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綜合實踐能力下東坡文化課程開發(fā)探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內容摘要:全日制的教育碩士人才,對于國家的教育儲備十分重要,他們在專業(yè)發(fā)展、實踐研究和教育教學等方面的能力很強,極大地影響著我國未來的基礎教育革新和發(fā)展。對于“地域文化”課程資源進行語文校本課程開發(fā),可以提高教育碩士的實踐能力,增強教育碩士的競爭力。
關鍵詞:教育實踐能力;語文校本課程;地域文化;東坡文學;惠州西湖
一直以來,改革課程內容都是教育改革的重點。語文科目的革新重心逐步從教學方法轉到了對語文課程內容。但是,語文不只是在課堂中展現(xiàn)出來的簡單內容,其還能在學生的知識體系中普及生活中的常識。一方面想要擁有廣泛復雜的內容,另一方面還想讓學生能在得到老師指導時,通過合理完整的涉獵對語文知識進行很好的劃分和歸納,就必須對語文校本課程進行改革。由此可見,在組成課程管理的內容中,校本課程雖然只是其中一個部分,實際上卻已經逐步能成為教學理念之一,并對教學課程形式進行重新調整。在此背景下,培養(yǎng)學科教學(語文)教育碩士的課程開發(fā)意識和課程開發(fā)能力是培養(yǎng)環(huán)節(jié)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一.作為語文課程資源的東坡文化的價值
語文校本課程資源的開發(fā),既是語文教育發(fā)展和語文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需要,更是學生個性發(fā)展的需求。本課題在語文課程新課標指導下,以大文豪蘇東坡與惠州西湖文化為例,通過對《惠州西湖與東坡文化》校本課程的開發(fā),著力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從而激發(fā)學生熱愛家鄉(xiāng)的情感;在推動地方優(yōu)秀文化的傳承的同時,彰顯學校文化特色。這也與新時代基礎教育改革和語文新課改的目標相契合,值得挖掘和探索。
1.新時代基礎教育改革和語文新課改的必然要求。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校本課程開發(fā)正在成為教育理論和教育實踐共同關注的話題。參與課程開發(fā),尤其是教師參與校本課程開發(fā)對課程改革的順利推進、學生的發(fā)展、教師的專業(yè)成長都有重大意義。地方文化校本課程屬于學校辦學的特色課程,對于打造學校特色文化,推動學生多樣化發(fā)展等具有重要作用。因此,要充分利用當?shù)刭Y源為教育服務,作為粵東文化重要特色的東坡文化自然不能缺位,必將成為本地區(qū)校本課程開發(fā)與研究的一個重要課題。
2.傳承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弘揚地域特色文化的重要課題。作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廣東惠州在隋唐已是“粵東重鎮(zhèn)”。一直是東江流域政治、經濟、文化、軍事和商品集散地。素有“半城山色半城湖”之譽。文化底蘊深厚,歷史遺存豐富,自然風光靚麗?;葜菸骱?、平海漁歌、舞龍舞獅、東坡傳說等都賦予了惠州層次感十分豐富的地域文化特點,同時還讓校本課程的內容更為個性化。北宋時期的文壇大家蘇東坡,是我國有名的散文家和詞人,其作品是典型的豪放派,在中學課本中的內容占了很大的位置。他在惠州的資源,從挖掘和應用課程資源維度上,應該算是一個較好的課程資源出現(xiàn)點,將其作為社會生活實踐點、言語情感共振點、讀寫結合貫通點和課外閱讀拓展點的目標去進行開發(fā),可以帶領學生吸收到生活中的語文,同時在多彩的教材資源中學習語文。3.激發(fā)學生熱愛家鄉(xiāng)的深厚情感。城市的文化不應只作為一種旅游資源,而是應該走到學校和課堂中去。同時,學生還應該關注社會,擁有最基礎的語文認知。在在語文教學中,去挖掘和應用地域文化資源,不但和學生的實際發(fā)展要求相符,還主動對新課標理念進行了回應。處于義務教育年齡段的學生,會對自身發(fā)展和周圍環(huán)境抱有十分明顯的好奇心,在語文課程中加入地方文化,不但可以將學生和本土的距離縮小,相對還可以讓學生的學習興趣得到鼓勵,最后培養(yǎng)出良好、主動、合作和探索的學習方式?;葜葑鳛橐蛔鶜v史文化名城,其聲名因一代大文豪蘇東坡而彰顯?;葜菸骱c東坡文化被挖掘和應用到校本教材資源中,不但可以讓嶺南文化得到很好的弘揚和傳承,還可以在語文科目的教材中融入本土特色,讓語文教師的專業(yè)素養(yǎng)得到更好的發(fā)展。
二.《惠州西湖與東坡文化》語文校本課程開發(fā)的內容
1.園林文化
惠州西湖是觀賞型的風景園林,是經過對自然山水的開發(fā)后形成的風景名勝區(qū),其對亭臺樓閣等建筑的布置是按區(qū)域劃分,依靠園中山水的自然走勢和建筑格局去大范圍地種植花草樹木,在管理者不懈辛勤下,構成了如今分散布點和園中有園的布局,有著十分明顯的中國古典園林特色,以蘇東坡為首的文人墨士確立了西湖園林的詩情畫意基調,讓后人對其的開發(fā)和強化根本無法超越。在西湖園林中加入詩情畫意,讓其更加的雅致和秀麗俊逸。賦詩飲酒、踏雪尋梅和吟風弄月等文士風雅融入其中。西湖的梅、酒、風和月等風情在蘇東坡筆下被寫得如詩如畫,早已成為絕唱。如:“記取西湖西畔,正暮山好處,空翠煙霏。”“直視無前氣吐虹,五湖三島在胸中?!?/p>
2.東坡文化及其影響
惠州的西湖東坡文化核心,就是文壇大家蘇東坡的人格魅力,這也是他留給后人的精神財富。被貶惠州,蘇東坡實際上已沒有絲毫權力,但是,他卻憑借自身的和影響及號召力,去為惠州老百姓的疾苦四處奔波和謀劃,展現(xiàn)出我國古代文官們忠君愛民,將老百姓放在第一位的優(yōu)良素養(yǎng)。其次,唐宋時期,是我國文學史的發(fā)展高峰之一,當代人們的思路、生活軌跡及藝術創(chuàng)作的風格,可以從蘇東坡在惠州時創(chuàng)作的詩、詞、文等文學作品中得到最直觀和清晰的了解。以蘇東坡為首的文人墨士確立了西湖園林的詩情畫意基調,后人對其的開發(fā)和強化根本無法超越。在西湖園林中加入詩情畫意,讓其更加的雅致和秀麗俊逸。賦詩飲酒、踏雪尋梅和吟風弄月等文士風雅融入其中。西湖的梅、酒、風和月等風情在蘇東坡筆下被寫得如詩如畫,早已成為絕唱。如:“記取西湖西畔,正暮山好處,空翠煙霏”,“直視無前氣吐虹,五湖三島在胸中”,以及“醉歸江路野梅新”等。此時期中,蘇東坡創(chuàng)作的文學作品中對惠州西湖的吟誦和意旨,是現(xiàn)今存留最深摯、最具欣賞及審美價值的惠州西湖文化遺產。
三.《惠州西湖與東坡文化》語文校本課程的實施
1.挖掘惠州西湖景觀的美麗傳說,激發(fā)學生興趣
介紹蘇東坡留在惠州的原因及惠州西湖有關的美麗傳說,這是本課程的第一章。之所以將其僅位于緒論之后,原因在于這些內容膾炙人口,被廣泛流傳,學生不但可以得到較好的初次印象,同時這些內容豐富多彩,生動真實,還能讓學生的學習興趣得到極大的鼓勵。為了讓學生對這些傳說的文化價值用心領悟,從而對蘇東坡的人格魅力,以及智慧和豁達有更深入的體會,教師可以組織學生整理和查閱有關資料,以及開展實地采風和視聽講座等活動收集蘇東坡的有關傳說。借助對書籍和報刊的查找,以及采用聽講座和收看惠州電視臺的有關欄目等方式進行學習,對蘇東坡為何到惠州和其留存的文化遺產有最基本的了解。清晰整理,且生動描述這些美麗傳說是本章的教學重心,而領悟這些傳說的文化價值是本章的難點。
2.以東坡文學作品為核心,提高鑒賞能力
收集蘇東坡在惠州居住期間創(chuàng)作的詩文并進行歸類,是第二章的內容。蘇東坡雖在惠州只度過了兩年零七個月的時間,但在文字創(chuàng)作上卻獲得豐收。不但思想內容豐富多彩,而且在藝術上亦有所創(chuàng)作。據(jù)《蘇東坡寓惠著作年表》統(tǒng)計,兩年多來,他共留下詩152首,詞8首。他在惠州留下了各種題材的詩詞,包括和陶詩、山水詩、題畫詩、梅花詩等。通過對蘇東坡寓惠時期詩歌的鑒賞,使學生體會其語言美、韻律美、意境美和思想美,讓學生得到了潛移默化的文化感染和熏陶,陶冶了學生情操,提升學生健康的審美情趣,使得樹立積極向上的人生態(tài)度。
3.開展惠州西湖與東坡文化的相關活動,加強實踐能力培養(yǎng)
蘇東坡之于惠州的歷史文化具有重要意義,惠州因為蘇東坡被更多人知道,這是惠州的寶藏資源,因此我們不但要對其了解,更需要去進行推衍。只有這樣,惠州的歷史文化底蘊才會愈加深厚且充滿魅力。這就需要通過開展各種與惠州西湖和東坡文化相關的活動,讓學生在實踐中的能力得到提升。如:進行講故事的活動,讓學生們對蘇東坡與惠州的密切聯(lián)系進行講解。各小組推薦代表,用生動和豐富多彩的方式上臺講故事,并評選最佳選手??梢蚤_展詩歌朗誦會,各小組推薦代表上臺朗誦,并將鑒賞文章貼出來展示;評選最佳選手。還可以開展廣告推薦會,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思考如何為惠州西湖及相關景點設計廣告,呼吁維護西湖并宣傳其歷史價值;制作宣傳海報,推薦代表上臺解說創(chuàng)意、亮點;評選最佳創(chuàng)意。借助這些生動的教育實踐活動,不僅能讓學生將知識轉化成為自身的認知和情感,還讓他們對于歷史文化魅力及其對一個城市素養(yǎng)的重要性有了更為真實的感受,從而讓其對蘇東坡在惠州的印象不再模糊。多樣化學習方式讓學生擁有最大化的創(chuàng)新空間,很好地鼓勵了他們的學習興趣,并且也培養(yǎng)了他們在表達、呈現(xiàn)、篩選和收集上的探究力。
4.以綜合素質為導向,推進課程評價
評價的主要目的是全面了解學生《惠州西湖與東坡文化》這門課程在學習中的過程與結果,鼓勵老師的教學和學生的學習,從而了解惠州文化。評價是為了重視學生在整個學習過程中的變化與成長,而不是其在某段時期的學習結果。本門課程的評價主要包括對學生的評價、對教師的評價和對課程的評價三方面。借助此評價能清楚學生的真實水平及出現(xiàn)的問題,讓教師在開展歸納與思考時得到支持,用以完善教學內容與過程。不過,評價的方式不能單一,評價的結果應該科學運用,才能激發(fā)和增強學生的自信心。
參考文獻
[1]崔允漷.校本課程開發(fā):理論與實踐[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0.
[2]費孝通.鄉(xiāng)土中國[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3]郭茜.東坡故事的流變及其文化意蘊[D].南開大學,2009.
[4]郭元祥.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設計與實施[M].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5]韓光耀.鄉(xiāng)土文化校本課程開發(fā)的案例研究[D].曲阜師范大學,2014.
作者:謝曉謙 單位:湖南理工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