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學校管理論文范文

學校管理論文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學校管理論文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學校管理論文

第1篇:學校管理論文范文

1.學校管理中柔性管理的重要性

學校管理中引入柔性管理是實現(xiàn)高校人才培養(yǎng)目標的客觀要求;是推進素質教育發(fā)展的需要;是克服傳統(tǒng)剛性管理弊端的需要;當前大學生思想變化的要求。近年,由于傳統(tǒng)剛性管理中以獎懲和任務式管理的弊端,抹殺了學生的自主能力、個性能力,使其承受的心理壓力和學習壓力過大,適應社會能力較差。如何進行正確的自我評價和評價社會呢?這都需要素質教育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從條條框框的禁錮中解放出來,讓學生不僅學會學習,也要學會做人,柔性管理可以很好發(fā)揮它的優(yōu)勢,剛柔相濟,互進互補。

2.學校管理中柔性管理的反思

傳統(tǒng)的學校管理模式單一,主要以剛性管理為主。它的核心是提高工作效率,缺乏對人性的考慮,將有血有肉的人都抽象成了高速工作的機器,將科學主義的分析、邏輯、試驗規(guī)范的理論方法應用到管理當中,高度的“中央集權”,雖然改善了原始的經驗式管理質量和管理水平,但同時也是人文的缺失。俗話說“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人心的丟失正是由于唯剛性管理中人本性、情感性、權變性的缺失。管理的主客體都是有情緒有思想的人,以事物為中心勢必達不到人們積極自主搞好工作的目的;過于強硬、刻板的規(guī)章制度忽略了人們情感上的滿足感,抹殺了發(fā)展的多樣性和創(chuàng)造性;設定精確目標、成果、線路也限制了客體的能動把握,發(fā)展空間不大。

二、柔性管理在學校管理中的應用

1.管理結合服務,開展民主化管理

學生時代常會出現(xiàn)叛逆心理,一味地打壓和規(guī)制非但不能提高管理水平,還會激起學生抗拒力量,對身心不利。轉換觀念,以學生為主體,鼓勵學生和老師共同參與學校管理工作,相信學生,滿足學生有一定的空間去安排自己的生活,設計學習規(guī)劃,同時也支持學生自我管理生活,從而有效地實施自我控制,實現(xiàn)自我管理,達到自我完善。其實,柔性管理提倡學校工作中將管理與服務結合,就是在管理工作中滲透服務,把管理的過程和服務的過程相統(tǒng)一,從而使管理中包含服務,服務中蘊有管理。學校不再只是“為了學生,關心學生”,讓學生以管理者和服務者的身份,和學?;Q立場,通過師生交流更理解學生心態(tài),在情感上產生共鳴,為管理和改善工作做好基礎,產生雙向互動,既深化了老師對學生的服務工作,同時也優(yōu)化了學校的學習和生活環(huán)境,提供培養(yǎng)多方面人才的條件,提升了老師綜合素質,達到學校培養(yǎng)目標和學生自我發(fā)展的統(tǒng)一效果。

2.注重情感凝聚,柔性關懷心理

人都是有情緒、有思想的,無論是作為學生還是老師,內心渴望得到足夠的空間去發(fā)展,希望有凝聚力地一起工作,勁兒往一處用,在管理工作中展現(xiàn)學校最好的一面。柔性管理的核心就在于挖掘情感對行為決策的正向引導力,用情感來凝聚人心。不懂得溝通,再高明的管理手段也沒辦法叫人心悅誠服,沒有親和力的領導,總也害怕成為光桿司令。處在學校這個龐大管理體系中,每個人都需要融入感情,用內心去溝通,增進感情,培養(yǎng)親和力,老師要“體察民情”,不能以老師還是管理者的身份壓制學生,學生也不能“害怕”而拒人千里之外。在學校管理中融入柔性的人性化管理,既有助于促進學校人才的全面發(fā)展,又可以增進組織凝聚力,弘揚學校文化。

3.構建校園文化,發(fā)揮價值導向

學校的生存和發(fā)展離不開良好的校園文化。獨特的校園文化是老師和學生發(fā)展的土壤,會促使學生活潑、穩(wěn)定的自我發(fā)展,是學校的整體精神,聯(lián)系和協(xié)調學生和老師之間和諧發(fā)展。學校的各個元素是來自不同地方的人們,承認師生不同個體價值的多樣性、差異性和文化的多元性,是形成“共同”價值觀的前提,以個體價值觀為基礎元素,在矛盾和碰撞中形成價值體系與目標,以此為推動力形成全新的校園氛圍,才能更好發(fā)揮學校管理的價值導向功能,促進學校管理工作進行,發(fā)展文明校園。

三、結語

第2篇:學校管理論文范文

首先,要加強師德的建設。要求教師要加強自身的師德修養(yǎng),提高自己的業(yè)務能力,以贏得學生的好評。其次,要加強教師業(yè)務培訓。制定培訓工作計劃,認真開展校本培訓工作,技工學校,利用課余時間對教師進行各種的培訓。再次,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建立專業(yè)、實訓教師資格認定制度。

二、職教教師促進學生個性發(fā)展的策略

(一)職業(yè)學校學生的個性心理問題。職校生中“失敗者”的心態(tài),“多余人”的心態(tài)比較普遍,使得他們難以擁有一個健康健全的人格和振奮向上的個性面貌。缺乏應有的積極理想和追求。(二)增強教學內容的豐富多樣性,努力培育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前蘇聯(lián)學者贊科夫認為:“以盡可能大的教學效果來促進學生的一般發(fā)展。”作為教育工作者,在現(xiàn)實的學校教育中,可以從開設活動課、選修課、勞技課等課程來促進學生個性發(fā)展。有利于因材施教,改善學生的知識結構和智能結構,發(fā)展個性特長,提高整體素質。(三)管理老師對師生關系的再認識與學生的個性發(fā)展。隨著近幾年普高擴招、五年專、職高及中專的招生不斷擴大,所以城市技校生源越來越少,大量的生源需用外省市學生進行補充,這就涉及住宿管理問題,針對這種情況,住宿管理老師與師生關系的認識擺在我們面前。(四)教師對教學方法的認識與學生個性發(fā)展。教師要從實際出發(fā),采取靈活的教學方法,掌握分寸,努力使自己全部的教學技能多樣化。學生作為主體,在多種方法的教學活動中,自覺、自主地手腦并用,認識與實踐相結合,創(chuàng)造性、獨立性得以充分發(fā)揮。創(chuàng)造活動是學生個性得到發(fā)展和完善的必要條件,只有在創(chuàng)造活動中,個人才能充分展現(xiàn)自己的需要、性格、知識和能力,展現(xiàn)自己的自覺性、主動性、發(fā)現(xiàn)新規(guī)律的過程中,從而逐步實現(xiàn)個性的完善。

三、目前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方法

真正顯示一所技工學校辦學實力的還在于它的管理,它的教研成果,它的師資水平等。這就要求我們,改革教學模式,建立相應的有效激勵機制,建立學科攻關小組,開發(fā)實用教材,開展多種技能競賽,挖掘教改課題,發(fā)展特色教育,全面提高學生素質.促進現(xiàn)代職業(yè)教育教學的廣度發(fā)展。我們學校具有與其他技工學校無法相比的優(yōu)勢,借助這種優(yōu)勢,讓我校在海河教育園區(qū)豎起最具特色的旗幟,帶領全國技工教育整體前進。

第3篇:學校管理論文范文

以人性假設為價值前提的角度來看,學校管理過程是管理者通過展開的一系列管理職能,使主客體在相互作用中實現(xiàn)以育人為中心的目標,在各個方面規(guī)導與教化著未成年的人。學校管理應成為一種強調人性中的應然層面、合乎人本性的人道管理。首先,教育工作者的工作是腦力與體力勞動的結合,具有復雜性、情感性、潛在性等特點,學校管理活動應實施符合人性的、激發(fā)工作熱情的管理模式,盡可能滿足教育工作者對尊重、理解、支持等精神上的需要。其次,受教育者具有不同的個性心理特征及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這要求學校管理在尊重必然法則的同時,尤其注重人性的特征,以人性的存在為基礎,以受教育者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為準則,盡可能了解人的需要、情感和行為,實現(xiàn)人的全面發(fā)展。從管理背后的倫理價值選擇來考察,任何一種管理制度和行為的背后離不開深層的倫理和價值的選擇。管理是一個復雜的過程,決策是整個管理活動的核心。學校管理中,常常會出現(xiàn)不同價值之間的差異和矛盾。在不同的價值選擇中,即可能存在雙方平衡的支點,也可能會包含著尖銳的價值沖突。學校決策的依據(jù)、學校管理的理念以及學校管理方式的確定都離不開價值的選擇。因此,如何更“好”地抉擇,體現(xiàn)價值沖突中的“合理”與“善”,要彰顯學校管理中的倫理意識和道德目標,以價值觀、倫理準則和規(guī)范作為決策的依據(jù)和指導,解決管理過程中不同價值選擇之間的沖突,使其符合評價主體的倫理道德取向、倫理追求,從而使學校管理活動具有可行性與科學性,促進學校管理活動的不斷進步。學校的倫理管理并不是一門純粹的技術科學,它與心理、價值、觀念、文化有關。彼得•杜拉克認為,“管理是一種社會職能,隱藏在價值、習俗、信念的傳統(tǒng)里……管理也是文化,它不是無價值觀的科學。”民族文化會影響管理實踐活動的全過程和全方位,使其體現(xiàn)獨特的民族特色和精神。學校倫理管理中的道德價值向度和公共倫理精神與本民族傳統(tǒng)文化中的價值、信念息息相關。在某種程度上,我國的國民有著與西方不同的思維和行為方式。經過五千多年的文化洗禮,中華民族文化根扎于人們的思維、價值觀和行為方式中,形成了中國人的國民性格。在這樣的民族文化背景下研究學校管理,需要我們深入了解我國管理文化底蘊,實現(xiàn)適合中國文化的學校倫理管理。

二、傳承: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管理哲學

中國傳統(tǒng)文化是一種倫理型文化,又叫“崇德型”文化。在中國的倫理文化形態(tài)中,以重倫理、倡道德為原則的倫理思想和行為追求,貫穿從先秦孔孟一直到宋明理學、陸王心學,融匯在中國傳統(tǒng)的哲學、政治、教育中,始終處于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核心地位。中國文化與西方文化不同,其本質是生命文化或修道文化,是生命體驗和直覺感悟的結晶,回答的是人類自身以及人與宇宙萬物的相處之道和終極關懷如何解決的問題,強調的是人與自然圓融無間整體互動的和諧理念。張岱年認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一以貫之,即中國傳統(tǒng)文化重視人與自然、人與人之間的和諧與統(tǒng)一。程思遠根據(jù)這種強調和諧與統(tǒng)一的特征,將中國傳統(tǒng)文化稱為“中國和合文化”,并認為“中華民族已經形成了運用和合概念與和合文化研究自然界的生成和人的生成;研究事物發(fā)展變化規(guī)律;研究人與自然和人與社會的關系;研究人的身心統(tǒng)一規(guī)律和養(yǎng)生之道的文化傳統(tǒng)”。張立文則開創(chuàng)“和合學”,并認為和合學是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和”為價值取向的反思,“和”與“中和”是中國文化的精髓。“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即“中”是宇宙萬物的根本。“中”是陰陽和合的結合點,是宇宙萬物的能量信息相互轉化的必經途徑和孕育萬物的能量來源,也是宇宙萬物運行的根本法則和相互作用的力量平衡點。人道治理必須知中、守中、體中、執(zhí)中、用中,從而建中立極,獲得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宇宙元氣能量,才會實現(xiàn)人內在的心身和諧和外在的天人和諧。“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即“和”是亨通天地萬物、人間萬世的宇宙真理。世間萬物包含著差別、矛盾和沖突,這些概念突出了事物內部之間排斥、對抗等方向,卻不能表達世界或其中事物的本然狀態(tài),即多樣性的統(tǒng)一、有機的聯(lián)系和秩序。“和”意味著從沖突到融合,內涵各種成分升降相蕩的能動性和生命力。“中道和合”是“中”與“和”體現(xiàn)在認識和把握管理運作過程的方法論。“中道和合”即無差別、無偏倚的至理。它強調在不偏不倚中尋求恒常之道。致中和,以使事物不同因素之間的沖突相互融合。它是管理的最高原則和所要達到的最高境界。“中道和合”揭示“中道”之和首先要用在修身做人上。“中道”是仁智雙修,是內圣與外王相統(tǒng)一的大道。孔子認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無論是修身做人,還是治國平天下的管理過程都是修道的過程,都是自度度他、化育群倫的過程。要做到“性之德,合內外之道”,內養(yǎng)與外用不二;其次,世間萬物的生存和發(fā)展都是在中和平衡狀態(tài)下完成的。“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一陰一陽才成其為道,偏執(zhí)一端就遠離道,唯有執(zhí)中才是成事正道,是為“中道”。管理要做到全面辯證地認識分析分歧,把握管理過程的適度性、合理性,在思成并舉、嚴寬相濟中獲得和諧。最后,孔子強調“時而中”,“中”不是空間位置,而是一種狀態(tài)。它是動態(tài)的,即能夠隨著時空條件的變化而遵循“中道”原則。宇宙萬物,千變萬化。在管理中做到“從容中道”即嫻熟地駕馭事物發(fā)展變化的“中道”,體現(xiàn)出“得其圜中以應無窮”的灑脫與超然,游刃有余的管理智慧和管理藝術。

三、啟示:從“中道和合”看學校管理的倫理準則

《論語•子罕》中有“扣其兩端以竭焉”是孔子“中道”的核心思想。其“兩端”關系非兩級對立、非此即彼,而是在變化中保持兩者動態(tài)平衡的狀態(tài)。在管理中體現(xiàn)出一種由“中和”而產生的合力,使兩級復歸于“中”。在管理活動中,處于“兩端”狀態(tài),以期達到平衡狀態(tài)有管理理念、管理過程、管理方式等各方面。本文以尋求學校管理的內在管理哲學為要義,故選取體現(xiàn)學校管理者、管理境界、理念以及方略倫理性的四個方面:“正己正人”、“義與利”、“天與人”以及“乾與坤”進行闡述,并非“中道”思想在管理中的全部體現(xiàn)。

(一)正己正人

中國文化強調“性之德”乃“合內外之道”。“正己正人”是建立在“天人合一”、“人與己”不可分的系統(tǒng)整體的思維方式基礎上的。儒家認為,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管理工作本身就是一個正己正人、“修己安人”的過程。這種以“內修”推動“外治”,由“內圣”達到“外王”。通過“修己”達到安人目的的管理思想,正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內在要求,也是中國管理哲學的邏輯起點?!洞髮W》提出“三綱領”把“內圣外王”具體化。“三綱領”,即“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明德”即發(fā)揚德性;“親民”即推己及人,以己之德教化大眾;“止于至善”即達到仁的至高境界。“正己”與“正人”就是強調通過管理者道德威望的樹立,在無形中影響被管理者,成為普遍的社會行為規(guī)范和社會公理解釋體系,并內化為每個人的行為準則,從而達到安穩(wěn)和諧的狀態(tài)。在學校管理過程中,學校管理者要依據(jù)倫理道德規(guī)范,加強自我心性的修養(yǎng)與管理,做到率先垂范、“上為下效,君行臣甚”,用示范與表率作用帶動影響學校成員,把“修身”視作學校管理工作的一種重要管理手段、首要任務和主軸內容。

(二)義利之辯

中國儒釋道三家都對無形的人的精神層面有著無限的熱情。他們都重視心性之學,其立教弘法的宗旨,都是為了提升人的精神境界。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價值取向始終把管理的最終目的和最高境界,定位于使人們的思想和行為合于“道”,把提升人的精神境界作為人道治理的主要目標和任務。“境界”同“功利”的區(qū)別,在于德性升華與欲望滿足這兩種不同的人生價值取向的分野。儒家認為境界與功利、“以政為德”的管理價值觀與管理成效之間,存在著內在的因果關系。這種對功利的關注,不在個人利害得失之計較考量,而在萬民之憂樂、國家天下之安危的縈懷牽掛,因而管理是在現(xiàn)實中蘊含著理想,在功利中體現(xiàn)著境界。學校管理是一種有效的、動態(tài)的活動過程,是以取得最大化的辦學效益為目標的有效活動與動態(tài)過程的總和。在學校管理工作中,功利與人文的權衡與把握這一倫理原則,存在并體現(xiàn)在學校管理者的管理境界上。管理境界即管理者的思想境界,體現(xiàn)了管理者對管理本質、發(fā)展規(guī)律的把握,并反映在管理方法中。“大學之道,止于至善。”即明明德與親民實行到至善之境,才算成就大學之道,即圣人之道。正所謂大道至簡,“至善”是學校管理者修己的最高境界,也是學校實行人文管理的極致體現(xiàn)。學校管理者在處理功利與人文的關系時,應當從“至善”的層面著手,在管理方法和手段上,體現(xiàn)人文色彩,挖掘師生的內在潛質,實現(xiàn)師生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提升,使學校管理在取得辦學效益中體現(xiàn)著“至善”的最高道德境界。

(三)天人合一

中華民族先哲對人的認識,是站在“天人合一”的高度,運用“精氣”或“元氣”理論,去探索人類生命的起源或構成,是從生命宇宙發(fā)生學意義上去說明人與萬物的關系,揭示人類在自然宇宙中的地位和價值。因而,中國文化的重人,是帶有根本意義的重人。從“天人合一”的思維方式出發(fā),古人認為“天矜于民,民之所欲,天必從之”。人們的愿望反映了自然法則運行的趨向,是天意所歸。但是,人類不能也無權排斥、宰制、征服萬物,應主張“萬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中國文化強調通過贊化育、參天地,實現(xiàn)“天人合一”。把“天人合一”觀念運用于管理實踐主要把握:“天地之性人為貴”,確立與保障人的主體性、人的獨立價值與尊嚴,人道治理和天道運行相和諧,與自然相和諧。學校管理首先是對人的管理。為了實現(xiàn)教育精神和人文價值,管理者必須重視人性中的應然層面,滿足人對個性、尊嚴、潛能的發(fā)揮的需求,全方位、深層次地實行合乎人的本性的人性化管理,實現(xiàn)學校的可持續(xù)發(fā)展。“以人為本”的辦學理念,其實質是重視人的發(fā)展,將個體的全面與個性發(fā)展、人文精神與科學精神的養(yǎng)成統(tǒng)一起來,正確認識人的價值,發(fā)揮人的主觀能動作用,充分開發(fā)個體的智能。“以人為本”的理念在學校建設中得以實現(xiàn)的關鍵就在于:如何體現(xiàn)人生的價值觀,尊重每一個生命個體,從而提升人的生命質量。這也是學校管理者必須具有的觀念。其次,學校是一個開放系統(tǒng),學校管理活動必然與相關的外部環(huán)境發(fā)生聯(lián)系。如自然、社會、政治、法律等,組成“管理—環(huán)境”的互相作用與制約的動態(tài)系統(tǒng)。學校環(huán)境影響學校管理功能或程序,進而影響學校管理功效的發(fā)揮。學校管理者在管理實踐中應自覺認識與把握學校外部環(huán)境的變動及其發(fā)展趨勢,溝通協(xié)調外部社會教育資源、家長等,協(xié)同搞好教育。

(四)乾坤相合

“乾”與“坤”,入于“八卦”之中,列為《周易》之首,是我國最早的文字與概念之一。一般代表天地,陰陽。萬物存在最根本的力量就是宇宙間生生不已的陽剛之氣。這就是“天道”,也是太極陰陽的生生不息的運動之道?!吨芤住氛J為世間萬物皆由陰陽構成,陰陽相合,互動互補,相反相成。因此,自然界萬物和諧發(fā)展的本質是陰陽和諧。在我們的實際工作中,內外結合、主客兼顧、進退有度、張弛與時、管理與倫理、理性管理與人性管理都在乾坤之列?!峨s卦》開篇道:“乾剛坤柔”。剛柔構成乾坤的基本內容。乾坤相合體現(xiàn)在管理上表現(xiàn)為“剛柔相濟”。在學校管理中體現(xiàn)為理性管理與人性化管理的和諧統(tǒng)一。“剛”體現(xiàn)在制度方面。學校管理過程中,要保持學風剛性嚴謹以及制度的明確性與可遵守性。此外,還要注重學校環(huán)境和整體設施的氛圍,擴大并延續(xù)學術氛圍,在對學校進行現(xiàn)代化建設的同時,保持其審慎嚴謹?shù)闹螌W態(tài)度。“柔”體現(xiàn)在管理層面上,凸顯育人的管理內涵和人性化管理的韌力。柔性管理不是軟弱的管理方式,而是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給予每一名學生利益訴求的空間,讓學生充分融進管理體系中,實現(xiàn)他律自律的結合,從而保障優(yōu)質的管理效果。任何單一的方式都不足以為當代的通識教育提供完整的服務。這就要求學校在實施時充會結合校內的實際情況,在權力與非權力之間,理性與非理性之間找到平衡點,制定制度規(guī)范和文化約束機制,尋找能同時體現(xiàn)柔性管理,又實現(xiàn)本校特色的運作模式。通過張馳有度的管理方式,形成平衡及理性的教育管理模式。

四、融合:中國傳統(tǒng)管理文化的超越

第4篇:學校管理論文范文

1.學校管理中柔性管理的重要性

學校管理中引入柔性管理是實現(xiàn)高校人才培養(yǎng)目標的客觀要求;是推進素質教育發(fā)展的需要;是克服傳統(tǒng)剛性管理弊端的需要;當前大學生思想變化的要求。近年,由于傳統(tǒng)剛性管理中以獎懲和任務式管理的弊端,抹殺了學生的自主能力、個性能力,使其承受的心理壓力和學習壓力過大,適應社會能力較差。如何進行正確的自我評價和評價社會呢?這都需要素質教育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從條條框框的禁錮中解放出來,讓學生不僅學會學習,也要學會做人,柔性管理可以很好發(fā)揮它的優(yōu)勢,剛柔相濟,互進互補。

2.學校管理中柔性管理的反思

傳統(tǒng)的學校管理模式單一,主要以剛性管理為主。它的核心是提高工作效率,缺乏對人性的考慮,將有血有肉的人都抽象成了高速工作的機器,將科學主義的分析、邏輯、試驗規(guī)范的理論方法應用到管理當中,高度的“中央集權”,雖然改善了原始的經驗式管理質量和管理水平,但同時也是人文的缺失。俗話說“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人心的丟失正是由于唯剛性管理中人本性、情感性、權變性的缺失。管理的主客體都是有情緒有思想的人,以事物為中心勢必達不到人們積極自主搞好工作的目的;過于強硬、刻板的規(guī)章制度忽略了人們情感上的滿足感,抹殺了發(fā)展的多樣性和創(chuàng)造性;設定精確目標、成果、線路也限制了客體的能動把握,發(fā)展空間不大。

二、柔性管理在學校管理中的應用

1.管理結合服務,開展民主化管理

學生時代常會出現(xiàn)叛逆心理,一味地打壓和規(guī)制非但不能提高管理水平,還會激起學生抗拒力量,對身心不利。轉換觀念,以學生為主體,鼓勵學生和老師共同參與學校管理工作,相信學生,滿足學生有一定的空間去安排自己的生活,設計學習規(guī)劃,同時也支持學生自我管理生活,從而有效地實施自我控制,實現(xiàn)自我管理,達到自我完善。其實,柔性管理提倡學校工作中將管理與服務結合,就是在管理工作中滲透服務,把管理的過程和服務的過程相統(tǒng)一,從而使管理中包含服務,服務中蘊有管理。學校不再只是“為了學生,關心學生”,讓學生以管理者和服務者的身份,和學?;Q立場,通過師生交流更理解學生心態(tài),在情感上產生共鳴,為管理和改善工作做好基礎,產生雙向互動,既深化了老師對學生的服務工作,同時也優(yōu)化了學校的學習和生活環(huán)境,提供培養(yǎng)多方面人才的條件,提升了老師綜合素質,達到學校培養(yǎng)目標和學生自我發(fā)展的統(tǒng)一效果。

2.注重情感凝聚,柔性關懷心理

人都是有情緒、有思想的,無論是作為學生還是老師,內心渴望得到足夠的空間去發(fā)展,希望有凝聚力地一起工作,勁兒往一處用,在管理工作中展現(xiàn)學校最好的一面。柔性管理的核心就在于挖掘情感對行為決策的正向引導力,用情感來凝聚人心。不懂得溝通,再高明的管理手段也沒辦法叫人心悅誠服,沒有親和力的領導,總也害怕成為光桿司令。處在學校這個龐大管理體系中,每個人都需要融入感情,用內心去溝通,增進感情,培養(yǎng)親和力,老師要“體察民情”,不能以老師還是管理者的身份壓制學生,學生也不能“害怕”而拒人千里之外。在學校管理中融入柔性的人性化管理,既有助于促進學校人才的全面發(fā)展,又可以增進組織凝聚力,弘揚學校文化。

3.構建校園文化,發(fā)揮價值導向

學校的生存和發(fā)展離不開良好的校園文化。獨特的校園文化是老師和學生發(fā)展的土壤,會促使學生活潑、穩(wěn)定的自我發(fā)展,是學校的整體精神,聯(lián)系和協(xié)調學生和老師之間和諧發(fā)展。學校的各個元素是來自不同地方的人們,承認師生不同個體價值的多樣性、差異性和文化的多元性,是形成“共同”價值觀的前提,以個體價值觀為基礎元素,在矛盾和碰撞中形成價值體系與目標,以此為推動力形成全新的校園氛圍,才能更好發(fā)揮學校管理的價值導向功能,促進學校管理工作進行,發(fā)展文明校園。

第5篇:學校管理論文范文

傳統(tǒng)特別權力關系理論下的事項被認為是不可訴的。直至二戰(zhàn)之后,隨著對人權保障的倡行,特別權力關系理論開始受到抨擊與改良。隨著對特別權力關系理論的改良,特別權力關系理論在學校管理中的地位也發(fā)生了變化。最初學校的任何管理及處分行為都屬于學校自治權的一部分,并不具有可訴性。隨著“重要性理論”①的提出,雖然普通的學??荚嚨脑u分問題不能尋求司法救濟,但是有關入學、畢業(yè)或者學位的重要的考試評分都被納入到了司法審查的范圍之中。相較德國,日本法院對該理論的抨擊還是相對保守的。對于大學內部有關人事問題或是學生處分的問題,都可以尋求司法救濟。然而,日本法院也認為由于學校對學生的處分行為大多是基于教育及經驗的,相比法院更為了解情況,自然也就知道何種處分更為適當。因此這些行為更多的應納入自由裁量的事項,賦予學校更多的自治權。在法國,這類案件是由行政法院進行審理的。有關學術事項的案件,行政法院多年來用判例確定了尊重教師的專業(yè)權威和維持法院的最小監(jiān)督相結合這一審查標準。綜上我們可以看出,面對學生基本權利的相關案件時,各國和地區(qū)的做法大致相同,就是提供司法救濟。面對有關學術事項的案件時,即便各國的司法審查范圍不盡相同,總體還是較為尊重學校的自由裁量權的。

二、特別權力關系理論在我國學校的適用

(一)我國學校與學生之間的法律關系確定

在我國,學校被認為是事業(yè)單位,教師也不是公務員。然而學校在實施教育的過程中更多的是服務于政府的教育目的的。因此,一些學者認為學校的地位更接近公務法人這一概念。因為在學生管理的領域之內來看,學校行使的權利是基于公法授權的公權力。②然而,學校與學生之間的關系也并不是傳統(tǒng)的行政關系,因此我們可以說,我國的學校與學生之間的關系是具有特別權力關系的因素的。

(二)司法介入的原則

傳統(tǒng)的特別權力關系理論是排斥司法救濟的。然而隨著對人權保障的不斷落實,即便涉及特別權力關系,其中的部分事項也是允許司法審查及救濟的介入的。然而,由于特殊性,司法對該類事項的介入是要遵循一定的原則的。

1.基本人權保障原則最初的特別權力關系理論是完全排斥對基本人權的保護的,該理論認為權利主體完全可以通過內部規(guī)定來限制相對人的基本權利。然而隨著法治的不斷發(fā)展,一些新的理論認為特別權力關系主體只要是侵犯了相對人的基本權利,就應該受到司法的審查。

2.法律保留原則為了保障特別權力關系中行政管理的有效實施,并不是行政主體的一切行為都要有法律的授權。然而,隨著人權保障的需要,人們也認識到,雖然為了管理的有效運作內部規(guī)則的存在是必要的,但是內部規(guī)則的運行必須符合合理性要求,而且當權力運行涉及到人身基本權利時,就必須遵循法律保留原則,即權力主體在行使權力時,必須有法律的明確授權。

3.司法最終原則傳統(tǒng)的特別權力關系理論排除法院對涉及該理論的任何問題的審查。行對人受到侵害后,只能尋求內部救濟。隨著該理論的不斷衰落,人們也對該理論作出了修正。但是由于特別權力關系理論的特殊功能和目的的實現(xiàn),在一定限度內,為了保障權力機關的自治權,可以排除司法的介入。然而一旦超出該范圍,就必須接受司法的審查。

(三)司法審查的限度

特別權力關系畢竟是有其特殊功能的,我們在充分保障人權的前提下也要盡可能保證行政權力的完整性。因此,司法對特別權力關系的介入應當有明確的限度。

1.程序正當性審查司法在對學校的有關行為進行審查時,首先應該審查作出該行為的程序是否正當。例如《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管理規(guī)定》就明確要求“學校對學生的處分應當做到程序正當„„”。③至于何種處分的作出需要何種程序是需要進一步明確的。這一點就可以借鑒美國的學校對學生作出處分時有關程序的規(guī)定。該規(guī)定要求作出處分時,律師與法官必須到場,違紀學生必須交由學校紀律委員會進行處理,對處分不服時,可以向法院提訟。

2.處分的理由是否正當對于有關學業(yè)方面的問題,法院應尊重學校的專業(yè)性與自治權。然而,如果學生指出學校對其學業(yè)評定顯失公正并承擔了舉證責任時,法官就必須對校方是否濫用權力、是否存在偏見有違公平等問題進行審查。如果確實存在不公情形,法院就應該組織專家組對該學生的學業(yè)水平進行重新評估。

三、特別權力關系理論何去何從:廢棄還是改良

(一)對特別權力關系理論應采取的態(tài)度

在法律不能完全進行明確規(guī)范的領域,依然需要特別權力關系理論進行支撐,使行政目的得以實現(xiàn)。就拿高校招生時有一定的限制性要求為例,如果單純認為這樣的限制性要求剝奪了一部分人對該專業(yè)進行學習的權利,而對該限制予以禁止的話,將會導致一系列的問題。對于學術評價而言,甚至有人認為教師在沒有經過聽證和聽取學生理由的情況下給予學生不合格的評價是不合理的。不可否認的是學術問題本來存在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情況。但是作為學生,應該尊重教師的經驗與意見。一味倡導個性與權利不僅有違我國尊師重道的傳統(tǒng),而且也會使師生關系緊張化,也會加大學校管理學生的難度。我認為,學校管理學生不僅僅是基于特別權力,也是學校的義務。因此,學校法治并不是一味的倡導自由和排斥特別權力關系理論。我們必須通過一系列的法律原則完善學校對學生的法治化管理,這就需要我們摒棄偏見,吸收合理的部分對特別權力關系理論進行改良。

(二)改進特別權力關系制度的建議

1.使特別權力關系理論有法可依現(xiàn)有的法律在規(guī)范特別權力關系時有許多不足。首先,有的法律沒有起到保護人權的作用,這是有違憲法精神的。其次,有的法律無法很好地規(guī)范公權力的行使。這主要有兩種表現(xiàn):一是法無明文規(guī)定;二是給予了權利行使者很大的裁量權。以《行政訴訟法》第十二條第三款為例,對于行政機關對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的獎懲、任免等決定而提起的訴訟,人民法院是不予受理的。如此,內部行政行為則是完全處于法律真空狀態(tài)下了。從法治的角度來看,給予當事人針對重大權益提訟的權利是十分必要的。

第6篇:學校管理論文范文

(一)學生管理的瓶頸

1.生源素質參差不齊。

其鑒紀念中學招收的七年級新生主要來源于縣城所在鎮(zhèn)南街鎮(zhèn)轄下小學和其鑒紀念中學周邊居住的縣屬小學畢業(yè)班。鑒于縣屬小學綜合辦學質量一直處于全縣領先水平,而南街鎮(zhèn)轄下小學畢業(yè)班學生當中相當部分是由面上村級小學三、四年級才并入鎮(zhèn)中心小學就讀,接受系統(tǒng)性優(yōu)質教育脫節(jié),學生基礎明顯跟不上。受辦學設施、辦學底蘊、師資隊伍、教育管理等方面差距的制約,再加上少量縣外生源的轉入,新生總體素質難免出現(xiàn)參差不齊,主要表現(xiàn)有三方面:一是思想意識欠缺科學。由于學生成長環(huán)境的不同,一部分學生的思想意識欠缺科學,人生觀、讀書觀、交友觀、消費觀不盡人意,導致有“讀書無用論”的懶學思想。最突出的是扶樓籍、澤村籍的學生,由于兩村籍的學生一直有相互結怨而打架的現(xiàn)象,由此沿襲下來成了寨村學生之間的不良傳統(tǒng),對學校德育管理帶來了一定的難度。如何在生源素質不均衡的前提下,抓好學風建設,成了七年級新生進校后學校管理必須破解的第一瓶頸。二是行為習慣規(guī)范程度低。縣屬學校在抓規(guī)范管理方面較好,學生素質總體也相對較好,但鎮(zhèn)轄下的小學畢業(yè)生由于大部份生長在農村家庭,且很多是留守兒童,所以儀表不規(guī)范、遲到、散漫、吸煙等現(xiàn)象較為突出,良好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教育需要花很大的力氣。

2.家庭教育水平的影響。

縣屬小學的畢業(yè)生很多生長在知識分子、小商家等縣城居民家庭,而這些家庭條件相對較好的學生只占其鑒紀念中學新生數(shù)量之少數(shù)。農村小學生大多出生于農民家庭,且很大一部分是留守兒童。受農民素質和父母常年外出打工等因素的制約,家庭教育的水平遠遠跟不上。從整體上來說,本校學生的家庭教育水平仍是比較薄弱的。

(二)教師隊伍建設的瓶頸

一是教師待遇偏低。廣寧屬于典型的經濟欠發(fā)達山區(qū)縣,受縣財政薄弱制約,教師工資待遇相比市內其他縣區(qū)一直處于低下水平,且受2013年省出臺的教師山區(qū)津貼政策完全把縣城所在鎮(zhèn)教師排除出享受山區(qū)津貼范圍的沖擊,教師的工作積極性更是深受打擊。待遇偏低成為提高教師工作積極性和提升教育質量的首要瓶頸。二是教師年齡和學科總體結構不均衡。就本校而言,由于學校地處縣城所在鎮(zhèn),因為生活方便和子女讀書等考慮因素而申請調入的教師不在少數(shù)。又受多方面現(xiàn)實條件和歷史原因的影響,出現(xiàn)了調入的教師年齡偏大(大多在40歲左右),學科專業(yè)不切合學校實際等問題。而受控編制約,學校申請補充的專業(yè)學科教師又得不到滿足。久而久之,教師年齡偏大(我校教職工平均年齡為43歲)和學科總體結構的不均衡,成了制約教師隊伍建設的又一瓶頸。三是教師教育培訓資源缺乏。受辦學經費、培訓師資等軟硬件制約,學校教師的教育培訓力度還是遠遠不夠的。除每年參加人社局和教育部門安排的公需課、教師繼教課程培訓外,其他對口的教師培訓資源還是比較少,平臺仍不夠廣闊,針對性不夠強。四是教師職業(yè)思想受周邊環(huán)境影響的問題。城鄉(xiāng)結合部的學校周邊既有城區(qū)的誘惑,也要面對農村不盡人意的環(huán)境。這樣復雜的環(huán)境特別是教師待遇偏低的現(xiàn)實對教師的思想和心理沖擊是不可避免的。其他好的單位待遇多少和做生意的月收入多少尚且不說,就是在廠家、商場打工或者當一名泥水匠的所得都可以和教師的收入相當甚至高于教師工資等現(xiàn)實問題,對教師工作積極性的影響也是不可忽視的。

(三)學校管理理念與規(guī)范化管理的關系問題

用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進行管理是教育管理者需要掌握的一門首要學問。但隨著規(guī)范化管理的要求日益提高,管理者要在兩者中找到平衡點并且把握好尺度問題也是至關重要的。既要規(guī)范管理,也要兼顧教師隊伍普遍年齡較大、年輕教師數(shù)量少、教師有偏愛清閑等現(xiàn)實因素,這是學校管理的一大瓶頸。

(四)教學常規(guī)管理中制約學校長足發(fā)展的瓶頸

主要表現(xiàn)是不常抓,或抓得常但抓得不嚴。鑒于本校絕大部分的教師都屬于中年年齡段,對本學科的教學已是“耳熟能詳”“駕輕就熟”。特別是隨著教學手段電子化、信息化的趨勢不斷加快,抓常規(guī)資料的檢查也出現(xiàn)了“豆腐就是這樣磨”的誤區(qū),而抓課堂管理也有出現(xiàn)不必因為管得嚴而“失掉了人情”的尷尬。

(五)教育教學管理與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關系

抓好教育教學管理是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充要條件。實踐證明,教育教學管理抓得嚴、抓得細、方法合適對提高教育教學質量,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六)社區(qū)教育的瓶頸

一是社區(qū)居民總體素質不高。本校地處城鄉(xiāng)結合部,居民當中有農民、商販、知識分子等,其中有的還是外來務工人員。種種身份的社區(qū)居民,由于受成長背景、受教育程度、工作環(huán)境等因素的影響,總體素質是不高的。這就意味著居民對教育的支持程度,對子女受教育的重視程度等,必然給學校的管理帶來亟需破解的難題。二是社區(qū)現(xiàn)實環(huán)境條件,以及對居民特別是對學生和家長的影響問題。城鄉(xiāng)結合部一面是城區(qū)的繁華,一面卻是農村的冷清。居民特別是學生和家長當中要面對的有一天干不完的農活,也面對著電子游戲、肯德基等的誘惑,較大的反差對比,使生活在城鄉(xiāng)結合部的人在思想上不免產生攀比、自信、自卑等各種各樣摻雜的心理。而社區(qū)教育在這方面的引導又遠遠跟不上,對學校教育的影響是現(xiàn)實存在的。

二、突破城鄉(xiāng)結合部學校管理瓶頸策略的探索

目前,全國人民接受高水平教育的需求更加迫切,全國高等教育規(guī)模不斷擴大,對基礎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類特色教育蓬勃發(fā)展,經濟發(fā)展對人才綜合素質的要求更加重視,這些都對教育產生重要的影響。我們必須認清形勢,抓住機遇,依靠先進的管理,將教育改革引向深入,迎接新的挑戰(zhàn)。對一所學校而言,向管理要效益,向管理要質量,只有依靠科學管理才能不斷提高教育質量,加快教育現(xiàn)代化進程;只有通過實施有效管理,才能提升學校辦學檔次。未來社會,綜合國力的競爭,取決于科技的進步和國民素質的全面提高,最終決定于教育的發(fā)展。而處于學校發(fā)展重要地位的教育教學管理直接影響著學校教育的發(fā)展水平。學校應如何把握時展的脈搏,適應城鄉(xiāng)結合部的特點,改革傳統(tǒng)的教育和管理模式,實現(xiàn)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變,為國家培養(yǎng)合格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是擺在我們每一位研究者面前的一個新課題。學校進行管理研究就是要研究學校自身的條件和特點,明確自己的優(yōu)勢和不足,同時在調查研究學校管理中找到自己的辦學定位,擬定先進的管理理念和管理策略,創(chuàng)造性地采取一些管理手段以提高辦學效益。結合本校實際,我們突破管理瓶頸的主要策略有如下方面。

(一)突破學生管理瓶頸的策略

桂林市清風實驗學校教師林華龍的《城鄉(xiāng)結合部農村子女初中階段學習情感特點與德育策略研究》指出,處于城鄉(xiāng)結合部的學校,學生生源較為復雜,周邊環(huán)境對學生學習產生了一定負面影響,給學校的德育工作增加了難度。初中生正處于情感復雜多變、情緒波動較大時期,而此時心理和生理都在發(fā)生劇變,極易受外界影響,許多行為不是理智支配,而是靠感情處事。德育有可能利用人的無意識領域,通過對受教育者情感的了解掌握,通過設計各種情境,使人借助無意識聯(lián)想激發(fā)起來的移情效應不斷積累、豐富情緒經驗,提升無意識領域里的道德信息貯備,形成必要的道德觀念,這給了我們很好的借鑒。我們主要從以下幾方面著手。1.抓好思想教育。一是注重環(huán)境教育。積極開源節(jié)流,爭取各方面支持,投入資金,完善校園德育環(huán)境。通過美觀的校道路、花草樹木、宣傳長廊和具有現(xiàn)代化氣息的學校操場等,營造整潔優(yōu)美的校園環(huán)境,讓師生從潛移默化中接受熏陶。二是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大力倡導“弘毅寬厚,君子風范”的行為準則,建起規(guī)范化的心理健康輔導室,每級安排一位專職心理健康教師,做到每班每兩周一節(jié)心理健康課。還通過舉辦專題講座、團體活動等形式培養(yǎng)學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品質。三是開展孝行、雅行、勵志、感恩、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道德講堂和社會主義核心核心價值觀教育,培養(yǎng)學生懂得感恩、誠信做人、自強不息的思想道德。2.抓好行為習慣教育。一是抓好行為規(guī)范教育,利用班會組織學生認真學習貫徹《中學生守則》《中學生日常行為規(guī)范》。通過對學生集中進行行為規(guī)范教育,強化訓練,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自主組織活動、管理評價,逐步使學生從“要我這樣做”轉變?yōu)?ldquo;我應該這樣做”,培養(yǎng)學生自我約束、自我管理的能力習慣。二是大力整頓學生的儀容儀表,規(guī)范學生穿著,嚴格考勤制度,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教育,促進優(yōu)良校風的進一步形成。三是利用每學期邀請公檢法干警、消防部門來校上法制課、發(fā)放宣傳單張、開展活動等形式進行法制、交通、安全等教育;通過法治文化長廊、“模擬法庭”等規(guī)范學生言行習慣。

(二)突破教師隊伍建設瓶頸的策略

1.抓好師德建設。

一是實施師表工程,開展師德主題教育活動,把師德納入教師培訓和考核體系;加強教師隊伍誠信建設,建立健全教師誠信檔案,提升教師的誠信意識和誠信理念。二是表彰獎勵先進,引導廣大教師自覺加強誠信建設,促使教師養(yǎng)成誠信待人、誠信處事、誠信學習、誠信立身的誠信觀念。三是以專題錄像、圖片等形式,學習優(yōu)秀教師典型事跡,引導全體教職員工樹立與時俱進的時代意識,自覺增強師德修養(yǎng),樹立良好的師表形象,爭當師德標兵。四是建立懲戒機制,對于違反教師職業(yè)道德要求,有悖于師德建設禁行性規(guī)定者,依據(jù)有關規(guī)定給予嚴肅批評或懲戒處罰。

2.拓寬培訓平臺。

一是鼓勵教師提高學歷,通過自考、函授等形式推動學歷全部達標;鼓勵教師積極參與高一級職稱的申報,提高中高級教師的占比。二是“走出去,請進來”,有計劃地選派相關教師參加省、市、縣培訓;組積相關科組到兄弟學校聽課學習;邀請各級教研部門的教研員來學校指導各科組開展活動;邀請上級領導、兄弟學校領導和教師到校指導;以高效課堂研究為重點,深入開展教育科研活動,提升課堂教學質量。三是充實校本培訓,以專題講座、校內“傳、幫、帶”等形式對全體教師進行崗位職務、素質教育、課程改革等專題培訓,引導全體教師踐行新課程改革的理念,提高實施素質教育的能力和水平。四是加強年級學科組建設,充分發(fā)揮年級學科組教研陣地的作用;通過加強指導,定期開展教研活動,不斷提高教師的課堂教學能力。五是實施名師工程,通過教學競賽、教學經驗交流會、優(yōu)秀教學設計等教研活動,強化教師教學基本功建設,發(fā)掘、培養(yǎng)各學科骨干教師苗子,培養(yǎng)名師,擴大學科帶頭人比例,促進教師隊伍業(yè)務素質的整體提升。

3.體現(xiàn)人文關懷。

一是借助創(chuàng)強、創(chuàng)現(xiàn)等契機,投入資金為教師配備手提電腦,為教師辦公室配備空調,改善辦公環(huán)境,提高教師工作幸福感。二是通過開展送溫暖慰問活動,幫助困難教職工建立困難職工檔案,申請困難補助金;爭取為困難教職工子女申請助學金;開展外地教師暖心座談活動,為教師營造家庭溫暖。三是利用“三八”婦女節(jié)、“五一”勞動節(jié)等節(jié)日契機,組織開展女教職工體育技能競賽和教職工籃球比賽等文體活動,培養(yǎng)教職工團結合作的精神;通過組織教職工書畫比賽和退休教師攝影作品展等,豐富校園文化生活,促進教職工身心健康發(fā)展,讓教師安教樂教。

(三)如何創(chuàng)新學校管理理念

為發(fā)揚先烈優(yōu)良傳統(tǒng),我們牢固確立“發(fā)揚其鑒精神,創(chuàng)建優(yōu)質學校”的辦學理念。以“追求進步,自強不息”的其鑒精神勵志、立校、治教、促學,內抓質量,外樹形象;堅持“勤學習、勤思考、勤深入、講實效”的工作作風,培育“團結奮進,求實創(chuàng)新”的校風、“為人師表,嚴謹治學,善導愛生”的教風和“尊師勤奮,勤學好問”的學風;依法治校,以質立校,為學生日后上大學深造和參加現(xiàn)代化建設打下堅實而良好的素質基礎。在創(chuàng)新管理方面,我們的措施是:一是抓好依法治校。認真執(zhí)行法律法規(guī),堅持民主決策,重大決策均提交學校教代會討論通過;實行校務公開制,真正做到公開政策、公開程序、公開過程、公開結果,保證了教職工的知情監(jiān)督權。學校堅持辦學經費規(guī)范管理,建立民主理財小組,每學期均組織教職工代表集中審賬,杜絕亂收費、亂揮霍等違紀違規(guī)行為,成為廣寧縣廉潔學校。二是創(chuàng)新層級管理制度。采取校級領導掛級,各級安排落級行政的系統(tǒng)性管理機制。三是培育特色品牌。利用“周其鑒紀念館”和“周其鑒故居”等得天獨厚的德育資源,通過組織參觀《周其鑒光輝的一生》展覽、瞻仰周其鑒烈士銅像和參觀周其鑒故居等一系列實實在在的德育活動,大力激活革命烈士紀念學校獨有的德育資源,努力打造校本特色,培育優(yōu)良學風。

(四)突破教學常規(guī)管理制約學校長足發(fā)展問題瓶頸的策略

1.突出“七年級抓基礎,八年級抓鞏固,九年級出成效”的管理原則,全面提高教學質量。

2.以“導學案”為抓手,以“提前備課、集體研討、優(yōu)化學案、師生共用”為原則做好備課。

強化教師講課時間不超過20分鐘,學生練習時間不少于15分鐘,學生參與面不少于90%,當堂達標率在80%以上的指導思想。

3.抓好作業(yè)布置,做到要適中,注意層次性、合理性,及時檢查批改,落實錯題糾正。

學科組長月末對學生的作業(yè)本、練習冊、作文進行檢查,檢查學生的完成情況和教師的批改情況,并做好記錄。

4.抓好課外輔導。

堅持“抓兩頭、促中間”的輔導策略,加強對學困生的輔導和特長生的指導,建立學困生成長檔案和任課教師幫扶學困生機制。

5.抓好質量檢測

組織好月測、期中測、期末測等質量檢測,認真進行質量分析,及時收集、分析、反饋學科教學情況;定期召開年級教師會議,研究、分析學情;定期召開學生代表座談會,了解教學情況和學習動態(tài),調整學習思路,指導學習方法;定期召開家長會,爭取家長支持,共同提高學生學習成績。

(五)突破教育教學管理瓶頸,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策略

1.實現(xiàn)管理平臺的立體化。

學校管理、行政管理、級長管理、班主任管理四大管理體系系統(tǒng)結合,形成管理體系的多樣性和協(xié)同性,既能獨立發(fā)揮管理效力,又能有效提升管理的執(zhí)行力。對教師的管理,注重倡導激勵與自勵共同發(fā)揮作用的機制,從學校宏觀管理到年級管理,從備課組細節(jié)管理到學科組目標管理,形成一級抓一級的立體式管理網絡,達到德育安全、教學經驗、后勤服務的整體糅合,提高管理效率。

2.教學質量的目標化。

根據(jù)縣教育局中考檢測質量評估方案,科學對照每個年級學生的成績情況,科學界定分數(shù)段占比,并下達每學科期末檢測每個分數(shù)段的達標人數(shù),使科任教師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在這過程中做到密切關注各分數(shù)段學生的成績走向,及時總結反思,改進措施,查漏補缺,盡最大努力提高整體教學質量。

3.教育活動的多元化。

一是德育活動的多元化,形成紅色革命傳統(tǒng)教育,安全法制教育,行為習慣教育,愛國感恩教育,核心價值觀教育,以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教育等多元化的教育格局,拉動優(yōu)良學風的形成。二是教學活動的多元化,在抓實常規(guī)課程的教學活動外,通過藝術節(jié)、運動會、征文比賽、小發(fā)明比賽、演講比賽等,幫助學生塑造學生感知美,創(chuàng)造美,追求美等高尚人格,使學生在學習中感受讀書的幸福和生活的精彩。

(六)突破社區(qū)教育瓶頸的策略

1.提高社區(qū)居民家教素質。

從2009年起,我們以創(chuàng)建全國優(yōu)秀家長學校實驗基地為抓手,針對本校農村學生占75%以上、農村家長家教素質普遍不高和家長會普遍不到校參加家長會等實際狀況,進行了要把家長會下移到鄉(xiāng)村進行的有效嘗試,并在全鎮(zhèn)各個村委(社區(qū))成立了家長分校;到農村與家長一起召開專題家教講座,組織學生家長學習《父母課堂》讀本,通報學校工作及學生表現(xiàn),把教育信息、育人知識送到了學生家長的門口,幫助家長樹立科學的教育觀念,改進教育的方法,較大程度上提高了家長的家教水平。

2.強化校園周邊環(huán)境綜合治理。

第7篇:學校管理論文范文

對于管理人員,只有對自己的崗位有更清楚的認識,才能將工作做得更好、更深入。所以在平時的管理工作中,要主動發(fā)掘工作中的趣味,并將此傳遞給館內的員工及師生。這時會發(fā)現(xiàn),原來管理中做不到位的地方,通過崗位認識的轉變而做得更好,原先認為枯燥無味的管理,這時竟變得興趣橫生。所以,管理人員應當通過管理中細節(jié)或出現(xiàn)的問題,在有效分析解決過程中扭轉錯誤認識,培養(yǎng)愛崗意識。

2提高服務師生的觀念

圖書館作為學校重要的學習資源,直接的服務對象是老師和學生。管理人員的主要工作就是將圖書館的工作做到位,最大限度地滿足師生的需求,并為他們的教學或學習提供更好的文化服務。要做到此點,就要求管理人員和師生建立良好的關系,這樣,才能使他們感覺到在圖書館查閱資料時的愉悅,使他們將圖書館當做自己第二個工作地點。更重要的是,良好關系的建立,對圖書館管理制度的完善也有積極作用。

3培養(yǎng)良好的職業(yè)道德

職業(yè)道德是一個人在工作中言行舉止的表現(xiàn),具體表現(xiàn)為思想作風、思想境界、道德觀念、禮貌習慣等。作為圖書館的管理人員,由于工作的性質,在平時的工作中,應當做好自覺遵守管理制度,做好文明服務師生,做好嚴于律己,做到對事不對人,做到工作態(tài)度謙虛不傲慢等。只有做到這些,才能為館內員工樹立良好的形象,才能將管理工作做到位,才能贏得館內館外的贊譽,才能使整個管理體系呈現(xiàn)出融洽寬松的工作狀態(tài),才能提高管理效率。

4增加圖書館管理專業(yè)知識

作為圖書館管理人員,應當具備良好的管理專業(yè)知識,如:圖書館管理概論、藏書分類、圖書館查閱系統(tǒng)建設等,只有具備這些專業(yè)知識,才能在分配任務時,更具有針對性。另外,除了具備管理基礎知識外,還應當具備圖書館數(shù)據(jù)庫建立、信息系統(tǒng)建立、網絡搜索等方面的知識,以此,才能夠對員工進行重點培訓,才能夠主動地關注市場中的最新信息,進行主動的引入,使管理系統(tǒng)更加完善。此外,管理人員在增加自身管理知識的同時,也應當注意員工的工作現(xiàn)狀,對于工作不到位的,應當給予培訓,以提高他們的服務水平。

5樹立競爭觀念

有些圖書館管理人員會有一種錯誤的觀念,那就是圖書館處于學校的庇護中,根本沒有競爭可言。這種錯誤思想直接導致管理人員及員工的緊迫感降低,對工作保持得過且過的態(tài)度,導致被快速發(fā)展的信息遠遠拋在了后邊。所以,作為圖書館管理人員,應當深切感受到同行間競爭的壓力,將這種壓力轉變?yōu)椴粩噙M取的動力,使自己不斷地學習最新的管理方式,不斷地涉獵市場中最新的信息技術,不斷地提高綜合素質,并將這種競爭的緊迫感傳達給自己的員工,讓他們也具有競爭意識。

6樹立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

企業(yè)管理要求管理人員做到以人為本,同樣的,圖書館管理人員也要將以人文本的理念貫穿到整個管理當中。要做到此點,必須注意以下幾方面:(1)根據(jù)社會的需求,將以讀者為本貫穿到日常的圖書館管理中,為學生和老師提供良好的學習條件,并對他們遇到的問題給予熱情地解決。(2)有意加強員工的業(yè)務素質,即管理人員應將以讀者為本的管理理念灌輸給每一個員工,并對他們進行服務培訓,使他們將館內的工作做得更深入。(3)對目前的市場信息進行多方位、多渠道地分析,并及時了解師生的需求信息。

7結語

第8篇:學校管理論文范文

學校公共關系管理就是對學校內部公眾關系、外部公眾關系及其相關傳播溝通事物的管理。

(一)對象分層學校公共關系的對象分層比較復雜,按照不同的公共關系類型,可以將學校的公共關系分為不同的類型。學校的公共關系可以體現(xiàn)在學校日常業(yè)務工作和一些酒宴當中,也可以表現(xiàn)在為了實現(xiàn)某一個目標而做出的相關活動,當然還反應學校長期的發(fā)展戰(zhàn)略和愿景。

(二)組織主體在學校開展公共關系的過程中,學校既是公共關系的承擔主體,又是公共關系的管理主體,換句話說,在學校開展公共關系的過程中,學校的成員都應該承擔公共關系的組織管理工作。當然根據(jù)學校成員的級別不同,在公共關系當中的地位也是不同的。

(三)內容分層學校公共關系管理是運用現(xiàn)代社會的各種傳播溝通手段和媒介,對學校與其目標公眾之間的雙向信息交流進行有效管理,提升彼此之間的理解與合作。在學校公共關系的管理過程中,管理者發(fā)揮絕對的主導地位。

(四)核心方法的選用在公共關系開展過程中,要通過調查研究的方法,研究目標公眾和公共關系問題進行調查研究。在調查研究的過程中,要運用科學可行的調查研究方法,用素質過硬的研究人員,保障調查研究的真實性和全面性。

二、學校公共關系管理模式

學校的公共關系管理水平一直在不斷地提升當中,在以前的公共關系管理過程中,存在著無意識和局部階段管理的狀態(tài),現(xiàn)在已經邁向了意識管理和整合管理階段。按照學校公共關系管理模式的不同,可以將它分為三種模式。

(一)技巧型公共關系管理模式顧名思義,在技巧型公共關系是一種單向型的溝通模式,在公共關系的開展中,注重技巧的運用,所以在開展公共關系的過程中,為了得到對方的信任、支持,會采用一些相關的技巧和方法。

(二)技術型公共關系管理模式在技術型公共關系的管理模式中,學校管理者作為公共關系的出發(fā)者,認為在公共關系的開展過程中,要注重技術的運用,特別是傳播溝通技術,比如運用地比較多的技術型公共關系有調查技術、信息宣傳和技術等。

(三)管理型公共關系管理模式除了上述兩種公共關系管理模式外,還存在著一種管理型的公共關系管理模式。管理型公共關系強調在公共關系發(fā)揮作用的同時,還要求它參與沖突管理、戰(zhàn)略關系協(xié)同等其他職能,在管理型公共關系中,管理與溝通是一個協(xié)調統(tǒng)一的整體,雙方互有作用,相互影響。在學校公共關系的管理模式中,管理型公共關系模式是運用比較普遍,也是被很多人認可的一種符合時展和進步的管理模式。

三、管理型公共關系模式的特征

(一)從業(yè)者角色的轉變在管理型公共關系模式中,從業(yè)者的角色比較豐富,管理職能成為從業(yè)者的主要特征。從業(yè)者的角色不再單純是某項技術的專家,而是整個關系的管理者,這對公共關系的從業(yè)者來說,是一項重大的挑戰(zhàn),從業(yè)者既需要擁有良好的溝通技術,同時也需要具備一定的組織管理能力,積極參與學校高層領導的決策。

(二)內容的細化和深化在管理型公共關系模式中,其工作內容不斷深化和系統(tǒng)化,除了傳播管理外,其內容還包含著更深層次的管理內容,如公共關系管理、形象管理等。

(三)以雙贏為主要目的在以往的公共關系模式中,學校作為公共關系的組織者,過分強調自身利益,造成公共關系的開展并不順利。而在管理型公共關系中,學校不再一味強調自身利益,而是將雙贏作為開展公共關系的主要目的。

四、學校公共關系的管理策略

(一)做好管理內容的分級工作在學校公共關系的管理中,應該根據(jù)不同的管理內容進行細致的分類。這主要是因為不同的公共關系管理內容,具有各自的特點及重點,當然在管理的過程中,也存在著管理方式的不同。一般來講,需要將公眾關系管理、形象管理、事務管理區(qū)別分開,當然在分級的過程中,也需要側重關注公眾關系管理,并通過來個號的事務管理,最終提升學校的良好形象。通過公眾關系的管理,可以提升內部公眾對學校領導決策和發(fā)展方向的理解與支持,還可以提升外部公眾對學校的信任與了解。公共關系的管理,強調通過情感管理等方式,來提升公眾對學校的情感依賴。通過事物管理,可以為學校的發(fā)展建設作出一定的貢獻,提升學校的辦公效率。在事物管理中,有一項特別的內容,危機管理。在學校面臨公眾危機的時候,通過事物管理,可以很好地修補學校的公眾形象。通過形象管理,可以提升學校的知名度和公眾對學校的了解和認知,在形象管理中,要強調學校的教學質量和文化建設等內容。

(二)學校公共關系的開展要循序漸進在學校公共關系的開展過程中,要循序漸進地進行,不能求之心切,也不能割裂管理順序之間的系統(tǒng)關系。一般學校公共關系的開展要通過科學研究的調查研究,然后組織專業(yè)團隊進行方案制定,確定方案后在進行傳播溝通,最后在公共關系的開展進行效果評估。

(三)學校公共關系的開展要遵循一定的原則在學校公共關系的開展中,要遵循一定的原則:關系管理,要注重公共關系管理的核心;整合管理,在公共關系的開展中,要整合各方面的利益組織;工作創(chuàng)新,公共關系的開展要與時俱進,創(chuàng)造性地展開工作。

第9篇:學校管理論文范文

1、對非執(zhí)教人員的管理忽略

這是眾多高校教學管理中的一大缺失,有些學校為了“專心”培養(yǎng)學生學習,忽略了教職工的崗位業(yè)績考核,有的甚至沒有明確的規(guī)定考核事項和獎懲制度。有制訂這些制度考核的也只是做做樣子,沒有落實。這樣對教職工的忽略管理,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他們的工作態(tài)度,經過長期的疏于管理使得這些非教學人員工作服務意識淡薄,導致有些教學工作無法正常開展。

2、教學計劃管理的強制性

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下,管理者制訂的教學計劃是執(zhí)教人員開展工作的重要依據(jù)。教學管理模式較為死板,更多的是強調上、下級關系。管理者與實施者,教師和學生之間嚴重不平等,缺乏更多的交流與溝通。學校的教學管理部門只是計劃的制定者,是各項教學工作的支配者和決策者,這樣就導致這些管理者們缺乏對管理對象的了解,不能準確的把握和分析管理對象的特點,相反的,而處于一線的教師和學生只能被動的去接受、去執(zhí)行這些看起來并不合理的教學任務。

3、有效教學理念的缺失

當然,隨著科學以及知識經濟的快速發(fā)展,計劃性的教學管理模式漸漸被新型的教學理念所取代。在眾多新型的教學理念當中,有效教學卻是鮮為人知,在很多大學教學管理的規(guī)章制度當中也很難見到有效教學。由于有效教學理念的不深入,直接導致教學管理目標的偏移,許多的教學管理者過分強調教學方法的創(chuàng)新對教學模式改變的重要性,過于強調教師單方面的責任而忽略了教師與學生之間的平等溝通,另外,目標偏移的另一弊端就是教師更多的是注重“教”的內容,忽略了學生“學”的內容。

二、高校實施有效教學的必然性

高校有效教學管理的實施是進一步深化教學改革的必要措施,為了適應教育形式的發(fā)展需要,各大高校應該加大教學管理模式創(chuàng)新的力度,在進行合理教學管理的同時,提高人才的培養(yǎng)質量。有效教學起興于20世紀,后來逐漸發(fā)展成一種新的教學理論,有效教學倡導的是一種平等的教學理念,在注重教師教學的同時也注重學生們的學習,這種教學理念主要以發(fā)展學生技能為主,關注課堂教學的同時也關注教師的備課和學生的知識吸收程度。這種教學理念正是現(xiàn)代高等學府所缺少的,大學教學主要是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技能以及發(fā)現(xiàn)技能的能力,而有效教學正是一種讓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但是,與國外大學相比,中國大學對有效教學的學習模式的認知遠遠不夠。為了有效實施“有效教學”,澳大利亞悉尼大學專門為此而制訂了指導手冊,這本指導手冊包括了一項好的教學模式應該達到的標準;學校內的所有員工包括院長、主任甚至是園丁都應該遵守的教師守則以及對員工工作質量進行的評價標準。除此之外,這本手冊也針對學生學習制訂了一系列的有效措施,比如說,對各院各系的學生都設置了相應的教學服務信息,學生們能充分了解課程設計、課程的教學結構以及教師的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等。這種實踐方法告訴大家,要將有效教學完全融入日常教學管理當中需要有明確的質量標準和考核要求,注重各方面的細節(jié),使之具有引導性和可操作性。

三、進行有效教學管理的措施研究

1、師生共同參與,建立合作機制

在中國眾高校的教學管理當中,教學管理工作存在著明顯的失衡,有效教學管理模式要求師生參與管理,要在適應性思維的引導下尊重被管理者的主體性,并且要求教師、學生、管理者形成一個目的共同、平等互助的三方權衡合作機制。這樣,學生們能主動發(fā)揮自己的主動性,教師以及管理者多了更多的理解性和合作性。

2、建立嚴謹、科學的考核與評估系統(tǒng)

由上可知,現(xiàn)代高等學校的教學偏重于學生的學習情況,漸漸忽略了教師以及從業(yè)人員的素質和認知水平。為了貫徹有效教學管理模式,要建立一系列的科學評估系統(tǒng)和考核標準。對日常教學工作的檢查與監(jiān)督,是實施有效管理的必備手段。只有做好教師的檢查工作,教師們才能更好的開展學生工作,管理者們根據(jù)不同層次以及不同類型的人員要求,科學地制訂評價指標,客觀的檢查工作情況??隙ê玫墓ぷ鞒煽?,可以有效促進教師的教學水平以及教學質量,從而形成一個積極向上的工作氛圍。

四、結束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