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高中語文知識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蜀道難》是中國唐代大詩人李白的代表作品。此詩襲用樂府舊題,以浪漫主義的手法,展開豐富的想象,藝術地再現(xiàn)了蜀道崢嶸、突兀、強悍、崎嶇等奇麗驚險和不可凌越的磅礴氣勢,借以歌詠蜀地山川的壯秀,顯示出祖國山河的雄偉壯麗,充分顯示了詩人的浪漫氣質和熱愛自然的感情。下面小編給大家分享一些高中語文蜀道難知識,希望能夠幫助大家,歡迎閱讀!
高中語文蜀道難知識1、字詞注音
魚鳧fú石棧zhàn猿猱náo捫mén參shēn巉chán巖
飛湍tuān喧豗huī砯pīng崖吮shǔn血咨zī嗟zījiē
撫膺yīng渚zhǔ
2.通假字
所守或匪親:匪通“非” 黃鶴之飛尚不得過:鶴通“鵠”
3、一詞多義
危
危乎高哉高 危如累卵危險
正襟危坐正,端正 上屋騎危屋脊
尚
黃鶴之飛尚不得過尚且 尚賢使能崇尚,尊重
尚能飯否還
去
連峰去天不盈尺距離 陽虎去齊走趙離開
除殘去穢除掉,去掉 有敢去柳下季壟而樵采者前往,到···去
坐
以手撫膺坐長嘆徒,空 停車坐愛楓林晚因為
群臣坐陷王于惡不道因犯···罪或錯誤 公子引侯生坐上坐后一個坐為“座位”
4、詞類活用
猿猱欲度愁攀援:愁,意動用法,以……為愁苦
使人聽此凋朱顏:凋,使動用法,使……凋謝
砯崖轉石萬壑雷:轉,使動用法,使……滾動
側身西望長咨嗟:西,名詞作狀語,向西
5、詞語解釋
噫吁:感嘆詞,蜀地方言。
開國何茫然:茫然,渺遠貌。意謂遠古事跡,茫昧難詳。
爾來四萬八千歲:爾,那,指開國之初。
不與秦塞通人煙:塞,山川險要的地方。通人煙,相互往來。
可以橫絕峨眉巔:橫絕,橫著飛過去。巔,頂峰。
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回,迂回、繞道。高標,可以做一方標志的最高峰。
下有沖波逆折之回川:逆折,回旋、倒流。
捫參歷井仰脅息:捫,摸。參、井,皆星宿名。脅息,屏住呼吸。
以手撫膺坐長嘆:膺,胸口。
使人聞此凋朱顏:凋,使動用法,使……凋謝,這里指憔悴。朱顏,紅顏。
連峰去天不盈尺:去,距、離。盈,滿、足。
砅崖轉石萬壑雷:砅,水沖擊石壁發(fā)出的聲響。這里作動詞,沖擊。
所守或匪親:或,倘若。匪,同“非”。狼與豺,比喻叛逆的人。
側身西望長咨嗟:咨嗟,嘆息。
蜀道難讀后感這是一首讓古今文人拍案稱奇的詩章。
詩歌開篇即憑空起勢,驟響徹天。詩人把三個嘆詞相疊,兩個形容詞各帶一個語氣詞并列,另用一個比喻,來突出蜀道之難,詩句氣勢磅礴,使讀者在心目中對蜀道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接著按由秦入蜀的路線(長安—太白山—峨眉山—青泥嶺—劍閣—成都),具體寫蜀道之難。
先寫蜀道開辟之難。詩歌夸張地說自蜀開國四萬八千年以來,一直“不與秦塞通人煙”,后來五丁力士拽蛇導致地崩山摧身死才促成了蜀道的修建。這個悲壯的神話故事為蜀道增添了許多神奇色彩,也間接地表現(xiàn)了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次寫蜀道旅途之難。以“六龍回日”的神話和想像,用黃鶴飛不過、猿猱愁攀援來反襯,用悲鳥、子規(guī)作烘托,極寫山的高峻奇險;以“沖波逆折”“飛湍瀑流”的直接描寫,用“崖轉石萬壑雷”的夸張手法,極寫水的湍急兇險。
繼寫蜀道人事之難。劍閣位置險要,易守難攻,歷史上不乏據險作亂的先例,詩人懷著對國事的擔憂、對人民的關切之情,警告當局要吸取歷史教訓,防止地方軍閥據險作亂,殘害人民。
文末的結語寫蜀道之難導致的結果。行人望蜀興嘆,徒喚奈何,言有盡而意無窮。
詩人以鬼神莫測的筆法,縱橫馳騁,時間上從四萬八千年之前的混沌初開至戰(zhàn)國而至中唐;空間上從長安跨越數座大山而至成都,從上可摩天的山巔到激流回旋奔騰的深壑;其他,從行人至鳥獸,從神話傳說至當今世道……騰挪跌宕,驚心動魄,把蜀道之難渲染得淋漓盡致。
本詩為樂府詩,形式自由,每句字數從三言至十一言,參差錯落,且三次換韻,非常適合表達大自然的奇觀和詩人熱情奔放的思想感情。詩歌融神話、傳說、諺語與景觀、人事、心理于一爐,想像豐富奇特,夸張新穎獨到,虛實結合,情景交融?!笆竦乐y,難于上青天”一句,前、中、后出現(xiàn)三次,反復詠嘆,內容逐次加深,產生了回腸蕩氣的藝術效果,具有極強的藝術感染力。
關鍵詞:高中語文;課堂教學;基礎知識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5)05-0130-01
高中生的語文教育,相較于義務教育階段的語文教育,更加側重的是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和獨立學習的能力,在對語文學科的學習中,注重寬度與厚度的雙重要求。所以,對他們的基礎知識的教學往往會更有難度。語文教師在此類的教學過程中,除了幫助學生們發(fā)現(xiàn)自己的弱勢或者常犯的錯誤以外,還要注意從基礎知識本身出發(fā),追求溯源,讓學生了解到字詞的演變意義,繼而從根本上掌握這些基礎知識,并且避免由于意義或者寫法相似而導致的理解偏差。而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語文教師還要考慮到個別學生對基礎知識的忽視,認為其不值一提的現(xiàn)象,繼而在真正的解答過程中又出現(xiàn)低分的結果。為了解決此類問題,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對高中生們進行基礎知識的教學。
1.引導學生端正學習基礎知識的態(tài)度
個別高中生對語文基礎知識的學習不夠重視,往往認為可以憑借語感等方法對此類問題進行解答,卻忽視了高中語文的難度和出題人的出題目的。所以,語文教師在教授基礎知識之前,要幫助學生們擺正學習基礎知識的態(tài)度,從心理上加強對此類教學的重視,繼而才能使他們在今后基礎知識的學習中主動學習,發(fā)揮學習的積極性與主觀能動作用。
1.1 針對此類的學生,語文教師應該了解他們對語文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就他們的語文學習水平,幫助他們分析學習語文的方法和態(tài)度。高中階段的語文學習與義務教育的語文學習也是有著極大的區(qū)別的,學生們往往需要更多獨立自主和探索發(fā)問的精神,才能學習到更多的課堂和課外知識。所以,端正對基礎知識的學習態(tài)度對高中生來說是極度必要的,而且也是必需的。語文教師應該結合每個學生的實際情況,因材施教,對他們曉之以理,從根本上改變過去不當的學習態(tài)度。
1.2 語文教師在引導學生們意識到基礎知識學習的重要性之后,還應該加強對學生的相關題型的練習和訓練,讓學生們在練習的過程中體會到各個題型的特點和題目中常見的缺陷和漏洞。進而讓他們進一步認識到通過不斷的練習和總結,能夠提高解答基礎知識題型的效率和正確率。
2.對基礎知識進行劃分教學
在學生們端正學習語文基礎知識的基礎上,語文教師可以依據基礎知識題型的不同,進行分類教學。結合每題的不同特點和常見的考題陷阱,制定出適合學生的最有效的解題方法。
2.1 針對選擇正確的單詞讀音以及正確寫法的單詞組合類題型,語文教師在每次的教學解析中,要重視對每個選項的詳細解釋。例如,在解析選擇單詞讀音的題型時,語文教師要引導學生在解答的過程中保持細心的態(tài)度,一般情況下,此類選項多會出現(xiàn)現(xiàn)實中的錯誤讀音,教師要幫助學生們認清各類單詞的正確讀音,讓學生們在獨立思考的過程中加深對基礎知識的記憶與理解,最好是通過及時地翻閱字典,在字義與字形的解釋中全面了解單詞的音形義。另一方面,在解答正確寫法的單詞組合時,語文教師需要幫助學生們分析單詞的基本意義以及延伸意義,而對于出現(xiàn)的錯誤單詞,語文教師要做出具體分析,從字形上分析這個字的產生、發(fā)展與演變,從而讓學生們在字體上深入了解和記憶,進而逐步掌握解答此類題型的方法。
2.2 針對指出選項中的病句和選擇合適的搭配詞組類題型,語文教師在教學解析中,要根據此類題型的特點,對高中生們的基礎知識的教學,采取相應的教學手段。一般情況下,語文教師在日常的課文教學內容中可以有意識地涉及到相關的語法搭配的知識點,讓學生們細心體會不同的搭配詞組對句子意義的表達的作用。另一方面,語文教師還可以通過開設針對常見病句的專題基礎知識的講演,讓學生們在老師的經驗總結中體會到病句的特點。所以,高中生們在教師的課堂教學中,一方面可以以最少的時間獲取對此類基礎知識的解疑,另一方面還可以在課堂上進一步提出疑惑,在與老師和學生的互動中加深對相關詞組搭配和病句的理解,進而提高解答此類問題的效率。
3.總結和教授基礎知識題型的解答技巧
上文提到積極的學習態(tài)度和各類基礎知識題型的重要性和解題方法,另一方面,語文教師還需要總結和教授這些基礎知識題型的解答技巧。學生們只有在掌握各類基礎知識的理論之后,再加以解題技巧的完善,才能進一步提高學習基礎知識的能力。
3.1 針對基礎知識的出題特點,語文教師要結合選擇題的特點,通過排除法、代入法等提高解題的效率和回答的正確率。學生們往往也會傾向于應用此種方法,來提高解題的速度。例如在解答詞組搭配的題型時,學生們可以運用代入法將各類選項的詞組進行帶入,進而通過進一步比較得出最佳的選項。
3.2 語文教師還可以引導和幫助學生們對經常出現(xiàn)的問題,進行錯題總結,將他們劃分別類,歸納出相關的解題步驟和解題方法。事實上,語文教師的總結與方法的講授對高中生來說,一方面是學習和解答基礎知識的快捷方法,另一方面也能夠進一步促進學生自主總結和經驗的交流,學生與學生通過互相交流與資源共享創(chuàng)造出和諧的語文學習環(huán)境,進而又能進一步刺激學生們對語文知識的自主學習和探索總結。
【關鍵詞】 高中語文教材 文言文 語言知識
【中圖分類號】 G633.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4772(2013)07-023-01
文言文是我國書面語言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國古典文學的精髓所在,記載了中國數千年歷史發(fā)展的軌跡,承載了中華民族千年的絢麗燦爛文化。在語文教學中,學好文言文是學生學好語文、豐富文學涵養(yǎng)的一個基礎,也給學生語文創(chuàng)作打下了基礎。因此,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教師應結合課文教學,滲透文言文語言知識,提高學生文言文閱讀理解能力。在人教版高中語文教材中,文言文主要以文言虛詞、實詞以及文言句式而呈現(xiàn)。對此,筆者具體研究如下。
一、高中語文教材中的文言虛詞
在文言文知識中,文言虛詞是重要構成部分,其意義通常較為抽象,不作句子成分,沒有實在意義,或者只是組合語言單位、起到語法作用,比如何、因、若、乎、而、與、之、以等都是虛詞。在高中語文教材中,文言虛詞種類豐富多樣??偠灾蓺w類如下。
第一、根據詞性。我們可以將文言虛詞細分成代詞、介詞、副詞、連詞、擬聲詞、嘆詞等。如“而”用作連詞,表示多種關系,可連接分句、短語或詞。①表并列關系。有時譯成“又”,有時不譯。如《信陵君竊符救趙》)中的“北救趙而西卻秦,此五霸之伐也。”;《勸學》一文中的“蟹六跪而二螯?!雹诒硇揎楆P系,通常是連接狀語,一般不譯。
第二、依照文言虛詞作用與意義。又有如下類型:①一詞多類異用。在文言文中,虛詞的一詞多義現(xiàn)象也是十分常見的。以“因”為例,通常用作介詞,卻能夠意為“乘便,趁著”,譬如因利乘便。(《過秦論》);可以意為“通過、經過”,譬如“因賓客至藺相如門謝罪”(《廉頗藺相如列傳》);另外,還有可以意為“根據”。此外,還可以用作連詞,意為“于是,就”,“因而”等。②兼詞,如虛實兼類現(xiàn)象。以“之”字用法為例,可作動詞、代詞、助詞。比如“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師說》)其中的“之”為助詞;再如“作《師說》以貽之”中的“之”是代詞。③句首虛詞,如蓋,夫等,譬如“夫戰(zhàn),勇氣也”;句末虛詞,如也,焉,者等。①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桑ㄔ谄渲校?。(《論語》);張良曰:“沛公之參乘樊噲者也”(《鴻門宴》)④時間副詞。比如未幾,少頃,須臾,既已等等。⑤關聯(lián)虛詞,比如然則,雖,而等。另外,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還需要指導學生認識到文言虛詞的特殊性,明白文言虛詞與現(xiàn)代漢語的區(qū)別,把握一些古今變化詞語。比如“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其中的“則”如今被“就是”所替代。
二、高中語文教材中的文言實詞
在文言文中,實詞是最重要的詞類,即有著實際意義的詞語,通常可以充當句子成分,包括形容詞、動詞、名稱等等。在高中語文教材中,文言實詞是比較多的,同時古今意義有著很大的差別,因此給學生理解與學習帶來了一定的困難。
第一、通假。在高中語文文言文中,通假現(xiàn)象是十分常見的。所謂“通假”即“借代,通用”,也就是借助一些近或音同的字替代本字??偟亩?,可將通假現(xiàn)象分為如下幾類:①形近通假。比如《燭之武退秦師》一文中“秦伯說,與鄭人盟。”其中,“說”通“悅”,即高興。②同音通假。這一類通假字中借字與本字的韻母、聲母相同。比如“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其中的“頒”通“斑”,頭發(fā)。(《寡人之于國也》);③疊韻通假。即借字和本字的聲母不同,而韻母一樣。比如《荊軻刺秦王》一文,“圖窮而匕首見見”中的“見”通“現(xiàn)”。④雙聲通假,即是借字和本字的韻母不同,而聲母一樣。比如:法令亡常(“亡”通“無”)(《蘇武傳》)。這些通假字在課文與課后習題中均有出現(xiàn)。
第二、古今異義。在高中語文文言文學習中,教師還需要引導學生認識古今異義實詞,讓學生明白雖然一些詞在字形上和現(xiàn)代漢語一樣,卻不能完全根據現(xiàn)代漢語意義來理解,需要了解這些實詞的演變過程。在高中語文教材中,雙音詞所占比例大,而單音詞則較少。比如《曹劌論戰(zhàn)》中“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其中的“再”,古義是數次,兩次,第二次。而今義則是多次,再一次,又一次;還有,繼續(xù)。再如《師說》中“今之眾人,其下圣人也亦遠矣”;眾人:古義是一般人;今義是大家,很多人。在高中語文現(xiàn)行教材中,“雖然、所以、以為”等古今異義有著非常高的出現(xiàn)頻率。另外,丈夫、中原、故事等都是常見的雙音古今異義詞。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既要結合課文分析講解,還需要適當布置習題,讓學生練習鞏固。
關鍵詞:高中語文 教學 歷史知識 運用
一、前言
自古文史不分家,文學的學習離不開歷史,兩者之間存在著密切的關系,例如《戰(zhàn)國策》與《左傳》以及《史記》,這些都是文學與歷史結合的典范。高中語文教材的學習離不開歷史,而學習高中語文課文也是對歷史事件的回顧。目前高中語文教學中,歷史知識匱乏,并且盲目應用歷史知識,存在一些問題,教師往往忽視了歷史知識的應用。因此,要想學好語文這門課,必須具有一定的歷史知識。同時學習歷史,也是高中語文學習的知識點之一。
二、高中語文教學中歷史知識運用的必要性
語文包含著歷史,而歷史包含著語文,歷史知識對高中語文教學起著十分重要的研究意義。歷史學科與語文學科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梢哉f,中國古代教育史就是一部中國語文教育史。高中語文是以文學作品為載體的語文綜合知識。高中語文教材中蘊含著許多的歷史知識,而課文本身就是歷史的記錄。在素質教育中,教育不能只局限于本學科的知識,而是應該呈現(xiàn)出一種開放的狀態(tài),讓學生面向更加廣泛的空間。因而在高中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采取較為有效的教學方式,從歷史發(fā)展的角度學習歷史作品,積極的滲入歷史知識,把文學與歷史結合起來,汲取民族智慧。
三、高中語文教學中歷史知識運用的方法
加強高中語文教學中歷史知識的運用,不僅可以增長學生的歷史知識,而且可以讓學生學會將知識聯(lián)合起來考慮問題,增強學生對知識的對比和歸納能力。因此,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加強歷史知識運用是至關重要的。通過有計劃地進行歷史知識的滲透,不僅可以豐富語文課堂知識,而且對教學的效果有著積極的推動作用。
(一)結合歷史學科,開展歷史人物專題知識講座
高中語文教材中有許多名家名作,而這些作品大多是反映社會現(xiàn)實以及對當代社會的啟發(fā),并且是高中語文教學的重點。因此,教師可以開展以某位作家為專題的研究講座,結合作者的個人經歷和所處的歷史背景,研究其各個時期有代表性的作品,并且把握其作品中的思想內涵。
(二)導入歷史知識,活躍課堂氣氛
歷史本身是有故事性和傳奇性的。我們可以抓住歷史的這一特點,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進而對語文知識產生興趣。由于種種原因,高中學習在很大程度上,給學生帶來了壓力,影響他們學習的動力。而在這樣的背景情況下,更加需要教師學生營造一個相對輕松的氣氛來學會語文知識,以改變現(xiàn)狀。通過歷史事件或者歷史人物的導入,不僅活躍課堂氣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可以在學習歷史資料時,對歷史進行再現(xiàn),通過歷史人物解讀,掌握文本中所蘊含的歷史情感。了解歷史,增長知識,引發(fā)學生的思考。
(三)歸類同一歷史時期的文章與作者,并進行集中講解分析
不同的歷史時期,文學創(chuàng)作的風格也不相同,而呈現(xiàn)出的社會現(xiàn)實和歷史環(huán)境也不相同。因此,教師可以把某一歷史時段作為主線,將同一歷史時期主要作家作品集中起來進行研究。讓學生探討相同時代背景下,人們心情的變化以及作品情感表達的異同處,同時,帶領學生穿梭時空,回到當時的歷史情境中,加深對作品內容的理解和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內涵的體會。
(四)擴展歷史知識,以豐富教學內容
高中語文教材特別重視歷史知識的收集。而歷史知識可以作為教學的材料或者觀點被選入教材。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組織學生開展歷史資料的收集討論活動,來擴展語文的知識內涵。像這樣的有目的的拓展歷史知識,可以豐富語文教學的內容,同時對學生更好的學習語文有著積極的作用。通過對知識的拓展,增加學生對課文背景知識的了解,更加有助于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與把握。此外,教師在組織教學中滲入歷史知識是對課文內容的延伸和拓展。從語文的角度去解讀歷史,增加歷史的知識含量和厚重感。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主要內容就是要求學生掌握大量的歷史知識。在高中語文教學中運用的歷史知識包括作者本身的經歷、歷史背景、歷史典故、歷史事件等。因此,作為高中語文教師,在語文課堂上一定要很好的運用和把握歷史知識,豐富課堂教學的內容,充分利用歷史知識,活躍課堂氣氛,加強文史聯(lián)系,用新課程理念審視歷史作品,課堂教學多樣化,加強教師和學生的文史修養(yǎng),文史兼通,按照語文學科的基本要求來進行教學,使高中語文課堂充滿傳奇性和故事性,滲入歷史知識,激發(fā)高中生的學習興趣,從而促進高中生語文知識的學習,促進高中語文教學。
參考文獻:
[1]丁輝.中學語文現(xiàn)代口語交際教學的歷史線索梳理[J].考試周刊,2008(11).
[2]陸游,黃寶瓊.我國中學語文和歷史教學目標分類取向的研究[J].心理科學,2006(1).
進入高中以后,越來越多的學生明顯感覺到語文學習越發(fā)吃力,成績也出現(xiàn)明顯下降趨勢;而語文老師更多的感受到當下高中學生語文素養(yǎng)和水平低,甚至有的學生連基本的詞性都混淆不清,在區(qū)分名詞、形容詞、介詞等方面存在困難。由于學生現(xiàn)有素養(yǎng)和水平無法滿足語文教學的要求,也給語文學習帶來了一定的阻礙。
一、語法知識補習的重要性
較之初中語文教學,高中語文教學更加重視學生語法知識方面的學習,并運用這些知識分析文章層次及整體構架、辨析句子正誤及改錯,要學會運用特殊句式、活用文言詞匯。
雖然這些內容是高中語文教學的重點,但由于中考并不涉及相關內容,因此,在初中教學中老師甚少將其作為主要內容進行教授,學生也很難對其有一個較深的認識。在進入高中學習后,這部分內容由一個“被漠視“的地位突然轉變?yōu)橹攸c學習內容,之間沒有進行很好的銜接,從而使學生無法有效適應高中階段的語文學習。
為了使學生更好的完成初、高中語文學習的銜接,更好的接受語法知識學習,語文教師需要在學生進入高中階段學習時,要結合高中語文教學重點,第一時間系統(tǒng)地給學生補習相關語法知識,并在后期學習中不斷強化和鞏固,逐步掃清高中語文學習的障礙。
二、語文基礎語法知識補習的重點
(一)詞語的詞性
要使學生明確名詞、動詞、形容詞等詞性的基本知識,能夠正確分辨某個詞語的詞性。要重點掌握名詞和動詞、動詞和形容詞、名詞和形容詞之間的差別,避免使用混淆;同時注意各種詞性在文言文中的使用和辨析。
(二)短語的結構
短語的補習主要從短語結構、短語辨析等方面著手。要明確主謂短語、并列短語、偏正短語、動賓短語、動補短語等結構形式。例如:學生學習、老師教書,是由主語+動詞組成,是主謂結構;漂亮女孩、藍色天空由形容詞+名詞組成,漂亮是藍色都是用來修飾后面的主語,是偏正結構。
(三)句子的劃分
句子是現(xiàn)代漢語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補習句子劃分相關語法知識前,需對句子的定義有明確的認識。任何一個句子都是由詞或者詞語組成,句子需具備語調且能夠表達完整的意思。語文中句子劃分通常有兩種形式,一是根據用途和語氣,可將句子分為陳述句、疑問句、感嘆句、祈使句;二是根據結構,可將句子分為單句和復句。
句子的構成主要包括主、謂、賓、定、狀、補六種成分,其中主語、謂語、賓語是句子的基本成分;定語、狀語、補語雖是作為句中的補充成分而存在,但在特殊句式中,也可單獨成句?,F(xiàn)代漢語中句子的正常語序是(定語)+主語+(狀語)+謂語+(補語)+(定語)+(賓語)+(補語)。
三、補習語法知識,掃清文言文學習障礙
“詞類活用”常見于文言文中,是指部分詞語基于特定語境具有新的含義和用法。在文言文學習中,常常因無法正確判斷詞性、句式結構而出現(xiàn)翻譯和解釋錯誤等問題,而掌握現(xiàn)代漢語語法知識有助于學生對其進行推斷和理解。
(一)名詞的活用
在現(xiàn)代漢語中,名詞一般不作狀語,也不帶賓語。但是在文言文中,這些情況都可能會出現(xiàn),在句中起到修飾作用。
狀語放在謂語之前或句首,用來修飾或限制謂語,多為交代謂語動詞發(fā)生的時間、地點等情況?!岸嗳缤⒊庵敝械摹巴ⅰ痹臼敲~,表示“朝廷”;在此句中作狀語,表示“在朝廷”。
文言文經常出現(xiàn)的另一種名詞活用形式是在名詞后接賓語,將名詞作為動詞使用。主要有三種形式:第一,名詞直接作動詞。如“大楚興,陳勝王”中的“王”,意為“稱王”,是名詞直接作動詞;第二,名詞使動用法?!吧蓝夤恰敝械摹叭狻保鉃椤笆埂L肉”,是名詞的使動用法;第三,名詞的意動用法。如“魚肉百姓”中的“魚肉”,意為“以……為魚肉”,是名詞的意動用法。
(二)動詞的活用
文言文中,動詞的活用形式通常表現(xiàn)為兩種:第一,動詞作為名詞使用。文言文中常常出現(xiàn)動詞直接充當句子主語或賓語的情況,而在一些句子中又受到“其”“之”等詞語的修飾限制,這就使該動詞具有了名詞的特點。如:“亡”本為動詞,而在“追亡逐北”一句中,“亡”意為“逃兵”,是名詞;第二,使動用法。如《鴻門宴》中“項伯殺人,臣活之”一句,“活”本意為“活著”,但在這里表示“使……活”。
(三)形容詞的活用
形容詞原本是用來描述事物性質的詞語,但是在文言文中,也有多種活用形式,主要表現(xiàn)為四種:第一,形容詞作名詞使用。“紅”是表示顏色的形容詞,在“曉看紅濕處”一句中,借其顏色代替某一類事物,“紅”意為“紅花”,是名詞;第二,形容詞作動詞使用。“窮”為形容詞,與“富”相對,表示“窮困”、“盡”。但在“欲窮千里目”中,作為動詞使用,表示“看盡”;第三,形容詞的使動用法。如“富國強兵”中的“富”和“強”,在此句中翻譯為“使……富?!?、“使……強大”;第四,形容詞的意動用法。如“孔子登東山而小魯”中的“小”,意為“認為……小”,是形容詞的意動用法。
四、補習語法知識,掃清語句錯誤的障礙
病句通常都是語法錯誤造成的,例如:語序不當、搭配不當、成分殘缺、結構錯誤等等。因此,辨析和修改病句需要能夠很好的掌握詞組搭配、句子結構等語法知識。即便是面對較為復雜的復合句,在正確分析其主干及結構、理解句子的中心意思后,便能夠迅速判斷句子的正誤、找出其病因所在。
例如:“由于采用了科學的復習方法,他的學習效率有了很大改進?!敝鞲墒恰皩W習效率改進”,但是主語“學習效率”和謂語“改進”之間搭配不當,因此,需要將“改進”修改為“提高”;“隨著秦兵馬俑在沉寂24年后的再次發(fā)掘,引起國內外媒體的關注。”通過對這句話的分析,可以看出其存在成份殘缺、缺少主語的錯誤,因此,對此句進行修改時需要刪除“隨著”,使“秦兵馬俑”成為主語,保證句子結構完整。
五、結語
在高一階段對學生語法知識進行深入、系統(tǒng)地補習,做好初、高中語文教學的銜接工作是高中語文老師必須重視的一個問題。雖然語法知識的補習僅僅只是銜接工作中的一部分,但其對掃清高中文言文、現(xiàn)代文的學習障礙卻是至關重要的。
但是在學習中,還有一種現(xiàn)象,就是已有的知識有時并不促進或干擾新知識的學習,而是保持一種不活動的惰性狀態(tài),還沒有引起教師們的足夠關注。
所謂惰性知識是指人們獲得某種知識并貯存于頭腦中后,處于一種不活動的穩(wěn)定狀態(tài),它很難被提取出來加以應用。但它可以潛在地起作用。比如我國古代有些食古不化的書呆子,雖然能誦讀許多詩文,但卻不能解決面臨的實際問題。這種現(xiàn)象在今天的教學中普遍存在,教師傾囊相授,學生竭誠而學,確實學到了不少知識。但是這些知識之間是如何聯(lián)系的,在何種條件下來發(fā)揮這些知識的作用,卻很少為人重視和強調。有時在許多條件下能夠用這些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但學習者卻難以激活這些惰性知識,以至于造成一些學生成績下降,甚至掉隊。實質上,惰性知識雖不能明顯干擾新知識的掌握,但它無疑是一種浪費,隨著時間的推移,終將被慢慢遺忘。這種現(xiàn)象遠遠不能適應新課程改革的需要,也是語文學習亟待解決的問題。惰性知識是如何產生的呢?
一是教師在教學中只強調記住新知識、新信息,而沒有能給學生提供理解所學知識內在意義的必要信息,也沒注重要求學生理解所學內容的意義和作用。這就是我們常說的死記硬背。結果使得所學的知識信息是孤立的、片面的、零碎的,不能按照客觀規(guī)律進行整合,建立起各知識點之間的聯(lián)系,學生學到的知識就會處于惰性狀態(tài),被激活的可能性很小。
二是學生在獲取知識時,其適用范圍太小,變式太少,在解決問題時找不到新舊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這樣,原有的知識就處于惰性狀態(tài)。我們經常發(fā)現(xiàn),學生做完一份試題后,過幾天,把原試題按照原次序排列,學生答題的準確率則高.
三是學生缺乏應有的認知策略。如果缺乏用多種方式去思考所學的新內容,缺乏對新知識進行有意義的精心加工的策略,那么所學的知識彼此是孤立的,容易成為惰性知識。在解決問題時,如果不能用恰當的策略去回憶、提取有關知識,那么所學的知識仍然是惰性的。所以,在學習過程中,必須掌握一定認知策略,使所學的知識處在有意義的聯(lián)系狀態(tài)中,才能容易被激活,提取并加以運用。
根據上述分析,在教學中,我們必須防止惰性知識的產生,注重惰性知識的激活。如何才能防止惰性知識的產生呢?
第一,在教學中為學生記憶新知識提供良好的知識背景。在新知識學習前,教師應充分考慮到學生的背景知識的數量、質量,采取有效措施,建立新舊知識間的聯(lián)系橋梁,使所學的新知識能夠以有意義的方式與原有的認知結構聯(lián)系起來,幫助學生激活、運用已有的知識,教給學生主動利用自己已有知識的方法、策略,讓學生學會如何學。
第二,為學生提供豐富典型的事例,幫助學生理解知識的意義,使之形成一個概括的知識框架,并教給學生如何集中注意力在有用的信息上,記憶所學的方法和策略。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來講,要學的知識是一些不熟悉的新信息。為了幫助他們理解新信息的意義,促進他們對新知識進行深入的加工,教師必須出示豐富的事例為學生提供對所學材料精心加工的機會,使得抽象的、無聯(lián)系的信息具體化、意義化,便于學生深入地理解和領會。這樣學生學到的知識就有意義得多。
在學習過程中,由于缺乏控制、管理自己的學習方法,不知如何去學習,學生常常不能理解、記憶所學的內容,所以教師還應教給學生如何去組織精心加工所學信息的方法,即如何記筆記,列提綱,如何安排學習時間,克服急躁情緒等問題,使學生更有效地理解和運用所學的知識。
第三,改善提高學生的學習、思維能力,在適當的情況下,給學生以提示。學生學習知識最終是為了應用它來解決實際問題,在很多情況下,學生雖然有解決問題的必要的知識,但是實質上這是學生缺乏一些思維和學習技能的表現(xiàn)。
上面我們談了怎樣防止惰性知識的產生,下面我們再來談談惰性知識產生后怎樣激活。
首先要給學生造成憤悱的條件,就是教師講授時不要把情境全部表達出來,不道破天機。葉圣陶說:“知識是教不盡的,工具拿在手里,必須不斷地用心使用才能練成熟練的技能,語文教材無非是例子,憑這個例子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練成閱讀和作文的熟練技能。
其次是誘發(fā)學生解決問題的動機。美國教育家哈曼說:“那些不設法勾起學生求知欲望的教學,正如同捶打著一塊冰冰冷的生鐵?!钡拇_,教學如果不設法誘發(fā)學生地學習積極性,就不會達到預期效果,教師講課像磁鐵一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的思維活動和情緒跟你波動,他頭腦中的知識就會處于活動的狀態(tài),所以要想方設法“釣”學生的求知欲望,善于賣關子,創(chuàng)設矛盾,誘發(fā)學生尋根究底。
關鍵詞: 高中語文 文言文 高質量 課堂教學
新課改后,文言文比重的加大就是為了加深學生對中華民族文化的認知、理解和傳承。同時,要鼓勵學生欣賞古代文化,品味古人生活情懷,鑒賞古代文學知識,深化古代人文主義教育。高中語文教師應當重視文言文教學內容的重要性,切不可依賴文言文教學參考書,要有自我見解。高中語文教師要在日常教學實踐中,不斷開展文言文教學,提高學生的文言文鑒賞能力及學習能力,提高文言文教學質量。
一、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在新時期素質教育大潮下,教師應該認識到學生才是教學課堂的主體,是教學體系的重要一環(huán)。高中語文教師應該著重對學生主體的研究探討,首先應該采用“因材施教”的教學方針。作為教學大師,葉圣陶先生曾說:“教師所務,惟在啟發(fā)誘導。”教師作為教學工作的引導者,應當做好導入教學,有效引導學生學習文言文,強化學生學習文言文的主動性,學生在教師引導下自我思考,自我挖掘,自我探討,充分發(fā)揮能動性。教師在日常文言文教學過程中應擺脫傳統(tǒng)文言文教學理念束縛,打破陳規(guī),進行教學改革創(chuàng)新,采用新型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有效改善高中語文文言文教學。
比如,在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二第三單元古代山水游記類散文《赤壁賦》的教學過程中,我經過充分的教學備課,將文言文先整合成一段生動有趣的小故事,采用故事導入教學的方法,幫助學生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給予學生身臨其境的感覺。故事作為一種生動有趣的展現(xiàn)形式,其本身是具有豐富情節(jié)、盎然趣意的。學生在教學過程中,接受故事導入時,學習興趣大大提高,“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在聽故事的同時,對文言文詞匯、句式、結構等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熏陶。在教學過程中,我還采用情景再現(xiàn)的方法,組織學生上臺表演,將文言文中的人物動作情節(jié)以上臺表演的方式呈現(xiàn)出來,學生在課堂上更加活躍,文言文課堂積極性大大提高。
二、人文情懷的培養(yǎng)
文言文是中華民族博大精神文化的精髓,新時代的中國人應當將其傳承下去。高中語文教師應當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對學生的人文情懷培養(yǎng),培養(yǎng)他們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人教版高中語文教材經過了編委會專家組的精心編撰,教材中選用的文言文都是古人的智慧和精華,都是名篇佳作。這些文章在過去千百年來,不斷滋養(yǎng)著中華讀書人,讓他們時刻銘記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傳承發(fā)揚,它們是中華讀書人的精神樂園。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切不可過于功利化,文言文教學并不是為了應付考試。教師不能只注重對文言文詞匯、句式、結構等的生硬講解,文言文也是有文化情懷的,教師要加深對文言文的領悟,教學課程要重視人文情懷培養(yǎng),讓學生熏陶于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大海之中,翱翔在中華國粹的天空之中。教師要以教學素養(yǎng)高標準要求自己,抓住文言文教學關鍵,深入挖掘文言文教材內容,探討其本身所具有的豐富文學內涵,以更好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把人文情感向學生展現(xiàn)出來。簡言之,這也是一個重要的導入教學環(huán)節(jié),教師引導學生對所學文言文教材內容進行思考、研究、挖掘、探索,從而培養(yǎng)他們的人文情懷、創(chuàng)新精神及合作交流能力。
比如,在人教版高中語文教材必修二第三單元古代山水游記類散文《游褒禪山記》教學過程中,我在教學備案過程中,大量搜集與此文言文相關的知識文獻,深入挖掘作者寫作時代背景,當時的文化傳統(tǒng)和人文風俗,等等,并不是僅僅依靠教學參考書,而是將所搜集的有效信息與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聯(lián)系起來,做到理論聯(lián)系實際,培養(yǎng)學生古代人文情懷,增強對文言文的理解能力和領悟滲透能力。
三、文言文教學策略演變
文言文的語言趣味性較強,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文章朗誦。誦讀文言文是學生學習文言文的有效方法,同時是一種生活享受。如今,高中教學更加注重素質教育,現(xiàn)版人教版高中語文教材中的文言文注釋詳盡,資料齊全,教師可利用教材的科學性,加強對學生文言文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教師在文言文課堂教學中,可以采取領讀的方式,讓學生跟著教師一起朗誦,抓準文章節(jié)奏,讀準難詞字音,體會抑揚頓挫的精妙。學生在這樣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下,對文言文的情感流露將有更加深刻獨到的見解。
對于文言文教學而言,實詞虛詞是教學的重中之重。高中語文教師要重視這一教學環(huán)節(jié),采取科學有效的教學方法。實詞解釋通常要涉及通假字、字詞活用等現(xiàn)象,教師要帶領學生弄清它的使用方法和使用環(huán)境。文言文學習一定要有科學有效的方法,學生切不可對其進行生搬硬套、死記硬背,要主動學習文言文,切不可被動受困于文言文學習環(huán)境中。教師要教會學生進行文言文比較閱讀,在日常教學中,文言文是分課時逐漸推進的。學生往往缺乏不同課文的交叉滲透、融會貫通能力,教師要引導學生培養(yǎng)學習文言文的能力,而不是被動地依靠課堂。
高中語文教師要重視文言文教學,幫助學生創(chuàng)設文言文教學情境,采用科學、有效的文言文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改進完善高中語文文言文教學體系,培養(yǎng)學生的文言文學習能力和人文情懷,實現(xiàn)高質量的文言文課堂教學。
參考文獻:
在社會中進行交際,言語是必備的運用工具,主要有聽、說、讀和寫等幾方面,語文作為每個社會成員必須使用的工具,是人們在信息、思想、感悟、工作和社會生活都離不開的表達用具。
近年來,信息傳播得到技術性的飛速發(fā)展,語文的交際功能越來越受到重視。語文教學的根本任務是要學習、感悟語言,運用語文去建立人與人之間的情感和審美情操的培養(yǎng),弘揚我國民族和人文感悟。語文負載人類文化交際職能,這是語文的最新職能定位,使語文教學的發(fā)展有了一個新的方向。要統(tǒng)一語文作為交際和人文的兩種職能,則應在教學實施中注意二者的結合,在抓好語文基礎學習的基礎上加強語文的熏陶作用。培養(yǎng)學生使用語文作為工具的能力,給予學生信息、思想、感悟的感染。
二、語文的新課程標準要求
《中學語文課程標準》提出高中語文要探究性學習——自主、合作為主。學生作為語文學習和語文發(fā)展的針對主體,語文課程一定要按照學生的發(fā)展特點和語文課程的特點,關注學生差異和需求,滿足其求知欲,激發(fā)學生主動、自主、探究性的學習。語文教師在確定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時,要注重及時給予學生正面、客觀的評價,以提高學生探究性學習的積極性。探究性學習在語文課堂教學的充分展開,有利于學生語文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使學生能敢于表達自己的想法,進而提高學生的語文修養(yǎng)和素質。
三、打造高效高中語文課堂質量的策略
1.轉變高中語文教師的教學行為。教師在新課改和新課標的作用下,其定位由原有的傳授知識轉變?yōu)榕c學生共同學習、參與和合作:要做到,改變原有教學方式中學生被動學習知識為學生主動接受,以語文教學作為進行學生探究性學習的建構過程;改變教師只傳授語文知識為共同參與、協(xié)作,樹立靈活的教學觀念,教師也已不是傳統(tǒng)的教學控制、支配者,而是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設計學習環(huán)境,制定適應的教學內容,與學生共同評定教學成果,引導、組織學生自主、自覺地開展語文;創(chuàng)造學生的語文學習氛圍,創(chuàng)新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
2.培養(yǎng)學生語文課堂上的質疑能力。事實證明,學生在語文課堂上發(fā)問或是質疑教師的過程就是學生探究學習的過程,語文包括任何學科的學習都是一個產生疑問、提出疑問,隨后解決疑問的過程。學生有疑問,才有了學習和探究的興致,教師才能夠恰當地切入以解惑。教師必須在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積極引導學生思考和質疑,把自己的疑問拿出來大家討論,老師可適當補充,這樣學生既能主動發(fā)言,又學會了探究學習的方法。
3.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思維形成方法。①打破語文思維定勢:要教會學生從相反的角度發(fā)現(xiàn)問題,產生逆向思維。指導學生從傳統(tǒng)的習慣性思維中突破出來,以新的思維模式引導學生用辯論的眼光看待語文學習和其他事物的本質,進而發(fā)現(xiàn)問題。②引導學生梳理語文思維:教師要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學會引導學生發(fā)展思維,梳理問題。要設計適當的語文情境,引發(fā)學生興趣,引導學生進行多方向思維,讓學生提出自己獨特的見解,給學生廣闊的思維空間,把問題引向縱深,并最終培養(yǎng)學生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③挖掘難點:教師要在教學中挖掘學生思維的亮點,提出學生產生問題的難點,培養(yǎng)學生自主思考,解決問題。新課改下的語文探究性學習要求教師善于以疑難點引導學生進行探究,以促使學生發(fā)現(xiàn)、探究和突破疑難。
4.突出評價學生的探究學習成果。教師的正面、鼓勵性的評價能夠有力引導學生學習,探究性學習要求教師在教學評價內容里突出學生探究成果的評價,盡可能地引導學生創(chuàng)新,鼓勵并肯定學生探究性學習的成果。
四、打造高效高中語文課堂質量的具體實施
1.在語文課堂教學中與學生有效互動。教師要在開展語文課堂教學時注重與學生的課堂互動,把教學內容的一部分表達權給予學生,以鍛煉學生的表達能力和學習能力,具體如下:開始的導語:語文課教學剛開始要學生自行設計課堂教學內容的導入語,要求語言要精練且突出重點,能夠引發(fā)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的注意力集中于課堂的內容上;字詞解釋,新課教學前布置學生預習,弄清課文的生字和生詞,使學生在課前就熟練掌握課文的生字詞。
2.把教學課堂的內容讓學生主講。語文教學中,教師可以讓語文能力強的學生進行語文課的主講,課前要輔導學生,使學生與教師一起備課,建筑教學所用資料和參考書,學生也可以根據自己意愿使用教學用具。要求學生講課后要進行總結,這樣既鍛煉了學生的語言能力、組織能力和學習的積極性,教師也有效的完成了與學生的互動,一舉兩得。
參考文獻
[1]鄧偉忠.“高效”路上的追尋——淺析高中語文高效課堂的途徑[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1(12).
關鍵詞:高中語文;備課;學習興趣
課程改革是基礎教育改革的核心,是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關鍵。新課程的實施必將給教育帶來嶄新的局面。作為教師,我們要切實轉變教育觀念,在新課程教學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下面我就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如何提高高中語文教學效率談些自己的看法,希望大家指正。
一、充分備課
做任何事情,都要有充分的準備。要想高標準、高質量地完成課堂教學,必須抓好教學的第一個環(huán)節(jié),那就是充分備課。多年的教學實踐也充分證明了這一點,老師在上課之前的充分備課與否直接影響課堂上的教學實效。對于同一個老師來說,如果聽他的觀摩教學課時,明顯感覺教學實效要比平時好得多。就證明在進行觀摩教學之前,老師進行了精心的籌劃和認真的設計,也就是比我們的平時備課付出得更多,所以就會收到不同的教學實效。因此,一堂成功的好課,往往凝聚著教師的很多心血。
備課作為教師課前準備的過程,也是教師提高知識水平和教學能力、總結教學經驗的過程。教師通過一次次收集資料,一遍遍處理教材、確定教法,專業(yè)水平和教學設計能力就必然會得到提高。
教師的備課過程同時也是教師把可能的教學能力轉化為現(xiàn)實的教學能力的過程。作為教師,都具備一定的專業(yè)文化水平,都或高或低地具備一定的教學能力,但這只是教師教好課的可能條件。只具備這些可能條件甚至較好的條件,如果不去備課,也不能形成某一內容的實際教學能力,也就不能順利完成教學任務,不能使可能的教學能力得到充分發(fā)揮。
二、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課堂教學同樣要高度關注學生的興趣,興趣會激發(fā)學生主動學習的動力,有沒有興趣將會直接影響學生學習的好壞。所以,在實施課堂教學的過程中,要想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過程,必須創(chuàng)造條件,從培養(yǎng)興趣入手。學生有了興趣,才會自覺地花時間、下工夫、動腦筋、積極地學習,才能產生強烈的求知欲,主動地進行學習。由于我們所面臨的學生的性格、學習基礎、心理特點不同,所以,我在實施課堂教學時會利用多種教學手段來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如用形象生動的語言,利用直觀教具、操作學具、電化教學手段、講故事、設問或復習舊知識引入新課,游戲、課堂提問、練習形式多樣化等。
三、以愛為本關注暫困生
新課程改革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內容就是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教師要放下老師的架子,從一個只注重表演的傳授者轉變成一個課堂學習的參與者。這就要求教師首先要放下原來高高在上的架子,主動融入學生中去,和學生建立平等、民主的師生關系。在課堂上,用老師的安心去關注每一個學生,和他們共同探究新的知識,分享歡樂和疼苦,做學生的知心朋友。課堂上,教師不能只顧自己“導演”和“主演”,而應把學生尊為“主人”。教師要自覺改變傳統(tǒng)教學中“我講你聽”的教學模式,尊重學生的個性。關心每個學生的發(fā)展和進步,尤其是學習成績不好的暫困生,不應對他們進行指責和批評,相反哪怕你發(fā)現(xiàn)了他們微小的一個進步,都要給一個大大的贊,讓他們感受到老師的關愛。
教師職業(yè)道德最本質的特征是“愛孩子,懂孩子”。只有愛學生,才能接近學生,了解學生,才能發(fā)現(xiàn)學生的個性特點,從而尊重學生,因材施教,實現(xiàn)人的全面發(fā)展。學生良好的心理品質來自于教師的情感,情感的交流是對學生愛的表露。當代心理學家卡爾?羅杰斯認為:教師的職業(yè)狀態(tài)應該是“情感投入,和諧一致,尊重學生”。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的一言一行,對暫困生都要滲透著愛心。教師要注重體態(tài)語言的暗示作用,給一個溫和的笑臉,使其有一個親切感、愛的期盼;說一句激勵的話,激活他的思維,增強他們的自信;投去一個贊美的眼神,打一個贊許的手勢等,都會撞擊他們的心靈……教師的積極鼓勵,師生的和諧情感交流,都會使暫困生心理上的壓力減小,感到課堂氣氛輕松而和諧,使學習的內在動力得以充分激發(fā),體現(xiàn)學生“求得尊重,渴望成功”的心理要求。
應該看到,暫困生的“暫困”,表現(xiàn)在一個“暫”字上,只要把握住學生的心理流向,引導得法,用發(fā)展的眼光看待學生,以平和的心態(tài)賞識學生,實施科學的教育教學手段就會使他們走出困境,喚醒他們的主體意識,使他們的個性得以發(fā)揮,從而收到良好的教育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