“你的問題是強迫癥。強迫癥的意思是……”
中小學的心理問題多是成長中的發(fā)展問題、適應問題,所以,我們不能過早地為他們貼上標簽。信件咨詢中對咨詢理論的應用,應避免使用學生難以理解的專業(yè)術語,對于心理學概念,可以采用比喻、講故事、舉例等方式表達。限于書信的字數,信件中也避免進行大量的理論解釋。對學生問題行為的矯正,應采取小步子原則,循序漸進,特別是應注意矯正措施的具體性與可操作性。
(二)信件咨詢的局限
信件咨詢有其優(yōu)越性,但也有其局限性。一是周期很長,難以及時互動和反饋。即使學校每天開信箱,限于輔導教師的不足,寫咨詢信件需要一定的時間,咨詢信件的回復不能及時完成。二是缺乏直接觀察,信息不足,難以全面了解學生的情況,難以對問題進行深入的分析,甚至可能會因為信息量不夠,影響對問題的判斷。三是信件咨詢對書面語言表達要求比較高,需要來信學生具有一定的文化素養(yǎng)及書面語言表達能力,有些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差,相關知識少,來信對問題、癥狀敘述不全面或欠準確,使輔導教師不能全面深入地了解情況,不利于問題的解決。
關鍵詞:焦點解決;短期咨詢;心理咨詢
焦點解決短期心理咨詢(Solut ion-focused brief counseling),是Steve Deshazer和妻子Insoo Berg Kim于20世紀70年代在短期家庭治療中心(Brief Family Therapy Center)發(fā)展出來的一種新興的咨詢模式[1]。該中心為世界各地提供訓練,舉辦工作坊,并且著書立說,一些期刊發(fā)表專文和研究結果,積極倡議他們的工作模式和對治療的信念[2],由于其發(fā)展性的觀點而受到了各國心理工作者的廣泛關注和應用。所謂“焦點解決”是指以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為核心的短程心理治療技術,而不是像傳統(tǒng)咨詢理念那樣尋找問題原因、追溯個人歷史或宣泄不良情緒。經過二三十年的發(fā)展,這種模式日趨成熟,已經廣泛應用于家庭治療、學校輔導、婚姻咨詢等心理健康服務領域。
1焦點解決短期心理咨詢的形成背景
焦點解決短期心理咨詢的形成基于三大文化歷史背景:一是短期咨詢的興起;二是系統(tǒng)觀的影響;三是后現(xiàn)代哲學觀特別是后現(xiàn)代建構主義的影響[3]。短期咨詢是相對于傳統(tǒng)的沒有時間期限或長期咨詢而言的,是指以盡可能少的會談次數,對來訪者的問題進行有效的處理,并促成其積極的改變。隨著社會不斷發(fā)展,人們對心理健康越來越重視,對心理咨詢資源的需求也越來越多,所以短期咨詢以其省時、高效的特點應運而生。研究者只關注來訪者的好行為,正如系統(tǒng)觀強調的是系統(tǒng)的平衡、系統(tǒng)內的互動和反饋,認為一旦來訪者好的行為增加了,那么壞的行為自然就減少一些,那么個體整個內部系統(tǒng)的改變也就發(fā)生了[4]。焦點解決短期心理咨詢的形成還深受后現(xiàn)代建構主義的影響,社會建構主義認為個體的改變是以環(huán)境和社會的改變?yōu)榛A的,人必須通過自身積極創(chuàng)造與環(huán)境的互動才能建構真實的主體經驗,強調對事件的多元意義與互動性。它認為個體的狀態(tài)是自身與環(huán)境、文化建構的結果,改變的仍然是個體與社會環(huán)境的建構,用新的建構模式替代舊的建構模式,來訪者的問題狀況就會得到自然改善。同時,它也十分強調語言在意義構建中的作用,認為人們是通過語言表達使他們的生活得以改變[5]。
2焦點解決短期心理咨詢的基本理念
21關于問題事件本身。焦點解決短期心理咨詢認為,事出并非必有因。許多事情的復雜程度很難用簡單的因果關系來梳理,問題往往是互動的產物,有時可能互為因果,一味地進行因果分析,并不能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焦點解決短期心理咨詢不會耗費時間去尋找問題的原因,而把焦點放在問題的解決方式上。焦點解決短期心理咨詢還認為,“問題癥狀”不一定全是負性的效果,同樣具有正向的功能。
22關于來訪者自身能力。與人本主義對來訪者的看法一致,焦點解決短期治療認為來訪者是有能力、有資源的問題解決者,是最了解自身問題的專家。治療應該從來訪者的優(yōu)點而非缺點著手,而治療過程也是因人而異的,沒有統(tǒng)一的模式,主要關注個案的特性、力量與偏好[6],強調利用來訪者本身的資源達到改變的目標,提供以來訪者積極發(fā)現(xiàn)改變線索的機會。
23關于解決方法。前面說道,咨詢師“引發(fā)”來訪者運用自己的經驗,使其產生改變,所以在咨詢過程中,咨詢師一定要懂得變通,在咨詢師協(xié)助來訪者尋找解決方法時,合作與溝通是非常必要的,在幫助來訪者的過程中遇到的失敗和挫折,可能只是溝通的方式不對。焦點解決短期治療強調以“建構解決之道的耳朵”傾聽來訪者述說出的故事,通過配合來訪者的聲調、感情和用語,一步步進入來訪者的世界做積極的行動引導,促進來訪者的進一步改變,協(xié)助他們搜尋并創(chuàng)造新的意義,產生新的想法與行為。
24關于“改變”。焦點解決短期治療認為,小的目標可以帶動來訪者解決行動的信心與動機,尤其是最先出現(xiàn)的小改變是曾經發(fā)生過的成功例外時,則行動起來就更容易,焦點解決短期治療認為凡事都有例外,只要有例外發(fā)生,就能從其中找到解決方法從而促發(fā)改變,對此,焦點解決短期治療通過提出賦予來訪者以積極想法與行為的目標,來強化來訪者已有的、改善處境的成功經驗,即使這些經驗非常的微小,幫助個案意識到他們對自己的問題擁有比想像中要大得多的控制力,他們所作所為肯定會有意義[7]。小的改變就像骨牌效應,會促發(fā)更大更多的改變。
3焦點解決短期心理咨詢的技術與流程
31主要技術。焦點解決短期心理咨詢過程中,咨詢師以尋找問題解決方法為導向,使來訪者對自己的問題有所改變,通過小的改變帶動大的變化。其中的主要技術包括:一般化、會談前的改變、預設性的詢問、刻度化詢問、奇跡詢問、例外詢問、任務/家庭作業(yè)、EARS詢問、因應詢問。這些技術都以語言為載體,通過找尋成功例外,幫助來訪者找到自身解決問題的資源,建立新的解決問題的行為模式。
32一般流程。焦點解決短期治療的一般流程:
描述問題。咨詢師詢問問題的性質和細節(jié),傾聽來訪者的表述,盡量使用來訪者的語言,避免使用專業(yè)術語以及追究問題成因。設定目標。咨詢師要引導來訪者設立正向積極的目標,并且目標一定是肯定的、是指向未來的。例外探索。這一階段探索來訪者問題的例外經驗,并詳細挖掘這些例外經驗的發(fā)生條件。咨詢師要采用例外詢問的技術,將來訪者不易看到的例外找出來,并重視它。結束回饋。在會談結束前,咨詢師需要回顧并整理來訪者自己提出的問題解決途徑,并以正向的態(tài)度回饋給來訪者,通過家庭作業(yè)促使來訪者的行動或改變。
4簡評
焦點解決短期心理咨詢的優(yōu)勢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它聚焦于解決問題的方法,用“取而代之的行為代替問題的繼續(xù)”來代替“導致問題發(fā)生的深層原因”,咨詢過程中積極關注問題行為的正向功能,以合作溝通的姿態(tài)與來訪者探討問題的解決方式,充分信任來訪者的自身力量。其次,焦點解決短期心理咨詢過程簡單,結構性強,操作簡便,強調語言在建構現(xiàn)實中的核心作用,運用積極的語言表達方式與技巧,實施有效的信息回饋,并運用“奇跡提問”的技巧,將語言作為解釋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重要途徑。最后,焦點解決短期心理咨詢強調來訪者的主動角色,認為來訪者是自己問題的專家,具有解決問題的能力及潛質,咨詢師應以來訪者為中心,尊重他們的價值觀,反對真理的灌輸以及病理的理論套用。
但是,焦點解決短期心理咨詢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首先,它缺乏豐厚的心理學理論基礎。其次,它在使用過程中過于強調理論與技術方面的策略模式。最后,有研究表明[9],對于較嚴重的心理障礙,短期治療即使是達到25次以上也不能比長期治療更有效。
參考文獻
[1]De Shazer SKeys to Solut ion in Brief Therapy[ M] New York:Nort on,1985
[2]楊家正,游達裕,梁玉麒解困之道[M]香港大學出版社,20014-5
[3]何鵬,梁艷艷,李婧焦點解決短期咨詢形成的背景,理念與技術赤峰學院學報,2012,28(2):106
[4]許維素等焦點解決短期心理咨商臺北:臺灣張老師文化事業(yè)股份有限公司,1998
[5]申雯焦點解決短期心理咨詢概述[J]北京教育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2)
[6]Marcheta PEAlbert AV,Shaun B,Vicki RBri ef and Nontraditional Approaches to MentalHealth Counseling:Practitioners Att i tudesJournal of Ment al Health Counsel i ng,2002,24(4):317- 329
[7]戴艷,高翔,鄭日昌焦點解決短期治療的理論述評心理科學,2004,27(6):1442
關鍵詞 適應不良;大學新生;一般心理問題;認知行為療法
中圖分類號:G44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489X(2013)21-0038-03
1 一般資料
1.1 基本情況
王某,女,19歲,某大學一年級傳媒系學生。體態(tài)容貌正常,無重大軀體疾病史,父母均為國有企業(yè)職員,家庭經濟狀況一般。
1.2 個人成長史
求助者王某足月順產,發(fā)育正常,身體健康。母親身體健康,孕、產期及哺乳期未服用藥物。家庭為原生家庭,父母關系良好。王某為家中獨女,家人從小對其生活學習各方面細心照顧,為其安排好成長道路中的各種事情。小學至高中均在本地附近學校就讀,未有集體住宿經歷,學習成績不錯,周圍同學對其尊重,成長過程中未有重大挫折。進入大學后,開始了集體生活,“同學幾乎都是山東人和外地人,找不到可以傾訴的朋友”,感覺備受冷落,難以融入同學圈子,落差極大。個人喜歡拍藝術照,不太喜歡運動。
1.3 心理測驗結果
SCL-90各因子分如下:軀體化1.9,強迫癥狀1.4,人際關系敏感3.2,抑郁2.3,焦慮3.1,敵對1.8,恐怖1.2,偏執(zhí)1.0,精神病性1.3,其他1.6;總分191;陽性項目數48個。按全國常模結果,SCL-90總分超過160,或陽性項目數超過43項,或任一因子分超過2分,需要進一步檢驗。該測驗結果顯示人際敏感、抑郁、焦慮因子分高于常模。
SAS:標準分58,求助者存在輕度焦慮。
SDS:標準分57,求助者存在輕度抑郁癥狀。
2 主訴和個人陳述
自入學以來,初次住在集體宿舍,感到不知如何與同學相處,焦慮不安。從小學到高中,都是住在家里,有父母照顧。同學們也都是本地的,認識相處容易。進入大學以后,班級里同學多是山東人和外地人,本地人反而很少。其他同學以老鄉(xiāng)關系形成了各自的圈子,感覺自己難以融入。在同學中的地位不突出,競選班干部的時候落選,感覺受到了冷落,情緒低落,與高中相比落差很大。自感住集體宿舍條件不好,空間用具緊張,有的同學十二點后還不睡覺,影響休息,想給予提醒又怕影響了同學關系。本學期五一期間,自己回家?guī)滋?。期間正值宿舍調整,原宿舍的其他同學都集體調換到了空調房間,卻沒和自己商量,頓感悲傷和氣憤,有被拋棄感。找同學詢問此事,大家說等她回來再和她商議,但是回來時宿舍調整已經完畢。至此,再難以在宿舍居住,看見原宿舍幾個同學就心情煩躁。近1個月以來情緒低落,睡眠變差,對未來感到迷茫,缺乏目標,學習效率下降。為此前來求助。
3 咨詢師觀察和他人陳述
3.1 咨詢師觀察
初次見面,求助者衣著整齊,表現(xiàn)得有禮貌,言語表達流暢且有條理。但是精神疲憊,情緒低落,講話速度緩慢。無幻覺、妄想,無智能障礙,自知力完整,有明確的求助要求。
3.2 舍友反應
王某平時說話少,在宿舍與同學交往少,不知她心里想的什么。似乎不愛與同學交往,參加班級集體活動少,最近情緒低落,心情煩躁,見人不愛搭理。
3.3 求助者母親反應
王某從小比較嬌慣,上大學前未進行過集體生活,高中時很多同學住校,但家里擔心住校生活不好,就一直走讀。進入大學后,常給家里打電話,反應大學生活適應困難,朋友少,感到無助,經常在電話中哭泣。近來由于寢室調整問題,更加情緒低落,心情煩躁,要求母親過來陪讀,現(xiàn)在校外租房居住,由母親幫助其打理生活上的事情。
4 評估與診斷
4.1 診斷依據
1)根據病與非病三原則,該求助者的主觀認識和客觀現(xiàn)實一致,知情意協(xié)調一致,人格特征相對穩(wěn)定,主動尋求幫助,有自知力,沒有表現(xiàn)出幻覺、妄想,邏輯思維清晰,排除精神病。
2)根據心理沖突的常形與變形的區(qū)分,該求助者的心理問題是由于與同學的交往出現(xiàn)問題而產生的,與現(xiàn)實處境相聯(lián)系,并且具有明顯的道德性質,該求助者的心理問題屬于常形,排除神經癥。
3)對照癥狀學標準,該求助者出現(xiàn)焦慮、煩躁的情緒,對大學生活產生迷茫感。有輕度抑郁傾向,睡眠質量下降,學習興趣下降等癥狀。尋求校外居住和母親陪讀,對社會功能產生影響。心理問題持續(xù)時間為月余。
4)無器質性病變基礎[1]。
4.2 鑒別診斷
與嚴重心理問題相鑒別:求助者情緒表現(xiàn)并不十分強烈,僅限于對宿舍同學的反感,在理智控制范圍內,反應未泛化。堅持正常的學習,社會功能影響輕微。病程持續(xù)一月有余。未達到嚴重心理問題的程度,可排除嚴重心理問題。
4.3 診斷結果
綜上所述,診斷為一般心理問題。
4.4 病因分析
1)生物學因素:該求助者19歲,女,大一學生,面臨成長成才雙重任務,各種矛盾、沖突交織在一起,使得大學生活面臨嚴重的考驗。
2)社會因素:從小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凡事由父母操辦,自身處理事情的能力缺乏;進入大學后,環(huán)境變化太大,適應能力不強。
3)心理因素。錯誤的認知:認為其他同學都組成了圈子,自己難以融入;同學的事情要和自己商量,沒有告訴我就是看不起我,故意疏遠我。行為模式方面:缺乏解決問題的策略與技巧。性格方面:依賴性強而又爭強好勝。
5 咨詢目標
5.1 具體目標
1)改善求助者目前的不良情緒狀態(tài),緩解焦慮煩躁和迷茫感。
2)提高求助者處理自己事情的能力和信心。
3)提高求助者的合理認知能力,重建合理信念。
5.2 終極目標
促進求助者心理健康地發(fā)展,完善人格,充分實現(xiàn)人的潛能。
6 咨詢方案的制定
依據心理咨詢的相關規(guī)定,向求助者介紹了雙方的權利和義務。商定每周咨詢一次,每次咨詢一小時,學生進行心理咨詢不需支付費用。根據求助者的癥狀及具體情況,采用認知行為療法及自我管理技術,商定從以下方面入手:
1)引導求助者正確認識大學的環(huán)境和意義,明確方向,樹立合理的目標;
2)引導求助者進行自我分析,破除不合理信念和認知方式,重建合理信念;
3)指導求助者多參與集體活動,在活動中學習與同學相處的方法,學會合理解決自我情緒問題[2]。
6.1 咨詢過程
本案例咨詢預計進行6次,包括3個階段。
6.2 診斷階段
此階段為咨詢的第一、二次,包括建立良好的咨詢關系,調整求助動機,收集相關信息,進行心理測試,確立咨詢目標,制定心理咨詢方案。通過這兩次的咨詢,基本完成了本階段的任務。
6.3 咨詢階段
此階段為咨詢的第三至五次,運用心理咨詢的相關理論和方法,幫助求助者分析和解決問題,改變不適應的情緒與行為,糾正錯誤認知,重建合理信念。增強求助者處理自身事務的能力,提高獨立自主性,提高大學學習和生活的信心。
6.4 結束與鞏固階段
此階段為咨詢的第6次,幫助求助者將學習到的東西應用于日常生活中,鞏固咨詢效果。初步評估咨詢效果并結束心理咨詢。
6.5 具體咨詢過程
1)第一、二次咨詢。
任務:了解求助者基本情況,建立良好的咨詢關系,進行心理測驗。
方法:攝入性會談相關技術、放松訓練、心理測驗。
過程:填寫咨詢登記表,了解求助者基本情況,介紹咨詢中有關事項與規(guī)則。建立良好的咨詢關系,進行心理測驗,收集臨床資料,商定咨詢目標和方案。
2)第三次咨詢。
任務:尋找和確認求助者的不合理信念,與求助者分析,重建合理的觀念。
方法:會談法、引導、辯論。
過程:與求助者共同分析遇到的問題,探討不良情緒的成因,發(fā)掘背后的錯誤認知以及導致的不適合行為,重建合理觀念。
布置家庭作業(yè):列出自己大學期間與同學交往愉快的幾件事,并談談感受。
3)第四次咨詢。
任務:繼續(xù)探索不良情緒背后的原因及錯誤觀念,建立合理的認知。
方法:合理情緒ABC、會談法、辯論、面質[3]。
過程:與求助者繼續(xù)分析不良情緒背后的錯誤觀念,進行深層次的認知調整。針對求助者長期對家人依賴性過強的問題,幫助求助者樹立自己解決問題的信心。此次咨詢,求助者提到有師兄師姐組織出去旅游,而自己熱愛旅游。咨詢師借此機會鼓勵求助者參加集體活動,在活動中鍛煉交往技能,體驗交往的快樂。
布置家庭作業(yè):寫下此次集體活動的感受,記錄下團隊成員的亮點行為。
4)第五次咨詢。
任務:引導求助者建立合理的觀念和認知方式。指導求助者進行自我管理,幫助其樹立信心,將學習到的東西應用于日常生活。
方法:會談法、指導、情境模擬。
過程:求助者經過幾次咨詢,錯誤的認知在沖突的基礎上已經有了轉變。要進一步引導求助者積極面對大學生活。求助者提到她們要集體拍攝一個短片,咨詢師利用這個機會,與求助者一起研究了如何參與集體活動,在集體活動中扮演的角色,怎樣與同學合作達成目標,等等。
作業(yè)反饋:經過上次的集體出游,求助者感覺還是有朋友關心自己的,在需要的時刻大家也會伸出援手,不再那么孤獨和無助,對大學的生活和同學的看法也有所改觀。
布置家庭作業(yè):寫下與同學合作的感受與心得,遇到不良情緒試用情緒ABC理論來調節(jié)。
5)第六次咨詢。
任務:鞏固咨詢效果,評估咨詢效果,結束咨詢。鼓勵求助者將學習到的東西應用于日常生活。
方法:觀察法、會談法、心理測驗。
過程:做心理測驗SAS和SDS,結果顯示求助者的焦慮情緒和抑郁情緒已經明顯下降。觀察求助者的行為,了解其認知轉變情況,引導求助者對咨詢過程進行回顧和評估,幫助求助者樹立信心,將學到的東西應用于日常生活[4]。
作業(yè)反饋:在集體合作拍攝短片的過程中,求助者感覺到了集體活動的快樂,體現(xiàn)了自身的價值。針對合作過程中的問題,咨詢師與求助者進行了分析和探討。
7 咨詢效果評估
7.1 求助者自我評估
求助者表示自己的認知有所轉變,更加理解大學的意義,知道如何去適應大學的生活。不再如以前那樣焦慮和郁悶,開始積極參加集體活動,學習興趣增加。
7.2 心理咨詢師的評估
心理測驗SAS和SDS,結果顯示求助者的焦慮情緒和抑郁情緒已經下降。通過回訪得知求助者現(xiàn)已搬回宿舍居住,與同學關系正常,咨詢達到預期目標[5]。
7.3 他人評估
求助者母親表示:孩子現(xiàn)在沒有了打電話哭訴的情況,在學校也有了些關系好的朋友。同學反映:她現(xiàn)在比以前積極了,喜歡集體活動,愛與大家交往了。
8 結語
此案例總體來說進展順利,診斷和評估正確,咨詢師和求助者的關系建立得很好。咨詢的進程安排合理,利用了求助者兩次集體活動的契機,這兩次集體活動的成功參與促進了求助者的心理發(fā)展和認知轉變。咨詢的效果基本滿意。通過此案例,咨詢師意識到:建立良好的咨詢關系非常重要,求助者的求助和改變欲望是咨詢效果的產生和咨詢順利進行的保證,學校心理咨詢應充分利用集體活動的優(yōu)勢,促進求助者健康成長。心理問題產生的背后有著深層次的價值觀和人格因素的原因,由于時間問題,未能對求助者的深層價值觀和人格進一步分析和引導。求助者要在自我與環(huán)境的相互作用中不斷成長。
參考文獻
[1]郭念鋒.心理咨詢師:二級[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
[2]葉沖,王小丁.心理咨詢技術在大學生情感教育中的運用[J].四川文理學院學報,2012(5):102-106.
[3]Nevid J S,等.變態(tài)心理學:變化世界中的視角[M].6版.
吉峰,等,譯.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
近年來,筆者參加了我國部分地區(qū)的心理咨詢師的培訓、督導和鑒定工作;筆者認為,加強 心理咨詢師的繼續(xù)教育,提高心理咨詢執(zhí)業(yè)技能是當務之急。提出初步看法,希望引起有關 方面的重視。
1 心理咨詢師的職業(yè)發(fā)展是和諧社會的進步
在當今我國建立和諧社會過程中,怎樣建立和諧的心理健康服務,不斷適應并滿足社會日益 增長的心理健康需求,值得我們專業(yè)人員思考。心理咨詢的社會化服務代表了我國心理健康 事業(yè)的進步,在當今我國建立和諧社會過程中,提供和諧的心理健康服務在以下方面是具有 積極和重要的意義的。心理咨詢師的職業(yè)發(fā)展是和諧社會的進步。
1.1 和諧的社會需要和諧的心理健康服務 總書記在“十七大”報告中提出要“加 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用正確方式處理人際關系?!痹诖罅?設和諧社會的今天,重視人文關懷有著非常積極的意義。黨的十七大報告第一次把“心理疏 導”寫進了黨的十七大報告中,提出了心理疏導在和諧社會中的重要性。
2007年我國“世界精神衛(wèi)生日”的宣傳主題是“提倡心理咨詢,促進精神健康”。衛(wèi)生部號 召在全國開展了“心的和諧――世界精神衛(wèi)生日宣傳活動”,都說明心理咨詢和精神健康在 和諧社會中的重要性,和諧的社會需要和諧的心理健康服務。隨著現(xiàn)代社會的發(fā)展,生活節(jié) 奏加快,社會競爭激烈和各種壓力的增加,各種心理問題和心理障礙可能也會隨之增加。另 外,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fā)展,人們在物質需求不斷得到滿足的基礎上,心理健康的需求也 隨之增加。為了提高生活質量和心理健康水平,會有更多的人去求助心理咨詢師。
1.2 心理咨詢服務可以預防心理和精神疾病 近年來,我國精神疾病或精神障礙的發(fā)生率 有了明顯的上升趨勢,據媒體報道,中國13億人口有1600萬精神疾病患者,而青少年中有各 種學習、情緒和行為障礙等心理健康問題的人也已經達到了3000萬。由于種種原因,我國目 前精神疾病的治療率不高,例如抑郁癥的發(fā)病率已經達到3%以上,而目前全國地市級以上醫(yī) 院對抑郁癥的識別率不足20%。而在現(xiàn)有的抑郁癥患者中,只有不到10%的患者接受了相關的 治療,提高精神疾病的治療率已經我國心理衛(wèi)生工作的重要研究課題。
面對我國社會心理健康需求的急劇增長,學校和醫(yī)院的心理咨詢與心理治療服務已經無法滿 足求助者和病人的需要,企業(yè)和事業(yè)單位的心理健康服務也基本是空白,龐大的心理咨詢與 心理治療的市場和社會需求為心理咨詢師和心理治療師提供了一個施展才華的舞臺。大量的 經驗告訴我們在和諧社會提供和諧的心理咨詢服務可以預防心理障礙和精神疾病的發(fā)生,同 時也可以提高中國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在預防和治療心理障礙和精神疾病中發(fā)揮重要作用。 因為心理咨詢的對象大多數是有各種各樣心理問題和障礙的正常人或者病人,心理咨詢服務 還能夠在疾病早期發(fā)揮預防作用。
1.3 心理咨詢師的職業(yè)教育是大學學歷教育的補充 由于我國心理咨詢與心理治療專業(yè)在 大學學歷教育發(fā)展緩慢,我國心理咨詢和治療服務人員嚴重缺乏已經是不爭的事實。在我國 心理健康服務人員同樣也不能滿足日益增長的心理健康需求,在教育、醫(yī)療、社區(qū)、機關、 企業(yè)等領域都需要心理咨詢服務人員。
我國目前開展心理咨詢師學歷教育和培養(yǎng)條件的學校并不多,近年來,僅有部分學校有心理 咨詢專業(yè)教育和培養(yǎng)人才,這些教育資源也主要集中在高校和科研院所。因此,在我國心理 健康服務人員嚴重缺乏和日益增長的心理健康需求增加的同時,心理咨詢師的職業(yè)發(fā)展可以 促進我國心理健康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為社會培養(yǎng)心理咨詢師和開展職業(yè)培訓可以作為大學學 歷教育的補充,心理咨詢師的職業(yè)教育也是和諧社會的進步。
2 心理咨詢師職業(yè)發(fā)展的困境
由于目前我國心理咨詢師職業(yè)培訓和技能鑒定還存在著一些問題,因此,心理咨詢師的執(zhí)業(yè) 能力遭到了社會和業(yè)內人士的質疑。因此,如何提高我國心理咨詢服務水平和心理咨詢執(zhí)業(yè) 技能,是當前社會比較關心的問題。
2.1 資格認證方式全國尚未統(tǒng)一 目前全國心理咨詢職業(yè)培訓教材并不統(tǒng)一,例如人事部 門、衛(wèi)生部門和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各自使用自己的培訓教材,人事部門和衛(wèi)生部門并不使用 由勞動和社會保障部職業(yè)技能鑒定中心、中國心理衛(wèi)生協(xié)會組織編寫的正式出版的教材《培 訓教程》,有些培訓機構甚至自定心理咨詢師培訓教材。
國家勞動和社會保障部的《心理咨詢師國家職業(yè)標準》為三級:心理咨詢師(三級)、心理 咨詢師(二級)、高級心理咨詢師(一級)。某培訓機構自己采用“國際”心理咨詢師考核 認證等級,分為C和B級,而不參加全國考試。例如心理咨詢師(二級)的考核認證方式并不 統(tǒng)一;國家勞動和社會保障部規(guī)定要求論文答辯,有地方職業(yè)技能鑒定中心心理咨詢師需要 面試鑒定,而國際心理咨詢師B級考核認證論文答辯和面試鑒定都不需要。
2.2 心理咨詢師的執(zhí)業(yè)能力遭受質疑 2001年8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制定 并頒布了《心理咨詢師國家職業(yè)標準(試行)》?!缎睦碜稍儙焽衣殬I(yè)標準》規(guī)定從事心理 咨詢服務的人員必須接受正規(guī)心理咨詢培訓,并通過國家統(tǒng)一職業(yè)鑒定中心的考試后,才能 具備職業(yè)執(zhí)業(yè)資格,將成為職業(yè)的心理咨詢師。自勞社培就司函[2003]30號文件號文件下 發(fā)以來,全國各地開始申報開展心理咨詢師國家職業(yè)資格遠程培訓試點工作,在全國大多數 省、自治區(qū)、直轄市設立了培訓鑒定試點機構。
隨著心理咨詢在全國不斷升溫,也吸引了越來越多熱愛心理咨詢,有志于從事心理咨詢工作 的人士不斷加入到行業(yè)中來。近年來,出現(xiàn)了心理咨詢行業(yè)存在著從業(yè)人員復雜,服務水平 參差不齊,行業(yè)管理不規(guī)范等問題。據廣州某心理咨詢師培訓中心2003年招收的第一批65位 學員中調查發(fā)現(xiàn),醫(yī)務人員約占40%,教育工作者約占20%,管理人員約占10%,其余為會 計師、編輯、記者、電臺主持人等。(2006年09月19日廣州日報)。由于個別培訓機構對申 報心理咨詢師鑒定認證的條件的準入條件比較低,對心理咨詢師的自身心理素質不夠重視。 有些非心理學生參加心理咨詢師培訓的目的就是為了解決自己的心理問題,如果這樣的學生 也取得了心理咨詢師職業(yè)資格證書,是否能夠幫助有心理問題的人值得我們懷疑。事實上也 可能影響了心理咨詢師的職業(yè)技能水平。據考察發(fā)現(xiàn)已經取得心理咨詢師的個別心理咨詢師 的職業(yè)技能水平存在問題,心理咨詢師缺乏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識,對心理問題和心理疾患不 能識別,難以提供正確的心理咨詢與治療。對比較復雜的、重要的病理心理現(xiàn)象,不能作出 正確的心理診斷。個別心理咨詢師缺乏臨床心理診斷技能,因為不能區(qū)分各類心理障礙或精 神病,導致患者病情延誤也時有發(fā)生。
2.3 心理咨詢職業(yè)發(fā)展困難重重 目前全國估計已有幾萬人獲得了不同部門頒發(fā)的心理咨 詢師證書,究竟是那一種心理咨詢師證書真正具有心理咨詢的執(zhí)業(yè)資格,那一種心理咨詢師 執(zhí)業(yè)資格證書具有合法性,目前我國法律沒有明文規(guī)定。心理咨詢職業(yè)發(fā)展在某些地方還沒 有明確的行政許可,至少目前在醫(yī)院和學校都沒有被接受可以上崗。目前社會有幾種機構在 做心理咨詢:一是醫(yī)院里的心理門診,二是各種咨詢公司名義做心理咨詢,三是學校心理咨 詢的對社會服務等。由于心理咨詢社會化還沒有得到法律的行政許可,心理咨詢職業(yè)發(fā)展困 難重重,有些心理學專業(yè)學生獲得了心理咨詢師證書還不知道應該去哪里申請從業(yè)。例如上 海目前估計已有近萬人獲得了不同部門頒發(fā)的心理咨詢師證書,但是,只有10%左右的心理 咨詢師在提供服務。因為商業(yè)咨詢公司的管理者則是工商局,目前開辦的咨詢公司大多數不 能以心理咨詢公司的名稱出現(xiàn),必須冠以其他咨詢公司名義出現(xiàn)。
另外,據不完全統(tǒng)計我國目前大約有20余所醫(yī)學院校設有應用心理學專業(yè)(臨床心理學方向 ),已經有幾屆畢業(yè)生,但找工作也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難,去醫(yī)院被認為沒有處方權,而被 拒絕;到社會很少有專門的心理咨詢機構,自己開業(yè)有經費困難,也有實踐經驗的問題。這 里有一個誤區(qū),在醫(yī)院做心理評估、心理咨詢、心理治療根本不需要開處方;這是醫(yī)院的錯 誤認知,難道輔助科室的工作人員都需要開處方嗎?
3 加強心理咨詢師的繼續(xù)教育,提高心理咨詢執(zhí)業(yè)技能
心理咨詢社會化和市場化行為是心理咨詢行業(yè)發(fā)展的必然趨勢,然而,在市場化的過程中, 如何讓這一關系著整個民族未來生存質量的重要行業(yè)健康發(fā)展?如何讓市場化和專業(yè)化并行 、改善良莠不齊的行業(yè)現(xiàn)狀?如何幫助從業(yè)者走出迷惘、鼓勵優(yōu)秀的心理咨詢師有信心從事 心理咨詢工作?是當今我國建設和諧社會過程中,如何建立和諧的心理健康服務?必須思考 的問題。在我國心理咨詢師職業(yè)化發(fā)展還處在初級發(fā)展階段,心理咨詢師職業(yè)發(fā)展存在一些 問題是可以理解的。筆者提出如下建議,當前,我們應該對心理咨詢機構和從業(yè)人員基本情 況開展調查,了解和掌握心理咨詢機構及從業(yè)人員的現(xiàn)狀,為了進一步推動心理咨詢職業(yè)發(fā) 展發(fā)展,我們應該對心理咨詢行業(yè)加強管理,加強心理咨詢師的繼續(xù)教育,提高心理咨詢執(zhí) 業(yè)技能是當務之急。
3.1 加強心理咨詢師的繼續(xù)教育,提高心理咨詢執(zhí)業(yè)技能 為什么需要提高心理咨詢師執(zhí) 業(yè)心理咨詢技能?因為我們目前的心理咨詢師培訓教材已經超過了心理咨詢的概念,基本上 是按照心理治療師的要求。這對對一個沒有醫(yī)學和心理學背景的學生來說,要在幾個月內掌 握心理咨詢技能是不可能的。另外,心理咨詢的對象大多數是有心理問題的人,心理咨詢師 要在心理疾病早期發(fā)揮預防作用,必須提高心理咨詢執(zhí)業(yè)技能。據上海心理咨詢行業(yè)的 消息說,現(xiàn)在提出了行約規(guī)定,如果聘用心理咨詢師從事收費的心理咨詢活動的人員上崗, 要求該心理咨詢師每年的咨詢實踐活動和接受繼續(xù)教育的時間分別不少于20小時。
因此,作者建議應該建立心理咨詢師繼續(xù)教育制度;在我國目前心理咨詢師的培訓和認證還 沒有達到專業(yè)化的訓練標準和要求的情況下,心理咨詢師可以經過臨床心理督導、心理咨詢 和治療實踐和繼續(xù)教育與學習,通過繼續(xù)學習心理咨詢和治療課程和訓練提高自己的水平。就像醫(yī)學院畢業(yè)的學生,未經住院醫(yī)師訓練是不可以獨立上崗的。雖然我們目前還沒有達到 美國心理治療的職業(yè)化與專業(yè)化的標準,但是,國內同行應該學習他們的管理方法。在美國 從事心理咨詢與治療工作主要有四類人員,執(zhí)業(yè)臨床社工、執(zhí)業(yè)臨床專業(yè)咨詢師、執(zhí)業(yè)臨床 心理學家和精神醫(yī)學博士。他們都必須在大學附屬醫(yī)院精神科和社區(qū)心理健康服務中心完成 心理咨詢與治療實務訓練。一般具有心理學博士學位(Ph.D或Psy D),然后要接受1000個工 作小時或大約一年的臨床督導,心理咨詢與治療實務訓練。此類人員一般在大學附屬醫(yī)院精 神科或社區(qū)心理健康服務中心完成心理咨詢與治療實務訓練。然后通過考試獲得執(zhí)業(yè)資格, 每年需要30至50繼續(xù)教育的學分,每兩年重新申請執(zhí)業(yè)資格。
我國心理咨詢師已經形成,如何使他們從社會培養(yǎng)的非科班出世的職業(yè)人成為社會需要的心 理咨詢和治療專業(yè)人員,是我們當前需要考慮的。我們應該結合中國的實際情況,制定心理 咨詢師繼續(xù)教育體系。例如心理咨詢師和心理治療師證書以后,一定要經過專業(yè)督導,專業(yè) 人員和老師的指導下,完成各種各樣的案例和一定時間的心理咨詢和治療實踐的過程與訓練 。繼續(xù)教育與學習,拿到一定的學分,學習和參加各種各樣的心理咨詢和治療技能。如果有 單科結業(yè)證書,將來也可以證明自己參加過培訓。
應迅速建立臨床督導心理咨詢與治療實務訓練制度。作者提出兩種方式:第一,在大學附屬 醫(yī)院,心理系或心理研究所建立臨床督導、心理咨詢和治療實務訓練系統(tǒng),為心理咨詢師提 供心理咨詢與治療實務訓練;第二,迅速建立社區(qū)心理健康服務中心,不能在大學精神醫(yī)學 系或心理系接受心理咨詢與治療實務訓練的心理治療師、心理咨詢師,應他們提供實務訓練 場所。
3.2 社會也要為心理咨詢師創(chuàng)造就業(yè)環(huán)境 職業(yè)資格是對從事某一職業(yè)所必備的學識、技 術和能力的基本要求,職業(yè)資格包括從業(yè)資格和執(zhí)業(yè)資格。從業(yè)資格是指從事某一專業(yè)學識 、技術和能力的起點標準,執(zhí)業(yè)資格是指政府對某些責任較大,社會通用性強,關系公共利 益的專業(yè)實行準入控制,是依法獨立開業(yè)或從事某一特定專業(yè)學識、技術和能力的必備標準 。職業(yè)資格證書是表明勞動者具有從事某一職業(yè)所必備的學識和技能的證明,是勞動者求職 、任職、開業(yè)的資格憑證,是用人單位招聘、錄用勞動者的主要依據,也是境外就業(yè),對外 勞務合作人員辦理技能水平公證的有效證件。既然職業(yè)資格證書是具有法律作用的,社會應 該為他們創(chuàng)造良好的就業(yè)環(huán)境。例如目前我國大學里從事心理咨詢和心理治療研究和教育的 心理學老師也不能在社會上執(zhí)業(yè),而在美國等國家,大學培養(yǎng)的心理學博士可以與醫(yī)學院畢 業(yè)醫(yī)生一樣,參加全國統(tǒng)一考試后注冊成為我們通常說的心理醫(yī)生,在我國還沒有這樣的管 理規(guī)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