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五年級冊科學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20XX——20XX學年
第X學期)
(本文檔共
【
6
】頁/【
2030
】字)
單位
姓名
20XX年X月
線上教學和返校開學的教學銜接計劃
(2019—2020學年
第二學期)
——單位
姓名
2020年X月
一、
指導思想
結合此次線上空中課堂、科任教師直播教學內容和本班學生學習情況,致力于構建開放而有活力的學科教學體系,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全面提高每一個學生的學科素養(yǎng),為孩子的終身學習、生活和工作奠定堅實的學科基礎。
二、
班級學生情況分析
本班現(xiàn)有學生X人,其中男生X人,女生X人。經(jīng)過本學期為期X周的線上“空中課堂”和科任教師線上直播教學,根據(jù)學生平時上交作業(yè)和家庭作業(yè)上交情況來看,有的同學興趣較濃,基礎知識和能力掌握較好,能主動學習,但有個別學生自制力較差,無論是聽課還是作業(yè)都不夠認真,甚至出現(xiàn)應付的情況,由于線上教學老師不在身邊,家長也有自己的工作和事情要做,個別情況下不能及時督促、輔導孩子觀看空中課堂,進行線上學習,這就導致拉大了學生之間掌握知識情況的差異。
整體學習狀況:五年級學生比較喜歡科學課,對科學實驗很感興趣,動手能力較強,但是對科學概念的理解不是很深刻,部分同學對死記硬背的知識記的牢,運用能力較差。
三、
教材分析
本冊內容由《沉和浮》、《時間的測量》、《熱》和《地球的運動》四個單元組成。
第一單元“沉和浮”:學生從物體的沉浮現(xiàn)象開始,在一系列的探究活動中,探尋物體沉浮的規(guī)律,研究影響沉浮的變量,最后形成有關沉浮現(xiàn)象的解釋:一是用浮力和重力的關系解釋沉浮現(xiàn)象,二是從密度的層面解釋沉浮現(xiàn)象。
第二單元“時間的測量”:學生制作計時工具并進行觀測和測量,了解人類計時儀器的發(fā)展史,及對“時間”的認識發(fā)展過程。認識計時工具的工作原理,感受計時工具的發(fā)展對人類生活和發(fā)展的影響,感受人類為了不斷改進工具所作的不懈努力。
第三單元“熱”:學生在三年級“溫度與水的變化”的基礎上,將繼續(xù)觀察熱量變化過程中產生的物體的熱脹冷縮現(xiàn)象,觀察熱量在物體中傳遞的現(xiàn)象,探索熱量傳遞的規(guī)律,發(fā)現(xiàn)物體的導熱性能是不同的,在生活中的應用也是不同的。
第四單元“地球的運動”:讓學生經(jīng)歷人類對地球運動的探究過程,學習基于可觀察到的現(xiàn)象和事實,運用相對運動、參照物、模擬再現(xiàn)等原理和方法進行推理、論證,不斷地利用已知探究未知的方法,最終認識地球運動(自轉和公轉)的模式。
四、
教學目標
(一)
總體教學目標
1.
本冊教科書設計了許多探究活動,這對學生科學探究能力的培養(yǎng)是很有幫助的,教師要發(fā)展學生識別和控制變量的能力,繼續(xù)學習運用對比實驗進行探索的技能,要引導學生及時記錄實驗現(xiàn)象,進行分析整理,轉化為證據(jù),用科學探究活動幫助學生逐步建構科學概念。
2.
在小學階段,學生的思維將由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發(fā)展,五年級學生的抽象思維,仍然需要直觀形象的支撐,因此在思維發(fā)展的過程中,我們要從現(xiàn)象和事實出發(fā),幫助學生進行概括總結,得出結論,發(fā)展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
3.
對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培養(yǎng),應該基于對證據(jù)意識的培養(yǎng)上,使學生能夠不斷地尋找證據(jù)來支持自己的假設,通過理性的思考和大膽的質疑,來發(fā)展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二)
單元教學目標
1.
第一單元“沉和浮”。
本單元將在一系列的探究活動中,讓學生自己去解決有關沉和浮的許多問題。學生將探究不同物體的浮沉,形成他們關于對物體是上浮還是下沉現(xiàn)象的解釋,而且能夠明白物體與被放液體間的相互關系。當學生開始理解了他們所觀察的結果之后,他們將鑒別出導致物體上浮或下沉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本單元將在一系列的探究活動中,讓學生自己去解決有關沉和浮的許多問題。學生將探究不同物體的浮沉,形成他們關于對物體是上浮還是下沉現(xiàn)象的解釋,而且能夠明白物體與被放液體間的相互關系。當學生開始理解了他們所觀察的結果之后,他們將鑒別出導致物體上浮或下沉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
第二單元“時間的測量”。
“時間”是一種看不見、摸不著的事物,時間運動的軌跡,是根據(jù)其他物體的有規(guī)律運動的軌跡來記錄的。所以,本單元學習“時間測量”的過程,從某種意義上說,也是對“事物有規(guī)律運動”的認識活動過程。本單元要讓學生使用一些測量時間的重要設備做實驗,從太陽鐘、水鐘到機械擒縱器……在“創(chuàng)造”(制作)計時工具的實踐過程中,了解人類計時儀器的發(fā)展史,認識技術對人類社會發(fā)展的作用。
本單元要讓學生使用一些測量時間的重要設備做實驗,從太陽鐘、水鐘到機械擒縱器……在“創(chuàng)造”(制作)計時工具的實踐過程中,了解人類計時儀器的發(fā)展史,認識技術對人類社會發(fā)展的作用。
3.
第三單元“熱”。
熱是一種能量形式。然而,在小學階段,讓小學生探究“熱”,更主要的還是觀察和思考一些與物體冷熱程度有關的現(xiàn)象一熱現(xiàn)象。例如氣體、固體和液體三態(tài)的轉化及與溫度的關系、物體的熱脹冷縮、摩擦生熱及熱傳遞等。
關于熱現(xiàn)象,學生們已經(jīng)有了不少的經(jīng)驗,尤其是在三年級下冊“溫度和水的變化”單元,學生們觀察探究了溫度和水的形態(tài)變化的關系,他們已經(jīng)觀察到了物質由于溫度的變化而產生的顯著變化一物體狀態(tài)的變化。物質的變化,是從漸變到突變的。在這一個單元,我們將繼續(xù)觀察探究物質在熱量變化過程中產生的不易察覺的變化,主要是熱脹冷縮現(xiàn)象,以及熱量轉移(傳遞)的過程。
4.
第四單元:“地球的運動”。
本單元要讓學生重演人類對地球運動的探究過程?;诳捎^察到的現(xiàn)象和事實,運用相對運動、參照物、模擬再現(xiàn)等原理和方法進行推理、論證,最終認識地球是如何運動的。在這一過程中,需要學生多角度地、持續(xù)地收集地球運動的證據(jù),如:資料、理論、模擬實驗的結果等,需要對證據(jù)進行批判性的邏輯加工,還需要具有一定的空間想象力。這些都對學生的探究能力提出了一個較全面的挑戰(zhàn)。
地球的運動是很復雜的,除了公轉和自轉以外,還有其他許多運動,例如,和太陽系一起參與銀河系的運動。嚴格地說,地球的運動是多種運動的復合。即便是公轉,也不是簡單地繞太陽作橢圓運動。由于本單元是針對小學五年級學生的,因此只研究與人類關系最密切的兩種運動:自轉與公轉。
五、
開學安排
(一)
對“空中課堂”?講過的知識運用課堂時間進行回顧復習,不放過任何一個知識點,使學生對已經(jīng)掌握的知識進行復習鞏固,還未掌握的知識達到掌握的狀態(tài),縮小學生之間的差距,為后續(xù)教學工作的展開打好基礎。
(二)
根據(jù)學生學習情況,利用一定的時間和精力,以測試的方式了解學生在線上教學階段對每一課每一個知識點的掌握情況,加強指導,嚴格要求。
(三)
學習新知識的同時,堅持不懈地抓好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尤其是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樂于傾聽、勇于發(fā)言和認真寫字的習慣。對學生多一些寬容,以欣賞的眼光看待他們,對學困生多鼓勵,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消除學生在“空中課堂”線上教學活動中未掌握知識而產生的消極心理,增強他們的學習信心。
(四)
根據(jù)教材及學生的實際認真?zhèn)浜谜n,準備好活動材料,做到吃透教材,設計好科學活動、問題和作業(yè)。
(五)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自身精神飽滿,面向每一位學生進行教學,努力調整每位學生積極性,把握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學習心態(tài),并適時調整。
(六)
進一步確立學生的主體意識,對學生的回答和作業(yè)及時準確反饋,貫徹以表揚鼓勵為主的原則。
(七)
在科學知識的教學過程中,有意識的訓練學生的比較、分析、綜合、抽象、概括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八)
鼓勵學生擴大閱讀量,多看一些有益的課外書籍,并)提倡學生積極參加(社會)實驗、小發(fā)明、小創(chuàng)造、小制作活動,以進一步提高能力。
(九)
幫助后進生建立自信心,繼而貫徹表揚鼓勵為主的原則,培養(yǎng)學生對科學課學習的興趣。
(十)
延伸課堂內容,采取課內與課外相結合。
(十一)
學生姓名
家長檢查簽字【
】
老師評價
一、填空題(共40分)
1、讓自己的身體熱起來的方法有(
)、(
)、(
)、(
)等。
2、一般物體在受熱時體積(
),受冷時體積(
),我們把物體的這種變化叫做(
)。
3、熱從一個物體傳遞給另一個物體,或者從物體的一部分傳遞到另一部分的傳熱方法叫做(
)。熱總是從(較
)的一端向(較
)的一端傳遞。
4、雙手握住一個裝有熱水的杯子,手會慢慢地(
)起來;要是握住一塊冰,手就變得越來越(
)。
5、我們平時所說的熱,實際上是一種(
)。6、(
)量可以從一個物體直接(
)另一個物體。
7、衣服是(
)產生熱的。
8、水受熱以后(
)會增大,而(
)不變。
9、同體積的熱水重量比冷水重量(
)。
10、我們可以用(
)的方法將一杯冷水變成熱水。
11、水受熱時體積(
),受冷時體積(
),我們把水的(
)的這種變化叫做(
)。
12、酒廠沒有把酒瓶裝滿,是怕酒因受熱后(體積
)而發(fā)生爆炸危險。
13、(
)變化了,水和空氣的(
)都會發(fā)生變化。
14、常見的物體都是由(
)組成的,而微??傇谀抢锊粩嗟兀?/p>
)著。物體的(
)和(
)有關。
15、鋼鐵造的橋在溫度變化時會(
),因此,鐵橋通常架在(
)上。
16、物體的(材料
),(導熱
)也不同。
17、像(
)這樣(導熱
)好的物體稱為(熱的
);而像(
)、(
)這樣(導熱
)差的物體稱為(熱的
)。
18、有些(
)和(
)在一定條件下是(
)的,例如(
)和(
)這兩種金屬就是(
)的。水在4℃以下就是(
)的。
19、同溫度的水裝在同體積的鋼杯和塑料杯中,冷卻最快的是(
)杯,冷卻最慢的是(
)杯。
20、通過(
),將熱從一個物體傳遞給另一物體,或者從物體的一部分傳遞到另一部分的傳熱方法叫(
)。
二、判斷題(共20分)
1、(
)水在任何時候都是熱脹冷縮的。
2、(
)液體和氣體都會熱脹冷縮,但是固體不會熱脹冷縮。
3、(
)冬天多穿衣服后身體感覺暖和了,是因為衣服里有很多熱。
4、(
)冷水變熱后,體積會變大,重量也增加了。
5、(
)熱水在冷水中上浮的原因是熱水溫度高。
6、(
)常見的物體都是由微粒組成的,而微??傇谀抢锊粩嗟剡\動著。
7、(
)所有的物體都有熱脹冷縮的性質。
8、(
)鋼鐵造的橋通常都架在滾軸上,滾軸的作用是讓車開起來更穩(wěn)一些。
9、(
)空氣的熱脹冷縮的本領比鐵小。
10、(
)相同體積的熱水和冷水相比較,它們的重量也相同。
11、(
)衣服能給我們帶來熱量,讓我們感覺很溫暖。
12、(
)體積相同的熱水和冷水,重量也相同。
13、(
)液體都具有熱脹冷縮的性質。
14、(
)廠家為了多賺一些錢,他們總是不愿把瓶中的飲料裝滿。
15、(
)空氣是不會熱脹冷縮的。
16、(
)水有熱脹冷縮的性質,而鐵沒有熱脹冷縮的性質。
17、(
)所有固體都是熱脹冷縮的。
18、(
)石頭和鐵沒有熱脹冷縮的性質。
19、(
)金屬條一端浸在熱水中,露出水面的一端不會熱起來。
20、(
)人們用鐵做鍋,是因為鐵是熱的良導體。
三、選擇題(共20分)
1、水在變熱的過程中,(
)發(fā)生變化。
【①顏色
②體積
③重量】
2、在金屬的大家庭里,有兩種金屬是熱縮冷脹的,它們是(
)?!劲巽y和水銀
②鐵和鋁
③銻和鉍】
3、下列哪種現(xiàn)象是液體的冷脹原理造成的(
)。
【①水管凍裂
②沸水外溢
③河水結冰】
4、夏季(
)的溫度最高。
【①教室里
②室外樹陰下
③陽光下】
5、選出下列最容易傳熱的物體(
)。
【①玻璃
②鋁合金
③陶瓷】
6、下列哪種現(xiàn)象是利用了氣體的熱脹冷縮原理(
)。
【①熱氣球升空
②癟了的乒乓球燙鼓起來
③氣溫計液柱上升】
7、冬天穿羽絨服比較暖和是因為(
)。
【①羽絨服能產生熱量
②羽絨服能保溫
③羽絨服能傳遞更多的熱量】
8、把一小塑料袋冷水放入裝有熱水的杯子里,這一小袋冷水會(
)。
【①浮在水面上
②沉在水底
③停在水中的任何地方】
9、往杯里倒入熱開水,等水冷卻后,液面(
)。
【①
會上升一點
②會下降一點
③不變】
10、下列物質中,(
)的熱脹冷縮本領最弱。
【①空氣
②水
③銅球】
11、保溫材料能起到保溫作用是因為(
)。
【①這些材料能生熱
②這些材料料是熱的不良導體
③這些材料是熱的良導體】
12、冬天,我國北方地區(qū)房子里的暖氣片應安裝在房間的(
)
【①上方
②中間
③下方】
13坐在爐子或取暖器旁邊,臉上立刻感到熱,說明熱主要是以(
)的方式傳播的。
【①熱傳導
②對流
③輻射】
14、給空燒瓶安一個帶彎玻璃管的橡膠塞,在玻璃管中滴幾滴紅墨水,當用手捂住燒瓶時,管中的紅墨水滴(
)。
【①向外移動
②向內移動
③不會移動】
15、相同體積的70攝氏度的熱水和30攝氏度的熱水相比較,(
)。
【①兩者一樣重
②70攝氏度的熱水輕
③30攝氏度的熱水輕】
16、實驗證明,(
)的熱脹冷縮現(xiàn)象最明顯。
【①液體
②氣體
③固體】
17、下列物體不會熱脹冷縮的是(
)。
【①牛奶
②銻
③空氣】
18、我們經(jīng)過實驗知道銅、鐵、鋁三種金屬中傳熱速度最快的是(
)。
【①鋁
②銅
③鐵】
19、把水倒在大小相同的(
)里涼得快。
【①玻璃杯
②鐵杯
③塑料杯】
20、將一瓶常溫下的水放入一盆裝滿水的盆子里,我們發(fā)現(xiàn)瓶子里面的水液面明顯下降。由此我們可以推斷,這盆水應該是(
)
【①熱水
②冰水
③常溫下的水】
四、探究、簡答題(共20分)
1、想辦法讓套在球形燒瓶口上扁著的氣球鼓起來,看誰的辦法多。(6分)
答:(1)、
(2)、
(3)、
2、夏天,給自行車輪胎打氣,為什么不能打得太足?(2分)
答:
3、觀察野外的電線,冬天和夏天有什么不同?為什么?如果在夏天架設電線應注意什么?(5分)
答:觀察發(fā)現(xiàn):冬天:電線拉的(
)些,這是電線(
)現(xiàn)象);夏天:電線拉的(
)些,這是電線(
)現(xiàn)象)。應注意:如果在夏天架設電線應注意兩根電線桿之間的電線(
),這是為了冬天電線受冷收縮變短做準備,否則會崩斷電線。
4、吳磊的乒乓球被孫豪不小心踩癟了,但沒有漏氣。陳豪要賠一個新的給吳磊,孫鑫說不用賠的,他有辦法使乒乓球完好如初的。你有辦法嗎?請你想一個辦法使乒乓球鼓起來,把你的想法和理由寫下來。(4分)
答:想法(2分):
理由(2分):
沉和浮教學設計
7、馬鈴薯在液體中的沉浮
課題背景:
影響物體沉浮的因素不僅僅有物體本身的重量和體積(密度),而且還有液體的密度。學生經(jīng)歷了本單元前六課的學習,了解物體的材料特性會影響它在水中的沉浮狀態(tài)。本課將展開對影響沉浮狀態(tài)的另一個變量,即液體進行研究,向學生展示一個新的探索項目。
本課主要研究當物體放置的液體改變了,或不同濃度的液體,對馬鈴薯沉浮狀態(tài)是否有影響。調制一杯能使馬鈴薯浮起來的鹽水,可以使學生感知:在液體中溶解足夠多的食鹽時,馬鈴薯才能浮起來。在學生的實踐中滲透改變液體密度會影響物體沉浮的概念。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1、液體的性質可以改變物體的沉浮。
2、一定濃度的液體才能改變物體的沉浮。
過程與方法:
1.
經(jīng)歷一個的“觀察—發(fā)現(xiàn)—推測—驗證”的科學探究活動過程。
2.
能基于所學的知識,制訂比較完整的探究計劃,初步具備實驗設計的能力和意識。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1.
幫助學生形成嚴謹?shù)乃季S習慣和良好的實驗操作習慣。
2.
在科學探究活動中主動與他人合作,積極參與交流和討論,尊重他人的情感和態(tài)度。
教學重點:
經(jīng)歷一次完整的科學探究活動過程,發(fā)現(xiàn)規(guī)律,理解液體的性質可以改變物體的沉浮。
教學難點:
在尊重證據(jù)的前提下,分析原因,再次觀察、實驗,以事實為依據(jù)作出判斷:一定濃度的液體才能改變物體的沉浮。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準備:
演示實驗:馬鈴薯,清水,濃鹽水,鑷子,紙巾。
小組實驗:馬鈴薯、培養(yǎng)皿、鑷子、食鹽、勺子、塑料片、燒杯、100毫升清水、筷子、記錄單。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情境:光頭強如何取出沉在缸底馬鈴薯的故事。
2、引出本節(jié)課的探究主題——馬鈴薯在液體中的沉浮。
二、活動一:鹽水是否能改變馬鈴薯的沉浮狀態(tài)
1、問題:鹽水能否改變馬鈴薯的沉浮狀態(tài)?(分析:鹽水能改變馬鈴薯的沉浮狀態(tài))
2、介紹實驗步驟
(1)把馬鈴薯輕輕放入清水中,觀察它的沉浮狀態(tài)。
(2)把馬鈴薯從清水杯中拿出、擦干,輕輕放入鹽水中,觀察它的沉浮狀態(tài)。
3、學生演示實驗,其他學生觀察實驗現(xiàn)象。
4、歸納結論:鹽水能改變馬鈴薯的沉浮狀態(tài)。
三、活動二:放多少食鹽溶解在水中,才能改變馬鈴薯的沉浮狀態(tài)
1、問題:食鹽溶液要達到一定的濃度才能改變馬鈴薯的沉浮狀態(tài)?
2、分組討論,設計實驗。
3、學生發(fā)言,表達設計思路。
4、看操作步驟圖,整理實驗步驟,提示學生需要注意的事項。
①100毫升水
②取1平勺鹽
③放入水中攪拌至完全溶解
④用鑷子夾馬鈴薯放入水中
⑤記錄馬鈴薯在水杯中的位置
⑥用鑷子從水中取出馬鈴薯,放置于培養(yǎng)皿中,重復實驗。
5、分組實驗活動,時間10分鐘。
6、實驗結束。
①收拾桌面
②上交實驗材料
③整理實驗結論
7、學生分享交流實驗結果。
①放了多少平勺食鹽溶解后,馬鈴薯的沉浮狀態(tài)開始改變?
②放了多少平勺食鹽溶解后,馬鈴薯開始露出水面?
③我們的發(fā)現(xiàn)是:當鹽水濃度增大的時候,馬鈴薯受到的浮力也增大。
8、從實驗現(xiàn)象和結果分析鹽水濃度和馬鈴薯受到浮力大小的關系。
四、拓展和應用
1、情境:光頭強在沒有食鹽的情況下,還能取出沉在缸底馬鈴薯嗎?
2、任務:應用課堂上的方法,和父母一起調制糖溶液(或其他),看是否能讓馬鈴薯浮起來。不局限于用糖做探究實驗。
板書設計:
7、馬鈴薯在液體中的沉浮
活動一
發(fā)現(xiàn):鹽水能改變馬鈴薯的沉浮狀態(tài)。
活動二
發(fā)現(xiàn):當鹽水濃度增大的時候,馬鈴薯受到的浮力也增大。
附件:
活動二記錄表
水的量
食鹽的量
沉浮情況
100毫升
(
)平勺鹽
100毫升
(
)平勺鹽
100毫升
(
五(3)班共有學生43人,五(4)班共有學生41人,大部分學生對數(shù)學學習的積極性比較高,能從已有的知識和經(jīng)驗出發(fā)獲取知識,抽象思維水平有了一定的發(fā)展. 基礎知識掌握比較牢固,有一定的學習數(shù)學的能力。在課堂上大部分學生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過程,具有一定的觀察、分析、自學、表達、操作、與人合作等一般能力,在小組合作中,同學之間會交流合作,但自主探討能力不高。有相當一部分的學生基礎知識差,上課不認真聽講,不能自覺的完成學習任務,需要老師督促并輔導。本學期重點抓好后20%的學生教學,在教學中,面向全體學生,創(chuàng)設愉快情境教學,激發(fā)他們的學習動機,進入最佳學習的動態(tài)。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共編排了七個單元的教學內容:圖形的變換、因數(shù)與倍數(shù)、長方體和正方體、分數(shù)的意義和性質、分數(shù)的加法和減法、統(tǒng)計、數(shù)學廣角。
1、在數(shù)與代數(shù)方面,這一冊教材安排了因數(shù)與倍數(shù)、分數(shù)的意義和性質,分數(shù)的加法和減法。因數(shù)與倍數(shù),在前面學習整數(shù)及其四則運算的基礎上教學初等數(shù)論的一些基礎知識,包括因數(shù)和倍數(shù)的意義,2、5、3的倍數(shù)的特征,質數(shù)和合數(shù)。教材在三年級上冊分數(shù)的初步認識的基礎上教學分數(shù)的意義和性質以及分數(shù)的加法、減法,結合約分教學最大公因數(shù),結合通分教學最小公倍數(shù)。
2、在空間與圖形方面,這一冊教材安排了圖形的變換、長方體和正方體兩個單元。在已有知識和經(jīng)驗的基礎上,通過豐富的現(xiàn)實的數(shù)學活動,讓學生獲得探究學習的經(jīng)歷,認識圖形的軸對稱和旋轉變換;探索并體會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圖形之間的關系,及圖形之間的轉化,掌握長方體、正方體的體積及表面積公式,探索某些實物體積的測量方法,促進學生空間觀念的進一步發(fā)展。
3、在統(tǒng)計方面,本冊教材讓學生學習有關眾數(shù)和復式折線統(tǒng)計圖的知識。在學習平均數(shù)和中位數(shù)的基礎上,本冊教材教學眾數(shù)。平均數(shù)、中位數(shù)和眾數(shù)都是反映一組數(shù)據(jù)集中趨勢的特征數(shù)。平均數(shù)作為一組數(shù)據(jù)的代表,比較穩(wěn)定、可靠,但易受極端數(shù)據(jù)的影響;中位數(shù)作為一組數(shù)據(jù)的代表,可靠性比較差,但不受極端數(shù)據(jù)的影響;眾數(shù)作為一組數(shù)據(jù)的代表,也不受極端數(shù)據(jù)的影響。當一組數(shù)據(jù)中個別數(shù)據(jù)變動較大時,適宜選擇眾數(shù)或中位數(shù)來表示這組數(shù)據(jù)的集中趨勢。
4、在用數(shù)學解決問題方面,教材一方面結合分數(shù)的加法和減法、長方體和正方體兩個單元,教學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另一方面,安排了“數(shù)學廣角”的教學內容,引導學生通過觀察、猜測、實驗、推理等活動向學生滲透優(yōu)化的數(shù)學思想方法,體會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及運用優(yōu)化的方法解決問題的有效性,感受數(shù)學的魅力。
5、本冊教材根據(jù)學生所學習的數(shù)學知識和生活經(jīng)驗,安排了兩個數(shù)學綜合應用活動,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探究活動或有現(xiàn)實背景的活動,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體會探索的樂趣和數(shù)學的實際應用,感受用數(shù)學的愉悅,培養(yǎng)學生的數(shù)學意識和實踐能力。
三、教學目標及要求:
(1)基礎知識:
①理解分數(shù)的意義和基本性質,會比較分數(shù)的大小,會把假分數(shù)化成帶分數(shù)或整數(shù),會進行整數(shù)、小數(shù)的互化,能夠比較熟練地進行約分和通分。
②掌握因數(shù)和倍數(shù)、質數(shù)和合數(shù)、奇數(shù)和偶數(shù)等概念,以及2、3、5的倍數(shù)的特征;會求100以內的兩個數(shù)的最大公因數(shù)和最小公倍數(shù)。
③理解分數(shù)加、減法的意義,掌握分數(shù)加、減法的計算方法,比較熟練地計算簡單的分數(shù)加、減法,會解決有關分數(shù)加、減法的簡單實際問題。
④知道體積和容積的意義以及度量單位,會進行單位之間的換算,感受有關體積和容積單位的實際意義。
⑤結合具體情境,探索并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和表面積的計算方法,探索某些實物體積的測量方法。
⑥能在方格紙上畫出一個圖形的軸對稱圖形,以及將簡單圖形旋轉90度;欣賞生活中的圖案,靈活運用平移、對稱和旋轉在方格紙上設計圖案。
⑦通過豐富的實例,理解眾數(shù)的意義,會求一組數(shù)據(jù)的眾數(shù),并解釋結果的實際意義;根據(jù)具體的問題,能選擇適當?shù)慕y(tǒng)計量表示數(shù)據(jù)的不同特征。
⑧認識復式折線統(tǒng)計圖,能根據(jù)需要選擇合適的統(tǒng)計圖表示數(shù)據(jù)。
(2)基本技能:
①經(jīng)歷從實際生活中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會數(shù)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綜合運用數(shù)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②體會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以及運用優(yōu)化的數(shù)學思想方法解決問題的有效性,感受數(shù)學的魅力。形成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數(shù)學的意識,初步形成觀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3)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①使學生積極主動參與獲取知識的全過程,讓他們認識到數(shù)學的價值,生活中離不開數(shù)學,使他們喜歡數(shù)學,樂學數(shù)學。
②形成對數(shù)學的濃厚興趣,樹立學生自尊心和自信心,提高學生的相互合作能力和人際交往能力。
③引導反思促進情感態(tài)度的發(fā)展。教學時注意引導學生反思當天的學習活動,適時教育學生要積極參與學習活動、學習上要實事求是,并以肯定的方式強化學生良好的學習態(tài)度。
④創(chuàng)造讓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機會,學以致用,體會數(shù)學就在身邊,借以激發(fā)和保護學生對數(shù)學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四、教學重、難點
因數(shù)與倍數(shù),長方體和正方體,分數(shù)的意義和性質,分數(shù)的加法和減法,統(tǒng)計。
五、教學措施:
(1)學生能預習教材,提出知識重點,自己是通過什么途徑理解的,還有哪些疑問?能通過查閱資料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
(2)教師作為課堂教學的指導者,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主張?zhí)骄渴?、體驗式的學習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發(fā)散思維能力。
(3)利用小組討論的學習方式,使學生在討論中人人參與,各抒己見,互相啟發(fā), 自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體驗學習數(shù)學的快樂。
(4)、 注意學生動手操作, 凡是能讓學生動手的盡量讓學生動手。在統(tǒng)計等內容里適當?shù)刈寣W生作一些初步的社會調查匯報 展示實踐結果。(嘗試教學與其他知識相結合,其他學科相結合, 突破學科界限, 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質。)
在課堂教學中落實這幾個“訓練”
( 5)、注重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訓練。防止死記硬背, 盡量使學生自己探索、領悟得出規(guī)律,然后進行強化規(guī)律。
(6)、 變式題的訓練:在基礎知識、基本技能掌握的前提下, 加強變式題的練習, 這樣才有利于學生更好掌握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
(7)教學與實踐活動相結合因材施教,每一堂課教學內容的設計都根據(jù)教學目標和學生的基礎上,創(chuàng)建教學的問題情境,屬于符合學生認知規(guī)律的教學過程。
本學期的生物教學工作,在教學過程中,堅持以素質教育為綱,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認真?zhèn)浜妹恳还?jié)課。要提高教學質量,關鍵是上好課。為了上好課,我做了下面的工作:
1、課前準備:備好課。
① 認真鉆研教材,對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話、每個字都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結構,重點與難點,掌握知識的邏輯,能運用自如,知道應補充哪些資料,怎樣才能教好。
② 了解學生原有的知識技能的質量,他們的興趣、需要、方法、習慣,學習新知識可能會有哪些困難,采取相應的預防措施。
③ 考慮教法,解決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傳授給學生,包括如何組織教材、如何安排每節(jié)課的活動。
2、課堂上的情況。
組織好課堂教學,關注全體學生,注意信息反饋,調動學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對穩(wěn)定性,初中的學生愛動、好玩,缺乏自控能力,常在學習上不能自覺,自控,就要抓好學生的思想教育,對學生的學習指導,還要做好對學生學習的輔導和幫助工作。同時,激發(fā)學生的情感,使他們產生愉悅的心境,創(chuàng)造良好的課堂氣氛,課堂語言簡潔明了,克服了以前重復的毛病,課堂提問面向全體學生,注意引發(fā)學生學數(shù)學的興趣,課堂上講練結合,布置好家庭作業(yè),作業(yè)少而精,減輕學生的負擔。
3、 積極參與聽課、評課,虛心向同行學習教學方法,博采眾長,提高教學水平。
4、培養(yǎng)多種興趣愛好,到網(wǎng)上博覽群書,不斷擴寬知識面。
在期末工作上,盡量將知識點歸納總結,印發(fā)一定量的練習試卷給學生練習,復習鞏固學過的知識,盡量讓學生能夠在期末考試時能夠發(fā)揮自己的最好水平。
一、教材分析
五年級科學教材本學期主要安排的科學實驗有15個分組實驗有《太陽和影子》《看月亮》《光的行進》《照鏡子》《研究透鏡》《七色光》《簡單電路》《導體和絕緣體》《探測暗盒里的電路》《研究磁鐵》《電磁鐵》《測量呼吸和心跳》《肺和呼吸》《心臟和血液循環(huán)》《解釋》
二、學生分析
五年級共有學生30人,學生喜歡學習科學,而且喜歡做實驗。從實驗情況看,學生能在教師的指導下實驗探究,能與他人合作學會了寫實驗記錄。也有學生在實驗過程中放不開手腳,甚至不敢實驗。
三、實驗目的
1、培養(yǎng)學生學習科學的樂趣。
2、使學生獲得簡單的科學知識。
3、培養(yǎng)學生包括觀察、發(fā)現(xiàn)和記錄的能力。
四、實驗措施
1、課前教師要備教材、備學生、備教法、備實驗過程
2、課上培養(yǎng)學生觀察、發(fā)現(xiàn)和記錄的能力。
3、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活動能力。
4、養(yǎng)成搜集資料的習慣。
五、實驗安排
第1周 9.4-9.8 《太陽和影子》
第2周 9.18-9.22 《看月亮》
第3周 9.11-9.15 《光的行進》
第4周 9.25-9.29 《照鏡子》
第5周 10.9-10.13 《研究透鏡》
第6周 10.16-10.20 《七色光》
第7周 10.23-10.27 《簡單電路》
第8周 10.30.11.3 《導體和絕緣體》
第9周 11.6-11.10 《探測暗盒里的電路》
第10周 11.13-11.17 《研究磁鐵》
第11周 11.20-11.24 《電磁鐵》
第12周 11.27-12.1 《測量呼吸和心跳》
第13周 12.4-12.8 《肺和呼吸》
第14周 12.11-12.15 《心臟和血液循環(huán)》
電阻是電學中一個重要的物理量,與電流、電壓構成初中電學的三大基石.初步理解電阻的概念和影響電阻大小的因素,是學習變阻器、歐姆定律等內容的必要基礎.所以,無論是從課程標準的要求來看,還是物理知識的擴展來看,《電阻》都具有承上啟下的重要作用.
2 教學目標
2.1 知識與技能
(1)了解電阻的初步概念,認識電阻是導體的一種屬性;
(2)知道影響電阻的大小的因素;
(3)了解導體、絕緣體、半導體和超導體的電學性能.
2.2 過程與方法
(1)通過開放性實驗改變電路中電流大小,培養(yǎng)學生發(fā)散性思維;
(2)通過類比法、轉換法,構建電阻的概念,發(fā)展抽象思維能力;
(3)通過探究影響電阻大小的因素,培養(yǎng)學生利用控制變量法研究物理問題的能力和創(chuàng)新思維,提高分析概括的能力.
2.3 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1)進一步養(yǎng)成實事求是、不畏艱難、與他人合作的科學精神;
(2)拓展學生視野,體會物理知識本身多樣統(tǒng)一美的美學特征.
3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了解電阻的初步概念、用控制變量法科學探究影響電阻大小的因素.
教學難點:電阻概念的建立和理解、對實驗現(xiàn)象的歸納總結.
4 教具和學具
教具:“改變電路中的電流”實驗裝置一套、完好的日光燈芯一只、沒有燈絲的廢日光燈芯一只、鉛筆芯一根、多媒體課件、實物投影.
學具:電學實驗器材學具盒:電池盒2只、干電池2節(jié)、開關、小電燈(3.8 V 0.3 A)、電流表(0~0.6 A,0~3 A)、電阻絲板(接有不同導體)、導線若干.
5 教法和學法
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為了達到教學目標、突出重點,激發(fā)每一位學生心中學習的渴望.筆者采用先學后教,以學定教的嘗試教學的方法,以教學案為載體,變“教”為“導”,以“導”來引領學生的“學”.開展自主的、合作的、探究性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從獨立自主學習到小組交流合作,從而突破難點,實現(xiàn)自我發(fā)展,讓學生從機械的“學答”向“學問”轉變,從“學會”向“會學”轉變,成為真正的學習的主人.
6 教學過程
良好的教學設想必須通過教學實踐來實現(xiàn),本節(jié)課的教學過程設計流程為:“任務驅動、嘗試學習學教互動、展示提升當堂檢測、考查達標總結釋疑、遷移深化”.
環(huán)節(jié)一:任務驅動、嘗試學習
根據(jù)課程標準和學生的學情,筆者編寫了一份適合學生自主學習的學案.讓學生根據(jù)學案有針對性、有選擇性地閱讀教材.布置自主學習的時候,我將側重對學生進行自主學習指導,讓學生知道預習什么,怎么預習,達到什么樣的要求等.
在學案的課前預習部分,我把“嘗試改變電路中電流的大小”的活動和“探究影響導體電阻大小因素”的猜想和問題設計放在了自主學習的重點.
設計意圖:通過自主學習、獨立思考,學生能夠掌握基礎知識,理清學習思路,發(fā)現(xiàn)疑難問題,為課堂學習做準備.
關于活動“嘗試改變電路中電流的大小”,學生利用學具盒內的器材,進行初步嘗試探究,為接下來理解電阻概念降低了難度.如圖1所示:
考慮到學生難以體會導體電阻的存在,在設計時做適當?shù)匿亯|,用類比遷移的方法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幫助學生形象地理解抽象的概念.
用信息快遞的形式,呈現(xiàn)電流經(jīng)過金屬導體時受到的阻礙,從而深化學生對電阻本質的理解,為接下來設計實驗方案做鋪墊.
探究影響電阻大小的因素是本節(jié)課的重點,筆者將猜想和設計探究方案前置,讓學生作為探究式課堂教學的主人.根據(jù)教師提供的條件,明確探究的目標、思考探究的問題、嘗試探究的方法、敞開探究的思路.
設計意圖:課前的嘗試學習、嘗試探究使學生學在教前,以學定教,使課堂能真正做到高效,同時又爭取了更多的時間讓學生在課堂上充分展示交流,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發(fā)展的主體.
環(huán)節(jié)二:學教互動、展示提升
在課內互動學習設計過程中主要有 “創(chuàng)設情景,激趣引疑檢查建構,交流釋疑實驗探究,歸納總結活化探究,拓展延伸典型例題,內化提升”這五部分內容.
(1)創(chuàng)設情景,激趣引疑
魔術表演:展示亮暗可以自動調節(jié)的小燈泡,讓學生思考小燈泡的亮度為什么會發(fā)生變化?通過課前的嘗試活動,學生猜到是因為改變了電源電壓或接入不同的導體.
問題引導:讓學生觀察到電源電壓沒有改變,那么小燈泡的背后藏著什么呢?是什么原因促使電路中的電流變化的?為了研究上述問題,請學生畫出該魔術燈的電路圖(不知道的器材用大方框表示).學生畫出后投影,進行點評,方框中畫的應該是不同的導體.那么為什么接入不同導體,電流大小會不一樣呢?從而引出課題――電阻.
設計意圖:通過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巧妙地設置懸念性問題,點燃學生的思維火花,引出課題的同時,將學生置身于“問題解決”中去,激發(fā)探究興趣.
(2)檢查建構,交流釋疑
小組討論:課前自主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形成組內最優(yōu)化方案,確定組內共性問題.教師認真巡視,隨時答疑并進行個別輔導.
大班交流:小組選派代表提出問題,并走上講臺展示交流成果,其他學生認真聆聽,相互質疑,在此過程中教師適時點撥.
交流釋疑:在及時批閱學生學案課前自主學習的前提下,在小組交流提出疑問后,教師抓住時機,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通過交流辯論能達到共識.
問題預設:學生在猜想影響電阻大小的因素、電阻的顯示方法、設計電阻大小與長度關系的實驗方案上存在爭議.
教師先靜靜地站在一邊讓學生獨立思考、小組討論、大班交流,若學生仍存在問題,教師精講點撥,點在學生思維迷茫之時、斷裂之處,揭示問題的實質,提升學習方法.
教師點撥:如果學生猜質量,還不能夠剔除,則教師點撥: m=ρv=ρsl(ρ由材料決定,s即為橫截面積,l即為長度).
如果學生還不能判斷顯示電阻大小的方法,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用辯證的思想分析電流表和小燈泡的利弊,得出此處應將二者串聯(lián).
至于設計電阻大小與長度關系的方案,由于學具盒中的電阻絲(投影),長度都相同,預設學生討論后會想到將兩位同學的同一種電阻絲串聯(lián)起來.問題引導:將電阻絲串聯(lián)起來是增加長度,換個角度看問題,有沒有更加簡單的方法?學生的頭腦不是一個要被填滿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被點燃的火把,在教師的因勢利導下,學生自然會想到在同一根電阻絲上移動接觸點來改變接入的長度,層層推進,將學生的思維導向深處.
設計意圖: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在教師方法的引領下,學生通過小組討論、大班交流,讓學生在課堂上充分展示自己、分享成果.根據(jù)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在設問中使學生進行多角度分析,激發(fā)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使課堂達到一個思維碰撞的!
(3)實驗探究,歸納總結
“探究影響電阻大小的因素”是本節(jié)的重點,學生先同桌兩人合作,觀察現(xiàn)象并記錄數(shù)據(jù),再四人小組討論,最后大班交流總結.
設計意圖:讓學生帶著問題與方案走進實驗,讓合作與思考伴隨實驗,帶著結論與成就感結束實驗.
(4)活化探究,拓展延伸
如果學生學有余力,再拓展兩個探究活動:電阻與溫度的關系,導體和絕緣體可以相互轉化,如圖2所示:
設計意圖:根據(jù)學生的學情,這兩個拓展實驗既可以探究導體與溫度的關系,又可以推理導體和絕緣體的本質,滿足學生更深層次的探究欲望,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同時讓學生感受到物理世界的奇妙,激發(fā)學生勇于開拓的精神.
(5)典型例題,內化提升
該環(huán)節(jié)將從探究和應用兩個方面來設計兩道有針對性的典型例題,學生通過該環(huán)節(jié)進行再次嘗試,提升靈活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環(huán)節(jié)三:當堂檢測、考查達標
組織學生10分鐘內完成當堂檢測,并及時反饋,要求學生訂正后還要再反饋,不再留課后作業(yè).在此過程中教師密切關注學生學習狀態(tài),及時捕捉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困難和問題,開展有針對性的教學活動.
設計意圖:通過當堂檢測來考查達標,使基礎知識堂堂清、人人清,并促進新知識和新方法的內化.不留課后作業(yè)也是筆者的大膽嘗試,不僅保證了這節(jié)課的完整性,使其不再延伸到課后,從而促使學生課后有充分時間專心預習下一節(jié)新課.
環(huán)節(jié)四:總結釋疑,遷移深化
魔術揭秘:再讓學生思考小燈泡背后的秘密是什么呢?原來是下節(jié)課將隆重登場的滑動變阻器.
問題引導:滑動變阻器是如何改變電路中電流的?影響電阻大小的因素中哪一個改變起來最方便呢?讓學生去思考和頓悟.
題:
物體的內能
(檢測題)
課時安排:
二課時
內
容
學習注解
學習目標:
知識:進一步了解有關內能的知識。
技能:熟練掌握有關內能的知識,會解答相關的問題。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認識物理知識在生活中的意義,培養(yǎng)激發(fā)學習興趣。
重點:進一步了解有關內能的知識。
難點:熟練掌握有關內能的知識,會解答相關的問題。
學習過程:
一、想一想,填一填。
(每空2分,共60分)
1.分子運動論基本內容:物質是由
組成的,一切物體的分子都在
,分子間存在相互作用的
和
。
2.不同的物質在相互接觸時,彼此進入對方的現(xiàn)象叫做
,這一現(xiàn)象說明一切物體的分子都在
。
3.在高空飛行的子彈具有
能,
能,還具有
能,子彈落地后這三種能不為零的是
能。
4.用鋁壺燒開水,壺中的水蒸氣將壺蓋頂起來,這是消耗水蒸氣的
能對外做功,將水蒸氣的
能轉化成壺蓋的
能。
5.在配有活塞的厚玻璃筒里放入一小塊棉花,把活塞迅速壓下去時,棉花燃燒起來,這一事實說明
。
6.改變物體內能的兩種方法是
和
,它們在改變物體內能上是
,它們所用的單位相同,都是
。
7.用搓手的方法可以使手暖和,這是用
的方法增加手的內能,用暖水袋使手暖和,這是用
方法增加了手的內能。
8.在物理學中常提到“熱”字,但其含義各不相同,請將下列“熱”的含義填入空格內。
(1)這盆水很熱,這里的“熱”是指
。
(2)物體吸熱升溫,這里的“熱”是指
。
(3)摩擦生熱,這里的“熱”是指
。
9.用做功的方法來改變物體的內能,實際上是
能和
能相互轉化的過程。
10.已知銅的比熱容是鉛的3倍,現(xiàn)有質量相同的銅塊和鉛塊,它們吸收相同的熱量后,銅塊升高的溫度是鉛塊升高溫度的
倍。
11.水的比熱容是
,銅的比熱容c銅=0.39×103
J/(kg·℃),其物理意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下列現(xiàn)象中,利用做功改變物體內能的是:________________,其余是通過________方式改變物體的內能。
(1)冬天,人們用雙手反復摩擦取暖.
(2)在古代,人類鉆木取火.
(3)
冬天,人們用嘴對著雙手“呵氣”取暖(4)把燒紅的鐵塊放到冷水中,冷水變熱
(5)曬太陽時會感到很熱
(6)用錘子反復打擊一塊鐵片,它的溫度會升高
(7)多次彎折一根鐵絲,彎折處會發(fā)燙
二、聰明的選擇。
(每題3分,共24分)
13.下面說法中正確的是(
)
A.物體吸收了熱量,它的溫度一定升高
內
容
學習注解
B.物體放出了熱量,它的溫度一定降低
C.物體溫度不變,它一定沒有吸熱,也沒有放熱
D.物體放出了熱量,它的溫度可能不變
14.關于分子運動論,下面說法中錯誤的是(
)
A.物質由分子組成,分子間存在空隙
B.物體內分子都在不停地做無規(guī)則的運動
C.分子之間只存在引力
D.分子之間既有引力,又有斥力
15.關于物體的內能,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運動的物體有內能,靜止的物體沒有內能
B.物體溫度在0°C以下時沒有內能
C.高溫物體的內能一定比低溫物體的內能大
D.質量大且溫度高的物體的內能一定比同狀態(tài)質量小,溫度低的物體的內能大
16.關于熱量和溫度的關系,下面說法正確的是(
)
A.同一物體溫度上升越高,吸收的熱量越多B.物體溫度上升越高,含的熱量越多
C.物體吸收熱量,溫度一定會升高
D.物體含有的熱量多少與溫度無關
17.人們在生活中用熱水取暖,生產上常用水作為冷卻劑,這因為水的(
)
A.比熱容大
B.吸收的熱量多
C.放出的熱量多
D.密度較大
18.甲、乙兩種物體質量相同比熱容不同,當它們升高相同溫度時,一定是(
)
A.比熱容小的吸收熱量多
B.比熱容大的吸收熱量多
C.甲、乙吸收的熱量一樣多
D.因初溫不知道無法判定
19.下面哪種情況下比熱容會發(fā)生變化(
)
A.一杯水倒掉一半
B.水凝固成冰
C.0℃的水變成4℃的水
D.鐵塊加工成鐵板
20.初溫相同,質量也相同的水和銅塊,吸收相等的熱量后,再將銅塊投入水中,則會出現(xiàn)(
)
A.銅塊放熱,水吸熱
B.銅塊吸熱,水放熱
C.銅塊與水之間不發(fā)生熱傳遞
D.水的內能傳遞到銅塊上
三、計算題(16分)
21.質量為100g、初溫是24℃的實心金屬小球吸收2.3×103J的熱量之后,溫度升高到74℃。那么,球的比熱容是多少?從下表可知此金屬是什么?(4分)
物質
比熱C/[J/(kg·℃)]
鋁
0.88×103
鋼鐵
0.46×103
銅
0.39×103
鉛
0.13×103
22.一個質量為250g的鋼刀,加熱到560℃,然后在空氣中自然冷卻,室溫為20℃,這把鋼刀在冷卻過程中放出多少熱量?若把這些熱量給30℃,0.5
kg的水加熱,水溫可以上升多少度?升高到多少度?(12分)
根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通過觀察、分類、繪制、制作等活動,學會制作植物的根標本。
過程與方法:通過實驗探究,初步知道植物的根生長,知道植物根的形態(tài)有直根系和須根系。
情感與價值觀:培養(yǎng)愛護綠化的意識,愛惜珍惜綠色植物的情感與行為。
教學重點:知道根的多樣性;繪制、制作簡單的根標本。
教學難點:知道根的多樣性;繪制、制作簡單的根標本。
教學準備:菠菜、小蔥、大蒜、芹菜
、卡紙、透明膠、PPT、視頻資料等
教學過程:
活動一
根的作用
活動目的:通過討論,初步知道植物的根具有向地性、固定植物、吸收水分和輸送營養(yǎng)物質。
活動器材:圖片
學生活動
教師指導
討論:植物的根往哪個方向生長?(向地性)
交流:植物的根有什么作用呢?
小結:根據(jù)有向地性,可以吸收輸送水分養(yǎng)料,固定植物。
師出示圖片,請學生觀察討論根生長的方向與本領。
活動二
不同的根
活動目的:初步知道植物根的形態(tài)有直根系和須根系。
活動器材:菠菜、蔥等植物的根的標本或實物,視頻
學生活動
教師指導
觀察:植物的根實物標本,認一認,分一分?
分類:它們是什么蔬菜?你根據(jù)根的形態(tài)進行分類嗎?
(小組討論操作)
交流:為什么這樣分?
視頻:認識直根系與須根系。
分辨:直根系與須根系。(變態(tài)根)
繪制評價:須根系和直根系。
教師可利用根標本和實物根(菠菜、蔥)給學生提供直觀感受,區(qū)別植物的根的不同,了解一些特殊的根。
活動三:根的生長
活動目的:通過實驗探究,初步知道植物根的來源。
活動器材:圖片,視頻
學生活動
教師指導
觀察:植物的根從哪里來的?
交流:植物根的生長。
錄像:根的生長。
這個實驗在課堂短時間看不出結果,在課前實驗,課時進行交流。
活動四
標本制作
活動目的:初步按照操作流程圖,學習制作植物的根標本。
活動器材:圖片,蔬菜實物,紙卡等
學生活動
教師指導
觀察:根的生長標本與整株植物標本圖片。
觀察:教師演示簡易標本制作。
操作:將蔬菜實物制作成標本。
討論:野外采集植株制作標本。
(通過制作植物的根標本,讓學生體驗植物根標本的制作過程,比較植物的根的形態(tài),了解不同植物的根形態(tài)不同,激發(fā)學生探究植物的根的興趣。)
小結:
教師介紹挖掘植物的根的過程:1、準備挖掘鏟;2、把整棵植株挖出來;3、用水沖洗;4、壓制做成標本。
板書:
根
(向地性)
作用:
固定、
吸收、
輸送
水分與養(yǎng)料
形態(tài):
直根
主根
芹菜、菠菜
側根
須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