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演講的策略與技巧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英語演講教學;教學效果;影響教學效果因素
【中圖分類號】H31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2831(2012)08-0045-3 doi:10.3969/j.issn.1006-2831.2012.03.012
在全球知識、文化、科技競爭的場所,個人在職場參與人際溝通的機會相當多,如果缺乏演講的能力將限制個人生活與職場的上升與發(fā)展。演講能力除了能提高生涯發(fā)展?jié)摿εc就業(yè)能力,學者們也認為演講教學可提升學習者的思維能力。演講教學提供學生將內心想法表達出來,以及與他人互動交流的機會,并能通過他人的檢驗來改善自己的思維。
在國際競爭的環(huán)境中,外語溝通的能力逐漸成為一項重要的能力指標,而要克服學生外語學習困難,培養(yǎng)學生高層次的語言表達能力以達成高等教育的目標,語言教師就必須發(fā)展有效的教學方式,實施完備的教學策略才能獲得教學的最大成效。
1 英語演講教學的起源,發(fā)展與重要性
演講學起源于古希臘與羅馬。古羅馬時期由于受到希臘文化的影響,教師在課堂上引用時事或重要的社會議題,要求學生發(fā)表意見或相互辯論,目的是為訓練政治哲學演講家。羅馬帝國建立后,百姓參政權減少,言論也受到限制,演講學于是日益沒落。文藝復興的來臨再度開啟演講學的研究。近年來,英國的學者們更將口述英語提升到與寫作英語相同的境界與水平,并認為口述英語與寫作英語在日常生活中應居同等地位。
從歷史演變來看,演講活動與整個社會環(huán)境民主與高度發(fā)展的要求密切相關,社會愈民主愈蓬勃發(fā)展,演講活動就愈興盛。從教育的角度來看,演講不僅是推動學校教育與社會教育的主要媒介,學習演講本身也被視為深具價值的教育科目。
演講的過程包括了主題擬定、收集相關資料、閱讀資料、思考文章的組織與撰寫講稿內容,其中牽涉了聽、說、讀、寫表達能力的運用以及與聽眾的溝通與互動。發(fā)表演講的過程是培養(yǎng)個人獨立思考、主動尋求知識與溝通能力的展現(xiàn),也是新時期教育青年學生所要具備的基本能力之一。學校對英語演講教學的重視可為學生未來職業(yè)發(fā)展打下有利的基礎。
2 教學效果的涵義與影響因素
2.1教學效果的涵義
教學效果的理念建構是以Bandura的“自我效果”(self-efficacy)概念為基礎開始發(fā)展的。20世紀70年代以后,教學效果研究的主流即是探討“過程一結果”模式(process—product),強調師生間教學與學習過程間的交互作用,重視教師教學行為對學生學習成就的影響。80年代開始至今,研究范圍則涉及教師思考、教材的組織結構與教師的回饋評價。教學策略與技巧主要與教師和教學專業(yè)知識相關,包括學科知識、一般教學知識與專業(yè)學科教學知識,教師的思考與決定、教學行動三個方面的研究,這些范圍都各自包含了許多影響教學效果的因素在內。
2.2教學效果的影響因素
Harris回顧歷年來有關的研究后提出四點達成教學效果結論:首先,具體清晰的教學目的,是達成教育成果與教學成效的重要基礎;其次,教學過程中技巧與行為關系著教學品質的良好與否;第三,廣泛多元的教學模式或策略是達成教學效果的必要條件;最后,教師的反思、探究與持續(xù)專業(yè)的發(fā)展與成長都與有效教學息息相關。
綜上所述,教學不等于學習,教學效果的發(fā)揮才是達成教師有效教學與學生獲得學習的保障。了解影響教學效果的因素是進一步達成有效教學的途徑。因此,研究教學效果與其影響因素的觀點大致可從教學前教師的思考與規(guī)劃、教學過程的師生互動、教學策略與評價,以及教學后的教師經(jīng)驗反思來探究。
3 教師演講教學過程
3.1教學前進行復習與預習
教師進行正式教學前對學生之前學習過的內容進行復習與檢討,作為正式教學的前導,然后進行預訂課程內容的教學。復習的內容范圍是不同英語演講主題的寫作方式與基本原則,使學生日漸將課本知識活化為內在邏輯思考的一部分。
3.2學習中建立良好的師生互動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待學生如同朋友一樣,師生間建立良好的“友誼”關系。教師極少以命令的語氣和同學交談,其角色屬于協(xié)助者與引導者。教師授課時,眼神溫和地環(huán)視全班的每一位同學;點名學生回答問題時,能夠叫出每位同學的英文名字,并給予全班均等發(fā)言的機會,贊美學生的表現(xiàn);當學生發(fā)言時,非常專注于聆聽學生的演說內容,時常點頭、微笑,不會立即糾正學生的語法和發(fā)音錯誤;學生演講結束后,教師僅給予婉轉的建議與批評,隨時提供學生課后個別輔導的時間。
3.3形成性評價檢核學生的學習
形成性評價更能反映學生的個別差異,與真實世界解決問題的復雜性較為接近,與教師的教學相關,更能真實測量學生學習的品質。學生要應用他們所習得的知識與技巧,表現(xiàn)出認知的復雜度。教師以持續(xù)性、真實性的方式評價學生的學習表現(xiàn)。
3.4教學后的教師經(jīng)驗反思
教學后對自己的教學經(jīng)驗作反思活動。反思的方式主要以記筆記的方式,在教學評價筆記本內記錄學生每周的學習狀況。反思的內容是個別學生對學習內容的吸收程度、學習成果呈現(xiàn)的學習狀態(tài)與師生間的互動狀態(tài)。
4 多樣化的教學策略
有意義的教學策略活動是外語課堂教學成功的重要因素。師生間的對話教學主要以英語的對話方式進行教學。
關鍵詞:交際模式;公眾演講;口譯;即席演講;即興演講;元語言;目的語;語言習得
中圖分類號:H315.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1573(2016)02-0046-04
口譯作為一種跨文化交際活動,其重要性已得到廣泛認同。鑒于演講和口譯在當今社會對外交流中扮演的重要角色,筆者通過對演講和口譯交際模式特點的對比分析,旨在為提高演講能力和培養(yǎng)合格口譯人才提供理論依據(jù),并旨在演講藝術和口譯教學方面有所突破,從而探討出一套培養(yǎng)外語專業(yè)精英人才的方法。
一、公眾演講和口譯的交際模式
演講,又稱講演、演說。它是一種言語表達的交際活動,是一種借助口頭來傳播信息、交流情感的現(xiàn)實性很強的社會交際活動。演講的信息交流模式往往被視為解釋演講過程的有效手段。從Aristotle到Shannon和Weaver(1949)較早提出的交流模式到O′Hair,Stewart和Rubenstein(2011)、Beebe and Beebe(2012)提出的人際交流模式得出,信息源泉、媒介、接收者、噪音、語境和反饋是交流過程中不可或缺的因素。根據(jù)Lucas(2001)公眾演講交互模式:演講者對已知信息編碼(encode)通過媒介渠道將信息傳遞給聽眾,聽眾對聽到的信息進行解碼(decode),再將所理解的信息通過媒介反饋給講話者,在整個過程中,信息傳遞的方式是單向的,演講者只是信息的傳送者(sender),而聽者則扮演著信息接收者的角色(receiver),所傳遞的信息在兩者之間有著共享意義。在信息傳遞中,演講者需要具備較強的語言駕馭能力和臨場發(fā)揮能力。另外,受外界因素干擾,演講者在臺上會出現(xiàn)緊張忘詞等現(xiàn)象,此時要迅速做出反應并盡快彌補缺失,以確保演講的流暢性和完整性。在整個過程中,演講者要達到控制緊張情緒、適應不同的聽眾、流暢地表達思想,需要長久的專業(yè)訓練和自身的努力來達到(Osborn,Osborn和Osborn,1997)。
從演講的分類來講,演講主要分為定題演講和不定題演講。定題演講主題鮮明、目的明確、針對性較強;不定題演講又分為即席演講(impromptu speech)和即興演講(extemporaneous speech),均要求演講者根據(jù)主題快速組合信息,并用嚴密的邏輯進行演講。在演講專業(yè)領域里面,即席演講并不等于即興演講。從命題范圍來講,即席演講的話題更具廣泛性,它可以包括影視佳片、名人名言、諺語俚語等等;而即興演講是以目前國內外發(fā)生的時事熱點問題為主,具有一定的實效性。在準備和演講的時間上,兩者也存在很大差異。即席演講者拿到演講話題后一般有兩到三分鐘的準備時間,然后用五到六分鐘的時間演講;即興演講相比即席演講,它允許演講者有更多的準備時間,一般為三十分鐘,在此時間范圍內,演講者需具備快速查詢文獻的能力,然后用八到十分鐘的時間陳述其演講內容。在演講過程中,兩者都可以攜帶筆記或卡片進行演講。此外,即席演講中,演講者只需對命題相關的已知信息進行有邏輯性地重新組合;而即興演講者可以借助大量的邏輯證明作為輔助,直接深入地對演講話題進行論述。由于研究設計中的課時限制,筆者采用的演講模式為即席演講。
與演講不同,口譯是一種將感知和理解的信息快速準確解碼,并用目的語表達出來的交際行為,是當今社會跨文化交際的一種方式。Nida(1976)曾指出文本的翻譯給譯者提供了大量的時間理解和修正譯文,并且可以獲取譯文的反饋意見。但是,在交替?zhèn)髯g或者同聲傳譯中,由于任務具有及時性和瞬間性的特點,譯者不可能有大量時間理解和更正語誤。Gile(1997)口譯模式是基于認知語言學基礎產(chǎn)生的,它包括三個階段,即解碼―記憶―編碼。從Gile模式可以推斷出來,口譯的第一階段,即聽力理解階段可以分為聽音、記憶、筆記和協(xié)作,此階段的主要任務是譯者對所聽到的信息進行解碼。第二階段是對解碼的信息重新編碼的過程,即信息重組,它包括信息回憶、閱讀筆記和用目的語產(chǎn)出信息。Gile口譯模式的本質在于傳遞意義,譯員的注意力分配、筆記能力和語言產(chǎn)出能力尤為重要。譯員在交際過程中,既是信息的接收者也是傳送者,且傳遞模式是雙向和同步的。除此之外,譯者還充當了演講者和聽者之間協(xié)調者的媒介作用。由此可見,口譯是一個信息加工的過程,譯員用目的語再現(xiàn)原語信息時,包含對理解的信息用譯語重新組合和表達,即譯語的組織架構和有聲語言產(chǎn)出。此環(huán)節(jié)相當于譯員發(fā)表了一次公眾演講。譯員的語言基本素質、語言組織技能和抗緊張情緒等公眾演講技能對口譯的產(chǎn)出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通過分析Lucas(2001)的公眾演講交際模式和Gile(1997)的口譯交際過程模式發(fā)現(xiàn),兩者在英語語言能力、演講技能、批判性思維、抗壓力能力、筆記依賴程度、信息組織和表達能力等方面存在許多相似點。筆者將從演講藝術的角度探討其對譯員口譯表達能力的影響,并檢測演講培訓能否對口譯產(chǎn)出階段的能力有所提升,以期尋求演講和口譯各自特色的前提下追求最大化效益。
二、研究方法
參加實驗的35名受眾者為口譯短期培訓班的成員,培訓時間為兩個月,培訓目的是考取全國翻譯資格(水平)考試二級口譯資格證書(CATTIⅡ)??谧g培訓者均為中高級語言學習者,23人獲得大學英語六級證書、12人獲得英語專業(yè)八級證書;其中女性31人、男性4人;所有口譯受訓者均參加為期八周的演講課程。由于此前未進行過大量的公共演說技巧培訓,因此在培訓之前只有很少的受訓者可以進行4~6分鐘的即席演講。
在演講培訓開始前和培訓結束后,口譯培訓成員分別回答了一份關于演講技巧自我評估的五點量表的問卷調查。問卷中1代表此項能力非常低,5代表此項能力非常強。根據(jù)文獻回顧所得出的結論,演講技巧自我評估的問卷調查內容包含以下十項能力:英語語言應用能力、英語語言交際能力、公眾演講技能、即席演講技能、批判性思維能力、演講焦慮程度、減少依賴筆記程度、演講中勸說技巧、組織信息能力和表達能力。
為給準譯員提供更多的即席演講練習機會,避免其過度依賴筆記并緩解焦慮情緒,訓練設計主要參考以下幾個因素:口譯培訓大綱、課程時間、培訓者的課堂參與程度、內容的輸入和輸出、以及演講的準備、練習、演示和評估(Lucas,2008)。口譯培訓的整個過程中,演講課程安排每周三節(jié)課,每節(jié)課一百二十分鐘。培訓分為三個環(huán)節(jié):第一環(huán)節(jié)是主題呈現(xiàn),主題的選擇原則上略高于口譯培訓者的整體知識水平,以便在規(guī)定時間內挑戰(zhàn)自己的思維反應敏捷度和在焦慮狀態(tài)下的抗壓能力。主題材料的選擇遵循由易到難、循序漸進、避免演講中陳詞濫調的原則。培訓中后期材料的內容選擇要基于培訓前期的話題,其難易程度略高于前期材料的難度,這樣有助于口譯培訓者鍛煉其理解力,并在原語言知識基礎上建構新觀點。呈現(xiàn)方式因主題和材料不同而異,主要以錄像和短文的形式來呈現(xiàn)。在此過程中,受訓者可以通過做筆記或者提問等方式來提高對某個具體話題的理解。第二環(huán)節(jié)是針對相關話題的提示進行3~5分鐘的即席演講,準備時間為10分鐘。即席演講結束后,其他學生對所聽到的演講進行1分鐘批判性總結。即席演講和批判總結用隨機點名的方式進行,這種形式有助于給準譯員提供一個演講練習的真實場景,從而可以鍛煉其臨場發(fā)揮能力和抗壓能力。第三環(huán)節(jié)是根據(jù)內容、表達、組織三方面評價演講內容。內容主要指論證例子與主題的相關性和對已知信息的應用能力;表達主要評估演講者是否具備清晰的發(fā)音、流利的語言表達、適當?shù)哪抗饨涣?、合適的體態(tài)語和講話的信念等;組織結構主要指演講是否包含開頭、主體和結尾三部分,每部分的主題句和支撐句以及各部分之間是否具有統(tǒng)一性、連貫性和邏輯性。
筆者認為,口譯的產(chǎn)出階段和演講的過程存在許多相似性,譯員的演講水平高低會直接影響到口譯的質量。因此,筆者提出的假設為,經(jīng)過演講培訓,口譯員在英語語言綜合能力、批判性思維、組織信息能力和表達能力等方面會有一定程度的提升,從而有助于學習口譯技能并提高口譯質量。
三、研究結果和討論
研究結果證實了研究方法中提出的命題假設,口譯培訓者的演講能力和其他九項能力成正比。從圖1可以看出,雖然問卷調查中各項標準差存在一些差異,但是被調查對象對問卷調查中大部分項目的匯報數(shù)字表明各項指數(shù)的平均值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值得注意的是,經(jīng)過培訓和練習,口譯學習者在演講時的焦慮程度有了明顯下降。培訓前焦慮程度的平均值為(M=2.91,SD=1.326),培訓后為(M=1.98,SD=1.706),平均值差為-0.93。數(shù)據(jù)表明,經(jīng)過兩個月的演講練習,培訓者在演講時應對焦慮心理的能力有所提升。他們試圖尋找各種減壓策略使自己在演講過程中能夠靈活應對可能由自身心理原因和外界干擾因素所產(chǎn)生的緊張情緒,此過程和口譯中譯員需要應對隨之而來大量信息的壓力是一致的??谧g中,譯員不僅要聽辨講話者傳遞的大量信息,而且還要快速準確地把所理解的信息用目的語演講出來。因此,演講時焦慮情緒的減弱有助于提高譯員的自信心,從而減輕口譯過程中譯員的壓力。
從柱狀圖標中可以看出培訓者的演講技能明顯有所提升,平均值分別為培訓前(M=2.74,SD=1.407)和培訓后(M=3.49,SD=1.002),平均值差為+0.75。經(jīng)過訓練,學生的語音語調、手勢語、演講內容的深度和廣度、語言表達的準確性和流利程度等方面都有所提升。但是即席演講能力的提升并非明顯,培訓前后的平均值分別為:培訓前(M=2.35,SD=1.543)和培訓后(M=2.48,SD=1.492),平均值差僅為+0.13,差異不顯著。究其原因主要是,為了提高學生的演講水平和臨場應變能力,演講話題的設置略高于學生的整體知識水平,話題的難度系數(shù)可能增加了學生在即席演講時的壓力,有限的腦容量全部用來記憶或保持新信息并尋找富含邏輯的話語來表達演講內容。因此,短期培訓很難看到即席演講水平的顯著提高。相反,自我評估結果反映了兩個月的集訓對演講技能的提升起到了一定作用。究其原因主要是即席演講對演講者的反應能力、專業(yè)詞匯量、知識面、邏輯性等方面的要求略高于已備演講,在短時期內很難達到質的提升。由于在文獻回顧部分討論了演講和口譯產(chǎn)出階段的相似之處,所以演講技能的提升有助于提高譯員在口譯產(chǎn)出階段的表達能力。
從演講技巧自我評估的問卷調查結果看出,參加口譯培訓者的英語語言應用能力普遍得以提升,從培訓前的平均值(M=3.19,SD=1.154)上升到培訓后的平均值(M=3.34,SD=1.082),平均值差為+0.15。平均值的上升幅度并不顯著的原因可以理解為,參訓人員的英語語言水平已經(jīng)達到相對較高的水平,均已考取大學英語六級或英語專業(yè)八級,是中高級語言學習者,因此經(jīng)過短期培訓很難看到語言水平的顯著提高。另外一種解釋為,中高級語言學習者在口譯學習過程中,更傾向于鞏固并加強已獲取的語言知識,而不是一味地習得新的語言知識(Lim,2001)。相反,英語語言初級或者中級水平的學習者,經(jīng)過一段時間培訓其語言能力可以有明顯提高,因為語言知識的欠缺導致陳述性知識的習得比程序性知識的習得更易獲得,但實際上,程序性知識的習得對學生的元語言和元認知培養(yǎng)更為重要。值得注意的是,經(jīng)過對最小分值的檢測發(fā)現(xiàn),問卷調查在此項得分的最低分值為1,說明了此類培訓者在語言技能方面的不熟練或者不自信,并不適合擔任口譯職業(yè),只有那些已經(jīng)熟練掌握原語和目的語或者具備相當高的雙語或多語種能力的語言學習者,才適合于從事口譯行業(yè)。
問卷調查結果中,減少對筆記的依賴程度有所提高,平均值從之前的(M=2.45,SD=1.501)提高到(M=3.21,SD=1.149),平均值差為+0.76。數(shù)據(jù)充分表明,演講中使用筆記的程度逐步減少,也就是說,大腦記憶信息的容量即工作儲存器在逐步增大,相應地,第二語言產(chǎn)出信息的能力也會隨之增強。所以,演講訓練中教師要培訓學生減少對筆記的依賴程度,用腦記完成演講內容的邏輯構架和新舊信息的記憶和組合,從而鍛煉并增強口譯中非常重要的一種記憶能力,即短時記憶能力。脫離筆記的演講練習可以促進學生在口譯中盡量不依賴筆記,而主要依靠腦記來達到充分理解話語信息和講話者含意的目的。
值得注意的是,信息組織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在十項能力中的提升較為明顯,平均值由培訓前的(M=2.50,SD=1.489)和(M=2.44,SD=1.510)提高到培訓后的(M=3.23,SD=1.141)和(M=3.21,SD=1.149),平均值差分別為+0.73、+0.77。演講訓練要求學生把準備階段搜集到的所有信息分類匯總,儲存在大腦里,然后用英語有邏輯性的表達出來;而點評訓練則要求學生用批判性思維過濾所聽到的信息,獲取與自己思想不一致的內容并提出論點進行說服性演講。由于前者訓練時間較長,因此與演講相關的信息組織和語言表達能力提升較為明顯。相反,批判性思維能力和勸說能力的提升相對薄弱,其平均值差僅為+0.14和+0.06。事實上,譯員在口譯時的信息重組能力和表達能力對口譯的成敗和口譯質量的高低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相反,批判性思維和勸說能力在口譯過程中起微乎其微的作用,因為口譯是用目的語將原語重新表達的過程,它不需要譯員用批判性思維分析原語并加入自己的觀點,也不需要說服聽眾,讓聽眾相信或者批判演講內容。
四、結語
合格譯員都是經(jīng)過嚴格培訓的公眾演說家。研究結果表明,演講藝術的培訓有助于提升譯員的口譯表達能力;口譯是演講藝術的升華,它是一種再創(chuàng)新行為??谧g學習者應清楚地認識到即席演講對提高口譯能力的作用,以及在口譯中如何正確恰當?shù)厥褂醚葜v策略。因此在口譯教學中培養(yǎng)譯員的公眾演講技能,可以有效全面地提升其口譯的表達能力。
參考文獻:
[1]Beebe S. A., Beebe S. J.. Public Speaking Handbook[M]. New Jersey:Pearson Higher Education Press,2012.
[2]Gile D.. Conference Interpreting as a Cognitive Management Problem [J]. Applied Psychology,1997,(3).
[3]Lim H.. Teaching Interpretation and Translation [J]. Conference Interpretation and Translation,2001,(3).
[4]Lucas S. E.. The Art of Public Speaking (7th Edition)[M]. OHIO:McGraw-Hill Education,2001.
[5]Lucas S. E.. The Art of Public Speaking (10th Edition)[M]. OHIO:McGraw-Hill Education,2008.
[6]Nida E. A.. A Framework for the Analysis and Evaluation of Theories of Translation [J]. Translation:Applications and research,1976,(6).
【關鍵詞】更新觀念 激發(fā)興趣 學法指導 英語教練
【中圖分類號】G633.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3)06-0104-02
當前中學英語教學的現(xiàn)狀令人擔憂。學生普遍對英語學習缺乏興趣和熱情,大部分學生的英語成績和英語能力并不理想。英語老師起早貪黑,兢兢業(yè)業(yè),卻依然無法保證教學效果。究竟是什么原因導致英語教學陷入如此尷尬的境地呢?筆者認為,是陳舊的教學觀念。要優(yōu)化英語教學,就必須從更新觀念做起。
一、新舊教學觀念的對比
在陳舊的教學觀念下,英語老師從每課的新詞教起,帶領學生學習課文,講授課文含義及各種語言語法現(xiàn)象。在這個過程中,幾乎所有的老師都緊抓單詞不放,每日進行單詞小測。于是學生形成了十分狹隘的語言學習觀念:背單詞就是學英語,學英語就是背單詞。同時,由于教學觀念陳舊,許多地方的英語教學實際已經(jīng)淪為應試教育的工具。學生的英語學習基本上只局限于做題,尤其是做標準化試題。而老師對學生的輔導內容有很大部分是為了幫助他們應付考試,奪取高分而制定出的各種“做題技巧,得分法寶”。真正提升語言能力的訓練和指導卻被忽視。
新的教學觀念則認為,英語是一種技能。所以,英語水平的提升有賴于學習者不斷地、大量地進行語言的親身實踐。也就是說背單詞并不等于學英語,運用單詞才是在學。老師對英語知識的講解并無法直接轉換成學生的語言能力。學生的語言能力只有通過學生本人的語言實踐才能獲得。所以英語課上,老師應該著重策劃讓學生能夠進行語言實踐的課堂活動并進行英語學法指導,而不該只抓單詞的死記硬背和語法規(guī)則的生搬硬套。新的教學觀念還告訴我們,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著名教育家烏申斯基說:“沒有任何興趣,而被迫進行的學習,會扼殺學生掌握知識的意愿。”所以,英語老師的主要職責在于提升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
二、新觀念下的英語教學
1.將提升學習興趣作為英語教學的核心策略。
學習興趣的提升是其他英語教學策略取得成功的基礎和保障,所以是中學英語教學的核心策略。因為學生的興趣一旦得到了提升,就能從被動的學習轉變?yōu)橹鲃拥膶W習。
首先,要欣賞和關愛自己的學生,利用激勵性式教學法帶領學生體驗成功感。成功感是英語學習中非常寶貴的積極情感的體驗,它能大大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熱情。要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老師首先要培養(yǎng)自己的親和力,要養(yǎng)成欣賞學生,肯定學生和稱贊學生的好習慣。
其次,努力將英語課策劃成語言實踐活動課,讓學生在實際運用英語的過程中產(chǎn)生學習興趣和學習動力。譬如,在每堂課前都請一位學生到講臺上做個小型英語演講。演講的內容可由學生自定,他們可以介紹看過的電影、小說、游歷過的名勝、品嘗過的美食、聽過的音樂或玩過的游戲,也可以表達對時事的看法,對突發(fā)事件的評論,給老師或同學提建議等等。這和傳統(tǒng)的值日報告形式相近,但是由于在選題上給了學生足夠的自由和任其發(fā)揮的空間,學生準備演講的熱情被充分調動起來。在準備演講的過程中,他們自主地查找英文資料,翻閱英語詞典,模仿名人演講,英語水平從而得到提高。再如,可以經(jīng)常在課堂上組織學生兩人一組進行英語采訪活動或四人一組的分角色朗讀活動。學生對于此類課堂語言實踐活動非常有興趣,參與熱情很高,英語課不再單調和乏味。
最后,大膽舍棄教科書中枯燥乏味的語言材料,充分利用網(wǎng)絡資源,用充滿時代氣息和人文精神的英語美文來陶冶學生??梢赃x用的材料有啟迪心靈的英語美文系列文選《心靈雞湯》,有開闊視野的視頻節(jié)目《發(fā)現(xiàn)》和BBC紀錄片,還有網(wǎng)易公開課里的TED演講視頻及各類英語演講比賽的視頻和講稿。面對這些貼近生活,啟迪智慧的英文資料,學生的眼界開闊了,也能充分意識到學好英語就意味著掌握第一手的信息,意味著增加對整個世界和不同的文化的了解,意味著個人學識的豐富。從此,他們對英語的學習興趣就會更濃厚了。
2.改變教師角色,完成從英語教師到英語教練的轉變。
基于英語只是一種語言技能這樣的認識,傳統(tǒng)的輸入式教學法在新的教學觀念下自然顯得不合時宜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種以學生為主體的,在老師引導下的,對目標語言進行實踐運用的學習方法。立足于解決“怎么學?”這個問題,英語教師們迫切需要實施的就是對學生進行英語學習方法的指導,創(chuàng)設各種情境,讓學生主動,有效地參加各種語言實踐活動,從而提高語言的實際運用能力。在這樣的教學模式下,老師所起的作用將更接近一個教練所起的作用,所以,我們不妨將新舊教學理念下教師的角色轉變稱為英語教師到英語教練的轉變。
有人曾經(jīng)總結:1.教師重講解,教練重訓練。2.教師重理論,教練重實踐。3.教師習慣于自己唱獨角戲,教練講究互動與體驗。4.教師指導學生學習(通常為填鴨式),教練強調學習者的獨立性和自我選擇,開發(fā)學習者的好奇心和內在動機,并引導被教練者學習。5.教師以學員知道為滿足,教練以被教練者做到為目標。
由此可見,英語教師一定要轉變職能,將自己放在教練的崗位上,從英語詞典的使用到語言材料的選擇,從語音語調的訓練到寫作能力的提升,都從方法學的角度對學生進行明確而且具體的指導,從而使學生獲得在脫離了英語課堂之后仍然能夠自主進行英語學習的能力。在這個前提下,中學英語教學成功與否將取決于學生自主學習英語的能力是否得到培養(yǎng),語言學習的效果是否得到保證,而不取決于一位英語老師自身的水平有多高,講解的方式有多么巧妙。同樣,一個學生的英語水平能獲得多大的提升也將取決于他的英語老師有沒有新的教學觀念,能不能確保學生獲得足夠的,有效的語言實踐機會,而不取決于教師對教材內容的呈現(xiàn)是否面面俱到,對語言知識的解析是否滴水不漏。
參考文獻:
【關鍵詞】 學生;朗讀;作用;朗讀技巧
中職英語教學大綱要求教師通過教授,使學生在一定的語境中理解語篇的關鍵內容,總結出語篇中需要掌握的詞、詞組、語言結構等。大量要達到的教學目標使得教師往往急于完成教學任務而導致一言堂,學生開口訓練的機會幾乎很少。再加上我們的學生很難從生活中得到輸入英語語言材料的機會,所以學生在每周有限的幾節(jié)英語課當中所學到的聽說訓練,基本上很難復習、鞏固和運用。
面對以上現(xiàn)狀,教師如何在英語教學中指導學生形成語感,培養(yǎng)學生對英語語言的直接感知能力,增強實際語言應用能力呢?從教學經(jīng)驗來看,大量朗讀歸納的訓練是提高學生英語水平非常有效的教學手段。做好英語教學中的誦讀訓練可以使學生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增強學生學習英語的自信,同時可以提高學生的語言實際應用能力。特別是在學期初期,做好朗讀訓練將是練習語音、語調和語流的重要方式,更為以后的英語學習做好鋪墊。長期堅持誦讀,可以使學生真正將英語學習作為一種樂趣而不是一種壓力。
本文在對朗讀的重要角色進行探究的基礎上,提出相應的朗讀策略幫助英語學習者學習。如若教師能持之以恒地在課堂教學中強化朗讀的重要性,將有利于學生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為學生終身的英語學習打好基礎。
一、中職生英語學習特點
中職生英語基礎較差,學習英語的積極性與激情不高,直接反映在課堂上就是注意力不集中,不知道老師在講什么,懶于動手動腦動口。同時,作為第二語言的學習,學生很難從生活中得到訓練英語語言的機會,而課堂上教師的授課往往還只是側重于知識點的講授,學生讀說參與的機會不多。這樣的語言環(huán)境及所帶來的后果嚴重的影響了學生的聽說訓練,也限制了學生口語能力的發(fā)展,最終的結果就是啞巴英語,學生一句合乎語法規(guī)則的句子都說不出來。如此反復的教與學只能是讓學生更加懼怕英語,讓教師授課難度進一步增加。
從教學經(jīng)驗來看,教師只有設計符合學生實際學習規(guī)律的教學內容,選擇學生樂于參與的教學方式與手段,學習效果才能明顯改善。一味的為了完成教學目標而脫離學生學習為中心的教學方法是不適合中職生英語學習的。因此,教師必須要調整教學手段,探究適應中職生英語學習的學習方式進行教學。
二、朗讀的重要作用
“朗讀就是運用聲音、節(jié)奏、語調等語音手段清晰、響亮地把詞匯、句子、文章等語言文字材料中的思想感情表達出來,使無聲的書面語變成活生生的有聲的口頭語言。朗讀具有視覺上的因素,它要求朗讀者仔細閱讀語言材料,又具有聽覺、動覺上的因素,朗讀者大腦想著其發(fā)音,然后專注的念出聲。”
《新課程標準》明確地指出:“英語教學要重視朗讀,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培養(yǎng)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學生朗讀由生疏到熟練再到有感情朗誦將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堅持朗讀,對英語學習者的作用不容忽視。
1.朗讀增強學生自信
通過長期的教授經(jīng)驗不難發(fā)現(xiàn),教師通過不同的活動方式讓學生參與到篇章朗讀中來,可以真正實現(xiàn)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課堂上的朗讀訓練充分調動與發(fā)揮了學生的主動性與能動性。對于那些比較內向靦腆的學生,朗讀是讓他們在課堂上開口說話的唯一辦法;對于那些活潑好動的學習者來說,朗讀可以更加振奮他們的學習熱情,激發(fā)潛在潛能,實現(xiàn)自我突破。實踐證明,長期堅持朗讀,課堂上學生自信心增強,參與度提高,班級整體學習氛圍高漲,師生互動更加自如,班級整體學習效果有了明顯提高。
2.朗讀提高英語實際應用能力
長期堅持朗讀可以積累鞏固大量實用的英語短語、句子、習慣用語,同時可以將朗讀的篇章內容與自己熟悉的生活經(jīng)驗聯(lián)系起來,強烈體會到作者賦予篇章的意圖與情感,還可以進一步了解西方國家的生活、風俗習慣等。長期堅持朗讀,學習者不但可以熟練自然話語中的語流,使自己的發(fā)音跟真實的語言交際更接近,同時,學習者潛移默化地將語言知識內化為自己的知識,在說寫時,自然而然地就能出口成章,下筆如有神了。
3.評價學生學習效果
朗讀可以作為檢驗學生學習效果的有效工具。通過語音語調,教師可以判斷學生是否掌握了文章的詞匯、短語以及句子結構;通過節(jié)奏語流判斷學生是否理解了文本的基本大意,是否體會到了作者的寫作情感。教師通過朗讀情況再有針對性地對每位同學進行點評,指導,提出更加行之有效的朗讀訓練方向與方法,相信學生在接下來的朗誦中將會更加得心應手。
三、朗讀的策略
教師如何在課堂中通過不同的活動方式完成朗讀教學呢?實施不同的朗讀操作技巧將有助于教師激發(fā)學生自主能動性,使學生欣然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
1.教師領讀或模仿錄音文本跟讀
通過學生的朗讀不難發(fā)現(xiàn),學生往往只是注重語速,感覺讀的越快,對知識的掌握就越熟練。為了避免產(chǎn)生這種誤區(qū),提高學生的朗讀效果,教師的示范領讀或跟讀錄音是學生練習朗讀的首要條件。教師需要在領讀或學生跟讀錄音的過程中向學生講解可能會出現(xiàn)的各種情況,如重讀、弱讀、連讀等;教師還要提示學生注意節(jié)奏與語音語調的把握,對于較長較難的句子,要帶著學生進行句子的分析,潛移默化地灌輸停頓的技巧,進行斷句練習。教師帶領學生朗讀2-3遍之后,組織學生自行練習,解決朗讀中發(fā)音,語調,節(jié)奏的問題。當然,針對不同學生的水平不同,教師要提出不同的朗讀要求,使學生感受到任何水平的學生都是受到老師重視的,如基礎較差的同學通過課堂的堅持訓練能達到熟讀課文的標準,基礎較好的同學能有感情的進行朗誦,水平更高的學生就要走上演講臺,聲情并茂的激情演講。
2.課堂集體朗讀
集體朗讀可以增強班級整體的氣勢,有助于全體同學的共同進步。集體朗讀的氛圍可以幫帶到個體同學,幫助他們消除緊張,懶惰的心理,完全融入到朗讀中來。教師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單句齊讀,段落齊讀甚至是全文齊讀。這就要求教師在集體朗讀之前,應該將篇章的單詞發(fā)音,基本斷句情況灌輸給學生,這樣才能保證學生在齊讀過程中能夠發(fā)音準確,斷句明確,語速適中,充滿感情。在齊讀后,教師針對性糾正學生的錯誤讀法,指出毛病的同時引導他們發(fā)現(xiàn)共性錯誤,這便于學生舉一反三。為了激發(fā)學生的競爭意識,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分組齊讀,例如男生為一組,女生為一組,或者幾列學生為一組,進行組與組之間的齊讀朗誦比賽。在競爭的壓力下,各組同學可以更好地團結起來,認真練習,齊頭并進,最終實現(xiàn)集體朗讀的最好效果。久而久之,學生整體朗讀成為一種習慣,教師在課堂中運用朗讀這種教學手段就會更加得心應手。教學實踐證明,能夠集體朗讀的課堂教學是最有激情,最有效率的,同時也是有助于學生其他學科語言習慣的培養(yǎng)與形成的。
3.開設創(chuàng)造性課堂——演講課
在朗讀教學中,教師可以很快發(fā)現(xiàn)一些同學的潛在能力--演講。教師可以定時舉辦演講比賽,甚至可以專門設置演講課,為有能力演講的同學搭建展示的平臺,同時向同學們灌輸更多的朗誦及演講技巧。學生的激情演講,可以激發(fā)其他同學的競爭意識,形成有效的競賽機制;同時,還可以作為學習標兵增強班級榮譽感,帶動班級其他同學提高英語朗讀水平。
那么如何有效激發(fā)這些同學的演講潛能呢,如何才能讓更多學生有機會上臺演講呢?學校應盡量為學生開設演講課,讓同學們在專業(yè)演講課上接觸到最前沿、最適合演講的語言素材,學習到更多的演講知識與技巧。學??梢园才庞薪虒W實戰(zhàn)經(jīng)驗的教師統(tǒng)一培訓學生,為學生講解演講知識,包括內容、技巧、要求等,同時培訓學生寫演講稿,如:語言的錘煉,句子結構的選擇等等。只有通過專業(yè)的培訓,學生才能更加有自信的應對挑戰(zhàn),真正應用語言,實現(xiàn)成功的人際交流。演講課可以使有能力的同學有更加廣闊的平臺去深造學習,激發(fā)潛能,真正能夠將朗讀誦讀作為一種愛好去培養(yǎng)。建設演講課這一特色課程,將調動更多同學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在增強學生語言交際能力的同時,也為學校培養(yǎng)更多的技能型人才。
朗讀作為一種簡單有效的教學方法,只有在教學過程中持之以恒的堅持下去,才能達到良好的學習效果。因此,英語教師應該真正把朗讀教學重視起來。然而“教育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教師在將朗讀教學靈活應用于教學中的同時,應該在日常教學設計和實踐中摸索出更多行之有效的教學方式,從而既能激發(fā)學生學習熱情,又能提高學生語言技能。
參考文獻
【關鍵詞】交際測試理論;職業(yè)英語;口語教學
根據(jù)高職教育的培養(yǎng)目標,英語教學需根據(jù)市場需求的變化,以就業(yè)為導向,增強學生的職業(yè)能力。各高職院校的英語教學也相繼加大課程建設與改革的力度,將英語教學緊緊與各職業(yè)崗位結合起來,強化學生職業(yè)能力的培養(yǎng)。廣東省高級職業(yè)英語口語大賽將英語使用與各職業(yè)崗位結合,目的是強化學生英語職業(yè)能力的培養(yǎng)。作為口語測試的一種形式,大賽主要測試了學生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
一、廣東省高級職業(yè)英語口語大賽的內容與形式
廣東省高級職業(yè)英語口語大賽主要由三部分組成:命題式演講,問答與商務翻譯。
第一部分是命題式微型演講,考生用十五分鐘時間準備兩分鐘的主題演講。例如話題可設定為你是一家照明公司的助理經(jīng)理,負責接待來自加拿大的重要客戶格林先生。在歡迎宴會上,你代表總經(jīng)理致歡迎演說。主題還包括了介紹公司,談判,會展,面試等。以商務場合為背景,考查學生在具體商務場合使用英語的職業(yè)技能。
第二部分考官就考生演講的主題,提出相關的問題,考生用一分鐘作答。假定演講的話題是面試要準備的自我介紹,那么相關的問題就可能是面試成功有哪些重要因素。
第三部分為口頭翻譯,一段商務對話由兩個考官分別讀中文和英文部分,考生分別進行中漢互譯。比如對話的主題商務談判,雙方對交易形式與價格進行磋商。翻譯是把一種語言轉換成另一種語言、是一種交際活動。既是測試對一種語言的理解能力,又測試對另一種語言的表達能力。
大賽充分體現(xiàn)了高職英語教學的職業(yè)性要求,英語口語教學要與職業(yè)崗位相結合。為了適應職業(yè)崗位的要求,教師教的過程與學生的學的過程應該設置真實的場景,讓學生參與活動。高職英語教學應該強調學生的職業(yè)能力發(fā)展要適應與本專業(yè)相關的職業(yè)崗位群的需要,但同時我們也要注重學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學生要具有適應多種工作的復合能力,體現(xiàn)在英語口語技能方面的主要是交流溝通能力,用英語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口語測試的理論基礎
口語測試是以交際測試理論為基礎的,其目標是檢驗學生的語言知識和技能。主要表現(xiàn)為學生利用各種語言結構知識處理語言材料,并進行交際需要的能力。交際測試理論注重語言的綜合運用能力,實際交際能力。
交際語言測試理論的核心是交際能力學說。社會語言學家德爾?海姆斯(DellHyme)首先提出的交際能力的四個社會文化因素。分別是個體的語言知識,個體的語言能力,語言表達的得體性,言語行為發(fā)生的可能性。這四個因素構成的交際能力表明一個人應該知道在什么場合對什么人,用什么方式講什么內容。
卡納爾和斯溫(Canale&Swain)的交際能力學說認為交際能力包括四個方面的知識和技能。語法能力,社會語言能力(使用規(guī)則的知識),語篇能力(語言的組織能力)和策略能力(交際過程中的應變能力)。
文秋芳(1999)提出了跨文化交際能力的模式:跨文化交際能力由交際能力和跨文化能力組成。其中,交際能力包括語言能力、語用能力和策略能力。盡管模式、名稱、外延不完全相同,但有一點是共通的:即交際能力指的不僅僅是對語言系統(tǒng)結構知識的掌握,而且包括為了達到語言交際目的非語言知識。
三、以交際測試理論為指導的口語能力的培養(yǎng)
交際測試理論認為語言的整體表達大于部分的語言知識之和,語言活動是一種創(chuàng)造性的活動。語言的能力應是利用各種語言結構知識處理篇章語言材料,適用交際需要的能力。以此為基礎,筆者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口語教學與培訓。
1.熟悉話題,擴展語言知識
這部分由老師布置任務,根據(jù)職業(yè)英語教材的內容,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按照話題主題進行資料的整理??谡Z教學以學生為中心,調動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當然老師對任務的監(jiān)督與檢查是必要的。語言知識是建立交際的第一部分,沒有相關的語言能力,口語訓練如同搭建一個空中樓閣。學生對于不熟悉的話題,往往展不開內容。職業(yè)英語教材以商務交際為話題進行編寫,話題的內容與大賽一致。以職場生活與場景為主題進行教學,學生不僅學習相關的商務詞匯與表達,更重要的是為學生提供了多角度的思維方式。
2.思維培訓,培養(yǎng)語言意識
交際法英語教學主張學習不僅要學習語言知識與語言技能,而且要培養(yǎng)交際能力。學生兩人一組,就某一主題發(fā)表演講。培養(yǎng)學生整體性的考慮,演講部分要有開場、主體和結論。主題部分,可根據(jù)順序、重要性、對比與對照等不同手段連接句子?;卮饐栴}部分,要在理解問題的基礎上,答案要有針對性。最好能夠將所問問題重復一遍,加深理解后,再給出答案。翻譯部分,要考慮英漢文化的差異,在遵循原意的基礎上,能夠符合目標語言的表達習慣。
3.語言糾錯,提高語言技巧
對于學生的語言錯誤,從實際出發(fā),采取較為寬容的態(tài)度,把達意與理解放在首位,把正確放在第二位,不是有錯必糾,弄得學生不敢交際。交際法教學主要是要培養(yǎng)學生的交際能力,會使用一些語言策略,例如改變詞匯,修正銜接手段,改變句子結構等手段讓語言保持流暢性。主要從以下幾個語言方面對學生進行監(jiān)控,學生的語音、語調、語言的流利度、應答能力、語速快慢、吐詞清晰度、詞匯能力、駕馭語法結構能力、使用銜接手段、詞匯和習語能力。也會運用交際策略,例如使用遲疑用語,釋義、自我修正等方法提高交際效果。
4.多種評價方式,提高語言能力
口語評價主要是看學生對測試任務參與是否恰當、成功。學生首先對同伴的表現(xiàn)給予評價,主要從結構與內容的完整性方面評估。分別指出同伴演講中好的與不好的部分。教師對口語測試的評分主要分為整體評分法與分析評分法。整體評分就是根據(jù)對考生的總體印象打分。因此學生在測試時候,除了語言因素,還有儀態(tài)、著裝、表情與肢體語言都會影響評分。分析評分主要從語法、內容、語音語調、流利程度、準確度、詞匯等方面綜合評價。
四、結語
以交際理論為基礎的口語教學,應該是設計活動,讓學生自己去做的過程。職業(yè)英語中的場景設計都非常貼近現(xiàn)實,真正用語言去完成現(xiàn)實中的任務。學生在交際活動中,對語言的準確性與流利性都會有提高的要求。最重要的還是對語言策略的使用,這是語言學習中非常重要的手段,可以幫助交流順利地進行。口語教學使用交際測試理論,學生在實際交際的場景中合作學習是提高口語能力的有效途徑。
參考文獻:
[1]Ma Ruijuan, A study of the effect of proficiency levels in paired tape-mediated oral tests [J]. CELEA Journal,2008
[2]郭麗.BEC考試中交際性語言測試的特征[J].外語教學與研究,1999
[3]李筱菊.淺談外語教學的交際教學法[J]. 外語教學與研究,2000
[關鍵詞] 管理溝通;七要素;八字訣
[中圖分類號] F27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6-5024(2008)10-0080-03
[作者簡介] 曾 萍,云南大學工商管理與旅游管理學院講師,碩士,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斯隆管理學院訪問學者,研究方向為管 理溝通、人力資源管理、組織行為學。(云南 昆明 650091)
一、把握管理溝通“七要素”是提高管理水平的前提
1.把握目標。確定溝通目標的意義在于:分析整個溝通過程所要解決的最終問題。針對溝通前眾多的信息,溝通者必須組織一個清晰的概念傳達給受眾,才能實現(xiàn)有效溝通。這個清晰概念的組織包括:確定目標、明確觀點、安排具體內容。溝通目標不僅要按指導性和咨詢性策略進行,還要明確總體目標、行動目標和溝通目標。既要界定好總體目標、戰(zhàn)略、策略和任務之間的關系,又要明確主導目標,善于在主導目標的規(guī)范下,考慮如何把對方的目標進行整合,確定最后的行動目標和溝通目標。
2.分析信息源。在溝通中,信息源即信息的發(fā)送者、溝通主體、溝通者,即:分析誰發(fā)起這個溝通的行為。在溝通分析過程中,溝通主體關鍵要明確三個問題:我是誰?我在什么地方?我能給受眾什么?溝通主體分析是解決“我是誰”以及“我在什么地方”這兩個問題。溝通主體分析“我是誰”的過程,就是自我認知的過程;而分析“我在什么地方”的過程,就是自我定位的過程,這兩個過程就是確定可信度的過程。而解決好信息源的問題,則是溝通主體建立可信度和確定溝通目標的過程。因此,信息源始發(fā)溝通過程,確定溝通對象,選擇溝通目的。
3.組織信息。為了使信息順暢地傳遞至聽眾并使其易于接受,策略性地組織信息是至關重要。即重要內容應放在開場白還是置于結尾需要仔細斟酌。如果在開頭就闡述重點,稱為直切主題。由于直接切入主題能更快、更容易地為聽眾所接受,故在商務場合中應盡可能多地采用。如果在結尾說明重點,則稱為間接進入主題,即采用循序漸進、逐條分析、最后推出結論的方法,以緩解具有排斥心態(tài)者的抵觸情緒,并激發(fā)他們的興趣,進而轉變其態(tài)度。為此,要善于運用信息策略。信息策略是管理溝通的第三個重要環(huán)節(jié),成功的溝通者在每次溝通發(fā)生之前,首先要考慮如何完善溝通的信息結構。信息策略的制定,關鍵在于解決好怎樣強調信息、如何組織好信息這兩個問題。
4.了解聽眾、服務聽眾。成功的管理溝通是聽眾導向的溝通。在溝通前應該了解聽眾背景:他們是誰?他們了解什么?他們對什么感興趣?怎樣激勵他們?做好這四點主要是在與聽眾溝通前要認真預測聽眾是積極的還是被動的?是主要聽眾還是次要聽眾?他們對于溝通的主題了解什么?他們需要哪些新信息?聽眾對所提供信息感興趣的程度?如果聽眾對溝通主題興趣濃厚,就可以開門見山、直奔主題。而對于那些對溝通主題興趣不大的聽眾,就應該設法激發(fā)他們的熱情,征求意見并誘導他們參與討論。溝通客體分析是成功管理溝通的出發(fā)點。要善于運用溝通客體策略,重視倫理道德在管理溝通中的作用。
5.溝通背景(環(huán)境)分析?,F(xiàn)代企業(yè)優(yōu)化管理溝通,必須重視環(huán)境分析,建立環(huán)境分析機制,既要經(jīng)常分析內部環(huán)境,又要分析外部環(huán)境,因人因事因時因地而異。要特別重視對溝通過程發(fā)生影響的環(huán)境因素分析:一是心理背景,包括溝通主體自己的心情和溝通主體對于對方的感受和態(tài)度,避免由于偏見與好惡而出現(xiàn)偏差。二是物理背景,即溝通發(fā)生的場所。特定的場所能造就特殊的溝通氛圍,如與上司溝通時,在上司的辦公室溝通與在廠區(qū)的花園溝通效果是不一樣的。三是社會背景。對不同的社會角色,善于采取不同的溝通方式與模式,處理好溝通主體雙方及對溝通發(fā)生影響的其他個體和人群的關系,如:上司在場與否,競爭對手在場與否,自己與他人溝通的措辭、舉止會有區(qū)別。四是文化背景。它更是潛在而深入地影響每一個人的溝通過程與溝通行為。當不同文化在溝通中發(fā)生激烈碰撞或交融時,人們能深刻感受到文化的威力。
6.優(yōu)選媒介(渠道)。溝通總是通過一定的媒介包括口頭、書面和非語言而完成的。渠道是由發(fā)送者選擇的、借由傳遞信息的媒介物。一般來說,口頭溝通渠道主要用于即時互動性溝通,溝通內容具有一定的伸縮性,無需嚴格記錄,溝通形式活潑,富有感彩。書面溝通渠道主要用于要求嚴謹,需要記錄備案的溝通。無論是口頭溝通還是書面溝通,都可以作為正式和非正式的溝通渠道。在選擇溝通渠道時要因時因地因人制宜,根據(jù)當時當?shù)氐木唧w情況來正確選擇恰當?shù)臏贤ㄇ?。在當今信息?jīng)濟時代,電子信息通道出現(xiàn)了多樣化,如現(xiàn)在已經(jīng)被企業(yè)利用的管理溝通電子渠道有:電子數(shù)據(jù)庫、電子數(shù)據(jù)交換、個人電子郵件、組群電子郵件、可視電子會議、手機及電腦與網(wǎng)絡共同傳遞的電子短信息、企業(yè)內聯(lián)網(wǎng)、企業(yè)獨立網(wǎng)站、企業(yè)互聯(lián)網(wǎng)、企業(yè)電子刊物等一些新渠道。從理論上講,管理溝通應該比以前有更快的速度、更大的信息容量、更寬的覆蓋面積、更高的準確性和成功率。
7.重視反饋。完整無缺的溝通過程,必定包括了信息的成功傳送與反饋兩個大的過程。沒有反饋的溝通過程,容易出現(xiàn)溝通失誤或失敗。為了檢驗信息溝通的效果,即接受者是否正確、完美、及時地接受并理解了所需要傳達的信息,反饋是必不可少和至關重要的。如果發(fā)送者想要溝通成功,要求接受者及時進行反饋是必要的。當發(fā)送者發(fā)現(xiàn)傳達的信息沒有被理解,就應進行第二次甚至更多次地傳送。同樣地,如果接受者發(fā)現(xiàn)發(fā)送者收到自己的反饋后,再發(fā)送回來的信息表明理解有誤,則在調整了理解之后,有必要進行第二次或第三次反饋,直到確認自己對信息的理解準確無誤為止。
二、打牢管理溝通的基礎:聽、說、讀、寫
管理者作為個體,要實現(xiàn)管理溝通優(yōu)化,要特別重視打牢溝通技能的基礎,提升管理溝通的效果和效率,根據(jù)不同的對象,采取不同的口頭與筆頭方式,熟練駕馭筆頭和口頭技能,以提升溝通效率與效能??梢哉f,聽、說、讀、寫是管理者必備的基礎技能,而在溝通過程中的聽、說、讀、寫的重要性分別比例為:聽40%、說35%、讀16%和寫9%。
1.善聽?!皟A聽則明,偏信則暗”。傾聽是管理者必備的素質之一。成功的管理者大多是善于傾聽的人。為了使傾聽有效,管理者應該有意識地克服傾聽障礙,掌握下面的傾聽技巧:一要身心投入。集中精力、集中思想、積極思考、保持開放姿勢是有效傾聽的重要保證。二要換位思考,以增強相互理解。三要沉默是金。靜靜地聽他人傾訴是有效傾聽的最好方式。切忌自己滔滔不絕,反客為主,喋喋不休。四要聽其言觀其行。不僅非語言信息較可靠,而且言行一致更關鍵。五要適當記錄。有效反饋是有效傾聽的體現(xiàn),管理者通過傾聽獲得大量信息,并及時作出反饋,這對于激發(fā)員工的工作熱情,提升工作績效具有重要作用。
2.能說。包括面談與演講技能。現(xiàn)代人都要學會溝通、表達和當眾講話(公眾演講)?!澳苷f會道”更能適應各種各樣的人際交往,更適應各行各業(yè)迅猛發(fā)展的需要。面談是人際溝通的重要形式,是管理溝通發(fā)生的交流方式。提升面談水平,要制定面談計劃、確立面談目的、追求信息共享、安排面談結構和環(huán)境,以增進關系。同時,用5W2H方式準備問題,即為什么談(why)、與誰面談(who)、何時、何地談(when及 where)。談什么(what)、怎樣談( how to)、談的深度與廣度(how much)。要做好演講,明確演講目的,用5W2H法做好演講準備,設計好演講的語言結構,包括開場白、主體觀點的闡述、結尾,把握演講的心理技能,巧妙運用演講的非語言技巧。要講究說的藝術,要以理義感人,注重倫理道德,說話恰到好處,恰如其分,切忌巧言令色、強詞奪理、冗詞贅句。必要時,應運用游說進行說服,善于潛移默化。
3.巧讀。作為一個管理者,每天要閱讀的信息很多,如:報告、合同、會議資料、公司文件以及網(wǎng)上信息等,閱讀后再傳達給員工。管理者在管理溝通中掌握讀的技巧是十分重要的。閱讀是語言交際能力的一種體現(xiàn)。從形式上看,閱讀似乎是一種單向的言語交際活動,實質上它是作者與讀者雙方參與的言語交際活動。管理者在閱讀中要進行互動式的閱讀,即在閱讀中要善于總結、提問、闡述(澄清短文或字詞的意思)以及預測(預測下文的內容)。
信息時代對傳統(tǒng)的閱讀方式提出了挑戰(zhàn),面對日漸繁多的信息,我們卻沒有足夠的時間細讀我們想接收的每一件事物。因此,要善于略讀。略讀則跳過某些閱讀者完全了解的段落,從而有效利用時間。要主動閱讀,越主動地閱讀,效果就越好。
4.擅寫。筆頭溝通不僅是一種傳統(tǒng)的溝通形式,也是現(xiàn)代企業(yè)最可靠的溝通方式。“口說無憑,落筆為準”。在現(xiàn)代企業(yè)的商務活動中,商務函件、協(xié)議、單據(jù)、申請報告等都要以筆頭紀錄方式加以認同。筆頭溝通信息易紀錄并永久保存,信息傳遞方式快捷并可特別關注細節(jié),能精確用詞并使相關受眾能得到真實的信息。一要善于運用不同的溝通方式,發(fā)揮紙張、傳真(Fax)、電子郵件(E-mail)、電子會議系統(tǒng)( EMS)的不同作用。二要按受眾導向的文字組織原則進行并根據(jù)受眾特點來組織文字信息。三要提升筆頭溝通的語言組織技能。把握筆頭溝通的語言邏輯的最高層次、中間層次、基礎層次,善于運用演繹、歸納等推理方式以增強文章的說服力。四要重視筆頭溝通的寫作全過程,包括收集材料、組織觀點、提供材料、起草文稿和修改文稿。五要把握寫作特點,要簡明扼要、重點突出、言簡意賅,并使讀者樂在其中;明確寫作目的,按不同受眾選好風格、渠道偏好及不同的溝通方式;把握好寫作的換位思考。
三、管理溝通的換位思考:望、聞、問、切
一般說來,管理溝通大都從溝通主體著眼,探索人際溝通、組織溝通的技能、包括危機溝通、跨文化溝通、與新聞媒體溝通、談判技巧以及沖突管理與溝通技能等,這是管理溝通的基礎,是管理溝通的根本和關鍵所在。筆者認為,為了優(yōu)化管理溝通,發(fā)展管理溝通的換位思考,有效引進中醫(yī)的望、聞、問、切,善于從醫(yī)生對病人的探詢、溝通診斷的角度以對受眾進行進一步的觀察、了解,深入地、全面地通過對受眾的調查、研究、分析,以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促進管理溝通更臻完善,是十分有益的。
1.善“望”。醫(yī)生對就診病人的“望”,是用其工作經(jīng)驗、醫(yī)學學識、社會閱歷對病人的觀察,觀察就診者的臉色、舌苔、年齡、病態(tài)或姿態(tài),從其表面進行初步觀察,進而結合看病人病歷、傾聽病人的傾訴,有一個初步的判斷?,F(xiàn)代企業(yè)的管理溝通引進“望”,既要站在信息者的角度,觀察受眾的表情、心態(tài)、談吐、言行,以窺測其愿望、需求、愛好,又要善于從受眾的角度進行換位思考,觀察信息者的目的、態(tài)度、信息可信度、對受眾的尊重度等,以便從兩個角度、各個方面來優(yōu)化管理溝通。相互交往,不僅要看對方的表情、著裝、氣質、風度,還要看其眼神,透視對方眼睛后面的神情,能入木三分而一葉知秋。進而,受眾對信息者表達其希望、渴望、盼望、愿望;信息者則應深入了解受眾的各種愿望與要求并盡力滿足。這種從觀察的“望”發(fā)展到了解對方的各種要求的“望”,是管理溝通理念提升及運作的進一步完善。
2.廣“聞”。醫(yī)生的“聞”在于聽診,認真傾聽患者說話的聲音、咳嗽、喘息、談吐,進而“嗅”患者的氣味、體味等,以綜合感受來自患者的信息,“望”“聞”結合,進一步分析、觀察其病情、病源,做到心中有數(shù)?,F(xiàn)代管理引進“聞”,既要與前面的“聽”相結合,善傾聽,切忌只聽而不聞;更要善妙聽,聽出對方弦外之音,看對方欲言卻止而聽出其半句話;“望”“聞”結合,不僅聽其言,更要觀其行,“耳聞不如一見”,能洞察出“聞所未聞”的稀罕信息;“聞”“嗅”結合,更應提高管理者的經(jīng)濟嗅覺、文化嗅覺、政治嗅覺。
3.勤“問”?!皢枴笔轻t(yī)護工作的重點。不僅要問現(xiàn)在的病情、病狀,還要問病史、藥物過敏史、就診史等。親切、自然、美好、關懷的語言,會消除患者的顧慮并給患者帶來親切感,增加信任度。語言交流是管理溝通的主要方式之一,管理者要勤“問”,善于向不同的對象在不同的時間、地點、場合致以親切的問好、問候、問安,應問寒問暖、問長問短以表達關心致意;還要善“問”,善提問題,善有水平的提問題,無論是問津、問難,都要恰到好處,把握分寸,切忌問道于盲;要做到“不恥下問”?;卮饐栴}既要對受眾一視同仁,問候、答問都要在語言、表情、態(tài)度、動作中表達親切的關懷,又要誠信,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問”與“答”是雙向交流,雙向交流要力爭“雙贏”,以誠信、誠實、誠懇追求管理溝通優(yōu)化。
4.深“切”?!扒小痹卺t(yī)療中既是深入調研、全面分析的過程,又是診斷處方的過程。既要在望、聞、問的基礎上進行手診、切脈、聽胸部腹部及進行必要的化驗、醫(yī)療器械檢查,更好綜合分析、全面診斷,還要掌握一些邊緣科學知識、如心理學、行為醫(yī)學,用以分析患者就診的心理變化,以進行更好的行為護理及對癥下藥。現(xiàn)代企業(yè)管理溝通引進“切”的理念與技能,將實現(xiàn)管理溝通現(xiàn)代化的飛躍。“切”意味著“接”的藝術,親切地接待、接見,深入地接近、接觸,誠懇地接受、接應、接頭,是優(yōu)化管理溝通不可或缺的;對管理溝通相關的事、物、人過程等,要善于“切”磋,切磋琢磨可提高管理溝通水平及深度、廣度。管理者才能更全面地思考、探索、邏輯推理,以提升管理溝通水平。“切”要做到深切,多用心思考。
良好的溝通,不僅優(yōu)化不同主體之間信息正確的傳遞,使組織的正?;顒拥靡跃S系,也促進人們之間的關系融洽,使組織獲得超越職能的凝聚力。良好的溝通既要善于將管理溝通“七要素”與“八字訣”優(yōu)化組合,使之在溝通過程中最大程度地滿足溝通的主體、客體、信息傳遞媒介及提高編碼系統(tǒng)的效率、效應的需要,又要善于換位思考,從對方角度、從醫(yī)生治病診斷的角度出發(fā)考慮溝通問題,促進溝通更完善、完美,促進管理溝通現(xiàn)代化是十分必要的。
參考文獻:
[1]魏江,嚴進,等.管理溝通:成功管理的基石[M].北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2006.
新疆雙語教師的培訓目標與我院教育類學生的培訓目標基本一致,我們要做的工作就是聯(lián)系新疆學員的實際學情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一.教學目標的定位
(一)凸顯專業(yè)特點
接受新疆學員來湘培訓任務之后,湖南省制定了《國家通用語言教學基本要求》,規(guī)定:通過本門課程的學習,教育新疆學員熱愛祖國語言,積極主動地宣傳貫徹國家語言文字工作的方針政策;能夠掌握普通話發(fā)音原理,發(fā)準普通話聲母、韻母、聲調及語流音變;掌握朗讀的基本技巧,能把握好各種文體的朗讀;掌握命題說話、命題演講、即興演講和競聘演講的技巧。開闊眼界,感受祖國的偉大及璀璨的文化。提高國家通用語言的說講水平及語言文字運用能力,順利通過PSC,成績要能達到三級甲等及以上水平(其中雙語幼兒教師專業(yè)達到二級乙等及以上水平),為今后的職業(yè)生涯打下堅實的基礎。
依據(jù)這個目標,結合我院新疆生未來的職業(yè)特點,我們增加了“能夠使用標準、流暢、生動的語言從事教學和教育工作”這個教學目標,旨在為他們今后的教師職業(yè)打基礎。
(二)突出培養(yǎng)要求
培訓后期,新疆培養(yǎng)辦對內地培訓學校傳達了MHK通知,規(guī)定所有新疆維族學員,必須回疆參加MHK,并且達到相應等級才能上崗。通知同時指出這些學員的PSC成績在新疆無效。鑒于PSC與MHK等級不同,考試內容、考試方式、評分標準等迥異的特點,我們增添了全新的MHK目標。
二.教學內容的篩選
湖南省專門組織編寫的《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學習資料主要內容包括三大模塊:語音、朗讀與命題說話、演講。我們將課程內容分為語音、一般口語表達、教師職業(yè)口語,增添了講故事和教育教學口語。后期,我們又加入了MHK聽力、閱讀、寫作、說話的專項訓練。
三.課程考核的變更
(一)增加考核內容
我省為新疆學員制定了五項技能考核:讀單音節(jié)字詞、讀多音節(jié)詞語、朗讀、說話、演講。我們增加了講故事、上微型課。
(二)課前5分鐘檢測
我們每節(jié)課按學號在課前5分鐘對學員進行檢測,一方面促進學員的課外訓練,另一方面鍛煉學員上臺的心理素質,教師還可以及時發(fā)現(xiàn)和糾正學員訓練中的問題。
(三)模擬考試
后期,為了備戰(zhàn)MHK,我們每周定時組織學員統(tǒng)一參加MHK模擬考試,嚴格按照MHK的考試要求,統(tǒng)一布置考場;統(tǒng)一監(jiān)考;統(tǒng)一閱卷;統(tǒng)一講評。事實證明,效果倍佳。前不久喜報傳來,我院219名回新疆參考MHK的學員全部順利通過,而且,還產(chǎn)生了前三甲的好成績。
四.教學措施的保障
培訓學員絕大部分是維族,為了保障安全,學院特辟了一個封閉的院子,在固定的交際圈內,新疆學員很少講國家通用語言。針對這一情況我們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一)幫扶措施
我們專門在學院初等教育專業(yè)中選取一批品德好,普通話標準的學生和學員成立一幫一小組,互相學習,互相幫助,為學員提供有利的學習平臺,同時也加強了民族團結。
(二)分層級訓練措施
我院新疆學員分兩個專業(yè)和兩個批次,人數(shù)多,水平不齊整,上課效果不太理想。根據(jù)這一情況,我們又采取了分層級訓練,將原有班級打亂,按國家通用語言水平分成不同的學習班級,采取不同的教學步驟和教學策略。
(三)以賽促學措施
為了提高學員的學習興趣,從進校開始,我們就組織了新疆部學習國家通用語言競賽,迄今已成功舉辦了兩屆。以寢室為單位,第一個學期競賽:寢室成員介紹;朗誦;才藝表演。第二個學期競賽:朗誦;講故事;兒童劇。目的是在寢室小集體中,形成講國家通用語言的良好風氣,并以此帶動學員們整體水平的提高。
綜上所述,為了在短期內有效提高新疆學員國家通用語言水平和教育教學水平,我們的策略是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參考文獻:
[1]陳世安,石達慧.普通話測試讀本[M].北京:北京出版社,2011.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國旗下演講的題目是《成功來自拼搏》。
金秋十月,陽光燦爛,一年一度的嘉中運動會如期而至又勝利閉幕了。在短短兩天半的賽程里,運動健兒們在各項比賽中發(fā)揚了頑強拼搏精神,發(fā)揮出了較高的水平,創(chuàng)造出了許多優(yōu)異的成績,也在嘉中體育史上留下了燦爛的一頁。在運動員身上體現(xiàn)出來的拼搏精神不光感染著我們在場的每一個同學,同時也是值得我們敬佩和學習的。不論是否參加比賽,無論成功與否,重要的是要有勇于參與的精神,更要有勇于拼搏的精神!
拼搏,正是勇于拼搏,不斷超越的精神才產(chǎn)生了運動的風采,才讓運動變得更加精彩,更加吸引。在拼搏者的眼中,不在乎勝利時的歡愉,不在乎失敗時的眼淚,只在乎自己的曾經(jīng)拼搏。在拼搏者的心中,只有不斷拼搏的信念,不斷超越,迎接挑戰(zhàn)的意念。
拼搏,只有拼搏才是運動的真諦,才能體現(xiàn)出運動的真正意義。
然而,運動會過后,校園又將恢復往日的寧靜,同學們又將投入到緊張的學習中,期中考試也將來臨了。面對這場考試,我們不應該無所謂,更不應該恐懼,我們要把在運動場上表現(xiàn)出來的勇于拼搏的精神投入到學習中,要以高昂的姿態(tài)來迎接期中考試。
對于這次考試,首先,我們應該自信,應該邁開堅定而有力的步伐,露出陽光般燦爛的微笑,展現(xiàn)出蓬勃而富有朝氣的精神面貌。只有這樣,我們才有足夠的勇氣沖過學習上的一道道封鎖線;只有這樣,我們才有能量擊倒學習上的一個個強悍的堡壘;也只有這樣,我們才能跌倒了爬起來,去迎接學習上的一次又一次挑戰(zhàn)。
其次,還應該保持良好的情緒,許多同學對考試都懷著一種緊張與恐懼的心理,其實說白了,考試只是一種特殊的作業(yè)形式,它的目的在于幫助我們查漏補缺、調整策略,以便更好地進行下一步學習。因此,我們都應該帶著一份好心情輕裝上陣。當然還要學會運用科學的學習方法,來提高學習的效率和質量,使平時學習的東西通過復習真正轉化為自己的知識。
大家都知道:考試不僅考查學習的知識和能力,也考驗我們的心理素質和應對困難的技巧。情緒緊張、浮躁都是成功的天敵。當我們面對發(fā)下來的試卷時,每個人都應該是一個軍事家,既要有戰(zhàn)略上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的風范,也要有戰(zhàn)術上精打細算、嚴謹細致的精神。在此,希望同學們都能采用最佳的應試策略和技巧,做出一份令自己滿意的答卷。
【關鍵詞】高一語文教學策略
當前知識經(jīng)濟時代,高中教育已從早期的只面向少數(shù)人的精英教育轉變?yōu)槊嫦蛉w學生的大眾教育。我們生活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當中,要想不被淘汰就必須終身學習。近年來,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我國的高中教育發(fā)生了巨大的改變。而我國部分地區(qū)的學校仍舊是以高考成績作為評價標準,致使教學雙方從高一新生剛進校摸底開始就陷進了高考題海的泥潭,忽略了與初中知識的過渡和銜接,盲目推崇教輔資料,不分輕重緩急搞強化訓練,輕口語訓練、梳理探究,重寫作能力和閱讀能力。殊不知這樣盲目與高考接軌的模式讓學生在“被灌輸解題技巧”上疲于奔命,語文教學活動的多樣性和探究性學習更無從談起,嚴重違背了新課改的理念,違反了語文學習的規(guī)律,不利于學生的終身學習和個性發(fā)展,人文精神和語文素養(yǎng)得不到提高,如此高一語文教學模式下顯得效率極低,事倍功半,考試分數(shù)自然就不理想。
一、高一學生語文素養(yǎng)方面的缺陷
1.1語法斷層
在義務教育階段新課程標準下的教科書當中關于語法知識有一整套詳細的介紹,包括詞語、短句、單句、復句等等。但是在高中之前的學校語文考試當中,語法方面一般都不是直接考,致使初中的日常教學當中對涉及語法知識這部分的知識重視程度不高,高一新生對其理解程度不一,不利于學生準確把握語句的意思和結構,在辨析和修改錯句、病句方面不能得心應手,在文言文的詞法和句法的掌握上面存在有很多障礙。
1.2閱讀盲點
新課程標準當中明確要求學生在初中階段至少要有260萬字的課外閱讀量,要求學生每年至少要讀到兩到三部以上的課外名著。但是由于學校和學生迫于各方面條件的限制,加之中考當中涉及文學著作的考試內容不多,致使學校和學生都放松了對課外名著的閱讀。再加上應試教育的局限,學生苦于各科作業(yè),無暇閱刊讀報,陷入了“兩耳不聞窗外事”的境地,“時文”很難接觸到。
1.3生活缺位
學習本源自生活,離開了日常生活知識和經(jīng)驗的注入,語文學習就失去了“源頭活水”,使得學生在寫作當中注定了文章如一潭死水般波瀾不興。即使一再強調素質教育,但學生仍離不開應試教育的陰影,平常的學習任務繁重,根本沒有機會參加春游、野炊一類的校外集體活動,沒有辦法親近自然。對于社區(qū)內的大事小事沒有機會去關注,民間采風等活動更無從提及。
1.4活動缺失
大量繁重的課堂學習任務和考試壓力擠占了初中學生的語文活動時間,校際之間以及校內很少會組織征文、朗誦、書法、演講等語文活動方面的比賽,學生缺乏語文活動的平臺,語文興趣得不到發(fā)揮,很多學生無暇練習書法,書寫習慣得不到培養(yǎng),中學書法課形同虛設,很多高一學生的書寫水平令人堪憂。
1.5高分低能
由于新課改的需要,各地的中考當中語文試題的難題比列有所降低,涌現(xiàn)出很多高分學生。但是精心思考,這些高分語文學生當中,很多語文素養(yǎng)并不完備,表達能力和閱讀能力還有待提高,語文知識體系的構建還不完善。
二、走出高一語文教學困境的策略
2.1精心研究,科學規(guī)劃
高一語文教學首先就是要結合初中教學內容的特點,來安排好高一學年度的語文教學“時間表”。這樣的進度安排既要能強調學生對高一教學的學習,還要能適當?shù)貙Ω呖籍斨械囊恍┛键c進行點撥,既要強調傳道授業(yè)解惑,還要注重對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這就要求教師不斷充實自己,嚴謹教學,在工作上“盡吾志”,學生才能“親其師,信其道”。
2.2強化語法,注重應用
在日常的教學活動當中,教師既要注重技巧,強調概念性的東西,同時又不能太過繁瑣,要在循序漸進中讓學生不斷去理解和掌握語法的規(guī)律。同時讓學生在掌握基本方法的基礎之上,引導學生善于運用這些方法來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積極倡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讓“閱讀鑒賞”、“表達交流”、“梳理探究”、“名著導讀”四者并重,最大限度地挖掘利用教材資源,為學生的高中生涯奠定堅實的基礎。
2.3提高閱讀,擴大視野
鼓勵學生多進行課外閱讀,不僅要讀名著,還要對時事有一定的了解。幫助學生選擇一些既有時代氣息同時文質兼美的刊物,讓學生在享受語文閱讀帶來的樂趣的同時把握到時代精神,保證名著閱讀的質和量。這樣學生“腹有詩書氣自華”,在不斷閱讀的過程中,積累寫作素材,博采眾長相互借鑒,人生觀和價值觀得到錘煉,同時還能更好地聯(lián)系生活,體現(xiàn)“大語文”觀念,在寫作當中自然游刃有余。
2.4體現(xiàn)主位,激發(fā)興趣
新課改要求體現(xiàn)出學生的主體地位,這不是喊一兩句口號就行的,要應用到教學當中。開展多種多樣性的語文興趣活動比賽,如辯論、詩歌、演講、征文等來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促進其個性和特長的發(fā)揮。鼓勵學生多聽一些演講,多看一些辯論賽,既能愉悅身心,同時思維能力和文學素養(yǎng)也能相應提高。創(chuàng)造機會讓學生能夠走上講臺甚至走上舞臺,讓學生在眾人之間演講,鍛煉其思維能力和臨場應變能力。鼓勵學生多參與一些課外興趣小組,把生活當中的新鮮事以演講的方式和大家分享,這樣寫作素材也能豐富起來。同時鼓勵學生多寫書法,練好字,“字如其人”,讓人一看就能留下好印象。
結語
我們應當認識到當前高一語文的教學困境,不斷突破當前應試教育的瓶頸,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改變教學策略,循序漸進,從“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三方面不斷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這樣學生的語文應用能力、探究能力、審美能力才能均衡可持續(xù)發(fā)展,高一語文教學成效才能更上一層樓。
參考文獻
[1]陳先軍,臺笑凡,汪秀云.新課程改革下中學思想政治課教學原則探討[J].湘潮(下半月).20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