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小編為你整理了5篇課程建設體系參考范文,供你參考和借鑒。希望能幫助你在寫作上獲得靈感,讓你的文章更加豐富有深度。
一、中等職業(yè)學校建設精品課程的必要性
中等職業(yè)教育當前急需解決的首要問題是教什么?怎么教?學校如何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問題。精品課程作為中等職業(yè)教育學校內涵建設的重點,不僅可以解決教什么和怎么教的問題,更是推動中等職業(yè)學校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有效手段和動力。精品課程建設,是促進當前中等職業(yè)教育教學改革的重要課題之一,更是中等職業(yè)學校提高教學質量,辦特色專業(yè),樹品牌教育,保障學??沙掷m(xù)發(fā)展的關鍵。課程是學校教學的最基本要素,實施精品課程建設是中等職業(yè)教育學校人才培養(yǎng)模式、人才培養(yǎng)方案進行綜合改革與實踐,深化課程體系與教學內容改革,切實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一項重要舉措,也是各個中等職業(yè)學校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fā)展觀,切實把中等職業(yè)教育重點放在提高教學質量上的教育教學改革的重要體現。一所中等職業(yè)學校精品課程建設的數量和質量等已成為衡量其教學質量高低的重要指標,在很大程度上代表該校的教學質量和水平。同時,精品課程建設也對中等職業(yè)學校的教學具有十分重要的引領和示范作用。因此,作為職業(yè)教育的載體,中等職業(yè)學校實施精品課程建設是非常必要的。
二、中等職業(yè)學校建設精品課程的建議
(一)正確把握精品課程內涵,明確精品課程建設目標
精品課程是體現“五個一流”特點的示范性課程。雖然精品課程是多層次、多樣化且各具特色的。但精品的核心內涵是永恒不變的,即是以現代教育思想為先導,以適應相應層次的優(yōu)秀教材為核心,以高素質教師隊伍為前提,以優(yōu)化的教學內容為基礎,以現代教育技術為平臺和以科學規(guī)范管理體制為保障的課程體系。這是集教育理念、教師隊伍、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制度于一身的整體建設,是精品課程先進性、科學性、教育性、整體性、實用性、有效性和示范性高水平定位的具體體現,是實現素質教育與專業(yè)教育并重、知識傳授與能力培養(yǎng)并舉、教學活動與科研創(chuàng)新同步教育目標的基本保障。
(二)科學確立精品課程建設的目標要素,全面提升精品課程建設水平
確立合理的精品課程建設目標標準是搞好精品課程建設的重要保證。精品課程建設過程中,可將精品課程建設的目標分解為五類要素,即基本建設要素、主體建設要素、過程建設要素、教學評價要素和成果特色要素,并對精品課程建設提出具體要求。
摘要:隨著高職教育改革的深入,在線教育推廣已然成為高職教育領域的重中之重,因此,高職院校要加快推進精品在線課程建設與應用,以強化信息技術與高職教育的融合。鑒于此,結合高職精品在線課程建設現狀及問題,重點就課程建設思路及建設實踐展開研究,以期為推動高職精品在線課程建設建言獻策。
關鍵詞:高職;精品在線課程;信息技術高職教育融合
精品在線開放課程建設對于創(chuàng)新職業(yè)教育制度、深化高職教育改革、提高高職教育質量意義重大。近年來,國家對于推進高等學校精品在線開放課程建設給予了高度重視,無論是2015年教育部出臺的《關于加強高等學校在線開放課程建設應用與管理的意見》,還是2018年的《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還是2019年國務院出臺的《國家職業(yè)教育改革實施方案》,無不強調要大力推進精品在線課程建設。然而,現階段高職精品在線開放課程建設過程中仍面臨著課程定位不準、課程內容參差、開發(fā)主體單一、保障機制缺失等一系列問題,因此,有必要立足課程建設現狀,以選題、內容、效果及社會認可度等作為依據,全面推進高職精品在線課程建設,著力凸顯課程的先進性、適切性、特色性、科學性與創(chuàng)新性。
一、高職精品在線課程建設現狀
雖然,近年來高職精品在線課程建設與應用方面有了一定的積累,但距離教育部所提出的五個方面的課程要求仍存在一定差距,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理念落后,定位不準
精品在線課程建設的初衷在于實現優(yōu)質教育資源的開放共享,以此促進高職教育改革及人才培養(yǎng)質量的提升。然而,受“五個一流”等精品示范理念的影響,很多高職院校在精品在線課程建設中存在嚴重的“重建輕用”“重評輕教”“重結果輕過程”等思想,過分強調課程建設卻不注重后續(xù)應用與高效實施,這導致精品在線課程開放目標異化、課程建設趨同、“學習對象”缺失,難以取得預計建設成效。不僅如此,現階段高職對于精品在線課程的理解和定位不夠精準,很多線上課程并未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在線”,部分雖實現“在線”,但多處于資源展示、課堂教學補充地位,缺乏師生積極參與與深入的應用。
一、美國聯邦政府學前教育課程建設成就
1.學前教育學習標準體系日趨完備
經過多年的努力建設,美國學前兒童早期學習標準日漸形成完備的體系架構。本世紀初,聯邦政府層面即已推出《“開端計劃”兒童發(fā)展結果框架》,該框架在K-12學習標準的基礎上,將早期兒童的學習內容劃分為“語言發(fā)展、讀寫、數學、科學、創(chuàng)造性藝術、社會性情感發(fā)展、學習方式、身體健康和發(fā)展等8個學習領域,并提出了每一領域的構成要素以及3~5歲幼兒在每一要素上應當表現出來的知識、技能、能力和行為”。[2]同時,各州也在K-12學習標準及“開端計劃”結果框架下制定了地方標準體系,內容均涵蓋身體協(xié)調與運動發(fā)展、社會性與情感發(fā)展、學習態(tài)度、語言與交際、認知與常識等五大領域?,F今,美國的50個州以及哥倫比亞特區(qū)陸續(xù)推出了各自的3~5歲兒童早期學習標準,美國從中央到地方旨在提升學前教育質量的“學習標準體系”建立起來。
2.學前教育課程建設公平目標有效實現
長期以來,由于聯邦政府學前教育課程建設投入向低收入家庭或者有特殊需要兒童的傾斜,“開端計劃項目”、“兒童保育與發(fā)展??铐椖俊?、“特殊教育學前項目”等各種針對處境不利兒童的保育和教育項目的實施,使更多的處境不利兒童獲得了接觸學前教育課程的機會,確保了學前教育課程起點和過程的公平。同時,在課程內容的建設上,由于聯邦政府充分兼顧貧困家庭兒童和中上階層家庭兒童的差異性需要,通過對處境不利兒童語言發(fā)展、閱讀能力、數學認知的補償教育,確保了課程結果的公平。
3.學前教育課程評價體系長足發(fā)展
近年來,為大力提升學前教育的質量,美國的學前教育課程評價體系也逐漸發(fā)展起來。自2003年開始,一個名為“全國公告系統(tǒng)”(National Reporting System)的開端計劃學前班責任制度開始實施?!叭珖嫦到y(tǒng)”規(guī)定每年在初秋和春末兩次收集并比較兒童的語言、讀寫識字和數學技能的資料以公告學習成果。[3]同時,為調查為低收入家庭兒童服務的學前教育機構所采用的課程的有效性,美國教育科學研究院(IES)于2002年啟動了“學前教育課程評價研究”(Preschool Curriculum EvaluationResearch)項目(簡稱PCER項目),主要評價各種實驗課程對兒童閱讀、語音意識、早期語言、早期數學知識和行為的影響。PCER項目歷時4年,其結論對學前教育課程研究與評價的影響也較大。[4]
摘要:勞動教育課程是當前學校課程建設和發(fā)展的重要任務。其體系建構應遵循共生、共榮和共享邏輯,以達到邏輯平衡與相融。然而,當前中小學勞動教育課程體系的建構仍面臨著課程建構共同體未建立、開發(fā)時效不強、育人價值缺失等困境。今后,中小學應從建立課程體系、建構共生共同體,擴展課程內容、明確內容選擇,明確建構目的、把握育人導向等方面入手,達到完善中小學勞動教育課程體系建構的目的。
關鍵詞:中小學;勞動教育課程;體系建構
2020年3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指出:學校必須健全勞動教育課程,設立勞動教育必修課[1]。表明勞動教育課程已成為當前學校課程建設和發(fā)展的重要任務。課程是教育活動的重要載體,是有效實施勞動教育的關鍵。新時代,我國已轉向高質量發(fā)展階段,勞動教育課程理應遵循黨中央指示,邁向課程高質量發(fā)展的新征程。鑒于此,厘清勞動教育課程體系建構的行動邏輯、困境與路徑是新時代廣大教育工作者研究的重要課題。
一、中小學勞動教育課程體系建構的行動邏輯
邏輯實質上是對事物發(fā)展規(guī)律的基本遵循,體現了事物發(fā)展的本質特征。勞動教育課程的行動邏輯是指建構課程體系應遵循的基本規(guī)律或導向,是勞動教育課程可持續(xù)發(fā)展的目標引領。勞動教育課程體系建構應遵循共生邏輯、共榮邏輯和共享邏輯,以達到突破勞動教育課程體系建構的實踐困境的目的,從而探索勞動教育課程體系建構的實踐路徑。
1.共生邏輯
共生最早由德國真菌學家德貝里于1879年提出,此后逐步滲透到社會科學領域,使其有了更豐富的價值意蘊。一般認為,共生即指不同主體以某種形式聯系起來形成的平等互惠、共同發(fā)展的關系,主要包括共生的單元、模式和環(huán)境。共生單元指在此系統(tǒng)中進行能量交換和生成的基本單位;共生模式指各單元之間交互影響和作用的關系;共生環(huán)境指各單元以外的所有影響因素的總和。勞動教育課程是在習總書記講話精神和相關政策的指標、指導和推動下,走向內涵式發(fā)展的道路。勞動教育的主要內容包括:日常生活勞動、生產勞動和服務性勞動中的知識、技能與價值觀[2],表明勞動教育課程具有綜合性及跨學科的特點。學校、教師與學生是勞動教育課程體系建構的三大主體,這三大主體在建構勞動教育課程過程中應該遵循一體化共生的原則。在勞動教育課程體系建構中,教師的發(fā)展需要依靠學校政策指引及學生的配合,學生的成長離不開教師的指導及學校的發(fā)展,學校的發(fā)展同樣也離不開教師的專業(yè)技術以及學生的創(chuàng)造與創(chuàng)新。因此,學校等主體之間應當形成優(yōu)勢互補、共同發(fā)展的體系,基于主體相互作用產生新的能量,推動課程內容、資源等在各單元之間流動、循環(huán)。鑒于此,共生理論的核心即通過優(yōu)勢互補、合作共贏等邏輯,實現物質、能量等生產和交換達到最高效益的共生發(fā)展格局[3]。
摘要:新時期下,隨著中國城市以更加開放的姿態(tài)擁抱全球化,中國的對外傳播需要更多不同層次的雙語人才。本研究基于相關調研,力圖對國內新聞傳播雙語教學課程體系建設的現狀進行總結梳理,并以重慶工商大學為例,探索新聞傳播雙語課程體系的建構框架,最后提出雙語課程體系建構過程中值得重視的環(huán)節(jié)和方面。
關鍵詞:新聞傳播;雙語教學;課程體系
伴隨著全球化進程的加劇和中國“一路一帶”戰(zhàn)略的逐步成型,特別是途徑亞歐大陸橋直達歐洲的“渝新歐”“鄭新歐”等列車陸續(xù)開通,全球資本的疆界逐漸深入中國傳統(tǒng)腹地,許多中國內陸城市的對外開放步伐也明顯加快。城市的傳播力如何盡快跟上經濟對外發(fā)展的速度亟待思考,既懂信息傳播專業(yè)知識又具有良好的外語溝通能力的復合型人才成為業(yè)界渴求的對象??v觀國內許多高校的新聞傳播雙語教學,雖然都在規(guī)模和數量上有了較大的發(fā)展,也在課程類別和實踐方式等方面有了豐富的積累,但總體上雙語課程種類不一、名稱繁雜,在具體運作方式上也存在較大差異。因此,相關課程體系亟待梳理和重新建構,不同高校基于自身辦學特色和學生特點,也應對雙語教學課程建設進行由點到面的反思。本研究在對北京、上海、南京、廣州、西安、成都和重慶的部分高校開設的新聞傳播類雙語課程進行調研的基礎上,結合相關用人單位對新聞傳播雙語人才的具體要求,以及高校同行老師的雙語教學心得,力圖對新聞傳播雙語課程體系的現狀進行總結,對新時期新聞傳播雙語課程體系的新框架進行初步建構,并對該過程中值得重視的環(huán)節(jié)和方面進行審視和思考。
一、新聞傳播雙語課程建設的現狀問題
根據調研,目前國內新聞傳播雙語課程的開設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一)課程建設缺乏系統(tǒng)性
目前,國內高校開設的新聞傳播雙語課程多是以任課教師為中心,由教師根據自己的專長選擇一門或幾門開設,整體上雙語課程成規(guī)模和體系的較少。在我們的調研中,雙語課程成體系開設的學校僅占33.3%。以西部為例,課程開設較系統(tǒng)而豐富的是西安外國語大學和四川音樂學院。其中,西安外國語大學開設了《英語新聞報道與寫作》、《新聞編譯》、《英語新聞聽力》、《英語新聞閱讀》、《商務英語口語》等課程,四川音樂學院開設了《英美報刊選讀》、《英語新聞視聽說》、《新聞翻譯》、《英語節(jié)目主持人概論》、《美國文化簡史》、《新聞采寫》、《新聞翻譯》等課程,兩個學校在雙語課程的設置上都兼顧了不同專業(yè)和不同學期。此外的大多數學校在雙語課程開設的學期與課程之間缺少緊密聯系,雙語教學的系統(tǒng)性和承接性還有待增強。許多雙語課程的開設初衷都是學科建設和特色辦學需要,但課程設置的時間卻并不具有持久性和穩(wěn)定性,有的課程開設斷斷續(xù)續(xù),甚至會由于教師的外出訪學等原因暫?;蛉∠?,雙語課程建設缺乏持續(xù)性積累和時間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