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對學校音樂教學的建議范文

對學校音樂教學的建議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對學校音樂教學的建議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對學校音樂教學的建議

第1篇:對學校音樂教學的建議范文

關鍵詞:簡易樂器;素質教育;學習能力;良好品質

小學生正處于身心發(fā)展最迅速的時期,他們想象力豐富,情感充沛,活潑好動,注意力時間短,讓他們整節(jié)課都一直跟著教師聽、唱、讀、說、跳、動是不夠的,要多創(chuàng)造機會讓他們親自參與到各種音樂活動中去,獲得藝術審美的愉悅體驗,進而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審美情趣。在生活中,身邊的打擊樂器又是最容易掌握的,它質樸、清新、有鄉(xiāng)土味,就地取材,緊貼學生的生活,可以開展集體的打擊樂器演奏活動,可以培養(yǎng)學生演奏樂器的興趣,使學生在豐富多彩的樂器演奏活動中獲得生理上的和心理上的滿足,可以擴展學生的音樂詞匯,提高兒童的音樂理解能力。

讓身邊的打擊樂器進入課堂對學生的觀察力、注意力、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動手能力和合作能力都有很大的促進作用,更重要的是能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鍥而不舍的追求思想和頑強奮發(fā)的意志品質。自制打擊樂器在課堂上的廣泛應用,無論對教學的整體還是對學生的個體來說都是很有好處的。

一、利用打擊樂器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主動參與的意識

我們可以發(fā)現,當某件樂器第一次作為教學工具擺放在學生面前時,他們對這個玩意兒定會充滿好奇,總按捺不住地想玩弄樂器以發(fā)出聲音。我們不妨先不講,讓課堂“亂一亂”,讓學生自己去發(fā)現,以保護學生對新玩意兒所產生的好奇心。在平時使用打擊樂器時,讓學生自己去探索打擊樂器有幾種敲擊的方法,發(fā)出幾種不同的聲音,它們像生活中的什么聲音,每個環(huán)節(jié)都讓學生自己去發(fā)現。這樣學生就會很主動、很積極地參與到音樂課堂中來。

二、因地制宜、因勢利導,引導學生發(fā)現生活中的“樂器”

首先,演奏常見的課堂打擊樂器。教師把學校的打擊樂器木魚、雙響筒、沙錘、三角鐵、碰鈴、響板等演示給學生,并給學生講解每件樂器的基本原理、聲音特點和制作方法。然后,教師帶領學生分組練習、演奏并伴以歌唱、律動,學生樂在其中幾乎“不能自拔”。

其次,從最便于操作的拍手開始,開發(fā)拍手的三種音色――雙手掌交叉實心拍手產生常有的鼓掌音色,空出手心拍手產生飽滿的音色,右手四指并攏拍左手心產生較為單薄的音色。然后,用拍手的三種音色分別以“× ×|×× ××|”進行二聲部“合奏”練習,形成簡單而有趣的音響效果。接著,練習捻指、拍肩、拍腿、跺腳等動作,選擇可行的節(jié)奏型并與歌唱結合起來?!吧眢w打擊樂器”的運用,制造出豐富的“聲勢”,學生興趣盎然。

然后,用隨手可得的“樂器”演奏。分聲部拍桌子、搖鑰匙串、敲文具盒、對擊口杯蓋、拍打礦泉水瓶等等來“演奏”三聲部節(jié)奏,形成有如原始舞蹈的伴奏音樂,一部分學生不由自主地即興律動起來。

三、“變廢為寶”,自己制作簡易樂器

課下,讓學生用廢舊物品做“不花錢的樂器”。簡易樂器制造完成后,每個學生上臺演奏并簡述樂器的制造過程與發(fā)音特點。有的學生把自己裝鞋的盒子拿來做小堂鼓;有的學生分別串起金屬和塑料瓶蓋,形成音色不同的“串鈴”;有的學生用兩個礦泉水瓶子裝上碎砂石做一對“沙錘”;也有的學生用兩小塊樹皮中間夾片塑料做口哨;還有的學生用柳樹枝做出了柳笛……一件件樂器在音樂課上展示、演奏,教師即興配器,帶領大家為歌曲伴奏,學生邊唱邊奏邊舞,其樂融融。

四、合理運用自制簡易樂器為歌曲伴奏,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

先引導學生用節(jié)奏型打擊樂器給歌曲伴奏。如,在《捉迷藏》教學中,為了讓學生熟悉三拍子節(jié)奏,我引導學生用鞋盒子充當小堂鼓,用裝了碎石子的礦泉水瓶充當沙球。廢車鈴演奏第一拍,用裝了碎石子的礦水泉瓶演奏第二、三拍。這樣更能強調三拍子“強弱弱”的律動感。

再引導學生用旋律型打擊樂器給歌曲伴奏。在《乃喲乃》歌曲拓展教學中,我先以鋼琴為準調好音,讓學生用自帶的旋律型打擊樂器(碗、玻璃杯子、瓶子等)來演奏歌曲(在碗、玻璃杯子、瓶子中加入不同量的水)。這樣幫助學生進一步感受歌曲,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編能力和合作意識。學生在敲敲打打中,認識樂器,演奏樂器,為歌曲伴奏,并且能夠利用身邊的物體,模擬自然界的各種聲音,從而達到創(chuàng)作的高度,體驗到創(chuàng)造帶給他們的成功和喜悅。

五、自制簡易樂器能夠健全學生的人格,培養(yǎng)其良好的品質

自制簡易樂器作為一種學具,能幫助學生掌握節(jié)拍,培養(yǎng)他們的節(jié)奏感、協調感。手中有了小小的樂器,學生又多了一個進行音樂實踐的機會,嗓子不好的學生可以通過制作和演奏樂器樹立自信。通過器樂的學習和演奏,他們得到一種自我滿足,即自尊感和成功感,樹立他們的信心,使他們對自己有正確的認識。正如奧爾夫說:“讓孩子自己去找、自己去創(chuàng)造音樂是最重要的?!弊灾坪喴讟菲魍n堂打擊樂器一樣,不僅能幫助學生初步掌握樂器演奏的一般知識技能,發(fā)展節(jié)奏感,而且能發(fā)展學生對音色、曲式結構、多聲部集體表現力的敏感性,培養(yǎng)學生基本合作意識、合作能力、創(chuàng)造能力、組織紀律性和責任感。

自制簡易樂器的課堂實踐,激發(fā)起了學生對音樂的學習興趣,加強了師生之間的互動性,從而改變了一直以來很多音樂教師在教學中所形成的這樣一種局面,即:教師教什么,學生唱什么,教師沒有教,則學生不會唱的尷尬局面;同時培養(yǎng)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及動手能力,使他們從小養(yǎng)成一種認真、嚴謹的作風和學習態(tài)度;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與他人協作的集體主義思想和意識,培養(yǎng)學生鍥而不舍的精神和頑強奮發(fā)的意志品質。

隨著《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的頒布與實施,我國基礎音樂教育邁入了一個嶄新的歷史階段。每個從事音樂教育工作的教師都經歷著知識結構、教學觀念、教學能力、研究能力、教學方法、評價手段等一系列新問題的挑戰(zhàn),作為教師,教學工作之路任重而道遠,不斷探索新的教學思路,不斷改進自己的教學模式,去適應社會發(fā)展的需要是我們音樂教師所共同面臨的,在教學實踐中大膽借鑒多種教學實踐模式,提高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實踐能力,讓教與學完美嫁接,不乏為一條可行之路。

參考文獻:

[1]趙小軍.我讓自制樂器進課堂.中國音樂教育,2000(01).

第2篇:對學校音樂教學的建議范文

音樂教育作為一門基礎性學科,最大的魅力在于三個情字:“以情動人、以情感人、以情育人”。在藝術活動的過程中調動學生的興趣,打動情感,讓學生愉快的受到教育,近幾年來,我國學校音樂教育的發(fā)展和進步還是十分顯著的,但是,由于種種原因,學校音樂教育在我國基礎教育中認識仍然是一個十分薄弱的環(huán)節(jié),忽視、輕視音樂教育的思想和現象還相當嚴重的存在,尤其欠發(fā)達的西部地區(qū),長期受到經濟、教育發(fā)展水平、人才儲備 ~等因素的影響,音樂教育的發(fā)展相比發(fā)達地區(qū)存在很大的差異,特別是地處祖國最西部的新疆南疆地區(qū),教育發(fā)展十分不均衡。

二、新疆地區(qū)中學音樂教育現狀

新疆位于中國西部,南部主要是維吾爾少數民族地區(qū),由于地理環(huán)境,許多因素的影響,如語言、國家教育發(fā)展很不平衡, 教育資源大多集中在經濟相對發(fā)達的北疆地區(qū),而相對欠發(fā)達的南疆地區(qū),尤其是地縣中學音樂教育的發(fā)展前景不容樂觀,音樂教師缺失、教學設備陳舊,學校領導對音樂教育的忽視,并且少數民族聚集的地區(qū)在建校方面有它的特殊性,是民漢合校,雙語教學存在著語言障礙等諸多問題,這些直接影響和阻礙了南疆地區(qū)學校音樂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

1、教師因素

首先,受“應試教育”影響,學校教育偏重文化課,忽視音樂教育,作為學校的領導者,有嚴重的重主課輕副課的思想,為了學校的升學率和排名,音樂課經常被主課老師占用,在臨近中期考試就得為文化課讓路,這已成為普遍存在的現象。

其次,教學設備配備單一,音樂教學在投資上與文化課具有一定的差距,教學設施簡陋,與音樂教材配備的書籍匱乏,部分學校雖然在教學設備上相對齊全,但大多都到了更換期,學校領導也不采納音樂教師要求配備設施的建議,對音樂器材在教學中的重要性認識不到位,這給音樂教學活動帶來了一定的困難。

音樂教師是音樂教學的設計者、組織者和指導者,是溝通學生和音樂的橋梁,音樂教師工作的好壞直接影響著整個音樂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在教學活動中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音樂教師整體素質欠佳、教師的基本功薄弱、對新課標的學習理解不夠。改革和實現新的使廣大教育工作者建立了新概念的教學概念、評價,使素質教育的精神在教學工作必須反映,但通過實習,我深深感到學校學習新的理解不到位,基本的實現方式的新課堂教學,教師參與課程改革的主要通道。

2、學生因素

首先,學生喜歡音樂但不喜歡上音樂課。

支教實習的過程中,除擔任音樂教學工作還擔任班主任和社會實踐工作,和學生接觸的時間最多,他們愛音樂但不愛上音樂課、不愛聽唱教材中的歌曲,覺得老套不好聽,他們更偏愛于流行音樂,如何讓學生改變這種喜歡音樂但不愛上音樂課的不良習慣,發(fā)揮音樂藝術的魅力,作為一名音樂教師值得反思。

其次,學生的整體音樂素養(yǎng)有待于提高。學生對一個音樂作品的理解還停留在感觀感性的層面,在聆聽音樂時獲得的感受體驗和通過音樂作品引發(fā)的聯想與想象還比較膚淺、有限,這充分反映出我們學校音樂教育在欣賞教學中存在的相應問題,基本音樂常識和音樂素質偏低。

三、對新疆少數民族地區(qū)音樂教育發(fā)展的建議

音樂教育的發(fā)展是一個不斷提高和完善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新疆的未來教育的發(fā)展,教育主管部門、學校領導、音樂教師應共同努力,改變自己的思想,加強學習,積極反思,努力實踐,更好、更快的音樂在新疆少數民族地區(qū)教育的發(fā)展。

1、更新教學理念,打破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

音樂教育并不是為了培養(yǎng)音樂家,而首先是培養(yǎng)一個人良好的音樂素養(yǎng),美育作為學校音樂教育的核心內容,教學理念的不斷更新和完善顯得尤為重要,傳統(tǒng)的音樂教學模式已不能適應時代對人才綜合素質的要求,不斷學校新知識改變音樂課的不平等現象,改變傳統(tǒng)的教師“教”什么學生“學”什么的模式,以學生為主教師為輔,鼓勵和引導學生勇于創(chuàng)新,讓學生自身體驗和真正理解,實現音樂教學的自主、探究、交流的過程,實現學生體驗美感,促進想象力的發(fā)展過程,培養(yǎng)創(chuàng)新型人才。

2、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提高教學效果

音樂教師的專業(yè)知識和音樂教學水平的高低是搞好教學工作的基礎,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和管理,努力建設一批德才兼?zhèn)?、知識面廣闊、數量充足、充滿活力的教師隊伍,提高教師的職業(yè)素養(yǎng)和愛崗敬業(yè)精神,加大對音樂教師的培訓工作力度,改善音樂課堂氣氛,不斷提升教師基本功水平能力,激發(fā)學生對學習音樂的興趣與積極性,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3、改善教學設施和教育教學資源,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加強音樂教育投資改善舊的教學設施,許多新課程對學生發(fā)展的新知識、新內容需要顯示新的教學設備,給學生更直觀的教學方式,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因此教育主管部門要增加投資,逐漸適應了新課程,以滿足教學的需求,教學設備和設施,解決缺乏音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音樂設備,使音樂教師充分發(fā)揮自己的優(yōu)勢,確保每個類的質量,配置足夠的音樂、書籍、雜志、音頻數據的豐富的教學資源是提高教學效率的前提。

素質教育的提出和新課標的實施,充分體現我國教育理念的成熟和完善,隨著全面型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目標的提出,加強音樂教育成為素質教育發(fā)展的必然,作為實施素質教育的主要途徑之一,對我國全民素質教育的發(fā)展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全日制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M].教育部體衛(wèi)藝司編.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001年.

[2]曹理.普通學校音樂教育學[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年.

第3篇:對學校音樂教學的建議范文

關鍵詞:高校音樂; 教育管理; 策略

中圖分類號:G613.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3315(2014)04-140-001

在現有的教育目標下,通才教育和素質教育普遍受到重視,培養(yǎng)綜合型素質人才已經成為當務之急。音樂教育作為普通高校藝術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相對于國外一些資深的高校來說,其尚處于發(fā)展階段,特別是在教育管理方面仍然存在很多的不足。

一、普通高校音樂教育管理現狀

雖然我國將藝術教育改革作為一項重點課程全面推進,但由于我國的音樂教育體系建設起步晚,發(fā)展慢,高校在教育模式、課程設置等方面仍存在很多的問題。

1.教育管理模式缺乏科學性

受傳統(tǒng)教育管理模式的影響,我國音樂教育管理模式難免走上老路,大多數高校片面追求教育的進度和速度,而忽視了教育過程的有效性,不僅嚴重地抑制了學習的積極性,而且導致了教育質量低下。

1.1機械化管理。大多數高校在音樂教育管理上過分地強調教育的程序性,以至于缺乏靈活性和民主性。比如通過事前編寫教學計劃、制定教學大綱等來安排一學期或一學年的教學進程。這一種機械化管理模式,使得高校在音樂教育上形式僵化,難以取得實際性的突破。

1.2管理內容高度統(tǒng)一,缺乏創(chuàng)新。高校音樂教育管理習慣了“由上而下”的統(tǒng)一調配方法,由此導致音樂教育管理內容高度統(tǒng)一,指令性強,下面缺乏靈活性和自主性,更談不上能夠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創(chuàng)新。大多數高校要求老師和學生執(zhí)行統(tǒng)一的教學計劃和教學內容,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完成一定的教學內容。按部就班的管理模式過分追求教學的效率,下放權力不足,致使老師和學生難以根據自己的意愿在教學方法和教學理念上做出調整。

2.課程設置隨意性和不穩(wěn)定性

2.1課程結構不合理。受到專業(yè)課程的影響,大多數高校都是采用選修的形式來達到教學的目的,但由于選修課程并不是向全部學生開放的,因此只有一部分學生能夠接受音樂的熏陶。加上選修課一般是建立在學生自愿選擇的基礎之上的,從而導致接受教育的對象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2.2課程內容單一。大多數高校的公共音樂課程的設置如出一轍,無非音樂基礎知識、中外音樂鑒賞等幾類課程。從課程上來看,教學內容非常狹窄,主要以基礎類和鑒賞類的課程為主。大多數高校為了迎合學生的口味,一般比較偏愛于鑒賞類的課程,如浙江傳媒學院有5門音樂課程,音樂鑒賞類就有4門,比例達到90%。

二、普通高校音樂教育管理措施

針對當前普通高校音樂教育管理的現狀,筆者提出以下對于建立有效的普通高校教育管理體系的建議。

1.建立科學的教育管理模式

教育管理是如期、高效完成任務的保障,也是貫穿教學始終、聯系各個教學環(huán)節(jié)的控制過程,在學校推進教學任務中發(fā)揮著全局性和整體性的作用,從而使教學能夠有目的、有計劃地推進。因此,要想加強高校的教育管理,必須首先從建立科學的教育管理模式入手。

1.1建立以人為本的教育管理體系。在音樂教育管理上校長和主管教學的部門不應再享有絕對的權力,適當地將權力下放到院系。由于每一個院系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都可能存在一定的差異,學校音樂教育管理體制必須兼顧每一個學院系的自身特點。比如在制定音樂教學計劃和教學大綱的時候,學校只要指出一個大概的教學方向就可以了,然后要求每個學院的老師根據學生的特點和自身的教學優(yōu)勢,制定出既符合學生發(fā)展,又有利于推進教學的教學計劃和教學大綱來。這一種分權的教育管理體系,充分地考慮了教師和學生的需求,真正地做到了以人為本。

1.2完善教學質量評價體系。教學質量評價體系是檢驗老師在一學期內的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通過學生對教師的教學方式、教學理念等的評價,以量化的形式來測定和衡量教師的教學活動。因此,完善教學質量評價體系,是提高音樂教學水平、建立科學的教育管理模式的重中之重。

2.創(chuàng)新課程設置

課程設置合理與否直接影響著高校音樂教育的質量,在思想日益多元化的今天,各高校必須根據學生的實際發(fā)展需要,創(chuàng)新課程設置。

2.1適當調整課程結構。高校可以根據學校自身的師資力量情況、教育目標設計等來調整課程結構,形成以選修課程為主、必修課程為輔的課程結構。比如學校可以在大一上學期增加一門音樂必修課程,必修課程以音樂基礎知識為主要教學內容,彌補學生在中小學時對音樂認識不足的缺陷,基本達到音樂“掃盲”的目的。

2.2拓展課程內容。課程內容不應僅僅停留在鑒賞上,而要以音樂為核心,多方面、多層次地拓展課程內容。根據素質教育、審美教育和基礎教育的三類教育方向,學??梢栽O置音樂審美類課程、音樂表現類課程、音樂創(chuàng)造類課程、音樂與相關文化類課程和音樂教育類課程,吸收更具有時代特征和更有生命力的音樂知識進入課堂,開闊學生的音樂文化視野,在培養(yǎng)學生審美能力的同時,加強學生的音樂情感體驗。

三、結束語

建立高效的、科學的音樂教育管理體系,對于營造和諧的、有序的教學環(huán)境,培養(yǎng)高素質的、適應社會需求的綜合型人才等方面具有關鍵性的作用。雖然當前高校在音樂教育管理上仍然有不足,但是隨著經濟的發(fā)展和教育思想的變化,高校音樂教育管理體系的建立將逐漸走向制度化和科學化。

參考文獻:

第4篇:對學校音樂教學的建議范文

音樂教育專業(yè)是音樂學科中一門培養(yǎng)音樂教育者的專業(yè)。隨著高校間的合并和學校的不斷擴招,普通綜合院校和職業(yè)院校中基本都設有音樂教育專業(yè),培養(yǎng)出的音樂教育工作者也越來越多。自從2001年教育部頒布《全日制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以來,音樂教育改革已經進行了一段時間,有了一定的經驗積累。對此,本文將分析職業(yè)院校中音樂教育專業(yè)教學的現狀,針對目前存在的問題給出相應的建議,對教學改革的內容進行進一步討論。

關鍵詞:

音樂教育;教育專業(yè);教學改革

職業(yè)院校音樂教育專業(yè)培養(yǎng)出的音樂教育工作者面向的群體傾向于中小學學生或者人民群眾。為了推進音樂教育的發(fā)展,教育部頒布了《全日制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來規(guī)范對音樂教育工作者的培養(yǎng)。在改革中,我們除了從師資隊伍、教學條件的角度調整,也要關注音樂教育課程的設置以及教學質量和水平。

一、職業(yè)院校音樂教育專業(yè)教學現狀

在學校中,我們希望學生能夠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音樂教育作為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一部分,已經引起了廣大教育者的關注。音樂教育改革的目的就是要充分發(fā)揮音樂教育在素質教育中的重要作用。隨著音樂教育的改革發(fā)展,越來越多的教育工作者投入到音樂教育的行列中來,之前學校不重視音樂教育的情況越來越少。作為改革的執(zhí)行者,音樂教育者本身需要有高素質與高水平,才能將音樂教育專業(yè)的學生培養(yǎng)成未來的合格的音樂教育者。職業(yè)院校逐漸重視并引進了一批能夠進行音樂教學的人才,并且從完善硬件設施等方面為音樂教育專業(yè)提供了良好的物質保障。

二、職業(yè)院校音樂教育專業(yè)教學存在的問題

從教育部頒布《全日制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到現在已經有十多年的時間了,音樂教育改革在進行的過程中也出現了一些問題。主要有下面幾個方面:1.很多職業(yè)院校的音樂教育者對音樂教育的觀念存在偏差。職業(yè)院校的音樂教育者在結合教育傳授音樂方面的知識的同時,要關注教育的成果以及后續(xù)的發(fā)展。音樂教育不僅僅是音樂與教育的簡單結合,只有真正領會音樂教育的本質,才能更好的進行音樂教育專業(yè)教學。2.職業(yè)院校音樂教育課程設置仍不完善。課堂內容僅限音樂方面的專業(yè)知識,老師也忽略了對學生理論知識的教導和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不能確定學生是否能夠學以致用;充分將音樂教育專業(yè)課堂發(fā)揮作用,是對音樂教育者自身水平與能力的考察,也再次說明了職業(yè)院校中音樂教育老師的重要性。3.現在大多的職業(yè)院校音樂教育課程過分重視對學生專業(yè)知識和理論的傳授,沒有全面了解學生發(fā)展的綜合需求。音樂教育工作者不僅要有過硬的理論知識,更應該具備相應的實踐能力和教育技能。

三、職業(yè)院校音樂教育專業(yè)教學改革的幾個方向

職業(yè)院校音樂教育專業(yè)教學改革不僅僅為了彌補音樂教育中存在的缺陷,更是為了推進音樂專業(yè)教學的全面發(fā)展。音樂教育專業(yè)教學改革更重視學生全面發(fā)展,從課程內容到課程設置、教師的教學方式等方向給出了明確的指導,給新時期音樂教育專業(yè)樹立了更為規(guī)范的標準。

1.構建職業(yè)院校音樂教育專業(yè)新課程體系。音樂教育課程應該以“音樂”作為課程的重點,老師除了將音樂的理論知識傳授給學生之外,還可以通過開設其他類似音樂鑒賞的課程,提高學生對于音樂的領悟力。有條件的學??梢蚤_設將音樂與其他學科或者活動聯系在一起的課程,比如音樂與表演、音樂創(chuàng)作等課程。音樂是一門綜合的藝術,并不僅僅是樂曲本身的存在。音樂文化發(fā)展至今,內容也是十分豐富的。將多樣形式的音樂融入到課程中去,不僅能加深學生們對于音樂的認識,更能夠將音樂這門藝術發(fā)揚下去。只有突破了傳統(tǒng)課程的制約,將豐富的音樂內容帶進課堂,音樂教育專業(yè)才能更好的完成改革,跟上時展的步伐。

2.注重“音樂教育”的意識和能力的培養(yǎng)。在傳統(tǒng)職業(yè)院校音樂教育專業(yè)的課堂上,我們可以看到老師們在講臺上向學生們傳授音樂的理論知識。可是,音樂教育并不是老師將音樂以教育的手段傳遞給學生,而是需要老師在傳授知識的同時,發(fā)現學生學習音樂的需要并且給予真正有意義的幫助。老師們首先要認清“音樂教育”的觀念,同時要關注學生是否正確理解“音樂教育”的內涵。音樂教育專業(yè)培養(yǎng)的不僅僅是具有音樂理論知識的人才,更是一個懂得傳授知識的音樂教育者。音樂教育專業(yè)的學生本身會具有與音樂相關的特殊才能,但是如何將這份本領傳授給自己將來的學生,也是需要去通過實踐來學習的。

3.音樂教育專業(yè)教學方法和授業(yè)形式的改革。職業(yè)院校音樂教育專業(yè)教學不能僅僅是老師講、學生聽這種形式的課堂,老師們應該把技能傳授和教學方法的傳授相結合,保證學生具有一定水平的音樂知識和傳授技能的能力。課堂上,老師應該是做一名指導者,在同學們進行藝術實踐的過程中,發(fā)現學生的問題并糾正,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為了滿足學生的求知欲,讓學生在課堂上更多的收獲知識,學校應該將課程精簡化,合并相關性較高的課程,形成一個緊密聯系的課程架構,同時在精簡的課程中豐富知識容量,讓學生獲取到更全面的知識。

四、結語

職業(yè)院校中音樂教育專業(yè)的教學改革進行到今天,在課程設置和教學質量上已經有了很大的提升。不過改革中存在的問題仍然需要我們不斷關注并且尋找方法來解決。教學的過程中,音樂教育者們除了探索研究新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模式,更應該關注課堂的質量以及學生能夠接受的程度,確保學生為將來進行音樂教育打下堅實的基礎,全面推動音樂教育的發(fā)展。職業(yè)院校音樂教育專業(yè)作為教育改革中的一部分,也需要將改革的內容充分落實,保證改革的順利進行,進一步加快音樂教育專業(yè)教學改革的進程。

作者:劉楊 單位:內蒙古烏蘭察布職業(yè)學院

參考文獻:

[1]高樹林,高師音樂教育專業(yè)課程結構與教學模式探析,畢節(jié)學院院報[J],2007,5(25):117-120.

[2]劉敏,高師音樂教育專業(yè)現狀分析與教學策略[J],承德民族師專學報[J],2014,24(4):91-92.

第5篇:對學校音樂教學的建議范文

公共選修課,又稱通識教育課,是普通高校為提升大學生的綜合素質而開設的普及性課程,而音樂公共選修課是加強大學生藝術修養(yǎng)和人文素質的重要課程之一。

我國普通高校自上世紀90年代初開設音樂通選課以來,已經在課程設置、教學內容、教學形式,以及教材編寫等方面取得了較大的進步。至目前為止,各種為普通高校音樂通識課程而編寫的教材多達上百種,僅以《大學音樂》命名的就有十余種。但問題仍然存在。目前,由于普通高校的音樂公共選修課并沒有全國統(tǒng)一的規(guī)范和要求,因此在開設課程和教學實踐上都有很強的自主性和初探性,顯現出課程結構缺乏系統(tǒng)性,教學內容的簡單隨意性,教材的編寫缺乏一定的規(guī)范性等問題。目前的做法一般是將專業(yè)音樂院校的音樂學科知識照搬或簡化,作為普通高校學生音樂學課程教學之用。這樣做,作為初探時期的一種嘗試當然無可厚非,但終有其不適之處。一是作為選修課程,不可能花大量的課時讓非音樂專業(yè)的學生同音樂專業(yè)的學生一樣系統(tǒng)地學習音樂知識,而音樂學各科的知識又相當豐富,這就產生了有限的教學時間和多門課程教學內容的矛盾;二是非音樂專業(yè)的學生一般不具備音樂專業(yè)學生的知識技能基礎,如果一味地套用音樂專業(yè)的學生上課的方式與內容,非但不能習得必要的知識,獲得應有的藝術修養(yǎng),勢必讓學習者產生望而生畏或厭煩的心理,結果是適得其反。再有,音樂選修課,其重點不在于讓學習者獲得專業(yè)的技能,而重在通過音樂藝術的熏陶,提升大學生的人文修養(yǎng),完善人格品質。因此,照搬專業(yè)音樂的學習模式肯定是行不通的。如何針對普通高校非音樂專業(yè)學生的特點和實際情況,考慮到他們擁有較扎實的文化功底,較開闊的文化知識,對音樂藝術的好奇與求知欲等特點,編寫適應這類學生學習的音樂學課程教材,需要有新的探索。

2009年春夏之交,筆者有幸參加了高等教育出版社組織的全國普通高校音樂通識教育課程教學改革研討會,來自全國20余所普通高校從事音樂通識教育課程的教師匯聚一堂,針對該課程當前的發(fā)展狀況、存在的問題進言獻策,并重點學習、探討了修海林教授主編的最新普通高校音樂通識教育課程教材――《大學音樂》(以下簡稱修版《大學音樂》)。②2009年9月開學,在高等教育出版社的大力支持下,加之筆者的力推,上饒師范學院在全國率先使用了這一教材,如今一年過去,廣大師生反響良多,其中有褒揚和肯定,亦有批評和建議。筆者認為這些信息和反饋對于更好地推進我國普通高校音樂(乃至藝術)通識教育課程的發(fā)展將不無裨益,遂首先將修版《大學音樂》簡要評析之,并對我院教改活動的情況及其廣大師生的反饋信息作一介紹。懇請廣大專家及師生參與討論。

一、教材評析

修版《大學音樂》是為普通高校開設的大學音樂課程、音樂鑒賞類課程以及相關文化素質課程而專門編撰的音樂學類課程教材。它將音樂學的人文類課程作為一個整體,采用綜合課程的形式予以整合。內容選擇上,主要是將學者的學術研究成果、音樂文獻資料、當事人的記錄和回憶,以及一些通過傳媒節(jié)目制作中的采訪、記述而形成的文本進行整理編匯。編寫體例上,分別設置內容豐富、形式活潑的“作品”、“平行閱讀”、“導讀與鑒賞”、“鏈接”、“思考與討論”等板塊。同時還選取了部分具代表性的經典作品音響,以CD光盤形式附于書后。在樂譜譜式的選擇上,較合理地考慮了我國音樂生活中實際形成的、并有某種認知規(guī)律在背后起作用的視譜習慣。凡屬西方音樂作品的譜例和配有鋼琴伴奏的譜式,皆用五線譜,凡記錄單旋律歌曲(如民歌、戲曲、創(chuàng)作歌曲等)和民樂作品的譜例,皆用簡譜。這樣不僅可以引導學生做多角度的關照、探究,而且能夠對音樂作品產生的時代、文化背景有更深入的了解,促進對音樂作品情感內涵的體驗和理解,乃至拉近與作品的距離,同時還可以拓展學生的視野,使學生在閱讀和研討的過程中學會學習、學會思考。

從修版《大學音樂》的體例設計和安排上,不難看出編者有著與以往同類教材的編撰者不一樣的教學理念與思路,既要有一定的寬度,也要有一定的深度。該教材旨在同一學科范疇內,將音樂學的人文課程作為一個整體,采用綜合課程的形式予以整合,在編撰中有意識地突出了以下兩個方面:

其一,力求從廣度和深度的結合上,呈現這門綜合課程教學內容的設計理念。這一點可以從教材的編撰體例上看得出來,全書共分四個單元,分別囊括了“中國傳統(tǒng)音樂”、“中國20世紀音樂”、“西方(學院派)音樂”、“世界民族音樂”。這樣的信息量,在同類教材中是最大、最完整的,從中體現出編者欲從深度和廣度上實施跨越,合理地體現出高校通識教育的“通”的理念。此外,教材中別具匠心的“平行閱讀”、“導讀與鑒賞”、“鏈接”等幾個板塊,為學習者提供了延伸與拓展的空間,營造出自由寬松的學習環(huán)境。這樣的體例也給教師的教學提供了更大的空間。教師完全可以在這樣一種思路下,增添新的教學內容?!敖虒W建議”部分編者給出了不同的教學方式、手段和策略,可供師生參考。課程的教學可以由一位教師完成,也可以由幾位教師合作完成。因此,無論是教材的使用還是課程的學習,都是開放、靈活的。

其二,教材設計的美學理念上,是將音樂作為一種文化的存在去認識。我們看到,普通高校學生在藝術中也有自己的優(yōu)勢,他們的綜合文化素養(yǎng)較好,知識面寬,理解力強。而音樂學課程因其歷史知識積累深厚、文化承載內涵豐富,不僅能為學生提供充實、豐富的專業(yè)知識,同時可以通過有組織的教學,在學生“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引導和培育中,起到積極的作用。為充分發(fā)揮音樂文化的美育功能,編者將每一個音樂種類,每一部音樂作品中最顯著最精華的審美特質提煉出來,并以主副標題的形式在篇首標出,一是顯目,二是引導。如“三峽險灘號聲急――《川江船夫號子》”、“熱辣率真、曲吐真心――《三十里鋪》”、“猶有隔霧看花之恨――《鬲溪梅令》”、“含著眼淚的微笑――莫扎特的《第40交響曲》”、“風,來自多瑙河――匈牙利民歌”等等,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可以有一個明確的指引,順藤摸瓜,逐步探求音樂美的內涵。

二、使用效果及信息反饋

2009年3月,修版《大學音樂》出版,2009年9月,上饒師范學院即使用了這本教材進行教學,并把這一教學活動納入到全院師范教育改革的項目當中。此次教學改革共涉及全院13個二級學院(音樂學院除外)中大學二年級各專業(yè)的二千多名學生。按照學院公共選修課的安排,實施循環(huán)排課的方式,周學時3,授課10周,共30個課時。音樂學院專門成立了課題小組,共有11位教師參與了此次教學改革實踐,他們采取“集體備課分頭教學共同研討”的方式,較好地整合了集體智慧與個人主觀能動性的雙重優(yōu)勢。2010年7月,教學改革實施一周年,為檢驗教改的實際效果,及時獲得有效的反饋信息,教研組進行了一次較大規(guī)模的問卷調查,共發(fā)出問卷1000份,收回923份。問卷的內容涉及到教學內容的難易程度、趣味性、深度與廣度、形式的新穎性、可接受性等30余項指標。問卷采取選擇題的方式,分別設置了“很好”、“一般”、“有待改進”、“不好”四級選項。另,在每一大項后面設置了留言欄,學生可以隨機發(fā)表自己對教材或課程的評價和建議。從目前統(tǒng)計的結果來看,各學院學生反映和建議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編撰體例和內容上,“平行閱讀”、“導讀與鑒賞”、“鏈接”等幾個環(huán)節(jié)很好,82.7%的學生選擇了“很好”一項。在留言欄中學生認為這些欄目以點帶面,較好地拓展了學習的寬度和深度,更可觸類旁通,實現知識的正遷移。

2.第三單元“西方音樂”過于專業(yè)化。選擇此項的學生占到29.6%,且以工科、理科學生為多。學生們的普遍反映是這一部分的音樂作品過于生澀,可聽性不強。第五、六、八節(jié)的知識講解也過于專業(yè)化,非音樂專業(yè)學習起來有些吃力,尤其是五線譜譜例的選擇,對于公選課的學生來講基本起不到幫助理解音樂作品內涵的作用。

3.希望多授鑒賞之法。75%以上的學生希望通過選修音樂通識課程習得一般的音樂鑒賞技能,以此提高自身人文修養(yǎng),而不是僅僅單純地介紹一點音樂知識。學生建議,教師傳授的音樂鑒賞技法應該要有實際的可操作性,避免從理論到理論。所謂“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在課堂上傳授給學生以鑒賞、品讀優(yōu)秀音樂作品方式和技巧,是為重中之重。當學生習得了鑒賞音樂藝術的技能后,就可以自主進行創(chuàng)造性的學習。

此外,除了集中反映大學生們的意見和建議,教研組每位教師還提交了一份教學實踐報告,將各自教學實踐的經驗和建議提煉出來,我們看到以下幾個比較集中的問題:

1.“平行閱讀”、“導讀與鑒賞”、“鏈接”幾部分匠心獨運,很好地實現了知識體系的建構,如在講述“勞動號子”一節(jié)時,“平行閱讀1”將《黃河船夫曲》的生存背景、黃河禹門以上沿途惡劣的地理條件,以及該曲從采錄到發(fā)表、傳播的過程作了簡要回顧,為讀者打開了學習勞動號子這種民歌形式更廣闊的視野?!捌叫虚喿x2”主要介紹了陜北歌王王向榮的生活狀態(tài)以及他演唱傳播《黃河船夫曲》的歷程。“導讀與鑒賞”結合音樂美學和音樂社會學的分析方法,對《黃河船夫曲》的藝術特點及社會影響力作了簡要的介紹?!版溄印眲t以社會學和人類學的視角對《黃河船夫曲》生存的地理環(huán)境及人文背景作了較詳細的描述,打破傳統(tǒng)課堂的時間和空間局限,給學習者創(chuàng)造出一種宏闊的人文觀和宇宙觀,也為教師提供了一種嶄新的教學觀念和視角。

2.“教學建議”、“思考與討論”等部分從編者的角度,在教學內容、教學手段、教學思路等方面為廣大教師提供了良好的教學建議和幫助,教師們反映良好。

3.關于有否必要放入樂譜,教師們普遍反映效果不佳。像上饒師院這樣的二本院校,大部分學生根本不識譜,有少部分只是略略識點簡譜,極少部分學生略識五線譜。對于教材中給出的較為復雜的簡譜與五線譜(如藝術歌曲、多聲部合唱曲或器樂合奏曲等),幾乎所有同學如同看“天書”,失去了編者為幫助學生理解音樂作品而辛辛苦苦附上曲譜的實際意義。

4.曲目選擇,主要體現在西方曲目過于學術化、專業(yè)化。如莫扎特的《第40交響曲》、肖邦的《第一鋼琴敘事曲》、拉威爾的《包列羅》等,這些作品,未在經歷四至五年的專業(yè)作品分析課程的學習與訓練之前,可謂難解其點與奧秘。其實要將西方學院派音樂介紹清楚,還有更多的有利于激發(fā)學生興趣、有利于學生接受的通俗易懂的作品可供選擇,等學生初步領略了鑒賞的奧妙之后,他們可以在日后的工作與生活中自行深入與拓展,大可不必開始就端上這些“硬骨頭”。

5.貪多求全,勢必淺嘗輒止。縱觀全書,包含了“中國傳統(tǒng)音樂”、“中國20世紀音樂”、“西方(學院派)音樂”、“世界民族音樂”等幾部分內容,可謂包容甚廣。前文筆者已經提及,這充分體現了編者欲體現“通識教育”之“通”的良苦用心。然而,問題隨之而來,要在短短的30課時的教學時間內完成這么多的教學內容肯定很難面面俱到。如若節(jié)而取之,又有顧此失彼之嫌,因而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陷入了左右為難的窘境。因此,如何處理“通識教育”之“通”與選修課課時之緊缺之間的矛盾,仍然是一個值得研究和探索的課題。

三、思考與建議

修版《大學音樂》出版整一年,是同類教材中最年輕的“新生兒”,它無可非議地集合、融匯了歷年同類教材的優(yōu)秀成果,成為一本兼容知識性、人文性和實用性于一體的優(yōu)秀教材。這是令人振奮的,因為它讓我們看到了普通高校音樂通識教育課程前行的腳步。但是,我們也應該謹慎地看到,高校音樂通識教育之路依然充滿坎坷,很多疑難課題亟待我們去解決。因此,目前我國的普通高校音樂通識教育課程依然是喜憂參半!當然,這是任何事物處于發(fā)展上升時期所應有的常態(tài)。

筆者以為,編者的編撰與教學理念是決定該教材歸屬和優(yōu)劣的內因。修版《大學音樂》的編撰者很好地注意到了非音樂專業(yè)學生的特點,在普及性、知識性、人文性等方面做了不少的探索,但同時也將普通音樂院系的學生考慮在內,③這一點筆者認為并不妥當。更好的處理方式是將普通高校音樂通識教育與普通音樂院(系)教育區(qū)分開來,前者是真正的大眾藝術教育,帶有普及性、培育性、基礎性、人文性等特點,后者屬于專業(yè)音樂教育范疇,帶有專業(yè)性、尖端性、指向性等特點。因此,在同一本教材里要同時適應前者與后者是一件勉為其難的事情。筆者竊以為作為教學專用的教材,授課對象的指向性還是強一點更妥當。修版《大學音樂》在體現人文性、知識性和普修性等特點上都做得很到位,但編者欲將此教材同時適用于普通音樂院系,這就帶出了不可調和的矛盾――前文所述的學生與教師們所反饋的問題,如西方音樂部分的過于專業(yè)化、可操作性的音樂鑒賞技能的缺乏、五線譜和簡譜譜例的使用,以及知識涵蓋量過大等現象。或許以上問題并非缺憾,僅僅是目前我們尚未找到更好策略來調和諸因素之間的矛盾,那么,求索與探究之路就在腳下,有待于廣大的學者和師生們共同來研究、攻破這一難題。

從上饒師范學院使用修版《大學音樂》一年后的教學效果與信息反饋中,我們深刻體會到教材給教改帶來的巨大助推力。當然事物總是在前進的過程中暴露出一些缺憾,但這原本就是正常的,它可以讓我們不斷修正我們的理念和方法,取得突破和進步。鑒于此,筆者將上饒師范學院在通識教育選修課教學改革中實踐、使用修版《大學音樂》后正反兩方面的信息予以客觀呈示,將廣大師生們有益的建議真實、謹慎地提出,希冀有助于高校通識教育之更進一步發(fā)展,或許有助于業(yè)內專家們參考,以提高該課程在課程設置、教學內容、教學形式、教材編寫等領域的改善,如能有所裨益,則不勝欣喜!

①教育部教體藝廳?眼2006?演3號文件。

第6篇:對學校音樂教學的建議范文

關鍵詞:職業(yè)院校;音樂欣賞;音樂教學;現狀;對策;

中圖分類號:J60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3520(2015)-09-00-01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和時代的進步,我國職業(yè)教育事業(yè)也在最近十幾年中獲得了突飛猛進的發(fā)展,為各行各業(yè)培養(yǎng)出了大批實用性的人才,但是受整體大環(huán)境的影響,很多在校的學生,他們的人生觀、價值觀等,也在悄然發(fā)生著變化,表現為受到物質利益和功利主義的影響較大,特別是缺乏對于真、善、美的追求。對于職業(yè)院校來說,開設音樂欣賞課,有助于增強學生的審美體驗,幫助他們樹立起對于美的追求。音樂欣賞是以具體音樂作品為對象,通過聆聽的方式及其他輔助手段,得到精神愉悅的一種審美活動。通過音樂欣賞教學,可以幫助學生發(fā)現美和體驗美,陶冶情操,凈化心靈,最終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

一、職業(yè)院校音樂欣賞教學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一)學生綜合素質不高

職業(yè)院校的學生普遍存在基礎知識不牢固,學習能力差,綜合素質較低等現象。加上職業(yè)院校管理制度相對不太完善,也不嚴格,很多學生沒有組織觀念和時間觀念、上課經常遲到,甚至無故曠課,難以形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個人素質的也得不到提高。這對于學生提高對音樂欣賞課的認識帶來很大的障礙,不利于幫助學生提高思想認識,提高審美情趣。

(二)學校對于音樂欣賞課程的重視程度不夠

職業(yè)院校主要是培養(yǎng)各類實用性人才,比較注重學生各種技能的獲得,雖然部分職業(yè)院校也認識到了開設音樂欣賞課程的重要意義,但是并沒有予以強有力的支持。比如很多學校都沒有專業(yè)的音樂欣賞教室,所有的教學活動都是在普通教室中展開的,不但沒有現代化多媒體教室應具有的音響效果,而且嚴重影響到了教師和學生的情緒。同時,音樂欣賞課是需要學生在課下進行鞏固和深化的,但是學校的圖書館沒有相應的資料可以借閱,學校的網站上沒有相應的板塊可以供教師、同學進行交流,無法滿足學生們實際的學習需要。學校的不重視是音樂欣賞課設施構建不到位的根本原因,因此學校必須提高認識,加強對音樂欣賞課的投入力度,積極發(fā)揮它的育人作用。

(三)教學模式的單調性

隨著近年來我國素質教育的進一步深化改革,職業(yè)院校的音樂教育才得到起步和發(fā)展,規(guī)模上相對比較小,由于發(fā)展時間較短,還沒有形成自己的教學模式,大部分還是模仿了音樂學院的教學方法來進行的。首先,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是音樂欣賞課堂的主體,而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則變得非常被動,難以主動去接受新的知識,學生參與少,就很難提起對音樂欣賞課的學習興趣。其次,由于沒有對職業(yè)特點和崗位需求進行具體地分析,因此在傳統(tǒng)的理論知識教授中,教師們缺乏對學生學習需求的實際考慮,教學內容針對性不強,導致教學相對盲目,不利于整個音樂教育活動的開展。

二、提高職業(yè)院校音樂欣賞教學效果的對策

(一)提高音樂教師的綜合素質和教學能力

首先,教師要全面端正自己的教學態(tài)度,音樂欣賞屬于在全校范圍內開設的公修課,多數教師不但要承擔自己音樂系的教學任務,而且還要承擔這門課程的公共教學,因此,要倡導教師們發(fā)揮出個人的奉獻精神,以認真的態(tài)度和飽滿的熱情投入到音樂欣賞教學中來。其次,音樂教師基本都具有一定的音樂專業(yè)知識和教學經驗,而音樂欣賞課更加強調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能力,它加強了學科知識與社會發(fā)展的聯系,同時還強調了音樂和其它學科之間的融合,這些要求促使音樂教師要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不斷學習新的知識、技能,要以能促進學生思維和人格發(fā)展的教育教學方法來不斷充實自己,不斷提高教學能力。

(二)提高對音樂欣賞課的重視,明確培養(yǎng)目標

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背景下,高職音樂教育必須追求個性化、多樣化的發(fā)展方向。首先,明確職業(yè)院校的辦學宗旨和指導思想,提高對音樂欣賞課的重視,采用科學合理的人才培養(yǎng)方式,為社會輸送高素質實用型音樂人才。其次,在定位職業(yè)院校音樂教育時,既要考慮到音樂教育能培養(yǎng)學生的個性和創(chuàng)造性,又要結合社會需求,培養(yǎng)出既有創(chuàng)造性又實用的社會人才,尤其是對于音樂欣賞課,更要注重對學生人格和審美情趣的培養(yǎng)。

(三)變換教學模式,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為了提高教學效果,激發(fā)學生對音樂欣賞課的學習興趣,音樂教師必須結合教學實際,采用多種教學手段進行課堂教學。比如在上課之前,給學生們布置一些預習作業(yè),讓他們利用圖書館、網絡等,廣泛地搜集和欣賞和教學內容有關系的文字和圖片資料,學生們經過主動的學習,就會達到一種有準備欣賞的狀態(tài),就會大大縮短和欣賞內容之間的距離,并且對其產生濃厚的興趣。此外,教師要充分利用現代多媒體教學資源進行教學,比如對于一些描寫各種自然和地域風光的作品,教師就可以利用多媒體,向學生們展示教師個人收集來的圖片和視頻資料,一邊看著圖片中美麗的風光,一邊聆聽著美妙的音樂,營造良好的音樂氛圍,提高音樂作品的感染力,同時也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欣賞水平。

三、結語

綜上所述,目前,職業(yè)院校在音樂欣賞課教學方面還存在一些問題,教學手段還需要改進和完善,音樂教師的綜合素質也有待提高,只有提高了音樂欣賞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才能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提高欣賞水平,進而強化職業(yè)院校學生的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其格慶.高職院校音樂教育現狀及改革[J].音樂時空,2015,(9):128-128.

[2]張潔.高職院校音樂欣賞教學的探索[J].青春歲月,2013,(11):293.DOI:10.3969/j.issn.1007-5070.2013.11.257.

第7篇:對學校音樂教學的建議范文

        關鍵詞:音樂素質教育  現狀  發(fā)展對策

        音樂素質教育是高校藝術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對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的形成和創(chuàng)造能力的提高、綜合素質的提高以及身心的發(fā)展起著非常重要的促進和補充作用,但當前高校音樂素質教育存在很大問題。筆者基于此,對江西省普通高校音樂素質教育的發(fā)展現狀進行分析,并對其存在的問題提出相關改進意見。

        一、江西省普通高校大學生音樂素質教育發(fā)展現狀分析

        (一)大學生音樂基礎知識水平相對較差

        筆者通過對江西省幾所高校的學生進行調查發(fā)現,大學生對音樂基礎知識的學習水平多數還處于比較低的水平。部分學生甚至對最基本的樂理知識都不具備。很多的學生不識簡譜,絕大多數學生不懂樂理和五線譜。學校大部分學生沒有系統(tǒng)地學過音樂基本知識。音樂背景知識缺乏,對世界優(yōu)秀音樂文化更是知之甚少。筆者認為,主要是由于就業(yè)上的壓力使大學生只注重專業(yè)課的修煉,不得不放棄一些音樂的學習活動。 

        (二)課程設置單一、學生興趣不濃

        筆者通過調查發(fā)現,目前江西省大部分高校,在音樂課程類型設置上過于單一,一般只有“音樂欣賞”、“合唱與指揮”等幾門課程,音樂相關課程沒辦法針對大學生的智力、心理、情感等方面的特點進行音樂素質教育,教學安排難以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效果差,達不到提高學生音樂素質的目的。江西省各高校學實行的是學分制,這導致部分學生因為學分的需求才選擇上大學音樂相關課程,因而很難提起學習興趣。

        (三)校園藝術文化氛圍不夠濃厚

        著名指揮家鄭小瑛認為“音樂教育絕不是每周一節(jié)音樂課就夠了,而是要形成音樂教育的氛圍,開展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音樂教育活動”。筆者通過調查發(fā)現,江西省各高校的各類音樂社團也只是在進行活動的時候才臨時進行突擊培訓,所以高校也就沒有形成良好的音樂文化氛圍。由于音樂學習內容單一、方法陳舊,學生提不起學習的興趣,也就提不上加強音樂修養(yǎng),更不可能組織高水平的音樂活動,營造濃厚的校園藝術文化氛圍了。

        (四)高校音樂師資隊伍的匱乏

        學生、學校、社會對大學音樂教育的關注程度不是很高,音樂教師隊伍狀況也不是很理想,沒有專業(yè)的音樂師資隊伍。筆者通過調查發(fā)現,目前江西省很多高校都沒有音樂教育教研室,只有從事音樂相關教育的幾個老師。

        二、對策與建議

       (一)校方應高度重視,加強對音樂素質教育的扶植力度

        音樂教育作為美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學校首先在制定人才培養(yǎng)計劃時,應從長規(guī)劃,從整個社會對高素質人才需求的發(fā)展趨勢著手,把音樂教育作為素質教育長期重要的任務進行部署,要從教育教學的政策措施上增強扶植力度。首先要加強宣傳,營造濃厚的音樂素質教育氛圍,還能起到輔助思想道德建設,開發(fā)人的智力的作用。其次,要逐漸把公選課改為必修課保證每個學生都能接受到音樂素質教育。

        (二)建立健全高校音樂教育體制,確保大學音樂素質教育的健康發(fā)展

在當今發(fā)達的國家里,音樂教育已成為高等教育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美國現有兩千多所大學中,一千三百多所大學設有音樂學院或音樂系,沒有音樂院系的大學,學生們可以跨院系選修音樂課,大多數大學和理工學院都設有音樂選修課。至今我國大學的音樂普及教育還相當落后,絕大部分還沒有建立起來。建立音樂的系列化教育工程是目前江西省高校急需解決的問題,需從制度上加以完善。

        (三)辦好大學生社團,加強校園文化建設

        普通高校的音樂紊質教育靠課堂是遠遠不夠的要課內課外相結合以課外為主。因此大學生藝術類社團便成了對學生實施音樂素質教育的主陣地。學校要建立大學生藝術團合唱團、舞蹈團、軍樂團、民樂團、電聲樂隊等,并配有專職輔導教師.訓練要有組織、有計劃、有目的.指導教師要業(yè)務精通。校園文化對學生素質的形成具有潛移默化的作用。

        (四)加快師資隊伍建設

        教師在教學實踐活動中處于主導地位,任何辦學方針與教學設想都必須通過教師創(chuàng)造性的教學實踐來體現。因此,教師素質的高低,將對學生的學習和教學的效果產生直接而深刻的影響,與其他學科教育一樣音樂教育也有著很強的專業(yè)特點。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建立一支高素質的公共音樂教師隊伍,這樣才能真正促進學生自身素質的全面提高。作為公共音樂課教師來講除了應當具備良好的思想文化素質、職業(yè)道德等一般素質外還應當具備較高的專業(yè)素質和業(yè)務能力。

        總之,普通高校音樂教育通過對大學生們非智力因素各方面的培養(yǎng)開發(fā),有助于提高他們的審美體驗,有助于激發(fā)多種感知和思維方式,從而提高和完善他們自身的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朱雯.關于音樂教育與素質教育的思考.文教資料.2008(3).

第8篇:對學校音樂教學的建議范文

論文內容摘要:舞蹈課作為高校音樂教育專業(yè)的基礎學科之一,在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中僅僅是為輔助專業(yè)課程教學而設置的基本形體課。隨著素質教育的發(fā)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舞蹈教育快速普及,走向社會,開始成為全民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文章就高校音樂教育專業(yè)舞蹈課程教學現狀做了分析,提出了一些建議。  

 

高校音樂教育作為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肩負著培養(yǎng)中小學校音樂教育師資、音樂表演人才、文化事業(yè)單位工作者及音樂專門人才的使命。面對當今中小學舞蹈教育改革的圖景,該如何來加強和完善舞蹈課程的建設,這已成為值得我們認真思考的問題。盡管現在大多數普通中小學沒有專門開設舞蹈課程,但是在豐富多彩的少先隊活動、載歌載舞的節(jié)日慶典以及各種文藝競賽中,舞蹈都發(fā)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隨著新課程標準的實施,舞蹈將成為音樂課程、藝術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 

近年來,尤其是發(fā)達地區(qū)中小學招聘音樂教師,往往將舞蹈表演乃至舞蹈創(chuàng)編能力作為重要的考評項目。這又給音樂教育專業(yè)畢業(yè)生就業(yè)提高了一個門檻,值得我們重視。 

 

一、現狀分析 

我國高校音樂教育專業(yè)正不斷向培養(yǎng)高素質的復合型人才方向發(fā)展,而目前高校音樂教育中仍存在以下問題: 

(一)從生源質量看,高校音樂教育專業(yè)生源質量呈下滑趨勢 

首先,招生考試對舞蹈的要求降低了,一些學校的招生簡章中沒有舞蹈方面的相關考試要求。如江漢大學2011年音樂學專業(yè)招生簡章音樂學(音樂教育)專業(yè):滿分100分,其中聲樂、鋼琴(器樂)兩科中高分占45%、低分占30%,視唱練耳占15%,樂理占10%。音樂教育專業(yè)招生簡章中沒有舞蹈測試這一項,甚至連以前在專業(yè)面試中還能見到的律動測試也被取消。 

其次,高校音樂教育專業(yè)的主要生源來自普通高中畢業(yè)生,少部分來自中等職業(yè)學校。學生入校前幾乎未受過任何規(guī)范的舞蹈基礎訓練,短時間的集訓效果在假期過后已經恢復如初,加之年齡較大,身體的軟開度與柔韌性未曾開發(fā),不少學生的身體條件又較差,僅憑自身具備的身高、五官等基本條件得以升學,這無疑會給舞蹈教學帶來諸多困難。 

(二)從課程設置看,舞蹈課課時比例小 

就目前各大院校課程設置來看,高師音樂教育專業(yè)舞蹈課程所占比例極小,大概每周的課時數只有一次,也就兩堂課。如何發(fā)揮舞蹈的教育功效?如何使舞蹈教育與現代教育發(fā)展相適應?如何使學生真正感受到舞蹈的魅力?如果僅僅只靠一周的兩課時而沒有其他形式和途徑給予延伸和補充,舞蹈的教育功效無從談起,更不要談舞蹈的普及。 

(三)從課程結構看,藝術實踐的比重遠遠不夠 

在傳統(tǒng)的高師音樂教育專業(yè)的教學計劃中,藝術實踐只是作為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分布在每個學期,最大程度上也就是為學校的重大演出排練節(jié)目,并沒有把藝術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看作是面向全體學生,導致一部分學生除了課堂的學習外,技能得不到磨練和展示,從而失去了學習的興趣。 

 

二、解決辦法探討 

基礎教育改革最顯著的特點就是堅持實踐的觀點,強調在教學中以學生作為主體,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在實踐中使學生實現對象與自我雙向建構,為終身學習奠定基礎。高校音樂教育專業(yè)舞蹈教學改革,必須通過課程改革這一重要手段作為改革先鋒,要統(tǒng)一指導思想,與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目標相一致,要將教育部頒發(fā)的《綱要》和《標準》的課程理念滲透到舞蹈課程改革中。 

(一)從生源質量抓起 

近年來,舞蹈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日新月異,新的教育模式、教學方法、教育理念都為舞蹈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帶來了勃勃生機。隨著師范院校舞蹈學、舞蹈表演等舞蹈專業(yè)的擴招,音樂教育專業(yè)的舞蹈教育越來越不受重視。當今社會對人才的需求是多方面、多類別、多層次、多結構的,就業(yè)競爭的巨大挑戰(zhàn)已非?,F實地擺在每位畢業(yè)生的面前。 

高校音樂教育專業(yè)的學生在高考前都經過一些培訓,但多數是以聲樂、器樂、樂理等在藝術高考中比例較大的課程為主,而對舞蹈課程很少涉及。很多學生進入高校后,舞蹈基礎相當薄弱,加之舞蹈訓練本身就比較辛苦,學生由此會產生緊張、煩躁等不良反應,這給教學活動帶來嚴重的消極因素。面對社會復合型人才的需求,各高校音樂教育專業(yè)應該從藝術高考做起,提高舞蹈課程在藝術高考中的比例,讓考生在高考前引起足夠的重視。除此之外,還要嚴把藝術高考關,選優(yōu)質的生源進入高校學習。 

(二)明確培養(yǎng)目標 

作為高校音樂教育專業(yè)的一門基礎學科,舞蹈教學是音樂教育專業(yè)課程教學中重要的組成部分,有其獨特的價值功能。尤其對于高校音樂教育人才的培養(yǎng)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高校音樂教育專業(yè)的舞蹈教學與專業(yè)藝術院校的舞蹈教學有很大區(qū)別,專業(yè)藝術院校的舞蹈教學注重高技能性和表演性。根據復合型人才的培養(yǎng)目標,高校音樂教育專業(yè)的舞蹈教學要以舞蹈知識技能與藝術實踐的高度統(tǒng)一為目標,同時有很強的師范性。學生既要掌握音樂相關的基本理論知識,具有聲樂、鍵盤等基本技能,還要有編排舞蹈、策劃文藝活動等基本技能,也要熟練掌握表達和傳授這些知識與技能的能力。所以,我們以高校音樂教育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目標為指導思想,培養(yǎng)具有創(chuàng)新能力的人才,從而真正實現復合型人才的培養(yǎng)目標。 

(三)合理設置課程,提高教學質量 

為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合理設置舞蹈課程尤其重要。合理主要體現在系統(tǒng)性和邏輯性。系統(tǒng)性主要是讓學生對整個舞蹈體系有總體認識,課程設置應相對全面,讓學生了解每個舞種的特點。邏輯性即課程的安排要從易到難、從簡單到復雜,便于學生消化吸收。 

1.明確課程性質與課程目標 

高校音樂教育專業(yè)舞蹈課作為一門基礎學科,首先它是一種基本素質教育課程,其基本屬性是教育。它的目標設定與專業(yè)舞蹈院校課程目標不同,舞蹈專業(yè)院校培養(yǎng)的是技藝技能精湛嫻熟的專業(yè)藝術人才。而作為素質教育的高校音樂專業(yè)的舞蹈課程,應著眼于舞蹈知識技能和師范能力的整合發(fā)展,體現舞蹈課程與音樂學習、舞蹈課程與中小學音樂教育實際需要的互補,為學生全面持續(xù)發(fā)展奠定基礎。正是基于這樣一種綜合性的教育取向,舞蹈課程突破了傳統(tǒng)的動作技能訓練,向生理、心理、師范三維舞蹈觀轉變,具有促進學生身心協調發(fā)展和師范能力綜合發(fā)展的全面效用。 

課程目標以舞蹈課程價值的實現為依據,按照舞蹈知識技能與師范能力整合發(fā)展的邏輯進行設計。本課程教學使學生初步具有正確的舞蹈體態(tài)和基本的舞蹈技能,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應用能力,增強師范意識和獻身中小學藝術教育的自覺性和積極性。 

2.面向市場,開設相應課程 

當前,熱門專業(yè)的課程設置越來越成為專業(yè)招生的噱頭,學科建設、教學改革等也成為吸引生源、擴大辦學規(guī)模的優(yōu)先手段。各高校在招生工作中都亮出了自己的“招牌”擴大招生規(guī)模,敞開“入口”,而忽略了“出口”的質量,也不夠了解市場的需求。 

流行音樂、街舞、爵士舞、國際標準舞等方面的社會辦學力量已經走在多數高校前面。各種各樣的藝術培訓中心在全國各大城市如雨后春筍般出現,很多藝人、機構投資辦學,培養(yǎng)音樂舞蹈藝術人才。而高校音樂教育要更好地適應社會需要,從根本上全面提高教育教學水平和教學質量、規(guī)范校本教材的制定、了解學生的需求、課時量的多少等,都是值得思考的問題。因此,高校音樂教育在教學內容的選擇上需要考慮一些市場因素:目前,學生需要什么、最期待什么,教師自身的優(yōu)勢又是什么,學校條件和特色是什么,學生的基礎怎樣,制定的新課程標準又提出了哪些要求?我們應該多聽聽學生的意見,應該多聽聽基層教師的建議。充分了解這些問題之后,再因材施教地組織教學內容。一些私立學校在這些方面的做法值得我們效仿,如四川天一學院每年都派專人負責做社會調查,各系部每年都根據調查報告對教學計劃加以修訂,培養(yǎng)的人才能很快融入市場。而一些公辦學校在這些方面較為滯后,有的教學計劃多年不變,有的參照專業(yè)藝術院校的教學計劃,忽略了培養(yǎng)目標。

3.課堂教學豐富多彩 

根據教學目的、任務、學科性質、教授內容的不同,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學模式。鑒于高校音樂教育中舞蹈教學的相對特殊性——“課時少、任務多”的特點,在實際教學中無法如專業(yè)院校那樣將舞蹈學科的課程安排得更為系統(tǒng)化,因而一堂課往往不限于一個任務,而同一任務也不限于一種教學方法。比如,在授課內容的安排上,將基訓與身韻、身韻與民族民間舞、少兒舞蹈的學習與創(chuàng)編、舞蹈劇目欣賞與舞蹈理論的理解、生活體驗與舞蹈小品的創(chuàng)作等相糅合,避免課堂教學單一化,也使學生舞蹈學習的興趣大大提高。 

在教學中可以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將一些學生所喜愛的舞蹈形式融入到教學中。如用簡單的現代舞動作組合或極富動感、酷勁十足的街舞做熱身運動,以饒有興趣的即興舞蹈小品練習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等,這樣不僅避免了單一舞蹈訓練所造成的枯燥和乏味,而且開闊了學習的視野,有助于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有些課堂教學中,可以結合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設計一些較為有趣的課題。比如,在身韻課的“眼睛”訓練中,要求學生將不同情緒的眼神(如含情脈脈、怒目圓睜、眉目傳情等)以舞蹈即興的方式,結合老師所給的音樂設計情境表演。這樣的訓練不僅培養(yǎng)了學生的表現力和創(chuàng)造力,充分鍛煉了學生的即興反應能力,而且增強了學生自主學習的愿望。 

(四)增加藝術實踐 

舞蹈社團是高校舞蹈藝術實踐最重要的陣地。參加舞蹈社團活動的學生一般都對舞蹈有較大興趣,他們自發(fā)地組織在一起,學習、交流、創(chuàng)作,對學生本身來說是興趣的提高、技能的磨練,也有了更多展示自我的空間和平臺。對其他學生來說則是一種影響和吸引,給那些“徘徊在舞蹈邊緣”的學生發(fā)出了一盞盞耀眼的信息燈。隨著社團的發(fā)展和壯大以及實踐機會的增多,學生們會越來越成熟,舞蹈的發(fā)展空間也隨之廣闊起來,進而對技能的要求也會更上一個新臺階。 

學生在校期間有很多機會參加各級各類藝術比賽。學校應該鼓勵學生參加這樣的藝術比賽,并給予相應的學分。例如,學生在校學習四年期間,須參加舞臺演出不少于8次才能獲得學分。 

畢業(yè)實習為學生的藝術實踐提供了更廣闊的舞臺。除了參與校內外的各項文藝活動外,中小學、幼兒園、企事業(yè)單位、社區(qū)等也都成為學生舞蹈實踐的課堂。在這些地方(尤其是小學和幼兒園),他們不僅是演員也是老師,每個人都能充分發(fā)揮自我,以各種方式證明自己。比如,組織幼兒、少兒編排節(jié)目,參加教師或單位的節(jié)目演出等。經過一次次實踐的磨練,學生們無論是舞蹈的技術能力、創(chuàng)造力,還是組織能力都成長非常快。 

綜上所述,當前高校音樂教育專業(yè)舞蹈課程教學必須進行改革。研究當前高校音樂教育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方式,高度重視音樂及舞蹈課程的設置,按照師范性與時代性、結合創(chuàng)造性與實用性的教學理念,構建符合當前音樂教育專業(yè)發(fā)展需要的課程結構體系。音樂教育專業(yè)舞蹈教學中的技術規(guī)范與藝術規(guī)格,可以通過制定課程標準來體現,即針對不同類型的舞蹈課程制定相應的內容標準與藝術評價標準,在具體標準的表述中體現一定的技術規(guī)范與藝術規(guī)格的要求,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教育工作者。 

 

參考文獻: 

[1]呂藝生.舞蹈教育學[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0. 

[2]譚桂琴.走出音樂教育專業(yè)舞蹈教學的困境[j].藝術教育,2005 (4) . 

[3]杜薇薇.舞蹈教學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的探究[j].硅谷,2009(13). 

[4]黃明珠.舞蹈教學改革研究[j].中國音樂教育,2003(8). 

第9篇:對學校音樂教學的建議范文

【關鍵詞】 民族音樂;文化傳承;音樂教育

傳統(tǒng)文化是文明演化過程中匯集成的一種能夠反映民族特質和風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歷史上各種思想文化、觀念形態(tài)的總體表征,傳統(tǒng)文化也是民族文化發(fā)展的不竭源泉。我國的民族音樂文化具有其獨特性與潛在價值,實現民族音樂文化的可持續(xù)發(fā)展,離不開學校的音樂教育。

一、民族音樂文化的內涵

(一)民族音樂文化的定義

民族音樂文化是中華傳統(tǒng)文化重要組成部分,是人們在長期的音樂實踐過程中,經過不斷總結而逐漸積淀下來的各種音樂元素,包括樂律、樂器、樂譜、樂理、調式、節(jié)拍以及該民族的習慣、觀念、語言、氣質、風格等的集中反映。

(二)民族音樂文化的特征

1.民族文化能夠體現愛國主義精神。民族音樂作為一種傳統(tǒng)文化,是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精神文化與精神食糧。民族音樂是社會思想與藝術高度發(fā)展的歷史積淀,民族音樂可以使人們把自己的命運與祖國的發(fā)展前途聯系在一起,能夠激發(fā)人民的愛國主義熱情,增強民族自豪感、自信心、自尊心等,能夠傳承和弘揚民族美德。

2.民族音樂文化具有包容性。民族音樂文化所蘊含的文化的情結,其涵蓋的情感和精神也是這個民族的靈魂、思想與智慧,民族音樂文化是最優(yōu)美、最富有人性內涵、最富有生活氣息和民個性形象集合體,充分的把民族本質以最完美的音樂形式表現出來。

(三)民族音樂文化的傳播方式

1.傳統(tǒng)音樂的傳播方式劃分為無意識傳播與有意識傳播。其中無意識傳播是民族音樂傳播的最主要方式,是指民歌、民間歌舞、民間樂曲、戲劇聲腔、曲藝音樂等,通過民歌手、民間樂手、民間藝人等民間音樂家的演唱演奏的方式流傳下來的。無意識傳播主要是傳播者出于自娛自樂、謀求生計的目的,是一種無序的、順其自然的狀態(tài),無意識傳播具有廣泛的群眾基礎,因此這種方式也是最普遍的。有意識傳播主要是指師傅傳授徒弟技藝,例如少數俗字譜和工尺譜刊行流傳等,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和針對性。

2.現代民族音樂傳播更注重有意識的傳播,主要是以學校為載體,通過音樂教育的方式向青少年一代傳播民族音樂文化知識,已經成為有意識傳播的重要途徑。例如運用民間曲調與現代作曲手法相結合編創(chuàng)的學堂歌曲在學校中廣為傳唱,還有的學校在音樂教育中,把傳統(tǒng)音樂及現代作曲家的民族音樂作品編寫進音樂教材中,這種有意識的音樂傳播方式為現代民族音樂文化的傳承提供了重要的保障,也為民族音樂走向世界提供了發(fā)展的契機。

二、民族音樂文化傳承與學校音樂教育的融合

民族文化是國家、民族謀求生存、促進發(fā)展的基本國策,民族文化傳承有著深遠的意義,尤其是在全面推行素質的時代背景下,民族文化已經成為培養(yǎng)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重視學校音樂教育中的民族音樂文化的傳承,是我國民族音樂文化實現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必要條件。

(一)民族音樂作為傳統(tǒng)文化的一部分,其融合了各種文化形式,涵蓋了人們生活與社會發(fā)展的各個領域,不同的民族音樂能夠直接反應不同時代、不同地區(qū)的文化、風俗、語言、審美價值、審美觀念,民族音樂是民族精神的載體。學校教育是一個國家、地區(qū)民族音樂文化發(fā)展程度的直接體現,學校教育包含多樣的社會功能,因此,學校音樂教育為民族音樂文化的傳承提供了途徑,傳承民族音樂文化是時展賦予學校音樂教育的歷史使命。學校音樂教育傳承民族音樂文化逐漸成為學校獨特的校園文化,能夠營造民族傳統(tǒng)文化氛圍,能夠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主義情懷,也能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促進民族音樂文化的不斷發(fā)展。

(二)學校音樂教育發(fā)展的客觀規(guī)律符合民族音樂文化的傳承與發(fā)展。民族音樂是學校音樂教育的寶貴資源,民族音樂在學校教育中占主體的地位,既能夠為學校音樂教育發(fā)展提供理論基礎,又能夠為學校音樂教育實踐活動提供豐富的經驗。民族音樂是學校音樂教育的基礎,有益于構建新的學校音樂教育模式,有利于學校培養(yǎng)以開放心態(tài)吸納人類一切優(yōu)秀的多元音樂文化的高素質人才,其具有深遠的教育意義。

(三)學校的音樂教育與民族音樂文化發(fā)展是互為基礎的關系,學校音樂教師是民族音樂文化傳承的重要隊伍,在學校音樂教育過程中應堅持“我為主、外來為輔”的原則,學校教育把中國民族音樂文化放在首位,樹立華本土音樂的主體思想意識,正確看待中國音樂和西方音樂都是人類共同的精神財富。學校教育作為傳承民族音樂文化重要基地,要對學生進行民族素質與民族音樂文化傳承教育,在傳承中華民族音樂文化的同時,也要從世界各國音樂中吸取營養(yǎng),要培養(yǎng)學生具有與時俱進的思想意識,讓中國音樂教育立足于自身,更放眼世界。

三、民族音樂文化傳承在學校音樂教育中的價值

首先,學校重視民族音樂文化的傳承能夠促進音樂教育的改革,打破傳統(tǒng)音樂教育的局限性,能夠在教育發(fā)展的新時期實現音樂課程的價值與教學目標,能夠促進學校的美育和德育。民族音樂文化傳承融入學校音樂教育中,有利于音樂課程資源的整合,拓展和豐富音樂教學的內容,開闊學生的視野,增強學生對民族音樂發(fā)展歷史的了解,使抽象的內容變得具體化、形象化,有利于學生理解和分析樂曲的不同變化,能夠讓學生在不同的民族音樂中體驗和感受民歌的不同風格,認識民歌中常見的形式,學生在民族音樂學習的過程中不僅是一種美的體驗更是精神的洗禮,同時提高了學生對祖國音樂文化的熱愛之情,又能提高學生的音樂鑒賞水平和樹立正確的審美價值觀念。

其次,學校音樂教育中重視民族音樂文化傳承是時展的必然趨勢。21世紀是政治、經濟、文化全球化的時代,國際間的交流與合作也日趨頻繁。魯迅先生在《且介亭雜文集》中說:“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尊重本民族文化的重要性,保持民族文化的獨特性,才能獲得文化在世界上生存的權利,因此我國的民族音樂文化的生存與發(fā)展,首先要樹立起民族意識和民族精神,堅定弘揚民族音樂文化的基本立場,重視民族音樂文化在教育中的重要意義,才能創(chuàng)造與時俱進的新民族音樂文化,才能促進學校音樂教育事業(yè)的不斷發(fā)展。

第三,民族音樂文化具有獨特價值,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和歷史內涵,民族音樂傳承能夠為21世紀學校音樂教育體系構建打下堅實基礎。1994年在音樂教育領域對音樂教育改革提出“文化意識、文化傳承、文化發(fā)展以及文化策略”的改造建議,將豐富的民族音樂文化資源引進到學校音樂教育之中,將“民族音樂傳承與學校教育”這一理論指導學校音樂教育實踐,構建“音樂理論體系和中國音樂教育體系”以推進民族音樂教育事業(yè)的改革創(chuàng)新與可持續(xù)發(fā)展。

四、學校音樂教育傳承民族音樂文化的措施

民族音樂教育作為學校音樂教育的核心內容,也是我國藝術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學校教育中加強對學生民族音樂教育,能夠使學生加深對我國優(yōu)秀的民族音樂文化藝術的理解,能夠激發(fā)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熱情,能夠提高學生的民族素質,也能提升學校音樂教育的水平,進一步促進民族音樂文化的傳承。

(一)營造傳承民族音樂文化的客觀環(huán)境

1.社會環(huán)境

社會是民族音樂文化傳承的大環(huán)境,國家對民族音樂文化的保護有著重要的意義,國家、政府制定的相關文化政策是民族音樂文化生存的精神土壤。因此,我國政府相關部門要積極制定和完善文化保護政策、法律法規(guī)等。例如完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法》、“無形文化財寶”保護法等,以及加大對非物質文化保護資金投入,如籌資建立“中國無形文化財寶博物館”等,而且政府要加大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無形文化財寶”保護的宣傳力度,提高人們的保護意識,營造一個有益于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繼承和弘揚的社會環(huán)境。

2.校園環(huán)境

學校作為民族音樂文化傳承的主要陣地,學校要加強利于文化傳承的校園環(huán)境建設,一方面,學校的領導和教師要深刻認識民族音樂文化傳承的重要意義,樹立現代的音樂教育觀念,組織適合學生發(fā)展需要的音樂教育活動,以提高音樂教育的質量,同時學校要鼓勵音樂教師進行音樂教學科研活動,促使教師創(chuàng)新音樂教育的方式,更好的傳承民族音樂文化,為民族音樂營造一個良好的教學氛圍。

(二)完善中國民族音樂理論體系

我國的民族音樂具有獨特的創(chuàng)作方法、音樂觀念、形態(tài)特征和表現形式,在美學、史學、形態(tài)學等方面已經具有獨特的理論體系。學校的音樂教學要摒棄以往的“中輕西重”、“ 技重論輕”的觀念,形成涵蓋中國傳統(tǒng)的語言、美學、哲學、心理學和社會學的理論,建立起具有中國特色的民族音樂理論體系,以推動我國音樂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

(三)加強民族音樂教材的改革與課程結構優(yōu)化

我國的民族音樂發(fā)展有著悠久的歷史,其涵蓋的資源也十分豐富。而學校的音樂教材是教育實施的重要載體,教材的系統(tǒng)化、規(guī)范化與科學化程度直接決定音樂教育水平的高低,也直接影響著民族音樂文化的傳承,因此,學校的民族音樂教材必須進行改革與創(chuàng)新,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可以把中國民族音樂理論成果直接轉化成學校音樂教材。另一方面,依據學校的實際發(fā)展情況編寫民族音樂教材,教材體系要依據“系統(tǒng)化、規(guī)范化、科學化”的原則,在教材內容上要體現出“經典性”、“文獻性”。 民族音樂教材的改革與創(chuàng)新能夠使學生繼承和弘揚優(yōu)秀的民族音樂文化,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文化價值觀念和審美能力。學校在設置民族音樂的課程結構時,在原有的基礎上增加民族音樂概論、民族音樂學基礎、中國傳統(tǒng)音樂、中國樂理課、中國音樂風格課、中國音樂史、中國藝術美學課等課程,以完善中國民族音樂理論體系。

(四)加強民族音樂教育師資隊伍的建設

教師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和指導者,教師在民族音樂文化傳承占有重要的地位,首先,教師要具有多元文化知識和豐富民族文化知識,才能在音樂的審美和文化傳承教育中發(fā)揮關鍵作用,才能增進學生對民族音樂文化的了解與認同。其次,教師要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例如利用多媒體網絡,給學生介紹民族生活地域、風俗習慣、經濟形態(tài)、文化傳統(tǒng),語言及民歌風格的相關知識,還可以通過播放影音資料,讓學生鑒賞民族音樂,增強學生對民族音樂的體驗和感受,養(yǎng)成弘揚民族音樂文化的意識。第三,教師還可以組織音樂活動,例如民族音樂歌唱、民族音樂舞蹈、民族音樂演奏為主題的活動,增強學生參與的熱情,通過組織這些豐富的音樂活動,將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民族文化、民族意識、民族音樂融入學生的日常生活。

五、總結

弘揚民族音樂、傳承民族音樂文化將是學校音樂教育擔負的歷史使命。民族音樂文化的教育與傳承,能夠使學生欣賞、學唱民族音樂,吸收民族音樂的精華,更好理解民族音樂文化的內涵,能夠增強學生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和民族責任感,也能促進我國民族音樂文化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孫磊.論學校音樂教育與我國民族音樂文化傳承[J].大家,2010,(13)

[2]吳潔.論當代教育中民族音樂的傳承和發(fā)展[D].天津師范大學:學科教學?音樂,2008,(6)

[3]范立芝.學校音樂教育與民族音樂文化的傳承[J].西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6)

[4]苗秀偉.民族音樂文化的傳承與學校音樂教育的發(fā)展[J].小作家選刊(教學交流),2011,(5)

[5]陳培剛.論我國民族音樂傳承模式的當代意義――《民族音樂文化傳承》隨感[J].人民音樂(評論版),2010,(2)

[6]楊靜.論中國民族音樂在普通高校音樂教育中的文化傳承[J].煤炭高等教育,2007,(6)

[7]王文韜 .學校教育和少數民族音樂文化的可持續(xù)發(fā)展[J].音樂探索,2007,(1)

[8]馮光鈺.民族音樂文化傳承與學校音樂教育[J].中國音樂,2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