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談基礎會計的教學資源應用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信息化環(huán)境下,完善信息化資源,推廣使用已獲取的教學資源,達到借用在于提升、活用源于生活、精用突破難點、巧用善于貫通、慎用樂于取舍的目的,通過“五用”基礎會計教學資源,提高教學資源使用效果,提升會計課程教學質量。
關鍵詞:基礎會計;教學資源;教學質量
一、借用在于提升以信息技術為學習工具,教師引導學生通過網上瀏覽、查詢其感興趣的問題,獲取相關信息知識
以借用信息為起點,分析比較收集的資料,整合完善交流作品,實現資源質量的提升,從而增強學生的活動參與意識,促進其可持續(xù)發(fā)展。學生研究感興趣的問題,學習熱情高漲,達到“激發(fā)動機—借用資源—提高興趣—啟發(fā)想象—解疑破難”。由于增加了教學資源的多重選擇,發(fā)揮信息化教學資源的獨特優(yōu)勢,為學生精心創(chuàng)設生動形象、感染力強、切合專業(yè)的學習情境,讓學生身臨其境。收集并借用諸如全國信息化優(yōu)秀課件、“創(chuàng)新杯”比賽作品、省課堂教學大賽作品等獲獎作品,取人之長、補己之短,既借用了優(yōu)質資源,又學習了優(yōu)質資源,開闊了視野,增長了見識,實現了“借鑒—模仿—實踐—再借鑒—再實踐”。同時,教師要教會學生利用搜索引擎來主動獲取知識,充分合理借用“財經信息網、課程(精品)資源網、資源庫(平臺)、資源應用平臺”等信息化資源網,收集到實用、夠用的教學資源。組織和發(fā)動學生利用信息教學資源,探索解決會計實際問題,從而開闊眼界、豐富知識,以此來激發(fā)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如專題片“將改革進行到底——引領經濟發(fā)展新常態(tài)”視頻資源中,通過視頻觀看,引導學生熟悉經濟體制改革、新常態(tài)、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國資國企改革、產權保護制度改革、對外開放型新體制等專業(yè)用語。
二、活用源于生活在信息化教學環(huán)境中,信息化教學的效果可以得到充分的體現
學生處于多媒體的聲、音、樂和互動交流平臺下,處于豐富的生活情景中,學習興趣濃厚,注意力集中,但由于知識上、經驗上的差異,解決問題的方案也各不相同。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架構“任務驅動式學習”,以完成具體的任務為線索,把教學內容巧妙地隱含在每個任務之中,把學習任務具體化、實效化,從而實現教學目標。如短期借款實務操作中,從“校園貸”演變成“校園害”的視頻案例入手,學生通過“觀看、討論、交流、提問、辨析、反思”等過程,利用網絡資源的搜索學習,從資金需求引發(fā)借款業(yè)務、利息計算及支付、借款償還三大環(huán)節(jié),巧妙地從中央銀行的基準利率引導學生觀察商業(yè)銀行的掛牌利率,利用“高利貸”考慮銀行借款利息的計算,利用“有借有還,再借不難”俗語培育個人信用及個人誠信,從案例警示引導學生養(yǎng)成的合理消費習慣。學生對“借款、利率、利息、本金”四者間關系有了全面認識和正確處理,將理論學習與日常實例結合起來,真正“活用”教學資源。
三、精用突破難點網絡信息時代,教學資源要“取精用宏”
從“課程(精品)資源網、學習在線、遠程學習網”等資源平臺中篩選適合的教學資源,汲取精華,而不是資源的堆積。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推行“問題探究式學習”。在“創(chuàng)設情景—提出問題—自主探究—組織交流—網上測試—總結反思”的學習中,學生在教師創(chuàng)設的學習情景中自主提出問題,然后圍繞“問題”展開自主探究合作學習,建構知識意義,并通過交流思辨引起對問題的深入探究,進而培養(yǎng)學生學習習慣,獲取知識、形成技能。如《利潤形成》教學單元中,教師首先以某上市公司為例創(chuàng)設情景,提出“該公司利潤呈現的有哪幾項,分別是多少?”從而引出《利潤形成》的學習內容。接著讓學生自主探究:怎樣計算利潤?在此過程中,教師利用數字化學習平臺為學生營造探究交流的環(huán)境。學生在觀看媒體資源的過程中發(fā)現“利潤項目與損益類賬戶的關系”。其次,讓學生對公式進行探究,分析對利潤的影響。最后,讓學生進行“網上測試”。教師在平臺上提供計算、糾錯、核算等類型測試題,難度逐層遞進。學生按順序進行練習,每類練習結束后,計算機會自動給出評價,學生根據反饋的信息進行自我反思,尋找錯誤的原因并進行改正。教師則根據計算機反饋的在線練習結果,對共性問題作適當的評講,對有困難的學生進行個別輔導。在整個學習中,學生圍繞所學內容互相交流,教師參與其中,及時捕捉動態(tài)信息,調控教學進程,師生真正成為一個學習共同體,共同分享集體智慧和成果。
四、巧用善于貫通科學合理地運用優(yōu)質資源可以推動教與學過程中師生、生生的合作學習,使師生從不同角色中融通教與學的目標、內容,探究學習方式、重難點,并在教學活動中進行自評、互評和他評
教師在開展有效、優(yōu)質教學研究的同時,要善于把優(yōu)質資源從學習對象轉化成學習工具,把優(yōu)質資源應用與日常的教育教學活動結合起來,整合運用優(yōu)質資源,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發(fā)揮優(yōu)質資源在學生自主學習、主動探究、合作交流的優(yōu)勢,使優(yōu)質資源真正成為提高學校教學質量的一個重要載體。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力促“互助、互動式學習”。交互教學中,教師要教會學生查找和篩選資源,學生通過“資料查詢—資源利用—專題實踐—分析交流—資源共享”等進行“資源學習”“在線測試”“在線交流”“作品發(fā)表”等學習。通過“網上交流”信息,分享學習體會和學習成果,實現在線交流、資源共享。互助互動學習,促進師生互動、生生互助,強調集體智慧和個人責任的高度統(tǒng)一,體現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導向,增加學生的參與度和體驗感,提高學生社交技能和自主學習能力,增強學習互動的有效性,培養(yǎng)學生之間的“互助合作精神”。
五、慎用樂于取舍教育有自身規(guī)律及實施方式,信息化環(huán)境下,互聯網有快捷方便、信息量大的優(yōu)點,這往往與教育相悖
①教育中注重互動性。教育是師生、生生雙邊的活動,互聯網則是單邊的活動,是圖文的信息載體,而與面帶笑容,充滿鼓勵、期待和熱情的活生生的場面截然不同,更不可能知道學習者的情感、狀態(tài)和知識掌握的程度,形成不了互動的氛圍、思想的碰撞、溝通和共鳴。②教育關注生成性。教學過程充滿生命活力,是生成新問題、新想法、新互動的過程。而如今的互聯視頻系統(tǒng),限于雙方間的熟悉程度、所處的特定時空,很難形成良好的互動,生成的互動往往是被動的、僵硬的、低效的、無生命力的。③教育突出個性化。“互聯網+”從形式上講是非常個性化的學習,一人一機,一人一網,一人面對各種信源,是形式上的個性化。真正的個性化教學是“因材施教”,是研究受教者個體的實際情況,了解受教者的需求,觀察學習者的學習過程,給予相應的學習內容。因此,教師應慎用教學資源,要樂于取舍。思想上充分重視,使用前認真準備,操作時熟練得當,切忌盲目復制、全部照搬,以致把含糊的、低效、錯誤的信息傳遞給學生,適得其反。要選擇適時適地適生適己的適切性教學資源,切實為教學增添樂趣、激發(fā)學情、拓展學生思維。信息化環(huán)境下,借助信息化來提高“教與學”的效率,做到線上線下,課前課后全方位學習,通過“目標呈現、討論交流、總結檢測、成果剖析、反思探究、鞏固提升”等建設基礎會計教學資源,堅持使用中創(chuàng)新,不斷優(yōu)化課堂教學、提高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姜敏鳳.高職數字化教學資源的建設與共享機制的研究[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0(13):23-25.
[2]李建紅.以學生為主體的“基礎會計”微課資源開發(fā)及其使用[J].職教通訊,2017(15):49-51.
作者:李建紅 單位:吳中開放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