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論文中心 正文

醫(yī)學細胞生物學教學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醫(yī)學細胞生物學教學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醫(yī)學細胞生物學教學

醫(yī)學細胞生物學是高等醫(yī)學教育的基礎課程。它是一門從細胞顯微、超微結構和分子水平等層次上研究細胞結構和基本生命活動規(guī)律的學科,是高等醫(yī)學院校重要的必修課,很多醫(yī)科大學把醫(yī)學細胞生物學作為醫(yī)學生面臨的第一門基礎醫(yī)學課程。但同時,一年級新生對醫(yī)學細胞生物學學習的重要性認識不夠。如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習的主觀能動性,為后續(xù)的醫(yī)學課程學習奠定良好基礎,成為高校醫(yī)學細胞生物學教改的重要內容。本文結合長期教學實踐,談談教學中的心得體會。

一、合理優(yōu)化教學內容

醫(yī)學細胞生物學是醫(yī)學生的基礎課程,教材普遍篇幅較大、知識覆蓋面很廣,內容涉及許多后續(xù)的相關學科。學生覺得教學內容多,重點不突出。首先需要教師在有限的學時內,對教學內容進行合理取舍,和相關學科進行探討,了解細胞生物學與它們的銜接、重復部分,做好對后繼課程的引導作用。比如在講授生物大分子時,重點講解脫氧核糖核酸的化學組成和分子結構,對于其復制、轉錄和翻譯,在生物化學課程中要重點學習,因此在這里只需要簡單介紹中心法則即可。其次每章的授課內容要做到條理清晰、重點分明,引導學生理清知識脈絡。要求學生有大局觀,掌握整個知識體系,注重醫(yī)學細胞生物學內容上的系統(tǒng)性與全面性。教學章節(jié)是以“細胞器”為單位,按照“顯微、超微結構—化學組成—功能—和疾病的關系”為知識鏈講解,將醫(yī)學細胞生物學與其他課程相關知識點有機融合,使學生建立起細胞整體進行生命活動的概念,加強醫(yī)學細胞生物學在基礎理論內容上的系統(tǒng)完整與學科交叉性。同時,及時更新教學內容,將自己的科研工作及專家前沿講座、學術報告等,引入課堂,保證教學內容的前沿性與科研性。在豐富學習內容的同時,開闊學生眼界。培養(yǎng)學生的醫(yī)學學習能力,作為一年級醫(yī)學生,要引導他們思考基礎醫(yī)學知識和將來的臨床工作之間的關系,認識到學習基礎醫(yī)學課程的重要性。

二、更新教學方法和形式

1.理論課教學與臨床聯系的緊密性。

作為醫(yī)學生,關注所學的知識和將來的臨床工作有何關聯。同學覺得學習細胞膜、細胞核這些中學都知道的內容,今后的臨床工作能用到嗎?因此第一章緒論部分的講授非常重要,要學生們明確醫(yī)學細胞生物學是一門什么樣的課程,和醫(yī)學有什么樣的關系,重點介紹細胞生物學近年來的前沿領域和重大發(fā)現,特別介紹了在醫(yī)學領域的應用實例。如2010年的生理或醫(yī)學諾貝爾獎,獲獎內容是試管嬰兒技術,2012年日本科學家研究可以重新編程的成熟細胞以及誘導多能干細胞,獲得諾貝爾獎,對再生醫(yī)學領域的影響,通過這些介紹,讓學生切實地感受到細胞生物學和醫(yī)學實踐的相互促進和發(fā)展,并非只是毫無價值的基礎理論,從而增強學生學習興趣。醫(yī)學細胞生物學與臨床密切相關,在每一章節(jié)的教學中,也可以引入相關病案分析,比如在講解受體介導的胞吞作用中,提出大家都比較熟悉的疾病高脂血癥,介紹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癥的發(fā)病機制,學生對大分子的物質運輸作用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同時也使具體疾病和發(fā)病機理通過細胞生物學有了直觀聯系,引導學生在學習基礎知識時增強了主動性和自覺性。

2.BOPPPS教學法。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也要不斷學習,引入先進的教學理念,并在教學實踐中應用。筆者在山東大學教師培訓中心培訓中,學習了BOPPPS教學模式,是近年來北美諸多知名院校所采取的一種互動教學模式,并在教學實踐中應用。BOPPPS式教學在加強教學反思、師生互動性等很多方面起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BOPPPS式教學6個板塊:

(1)Bridge-in(導入),采用靈活多樣的方式引入教學內容,激發(fā)學生興趣。

(2)LearningObjectives(學習目標),明確教學目標,讓學生知道本次課的教學重點內容。

(3)Pre-as-sessmen(t前測),了解學生的知識基礎,為后續(xù)內容做鋪墊。

(4)ParticipatoryLearning(參與式學習),課堂教學的主體,通過提問、小組討論等方式讓學生參與,引導學生主動學習。

(5)Post-assessmen(t課內評估),檢測本次課的教學目標是否達到,評估學生的學習效果。

(6)Summary(總結),對課堂教學的內容總結,強調教學目標,并引出下次課內容。例如在講染色體時,首先問:大家知道唐氏篩查嗎?這和臨床婦產科相關,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入了本次課的教學目標:學習染色體的組成、形態(tài)結構。學習染色體的化學組成時,提問學生以前學過的DNA的組成和結構,進而引入染色體結構的學習,在講解染色體的基本結構單位———核小體時,采取了角色扮演的教學形式,請幾位學生上講臺,利用自己的一只手當作組蛋白八聚體核心顆粒,圍巾當作DNA鏈,纏繞組蛋白核心,另一只手當作組蛋白H1,每位同學是一個核小體。下面的同學可以同桌模擬。以前在講解核小體組成和結構時,學生覺得很抽象,通過自己演示了核小體的結構,達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最后總結核小體的組成和結構,并引入下一部分內容:染色體的二級結構。BOPPPS教學模式從教師教學組織實施層面,進行了“教學目標→教學行為→學習活動→教學評估→教學目標”的教學循環(huán)過程,督促教師有效地組織課程教學,從學生方面,改變了學生被動地聽老師講課,增強了師生互動,學生有機會更多地參與到課堂教學,提升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三、加強網絡課程建設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fā)展,網絡在人們的生活和學習中占據了重要地位。對于教師而言,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受到了巨大的沖擊,翻轉課堂、慕課等新興教育教學形式已對我國傳統(tǒng)教育理念帶來革命性變化,越來越多的教師已積極投身于這一生動實踐之中。為推動高等教育教學質量提升,教師也要提高教育技術應用能力和信息化教學水平,引領教學內容和教學形式改革,推動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從而達到提高教學質量的目標。網絡化學習具備學習資源充足、學習方式自由、不受時間限制等眾多優(yōu)勢,結合傳統(tǒng)課堂教學,對于當前課時數有限與教學內容增加的矛盾,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彌補課堂教學的不足。課堂教學和網絡課程結合起來,既發(fā)揮了教師引導、啟發(fā)教學過程的主導作用,還可以給予學生更多的學習自主性,充分體現學生作為學習主體的主動性、積極性、創(chuàng)新能力和人文精神等。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提前在課程網站課前預習內容、相關參考資料等,課堂授課中利用多媒體教學,采用圖像、視頻、音效等多種方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有限的課時里完成教學內容,課后教師通過網絡課程平臺上傳課件、布置習題、批改作業(yè)及答疑等輔助教學活動,進一步強化學習效果。學生在課后可以自主分配學習時間,進入網絡課程平臺進行下載學習資源、復習、在線自測、實時討論交流等學習活動。教師引導學生積極參與開放的網絡課程學習。師生之間還可以通過網絡教學資源,以及QQ、微信等網絡交流工具進行學習和交流等。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和網絡課程學習相互融合,不斷補充和完善,逐漸形成實踐教學中有效可行的教學體系。這種教學模式發(fā)揮了課堂教學和網絡化學習各自優(yōu)勢,突出了教師的引導作用,激發(fā)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同時培養(yǎng)了學生的協作和創(chuàng)新能力,并有效增強了師生間的交流互動,真正意義上實現教學相長,起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四、加強實驗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科研素質和創(chuàng)新能力

對于醫(yī)學生而言,在理論學習的同時,動手實踐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實驗教學是理論教學的重要輔助手段。對于一年級新生,在醫(yī)學細胞生物學實驗中,第一次接觸到實驗動物,進行解剖操作,學生對儀器、動物充滿好奇,反而容易忽略實驗內容。在實驗教學之初,應強調科學實驗對醫(yī)學生的重要性,掌握實驗儀器的操作,重視實驗基本操作能力的培養(yǎng)。例如顯微鏡的操作,是醫(yī)學生最基本的技能,在將來的組織胚胎學、病理學等課程中,以及科研工作中都是必不可少的。強調實驗操作的關鍵點,改變實驗教學中“教師講解—學生照做”的實驗教學模式,盡量多給學生留下思考的空間和動手的機會,引導學生自主完成實驗。實驗教學中還應著重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實驗習慣,增強主動學習的實踐能力,對于部分有科研興趣的學生,在完成驗證性、綜合性實驗的基礎上,可以開展組織開放性和設計性實驗,開放實驗室,學生通過查閱文獻,運用已學習掌握的知識和技術,自主設計實驗,通過采集、整理、分析和歸納資料,學生完成了從實驗設計到實驗實施,對實驗結果進行分析討論,乃至探討進一步的研究設想等過程,培養(yǎng)學生的科研思維,提高其創(chuàng)新能力。綜上所述,教學是一門藝術,教師要不斷學習、思考、探索、總結,更新自己的知識體系,把各種新穎的教學方法運用到教學實踐中,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培養(yǎng)優(yōu)秀的醫(yī)學人才。

作者:袁芳 娜菲莎·卡德爾 許瑞 單位:新疆醫(yī)科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