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wǎng) 精選范文 音樂課堂的核心素養(yǎng)范文

音樂課堂的核心素養(yǎng)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音樂課堂的核心素養(yǎng)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音樂課堂的核心素養(yǎng)

第1篇:音樂課堂的核心素養(yǎng)范文

關鍵詞:小學音樂;課堂教學;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

隨著國家提出人才全能發(fā)展戰(zhàn)略思想導向,教育部門在發(fā)展目標的設定上呈現(xiàn)出顯著的創(chuàng)新性。逐漸開始強調學生的思維、能力、素質一體化建設,從而更好地滿足今后社會大環(huán)境深入發(fā)展背景下的人才儲備基礎要求。而核心素養(yǎng)則是支撐這一改革工作順利實施的重要支柱,音樂教師在小學階段開展教學活動的過程中,要以核心素養(yǎng)為思想基準,對英語課程的教學模式和方法進行更新,從而保證小學音樂教學的有效性。

一、小學音樂課堂核心素養(yǎng)內涵分析

核心素養(yǎng)是一種重要的指導思想,在小學階段的音樂學科中,所囊括的思想要素具體體現(xiàn)在以下若干個方面,即文化底蘊、聯(lián)想思維、審美思維、實踐能力、情感體驗、綜合素養(yǎng)??梢哉f,涉及到的能力培養(yǎng)范圍比較廣泛,從學生的思維到能力,再到素質的建設,是支撐音樂學科素質改革的核心思想。在音樂課程教學活動深入開展的過程中,該思想所發(fā)揮的作用是無法替代的。不僅能夠完善現(xiàn)有的音樂課程體系,使其所具有的文化內涵,以及育人價值更加豐富。同時,也能夠改善現(xiàn)有的課堂環(huán)境,讓學生產生學習的興趣、動力以及深入探索的強烈熱忱,對于保障學生的高效率學習,具有著重要的促進意義。因此,在音樂活動實際開展的過程中,教師要積極貫徹核心素養(yǎng),打造與眾不同的音樂課堂。

二、小學音樂課堂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策略分析

(一)優(yōu)化課程導入,豐富文化底蘊

音樂雖然是一門藝術學科,但是同樣蘊含著一定的文化內涵,是小學生必須掌握的知識要素,也是支撐其藝術思維建設的重要載體。因此,在核心素養(yǎng)的教學導向下,教師需要立足于這一目標進行教學革新重點考慮,對課程導入環(huán)節(jié)進行優(yōu)化。將與音樂作品相關的,譬如詞曲作者的簡介,亦或者是音樂創(chuàng)作時期的社會背景,以及歌曲所要詮釋的文化內涵等,通過資源之間的系統(tǒng)銜接與整合,有效地呈現(xiàn)給學生,讓學生在導入環(huán)節(jié)便能夠對課程需要掌握的內容,以及具體的學習目標進行有效的明晰,從而支撐其按照特定的方向,以及有效的思路引導,去學習課程知識。比如說,教師在講解“古詩新唱《梅花》”時,可以向學生滲透相關的文化素材,例如分別介紹作者王安石,以及時代背景,讓學生對詩詞內涵加深理解,增強情感感悟,并在此基礎上進行探索古詩新唱的技巧和方法,提高學生整體學習效能。

(二)構建音樂情境,培養(yǎng)聯(lián)想思維

在核心素養(yǎng)的教學導向下,教師需要重點培養(yǎng)學生的聯(lián)想思維。讓學生經(jīng)過聯(lián)想處理之后,對音樂課程中所蘊含的深層次內涵與本質特征加深理解,方便學生更加快速的掌握基礎知識點,同時也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啟發(fā)學生對音樂課程的興趣意識。因此,教師需要做的是要合理規(guī)范課堂情境,為學生自主想象和深層次的聯(lián)想提供一定的環(huán)境輔助支撐,幫助學生準確理解課程內涵,提高課堂學習效能性。比如說,教師在講解《花木蘭》欣賞課程時,可以先利用多媒體向學生介紹花木蘭當時生活的時代背景,同時也可以直觀展示相關的動畫片視頻資源。讓學生在視覺的刺激下對音樂作品中所蘊含的意境進行審美和賞析,讓學生在良好的情境下產生強烈的情感共鳴,從而為全面提高學生對課程的理解深度而提供助力。

(三)組織合作鑒賞,培養(yǎng)審美思維

在音樂課上,教師要在核心素養(yǎng)的支撐下,重點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思維。而鑒賞教學是實現(xiàn)這一目標的重要載體,對此,教師要加強思想重視,站在學生主觀層面滿足音樂課程領域的具體學習需求,對教學方法進行創(chuàng)新。對以往灌輸性的鑒賞教學方法進行更新,讓學生以自主的、合作的方式對作品中的文化內涵、藝術特色進行合理化的探索,從而加深學生對整個音樂作品的理解,讓學生在合作探索的過程中形成優(yōu)秀的團隊配合品格,從而全面提高學生在今后社會發(fā)展領域的環(huán)境適應性。比如教師在講解《長江之歌》欣賞教學時,則可以合理組織分組鑒賞活動。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引導學生在組內分別對歌曲的節(jié)奏、藝術內涵,以及在演唱中所詮釋的對祖國的熱愛之情進行深入的探討,從而有效啟發(fā)學生的鑒賞思維,全面提升學生的鑒賞能力。

(四)組織演唱訓練,提高實踐能力

在音樂課上,教師要基于核心素養(yǎng)重點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讓學生在實踐的過程中掌握學以致用的技巧,從而保證學生所掌握的音樂知識、技能具有一定的時效性、Phonetic Forum 音教論壇即時性。因此,教師要積極組織演唱訓練活動,為學生提 在多元化的藝術環(huán)境熏陶下,感受音樂的魅力,形成良好供豐富的實踐空間。在訓練的過程中重視演唱方法、技巧的傳授,全面提高學生的演唱水平。比如教師可以設定一定的音樂游戲,組織擊鼓傳花,或者接歌詞活動,讓學生在趣味的活動中,體會到音樂學習的快樂,促使學生正確掌握音樂演唱技能,提高演唱水平。

(五)拓展課外活動,增強情感體驗

在小學階段的音樂教學領域,教師需要積極順應核心素養(yǎng)導向下的改革趨勢,拓展教學范圍,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讓學生形成正確的音樂觀。因此,教師需要充分、全面地考慮和關注學生在音樂課程領域所表現(xiàn)的具體興趣。之后以此為重要的行動參考,組織多元化的課外活動,讓學生能夠在較強的興趣和動力支撐下,積極參與到音樂課程活動當中。比如教師可以合理利用學校的藝術資源或者平臺,組織豐富的音樂表演活動,例如在兒童節(jié)組織學生進行音樂演出,以提升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除此之外,教師也可以在組織課外活動的過程中,融入一定的情感教育,比如組織學生為敬老院老人進行文藝表演,這樣不僅能夠訓練學生的音樂技能,同時也能夠顯著提升學生在孝敬老人方面的品德認知,進一步規(guī)范學生的道德素養(yǎng),從而將素質教育真正地落到實處。

(六)融合其他元素,提高綜合素養(yǎng)

在音樂教學工作具體落實的過程中,教師要在音樂歌唱教學的基礎上融入其他的藝術元素,從而保證學生所掌握的藝術技能體系更加全面、系統(tǒng),同時也能夠讓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從而在今后的學習過程中,所呈現(xiàn)的熱情和動力更加豐富。比如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將歌唱與表演、舞蹈、樂器相融合,讓學生經(jīng)過綜合性的訓練和演出,加強學生在音樂方面的整體修養(yǎng)。讓學生在綜合訓練的過程中,發(fā)掘自身的愛好和特長,從而促進小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教師也可以專門成立興趣社團,以此為載體開發(fā)學生的不同潛能。

三、結論

綜上所述,核心素養(yǎng)作為一種全新的思想理念,在支撐小學音樂教學系統(tǒng)革新方面,所呈現(xiàn)的作用十分顯著,是一項具有代表性的教學思想。因此,在小學階段的音樂教學活動中,教師要以核心素養(yǎng)為支撐,對現(xiàn)有的課程體系進行創(chuàng)新。在音樂課上,教師要優(yōu)化課程導入環(huán)節(jié),構建情境,組織合作鑒賞、演唱訓練、課外活動,融入其他元素、讓學生無論從思想、能力還是在音樂領域的整體素質方面,都獲得有效的提升。

參考文獻

[1]林發(fā)友.基于小學音樂課堂培養(yǎng)學生音樂核心素養(yǎng) [J].黃河之聲,2019(11):92.

第2篇:音樂課堂的核心素養(yǎng)范文

關鍵詞:初中音樂;教學質量;教師素養(yǎng);課后反思

在現(xiàn)今的音樂課程教學過程中,很多教師教學的重點放在了教學模式和教學形式的改革和更新方面,而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缺少先進的教學理論作為教學支撐?,F(xiàn)今我國的初中音樂課堂教學還存在著一定的問題,這些問題的存在阻礙了初中音樂教學質量的提高。隨著我國教學改革不斷深化,我國的教育領域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尤其是在一些藝術類的學科來說,在教學過程中需要教師和學校制定有針對性的教學課程。但是,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由于家長、教師和學校領導的不重視,在教學過程中還存在著很多影響初中音樂教學質量提高的因素,因此,在教學過程中需要有針對性的對初中音樂課堂教學的影響因素和存在問題進行深入的分析,盡快找出對策,將其解決。

一、教師綜合素養(yǎng)是基礎

課堂教學質量如何,教師的綜合素養(yǎng)是基石。音樂教師不僅是課程設計和開發(fā)的專家,更應該是學生的引導者、指導者、協(xié)調者、合作者、學習者和評價者。換句話說,能勝任新型音樂課堂教學的教師必須更新觀念、身兼多職、積極學習、勇于探索才能提高自身素養(yǎng)。教師素養(yǎng)的提高,不僅包括專業(yè)基礎知識的掌握和課堂備課能力的展現(xiàn),也應當包括熟悉學生、了解學生的能力?;A知識的掌握是教師順利備課的前提條件,而備課是教學活動中的一個重要必備環(huán)節(jié)。任何一堂課的成功,總離不開精心的備課過程,備課的充分性又是提高課堂講授質量、學生學習效果的關鍵。音樂教師必須以音樂教學大綱為主要依據(jù),遵循分層教學、分類指導的原則,吃透教材內容,明確教學目標。并把教材中的知識轉化為自己的知識,形成自己的教學思路,以確定教學重點、分解教學難點。也應該在教材的基礎上適量增加一些參考資料,包括基礎理論、應用研究等方面的內容。同時,還應考慮從中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fā),結合他們基礎知識薄弱、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掌握得不夠,沒有良好的審美習慣,體驗能力、表現(xiàn)能力缺欠等特點來選擇課堂內容、制定教學計劃,以體現(xiàn)學生的知識經(jīng)驗和個性差異,真正做到“合目的性、和規(guī)律性”的備課。因為教學過程是師生通過教材為媒介而進行的一個特殊的雙向認識和互動過程,成功的課堂教學是教師與學生通力合作的結果。我們面對的是程度參差不齊的學生,備學生也需要長期的經(jīng)驗積累,同時也能反映出備課的充分性??傊鳛榻處熕仞B(yǎng)的提高決不能只看自身的專業(yè)技能與知識,備課也決不能只備教材,還需從學生的角度去考慮。這樣既能使課堂內容豐富、有趣,又使教師的素養(yǎng)得到全面而有效的提升,進而為音樂課堂教學的順利實施奠定良好的基礎。

二、課堂教學技能是核心

通常我們所說的教學技能包括課堂語言、授課技巧以及運用教學手段的能力等多個方面。課堂教學是一門科學,更是一門藝術。備好課不一定能講好課,備課是正確的思維沉積,而講課卻是知識能力的升華。課堂講授是傳遞和延續(xù)人類文化知識的主要陣地,教師的語言起著重要作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貫穿“精講”原則,所謂“精講”就是將重點、難點、疑點。積極引導學生學習、掌握好基本知識,這時教師的語言必須講究藝術性。課堂語言的藝術性不僅僅指語言的抑揚頓挫、眉飛色舞,更重要的在于傳授知識的科學性、邏輯性和啟發(fā)性。一般地說,教師的課堂用語應根據(jù)教學內容、教學目標來設計和運用,講求言簡意賅,力爭科學生動。才能將學生的注意力迅速、及時地集中到知識點上來對其進行準確地把握和領會。也只有通過簡潔明了的語言才能使學生直擊目標,使他們在明了之中,親近音樂、接受音樂、體驗音樂,以培養(yǎng)學生感受音樂的能力。當然,語言簡潔、準確生動也只是相對的。課堂上,教師有時為了調節(jié)課堂氣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有意識地插入故事,講笑話或借助適當?shù)闹w“語言”等,往往也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這樣的課堂用語就具有幽默、風趣,而包含感彩。但不能忘記傳授知識的科學性、邏輯性和啟發(fā)性。身為音樂老師的我們在語言方面就更要生動形象,不僅要善于運用聲調的輕重急緩來調動學生的音樂興趣,還要不斷地創(chuàng)造出最優(yōu)美動聽而魅力獨具的教學語言,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以增強駕馭課堂語言的能力。同時,也應通過必要的授課技巧來有邏輯地調動學生的思維,引導學生步步深入,直到全面而透徹地掌握基礎知識,進而激發(fā)起學生的音樂表現(xiàn)欲望。

三、課后反饋是關鍵

課后反饋是檢驗教學效果最為有效的方式和途徑,長期以來,我們常常以布置課后作業(yè)、考試等方式來作為評價教學質量的指標。在這種終極評價方式中,學生也能從教師認真的批閱中得到啟示,從而更加嚴格要求自已,做好習題,養(yǎng)成嚴謹?shù)膶W習習慣。但是,這種傳統(tǒng)的“終結性”評價方式對于檢驗音樂課堂效果來說是微不足道的,也未能充分的展現(xiàn)音樂課堂的開放性、有效性。我們認為音樂課堂的課后反饋至少應當包括課外音樂活動、文藝表演等應用范疇以及教師的課后反思等方面。音樂課堂教學質量的評價,不能以理論知識的考察為主,而應將“終結性評價”與“過程性評價”結合起來,真正讓學生做到既能掌握理論,又能培養(yǎng)其音樂實踐的能力,而音樂實踐能力的養(yǎng)成必將促進理論知識的掌握。

結束語:

綜上所述,音樂教師需要懂得學生在受教育過程中的心理特點和發(fā)展水平,并以此為科學依據(jù),來制定教學計劃,利用音樂資源,考慮教學的組織形式,安排教學時間,采取高效的音樂教學策略和方法。只有這樣,才能上好音樂課,才能提升音樂課的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 黃金.提高初中音樂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的幾點思考[J].大眾文藝,2010(23).

[2] 郭聲健.音樂教育論[M].長沙:湖南文藝出版社,2004年

第3篇:音樂課堂的核心素養(yǎng)范文

關鍵詞:小學音樂;課堂教學;多元化;途徑;生機

探索拓展小學音樂課堂教學多元化的主要途徑,我們可以以教學內容、教學方式等作為出發(fā)點進行研究。但前提是我們必須了解小學音樂教學的現(xiàn)狀以及其存在的主要問題,從而從根本上解決小學音樂教學中的各項弊端,為拓展小學音樂教學多元化奠定堅實的基礎。下面筆者就來談一下打造小學音樂課堂多元化教學的主要途徑,希望能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一、我國小學音樂教學的現(xiàn)狀

根據(jù)我國目前小學音樂教學的現(xiàn)狀進行分析,主要存在的問題包括以下三點:第一,在小學音樂教學過程中,音樂教師存在“走形式”的教學模式,主要體現(xiàn)在對學生進行教學時播放音樂和看視頻來代替講課的內容,這體現(xiàn)了小學音樂教師對學生音樂學習的忽略。第二,在小學音樂課堂上,小學音樂教師普遍的教學方法是對音樂知識進行基礎的講解,從而拓展到音樂的發(fā)展歷史等,這是多年來音樂課堂不變的模式,因此也使學生感到音樂課堂比較無聊。第三,各學科教師和家長自身對小學音樂沒有足夠的重視,總是認為音樂教學可有可無,常常利用文化課取代音樂課提高學生的成績,不能達到足夠的重視。因此,針對以上三種情況,小學音樂課堂多元化教學是目前打破傳統(tǒng)音樂教學的主要途徑。多元化音樂教學有助于提高音樂課堂的氛圍,激發(fā)學生學習音樂的積極性,并且能使學生感受到音樂存在的重要性,所以我們必須引起足夠的重視,努力打造小學音樂課堂教學的多元化,提高小學音樂課堂教學的效率。

二、小學音樂課堂多元化教學的主要途徑

1.堅持以學生為本是小學音樂課堂多元化教學的前提

在小學音樂教學過程中,我們必須將堅持以學生為本作為前提條件?,F(xiàn)階段,學生的性格特點差異較大,但是共同的特點是比較貪玩而且好動,好奇心較強。因此,我們必須抓住學生的共同特點,在小學階段幫助學生學習音樂,既能提高小學音樂教學的質量,同時又能保證學生學習的知識切實有用。所以在學音樂課堂教學過程中,老師首先應該保證課堂教學的主要目標,認識課堂中所必備的樂器及其歌曲演唱的方法節(jié)奏等,從不同的方面提高學生學習音樂的綜合素養(yǎng),尊重學生的意愿,在音樂課堂導學的過程中,可以利用學生比較喜歡的歌曲進行導入,確保課堂教學中學生興趣的持久性。例如,最近比較火爆的《小蘋果》,這首歌曲是學生喜歡的主流。

2.開展音樂課堂活動是小學音樂課堂多元化教學的核心

在小學音樂教學的過程中,小學音樂教師必須注重開展音樂課堂活動,這是實現(xiàn)小學音樂課堂多元化教學的核心部分。由于學生上課過程中集中精力的時間非常有限,而且根本不會在課下去刻意學習音樂。所以,音樂教師要通過音樂課堂活動保證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例如,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歌曲的多元化豐富課堂活動。老師可以組織學生演唱不同的歌曲,但是要圍繞同一主題。例如,利用關于春天的主題歌曲開展相應活動。小學音樂課本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春天在哪里》《春天的小河》《嘀哩嘀哩》等相關歌曲,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分組進行比賽,然后根據(jù)學生表現(xiàn)程度進行打分,激發(fā)學生學習音樂的積極性。通過這樣的方式開展小學音樂課堂活動,有助于實現(xiàn)課堂教學的多元化,保證學生學習的興趣,并且能提高小學音樂課堂的效率。

3.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是小學音樂課堂多元化教學的保障

創(chuàng)新小學音樂教學的方法是小學音樂課堂多元化的主要保障,也是其源源不斷的動力。例如,在蘇教版小學音樂三年級上冊教材中第一單元“我的朋友 do re mi”教學的過程中,老師可以組織一些小游戲,通過這些游戲引導學生自主編創(chuàng)歌詞表演,或者是進行接力比賽等。這一系列的方法,都有助于開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從而實現(xiàn)多元化教學的目標。除此之外,創(chuàng)新課堂教學方法有利于在此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與老師之間的感情。小學生天性善良單純,因此教師要用自己的行動表明對他們的關懷,從而使他們能更加配合教師的教學工作。

綜上所述,小學音樂教學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及其素養(yǎng)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我們必須認識到小學音樂教學的重要性,克服小學音樂教學過程中現(xiàn)行的各種弊端,不斷地通過多元化教學方式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調動學生學習音樂的積極性,確保學生通過音樂學習可以掌握必備的音樂知識及音樂技巧,保證小學音樂課堂教學的質量,從而使學生養(yǎng)成積極向上的心態(tài),迎接人生的眾多挑戰(zhàn)。

參考文獻:

第4篇:音樂課堂的核心素養(yǎng)范文

音樂教育在中等職業(yè)學校的開展時間并不長,2014年開始,為貫徹落實《教育規(guī)劃綱要》《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有關文件精神和要求,響應《教育部關于推進學校藝術教育發(fā)展的若干意見》等有關文件的號召,以培養(yǎng)學生廣泛的興趣愛好為基點,提高自身整體綜合素質為重點,各中等職業(yè)學校開設了公共藝術課程。

考慮到中職學生對音樂的認知程度和發(fā)展需要,大部分學校的教學內容以欣賞音樂作品為主,舞蹈、戲曲等藝術欣賞作為輔,其目的是為了提升有效課堂教學的實施。本文從中職學生音樂素養(yǎng)現(xiàn)狀出發(fā),提出目前其存在的問題,并試圖提出一些解決對策。

一、中職學校開設公共藝術―音樂課程,提升中職生音樂素養(yǎng)的必要性

開設公共藝術--音樂課程,提升中職生的音樂素養(yǎng)是現(xiàn)代化職業(yè)教育人才培養(yǎng)目標的明確要求。國家提出大力發(fā)展現(xiàn)代職業(yè)教育,對中職生的素質教育要求越來越高,中職學校對藝術教育也越來越重視。在藝術教育課程中,音樂課能使學生增強表現(xiàn)力和樹立自信心,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是提升學生精神境界、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意識的有效途徑之一。

開設公共藝術--音樂課程,提升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是社會特別行業(yè)對人才需求的要求。社會或者行業(yè)需要的是高素質的勞動者,不僅具有過硬的技能,更要具有較高的綜合素質,提高中職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職業(yè)能力,提升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滿足人才市場的需求,提高行業(yè)的競爭力。

開設公共藝術--音樂課程,提升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是學校人才培養(yǎng)目標的要求。緊跟現(xiàn)代職業(yè)教育發(fā)展的步伐,中職學校的人才培養(yǎng)目標就是要培養(yǎng)“德技并重”的綜合素養(yǎng)均衡發(fā)展的高素質人才。學校通過開設公共藝術課程,旨在培養(yǎng)中職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提升中職學生社會競爭力,關注中職學生的終身發(fā)展,實現(xiàn)“德技一體”人才培養(yǎng)目標。

開設公共藝術--音樂課程,提升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是學生自身終身發(fā)展的要求。中職學生在求學成長的過程當中,接受到音樂課的教育,使得心靈得以陶冶,情緒得以調節(jié),自信心得以樹立,就是音樂課的價值所在。提升中職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將來是行業(yè)內強有力的競爭力,更是能體現(xiàn)學生自身終身發(fā)展的要求。

二、中職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水平現(xiàn)狀及存在的問題

絕大數(shù)的中職生熱愛音樂,但受成長環(huán)境、地域差別、物質條件等各種因素的限制及影響,他們接受音樂的渠道大多通過網(wǎng)絡媒體,所接受的音樂類型大多都是流行音樂。而這種接受是“被迫”型的,也就是說媒體播放什么類型的音樂,就只能接受哪種類型的音樂。

目前也有很多缺乏音樂素養(yǎng)的媒體人,在對音樂作品的宣揚及導向上,存在一定的誤導,靡靡之音、另類音樂讓本身欠缺辨別高雅與低俗音樂能力的中職生來說就成了“重災區(qū)”。 中職生在音樂教育中存在著一些問題。

1、綜合素養(yǎng)不高,音樂禮儀素養(yǎng)欠缺

早在西周時期,就有禮樂教育了。也就是說音樂與禮儀是藝術教育的組成部分,有著相互影響,相輔相成的作用。但是,中職學生大多欠缺基本的禮儀素養(yǎng),如:上課遲到早退的現(xiàn)象,老師講課未經(jīng)允許就亂插嘴講話的,課間使用手機鈴聲未關閉的......這類現(xiàn)象屢見不鮮,倒置秩序感不強,雜亂無章的課堂現(xiàn)象。處在一個無秩序無規(guī)矩的環(huán)境中,想要感受音樂帶來的美感,帶來的愉悅感,實施起來是很困難的。

2、音樂教育缺失,音樂背景知識欠缺

欣賞音樂作品,特別是欣賞高雅的音樂作品,大多都要求具備音樂以外如:文學、詩詞、地理、歷史、美術等學科的知識。例如,《春江花月夜》作為中國古典音樂,因為現(xiàn)在聽已失去它的“時代感”又可能由于學生對這首曲的背景不熟悉,且對語文學科唐詩部分的功底不深厚,學生也無法理解和感受樂曲給人帶來的柔婉質樸的旋律,安寧的情調以及流暢多變的節(jié)奏。

3、經(jīng)典音樂欣賞導入困難,學生熱衷于通俗流行音樂

通俗流行音樂歌曲通常都是以抒發(fā)內心情感為背景題材的。在中職生的年齡階段恰屬青春期,正是情感處于很情緒化的狀態(tài)。時而外向,時而優(yōu)郁,流行歌曲恰巧符合其心理特征,因此,中職生接受流行歌曲是能夠使之心靈產生共鳴引發(fā)共振的重要因素。中職學生難以接受經(jīng)典音樂作品欣賞的主要因素有:第一,接受經(jīng)典名作的基礎薄弱,欠缺理解和享受經(jīng)典音樂作品感受力;第二,受年齡、心理特征及教育背景家庭背景的影響;第三,受時代背景的影響。

三、提升中職生音樂素養(yǎng)的教學理念

藝術教育里的音樂教育是素質教育中的重中之重。音樂作為一種藝術形式,學生通過在學習音樂課程中,能陶冶情操,提升審美能力及鑒賞能力。在教學過程中要不斷地去摸索及創(chuàng)新,找尋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以此來增強提高學生對音樂作品的理解能力及鑒賞能力,提高對學生音樂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

1、音樂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關鍵是學生欣賞習慣及養(yǎng)成教育

第一次的音樂課,筆者都會要求學生把“嘴巴閉上”,把“耳朵張開”,教學的理念上,這就是被稱為養(yǎng)成教育?!皟A聽”習慣的養(yǎng)成,在眾多課程當中,音樂課是最有效養(yǎng)成教育的途徑。

2、音樂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方式主要是“活動育樂”

音樂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是通過對音樂作品的聆聽,讓情緒得以調節(jié),得以放松,讓心靈得以陶冶,聽到動情處,能舞則舞,能泣則泣。情感情緒都能通過音樂作品攝入,得到充分的抒發(fā)?!盎顒佑龢贰钡姆绞揭矠樘岣邔W生對音樂課的學習興趣,開展多元豐富的情境教學,讓學生在設定的情境活動中對音樂作品時行相互感悟,相互體驗,樹立信心,體會課程帶來的快樂。

3、音樂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要關注中職生的終身發(fā)展

音樂課培養(yǎng)學生對音樂素養(yǎng)的學習,對于中職生的職業(yè)發(fā)展及終生發(fā)展路程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其核心目標是為學生搭建一個平臺,平臺可供學生盡情的展示能力,盡情的釋放情感情緒。關注學生能力上的全面發(fā)展及終身的發(fā)展,盡快適應社會、適應人際。通過對音樂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讓學生在將來的生活和職業(yè)的生涯中,有更好的表F力及最強的適應力。

四、提升中職生音樂素養(yǎng)的有效策略

音樂課程的學習,是獲得音樂審美及體驗的手段,同時也是對學生綜合素質發(fā)展的根本及有效途徑。提升音樂課教學效果至關重要,以下是有關提升的教學效果及有效策略:

1、音樂課教學的前期準備要充分

(1)音樂教師的專業(yè)水平要不斷提升

教師本身必須提高自身的專業(yè)水平,具備良好的職業(yè)道德,熱愛學生,嚴于律已,為人師表。具備全面扎實的專業(yè)知識技能,廣博的文化知識及廣泛的興趣愛好及才能。通過研討會、學術交流會、各類藝術活動、表演活動等,加大對教師專業(yè)水平的培訓力度,從而提高教師整體的專業(yè)素質。在個人的形象設計上,要有時髦得體的裝扮,言談舉止的文明,活潑可親的笑容,以最新、最美、最優(yōu)雅的形象呈現(xiàn)在學生面前。

(2)建立適合中職學生的音樂資料庫

音樂作品應根據(jù)學生的心理特點,個性特點,時代特點進行篩選,其內容包含集國語流行樂、粵語流行樂、歐美流行樂、搖滾、民謠、歐洲古典等元素的音樂作品。以學生的興趣為基點,以對音樂的感知力、領悟力為提升點,為學生建立其適合中職生興趣的音樂資料庫。

2、明確課程目標,整合教學內容

(1)明確音樂課程目標體系

通過聆聽、欣賞、感受音樂作品,了解多種音樂的形式;學會分析作品情緒的表達,理解作品所塑造的音樂形象和所描繪的內容;提高學生的音樂感受能力、探究能力、理解能力;增強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提升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不斷提高;培養(yǎng)學生終身音樂學習的能力,有利于學生的終身發(fā)展。

(2)教學內容整合,體現(xiàn)教學內容獨特、鮮明并富多元化

教師要避免教學內容滯后的情況出現(xiàn),要利用豐富多元的教育資源,促進學生個性全面發(fā)展。利用學生方言的資源的豐富性,教學內容可加入粵曲、閩語歌曲、廣東梅州客家山歌等多元素。教學創(chuàng)設的景境要多樣化,可加入樂器拉、彈、奏、唱、跳、詩配樂等形式,廣泛的激發(fā)學生潛在的音樂才能。音樂課堂更是要把握時代性,從學生成長和生活的環(huán)境出發(fā),培養(yǎng)學生再創(chuàng)新的能力,又增加了他們在音樂課堂上的自信心。

3、創(chuàng)設良好的聽覺環(huán)境,采用多樣靈活的教學互動,實現(xiàn)“活動育樂”

要創(chuàng)設一個良好的視聽環(huán)境,一個具音響設備、錄音設備、投影技術、多媒體視聽結合,聲像為一體及多個麥克風的課室。學生禁止攜帶手機到課堂。教學方法重點突出的是,如何挑選出與教學內容教學目標相對應的音樂作品,防止一些庸俗的音樂作品在學生中流傳。另外,在學生已具備對音樂的理解掌握一定的聽辨能力后,還可利用優(yōu)質的麥克風及音響設備,組織一場卡拉OK比賽,讓學生上臺演唱歌曲。

4、開展校園音樂文化活動

(1)充分利用校園文化

積極向上的校園文化可激發(fā)學生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對學習的渴望,做事效率的提升。創(chuàng)辦與音樂相關社團,可延伸和深化課堂教學的有效施。

第一,學校廣播站,兼容音樂、新聞、文學、通知等功能。每天定點播放主題節(jié)目,使得成為溝通交流的平臺。開設音樂專欄,內容涉及中、外音樂家故事,校內音樂社團的通知及趣事。

第二,校會集體高唱國歌,體現(xiàn)愛國主義教育的滲入;開學典禮的校歌,增加主人翁精神及自豪感;上、下課的鈴聲設計。讓歌聲滲透在校園生活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里。

第三,豐富多元的音樂風格,創(chuàng)辦爵士、民謠、搖滾等種類音樂風格的社團,把有著共同興趣愛好及特長的人聚集在一起。

(2)舉辦各類音樂活動,以學促賽,以賽促學

學校組織各類活動,并以活動為載體、以比賽為平臺、以提高音樂素養(yǎng)為核心實現(xiàn)“活動育樂”的目標。校園里定期舉辦音樂嘉年華會、卡拉OK大賽、合唱比賽、配樂詩朗誦、舞蹈大賽、健美操、文藝節(jié)等和音樂相關的主題活動及比賽。此類活動及比賽豐富了學生們的課余生活,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團隊合作能力,音樂素養(yǎng)、審美能力等都會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作者系廣州市土地房產管理職業(yè)學校教師)

參考文獻:

[1]梁小紅.淺談中職教師音樂素養(yǎng)[J].職業(yè)技術教育,2014(2)

[2]黃霞.中職學校音樂教學改革探析[J].廣東教育, 2013(6)

[3]閆建軍.論音樂欣賞對中職學生綜合素養(yǎng)提升的作用[J]2016(3)

第5篇:音樂課堂的核心素養(yǎng)范文

關鍵詞:音樂課程教學;素質培養(yǎng);體驗式教學;探討

引言:中學音樂課程作為學生職業(yè)素質養(yǎng)成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在以前并沒有引起人們的注意,但其作為整個課程體系的十分重要的組成部分,對學生整體素質的培養(yǎng)中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v觀當下創(chuàng)新性的教學法,體驗式教學模式出現(xiàn)在我們的眼中,該模式不僅是一類全新的教學法,而且在其他學科的日常教學中能起到不小的作用,并且該教學法的內容十分適合于中學音樂課程教學,以下主要對該模式在中學音樂課程中的應用進行分析和討論。

一、中學音樂課程的現(xiàn)狀及特征

1.較為陳舊的教學模式。在中學課堂中,音樂教學具有十分特殊的地位。因為音樂課程既不是單純的審美教學,也不是單純的技能教學,該門課程的教學是依托于音樂技能訓練,以培養(yǎng)學生豐富的情感為指導方向,旨在提升學生整體的審美意識的課程教學。依照其教學模式,中學音樂課程的核心是藝術體驗,借助學生對音樂產生獨有的理解和體會,塑造學生的道德水準和人格魅力。中學音樂課程的教學應以學生自身對音樂的感覺和體會以及音樂對學生產生的影響為基礎,形成學生感受音樂而音樂影響學生的“雙邊關系”,而傳統(tǒng)的音樂課程教學模式已經(jīng)完全無法適應當下素質教育的要求。通過分析學生的實際狀況,改變傳統(tǒng)的音樂教學模式能夠全面提升音樂課程的教學效率,保證素質教育的正常施行。

2.音樂課程的課程地位有待進一步提高。中學生由于具備較為顯著的年齡特點,處在這一年齡段的學生正處在身心發(fā)展的重要階段,這個時期的學生沒有一個確定的意識形態(tài),音樂課程在幫助學生擺正意識形態(tài)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教育意義,但相關教育部門和學校對該類課程缺乏應有的重視程度,所有類別的課程均采用傳統(tǒng)的教學手法,不僅學生對該類課程擁有極低的關注度,就連音樂教師也不怎么看重音樂課程的教學,導致音樂課程無法發(fā)揮出在學生素質培養(yǎng)中的重要作用。

二、體驗式教學的含義及模式的構建

體驗式教學主要以學生自我的認知規(guī)律和特點為出發(fā)點,通過教師設計的教學情境和教學項目來獲得對課程最為直觀的理解和感受,然后由教師引導學生與學生之間或學生與教師之間進行心得體會的交流,并通過分享體會不同個人的理解,進而提升對課程的認識。在教學實踐中,教學模式對整個課程的教學效果起著十分關鍵的作用。體驗式教學注重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意識,強調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在整個的課堂中的作用,重視開發(fā)和訓練每個學生的認知能力和思維能力,重視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

中W音樂教材中每一個音樂作品都有著厚重的歷史和深厚的內涵,音樂課程教學的實質不在于作品的內容和形式,其關鍵在于學生對該作品的理解和感悟,理解作品的情感內涵,提升自身的審美意識。例如,通過《命運交響曲》的學習,讓學生感受曲目中強烈的生命力和作者堅強的意志;《義勇軍進行曲》則讓學生感受到其中不畏艱難,敢于斗爭敢于犧牲的拼搏精神;通過體驗式教學,讓學生能夠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在情境中感受音樂的魅力,提升學生對音樂的熱愛,激發(fā)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進而提升課程的教學效率。

三、音樂課程體驗式教學模式實施途徑

考慮到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并結合音樂課程自身所具備的特點,體驗式教學模式在音樂課程中的實施可以從下述五個層面進行:

1.核心為課堂教學;

2.通過舉辦音樂類比賽來提升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

3.參加班內或校內的文藝匯演,拓寬學生的視野,提升學生學習熱情。

4.以聆聽為主進行音樂體驗的教學實踐。如在欣賞民樂合奏曲《豐收鑼鼓》中,教師先讓學生將出現(xiàn)的哪一種打擊樂器寫下來,思考:聽了這首樂曲,聯(lián)想到了什么? 學生說出這是農民豐收的場面,農民有割稻子的,有堆谷子的… …。學生從第一部分的鑼鼓中表現(xiàn)的節(jié)奏明快、情緒高漲的音樂,感受到氣氛的熱烈、歡騰。在第二部分中,從吹管樂器奏出富有號召 性的音調到弦樂、笛子演奏歌唱性的旋律,表現(xiàn)人們的內心喜悅,再到彈撥樂的輕快、跳躍 的旋律,表現(xiàn)人們在勞動時的歡快心理。第三部分音樂中以明亮的音色、散板的旋律展現(xiàn)美麗的田園景色。第四部分以潮州大鑼鼓的打擊樂奏出氣勢磅礴的音響,表現(xiàn)緊張、急促、激烈的場面。

5.以歌唱和樂器演奏為主進行音樂體驗的教學實踐。在學習《中國民族打擊樂》內容時, 教師帶領學生了解金、革等打擊樂,學習戲曲中的鑼鼓經(jīng)。學生聽課件中的《沖頭》、《急急風》等鑼鼓片段,學生在聽到猜想情境,教師出視頻畫面,向學生介紹沖頭是戲曲中的開場、 走場、舞蹈動作的鑼鼓經(jīng),而急急風是用于表現(xiàn)緊張、急促的鑼鼓經(jīng)。教師通過展示鑼鼓經(jīng)節(jié)奏,作簡要介紹后讓學生練習打擊樂演奏沖頭、急急風。

通過以上五個層面的學習和拓展,讓音樂課程教學在效應新課改的要求前提下發(fā)揮應有的作用,最大程度的發(fā)揮其在素質教育中美學教育熏陶的作用。

體驗式教學的主體是課堂教學,在與教學目標和內容進行有效結合后,依據(jù)教學要求組織和設計教學實踐,具體分為下述三步:

1.構建項目,創(chuàng)設情境。為使學生在音樂中得到更為豐富的情感體驗,并借此激發(fā)學生

對音樂的熱愛,教師需依據(jù)不同教學內容創(chuàng)設不同的教學情境。例如,音樂作品點評環(huán)節(jié)可以將學生分為幾個大組,對作品進行現(xiàn)場點評,最后由教師進行總結,演唱環(huán)節(jié)可以通過現(xiàn)代化手段,將教室布置成舞臺的形式調動學生的感官,引發(fā)學生的興趣,激發(fā)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提升課堂的教學效率。

2.組間組內交流,讓不同思維進行碰撞。在體驗中認識往往具有一定的差異,但也一定

具有共性,在不斷的交流中發(fā)表自己的觀點和看法,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心,讓學生在體驗中獲得知識,提升素養(yǎng)。

3.總結評價。教師是整個教學過程的掌控者和引導者,在學生發(fā)表意見和看法后由教師

進行評價和總結,并對出現(xiàn)的問題進行糾正,幫助學生更加牢固的掌握知識,提升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程喜樂;李東.中職教學新嘗試:體驗式學習.新鄉(xiāng)教育學院學報,2009,第三期.

第6篇:音樂課堂的核心素養(yǎng)范文

科技的迅速發(fā)展也使得運用多媒體教學設備進行教學的教師逐增,然而音樂教師在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提升課堂效率的同時,也存在部分教師對多媒體設備進行不合理使用的情況。以下就是筆者總結的一些不合理使用多媒體教學設備的情況。

(一)束之高閣,不以理睬

由于多媒體教學相對于傳統(tǒng)教學方式來說仍屬于新興的教學技術手段,仍需要教師的細心學習。部分教師由于對新興教學技術的不了解,于是產生了畏難情緒,還有部分教師在學習多媒體教學設備的操作技巧時缺乏積極性,因而使用技術相對較差,致使多媒體設備被束之高閣,不被理睬。教師仍然使用傳統(tǒng)方式在課堂上教學,使得多媒體設備的輔助作用未能得以發(fā)揮。

(二)過多依賴,倒置本末

多媒體教學設備的積極作用不容忽視,但其只是教學輔助工具。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有部分教師致力于多媒體課件的制作,運用各種方法,制作出精美異常的課件。在實際教學中,只在一堂課的開頭說上一些串聯(lián)式的問候語,剩下的課堂時間全部用于展示課件。這就使得音樂課堂教學本末倒置,成為課件展示課,不利于學生有效地學習到音樂知識。而教師對多媒體教學設備的過多依賴,把教學設備作為主體,忽略了學習者本身,長此以往,會使得學生疲于學習,對音樂學習產生疲憊情緒。

(三)制作粗糙,脫離課程

有些教師目標預設是充分利用多媒體設備,以提高課堂效率,此種目標是合理可行的,但在多媒體課件的制作上卻粗糙應對,講述甲種原理,卻配以乙種音樂,致使課堂內容與課件內容相脫節(jié),與教材內容也產生偏差。如此一來,反倒使得學生無以適從,產生迷茫情緒,不僅不利于教學進度的推進,課堂的實效性也大打折扣。

二、在音樂課堂使用多媒體教學設備的建議

(一)調動熱情,學習使用

音樂教育有利于陶冶學生的情操,健全學生的人格,因而中專院校應當提升音樂教學的重要性,讓學生和教師從根本上改變對音樂課堂的看法,從而增加音樂教師的學習主動性。學校也應當加大多媒體教學設備的投入,鼓勵教師積極學習多媒體設備的具體操作。中專院校也可以組織教師觀摩學習,通過觀摩,讓本校教師吸取他校教師利用多媒體教學的長處,避免他校教師利用多媒體教學的短處,以增加教師的學習熱情。

(二)創(chuàng)設環(huán)境,合理操作

音樂課堂是一門別具雅趣的課堂,環(huán)境的創(chuàng)設將會使得音樂課堂更具魅力,此時,就需要音樂教師合理操作多媒體,為學生創(chuàng)設雅致的音樂環(huán)境。在音樂課堂教學中使用多媒體設備不僅有利于提升學生的學習熱情,感受到音樂的細膩,更能夠創(chuàng)設一個良好的音樂氛圍,讓學生在氛圍中感受到濃厚的音樂氣息。但是教師在課件的使用上需要緊扣教學內容,不要一味的展示精美制作的課件,播放優(yōu)美的歌曲,要注意教學的本質。氛圍需要教師創(chuàng)設,多媒體也需要教師合理操作。在音樂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抓住課堂教學的核心,以學生為主體,但要注意知識的傳授。在傳授知識的基礎上制作出合理的課件,從而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

(三)用心制作,豐富內容

多媒體課件的核心是為了豐富課堂內容,深化教師教學知識,使得學生理解更為容易。因而教師在制作多媒體教學課件時,需要認真制作,不能敷衍了事,在熟悉課本和教學內容的基礎上制作出與之相對應的多媒體課件,使得課件和課程內容相符合。在教學中,輔之以適當?shù)恼n件,會使得學生在理解課程內容時更為容易,教師講解過程也會相對輕松。

三、總結

第7篇:音樂課堂的核心素養(yǎng)范文

論文摘要:本文結合國內研究動態(tài),通過實踐,以《音樂課程標準》的內容標準的四個領域作為切入點,論證了音樂本位意識在《音樂課程標準》中的體現(xiàn)。 

 

《音樂課程標準》是2001年7月由教育部制訂的全日制義務教育的實施方案?!兑魳氛n程標準》力圖在“課程目標”、“內容標準”和“實施建議”等方面全面體現(xiàn)“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以及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三位一體的課程功能,從而促進學校教育重心的轉移,使素質教育的理念切實體現(xiàn)到日常的教育過程中?!兑魳氛n程標準》結合本學科的特點,加強過程性、體驗性目標,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親自實踐、獨立思考、合作探究,從而實現(xiàn)學習方式的變革,改變單一的記憶、接受、模仿的被動學習方式、發(fā)展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 

一、音樂本位意識的體現(xiàn) 

《音樂課程標準》中內容標準主要體現(xiàn)在四個領域之中,即感受與鑒賞、表現(xiàn)、創(chuàng)造、音樂與相關文化。 

1.歌唱教學是全面學習音樂的基礎。歌唱活動直接與情感相關聯(lián),與心靈相溝通。在學習歌唱的過程中兼顧欣賞、練耳、視譜,了解音樂知識,增進對音樂認識的最佳途徑。在歌唱教學的過程中教會學生音樂知識、培養(yǎng)音樂能力,讓學生通過歌唱來體驗音樂,激發(fā)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歌唱作為學習音樂的基礎,理應受到足夠的重視。歌唱在學校美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其他形式所無法替代的,只有把歌唱教學擺在中小學音樂教育的首位,才能全面提高學生的音樂修養(yǎng),促進素質教育的推進。 

2.欣賞教學是《音樂課程標準》中的一個突出重點。《音樂課程標準》對音樂欣賞教學精神內涵的解釋中可以看出:“欣賞教學是培養(yǎng)學生音樂感受、欣賞和審美能力的有效途徑?!敝型鈨?yōu)秀音樂作品對于開闊學生視野,提高文化素養(yǎng),豐富情感具有重要意義。音樂欣賞至少需要三種能力:即認識能力、興趣能力、欣賞能力。面對不同的音樂客體,音樂欣賞的主體心理活動大致經(jīng)歷了選擇、認識、感悟、融合、影響這樣一個過程。音樂欣賞過程,既是一個三種能力遞進的過程,也是人的心理從平靜到逐漸愉悅的過程,也是美育效果逐步深入的過程。這正反映了音樂作為審美藝術途徑的重要手段,始終體現(xiàn)著《音樂課程標準》的音樂本位意識。 

3.器樂教學也是中學音樂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器樂教學是學生學習音樂的途徑之一。首先要選擇適宜的樂器,注意音準和音色,不可把音準、音色不佳的樂器引入課堂。要重視器樂曲的選擇與編配,不宜偏大偏難。教學中要體現(xiàn)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原則,注意同唱歌、欣賞、識譜等教學內容的配合,也可課內外有機結合,以提高器樂教學水平。通過器樂演奏美的音樂不但能激發(fā)、影響學生的情緒,促進智力的開發(fā),而且能陶冶情操,凈化心靈,這就是器樂進課堂的意義所在。如果在器樂教學中一味追求技能技巧的操作、訓練,甚至以學生演奏器樂的水平高低來評價音樂課堂教學的標準,必然不能達到教學目的,也是違背《音樂課程標準》精神的。 

4.識譜教學是學生學習音樂的必要環(huán)節(jié)。識譜的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審美意識,培養(yǎng)他們的樂感,從而具備獨立的音樂欣賞能力。在選擇教學用譜的指導思想上,要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以有利于學生學習和掌握識譜知識和技能。教學要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注意和唱歌、器樂、欣賞教學的配合,既要避免單純的知識教學,機械的技能訓練,又要適當注意自身體系的循序漸進和內容的完整。識譜教學應著重培養(yǎng)節(jié)奏感、聽覺能力、準確歌唱能力、創(chuàng)造性能力。這些能力的培養(yǎng)有利于學生加強對音樂審美的感知,也有利于找準音樂本位意識。 

二、對《音樂課程標準》中“音樂為本”的認知 

教學目標是教學所預期達到的境地和標準。它是教學的起點和歸宿,影響教學過程的設計,決定教學內容的選擇和安排,制約著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選用,決定教學結果的測量和評價。 

(一)傳統(tǒng)《音樂教學大綱》和新制定《音樂課程標準》的對比 

從中不難發(fā)現(xiàn),《音樂教學大綱(修訂稿)》相比起《音樂教學大綱(試用稿)》減少了音樂的政治教育功能和德育功能,降低了音樂學科知識和技能難度,更加貼近中學生音樂心理的實際。但是它也存在三個方面的不足:第一、對音樂的本質認識不夠,缺乏音樂課程自身特有的本質特征的表述;第二、認識到了美育的重要性、音樂的美育功能和音樂教育“育人”的本質,但是表述得不夠明確;第三、有德育化傾向,把音樂作為實施其他教育的工具,削弱了音樂課程存在的相對獨立性,失去了音樂課程特有的價值和功能,淡化了音樂學科的自身特點?!兑魳氛n程標準》的課程目標以音樂和育人為本位,突出了學科的自身特點和人文性,豐富了音樂教學的審美內涵。 

(二)音樂課程內容在傳統(tǒng)《音樂教學大綱》與新制定《音樂課程標準》的體現(xiàn) 

課程內容框架的不同,體現(xiàn)出了兩種不同的教育理念?!兑魳方虒W大綱》的課程內容框架是在應試教育理念的影響下以音樂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為核心構建的,突出的是音樂學科的特點;而《音樂課程標準》的課程內容框架是貫徹素質教育的精神、以音樂審美為核心構建的,注重的是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過程與方法、知識與技能的整合?;谶@種認識和定位,《音樂課程標準》在《音樂教學大綱》的基礎上,除了將《音樂教學大綱》原有的課程內容整合成感受與鑒賞、表現(xiàn)兩個方面之外,還增加了音樂與相關文化、創(chuàng)造兩個部分的內容,讓學生在圍繞人文音樂主題的學習中輕松、快樂的學習和感受,也使學生自然而然地掌握了音樂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在《音樂課程標準》的精神指導下,新教材體現(xiàn)了以音樂本位審美為核心的理念,時刻關注音樂與人、音樂與自然、音樂與民族、音樂與人文的關系,深刻強調了音樂本身的美育教育功能。 

三、結語 

中學音樂教育是以審美核心理念的音樂自身功能的教育。音樂不再是德育或者政治教育的附屬,而是回歸了它本身,以音樂本身的審美為本位意識的思想深刻反映在音樂課程標準之中。筆者以自身的實踐為依據(jù),發(fā)現(xiàn)現(xiàn)代中學音樂課堂中音樂本位意識在新課程標準中突出的顯示,并且以傳統(tǒng)音樂教學大綱和新課程標準的精神指導下三種不同版本的教材為依據(jù),論證了新教材中所體現(xiàn)的音樂本位意識,以實踐材料、直接和間接的材料來進行論證,得出客觀結論。 

 

參考文獻: 

[1]周芳.如何在音樂課堂教學中實施“音樂本位原則”[j]. 

兒童音樂,2009(8). 

[2]李玉芬.立足音樂本位,打造靜、凈、實、雅的音樂課堂 

第8篇:音樂課堂的核心素養(yǎng)范文

關鍵詞:小學音樂 智慧課堂 歌唱教學

G623.71

小學音樂課堂中歌唱教學并不是完全專業(yè)的來訓練學生的歌唱準度以及嗓音的培養(yǎng)等等,而是更好的幫助學生提升自身的音樂素養(yǎng),培養(yǎng)音樂學習興趣,從而能夠進一步的培養(yǎng)學生的文化素質,提升學生整體的素質水平。

一、把握小學音樂教學目標,突出唱歌作用

小學音樂課程設置是為全面培養(yǎng)學生的藝術能力,根據(jù)新課程的要求,小學音樂應指導學生基礎的音樂知識,培養(yǎng)簡單歌唱技巧。但是當前的小學音樂課堂中,很多時候學生們不愛唱歌。這是因為學生們沒有勇氣在課堂中表現(xiàn)自己,或者是學生們在表現(xiàn)自己的時候害怕其他同學會笑話自己,但更多的因素還是學生們沒有得到專業(yè)的指導,不熟悉唱歌的技巧,這樣在唱歌的時候很難唱出悅耳的旋律。基于以上幾種情況,教師在課堂中要結合課程目標,鼓勵學生們樹立信心,同時在課堂中要教授學生們一些唱歌的技巧,并且在每一節(jié)課為學生們創(chuàng)造機會鍛煉自己的唱歌水平。其次,音樂課程應成為小學生快樂的伊甸園,在這里沒有課業(yè)的負擔。教師需要告訴學生們學生們唱歌可以陶冶學生們的情操,讓學生們在沉重的課業(yè)壓力中得到緩解,另外小學生們在唱歌的過程中,可以不斷提高自身的修養(yǎng)和氣質,使學生們在平時會有一種自信的氣息。

教師在課堂中需要多多鼓勵學生們唱歌,教師可以在課堂中通過游戲的方法激勵學生們唱歌,比如在課堂中進行傳遞瓶子的比賽,在兩分鐘內,瓶子傳到哪位同學的手中,哪位同學就為大家演唱一首歌曲。另外教師也可以在課堂中一句一句引導學生們唱歌,同時提問學生們在課堂中唱歌,唱完之后,教師可以給學生們一些建議,讓學生們在不斷的鍛煉中提升自己。或者教師在課堂中為學生們設計一種獎勵制度,學生們在課堂中表現(xiàn)的比較好的話,教師可以為學生們頒發(fā)一些小獎章,從而提高學生們的唱歌的積極性,讓學生們在課堂中積極展示自己。

二、趣味情景 多元導入課堂

1.運用多媒體教學技術來調動學生的學習激情

多媒體教學能夠實現(xiàn)教材的多元化,能夠實現(xiàn)聽覺、視覺共同呈現(xiàn)的效果。運用多媒體開展小學音樂的歌唱教學一方面能夠更好的讓學生體會到歌唱的聲音,同時結合畫面能夠幫助學生體會到歌唱的情境。同時多媒體這種多感官的教學方式能夠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從而學生才能更加有興趣的投入到音樂歌唱的學習中去。運用多媒體教學方式還能橢教師有效的活躍課堂氣氛,學生能夠更加自如的參與到歌唱學習中去,從而提升小學音樂歌唱教學的教學質量和效果。

2.妙語激情,以情感人

“言為心聲,音為心語?!泵烂畹恼Z言是音樂藝術的基礎與核心,也是音樂的魅力所在。因此在小學音樂課堂歌唱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充分發(fā)揮語言的魅力,從而來提升自身教學的效果,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提升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

在小學音樂課堂歌唱教學過程中教師利用聲音的魅力,一方面是要利用自身教學語言的魅力來提升教學質量。自身教學語言的魅力就需要教師能夠靈活的進行教學活動的開展,對于不同的教育的對象,不同的教學的內容要選擇不同的語言來進行表達,這樣才更有針對性。同時教師要充分發(fā)揮語言的魅力,用自身的教學語言來抓住學生的注意力,來幫助學生更好的投入到歌唱的學習中。

其次教師要充分發(fā)揮音樂這種語言的魅力,教師在進行音樂歌唱教學教材的選擇上可以根據(jù)學生的興趣愛好來進行選擇,比如合適的流行音樂。這樣學生聽到自己喜歡的歌曲就會提升學習的興趣,同時也能夠提升學習的動力,這樣教師就能夠充分利用音樂的魅力來有效的提升自身歌唱教學的教學質量和課堂效果。

三、鼓勵自主練習 提升歌唱技能

1.情感體驗

專業(yè)的音樂歌唱學習是非常復雜并且有難度的,但是對于小學生音樂課堂中的歌唱教學并不完全需要讓學生掌握專業(yè)的歌唱方法,更多的是讓學生學習某首歌,再高一些的要求是幫助學生能夠掌握一些歌唱的技巧,從而在學習其他歌曲的演唱的時候,能夠將學習到的歌唱技巧進行運用,從而來降低學習新歌曲的難度。因此教師在音樂歌唱教學的過程中可以采用聽唱和模仿的教學方法,教師可以先進行正確的歌唱示范,然后讓學生進行模仿學習,再一步步的對學生的歌唱進行針對性的改正教學。學生通過觀察教師歌唱的狀態(tài)和特點來進行學習,這樣學生就能一步步的掌握一定的技巧,也能夠更好的幫助學生學習新的歌曲。

2.技能操作

對于歌唱技巧的學習和掌握是非常有難度的并不是一堂課兩堂課的學習就能完成的,并且也需要很多的實踐練習才能真正的掌握歌唱的技巧。但是小學音樂課堂歌唱教學大多是通過一些教師的示范和文字資料來開展的,對掌握歌唱技能來說是非常有難度的。再加上小學生自身的歌唱條件也是參差不齊的,并且小學生自身的技巧掌握理解能力也是有效的,這就會導致小學生出現(xiàn)錯誤發(fā)聲歌唱。因此,發(fā)聲歌唱練習時,學生應多動腦子,少用嗓子,在遇到困難時可求助于老師或進行一些輔學習。如:模仿同自己相近的歌唱聲音或觀摩一些優(yōu)秀歌唱家的演唱。

四、結束語

小學課堂中的歌唱教學并不像專業(yè)的音樂學習那樣需要提升學習者的唱歌的準確度,對歌曲的把握度等等,小學課堂的歌唱教學更多是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提升學生的素質。因此在小學課堂歌唱教學開展過程中要采用合適的方法,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自身進行示范,讓學生進行模仿,并且不斷的與學生進行交流,從而來找到學生歌唱的難度和問題,針對性的進行輔導和教學。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充分的利用多媒體等現(xiàn)代的教學技術來提升課堂的質量,并且要多運用一些學生喜歡的流行音樂來作為教材開展教學,這樣學生才能更好的投入到課堂中,營造輕松的教學氛圍,提升課堂的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張曉紅.小學音樂課中歌唱教學初探[J].考試周刊,2011(72)

[2]鄧萍.淺談小學歌唱教學的優(yōu)化[J].音樂時空,2011(12).

第9篇:音樂課堂的核心素養(yǎng)范文

近年來, 西方發(fā)達國家趨向于將音樂教育盡可能融合多元文化與本土文化, 利用音樂對人潛移默化、浸染式的影響來提升音樂教育在個人素質培養(yǎng)方面的作用?!耙魳分刑N涵的道德哲理和豐富的情感體驗, 都可以通過每一個音符傳遞到聆聽者的心靈, 每聆聽一次,就受到音樂的熏陶和感染一次, 增加一次記憶與聯(lián)想?!?[1]可見, 音樂教育作為通識教育的載體之一, 既能將通識教育真正有所承載, 也能使大學生沉浸于通識教育的氛圍之中, 本文將對公共音樂教育在普通高等院校(音樂專業(yè)院校除外)大學生素質培養(yǎng)方面的作用及落實路徑進行分析。

一、通識教育理念及其在高校中實施的必要性

學界普遍認為, 通識教育發(fā)源于美國, 它的原詞“general education”, 又被譯為“一般教育”、“普通教育”。[2]事實上, 中國歷來就有重視通識教育的傳統(tǒng), 如德國社會學家韋伯(Max Weber)曾指出: 中國之教育在于養(yǎng)成嫻于經(jīng)典之文化人, 而不是訓練專才或激勵英雄性格。[3]北京大學老校長先生曾提倡“融通文理兩科之界限”; 清華大學老校長梅貽琦先生認為大學教育應以“通識為本, 專識為末”;復旦大學老校長蘇步青、謝希德也倡導大學生要全面發(fā)展, 著眼于培養(yǎng)交叉型、復合型人才。關于通識教育的具體理念, 梅貽琦先生早在1941年就曾指出:“通識, 一般生活之準備也”;“通識之用, 不止?jié)櫳矶眩?亦所以自通于人也”。[4] 可見, 我國高等教育界的前輩對于大學生通識教育都曾提出很好的見識與倡導, 但是由于各種現(xiàn)實原因和技術發(fā)展等因素的影響, 通識教育的實施一直困難重重, 直到今天,“通識教育”重新提上教育日程。

目前, 我國許多高校奉行的是以就業(yè)為導向的“專識”教育, 注重培養(yǎng)所謂的“應用型”人才。但在產業(yè)化日益升級, 知識不斷更新的今天, 大學生的專業(yè)知識和技術必須跟上時代的發(fā)展, 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 否則就可能喪失再學習的能力, 無法適應時展的需求。因此, 高等教育不僅要著眼于傳授系統(tǒng)性、完整性的專業(yè)知識, 還應貫徹通識教育理念, 培養(yǎng)學生的德行和素養(yǎng)。整體而言,“通識”教育更加注重學生自身綜合素養(yǎng)的提升, 使其更能適應社會的需要, 拓展學生的發(fā)展空間, 實現(xiàn)人與社會發(fā)展和諧統(tǒng)一。因此, 高校理應樹立并堅持通識教育的基本理念, 注重實施通識教育。

二、音樂課程教學的通識教育價值

音樂教育通過在教學過程中創(chuàng)設良好的藝術情境與氛圍, 努力激發(fā)學生全身心地、積極主動地參與音樂藝術實踐活動, 從而使之獲得審美體驗, 實現(xiàn)情感交流的功能, 同時也利于啟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

1. 審美價值

人們之所以需要音樂這種精神食糧, 緣于它的愉悅性能夠給人以享受, 使人在精神上產生和美感。目前, 我國大部分普通高等院校開設了音樂選修課程,其中音樂鑒賞類課程是開設較為廣泛的大學公共藝術課程 。讓學生通過音樂鑒賞而親身體驗音樂中的感染力和表現(xiàn)力, 其育人的成效遠遠勝過單調、乏味的音樂知識灌輸; 讓學生通過鑒賞音樂來理解并感受音樂的魅力, 所產生的情緒反映和情感體驗遠遠勝過對音樂元素的單純講解。音樂是情感的藝術, 能夠直接而有力地進入人的情感世界。音樂教學審美價值的一個重要功能就是利用音樂的情感藝術打開學生的心靈之窗, 以音樂為媒介交流審美信息, 令其享受美感、陶冶性情。對于普通高等院校的非音樂專業(yè)學生來講, 音樂課程最為重要的價值在于提高審美素養(yǎng), 使學生通過提升審美能力和藝術鑒賞能力, 讓生活變得豐富多彩, 這才是音樂課程的理想目標。

2. 創(chuàng)造性發(fā)展價值

培養(yǎng)具有創(chuàng)造能力的高素質人才, 既是參與國際競爭的需要, 也是時展的必然要求。世界上許多國家都把培養(yǎng)創(chuàng)新人才作為教育改革和發(fā)展的主攻方向, 例如美國于20世紀60年代在哈佛大學設立了“零點項目”研究部門, 研究音樂對于創(chuàng)造能力發(fā)展方向的作用, 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并為美國政府將音樂列為學校核心課程提供了理論上的依據(jù)。[6]音樂課程在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力方面的功能尤為突出, 因為音樂的產生過程本身就是作曲、表演和欣賞三度創(chuàng)作的過程, 學生的表演或欣賞也伴隨著豐富的聯(lián)想和想象, 是創(chuàng)造性表現(xiàn)的組成部分。同時, 音樂由于其藝術性和語義性, 能夠促進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發(fā)展, 而且音樂的情感特征, 更容易激發(fā)學生的表現(xiàn)欲望和創(chuàng)作熱情, 發(fā)掘其內在的創(chuàng)新能力。

3. 表現(xiàn)與社會交往價值

音樂是為學生提供了創(chuàng)造性表達個人情感的可能性, 這種表現(xiàn)的價值有助于大學生人格的發(fā)展。從某種程度上說, 大學生自我表現(xiàn)的機會越多, 其自我發(fā)展的潛力也就越大。中國教育國際交流協(xié)會與澳大利亞國際教育咨詢培訓中心的國際合作項目――“中澳音樂教育試驗項目”, 就曾通過實驗證明了音樂的表現(xiàn)價值, 結果證明, 學生在自由表現(xiàn)中獲得了成功的喜悅, 同時增強了勇氣、自信心、特別是對音樂的興趣。[7]此外, 在音樂學科領域中, 大量音樂活動都是群體行為, 必須以音樂為紐帶相互配合。音樂課程的主要內容及實施也通常以集體活動方式進行, 需要學生樹立群體觀念, 以音樂為媒介進行人際交流。音樂課程對于提高學生社會交往能力有著不可低估的作用, 而這種社會交往價值也正是音樂課程的通識教育價值之一。

三、通識教育理念下提升大學生音樂素養(yǎng)的重點

利用音樂教育提升大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 進而推進通識教育, 重點是在教學過程中創(chuàng)設良好的藝術情境與氛圍, 努力激發(fā)學生全身心地、積極主動地參與音樂藝術實踐活動, 從而使之獲得審美體驗。

1. 構建新的課堂教學觀

在課程設置方面, 音樂教學設計應從學生的實際需求出發(fā), 注重課堂教學的實踐效應, 構建全新的課堂教學觀, 樹立師生共同參與、相互促進、創(chuàng)造性地實現(xiàn)教學目標的新觀念, 使教學過程本身具有創(chuàng)生新知的能力。[8]在音樂教學任務和內容方面, 應當盡量實現(xiàn)開放、靈活的內容體系, 尊重學生音樂愛好的多樣性, 以學生的自我實現(xiàn)為目標指向。而在音樂教學過程中, 師生應當圍繞教學內容, 加強知識溝通與情感交流, 提高學生的音樂學習參與性, 促進教學相長。

2. 以培養(yǎng)音樂興趣為教學基礎

學校生活是人生的一個重要階段, 從終身教育的視角來看, 讓學習者變接受式學習為發(fā)現(xiàn)式學習是啟發(fā)學生、提高素養(yǎng)的重要關注點。在音樂素養(yǎng)教育中, 培養(yǎng)學生對于音樂的興趣便成為音樂學習中的首要問題, 應當對音樂教學的內容、方法、評價等方面進行全面改革。改革的重點在于加強教學內容與社會現(xiàn)實生活及學生實際之間的聯(lián)系, 在教學過程中倡導學生主動發(fā)現(xiàn)、交流合作等多種形式的音樂學習活動, 還要注重態(tài)度、情感、意志品質等非智力因素在學生教學評價體系中的作用, 等等。音樂教學改革必須以學生興趣培養(yǎng)為先導, 讓學生們帶著濃郁的興趣實現(xiàn)良好的音樂體驗, 并保持學習音樂的積極心態(tài), 使音樂課堂真正成為學生的精神家園, 讓音樂為學生提供愉悅的心靈體驗。

3. 體現(xiàn)以審美為核心

按照音樂教育的一般規(guī)律, 大學音樂教育應當著重突出藝術審美等特點, 將音樂理論、視唱練耳的教學和相應的音樂作品、歌曲旋律結合起來, 增加學生對音樂的興趣和認識。[9]筆者認為, 音樂課程要貫徹通識教育理念、體現(xiàn)審美價值, 就大可不必向學生灌輸系統(tǒng)性、完整性的學科知識, 而應強調音樂概念和音響的統(tǒng)一, 尤應通過因需設課讓選擇性學習成為現(xiàn)實, 充分調動學生的情感參與, 側重于引導學生通過體會、領悟而使人文精神得以升華與內化。升華就是要對學生思想有所滋潤, 有所熏染, 有所感化; 內化就是使人文精神成為學生的觀念、情懷、態(tài)度和素養(yǎng)。只有這樣的音樂課程才能真正實現(xiàn)其審美價值。我們應該擯棄以科學實踐的方式授受音樂的做法, 使音樂課程回歸藝術實踐的本質, 盡可能給學生提供多樣化、個性化的音樂作品, 不斷豐富學生的審美情感體驗。要通過引導學生欣賞優(yōu)秀音樂作品, 盡力開闊其音樂視野, 使其對音樂作品的情感內涵和表現(xiàn)形式產生強烈共鳴, 進而學會體驗和享受音樂之美, 發(fā)展想象、思維、創(chuàng)造能力, 提高審美情趣和人文素養(yǎng)。

4. 突出學習者的感受和體驗

對于同樣的教學內容, 譬如對同一音樂作品, 不同的教師會有不同的理解和不同的教學方法, 這主要是因為音樂教育的心理過程是感受、體驗過程和認識過程的統(tǒng)一。音樂感受是指音樂作品對學習者的一種情緒和情感的激活、喚醒、生成與轉換, 即由對作品的“感”而生出的聯(lián)想、想象、記憶、思維與感動等。感受需要個體的個性化領悟, 也就是將學習者的人生態(tài)度、生活經(jīng)歷、知識結構和文化修養(yǎng)等與作品發(fā)生關聯(lián), 從而產生不同的感悟。而音樂體驗則是指學習者在真實的音樂情境中參與、親歷音樂活動的過程, 這個過程是體驗者親身經(jīng)歷的, 有真切體會的, 并從中獲得樂趣。學生正是在對音樂的感悟和體驗中逐步加深對音樂的認識, 從而提升音樂素養(yǎng)。因此, 音樂教學應當還原音樂本身作為一種精神活動、生命活動的本質特征, 強調音樂教育本身的規(guī)律性。

四、通識教育理念下提升大學生音樂素養(yǎng)的探索

在教育技術特別是以網(wǎng)絡和多媒體為核心的信息技術飛速發(fā)展的今天, 音樂素質教育應積極倡導現(xiàn)代信息技術與音樂課程的整合, 合理配置信息資源, 優(yōu)化課程設置, 將音樂鑒賞、音樂表現(xiàn)、音樂創(chuàng)造與音樂體驗等音樂教學的多種形式結合起來進行教學, 提高網(wǎng)絡資源和信息技術在音樂課程中的利用率。

1. 整合信息技術資源與音樂課程

在高等音樂教育領域中, 現(xiàn)代信息技術的一種新的、重要的應用形式就是課程整合, 這也是高等音樂教育教學改革與發(fā)展的必然趨勢, 并將引發(fā)傳統(tǒng)音樂教學過程與模式的深刻變革。[11]

目前, 國內已有部分高校正在探索現(xiàn)代信息技術與音樂課程的整合, 但在實際操作中卻普遍停留于課程實施層面, 多是將把信息技術作為一種輔工具和方法, 借助軟件、教學課件進行專題學習或專項技能訓練, 讓信息技術輔助教學, 這種方式必然是以音樂知識、問題或資源為中心, 而不是我們所要追求的“以學習者為中心”。這種整合形式還處于課程整合的初級階段, 但是現(xiàn)代化多媒體教學模式出現(xiàn)在音樂課堂上, 已使教學內容更為豐富, 涉及面也更廣, 無疑提高了教學效率[12]。音樂教育與信息技術的深度整合應當在此基礎上, 將現(xiàn)代信息技術作為音樂課程的有機組成部分融入音樂課程體系中, 使信息技術與音樂課程的內容、結構、資源及實施等融合在一起, 更好地完成音樂課程目標。同時要加強音樂課程網(wǎng)絡資源庫、網(wǎng)絡教學平臺和互動系統(tǒng), 依托網(wǎng)絡資源庫開發(fā)出系統(tǒng)的音樂課程體系, 最終實現(xiàn)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教學模式, 有機地組織音樂課程的信息網(wǎng)絡。

2. 網(wǎng)絡環(huán)境下的通識課程改革

目前, 國內許多高校開始立足于網(wǎng)絡環(huán)境下的通識課程教學模式改革與實踐, 試圖通過基于信息技術的課程設置建立開放、有序的音樂課程體系, 以提高音樂校本課程選擇的靈活性、多樣性和適應性。這些改革實踐主要是利用音樂學習資料庫系統(tǒng)、教學系統(tǒng)和互動系統(tǒng)的關聯(lián), 將音樂課程內容、網(wǎng)絡資源及學校圖書館購買的數(shù)據(jù)庫等資料進行整合, 豐富音樂教學的課程資源, 為學生的音樂鑒賞與創(chuàng)作活動提供良好的平臺和信息交流通道, 從而激發(fā)學生的音樂學習熱情, 提高音樂素質教育的效率。

3. 融合跨學科內容,落實通識教育理念

通識教育理念下的音樂課程教學必須注重跨學科知識的融合, 這也是通識教育的目標所在。音樂素養(yǎng)課程應當不斷拓寬課程學習渠道和知識領域, 使學生在不同知識的交叉、滲透中開闊視野, 通過不同領域學科內容的融合貫通, 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和藝術實踐能力。這就要求音樂素養(yǎng)教育必須與時代接軌, 關注其他學科的發(fā)展前沿, 注重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運用, 實現(xiàn)音樂教學各方面內容以及與其他藝術形式、學科領域知識的完美結合。

4. 全方位調整音樂素質教育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