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wǎng) 精選范文 高二外語總結范文

高二外語總結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高二外語總結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高二外語總結

第1篇:高二外語總結范文

可見,這幾個問題在二外日語的教學工作中有著一定的普遍性和客觀性,解決這兩個問題對于改善和提高二外日語的教學有很大的促進作用。這兩個問題是:1.為什么要學外日語?2.在教學過程中應該怎樣定位教師和學生的地位和角色?下面我就結合教學實踐和調查簡單地談一下對這兩個問題的看法。為什么要開設第二外語課程呢?

首先,眾多的外語教育專家都指出,外語人才的培養(yǎng),應該以培養(yǎng)復合型外語人才為主要目標。即專業(yè)外語+另一門外語,也就是說,采用第一外語+第二外語的設置模式。開設第二外語是培養(yǎng)新世紀復合型外語人才的必要課程設置,是新時代新形勢下的必然要求

其次,中國是日本是一衣帶水的鄰邦,自古以來就有著頻繁的經(jīng)濟文化交流??梢哉f,日語是除了英語和中國人關系最密切的外語之一。同時,從語言學的角度來講,日語屬于粘著語,英語屬于屈折語,漢語屬于獨立語,是3種具有不同特點屬于不同體系的語言。在英語專業(yè)開設二外日語,有利于學生在比較這幾種不同體系的語言的不同中加深記憶,加強學習,促進對外語的掌握。

那么,在教學過程中應該怎樣定位教師和學生的地位和角色呢?

二外日語課程是面向英語專業(yè)三年級(或二年級)以上的本科生開設的一門必修課,要求學生達到一定的讀、寫、聽、說、譯的水平。由于二外課程不可能等同于專業(yè)課,其受重視的程度普遍不高。學校設置的學期課時一般都只是專業(yè)課課時的一半;學生在專業(yè)學習十分緊張的情況下,也難以在二外上投入過多的時間和精力。如何在有限的條件下,讓日語零起點的英語專業(yè)學生達到教學目標的要求,一直是困擾師生雙方的課題。

對此,授課教師必須認真研究和探討教與學的關系,將教學環(huán)節(jié)整合成最佳組合。二外教學環(huán)節(jié)可大體分為授教環(huán)節(jié)和學習環(huán)節(jié)兩個方面。授教環(huán)節(jié)要靠學去貫徹,學習環(huán)節(jié)要用授教來引導。學生提高學習的自主性,培養(yǎng)良好的專業(yè)學習習慣也是學好日語二外的一個重要因素之一。因此,要想在教學過程中處理好教師和學生的關系,必須處理好“教”與“學”的關系。具體體現(xiàn)如下。

一、授教環(huán)節(jié)

1、確立學習目標。分析英語專業(yè)學生的年齡、心理、等,以及教材、教法和教學環(huán)節(jié)中的各種影響因素,確立學習目標??傮w學習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具有一定的日語閱讀能力、一定的譯和聽能力、初步的寫和說能力,使學生能初步運用日語交流。2、創(chuàng)設學習情境。教師通過創(chuàng)設易于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教學情境,提高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主動性,例如在講授完日語所有假名的發(fā)音及書寫方法之后,將一些廣為人知的日本漫畫的原版資料帶到課堂,讓學生憑借剛學習過的日語知識認識這些漫畫上的假名。這樣不僅強化了他們剛剛學到的假名知識,還進一步地刺激了他們繼續(xù)學習日語單詞和語法的積極性。

2、指導學生探究。從零開始學習日語,對學生來說是一項完全不同于專業(yè)學習的新挑戰(zhàn)。很多學生反映要學的東西太多,記不牢。教師在上課的時候不能在所有單詞和語法的講解上平均用力,而要使學生明確要點。久而久之,學生就會在自學中自覺運用這一學習方法,自動地找出學習內容中的重點,提高自學的效率。另外,教學中要留足夠時間讓學生獨立思考,鼓勵學生自由表達和提出問題。

3、教學質量反饋。師生之間互相提供反饋信息,教師根據(jù)反饋信息決定下一步教學,使教與學都能得以調節(jié)和改進、教學相長。教學過程中教師根據(jù)學生對輸出的教育信息的反應,采取必要調節(jié)手段,調整教學節(jié)奏,即時解決學生所遇到的問題。

二、學習環(huán)節(jié)

1、情感鼓勵。由于種種原因,學生的專業(yè)——英語的水平可能有高有低,但在二外日語上大家的起點是相同的,只要認真學習,就不會落后于其他人。因此,學生應樹立學好日語的信心,認識學習日語的意義,善于發(fā)現(xiàn)學習中的樂趣,在學習中克服害羞和焦慮心理,使用日語時不怕犯錯誤,樂于向其他學生提供幫助。

2、自我管理。學生應明確學習日語的目標和學習需要,制訂好學習計劃,善于創(chuàng)造和把握學習機會,積極參與各種學習活動,找到適合自己的有效學習方法,總結學習經(jīng)驗,學習中遇到困難要尋求幫助,善于與教師或同學交流學習體會和經(jīng)驗。

3、方法與積累。二外日語課的課時不多,教學內容又相對集中,學生要想獲得比較理想的學習效果,就必須進行必要的預習和及時的復習,遵循記憶規(guī)律提高記憶效果,借助聯(lián)想把相關知識聯(lián)系起來,對所獲得的信息進行有效的分類和儲存。注意發(fā)現(xiàn)語言規(guī)律,對所學習的單詞進行分類,借助語境學習詞匯,能在學習中集中注意力,善于做課堂筆記。熟練使用簡單工具書查找信息。

第2篇:高二外語總結范文

關鍵詞:二外教學;法語;教學方法

隨著我國與世界各國在經(jīng)濟文化教育等方面交流與合作的廣泛開展,外語(除英語外)在中國經(jīng)濟社會中的影響力也日益增大,越來越多的大學生對外語(除英語外)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國內各大高校順應這一潮流紛紛開設了二外課程以供英語專業(yè)學生修讀。以法語為例,《大學法語教學大綱》明確規(guī)定,大學法語的教學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具有一定的閱讀能力,初步的聽、寫、說與譯的能力,使學生能用法語交流簡單的信息,提高文化素養(yǎng)并為進一步提高法語水平打下較好的基礎。筆者多年來一直從事法語教學,教授包括博士生、碩士生、本科生(含三本學生)在內的各層次的英語專業(yè)學生,在長期的教學過程中積累了一定的經(jīng)驗。本文從筆者所在學校的法語教學出發(fā),探討如何針對不同層次學生進行教學,如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探索合適的法語教學模式,以期對法語教學實踐提供一些有價值的借鑒。

一、因材施教,提高教學的針對性

雖然法語學習成為一種潮流,但是各個層次學生的學習目的、學習基礎、學習能力、課程開設時間長短都有所不同,這就要求我們在教學過程中不能一概而論。筆者在教學過程中發(fā)現(xiàn),法語教學首先要求學生掌握“是什么”,而對于“為什么”的探求則是學有余力的學生的個人行為。換句話說,法語教學力求實用。筆者以近年所教的不同層次的學生為例,進行比較說明。

1.博士生的法語學習,嚴格地說,是作為第三外語來學習的。博士生法語課程多開設一個學期,從零起點開始學習,要求學生了解這門語言。因此教材的選擇不能太難,主要教學內容以聽、說為主,語法為輔。

2.碩士生層次的學生,一般學習過兩年以上的法語,法語課程的開設時間為一年。作為英語專業(yè)考研的必考科目,對法語的要求比較高,他們的基礎大多比較好。針對這一層次的學生,就要在他們原有的基礎上對語法再進行系統(tǒng)的講解,加入更多的法國歷史、文學、文化、時政等方面的知識,增加閱讀能力的訓練,可以擴充他們的知識面,也為博士生的入學考試打下良好的基礎。

3.本科生的法語教學是各大高校的教學重點,筆者所在的高校也不例外。首先,選擇法語作為二外,大多是出自學生的興趣,很多學生認為法國是一個崇尚浪漫的國家,“法語是世界上最優(yōu)美的語言”,所以選擇了法語。其次,考研的需要,有部分學生認為,同其他語言相比,現(xiàn)在法語二外考研試題的難度比較適中。還有的學生希望可以在本科畢業(yè)以后出國深造,他們選擇法國作為目的地。這一層次的學生也是從零開始學習的,他們學習的時間比較長。以河南大學為例,英語專業(yè)本科生從二年級下半學期到四年級上半學期學外。因為大多數(shù)學生要應付考試,無論是考研的二外法語還是出國的TEF,他們的學習較為系統(tǒng)、嚴謹,聽、說、讀、寫同時進行,語法是講述的重點。

二、漢英法三語對照教學法

本科生的法語教學是各個高校教學的重點,本文也將以此為主要研究對象。對照教學法是在教學過程中,利用教學內容的相互聯(lián)系和區(qū)別,放在一起加以比照,找出其相同點和不同點,使學生在明確一個內容之后能夠自然地聯(lián)想另一個內容,從而促進學生掌握和鞏固教學內容,達到教學目標的一種教學方法。雖然法語源于拉丁語(latin),英語源自羅曼語(roman),但是他們同屬于“印歐語系”(Indo-European),加之歷史上“諾曼征服”帶來的“法語入侵”,給英語注入了大量的法語詞匯和用法,甚至影響到了部分英語發(fā)音。近現(xiàn)代史上由于英語國家的壯大使得法語中也引入了相當多的英語詞匯,從而使得法語和英語之間產(chǎn)生了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對于本科生的法語學習,廣大學生已經(jīng)具備良好的英語基礎,他們在法語學習中容易參照已掌握的英語和漢語語言知識。

現(xiàn)在,針對英語專業(yè)學生的法語教學,絕大多數(shù)教師都采用了英法比較法,通過把法語和英語的相同點和不同點進行比較,以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從而達到教學目的。有的二外教材,如孫輝編著的《簡明法語教程》采用了英法對比法這種方式,在教材中用英語來給單詞釋義或者是利用學生已有的英語語法知識來解釋法語語法,在教學實踐中也起到了良好的效果,這些在很多文章中都有提及。

筆者在教學時采用漢英法三種語言對照教學的方式。相對英語,漢語是學生更加熟悉的語言,以之與法語進行對照,更容易加深學生的理解,試舉幾例加以說明。

1.主語人稱代詞“您”。漢語中為表示尊敬,我們會用“您”,英語中沒有專門的代詞,而法語中有專門的相當于漢語“您”的“vous”,以及與之對應的詞“您的”。尊稱“vous”(您)表示尊敬,客氣,用于初次見面、下級對上級、正規(guī)場合、商務往來等,這和漢語是一樣的。

2.疑問句。漢語當中,疑問句不用加助動詞,特殊疑問句都是陳述語序,然后在該疑問的地方加上相應的疑問詞。法語當中也可以這樣使用,這點和英語不一樣。

3.“來”做某事和“去”做某事。漢語造句時,可以把很多個動詞疊加在一個句子當中;英語當中除了情態(tài)動詞,很少會這樣使用,也就是說一個句子當中只能出現(xiàn)一個動詞。法語基本和英語一樣,一個句子當中只能有一個變位動詞。但是法語有時也會和漢語一樣,在句子當中出現(xiàn)很多個疊加的原形動詞。這是因為法語中有一部分詞語可以在其后面直接跟上動詞原形,也就是說,法語中的一個句子只能夠有一個動詞變位形式,但是其后可以根據(jù)動詞本身的特殊用法跟上很多個原形動詞。

4.人稱代詞前置。法語中有一種獨特的語法現(xiàn)象叫作賓語人稱代詞前置,就是把賓語用一定的代詞來替代,放到相關動詞之前,這在英語當中是沒有的。但是在古代漢語文言文否定句中,賓語如果是代詞時,這個代詞賓語一般要放在謂語動詞之前,構成賓語前置。如“三歲貫汝,莫我肯顧”,現(xiàn)代漢語的語序應該是“莫肯顧我”。再如,“微斯人,吾誰與歸”,翻譯過來是“微斯人,吾與誰歸”等。筆者在講課時引用這些例子,引導學生對古漢語和現(xiàn)代漢語進行轉換,不僅可以活躍課堂氣氛,還可以使他們自然而然地接受法語當中賓語人稱代詞前置這種句型。同時給學生們指出,法語當中提前的一定是代詞,而漢語當中是名詞也可以。當然,法語當中這個語法知識點要更加復雜,這就需要在教學過程中詳細解釋。

語言的共性使得語言學習者在習得外語時具備了“遷移”的優(yōu)勢,充分利用英、法、漢三種語言的異同來學習,就能拓展語言的“正遷移”,克服“負遷移”,再輔以有意識的歸納總結,利用對比法教學將起到觸類旁通的功效。不過,這畢竟是幾種不同的語言,無論教師講解的時候還是學生學習的時候,都不能將法語盲目地套用到英語、漢語中去,而是要結合實例科學歸納總結。

三、在提高課堂質量的同時提高課堂生活質量

在進行法語教學時,要豐富教學內容,滿足不同學生的需求。例如:在對學生進行語言能力訓練的同時,要滲透社會文化背景知識;在完成教學任務的基礎上,對學生進行相應的應試輔導;不斷嘗試新的教學手段,充分運用多媒體、網(wǎng)絡等各種輔助手段,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很多教師認為,二外教師不必關注學生的心理,也很少和學生進行交流,他們覺得心理關注是輔導員的工作。筆者在教學過程中發(fā)現(xiàn),法語老師關注學生的心理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課堂上花一些時間就學生關注的問題進行引導,了解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有助于提高學生學習法語的興趣,有助于其發(fā)揮學習積極性,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筆者以為,當教師在追求教學質量和考試質量的同時,也應當站在學生的角度了解學生的情感需求,提高課堂生活質量。

總之,教師應當從學生的實際需要出發(fā),正確把握好第二外語學習規(guī)律,采用恰當?shù)慕虒W策略,充分認識到語言“遷移”對法語學習的作用和影響,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手段,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更加適合社會需要的雙語人才。

參考文獻:

[1]徐景陵.淺談大學法語教學改革[J].外語教學,1991,(3).

[2]孫輝.簡明法語教程[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7.

第3篇:高二外語總結范文

關鍵詞:應用性 二外法語教學 教學改革 中外教授課

一、民辦應用性本科院校的特點

應用性,是指學院辦學定位和人才培養(yǎng)規(guī)格。民辦應用性本科院校是以社會需求為導向,以培養(yǎng)應用性人才為目標的普通高校。應用性人才,是有創(chuàng)新精神、有實踐能力、有發(fā)展后勁的復合型、技能型人才。應用性已經(jīng)成為教育的一種類型,而不只是高校教學中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和方法。因此,教學要更注重實踐和應用,強化能力培養(yǎng),注重素質提高,使學生變被動為主動,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

二、傳統(tǒng)的二外法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法語是世界上最美麗的語言之一。近年來,高校中英語專業(yè)的學生數(shù)量不斷增長,將法語作為第二外語的人也越來越多。然而,在二外法語教學的過程中,卻面臨著一些問題。

1、學生對二外的學習興趣有待提高

學生接觸一門未知的語言,往往開始時學習勁頭很足,激情四射,但由于復雜的語法、大量的詞匯,一些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漸漸失去了學習興趣,課上聽不進去,課下不作復習,久而久之,徹底自暴自棄,只求考試能及格就萬事大吉。

2、學生缺乏基本的交流能力

語言既是一門學科,又是一種交流的工具。由于二外教學課時少,任務量重,老師上課忙于完成規(guī)定的教學任務,側重詞匯語法的講解而忽略了聽說能力的積累,導致學生缺少必要的交際能力。有些學生很用功,整天背單詞,摳語法,應試能力較強;但當用法語進行交流時,他們就不知道該說什么了,或者根本聽不懂對方的話。

3、學校和學生對二外的重視程度不夠

由于都是英語專業(yè)的學生,平時專業(yè)課比較多,不重視對二外知識的積累,往往到考試前才開始看書,只要考試能通過就達到了目的,并不在乎真正學到了什么;有的學生為了應付期末考試,考前臨陣磨槍,機械地背些單詞句子;還有些學生到想考研的時候才開始學外,但復習起來非常吃力,很難達到理想的分數(shù);學校往往只重視專業(yè)課教學,關注專業(yè)考試的過級率,而不去過問二外教學情況。

三、民辦應用性本科院校二外法語教學改革

近年來,為了提高學校間的競爭力,適應不斷變化的社會供求關系,很多民辦本科院校都在積極地探索,適時更新課程設置,開展教學改革。以下是我校英語實驗班的二外法語教學所采取的幾點改革方案。

1、中外教共同授課

中外教共同授課是本校語言類教學的一大改革。學生在大一下學期到大二上學期學習一年的基礎法語,此期間為中教授課,主要幫助學生打好語音基礎,并傳授基本的詞匯語法知識;從大二下學期開始引入外教授課,此時,學生已經(jīng)可以聽懂基本的課堂用語及日常用語,對外教授課適應性較快。外教授課能夠使學生在一個純法語的環(huán)境中接受語言學習,會使他們的聽力和口語水平得到較快的提高,彌補了傳統(tǒng)法語教學中側重詞匯語法積累而忽略學生聽說方面的技能;課堂上同時伴有中教助課,課上學生對外教講授的知識有不懂的地方,中教可以及時補充答疑,彌補了學生與外教之間的語言溝通障礙。另外,通過中外教共同授課,還有益于提高學校的師資水平。教學中,中國老師可以學習借鑒國外先進的授課模式和教學方法,積累教學經(jīng)驗,完善自身的教學方式和技巧,有效地提高教學能力和業(yè)務水平,可以說是一舉兩得。

2、增加課時,豐富教學內容

傳統(tǒng)的二外法語教學課時較少,每周四個學時,兩年大約為270課時;且僅是單一的一門課程,主要是以講授語音、詞匯、語法為主的應試教育,經(jīng)過兩年的學習,學生學的基本都是啞巴法語,可以應付考試,但不能進行交流。本校通過教學改革,由兩年的學習時間變?yōu)槿?,將課時增加至500學時,由原來的一門課程擴展至多門,分別在不同的學期開設。目前有基礎法語、法語視聽說、法語泛讀等多門法語課程,這樣既保證了學時數(shù),又豐富了教學內容;學生不僅可以在基礎課上學到必要的詞匯語法知識,掌握基本的讀寫能力,而且可以在視聽說和閱讀課上學以致用,獲得實踐鍛煉的機會,將法語真正地作為一門交際的工具來運用,注重培養(yǎng)他們的語言交際能力,而不是只能寫不會說。通過中外教的共同指導,學生對法語的學習興趣更加濃厚,課堂上也越來越積極主動地回答老師的提問,而且能夠簡單地發(fā)表自己的觀點和見解。

3、采用原版教材,運用多媒體教學

以往的二外法語教學僅用到教材、黑板和粉筆,老師在講臺上講得口干舌燥,有些學生卻在下面聽得無精打彩,教學效果欠佳。通過教改后,在二外法語教學中引入多媒體網(wǎng)絡教學,深受老師和同學們的歡迎。如在法語試聽課上,采用法國原版教材Reflets(走遍法國),同時帶有教學視頻,老師在課上通過多媒體網(wǎng)絡給學生放配套的光盤資料,使學生置于一個原汁原味的法國社會,融入每一段情境當中,了解法國的歷史文化及風土人情,學習模仿純正地道的法語表達方式。語言與文化密不可分,只有深入了解一個國家的文化,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它的語言;另外,學生也可以利用網(wǎng)絡資源根據(jù)自身情況選擇學習進度,擴大語言信息傳輸?shù)那?,彌補課上知識的局限性。培養(yǎng)自主學習的意識,這也是大學期間需要掌握的一項基本技能。

4、加強第二課堂教學

第二課堂是相對課堂教學而言的,是指在第一課堂外的時間進行的與第一課堂相關的教學活動,二外教學課堂時間有限,而語言教學又是一門實踐性的教學,需要不斷地鞏固和鍛煉,第二課堂就顯得尤為重要。中外教師利用課余時間,給同學們介紹一些與法語法國相關的知識,并展開與法語有關的課外活動,如法語朗讀比賽,法語法國知識競賽,法語歌曲大賽,法語話劇表演,法語猜詞游戲等,豐富了學生的課余生活,擴展了他們的知識體系,提高了學習興趣;實現(xiàn)了教與學的交流互動,教師在活動中與學生相處融洽,培養(yǎng)了良好的師生關系,有利于進一步的教學管理工作,培養(yǎng)符合社會需要的全面發(fā)展型人才。

四、結語

以上是筆者針對本校二外法語教學改革方案做的幾點總結。當今社會高速發(fā)展,語言也在不斷更新?lián)Q代,以往的啞巴法語教學模式已經(jīng)不再適用于民辦應用性本科院校,需要探索更多更新的教學模式來適應高校培養(yǎng)應用性人才的趨勢。中外教共同授課就是一個不錯的構想,將中外籍教師優(yōu)勢互補,解決了語言教學中聽說讀寫譯能力難以同步的問題,提高了整體的教學效果,形成一個良好的語言氛圍。希望以后能實踐更新穎更有效的二外教學模式,提高二外法語教學的整體質量,最大程度地為廣大學生服務。

參考文獻:

[1]呂艷霞.大學法語二外教學芻議[J].繼續(xù)教育研究,2001,(6).

[2]李嘉懿.法語教學中幾種游戲訓練法[J].海淀走讀大學學報,2005,(1).

第4篇:高二外語總結范文

關鍵詞:新課程;校本課程建設

北京市陳經(jīng)綸中學地處朝外大街,是一所具有82年歷史的國家公立學校,也是北京市14所首批示范性普通高中之一。2001年以來,學校根據(jù)《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的文件精神,確立了本次課程改革的目標──形成有陳經(jīng)綸中學特色的、有示范意義的課程體系,開發(fā)校本課程,力圖做到既能全面提高學生素質,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實踐能力,又能造就出一大批專家型教師,把學校建設成研究型學校。

三年來,在推進示范校建設過程中,陳經(jīng)綸中學結合學校具體實際,認真貫徹國家課程改革精神,深化改革,以人的全面發(fā)展和社會發(fā)展的需求為根本出發(fā)點,加大教育創(chuàng)新力度,全面貫徹國家教育方針,全面推進和落實素質教育,把寶貴的科學精神和豐富的人文關懷和諧地統(tǒng)一起來,制訂了《陳經(jīng)綸中學課程改革方案》,初步探索出富有自己特色的校本課程。

一、校本課程建設的總體設計

校本課程建設和管理是本次國家課程改革的一大創(chuàng)新,它賦予了學校在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上極大的責任和一定的自主權。

學校針對原來必修課、選修課、活動課(俗稱“三板塊”課程)在邏輯上可能出現(xiàn)的交叉混亂和在教學實踐中(如在教學的組織、實施、評估上)常常出現(xiàn)的操作隨意甚至選修課、活動課流于形式等現(xiàn)象,將全部課程整合為基礎性課程和校本課程兩類課程。

基礎性課程即國家課程計劃規(guī)定的學科課程。校本課程是學校為全面提高學生素質,發(fā)展學生的興趣和特長,拓寬學生知識面,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精神、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發(fā)展學生對自然和社會的責任感,根據(jù)現(xiàn)有的條件和資源、學生現(xiàn)況以及學生、學校、社會未來發(fā)展的要求所開發(fā)的各種課程。

學校把校本課程設計和實施的自主權交給教師,為教師營造自主、創(chuàng)新的環(huán)境;甚至有些課程還利用社會資源(如利用大學資源、外交使領館區(qū)和CBD資源),實行課程招標。同時,要求教師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給學生充分的自主學習空間,使學生興趣、愛好、特長得到發(fā)展。

校本課程的內容選擇和組織主要圍繞以下四方面:(1)學生與自然的關系;(2)學生與他人和社會的關系;(3)學生與文化的關系;(4)學生與自我的關系。同時,學校將研究性學習作為校本課程建設的重點,強調兼顧以解決學科問題為研究主題的學科問題研究性課程和以提高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為邏輯主線的社會問題研究性課程兩方面內容。

二、校本課程的具體開發(fā)

學校根據(jù)現(xiàn)有的條件,制訂了《課程改革方案》,在充分挖掘各種課程資源的基礎上,制訂了《校本課程實施指南》,共開發(fā)了以下七大類課程。(七大類校本課程的劃分,并不嚴格,相互之間有交叉。)將這些不同類型的課程細化成“課程菜單”,并對各類課程的內容選擇、課程實施和組織有明確的規(guī)定,同時對負責組織的教師或部門提出了相應的要求。

(一)學科學習拓展性課程

內容選擇:語文,數(shù)學,外語,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等基礎學科。

內容要求:強化學科知識拓展,特別是學法指導,可以有學科競賽,也可以有補缺補差。

課程實施和組織的形式:教師掛牌上課,學生自愿參加。

負責組織的教師或部門:各基礎學科備課組。

(二)科技發(fā)明探索類課程(以實驗研究為主題)

內容選擇:航模、無線電、電腦網(wǎng)絡、軟件制作、天文地理觀測、環(huán)保、數(shù)學、物理、化學、生物工程等等。

內容要求:引進課程的內容應該是當今科技發(fā)展前沿,又貼近現(xiàn)實生活,能激發(fā)學生探索和創(chuàng)造的興趣。

課程實施和組織的形式:學生在自愿參加的基礎上,部分課程通過選拔參加。

負責組織的教師或部門:理科組和計算機組。

(三)學習、生活技能類課程

內容選擇:攝影攝像、園林設計、植物栽培、交際禮儀、時裝設計、家政服務、應用醫(yī)學、公共資源使用(如利用圖書館資源)、市場知識、營銷模擬等等。

課程實施和組織形式:課程招標、教師掛牌上課、學生自愿參加。

負責組織的教師或部門:教導處負責,全校教職工。

(四)體育技能類課程

內容選擇:游泳,武術,體操,田徑,球類,棋類等等。

課程實施和組織的形式:學生在自愿參加的基礎上,部分課程通過選拔參加。

負責組織的教師或部門:體育組。

(五)報告、講座類課程

1.與學科教學相關的講座。

2.教授(或名師)論學、與博士對話、面對名人、與高考狀元交流等等。

3.心理導向課:以心理咨詢、價值取向、職業(yè)取向輔導等為主題。

課程實施和組織形式:課程招標,教師掛牌上課,學生自愿參加。

負責組織教師或部門:教導處,德育處,團委負責組織,授課教師和班主任。

(六)藝術類課程

內容選擇:文學,電影,電視欣賞,中西方美術欣賞,歌舞,樂器,雕刻,書法,繪畫等。

課程實施和組織形式:課程招標,教師掛牌上課,學生自愿參加。

負責組織的教師或部門:音體美組為主,其他各學科組。

轉貼于 (七)活動類課程

內容選擇:以學生主體性活動為主題的各種擴展知識、發(fā)展能力、興趣、特長的學生社團活動,各種社區(qū)服務和社會實踐活動(如學生演講、辯論、文學創(chuàng)作、二外選修、影視制作、采訪主持、現(xiàn)代企業(yè)參觀、主題旅游、到社區(qū)開展有意義的活動等等)。

課程實施和組織形式:學生自愿參加。

負責組織的教師或部門:德育處、團委及各興趣小組或社團活動指導教師。

三、校本課程的實施管理

(一)建立完善的組織是有效開展活動的基本保證。為了確保校本課程建設工作扎實、有效地開展,學校成立以校長為組長的校本課程建設領導小組,負責統(tǒng)籌規(guī)劃和領導工作,制定《管理辦法》;教導處和教科研室負責落實具體計劃和管理工作。

(二)教科研室和教導處設計問卷,向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將學生課程需求匯總發(fā)放給教師,供教師參考。教師在學期開學前,準備好一兩門拓展性課程專題,填寫《課目教學申請表》和《課程說明書》,然后上交到教導處;教導處將教師上交的申請表匯總成《課目表(課程菜單)》和《課程說明書》并下發(fā)給學生,供學生選擇;學生據(jù)此填寫參加課程的《申請表》并上報教導處,教導處根據(jù)學生的選擇人數(shù)(一般一個班不少于20人,方能開課)制定《課程安排表》,安排教學。

(三)校本課程每門課(或專題)一期一般安排七八個學時。每學期可以安排兩期,個別系統(tǒng)性強的專題,可以申請兩期連接。

(四)校本課程的課時安排:(1)每周三第七、八兩節(jié)課作為全校性集中教師指導、授課時間;課程的開設打亂班級,學生自由選課;(2)周五第七節(jié)課并延長半個課時(計15個課時),以便教師為學生周末開展研究性學習或其他活動預先做指導;(3)周二、周四第八節(jié)課是教師專題活動時間,學生根據(jù)教師前面指導的內容,以個人或小組的形式自主進行主題活動。

(五)校本課程建設的要求:全校所有教師應該具備“上好一門基礎課,開設一兩門校本課程”的能力。每位教師要切實做好校本課程的選題、開課工作,每個學期每門課(或課題)分課時教案不能少于8個;每個學期每位教師教授該類課程應不少于8個學時。

(六)校本課程的評價:強調以發(fā)展性評價和表現(xiàn)性評價為主,允許并鼓勵學生根據(jù)自己的興趣、愛好、個人發(fā)展的潛能自主選擇學習。實行學分制管理,每門課可獲得一兩個學分,要求每個學生高三畢業(yè)時要至少完成15個學分,才能予以畢業(yè)。高中一、二年級學生每學期至少選學兩門拓展性課程,學期末交論文、報告、實物,進行成果展示,并將考核成績記入學生學習檔案。

教師授課評價主要以學生的滿意程度、學生學習成果展示狀況和學習過程指導狀況為依據(jù)。

(七)學校在進行課程改革過程中,還特別注重加強教師校本培訓,建設了一支校本課程專業(yè)化的教師隊伍。建立相應的校本保障機制。

建立了老、中、青年教師相結合的校本培訓機構;明確老、中、青年教師校本培訓的目標;確定老、中、青年教師校本培訓的原則。細化老、中、青年教師校本培訓的內容,包括師德、教育教學能力、專業(yè)知識、教科研等。在校本培訓中,我校因地制宜,探索實用、有效、靈活多樣的培訓形式。

總之,通過系統(tǒng)、有效的校本培訓,學校教師開發(fā)校本課程的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參與積極性也空前高漲,為學校教育教學改革的全面進行奠定了基礎。

四、校本課程建設的階段性成果

2001年10月至今,學校已經(jīng)開設4輪,共開發(fā)出七大類型118門校本課程。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確保學生學有所得,許多教師能夠嚴格按照國家課程改革精神和學校課程改革方案要求,在承載著基礎性課程艱巨的教學任務和巨大的高考、會考壓力的同時,認真查資料、做實驗、聯(lián)系社會實踐、設計教案……披星戴月,廢寢忘食,為開發(fā)出有自己特色的校本課程作出了巨大的努力?,F(xiàn)在,能開一門拓展課的教師有91人,申報開設兩門以上校本課程的教師有41人次。學校每期高中一、二年級都各能開設四十多門的課程,構成了學校課程文化的風景線。值得一提的是,在學校鼓勵下,不少行政人員發(fā)揮自己的一技之長也開設了一些學生感興趣的課程,豐富了學校的課程。

在前兩輪開設的校本課程基礎上,學??偨Y經(jīng)驗,開始了有學校特色的校本課程教材建設工作。目前,已經(jīng)結集出版了由語文、外語、化學、政史地、現(xiàn)代信息技術、體育組開發(fā)的一套六本校本課程教材。形成了一批富有特色的課程專題,如:“數(shù)學知識能力擴展和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生物實驗技術”“日常英語口語與休閑英語”“生活中的物理”“攝影與欣賞”“FIASH多媒體制作”“無線通訊—業(yè)余電臺”“網(wǎng)絡設計”“音像制作”“古代小說欣賞”“近代世界名人簡析”“探索生命科學的奧秘”等等。這些課程,學科范圍廣、內容豐富,對拓寬學生知識面和提高學生綜合素質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學校在充分挖潛的基礎上,還利用社區(qū)、家長等方面的課程資源構建校本課程新的教學模式。學校延聘外教,與大學長期合作(如與北京外國語大學等高校合作)開設了法、日、韓、德、俄和西班牙語等語種的外語課程。學校還與北京工業(yè)大學、中國科學院、北京市科協(xié)等高等院校、科研機構建立了良好的關系,這些科研院所的部分實驗室、實驗基地可以向學校學生開放;學校聘請專家給予學生進行指導,并且還有部分學生參與到國家級課題研究中去。

陳經(jīng)綸中學是“北京市科技示范校”。在校本課程開發(fā)中,在堅持開展多樣化的科技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精神和科學方法的同時,還特別注意對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的拓展和培養(yǎng),學校還聘請了中國青少年發(fā)展基金會、北京師范大學等單位的專家開設“中國傳統(tǒng)文化”專題研究課。

學校盡力為學生創(chuàng)設學習、探索、實踐、展示的機會。如:開展科技(包括理、化、生)、計算機、無線電測向、業(yè)余電臺等多種研究性學習競賽活動;成立了籃球、排球、足球、羽毛球、跆拳道、散打、游泳、田徑、棋類等多個自主管理的學生體育俱樂部;還有志愿者服務、學生干部拓展訓練、社會調查實踐活動和學生雜志社、廣播站、記者站、金屬樂隊、動漫社、藝術團等各種學生社團,以及“發(fā)現(xiàn)之旅”影展、十佳歌手賽、現(xiàn)代舞大賽等特長展示活動。

學校的校本課程已成為基礎性課程的有益補充,一些項目由課內向課外、從校內向校外延伸。參加“公共信息資源檢索”校本課程的學生,參觀了北京師范大學現(xiàn)代化的大型圖書館,并學習了圖書管理與圖書分類知識。參加“社會實踐”的學生,走出校門搞市場調查,他們將“通貨緊縮”這一經(jīng)濟學名詞與市場調查實況相聯(lián)系,加深了對我國政治穩(wěn)定、經(jīng)濟快速發(fā)展和進一步擴大內需的認識。

許多學生通過參加“數(shù)學解題方法”“新概念英語同步拓展”等課程的學習,掌握了解題技巧,數(shù)學和外語水平有了明顯的提高。高一的學生將拓展性課程與科技活動相結合,寫出了關于雨水收集的小論文,在市級科技小論文評比中獲得了一等獎。一些學生結合數(shù)學課,對分期付款中的有關計算、北京市民的環(huán)保意識等進行了較為深入的研究,并寫出了相關論文。物理組教師重視對學生研究性學習活動的指導,開設了一些學生喜歡參與的拓展課,學生在市、區(qū)級物理競賽中獲得了一、二等獎的好成績。在化學組教師的指導下,高二學生在全國、市、區(qū)級無線電測向競賽活動和市、區(qū)級化學競賽中,都獲得了比較好的成績。近一兩年來,學生的學習成果獲得了四十多項國家級、市、區(qū)級獎勵。

五、校本課程建設中堅持的原則

(一)實效性原則。一般來說,校本課程開發(fā)中,學校不強調每門課都必須有絕對的系統(tǒng)性、完整性,而強調對學生有啟發(fā)性、學有所得。也就是說,校本課程建設既強調內容豐富多樣,有較大的普適性,更注重結果的有效性、針對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