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內容審查制度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對企業(yè)戰(zhàn)略的審查應成為管理審計的一項重要內容。對企業(yè)戰(zhàn)略的審查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審查企業(yè)有無戰(zhàn)略。一般而言,業(yè)務單一、規(guī)模較小的企業(yè)可能不存在明確的戰(zhàn)略方案,業(yè)務多元化、規(guī)模較大的企業(yè)應該制定明確的戰(zhàn)略方案。企業(yè)規(guī)模越大,戰(zhàn)略在企業(yè)管理中的作用就越重要,因此,戰(zhàn)略審查的第一步就是審查企業(yè),特別是規(guī)模較大的企業(yè),是否制定出了明確的戰(zhàn)略方案。
2、審查企業(yè)戰(zhàn)略是否與行業(yè)性質相適應。在確定企業(yè)已制定出明確戰(zhàn)略方案的基礎上,審計人員需要審查企業(yè)戰(zhàn)略是否與行業(yè)性質相適應。如處在分散行業(yè)中的企業(yè)常采用連鎖經營、特許經營和橫向合并等戰(zhàn)略來提高自身在行業(yè)中的競爭力,提高市場占有率;又如,處于成熟行業(yè)中的企業(yè)常采用縮減產品系列、降低成本、提高現有顧客的購買量等戰(zhàn)略來保持原有的競爭地位或采用創(chuàng)新、發(fā)展國際化經營等戰(zhàn)略來尋找新的發(fā)展機會。
3、審查企業(yè)戰(zhàn)略是否與企業(yè)在行業(yè)中的競爭地位相適應。在確定企業(yè)戰(zhàn)略與行業(yè)性質相適應的基礎上,審計人員還要審查企業(yè)戰(zhàn)略是否與企業(yè)在行業(yè)中的競爭地位相適應。
4、審查企業(yè)戰(zhàn)略方案能否有效貫徹執(zhí)行。通過上述三個步驟的審查,確定企業(yè)已制定出合理可行的戰(zhàn)略方案的基礎上,審計人員需要審查企業(yè)戰(zhàn)略能否得到有效貫徹執(zhí)行??芍攸c審查以下幾個方面:(1)審查各事業(yè)部或各職能部門是否根據企業(yè)的總體戰(zhàn)略,制定出各事業(yè)部或各職能部門的戰(zhàn)略方案,審查各事業(yè)部的戰(zhàn)略方案是否詳細說明了本事業(yè)部所確定的經營活動范圍和目標,審查各職能部門能否把事業(yè)部或企業(yè)的經營戰(zhàn)略轉化成指揮與協調活動,以保證總體戰(zhàn)略的具體實施;(2)審查是否存在資源分配與工作計劃不銜接的風險;(3)審查企業(yè)管理人員實施戰(zhàn)略的具體形式是否適當;(4)審查企業(yè)為解決戰(zhàn)略實施過程中出現的問題而確定的糾正措施和權變計劃是否適當。
(二)對企業(yè)組織結構的審查
對企業(yè)組織結構的審查可從兩個方面進行:
1、對縱向分工結構的審查。對縱向分工結構的審查,重點在于確定企業(yè)的管理層次是否過多,對此,審計人員可以通過關注以下幾個方面來確定:(1)集權和分權的程度是否恰當;(2)中層管理人員人數是否過多;(3)信息能否在組織中及時有效傳遞;(4)管理人員的協調與激勵行為是否受到過多地限制。
2、對橫向分工結構的審查。常見的企業(yè)橫向分工結構有:直線制結構,直線職能制結構,事業(yè)部結構,母公司與子公司、分公司結構。對橫向分工結構的審查,可結合每一種結構各自的適用范圍進行。在具體的審計過程中,審計人員還需要結合被審計單位的經營環(huán)境、經營戰(zhàn)略、技術特點和管理體制等因素進行具體分析,以確定企業(yè)的橫向分工結構形式是否合理。
(三)對企業(yè)計劃的審查
企業(yè)計劃工作的好壞直接影響著企業(yè)管理水平的高低,因此,對企業(yè)計劃工作的審查應成為管理審計的一項重要內容。對企業(yè)計劃的審查應重點關注(1)企業(yè)是否設計出了適合本企業(yè)的計劃系統。這一審計內容包括:對各類計劃是否確定了適當的計劃制定者、計劃范圍和計劃形式,計劃是否與資源配置相協調,計劃是否與業(yè)績評價相協調等。(2)計劃是否與企業(yè)目標相符合,是否為實現企業(yè)目標服務。(3)計劃是否對影響計劃完成的一些不確定因素有所估計,并確定了相應的應變措施。(4)計劃是否建立在對歷史數據的正確分析和對未來合理預測的基礎之上。(5)計劃是否符合成本效益原則,即:完成計劃所取得的收益是否大于執(zhí)行計劃所需要的成本。(6)各部門之間的計劃是否協調,企業(yè)計劃正式下達之前是否征求了計劃執(zhí)行部門及相關部門的意見。(7)每一項具體計劃是否有計量其業(yè)績的標準和方法,能否為評價和考核計劃執(zhí)行情況提供依據。(8)是否存在保證計劃能夠按預定方案執(zhí)行的控制手段,計劃執(zhí)行過程中產生的各種信息能否及時傳送給計劃的控制者,計劃控制者能否對計劃執(zhí)行過程出現的偏差及時發(fā)現并予以糾正。
(四)對企業(yè)內部控制的審查
對企業(yè)內部控制的審查應成為管理審計的一項重要內容。對企業(yè)內部控制的審查可從以下兩個方面進行:
一、監(jiān)所檢察在實際工作中對羈押必要性審查工作存在的疑惑
新《刑訴法》第93條將羈押必要性審查工作賦予了檢察機關,而《刑訴規(guī)則》第617條明確規(guī)定監(jiān)所檢察部門在監(jiān)所檢察工作中發(fā)現不需要繼續(xù)羈押的,可以提出釋放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或者變更強制措施的建議。監(jiān)所檢察部門如何開展羈押必要性審查工作存在諸多疑惑。
(一)審查職責內容重復的疑惑
《刑訴規(guī)則》第617條規(guī)定了偵查階段的羈押必要性審查由偵查監(jiān)督部門負責;審判階段的羈押必要性審查由公訴部門負責。監(jiān)所檢察部門在監(jiān)所檢察工作中發(fā)現不需要繼續(xù)羈押的,可以提出釋放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或者變更強制措施的建議。而《刑訴規(guī)則(試行)》第619條又規(guī)定了進行羈押必要性審查必須進行的八條具體內容,對羈押性必要審查,偵監(jiān)部門和公訴部門已經涵蓋了需要進行羈押必要性審查的整個階段,而同時設定監(jiān)所檢察部門發(fā)現不需要羈押的也可以提出建議權。這樣就有可能出現同一個羈押必要性審查工作偵監(jiān)部門、公訴部門、監(jiān)所檢察部門同時審查同樣的羈押必要性審查內容,必然會造成羈押必要性審查工作內容的重復。
(二)異地羈押人員管轄不明的疑惑
規(guī)則賦予了監(jiān)所檢察部門羈押必要性審查的職責,而未明確監(jiān)所檢察部門是僅對本管轄區(qū)的羈押人員做羈押必要性審查還是應該對其場所被羈押的所有人員進行羈押必要性審查,從條文規(guī)定上缺乏明確規(guī)定,也不便于實際工作的具體操作。
(三)發(fā)現啟動方式不明的疑惑
按照《刑訴規(guī)則》617條規(guī)定,監(jiān)所檢察部門在監(jiān)所檢察工作中發(fā)現不需要繼續(xù)羈押的,可以提出釋放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或者變更強制措施的建議。這一條款中規(guī)定的發(fā)現啟動渠道、方式不明確,在實際工作中存在疑惑問題。
二、監(jiān)所檢察部門應對羈押必要性審查工作的幾點機制建議
(一)建立監(jiān)所檢察部門分工負責開展羈押必要性審查工作的機制
刑訴規(guī)則第617條、619條明確規(guī)定了羈押必要性審查工作由偵監(jiān)、公訴、監(jiān)所部門共同負責,并未規(guī)定監(jiān)所檢察部門到底應該在哪個階段、哪個內容方面負責羈押必要性審查工作,按照規(guī)則的字面意思理解監(jiān)所檢察部門應該是全階段、全內容的負責羈押必要性審查工作,那么必然會造成羈押必要性審查工作審查內容重復、管轄推諉和審查成本難度加大的問題,而解決這些問題的關鍵就是監(jiān)所檢察部門應該與偵監(jiān)、公訴部門通力配合,分工負責,即羈押必要性審查主體按照審查內容具體劃分,針對案件事實的羈押必要性審查工作分別由偵監(jiān)或公訴部門負責,對被羈押人的身體疾病情況、羈押期限的的羈押必要性審查工作由監(jiān)所部門負責。因為監(jiān)所檢察部門獨立于各個訴訟階段,對案件的事實證據情況掌握不多,而對被羈押人從逮捕到判決期間的身體情況、羈押期限等掌握得比較清晰,對于是否適合繼續(xù)羈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監(jiān)所檢察部門可以從監(jiān)督的角度向偵查機關、偵監(jiān)、公訴和法院提出釋放或者變更強制措施的建議。對于行使訴訟職權的羈押必要性審查工作即涉及案件事實證據方面的羈押必要性審查工作,由偵查部門、偵監(jiān)部門、公訴部門按照各訴訟階段的管轄分別負責。這樣分工負責既可以最直接、最直觀、最便利、最節(jié)約辦案成本的完成羈押必要性審查工作,又可以解決監(jiān)所檢察部門對羈押必要性審查工作的疑惑,更可以使檢察機關的羈押必要性審查制度在整體意義上得以加強。
(二)建立監(jiān)所檢察部門羈押必要性審查工作的協作配合機制
為了有效的開展羈押必要性審查工作,建立健全與相關辦案部門的聯系溝通、協作配合的機制。監(jiān)所檢察部門應當與偵查部門、偵查監(jiān)督部門、公訴部門、案件管理部門,以及人民法院刑事審判部門建立聯系溝通制度,定期溝通案件的有關情況,及時移送各自負責管轄的羈押必要性審查材料,確保羈押必要性審查工作及時、有效開展。同時還要加強與看守所的聯系溝通,確保及時發(fā)現應當進行羈押必要性審查的案件。
(三)建立監(jiān)所檢察部門羈押必要性審查工作的啟動機制
按照刑訴規(guī)則第616規(guī)定,被告人被逮捕后,人民檢察院仍應當對羈押的必要性進行審查。人民檢察院發(fā)現或者根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法定人、近親屬或者辯護人的申請,經審查認為不需要繼續(xù)羈押的,應當建議有關機關予以釋放或者變更強制措施。根據此條規(guī)定,監(jiān)所檢察部門應當建立羈押必要性審查啟動登記備案制度:一是由監(jiān)所檢察部門自行發(fā)現而啟動備案登記,包括監(jiān)所檢察部門在監(jiān)所檢察工作過程中主動發(fā)現啟動;偵監(jiān)、公訴部門發(fā)現涉及羈押期限和在押人員身體狀況方面的羈押必要性審查材料移送而啟動;看守所發(fā)現移送啟動;二是根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法定人、近親屬或者辯護人的申請啟動備案登記。使羈押必要性審查工作自啟動開始即操作具有規(guī)范化,內容具有全面性,確保實體、程序合法有效。
(四)建立監(jiān)所檢察部門以羈押場所為管轄范圍的羈押必要性審查工作機制
從我國目前情況看,羈押場所并非僅關押其轄區(qū)范圍內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那么必然會存在對什么范圍內的被羈押人員有羈押必要性審查權的管轄權問題。從新刑訴法和刑事訴訟規(guī)則上看并沒有明確規(guī)定,筆者認為從適宜管理、節(jié)約成本的角度考慮,應該是以場所為劃分,建立以場所在押人員為管轄范圍的審查方式,如果是案件事實問題即轉辦案管轄單位負責,如果屬于對羈押期限或者身體疾病方面的羈押必要性審查就由該關押場所的監(jiān)所檢察部門負責,這樣會使管理及羈押必要性審查工作更加便捷、直接和有效。
(五)建立監(jiān)所檢察部門羈押必要性審查工作的運行管理機制
為做好羈押必要性審查工作,作為監(jiān)所檢察部門,應該建立幾項必要的管理運行機制:
1.建立羈押必要性審查工作的檔案管理制度。從被羈押人進入羈押場所起即建立羈押審查檔案,認真填寫好被羈押人的身體狀況、羈押期限等有關情況,以便及時全面掌握被羈押人的是否存在啟動羈押必要性審查工作的情況。
2.建立羈押必要性審查工作的告知制度。制作羈押必要性審查告知書,建立告知程序。即每個入所的被關押人,在辦理入所后的三天內必須明確告知其有權利申請變更強制措施的權利,并將告知內容以書面的形式簽字保存,確保在押人員的合法權利。
3.建立有效的發(fā)現羈押必要性審查工作制度。一是建立與在押人員的約談制度。監(jiān)所檢察部門對新進人員在三日內應當進行談話,及時發(fā)現不適宜關押問題;二是建立約見檢察官制度,即對在押人員要求約見檢察官的,監(jiān)所檢察部門應當及時安排約見。三是建立與看守所監(jiān)管民警談話制度,即定期與不定期與看守所民警進行談話,及時了解在押人員的關押狀況、發(fā)現是否存在不適宜繼續(xù)羈押的條件。
4.建立羈押期限系統提示到期催辦制度。在羈押期限屆滿前7日時及時提示,到期催辦制度,防止超期羈押和有效開展羈押必要性審查工作。
一、審查工程項目招投標程序合法性
工程項目的建設需要經過勘探、設計、施工、監(jiān)理、材料設備供應等各個環(huán)節(jié),在各個環(huán)節(jié),工程建設的透明度尤其重要,必須走招投標程序,且程序必須合法,才能確保工程項目的陽光操作,確保工程質量,維護各方的合法權益。
招投標法第三條規(guī)定:“大型基礎設施、公用事業(yè)等關系社會公共利益、公眾安全的項目;全部或者部分使用國有資金投資或者國家融資的項目;使用國際組織或者外國政府貸款、援助資金的項目,必須實行招投標?!?/p>
上述規(guī)定從項目大小、建設性質、資金來源等方面界定了招投標的范圍。因此審計活動應按照上述規(guī)定,審查參與工程項目的建設者是否經過招投標;審查招投標程序是否正規(guī)、完善;審查是否有招標文件、投標預算或工程量清單、中標通知書等。
二、審查擬簽訂施工合同的主要條款合規(guī)性
招投標法第十九條規(guī)定:“招標文件應當包括招標項目的技術要求、對投標人資格審查的標準、投標報價要求和評標標準等所有實質性要求和條件以及擬簽訂合同的主要條款?!?/p>
按照上述規(guī)定,擬簽訂施工合同的主要條款應載入招標文件。擬訂條款載入招標文件后是一把雙刃劍,投標人投標則表示同意了擬訂條款,擬訂條款經過招標程序招標人不得隨意變更。因此招標人應重視擬訂條款的起草、擬訂工作,并須載入招標文件告知投標人。擬訂條款越詳細、越具體,合同執(zhí)行者的責任和義務越清晰、越明確,執(zhí)行中的糾紛和爭議也越小。
對擬訂條款應重點審查以下內容:(1)工程中主要材料是否符合設計質量要求和不超投標報價,在同質同價的條件下,擇優(yōu)選擇供貨廠家;(2)按照招標文件和投標文件在簽定承包合同的同時,應將施工現場的固體廢棄物、揚塵、噪聲、污水等污染物的治理寫入合同附加條款;(3)簽訂合同時合同協議書、中標通知書、投標書及其附件、通用條款、標準、規(guī)范及有關技術文件、圖紙、工程量清單、工程報價單或預算書、雙方有關工程的洽商、變更等書面協議或文件應為合同的組成部分。
三、審查施工合同條款與招標文件的一致性
招投標法第二十七條規(guī)定:“投標人應當按照招標文件的要求編制投標文件。投標文件應當對招標文件提出的實質性要求和條件做出響應?!?/p>
按照這一規(guī)定,施工合同的簽訂應當以招標文件為依據。為了保障施工合同簽訂與招標文件相一致,建設單位應制定相應的管理制度,制定合同正式簽訂前的審查程序、審查部門等。
合同正式簽訂前應重點審查以下內容:(1)審查工程量清單,合同主體是否合法,內容是否符合國家法律、法規(guī),形式是否符合該工程特點,文字表達是否準確,合同條款是否完整;(2)合同簽訂的內容是否依據招標文件,是否改變或削弱了招標文件提出的執(zhí)行條件和執(zhí)行效力;(3)招標文件以外新增補的合同內容,是否維護和保障了雙方經濟利益,是否屬于失衡或無效條款;(4)格式文本合同不明確或顯失公平的條款或內容,是否進行了針對性的刪改或修訂;(5)合同審查部門提出的審查意見和修改建議,是否在正式簽訂合同時進行了更正和采納。
四、審查工程項目內部管理控制制度的完善性
工程項目管理工作繁雜,視項目大小成立臨時管理機構和建立內控制度可以保障項目建設有序有效進行。
1、辦公環(huán)境明顯改善。辦公環(huán)境是影響對外窗口服務工作的重要條件,中心隨著人員的增加原有的辦公場所越來越擁擠,難以滿足施工圖審查工作發(fā)展的需要,為了更好的服務業(yè)主,中心想方設法改善辦公環(huán)境,經過努力**年初搬遷到了面積達到877㎡、接審審查各部門劃分合理、功能齊全的新辦公室。并從更遠的角度考慮,一次性購置了1638㎡的后備辦公室。
2、辦公設備快速更新。自動化辦公設施齊全是滿足施工圖審查工作需要和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前提。中心為每人配備了電腦,通過網絡建立與設計單位及業(yè)主之間的無紙化辦公溝通,方便業(yè)主及設計部門的查閱、回復。為了正確規(guī)范使用“**省建設工程施工圖設計審查信息管理系統”,單位購置了服務器等配套設備。在看到眾多業(yè)主因為施工圖紙?zhí)讛挡粔蚣八鶐髮徺Y料份數缺少而來回奔波后,去年年底中心又購置了工程復印機、復印一體機等為業(yè)主提供工程圖紙復印、掃描等便利服務,并進行圖紙電子信息化采集保存工作。
3、審圖工具更加齊備。各專業(yè)施工圖審查辦公室均配備了書柜和齊全的施工圖審查法律、法規(guī)、規(guī)章、規(guī)范性文件、工程建設技術標準、規(guī)范等,通過統一擺放和專人管理,既滿足施工圖審查工作需要又達到了美觀、整潔的效果。
4、檔案管理更加規(guī)范。中心設置專門辦公室、購買專業(yè)檔案柜存放檔案,且由專人管理,現在各項審查資料齊全規(guī)范、整齊有序、查閱便捷,施工圖審查的報審手續(xù)、節(jié)能設計報審表、審查意見、勘察設計企業(yè)的回復意見和變更設計、復審意見、審查合格書、結構計算書、節(jié)能計算書等長期保存,1套施工圖及地質勘察報告按規(guī)定保存。
5、業(yè)主意見更加重視。在搬遷新的辦公場所后,為了讓業(yè)主對我們的各項工作和服務多提意見和建議,我們一是設置了一個征求意見箱;二是印發(fā)幾百份征求意見表;三是設立了1條專線電話;四是經常上門征求意見。
二、強化人員管理、注重人員技術培訓
1、人員配備按照要求。實際到崗到位的專職審查人員達到并超過機構認定標準的數量,人員要求、專業(yè)配備等均達到相應認定條件,并不斷充實。專職審查人員實行電腦刷卡勞動考核制度。
2、人員注冊嚴格控制。嚴格任用具有相應資格條件的審查人員,并在條件范圍內開展施工圖審查工作。為防止審查人員同時在兩個及以上施工圖審查機構或者在設計單位從事施工圖審查或設計工作的,中心規(guī)定已開展注冊工作的施工圖專業(yè)審查人員必須注冊在本單位,對非注冊專業(yè)的人員的資格證書由單位統一管理。
3、人員培訓注重實效。(1)中心注重專家專業(yè)技術的學習和交流,通過定期組織課題研討,研究新規(guī)范、新標準,不斷提高專業(yè)人員業(yè)務素質和施工圖審查技術審查能力,鼓勵單位的專業(yè)人員參加繼續(xù)教育,參加省內外的專業(yè)培訓。僅**年中心參加專業(yè)學習培訓達到90多人次。
(2)中心一直以**地區(qū)勘察設計水平的整體提高為己任,因此我們經常組織專家與各級勘察設計單位和縣(市)施工圖審查機構進行技術交流,探討勘察設計中的技術問題,從源頭上避免一些設計失誤的出現。
三、強化制度建設,注重實際情況結合
1、根據單位實際情況建立制度匯編。**年底省建設廳下發(fā)了《**省建設工程設計施工圖審核中心內部管理制度》,該制度明確了施工圖審查機構職責、審查人員職責、審查質量管理制度、審查公示內容、審查工作程序等內容。為加強管理,以省內部管理制度下發(fā)為契機,我中心領導根據本單位實際情況結合省內部管理制度,制訂了《**市建設工程施工圖審查中心內部管理制度匯編》,該匯編為本中心第一本綜合性制度規(guī)范,主要分為職責程序篇、質量管理篇、服務管理篇、配套管理篇,其包含了審查機構、審查人員的職責,審查質量,行政辦公管理制度等,是一部較完整的內部工作管理制度,它的制訂對進一步加強我中心的審查管理和服務水平,提高施工圖設計審查質量有重要幫助。(附匯編目錄)
2、結合地區(qū)實際情況制訂行業(yè)規(guī)范。在對《**市建設工程施工圖審查中心內部管理制度匯編》不斷進行健全和完善的基礎上起草了《**市建設工程施工圖審查機構管理規(guī)范》,主要分為按類承擔審查工作、定期組織技術研討、落實學習培訓制度、開展行業(yè)管理制度、實行規(guī)范服務制度五方面的內容,它的制訂對提高**市施工圖審查機構的審查管理水平,完善和提升服務水準有重要意義。
四、強化服務意識,注重提供實效服務
1、服務體現在細節(jié)上。我中心作為建設局對外服務的一個窗口,一直牢固樹立為業(yè)主服務、為項目服務的意識,努力做好各項審查工作。為了方便業(yè)主,服務業(yè)主,我中心審查流程進行了優(yōu)化,一是對公示牌和施工圖報審表做了調整,其中報審表調整了一些填寫內容,增加了審查程序、審查時限、審查收費內容,減少了與巖土前置性審查表內容相同和一些非必須填寫內容,并對所需送審資料做了補充和詳細的說明,使審查流程清晰,讓業(yè)主更加詳細的了解我我中心辦事程序。二是在接審時對材料齊全的具備受理審查條件的勘察和施工圖設計文件,當日接受當日分發(fā)不過夜。三是抱著對業(yè)主高度負責的態(tài)度,實行項目審校及會審制度,防止錯審、漏審情況的出現。四是制訂了完善的獎懲措施,定期對施工圖審查質量進行抽查、考核,以不斷提高自身施工圖審查水平,更好為業(yè)主服務。五是嚴格在省建設廳認定的等級和范圍內承接施工圖審查業(yè)務,真正為業(yè)主把好關,對超出認定等級和范圍業(yè)務的施工圖及時和省審圖中心聯系,對重點項目落實專人協調辦理。
2、服務體現在效率上。(1)中心內部壓縮審查時間,加快審查節(jié)奏,組織技術審查人員加班加點。對于省、市重點工程和招商引資項目,中心實行“綠色通道”審查制,克服困難將審查時間進一步壓縮并盡量隨復審隨給回復意見單。據內部統計,中心在國家規(guī)定審查時間內任務的完成率為100%,內部控制時間內任務的完成率為96%,并且無一起因審查質量發(fā)生的投訴。
(2)對路途較遠的的開發(fā)區(qū)、縣區(qū)的重點項目常常利用節(jié)假休息日實行“上門審查”,及時溝通審查意見。
五、強化閉合管理,注重設計源頭把關
1、及時聯動兄弟單位。密切配合其他管理部門和管理機構,相互銜接,將建設工程是否通過施工圖設計審查,作為施工圖招標備案登記和辦理施工許可證等手續(xù)的必備條件,從管理程序上確保這項質量管理工作的落實。
關鍵詞: 必要性 制度的缺陷 制度的構建
一、建立捕后羈押必要性審查制度的必要性
(一)當前捕后羈押制度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
捕后羈押制度的主要目的在于保全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的人身、保全證據、預防再犯。但在司法實踐中,捕后羈押制度卻存在諸多問題,主要表現在:羈押率高居不下、超期羈押成為常態(tài);對捕后羈押的方式、期限以及必要性缺乏審查機制。究其原因,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分析:
1.捕后羈押必要性審查制度的不足
新刑訴法實施以前,檢察機關主要是在偵查、階段對超期羈押進行監(jiān)督,而沒有就捕后羈押的合法性與合理性進行實質監(jiān)督,導致羈押率高居不下、超期羈押的羈押現狀。
2.刑事訴訟的自身特點導致的結果
在我國司法實踐中,懲罰犯罪,保障國家安全乃是刑事訴訟法的最基本價值目標。1一旦保障人權和懲罰犯罪發(fā)生沖突,司法實踐一般優(yōu)先考慮懲后者,導致捕后羈押中損害犯罪嫌疑人或被告的合法權益的現象頻發(fā)。
(二)建立捕后羈押必要性審查制度的價值分析
一般國家的立法和理論均認為,羈押只具有程序保障的功能,而不具有實體懲罰的性質。2這就要求在刑事訴訟活動中定期審查羈押的必要性。新《刑事訴訟法》第九十三條規(guī)定的羈押必要性審查制度是對我國傳統羈押制度的完善,具有現實的必要性:
1.尊重和保障人權原則的必然要求
尊重和保障人權是刑事訴訟活動中必須遵循的基本原則,在羈押活動中表現為要定期審查羈押的必要性。新刑訴法明確規(guī)定了羈押必要性審查制度,有利于保障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的合法權益,體現了尊重和保障人權原則。
2.貫徹寬嚴相濟的刑事政策的要求
寬嚴相濟的形勢政策的基本要求是“能不捕的不捕,能少捕的少捕”,但在司法實踐中,檢察機關一般將刑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直接逮捕,這就容易導致不必要的羈押。通過建立捕后羈押必要性審查制度,強制檢察機關及實地審查羈押必要性,從而將寬嚴相濟的形勢政策落到了實處。
二、當前捕后羈押必要性審查制度存在的缺陷
雖然新《刑事訴訟法》明確規(guī)定了羈押必要性審查制度,但是該條文的相關規(guī)定顯得非常的模糊、籠統,不利于操作,在司法實踐中存在著諸多的問題。
(一)審查主體不明確
新《刑事訴訟法》第九十三條規(guī)定人民檢察院應當對羈押必要性進行審查,但是該條文卻沒有具體到由檢察院哪個部門負責必要性審查,偵監(jiān)、公訴、自偵、監(jiān)所都可以對捕后羈押必要性審查產生影響。審查主體的不明確會直接影響審查質量和效率,導致羈押必要性得不到保障,從而損害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的合法權益。
(二)審查內容不明確
西方國家大多都建立了司法審查制度,主要審查逮捕、羈押的合法性和必要性以及對不合法或不必要的羈押變更強制措施。我國現行法律沒有對捕后羈押必要性審查的內容做出明確規(guī)定,也沒有明確羈押必要性的審查標準。
(三)審查程序不明確
1.審查時限不明確。關于羈押必要性的審查時限法律沒有明確規(guī)定,是逮捕后立即進行羈押必要性審查還是一定期限過后再進行審查法律未作具體規(guī)定。
2.審查保障程序不明確。修改后的《刑事訴訟法》沒有規(guī)定捕后羈押必要性審查制度的保障程序,導致在司法實踐中羈押必要性審查得不到順利貫徹和保障。
三、捕后羈押必要性審查制度的構建
完善的捕后羈押必要性審查制度是保障人權的體現,筆者嘗試著從我國實踐出發(fā),結合國外經驗,探討捕后羈押必要性審查制度的構建。
(一)羈押必要性審查主體范圍的確定
新刑訴法沒有明確規(guī)定由檢察機關的哪個部門負責羈押必要性審查,但最高人民檢察院制定的《人民檢察院刑事訴訟規(guī)則(試行)》對此進行了補充說明,該《規(guī)則》第六百一十七條規(guī)定:“偵查階段的羈押必要性審查由偵查監(jiān)督部門負責;審判階段的羈押必要性審查由公訴部門負責。監(jiān)所檢察部門在監(jiān)所檢察工作中發(fā)現不需要繼續(xù)羈押的,可以提出釋放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或者變更強制措施的建議?!惫P者認為偵查監(jiān)督部門和公訴部門不應成為審查的主體,羈押必要性審查工作主要應當由監(jiān)所檢察部門負責。因為偵查監(jiān)督部門主要負責承辦批準逮捕案件,如果再讓其去對自己承辦的案件進行必要性審查,相當于“自己反駁自己”,顯然缺乏實施審查的動力;另外公訴部門的工作往往是圍繞著如何順利完成訴訟來開展的,其對羈押必要性審查的啟動動力不足。至于為什么應當由監(jiān)所部門負責羈押必要性審查,筆者認為一方面監(jiān)所部門具有羈押必要性審查的優(yōu)勢,因為犯罪嫌疑人一般都羈押在看守所內,這樣就便于監(jiān)所部門進行實時實地審查;另一方面,監(jiān)所部門在審查過程中可以做到中立、客觀,從而達到必要性審查的效果。
(二)羈押必要性審查內容的確定
檢察機關評估羈押必要性,要結合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被逮捕時所依據的條件是否變化、羈押期間的具體表現、訴訟期間證據保全情況等因素。3結合我國司法實踐活動,筆者認為,在進行羈押必要性審查時,應當重點關注以下內容:一是逮捕時所依據的客觀事實、證據是否發(fā)生了變化。如果根據新發(fā)現的證據或者案件事實不能認定犯罪嫌疑人構成犯罪或者不必要羈押時,則應當變更強制措施。二是犯罪嫌疑人的社會危險性是否發(fā)生變化。羈押的目的之一便是預防犯罪再犯,如果在隨后的偵查過程中,可以斷定犯罪嫌疑人的社會危險性明顯降低,不會給社會帶來危害,此時便沒有繼續(xù)羈押的必要。
(三)羈押必要性審查程序的構建
1.審查時限的確定
逮捕是最嚴厲的刑事強制措施,應當及時、多次地對逮捕后的羈押必要性進行審查。根據我國司法實踐活動的特點,筆者認為需要根據審查啟動的方式來把握審查期限。在依申請審查的情況下,自犯罪嫌疑人被逮捕后,有申請審查權主體可以隨時請求審查,并且基于新理由可以再次申請審查;在主動審查的情況下,偵查階段時,檢察機關應當在逮捕后一個月之后進行必要性審查,并且每隔兩個月可以再進行一次審查,公訴階段,檢察機關可以隨時啟動羈押必要性的審查。
2.捕后羈押必要性審查制度保障程序的構建
現行《刑事訴訟法》將羈押必要性審查權定性為審查建議權,不利于審查制度的貫徹。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方面構建審查保障程序。一是告知制度的建立。應當及時告知有關當事人繼續(xù)羈押或者繼續(xù)羈押的理由,接受當事人的監(jiān)督,提升司法公信力;二是增強羈押必要性審查意見的法律監(jiān)督力度。羈押必要性審查報告由檢察委員會通過后,應當由監(jiān)所出具書面理由,同時由公安機關具體地執(zhí)行變更后的強制措施,從而保障羈押必要性審查制度的順利貫徹。
參考文獻:
[1] 陳光中,[加]丹尼.普瑞方延.聯合國刑事司法準則與中國刑事法制.1998年版.第193頁.
[2] 克勞斯?羅科信.刑事訴訟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年:272.
[3] 劉晴.逮捕羈押復查的程序設計[N].檢察日報,2012―06―15(3).
[4] 林艷麗.逮捕后羈押必要性審查相關問題研究[J].知識經濟,2012,20:50-51.
[5] 陸冬年.淺議逮捕后羈押的必要性審查[J].法制與社會,2012,30:128+130.
作者簡介:
陳仕鋮,(1987-),男,福建省沙縣人,法學本科,福建省沙縣人民檢察院法警大隊法警
吳凱(1988-),男,福建省沙縣人,法學本科,福建省沙縣人民檢察院控告申訴科科員檢察員
腳注:
1.陳光中,[加]丹尼.普瑞方延.聯合國刑事司法準則與中國刑事法制.1998年版.第193頁.
一、審計范圍
凡由醫(yī)院開支、應列入醫(yī)院資產的下列工程項目,均屬審計范圍:
(一)新建、擴建、改造、大修工程項目;
(二)房屋、建筑物新建、改造工程;
(三)預算額在萬元以上的維修工程;
(四)其他審計的項目。
二、審計內容
(一)開工前審查的內容:
1、工程項目有無計劃和審批手續(xù);
2、施工、監(jiān)理單位有無資質證書;
3、概(預)算的編制是否符合有關規(guī)定;
4、資金來源是否足額,是否符合財務制度規(guī)定;
5、有無招標文件、議標合同,標的確定是否合理、合法,議標合同是否符合程序并經集體研究;
6、施工單位投標文件的有效性、合規(guī)性;
7、施工單位提供的施工圖預算是否符合規(guī)定要求;
8、其它須審查的內容。
(二)建設過程中審查的內容:
1、內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有效,有關法律、法規(guī)的貫徹執(zhí)行情況;
2、施工記錄、施工合同、監(jiān)理記錄是否完整、真實;
3、概(預)算的控制情況;
4、預付款和工程結算款等資金的管理、使用情況;
5、工程成本管理和控制情況;
6、對于隱蔽性工程,如土方工程、設備基礎工程、房屋、建筑物的基礎工程等,審查是否符合施工圖要求,施工記錄、監(jiān)理記錄是否完整、真實;
7、改造、擴建工程中拆除的廢舊材料物資的回收情況,審查是否按醫(yī)院規(guī)定進行處理,有無擅自變賣、處理情況;
8、工程變更是否有詳細說明及經過審批;
9、其它須審查的內容。
(三)竣工決算過程中審查的內容:
1、工程決算的真實性、合規(guī)性及完整性,套用定額和取費標準是否符合現行文件規(guī)定;
2、概算執(zhí)行情況和工程造價的控制情況;
3、審查工程造價是否超出計劃,超出計劃的原因及在實施過程中是否經過審批;
4、通過竣工決算審計對工程項目進行總體評價。
三、審計程序和方法
1、工程項目開工前七天,由施工管理部門向審計科報送施工圖紙、概(預)算、施工合同、施工、監(jiān)理單位的資質證書、招、投標文件等資料,由審計科審查確認。
2、建設過程中,由施工管理部門將施工記錄、監(jiān)理記錄、工程變更說明等資料及時報送審計科,以便審計科及時掌握、了解工程進度。對于隱蔽性工程,施工管理部門應及時通知審計科進行現場審查,核實工程量,并由三方(施工管理部門、施工單位、審計科)在有關記錄上簽字后各存一份,方可作為決算依據。
3、對于預算額在萬元以上的維修工程,要將醫(yī)院領導批準的計劃、預算等資料報送審計科,由審計科審查確認。
4、工程項目完工后,由醫(yī)院驗收小組驗收合格后,由施工管理部門和施工單位將驗收報告、決算書等資料報送審計科,審計科現場核實工程量,進行決算審計,審查確定工程造價,經施工管理部門和施工單位認可,報送醫(yī)院領導批準,然后送交財務部門進行辦理結算、轉資手續(xù)。
四、對有關事項的處理
(一)對于資質不合格的施工、監(jiān)理單位,審計科有權提請醫(yī)院領導予以更換;對于施工單位層層轉包、未實行監(jiān)理或監(jiān)理中不嚴格把關、使用質次、價高設備、材料等問題,審計科發(fā)現后要及時提請醫(yī)院領導予以制止和糾正;對于資料不齊全、內容不完整、數據不準確、手續(xù)不完備、格式不規(guī)范的決算報告,審計科應提出修改意見。
(二)對于隱蔽性工程,未及時通知審計科進行現場審查,影響工程質量的問題,對有關單位和個人給予通報批評,情節(jié)嚴重的,追究有關人員責任。
【關鍵詞】行政訴訟 合理性 司法審查 廣度
與行政合法性原則一樣,行政合理性原則是行政法上的一項原則性規(guī)定和要求,它不僅在理論意義上彰顯出行政法的基本理念,更在實踐中直接規(guī)范著行政機關的行政行為,即:行政機關在實施行政行為時,不僅要做到依法行政,更要合理行政。目前,有關在行政訴訟中合法性原則和合理性原則兩者的關系,學者們存在著不同意見,大致可以分為單一原則說,主次原則說與雙重原則說??梢?,并不是所有學者都贊同將合理性原則引入行政訴訟的范疇內。但是,隨著現代社會快速發(fā)展的進程中,行政事務數量越來越多,內容越來越繁復,行政權的觸角已經深入到社會生活的各個層面,看似合法實則濫用行政權侵犯公民權益的情況仍然時有發(fā)生。在這種現實背景的催生中,學者們對于在行政訴訟中引入合理性審查原則投以了關注,試圖尋找實現司法權對行政權的合理監(jiān)督、保護行政相對人利益的最佳路徑。
一、有關行政訴訟合理性審查廣度的概述
有關司法審查,羅豪才先生提到:“司法審查范圍的問題有三層涵義,1.司法審查的受案范圍;2.司法審查范圍的寬窄程度;3.行政行為受司法審查的程度?!彼J為司法審查對行政行為的審查是多角度、多層次、全方位的,其內容不僅包括法院對哪些行政行為可以審查,還包括法院在何種程度上對行政行為進行評價。嚴格來講,司法審查這一術語存在于英美法系中,與行政訴訟并不完全相同。但是,在我國行政訴訟是司法對行政行為審查的一種表現形式,兩者只存著細差別細微,幾乎等同。所謂行政訴訟合理性審查的廣度,是指哪些性質和類型的自由裁量行政行為的案件法院可以進行審查。與審查深度問題關注司法權與行政裁量權之間的縱向關系不同,審查廣度問題側重于關注司法權與行政自由裁量權的橫向關系,著力于解決司法權對行政權的干預的邊界,即法院對行政合理性審查的范圍問題。
行政法理論上,以行政主體對行政法規(guī)范的適用有無靈活性為標準,區(qū)分為羈束行政行為與自由裁量行政行為?!傲b束行政行為是指行政主體對行政法規(guī)范的適用沒有靈活性的行政行為,自由裁量行政行為則是指行政主體對行政法規(guī)范的適用有靈活性的行政行為。”對于羈束行政行為而言,行政機關完全依照法律的相關規(guī)定來作出行為,不存在自由裁量的內容,不涉及審查其合理性。本文所探討的行政訴訟合理性審查的廣度問題,主要是針對行政自由裁量行為而言的。
對于行政自由裁量行政行為的態(tài)度,就世界范圍而言,盡管兩大法系主要國家在司法傳統和相關法律制度上存在著很多不同,但是這些國家都把行政自由裁量行為納入了司法審查范圍。英國行政法對“越權無效原則”的解釋非常廣泛,幾乎囊括了所有的違法情形。行政自由裁量權的行使如若在實體上、程序上越權,或違反自然公正原則,都構成法院對其審查的足夠理由。其司法審查對于行政自由裁量行政行為的廣泛性由此可見一斑。大陸法系的德國,通過制定融程序與實體為一體的行政法法典,對于司法對行政自由裁量權的審查范圍和審查廣度由予以明確。其具體內容是:“無論何人,其權利受到公共權力侵害的,均可提訟。如無其他主管法院的,可向普通法院提訟?!绷硪粋€典型的大陸法系國家法國,主要以判例的形式,逐漸創(chuàng)立了一些關于行政自由裁量權司法審查范圍的原則和標準,并且在此基礎上確立了其司法審查的廣度范圍??傮w看來,各國在行政合理性司法審查的廣度和范圍上有所區(qū)別但趨于一致,呈現出可審查范圍更加廣泛,限制審查性規(guī)定逐漸減少的趨勢。這個過程中,對行政自由裁量權的行使,司法則保持既有所作為,又有所不為的姿態(tài),力圖在能動與謙抑之間尋求最良效果。
二、我國行政訴訟合理性審查廣度的現狀及分析
現行《行政訴訟法》第5條規(guī)定:“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 對具體行政行為是否合法進行審查”, 確立了合法性審查作為行政訴訟基本原則的地位。與此同時,《行政訴訟法》第54條對行政行為確立了7個審查標準。其中,對于“”和“顯失公正”審查標準的規(guī)定已經超越了第5條所確立的合法性審查的原則規(guī)定的范疇。但是,換個角度來講,《行政訴訟法》第5條的規(guī)定具備實質法治原則的特征,從而使“合法性審查”已經在一定程度上涵蓋了合理性審查的內容。因此, 筆者認為行政訴訟法并未將合理性審查與合法性審查置于同等地位, 而是將其定位為合法性審查的從屬原則,即合理性審查必須以合法性審查為前提。這就表明,盡管與西方國家相比,我國行政訴訟合理性審查在理論和制度上尚有諸多不足,但卻不能否認它的存在。
由此可見,我國法律中規(guī)定了行政訴訟法合理性審查的內容,是具有其進步意義的。但一定程度上我國現行規(guī)定的行政合理性審查的范圍明顯過窄,這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規(guī)定只審查具體行政行為的合理性,排除對立法行為和抽象行政行為的合理性的司法審查,這部分行為數量眾多,而且往往給許多公民切身權益造成影響,多數情況下,造成公民無法求助;二是只規(guī)定了“”和“行政處罰顯失公正”兩種行為,沒有其他相關規(guī)定,針對具體行政行為合理性審查范圍非常有限;同時對這兩者的內涵規(guī)定模糊,操作性不強,導致法院不愿涉及行政合理性問題,這使得原本不寬泛的審查范圍在實踐中變得更加狹窄;三是審查標準的概括性。除“”和“行政處罰顯失公平”的內容外,行政訴訟法基本上不存在其他關系到合理性標準的條款和內容,這是造成實踐中法院少管閑事和各行其是局面的重要原因;四是排除合理性審查的范圍較寬,抽象行政行為、內部人事管理行為等行為一概被排除在審查范圍之外。隨著相關理論和實踐和不斷深入發(fā)展,這些行為大多數都被世界各國納入司法審查的范疇,我國的規(guī)定明顯滯后,存在其不合理性。同時,隨著我國加入WTO,很多排除行政合理性審查的事項的規(guī)定是不符合WTO規(guī)則的,有違世界行政法發(fā)展的趨勢。
由于相關理論的不足和立法的欠缺,司法權過于自抑,我國行政訴訟合理性審查不僅制度本身不夠健全和完善,實踐中也沒有得到相應的關注和有效落實:即人民法院根據法律規(guī)定判被告撤銷或者部分撤銷和重新重新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少之又少,這使得本身尚不健全的行政合理性司法審查制度客觀上形成被虛置的尷尬狀態(tài)。為改善這種局面,有必要從理論上探討行政訴訟合理性審查的廣度、深度及標準等相關問題,提出相關建立健全我國行政訴訟合理性審查在制度上的設想。本文主要側重于從行政訴訟合理性審查廣度的角度來進行分析和探討。
三、對我國行政訴訟合理性審查廣度現狀的改善和努力
對于我國行政訴訟合理性審查廣度的現狀,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改善:
(一)由法律明確規(guī)定行政訴訟合理性審查原則的地位
要想真正改善我國行政訴訟合理性審查廣度問題的現狀,首先應在法律上明確行政合理性審查原則的地位和內容。合理性審查是權力制衡原則的本質體現,反映了權力互相制約的力度和強度,是司法權對行政權在深層次的監(jiān)督,這是從法理層面上進行分析。另一方面,從社會現實來講,行政機關行使自由行政裁量權領域的擴大和程度的加深已成為必然的趨勢,為了保護相對人權益,加強司法權對行政權的監(jiān)督,由法院對行政行為進行合理性審查是社會發(fā)展的實際需要。通過在法律上明確規(guī)定行政訴訟合理性審查原則,為合理性審查提供制度依據。在此基礎上,與之相關的審查廣度問題才能進入人們的視野。
(二)進一步擴大確立行政訴訟合理性審查廣度
“司法審查的范圍不是一個固定不變的范圍, 也不是一個絕對精確的范圍, 靈活運用是司法審查最大特點?!蔽覈F行行政訴訟合理性審查廣度并不寬泛,為行政機關在法律盲區(qū)逃避司法審查制造了機會,一定程度上導致了訴訟的不公平,不能有效地保護行政相對人的合法權益。如果擴大行政自由裁量行為的受案范圍,將所有不正當行使行政自由裁量權、違背行政合理性原則的行政行為,均納入行政訴訟審查的范圍,而不僅僅限于第54條規(guī)定的兩種情形,于國于民都是有利的。同時,根據具體情況,進行分析論證,將抽象行政行為、內部人事管理行為等行為的合理性納入行政訴訟審查的范圍。再次,隨著加入WTO,我們還要注意及時更新與借鑒國外優(yōu)秀的理論和實踐成果,在一些具有共性的制度設計上,在立法等各個方面與國際社會接軌。
(三)建立行政訴訟合理性審查相對具體化的形式標準
在審判過程中,判斷“不合理”或“合理”,其實際操作是存在著困難, 所以應總結出一些便于運用的可參考標準,使得審查更具可操作性。上文已經提到,我國現行法律在此方面的規(guī)定存在著欠缺。對此,我們可以借鑒德國的“比例原則”和英國的“越權無效”的內容,如:不正當目的、不相關的考慮因素、法律適用不當、畸輕畸重、反復無常以及不符合慣例等內容,從而使這種“不合理”予以明確。需要注意的是,隨著越來越多的學者對于行政程序予以關注,有關行政行為實施過程中程序違法的內容同樣應被納入進來。這樣一來,行政訴訟合理性審查的標準具體到細節(jié),從而可以達到法院裁決的一致性。這也是為改善我們現在行政訴訟合理性審查廣度問題的現狀所必須做出的努力。
?結語
總體說來,一方面,行政訴訟合理審查寬度是司法權用以衡量行政行為的重要標尺;另一方面,它又限定了司法權自身的權力界限。十報告明確了到2020年基本建成法治政府的目標,對行政主體及其行政行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與期待。在日益展升的行政法治實踐過程中, 在行政訴訟中引入合理性審查原則, 以實現司法權對行政權合理的監(jiān)督, 是我國在行政訴訟制度方面反思歷史、展望未來所做出的必然選擇。當然,僅僅關注行政訴訟合理性審查的廣度問題是不夠的。行政訴訟合理性審查的范疇還包括其審查深度、審查標準等一系列相關問題。我們需要從理論和實踐上建立相關配套制度體系,從各個方面來推進行政訴訟合理性審查原則建設的有效進程。
參考文獻:
1.羅豪才, 中國司法審查制度 [M],北京大學出版社版社,1993
2.孫笑俠,法律對行政的控制――現代行政法的法理解釋 [M] ,山東人民出版社,1999
3.胡建淼,行政法學 [M] ,法律出版社,2003
4.姜明安,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 [M] ,北京大學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5.王名揚,法國行政法 [M] ,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
6.王名揚,美國行政法 [M] ,中國法制出版社,1997
7.劉天華, 對行政自由裁量合理性的司法審查 [J],人民法院報, 2006(12)
8.朱豫秋、劉莉莉,論對行政合理性的司法審查,[J],政法論壇,2007(11)
9.陳少瓊,我國行政訴訟應確立合理性審查原則 [J],行政法學研究, 2004(4)
10.張力剛,行政合理性司法審查芻議 [J] ,當代法學, 2002,(3)
11.何正平,試論行政合理性司法審查 [J] ,四川師范大學學報,2002(1)
第一條為進一步強化政府信息公開工作的組織實施,規(guī)范公開內容,完善公開制度,協調公開流程,推進政府信息公開工作實施的規(guī)范化、制度化和長效化,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有關規(guī)定,并結合縣局實際,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本辦法適用于*縣國家稅務局機關各單位。
第三條政府信息公開工作應遵循合法、及時、準確、便民的基本原則。政府信息公開內容以本級機關產生的政府信息為主。
第二章組織領導
第四條*縣國家稅務局政府信息公開工作領導小組(以下簡稱信息公開領導小組)和監(jiān)察部門負責對政府信息公開實施情況的指導、協調、監(jiān)督、評議。
第五條*縣國家稅務局政府信息公開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以下簡稱信息公開辦公室),是*縣國家稅務局依申請公開政府信息工作的歸口管理部門,負責政府信息公開工作的組織、實施。
第六條相關科室負責政府信息公開工作的保密審查、政策把關和信息提供。相關科室應指定專人為本科室政府信息公開工作聯絡員,負責本科室政府信息公開工作的組織、協調以及與信息公開辦公室的工作聯系。
第七條建立和完善政府信息公開“黨組統一領導、信息公開領導小組組織協調、職能部門各負其責、紀檢監(jiān)察部門監(jiān)督檢查”的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既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又密切協作、形成合力。要把政府信息公開工作與業(yè)務工作緊密結合,統籌安排,形成上下聯動、整體推進的政府信息公開工作格局。
第三章工作流程
第八條首次規(guī)范公開。各科室依照《*縣國家稅務局政府信息公開目錄》所列責任信息的類別,制作主動公開信息,以電子文本形式上報信息公開辦公室,隨附索引(索引格式見附表)。對文件中部分內容已廢止失效的,也應列入公開內容并注明廢止條款。
第九條及時維護與更新。屬于主動公開范圍的政府信息,應當自政府信息形成或變更之日起20個工作日予以公開。各責任科室應在15日內制作并對擬公開政府信息進行必要的公開前審查,填制《*縣國家稅務局主動公開政府信息編制表》(見附表),一并上報信息公開辦公室。除公開目錄列舉的內容外,其他需要公開的內容由相關科室向信息公開辦公室提出,經信息公開領導小組同意后及時。
第十條年度清理。年末各責任科室協同信息公開辦公室應對全年主動公開信息內容進行自查和整理,信息公開辦公室應對政府信息公開指南和政府信息公開目錄進行更新,保證公開內容全面準確及時。
第十一條依申請公開信息工作流程依照《*縣國家稅務局依申請公開政府信息工作規(guī)程》執(zhí)行,通過填制《*縣國家稅務局依申請公開政府信息承辦單》(見附表)完成科室間流轉并及時。
第四章公開前審查
第十二條建立健全政府信息公開審核制度。所有公開的信息內容必須經過事前審核,準確把握公開的重點、范圍、形式和時機等。
第十三條對擬公開的政府信息按照下列程序進行審查:
(一)確定擬公開的政府信息內容;
(二)將擬公開的政府信息送科室負責人審查;
(三)擬公開的內容較為重大的,將擬公開的政府信息送分管局領導審核簽發(fā);
(四)擬公開的內容涉及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重大利益或者可能引起重大社會影響的,還須報信息公開工作領導小組主要負責人審批;
(五)擬公開的內容需報上級主管部門審批的或者涉及其他部門的,應當送交有關主管部門審批,或與有關部門進行溝通、確認。
第十四條對擬公開的政府信息從以下方面進行審查:
(一)對擬公開信息的范圍、形式、時限、程序等進行合法性審查;
(二)對擬公開信息的準確性、權威性、完整性、時效性和安全性進行審查;
(三)對擬公開信息應當依照《*縣國家稅務局政府信息公開保密審查辦法》進行保密審查。
第五章評議與考核
第十五條建立政府信息公開評議制度。通過會議評議、網上評議、問卷調查等形式,對公開的內容是否真實、準確、全面,時間是否及時,程序是否符合規(guī)定,制度是否落實到位等進行評議。對評議中反映的問題,及時制定措施、積極加以整改。
第十六條建立政府信息公開考核制度。定期對本機關政府信息公開工作組織檢查考核,制定考核辦法,量化考核標準,逐步將政府信息公開工作納入局機關工作目標考核和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內容。
【摘要】民主最大化是一種理想狀態(tài),立法和執(zhí)法者的“經濟人”本性和信息的不對稱使得民主最大化無法實現,同時也為司法審查的產生提供了現實的基礎。本文試以經濟學的視角,在分析司法審查設計的供求關系和內部分配偏好的基礎上,試圖尋找一定民主條件下司法審查設計的最優(yōu)結合點。
民主是的應有之義,它最終需要達到這樣一個境地:任何人都不會被迫去做法律沒有要求他做的事情,也不會被禁止去做法律允許他做的事情,在權利與義務之間尋求一種平衡,以實現整體意義上的人民的利益。要保障民主的實現,就要防止權力的濫用。但“經驗告訴我們:一切擁有權力的人都傾向于濫用權力,而且他們會把自己權力運用到極限,為了防止權力濫用,從根本上說需要用權力來制約權力?!彼裕@種制度框架下的民主的真正實現,就必須依賴于司法審查等制度對權力進行有效制約。美國是司法審查最為完善的國家,其司法審查是指法院審查國會制定的法律是否符合憲法以及行政饑關的行為是否符合憲法及法律而言。也就是說,司法審查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既有對國會立法是箭臺憲的審查,也有對行政行為的司法監(jiān)督。
目前學術界對司法審查的研究很多,但一般都研究其產生的必要性以及在我國如何構建等等,本文試以經濟學的視角對一定民主條件下的司法審查毆計予以分析,試圖從中找出司法審查設計的分配組合。
一、建立司法審查制度必要性的經濟學原因
(一)立法、執(zhí)法機關的“經濟人”假設要求建立司法審查制度
絕對意義上的民主是一種理想狀態(tài)。在民主的構建中,設計主體存在這樣一種假設:在民主付諸實踐后,現實中的運作和預先設想的民主理想狀態(tài)保恃一致。也就是說需要其實施主體是嚴格按照民主制度的設計進行規(guī)范操作的。
然而制度經濟學告訴我們,立法機關和行政機關是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經濟人”,在其本性上都是“使自我滿足極大化的理性主體”,他們依據自的偏好和最有利于自己的方式進行活動。從立法:自度來說,立法者作為“經濟人”在了解和掌握了立法背景和現實環(huán)境的基礎上,他們并不是以社會民。最大化、有效配置社會資源為目的,而是追逐自身,州益的最大化,制定一些有利于自身利益的法律法規(guī)。由此對民主的實現產生一個效用,設為Ul。同樣行政執(zhí)法者也會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前提下,產生民主效用,設為U2,在Ul、U2不沖突的情況下,Ul+U2是遠遠小于設計者所設想的理想效用U的??梢?,立法、執(zhí)法和守法的權利以及權力的規(guī)范運用只是一種理想的假設,在現實中不可能完全按照民主設想的模式運行。
(二)信息的不對稱性要求建立司法審查制度
理想化的民主要求保證信息的對稱性。即認為民主的博弈雙方,即權力機關和權利公民之間。權力機關相互之間是信息對稱的。在任何一一方偏離民主軌道的時候,是有救濟的可能的。信息對稱假設表明公民和立法者、執(zhí)法者具有同樣的信息優(yōu)勢,能夠較好地保護自己的民益。
然而經濟學認為,“在市場經濟體制下,專業(yè)知識與專業(yè)化產品通常要拿到市場上交易。由于市場主體之間彼此交換的是一種專業(yè)知識或專業(yè)化產品,交易雙方各自所占有的自身產品的性能、質量等方面的信息顯然要優(yōu)于對方,尤其對于普通消費者來說,往往很難在購買時就能憑常識即時、準確的識別產品的性能和質量;再加上市場交易本身的專業(yè)化導致市場交易范圍的拓寬,就在事實上拉長了市場主體之間的地理和心理距離?!边@表明,交易雙方是不可能實現完全的信息對稱。同樣,如果把民主的實現看作市場交易,那么各個權力機關和人民便成為交易的主體,無論是權力機關之間,還是權力機關和人民之間,都會存在信息的不對稱。再加上資源的有限性,必然使交易雙方發(fā)生沖突,損害民主的整體效用。也就是說前面的U1和U2是不可能實現的,或者說是不可能同時實現的。尤為嚴重的是,由于公民的弱勢地位,公民的民利更加難以實現。更加需要保障。那么,建立司法審查制度來約束立法和執(zhí)法行為,保障公民的民利的實現,顯得尤為重要。
總之,民主是目的,司法審查是手段。司法審查制度的產生源于:(1)立法者和行政執(zhí)法者的“經濟人”本性,使得他們追求自身利益而忽視公民民利。(2)信息不對稱。立法和執(zhí)法者相比較于公民,存在很大的信息優(yōu)勢,從而利用這種優(yōu)勢損害公民民利的實現。因此需要建立司法審查制度。建立司法審查制度,關鍵就是如何確定在一定民主水平下的保持什么樣的司法審查水平以及在司法審查內部立法審查和執(zhí)法審查如何分配。
二、司法審查的供求分析
如上所述,司法審查是國家制度設計的一種,是制度設計者用來規(guī)范立法和行政執(zhí)法活動保障民主的有效途徑,同時也是公民為保護自身利益不受立法活動和行政執(zhí)法活動損害,愿意而且能夠接受的制度需求。從經濟學角度來說,司法審查制度作為一種商品,制度設計者構成了司法審查制度的供給方,而公民就構成了司法審查制度的需求方。這種供給和需求量的大小則是隨著民主程度的變化而變化的。
(一)司法審查的制度供給曲線
很顯然,司法審查的制度設計構成了這一制度的供給。但這種供給是隨著社會民主程度的變化而變化的。民主程度越高,表明司法審查的存在空間越大,制度設計者對于司法審查的設計更加完善和全面??梢哉f,司法審查的存在空間是與民主程度成正相關的。并且,隨著民主程度的提高,司法審查的制度設計者將使其逐漸處于一種持平狀態(tài)。但是,司法審查本身又存在上下界限,這是民主發(fā)展的必然要求。民主發(fā)展到一定的程度,也要求司法審查的規(guī)范性。這種規(guī)范性,表現在法律規(guī)定的司法審查的法律界限,也表現在具體運作過程中的現實約束。這樣就構成了司法審查的制度供給。如圖I所示:
(二)司法審查制度的現實需求曲線
司法制度的現實需求是指公民愿意并能夠接受的司法審查的量。司法審查制度是規(guī)范立法和行政執(zhí)法活動,保障公民的民利。因此,民主發(fā)展程度越高,國會立法和行政機關的行政行為逾越法律界限的可能性越小,公民民利遭受侵害的可能性也越小,對于司法審查制度的現實需求就越少。不難看出,司法審查制度的現實需求是與民主程度成反相關的關系。
(三)司法審查制度供求均衡點的確立
作為一種制度商品,司法審查制度在供給和需求的相互作用下,必然具有其均衡點。合并圖I和圖II,不難得到司法審查制度的供求平衡點。首先,司法審查制度的供給和需求曲線都是在司法審查的現實界限之間的,一切現實兇素構成了司法審查制度供給和需求的外部條件,制度設計者和公民對于司法審查制度的供給和需求無法超過這個現實的基礎。其次,H點反映了供給和需求達到均衡后的民主水平,即S;D。相應的,也確立了均衡的司法審查制度的量,也就是司法審查所涉及的內容、手段以及相應的權限等。
(四)均衡點的移動
1.平行移動。如果S和D兩條曲線或其中一條平行移動,說明在一定的民主水平下,由于影響司法審查的其他變量的變化,導致了司法審查量的增加和減少。如需求線從D平移到D1,相應的均衡點從H移到Hl,表明在一定的民主水平上,由于其他因素,如立法者和行政執(zhí)法者素質低下,公民對于司法審查的需求量E升,也帶來了均衡點司法審奄量的增加。
2.非平行移動。如果S和D兩條曲線或其中一條非平行移動,說明供給或者需求曲線的斜率發(fā)生變化,反映了民主對司法審查影響力的變化,也帶來司法審查量的增加和減少。如需求線從D平移到D2,相應的均衡點從H移到H2,表明由下其他因素的影響,比如國外民主作風的盛行于國內,司法審查和民主之間的對應關系發(fā)生了變化,同樣民主程度的變化,司法審查變化的量將減少。
供給或者需求線的移動帶來新的均衡點,連接這些均衡點,將會形成一條直線HH1,稱之為“供求均衡線”。在這條直線上的點均滿足均衡條件。
三、司法審查的內部分配偏好
司法審查的內部分配偏好是指司法審查活動在立法審查和行政行為審查之間的分配。
(一)立法審查和行政行為審查的無差異曲線
司法審查包括審查國會立法和行政行為兩個方面,司法審查內部的分配同樣也是影響著民主的進程。根據實際,我們知道立法審查和行政行為審查之問可以相互替代。對于公民來說,如果總效用不變的也法審查和行政行為審查的結合就形成了一條無差異曲線。經濟學上,無差異曲線是能夠給消費者帶來柑同滿足程度的商品或服務組合點的軌跡。這種相同的滿足程度在經濟學領域稱為效用,這里我們可以理解為一種對民主的認同感。
(二)司法審查制度設計者的預算曲線
在經濟學上,預算線是指在商品價格和消費者收入不變的情況下,消費者所能購買的商品不同數母和各種組合。在這里,司法制度設計者在成本約束下,在一定的民主水平下,司法審查和行政行為審查的組合。
(三)司法審查在立法審查和行政行為審查之間的最優(yōu)結合點
最優(yōu)結合點是在滿足制度執(zhí)行者的預算約束的前提下,帶給公民最大的效用的點。如果不斷減少制度設計者的預算約束,預算線將平行向右上方平移。這樣會與更大效用的無差異曲線相切,形成新的最優(yōu)結合點,連接這些點,形成一條曲線MN,稱之為“預算一效用線”,相當于經濟學上的“收入一消費線”。表明在這條線上,所有的點既滿足制度設計者預算的約束,又使得公民得到最大的效用。
(四)司法審查制度的“供求均衡線”和“預算一效用線”的關系
在圖III中,由于“供求均衡線”上的點處于現實約束的上下界限A、B內,也就是滿足政策設計者的預算線,同時滿足公民的需求,當均衡點的司法審查制度在立法審查和行政行為審查之間的分配使得公民效用最大化時,這一均衡點必將分布在“預算一效用線”上。也就是說,“供求均衡線”和“預算一效用線”相交。在這一交點上,滿足三個條件:(1)滿足制度設計者的預算約束;(2)滿足公民最大效用約束;(3)滿足公民對立法審查和行政行為審查最優(yōu)分配期望。因此,尋找這一交點,使得制度設計者和公民都能夠實現效用最大化和成本最小化,是解決問題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