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wǎng) 精選范文 成語故事拔苗助長范文

成語故事拔苗助長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成語故事拔苗助長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第1篇:成語故事拔苗助長范文

你是個土生土長的莊稼漢,用自己的心血撒播了一片豐收的希望。莊稼在陽光和雨露的滋潤下茁壯成長,幾天不見,莊稼就長得很高。但在你的眼里,莊稼長得太慢了,慢得讓你無法忍受。

你是個愛走捷徑的人,把自己關在屋子里苦苦思索著莊稼快速生長的辦法。

你興奮極了,終于尋到了一個讓莊家快速生長的辦法。第二天你早早地來到了莊稼地里,一個一個地把莊稼拔起,不到二個小時莊稼就長高了三寸。你想一個藝術家在欣賞著自己的作品,有一種欣慰和自豪的感覺。

太遠像一個巨大的火球懸掛在空中,烤得地里的莊稼發(fā)燙。剛才還綠油油的一片,如今一下變得像霜打了似的,倒臥在地上。

又過了兩天,地里的莊稼全部被太陽曬死了。

其實讓莊稼快速生長,有很多辦法。比如澆水、施肥、鋤地等等可你偏偏選擇了違背事物的發(fā)展的拔苗助長,結果導致莊稼斷送了生命。

第2篇:成語故事拔苗助長范文

關鍵詞:故事欣賞;故事閱讀:故事表演

一、成語故事欣賞的好時光

心理學指出:兒童時期的思維主要以形象思維為主。精彩的畫面能讓幼兒特別感興趣。

小班的孩子比較喜歡關于動物的成語故事。每次的成語教學我們都是以看動畫片的形式來進行的。孩子們對這種形式非常喜歡,也樂于接受。教學顯得輕松又富有趣味。動畫片能將人物的形象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直觀的畫面讓孩子易于理解。動畫片中抑揚頓挫的聲音就像聽一個動聽的故事一樣,孩子便能聚精會神地投入其中。孩子邊看畫面邊想象著故事的發(fā)展??催^一遍的視頻孩子們會嚷嚷著再看一遍。這充分證明了成語小故事的特有魅力。

孩子們的記憶力都比較好??催^的視頻再次復習的時候他們就知道了是哪個成語。他們能將成語故事的內容和成語的名稱進行正確的匹配。這也是需要在充分理解成語故事內容的基礎上進行的。

二、成語故事閱讀的好時光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指出,語言能力是在運用的過程中發(fā)展起來的,發(fā)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chuàng)設能使幼兒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并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huán)境。

最近我和孩子們一起閱讀的成語小故事《鐵杵磨針》更是讓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故事的第一幅畫面就是故事的主人公,剃著桃子頭、手拿紅紅的糖葫蘆、背著書包在街上閑逛的小男孩引起了他們的注意。晨晨寶貝伶牙俐齒地問道:“這個小男孩在干什么呀?他怎么在大街上轉悠呢?”“小男孩在和小鳥打招呼呢!他還和小花招手呢!”觀察能力極強的蘇一補充道。他怎么不去上學呢?讓我們一起來找找原因,說說為什么吧!帶著這樣的問題,我們仔細觀察了起來。

“那么粗的鐵棒需要多久才能磨成繡花針呢?”孩子們發(fā)出了感慨。小男孩看到老奶奶的這一舉動后深受啟發(fā)。從此以后就不再貪玩,好好學習,成了偉大的詩人李白。

和孩子們共讀這個故事我覺得非常有意義。班級中有些孩子比較上進,有些孩子比較調皮,有些孩子總是碌碌無為,有很多的孩子都能從小男孩的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他們聰明活潑,但是貪玩、沒有耐心。教師需要從側面對他們進行引導,讓他們明白堅持做事、心中要有目標的道理,就像老奶奶一樣堅持,鐵棒也能磨成針。

三、成語故事表演的好時光

孩子天生就是表演家,他們好模仿。一個個短小的成語就是一個個道理。孩子在表演的同時鍛煉了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和合作能力。大家耳熟能詳?shù)某烧Z故事《拔苗助長》《狐假虎威》《守株待兔》等都是孩子喜歡表演的故事內容。通過表演的形式加深孩子對故事內容的理解。故事表演也是孩子們非常喜歡的一種形式。

在表演的過程中教師當然還要發(fā)揮自己的聰明才智給孩子們準備一些道具,讓表演像一場豐盛的文化大餐一樣吸引著每個孩子的參與。教師可以分層給孩子們安排角色。讓參與的每個孩子都得到鍛煉,提高他們的自信心。孩子的興奮之情溢于言表。

我們還將成語故事表演區(qū)設置為班級的區(qū)域游戲。每周表演一個成語故事,投放相應的道具。在游戲的寬松氛圍中,孩子們更樂意參與。那些膽小的孩子在游戲中一次次地嘗試著。班級孩子表演成語故事的熱情高漲。我們用相機及時捕捉孩子這精彩的成長瞬間。孩子在這一次次的表演活動中受到了傳統(tǒng)文化的熏陶。相約成語故事表演的美好時光,它能讓我們收獲豐碩!

四、成語故事游戲的好時光

著名的教育學家洛克說過:“教育兒童的主要技能是把兒童所學的事都變成一種游戲。”

游戲是孩子們最喜歡的一種形式。游戲能帶給孩子們無數(shù)的快樂、無盡的遐想、無窮的智慧。在游戲中,孩子學得更快,玩得不亦樂乎。

猜成語的走秀游戲吸引著每個孩子的目光。聚光燈下,孩子們穿上繪有成語故事圖案的衣服,神采奕奕地走秀。臺下的孩子爭先恐后地進行搶答,說出成語故事的名稱。走秀的倩影、搶答的聲音,這美妙的畫卷讓人徜徉在傳統(tǒng)文化的海洋中。

我們創(chuàng)編的拍手游戲也深受孩子們的喜愛。將成語融入你拍一我拍一的兒歌節(jié)奏中,更是別有趣味。邊玩邊說成語,邊說邊表演成語。大家陣陣掌聲便是送給孩子們最好的禮物。

第3篇:成語故事拔苗助長范文

關鍵詞:成語故事; 數(shù)學思想; 學科滲透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3315(2016)02-084-002

從數(shù)學和思想的含義去理解,所謂數(shù)學思想,是指現(xiàn)實世界的空間形式和數(shù)量關系反映到人們的意識之中,經過思維活動而產生的結果。數(shù)學思想隱含在數(shù)學知識體系里,是無“形”的,并且不成體系地分散在教材各章節(jié)之中。因此數(shù)學思想必須通過具體的教學過程加以實現(xiàn)。

很多成語與典故中的智慧,與數(shù)學思想在解題策略中運用有著相同的靈犀,發(fā)現(xiàn)與撿拾兩者具有相同特征的智慧。在數(shù)學解題一籌莫展之際,可鑿壁借光漢文化的智慧,來為學生開啟數(shù)學解題思路。

一、巧用故事,感受歸納思想

蘇教版的《可能性》這一內容由原來的二年級放到了四年級的上冊,考慮到學生這時候已經有一定的語文文化基礎,我設計了這樣的一些情境:

情景一:有一位老婆婆坐在石頭上,磨一根很粗的鐵棒(出示場景圖),你知道這是一個什么成語故事嗎?

學生回答:只要功夫深,鐵棒磨成針。老婆婆這樣鍥而不舍地磨著,最后鐵棒?(一定會磨成針)

學生感知一種事情發(fā)展的確定性:一定。

情景二:一個農夫正在田里拔禾苗,還沒等老師問完,學生看到場景圖就脫口而出“拔苗助長”,你覺得“拔苗”可能“助長”嗎?學生立刻回答:“不可能?!?/p>

學生感知到事情的另一種確定性:不可能。

情景三:一個莊稼人坐在一個樹樁旁,頭腦里想著一只兔子,早有學生說出了這個成語:守株待兔。你覺得這個事件可能發(fā)生嗎?學生討論后得出:可能,但是可能性很小,為下面學習可能性的大小也做了一個伏筆。

這是事情發(fā)展的不確定性:可能。

教師通過歸納,得出事情發(fā)生存在三種現(xiàn)象:一定、不可能、可能。

數(shù)學歸納思想是小學階段數(shù)學教學的重要方法,能夠幫助學生提升數(shù)學解題水平和提高歸納、總結、概括和推理的能力。因此,教師要重視數(shù)學歸納思想在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的應用價值,加強對學生數(shù)學思維的拓展,從成語故事中為學生提供特征鮮明的數(shù)學題目,鍛煉和提高學生的數(shù)學歸納能力。

二、妙用“曹沖稱象”,體會轉化思想

在學習了“平行四邊形面積、三角形面積、梯形面積、圓的面積”等平面圖形面積計算之后,教師可對練習課進行如下設計:

師:有一個歷史故事叫“曹沖稱象”,誰愿意講給大家聽聽?

(指名請一位學生講故事)

師:兩千多年前,幼小的曹沖就有這樣驚人的智慧,怎不叫人稱贊。這個故事啟發(fā)我們在現(xiàn)實生活中遇事要多動腦筋,經常鍛煉自己的思維能力,使人變得越來越聰明。

板書:

轉化

大象的重量 石頭的重量(這個問題可解決)

師:其實在數(shù)學學習時經常要用到這種方法。比如學習“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就是通過把它轉化成長方形,從而得到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公式的。請你想一想,我們還在哪里運用過這種數(shù)學思想。

生1:學習“三角形、梯形面積計算”時都是將它們轉化成平行四邊形,再推倒出三角形、梯形面積計算公式。

生2:學習“圓的面積計算”時是將它轉化成近似的長方形,再推倒出圓的面積計算公式。

師:除了圖形面積的計算,在其它數(shù)學知識中,有沒有運用轉化法的情況?(小組討論,匯報)

生3:學習“除數(shù)是小數(shù)的除法”時是通過把它轉化“除數(shù)是整數(shù)的除法”,再進行計算。

生4:學習“小數(shù)的乘法”時是通過把它轉化成“整數(shù)的乘法”,再進行計算的。

生5:學習“分數(shù)的除法”時是通過把它轉化成“分數(shù)的乘法”,再進行計算的。

生6:學習“異分母分數(shù)加、減法”時是通過把它轉化成“同分母分數(shù)加、減法”,再進行計算的……

曹沖的過人之處在于化“大”為“小”,將“大象”轉化為“石頭”,這說明轉化是重要的數(shù)學思想,它利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將問題從復雜化轉向為簡單化,它是解決數(shù)學問題的一種有效的策略。它是數(shù)學思想的核心和精髓,小學是學習數(shù)學知識的啟蒙時期,是學生思維發(fā)展的重要時期,學生了解、掌握和運用“轉化”的數(shù)學思想與方法,不僅有利于提高學生數(shù)學學習的效率,開發(fā)智力,培養(yǎng)數(shù)學能力,提高數(shù)學應用意識,還為學生的后繼學習和未來發(fā)展乃至終生發(fā)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三、借用“朝三暮四”,感知類比思想

(教師與學生說一說“朝三暮四”的故事)

師:聽了這個故事,你有什么想說的嗎?

生1:猴子們好笨,其實老人的兩種說法不同,結果是一樣的,一天7個栗子。

師:你是怎么算的呢?

生2:第一種說法:3+4=7,第二種說法:4+3=7

師:原來加數(shù)交換了位置,結果是不變的啊。

你還能舉出一些這樣的加法例子嗎?

生3: 5+6=11 6+5=11

生4: 20+30=50 30+20=50

生5:40+60=100 60+40=100

……

師:其實在數(shù)學上,像這種情況還是很多的呢,你們想來學習嗎?(導入學習新課:加法交換律)

第4篇:成語故事拔苗助長范文

小王,一個白白凈凈、個子不高的小男孩,比法定入學年齡提前了三個多月讀了一年級,經過開學初的一段時間觀察,他給我的印象是行為幼稚,脾氣任性。一天放學時,我留了幾個學生訂正作業(yè),前面幾個訂正對了就回家了。小王也交來了,他把本子往我桌子上一放飛也似地沖出了教室,剩下的書本、鉛筆盒之類的學習用品等他的媽媽去整理了,平時收拾學習用品也都有爺爺代勞的。我一看,錯的拼音還是沒有改過來,我想第一次訂正作業(yè)不能這樣就放他回家,我就叫他媽媽趕快把他找回來。

不一會兒,小王在他媽媽的拉扯下好不容易進了教室,我從他的臉上讀到了一百個不愿意,他一只手緊緊地拉住媽媽的衣服下擺,母子倆就這樣推推搡搡的,誰也不放手。他的眼睛分明告訴我:“我就是不訂正!”看著他媽媽的衣服下擺被他拽得長長的,而媽媽又對他無奈的樣子,我實在忍不住了,訓斥道:“你的手放不放!放不放!”我想我一臉的怒氣、高八度的嗓音一定會鎮(zhèn)住這個還不滿六周歲的小孩子,可出乎我意料,他口氣強硬地沖著我說:“我就是不放!”真把我氣壞了,我就上去幫他媽媽拉開他的手,哪知他竟用腳踢了我一下,我感到太意外了!教了十多年的書,送走了一批又一批的學生,敢這樣頂撞、對老師無理的學生今天還是頭一回碰到。我無奈地回到了辦公室,并生氣地拋下一句話:想想自己這樣做對不對,想好了來跟我說,不然明天就別來上學了。

在辦公室門口,母子倆又推推搡搡地將近半個小時,他才走進來向我道了歉,保證以后不會這樣了。事情雖然在小王不太情愿的保證下告終,但給我的思考是沉重而深刻的:

一、教育要講究藝術性

現(xiàn)如今被家庭嬌慣、任性的獨生子女,確實給老師的教育工作帶來了一定的難度。有時用簡單的方法是不能奏效的,如果單憑老師的威嚴去教育只會適得其反。雖然任性的小王最后向我認了錯,但他幼小的心里可能會對老師有這樣的概念:原來老師這么兇??!與他相比,一樣的同齡人,正在沒有學習壓力的幼兒園做游戲,吃餅干,對他來說,幼兒園多么令人向往呀。他可能會由此產生厭學、自卑、膽小的情緒。所以老師要不斷地學習新知識,研究兒童心理,在面對一些突發(fā)事件避免沖動,要有清醒的頭腦,具有藝術的教育方法。同時還需要家長的緊密配合,盡量避免對孩子的傷害,使這些孩子也能完成由幼兒園的小朋友到小學生的角色轉換,這樣才能教育好孩子。

二、要重視孩子心理成長

現(xiàn)在的爸爸媽媽們生怕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吹絼e人家的孩子都上學了,自己家的孩子還在幼兒園里度過“悠悠假期”,整天吃吃玩玩的,覺得白白浪費時間,況且幼兒園收費太高,還不如早點上學。于是每年都會有一些家長想盡各種辦法讓小年齡的孩子上一年級。等到孩子在課堂上難于安心,老師的話不能理解,學習根本跟不上,自己又陪著受罪,方知太操之過急了。

在我教過的小年齡的孩子中,雖然有智力跟得上的,但從生理和心理上都不如學齡兒童成熟,所以小年齡的孩子很難在班上冒尖。雖然報刊上也有智力超群、有某種特異功能的神童的報道,但畢竟是鳳毛麟角。你的孩子雖然比同齡人個子高,腦子聰明,但在孩子的發(fā)展過程中,除了身體、智力的發(fā)展以外,更重要的還有心理的成長。就拿小王來說,幼稚的行為多了:開學初上課時曾兩次把鞋子脫了,可能太熱了;別的小朋友已經把書翻開了,他還在那里坐著不動,因為老師的話沒聽見;在學校用餐,吃著吃著雙腿就跪在凳子上了……這些行為實際上也是心理不成熟的表現(xiàn)。

三、不要剝奪孩子玩耍的權利

曾有專家對國內100名低齡入學的小學生進行調查,根據(jù)調查顯示,對上課、做作業(yè)感興趣的僅占18%;在班上成績好的只占2%;不理想的卻占56%。專家指出,學齡前兒童由于大腦的自我抑制機能不夠強,調節(jié)、抑制自己行為的能力差,很難堅持40分鐘一節(jié)課以及課后繁重的學習壓力。高爾基說:游戲是兒童認識世界的方法,也是他們認識世界的工具。一個人的童年成長過程,往小說關乎一個人的一生,往大說關乎一個國家民族民眾日后的文化素質和生存價值。在童年,身體的教育先于知識的教育,游戲就是兒童真實和重要的生活之一。沒有身體游戲的童年注定是殘缺不全的。所以作為家長,不要過早地剝奪孩子玩耍的權利,要重視孩子心理的成長,盲目地讓孩子提早入學,只能讓孩子幼小的心靈經常受到傷害?!鞍蚊缰L”是不會有收獲的,讓我們的孩子享受游戲,享受童年,在自然中幸福成長吧!

第5篇:成語故事拔苗助長范文

關鍵詞: 小學語文;網(wǎng)絡環(huán)境;優(yōu)勢與不足;教學策略

當現(xiàn)代社會進入到高速發(fā)展的信息時代,我們小學語文教學也要與時俱進,作為近年來時興起的教學方式,網(wǎng)絡教學也逐漸被廣大師生接受和運用。作為教學的引導者,教師不能只是單純地講課,而要通過一系列的情境創(chuàng)設活動,去挖掘學生內心的學習潛能,發(fā)揮其自主學習、自我提高的主觀能動性。在網(wǎng)絡環(huán)境下,需要營造更加開放自主的語文學習環(huán)境,培養(yǎng)學生的主動學習和創(chuàng)新能力。

一、網(wǎng)絡背景下進行語文教學的優(yōu)勢

第一,網(wǎng)絡這個平臺確實擁有很多的信息和資源,并且方便快捷的查詢也能節(jié)約不少時間,這可以讓我們不用再為昂貴的印刷書、繁瑣的圖書借閱手續(xù)而煩惱,網(wǎng)絡給學生注入了無限豐富的閱讀資源。第二,網(wǎng)絡作為沒有距離的平臺,可以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可以讓孩子們在輕松愉悅的環(huán)境里很好地完成自主學習。第三,開放的網(wǎng)絡視野,可以將學生們從微觀的語文知識中釋放出來,可以讓他們的視角看到更加廣闊的知識,這也為建設開放活力的語文課堂打下堅實基礎。最后,網(wǎng)絡的實時互動性,可以將人與人的互相交流變得更加真實具體,對學生的表達交流也是一種經歷,個性化的學習方式也能得到實踐。

二、運用網(wǎng)絡實行語文教學的不足

雖然說網(wǎng)絡背景下的語文教學擁有諸如一二三四的優(yōu)勢,但是網(wǎng)絡教學畢竟是一種價值不菲的教學方式。簡單來說,小學語文網(wǎng)絡教學的不足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①紛繁蕪雜的網(wǎng)絡信息超出了小學生可承受的范圍。小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尚未完全成型,如果在課堂上短時間內完成大量的材料閱讀,明顯不能達到預期效果。②很多網(wǎng)絡教學的知識是在重復傳統(tǒng)的教學知識點,這樣勢必造成時間和資源的浪費。③網(wǎng)絡教學失去了小學語文教學之本。對于小學語文的學習和指導,主要是注重提高小學生的朗讀能力和書寫水平,這些都是在小學階段要打好的基本功。在網(wǎng)絡課堂教學中,學生的書寫和朗讀都是自主的,如果沒有得到教師的有效指導,勢必會導致學生毫無方向和選擇的放任自流,學生的能力很難得到提高。

三、網(wǎng)絡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學策略初探

在小學時期,應用到語文學科的網(wǎng)絡教學方式,需要經過多方調研和探索,尋找到語文、網(wǎng)絡與學生發(fā)展的最佳融合點,這樣才能使我們的語文教學更加彰顯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同時注重個性化發(fā)展,不斷增強語文教學的活力。

1.擴展自由學習,培養(yǎng)學生自主能力

以課程目標為根本出發(fā)點,以與網(wǎng)絡信息有關的所有信息為基本學習內容,給予孩子們自由選擇學習項目的舞臺。例如在教學《》一課時,我根據(jù)階段學習特點,依托專題網(wǎng)站資料,有效設計并開展“感悟精神”的綜合性語文學習活動。具體來說,可將活動設計為五個部分:一是觀看《》電影,讓學生明白的歷史脈絡;二是通過組織篩選資源資料,引入關于的詩――《》;三是通過瀏覽專題網(wǎng)站中的資料,來感受《四渡赤水》、《過草地》等電影中的實境;四是開展讀書交流會,通過講述故事、抒寫感悟的形式進行互動交流,并可以將所寫心得發(fā)表在相關網(wǎng)站;五是有條件創(chuàng)造性地組織學生參游“紅色故地”,以重溫的姿態(tài)培養(yǎng)他們的意志和信念。如此課程活動下來,學生們在語文學科中有更多的發(fā)展空間,也能慢慢樹立起自己的自主學習觀念。

2.利用網(wǎng)絡社會資源,讓學生享受語文精彩

社會復雜多變,早一點讓孩子們接觸和融入社會,就多一些經驗和財富。充分利用網(wǎng)絡中的社會信息資源,引導學生進入社會狀態(tài),在觀察和學習的過程中逐步體驗社會生活。在實際教學中,可以充分挖掘當?shù)氐牡胤教厣?,從自然風景、民俗風情、名勝古跡等方面入手,開展網(wǎng)絡背景下的語文教學活動。在這個實踐過程中,不僅可以讓學生了解熟悉地方的地域文化,也可以大大培養(yǎng)他們熱愛祖國、熱愛生活的積極情感。

3.發(fā)揮角色效應,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讓學生在語文實踐活動中承擔一定的角色,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同時獲得實踐表演,這對孩子們習得語言材料的組織加工大有裨益。在成語俗語的學習過程中,尤其可以采用這種發(fā)揮角色效應的方法。借助網(wǎng)絡課件的基礎,設計一個充滿童趣的學習情境,可以通過教師的闡述來串一個用成語表述的美好國度,當學生聽完后就會發(fā)自內心的對這些簡短精致的詞匯產生興趣。通過讓學生角色表演“狐假虎威”、“拔苗助長”、“掩耳盜鈴”等成語故事,在角色表演與觀演中,潛移默化地深化對成語故事和意義的掌握。

課程改革綱要中提到:要讓學生主動參與進來,快樂學習起來,大膽思考起來。這就是利用網(wǎng)絡背景提高小學語文教學水平需要把握的方向,從語文教材升華到語文課程,利用網(wǎng)絡時代的信息資源和技術優(yōu)勢,不斷激發(fā)學生智慧的火花,全面培養(yǎng)學生綜合能力。

參考文獻:

第6篇:成語故事拔苗助長范文

【關鍵詞】創(chuàng)新思維、中職語文、作文、應用

在中職語文作文的教學中,教師要重點對學生進行創(chuàng)新思維的培養(yǎng),從思想上重視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能夠開發(fā)學生的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看問題,思考問題的能力,充分開發(fā)學生的想象力。在寫作時,學生經常會感到無話可說,在面對作文題目時無從下筆,所以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要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的開發(fā),讓學生在作文面前,輕松自如,通過對事物的思考,運用自身的創(chuàng)新思維,不斷提高自身的寫作能力,同時也能夠提高中職教師的語文作文的教學質量。

一、激發(fā)學生興趣,做好創(chuàng)新基礎

創(chuàng)新思維的培養(yǎng)需要學生的興趣作為基礎,學生具有好奇心才能積極主動去探索,去不斷探究為什么,興趣是學生學習過程中最好的老師,不斷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能夠為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打下基礎,激發(fā)學生不斷去學習寫作,在興趣中探索寫作。教師在中職語文作文的教學實踐活動中,要不斷通過各種方式方法,激發(fā)學生的寫作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引發(fā)學生的好奇心,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去學習寫作。讓學生不斷在發(fā)現(xiàn)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自己的興趣點,從興趣出發(fā),開發(fā)自身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為語文作文寫作打下基礎。從歷史上來看,具有極強的好奇心和興趣是許多人才的特征,這些人才都具有創(chuàng)造性,為社會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比如,作文題目是“我最喜歡的一個成語”,教師在課前通過準備一些成語故事,如“盲羊補牢”“守株待兔”“拔苗助長”“塞翁失馬”等等,通過對這些成語進行故事性的闡述,學生對這個作文題目能夠更好地進行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寫作。

二、培養(yǎng)學生思考,激活創(chuàng)新細胞

學生對事物的不斷思考是創(chuàng)新思維的關鍵所在。在學生的學習熱情被激發(fā)之后,對寫作有了興趣之后,教師就要積極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光有發(fā)現(xiàn),沒有思考,學生就對事物的本質缺乏探究,失去了發(fā)現(xiàn)的意義。就目前來看,中職院校的學生普遍存在懶惰的心理,在學習的過程中,只指望老師的講,在考試的時候背課本,只愿意接受現(xiàn)成的知識,不愿意自己去思考問題,去探索答案,只依賴于教師的教,自己不主動去學。這樣的行為不僅不利于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的培養(yǎng),也對學生整體學習產生不好的影響,阻礙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所以,教師在中職語文作文教學過程中,要培養(yǎng)學生主動思考能力,例如,教師可以在作文題目出來后,通過開展對論文題目的討論和指導,讓學生有一個充分的時間對作文的題目進行思考,在這個時間內,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得到開發(fā)。比如,關于作文題目“扶不扶”,通過對作文給出的一段材料,材料描述了當今社會中的熱點問題,關于路上碰到摔倒在路上的老人,扶不扶的問題。社會熱點問題,學生在平時生活中有所接觸,所以教師對學生進行合理地引導,通過提出一些問題,引發(fā)學生的思考,如,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些現(xiàn)象,你是怎么看待這類現(xiàn)象的,如果是你面對時,你將如何應對?學生就可以積極去思考,然后在寫作時抒發(fā)自身的真情實感。

三、鼓勵學生表達,落實創(chuàng)新指導

學生完整準確的表達自己的所看到的,所想到的,所思考的是創(chuàng)新思維的重點。如果只發(fā)現(xiàn),只思考是不利于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培養(yǎng)的。就目前來看,中職院校的學生多數(shù)學生害怕當眾發(fā)言,當眾發(fā)言就會語無倫次,思維混亂,不善于表達。學生平時缺乏這方面的鍛煉,就會在表達時產生畏懼心理,這樣不利于學生的學習,也不利于學生的整體成長。所以,教師在平時的教學活動中,尤其是在語文作文教學實踐的過程中要注重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加強并鼓勵學生自信地表達自己的所思所想,這樣有利于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得到訓練,有利于學生作文的寫作。例如,教師在平時可以通過開展各式各樣的活動,如演講比賽,趣味朗讀,詩歌朗誦口頭作文等等活動,都有助于學生進行口頭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例如,在布置學生寫作任務之前,教師可以讓學生先進行口頭式作文,讓學生發(fā)揮自己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捋順自己的寫作邏輯。如,作文題目為“讀書的好處”,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口頭式作文,提高學生語言表達能力,有的學生從自己的親身經歷列出讀書的好處;有的學生從成功人士的身上發(fā)現(xiàn)的讀書的好處;有的學生從書的種類,不同的書能夠帶給我們哪些知識和啟發(fā)談讀書的好處。通過口頭作文,關于“讀書的好處”學生可以借鑒其他學生的優(yōu)點,學生也可以將自己的作文進行邏輯上的梳理,在寫作時,能夠更加順暢。教師在平時可以通過各種形式和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表達能力,開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教育是一項長期且艱巨的任務,需要教師在教學實踐活動中,不斷探索新的有效的教學方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中職語文作文能力的培養(yǎng)對學生的成長之路具有重要意義,教師要在教學活動中,對學生加強創(chuàng)新思維的培養(yǎng),在教學活動中,鼓勵學生進行創(chuàng)新思維的探索,激發(fā)學生的作文興趣,在自己不斷地探索和發(fā)現(xiàn)的過程中,提高自身的創(chuàng)新能力,從而可以提高自身的作文能力。教師在中職語文作文的教學活動中要積極引導,不斷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讓學生愛上語文的學習,愛上寫作。

參考文獻:

[1]臧瑞云.模仿是創(chuàng)新的根本—例談高中作文教學[J].作文成功之路,2013,12(3):11-12.

[2]楊慧.論中職語文教學中創(chuàng)新思維的培養(yǎng)[J].學周刊,2015,6(1):32-33.

第7篇:成語故事拔苗助長范文

內容提要:21世紀,以計算機和網(wǎng)絡通訊為核心的信息技術在社會各個領域中的得到廣泛應用,信息的獲取、分析、處理、和應用能力將成為衡量現(xiàn)代人基本能力和文化水平的重要標志。培養(yǎng)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提高學生處理和運用信息的能力,成為新世紀教育的重要內容和任務。在任務化的學習環(huán)境中,將小學信息課程與語文教學相整合,對于深化語文學科教學改革,提高教學效率以及培養(yǎng)學生的整體素質和全面能力都具有重要意義。語文課的教學任務是通過讀寫訓練,培養(yǎng)學生適應未來社會的語文能力。語文能力不單指聽、說、讀、寫的能力,還包括對語言信息的查找、篩選、歸納、概括和刪改、編輯能力。通過信息技術課培養(yǎng)小學生的語文基本技能。信息技術豐富了語文教學的信息載體和傳輸渠道,為語文學習提供了新的資源,通過信息技術課的學習,學生能自覺地,有效地使用各種基本的信息工具,進行簡單的信息加工處理,并能使用這些工具去完成語文學習任務。關鍵詞:信息技術 語文教學 識字能力 閱讀能力 寫作能力 [正文內容] 上海市教委頒布的《上海市中小學語文課程標準》中提出:要充分發(fā)揮現(xiàn)代信息技術在語文學習過程中的作用,使學生在語文學習中通過運用現(xiàn)代技術更好地養(yǎng)成收集、處理信息的習慣,提高語文能力。教師應充分、有效地運用現(xiàn)代技術,指導學生運用媒體、網(wǎng)絡等現(xiàn)代技術搜集、處理和運用信息,并在學習過程中合作交流,使現(xiàn)代技術成為課堂教學的有機組成部分。因此我校大力提倡利用校園網(wǎng)進行語文教學。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借助于校園網(wǎng)絡平臺提供強大的交互能力,開展語文教學活動。學生在登錄因特網(wǎng)的計算機上,進行自主學習、合作學習。他們面前展開的是一個廣闊無垠的知識世界,他們自己動手,查找資料;自己探索,解惑創(chuàng)新;合作研討,共享成功。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大為增強,信息科技知識、技能和語文能力明顯提高,運用信息技術學會學習、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能力也正在加強。一、運用信息技術,培養(yǎng)識字能力。在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中,識字教學是重要內容,因為識字是小學生逐步掌握書面語言,培養(yǎng)讀寫能力的前提條件?,F(xiàn)在使用的語文九年義務教育試驗教材對識字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一年級識字1300個,小學階段要學生認識常用漢字3000個左右。眾所周知,漢字本身較為形象,其中又有很多形近字、多音字,真是紛繁復雜。而由于年齡的關系,低年級學生注意力比較差,對事物關注的時間更為短暫,特別是一年級的學生,一時無法適應小學的學習生活。如采用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整節(jié)課教學生字,往往是教師教起來感到枯燥,學生學起來覺得無味。所以如何激發(fā)低年級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低年級學生的識字能力,鞏固識字教學的效果,是一個十分重要的研究課題。(一)運用媒體,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1.直觀演示。根據(jù)低年級學生好奇心強的特點,直觀演示指導學生看畫面,這樣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注意力集中,把無意識記變?yōu)橛幸庾R記,把枯燥無味的識記變?yōu)樾蜗蟮淖R記,收到記得快,記得牢的效果。教學七十三課《學上網(wǎng)》,“網(wǎng)”字時,屏幕上出現(xiàn)一張大大的網(wǎng),慢慢地縮小,成了一個“網(wǎng)”字,此時無聲勝有聲,字的音、形深深地印在學生的腦海里。教學實踐證明,直觀演示識字,學生的印象特別深,掌握的生字比較牢固,教學效果較好。2.游戲法。識字的“機械化”,枯燥無味,很容易引起學生的厭煩情緒,從而影響學習效果。一年級孩子好玩,百玩不厭,故利用這一特點,在課堂教學中適時地,有選擇地設計各種與生字聯(lián)系起來的游戲,創(chuàng)設愉悅的學習氛圍,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而有效地提高識字教學的質量。例如:(1)小貓釣魚。畫面上一只小貓在釣魚,水中小魚在游來游去,每條魚身上有一個生字 。釣上一條魚,指定一個學生讀字。讀對了,魚會安然地進水桶。反之,魚就溜回水中。(2)打氣球。氣球飛起來了,每個氣球上有一個生字。請一個學生起來讀,讀對了,氣球就會爆炸,生字掉下來,掉一個生字得10分,十個讀對就100分。它也可以作為全班的練習,游戲開始,學生在自己的電腦上操作,結束后,教師用大屏幕展示同學的學習情況。(3)貼蘋果游戲。A:電腦上出現(xiàn)一棵蘋果樹,下方有本課的生字。指定一個學生報字,其他學生就將報到的生字貼到樹上。B:蘋果樹上有很多帶有字的蘋果,讓學生摘下蘋果,組成詞語放在下方的籃子中。(4)找朋友。畫面上左方有帶有漢字的食物畫,如:小蟲、竹葉、青草、蘿卜,右邊有幾種帶有漢字的動物畫,讓學生分別讀出各種動物和各種食物的名稱,然后幫助動物找出它們各自喜歡的食物,相對應地連在一起。在這類游戲過程中,學生通過連一連,貼一貼,猜一猜等活動,不時產生一種新鮮感,增強了識字欲望,充分激發(fā)了他們的識字興趣。(二)運用媒體,拓寬學生的識字空間利用多媒體識字,能幫助學生盡早學會識字方法, 解決了識字教學中最基礎、最難突破、最重要的部分——看圖識字。為了使學生掌握字的結構,制作課件時要充分顯示漢字的構字規(guī)律,在教學中很好體現(xiàn)形聲字的特征。如教“”青、請、蜻、清、情、晴、睛”一組字時,第一幅畫面先出示基本字“青(青草、青蛙)”,第二幅畫面仍先出示“青”字,然后讓學生結合屏幕上顯示的小河流水的畫面,讓學生想一想,清水的“清”字在“青”的基礎上加什么偏旁呢?學生會很快地答出加三點水旁,教師在“青”上用鼠標一點,一個活靈活現(xiàn)的三點水旁就飛了過來,與“青”字組成了“清”字。操作時也可讓學生自己來完成。以同樣的方法教“蜻、情、晴、睛”幾個字。為了能更好地體現(xiàn)形聲字偏旁表義的特點,制作課件時可把偏旁部分做成紅色。一組教學完畢,大屏幕上再次出現(xiàn)這一組字的整體內容: 清(清水) 晴(晴天)青(青草) 蜻(蜻蜓) 睛(眼睛) 情(心情) 請(請坐)然后讓學生自己討論、觀察,這組字的相同和不同之處,以及怎樣才能又快又好地記住這一組字。學生通過觀察比較,很快就能找出這組字的異同點,自己總結出記住的方法。這樣,學生就很容易的記住這些字,而且記得尤其深刻,在以后就不會混淆了。學生逐漸地了解、理解了這一識字方法,對識字就會越來越感興趣。形聲字的特點就這樣一點一點地被學生認識和掌握,并逐漸學會運用這一規(guī)律自己去識字。對于一年級學生來說,校園網(wǎng)是一個識字的“海洋”,它為學生提供了大量的識字信息。學生通過網(wǎng)絡這一信息倉庫,及時而主動地去認識各類字, 在無意中擴大了識字空間。閱覽課上,我們充分利用電腦的優(yōu)勢,開展網(wǎng)上識字。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自學低年級閱讀素材庫中的生字,短文。學生根據(jù)自己的需求,圖文結合,有選擇地進行學習,鞏固生字。這樣的教學有效地實施了個別化教育,在真正意義上體現(xiàn)了因材施教。以往學生對新字的組詞范圍較為狹小,而網(wǎng)絡大大拓展了他們識字、辨義的空間,學生可以一下子學習十幾個甚至幾十個生字。另外,網(wǎng)上信息向學生展示了一個生動的識字環(huán)境。學生在平時上網(wǎng)過程中,可以接觸到大量豐富的生活詞匯。他們結合自己的認知水平,聯(lián)系實際,培養(yǎng)獨立識記生字的能力,提高識記效果。采用多媒體教學手段以后,教師可以打破以往先集中識字,再學課文鞏固識字的教學模式,借助于多媒體把識字與學課文融為一體,在學課文中識字,在語境中進一步鞏固、理解、運用所學的字詞。學生一直處于一種有趣的氣氛中,輕松愉快地掌握了一批批常用漢字,順利地完成了學習任務。由此,學生對課外閱讀也以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有一些學生已開始閱讀簡單的課外讀物了。通過網(wǎng)絡將語言文字的學習與游戲活動有機結合,學生既鞏固了所學的知識,又使學生更輕松、更快樂、更主動地走進課堂,更熱愛快樂的語文課。二、運用信息技術,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一)運用媒體,拓寬學生的閱讀渠道。二期課改《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搜集信息、認識世界、發(fā)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信息時代的到來不僅改變著人們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而且改變著人們的思維方式和學習方式。信息社會要求必須具有很強的搜集、處理、利用信息的能力,而這正是被傳統(tǒng)語文教學所忽視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正是基于這種世界范圍內的深刻變革,新頒布的《語文課程標準》將培養(yǎng)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提上了日程,提出了要引導學生利用閱覽室、圖書館、網(wǎng)絡等查閱資料,并在“教學設備”中對學校的硬件建設作了具體的要求。(二)運用媒體,豐富課堂教學。 校園網(wǎng)在語文教學中的運用,大大提高了學習效果,拓寬了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有教師在上《軍神》一課時,先請同學看教師事先搜集的一段文字和圖片,看看學生能從中捕捉到哪些信息,幫助學生正確理解課文內容;再深入學習課文,品詞品句,中間插播電影片段——特殊的手術,使學生感受到鋼鐵般的意志;最后是拓展延伸,教師布置了兩項作業(yè):1、還有很多尊稱,你能從網(wǎng)上搜集有關資料,在認真研讀的基礎上,說說每個尊稱的含義嗎?2、從網(wǎng)上搜集有關的故事,在十分鐘隊會上交流。通過上網(wǎng)查找有關資料,擴大了學生的知識領域。小學生閱歷有限,以形象思維為主,對生動直觀的內容感興趣,抽象思維只有在形象思維的基礎上才能逐步培養(yǎng)起來。如《黃山怪石》一文,文中作者盡管非常詳盡地描寫了黃山的奇石、怪松、云海與溫泉,但大多數(shù)學生沒有游覽過黃山,沒有深切的感受,無法和作者產生共鳴。先通過觀賞《黃山怪石》錄像,情境導入,運用信息技術手段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將學生引入學習情境。讓如詩如畫的情境,為學生領悟課文內容打下基礎。再通過配樂朗讀課文,學生能入景、入情地感知課文內容,對黃山有個總體的印象,為自主學習課文鋪路架橋。然后通過引導學生登錄教師課前制作的專題網(wǎng)頁,自主學習課文,質疑問難,達到讀通,讀懂并理解課文內容的目的,培養(yǎng)學生在閱讀中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的能力。最后,學生在網(wǎng)站上自主查找、搜集資料,討論交流。運用信息技術,為學生創(chuàng)設自主探索的空間。通過自查、討論等形式,尊重學生個別的差異和多樣性的選擇,有利于發(fā)揮他們各自的特長,自我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是改革課堂教學,優(yōu)化教學過程,提高學習效率的有效途徑。一節(jié)課接近尾聲時,學生已有倦意,教師卻要對本課進行歸納總結,鞏固所學的知識。此時,發(fā)揮校園網(wǎng)的優(yōu)勢,給學生以新的刺激,達到優(yōu)化教學的目的。例如:在《拔苗助長》一課的結束環(huán)節(jié),教師先讓學生欣賞事先制作的圖文并茂的動畫課件,然后將畫面定格于“禾苗都枯萎,種田人無可奈何”。教師轉而向學生提問:“你想對這個人說什么?”讓學生從中表達鍛煉能力并理解成語故事的內涵。語文教學還應把學生的思維引向課外,把學生帶向知識的海洋。校園網(wǎng)中有大量富有哲理的寓言故事和成語故事,富有生活情趣的童話故事和科普知識等,它們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了學生的思維,產生了強烈的求知欲望,為進一步學習打下了基礎,也為思維訓練拓展了時空。師生共同開發(fā)課程資源,可以拓寬語文學習的渠道。有教師在上《琥珀》一文時,課前讓學生搜集有關資料,了解琥珀是什么,它是怎么形成的,它有什么價值;課中讓學生利用搜集的資料,穿插演示教師制作的多媒體課件——琥珀的形成,使學生能正確地理解課文的內容,重點理解了琥珀形成的過程;課后延伸,學生利用搜集的圖片和文章,進行排版和粘貼,制作成電腦小報和知識卡片。對于學生的作品,師生一起進行網(wǎng)上評比。對優(yōu)秀作品給予一定的獎勵。這樣既激發(fā)了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又培養(yǎng)了學生收集、加工、處理信息的能力。這些嘗試說明,閱讀教學在注重培養(yǎng)學生人文素養(yǎng)的同時,必須關注學生信息素養(yǎng)的養(yǎng)成。語文閱讀的“認讀—理解—鑒賞—評價”的能力養(yǎng)成過程,必然會與信息處理的“判斷—選擇—整理—處理”過程相整合,為學生提供人文素養(yǎng)和信息素養(yǎng)的雙重智力支持。我們必須給予網(wǎng)上閱讀模式更多的關注,并使其與傳統(tǒng)的語文閱讀形式結合起來。三、運用信息技術,培養(yǎng)寫作能力。(一)營造氛圍,激發(fā)寫作興趣 新課程標準指出,作文要激發(fā)學生的對生活的熱愛,調動學生觀察、思考、練筆的積極性。教師要為學生創(chuàng)設、營造一個毫無顧忌、放膽作文的和諧氛圍,提倡"百花齊放 、百家爭鳴",讓學生敢說真話,敢于表現(xiàn)個性。讓他們真切地體驗,自由地抒發(fā)。多媒體集聲音、圖象、文字、動畫等多種功能于一體,具有圖象直觀、色彩鮮明、音響逼真、動靜結合的特點和優(yōu)勢。以往的作文教學是教師出一個作文題目或一段材料后學生們便靜坐下來冥思苦想,這樣難以激發(fā)靈感,收效不大。將信息技術或豐富多彩的網(wǎng)絡資源運用于作文教學中,有效的緩解了這一矛盾。教師可在課前收集、整理與本節(jié)作文訓練主旨有關的文字、圖象、聲音等相關的資料,將枯燥的材料、題目具體化、形象化、生動化,使其具有強烈的感染力,使學生調動多種感官認識世界,從中攝取多種營養(yǎng),不斷完善、豐富自己的作文“材料庫”,從而進一步激發(fā)其寫作興趣,為動筆寫作打下基礎。學生在電腦房里上作文課時,再也見不到學生“咬筆頭、皺眉頭”的情景,學生個個思想集中,精神抖擻,興趣昂然。(二)運用多媒體,優(yōu)化作文教學1.發(fā)揮多媒體優(yōu)勢,培養(yǎng)觀察能力 無話可說是一些學生寫作文時的最大苦惱,怎樣才能解除他們的苦惱?對小學生來說最主要的方法就是觀察。 觀察是一個有目的、有順序的知覺過程,人的許多感知是通過對事物的觀察思考得來的。觀察是寫作的基礎,只有掌握正確的觀察方法,才能感知事物、認識事物,把眾多的表象,經過大腦的思維加工,使之按照特定要求重新組合,形成新的表象,淋漓盡致地表達出來。因此,利用多媒體教學,培養(yǎng)學生善于觀察是至關重要的。 多媒體在課堂教學中既能演示靜態(tài)圖像,又能模擬動態(tài)過程,在一定程度上能突破時空限制,展示課堂內不易看到或不可能看到的事物。教師在教學中,要注意把多媒體觀察目標集中統(tǒng)一的特點與作文教學緊密結合,有針對性地組織學生觀察,把觀察能力的培養(yǎng)貫穿于作文教學的始終,抓住事物的特點,教給學生觀察方法,就能提高學生的觀察興趣與能力。 2.運用多媒體教學,培養(yǎng)想象能力 著名科學家愛因斯坦說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的一切,推動著進步,成為知識進化的源泉。”小學生天真爛漫,想象力豐富,只要教師引導得法,讓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就能很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能力。在作文教學中,一個教師怎樣才能像一位高明的導 游那樣,順理成章地把學生引入到美的境界中去,讓他們通過自己豐富的想象、聯(lián)想去欣賞美、體驗美,從而表達出自己的真情實感呢?我認為要讓學生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思維優(yōu)勢去想象,教師須盡可能地為學生提供、創(chuàng)設這種情景,而運用多媒體就是一種較好的教學方法。 3.運用多媒體教學,培養(yǎng)表達能力發(fā)展思維能力,訓練思維方法在語文教學法中占有突出的地位。語言是思維的工具,是思想交流的工具,發(fā)展思維與發(fā)展語言是統(tǒng)一的??陬^語言是書面語言的基礎,是思維活動后的具體表現(xiàn)形式,學生只有說得“清”才能寫得“通”。而現(xiàn)代多媒體教學直觀形象,既能滿足兒童的好奇心,又便于教師指導學生說話,,在練習說話時,教師借助課件,創(chuàng)設情境,在觀察思維的基礎上,通過創(chuàng)造性復述課文,編故事、想象說話等多種訓練表達方式,啟發(fā)學生動腦,合理想象,激發(fā)學生的表達欲望,強化語言與思維的訓練。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寫作就是人們把客觀事物的表象和對其本質特征的認識,用文字符號的形式表達出來的過程。寫是說的語言表達形式,是對學生語文能力的綜合檢閱。小學生概括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較差,雖然有一定的說寫基礎,但把握不好尺度。通過聲、圖、文并茂的情境引導,激發(fā)學生去說,然后再將心里想的,準備說的寫出來,培養(yǎng)學生寫的能力。(三)巧用多媒體批改、評閱作文以往批改作文是語文老師最辛苦的工作,往往是根據(jù)作文要求、依據(jù)自己的理解和感觸對學生的作文進行修改評判。在作文課教學中以網(wǎng)絡信息技術設備為工具,會使作文的批改、審評更加具有針對性、實效性。如:進行作文批改時,教師可將范文錄入Word文檔中,再通過投影大屏幕進行點評、修改,學生在自己的電腦上也可以同時看到。在運作過程中,教師可充分利用Word 的剪接、復制、粘貼、刪除等工具對文章進行修改,使字句的增刪、段落的重組變得輕松自然,并最大程度的調動了學生的參與意識,培養(yǎng)了師生協(xié)作意識。學生的作文訓練也可通過視頻投影儀、大屏幕投影等供全班師生一同閱讀、分析、修改,達到作文批改、評閱的較高境界。傳統(tǒng)的講評課上,教師滔滔不絕地進行評議,由于學生注意力的集中時間較短,所以效果很差。重視培養(yǎng)學生自改能力是當前作文教學改革、實施作文素質教育的重要目標。采用計算機教學手段批改作文,可以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具有很強的直觀性,使學生對所學知識得以充分的感知。教師每次批改作文時,都將那些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優(yōu)美文章選出1—2篇,將一些具有共同性的典型病句、錯別字匯集在一起,經過精心設汁,制成課件,通過教師點撥、交互式練習,讓學生修改,其他同學直接觀看,這就比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要節(jié)省時間,速度要快得多。然后學生再對照自己的作文進行自改,同學之間相互交換、檢查、評論,在改正別人不足之處的同時,學到別人的長處。在自改過程中,我還組織學生開展“文章病院”、“小醫(yī)生會診”等活動。這樣修改,不僅使學生自始至終地參與作文修改的全過程,也鍛煉了學生的認識能力、鑒賞能力和表達能力,從而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網(wǎng)絡的互動性使語文學習更為快捷、方便。它為學生的學習提供了極為豐富的信息,開闊了學生的知識面,擴展了學生的“視域”。它改變了學生的學習方式,學生由原來劃一被動的“不得不學習”變?yōu)榱酥鲃?、多樣的“要求去學習”,實現(xiàn)了真正意義上的“交互學習”及“發(fā)現(xiàn)學習”。它將改變學生的交流方式,使他們從封閉的師生小圈子走向一個更廣闊的學習空間。我們把校園網(wǎng)作為教學的工具、教學的資源、教學的環(huán)境,把握好網(wǎng)絡學習運用的時機和限度,就能取得最佳的教學效果,使語文教學達到優(yōu)化。綜上所述,恰當?shù)剡\用多媒體教學手段進行作文教學,在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想象能力、說寫能力和自改能力上都發(fā)揮著積極、有效的作用。實踐證明,多媒體教學是優(yōu)化作文教學和實施素質教育的有效手段。參考文獻[1] 袁振國:教育新理念[M],教育科學出版社 2002.3[2] 走進新課程[M], 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002.3[3] 馬迎春:強化教師信息素養(yǎng),促進學科課程整合[J],網(wǎng)絡科技時代 2002.(8)[4] 許靜:語文課堂教學與信息技術 菊苑 2002.(9)[5] 楊明全:實施新課程中教學觀點與學習方式的轉變[J],中小學教育2002.(10)[6]《在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會議上的報告》

陳至立[7]《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

何克抗

相關熱門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