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贊美水的古詩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1、有感情的朗讀、背誦古詩《絕句》。
2、了解古詩大意,感受春天的美麗。
3、在更廣闊的誦讀中初步感受經(jīng)典的魅力和影響。
教學重難點:
1、有感情的朗讀、背誦古詩《絕句》。
2、了解古詩大意,感受春天的美麗。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師:孩子們,當我們想到最親愛的媽媽,我們不禁會想起古詩《游子吟》(學生有感情的背誦),想到滾滾奔流的長江,又會想到古詩《浪淘沙》(學生背誦)。古詩是我國文學藝術的瑰寶,這節(jié)課讓我們再次來感受吧!
設計意圖:通過有感情的背誦上個單元學習的兩首古詩,進入詩詞學習的意境,感知古人吟詩抒情的意境。
二、通讀
1、師:這是我國唐朝偉大詩人杜甫寫的詩《絕句》。與以往我們學習過的古詩詩題不同,絕句是詩歌的一種體裁,按照每句的字數(shù),可分為五言絕句、七言絕句。
生:反復讀,將詩讀清爽、讀流利,讀出一定的節(jié)奏和韻律
師生對讀個別讀齊讀
設計意圖:了解絕句是詩歌體裁,把這首詩讀正確,讀流利。
2、整體感受詩歌
《絕句》描寫的是什么季節(jié)的景色?用一個詞來形容讀詩的感覺
三、了解大意,感受春之美
師:杜甫的詩中有畫,讀一讀,結(jié)合課本插圖,看看詩中畫了什么?
生:日、江山、春風、花草、泥、燕子、沙、鴛鴦
師追問:分別來說一說,這些景物什么樣?
如(溫暖、柔和、明亮)的陽光(柔柔、溫暖、輕輕、輕柔)的春風
(五顏六色、各色各樣、火紅、金黃、雪白)的花(嫩綠、綠油油、嫩嫩)的草
這么美好的春*,詩中寫到:遲日江山( ),春風花草( )
師:詩中還有氣味呢,誰聞到了?
生:香讀出來
這春天的景色真是(美麗如畫)。吸引小動物們也出來了?
學習三、四句: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
生:讀以上兩句
師:詩句中小燕子在做什么?為什么要飛來飛去?你是怎么知道的?讀出來
詩句中一對鴛鴦在做什么?為什么睡得這么香甜?讀出來
師:這一飛一睡,一動一靜,讓這個春天充滿生機而又自然和諧。讀出來
喜歡這春*嗎?讀全詩
設計意圖:學生在讀詩、看課本插圖和結(jié)合生活實際的想象中,了解詩的大意,從色彩、味道、感覺、動作等方面感受詩中所寫春天的美美景。感受春天的美好,產(chǎn)生熱愛之情。
四、拓展
師:杜甫也因為喜歡這春*,寫了不少詩來贊美:
1、略讀兩首詩:
江畔獨步尋花
杜甫
黃四娘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
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
賞析要點:讀通,知道這首詩寫了花多的特點,了解后兩句的對仗寫法,感受春天美好。
春夜喜雨
杜甫
好雨知時節(jié),當春乃發(fā)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賞析要點:讀通,知道這首詩寫了春雨,感受春雨潤物無聲的美好。
2、欣賞吟誦調(diào)《春曉》
春曉孟浩然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賞析要點:了解吟誦調(diào),感受春天的美好。
3、積累詩句:
1)葉紹翁《游園不值》中“春*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
2)蘇軾《惠崇春江晚景》中“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曖鴨先知?!?/p>
4、學生背誦自己積累的描寫春天的詩
(1)賞析法。
組織學生收聽詩文誦讀及賞析講座,觀看配畫、配樂詩誦錄像。學生從講授者口中,從動人的畫面上,從輕響的樂聲中,想像著、體味著、感受著詩文的藝術魅力。欣賞法猶如一把金鑰匙開啟學生理解詩文的大門,又似一只溫柔的手撩撥著孩子情感之弦。情有所感,理有所悟,學生在欣賞中對古詩詞的描繪進行再造想像,豐富了學生的內(nèi)心世界,感受到了詩文的意蘊,從而增進了學生對詩詞的理解。
(2)激趣法。
為了調(diào)動學生背誦古詩詞的興趣,我們常常采用此法,有同桌賽、小組賽、男女生賽,有限時背、師生背、快慢背、輪換背、接龍背,亦有問答背等。多種形式綜合背,靈活且富有變化,極大地調(diào)動了學生背誦古詩詞的積極性。
所以,教師應加強對學生誦讀的指導,在真正尊重學生的自主學習前提下,把握詩的音樂美、意境美的同時,讓他們熟讀精背以至默記在心,最終完成古詩詞的理解記憶。能夠背誦以后要讓學生學會去鑒賞古詩詞。
那么,如何培養(yǎng)學生古詩詞的鑒賞能力呢?
首先,要善于引導學生掌握基本的鑒賞方法。正所謂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語文教學中,我主要從以下五方面著手:一、讀詩要抓詩眼。所謂詩眼,就是指作品中那些最能表現(xiàn)主旨,顯得特別精彩的字詞。如李白的《渡荊門送別》最后一句“仍憐故鄉(xiāng)水,萬里送行舟”中的“憐”就是整首詩的詩眼。一個“憐”字準確地表達了詩人對故鄉(xiāng)的萬種情思。再如《黃鶴樓》一詩中“日幕鄉(xiāng)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中的“愁”,《天凈沙。秋思》中最后一句“斷腸人在天涯”中的“斷腸”,都是詩歌中的“詩眼”,形象地表達了詩人思念家鄉(xiāng),思念親人的情感。捕捉住了這些字眼,也就捕捉住了詩歌的靈魂??梢?,要品讀詩詞,抓住“詩眼”,是關鍵。
第二,研究意象,把握情感。意象就是詩歌作品中凝聚著作者主觀情感的形象。這一藝術形象,即詩人所寫之“景”,所詠之“物”。不外乎這幾類:人物形象(包括英雄、親屬、名流、友人等)、自然形象(包括植物、動物、地名風物等)、音樂曲調(diào)形象等。例如:象征人高潔的品格,桃花象征美人,鳥象征自由等。其次要善于把握最能體現(xiàn)作者核心思想的意象。一首詩往往有許多意象,但是從表達感情的角度說還是有主次之分的,我們要注意在把握詩歌基調(diào)和作者思想感情的基礎上剖析主要意象。例如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疊用九個意象,每個意象都牽連著作者的那份羈旅愁思,把它們勾連起來便組成一幅彌漫著陰冷氣氛和灰暗色彩的秋郊夕陽圖。②把握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和性格。一個成熟的詩人,其作品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他人格的自我寫照。
所以,我們讀完詩歌,就要看詩歌中塑造的是什么形象,形象把握住了,作者的感彩也就基本上把握住了。
第三、要學會剖析詩詞的思想內(nèi)容。要正確理解古詩詞的思想內(nèi)容,最根本的是要學會知人論世,正如魯迅先生所說的:“倘要論文,最好是顧及全篇,并且顧及作者全人,以及他所處的社會狀態(tài),這才較為確鑿?!比缣諟Y明的《歸園田居》其三:披星戴月,侍弄著自己那點兒,“莊稼”,不去管它他收成如何,只有將自己放在泥地和作物之中,就已身心倍感愉悅了,農(nóng)田那稀疏的莊稼,那那茂盛的野草和難行的田間小道,以及那冰涼爽凈的露珠,都讓詩人有種新鮮刺激的那種感覺又是他生命的源泉。與世無爭、自然恬靜的生活讓他完成自己生命的極樂體驗。
第四、體會修辭手法的表達效果。古詩詞中,因形象性與抒情性的需要,常借助各種藝術手法來表現(xiàn),其中最主要的是比喻、起興、擬人、夸張、對偶、反復,襯托等,把握了這些手法的表達效果,就能更好地體會詩詞的形象,領悟作者的感情。如賀知章《詠柳》“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作者摒棄簡單直觀的描寫方法,打破傳統(tǒng)的詠物言志的思路,以奇特的想象,巧妙的比喻,為我們塑造出一個別具浪漫色彩的新穎形象。首句以“碧玉”(指樂府《碧玉歌》中一位名叫碧玉的美麗女郎)喻樹,使詩歌開篇即以嶄新的形象引人入勝。次句,寫柳樹萬千柔弱下垂的枝條,恰似女郎身上條條綠色絲帶在披拂,以絲帶喻柳條,突出輕柔披拂的特征,活畫出春柳如絲的形象,給人以生機盎然的美感。末兩句一問一答,再次用巧妙的比喻贊美春柳。一“細”一“裁”,把新柳嫩葉的細長柔軟、清新可愛加以精心傳神的描繪,透露出作者驚喜贊美之情。“二月春風似剪刀”,把春風喻為碧玉巧手中的剪刀,變虛為實,想象奇特。賀知章把柳樹比作一個裊娜多姿的女郎,描繪了一幅生機勃勃的春景,流露了對春天生命力的贊美。因此,鑒賞古詩詞,必須弄清修辭手法及其所指的具體形象,才能正確理解和把握詩句的深刻內(nèi)涵。
關鍵詞:古詩教學 情感 調(diào)動
一、激趣引導,產(chǎn)生讀詩欲望
1.設置導語,鋪墊情感
有些詩感情深沉,教師的導語如果能煽情一點,能更快地將學生帶入情境。如在教學《游子吟》時,教師可這樣講述,在我國古代有一個叫孟郊的人,要遠離他年邁的母親到遠方去。深夜,他在母親窗前徘徊,只見母親坐在燈下一針一線地為他縫制著衣裳,燈光照著布滿皺紋的臉。孟郊想到就要離開母親,心里難受。為了贊美母愛,他寫下了一首詩――《游子吟》。孩子們心里有了感動,十分想讀這首詩,一開始就同作者的感情合拍了。
2.創(chuàng)設情景,引人入勝
在教學中如果利用音樂、畫面、多媒體等手段創(chuàng)設情景,學生會逐步進入作者的感情世界。如教學《敕勒歌》一課,如果光憑學生想象,怎么也不會與作者的感情產(chǎn)生共鳴。教學前,教師可先讓學生觀看草原錄像,再用自己的話贊美一下草原。這時教師可告訴學生有一首詩用最精煉的語言,表現(xiàn)了草原的美景。學生情緒調(diào)動起來后,來學這首詩也就水到渠成了。
3.抓住題眼,激勵探究
詩題是全詩的詩魂??圩∷念}眼,用設問法引導質(zhì)疑,可以激發(fā)學生探索的興趣和主動求知的精神。如教學《詠柳》一詩,讀詩題后,教師可提問:“詠”是什么意思?作者要通過《詠柳》表達一種什么樣的感情呢?這樣一環(huán)扣一環(huán)的發(fā)問,激發(fā)他們尋求答案的強烈欲望,能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精神。
二、深入淺出,引感共鳴
1.運用演示,化言為形
學生的形象思維強于抽象思維,有些詩句解釋了半天,不一定真正領會。如果利用插圖、動作、體態(tài)語言等,學生的理解就變得很容易了。如《早發(fā)白帝城》中“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這句詩如果利用插圖,一手拿著猿猴的圖片,一手拿著小紙船,做一個小動作――拿猿猴的圖片在岸邊原地律動(猿啼),拿紙船的手迅速“順流而下”,這樣學生對輕舟的快捷就有了形象的了解,也就更能體會作者愉快的心情。
2.獨白添補,化情為聲
在學古詩時,能適當用一點獨白,學生對詩中的情感,會把握得更準。如在學習《游園不值》時,當學生讀了“應憐屐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后,教師可說:“真氣人?”當學生讀完“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時,教師可說:“好美??!”這樣學生對作者在“扣柴扉久不開”的掃興之時,猛然見到了一支伸出墻外的紅杏的欣喜之情,把握得就很準確了。
3.發(fā)揮想象,化虛為實
葉圣陶先生曾經(jīng)說過:“古詩教學的目標是陶冶性情和培養(yǎng)想象能力?!苯處熆衫霉旁姷目瞻姿囆g挖掘詩句間存在的聯(lián)系,啟迪想象,補其空白,再現(xiàn)詩的情境,培養(yǎng)想象能力。如在教學《小兒垂釣》中的“路人借問遙招手,怕待魚驚不應人”一句時,教師可引導學生想象“蓬頭稚子”聽見路人詢問因為怕“魚驚”不能回答的面部表情。他的動作是怎么做的?這時學生腦海里一個“學垂釣”的“稚子”形象栩栩如生地再現(xiàn)出來,仿佛身臨其境,也想讓問路人不要說話。
三、課外延伸,享受成功快樂
小學生學古詩,目的在于積累語言,要讓學生不斷嘗試學習古詩的快樂,持續(xù)學習古詩的興趣,讓學習古詩成為學生的主動需求。
1.閱讀拓展,觸類旁通
教師可根據(jù)學生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的心理特點,拓展閱讀,觸類旁通。如讀相同思想感情的詩:學習了古詩《憫農(nóng)》增讀《無題》;學習了《回鄉(xiāng)偶書》增讀《渡漢江》。讀相同寫作內(nèi)容的詩:如學習了《詠柳》,讀《江畔獨步尋花》等。這樣,學生對相同題材的不同作品、相同作者的不同詩篇就有一定程度的了解。
2.組織活動,玩中收益
教師如果把古詩教學與學生活動結(jié)合起來,則在活躍學生身心的同時,也讓學生得到了收益。平時可開展“古詩背誦擂臺賽”,選擇擂臺“不倒翁”“古詩文背誦小能手”。搞搞古詩“接火車”游戲等,讓孩子覺得會背古詩是件光榮的事。當我看到女孩子們快樂地跳著皮筋,嘴里吟著“床前明月光”時,心頭涌起的滿足是難以言說的。
3.適時再現(xiàn),不斷激勵
課內(nèi)課外,教育教學只要有時機,教師都可想著讓學生由事物聯(lián)想到古詩,使他們感到生活中處處有詩,享受學習古詩的樂趣。在識字教學中,接觸到“紅豆”一詞,學生就會吟出“紅豆生南國”的詩句,這樣既復習了古詩,又加深了對詞的理解。有時可結(jié)合時令、佳節(jié)背相應的古詩,清明節(jié)背誦《清明》,重陽節(jié)背誦《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等。
去年的夏天我和我最最好的朋友去三角洲公園玩。
一進公園我就看見草坪里長滿了柳樹。我看見樹上長滿了碧玉般翠綠的嫩葉,我還看見從樹上垂下數(shù)不清的柳條。這時候我仿佛想起了一句古詩。那就是: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用這句古詩來看贊美這里的柳樹真是再好不過了。隨后我們又到了小溪邊。那里的水很清,清的都可以看見底了。我們脫了鞋子在水里玩了很長時間才回的家。
真期待再一次來到這里??!
內(nèi)蒙古鄂爾多斯東勝區(qū)第十二小學三年級:周立帥
一、初讀知作者
詩讀百遍,其義自明,其情自見。誦讀古詩方法很多,如:自讀、對讀、群讀,又可默讀、出聲讀等等。多讀,可以讓學生把握詩詞的內(nèi)在節(jié)奏。節(jié)奏是古詩詞的生命,讀詩的過程也是欣賞詩歌的一種過程。學生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yǎng)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讀多了,自然成誦,化為心中之本。整體朗誦詩歌的過程中,由于現(xiàn)代文和古文之間的不同,首先要 引導學生讀準每個字,每個詞的讀音,例:《送元二使安西》中“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中的“朝”“舍”都是多音字,我先引導學生讀,在讀的基礎上想“朝雨”“客舍”的意思,學生明白后,自然就知道讀音了,在處理這個問題時,我就先讓同學們自己讀,多讀幾次,體會到古詩的押韻美,學生自然就能選擇正確的讀音了。
二、精讀解詩意
讀通古詩后,就要了解這首詩的意思,在語文課本中,古詩詞都會有注釋,將不太容易理解的字詞翻譯出來。這時,我多半讓學生采用小組合作或個人發(fā)言的方法,一句一句讓學生慢慢去自己探究理解,老師在旁適當點撥即可。還鼓勵學生借助古漢語詞典,去自己翻找。開始學生會比較慢,但這對于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有很大幫助。
三、研讀悟情感
1、了解背景:在小學階段學習的古詩詞中,有不少的古詩詞,它們作者不同,背景不同,表達的情感也不同。就拿“送別”主題來說,有李白的《贈汪倫》,寫汪倫以歌聲送友,李白借潭水抒友人對已感情之深;有李白的《送盂浩然之廣陵》,寫李白以目光送友,以長江之水喻友人之間感情綿綿不絕;有王維的《送元二使安西》,王維以酒送友,借朝雨,青柳,美酒表達對友人離去的傷感之情。這些都淋漓盡致的表達出作者對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再比如:翁卷的《鄉(xiāng)村四月》、范成大的《四時田園雜興》、張志和的《漁歌子》等為我們描繪出風景優(yōu)美的田園風光,表達出對大自然、對勞動人民的贊美。同樣是寫景詩,不同的是李白的《獨坐敬亭山》,不僅寫出了敬亭山秀麗的風光,其中“盡”、“孤獨”、“只有”等詞又體會出詩人無比孤寂的心情。從背景資料當中,我們知道李白才華橫溢,青年時雄心壯志,無奈朝廷黑暗,世態(tài)炎涼,長期的漂泊生活使他飽嘗人間辛酸的滋味,孤寂之感倍生,所以朗讀時要讀出壓抑孤獨的心境。
2、想象力的培養(yǎng): 亞里士多德說過:“想象力是發(fā)現(xiàn)、發(fā)明一切創(chuàng)造活動的源泉。”沒有想象就沒有創(chuàng)造,善于創(chuàng)造就必須善于想象。想象力對于一個人的重要可見一斑。古詩詞具有簡潔、篇幅短小而意蘊豐富的特點,學生要充分了解詩中意境,詩句的言外之意,就要靠自己的想象補充和領悟,去聯(lián)想、補充和創(chuàng)造,以構想詩詞中的畫面。例如:《江上漁者》學習古詩后,請同學們想象在波濤滾滾的江面上,捕魚人冒著生命危險,打撈鮮美的鱸魚,使人不由對捕魚人產(chǎn)生同情與憐憫。
關鍵詞: 幼兒教育 古詩教學 教學方法
古詩的語言精練,篇幅短小,具有跳躍性。幼兒時期是人一生中記憶力最強的時期,也是孩子語言發(fā)展與積累的關鍵時期。幼兒的特點是具體思維形象,性格活潑好動,可愛又淘氣。他們樂于接受有趣、生動、形象、生活化的事物;相反,脫離現(xiàn)實生活,就會過于抽象、理性,而使得教學變得枯燥乏味或空洞無物,不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因此,我們提倡將古詩學習與生活融合。
一、內(nèi)容選擇的生活化,讓古詩貼近生活
古詩內(nèi)容豐富多彩,有寫景、有抒情、有情景交融、有說理。格式上有五言、七言。我們可以根據(jù)古詩的特點,對其進行篩選,從短到長,由淺入深,先學五言,逐步過渡到七言,先學絕句,再教律詩,先選些描繪具體形象、敘說具體事件的,后選些抒感、表現(xiàn)氣氛意境的,讓幼兒的學習循序漸進。
首先,我們可多選擇一些與幼兒生活接近的古詩,幼兒學起來易懂、感興趣。如駱賓王的《詠鵝》,鵝是小朋友們最熟悉最喜歡的動物之一。熟悉它的外形特征,白毛、紅掌、長脖頸,熟悉它高亢的叫聲,熟悉它在河中戲水的景態(tài),因而理解起來比較容易,自然而然能記住詩句。其次,我們可選擇與季節(jié)、節(jié)日相符的古詩內(nèi)容。一年四季春夏秋冬,有許多古詩是詩人贊美季節(jié)特有的景物、景色的。許多傳統(tǒng)的節(jié)日,為了讓幼兒在節(jié)日中能感受節(jié)日的氣氛和特有的風土習俗,貼近幼兒的生活,激發(fā)幼兒的情感,從幼兒的實際領悟能力入手,充分發(fā)揮幼兒的主觀能動性。在實施主題活動的過程中,選擇與之相關的內(nèi)容,如春天時孟浩然的《春曉》、夏天時楊萬里的《小池》、秋天時杜牧的《山行》、冬季梅花開放時的《梅花》等。
二、教學目標的滲透化,讓古詩走進生活
教學目標是一切教學活動的出發(fā)點和最終歸宿,因此在古詩教學中要根據(jù)幼兒的年齡特點和生活經(jīng)驗制定具體、明確的古詩教學目標。如有的古詩注重道德教育目標,有的古詩注重培養(yǎng)幼兒的審美情趣,有的古詩重視對幼兒情感的體驗。我們在分析古詩內(nèi)容的基礎上,進行整合提煉,從情感、態(tài)度、知識能力等方面綜合考慮制定目標。如古詩《賦得古草原送別》:“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边@首詩是對草木的頑強生命力的贊美,揭示大自然生生不息的客觀規(guī)律,同時也暗喻人在逆境中頑強拼搏、奮勇抗爭的精神。這首詩的目標可以定位為激勵幼兒向草學習,在生活、學習中不管遇到什么困難,都要做堅強的人。
三、教學形式的實效化,讓古詩融入生活
贊科夫認為:“教學法一旦觸及學生的情感和意志領域,觸及學生的精神需要,這種教學法就能發(fā)揮高度有效的作用?!睂W習古詩,要做到教為學服務,采用多種方法、手段,依托作品培養(yǎng)幼兒學習古詩詞的興趣,使幼兒與古詩產(chǎn)生情感共鳴,受到熏陶感染。
1.改變體裁,想象體會。
古詩詞的語言非常精練,可以說字字珠璣。幼兒迫切想要了解詩詞意,明白整首古詩的大概意思。故事是幼兒百聽不厭的,我常把一些幼兒難以理解的古詩內(nèi)容編成一個個易懂的小故事,有感情地講述,讓幼兒從故事中理解古詩內(nèi)容,生活化地學習古詩。如可將孟浩然的《春曉》改編成這樣一個小故事:
古代有一個詩人,他在一個春天的晚上寫詩寫累了,就睡著了。春天不冷不熱,睡覺最舒服了,所以他半夜里聽到外面有刮風下雨的聲音,也沒有去管它。他不知不覺就睡到了天明。當他醒來的時候,聽到外面處處傳來唧唧喳喳小鳥的叫聲。他就趕忙起床,想到外面去看看。他走出門一看,呀!夜來的風雨可不小啊,花園里許多花被打落了,滿地的花瓣真不知道有多少!這位詩人看到這個情景,覺得春天的小鳥很可愛,春天的花朵叫人疼,于是他就拿起筆,寫了一首題為《春曉》的詩: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這樣把古詩中所描寫的東西串成一個故事。通過了解改編后的故事,再對照原來的古詩品讀,幼兒就能突破狹窄的詩意空間,得到美的享受、美的熏陶。
2.動手畫畫,其樂無窮。
常言“詩如畫”,把古詩的圖片出示在幼兒面前,可取得直觀的視覺效果,借助畫面讓幼兒理解詩意,這種方法讓幼兒接受起來更容易。如“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一幅多么清幽靜謐、令人遐想的美景,詩情畫意,盡在其中。一些比較簡單的詩句,可讓幼兒與教師一起參與畫出來。如楊萬里的《宿新市徐公店》:籬落疏疏一徑深(稀疏的籬笆旁邊有一條幽深的小路),樹頭花落未成蔭(路邊樹上的花已經(jīng)凋謝了,樹葉還沒長大沒有樹蔭可以蔽日)。兒童急走追黃蝶(孩子們奔跑著追趕黃色的蝴蝶),飛入菜花無處尋(蝴蝶飛進了黃色的菜花中找不到了)。當這一幅畫出現(xiàn)在幼兒的面前時,整首古詩的大意就不言而喻了。
3.情景表演,大家喜愛。
情境表演是教師結(jié)合詩歌內(nèi)容,通過相應的動作演示和形象的講解讓幼兒理解,再通過角色表演或分角色朗讀的方法讓幼兒掌握。這種方法更富有游戲性,很受幼兒歡迎。如賈島的《尋隱者不遇》,可以先為幼兒創(chuàng)設表演的情境,再請兩個幼兒一個扮大人,一個扮童子。童子在松下游戲,大人緩步走向童子。教師這時旁白“松下問童子”后,大人問:“喂,請問小師傅,你的師傅呢?”教師旁白“言師采藥去”后,童子答:“我?guī)煾挡伤幦チ??!贝笕苏f:“你師傅到哪里采藥去了?”教師旁白“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處”后,童子答:“我?guī)煾稻驮谶@座大山中。山上到處都是云霧,我也不知道他到底在什么地方。”通過這樣生活化的表演,幼兒形象生動地理解了古詩。
教育與生活是同一過程,教育含于生活之中,教育必須和生活結(jié)合才能發(fā)揮作用。古詩的字里行間滲透著語言美、語感美。其短小精練、節(jié)奏優(yōu)美、形象生動、內(nèi)蘊幽遠,是積累審美經(jīng)驗的絕佳材料。古詩學習對于幼兒來說是相當困難的,希望通過改變古詩體裁發(fā)揮幼兒無窮的想象力,動手畫畫讓幼兒體驗古詩中的學習樂趣,情境表演讓古詩教學更具生活化,讓幼兒愛上古詩。
針對當前小學古詩詞教學中強調(diào)記憶與默寫,忽視整體感知、情感體驗和人文內(nèi)涵的挖掘的現(xiàn)狀,提出了注重挖掘古詩詞中的審美教育、情感教育和愛國教育功能,以培養(yǎng)學生健全的人格。
關鍵詞:
審美教育;情感教育;愛國教育
1審美教育
教師首先要有高尚的審美情趣,在教學中自覺養(yǎng)成和鍛煉發(fā)現(xiàn)美的能力。關注并挖掘古典詩歌中的美學成分,使學生充分感知其中醇厚的美學氣息,使古詩教學成為審美教育的一塊芳草地。第一,自然美。古詩詞中具有大量自然景物的佳作,特別是山水詩是用詩的語言組建的自然風景畫,它是畫面斑斕的語言藝術,給人以美的感覺,美的享受,美的陶冶。如“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葉紹翁《游園不值》)”、“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韓愈《早春》)”展開了一幅春天的畫卷,帶來了春光之美。第二,生活美。田園詩大多是描繪農(nóng)家風光和田間生活的,它的情感基調(diào)一般是歡快的、溫馨的、樸實的。如“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待到重陽日,還來就。(孟浩然《過故人莊》)”在當今網(wǎng)絡化、快節(jié)奏的生活狀態(tài)下感悟古人和諧的生活畫面更具教育意義。第三,哲理美。這類詩重在明理,通過一件事、一處景觸發(fā)作者哲理的思索,從而道出一個千古不破的真理。如《題西林壁》中的“橫看成嶺側(cè)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鼻擅畹氐莱隽水斁终呙裕杂^者清及換位思考的道理?!队紊轿鞔濉分小吧街厮畯鸵蔁o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提示著人們在工作、學習、生活中往往會遇到撲朔迷離,出路何在的困惑之感。但如果鍥而不舍,繼續(xù)前行,便豁然開朗,發(fā)現(xiàn)了一個前所未見的新天地。第四,文字美。語言的高度凝練是古詩詞的一個重要內(nèi)涵特征,關鍵字的使用是不少古詩的點睛之筆。如白居易《憶江南》中“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作者并沒有直接對花草山水描寫,而是通過“紅”和“綠”兩個字形象的比喻,把江南的春天渲染得多么絢麗多彩,生機勃勃、迷人醉人。
2情感教育
詩詞是古人抒感,表達理想的平臺,是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古詩詞中的情感教育是學生去除浮躁、感受寧靜,認知生命價值、提高個人修養(yǎng)的重要途徑。第一,親情教育。感恩父母是人性的基本情感,在教授《游子吟》這首詩時,可以借助多媒體配樂播放,使學生產(chǎn)生共鳴,學生在感悟音樂的同時,也感悟了詩歌的內(nèi)涵,領悟了詩人的情感。學生入詩境,動真情,想到母親的辛苦與操勞。第二,友情教育??鬃右舱f過:“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無論是送別還是相遇,古人一向重視朋友的交情。李白的《贈汪倫》、高適的《別董大》、王昌齡的《芙蓉樓送別辛漸》、王維的《送元二使安西》等詩都是為朋友而作。這些詩詞表現(xiàn)了詩人和友人之間深厚的感情、或是對遠行者的慰藉、或是對相隔萬里的朋友間真情問候、亦或是老友相遇時的人生感慨。現(xiàn)代社會獨生子女普遍情感缺失的情況下,友情的教育彌足珍貴。第三,鄉(xiāng)情教育。鄉(xiāng)情流淌在古詩中是一種對家鄉(xiāng)永恒的依戀,古人由于交通的不便、路途的遙遠,長期在外無法與親人相見,思鄉(xiāng)之情往往油然而生。如李白在《靜夜思》中寫道:“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字里行間流露出對久別故鄉(xiāng)的深深思念。王安石在《泊船瓜洲》一詩也寫道:“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北憩F(xiàn)自己對家鄉(xiāng)的戀戀不舍。
3愛國教育
拿破侖曾說過,愛國是文明人的首要美德。古詩詞在現(xiàn)代社會中已經(jīng)不僅是作者的情懷以及思想的體現(xiàn),更是一種重要的教學工具,是教材中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部分。第一,保家衛(wèi)國教育。在學習《十月十四日風雨大作》、《示兒》時,引導學生感受詩人陸游在彌留之際還念念不忘被外族占領的中原領土,熱切盼望著祖國的重新統(tǒng)一的愛國情懷是何等執(zhí)著、強烈、真摯。王昌齡《出塞》中“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展現(xiàn)出對敵人的蔑視,是對國家的忠誠,是一種勇往直前、無所畏懼的豪邁氣概。第二,熱愛國家教育。古詩詞中有不少在描寫自然風光的同時,也表現(xiàn)了詩人對大好河山的贊美與熱愛。在學習這些古詩時應挖掘其中的教育功能,讓學生充分領略古詩中表現(xiàn)的祖國山河的壯美,并升華到對祖國母親的熱愛。如李白《望天門山》中“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杜甫《望岳》中“蕩胸生層云,決眥入歸鳥”,一方面描寫了自然風光的雄偉,另一方面葉蘊藏著詩人對祖國河山的熱愛和贊美之情。
4小結(jié)
小學古詩詞教學,應該重視學生對自然的欣賞、人文情感的豐富和對家國情懷的培養(yǎng),促進學生健全人格的形成。
參考文獻:
[1]教育部.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M].北京師范大出版社,2001:4-9.
[2]施麗.古詩詞教學的審美實踐[J].上海教育科研,2015,(8):81-83.
[3]張敏.淺談小學古詩詞教學的審美體驗策略[J].語文教學通訊,2012,(3):76-77.
[4]李生明.小學古詩教學中的情感教育[J].青海教育,2014,(9):51.
[5]姚忠保.古典詩詞中愛國主義主題思想的教育研究[J].語文建設,2014,(8):10-11.
一、 賞讀引領,愛上詩詞
古詩是我國古典文學中之精華,也是閱讀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傳統(tǒng)的古詩教學只是簡單地解詞釋句,難以使學生動情入境,須另辟蹊徑,讓學生在詩情畫意中去讀懂古詩,感受古詩的意蘊,進入作者描繪的情境之中。比如,劉禹錫的《望洞庭》,可這樣進行教學:
師:感受了“遙望洞庭山水色,白銀盤里一青螺”的畫面情景后,讓你想到了什么?
生:一覽洞庭風光讓我身臨其境,飄飄欲仙!
生:洞庭山水真美呀,我仿佛變成了月光下的魚兒。
生:不愧是洞庭的風光呀,真是人間仙境,讓我大開眼界!
生:洞庭山水甲天下。
生:賽西湖。
入情入境,激起學生共鳴,學生陶醉于其中,按捺不住心中的激情,由衷地發(fā)出了心中的贊美!通過教學,學生既深刻地理解了詩意,又體會到了“詩中有畫”的語言美,受到了美的熏陶。這樣,啟發(fā)了學生的想象力,使他們領悟了詩人當時的思想感情。接下來,進一步延伸到課外讀古詩:請學生們搜集、閱讀寫景的詩詞,與大家分享你的收獲。這樣,學生與古詩相伴,感受到古詩的妙趣,進而愛上閱讀詩詞。
二、 品味原著,走進名著
在教學古典名著篇章時,讓學生去“嘗一嘗”原著的味道,讀一讀篇章的“前世今生”和“后續(xù)事宜”,能讓學生更樂意地去閱讀、品味。比如,教學五上《林沖棒打洪教頭》一課,當讀到“柴進見了林沖,心中大喜,忙叫莊客殺雞宰羊,厚禮款待”時,教師可問:“柴進為何大喜,這個厚禮款待又是怎么做的?”讓學生讀一讀《水滸傳》原文:
“那官人滾鞍下馬,飛奔前來,說道:‘柴進有失迎呀!’就草地上便拜。林沖連忙答禮。那官人攜住林沖的手,同行到莊上來,那莊客們看見,大開了莊門。
柴進直請到廳前,兩個敘禮罷。
柴進說道:‘小可久聞教頭大名,不期今日來踏賤地,足稱平生渴仰之愿!’柴進再三謙讓,林沖坐了客席?!?/p>
學生讀后,開始對話:
師:從柴進的語言動作中,談談你的感受?
生:我從“滾鞍下馬”“飛奔”“就草地上便拜”等詞語中體會到柴進狂喜的心情,對林沖是那么的尊敬。
師:把感受加進去再讀一讀。(生讀這段話)
筆者參加了福建省建甌市城區(qū)教研活動,聽了青年教師王禮鳳的《鄉(xiāng)村四月》古詩教學,就有很深的感觸。整堂課她自始至終總能以飽滿的激情,積極的語言,引導學生思考,啟發(fā)學生思維,使學生的學習熱情始終處于高漲的狀態(tài),課堂呈現(xiàn)出一種生動活潑、生機盎然的局面,充滿了詩情畫意。
一、針對性導入語,激發(fā)學生興趣
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說過:“教育的藝術不在于傳授知識,而在于激勵、喚醒和鼓舞?!闭Z文課堂必須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情緒,做到課伊始,趣亦生。那么,根據(jù)不同課文特點精心設計導入語就顯得尤為重要。因為是借班上課,王老師根據(jù)古詩的文本特征,運用多媒體播放江南鄉(xiāng)村的四季景色圖,配以動聽優(yōu)美的旋律,引領學生感受江南新村的美麗與美好。學生的學習興趣瞬間就被點燃,很自然就進入老師創(chuàng)設的情境?!笆茄?,這么美的鄉(xiāng)村景色,有誰會不喜歡呢?知道嗎?這如詩如畫般的鄉(xiāng)村美景正是來自美麗的江南,來自我們閩北的可愛家鄉(xiāng)。只要你留心觀察,善于發(fā)現(xiàn),其實,咱們身邊的美無處不在!”欣賞著怡人的鄉(xiāng)村景色,聽著教師觸景生情的由衷贊美,不僅僅是學生,就連聽課的老師也不得不佩服王老師這匠心獨運的導入設計,真正從內(nèi)心深處喚醒學生求職的欲望,而這正是這節(jié)課美的享受的開始。
二、過渡性導讀語,煥發(fā)學生熱情
著名特級教師于漪說:“語言不是蜜,但可以‘粘’東西?!蹦堋罢场弊W生的語言使成長中的學生得以啟心智、長見識、陶冶性情,誘發(fā)無盡的遐想。在王老師的課堂中,過渡性導讀語比比皆是,很好地詮釋了古詩教學的重點――多讀。
“看啊,那綠的山原,白的水田,如煙的雨,如歌的子規(guī)聲,看著這樣的美景,置身在這樣的蒙蒙細雨之中,我真想高歌一曲,直達胸臆,又想靜靜的低吟一首綺麗的小詩,以表達我滿心的愉悅!難怪詩人會情不自禁地吟誦出這樣的詩句――(讀)綠遍山原白滿川,子規(guī)聲里雨如煙。
“孩子們,讓我們懷揣著對鄉(xiāng)村四月鄉(xiāng)里人家的熱愛與贊美,請亮出你的嗓子!讀!――(全詩)
“多么令人如癡如醉的詩句??!此時,如果你就漫步在這鄉(xiāng)村四月的小路上,看到如此美麗的田園風光。你要贊美這里如詩如畫般的鄉(xiāng)村美景,你要贊美這里繁忙勤勞的鄉(xiāng)里人家。那就把你所有的感情都融入這短短的28個文字中!讀!”――(全詩)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王老師就是這樣一遍一遍地用絲線串起一顆顆珍珠,在古詩的教學課堂演繹出書聲瑯瑯,演繹出詩意濃濃,演繹出生機勃勃。正如鄉(xiāng)村四月的田野水波瀲滟,草木蔥蘢,令人賞心悅目,心曠神怡。
三、傳感性體態(tài)語,引發(fā)學生思考
積極的體態(tài)語言,具有傳感性,它能溝通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雙向情感交流,使教學信息得以順利傳遞。教學過程中,教師專注期待的目光、優(yōu)雅得體的手勢、會心贊許的微笑、認真凝神的傾聽、充滿愛意的撫摸、彼此真誠的靠近,能在潛移默化中感染學生、影響學生,傳遞積極的語言信號,取得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
王老師教學古詩《鄉(xiāng)村四月》時,身著一襲青花瓷旗袍,宛如一位江南女子款款漫步在課堂這塊田地里,語速適中,聲音柔美,在一詠三嘆的導讀中,讓孩子們?nèi)肭槿刖车匾髡b著“綠遍山原白滿川,子規(guī)聲里雨如煙”。加上舒緩的音樂,令人陶醉,讓人嘆服。而當學生習慣用三言兩語回答問題時,王老師總是耐心地引導學生:“你能用一句話完整地回答嗎?”目光中的注視,手勢中的期待,讓學生在老師一遍遍提醒中,逐漸養(yǎng)成完整回答問題的好習慣。就連老師的范讀,王老師也是用商量的口吻,對孩子們說:“聽著同學們這么美美的讀,老師也想讀讀,可以嗎?”老師主動蹲下身子,成了課堂最美的姿態(tài),這本身也是一種無形的體態(tài)語,浸染著學生蓬勃的心靈。
四、賞識性評價語,啟發(fā)學生思維
《學習的革命》一書指出:“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鼓勵之中,他就學會了自信;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表揚之中,他就學會了感激;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承認之中,他就學會了要有一個目標?!痹谡n堂教學中,如果教師能及時把握和利用課堂動態(tài)生成的因素,對學生進行充滿激勵、充滿人文關懷的“賞識性”評價,就有助于開啟學生積極的學習心智,引發(fā)他們積極向上的學習動力,建立起足夠的學習自信。
課堂中,有兩處印象深刻:第一處王老師在引導學生理解“綠遍山原”時,問:“這是怎樣的綠啊?能用一個四字詞語來形容嗎?”學生紛紛回答:“一碧千里、滿目蒼翠、翠滴……”“同學們的詞語可真豐富?。】磥?,大家平時都很善于積累?!钡玫嚼蠋煹目隙ǎ瑢W生的參與積極性不斷提高,有的孩子還在老師的點撥下說出了一些詩句――“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第二處是“雨如煙”的想象練習?!爸绬?,在江南的鄉(xiāng)村四月,這樣的青山,這樣的綠水,往往籠罩在蒙蒙的細雨之中。那細雨綿綿的,像什么? ”在農(nóng)村,孩子們有這方面的體驗,他們爭先恐后地舉手:“那細雨綿綿的,像牛毛、像花針、像煙塵……”“難怪詩人會說‘雨如煙’?!薄澳銈兊南胂罅εc詩人可有一比??!就是這樣的細雨,輕輕的,它飄落在你的臉上,撫摸著你的臉頰,輕吻著你的額頭,愜意至極。就是這樣的細雨,密密的,它飛舞著,飄灑著,整個鄉(xiāng)村都像罩上了一層薄薄的煙霧?!睕]有言過其實,沒有言不由衷,而是恰如其分的賞識性積極評價語言,正中學生下懷,啟發(fā)學生思維,激勵學生積極思考,主動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