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wǎng) 精選范文 小狗包弟教案范文

小狗包弟教案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小狗包弟教案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小狗包弟教案

第1篇:小狗包弟教案范文

一、多媒體在語文教學中的優(yōu)勢

1.利于創(chuàng)設情境,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在中學語文課文中,有大量極富情感體驗和生活情趣的課文,然而學生由于缺乏生活經(jīng)驗和視野相對狹小,經(jīng)常難以理解,因此在課文學習時需要創(chuàng)設情境。多媒體在創(chuàng)設情境方面具有杰出的能力。音樂被稱為“第二文字語言”,有利于增加情感體驗和共情。畫面有利于將抽象的問題具體化。在創(chuàng)設情境中,利用多媒體中聲音和畫面的結合使得課堂教學聲情并茂,使學生身臨其境。如在講沈從文的《邊城》一課時,可在課堂中給學生播放男女對唱的湘西民歌和展示湘西的自然風光,感受湘西秀麗的青山綠水,走進那個民風淳樸、田園牧歌式的詩意世界。2.轉變語文學習方式,提高學生興趣和課堂學習效率。傳統(tǒng)的語文課堂以教師為主導,講授方式主要為教師的語言傳授,板書主要通過一支粉筆,一塊黑板,課堂氣氛比較沉悶和枯燥。特級教師于漪曾說:“課的第一錘要敲在受教者的心靈之上,激發(fā)其思維火花,就像磁鐵一樣地把學生給牢牢吸引住?!倍嗝襟w教學形式多樣,可以利用音頻、圖片、視頻等多層次、多角度、多形態(tài)地展現(xiàn)教學內(nèi)容,將語文課的“第一錘”重重敲擊在學生的心靈上,符合中學生好奇求索的心理,有利于迅速抓住學生的注意力,促進其思維的活躍和運動。如在講《小狗包弟》一課時,由于學生距“”那段歷史距離比較遠,即使對文中關于“”的文字進行了深入的解讀,學生也難以理解那個年代的可怕和迷狂。教師可利用多媒體展示一些關于“”的圖片,讓學生從對課本中關于“”的文字的理解,上升到更加直觀和全面的對“”的理解,這種立體的認知對于學生再回到課文中理解課文非常有好處。學生對于“”有了更深刻的認知以后,對于文中作者送走包弟的行為就能更深刻的理解,教師無須多費勁給學生灌輸知識,課堂教學效率自然也提高了。3.教學媒體可組合使用,教學課件可重復使用,有利于減輕語文老師的備課壓力。多媒體在教學上的廣泛應用,對于教師來說既是一個機遇,又是一個巨大的挑戰(zhàn)。教師要掌握多媒體制作課件的技術和搜集、獲取教學信息的方法。基于多媒體教學的工具性、固定性、重復性、組合性、能動性等特性,教師可以根據(jù)教學目標和教學內(nèi)容靈活選擇,自由組合使用教學媒體。多媒體課件做好以后可存儲在電腦上,永久保存。中學語文課文因篇幅增長,課文難度和深度相對提升,語文老師花在備課的時間非常多,然而紙質文件難以保存,備課這一工作經(jīng)常需要重復勞動。多媒體教學有利于減輕語文老師的備課壓力,每當一課完結,就把該課所有多媒體資料整合起來,存儲在電腦上,在需要的時候方便取閱。語文教師隨著專業(yè)成長,在重復使用多媒體課件時,可根據(jù)當下的新思考和新解讀,在原有資料的基礎上加以增刪,提高備課效率,強化備課效果。

二、多媒體在語文教學中的弊端

1.濫用多媒體,知識堆砌太多,學生難以消化。一方面多媒體教學可以打破教學空間的限制,充分利用網(wǎng)絡上的資源,實現(xiàn)課堂與網(wǎng)絡的實時互通,擴大課堂教學知識容量,開闊學生視野。與此同時,它的弊端也很明顯,部分教師堆砌知識,使得多媒體上展示的教學資料太多。在語文課堂中教學資料喧賓奪主。由于中學學科多,語文課課時有限,教師忙于把所有課件一一講解,導致講課速度太快,對于教學資料的展示走馬觀花。學生難以在極短的時間內(nèi)掌握所有知識,容易導致“消化不良”。我曾在南充市西充縣某中學聽過一位高中語文老師的課,短短四十分鐘的課,她準備了七八十頁的PPT。整堂語文課她忙于用鼠標翻頁。其實這樣的“語文課”甚至可以不用語文老師,讓其他學科的任何一個老師來講也可以。2.完全依賴多媒體,教師基本功弱化,丟掉了傳統(tǒng)教學的優(yōu)勢。隨著多媒體的廣泛應用,部分語文老師唯多媒體是從,教學完全依靠多媒體課件。在語文課堂中濫用多媒體,造成語文課被程式化教學所代替,課文被肢解成一些碎片呈現(xiàn)在課件上,課堂中沒有對于文章的深度解讀。不同語文課的區(qū)別在于語文老師一頁頁翻著不同的課件。長此以往,教師的聽說讀寫基本功會逐漸弱化,學生的思維和文本閱讀能力會弱化。完全利用多媒體教學,教師顯然要輕松很多。然而多媒體硬件是電腦和投影儀,電子設備容易出現(xiàn)問題,一旦出現(xiàn)問題,教師因為教學材料都在多媒體課件內(nèi),課堂就會被迫中止。沒有課件語文老師就無法上課,這真是怪事一樁。教者昏昏如何使學生昭昭?其實傳統(tǒng)教學有不可替代的優(yōu)勢,比如中學語文教師在講解文言文中的語法現(xiàn)象時,傳統(tǒng)的板書教學往往是最有效的手段,將有語法現(xiàn)象的句子抄寫在黑板上,利用粉筆畫出句子的正常語序是怎樣的,一步步帶領學生分析句子的語法結構,搞清楚這句話的來龍去脈。板書的好處在于即寫即擦,可以舉一反三。在教師講解完后,還可以請同學上來用粉筆畫出句子結構,鞏固練習。如果將這一過程完全用幻燈片展示,隨著幻燈片快速閃過,學生對于知識只留下大體的印象,教師程序化地演示,學生沒有真正深化和具體落實文言知識。3.教師角色錯位,忽視師生雙方情感互動,扼殺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傳統(tǒng)的語文課堂,教師通過語言提問、學生回答判斷學生對于知識的掌握情況,優(yōu)秀的教師還能通過與學生之間的眼神交流,分析學生對于某個問題或知識點的理解情況。學生能從教師的語言、神態(tài)和動作上得到教學信息,得到啟發(fā)、鼓舞。然而利用多媒體教學,教師為了及時翻頁,大多站在電腦面前操作,教學過程中很少離開電腦。一些教師在講臺上對著電腦講解,很少注意學生的反應,也沒有及時與學生進行溝通和情感互動。學生被大量信息淹沒,埋頭抄寫筆記。語文課堂不僅是知識性、工具性的,還應該是真、善、美與情感相結合,充滿文學性的。然而這樣的課堂死氣沉沉,教師“填鴨式”教學,忽視學生的反饋和與學生的情感交流,不利于學生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的發(fā)展。

三、中學語文多媒體教學策略

1.注意選擇教學內(nèi)容,精簡教學內(nèi)容。多媒體課件雖然包容性較強,但是對于語文知識的展示還是應該有所選擇,不可面面俱到。教學內(nèi)容的選擇原則如下:首先要啟思,所選內(nèi)容要能夠啟發(fā)學生思維,思維是各種能力的核心,在課堂教學中多媒體呈現(xiàn)的內(nèi)容要重視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其次要突出重難點。堆砌教學資料,學生就無法準確掌握一堂課的重點和難點。因此,語文老師要對教學內(nèi)容進行深加工,然后精煉提取要點,準確突出重難點。最后要激趣。著名教育家布魯納曾說:“對所學材料感興趣,乃是學習最好的刺激?!苯處熃倘宋匆娖淙?,學生必不樂學。所選內(nèi)容要能吸引學生注意力,充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2.傳統(tǒng)教學與多媒體教學相結合。多媒體教學是一種先進的教學方式,有可取之處。但是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凝聚了無數(shù)老師智慧的結晶,積累了許多寶貴的經(jīng)驗。教學板書是一種重要的教學手段,教師可通過“黑板+粉筆”將教學內(nèi)容精煉地呈現(xiàn)在黑板上,好的板書就是一個微型教案,通過簡潔的文字和符號把文章勾連起來,有利于學生迅速掌握文章結構、內(nèi)容,啟發(fā)學生思考,刺激學生學習。除此之外,教師的口頭語言、表情、體態(tài)等也是重要的教學媒體。語文老師在組織課堂教學的時候,要注意將傳統(tǒng)教學和多媒體教學相結合,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和教學目標合理設計,使得整個課堂層次分明、生動有趣。比如,整個文章的結構可用簡潔的文字總結,板書在黑板上,需要花大量抄寫的文字表格等用多媒體展示。再比如,在講解詩歌單元的時候,可以利用多媒體播放配樂朗誦的音頻,但是之后教師還應該示范朗讀重點段落,透過教師生動的表情下的再讀,學生深化記憶,有利于吸引、啟發(fā)學生。3.以學生為主體,轉變教師角色,注意師生之間的情感互動。在傳統(tǒng)的語文課堂中,語文老師是課堂的教授者、管理者和領導者。在多媒體教學環(huán)境下,教師應轉變角色,做課堂的設計者、引導者和協(xié)作者。學生依然是課堂的主體,語文老師在紛繁的教學信息中選擇最有利于學生學習的信息設計多媒體課堂教學,在課堂教學具體實施過程中引導學生探究問題,并且協(xié)作學生解決問題。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要走下講臺離開電腦,利用提問、小組探究等活動,注重與學生進行情感互動,師生共同創(chuàng)造和諧美好的語文教學環(huán)境。使用多媒體的中學語文老師有很多,但是真正優(yōu)秀的老師更加懂得如何選擇,他們知道如何配合特殊的教學目的而恰當選擇多媒體,使多媒體的呈現(xiàn)在語文課堂上獲得最佳效果,讓學生的情感得到陶冶、想象力得到開發(fā),提高學生對語文課堂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率。多媒體教學就像化妝,真正美麗的女子不必每日濃妝艷抹,懂得根據(jù)自己的所需,適量選取裝飾品,才能淡妝濃抹總相宜。

作者:吳瀟瀟 單位:西華師范大學

參考文獻:

[1]張有錄,郭朝明.媒體教學論[M].北京:國防工業(yè)出版社,2008.

[2]付建明.教育原理與教學藝術[M].廣州:廣東教育出版社,2005.

[3]張筱蘭,郭紹青.信息化教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