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我與嬸嬸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2、 自我解嘲:用言語或行動為自己掩蓋或辯解被人嘲笑的事;
3、 自我陶醉:沉醉于某種事物或境界里,以求得內(nèi)心的安慰,指盲目地自我欣賞;
4、 自我作古 :作古:創(chuàng)始,由我創(chuàng)造,指不沿襲前人;
5、 自我吹噓 :比喻自我吹噓、夸張;
[關(guān)鍵詞]《孔繁森》 人性 神性 人神合一
北影電影《孔繁森》畫面背景寬廣遼闊,色彩瑰麗壯觀,氣勢恢宏磅礴,有很濃的歷史文化氛圍。
從某種意義上講,該片的成功不僅體現(xiàn)在人物形象的塑造和故事情節(jié)的剪輯安排上。更體現(xiàn)在片中現(xiàn)實生活與文化歷史背景的鉚合上。即神秘的宗教文化和遠離現(xiàn)代文明的洪荒背景。以及這個背景下生活著的一大群真誠善良、勤勞樸實。有旺盛生命力的人的活動,結(jié)合得天衣無縫。該片在技巧上的輯合,主要通過幾組鏡頭安排了幾次人和神的較量,展現(xiàn)了物質(zhì)和精神、文明與落后、人性和神性、現(xiàn)代生活與原始洪荒環(huán)境相遇時碰撞產(chǎn)生出的激蕩靈魂的火花。而在較量和碰撞之后又安排了人和神的握手媾和,從而在一種神的靈光籠罩下顯示了人性的偉大光芒。
鏡頭一:燈盞,圓給人類孩提時代的夢
“爺爺。為什么要點燃這些燈盞?”一個稚嫩的童音,把觀眾的目光引向銀幕上香霧繚繞燈火閃爍的大昭寺。
“因為點燃它,燈光就會引你回到家里?!彪S著孔繁森的回答,我們的思緒也跟著那兩個小孩的思想飛向遠方。
這是一個真實而又簡單的童話。它只能盛開在有著悠久的宗教歷史傳統(tǒng)和神秘文化背景的拉薩。在這組簡短的對白中,包含了一個人人都經(jīng)歷過的認識發(fā)展過程,那就是童年――這一人類認識的蠻荒時代。由于認識的粗淺和天真的想象力,產(chǎn)生出一種對童話和神話的執(zhí)著與狂熱。但編導不僅是為表現(xiàn)生活的真實。而是試圖讓人和神作一次具體現(xiàn)實的邂逅。并賦予片中人物活動環(huán)境以特殊的背景象征意義。大昭寺閃閃的燈盞象征了神秘蒙昧的人類孩提時代的夢,象征了這片荒蕪的土地上人們頭腦中色彩濃濃的神性。這個序曲不僅自然地把兩個孤兒的命運與孔繁森聯(lián)系在一起,而且作為片中人神對話的開始,為后面故事的發(fā)展營造了很濃的歷史文化氛圍,使人物形象得以在人神交織互相碰撞中得到更深層次的展現(xiàn),并隨著情節(jié)發(fā)展在人神撞擊中把主人公身上的人性光輝展露得淋漓盡致。
在這一對答中,頭腦清晰的主人公看起來對神作了一次小小的讓步,但這種讓步是以表面上對神的虔誠和骨子里實實在在的嘲諷為前提的,其實是在從容的對答中穩(wěn)穩(wěn)地占了上風。
鏡頭二:流浪歌手,人與神的再次變鋒
真正的人神較量發(fā)生在乘車赴任阿里途中那位寧愿走路而不愿搭便車的流浪歌手身上。
在阿里生活著一群生命力極強的人。他們在極端艱苦的環(huán)境里頑強地工作和生活著。這里氣候高寒,冰天雪地,人跡罕見,車輛難行。這里缺水少糧,缺電少煤,缺衣少鞋,缺醫(yī)少藥。是什么力量支撐著他們昵?是神!
在壘石遍地經(jīng)幡翻飛的神山,孔繁森再次邂逅了途中見過的流浪歌手。與這位朝拜者的再次相遇,是機緣湊巧的偶合嗎?當然不是。它是編導有意安排的人神交鋒的第二個回合。鏡頭里孔繁森把一件大衣披在了裸著右臂閉目祈禱的歌手身上。出乎意料,他居然再次遭到拒絕,大衣被送回孔繁森手里。藏族歌手只解釋了一句:“我有我的……神,他就是我的衣服?!币痪湓捦钢鴮ι竦膱?zhí)著,展示了一種神秘頑強的生命力。這種巨大的生命力遠非物質(zhì)所能代替,這種執(zhí)著的信仰也遠非物質(zhì)所能動搖。人性和神性的第二次交鋒。碰撞出的火花讓人為之心折。表面看來這次交鋒的結(jié)果,神勝利了,人失敗了。
鏡頭三:佛珠,神對人的讓步
在視察工作途中,孔繁森邂逅了一個八十多歲的藏族老大娘。她正患著肺炎,抖縮著躺在床上。她衣著單薄,腳上的鞋早已破爛不堪??追鄙忾_衣服用胸口去溫暖大娘冰冷的瘦腳。大娘干涸的眼里流下了熱淚。一家人口里喊著:“活菩薩!”
再次回到大娘小屋時,她卻已經(jīng)去逝了。她的妹妹把一串佛珠交給孔繁森,說是姐姐留給大慈大悲的活菩薩作紀念的??追鄙峙醴鹬椋劾锝蛔×飨戮К摰臏I珠。人和神再一次的碰撞交鋒。神失敗了,作出了一次重大的讓步,神性承認了人性的偉大。那串象征神性的佛珠成為了人性的戰(zhàn)利品。
鏡頭四:哈達,人與神的握手媾和
雪災中,小戰(zhàn)士于青藏為保障通訊線路暢通犧牲了。這位17歲的戰(zhàn)士因父母雙亡,很小就進入了革命隊伍。在視察部隊時,孔繁森認識了他,并取下自己手上的手表送給他,還教戰(zhàn)士們唱《說句心里話》。
在救災慶功會上,不見了于青藏的身影。孔繁森聽到于青藏犧牲的消息后,打消了叫戰(zhàn)士們唱歌的興趣。邁著沉重的步子走出會場。戰(zhàn)士們卻自己唱起了那支《說句心里話》,歌聲在高原上顯得無比的悲壯。
歌聲中,孔繁森驅(qū)車來到于青藏犧牲的地方,下車將一張哈達系在一根電線桿上。潔白的哈達在風中高高飄揚。
在這里人與神沒有交鋒和碰撞。而是很友好地握手媾和。象征神性的哈達被作為一種悼念亡者的符號。賦予了人性的價值和內(nèi)涵。而于青藏則由人上升為神,取得了一種永生和不朽的意義,令孔繁森肅然起敬。人和神、人性和神性友好地走在了一起。
鏡頭五:宴舞,人與神的最后融合
如果我是雨神,我就會在這降下一場及時的大雨,讓人們有足夠的飲水和用水,讓所有的大壩都蓄滿積水,讓小草得到滋潤,讓小樹茁壯成長,讓一切煥然一新,更加美好。
“嘩啦啦,嘩啦啦
……”一場大雨鋪天而來,豆大的雨點倏然而至,敲打著馬路的路面,敲打著玻璃窗,濺起白蒙蒙的水霧,雨是那么急,只見一道道雨絲密密的交織著,重重的雨霧遮住了遠處的景物。
轉(zhuǎn)運工作一切順利。70多米高的船箭組合體,僅用了一個小時,就從裝廠房運到了發(fā)射塔。一切安然無恙,飛船將準時發(fā)射!
“點火!”??“起飛!”從此,浩瀚的太空中,又留下了兩個中國人的名字??費俊龍、聶海勝。這一刻,無人可以避諱,在世界民族之林中,中國在崛起,中國在前進!每一個炎黃子孫,都因“神六”的成功而激動!
12日9時,當神舟六號載人飛船冉冉升入太空之時,億萬中國人民收獲的,不僅僅是對中國航天事業(yè)新突破的自豪和喜悅,還有走科學發(fā)展之路,謀科技興國之策。
“神六”的發(fā)射不由的另我想起一件事:
一、終身體育的含義
終身體育是指一個人終身地接受體育教育和有目的地實施體育鍛煉,來提高身體素質(zhì)、增進健康狀況、滿足精神需求。
隨著社會經(jīng)濟的發(fā)展,人民生活水平和文化素質(zhì)的不斷提高,體育運動愈來愈成為社會發(fā)展和人民生活不可缺少的內(nèi)容。而學校體育是學校教育的一部分,對實施終身體育起著很重要的作用。學校為終身體育提供了實踐的環(huán)境,人的一生接受系統(tǒng)體育教育最長、最有時間保證的階段就是學校體育。因此學校體育不僅對終身體育具有承先啟后的作用,更重要的它是終身體育的基礎(chǔ)。
二、如何實現(xiàn)終身體育的教學目標
1.突破傳統(tǒng)的體育教學思維模式,建立多元化的教學思維模式
在我國傳統(tǒng)教學觀念中,不同的學科、不同的階段都有細致統(tǒng)一的教學計劃和評價體系。體育教學也不例外。在這種缺乏張力的教學計劃和評價體系的指導下,學生的身體素質(zhì)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但是對于運動的興趣卻沒有能起到提高的作用。北京理工大學1993~1998年的一份跟蹤調(diào)查報告顯示:每周堅持三次以上一小時鍛煉者,一年級占33%,二年級占28.1%,三年級占20.6%,四年級占13.2%,研究生占10%,畢業(yè)后占7.2%;偶爾參加鍛煉的(除上體育課外),一年級占62.6%,二年級占63.6%,三年級占41.7%,四年級39.8%,研究生占30%,畢業(yè)后占16.8%。由此可見,隨著年齡的增長,參加體育鍛煉的人越來越少,除去學習任務重、工作壓力大等客觀因素外,運動興趣不夠強烈、缺乏科學的運動觀也應是主要原因之一。要解決這一問題,首先應該充分了解學生的心理、生理特點,在此基礎(chǔ)上建立一個能夠滿足學生需要,適合學生個性發(fā)展的多元化的教學思維模式。有資料反映67.2%的學生是因為沒有體育特長而未養(yǎng)成鍛煉習慣的,要培養(yǎng)學生的運動特長,就需要我們突破傳統(tǒng)的體育教學思維模式,建立適合當代大學生發(fā)展需要,適應學生個性特點的多元化的教學思維模式。
2.突破傳統(tǒng)體育教學手段,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一些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完成體育教學任務
以培養(yǎng)和發(fā)掘?qū)W生運動興趣為目的的多元化的體育教學思維模式,其主要表現(xiàn)就是能夠使廣大同學在運動中充分感受體育的樂趣,具體而言就是充分的運動感、放大的空間感、人際交流的自由感、掌握知識技能的成功感、對新運動體驗的滿足感。要實現(xiàn)這一目標,就需要我們突破傳統(tǒng)體育教學手段,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一些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完成體育教學任務。
(1)教學內(nèi)容的準備上,充分利用信息差原則,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并留足學生自主學習的時空,讓廣大同學充分體會獨立完成技術(shù)動作的滿足感。一般而言,信息差越大,學生的學習興趣越大。另外,要確立明確、集中、恰當?shù)慕虒W目標。教學目標的確立,既要明確,又不可搞“一刀切”,要根據(jù)學生的個體差異在一定范圍內(nèi)靈活波動,從而使所有學生都有可能嘗到成功的喜悅;同時,在目標的設(shè)定上應將長遠目標與短期目標結(jié)合,使學生保持一種良好的新奇感。
(2)教學內(nèi)容的實施上,充分利用寓教于樂的原則,通過運用新穎、多樣、有效的教法來激發(fā)學生體育學習的興趣;教學過程中師生盡量做到共娛共樂,在學生出現(xiàn)技術(shù)上的錯誤時,教師應盡量運用“無錯原則”,積極創(chuàng)造一種平等和諧與相對寬松的環(huán)境,幫助學生弄清問題產(chǎn)生的原因,充分調(diào)動學生自己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積極性,從中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
總之,終身體育不僅僅是人們個體發(fā)展的需要,也是提高全民族體質(zhì)的需要,更是全人類社會發(fā)展的共同需要。學校體育要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從事體育活動的能力和學習的主體積極性,是讓學生在學生時代學會有“一技之長”,養(yǎng)成與掌握終身進行體育鍛煉的習慣和意識,讓學生認識到體育的價值,生活中離不開體育,體育給他們帶來無窮的樂趣。
參考文獻:
[1]毛振明.《如何正確理解與運用主學習》(中國學校體育).2006年第9期28~31頁.
[2]王海源.《析德國學校大眾化健身體育的發(fā)展觀》(中國學校體育).2006年第9期58~59頁.
這天,我又在媽媽嘮叨聲中入睡了……
第二天,我真是一覺睡到自然醒,慢悠悠的睜開了眼——咦!這不是我熟悉的天花板?。杨櫵闹堋@,不是媽媽和萌萌的房間嗎?我怎么會睡在這里?我想坐起來,忽然發(fā)現(xiàn)這很難辦到——我的頭根本抬不起來,我張嘴想要喊道:“媽媽——”但原來清晰的發(fā)音變成了“啊哇哇——”
媽媽走過來,臉上洋溢出溫柔,她輕聲地說:“哦!萌萌!你醒了!”萌萌?我……我不是陳鈺嗎?再舉起我肉肉的小手,什么?怎么變得這么“袖珍”了?天哪,我變成妹妹了?!那妹妹是不是變成我了!真是太好了!
媽媽抱起我,來到我的房間,沖著“我”大喊:“陳鈺!起床啦,星期六也要應該早起寫作業(yè)!”只見“我”一臉疑惑的起了床。她驚奇的看著自己靈活自如的手腳,指著變成妹妹的我,結(jié)結(jié)巴巴說我-們-怎-么-換-啦!媽媽又開啟了嘮叨模式:“換什么呀?快點吃早飯寫作業(yè)了!”
一會,媽媽將我攬入懷中,給我喂奶,我張開嘴準備享受甘甜的乳汁,可是沒有我想的那么美味,那妹妹怎么吃的那么香甜。吃完奶放入嬰兒車拿出了幾個玩具給我玩——撥浪鼓?熊玩偶?還有一本被撕得破破爛爛的書?這么小兒科的玩具也給我玩!我勉強拿本妹妹撕破的書看看。我想:妹妹還總是哭,當小孩多好呀!不是吃就是玩嗎?
中午吃飯的時候媽媽端著一碗白米粥要喂我喝,不對,我要可口的雞翅,我要紅燒排骨,看著變成妹妹的“我”,右手拿著一塊排骨,左手抓著雞翅,拼命的塞進嘴里,我眼饞的口水都流出來了,嗯嗯的想要肉,可是媽媽卻不停地往我嘴里喂白粥……
一轉(zhuǎn)眼到了下午,妹妹在旁邊看著我,她悠閑的吃著薯片,喝著可樂,而我只能眼巴巴的觀望。我嗯嗯的叫起來——“我要吃!”可惜,誰也不懂我的語言,媽媽手忙腳亂的給我遞玩具,八音盒?不要,小鈴鐺?不要,我一直要不到喜歡的東西,急得哇哇大哭,奮力向前一躍,近了,更近了,眼看就要碰到薯片,媽媽一把將我拽回去,說你可不能吃薯片,妹妹還在我面前拿著薯片晃了一下,然后壞笑著放到嘴里。
朗朗的叫賣聲響徹在食堂上空,同學們井然有序地排隊、買飯、刷卡。因正值晚飯時間,還有很多同學不斷向食堂涌來。突然食堂停電了,刷卡系統(tǒng)瞬間癱瘓,食堂師傅們緊急討論,請來老師商量后,決定先打飯菜,待來電之后再刷卡付錢。然而,過后檢查當日的營業(yè)額,竟與以往基本相符……
這是同學們正在進行演出的儒學校園劇的場景。這一幕根據(jù)真實情況改編的校園劇博得了現(xiàn)場觀眾的熱烈掌聲。原來《論語》的精神也可以通過這種方式表演出來。
以往上語文課,同學們最感頭疼的就是《論語》。單是字面意思就很難理解了,更別說更深層次的精神和內(nèi)涵。老師對于《論語》的教學,其實也是困難重重,不是這個學生不懂就是那個學生不理解,花在《論語》上的時間遠比花在現(xiàn)代文上的時間多,因此老師也在努力探索著教學《論語》的新方法。通過儒學校園劇的展演,同學們不僅對《論語》進行了全方位的剖析,同時也嘗試將《論語》放到一個合適的環(huán)境中去運用。除此之外,為了演好這臺劇,一些原本不喜歡語文的同學竟然也積極投身于對《論語》的研究中。這也許是儒學校園劇給同學們的學習帶來的最直接的益處吧。
想安靜,就散漫地過一天。細致綿軟的沙灘,在耀眼的陽光下,閃爍著白色的光芒。當海浪輕輕吻著腳背,當海風微微拂過臉頰,在這片碧水藍天下,說出你們的相愛的誓言,那將是多么的浪漫入骨。
想瘋狂,就參加海上活動。叢林探險、船上垂釣、拖釣、潛水、伏潛、體驗飛機駕駛、軍艦島暢游、乘坐潛水艇、高空跳傘,每一次感受都是心跳,每一個項目都會玩得心花怒放。
宜靜宜動,這就是天寧島和塞班島。
潛入蔚藍 雙腳踏上海底世界
玩潛水不一定要懂得游泳,不會游泳的人反而更容易學會,因為早鴨子在水下會很聽話,而會游泳的人經(jīng)常自作主張,反而可能出事。
教練一般會教你以下內(nèi)容:怎樣在水中呼吸;潛入水底后,眼罩如果進水怎么辦;嘴巴如果進水怎么辦;耳朵感到壓力怎么辦;戴上腳蹼后怎么劃水;一旦遇到緊急情況,如何打手勢表示。半個多小時的講解后,初學者便能背上氧氣瓶、腰間縛上鉛塊、戴上呼吸器和眼罩,到水中訓練了。
克服最初的緊張、適應了用呼吸器呼吸后,海底世界的一切都變得奇妙。潛水的最底部一般是沙地,戴腳蹼后,人就無法在海底行走,只能做趴下狀,摸索著繩子,匍匐前進。對于初次潛水的人說,安全最重要,為了安全,水下還有一根浮標狀的繩子,由另一名潛水教練拉著,一旦有事,可迅速拉出水面。
這一活動大都在天寧島進行,因為這里才有中文教練。
游樂軍艦島 漂浮海面與魚共舞
軍艦島以水清沙幼聞名,四周為白沙灘,是珊瑚被沖刷磨細后形成的,附近海域都是珊瑚礁,透過清澈的海水可看見色彩繽紛的熱帶魚。
這里游泳的范圍有限,但即使在這有限的范圍內(nèi),仍能看到不少海底美景。站在沙灘上看過去,水色深藍的地方有珊瑚礁,水色淺藍的位置下則是白沙灘;漂浮在水面上,身下便是熱帶魚在穿梭,拿些香腸放下去,成百上千條魚會向你涌來,一派繁花似錦。
為什么要解于丹的“毒”
于丹走紅后,人們一直在談論于丹和“于丹現(xiàn)象”。最具有代表性的還是徐晉如等十博士對“于丹現(xiàn)象”的憂心忡忡,徐晉如先生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指出:“我們在編寫這本書的時候,從來沒有想過要針對于丹個人,我們感到憂慮的是當今文化淪落的令人難為情的現(xiàn)象,為何我們的經(jīng)典不再為一部分人尊重?為何一部分人對靈魂向上,知識豐盈毫無興趣?我們該如何重建美德?這才是我們關(guān)注的問題。當然,于丹女士在她的兩本‘心得’中的常識性錯誤,我們也做了必要的疏解?!睆男鞎x如先生的話里,我們可以知道這樣的信息:一是于丹所講的東西實際上是誤讀;二是于丹所講的東西勢必會誤導大眾。對啟蒙沒什么好處;三是于丹所講的東西是在糟蹋經(jīng)典著作,是對知識的不敬畏。
實際上,在一個開放社會里,于丹有講孔子與莊子的自由,我們讀者同樣有糾正和批評的權(quán)利,徐晉如等十博士在本書中所提出的觀點,無非是想糾正于丹所講的孔子與莊子的常識性錯誤,引導大眾以思辨的態(tài)度接受經(jīng)典著作的啟蒙,從內(nèi)心深處喚起對知識的敬畏之情,這不能不說是用心良苦。
于丹在怎樣糟蹋孔子與莊子
在徐晉如等十博士看來,于丹所講的《論語》和《莊子》其實是不正確的,是在糟??鬃优c莊子,于丹又是怎樣糟蹋孔子與莊子的呢?從《解“毒”于丹――告訴你未被糟蹋的孔子與莊子》一書中,我們可以了解到于丹有這樣幾種“毒”:一是于丹的講解犯了“常識性錯誤”。我們且不說于丹在講《論語》與《莊子》時,犯下多少個古漢語理解的錯誤,諸如將春秋時期的“士”理解為“知識分子”、將“冕衣裳者”理解為“當官的人”,曲解《莊子》的寓言故事,等等,單從書的主題來說,于丹是在誤讀《論語》和《莊子》,這才是真正的“毒”。于丹在講解《論語》時的觀點是:“《論語》告訴大家的東西,永遠是最簡單的?!墩撜Z》的真諦,就是告訴大家,怎么樣才能過上我們心炅所需要的那種快樂的生活,說白了,《論語》就是教給我們?nèi)绾卧诂F(xiàn)代生活中獲取心靈快樂,適應日常秩序,找到個人坐標?!逼鋵?,這是于丹講《論語》的要害所在,使得她自始至終把孔子當作是“快樂哲學的代言人”。稍微懂點《論語》的人都知道,《論語》實際上是“教我們?nèi)绾卧诓缓侠淼默F(xiàn)實狀況下建構(gòu)一種理想的政治文明生活,它具有強烈的針對性和反抗性”。于丹在講解《莊子》的時候,同樣將《莊子》一書理解為關(guān)于人生哲學的書,將《莊子》所講的“生死觀”說成:“生與死,是人生的兩個端點,人生是一條不歸路,當你走到終點時,才會想起途中的遺憾。只有真正理解了生命的意義,才能正確面對死亡?!逼鋵崱肚f子》所說的“生”與“死”是同一的?!肚f子》一書不僅是一部關(guān)于人生哲學的書,更是一部關(guān)子政治理想的書。
第二,于丹作為一個知識分子糟?!墩撜Z》與《莊子》,實則是對知識的不尊重,甚至是對知識沒有起碼的“敬畏之情”。這是于丹的第二個“毒”。《解“毒”于丹――告訴你未被糟蹋的孔子與莊子》一書主編之一楊昊歐先生認為:“我們不會因為大眾不懂,而放棄鉆研,切磋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我們也不會因為大眾不懂,抗拒,轉(zhuǎn)而迫不及待地把神圣的經(jīng)典庸俗化為時尚的花邊文章?!庇诘にv的孔子和莊子很“樸素”,看似能讓15歲的中學生都能聽懂,但其背后隱藏的潛臺詞卻是:這些偉大的著作并沒什么了不起的。這種對大眾的誤導,直接導致原本高雅的傳統(tǒng)文化成了庸俗的大眾文化,使大眾不再對高雅的經(jīng)典著作產(chǎn)生肅然起敬的態(tài)度,可能會使更多的人對經(jīng)典著作產(chǎn)生反感。第三,于丹的第三個“毒”便是誤導知識分子,將經(jīng)典著作商業(yè)化。于丹在講解的時候沒有承擔作為知識分子的“獨立精神”,使得她沒有擔負起用經(jīng)典著作來啟蒙大眾的責任,使得原本經(jīng)典的東西被完全世俗化和商業(yè)化了,在大眾文化時代,經(jīng)典著作的傳承既需要知識分子有直面商業(yè)化運作的勇氣,也需要知識分子在商業(yè)化運作的過程中擔負起啟蒙大眾的職責,讀書人應當將傳承經(jīng)典著作當作一項拯救傳統(tǒng)文化的任務,普及經(jīng)典著作實質(zhì)上是為了延續(xù)中華文明,這應該是每一個讀書人的責任。
我們需要什么樣的傳統(tǒng)文化解讀
不管這些學者是如何看待“于丹現(xiàn)象”的,由“于丹現(xiàn)象”所引發(fā)出來的問題其實非常簡單,那就是:我們需要怎樣的“于丹”?我們該怎樣解讀經(jīng)典著作?
首先,你們對經(jīng)典著作要懷有虔誠敬畏之心,任何一個對知識不虔誠敬畏的人,勢必會糟蹋經(jīng)典著作,糟蹋知識。我們唯有懷著虔誠敬畏之心去解讀經(jīng)典著作,才能做到“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才可能避免出現(xiàn)“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的現(xiàn)象,才會真正尊重原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