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草船借箭教學反思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一、激活期待視野。奠定生成基礎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逐步培養(yǎng)學生探究性的閱讀和創(chuàng)造性的閱讀的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創(chuàng)意的閱讀,利用閱讀期待、閱讀反思和批判等環(huán)節(jié),拓展思維空間,提高閱讀質量。”教學中我們發(fā)現(xiàn),凡是生活經驗較為豐富的學生,閱讀到相關的文本時,對文本的形象把握比其他學生更為準確,描繪得更為鮮明細致,更易入境,更易動情。其次,要激活學生的閱讀審美經驗,學生的語言感悟能力不同,閱讀的效果也不相同。再次,我們要關注學生的個性特征和認知水平。因為認知水平的發(fā)展為閱讀提供認知前提。不同的認知發(fā)展水平的學生對文本的理解不同。在學習《月光曲》這一課時,我請學生在預習時查找關于貝多芬的相關資料,了解貝多芬音樂創(chuàng)作的經歷。在課堂上請用一兩句話介紹貝多芬,學生有的介紹他的生平。有的介紹他的音樂作品,有的介紹了別人對他的評價,這既激發(fā)了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又在交流中拓寬了學生的閱讀視野,為課文的學習奠定了基礎,學生們在學習課文時更能理解貝多芬的創(chuàng)作動機,真切地感受到貝多芬——這位偉大的人民音樂家的形象。從某種程度上看,學生的“期待視野”可以看成是學生閱讀水平的“最近發(fā)展區(qū)”。教師在閱讀教學中要把握學生的“期待視野”。提高閱讀效果。在教學課文之前,我們要鼓勵學生充分地閱讀和文本有關的資料,豐富學生的感性經驗和閱讀體驗,開拓學生的期待視野,在教學中融會貫通。為課堂的生成奠定基礎。
二、發(fā)揮想象。拓展動態(tài)生成
語文課堂教學面對富有價值的生成資源,教師不應當拘泥于預設的教學規(guī)程,可將教學流程在生成中即時“變奏”,研究的主題在生成中適度“更換”。預設的目標在生成中合理“升降”,環(huán)節(jié)的推進在生成中適時“增刪”,從而讓課堂教學呈現(xiàn)出靈動的生機和跳躍的活力。如:教學《草船借箭》時,生1提出:“草船借箭”的“借”字用得不恰當,“借”是經別人同意暫時使用的東西,用過以后要歸還的,而諸葛亮是用計騙取了曹操的箭,更沒有歸還的意思,因此不能用“借”,用“騙”字更恰當。于是,教師抓住這“生成”的亮點,把預設的教案暫時擱起,組織學生分正反兩方進行辯論:到底是用“借”好還是用“騙”好?學生的思維頓時活躍起來,他們從不同的角度來考慮,來辯論,最后達成共識:用“借”字是最好的。“借”更突出了諸葛亮的神機妙算。曹操好像是自覺自愿把箭交給諸葛亮的。以后交戰(zhàn)時東吳還要把箭還給曹軍。用“借”字很風趣、幽默,諷刺了曹操的自以為是,贊揚了諸葛亮的聰明才智。
三、習作教學,讓選材在活動中生成
選材是作文教學中的一大難題。因為學生的生活經歷是有限的,他們積累的素材也是有限的。除了應帶領學生走進生活、體驗現(xiàn)實生活的各個場景而外,更應該將生活中的各個場景,融合在各種活動中,通過課堂將生活中的各個場景以活動的形式呈現(xiàn)出來。這樣學生經歷的各種活動多了,對生活的認識也豐富了,他們選材的領域就寬泛了。如第十冊第三單元中有一則有關“活化石”——揚子鱷的訓練要求。對于揚子鱷學生缺少生活體驗,更無從深入地談出它的生活習性等方面的要求。為了解決學生生活源的短缺,我依據(jù)作文的要求,開展了一次“走進動物世界”的活動。從學生了解的動物人手,讓學生通過猜謎等形式,了解了一些動物的相關習性,接著我以小組為單位讓他們分辨動物的種類,通過對動物種類的分辨,學生進一步熟悉了同一種類動物的特點。最后我提出世間的活化石——揚子鱷,讓他們收集相關的資料,并以所收集的資料來區(qū)別它與恐龍等動物的異同之處。學生通過以上活動不僅了解了揚子鱷的有關特性,而且能用各種形式來介紹揚子鱷,從而避免了原先那種單一地介紹揚子鱷的寫作方式,使學生做到有話可說,有內容可寫。
那么,如何把語文課堂變?yōu)閷W生們的一次次的探究性過程,使學生在探究中獲得體驗,在體驗中得到發(fā)展呢?我是這樣做的:
一、強調問題意識,讓問題引導我們探究
探究性學習主要是圍繞問題的提出和解決來組織學習活動的,“問題”是學習的重要載體,教師要特別指導學生如何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
本環(huán)節(jié)是進入新課后師生通過反思從而發(fā)現(xiàn)問題。教師根據(jù)學生的知識基礎和生活實踐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激發(fā)學生提問題的興趣。同時,教師還可通過適時的提問啟發(fā)學生思考,其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提高他們的質疑能力,而不是單純?yōu)榱双@得特定的答案。
比如,教學《草船借箭》一課,我緊緊抓住“神機妙算”一詞引發(fā)問題情境,提出質疑:諸葛亮敢于草船借箭是由于他的“神機妙算”,這說明了什么?引導學生反思:他妙算到了什么?他的妙算正確嗎?為什么他能夠神機妙算?……在這里,學生開始經歷這樣一個過程:發(fā)現(xiàn)不了什么問題發(fā)現(xiàn)大量“問題”(無價值的)發(fā)現(xiàn)一些問題(有價值的)。無論怎樣,教師都應予以保護。
二、選準探究要點,有的放矢地進行探究
進行探究時要從整體入手,在課文的特色、主題處切入,在教學的重點、難點處組織學生探究,只有這樣才能真正達到讓學生自主學習、自主發(fā)展的目的。
問題導引后,自主嘗試是本模式的關鍵環(huán)節(jié)。教師要鼓勵學生自己深入思考,認真推理,得出結論。一般要求是:帶著問題一邊讀、一邊想,一邊畫出不懂的字、詞、句和可能出現(xiàn)的新問題,并由自己嘗試釋題。如《白楊禮贊》一文,教學時我要求學生思考:白楊樹有哪些生長特點?讓學生通過讀課文理解白楊的正直高大、生命力強、堅強不屈等特點,并通過推理認識:“爸爸”介紹白楊,是借以表達自己服從祖國需要、為建設邊疆做貢獻的志向以及希望子女也能扎根邊疆的心愿。
當學生自主嘗試時,教師要給學生提供充裕的時間和空間,要給予適當?shù)闹笇б约疤峁┡c問題有關的材料。
三、注重探究過程,體現(xiàn)自主探究
學生的探究性學習不一定像專家那樣,必須解決具體的問題,我們應該避免“成人化”的傾向。在學習過程中,學生是否真的探究出什么并不重要,主要是讓學生了解探究的方法,掌握探究的途徑,學習的過程才是我們追求的結果。
這一環(huán)節(jié)包括兩個層次,一是讓學生匯報、談論上一節(jié)自主嘗試的結果,找出難點、疑點集體討論。二是教師根據(jù)研討情況,對學生的嘗試作出評價、總結,并對學法進行歸納和指導。通過對學習過程的回顧,師生共同歸納出學習寓言的一般方法:讀懂內容―感知形象―開展聯(lián)想―了解寓意。
四、把握評價尺度,及時進行深化鞏固
探究性學習的評價應該是一種形成性評價,重視的是學習內容的豐富性和探究方法的多樣性。同時,也應重視學生的自我評價。這樣學生才能及時地得到深化鞏固。
這一環(huán)節(jié)主要是鼓勵學生舉一反三,鞏固深化,強化應用意識和創(chuàng)新意識。這時,教師應提供多種變式練習,容許并鼓勵學生有不同見解,拓寬學生思維的廣闊性,提高學生推理、想象和求異創(chuàng)新的能力。
一、三“關注”
1.關注“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培養(yǎng)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是語文課程的重要內容。小學語文課程標準指出,教學評價要從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幾方面進行評價,以全面考察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捎行┙處熢诮虒W口頭評價中,一味迎合學生愛受表揚的心理,任何回答都是“真棒”“真不錯”等肯定鼓勵的語言,而忽視“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考量。長此以往,不僅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得不到提升,反而會讓學生形成歪曲的價值觀。請看一位教師指導學生感受《草船借箭》一課中人物形象的教學片斷:
師:我們學了《草船借箭》一課,誰給你留下了什么深刻的印象?
生:我很佩服諸葛亮,他精通天文地理,知人善用,顧全大局,神機妙算。
師:你體會得很好,回答得真棒!
生:我很喜歡魯肅,因為他忠厚老實,誠實守信。
師:你說得也不錯。還有誰說說周瑜呢?
(學生紛紛說周瑜妒賢忌能,心胸狹窄。老師似乎對于這個“一致”的答案,不很滿意。)
師:(繼續(xù)啟發(fā))大家都說的一樣,能不能說自己與眾不同的看法?
(一生抓耳撓腮,突然一陣狂喜,得意地舉起了小手。)
生:我認為周瑜很有才干,很有謀略。
(眾生一臉驚詫。)
師:(眼睛閃著興奮的光)你能說說為什么嗎?
生:他能借公事之名,讓諸葛亮這么聰明的一個人自然而然地鉆進“三天造十萬支箭”的圈套中,而且還叫做箭的工匠故意拖延時間,不備齊造箭材料,叫魯肅打探情況。如果不是遇到諸葛亮這么絕世聰明的人,他的計策一定是天衣無縫,堪稱完美。
師:你體會得很深刻,很有創(chuàng)意,我們表揚他。
(眾生一片茫然)
新課程理念是強調尊重學生個人的獨特體驗與多元解讀,但學生的獨特體驗與多元解讀并不都是正確妥當?shù)模鳛榻處煈谧鹬貙W生差異性、獨特性、多樣性的基礎上,通過師生之間的對話,使學生自主構建正確的文本意義與價值觀。上例,最后一位學生的回答顯然是偏離了正確的價值觀。教師這樣的評價,反而會把學生誤入歧途。
2.關注“過程與方法”
小學語文課程,應突出課程目標的實踐性,改變過去重知識傳授和被動接受的傾向,注重學生的學習過程,教會學習策略,為終身學習打下基礎。記得有人說,未來的文盲不再是不懂知識的人,而是不會學習的人。而有些教師在教學口頭評價中,只注重知識不重視過程與方法,學生學到的僅僅是知識,如何為終身學習奠基呢?一位教師在教學綜合性學習《現(xiàn)代信息傳遞改變著我們的生活》時,課上叫學生匯報收集的資料。僅有幾位學生匯報了資料,教師“真棒”“真聰明”“好孩子”的夸獎聲不斷,以激發(fā)更多學生去收集資料。而其余學生一陣愕然。因為他們根本不知道怎樣去收集資料和整理資料。這堂課本應注意過程的引導和方法的學習,而教師卻把它上成了一堂科技知識普及課,課堂教學目標如何達成?
3.關注“知識與能力”
新課程的“知識與能力”不只是對過去“雙基”的復制,而是一種全新的升級和豐富。一些教師為了體現(xiàn)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對學生遍地開花、似是而非、不著邊際的答案,一味表揚肯定,評價也閃爍其詞,學生掌握的知識不準確,能力無法提高。請看一位教師在教學《橋》這課時的一個教學片段:
師:從老漢把小伙子揪出隊伍排到最后說明了什么?
生:老漢一心為他個著想。
師:很好。
生:老漢有愛心。
師:也有道理。
生:老漢紀律嚴明。
師:是呀。
這位教師的這段模糊的口頭評價毫無意義,對重點知識閃爍其詞。這個舉動究竟說明了老漢什么精神,應該給學生最確切的一個答案。用準確的詞來表達,這是語文學科教學的一個重要目標與提升語文能力的重要抓手。老漢揪出的是自己的兒子,揪兒子樹典正紀,正是一種以身作則的精神,這應該讓學生清楚的知道。
二、三“注重”
1.注重“文學性”
小學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應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文,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yǎng)語感,發(fā)展思維。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口頭評價,應根據(jù)學科特點,用富有文學色彩的語言進行評價,讓學生感悟語言的魅力,增強學習語文的興趣,接收文學的熏陶。筆者認為,根據(jù)小學生的特點,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口頭評價的語言宜運用比喻、擬人、排比、對偶、夸張等多種修辭手法,使評價的內容更形象,意境更深遠。
2.注重“激勵性”
每個小學生都希望自己得到別人的認可,獲得稱贊。激勵性的課堂教學口頭評價能增強學生的自信和學習興趣,從而大大提高學習效率,甚至改變學生的一生。我在上《草原》一課時,請班上發(fā)言機會很少的同學小航朗讀課文。剛開始,他站起來好久,一言不發(fā),緊鎖著眉頭,漲紅著臉,不住地喘著粗氣。我向他投去鼓勵的眼神,面帶微笑,靜靜地等待著他的發(fā)言。漸漸地,他那緊鎖的眉頭舒展開了,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完了這段課文。聽了這段朗讀,讓我很意外,沒想到他能把課文讀得這么好。我表揚道:“你讀得真的很棒,讓我仿佛看到了那遼闊的碧綠的大草原,聽到了迎接隊伍臨近的馬蹄聲,聞到了那濃濃的奶茶的清香。我們大家希望能經常聆聽到你這如百靈鳥般美妙的聲音!”從此,課堂上又多了一雙勇敢的小手,小航語文學習成績不斷提高。
新的《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yǎng)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逐步培養(yǎng)學生探究性閱讀和創(chuàng)造性閱讀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創(chuàng)意的閱讀,利用閱讀期待、閱讀反思和批判等環(huán)節(jié),拓展思維空間,提高閱讀質量。"可見,探究性學習方式成為了閱讀教學的一種重要方式,它是對傳統(tǒng)的接受式學習的一種變革。在語文閱讀教學中運用探究性學習方式有利于轉變學生接受式學習中"他主性,被動性"的學習狀況,把學習變成學生的主體性、能動性、獨立性不斷生成、張揚、發(fā)展、提升的過程;有利于構建互動的師生關系、教學關系,把閱讀教學中教師的"一言堂"變?yōu)閷W生的"多言堂",使學生更好地自主、合作、創(chuàng)造性地學習,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但是,在現(xiàn)今的閱讀課堂上,學生往往因為教師高高在上、氣氛嚴肅而不敢問、不敢講,壓抑了學生主動探究的熱情。其實,教師只要營造一種寬松、愉悅、民主的學習氣氛,就能促使學生自主學習,積極探究,因為此時此刻,學生正處在一種放松狀態(tài),思維極易活躍,敢想、敢問、敢說、敢做,能夠產生積極的發(fā)現(xiàn)問題、探究問題的心理取向。所以,教師在課堂上應創(chuàng)設情境、營造氛圍,激發(fā)學生探究學習的欲望。
1.把激情帶進課堂
事實上,教師在課堂上缺乏激情時,聲音晦澀,面無表情,沒有一種表現(xiàn)的欲望和沖動,課堂沉悶,就會使學生注意力分散,無精打采,顯得很煩躁厭惡,流露出的是一種不屑的冷漠與嘲笑;如果教師在教學中充滿激情,聲音洪亮,表情豐富,講到興奮時手舞足蹈,妙語連珠,課堂氣氛活躍,學生就會積極響應,流露出渴求、贊賞的眼神,課堂充滿歡樂和笑聲。由此可見,我們的教育其實就是用自己的思想去撞擊學生的思想,用自己的激情去點燃學生的激情,用自己的情緒去感染學生的情緒。當教師以飽滿、高昂的激情和良好的心境上好每一堂課,以自己的激情去激勵學生的情感,用精煉的、富有感染力的語言帶動學生的情感時,又何愁學生不主動去學習、去探究呢?
2.把微笑帶進課堂
教師是人類文明的傳播者,應該懂得尊重與被尊重,但是有的老師過于強調"師道尊嚴",以尊者自居,樂于擺出一副拒學生于千里之外的架勢,似乎對學生展現(xiàn)一個微笑就失去了自己的"威嚴"。面對這樣的老師,學生只有中規(guī)中矩,安分守紀了。記得一位學生在日記里寫道:"上課時面對你提的一個小問題,我高高舉起了手,希望能用我正確的回答讓你一直繃緊的臉露出笑容。可是看到你怒目而視的眼光,嚇得我已經到了嘴邊的答案,像小鳥一樣偷偷飛走了……" 可見,居高臨下的教導雖然顯示了教師的權威,卻嚴重地影響了學生展現(xiàn)個性,發(fā)揮創(chuàng)意。教師只有給學生一個真誠的微笑,才能讓他們感受到教師對他們的尊重與信任,才能增添他們的勇氣與自信,才能讓他們暢所欲言,盡情地展現(xiàn)自我。教師只有進行"微笑教學",才能讓學生在愉悅的心境中增強學習的興趣,讓學生感到自己是被重視的、被關注的,從而縮短與教師的心理距離,營造樂于探究的氛圍。
3.把趣味帶進課堂
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所以,在教學中教師要根據(jù)教材的內容,采用具體、形象的方法和現(xiàn)代化信息技術手段,增強教學的趣味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如,江轉娣老師在執(zhí)教《可愛的草塘》一課時,沒有直接板書課題,而是以生動的畫面、優(yōu)美的音樂,把學生帶入一片綠草茵茵、鷺鳥低飛的草塘中,學生仿佛身臨其境之時,不免產生疑問:多么美麗的地方??!它叫什么名字呢?在什么地方呢?這時再揭示課題,學生讀題后又產生疑問:草塘是怎么樣的呢?課文又是怎樣描寫的呢?……"學貴有疑",課伊始,就使學生滋生探究欲、學習趣。
4.把民主帶進課堂
關鍵詞 高中語文 情境教學 對策
一、設立探究性質疑情境,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教師在創(chuàng)建情境的過程中,要注意讓學生產生濃厚的學習情趣,進而激發(fā)起對學習的興趣,更好的投入到學習當中。因此,教師在創(chuàng)建情境時,應該注意將情境設置更加富有探究性,然后再給學生提供一定的指導,讓學生能夠引發(fā)反思,進而形成認知層面的意義沖突,加快對知識建構的進程。探究性質疑情境在設定過程中,要讓學生真正明白探究是一種好的學習習慣,只有不斷探究,才能激發(fā)其內在的創(chuàng)造欲望,形成良好的探究品質。例如在講解《草船借箭》時,學生在讀完全文之后,對諸葛亮的計謀非常佩服,但學生也會提出曹操一方射出的是火“箭”,而諸葛亮的是“草船”,那么諸葛亮為什么還能借到“箭”呢?教師這時候就需要引導學生對課文中的關鍵處展開詳讀,如“霧氣大”等關鍵點,讓學生明確諸葛亮利用自然因素,巧妙借“箭”。這樣就讓學生在課堂上出現(xiàn)疑問之后,能夠及時發(fā)問,真正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引導學生往“多向思維”拓展
語文教師在設計相關的問題時,應該充分考慮其難易度,對問題進行深入分析,尤其是解決問題的思路,能夠對問題解決的成功率實現(xiàn)預估,確保學生的思維能夠處在最佳狀態(tài)。引導學生向“多元思維”拓展的方法是多元再造拓寬思維。在進行情境創(chuàng)建的過程中,學生能夠借助文本建立圖像,并且根據(jù)自己的看法來對文本加以選擇加工,拓展形象思維范圍,將整個系統(tǒng)的信息加以重新建構。所以,教師在指導學生進入教學情境當中時,需要按照文本提供的語言材料,設置相關的疑問點,知道學生對文章的內容再次實行創(chuàng)造,訓練其思維的獨創(chuàng)性,積極鼓勵學生善于從不同的側面進行思考,鼓勵其打破思維定勢,實現(xiàn)多方向思維,探求不同的結果。學生在進入到其所刻畫的情境當中時,能夠不拘泥于材料本身,培養(yǎng)好的思維習慣。例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中關于“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一段文字時,教師需要引導學生進行想象,構建新的圖畫,去有效體驗作者當時的心理活動,其作者創(chuàng)作這樣一幅美景所想要達到的唯美境界,讓學生去感受“有裊娜地開著的,有羞澀地打著朵兒的”讓學生感受荷花的韻味,讓學生在眼前能夠呈現(xiàn)一幅荷花圖,將原本那些平淡無奇的東西,通過發(fā)現(xiàn)語言中所蘊含的獨有的魅力,讓學生激發(fā)其學習的熱情。在引導學生向“多向思維”拓展的過程中,還可以讓學生通過對平常生活的觀察與分析,展開合理想象,訓練學生展開思維能力,使得思維更具有靈活性。教師為了讓“多向思維”拓展更為有效,還應該為學生打造和諧、寬松的教學氛圍,充分尊重學生的創(chuàng)作個性,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作激情,在設立的情境中,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使其個性得以充分發(fā)揮。
三、構建和諧的師生情感
開展情境教學的基礎是,教師與學生之間能夠創(chuàng)建和諧的師生情感,這需要構建在教師對廣大學生理解與關心的基礎上。學生在獲得了教師的認可與尊重之后,也希望教師能夠平易近人,既有坦誠的心,又能夠平易近人。學生在情感上獲得滿足之后,便會從心理層面對教師持贊許態(tài)度。教師在開展教學時,可以充分借助相關的教學情境來揭示富有生命力的教學形象,使教師與學生能夠更好投入到教學過程中,形成全方位的包含情感的場面。情感在情境教學中處于主導地位,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情感交流,能夠進一步升華其情感層面的交流,使得教師與學生之間能夠進入到理想狀態(tài)。
四、根據(jù)授課內容,創(chuàng)建不同的直觀教學情境
高中語文教師應根據(jù)授課內容的不同,將教材中的抽象內容轉變成具體的東西,能夠讓學生更好的進行理解,提升語文教學效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能啟發(fā)學生產生情感,使其產生知覺與表象,使其比文章中的事物更加具有表現(xiàn)力。情境教學需要教師將多種藝術方式引進到課堂當中,采取以下幾種方式來創(chuàng)建直觀教學情境。一是,借助圖畫將課文的內容形象化。例如在講授《裝在套子里的人》中的主人公別里科夫時,完全可以將文字轉變成圖畫,鼓勵學生將按照文章所描述的情景,將主人公的形象刻畫出來,并注意文章的題目“套子”這一典型特征,不僅將主人公,甚至將全城的人都畫到套子里面。當教師將這樣的圖畫展現(xiàn)在學生面前時,作者的批判意圖就完整的呈現(xiàn)了出來,從而進一步加深了學生對課文的把握;二是,音樂襯托。音樂屬于神奇的語言,其能夠直達人們的內心深處,引發(fā)共鳴。語文教師在課堂上善于使用音樂襯托的方式,能夠在課堂上打造好的和諧氛圍,起到好的教學效果。尤其是在講授古典詩歌的時候,采用音樂襯托的方式,達到意會的境界。例如在講授柳永的《雨霖鈴》時,播放一些關于“離別”氣氛的音樂,能夠在課堂上打造“離別”的氣氛,讓學生更好的理解柳永當時的離別之情;三是,教師用優(yōu)美的語言描述情境。教師在運用語言來描述情境時,也可以使用情感交流的方式,通過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有效交流,打造生活情境。
總之,在高中語文情境教學中,可以采取設立探究性質疑情境、引導學生往“多向思維”拓展、構建和諧的師生情感、創(chuàng)建不同的直觀教學情境等多種方式,提升高中語文情境教學的水平,進而達到提高高中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根本目的。
參考文獻:
[1]聶勛偉.高中語文教學中激發(fā)學生情感的情境創(chuàng)設策略探討[J].才智,2011,(14).
一、傾聽文本,駕馭教材
傾聽是什么?簡言之,那就是用耳聽,用心理解。在閱讀教學中,語文教師作為“對話中的首席”,擔負著引領學生走進文本的重任。因此教師自己必須首先要認真研讀文本,琢磨語言,體會意味,學會透過文字符號傾聽文本中那些值得回味的、令我們終身難忘的聲音,教師才能準確把握教學目標,才能擁有自己獨到的見解,使自己在閱讀的感知、理解、鑒賞方面優(yōu)于學生。這樣,在閱讀教學中,教師才能信心十足地引領學生與文本對話,才能落實三維目標,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二、傾聽學生,和諧發(fā)展
1、傾聽疑問,因勢利導。
新課標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要有自己的見解?!泵鎸滩模瑢W生提出的疑問,可能難易有別,深淺不一,有的能切中文章要害,有的卻風馬牛不相及。這時教師要尊重學生,因勢利導,要學會放棄,突出重點。引導學生相互解決淺顯的,與課文內容風馬牛不相及的鼓勵學生課后探討,課中主要引導學生解決的是那些能夠體現(xiàn)課文中心的、作者感情的、寫作特色的等問題。如筆者在教學《我的伯父魯迅先生》一文時,學生就提出了這樣一些問題:①本文的作者是誰,她與魯迅有何關系?②伯父是什么意思?③魯迅先生為什么會受到那么多的人愛戴?④魯迅先生的鼻子真的是碰壁碰扁的嗎?⑤題目中為什么要加上“先生”二字?⑥作者在干什么,是不是革命者?等等。像①②這樣簡單的問題,就可以讓學生相互間解決,像本文的作者現(xiàn)在在干什么,是不是革命者,與本文內容關系不大,可讓學生課后閱讀課外資料解決。而像諸如③④⑤這類的問題,教者要緊緊抓住,引導學生重點解決。這樣不僅完成了課堂目標,收到了較好的效果,也培養(yǎng)了學生課外探究的能力??梢哉f是一箭雙雕啊!
2、傾聽發(fā)言,科學評價。
在閱讀教學中,師生對話交流是常有的事,但學生的回答往往不令老師滿意。這時教師要有耐心,及時抓出值得肯定的地方并提出合理建議,給學生以客觀公正的鼓勵性評價。當然在評價時也要力戒廉價表揚、肉麻吹捧,要“獎罰分明”、真實坦誠,這樣的語言評價才有分量。學生的優(yōu)點要表揚,不足之處也要予以指出。如:
當學生回答明顯有誤,教師一定要說,很遺憾,你考慮偏了,再試一試(想一想),會有辦法的!
當有學生發(fā)表不同見解時,教師可以說:課堂上只有一種聲音多單調啊,某某同學為我們帶來了不同的聲音,也給了我們啟發(fā)和思考!
當學生之間進行爭論時,教師說:友誼第一,爭論第二。為了說服對方,請亮出一個正確的理由!
當學生因為堅持正確觀點而勢單力薄,信心不足時,教師說:真理不會以人數(shù)多少來確定,相信自己、堅持到底!這樣才能營造一個輕松和諧的課堂學習氛圍。也只有這樣,學生才愿意說,只有學生愿意說,教師才能傾聽到學生的心聲,才能了解到學生與文本的差異,從而更好地點撥與引導,把對話引向深入,從而落實三維目標,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3、傾聽“雜音”,注重生成。
俗話說:“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睂W生是語文學習的主體,是對話的中心。學生個體在很多方面都存在著差異,因而在語文學習中對同一問題的理解,對同一文本的解讀不可避免地就會有一些“雜音”。對這一個個 “雜音”,教師應給予充分的重視,微笑著耐心地傾聽。因為“雜音”有時候是課堂教學的生長點,是好課的亮點。如我在教學人教版小學語文10冊的《草船借箭》一文時,引導學生概括出文中人物的個性特點,當學生說魯肅忠厚老實時,就有人插嘴:“魯肅并不忠厚,也不老實,。因為他不但對自己的頂頭上司周瑜撒謊,不把諸葛亮借船的事說出來,而且明明知道周瑜在設計陷害諸葛亮,卻沒有將實情告訴諸葛亮。這算是一個忠厚老實的人嗎?要不是諸葛亮神機妙算,那么歷史可能就要改寫了!而他應是一個不折不扣的顧全大局的將軍?!边@個“雜音”是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的體現(xiàn),體現(xiàn)著學生的創(chuàng)造個性,并且他這一說對人物的理解就更加全面、更加準確了,也就有效地提高了教學的有效性。
三、傾聽自我,反思提高
作為教師如何在課堂教學中借助多種評價方式來引領學生快樂地學習,從而把他們帶入瑰麗的知識殿堂,下面就此談幾點粗淺的看法:
(1)教師點評。教學中我發(fā)現(xiàn)學生對同一類型的語言評價不是很滿意,于是我因人而異,對評價對象的不同需求,從學習效果、學習態(tài)度、學生信心等各方面進行評價。對優(yōu)秀學生,我多給予啟迪。因為這部分學生已經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因此對他們的評價,不能停留在所學課本知識的層次上,要選擇獨特視角,開闊學生視野,激發(fā)深入探究的欲望。如“像你這樣學,特別好,不但理解,還有自己獨特的見解?!睂Π嗌现械壬?,我誠摯地欣賞。兒童尤其天生喜歡鼓勵和贊美。評價時,我用了鼓勵和贊美的語言評價,讓這些孩子處于一種積極亢奮的狀態(tài),這時,他們會努力向優(yōu)秀的學生靠攏。如“這句話你讀得太好了,請你再給大家讀一遍吧!”“老師為你的出色表現(xiàn)感到自豪?!睂τ诓钌覠崆械丶?。這部分學生通常理解能力、記憶能力及主動學習意識等各方面存在問題,他們共同特點是缺少自信心,最需要的是鼓勵。因此我細心地從他們身上發(fā)現(xiàn)他們自身的優(yōu)點,進行評價;發(fā)現(xiàn)閃光點,打消他們自卑心理,樹立自信。如“很佩服你的勇氣,讓我們再聽聽其他同學的回答,好嗎?”“你可能因為緊張答錯了,平靜一下心緒,你一定會答對的,對嗎?”課堂上我關注每一個學生,把愛心、耐心、信心貫穿于每一個環(huán)節(jié),用溫情的語言評價,適時給一個嘗試成功的學生以鼓舞,使每個學生都體會到喜悅,產生樂于求知,積極向上的情感。
(2)學生自評。自我評價是學生根據(jù)學習的目標和要求,通過主動參與學習活動,開展自我認識、自我教育、自我監(jiān)控、自我提高的過程。當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開展自我評價時,將不斷反思自我,調整自我,超越自我。如我在教學完《草船借箭》第二自然段時(即周瑜用造箭來陷害諸葛亮的一句話),在組織學生體會人物的品質、性格特點之后就組織學生開展了自讀自評的練習,先指名學生讀完課文中這句話,再要求學生對其朗讀進行自我評價,學生在教師引導下說出了自身在朗讀這句話時所存在的不足:我讀諸葛亮很容易讀出他的胸有成竹、鎮(zhèn)靜自若,但讀周瑜卻讀不出他的陰險、狡詐。通過這一環(huán)節(jié)使學生能夠發(fā)現(xiàn)自己的不足,而這樣的效果自然比通過他人指點得到的效果要好得多,同時不難看出這對培養(yǎng)學生的自我反省意識也有好處。
(3)學生互評。在教學中,學生自評和生生互評一般是相互結合的。生生互評的意義是在于促使學生在思想的碰撞,情感的交流中,形成民主、自由、開放的學習氛圍中,發(fā)展交往合作的學習能力,開展主動、有效的互動學習,相互取長補短,共同進步。目前,教師對學生互評、特別是學生自評放得不開,我們要培養(yǎng)學生互相合作的精神和敢于負責、善于欣賞、樂于分享的態(tài)度,并教給學生互評的方法,經常性開展互評活動。教學實踐中,我們往往在起步階段費事費力,教學效果不盡如人意。如果長期訓練,由扶到放,學生會逐步變得愿評、能評、善評。比如,同樣是上面的例子,在進行完學生自評這一環(huán)節(jié)后,教師又引導其他學生對其進行評價,因此有學生便說:“我也這樣看,你讀周瑜的口氣太平淡,沒有讀出他一步一步引誘諸葛亮當時的緊張、喜悅??梢宰x快一點……”這樣,不僅學生的朗讀能力有所提高,更重要的是學生愿意去思考,在思考中逐步提升自我。這樣的自評、互評,使之成為課堂教學的延伸和補充。
(4)師生互評。師生互評指課堂上教師和學生一起就某個問題進行互相評價,以期達到師生平等的課堂氛圍。使用這種評價方法,學生評老師這方面則比較巧妙,這種形式往往是教師為了達到促使學生讀書深思的目的,提出相對應的觀點組織辨析或以示范朗讀為目的,引導學生領悟朗讀的藝術和技巧。我在教授《頤和園》一課時,運用表演讓學生加深課文理解,清楚作者的游覽順序,毫無疑問,一開始肯定會出現(xiàn)一些小錯誤,這時我先讓學生進行評價,然后我加以總結,并在此基礎上我說“老師也來試試看,同學們看有沒有要修改的地方?!睅熒餐M行評價、點評,真正做到了課堂上的師生平等。這一環(huán)節(jié)學生聽的很仔細,參與也很積極,達到了比較好的效果
新的課程價值觀關注人的生命發(fā)展,即教學所關心的不僅僅是人可以獲得多少知識、認識多少事物,而應是人的生命意義可以經由教學而得到彰顯和擴展。融合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小學語文教學,在凸顯新課程“以人為本”的思想中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而作為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語文課堂評價(教師對學生學習的評價),發(fā)揮著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那么,如何通過課堂評價中的人本關愛,使語文課堂煥發(fā)出生命的活力呢?
一、尊重學生
尊重學生的人格、權益,是對學生進行人本關愛的立足點。
教師應承認學生的差異性,尊重學生的獨立性、個體性,與學生建立平等的人際關系。尤其對于語文來說,學生有自己不同的感悟,不同的理解,教師更不必把自己的意愿強加于學生。一位教師在教學《狐貍和烏鴉》時問:這個故事中的烏鴉做得對不對呢?當學生說到烏鴉做的不對時,老師高興地評價:“對,烏鴉做得不好,愛慕虛榮,遇到事情不愛動腦筋,我們可不能像它一樣。當學生說到其實并不是烏鴉的錯時,老師立刻生氣地說:“再讀讀課文,好好想想!”,顯然不同意這種觀點。試想一下,難道烏鴉的遭遇不值得同情嗎?這位老師的做法無疑扼殺了學生的靈性,長此以往,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培養(yǎng)從何談起呢?而另一位教師在教學《草船借箭》時,問:諸葛亮向魯肅‘借船’能不能說明諸葛亮‘神機妙算’?大多數(shù)學生認為:諸葛亮能準確地把握魯肅的真誠,并大膽地向魯肅借船,沒有聰明的才智是做不到這一點的,所以借船能說明諸葛亮神機妙算。但也有個別學生認為:預見大霧、預見曹操不敢出戰(zhàn),這確實高明,但借船不算,因為都知道魯肅誠實,不打小報告,向他借船這不算什么神機妙算。學生們還因此激烈地爭論起來,一時難分高下,最終把焦點落在了教師的評價上。這位教師沒有將學生引入到事先設定的框框中,而是巧妙地做了這樣的評價:“借船”能不能說明諸葛亮神機妙算,同學們各有各的理解,一千個讀者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是正常的。因此,大家講的都有道理,特別是后面學生的發(fā)言能與眾不同,表達自己獨特的見解,真了不起?!边@位老師充分尊重學生的意見,不僅培養(yǎng)了學生自尊、自信的個性品質,使學生愛思考、敢思考、會思考,還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梢姡谡n堂評價中尊重學生的獨特表現(xiàn),就是在尊重學生生命發(fā)展的獨特性,就會主動去欣賞每個學生的與眾不同,更不會用同一把尺子去衡量所有的學生。這樣才會真正去聆聽每個學生的心聲,了解每個學生的長處與不足,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在教學中得到發(fā)展,體驗到生命成長的快樂。
二、鼓勵學生
第斯多惠說:“教學藝術的本質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喚醒、激勵和鼓舞?!?/p>
諸多名師也認為鼓勵是教育的法寶,是最廉價的劑。實踐證明,鼓勵可營造寬松、和諧、民主的教學氛圍。學生在這種自由的空間里可與老師、學生進行心靈的碰撞,生命的融合,不斷地獲得成功的體驗,并在成功中走向成功?!”姸鄡?yōu)秀教師在課堂上總是自始至終地進行鼓勵性的評價。如:“相信自己,你們會讀好?!薄澳阏嫘?!”“再努力一下就成功了?!蔽以趺礇]想到,你體會得太精彩了?!薄澳愀蠹业南敕ú灰粯?,快說出自己的想法?!薄昂芘宸阌绣浂簧岬木瘛!薄岸嗪玫膯栴},會讀,會思考,進步真大?!薄按蠹以谡J真讀書,渴望知識的熱情深深地感染了我?!薄瓝?jù)說,優(yōu)秀教師有一個共同的法寶,那就是鼓勵學生的方法多,有的多至近百種,就是為了讓學生能及時得到恰當?shù)墓膭?。因為鼓勵能讓學生智慧的火花得到迸發(fā),并使火花熊熊燃燒,照亮全班,讓整個課堂充滿生機。同時,為了讓每一位學生不僅體驗到成功的愉悅,還能充分認識到自身水平與更高水平的差異,形成“自我求成,自我發(fā)展”的新需要,很多教師充分利用了學生“成長記錄袋”,并在班內及同年級之間定期開展“成長記錄袋開放日”活動,使學生之間能互相交流學習,及時從同學的成長記錄和作品中吸取長處,不斷激勵自己,時時反思自己,從而對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
三、寬容學生
摘要:教學反思是教師在平時對自己教學行為和學生學習活動中的成功與失敗、亮點與遺憾以及瞬間的靈感進行總結分析、學習完善的活動,因此,教師通過堅持撰寫教學反思,不僅可以在反思中解難,在反思中完善,在反思中提高,在反思中成長,還能為自己形成獨特的教學風格。
關鍵詞:小學語文 教學反思 教學能力
教學反思是新課程改革中提出的一個新的概念,主要指在教學結束后對自己的教學方法、教學效果的思考。小學語文教師經常抱怨語文難教、知識太零散、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等等,往往都是從學生身上找毛病,教學反思的提出正是對這個問題的糾正,讓教師從自身找一下原因,積累一下好的經驗,從而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提高教學水平。
一、要善于自我提問,在質疑中解決難題
我們經常和學生說“學貴有疑,小疑則有小進步,大疑則有大進步”。作為我們老師在平時的教學中也要多問幾個“為什么?”這樣你才能更有效的幫助你鉆研教材、尋求到適合你本人特點的教學方法。如設計教學方案時,可多問一問:“學生已經知道了些什么?”,“我該怎樣去引導學生讀懂課文?”,“學生可能會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出現(xiàn)這些情況后如何處理?”等。備課時,盡管教師會預備好各種不同的學習方案,但在實際教學中,還是會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問題,如:學生不能按你的備課思路回答,師生之間、同學之間出現(xiàn)爭議等。這時,教師要根據(jù)學生的反饋信息,反思“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樣的問題,我如何調整教學計劃,采取怎樣有效的策略與措施”,從而順著學生的思路組織教學,確保教學過程沿著最佳的軌道運行。教學后,教師可以這樣自我提問:“我的教學是有效的嗎?”,“我的孩子學到了什么?”,“哪些方面還可以進一步改進?”,“我從中學會了什么?”等。
二、要善于總結分析,在反思中完善教學
在平時教學過程中,我們都有這種感受,一個人同時執(zhí)教同年級、同學科的兩個班,無任課前怎樣認真地備課,講課時總感覺到每天第二堂課效果要好一些。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種情況呢?仔細分析,原因主要在于每上完一節(jié)課后,不管有意無意大家都會總結課堂中的一些得失,從而在接下來的教學時進行調整,正是由于這些總結和調整使教學效果得到了提高。明白這一點之后,一節(jié)課結束或一天的教學任務完成后,我都靜下心來細細想想:對課堂上的精彩之處,不管是教學方法上的創(chuàng)新,還是某個引起了學生濃厚興趣的做法,這節(jié)課總體設計是否恰當,教學環(huán)節(jié)是否合理,其內容是否清晰,教學手段的運用是否充分,重點、難點是否突出;今天我有哪些行為是正確的,哪些做得還不夠好,哪些地方需要調整、改進;學生的積極性是否調動起來了,學生學得是否愉快,我教得是否愉快,還有什么困惑等。我都堅持較詳細地記錄下來,把這些想清楚,作一總結,同時加以完善,等待下次教學時拿來使用。而對于課堂上的疏漏、失誤,我不但認真剖析這些疏漏、失誤的原因,而且還找其他老師交流,共同探討解決問題的對策和方法,經常性的反思,為今后的教學提供了可資借鑒的經驗。讓我的教學少走了許多彎路。科學、有效的教學診斷可以幫助我們減少許多遺憾。我們不妨從教學問題的入手,挖掘隱藏在其背后的教學理念方面的種種問題。教師可以通過自我反省的方法,收集各種教學“病歷”,多想想我錯在哪?我的教學毛病在哪?然后,歸類分析,找出典型“病歷”,并對“病理”進行分析,重點討論影響教學有效性的各種教學觀念,最后提出解決問題的對策。
三、要善于深入研究,在探究中尋求方法
課堂是我們教師實施教學的主陣地,要讓課堂更好地為學生的成長服務。在課堂教學案例研究中,教師首先要了解當前教學的大背景,在此基礎上,通過閱讀、課堂觀察、調查和訪談等收集典型的教學案例,然后對案例作多角度、全方位的解讀。教師既可以對課堂教學行為作出技術分析,也可以圍繞案例中體現(xiàn)的教學策略、教學理念進行研討,還可以就其中涉及的教學理論問題進行闡釋。因此,一堂課下來就總結思考,寫好課后反思或教學日記,這對新教師尤其重要。課后反思主要包括對教材的知識點落實如何?或對教材的再創(chuàng)造是否切合學生實際?課堂節(jié)奏感、密度大小適當嗎?有沒有讓學生體驗感悟?有否解決學生的實際問題?學生反響如何?有關細節(jié)處理得當嗎?有無改進提高之處?有沒有對學生新的想法或觀點質疑,充分鼓勵并因勢利導?對突發(fā)事件有沒有機智應付?產生新的教學靈感沒有?講練結合得好嗎?課堂小結如何?重點、難點突出、突破了嗎?上課有沒有激情?有否感召力?如我在執(zhí)教《草船借箭》這篇課文的時候,他曾提出了一個非常有研究價值的問題。老師問:“你們平時都看過《三國演義》我們現(xiàn)在不妨通過課文多其中的人物進行評價,到時,我們看誰評的精彩?!边^一時段,有一個孩子高高地舉起了自己的手,說:“我喜歡周瑜,因為他有著過人的智慧,是個很好的將軍?!边@時,教師不耐煩地用“你覺得周瑜好嗎?他是一個心胸狹窄的人”。通過對這一典型案例的剖析以及對照案例檢查自身的教學行為,教師們認識到,雖然我們天天都在喊“關注學生的發(fā)展”,但在課堂教學中我們卻常常我行我素,很少考慮學生的需要,很少根據(jù)學生反饋的信息及時調整自己的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