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wǎng) 精選范文 戰(zhàn)爭與和平讀后感范文

戰(zhàn)爭與和平讀后感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戰(zhàn)爭與和平讀后感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第1篇:戰(zhàn)爭與和平讀后感范文

最新《戰(zhàn)爭與和平讀后感精選范文   用人間的愛去愛,我們可以由愛轉(zhuǎn)為恨;但神圣的愛不能改變。無論是死還是什么東西都不能夠破壞它。它是心靈的本質(zhì)。

  這一句話,是《戰(zhàn)爭與和平》中的經(jīng)典句。列夫·托爾斯泰的這本巨著,用極其平和的語調(diào),流露出了對時代和人們的悲憫。

  “我倒下了么……我只知道,我再也不用舉著旗子奔跑……再也不用為戰(zhàn)爭而煩惱了……”安德烈公爵靜靜地躺在地上。這是戰(zhàn)爭,為了信仰而有的戰(zhàn)爭,也許帝王以為這只是一場有關(guān)榮辱的如同過家家般的戰(zhàn)爭的話,那么就錯了。如果只是認為受了屈辱,而不和拿破侖議和的斗爭,就不是戰(zhàn)爭了,別人在戰(zhàn)場上流血犧牲,而帝王卻很無恥的說上一句,“我將準備酒肉。你們準備戰(zhàn)爭?!边@一點,是最令人痛惜的。帝王——是歷史的奴隸。那么,真的是嗎?別人在犧牲,他可以說出這種話。

  “橋炸掉了嗎?”軍官發(fā)問?!爱斎??!绷硪粋€軍官洋洋得意地說?!按鷥r是多少?”“不值一提,兩傷一亡?!避姽贌o所謂的聳聳肩。看到這里,不由自主地捏緊了拳頭,有這樣把生命當做是兒戲一樣嗎?但是轉(zhuǎn)念又想,這不就是戰(zhàn)爭嗎?死傷是肯定要有的,可是,這種將生命當做兒戲,漠不關(guān)心他人死活的事情,不就是只有軍官階級的人才做得出來的么?今日,在戰(zhàn)場上,你沖鋒陷陣,明天的今時,你就有可能沉睡在這個灑滿了鮮血的修羅場。

  戰(zhàn)爭本就是喪失人性的最野蠻的行為,為何還要想到什么愛、詩、哲學等人類最文明的東西呢?我認為這句話說的一點都沒有錯。已經(jīng)是為了信念組成的不是戰(zhàn)斗的戰(zhàn)爭,再談到美好的東西,正是抵觸的東西。但是,我又認為,在這時候,談談這些美好的東西沒有錯。說實話,本人是很佩服彼埃爾的。在任何情況下,溫和卻不懦弱。他看上去,是一種美好的結(jié)合。在最危難的時候,想到的不是絕望,而是美好的余輝。搖身一變成為別霍斯夫公爵的他,人生充滿了戲劇性。

最新《戰(zhàn)爭與和平》讀后感精選范文   讀了一遍又一遍,最終才發(fā)現(xiàn),這本書是我永遠也讀不完的。

  有人說,托爾斯泰寫《戰(zhàn)爭與和平》的契機是為了探尋俄國社會的出路,我卻始終覺得這種觀點過于片面。我認為,一部真正偉大的小說,應該是包羅萬象的,而不僅僅局限于一個小小的目的。從《戰(zhàn)爭與和平》里面,我們可以學到很多東西,包括哲學、歷史學、政治學、經(jīng)濟學、軍事學甚至宗教學等等,這一切綜合起來,就構(gòu)成了一個龐大的思想體系。這個體系既是主觀的,同時又是客觀的。說它主觀,是因為他來源于托爾斯泰的思考與總結(jié),很多地方都打上了“托氏烙印”;說它客觀,則是因為他并不強加于人,而是對人產(chǎn)生潛移默化的影響,使人在“托化”的同時又逐漸凸顯出自己的個性來。

  另一方面,我又認為,以托爾斯泰的眼界之高、目光之遠,他未必會把人類的所謂政治放在眼里。從根本上講,托爾斯泰所關(guān)心的,應該是更廣闊的精神與永恒?!稇?zhàn)爭與和平》里面,托爾斯泰曾不止一次地借皮埃爾、安德烈的大腦來探討這個問題,探討的最終結(jié)果,他沒有告訴我們,這也正是其客觀之處。他似乎希望我們?nèi)オ毩⑺伎?,并找出答案來。然而,人的思想是不同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觀點與見解,所以,凡是讀過《戰(zhàn)爭與和平》的人,都在心里構(gòu)造了一部屬于自己的《戰(zhàn)爭與和平》。

  應該說,《戰(zhàn)爭與和平》這部書最大的成就在于其思想性,那是無與倫比的。但是,在其它方面,它的成就也同樣不凡。

  結(jié)構(gòu)安排方面,要處理好這樣一部浩瀚的作品原本是非常困難的,托爾斯泰卻能夠憑借自己的藝術(shù)天才,在戰(zhàn)爭與和平之間穿來插去,井然有序,分毫不亂。而且,托爾斯泰似乎特別擅長描繪那種高難度的大場面,戰(zhàn)爭、舞會、宴席,他可以用極簡短的話把每個人的性格及心理和盤托出,卻從無顧此失彼雜亂無章的感覺,這是其他任何作家都望塵莫及的。

  語言方面,《戰(zhàn)爭與和平》始終保持一種質(zhì)樸大氣且與眾不同的風格,它并不旗幟鮮明,但內(nèi)蘊深邃,使人一看便知是托氏文字,比起莎士比亞的雕章琢句來,要強出許多。

  最新《戰(zhàn)爭與和平》讀后感精選范文

  

  《戰(zhàn)爭與和平》被稱為“世界上最偉大的小說”,是一部人民戰(zhàn)爭的英雄史詩。小說的主要情節(jié)是圍繞著保爾康斯基、別組霍夫、羅斯托夫、華西里四大貴族家庭的生活展開的。場面壯闊、結(jié)構(gòu)清晰、人物形象鮮明,有一種大海般恢弘開闊的美;同時,小說時代感強烈,雖是一部歷史題材的小說,卻反映了農(nóng)奴制后俄國前途和人民作用的問題。因此,《戰(zhàn)爭與和平》當之無愧地是一部“了不起的巨著”!書中包括俄奧聯(lián)軍同法軍在奧斯特里茨的會戰(zhàn)、法軍入侵俄國、莫斯科大火、拿破侖軍隊潰退等。描寫了歷史上的真實人物拿破侖、庫圖佐夫以及沙皇亞歷山大一世,表現(xiàn)了戰(zhàn)士們的愛國主義和英雄主義精神,歌頌了俄國人同仇敵愾的抗敵精神和震驚世界的`偉大勝利。

  戰(zhàn)爭是殘酷的,但在戰(zhàn)爭時期卻會讓我們更加盼望和平。現(xiàn)身在一個和平的年代,我們是否應該珍惜現(xiàn)在溫馨的生活呢?難道非要等到失去后才追悔莫及?不,應該從現(xiàn)在開始把握!

  我們反對戰(zhàn)爭,但是,我們絕不懼怕戰(zhàn)爭。當戰(zhàn)爭來臨時,我們也同樣會拿起武器,去保衛(wèi)自己的家園!去保衛(wèi)自己的安靜、和平的生活!

最新《戰(zhàn)爭與和平》讀后感精選范文   《戰(zhàn)爭與和平》是俄國文學史上第一步長篇巨著,它生動描寫了19世紀前十五年俄國社會的重大歷史事件和各個生活領(lǐng)域,展示了一幅廣闊的生活畫卷。

  名著的主要內(nèi)容是:在1805年,法國和俄國之間的關(guān)系惡化,即將發(fā)生戰(zhàn)爭。然而在俄國上層社會,人們的生活依舊恬靜悠閑,社交舞會照常舉行。

  青年公爵安德烈·保爾康斯基決心干一番事業(yè),就提任庫圖佐夫?qū)④姷母惫?,向前線出發(fā)去了,他期望這次戰(zhàn)爭能為自己帶來輝煌與榮耀。在奧斯特里,他參加聯(lián)軍與法軍的會戰(zhàn)并受傷。斯托夫伯爵家,他愛上了充滿青春活力的那塔。愛情使他振作起來重新投入生活和事業(yè)。俄法戰(zhàn)爭爆發(fā),安德烈奔赴沙場院,在波羅金塔會戰(zhàn)中受重傷。他忽然體會出死亡就是人生的清醒過程。從那一刻開始他的生命慢慢退潮,平靜地走到終點。

第2篇:戰(zhàn)爭與和平讀后感范文

我不太喜歡那些為學生開單子讀世界名著的動員文章。但也并不是說對那些世界名著就拒之千里,而是不喜歡有禁錮、有指向?,F(xiàn)在,我們對書確實有點孤弱寡聞,但是反反復復地強調(diào)《悲慘世界》,強調(diào)《戰(zhàn)爭與和平》,強調(diào)魯迅,強調(diào)托爾斯泰,不是又造成了另一種孤弱寡聞了嗎?

你已經(jīng)走在樹林里了,千萬別以為尋找一片美麗的葉子而對周圍燦爛的美景視而不見,如果這樣,即使那片葉子在偉大,你也失去了不該失去的。

輕松一點,把閱讀當成一場游戲,不要為老師的一句“這文章偉大”,就強逼著自己去生吞活剝,優(yōu)句佳句摘一大堆,硬是想擠點讀后感出來,這些有時反而顯得虛偽,不真實。其實,只要心知肚明就行,在內(nèi)心世界細細欣賞,慢慢品味,又何嘗不是一件樂事呢?別忘了,精神上的滿足才是最重要的。

還有,先萬別讓馬克吐溫和歐亨利的光彩遮不住你不該錯過的菲茨杰拉德,這些容易讓人忽視的作家的作品真的是很精彩耐讀的哦!從名著堆里抬起你的頭,讀讀《快樂的人生》,讀讀《人生的光輝》吧!不要再呆頭呆腦的問一句:“這么有名的名著也放下?”是的,放下,當它與你無緣,或者說暫時無緣的時候~~~~~

第3篇:戰(zhàn)爭與和平讀后感范文

《安娜.卡列尼娜》與《戰(zhàn)爭與和平》一樣是俄國偉大作家托爾斯泰的登峰造極之作之一。甚至是一部比《戰(zhàn)爭與和平》更完美的作品。雖然缺少了其偉大的氣勢――托爾斯泰已沒有同樣的歡樂去創(chuàng)造了,但支配作品的思想具有更純熟的藝術(shù)手腕、更豐富的經(jīng)驗,心靈于它已毫無秘密可言,下面為大家精心整理了一些關(guān)于安娜卡列尼娜讀后感,請您閱讀。

安娜卡列尼娜讀后感1看過電影安娜的形象一直在我的腦海里揮之不去,然后就看書啦。在我們普通人看來,她就是一個出軌的女人,可是我我依然很喜愛她,因為她很真,愛了就是愛了,一直沒有違了自己的心去做事。雖然她有時所作所為讓人不理解,我欣賞她的活法和生活方式。她開始是依附于一個沒有感情的丈夫,后來,為了愛情,又依附于另一個男人,把愛情看成了她生命的全部,她勇敢的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著,有著快樂也很辛苦。

現(xiàn)實生活中,愛情不能解決人所有的欲望和需求,縱使愛情一直存在,沒有保障的愛情讓人恐慌讓人累。我欣賞安娜的勇氣和勇敢。她活的很真,很純粹,我喜歡她的真。渥倫斯基愛安娜,而且他的愛并不膚淺,也許剛開始他對安娜的愛戀有著虛榮的成分,但安娜患上產(chǎn)褥熱即將死去時,“他在她患病期間真正認識了她,了解了她的心靈,所以他覺得以前就好像從來沒有愛過她,現(xiàn)在,在他了解了她,真正愛上她的時候,他卻在她面前顯得非常低下”甚至列文也為她傾倒,因為“她除了聰明、文雅、美麗之外,她還非常誠實…”我愛安娜,她是一個“仿佛有一種過剩的生命力洋溢在她整個的身心,違反她的意志,時而在她的眼睛的閃光里,時而在她的微笑中顯現(xiàn)出來”的生氣勃勃的女人,當她她鼓起勇氣與情人遠走高飛時,我更是不可抑止的喜歡欣賞她。

可惜可愛的安娜還是自殺了。因為她選擇了自由,選擇了真誠,選擇了勇敢,最后卻不得不死亡,她違反了貴族社會的游戲規(guī)則,做了冷酷自私者中的一個叛逆者。安娜結(jié)束了自己的生命,只是因為她是一個真誠的女人,是一個貴族社會真誠的女人,是一個男權(quán)社會下貴族社會里還保持著真誠的女人,因此她只能自殺。如果她是多麗,忠信老實地守著家庭,在懷孕生子,再懷孕生子中耗費青春,而且不得不苦咽下風流丈夫到處拈花惹草帶來的痛苦,她就會繼續(xù)如困獸般維系無聊的婚姻,如果她是培特西夫人,私下放蕩荒但表面道貌岸然,她就不會在賽馬場上失聲而起,而且隨著渥倫斯基離開了家庭,或者如果她能有一份自己的事業(yè),她就能發(fā)揮自己的才智,充實自己的生活,不再是只要愛情,一切都不重要的小女人。但她的命運注定她無法生存。安娜的一生是美麗的,她的一生都保守了這種美麗。雖然流言蜚語踐踏了她的人格,死亡奪取了她的生命,卻沒有任何力量改變了安娜內(nèi)心的持守。她只是很真的做著自己,追求著自己想要的生活。

她沒有錯,喜歡她的個性,敬仰她的勇敢,她就像個天使,只是那個環(huán)境那個時代不允許?,F(xiàn)實是殘酷的,真誠的人們卻活的很辛苦。無奈,生活就是這樣,很多時候我們不得不壓抑著自己過活,披著人皮在人群中穿行,我們很無可奈何的。我們的真被殘酷現(xiàn)實壓抑著。安娜只是我們的崇拜者,她的悲劇說明了我們生活在這個現(xiàn)實的世界中,我們必須遵循它的原則去生活,否則安娜的悲劇照樣會重現(xiàn)。

安娜卡列尼娜讀后感2耐著性子讀完了列夫托爾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很厚的一本書,簡直可以說是磨練人耐性的一本書。一種蒼涼不覺涌上心頭??赐赀@本書仿佛隨著書中的主人公走完了一個人生——一個不凡的人生。

吃飯時候還在思索,卻感到頭腦混亂,只是清晰記得安娜死了,而且是臥軌自殺的,很殘忍的結(jié)束自己生命的方法。無異于埃及艷后克里奧帕特拉以蛇自殺,這些可憐的人啊

安娜,弗龍斯基,亞歷山德羅維奇,阿爾卡季奇,多莉,基季,萊溫。這七個人之間有著極為復雜的關(guān)系,安娜嫁給了亞歷山德羅維奇,并且生下一子,后來在調(diào)節(jié)表哥阿爾卡季奇與其妻子多莉之間婚姻矛盾時候遇到了阿爾卡季奇的朋友也是多莉妹妹基季的未婚夫弗龍斯基,兩人相見恨晚,彼此一見傾心,墜入愛河。后來經(jīng)過安娜的調(diào)節(jié),表哥表嫂和好如初,自己卻因此陷入了尷尬境地。阿爾卡季奇的好友萊溫喜歡基季,而基季一直喜歡弗龍斯基,安娜的出現(xiàn)使得整個故事進入了另一種狀態(tài),基季因安娜“奪走了”她的未婚夫而憎恨她,萊溫則因為弗龍斯基的出現(xiàn)被基季拒絕求婚而恨他,即便如此,安娜和弗龍斯基也沒有放棄他們之間真摯而熱烈的愛戀。但是從道德觀念出發(fā),安娜這種拋夫“棄子”的做法確實不當,當然她沒有拋棄自己的兒子,只是她的丈夫亞歷山德羅維奇不愿成全她的母愛罷了。這就是懲罰,以至于她的慘死也成了宗教懲罰的象征,對這種違背道德做法的懲罰。即便安娜對大她20歲的丈夫沒有一點感情,而對弗龍斯基是真正的愛戀,也為世俗和上流社會所不容。安娜處在夾縫中,后來安娜懷孕生女兒時險些送命,之后兩人去了國外,幾年后回到莫斯科,在弗龍斯基一再勸導下,安娜給丈夫?qū)懶乓箅x婚,丈夫不肯,她被丈夫和兒子看不起,被上流社會摒棄。在這種狀況下,她不斷猜忌,以至于陷入了思想混亂,懷疑弗龍斯基對她的愛,于是她毀掉了自己……基季最后與萊溫成婚,過上了幸福的生活,而弗龍斯基則傷心欲絕,為了處理掉沒有意義的生命,他自費帶著一個連隊去前線參加了塞爾維亞戰(zhàn)爭。亞歷山德羅維奇的不忠,使得多莉差點與他離婚,而最后多莉變賣自己的家產(chǎn)還幫他還了高利貸,于是和好如初……看完這本書,真的很想見見列夫托爾斯泰,很想問問他,為什么選擇安娜作為主人公,他到底想要表達的是什么?對自由戀愛的提倡?還是上流社會的諷刺批判?抑或是對女性不忠的宗教審判?但為什么描寫安娜的時候又著重描述了萊溫的生活、思想。而這兩個主人公在整個故事中都沒有什么關(guān)系糾葛,只在最后,見了一面。以后有機會去莫斯科尋找一下答案吧。或許我該看看列夫托爾斯泰的傳記,了解一下他那個時代的整體狀況。安娜和弗龍斯基的愛情,讓人看得很揪心,彼此放棄了上流社會的地位,放棄了好名聲,好前程,因為愛情,陷入了一種萬人不容的狀態(tài),以至于最后各自走向毀滅……愛是什么?何以有如此魔力?

安娜卡列尼娜讀后感3安娜是一個資質(zhì)優(yōu)美,有很高文化教養(yǎng)的貴族女子,在俄國貴族資產(chǎn)階級社會里,她象蕪草叢中的奇葩,她不是一般的美,而是驚人的美,她的聰慧、典雅、質(zhì)樸、活躍,她的單純、沉靜、從容、高貴,使得她在各種場合下出現(xiàn)都是美艷絕倫的。

對安娜一直懷有成見的列文,都為她的美為她的豐富活躍的精神世界所吸引,她那在瞬間由悠閑恬靜而又顯得那么優(yōu)美端麗突然變?yōu)楹闷妗鈶嵑桶谅纳袂?,她的美貌、聰明和良好的教養(yǎng),都深深打動了他,使他不由地在內(nèi)心里贊嘆道:“這是怎樣一個女人!”“一個多么出色、可愛、逗人憐惜的女人!”“這個活人身上帶著一種新鮮的動人心魄的風度?!薄巴勗捠且环N樂事,而傾聽她的談話更是一種樂事?!倍虝旱臅?,便使列文依依不舍地離安娜而去時,他“又望了望那幅畫像和她的姿影,他感到對她發(fā)生了一種連他自己都覺得驚訝的一往情深的憐惜的心情?!?/p>

在歡騰的舞會上,吉娣眼睜睜地瞧著渥倫斯基謙卑、馴從地投向安娜,并被安娜所接受,安娜奪去了她的愛情和幸福,成了她的情敵,可她卻仍然被安娜的“超自然的力量”的美所深深吸引。她“愈來愈嘆賞她”,安娜“那穿著簡樸的黑衣裳的姿態(tài)是迷人的,她那戴著手鐲的圓圓的手臂是迷人的,她那掛著一串珍珠的結(jié)實的頸項是迷人的,她的松亂的卷發(fā)是迷人的,她那生氣勃勃的美麗的臉蛋是迷人的。”吉娣感到安娜是“生活在另一個復雜多端詩意蔥蘢的更崇高的世界,那世界是吉娣所望塵莫及的。”

安娜的美不僅溢于言表,更富于內(nèi)心,她心地善良,單純自然,感情熱烈真摯,對不幸的人懷著深厚的同情。她對受了欺騙的杜麗表現(xiàn)了無限的關(guān)切、溫柔、真摯、善良和友愛的感情。如此一位優(yōu)美的女性,她所追求的不過是真摯的愛情與母愛,可她的追求由一開始便注定了無盡的悲劇結(jié)局。

安娜是一個誠實、勇敢、正直、有高度人格尊嚴感的女性,當她一經(jīng)接受渥倫斯基的愛情以后,她就再也不能容忍自己原來的“虛偽與欺騙”的生活處境了。她勇敢地向丈夫跟舊生活決裂,她說:“我知道了我不能再欺騙自己,我是活人,罪不在我,上帝生就我這樣一個人,我要愛情,我要生活?!彼且粋€正直而不放蕩的女人,她追求真摯的愛情,她曾對渥倫斯基說:“愛,我所以不喜歡那個字眼,就正因為它對于我有太多的意義,遠非你所能理解的?!卑材葤暝谫F族社會虛偽的污泥里,極力想得到超脫,她追求“真正的人的生活”,在她心目中,婦女不是被玩弄的對象,不是男性生活的點綴品,她們是活生生的人,有感情,有渴望,有人格,有尊嚴。她將自己的追求寄托在真摯的愛情里,企圖尋到一條道路來徹底解放自己和人格,這種愛并不是抽象的概念,也不是至高無上的目標,而是有著極其深刻的內(nèi)涵,為此,她不惜犧牲自己的一切,包括她的家庭、名譽、社會地位、還有她最深愛的兒子。

作家花了大量的筆墨寫安娜體態(tài)和精神的美,不是偶然的。安娜的美,對作品的主題思想和情節(jié)結(jié)構(gòu)以及作品人物,特別是對安娜本人的命運,都是有重要的作用。魯迅說過,悲劇就是將美麗的東西撕毀給人看。如果沒有安娜的震撼人心的美,便沒有渥倫斯基跟安娜的愛情,便沒有卡列寧家的破裂,更沒有安娜悲劇結(jié)局一百年來帶給人們深深的震撼!

安娜卡列尼娜讀后感4人們常說,有1000個讀者就有1000個哈姆雷特;而關(guān)于安娜這個形象,自其誕生以來,也可謂是眾說紛紜,不同時代、不同階層的人都有不同的觀點。

我們應當全面深入地分析她的性格,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不能片面的贊美或是批判。安娜是一個性格極其復雜,極其矛盾的形象,有她積極、進步的方面,也有她消極、落后的一面。

安娜聰慧、典雅、質(zhì)樸、活躍,是個有很高文化教養(yǎng)的貴族女性。在俄國貴族資產(chǎn)階級社會里,她象蕪草叢中的奇葩,單純、沉靜、從容、高貴,無論在什么樣是場合出現(xiàn)都是美艷絕倫的。

她活躍的精神世界,她悠閑恬靜,她的美貌、聰明和良好的教養(yǎng),都深深打動了對安娜一直懷有成見的列文,使他不由地在內(nèi)心里贊嘆道:“這是怎樣一個女人!”“一個多么出色、可愛、逗人憐惜的女人!”“這個活人身上帶著一種新鮮的動人心魄的風度?!薄巴勗捠且环N樂事,而傾聽她的談話更是一種樂事?!倍虝旱臅?,便使列文依依不舍地離安娜而去時,他“又望了望那幅畫像和她的姿影,他感到對她發(fā)生了一種連他自己都覺得驚訝的一往情深的憐惜的心情。”

安娜的美不僅溢于言表,更富于內(nèi)心,她心地善良,單純自然,感情熱烈真摯,對不幸的人懷著深厚的同情。她對受了欺騙的杜麗表現(xiàn)了無限的關(guān)切、溫柔、真摯、善良和友愛的感情。如此一位優(yōu)美的女性,她所追求的不過是真摯的愛情與母愛,可她的追求由一開始便注定了無盡的悲劇結(jié)局。

安娜是一個誠實、勇敢、正直、有高度人格尊嚴感的女性,當她一經(jīng)接受渥倫斯基的愛情以后,她就再也不能容忍自己原來的“虛偽與欺騙”的生活處境了。她勇敢地向丈夫跟舊生活決裂,她說:“我知道了我不能再欺騙自己,我是活人,罪不在我,上帝生就我這樣一個人,我要愛情,我要生活?!彼且粋€正直而不放蕩的女人,她追求真摯的愛情,她曾對渥倫斯基說:“愛,我所以不喜歡那個字眼,就正因為它對于我有太多的意義,遠非你所能理解的?!卑材葤暝谫F族社會虛偽的污泥里,極力想得到超脫,她追求“真正的人的生活”,在她心目中,婦女不是被玩弄的對象,不是男性生活的點綴品,她們是活生生的人,有感情,有渴望,有人格,有尊嚴。她將自己的追求寄托在真摯的愛情里,企圖尋到一條道路來徹底解放自己和人格,這種愛并不是抽象的概念,也不是至高無上的目標,而是有著極其深刻的內(nèi)涵,為此,她不惜犧牲自己的一切,包括她的家庭、名譽、社會地位、還有她最深愛的兒子。

作家著以濃墨重彩描繪安娜體態(tài)和精神之美。安娜的美,對作品主題表達、情感抒發(fā)以及故事情節(jié)的推動發(fā)展都是有重要作用的。

魯迅說過,悲劇就是將美麗的東西撕毀給人看。如果沒有安娜的震撼人心的美,便沒有渥倫斯基跟安娜的愛情,便沒有卡列寧家的破裂,更沒有安娜悲劇結(jié)局一百年來帶給人們深深的震撼!

越是美麗的,其悲劇意味就越濃厚,其悲劇結(jié)局就越是讓人痛徹心扉。如此一個優(yōu)美動人的女性,她的要求不過是真摯的母愛與情愛,這個正當?shù)纳顧?quán)利,卻被冷酷無情的貴族社會分裂并對立起來,成了一個不可能實現(xiàn)的奢想!

安娜悲劇的主要原因源于對真摯愛情的追求,而這正與上流社會虛偽腐敗的道德觀念相違背。首先表現(xiàn)在她與丈夫卡列寧的矛盾斗爭中,屬于彼得堡官僚集團的卡列寧是個殘酷無情的沙皇官僚制度的化身。他在生活中孜孜以求的只是勛章和官爵,在他看來,他之所以需要一個家庭,并非出于愛情的需要,而是因為他在仕途上少不了這樣一個點綴品。安娜一再,卡列寧“不是男子,不是人,他是木偶”,是“一架官僚機器,當他生氣的時候簡直是一架兇狠的機器”?!跋氲玫焦γ?,想升官,這便是他靈魂中所有的東西!“至于高尚的理想,對文化,對宗教的愛好,這些都不過是為了升官的許多敲門磚罷了”。在安娜心目中,卡列寧是個虛偽的人,安娜說,“他樂于游泳在虛偽里,正象魚在水里游泳一樣?!笨袑庍@種冷漠、虛偽、一心想往上爬的思想,他那種令人憎惡的性格,是安娜所不能容忍的,安娜痛切地感到婚后“八年來”,卡列寧摧殘了活在她“體內(nèi)的一切的東西”。安娜說:“他甚至一次也沒有想過我是一個需要愛情的活的女人?!边@一種無愛的家庭,由一開始結(jié)合就埋下了巨大的危機,而當“維特式”的熱情的渥倫斯基一出現(xiàn),安娜心中的壓抑已久的感情便一發(fā)不可收拾。她于是再也不能容忍卡列寧式的“虛偽與欺騙”,不顧一切,犧牲一切地與渥倫斯基結(jié)合了。

安娜卡列尼娜讀后感5安娜臥倒在了布滿砂土和煤炭的枕木上,一顆曾經(jīng)那么動人的、真摯的、生氣勃勃的生命之星劃過天際,終極隕落在她愛恨開始的鐵軌上?!栋材瓤心崮取返碾娪鞍姹竞茉缫郧氨憧催^了,但總是懷疑那不是真正的安娜,因此始終渴看讀到列夫.托爾斯泰筆下的安娜,可認真的捧上書本來品讀時,內(nèi)心卻始終不得安寧。當安娜與渥倫斯基在火車站臺第一次相見時,“但是感到他非得再看她一眼不可…當他回過頭來看的時候,她也掉過頭來了,她那雙在濃密的睫毛下下面顯得陰暗了的、閃耀著的灰色眼睛親切而留意地盯著他的臉、似乎是在尋找什么人似的”一見鐘情固然以悲劇結(jié)尾,可浪漫的邂逅卻讓我沉醉在美妙的、沉靜的境界中。賽馬場上安娜的失控表露了他們的戀情,安娜生下了他的孩子,卡列寧的宗教寬容讓安娜感謝又憤怒,安娜與渥倫斯基出國了,又回來了,安娜遭到了社交界以及家庭的拋棄,而渥倫斯基卻重新踏進社交圈,醉心于自己美好的前途,懸而未決的離婚協(xié)議、肝腸寸斷的念子之情、自私深沉的愛情獨占心理,這一切既讓安娜體會到了八年的無愛婚姻里喪失已久,又讓她平靜的心靈經(jīng)歷了一場喜怒哀怨的風暴。而我也隨著安娜的故事沉浮時而興奮,時而憂傷,時而掙扎。尤其到了后面,安娜被孤獨與嫉妒折磨得生不如死,沒有人傾述、沒有人理解時,我終于能稍微明白為什么安娜選擇死亡,她太痛苦了,死亡才能擺脫一切。

渥倫斯基愛安娜,而且他的愛并不膚淺,也許剛開始他對安娜的愛戀有著虛榮的成分,但安娜患上產(chǎn)褥熱即將死往時,“他在她患病期間真正熟悉了她,了解了她的心靈,所以他覺得以前就似乎從來沒有愛過她,現(xiàn)在,在他了解了她,真正愛上她的時候,他卻在她眼前顯得非常低下”甚至列文也為她傾倒,由于“她除了聰明、文雅、美麗之外,她還非常老實…”我也愛安娜,從書中瞥見她的第一眼,我便愛上了這個“仿佛有一種過剩的生命力洋溢在她整個的身心,違反她的意志,時而在她的眼睛的閃光里,時而在她的微笑中顯現(xiàn)出來”的生氣勃勃的女人,而她鼓起勇氣與情人遠走高飛時,我更是不可抑止的迷戀上了她,這種迷戀不在是站在讀者的角度喜歡她、欣賞她,我甚至想自己就化身為她,讓我能分享她生命力的一切迷人品質(zhì)。

第4篇:戰(zhàn)爭與和平讀后感范文

【摘 要】讀與寫的關(guān)系是非常密切的,學習寫作需要從書中獲得豐富的知識和營養(yǎng),因而要指導學生正確認識并處理好讀與寫的關(guān)系。讀了還必須練,首先可從模仿入手,從仿辭、仿形過渡到仿神、仿意,并在模仿中求創(chuàng)新。

【關(guān)鍵詞】閱讀;學習;寫作

要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我認為主要應靠向范文學習,向范文借鑒,從閱讀中學習寫作。這是古今中外初學寫作者的不二法寶。因此,筆者就如何引導學生在閱讀中學習寫作的問題談點粗淺的體會。

1. 正確認識并處理好讀與寫的關(guān)系 讀和寫的關(guān)系是非常密切的。我們無論做什么工作都要從書本中獲得知識。寫作是一種復雜的文字工作、精神勞動,更需要從書本中獲得豐富的知識和營養(yǎng)。奧斯洛夫斯基在談到他創(chuàng)作《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時說過,他如果沒有系統(tǒng)地學習文學知識,是不可能寫出那樣的作品的。他還別提到在開始動手創(chuàng)作之前,用了八個月的時間,專心致志地讀了《戰(zhàn)爭與和平》等世界名著??梢哉f,在某種程度上看,讀與寫密不可分,讀可促寫,讀是寫的前提。讀可以為寫提供參考模式,讀可以給寫以更多的啟發(fā)。筆者認為,能否正確認識并處理好讀與寫的關(guān)系,是能否有效地提高學生寫作水平的重要方面。

2. 從課外閱讀的引導入手 一談到讀,許多人往往只注重課內(nèi)閱讀。要全面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課外閱讀卻相當重要。古往今來,書浩如煙海,從何讀起呢?要從閱讀中學習寫作,筆者認為首先要多讀文學名著,不僅要讀而且要反復地讀;不僅要理解它,而且對有些名篇,精彩的段落應該能夠背誦。可見,熟讀、精讀以至背誦對學習寫作是非常重要的。除了多讀名著外,還應該鼓勵學生多讀同時代人的作品,別是學生習作。如果說,讀經(jīng)典著作能提高寫作能力的話,那么,多讀當代人的作品以及學生習作,可以啟發(fā)文思,提高寫作的興趣和勇氣。

當然光要學生讀是不夠的,教師必須加強對課外閱讀的指導以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在這方面筆者的做法有四:即“讀一說一寫一評”。(1)適當介紹一些課外名著給學生,引導學生去讀,要求讀后作些摘錄。(2)讓學生讀后再組織學生說說某些作品中精彩感人的情節(jié)或片斷。(3)讓學生把自己感受最深的一點寫出來,如寫讀后感,讀書筆記之類。(四)在課堂,教師摘其優(yōu)劣簡評之,或讓學生自己評議討論。

3. 從對課內(nèi)的美文華章的仿寫開始 關(guān)于讀書同寫作的關(guān)系,前輩作家們都是極力提倡邊讀邊寫的。初學書法的人少不了臨摹貼,初學寫作的人也少不了模仿。模仿是初學寫作者必不可少的步驟。如何進行模仿呢?筆者在教學中常用的方法有三:

(1)仿辭、仿形。先是模仿簡單的,如仿《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的“不必說……也不必說……單是……”的句式作一段寫景練習;仿“捕”片斷去寫捕野兔,捕山雞等。再結(jié)合課內(nèi)的閱讀仿寫一件事、一個人、一次活動等。

(2) 仿神、仿意。模仿,切忌亦步亦趨,跳不出范文、片斷的框框。為此我們在教學中不光進行簡單的仿辭、仿形訓練,更重要的更多的要學生仿其神、仿其意,從仿某章節(jié)的措辭或語言風格,過渡到模仿全篇的構(gòu)思立意;從仿范文的選材方式、結(jié)構(gòu)形式,過渡到全文的表現(xiàn)手法。

(3)在模仿中創(chuàng)新。在閱讀中學習寫作,還要于把別人的好東西經(jīng)過消化,變成自己的,并在作文中加以運用。我們提倡在閱讀中學習寫作,可從仿寫開始,不是主張生搬硬套。有的同學片面地理解“模仿”,認為模仿就是照葫蘆畫瓢,所以,他不是認真學習寫作,而是只求背幾段范文,拼湊成文。模仿要在讀懂值得模仿的他作,認清其超越自己的佳處,在領(lǐng)會其精神和風格上的基礎(chǔ)上有選擇地“拿來”這才是我們所提倡的模仿。

第5篇:戰(zhàn)爭與和平讀后感范文

關(guān)鍵詞:名著電影;外國文學;高校

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視覺文化普及,文學產(chǎn)生變異,學習者不再完全依賴紙質(zhì)文本,從閱讀紙質(zhì)文學轉(zhuǎn)向閱讀網(wǎng)絡文學、電子書籍,觀看影視電影和短視頻等,主要目的也從學習轉(zhuǎn)向消遣和休閑娛樂。碎片化的信息吸引了大學生的眼球,消耗了他們大部分的時間和精力,這導致了很多高校學生對于文學經(jīng)典的閱讀提不起興趣。新時期如何因勢利導,整合各類媒介資源,如視頻、圖片、音頻、網(wǎng)絡等,運用各種教學手段調(diào)動學生課堂和課后學習的興趣,是外國文學課程教學需要深入研究的課題。運用電影豐富外國文學的教學手段并不新穎,但是如何運用,怎么運用好這個工具,使其符合時代對外國文學教學的需求,須進一步探討和研究。

一、名著改編電影在外國文學教學中的運用現(xiàn)狀

高校外國文學教學傳統(tǒng)講授內(nèi)容以西方文學為主,西方文學的大范圍內(nèi)又以歐美文學的講授為核心,在教學方式上主要依循文學史發(fā)展脈絡,通過梳理脈絡,選講重要作家作品。整個教學過程是以教材、教師、課堂講授為中心。傳統(tǒng)外國文學教學模式有其優(yōu)勢,如脈絡清晰、重點突出、知識性較強,但目前社會環(huán)境導致這樣的教學模式很難吸引那些思維活躍、活潑好動、創(chuàng)新能力強的大學生群體。很多教師開始運用電影作為吸引學生注意力的重要“武器”,看似做到了“寓教于樂”,然而學習效果并不理想。究其原由,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課堂教學過于依賴名著電影一部電影大概需要播放兩到三個小時,占用了大部分教學時間,相應的,教師就減少了備教材和“備”學生的時間,教師和學生的課堂互動減少、知識性的傳授以及文學品讀減少,偏離了其文學教學的軌道,而成為“放電影課”。如有的教師在上古希臘文學時,不講解其文化淵源及背景,只播放電影《特洛伊》、上莎士比亞戲劇只播放電影《哈姆萊特》就完成了該部分的教學。外國文學因其根植于相應的異域文化背景,對中國學生來說,有著深深的疏離感,理解起來存在障礙。沒有做背景解讀,沒有對影片所負載的風俗、禮儀、藝術(shù)、宗教、歷史等文化信息做深層次剖析,學生就只能停留在直接的感性認知上;沒有做縱向橫向的知識疏通,學生慢慢地跟不上學習步伐,漸漸失去學習興趣。久而久之,學生對于外國文學名著的學習僅僅依賴于視聽享受,而不是閱讀文學名著,更不是獨立思考,因此無法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二)名著電影運用不當,導致文本閱讀缺失文學和電影是兩種不同的藝術(shù)形式,它們有各自的媒介、言說方式和話語體系。電影對文學作品的改編融入了電影創(chuàng)作者的生命體驗、價值取向、藝術(shù)個性以及對作品的理解等元素,同時電影的創(chuàng)作受到電影時間、敘事節(jié)奏、拍攝地點的制約,為了拍攝的需要,在改編時必然會對原著內(nèi)容進行削減、壓縮和更改,因此電影只要投入拍攝就發(fā)生了某種程度的變異。因為電影較為直觀,學生通過觀看影片只會捕捉故事情節(jié),體會人物形象,把電影看作原著的壓縮版。很多教師未做適時引導學生通過影像與文本的對比尋找缺失,或未向?qū)W生指出名著電影的局限和文學作品的不可替代性,在這種“速食”心理的驅(qū)使下,學生極容易放棄對原著的閱讀。如《伊利亞特》中,荷馬并未對海倫的美進行正面描寫,海倫的美只能想象,但是不同版本的電影改編都直觀地展現(xiàn)了海倫的相貌,如果學生完全認可電影中塑造的這一海倫形象,就喪失了文學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在外國文學教學中,當學生以改編電影代替閱讀,沉迷于影像,外國文學教學自然也無法取得較好的學習效果。

(三)未精細篩選電影資源電影與文學在表現(xiàn)方式上不同,電影是創(chuàng)作者的再創(chuàng)作,必然存在某種創(chuàng)造性的改編,這體現(xiàn)了創(chuàng)作者對原著的理解與闡釋,因此并非所有名著電影都是精品,而是良莠不齊。有的教師在選擇名著電影時不加以精細篩選,把不符合原著精神的電影引入到課堂中,教學效果不佳。如有的教師選擇時下被票房驅(qū)使而脫離原著、一味迎合觀眾趣味的電影作為外國文學課堂教學的重要內(nèi)容,不利于學生學習經(jīng)典和文學教學的開展。有的教師沒有把握好原著和電影各自的精神主旨,沒有選擇與文本有關(guān)的片段進行播放,無法達到課堂教學的目的。也有的教師沒有考慮觀影對象的接受能力而播放學生難以理解的片段,學生學無所得。

二、名著改編電影運用于外國文學教學的策略

(一)文本教學為主,電影為輔外國文學教學要堅持文本教學為主、電影為輔的原則?!敖處熢谕鈬膶W教學中應明白電影只是一種調(diào)動課堂氣氛的工具而不是主要資源”[1],“電影資源進入課堂只是一種輔的教學手段,它以服務文本教學為指歸,外國文學教學以文學課程的學習為主陣地,一切教學活動都應在本專業(yè)教學大綱教學計劃下合理有序地進行,影視教學服務于文學教程,就是要更加突出專業(yè)特點,更好地完成課程任務”[2]。在教學實踐中,教師要正確認識和理解電影在外國文學教學中的作用和地位,不能本末倒置,以觀賞影片替代課堂講授。要根據(jù)學生特點和外國文學課程學習內(nèi)容,適時引入電影資源,充分發(fā)揮電影在外國文學教學中的課程資源作用和教學輔助作用。如課程學習到莎士比亞作品,古典主義作家、浪漫主義和現(xiàn)實主義作家及作品時,由于年代相隔久遠、中西文化差異、宗教信仰等原因,學生僅僅依據(jù)文本和想象及教師的課程講解,一方面很難提起興趣,另一方面也難以進入到小說建構(gòu)的歷史文化情境中。教師此時可適時適量引入《羅密歐與朱麗葉》《巴爾扎克傳》《包法利夫人》等電影片段作為教學輔助,一方面有助于提高學生對原著故事的興趣,激發(fā)閱讀欲望,另外一方面也能更好地將學生代入到原著的情境中,實現(xiàn)與作者的隔空對話,達到教學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