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校內社會實踐總結范文

校內社會實踐總結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校內社會實踐總結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校內社會實踐總結

第1篇:校內社會實踐總結范文

關鍵詞:思想道德修養(yǎng);法律基礎;實踐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G642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0)25-0268-01

“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以下簡稱“基礎”)課不僅具有鮮明的理論性和知識性,還具有較強的應用性和實踐性,因此,“基礎”課的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是密切聯系、不可分割的統(tǒng)一體,片面強調理論教學忽視實踐教學,或者片面強調實踐教學忽視理論教學都是不可取的。其教學目標不僅要解決大學生知道不知道的問題,還要解決大學生“信不信”、“行不行”的問題。要實現這一教學目標,完全依靠理論教學是難以奏效的,必須在教學方法和途徑上加強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的研究。

一、實踐教學對“基礎”課教學的重要作用

1.實踐教學是實現受教育者思想道德內化和外化的必要途徑。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說過:“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實踐,作為人類能動地改造自然和社會的活動,也是人們思想道德品質形成之根本。通過實踐教學,一是可以將理論知識、道德和法律規(guī)范的基本要求內化為受教育者的認知、情感和信念,二是可以使受教育者將自己的思想認識、道德觀念、法律意識等轉化為具體的行為并最終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反之,如果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修養(yǎng)僅僅停留在口頭上或內心里,而不見諸行動,很可能將學生培養(yǎng)成“理論上的巨人,行動上的矮子”,那么修養(yǎng)就失去了意義,也不會產生任何效果。

2.實踐教學是實現教育者課程教學目的的重要手段。德育的基本價值在于培養(yǎng)人的品德,德育課程的設置正是力圖通過具體的教學活動實現塑造人良好品行的教學目的,這與德育的價值追求是一致的;對于教育者來說,保證課程教學目的的充分實現即是保證德育價值的充分發(fā)揮。如果缺乏必要的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不但使課程教學成為純粹的理論說教,而且使教學效果無法得到檢驗,更談不上實現教學目的了。

二、“基礎”課實踐教學應采取的模式

要想使實踐教學的目的得以實現,必須選擇合理的實踐教學模式,也就是課堂實踐、校內實踐與社會實踐三個層次的有機組合。

1.課堂實踐。課堂教學是理論灌輸的主要渠道,但是在教學中也應當強調實踐教學,以使外在灌輸與內在接受達到統(tǒng)一。課堂實踐的具體方式要根據教學內容適當選擇,例如,教師根據教學所涉及的內容,舉出典型的案例,組織學生分組進行討論,形成小組集體意見,并推薦代表向全班發(fā)表自己的觀點,與其他小組交流看法。然后由教師予以引導或總結?;顒咏Y束后,學生上交案例分析材料。

2.校內實踐。校園生活對大學生具有潛移默化的巨大影響,與《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課的教學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是課堂教學的延伸和補充,也是實踐教學最直接的教育資源。校內實踐主要包括社團活動和校內調研活動兩種。社團活動主要是通過開展社團校園文化活動,如專題報告、讀書活動、論文評選等,提高大學生的思想理論水平,增強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yǎng)大學生講文明、講禮貌、講道德、守紀律的品格。校內調研活動則應從大學生面臨和關心的實際問題出發(fā),設計調查的主題,指導學生進行校內調查研究,使他們在實踐中感悟生活,引發(fā)思考。

3.社會實踐。實踐教學在層次上必須從課堂、校園延伸到社會,在社會實踐中搭建知行統(tǒng)一的橋梁。社會實踐是實踐教學必不可少的環(huán)節(jié),具體的形式主要有:“以參觀考察為主要形式的感受型實踐活動;以社會調查和暑期社會實踐為主的踐行型實踐活動;以志愿服務、公益勞動為主的行為體驗性實踐活動?!盵1] 如我們近年來在教學中組織學生到九一八紀念館、兒童福利院、省博物館參觀、到敬老院、動物收容所進行服務、到社會上進行法律宣傳、暑期進行社會調查等等,都取得了不錯的效果。

第2篇:校內社會實踐總結范文

關鍵詞:中職國際貿易實踐教學

《國際貿易實務》是一門實踐性和理論性都很強的綜合性應用課程,財經商貿類專業(yè)中職學生畢業(yè)很多都要從事國際貿易相關工作,這就不僅要求學生要掌握《國際貿易實務》的基本理論,還要求學生具備較強的實踐動手能力和專業(yè)操作技能。中等職業(yè)教育培養(yǎng)的是具備綜合職業(yè)技能,在生產、建設、管理和服務等第一線工作的中初級專門人才高素質勞動者,而要把學生培養(yǎng)成為中初級專門人才,就要求我們在教學中理論聯系實踐,開展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多種形式的實踐教學活動,但是囿于條件限制,很多中職學校都偏重于理論講授,實踐環(huán)節(jié)薄弱,與此同時,中職學生英語基礎薄弱,學習意愿不強,知識轉移能力弱,導致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感到枯燥無味,不利于學生的理論知識轉化為實際應用能力,也不利于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加強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加大實踐教學的力度,這些方面就顯得格外重要。結合《國際貿易實務》這一課程的內容和中職學生的特點以及所在學校的設備條件等可采取以下幾種實踐教學活動。

1多途徑完善課程資源庫,運用直觀教學手段教學

通過搜集一些教學過程中所需要的案例、例題、習題、試卷、圖片、表格、Flas、電子課件、視頻、網站微博、實踐操作視頻等資源,把各個教學模塊根據學生實際情況與專業(yè)操作要求,制作成多媒體課件、微課、微視頻等形式,上傳到網絡教學平臺,使以前比較單調的教學內容更形象、更生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也便于學生理解、記憶和掌握。國際貿易中一筆業(yè)務從洽談到交易完成,涉及很多環(huán)節(jié)和相關機構,海關、物流公司、保險公司、商檢機構和銀行等,這就要求老師收集各相關業(yè)務機構的各種實物資料,包括各種單證、圖片、工作場景等,豐富教學模塊的內容,制作形象生動、內容豐富的多媒體教學課件或者視頻,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發(fā)揮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營造輕松、積極向學的課堂氛圍,而通過學習,學生對國際貿易中涉及到的有關機構的功能、作用及如何到這些機構辦理相關業(yè)務進行了解,縮短從學習到就業(yè)的適應性,更好地滿足社會、企業(yè)的需要。

2選取適合中職學生認知特點的案例,構建情境教學環(huán)境

中職商貿類教學中比較常用案例教學,對于沒有實踐經驗的中職學生而言,使用恰當的案例,可以幫助學生加深對重難點的深刻理解,還可以幫助學生借鑒實踐經驗,而實際教學中,教師在運用案例教學法時,案例選擇數量多、典型性較欠缺或者真實性差,不能準確體現出課程所學的內容。對案例的選取應多從生活中進行選取,由易到難,通過對身邊案例的解讀,幫助學生克服畏難情緒,逐步引導到課程所涉及的內容,實現知識遷移,對于涉及的知識點多的案例,按教學進度和教學內容將案例收集在內,具有較強的實踐性和典型性。需要注意的是,老師應考慮選取此案例時學生的認知情況,及分析此案例時所需的知識儲備,對討論過程中學生可能出現的問題,提出有效的解決措施。引導學生提前查找、閱讀、小組討論相關資料,分小組進行討論,教師引導共同解讀,最后歸納總結,實現教學目標。

3利用校內實訓設備,加強模擬操作練習,鞏固所掌握的知識與技能

結合課程內容進行角色模擬,使學生結合模擬情景和過程進行思考和學習。通過教學過程中模擬不同業(yè)務環(huán)節(jié)能夠讓學生產生配合的同時對相關業(yè)務流程有一個相對詳細的認知,進而對制單技能和業(yè)務流程能夠進行熟練操作。模擬操作完成后,可在教學安排中,使用實體單證,構建貿易工作場景,使學生建立起學習內容與實際業(yè)務的直接聯系機制,學生在以前模擬學習中對流程有整體認識,強化認識,引導學生思考這個模塊在整個業(yè)務環(huán)節(jié)中處于什么位置,根據工作場景填制單證、報關等練習,如有疑問及時向教師咨詢,師生共同探討,以提出比較合理的解決措施,采用這種方式教學,使教學內容更為直觀、實用,培養(yǎng)了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同時豐富校內實訓形式,邀請外貿業(yè)務相關專員、操作員等來校進行專題介紹講演,為師生介紹當今國際貿易發(fā)展的狀況和新的進展,適應社會經濟發(fā)展與時代接軌,并結合自身實戰(zhàn)經驗為師生展示自己的業(yè)務案例,結合國際貿易相關業(yè)務的動態(tài)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多形式、開放式的教學環(huán)境,使學生較全面地了解國際貿易,并且對學習業(yè)務知識產生較強的動力,激發(fā)學生對于專業(yè)知識學習的興趣。

4推進校企合作,實現校內外無縫鏈接

從社會實踐的角度對校內實訓的空白進行填充,作為校內實訓課程的延伸,同時也是對于學生國際貿易課程相關知識的再檢驗。通過校外實訓教學可以使學生得到鍛煉,對其在校內總結和發(fā)現關于該專業(yè)相關實際操作的領悟進行再整理,同時也對學生的真實水平和能力通過校外實訓教學給以客觀評價。教學的相關任務來源于真實的工作業(yè)務,在完成校內實訓教學任務的學生能否達到實訓崗位的工作任務要求,是對校內教學成果的一個檢驗,而結合校外實訓過程中學生的總結、教師的反饋及企業(yè)的反應是對學校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調整、改進,完善教學各方面設置的最佳依據。加強校企合作聯系,教學中定期或不定期安排學生進入企業(yè)進行教學實習,進行部分外貿業(yè)務環(huán)節(jié)的實踐操作,既可以加強學生與企業(yè)的密切溝通,為企業(yè)培養(yǎng)實用人才,又可以讓學生早一點參與國際貿易相關工作實踐,實現學習與就業(yè)無縫對接。

5為學生建立社會實踐檔案,發(fā)掘學生潛力

將學生的課余社會實踐(社區(qū)服務、課余兼職)納入實踐教學,根據學生社會實踐的崗位,建立社會實踐檔案,在實踐的過程中,學生還能夠不斷地發(fā)現新問題,吸收新知識,從而實現其技能的逐漸完善和提高,通過社會實踐還能夠幫助學生發(fā)現自身的潛能、興趣,為未來發(fā)展打好基礎。學生的社會實踐要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學校、老師與企業(yè)(社區(qū))負責人要建立有效溝通機制,鼓勵、引導學生進行專業(yè)以及實踐課程的選擇,關注社會熱點、時事,學校積極為學生聯系企業(yè),為學生創(chuàng)設環(huán)境安全、實踐有效、有益的活動,鼓勵學生利用課余實踐來提高自身的實踐能力。實踐結束后,收集學生實踐與企業(yè)(社區(qū))反饋信息,進行校企交流實踐總結,討論解決實踐中遇到的問題;同時教師作為指導者,要引導學生能將專業(yè)理論學習與實踐相結合,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創(chuàng)造性,全方位地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技能與創(chuàng)新精神,對學生的實踐活動建立評價體系,對于實踐完成好、企業(yè)反饋好的同學給予獎勵,激發(fā)學生參與實踐的興趣,進而提高學生專業(yè)素質,推進學生全面發(fā)展。在國際貿易實務教學中,要以培養(yǎng)高素質的外貿操作人才為宗旨,建立起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活動模式,把實踐教學作為加強學生操作能力素質訓練的過程,讓學生在實踐過程中動腦深思在不同的國際貿易活動中所需要的基本理論知識,積累經驗培養(yǎng)學生的競爭意識和合作意識,使學生在整個教學活動中增強實際操作能力并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質,以適應未來社會的需求。

作者:李佳欣 單位:福建化工學校

參考文獻:

[1]葛錦林.中職國際貿易實務課程的教學改革[J].職業(yè)技術教育,2008(32):35.

第3篇:校內社會實踐總結范文

關鍵詞 會計;實踐教學;實踐環(huán)節(jié)

一、會計實踐教學的重要性

會計是對會計單位的經濟業(yè)務從數和量兩個方面進行計量、記錄、計算、分析、檢查、預測、參與決策、實行監(jiān)督,旨在提高經濟效益的一種核算手段,它本身也是經濟管理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會計專業(yè)作為應用性很強的一門學科、一項重要的經濟管理工作,是加強經濟管理、提高經濟效益的重要手段。經濟管理離不開會計,經濟越發(fā)展會計工作就顯得越重要。在2007年暑期,上海應用技術學院(下文簡稱“我?!?經濟與管理學院團總支以會計專業(yè)為主線,針對已經畢業(yè)的02級會計專業(yè)學生進行調研和走訪工作。這次暑期社會實踐活動為期一個月,時間比以往倉促一些。參加調研的同學走訪了我校157名會計學專業(yè)畢業(yè)生及其所在單位。通過基本的問卷了解外,還同時運用了走訪和平信的方式進行聯絡。運用第一手的真實數據分析我校會計學專業(yè)畢業(yè)生的基本情況、用人單位對我校會計學專業(yè)畢業(yè)生的綜合素質要求、我校會計學專業(yè)畢業(yè)生對學校教育教學及管理工作的評價和用人單位對我院畢業(yè)生的評價共四個方面的問題。

畢業(yè)生對學校教育及管理工作評價中的實踐教育對實踐操作能力的幫助這一部分的調查結果如圖1所示。圖1中×軸上1表示學生認為實踐教學對實踐操作能力非常有幫助,2表示有所幫助,3表示說不清,4表示幫助不大,5表示毫無幫助。很明顯,學校的實踐教育對實踐操作能力還是有所幫助的。在學校每學期期末進行的校內外實習,讓同學們能夠對整個會計環(huán)節(jié)了解并且進行操作,對整個知識系統(tǒng)進行梳理,能夠對書本知識有所鞏固。把書本的知識運用到實踐中。這樣,我校的畢業(yè)生在踏上社會工作崗位之時,能夠比較好地、比較容易地進入崗位。實踐教育不僅培養(yǎng)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更重要的是要使學生具有綜合性、獨立性和創(chuàng)造性的分析與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會計這個專業(yè)更加注重實踐的操作,單單有書本知識是不行的,需要的是“理論聯系實踐”。我校學生通過在校內的實踐積累了經驗,給今后的工作帶來了方便??梢姡瑢W校的實踐教育對學生就業(yè)后的操作能力是有幫助的,通過實踐能夠提高專業(yè)實踐能力。使我校會計專業(yè)畢業(yè)的同學在個人競爭力方面有了很大優(yōu)勢。

二、會計實踐教學的組成

會計實踐教學系統(tǒng)是由各個教學環(huán)節(jié)要素組成的,從整個教學過程分析可知,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要素包括實驗課、校內實習、校外實習、社會實踐、社會調查、畢業(yè)論文等。

(一)實驗課

會計實驗課是在講授會計專業(yè)主課程以后,按照會計實驗課的內容和要求,組織學生在校內的會計實驗室進行模擬實際會計工作的操作。會計實驗教學是在輔導教師的指導下,由學生按照實際會計工作的要求,自行填制和審核原始憑證,根據原始憑證編制和審核記賬憑證,根據記賬憑證登記日記賬、明細賬和總賬,根據賬簿資料和有關資料編制會計報表以及會計資料裝訂和歸檔等。在操作方式上。既要進行手工操作,又要進行計算機操作。

(二)校內實習

按照會計專業(yè)課的內容和要求,在課程學習到一定階段或學習結束后,到學校的校辦企業(yè)和有關職能部門(如財務處、審計處)進行實地操作練習。會計實習是對會計教學的總結和檢驗。會計實習可分為校外實習與校內實習,根據學校的條件,選擇校內實習或校外實習。選擇校內會計實習時,因校內實習單位對學校會計教學實習的內容與要求比較熟悉,有利于對學生的實習進行指導,能夠較好地完成會計實習任務。應該指出,在學校進行會計實習,不是在學校的會計實驗室進行會計實驗,這是兩種實踐形式,不能混為一談。

(三)校外實習

按照會計專業(yè)課的內容和要求,在課程學習結束后,到學校外部企業(yè)和有關部門進行實地操作練習。在學校有校外會計實習的條件下,一般在會計專業(yè)課(如會計原理或基礎會計、財務會計和審計)的課堂學習結束后,按照會計實習的內容與要求,組織學生深入到企業(yè)和有關部門,進行會計工作的實習,一方面了解和熟悉企業(yè)和單位所處的環(huán)境和實際工作情況;另一方面,對生產經營過程的經濟業(yè)務進行會計處理,學習與掌握會計基本技能,在實際工作中培養(yǎng)實踐能力,從中進一步學習會計理論與方法。

(四)社會實踐

按照會計專業(yè)課的內容和要求以及培養(yǎng)學生全面發(fā)展的需要,在學校課程學習結束后,組織學生到某個地區(qū)、部門和企事業(yè)單位進行社會服務和社會兼職的實踐活動。如:在假期,組織學生到某個地區(qū)或部門進行宣傳、咨詢服務,或協助工作;或學生利用假期,到企事業(yè)單位進行兼職工作,如兼職記賬工作、收款工作,或做一些服務性的工作。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對培養(yǎng)學生的實際工作能力、提高思想品德、學會如何做人,都有一定的積極作用。

(五)社會調查

這是根據教學與社會的需要,有計劃地組織學生采用一定形式對社會進行調查的實踐活動。調查的內容,一方面是根據會計專業(yè)教學計劃的安排,對有關會計教學和會計改革等方面的問題進行調查;另一方面是按照培養(yǎng)學生全面發(fā)展的需要,對相關的熱點問題進行社會調查。社會調查的形式有實地調查、問卷調查和網上調查等。組織學生進行社會調查的主要形式,是選擇具有代表性的單位,讓學生到某個地區(qū)、部門和企事業(yè)單位,以采訪、蹲點、座談、參觀等形式。深入實際進行專項調查。通過調查,收集資料,實地觀察,了解生產經營、企業(yè)管理、制度建設等實際情況,了解會計工作的組織、人員配備與素質、工作環(huán)境、會計核算與會計管理、存在問題等實際情況,了解社會經濟改革、經濟建設等方面的實際情況,拓寬視野,運用所學理論與方法,進行分析,揭示本質,加深對理論與方法的再認識,寫出調查報告。學生通過社會調查,增長實踐知識,鍛煉社交活動能力和獨立工作能力,提高政治思想水平。由于其具有社會調查內容單一、時間較短、方式簡便、聯系面廣、耗費較少和收獲較大等優(yōu)點,是會計實踐教學中一種較好的形式。

(六)畢業(yè)論文

畢業(yè)論文是根據會計教學計劃安排,在課程學習結束后,為綜合檢查知識水平和考核科學研究初步能力。由學生按照專業(yè)選題而撰寫的論文。畢業(yè)論文要事前選好與專業(yè)相關的論題,題目要有實踐性(與現實相關)、理論性(與綜合認識相關)和創(chuàng)新性(與探討新問題相關)。撰寫畢業(yè)論文要擬定寫作步驟,包括:選定論文題目、擬定論文大綱、搜集資料、展開社會調查。通過畢業(yè)論文的實踐,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能力,為走向實際工作崗位做好準備。

三、如何正確處理各實踐環(huán)節(jié)的關系

在以上會計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中,各個實踐環(huán)節(jié)都能發(fā)揮其應有的作用,由于現實中各種因素的影響。從穩(wěn)定性、保證性和效果性而言,最重要的是校內實踐環(huán)節(jié);而在校內實踐環(huán)節(jié)中,最重要的是實驗課環(huán)節(jié)。在制定會計實踐教學計劃時,要正確處理各實踐環(huán)節(jié)的關系,發(fā)揮各個實踐環(huán)節(jié)應有的作用。

(一)校內會計實驗與校外會計實習的關系

在已建立會計實驗室,可以組織校內會計實驗的條件下,校外會計學習是不是就不需要了?答案是否定的。校外會計實習仍有其重要作用。在新的環(huán)境下,為克服會計實習的困難,學校要積極創(chuàng)造條件,建立穩(wěn)定的符合條件的會計實習基地,或根據實習內容選擇實習單位,建立實習制度,采取相應措施,有效地組織校外會計實習。

第4篇:校內社會實踐總結范文

高職院校學生的體驗式社會實踐內容根據社會實踐的不同時間,結合工程管理類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目標在不同年級設計適宜的社會實踐項目,構建體驗式社會實踐培養(yǎng)目標,循序漸進地培養(yǎng)該專業(yè)學生的職業(yè)意識和專業(yè)能力(見圖1)。

高職院校學生體驗式社會實踐活動的實施舉例

現在以第一學年寒假社會實踐為例說明浙江同濟科技職業(yè)學院信息系“情感育人”寒假社會實踐活動方案。因為“情感育人”文化品牌是該院的首個文化品牌。

活動主題、目的、內容、紀律活動主題:關愛父母、感受親情。實踐目的:了解父母的辛苦,為父母多做些事,懂得感恩父母,回報家庭,營造和諧、溫馨的家庭環(huán)境,提高自己的獨立生活能力,讓自己的假期生活豐富多彩,以進一步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和服務水平。主要內容:要求全系學生選擇一個家庭或社會角色,學做一項家務或工作,為父母減一分辛勞,做快樂的、有責任的家庭成員或其他角色,擔任并體驗該角色“工作”1周。如跟隨父母或其他家人,體驗他們在單位所做的工作或一起做力所能及的工作,也可以是一起干農活,或買年貨,并記賬,或炒菜,招待客人,或記錄家庭一年的收入和支出,包括你的收支。本次實踐活動以個人實踐為主,開展親情教育、禮儀教育活動。有能力的學生可以將關愛、服務實踐活動延伸到所居住的社區(qū)、街道或村,開展志愿奉獻服務活動實踐紀律:社會實踐中要自覺遵守國家法律、法規(guī);講文明、懂禮貌,展現我院大學生應有的素質和形象;注意安全,嚴禁到危險場所活動。

活動方式、成果、指導和考核活動方式:學生要選擇一個家庭或社會角色,擔任并體驗該角色“工作”1周,為父母及家人做力所能及的家務事及其他事務或工作。也可以就近就便,在學生家庭所在地社區(qū)等地開展服務活動,擔任并體驗該角色“工作”1周。活動成果:每位同學需提交《社會實踐心得》一份、《全家?!氛掌粡?、《社會實踐照片》若干張或相關視頻影音資料若干。新學期開學后,將進行評比、展示。活動指導和考核:以班級為單位進行分組,并確定指導老師。各指導老師要認真組織學生開展主題鮮明、形式多樣的社會實踐活動,并收集所負責學生的社會實踐成果,并且評定成績。

實施步驟2012年寒假社會時間分三個階段進行:第一,準備和動員階段。2012年1月,浙江同濟科技職業(yè)學院信息系從整體上對本次寒假社會實踐活動進行布置和安排,積極動員廣大學生投身于寒假社會實踐活動。同時,對學生進行社會實踐活動意義的宣傳教育。寒假社會實踐活動是進一步改進和加強該系青年學生思想政治工作,服務和引導學生健康成長成才的重要途徑,是該系“情感育人”文化品牌的重要內容。第二,具體實施階段。2012年1月下旬至2月上旬,各社會實踐個人要按照要求,積極爭取家庭成員或社會的支持,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力求務實創(chuàng)新,出成果出效益,同時加強實踐活動的新聞報道,宣傳該系社會實踐活動和我系學生表現出的奮發(fā)進取的時代風采以及文明奉獻的精神風貌。重點突出特色活動及實際效果、社會反響和主題征文、學生心得等。要保障安全,認真做好安全教育,落實好安全措施,嚴防各種意外事故的發(fā)生。第三,考核總結階段。2012年3月初,根據實踐成果,由指導教師評定成績,并將其納入實踐教學成績。同時,將優(yōu)秀《社會實踐心得》和《社會實踐照片》報系團總支,系部開展寒假社會實踐情況進行總結,并對本次寒假社會實踐活動中涌現出來的優(yōu)秀個人和優(yōu)秀成果進行表彰。

高職院校學生體驗式社會實踐的優(yōu)勢

有助于完善工程管理類專業(yè)實踐教學體系常規(guī)的專業(yè)實踐教學體系主要包括學生校內課堂教學期間的認識實習、生產實習,以及頂崗實習,而對于長達6個月的假期社會實踐時間是忽略的。同時,學生校內實習主要是專業(yè)技能實習,忽視了對學生社會適應能力和一般管理能力的培養(yǎng)。體驗式社會實踐模式以培養(yǎng)學生社會適應能力、專業(yè)通用能力和專業(yè)綜合實踐能力為目標,科學規(guī)劃假期社會實踐,從而彌補了目前工程管理類專業(yè)實踐教學的缺陷,完善了專業(yè)實踐教學體系。

有助于培養(yǎng)工程管理類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高職學生的生活學習環(huán)境主要是在學校情境當中。體驗式社會實踐模式通過體驗社會角色讓學生形成良好的社會服務意識。體驗社會角色就是讓同學們體驗校園之外的社會環(huán)境,模擬承擔他們未來要承擔的社會角色,促進他們主動去了解社會,在角色體驗中學會溝通和交往,增加社會閱歷,提高了自身社會適應能力,從而幫助他們順利實現從學校向企業(yè)崗位的零距離過渡。

有助于培養(yǎng)工程管理類學生的管理工作能力工程管理工作需要學生具有一定的管理能力。管理者不僅要具備基本的管理技能和管理知識,還要有一定的管理智慧和人格魅力。體驗式社會實踐模式,通過讓學生到管理工作崗位上進行體驗,親身接觸管理工作第一現場,有助于學生開闊管理視野,掌握管理工作技能,提高解決實際管理問題的能力。

高職院校學生體驗式社會實踐的保障初步設想

人身安全方面高職院校學生體驗式社會實踐應該像在校一樣,由學生購買或學?;蛘峁┤松肀kU,以防不測。這樣,能解決學生和學校的后顧之憂。

資金供給方面政府教育部門要制定政策,從資金上保障高職生體驗式社會實踐的順利進行,如能否給提供社會實踐的單位進行一定的補助,給進行社會實踐的學生一定的補貼。

第5篇:校內社會實踐總結范文

一.實踐報告撰寫的內容與要求

一份完整的實踐報告應由以下部分組成:

1.報告題目

報告題目應該用簡短、明確的文字寫成,通過標題把實踐活動的內容、特點概括出來。題目字數要適當,一般不宜超過20個字。如果有些細節(jié)必須放進標題,為避免冗長,可以設副標題,把細節(jié)放在副標題里。

2.學院及作者名稱

學院名稱和作者姓名應在題目下方注明,學院名稱應用全稱。

3.摘要(有英文摘要的中文在前,英文在后)

報告需配摘要,摘要應反映報告的主要內容,概括地闡述實踐活動中得到的基本觀點、實踐方法、取得的成果和結論。摘要字數要適當,中文摘要一般以200字左右為宜,英文摘要一般至少要有100個實詞。摘要包括:

a)“摘要”字樣;

b)摘要正文;

c)關鍵詞;

d)中圖分類號。

4.正文

正文是實踐報告的核心內容,是對實踐活動的詳細表述。這部分內容為作者所要論述的主要事實和觀點,包括介紹實踐活動的目的、相關背景、時間、地點、人員、調查手段組成,以及對實踐活動中得到的結論的詳細敘述。

要能夠體現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的思想路線,有新觀點、新思路;堅持理論聯系實際,對實際工作有指導作用和借鑒作用,能提出建設性的意見和建議;報告內容觀點鮮明,重點突出,結構合理,條理清晰,文字通暢、精煉。

字數一般控制在5000字以內。

5.結束語

結束語包含對整個實踐活動進行歸納和綜合而得到的收獲和感悟,也可以包括實踐過程中發(fā)現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解決辦法。

6.謝辭

謝辭通常以簡短的文字對在實踐過程與報告撰寫過程中直接給予幫助的指導教師、答疑教師和其他人員表示謝意。

7.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是實踐報告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它反映實踐報告的取材來源、材料的廣博程度和材料的可靠程度,也是作者對他人知識成果的承認和

尊重。

8.附錄

對于某些不宜放在正文中,但又具有參考價值的內容可以編入實踐報告的附錄中。

二、撰寫實踐報告的準備與主要步驟

實踐報告的寫作過程應包括以下步驟:收集資料、擬訂報告提綱、起草、修改、定稿等。各個步驟具體做法如下:

1.收集資料

資料是撰寫實踐報告的基礎。收集資料的途徑主要有:通過實地調查、社會實踐或實習等渠道獲得;從校內外圖書館、資料室已有的資料中查找。

2.擬訂報告提綱

擬訂報告提綱是作者動筆行文前的必要準備。根據報告主題的需要擬訂該文結構框架和體系。我們在起草報告提綱后,可請指導教師審閱修改。

3.起草

報告提綱確定后,可以動手撰寫實踐報告的初稿。在起草時應盡量做到“綱舉目張、順理成章、詳略得當、井然有序”。

第6篇:校內社會實踐總結范文

一、特色工作——重視社會實踐課程的開發(fā),立足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嘉定一中認真落實上海市《關于進一步加強中小學生社會實踐工作的若干意見》等文件精神,制訂符合本校實際的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實施方案,以體驗教育為基本途徑,注重課內課外、校內校外、集中實踐與分散實踐相結合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在實踐中體驗、感悟、內化道德情感為每一個學生的終身發(fā)展,為每個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自由、全面發(fā)展,全面推進社會實踐活動課程的實施。

具體做法、措施及成效:

1、各項準備工作有序到位

年初,利用班主任工作年會,討論學習《上海市校外教育工作發(fā)展規(guī)劃》、《上海市學生農村社會實踐教育指導大綱》的有關精神,并征集班主任關于學校開展社會實踐的意見及建議。

在4月的班主任會議上,學校分管領導作了《嘉定一中社會實踐校本課程建設與開發(fā)》的培訓,并布置了有關工作要求。

5月出臺了《嘉定一中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實施方案》。結合《上海市中學生社會實踐鑒定表》設計了嘉定一中的《學生社會實踐手冊》。

6月底,具體落實“一班一基地”有關工作。

9月,布置新高一“一班一基地”工作。并于10月,對各班開展情況進行調查,提出指導意見。

9月,成立《南京社會實踐校本教材》的課題開發(fā)小組,10月校本教材完成。

此外,在暑期中整理了原有的社會實踐的資料,整理編寫了《青年黨?!?、《校園講解員》、《學生檢查隊》等社會實踐校本教材。

2、校內實踐可操作性好,達成度高

(1)高一的始業(yè)教育與軍訓、與校內教育有機結合。內容包括校史教育、學校精神教育(分別由校長、校友主講)、行為規(guī)范教育、學習方法指導等五大內容。

(2)落實“班級崗位責任制”、“寢室崗位責任制”、“班級、寢室值周制度”“學生檢查隊檢查制度”、“清校檢查制度”等,一刻鐘勞動排入課表中。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具體崗位并落實相關的責任。做到班級、寢室事務“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以“完成承諾”,“自我盡責”作為行規(guī)教育起步教育,促進學生主體發(fā)展。

(3)保證每一位學生至少參加一個社團,學生還可選擇參加市、區(qū)、校組織的各類主題活動,如接待新西蘭的外賓來訪時,進行校園講解;運動會上作為志愿者,維持運動會場的秩序,打掃運動會場的衛(wèi)生;青年黨校、新疆班志愿者、高三入黨積極分子分別承包了校內的空教室的衛(wèi)生;校內的優(yōu)秀學生還報名參加了學生檢查隊、國旗班的選拔。

校內社會實踐課程實施,已經形成了一套有序的、高效的、評價明確的操作體系。

3、校外實踐三大課程板塊同時推進,學生參與率高、成效顯著

(1)校外實踐的必修部分包含了高一軍訓、高二學農勞動、高三的社會實踐,一年兩次為期4天的素質教育活動,學校都有明確的實施計劃,對學生有要求,活動有總結。特別是高三的南京考察,我校通過研究將此活動課程化,納入了我校“知識應用 問題解決 嘗試研究”的研究型課程體系中。學生將帶著課題上南京,以資料收集、實地考察、團隊合作的形式來開展,充分發(fā)揮學生自主能力,重視實踐體驗,課程由班主任指導學生實施。并且南京社會考察我校已經編寫了校本教材,并發(fā)到了每一個班級中付之實施。針對高二的勞動,我校也有類似的想法,想結合今年的勞動,開發(fā)出校本教材。

(2)校外選修部分中,青年黨校的走訪優(yōu)秀黨員、孔廟的義務講解員等活動,每班的志愿者服務隊落實“一班一基地”,已經形成了“校區(qū)、社區(qū)、城區(qū)”三區(qū)聯動機制,達到了“人人有項目,班班有隊伍,月月有活動”的活動規(guī)模。

如高二(4)班班主任劉麗華老師和她的班級干部一起,在今年設計了“與世博同行”為主題的系列活動:包含了地鐵志愿者、路口協管員、社區(qū)老人的英語教師、城市美容師、超市“孤兒”收集者、義務導游講解員、參觀嘉定工業(yè)區(qū)的沈陽遠大集團等系列活動,學生參與面廣、參與量大,收獲多。班主任在小結中寫道:同學們學會了團結信任、理解包容,懂得奉獻,學會感恩,培養(yǎng)了吃苦耐勞的優(yōu)秀品質。

“主題活動”這一做法對班主任的工作要求提高了,班主任要有設計活動的能力,要利用好班級資源,當然更是要求班主任辛勤的付出。從活動的結果來看,能有效的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及有效度,避免了類似暑期結束,居委敲章,算是參加了暑期的社區(qū)活動來混學分的做法。對于學校,則將設計社區(qū)活動手冊,以及提供定點的聯系活動場所,作為學校的社會實踐資源。

根據本學年社會實踐實施情況來看,能完成社會實踐所規(guī)定高一高二學生學年30天、高三15天的要求。

二、落實“兩綱”教育,開展主題教育活動

整合校園和社會各項資源,開展常規(guī)化和長效性的“兩綱”教育的課內外活動;進一步探索愛國主義教育、中華傳統(tǒng)美德和革命傳統(tǒng)教育、公民道德教育、法紀教育有機融合。

具體做法、措施及成效:

(1)“兩綱進課堂”----所有學科,全面推進。一方面,各學科教師都能注意到在學科教學中融入“兩綱”,另一方面,在班會課活動中,注意開展“兩綱”的主題班會及主題教育課。上半年結合世博,組織了“我們與世博”的主題班會校級展示課,下半年結合新生的始業(yè)教育,組織了“生活的準則”主題班會的校級展示課。各班每一學期至少有一節(jié)關于心理健康方面的主題教育課。精心組織XX年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活動的《開學第一課我的夢•中國夢》的相關活動。語文組吳曉燕老師設計的“世博一課”《一起去發(fā)現世博之美——作文的思維訓練》,該課的活動設計已獲得上海市三等獎,并將在區(qū)二綱研修聯片范圍內進行教學展示。

(2)豐富載體,開展主題教育活動

愛國主義教育是我校德育工作的一項常規(guī)內容,我們已經形成通過國旗下演講、主題班會、學科滲透教學、社會實踐主題教育、漢族與新疆班學生結對等一系列活動開展、深化愛國主義教育的一套常規(guī)做法。平時抓住各種契機,加強愛國主義宣傳和教育活動。

a、外聘專家、社會知名人士、華僑等來校做講座,如學校在9月17日邀請了交大劉西拉教授作了《21世紀的人才:知識、能力和素質》報告,劉西拉教授以強烈的民族責任感給學生們上了一堂難忘的愛國主義思想教育課。他的言語間流露著對祖國的愛與自豪,讓學生了解到了劉教授那一代人的精神品質:為祖國的繁榮昌盛,無私地默默奉獻一生,生命不息,奮斗不止,為年輕人指明前進的方向。李忭蓀先生在頒發(fā)懷德獎學金時、 趙小蘭女士來訪時都做了類似性質的報告。

b、抓住春節(jié)、教師節(jié)、中秋節(jié)、國慶節(jié)等傳統(tǒng)節(jié)慶日,抓住法制宣傳周、水日、國防教育日、艾滋病日等特殊日子,組織學生開展“網上向祖國拜年”、“我的世博,我的教師節(jié)祝福語”網上寄語等活動;組織學生參加了“文明觀世博 熱情迎亞運 和諧迎國慶 做文明有禮的中國人”網上簽名寄語活動,從寄語中反映出了學生的愛國心、公德心,折射出了民族自豪感。組織學生開展“愛糧節(jié)糧”、“愛水護水節(jié)水”、“‘綠箱子’環(huán)保公益活動”、“找尋身邊的文物古跡”、“反宣傳”等征文、攝影等活動。開展了“祖國頌”、 “慶祝教師節(jié)”、“祖國的未來 我的責任”等主題活動。

c、利用區(qū)里提供的各種展板、“百年樹人”電影陽光行、46個學生社團,“悼念玉樹遇難同胞”、“世博會”等國家大事這些活動載體,進一步加強學生的國家意識、引導學生懷愛國之情、樹報國之志、踐愛國之行,不斷增強學生的社會主義理想信念和對偉大祖國的深厚情感。

d、圍繞“世博”資源進行教育引導。把握“迎世博、參與世博、服務世博、分享世博”的各種契機,強化公民意識教育,引導學生積極投身世博實踐活動。重點開展世博文化行動、世博文明行動、世博志愿者行動、世博創(chuàng)意行動等“世博十八項”活動。組織了“世博風尚好少年活動”、“世博風尚好家庭”的評選,參加區(qū)、市各級組織的各項世博活動成績突出。

e、學校定期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各種文化、藝術、體育、科技、道德實踐等主題活動,“成長·成才”18歲成人儀式、“嘉懿之星系列評比活動”、“德尚風采人物”的評選活動、“民族團結教育知識競賽和“嘉言懿行、我行我秀”等豐富多彩的校園活動、“秋季運動會”、“一二.九”歌會等,為學生的成長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空間。

(3)重視民族團結教育活動。開展?jié)h族班與新疆班結對活動,在漢族班開展民族政策宣傳活動。學校每個黨員與新疆班學生結對活動,高三學生的成人儀式,每一位結對的黨員教師給新疆班的學生寫下了發(fā)自肺腑的成人寄語,留下了殷切的希望。學校專門設立了課題《民族團結教育策略研究》的研究工作。

(4)重視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a、做好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常規(guī)工作,如心理咨詢、協助班級開展心理主題班會等等。成立“心靈驛站”心理社團;師生開設心理放松室,并聘請兼職心理教師定期開展心理咨詢工作。

b、每班設立晨檢員和知心委員,在第一時間內發(fā)現異常情況及時報告班主任老師及心理老師。構建起心理危機干預機制,開展輔導和咨詢活動,幫助學生樹立心理健康意識,優(yōu)化心理品質,增強心理適應能力,預防和緩解心理問題。

c、組織開展心理、交通安全、防范意識等講座或宣傳,提高師生的識險、避險、自護意識和能力。如XX年3月29日邀請華東師范大學耿文秀教授為我校高一、高二女生開展“青春的激蕩與吶喊”專題心理講座;XX年04月29日邀請華東師范大學沈烈敏教授為高三學生開展考前心理疏導講座。

d、組織開展各種心理活動。如“家化杯——我當小小心理輔導員”演講比賽,獲得了優(yōu)秀組織獎和學生個人作品二等獎和三等獎。

三、溫馨教室建設——注重深入開展班級文化建設<蓮~山 課件>

具體做法、措施及成效:

1、圍繞基礎道德教育,加強學生管理,抓實常規(guī)工作,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為習慣。從規(guī)范學生行為習慣做起,加強崗位落實制度,強化責任意識。重視對學生儀表、自行車排放、遲到、班級內務、保潔區(qū)、眼保健操、課間跑、黑板報制作、寢室衛(wèi)生和紀律等檢查管理;對班級日常管理工作的考核;周五清校例行檢查;對一刻鐘勞動檢查等,各項考核均納入到溫馨教室的評比之中。各班開展了文明自律的承諾活動。

2、營造特色班級文化氛圍。在原有的班級口號、宣傳櫥窗、綠化角等基礎上,為展現學生青春風采、蓬勃活力,全面展示各班級良好的精神風貌,,培養(yǎng)廣大學生熱愛學校、熱愛班級的集體榮譽感和團隊精神,增強班級的凝聚力,展示同學們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設計能力,組織開展了班徽活動,作為溫馨教室建設的一個項目。該項活動獲得了廣大師生的積極支持,參與的面廣量大,很好地體現了學生的班級集體意識,獲得很好的效果。在秋季運動會上,各班亮出了自己班級的班徽,喊出了班級口號,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

3、注重團隊活動,培養(yǎng)班級凝聚力。運動會、“一二.九”歌會、社會實踐活動、課間跑操、緊急疏散等活動,需要組織紀律,需要創(chuàng)新思維,需要共同努力,由此從中體現出了每個班級的獨特文化風格。

4、樹立標兵,重視榜樣的示范引領作用。各類獎學金的獲得者、各類先進的表彰、班級干部的競選等活動,為班級營造一個積極向上的氛圍。

第7篇:校內社會實踐總結范文

社會實踐是指高等學校依據其培養(yǎng)目標的需要,采取多種形式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接觸社會、了解社會、服務社會,借助社會力量完成的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全面推進素質能力,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教育活動。研究生社會實踐作為一個子系統(tǒng),隸屬于大學生社會實踐這個大系統(tǒng)。研究生社會實踐大部分屬于高智力的服務型的實踐形式,即研究生具備較強的科研能力,這就是研究生社會實踐與本科生社會實踐最大的區(qū)別所在。研究生社會實踐能力是指研究生在有目的、有計劃地參加社會實踐活動過程中,認識社會、參與具體的社會生活和生產勞動的能力。它是由基本社會實踐能力和專業(yè)社會實踐能力構成的能力體系?;旧鐣嵺`能力主要包括社會認知能力、表達能力、人際交往能力、學習能力和管理能力等相關能力。專業(yè)社會實踐能力主要包括與專業(yè)密切相關的專業(yè)動手能力、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創(chuàng)新能力等。從2009年起,教育部決定開始招收全日制專業(yè)學位研究生,以培養(yǎng)具備更好的職業(yè)素養(yǎng)的高層次應用型專門人才。這就要求研究生培養(yǎng)應更多地加強社會實踐能力的提升。研究生通過自覺深入的社會實踐,錘煉精神品格、陶冶情操、提高道德境界、增長知識才干,是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的題中應有之義。社會實踐讓研究生自主參與到開放的應用性實踐活動中,通過切身的體驗,主動發(fā)現并解決實際問題,對所知理論進行深層次探究,以提高研究生的綜合素質,滿足其專業(yè)需求及事業(yè)發(fā)展需要。在研究生參與社會實踐的過程中,需要指導教師加強對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養(yǎng),引導研究生主動實踐、主動探索,培養(yǎng)研究生的問題意識,以提高研究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同時要引導研究生在社會實踐中出動提高修養(yǎng),錘煉品格,培養(yǎng)能適應和駕馭新環(huán)境的能力??梢哉f,社會實踐能力具有豐富的內涵。這些能力靠單純的課堂學習得不到,只有通過參加社會實踐,在實踐中不斷地進行摸索和鍛煉才能獲得。

二、研究生社會實踐機制體制存在的問題

盡管各級政府和部門都出臺了不少針對研究生開展社會實踐的指導性文件,但在實踐中還存在諸多困難,其根本原因還是沒有形成完整的有利于培養(yǎng)研究生社會實踐能力的機制體制。這就導致全面開展研究生參與社會實踐渠道不暢通,對開展研究生社會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缺失,有的甚至對研究生教育帶來不利因素甚至負面影響。

(一)對研究生社會實踐缺乏正確的理論認識一是目前高校的培養(yǎng)體系沒有將研究生綜合能力提升作為一項重要的內容,因此在思想上不重視,進而對研究生社會實踐缺乏整體規(guī)劃和系統(tǒng)設計;二是一些專業(yè)教師片面地認為研究生社會實踐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部分內容,只是思想政治工作者的任務,與自己沒有關系或者關系不大;三是研究生本身受傳統(tǒng)應試教育的影響,缺乏積極投身到社會實踐的自覺性和主動性,往往只是被動地參加社會實踐,將社會實踐看成是走過場和完成任務,因此不愿參與到社會實踐中;四是受市場經濟的影響,一些教師和研究生從經濟效益方面片面考慮社會實踐,歪曲了社會實踐的本質,給研究生社會實踐帶來負面的社會影響。

(二)研究生社會實踐缺乏良好的社會支持系統(tǒng)如果整個社會對研究生社會實踐沒有良好的支持,研究生社會實踐活動的開展將受到極大的阻礙。主要存在的問題是政府、用人單位對于研究生社會實踐的重要性和意義缺乏正確的認識,缺乏主動利用高校研究生智力資源的意識、缺乏人才培養(yǎng)的全員意識,因此缺少對研究生社會實踐的統(tǒng)籌。主要表現在:一是在資金上不愿意有效投入;二是社會對研究生參與社會實踐的接納程度不夠;三是研究生社會實踐基地建設力度不夠。對研究生社會實踐基地的建設缺乏有規(guī)劃的設計,存在社會實踐基地數量普遍不足、軟硬件條件較差、層次上缺乏梯度以及穩(wěn)定性差等問題。

(三)研究生社會實踐運行模式單調、陳舊從20世紀80年代教育部提出高校學生社會實踐以來,研究生社會實踐的形式和內容都比較陳舊。主要表現在于:一是形式單調、缺乏創(chuàng)新。絕大多數研究生社會實踐一直停留在初級階段的形式,如社會調查、政策宣傳、參觀訪問、文藝演出、支教掃盲,而在社會實踐的深度、厚度方面缺乏改革與創(chuàng)新,生機和活力不夠;二是內容陳舊、缺乏多樣性和針對性。大部分社會實踐活動往往不能與研究生的專業(yè)特點緊密結合,不能使研究生做到學以致用,更沒有結合社會實際和研究生個人實際,尤其是研究生作為人才培養(yǎng)的最高層次,沒有把研究生的專業(yè)智力優(yōu)勢發(fā)揮出來;三是研究生社會實踐仍舊存在宣傳多,實際活動開展少,往往只是假期臨時響應號召,而平時主動做得少等問題。

三、構建研究生社會實踐能力培養(yǎng)機制

研究生社會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主要涉及到高校、政府、用人單位、研究生四個方面,是一個復雜的系統(tǒng)工程。在本系統(tǒng)中,高校和研究生是培養(yǎng)研究生社會實踐能力的內部環(huán)境系統(tǒng),政府和用人單位是培養(yǎng)大學生社會實踐能力的外部環(huán)境系統(tǒng)。研究生社會實踐強調高校、政府、用人單位、研究生四方的共同參與、共同管理和共同受益。只有構建良好的研究生社會實踐能力培養(yǎng)機制,內外環(huán)境互相支持、協調發(fā)展,才能提高研究生社會實踐能力培養(yǎng)的綜合效能。政府在研究生社會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中,要充分發(fā)揮宏觀調控作用,應給予一定的專項經費支持,并制定導向性的政策文件,支持高校積極開展大學生社會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活動,鼓勵、引導用人單位主動參與到培養(yǎng)研究生社會實踐能力的活動中;用人單位應在政府的號召下,積極與高校合作,提高參與培養(yǎng)研究生社會實踐能力的積極性;高校要充分發(fā)揮在研究生社會實踐能力培養(yǎng)中的主體、核心作用,主動和用人單位建立合作培養(yǎng)機制。應改變重陳述性知識傳授、輕社會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方式,加大校內社會實踐基地建設,加強實踐型教師隊伍建設,建立科學的研究生社會實踐培養(yǎng)方案并設置社會實踐創(chuàng)新學分;研究生應注重社會實踐能力的自我培養(yǎng),強化自我培養(yǎng)意識,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在實踐中不斷提升自我。只有構建“四位一體”研究生社會實踐能力培養(yǎng)的操作系統(tǒng),發(fā)揮其整體功能,才能更加有效地促進研究生社會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

(一)高校要科學建立研究生社會實踐能力培養(yǎng)體系研究生社會實踐能力培養(yǎng)是素質教育的基本要求,也是高校培養(yǎng)目標的題中應有之義。高校是培養(yǎng)研究生社會實踐能力的主體,在研究生社會實踐能力培養(yǎng)方面發(fā)揮著核心作用。

1.培育和形成良好的社會實踐氛圍加大研究生社會實踐能力培養(yǎng)的宣傳力度,提高全社會對研究生社會實踐活動的認識,在全社會形成全員重視、全員支持、全員參與的良好輿論氛圍,為研究生構建寬廣的平臺,使他們在實踐中參與、在參與中做貢獻。第一,充分認識研究生社會實踐的重要性和意義,切實把社會實踐納入到研究生教育培養(yǎng)體系中。第二,教師積極引導,鼓勵并引導研究生投入到社會實踐。第三,學校應該提供更好的社會實踐服務,促進研究生的社會實踐成果得到知識產權保護以及推進成果產業(yè)化。目前不少高校通過主動與地方和用人單位溝通聯系,根據不同學科不同專業(yè)面向社會的不同關注點,建立各類研究生社會實踐基地。同時針對用人單位和高校的需求,在用人單位建立博士生工作站,通過這些工作的開展,提高了研究生社會實踐的影響力,有力地推動了研究生開展社會實踐。

2.建立科學的研究生社會實踐培養(yǎng)方案教育部曾多次發(fā)文強調加強實踐教學,切實提高研究生社會實踐能力,要求高校將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融入到學位教育的全過程,這是社會發(fā)展的需要,更是教育自身發(fā)展的需要。高校應將社會實踐納入研究生培養(yǎng)方案中,并推動其制度化、規(guī)范化。第一,把研究生社會實踐活動的要求、內容納入研究生整體教學計劃,將社會實踐設立為研究生的一門必修課,嚴格規(guī)定學時、學分,確保社會實踐活動有目的、有計劃、有針對性開展。第二,在改革教學過程中,盡量提高教育教學的實踐化水平,要徹底改變教育教學中由老師單向向研究生灌輸知識的教育教學方式,轉變?yōu)檠杏懻n的模式,實行啟發(fā)式教學和探索式的學習。第三,為調動研究生參與社會實踐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應根據研究生的學科特點和個性特點,結合社會需要與時俱進地設計研究生社會實踐的內容和方式。最后,為保障研究生社會實踐活動深入持久開展,應逐步制定并完善社會實踐激勵考核制度。定期對研究生社會實踐活動進行檢查、督促、總結和表彰,保證研究生在校學習期間的社會實踐能與正常的教學、科研充分結合,進而形成穩(wěn)定的運行機制。教育部提出加大碩士研究生結構調整力度,重點擴大應用型、復合型人才培養(yǎng)規(guī)模,爭取2015年專業(yè)學位研究生占整個碩士生招生比例提高到50%以上,按照這一要求,專業(yè)學位研究生將有一個學期以上在用人單位學習實踐,這就為社會實踐建立學分提供了很好的契機,目前不少高校已經為此作出了教育教學改革。

3.重視校內社會實踐基地建設高校必須根據社會對專業(yè)人才技術、技能的需求,結合研究生綜合能力提升,對校內社會實踐基地投入足夠的人力、物力和財力,為研究生開展社會實踐活動提供場所和平臺,一方面是專業(yè)實踐平臺,另一方面是綜合能力提升平臺。高校應積極與相關用人單位在科學研究、資源共享等方面加強合作,采取和用人單位聯合辦實踐基地以及采取借、租、賃的方式加強實踐基地建設,聘請相關用人單位專業(yè)人員給研究生指導社會實踐,提高資源利用率和人才培養(yǎng)效益。校企間實踐性的合作有利于提供具有可行性的實踐課題,使研究生服務于公司、用人單位,為其提供技術支持和高級人才,提高市場競爭力,推動用人單位快速發(fā)展。

4.設置社會實踐創(chuàng)新學分,提升創(chuàng)新能力創(chuàng)新學分,是指全日制研究生在校期間根據自己的特長、愛好從事科研和實踐活動而取得具有一定創(chuàng)新意義的智力勞動成果或其他優(yōu)秀成果,經學校相關部門認定后被授予的學分。將創(chuàng)新學分納入教學計劃,制定創(chuàng)新學分實施方案。將創(chuàng)新學分記入研究生成績檔案[7],作為衡量研究生實踐與創(chuàng)新能力的評價辦法,從而有機地形成理論課與實踐課聯動的實踐教學內容體系。

5.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高校師資隊伍普遍缺乏實踐經驗,指導研究生實踐活動的能力不足,對培養(yǎng)研究生的社會實踐能力非常不利。受傳統(tǒng)的“應試教育”的影響,高校教師普遍存在重理論、輕實踐的現象,高校亟待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的建設。“雙師型”教師是指具有教師的修養(yǎng)和能力、良好的專業(yè)基礎和素質、具備業(yè)界工作的經驗和技能的一種復合型人才,是教師與業(yè)界上崗資質者在知識、能力和態(tài)度等方面的有機融合。因此,教師應具有扎實過硬的實踐技能,既能講授專業(yè)理論課,又能指導實踐操作,還是科研的主持人、參與者。高校要提高研究生社會實踐能力,必須建立一支具有創(chuàng)新意識與實踐能力相結合的教師隊伍??梢酝ㄟ^以下途徑建設“雙師型”教師隊伍:一是高校剛招聘的年輕教師在正式走上教學崗位前,先在學校實踐基地進行一段時間的實踐鍛煉,使其具備一定的專業(yè)實踐技能,經鑒定合格后聘為正式教師;二是加強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讓教師在教學實訓基地的建設中提高專業(yè)實踐能力和技術開發(fā)能力;三是有計劃地選派兩類教師到社會各級政府機關及科研院所頂崗培訓、掛職鍛煉。通過專業(yè)實踐,使教師掌握本專業(yè)在實際工作中的應用能力;四是鼓勵教師與用人單位聯合攻關,共同進行理論研究、技術改造和技術推廣活動,切實提高教師的實踐素質和教學指導能力,促進教師向“雙師型”轉化。

(二)充分發(fā)揮政府對研究生社會實踐的宏觀調控作用充分發(fā)揮政府的宏觀調控作用,是高校有效開展研究生社會實踐能力培養(yǎng)工作的重要保證。政府要充分發(fā)揮調控作用,為用人單位和高校的溝通搭建平臺,即政府搭臺,高校和用人單位唱戲。為用人單位積極參與研究生社會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提供政策支持。要鼓勵用人單位參與培養(yǎng),政府可以采取多項措施,其中最主要和最有效的就是通過制定切實可行的政策法規(guī)和經濟杠桿調節(jié)相結合的方法進行宏觀調控。明確規(guī)定政府、用人單位、高校、學生在研究生社會實踐能力培養(yǎng)工作中的職責權利,同時充分考慮用人單位的經濟利益,在產業(yè)政策、稅收政策、金融政策上向積極參與培養(yǎng)的用人單位有所傾斜,調動用人單位參與培養(yǎng)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目前,在沿海的發(fā)達縣市已經充分認識到研究生智力資源的重要性,開展了很多創(chuàng)新性的工作,如常熟、張家港、溫州、佛山等地,都是由政府牽頭,帶領用人單位主動走入校園,通過建立研究生社會實踐基地搭建與高校合作的平臺,有的提供土地供學校建實踐基地使用,有的甚至直接提供辦公大樓作為研究生社會實踐基地,讓用人單位在研究生社會實踐基地獲得智力資源,并通過實踐基地與高校建立溝通平臺,優(yōu)先開發(fā)高校的創(chuàng)新成果。真正形成了政府搭臺,用人單位和高校唱戲的良好局面。

(三)聯合社會資源搭建研究生實踐平臺社會實踐平臺的構建需要社會的共同關注與支持,健全和完善研究生社會實踐的長效機制,推動研究生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

1.建立相對穩(wěn)定的社會實踐基地為了給研究生社會實踐的開展提供長期穩(wěn)定的活動場所,必須建立一批規(guī)范、穩(wěn)定的社會實踐基地,以確保研究生社會實踐持續(xù)有效開展。高校應發(fā)揮自身學科和專業(yè)的優(yōu)勢,主動與用人單位建立相對穩(wěn)定的合作關系,建設一批具有良好合作關系、能夠為研究生社會實踐提供長期崗位的實踐基地。高校和用人單位在教育資源、技術資源、環(huán)境資源等方面各自發(fā)揮優(yōu)勢,即高校把知識優(yōu)勢、科研優(yōu)勢與用人單位的技術力量優(yōu)勢、資金優(yōu)勢有機地結合于研究生的培養(yǎng)過程之中,以實踐基地建設促進產學研合作,以產學研活動推動實踐基地發(fā)展,以達到培養(yǎng)高層次人才、實現科技轉化和服務地方經濟建設的目的,實現高校與用人單位“雙贏”。社會實踐基地合作項目必須建立健全客觀、科學的考核、評價體系,嚴格認真地評價研究生社會實踐實施過程及成果,保障研究生社會實踐的效益和質量。

2.重視校外兼職教師隊伍的建設根據社會實踐的目的、內容,一方面從用人單位聘請一些實踐經驗豐富、學術水平較高、符合研究生導師條件的專業(yè)技術人員為研究生合作導師,協助校內導師共同指導研究生社會實踐,實行研究生培養(yǎng)的“雙導師制”,教育部對碩士研究生結構的調整,大大提高了專業(yè)學位研究生的比例,而對專業(yè)型碩士研究生的培養(yǎng),必須實行校內外雙導師制,且需要大量選撥優(yōu)秀的校外兼職導師;另一方面選拔一些道德高尚、綜合能力強,有育人熱情的管理人員作為研究生社會實踐兼職指導老師。兼職教師隊伍的建立,有利于形成高校良好的實踐教學氛圍。校內外導師的合作指導,有利于研究生拓寬知識面,尤其有利于提高研究生的社會實踐能力和綜合素質,切實提高研究生培養(yǎng)質量,同時也能促進導師水平的提升,為創(chuàng)新型研究生培養(yǎng)提供廣闊的發(fā)展空間。

3.保障研究生社會實踐經費投入為了使社會實踐活動得以順利有效的組織實施,用人單位在年初經費預算中應設立研究生社會實踐專項經費,明確經費的使用范圍及用途,并根據社會實踐實施進程定期撥付,以提高經費使用的效益。社會實踐活動結束后,對研究生社會實踐成果進行科學合理的考核和評價,并對表現優(yōu)秀的研究生給予一定的物質或精神獎勵。建立社會實踐領導組織機構,積極爭取社會力量的支持,成立社會實踐活動專項基金。通過學校撥款、用人單位提供贊助、實踐活動創(chuàng)收以及合作老師提供經費支持等多渠道籌措社會實踐的活動經費,為社會實踐活動的開展提供堅強的物質保障。

(四)研究生社會實踐能力的自我培養(yǎng)研究生社會實踐能力培養(yǎng)最終要從潛移默化的被動提升轉變?yōu)樽晕遗囵B(yǎng)的主動升華。研究生只有主動參與到社會實踐活動中,才能使自身的社會實踐能力有較明顯的提高。一是強化自我培養(yǎng)意識。研究生應提高對社會實踐的認知程度,充分認識到參加社會實踐活動的重要性。不斷激發(fā)自我培養(yǎng)社會實踐能力的動機,提高自我培養(yǎng)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建立激勵自我成才的內在心理機制,按社會對人才的要求完善自己,使自己將來成為對社會的有用之才。二是樹立正確的價值觀。社會實踐活動作為第一課堂教學的延續(xù)和補充,是研究生吸取課外知識、豐富實踐經驗、培養(yǎng)個性情操、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的重要陣地。研究生要自覺學習科學理論,并通過深入社會實踐,加強對國情、社會的了解,使研究生把自己的人生理想與社會的需要結合,把自己的人生價值與社會價值結合,對自己未來的職業(yè)進行正確定位,用奉獻社會衡量和體現個人價值。

五.小結

第8篇:校內社會實踐總結范文

[關鍵詞]大學生 社會實踐 發(fā)展趨勢

[作者簡介]李同果,樂山師范學院黨委學生工作部部長,學生處處長,副教授,四川樂山614000

[中圖分類號]C642.4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2728(2009)07-0148-03

社會實踐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對于促進大學生了解社會、了解國情,增長才干、奉獻社會,鍛煉毅力、培養(yǎng)品格,增強社會責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社會實踐經過20多年的發(fā)展,目前已成為高校人才培養(yǎng)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既是共青團有廣泛影響的品牌活動之一,又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健康成長成才的有效途徑。因此,對大學生社會實踐的發(fā)展趨勢進行研究十分有意義。具體地說,今后若干年內,大學生社會實踐的發(fā)展趨勢將會呈現六方面的發(fā)展趨勢。

一、實踐目標科學化

所謂科學化,指在遵循大學生的成長規(guī)律和社會實踐自身規(guī)律基礎上,立足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和高等教育實際,從大學生社會實踐的培養(yǎng)目標、總體要求和設計原則等方面全面體現社會實踐的客觀規(guī)律和科學性要求,從而提高社會實踐的針對性、實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

(一)科學的培養(yǎng)目標。大學生社會實踐的培養(yǎng)目標要緊緊圍繞高等教育的人才培養(yǎng)目標進行設計,即有效促進大學生成長成才。2003年,教育部啟動并實施“高等學校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明確指出:“深化教育教學改革,著力培養(yǎng)大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實踐能力、就業(yè)能力和創(chuàng)業(yè)能力?!?007年,教育部《關于進一步深化本科教學改革全面提高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規(guī)定:“要努力提高大學生的學習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實踐能力、交流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而社會實踐正是培養(yǎng)學生這些精神和能力的有效形式。

(二)科學的總體要求。大學生社會實踐要認真貫徹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xù)的科學發(fā)展觀,遵循大學生成長規(guī)律和教育規(guī)律,以了解社會、服務社會為主要內容,以形式多樣的活動為載體。以穩(wěn)定的實踐基地為依托,以建立長效機制為保障。引導大學生走出校門、深入基層、深入群眾、深入實際,開展教學實踐、專業(yè)實習、軍政訓練、社會調查、生產勞動、志愿服務、公益活動、科技發(fā)明和勤工助學等,在實踐中受教育、長才干、做貢獻,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努力成長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

(三)科學的設計原則。大學生社會實踐應積極堅持五大原則:堅持育人為本,牢固樹立實踐育人的思想,把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素質作為首要任務;堅持理論聯系實際,提高社會實踐的針對性實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堅持課內與課外相結合,集中與分散相結合,確保每一個大學生都能參加社會實踐,確保思想政治教育貫穿于社會實踐的全過程;堅持受教育、長才干、做貢獻,保證大學生社會實踐長期健康發(fā)展;堅持整合資源,調動校內外各方面積極性,努力形成全社會支持大學生社會實踐的良好局面。

二、實踐活動社會化

所謂社會化,一方面指大學生從自然人到社會人轉化的過程中,不斷學習和掌握必要的知識、技能及特定社會的規(guī)范、準則,以獲得社會成員資格的過程;另一方面是動員全社會的力量,組織以社會需要和社會所提供的條件為基礎的社會實踐活動,實現把大學生培養(yǎng)成高度合格的社會成員的目的。

(一)實踐對象社會化。一方面。大學生正處在青年社會化的重要階段。在社會化的過程中,主要強調的是個人與社會生活不斷調適,是個人從“有機體生物人”發(fā)展成為“社會人”的過程;另一方面,社會實踐已越來越從學校的單向行為轉變?yōu)樯鐣嘟嵌噙叺幕有袨?,體現了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的社會化。

(二)服務機構社會化。社會化是大學生社會實踐發(fā)展的必然趨勢,是社會發(fā)展對大學生成長成才的必然要求,社會實踐必須不斷強化服務職能,由單一的高校為主向高校、政府和社會共同負責方向發(fā)展。為此,各級黨委和政府要為高校組織社會實踐活動創(chuàng)造條件,提供便利。高校要成立由分管領導牽頭的大學生社會實踐領導小組,統(tǒng)籌安排,抓好落實。要加強安全教育,制定安全預案,確保師生參加社會實踐安全。

(三)實踐活動社會化。社會實踐活動已經從開始時的領導意愿轉變?yōu)閷W生的內在要求,成為促進學生個體多樣化發(fā)展,加速大學生社會化的重要力量。近幾年出現的大學生見習行動、就業(yè)實踐、創(chuàng)業(yè)實踐等活動的嘗試,就是大學生社會實踐社會化的一個信號,學生就業(yè)時就更易受到用人單位歡迎。

三、實踐內容課程化

所謂課程化,指在社會實踐中。將一切有目的、有計劃地促進學生知識增進、能力提高、素質養(yǎng)成的社會實踐內容,劃分為若干活動項目,并將活動項目都視作“課程”,以學分為基本單位,對其進行系統(tǒng)規(guī)劃和管理。這種“課程化”使大學生實踐既克服隨意性與盲目性,又與其他理論課程具有不同的教學組織形式、教學過程、教學方法和評價方法。具有課程的規(guī)定性,能提高實踐活動的實效。

(一)實踐內容項目化。對社會實踐進行項目化管理,是研究社會實踐發(fā)展的趨勢,也是規(guī)范管理社會實踐的措施、注重社會實踐實效的體現和標志。首先,把社會實踐的活動內容優(yōu)化整合,實行項目羅列;其次,制定項目化的具體方案,如項目申報書、項目指導教師、項目評審辦法等;再次,進行項目招標、投標和運作;最后是總結成果,表彰先進。社會實踐項目化運作,既保證了大學生社會實踐項目有價值、可行性強,又明確了大學生社會實踐的責任。

(二)活動項目課程化。《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社會實踐的意見》明確指出:“要把社會實踐納入學校教學計劃,規(guī)定學時學分,對大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提出時間和任務要求。要把大學生社會實踐作為對高等學校辦學質量和水平評估考核的重要指標,納入高等學校黨的建設和教育教學評估體系。”所以,在課程設計上按學生所在不同年級側重相應的教育內容開展活動,即一年級學生著重理想信念教育;二年級強調社會責任意識教育;三年級以上的學生應把服務社會和培養(yǎng)成才意識作為首要任務。

(三)發(fā)展方向專業(yè)化。高校的社會實踐活動要圍繞專業(yè)培養(yǎng)目標來開展,以專業(yè)培養(yǎng)目標為中心的社會實踐,能夠促進社會實踐的目的性、教育性、服務性和效益性的統(tǒng)一。在新形勢下,高校社會實踐能否以專業(yè)化為中心展開,是衡量其發(fā)展水平與深度的一個重要標準。高校充分利用這些優(yōu)勢服務社會,使大學生和活動開展地雙向受益。

四、實踐基地多樣化

所謂多樣化,指在充分研究和把握大學生社會實踐特點及其規(guī)律的基礎上。根據大學生社會實踐的目標和要求,依據一定的模式、按照一定的步驟建立的與高校專業(yè)培養(yǎng)目標緊密結合的多種類型實踐基地,能夠實現社會實踐制度化、規(guī)范化和長期化。

(一)實踐基地多樣化。大學生社會實踐是一項長期性的、經常性的活動,所以建立社會實踐基地顯得很重要?!蛾P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社會實踐的意見》明確指出:高校要主動與城市社區(qū)、農村鄉(xiāng)鎮(zhèn)、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企事業(yè)單位、部隊、社會服務機構等聯系,本著合作共建、雙向受益的原則,從地方建設發(fā)展的實際需求和大學生鍛煉成長的需要出發(fā),建立多種形式的社會實踐基地,力爭每個學校、每個院系、每個專業(yè)都有相對固定的基地,長期堅持,使學生受鍛煉、當地見效益。

(二)實踐基地陣地化。社會實踐要發(fā)揮其教育功能,達到知識與實踐的統(tǒng)一、校內和校外的結合,必須加強陣地建設,特別注重實踐基地建設,要整合資源,夯實基礎,制定優(yōu)惠政策,在企業(yè)、部隊、城市社區(qū)、農村鄉(xiāng)鎮(zhèn)、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等,本著合作共建、雙向受益的原則,從地方建設發(fā)展的實際需求和大學生鍛煉成長的需要出發(fā),建立一批相對穩(wěn)定的形式多樣的大學生社會實踐基地。同時,要改變傳統(tǒng)觀念,積極引入市場競爭機制,得到地方政府和社會的認可和支持,實現學校、學生、教師和當地(企業(yè))多方共贏,實現社會實踐由短期化、分散化向長期化、陣地化轉變。

(三)實踐基地專業(yè)化。實踐證明,實踐基地專業(yè)化是大學生社會實踐發(fā)展的原動力,也是大學生社會實踐發(fā)展的趨勢之一。作為高校,在社會實踐基地的建設上,應著重與學生專業(yè)有機結合。首先,結合學校培養(yǎng)目標,建立一批融產、學、研于一體的綜合育人基地,為學生創(chuàng)造優(yōu)良的社會課堂;其次,結合學生專業(yè)特點。建立一批能夠延伸學生專業(yè)的實踐基地,可以按照融“專業(yè)技能、人才培養(yǎng)、社會服務”三位一體的模式,讓學生在實踐中受教育,長才干,做貢獻;最后,結合實踐單位特點,實現多方共贏。實踐單位要充分發(fā)揮高校師生的智力優(yōu)勢和專業(yè)優(yōu)勢,把建立實踐基地,優(yōu)化實踐環(huán)境與促進社會和諧結合起來,實現多方共贏。

五、實踐制度法制化

所謂法制化,就是通過一定的立法程序將社會實踐的基本要求、主要環(huán)節(jié)、工作程序及其督促檢查等內容及時加以總結歸納,融入有關法律和具體制度中,再通過司法活動使這部分明確化了的內容取得國家強制力的支持,用法律推動社會實踐的發(fā)展,逐步使社會實踐走向法制化。

(一)常規(guī)管理制度化。目前高校學生自主開展的社會實踐活動,由于在組織領導上主要依靠團委和學生工作部門,學校整體投入欠缺,經費不足。造成了此類活動有時流于形式,缺乏有效的管理制度。只有結合專業(yè)學習和教學計劃開展的社會實踐活動,由于目的明確,組織得力,重視程度高,有一定的規(guī)章制度作保障,能夠取得預期的效果。因此制定合理的規(guī)章制度,建立必要的保障機制。是高校社會實踐活動發(fā)展的必然趨勢。

(二)發(fā)展方向國際化。從多年來我國高校組織的社會實踐活動發(fā)展方向來看,各級政府、各高校在社會實踐法制化建設方面發(fā)展不夠平衡,應逐步借鑒國外在社會實踐方面的一些成功經驗。國外高校的社會實踐活動主要體現為“政府重視、社會參與、學校組織、家庭支持、個人實踐”的全社會網絡化運作,政府十分重視以法制規(guī)范社會實踐活動的開展,這些值得我們借鑒。

(三)規(guī)章制度法制化。立法是社會實踐發(fā)展的必由之路。從志愿服務項目來看,立法是國際上通行的做法。歐美國家和日本、韓國等國家及至墨西哥、菲律賓等發(fā)展中國家,都通過了志愿服務的專門法律。但迄今為止,我國尚沒有一部全國性的法律來規(guī)范志愿服務活動。從我國地方立法的實踐來看,目前已有廣東、湖北、江蘇、寧夏、北京等23個省、市、自治區(qū)制定了志愿服務地方性法規(guī),并產生了積極影響。實踐證明,通過法律形式為志愿服務確立合法的社會地位和相對穩(wěn)定的資金籌措渠道,以保障志愿服務活動的開展,促進志愿服務事業(yè)的良性發(fā)展,這是志愿服務事業(yè)在法治社會中得以深入推進的必由之路。

六、實踐評價多元化

所謂多元化,指社會實踐的評價應該改變單一的標準,嚴格按照學生自評、同伴互評、家長參評、教師和實踐單位綜合評定的民主的、開放的、網狀結構的評價體系,是對學生知識、能力、素質綜合評價的多元系統(tǒng),反映在評價的主體、內容和方式等環(huán)節(jié)的多樣性。

(一)評價主體多元化。學生是社會實踐評價的主體。對于學生評價而言,學生自我、教師、家長、同學、校內外實踐單位負責同志都可以成為評價者。同時應重視學生的自我反思性評價,提高他們辨別是非的能力和自我教育的能力。這樣更能充分發(fā)揮社會實踐評價的定向診斷、反饋激勵、發(fā)展、管理等多種功能。

(二)評價內容多元化。確定評價內容和標準時,一方面要考慮不同評價主體的特點,依據學生、同行專家、領導管理者具有不同的認知特點,分設出相對獨立的評價內容和標準;另一方面,要考慮不同學科的特點,評價內容的設計應具有概括性,盡可能量化。

(三)評價方式多元化。學生參與社會實踐后的評價,一直是我們工作的難點,也是著重要解決的問題。社會實踐的多樣性和靈活性,決定了考核應采用多元化的評價方式。評價方式上應全面運用定量、定性評價,以做到取長補短、有機結合。

[參考文獻]

[1],中央文明辦,教育部,,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社會實踐的意見(中青聯發(fā)[2005]3號)[Z],2005―02―01。

第9篇:校內社會實踐總結范文

關鍵詞:帶薪實習;意義;問題;對策

帶薪實習,也稱之為“合作教育”,是指高校與用人單位經協商后,安排大學生在一定時期內(一般為假期)參與用人單位某些崗位的工作實習,以拓寬大學生的學習環(huán)境和發(fā)展空間。簡單講,帶薪實習就是大學生取得勞動報酬的學業(yè)實習,與大學通常教學安排的義務的課程實習是有區(qū)別的。大學生參與帶薪實習的目的是提供給他們各種形式的實踐場景,以提高其適應社會的能力。帶薪實習是對大學生開展實踐教育的重要途徑之一。

一、大學生參與帶薪實習的現實意義

1.大學生參與帶薪實習有利于塑造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一個價值系統(tǒng),它內涵指導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精神、社會主義榮辱觀等重要思想。大學生在帶薪實習過程中逐漸提高的認知事物的能力、領悟到企業(yè)家艱苦創(chuàng)業(yè)的精神、員工愛崗敬業(yè)精神、集體主義精神、團隊合作的精神、勞動光榮等思想都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深刻意蘊。大學生帶著在校所學的理論知識,深入機關、工廠、企業(yè)、餐飲行業(yè)體驗勞動,運用知識,與人相處,了解他人與社會等行為本身就是在塑造科學的價值觀。這一方面避免一味在課堂學習枯燥的理論知識,另一方面自覺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到生產生活的實踐中來,讓大學生們潛移默化的感染與認同。同時,大學生與單位員工零距離的接觸,分享“老板”“管理者”“師傅”等的人生閱歷與感悟,從而把書本的深奧的理論通過“工作對話”的方式融入到實踐教育過程當中。通過數個寒暑假的帶薪實習的磨練,持之以恒的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最終會指引大學生成才與進步,成為合格的社會主義所需的人才。

2. 大學生參與帶薪實習有利于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

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是一個復雜的漸進的過程。目前一些大學生的共同弱點是“眼高手低”、動手能力差、綜合能力不高大學生通過積極參與帶薪實習活動,可以提高實踐認知能力,克服自身存在的缺點與不足。這是因為大學生參與帶薪實習的實踐過程中涉及到與實習單位各種人、各種事情打交道,他們在與人相處,做各種事情的過程中就會涉及到溝通能力、書面表達、電腦操作、人際交往、團隊合作等能力的鍛煉與提升。例如,實學生向車間師傅學習操作技能的過程,向黨政干部學習公文寫作的過程既是溝通能力的鍛煉又是操作技能、寫作能力提升的過程;再如,安排到辦公室從事秘書工作既是人際交往能力、處理各種事務能力的鍛煉,又是寫作能力、計算機操作能力、歸納總結能力等動手能的提高。同時,在實習過程中也會讓學生逐漸明白:做好平凡之事并非易事,它需要投入心智,做好簡單的平凡的事情意義重大,這是為將來做好大事、重要事奠定堅實的基礎??梢?,大學生積極參與帶薪實習意義深遠,是鍛煉大學生綜合能力提升的理想路徑。

3. 大學生參與帶薪實習有利于緩解經濟壓力,豐富大學生活

當前,高校大學生利用課余時間特別是寒暑假兼職打工的人數越來越多,他們的獨立意識越來越強,他們想通過自己的勞動掙錢是一個比較普遍的想法。而給他們提供帶薪實習機會便滿足了這個要求。既鍛煉又能賺錢。一方面在工作體驗中享受到勞動創(chuàng)造價值帶來的快樂,另一方面通過獲取報酬認可自己勞動的付出與收獲。這種方式促進了大學生能力的提升,緩解家庭經濟壓力,特別是針對貧困家庭的學生來說,更是難得的機會。貧困家庭的學生則可以借助這個平臺,既為自己解決生活費、甚至部分學費問題,減輕家庭經濟負擔提供了機會,同時又是利用假期,在不耽誤學習的情況下,參與社會實踐鍛煉,把學到的理論知識及時運用于實踐,增知識,長才干,豐富了大學生活??梢哉f,帶薪實習是一些大學生喜歡選擇的一種實踐學習方式。

二、大學生在參與帶薪實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1.大學生對帶薪實習的認識存在偏差

筆者在長期從事學生管理工作的過程中,了解到一些大學生對什么是社會實踐?為什么參加社會實踐?什么又是帶薪實習等問題缺乏深刻的認識,甚至頭腦中根本沒有這方面的概念,認識模糊不清。認識不到參加社會實踐活動的重要性,主觀隨意性比較大,認為可有可無,可不參加也可參加。當然,學生的認識不到位,思想混亂,這跟學校的教育、教師的引導有一定的關系,亦或與用人單位在對學生安排的實習工作也存在一定的關聯。但是,反過來想想一些學生對實習的一些膚淺的認識,如:“實習啥?畢業(yè)后再說!”“高考整得我太累了,又去受罪,不干!”“那是學校沒事給我們找的活兒?!薄吧暇W打游戲安逸,實習的事情與我無關!”“單位盡安排低賤的活兒讓我做,丟人!”等等??纯催@些學生消極的對待社會實踐的態(tài)度,說明他們對社會實踐及帶薪實習就正確價值觀的塑造、艱苦創(chuàng)業(yè)精神的學習、學會做人做事能力的培養(yǎng)等方面認識不夠,目標不清,因而行動懈怠。這些現象不得不讓我們的學校、社會要肩負起對大學生的正確引導、及時糾正偏差的責任中來。

2.大學生自身的能力與素養(yǎng)存在差距

當代大學生多為90后大學生,他們身上雖具備思維敏捷、獨立性強、信息量大、主動展現自我等優(yōu)點,但是,在現實的生活里,他們往往又表現為以自我為中心,凡事首先考慮自己,大局意識缺乏;他們生活閱歷淺薄,判斷是非、處理問題的能力較差;一些來自獨生子女家庭的學,吃苦的經歷少,心理抗挫力差,依賴性較強。這些特征,在他們參與帶薪實習的過程中體現得較為明顯。在我們與實習單位交流的過程中,常常都會收到實習單位反饋的一些信息。他們說,有些實習生在家可能太過寵愛,不能吃苦,不會做事,單位安排的簡單的事情,一怕吃苦二怕做不來;有些實習生在工作期間,不遵守單位上下班規(guī)章制度,想來就來,想走就走,我行我素,且上班期間不是認真做事而是無止境地上網、電話聊天,豪不顧及周圍同事的影響,……等等這些情況都說明當代大學生自身的能力與素質有待提高,實踐能力有待加強。

三、引導大學生積極參與帶薪實習活動的對策探析

1.轉變大學生思想觀念,讓他們充分認識參與帶薪實習活動的重要意義

在每年學生參與寒暑假的帶薪實習活動中,我們通過座談、走訪了解到一些同學參與此項活動的熱情是高漲的,積極的,主動的,但也一些同學思想觀念未發(fā)生根本轉變,認識不到參與社會實踐對能力提升的重要性。文章前面也相應提及了在一些同學的思想觀念上存在的不良現象:不知曉參與社會實踐的意義,認識模糊不清,動機各異,導致他們參與帶薪實習活動的積極性不高,躲避,亦或中途“逃跑”等現象發(fā)生。作為學校有必要在學生參與帶薪實習前利用校園廣播、報刊、網絡、宣傳欄等媒體對大學生開展這方面的宣傳教育,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學習觀、實踐觀,圍繞時代的主旋律,教育他們利用各種社會實踐途徑收獲真知、增長才干。學校教師、輔導員利用課堂教學、周末思想政治教育等途徑加強對大學生參與社會實踐活動現實重要意義的教育與引導,定期組織學生進行帶薪實習等社會實踐活動的經驗交流與總結,在全校、各學院展示一批優(yōu)秀的有價值的理論與實踐的成果,讓更多的學生參觀、欣賞與學習,潛移默化影響他們、感染他們,激發(fā)他們參與帶薪實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

2.多渠道增強大學生的綜合能力,提高大學生的素質

當代大學生要適應社會發(fā)展的需要,學會做人、學會做事,順利就業(yè),真正成為對社會有用的合格人才,就必須努力培養(yǎng)自身的綜合素質,提升自己的競爭力。大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與提高,除了自身自覺加強學習與提高之外,學校應通過多種途徑、多種方法開展對大學生綜合素質、綜合能力的提高。從高校教學來講,加強人才培養(yǎng)方案的修訂與實施,減少實用性不強的理論課程的學習,增加更多的實踐教學任務;從學生管理工作來講,認真對大學生開展思想政治教育,開展良好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教育,鼓勵學生利用閑暇時間積極參加校內外各類實踐活動。學校利用寢室管理、活動、講座、競賽、帶薪實習等載體對大學生進行教育,讓大學生真正明白,校內鍛煉不是走過場,帶薪實習、“三下鄉(xiāng)”鍛煉不是走過場,而是真真實實在鍛煉和提高。包括帶薪實習在內的社會實踐鍛煉是一個綜合的系統(tǒng)工程。只有我們對學生參加各種實踐鍛煉做好充分培訓與準備,在鍛煉中,在實習的過程中隨時對學生加強實踐本領和為人處事藝術的指導,才能確保各類社會實踐活動的順利開展,確保大學生在學中做,座中學,不斷提高他們的綜合能力和水平。

3.以生為本,密切關注學生的實習動態(tài)

大學生在校外單位實習時,接觸到的是陌生的環(huán)境,遇到的是陌生的人和事,實習之初,可能表現出這樣或那樣的不適應,學校的指導教師或輔導老師就應多關注在外實習的同學,隨時掌握學生的實習狀況,通過走訪、電話、網絡等方式有針對性地了解學生的實習狀況、關心指導學生,了解他們內心真實的想法,密切關注他們的思想動態(tài),隨時溝通與交流,對他們遇到的難題及時疏通與指導。同時提醒學生在帶薪實習的過程中要多動腦筋,要善于觀察問題、分析問題和及時解決問題。對不懂的問題,不熟悉的業(yè)務,放下面子,多向同事、師傅學習請教,力爭讓每個學生學有說獲,學有所用。

4.引導學生做好帶薪實習的總結與理論研究,使實踐育人實效最大化

經驗是富貴的財富。善于學習別人成功的經驗,不僅可以使一個人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少彎路,少摔跟頭,還可以大大縮短成功的進程,并且為后來者提供前車之鑒。帶薪實習結束,教師應引導學生積極總結帶薪實習經驗,必要時開展相關理論研究。一是可以提高學生總結事物、提高科學研究水平的能力,更重要的是總結的經驗和理論成果讓低年級或以后進校的學生有學習和借鑒的機會,不走甚至少走彎路,在帶薪實習中獲取更大的收益。如此循環(huán)堅持下去,帶薪實習中的規(guī)律性的東西讓我們不斷地總結與提高,無疑會逐漸深化師生對教育規(guī)律的探索和認識,如此反復,會讓帶薪實習活動形成規(guī)律化、科學化、制度化的一項系統(tǒng)化的工程,大學生在這項工程里不斷進步與成長,是實踐育人實效最大化。

參考文獻

[1]代征,汪露.大學生帶薪實習應解決的問題及對策[J].常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5).

[2]張勇.論大學生帶薪實習及其權益保障[J]. 高教探索,2008(2).

[3] 孫楚航.創(chuàng)新大學生社會實踐模式的一種嘗試[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