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wǎng) 精選范文 債權轉讓合同范文

債權轉讓合同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債權轉讓合同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第1篇:債權轉讓合同范文

a有限公司(下簡稱“a公司”),一家依照中國法律設立并存續(xù)的有限責任公司,其法定地址在:____省____市____路____號;

b有限公司(下簡稱“b公司”),一家依照中國法律設立并存續(xù)的有限責任公司,其法定地址在:____省____市____路____號;

c廠,一家依照中國法律設立并存續(xù)的國有企業(yè),其法定地址在:____省____市____路____號;

以上實體單稱時稱為“一方”,合稱時稱為“各方”。

序 言

鑒于:a公司、××××股份有限公司(下簡稱“股份公司”)和c廠于____年____月____日簽訂《債務承擔協(xié)議》,約定由c廠承擔股份公司因回購股份而形成的對其發(fā)起人a公司價值人民幣____萬元的負債,a公司由此成為c廠的債權人;

鑒于:a公司擬轉讓其對c廠的上述債權(下簡稱“債權”),b公司擬受讓該等債權;

故此,各方約定如下:

第一條 債權轉讓

1.1 a公司同意按本協(xié)議的條款和條件向b公司轉讓債權,b公司同意按本協(xié)議的條款和條件從a公司受讓債權。

1.2 各方同意,本協(xié)議項下的債權轉讓是無償?shù)模琣公司不會就此向b公司收取任何對價。

1.3 c廠同意在債權轉讓完成后向b公司償還債務,該等債務包括本金(人民幣____萬元)和利息。

1.4 c廠向b公司償債的方式和期限如下:

1.4.1 還款期限自____年____月____日起至____年____月____日止。

1.4.2 ____年____月____日之前向b公司償還負債本金的二分之一及利息(利息率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之前向b公司償還負債本金的二分之一及利息(利息率____%)。

上述期限為c廠向b公司付款的期限。如由于不可歸責于c廠的原因導致b公司未能及時收到上述款項,c廠不承擔任何責任。此外,b公司收到c廠的付款后,應依法向其開具發(fā)票。

第二條 陳述、保證和承諾

2.1 a公司承諾并保證:

2.1.1 其依法設立并有效存續(xù),有權實施本協(xié)議項下的債權轉讓并能夠獨立承擔民事責任;

2.1.2 其轉讓的債權系合法、有效的債權。

2.2 b公司承諾并保證:

2.2.1 其依法設立并有效存續(xù),有權受讓本協(xié)議項下的債權并能獨立承擔民事責任; 2.2.2 其受讓本協(xié)議項下的債權已經(jīng)獲得其內部相關權力機構的授權或批準。

2.3 c廠承諾并保證:

2.3.1 其依法設立并有效存續(xù);

2.3.2 其自愿并有能力按照本協(xié)議約定向b公司清償上述債務,并愿意以其擁有的____平方米的房產所有權作為向b公司履約的擔保,擔保協(xié)議由雙方另行簽定。

第三條 違約責任

3.1 各方同意,如果一方違反其在本協(xié)議中所作的陳述、保證、承諾或任何其他義務,致使其他方遭受或發(fā)生損害、損失、索賠、處罰、訴訟仲裁、費用、義務和/或責任,違約方須向另一方作出全面賠償并使之免受其害。

第四條 生效

4.1 本協(xié)議于各方授權代表簽署后生效。

第五條 適用法律

5.1 本協(xié)議的訂立、生效與解釋均適用中國法律。

第六條 其他規(guī)定

6.1 對本協(xié)議所作的任何修改及補充必須采用書面形式并由各方合法授權代表簽署。

6.2 本協(xié)議構成各方有關本協(xié)議主題事項所達成的全部協(xié)議和諒解,并取代各方之間以前就該等事項達成的協(xié)議、諒解和/或安排。

6.3 在本協(xié)議履行過程中發(fā)生的糾紛,雙方應友好協(xié)商解決;協(xié)商不成的,任何一方均有權向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6.4 本協(xié)議以中文書就,一式三份,a公司、b公司和c廠各執(zhí)一份,具有同等效力。

本協(xié)議各方已促使其合法授權代表于本協(xié)議文首載明之日簽署本協(xié)議,以昭信守。

a公司(公章) b公司(公章)

授權代表:__________ 授權代表:__________

第2篇:債權轉讓合同范文

20xx年8月21日,某銀行支行(以下簡稱“支行”)與某化工公司(以下簡稱“化工公司”)簽訂了最高額抵押擔保合同,合同約定化工公司以其機器設備作抵押,為其自20xx年8月21日至20xx年8月21日,最高額為300萬元的借款提供擔保。工商行政管理局對抵押物依法進行了登記。

20xx年11月3日,化工公司與支行簽訂借款合同,合同約定借款金額為80萬元,借款用途為貸舊還新,還款期限為20xx年5月3日,月利率為5%。,按月結息。

20xx年4月19日,支行與某資產管理公司(以下簡稱.“資產管理公司”)簽訂債權轉讓協(xié)議,將其對化工公司的上述債權轉讓給資產管理公司。同日,支行與資產管理公司在報紙上聯(lián)合了上述債權轉讓公告?;す緦Υ瞬⑽闯之愖h。

貸款到期后,資產管理公司向化工公司催收借款,化工公司以各種理由推托,一直未還。資產管理公司遂向法院起訴,要求化工公司按照借款合同約定償還借款本金和利息。

[爭鳴]

原告資產管理公刮提出,我公司于20xx年4月19日與支行簽訂債權轉讓協(xié)議,約定支行將其對化工公司的債權轉讓給捌》;司,并對此進行了公告,被告化工公司對此并未持異議。貸款到期后,被告以各種理由推托,不按照合同約定償還貸款本息,我公司作為債權人有權要求其償還借款本息。

被告化工公司提出,根據(jù)《擔保法》第61條規(guī)定,最高額抵押的主合同債權不得轉讓,因此支行轉讓其債權的行為無效。資產管理公司不是債權人,其不具備原告的資格。

[法官點評]

本案涉及的是最高額抵押所擔保的主合同債權能夠轉讓的問題。

所謂最高額抵押擔保,是指抵押人與抵押權人協(xié)議,在圭最高債權額限度內,.以抵押物對一定期間內連續(xù)發(fā)生的債權作擔保。最高額抵押擔保有如下特點:第一,最高額抵押擔保所擔保的債權具有最高智限制。最高額是指由當事人約定的、能夠由最高額抵押擔保深獲得優(yōu)先受償之債權的最高限額。最高額決定著債權人受擔保的債權權的最大范圍,是最高額抵押擔保設立的必要條件,未規(guī)定最高額的、該最高額抵押擔保合同無效。但是,預定的最高擔保額并非最高額抵羲押擔保所擔保的實際債權額。第二,對一定期間內連續(xù)發(fā)生的債權作擔保。債權存續(xù)的“一定期間”是最高額額抵押擔保合同的一項基本內容,也是判斷某項債權是否屬于最高額抵押擔保所擔保的債權的時間標準。沒有“一定期間”,最高額抵押擔保成立。第三,;最高額抵押擔保所擔保的債權為不確定債權。在最高額抵押擔保存續(xù)期間內,被擔保的債權可能因債務人的清償能因債務人與債權人繼續(xù)簽訂借款合同而增加,使得被擔保債權額處于不確定的狀態(tài),直至決算期屆至,實際發(fā)生的債權額才能得以確定。第四,最高額抵押擔保有決算期的規(guī)定。決算期是確定最高額抵押擔保的擔保人擔保債權實際數(shù)額的時間。經(jīng)過決算期,最高額抵押擔保的數(shù)額才能得以確定。

關于最高額抵押擔保的主債權的轉讓問題,我國《擔保法》第61條明確規(guī)定:“最高額抵押的主合同債權不得轉讓?!备鶕?jù)該條規(guī)定,最高額抵押的主合同債權不得轉讓,因此,最高額抵押權當然也不能轉讓。其立法本意在于保持最高額抵押權的完整性和概括性,禁止因主合同債權的分割轉讓而帶來的最高額抵押權的分割。但這一規(guī)定并未禁止在最高額抵押權所擔保的債權確定之前,其具體債權與抵押權相分離而單獨轉讓。從每個具體債權的合同角度來看,顯然債權的數(shù)額都是確定的,既然債權數(shù)額是確定的,法律就沒有理由認為債權人不能轉讓每一個具體的債權。最高額抵押權人不轉讓基礎法律關‘系,而只轉讓某一具體債權時,最高額抵押權并不隨之轉讓。每個具體債權的轉讓只意味著債權脫離了最高額抵押權所擔保的范圍,不會產生抵押權隨之轉移的情形,也不會發(fā)生抵押權分割給多個債權人行使的問題。我國《合同法》第80條觀疋:—債權人轉讓權利的,應當通知債務人,未經(jīng)通知,該轉讓對債務人不發(fā)生效力。債權人轉讓權利的通知不得撤銷,但經(jīng)受讓人同意的除外。

第3篇:債權轉讓合同范文

【關鍵詞】有限公司 股權轉讓 合同效力

隨著我國市場經(jīng)濟體系逐步走向規(guī)范和完善,公司制形態(tài)的企業(yè)組織在經(jīng)濟發(fā)展中發(fā)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股權逐步成為社會財富的重要法律載體。股權轉讓作為財富流轉的手段在經(jīng)濟活動中被頻繁使用,由此帶來的糾紛也日益增多,并以股權轉讓合同效力糾紛最為常見。相較于股份有限公司,有限公司因其自身的封閉性等特征,其股權流通性較弱。公司實務中數(shù)量最多、法律關系最復雜的股權糾紛案件往往發(fā)生在有限公司。并且,股權轉讓合同效力涉及轉讓方、受讓方、公司、其他股東、公司債權人等多個權利主體的利益,對其加以明確無疑具有重要意義。有鑒于此,本文擬從有限公司股權轉讓合同效力的理論基礎、有限公司股權轉讓合同效力的影響因素和有限公司股權轉讓合同效力本身三方面入手,對有限公司股權轉讓合同效力問題進行初步探討。

一、有限公司股權轉讓合同效力的理論基礎

(一)股東股權轉讓自由原則

公司作為現(xiàn)代經(jīng)濟社會中最主要的企業(yè)組織實體,具有法人資格是其相較于獨資企業(yè)、合伙等其他企業(yè)形式最主要的特征。公司獨立人格的保證有賴于公司資產的維持,于是確立了公司的資本原則。資本維持原則要求公司成立后股東不能抽回投資,這是股東以其不得退股作為代價換得了有限責任的地位體現(xiàn)。因此,股東欲收回其投資,只能采取股權轉讓的方式。確立股權轉讓自由原則的原因如下:

1.股權轉讓自由是由股權的私權性質決定的。自古羅馬烏爾比安起,法律便有了公法與私法之分,公私法相區(qū)分后相應的也就有了公權和私權之分。股權的性質,眾說紛紜。主要學說包括所有權說、債權說、社員權說、股東地位說、綜合民事權利說等。不難發(fā)現(xiàn),各家觀點只是就股權具體屬于私權利這一權屬下具體的哪一種或哪幾種權利產生爭議,而對股權屬于私權并無異議。股權的私權性質決定了其要堅持私法自治原則,股權的自由轉讓則是當事人意思自治的具體體現(xiàn)。

2.股權轉讓自由是優(yōu)化資源配置的要求。經(jīng)濟社會的發(fā)展離不開資本的注入,公司是現(xiàn)代市場經(jīng)濟中最重要的商事組織和市場主體,促進投資進而促進社會的發(fā)展是其應有之功能。促進投資包含兩方面的內容,一是吸引社會資本,注入經(jīng)濟運行中來,這是經(jīng)濟活動開展的前提條件;二是促進資本的流動,體現(xiàn)財產的價值。這兩方面內容的實現(xiàn)都離不開股權轉讓自由原則的確立。首先,投資是一種風險行為,逐利是投資者本性,只有在“進得去,出得來”的前提下,投資者才敢于投資。在公司資本制度使得股東不得抽回投資情況下,股權自由轉讓為股東提供了退出路徑。其次,“任何財產的價值都由使用價值和交換價值構成[1]?!碑斒褂脙r值相同時,交換價值越高,財產的價值越高。交換價值即體現(xiàn)為流動性。股權不能自由轉讓無疑將會阻礙資本的自由流通,影響資本效用的發(fā)揮。

(二)有限公司股東股權轉讓的限制性

股權轉讓自由是一個相對的概念,它還要受到各種限制,有限公司的股權轉讓尤其如此。根據(jù)股權轉讓對象是否為現(xiàn)有股東,可將股權轉讓劃分為股權內部轉讓和外部轉讓。股權的內部轉讓,即股權在現(xiàn)有股東之間轉讓時,因未有新的股東加入,原有的信任關系猶在,人合基礎尚存,并不用加以特別限制,以自由轉讓為原則。當有限公司涉及股權外部轉讓時,則要求保護現(xiàn)存股東的利益多過外部第三人,即對股權轉讓有所限制。對此,我們可從以下兩點具體分析。

首先,就維持有限公司正常運行的角度來分析。當股權外部轉讓時,隨著新股東的加入,維持有限公司正常運行的,由原股東相互之間的信任基礎受到挑戰(zhàn),其原有的穩(wěn)定的人事組織和行為預期勢必也將發(fā)生改變。這樣一來,有限公司的人合性基礎將面臨支離破碎的危險,放任股權外部轉讓自由進行的結果只能是使有限公司的壽命走向盡頭。

其次,從維護公平的角度來分析。公司作為商事主體,以營利為目的,以效率為先。股權的自由轉讓符合財產流動性的固有價值特征,正是效率的體現(xiàn)。但是公平原則同樣重要,哈佛大學教授羅爾斯有言:“一個社會無論效率多高,如果它缺乏公平,則我們就不能認為它就比效率低但比較公平的社會更理想[2]。”股權外部轉讓,涉及出讓股東,受讓第三人,其他股東,公司以及公司債權債務人等多個主體的利益。放任股權外部轉讓自由進行,把效率絕對化,不考慮公平,勢必使各方利益失衡。尤其是其他股東的利益,很可能因新股東加入導致原有信賴基礎動搖而遭受損失。為彰顯公平,平衡股東之間的利益[3],必然要對股權外部轉讓予以限制和規(guī)范。

二、有限公司股權轉讓合同效力的影響因素

有限公司股權轉讓合同一方面作為合同,要受《合同法》等相關法律法規(guī)的調整;另一方面,股權轉讓合同涉及公司財產關系和組織管理關系,還要受《公司法》等相關法律法規(guī)的調整?,F(xiàn)行法中,影響有限公司股權轉讓合同效力的因素也主要來自這兩方面。

(一)合同法的一般規(guī)定

在合同生效問題上,我國現(xiàn)行法采用以成立生效主義為原則,批準生效主義或登記生效主義為例外的立法方式。另外,合同當事人還可依法附加條件和期限,影響合同的生效。有限公司股權轉讓合同作為一種具體的合同形式,其欲生效自然應符合上述規(guī)定。需要注意的是,有限公司股權轉讓合同涉及批準生效或登記生效,主要是指國有股權轉讓需經(jīng)國有資產管理局或省級人民政府國有資產管理部門審批,外商投資企業(yè)股權轉讓須經(jīng)原審批機關核準這兩種情形。

(二)公司法的特殊規(guī)定

特別法優(yōu)于一般法,這是法律適用的基本規(guī)則。在有限公司股權轉讓合同規(guī)制方面,《公司法》與《合同法》正是特別法與一般法的關系。故要探究有限公司股權轉讓合同效力問題,在了解《合同法》一般規(guī)定基礎上,更要清楚《公司法》的特殊規(guī)定。如前所述,根據(jù)股權轉讓對象是否為現(xiàn)有股東,可將股權轉讓劃分為股權內部轉讓和外部轉讓。由于對有限公司的人合性影響的程度不同,現(xiàn)行法律對兩種類型的股權轉讓作出了不同的規(guī)定。

1.有限公司股權內部轉讓。股權內部轉讓,即股權在現(xiàn)有股東之間轉讓,除了會影響股東的股權比例外,并不會從根本上破壞業(yè)已形成的公司人合性基礎。有鑒于此,法律并不會對有限公司股權內部轉讓作出特別的限制。我國現(xiàn)行《公司法》涉及有限公司股權內部轉讓的規(guī)定主要有以下條款:第七十二條第一款:“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東之間可以相互轉讓其全部或者部分股權。”第七十二條第四款:“公司章程對股權轉讓另有規(guī)定的,從其規(guī)定?!薄豆痉ā返谄呤l第一款是關于股東內部轉讓制度的核心條款,其是典型的授權性規(guī)則和任意性規(guī)則,表明了國家允許股權在股東之間自由轉讓。但此規(guī)定并不代表有限公司股權內部轉讓不受任何限制。這是因為,股權內部轉讓雖不會動搖現(xiàn)有股東之間的信賴關系,但卻會導致各股東持股比例發(fā)生變化乃至公司控股權也會發(fā)生變化。資合性畢竟才是有限公司的根本特征,股東利益獲得多少根本上還須取決于其所持股權比例。對此,《公司法》第七十二條第四款作出了規(guī)定。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立法上并未直接做出具體限制規(guī)定,而是賦予了股東自治權[4]。股東可以通過公司章程對股權內部轉讓做出相應規(guī)定,只有當章程沒有做出特別規(guī)定時,才適用《公司法》第七十二條第一款規(guī)定。

公司法對股權內部轉讓的規(guī)制在有限公司股權轉讓合同效力上體現(xiàn)即是:(1)當公司章程無特別要求時,該股權轉讓合同只需滿足《合同法》規(guī)定的合同生效要件即生效;(2)當股東在公司章程中另有約定時,只要該約定不與法律、行政法規(guī)的強制性規(guī)定相違背,該合同在滿足《合同法》關于合同生效要件的規(guī)定外,還須符合公司章程的要求才能生效。

2.有限公司股權外部轉讓。基于對人合性基礎的維護,法律以限制作為有限公司股權對外轉讓的基本格調,在現(xiàn)有股東與第三人的利益權衡中更著力保護前者。立法者一般通過設立同意制度和優(yōu)先購買制度,對有限公司股權外部轉讓進行限制。(1)同意制度。所謂同意制度,是指有限公司股東向外部第三人轉讓股權須征得公司或其他股東同意。具體到法條上,則是《公司法》第七十二條第二款。對于此項條款,須注意以下問題:第一,股東向第三人轉讓股權,須經(jīng)其他股東過半數(shù)同意。第二,推定同意。法律規(guī)定以書面通知的方式征求意見并要求接獲書面通知的股東在30日內做出答復。對于其他股東逾期未答復的情況,法律則推定其作出了肯定的答復,即“視為同意轉讓”。第三,強制購買義務,即其他股東半數(shù)以上不同意轉讓的,不同意的股東應當購買該轉讓的股權。(2)優(yōu)先購買權制度?!豆痉ā返谄呤l第三款規(guī)定了優(yōu)先購買權制度。首先,行使優(yōu)先購買權的前提是股權對外轉讓獲得了其他股東過半數(shù)的同意。其次,行使優(yōu)先購買權須在“同等條件”下。對于“同等條件”的認定,法律上并未明確列出標準。從商事習慣看,包括同等價格條件和其他對價。另外,“同等條件”應是出讓股東與第三人在其他股東在行使優(yōu)先購買權之前,通過協(xié)商等方式確定的條件。最后,當有多個股東行使優(yōu)先購買權時,法律規(guī)定該多個股東通過協(xié)商確定各自受讓比例;協(xié)商不成的,按照轉讓時各自的出資比例行使優(yōu)先購買權。

法律鼓勵公司自治和股東自治。和有限公司股權內部轉讓一樣,股東可以通過公司章程對股東外部轉讓另行約定。

三、有限公司股權變動與股權轉讓合同效力

如前文所述,有限公司股權轉讓合同滿足了合同法中規(guī)定的成立和生效要件即發(fā)生法律效力,在合意雙方之間產生債權債務法律關系。有限公司股權轉讓合同的簽訂以發(fā)生股權變動為最終目的。股權的實際變動意味著由股權價值變化帶來的利益和風險從出讓方轉移至受讓方。但對于股權轉讓合同和股權實際變動的關系尚存爭議,且在司法實踐中關系重大,故有討論之必要。

合同標的物包括有形物(動產、不動產)和無形物(主要是權利)。動產、不動產作為有形財產,以占有、登記作為公示方法,動產或不動產所有權屬于絕對權和支配權,具有排他性。一般的權利讓與(如債權)由于缺乏公示性,與動產或不動產轉讓規(guī)則完全不同。股權雖然屬于權利,具有無形性,但與一般的權利讓與不同。股權具有公示性,第三人可以通過出資證明書、公司章程、股東名冊或公司登記機關登記知悉股權的歸屬。因此,就股權轉讓合同導致的股權變動而言,完全可以比照適用動產、不動產物權變動規(guī)則。

大陸法系民法理論中就物權變動主要有債權意思主義、債權形式主義和物權形式主義三種模式之分。債權意思主義以法國民法典為代表,依此主義,動產或不動產的所有權只需合同成立、生效即發(fā)生轉移。債權形式主義是指除了當事人雙方達成轉讓合意外,尚需要對標的物進行交付或登記,物權才發(fā)生變動。物權形式主義最為嚴格,動產或不動產的所要權的移轉,在債權形式主義的基礎上,還需要當事人就標的物的所有權的移轉單獨達成一個合意,此主義以德國民法典為典型。

根據(jù)《物權法》第九條和第二十三條規(guī)定,可以看出我國屬于“債權形式主義”。在合同生效后,標的物的物權變動尚需經(jīng)過公示方能發(fā)生效力,動產物權變動采占有或交付為公示方法,不動產物權則以登記為公示方法。合同生效并不必然導致動產或不動產物權發(fā)生變動。以此類推,股權轉讓合同生效也不必然導致股權發(fā)生實際變動?!豆痉ā分猩婕肮蓹嘧儎訒r間規(guī)定有第三十三條第三款和第七十四條?,F(xiàn)行公司法把出資證明書、公司章程、股東名冊、公司登記機關登記這四種方式作為股權權屬的證明形式以體現(xiàn)股權的實際變動。不管這四種權屬證明各自的功能有哪些,分別能產生什么樣的法律效果,但至少可以明確一點,股權發(fā)生實際變動,除了股權轉讓合同成立、生效外,還需要一定形式的公示方法,股權變動屬于合同實際履行的問題,合同生效時間并不等同于股權實際變動的時間。反之,合同是否得到履行并不影響合同是否生效,股權最終是否發(fā)生變動并不影響股權轉讓合同的效力。在股權轉讓合同生效后,如果因為各種原因導致股權轉讓未能發(fā)生,一方當事人可依據(jù)《合同法》追究另一方當事人違約責任。

參考文獻

[1]施天濤.公司法論[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13).

[2]張文顯.法理學[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328).

[3]張明安.公司法上的利益平衡[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1-2.

第4篇:債權轉讓合同范文

第一、轉讓的債權不得違反法律禁止性規(guī)定;

第二、簽訂債權轉讓合同;

第三、債權轉讓通知;

第四、債權轉讓合同的生效要件和生效時間。

【法律依據(jù)】

第5篇:債權轉讓合同范文

這是因為,雖然“應當”系屬法律上的強制性規(guī)定,但“應當……登記”并未指向船舶所有權的取得、轉讓和消滅的效力。這表現(xiàn)在,就法條本身而言,前半段僅僅規(guī)范船舶所有權的取得、轉讓和消滅應當?shù)怯?,而未涉船舶所有權轉讓合同之效力;后半段“未經(jīng)登記的,不得對抗第三人”的規(guī)定雖未直接規(guī)范轉讓合同之效力,但通過其船舶所有權轉讓合同的內容及轉讓之事實不得對抗第三人的規(guī)定,間接規(guī)范了轉讓合同在當事人之間的法律效力??梢?,關于船舶所有權的取得、轉讓和消滅,海商法第九條絲毫沒有必經(jīng)登記方才生效的含意,也就是說,盡管當事人就船舶轉讓之事實未經(jīng)登記,但其轉讓合同在當事人間依法成立即生效力。

縱觀世界法律,幾乎所有國家的海商法無不規(guī)定船舶所有權轉讓應進行登記,但是,其登記制度之設立并不在于否定和限制船舶所有權轉讓合同在當事人之間的效力,而是在于對船舶這一資本密集、流動性強、對社會經(jīng)濟秩序影響大的特殊物件實施管理。其登記及管理的結果,即對轉讓之船舶及受讓人產生船舶登記法上所規(guī)定的權利和對第三人對抗的效力。因而,與其說我國對船舶所有權的取得、轉讓和消滅實行的是船舶登記主義,倒不如說實行的是登記對抗主義。后者比之前者更貼切,更符合立法旨意。

然而,這僅僅是海商法第九條規(guī)定所涉問題的一個方面,另一個重要方面則是對“未經(jīng)登記的,不得對抗第三人”的理解和適用。何為“對抗”?在法律上,“對抗”是指“對立、抗衡”之意。若第三人因船舶所有權轉讓之原船舶所有人所欠債務合于海事訴訟特別程序法第二十一條規(guī)定(船舶優(yōu)先權除外),向法院申請扣押該已轉讓之船舶,對此,船舶受讓人則可以該船舶所有權已經(jīng)轉讓登記為由與第三人相抗衡,換言之,即便第三人向法院提出扣船申請,但只要有上述轉讓登記之事實,法院就不得對該船舶實施扣押。相反,不得對抗是指當?shù)谌讼蚍ㄔ荷暾埧垩何唇?jīng)登記轉讓之船舶時,受讓人不得以其船舶已經(jīng)實際轉讓而與第三人的申請及法院的扣押抗衡。

如果未經(jīng)船舶登記的受讓人在接收船舶后對他人船舶實施碰撞產生侵權,受損方能否對其提起侵權之訴?回答是肯定的。因為受讓人是船舶實際所有人,因其船舶碰撞侵權,向其索賠殊無疑問。問題在于,該船未經(jīng)過戶登記,船舶在登記法上的所有人依然是原船舶所有人,由此在法律上產生了兩個侵權主體,對此,受損方(第三人)不僅有權向受讓方索賠,而且還可同時對原船舶所有人訴諸法律。其間,由受讓方和原船舶所有人共同對此承擔責任,以增加其索賠的保險系數(shù)。也就是說,在此情況下,原船舶所有人和受讓人均不得對抗第三人。當然,若原船舶所有人對轉讓之船舶發(fā)生的碰撞侵權行為無過錯,在其對第三人承擔責任后,則可向受讓人即過錯責任方追償。

第6篇:債權轉讓合同范文

我國《城市房地產管理法》第45條規(guī)定,商品房預售的,商品房預購人將購買的未竣工的預售商品房再行轉讓的問題,由國務院規(guī)定。應視為允許預售商品房轉讓。允許預售商品房轉讓實現(xiàn)了所有權人對其所有物的處分權。這一規(guī)定對于房地產開發(fā)商來說,一方面可以加速資金回籠,減輕借貸壓力,另一方面也可以加快工程進度,縮短建設周期,使購買人盡快收回投資。同時也要看到預售商品房的轉讓的標的并不是房屋的真正的所有權,而是對所有權的期待權。在所附期限屆滿前后,房屋的價格隨市場行情變化很大。一般來講,預售價格遠低于現(xiàn)房價格。這種差額利潤就是多數(shù)炒作者熱衷于“炒樓花”的動機。因此,允許預售商品房的轉讓就勢必會出現(xiàn)投機,這些投機活動一方面會損害真正購房者的利益;另一方面也會擾亂房地產市場,哄抬市場價格,致使大量資金流入個人腰包。因此,對待預售商品房的轉讓既要看到其有利的一面,也要看到其不利的一面,不能因噎廢食,也不能放任自流,應當通過健全的法律制度和行政管理對其實施監(jiān)督。

一、預售商品房轉讓的條件

我國《城市房地產管理法》第45條規(guī)定“商品房預售的,商品房預購人將購買的未竣工的預售商品房再行轉讓的問題,由國務院規(guī)定?!闭f明預售合同轉讓是有條件的。預售合同轉讓的條件如下:

1、依照法律、法規(guī)等規(guī)定,允許預售的商品房轉讓的可以轉讓;不允許轉讓的不得轉讓,例如《深圳經(jīng)濟特區(qū)商品住宅外銷管理辦法》第12條規(guī)定:“預售的外銷商品住宅,在未領取房地產證前不得轉讓,否則轉讓無效?!?/p>

2、轉讓人必須持有經(jīng)過登記備案的商品房預售合同和轉讓合同才能成為轉讓人,未登記備案的預售商品房不得轉讓。這種規(guī)定有利于國家加強宏觀管理。因為預售商品房轉讓主體與預售主體不同,轉讓人具有雙重身份,它是前一商品房預售合同的預購方,同時又是后一轉讓合同的轉售方,而不是未竣工商品房預售方,故轉讓人不具備預售方的主體資格,也不必具有商品房預售許可證,但轉讓人必須持有經(jīng)過登記備案的預售合同和轉讓合同才具有預售轉讓的主體資格。

3、預售商品房轉讓的標的物必須是尚未竣工的、正在建設中的預售商品房,如果轉讓的標的物已經(jīng)竣工驗收,預購方已經(jīng)實際取得預售商品房產權后,將商品房再轉讓給他人,不是預售商品房轉讓,應按商品房買賣關系處理,同時預售商品房轉讓行為必須是行為人真實意思表示,否則轉讓行為無效。由于房地產市場價格不穩(wěn)定,轉讓人將預售的商品房提前轉讓,轉移跌價風險;新預購人自愿承擔跌價風險,冒著風險提前買受,然后再次轉讓,這種轉移風險和買受風險必須是平等自愿的。當然,與之相對應也有獲得利益的機會。

4、商品房的預售合同必須合法有效,才允許預售商品房轉讓,否則預售商品房轉讓無效。最高人民法院民(1996)2號文件第28條規(guī)定:“商品房的預售合同無效的,預售商品房的轉讓合同,一般也應當認定無效?!睆纳唐贩康念A售合同內容看,分以下幾種情況:第一,如果商品房預售合同對轉讓有約定,當雙方約定的轉讓條件已經(jīng)具備時,可以轉讓。例如分期付款中,商品房預售合同約定必須付清前二次應付款項或者付清應付款項達到2/3后方可轉讓。第二,商品房預售合同未約定轉讓條件,合同履行中,預購方提出轉讓,必須征得預售人同意,否則轉讓無效。這樣規(guī)定既可預防預購人倒賣合同,牟取非法利益。又可以保證預售商品房轉讓及預售合同的順利履行。第三,預購方已經(jīng)全部履行商品房預售合同規(guī)定的全部義務,對預售商品房的再行轉讓,不必征得預售人的同意,但事后應及時通知預售人知道,使其正確履行合同。通知人是轉讓人和新預購人,轉讓人和新預購人持原經(jīng)過登記備案的預售合同和新簽訂的預售轉讓合同通知預售人,并了解原預購人履行合同情況。

5、預售的商品房轉讓需要簽訂轉讓合同,不必重新簽訂新預售合同。因為轉讓人與新預購人簽訂合同將原商品房預售合同的預購人(轉讓人)更名為新的預購人,新預購人通過預售轉讓合同取得原預售合同預購人的地位。這種預售商品房轉讓合同應依法繳納有關稅費。轉讓人無論是債權轉讓,還是權利義務轉讓,都只是合同主體的變更,而合同內容即權利義務并沒有改變。如果轉讓人是債權轉讓,預售人拒絕重新簽訂預售合同,將阻止轉讓人對債權的處分權,故新預購人沒有必要與預售人重新簽訂預售合同,預售轉讓合同依法成立后,具有不可逆轉性,即新的法律關系形成,原預購人和新預購人均不得反悔,但新預購人符合轉讓條件時仍可以再行轉讓。

第7篇:債權轉讓合同范文

第一種觀點認為:《探礦權采礦權轉讓管理辦法》第十條規(guī)定“探礦權、采礦權轉讓合同自批準之日生效”。據(jù)此,并根據(jù)《合同法》第四十四條“法律、行政法規(guī)規(guī)定應當辦理批準、登記等手續(xù)生效的,依照其規(guī)定”的規(guī)定,此采礦權轉讓合同應在具有相應審批權限的礦產資源主管部門批準后生效。而本案中,甲乙雙方?jīng)]有辦理批準手續(xù),故雙方所簽采礦權轉讓合同無效。

第二種觀點認為:《物權法》第十五規(guī)定“當事人之間訂立有關設立、變更、轉讓和消滅不動產物權的合同,除法律另有規(guī)定或者合同另有約定外,自合同成立時生效;未辦理物權登記的,不影響合同效力”。甲乙雙方所簽訂的合同不屬于“法律另有規(guī)定或者合同另有約定外”的情形,故,該采礦權合同自成立時生效。

上述兩種截然相對的觀點,反映了在界定采礦權轉讓合同效力上,法律適用存在沖突。究竟該采礦權合同是否生效?何時生效?筆者同意第二種觀點,具體從以下幾個方面闡述:

一、明確采礦權轉讓合同的法律性質

《民法通則》第八十一條第二項規(guī)定:“國家所有的礦藏,可依法由全民所有制單位和集體所有制單位開采,也可依法由公民采挖。國家保護合法的采礦權”,由此明確了采礦權的財產權屬性?!段餀喾ā吩诘谌幍谑碌谝话俣龡l規(guī)定:“依法取得的探礦權、采礦權、取水權和使用水域、灘涂從事養(yǎng)殖、捕撈的權利受法律保護”,此條明確了采礦權的物權屬性。1996年修改的《礦產資源法》以及國務院頒布的其他行政法規(guī)規(guī)定:采礦權依法有償取得并可流轉。在礦業(yè)權(包括采礦權、探礦權等)的出讓過程中,礦業(yè)主管部門是作為礦產資源所有人的人,代表國家,以平等的民事主體身份出現(xiàn)的;而其在行使礦業(yè)法律、法規(guī)、規(guī)章授予的權利,對礦業(yè)權的受讓人資格進行審查、管理和監(jiān)督時,則是以行政管理主體的身份出現(xiàn)的。前者體現(xiàn)的是平等主體之間的民事法律關系,后者體現(xiàn)的是不平等主體之間的行政法律關系,由此可見,采礦權轉讓合同是不動產物權轉讓合同,屬于民事合同。

二、采礦權轉讓合同的適法原則

采礦權轉讓權合同屬于民事合同,那么有關于采礦權轉讓合同效力的法律依據(jù)是什么呢?《合同法》、《探礦權采礦權轉讓管理辦法》、《物權法》等法律、行政法規(guī)有著不同的規(guī)定。《合同法》第四十四條的規(guī)定:“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時生效。法律、行政法規(guī)規(guī)定應當辦理批準登記等手續(xù)生效的,依照其規(guī)定”。國務院頒布實施的《探礦權采礦權轉讓管理辦法》第十條第三款規(guī)定:“批準轉讓的,轉讓合同自批準之日起生效”?!段餀喾ā返谑鍡l明確規(guī)定:“當事人之間訂立有關設立、變更、轉讓和消滅不動產物權的合同,除法律另有規(guī)定或者合同另有約定外,自合同成立時生效;未辦理物權登記的,不影響合同效力”。這三個規(guī)定,到底是適用哪個?筆者認為應該適用《物權法》的規(guī)定。從《物權法》第十五條的規(guī)定,可以看出:一般情況下,不動產物權合同在成立時生效;當法律另有規(guī)定或者當事人另有約定時,從其規(guī)定或約定。在這個除外規(guī)定中強調的是“法律”另有規(guī)定,而不是“行政法規(guī)”另有規(guī)定。與《合同法》第四十四條相比,合同效力界定的法律依據(jù)范圍變窄了即由“法律、行政法規(guī)”變?yōu)榱恕胺伞?。?jù)此,并按照新法優(yōu)于舊法的適法原則,在界定采礦權轉讓合同何時生效方面,《物權法》的適用應優(yōu)先于《合同法》;同時,《物權法》也是《探礦權采礦權轉讓管理辦法》的上位法;因此,采礦權轉讓合同效力的界定標準在《物權法》實施后有了質的變化,而并不是《探礦權采礦權轉讓管理辦法》規(guī)定的批準生效說。故,本案中爭議的采礦權轉讓合同應自成立時生效。

三、認定合同有效,更符合立法本意

第8篇:債權轉讓合同范文

[關鍵詞]股權 瑕疵出資 差額補繳責任

1 瑕疵出資人股權轉讓后責任承擔的主體

1.1 出讓股東完全承擔責任說。該種觀點認為,瑕疵出資股東應完全承擔瑕疵出讓股權的責任。公司出資人對公司的不實出資補繳責任不應因其轉讓股權而免除。根據(jù)民法責任自負的原則,出讓股東盡管在轉讓股權后不再是公司的股東,但公司設立時的投資義務是法定義務,不因股權轉讓而免除。

1.2 受讓股東完全承擔責任說。這種觀點認為,瑕疵股權受讓人應完全承擔瑕疵出資責任,其受讓該瑕疵股權時是否受欺詐在所不問。股權轉讓合同的標的物是股權,受讓人受讓股權后即替代出讓股東成為公司的股東。故瑕疵出資的民事責任應由已成為公司股東的受讓人來承擔,與已喪失股東資格的出讓股東無關。

1.3 出讓股東和受讓股東承擔連帶責任說。該種觀點認為,若受讓人明知或者應知股權存在瑕疵仍予受讓,或者雖不知瑕疵但在未支付對價的情況下受讓股權的,則該瑕疵轉讓合同是有效的,出讓股東和受讓人應在出資瑕疵的范圍內向相關利害關系人承擔連帶清償責任。若受讓人因出讓股東欺詐而受讓瑕疵股權的,受讓人雖可就瑕疵股權轉讓合同提起撤消或者變更之訴,但受讓人不能對抗不知情的公司債權人,其仍須在出資瑕疵的范圍內與公司及其股東一起向公司債權人承擔連帶清償責任。受讓人向公司債權人承擔清償責任后,有權向出讓股東追償,或者向法院提起合同撤消或變更之訴。

1.4 根據(jù)受讓股東善意與否確定瑕疵出資責任的承擔主體。

這種觀點認為,若受讓人明知或者應知股權存在瑕疵仍與受讓,則受讓人應承擔瑕疵出資責任,不能承擔的部分,由出讓股東承擔補充賠償責任。至于出讓股東和受讓人之間是否發(fā)生追償,要視瑕疵股權轉讓合同對股價以及其他內容餓約定而定。若受讓人因受出讓股東欺詐而受讓瑕疵股權的,受讓人可據(jù)此根據(jù)具體情況提出瑕疵股權轉讓合同的撤消、變更或無效之訴。

2 瑕疵出資的股東轉讓股權后的民事責任

筆者認為,瑕疵出資的股東轉讓股權后不能免除其瑕疵出資民事法律責任。

第一,我國《公司法》沒有明確規(guī)定瑕疵出資的股東在轉讓股權后不承擔瑕疵出資責任,但隱含了其應承擔瑕疵出資責任。我國舊《公司法》第二十八條雖然只規(guī)定了股東以實物、有關權利出資存在瑕疵時的補繳責任,而未規(guī)定當以貨幣出資存在瑕疵如虛假出資、抽逃出資時股東是否也應當向公司補繳,但是,根據(jù)誠實信用原則和新舊《公司法》對法定資本制度的立法本意以及舊《公司法》第二百零八條、第二百零九條規(guī)定來看,以貨幣出資存在上述情形的也應當補繳。新《公司法》第二十八條第二款規(guī)定“股東不按照前款規(guī)定繳納出資的,除應當向公司足額繳納出資外,還應當向已按期足額繳納出資的股東承擔違約責任?!毙枰獜娬{的是。上述法律都沒有明確規(guī)定瑕疵出資的股東在股權轉讓后可以不補繳出資。也就是說,不管其是否轉讓股權,對公司都應當承擔補足出資的責任,即隱含其承擔瑕疵出資責任。

第二,我國司法實踐選擇了瑕疵出資股東不因股權轉讓而免除其瑕疵出資責任的司法價值取向?!蹲罡呷嗣穹ㄔ宏P于審理公司糾紛案件若干問題的規(guī)定(一)(征求意見稿)》第十條第一款規(guī)定“債權人請求公司清償債務,公司不能清償?shù)模瑐鶛嗳丝梢酝瑫r對出資不足的股東和公司設立時的其他股東提訟,請求其在出資不足數(shù)額及利息的范圍內對公司債務承擔補充賠償責任。公司設立時的其他股東承擔責任后,可以向出資不足的股東追償?!钡诙藯l第一款、第二款規(guī)定“有限責任公司股東未足額出資即轉讓股權,公司或者其他股東請求轉讓人將轉讓股權價款用于補足出資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轉讓股權價款不足以補足出資,轉讓人又未繼續(xù)補足,公司或者其他股東或者債權人依照本規(guī)定第九條、第十條的規(guī)定請求轉讓人補足出資或者在出資不足金額及利息的范圍內對公司債務承擔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涉及公司訴訟案件若干問題的處理意見(二)》第四條第二款規(guī)定:“有限責任公司股東未足額出資即轉讓股權,公司或者其他股東請求轉讓人將轉讓股權價款用于補足出資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并且可以追加受讓人為第三人參加訴訟?!鄙鲜鲆?guī)定雖然尚未生效或者本身只有法理參考價值,但是它反映了司法實踐中較為普遍的做法??梢悦黠@看出,瑕疵出資的股東不因股權轉讓而免除其瑕疵出資民事責任的司法價值取向。

第三,從國外的立法例來看,不少國家均規(guī)定瑕疵出資的股東轉讓股權后不能免除其瑕疵出資民事責任。《法國商事公司法》第282條第1款規(guī)定:“未支付股款的股東、相繼的受讓人和認股人對股票未支付股款負連帶責任。公司可在出售前或出售后,或者同時對他們提訟以獲得未支付的股款以及對已承擔費用的補償?!钡?款規(guī)定:“已對公司進行賠償者可就所支付的全部款項向股票的相繼持有人索還。債款最后由股票的最后持有人承擔?!薄兜聡邢挢熑喂痉ā返?6條第(3)項規(guī)定:“對于在申報時股份中尚未支付的款項,購買人與出讓人共同承擔責任。”

第9篇:債權轉讓合同范文

關鍵詞:有限責任公司 股權 股權轉讓 法律風險及規(guī)避

    引言

    我國《公司法》對股權轉讓的程序、步驟及效力,并無明確的規(guī)定。司法實踐中因股權轉讓發(fā)生的糾紛屢見不鮮。在法律規(guī)定不夠明確的的情況下,如何規(guī)避股權轉讓過程中可能出現(xiàn)的法律風險,更需我們不斷探索和研究,本文首先從股權轉讓的性質、理論基礎談起,逐一論述風險存在及規(guī)避。

    一、股權及股權轉讓概述

    (一)股權及股權轉讓的含義、本質

    股權是股東基于其出資行為而享有的從公司獲取經(jīng)濟利益和參與公司經(jīng)營管理的各項權利的總稱。股權是一種十分特殊的獨立的民事權利,股權是一種與物權、債權并列的獨立權利類型。股權的本質是股東對公司及其事務的控制權或者支配權。

    股權轉讓是指股東依照法律或者公司章程的規(guī)定將自己的股權讓與受讓人,使受讓人繼受取得股權成為公司股東的民事法律行為。股權轉讓的本質是資本的交易,屬于權利的買賣。完整而有效的股權轉讓應包括股權權能轉移和股權權屬變更,二者共同構成股權轉讓法律構成不可分割的兩個方面。

    (二)股權轉讓的理論基礎

    現(xiàn)代市場經(jīng)濟,投資總是與風險并存,完善的市場經(jīng)濟法律制度應為投資者提供合理的風險規(guī)避途徑或者方法。公司法為投資者設立了兩種實現(xiàn)上述權能的通道,即公司減資和股權轉讓。公司減資可能使股東先于債權人取得公司財產,公司資產的減少危及債權人利益的實現(xiàn)。為了維護市場交易安全,公司法確立了資本不變原則和資本維持原則。資本不變原則是指公司注冊資本一經(jīng)確定,非依法定程序不得增減。公司資本的任意減少,削弱公司的償債能力和股東對公司的責任。因此,公司資本的增減須依法定程序進行。資本維持原則,是指公司成立后,必須保有與其注冊資本相當?shù)馁Y本,以保證公司的經(jīng)營能力和償債能力,維護交易安全和債權人利益。資本維持原則要求公司存續(xù)期間,股東不得通過從公司抽回股本的方式變現(xiàn)其投資,只能通過轉讓出資退出公司,非經(jīng)法定情形,公司不得認購自己的股票等。

    由于上述原因,股權轉讓成為一種普遍采用的方式。股權轉讓意味著受讓人與公司之間的財產或者控制關系,從而使公司內部的力量對比發(fā)生變化,進而可能改變公司的管理運行模式。股權轉讓是股東行使股權的普遍方式,通過股權轉讓,實現(xiàn)股東之間利益、風險、責任的轉移,從而實現(xiàn)其投資目的。

    二、股權轉讓中的風險及規(guī)避

    (一)股權轉讓主體需符合法律規(guī)定

    1、轉讓人具有公司股東資格

    股權轉讓方必須是公司的股東,否則,其簽訂的股權轉讓合同因主體不合格而無效。實踐中,不具有股東資格的主要情形是轉讓人沒有依法取得公司股東的資格,或者轉讓人的公司股東資格因故喪失的,其轉讓行為無效。

    因此,受讓方在簽訂股權轉讓合同前,可要求轉讓方提供公司的營業(yè)執(zhí)照復印件、公司股東名冊、股東出資證明書等書面材料,認真審核轉讓方的主體資格,確認轉讓方是否具有轉讓目標公司股東權的主體資格。首先,應確認目標公司已經(jīng)經(jīng)工商機關登記注冊,并取得企業(yè)法人營業(yè)執(zhí)照。其次,應確認轉讓方已依法取得目標公司的股東資格。轉讓方應已登記在公司股東名冊上,擁有公司簽發(fā)的出資證明書,并已在工商機關進行登記。

    2、受讓人符合法律規(guī)定的資格

    受讓股權是一種投資行為,投資是一項重要的商事活動,各種投資主體應當具備商事主體的基本條件,我國法律對于債權投資法律并無特殊的主體資格限制,只要具備民事行為能力即可。而對于股權投資,原則上只要具有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的自然人主體,均可成為公司的股東;但對于不同的法人主體,股權投資的資格或者投資范圍完全不同。

>    實務中應注意:機關法人、社會團體法人、事業(yè)單位法人、各級國家機關的領導,公務員、事業(yè)單位人員是法律、法規(guī)規(guī)定不得從事營利性活動的主體,不得受讓公司股權成為公司股東;《商業(yè)銀行法》禁止商業(yè)銀行在中國國境內以受讓非銀行金融機構和企業(yè)的股權的形式向外投資;會計師事務所、審計師事務所、律師事務所和資產評估機構等中介機構,不能作為公司股東。違反上述規(guī)定的股權轉讓合同,應當認定無效。

    (二)股權轉讓標的需符合法律規(guī)定

    作為股權轉讓標的的股權,是指股東基于股東資格而享有的從公司獲取財產和參與公司經(jīng)管管理的權利。股權轉讓的標的必須是依法可以轉讓的,如果轉讓的標的是法律禁止轉讓的,該股權轉讓行為應當認定無效。

    我國法律對有限責任公司股權轉讓的禁止或限制性轉讓的股權 主要有以下幾種:1、職工股。只能在公司內部職工之間轉讓,禁止向職工以外的人轉讓。2、公司股。公司原則上不得收購本公司股份。實踐中應當禁止或者限制子公司取得母公司的股份。因為子公司取得母公司股份的后果與公司收購本公司股份相同。3、法人股。法人股原則上只能在法人之間轉讓,不能轉讓給自然人和其他經(jīng)濟組織。4、國有股。轉讓國有股時,轉讓人未對股權進行評估即進行轉讓,或者出資轉讓的價格明顯低于市場價格,損害國家利益,造成國有資產嚴重流失,股權轉讓合同無效。

    (三)股權轉讓前的資信調查

    轉讓方轉讓股權的原因不同,可能是資金需求、引進新的管理體制和新的產業(yè)方向、股東個人的投資決定等等。如果是資金原因,而受讓方又能一次性付款,然后辦理相關手續(xù),對于雙方當然沒有任何風險。而如果是要引進新管理體制或新的產業(yè)方向,那么對目標公司就應該進行全方位的考察,其主營產業(yè)、市場前景、管理體制、管理人員素質及信譽等均應在考察之列。

    另外,轉讓方在交易過程中可能提供虛假的資料和信息,以及虛報公司資產,從而提高股權轉讓價款、隱瞞隱性債務等,建議聘請專業(yè)機構及人員調查審計公司財務賬。這樣既可以查清公司真正的財務狀況,從而確定公平合理的轉讓價款;也可以通過調查公司的隱性債務,進而要求轉讓方做出隱性債務保證。

    (四)違反法律規(guī)定的轉讓條件

    有限責任公司股東向股東以外的第三人轉讓股權時,股權轉讓合同的訂立應符合《公司法》規(guī)定的程序要求。《公司法》七十二條規(guī)定,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東向股東以外的人轉讓股權,應當經(jīng)其他股東過半數(shù)同意;不同意的股東購買該轉讓的股權;不購買該轉讓的股權的,視為同意轉讓;經(jīng)股東同意轉讓的股權,在同等條件下,其他股東有優(yōu)先購買權。因此,轉讓方在向受讓方轉讓股權時,應經(jīng)公司其他股東過半數(shù)同意,且其他股東同意放棄優(yōu)先購買權。若未經(jīng)上述程序,雙方簽訂的股權轉讓合同將會因違反《公司法》中關于股權轉讓程序的強制性規(guī)定而被認定為無效或可撤銷。因此,受讓方在簽訂股權轉讓合同前,應當要求轉讓方提供公司同意其轉讓股權的股東會決議和其他股東放棄優(yōu)先購買的書面材料。

    (五)股權轉讓合同不得違反法律、法規(guī)、及章程的規(guī)定

    根據(jù)《合同法》的規(guī)定,違反法律、行政法規(guī)的強制性規(guī)定的合同是無效的。因此,股權轉讓合同中不得有違反法律、法規(guī)的規(guī)定。另外,根據(jù)《公司法》第七十二條四款的規(guī)定,公司章程對股權轉讓另有規(guī)定的,從其規(guī)定。因此,公司章程約定的事項,只要不違反法律的強制性規(guī)定,都應當認定為有效。公司章程對有限責任公司向外轉讓股權所設定的限制,股東原則上應當遵守,人民法院一般也認可其效力。除非公司章程的規(guī)定對股權轉讓的限制在事實上造成了股權轉讓的禁止,無法實現(xiàn)股權轉讓。因此,實踐中應該注意審查公司章程中關于股權轉讓的規(guī)定,以保障股權轉讓的順利進行。

    (六)出資瑕疵股東轉讓股權的問題

    出資瑕疵股東轉讓股權,即虛假出資、出資不足或者抽逃出資的股東與他人簽訂的股權轉讓合同。出資不足或者抽逃出資的股東與他人簽訂股權轉讓協(xié)議的效力,實際上是合同主體資格的問題。我國《公司法》第三十三條規(guī)定了確認股東資格的標準,即股東名冊和工商登記。實踐中,出資瑕疵股東轉讓股權引發(fā)的糾紛,主要是股東之間的股權糾紛,公司的債權人要求轉讓人、受讓人在注冊資本不足的范圍內承擔補充賠償責任,甚至無限連帶責任的糾紛。

&n

bsp;   實務中,我們應重于股東個人的資信調查。轉讓股東提供公司的營業(yè)執(zhí)照復印件、股東名冊、股東出資證明書等書面材料,認真審核轉讓方的主體資格,確認轉讓方出資是否符合法律規(guī)定等。

    (七)股權轉讓合同生效與股權轉讓生效

    股權轉讓人與股權受讓人就股權的轉讓意思表示一致,股權轉讓合同即生效。股權受讓方在股權轉讓過程中的主要義務是支付股權轉讓價款,對于轉讓方而言,應注意防范受讓方不履行或不完全履行支付價款的風險,可以在股權轉讓合同中明確約定違約責任,也可以要求受讓方支付定金或者提供擔保等方式,來防范因此可能產生的風險。

    股權轉讓合同生效后,公司還需依法辦理工商變更登記,股權轉讓才具有法律效力。未辦理變更登記,不影響合同效力及轉讓主體的股權資格,但不能對抗善意第三人。

    因此,為防止因股權轉讓未辦理工商變更登記而產生的爭議,受讓方應在股權合同生效后,應要求公司履行變更登記義務,并及時修改公司章程、股東名冊,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八)股權轉讓中的稅務風險

    股權轉讓現(xiàn)象在企業(yè)之間已非常普遍。按照企業(yè)所業(yè)所得稅法及相關政策的規(guī)定,履行股權轉讓協(xié)議后,納稅人應該就股權轉讓所得申報繳納所得稅。而一些關聯(lián)企業(yè)或集團公司內部股東為了減輕稅負,往往采取平價甚至低價的方式轉讓股權。隨著國家相關法律政策的健全及稅務部門反避稅水平的提高,股權轉讓方選擇背離股權實際價值以逃避稅收義務的做法,將存在稅務風險。

    實務中,我們需有將稅務成本考慮進股權轉讓成本的意識。按公允價格確定股權轉讓價格,提前把交易的稅務成本考慮進去。另外,為避免稅務風險,了解相關政策規(guī)定,企業(yè)在進行股權交易時要及時咨詢稅務機關,以詳細了解相關稅收優(yōu)惠政策、納稅義實現(xiàn)的時間,從而達到合理避稅的目的。

    三、結束語

    事實上股權轉讓過程中的風險遠不止上述八種,比如有限責任公司股權轉讓后,導致股東人數(shù)超過公司法規(guī)定的上限的;顯名股東轉讓股權的效力問題等等,我國《公司法》及相關司法解釋中無明確規(guī)定。而股權轉讓在公司的經(jīng)營及運行機制中無疑是極重要的模式,這需要股東進行股權轉讓過程中謹慎操作,聘請專業(yè)人士介入,以減少股權轉讓風險。法律的制定總是無法完全應對現(xiàn)實中發(fā)生的種種問題,但實務中的問題恰恰可以為法律制定者提供最好的素材。在此,希望相關的法律法規(guī)及司法解釋能夠早日出臺,以完善相關領域規(guī)定之不足。

    參考文獻

    [1] 奚曉明 金劍鋒《公司訴訟理論與實務問題研究》人民法院出版社2008年版。

    [2]劉俊海 《有限公司股權轉讓的法律糾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