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公允價值論文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目前我國的市場還無法達到這一要求,其資本市場的建設還不是很完善,并且,還需要建設既充分又競爭的交易市場,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市場的活躍性。與此同時,只有成熟的市場才可以保證市場的活躍性一直存在,所以,加強市場經濟的建設,也是利用較低的成本來獲取十分可靠的公允價值計量的一項必要的條件。因此,只有保證市場經濟可以快速的發(fā)展,生產要素、資本和商品市場才能夠被建立并完善,以便為商品成本和市場價格的定價奠定良好的基礎,從而有效的通過商品來進行公允價值計量。
二、提高會計人員的職業(yè)素養(yǎng)
由于公允價值計量在實際的應用時,會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會計工作人員素質的影響,所以,提升相關人員的工作素質,對于保證公允價值的準確性與可靠性具有較高的意義。目前,能夠有效的提升會計人員專業(yè)素質的方法有:第一,對工作人員進行法律和道德意識方面的培養(yǎng),提升其思想道德境界,從主觀上遏制此類人員產生利潤操縱的思想動機,這不僅保證公允價值可靠性的重要手段,也是防止部分人借用公允價值進行造假行為的根本舉措。在強化法律意識教育時,要引導會計人員在不違背法律法規(guī)的基礎上進行會計工作的處理;在進行道德素質教育時,要加強對誠實守信方面的教育力度,幫助會計人員樹立正確的職業(yè)道德觀念。其次,加強對會計人員的業(yè)務培訓,提高其對公允價值計量的具體應該的程序的方法,增強其處理相關會計事物的能力,減少會計信息出現(xiàn)失真的概率,從而降低公允價值計量出現(xiàn)偏差的概率。
三、優(yōu)化公司內部的治理結構
對公司來說,會計工作在其內部治理結構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是整個結構的中心環(huán)節(jié)。從目前我國現(xiàn)有公司的內部治理結構構成來看,其會計工作的最高管理權限在公司的領導層之中,所以,企業(yè)會計工作的各項日常安排都是由其管理者記性控制和指揮的,這也使得會計信息的真實性將會被質疑。由于企業(yè)的會計信息對其管理者的管理能力、年度或者是季度的業(yè)績、年底評價與道德監(jiān)督水平具有重要的影響,而其信息又由此部分人掌控,所以就是的公允價值計量的合理性在很大程度上都會受到此部分人的影響。因此,要想保證該價值在我國市場的有效應用,我國現(xiàn)有的企業(yè)就一定要對內部的治理結構進行改革。對此,可以在企業(yè)內設立一個獨立的董事會,并將會計工作交由此部分董事會管理,進而對內部董事會形成有效的監(jiān)督。
四、結語
【摘要】筆者認為,公允價值的提法稱為公允價格更為妥當,應該將其作為一種計量理念,而非一定要作為一種計量屬性。公允價值沖擊了現(xiàn)有的會計確認和計量基礎,也對實現(xiàn)原則進行了否定,給財務分析帶來了現(xiàn)實影響。會計體系只能適度容納公允價值,防止過高性評價,要特別注意濫用公允價值所帶來的可能后果的管制。
【關鍵詞】公允價值;決策有用觀;經管責任觀概念框架
2007年開始實施的新會計準則體系中,公允價值成為最大的亮點。所謂公允價值是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況的當事人自愿據(jù)以進行資產交換或債務清償?shù)慕痤~”。公允價值在交易性金融工具、投資性房地產、非貨幣易等具體準則中都有體現(xiàn)。公允價值的采納和應用對會計基本理論產生了不小的沖擊。如何認識這一沖擊,關系到會計的地位與作用,關系到如何正確認識會計信息。筆者擬對這一問題作一闡述。
一、對公允價值的認識
在新會計準則體系中,公允價值是作為一個會計計量屬性提出的,與歷史成本、重置成本、可變現(xiàn)凈值和現(xiàn)值相并列。對此,學術界有幾種不同看法。
其一,認為公允價值不是一種獨立的會計計量屬性,而是所有會計計量屬性共同應遵守的理念。歷史成本是資產購置或負債發(fā)生當時的公允價值,買賣雙方經討價還價而達成,具有公允性、客觀性、可靠性(可驗證性);重置成本是資產盤盈等特殊場合無法獲取歷史成本資料時根據(jù)新舊程度假定按現(xiàn)在價格購置而發(fā)生的成本,這一交易雖具有假定性,但與現(xiàn)實交易為參考,應該說是公允的;可變現(xiàn)凈值也是假定資產賣出參考市場價格而可實現(xiàn)的現(xiàn)金凈流量。與重置成本是“進入”會計主體不同的是,可變現(xiàn)凈值是“退出”會計主體,其公允性也是毫無疑問的?,F(xiàn)值是一種在考慮未來利率水平、通貨膨脹、信用風險等因素下的折現(xiàn)現(xiàn)金凈流量,它雖無實際交易,但考慮了貨幣時間價值和風險報酬,實際上是一種估值(理論價值),與中介市場對此資產的評估價值相當,具有公允性。美國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的第5號概念公告沒有使用公允價值這一術語,但是其描述的某些計量屬性可能與公允價值是一致的。在初始確認時,歷史成本通常被假定為接近公允價值,現(xiàn)行成本(與重置成本基本含義一致)和現(xiàn)行市價(清算條件下的“退出”價格)均滿足公允價值條件,但可變現(xiàn)價值與現(xiàn)值、公允價值是不一致的。因此,國際會計準則理事會也好,美國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也罷,雖然這些組織在積極推行公允價值,力圖使財務報表上資產負債的計量更接近當前現(xiàn)實市場狀況,但無可爭議的事實是:公允價值是應該作為一種計量理念,而非一定要作為一種計量屬性。反過來說,用公允價值計量的是公允的,難道其他計量屬性計量的結果是欠公允的嗎?
其二,認為公允價值是一種獨立的計量屬性。這是目前新會計準則體系所倡導的。持這種看法的學者基本上將公允價值看成是一種現(xiàn)行成本或現(xiàn)行市價,資產與負債按照資產負債表日的市場價格對特殊項目(如持有的其他流通股的價格)進行重新計價。需要指出的是,我國上市公司的年報在審計后一般從次年4月1日起才開始對外公布,這樣的話,當時費力費神加以改變的計量屬性所計量的結果與三個月后的市場價格可能相去甚遠,甚至于面目全非,上年確認的未實現(xiàn)損益可能已經煙消云散,甚至性質發(fā)生質的變化。這種公允價值確認是否對投資者有意義還值得反思。
其三,認為公允價值是一種復合計量屬性,它并非一種計量屬性,而是可以表現(xiàn)為多種計量屬性。這種觀點與第一種觀點并無本質差異,只是第一種觀點更為強調公允價值的理念指導作用。謝詩芬認為,未來現(xiàn)金流量的現(xiàn)值是最能恰當反映會計要素本質定義的計量屬性,最能體現(xiàn)公允性的。
筆者認為,公允價值的提法稱為公允價格更為妥當。美國會計學家Littleton認為,會計的基本問題是價格而不是價值。確實,會計是反映性的,要體現(xiàn)現(xiàn)實交易的要求,只有存在買方和賣方兩個獨立利益主體才存在心理上對價格的感受——公允與否。而價值是理論上的,是抽象勞動或者說是內在價值的體現(xiàn),具有唯一性,不存在公允不公允問題。舉例來說,某商家制造的甲商品抽象勞動為50元,在實際銷售時可能賣給A客戶是80元,賣給B客戶是100元,均順利成交。應該說,這些成交價都是公允價格。我國會計準則體系尚未專門構建概念框架(ConceptualFramework),筆者認為現(xiàn)在適逢其時。將公允性、真實性、價值、價格、信息、利潤、透明度、現(xiàn)金流量、經營成果、財務狀況等基本概念放在概念框架中進行嚴密界定非常必要,它可以統(tǒng)馭理論范疇,形成一個首尾一致、邏輯嚴謹、內涵豐富的體系,以指導基本準則、具體準則和會計實務。應將目前的五個計量屬性進行適當調整,剔除出公允價值,引入現(xiàn)行市價,從“入與出”兩個方面和時間三維度構造完整的會計計量屬性體系。
二、公允價值對會計基本理論各方面產生的沖擊
(一)對會計目標的沖擊
在會計目標方面,理論界有兩種基本觀點:經管責任觀和決策有用觀。前者認為,會計目標就是以恰當?shù)男问接行Х从澈蛨蟾尜Y源受托者經管責任及其履行情況,代表人物有曾經擔任美國會計學會會長的日裔美籍學者IjiriYuji。他認為,歷史成本計量有可驗證的事實為依據(jù),堪稱天衣無縫,可以稱為“硬”計量,其他計量屬性可靠性差,不利于受托者經管責任的履行,不宜提倡。應該說,經管責任觀更多地考慮了會計信息提供者的利益,比較忽視會計信息使用者的利益。決策有用觀認為,會計信息的提供應該充分考慮會計信息使用者的需求,對于重要的信息要充分、及時、真實地披露,對于不重要的信息可以簡化處理。公允價值的提出,使得會計目標一邊倒地滑向決策有用觀。筆者認為,兩種會計目標理論各有千秋。會計信息披露時既要考慮用戶的需求,也要考慮企業(yè)的利益。比如,有的信息涉及到企業(yè)的商業(yè)秘密,危及到競爭利益,可以向證券交易所申請豁免,證券監(jiān)管部門應該建立豁免機制,否則上市公司將疲于應付用戶的各種信息需求,會計核算和報告成本將無限放大。供應與需求的平衡需要監(jiān)管部門認真考慮。公允價值也絕非完美無缺,只能在特定情況下采用,不適合對所有資產和負債的計量,否則會計的框架會倒塌。舉例來講,企業(yè)自用固定資產的價值來自于加工的產品的附加值,但這種現(xiàn)值是難以通過貼現(xiàn)的方法輕松搞定的,更不是當前出售的所獲得的利益,它只能用歷史成本為基礎,考慮折舊和減值因素計量。
(二)對會計假設與基本原則的沖擊
用公允價值進行計量,必然要沖擊現(xiàn)有的會計假設和基本原則體系,必須要重新加以認識。四大會計假設是會計主體、持續(xù)經營、會計分期和貨幣計量,都在新會計準則中有體現(xiàn)。公允價值對四大假設基本上是一脈相承的,但過于強調分期兌現(xiàn)損益,貨幣計量上用期末貨幣單位對持有的交易性金融資產、投資性房地產等進行重新計量,而對其他資產不按期末貨幣單位進行調整。公允價值實際上進一步加大了資產負債表上不同項目的計量依據(jù)差異。正如美國會計學家RobertN.Anthony在《美國財務會計準則的反思》一書中所言,(資產負債表上)單獨的每一個項目是有用的,但是它們的合計數(shù)卻沒有任何意義。個中原因是多種計量屬性的混合使用造成的。在對會計基本原則的沖擊上,實現(xiàn)原則受到無情的破壞,權責發(fā)生制得以強化而收付實現(xiàn)制得以弱化。
(三)對會計確認計量及報告的沖擊
傳統(tǒng)會計強調確認已經實現(xiàn)的損益,而公允價值的倡導則打破了這一原則。在歷史成本會計模式下,持有資產產生的利得或損失除非變賣處置一般不確認為當期損益。公允價值對交易性金融資產、投資性房地產等在資產負債表日對初始計量的結果要進行例行調整,體現(xiàn)了動態(tài)計量的思想。當然,這種因動態(tài)計量產生的損益與傳統(tǒng)收益觀下的收益性質是不同的,呈現(xiàn)出暫時性、未實現(xiàn)性、變動性等特征。投資者必須在報表閱讀和利用時充分認識到這一點。從財務分析角度看,由于非經常性損益、未實現(xiàn)損益等的不斷增多,基于收益細分和盈利結構的財務質量分析顯得更為重要。在結構上,重視已實現(xiàn)(特別是已收到現(xiàn)金)收益、主營業(yè)務產生的持續(xù)性收益、預期可增長的收益,對投資者而言更有價值。
三、適度容納,防止濫用公允價值的建議
公允價值的提出和應用帶有革命性,它帶來了會計各方面的反思。然而,公允價值只能適度容納而不能全面取代歷史成本會計模式。每一種計量屬性都各有利弊,在增強會計信息有用性的同時,必然要以犧牲客觀性等為代價,不僅會增加會計工作者的工作量,會計處理的隨意性也會增加。筆者認為,會計準則的制定部門應該出臺細則,或者單獨制定一項具體準則對公允價值的使用進行詳細規(guī)范,引導會計工作者領會精神、掌握標準、合理應用。目前我國的市場發(fā)育、管理者和會計人員對公允價值的理解、投資者對公允價值的期望和利用、審計工作者對公允價值的尺度把握、企業(yè)的內部控制和外部監(jiān)管都存在較大差距,必須充分重視濫用公允價值進行過度盈余管理的危害性,以不斷促進資本市場的健康發(fā)展!
【參考文獻】
[1]RobertN.Anthony.美國財務會計準則的反思.李勇,等譯.機械工業(yè)出版社,2005年6月.
1、公允價值用于的企業(yè)合并企業(yè)的合并分為兩種情況:一種是同一種集體和組織控制下的企業(yè)合并,另一種是不同集體和組織控制下的企業(yè)合并。第一種情況下由于合并者和被合并者并沒有嚴格按照市場的行為進行定價交易,不能用于公允價值的計量,只能按照歷史記賬的計量方法。第二種情況是合并者和被合并者雙方根據(jù)市場行情具有一定的議價能力,也就是說雙方達成的價值反應雙方的對價值的需求可以代表公允價值。
2、公允價值用于投資性房地產。公允價值的某些屬性和投資性房地產的某些屬性就有相似性,因此可以用公允價值反應投資性房地產。但是由于我國市場經濟還不成熟,房地產行業(yè)的法制不健全,信息不透明對房地產計量時多采用成本計量模式。
二、公允價值在財務會計領域的運用存在的問題
由于財務會計領域和資產的多樣性及市場的變換莫測導致公允價值在財務會計領域的運用存在三方面的問題。公允價值計量的缺乏可操作性。
公允價值計量的缺乏可操作性有多方面的原因,比如企業(yè)的資產種類較多,有固定資產和非固定資產,有有形資產和無行資產,對公允價值的計量帶來很大的麻煩。不同的市場也會影響資產價值,市場的變動性對公允價值的計量也帶來麻煩,在實務操作中多采用估計的方法進行計量。同時因不同投資者之間、投資者與管理當局之間對投資的期望報酬率不同,對未來現(xiàn)金流量的估計具有較大不確定性,這同樣使得在具體的技術操作存在很大難度。公允價值計量的缺乏可驗證性。
所謂可驗證性是指,對于同一資產擁有相同來歷的財務從業(yè)者,利用相似的計量方法進行公允價值的計量得出的結果應該具有相似性。但是在實際操作中發(fā)現(xiàn)由于,信息傳遞方式的改變和市場行為的變換導致,市場的交易信息隨時發(fā)生變換,這也導致同一資產的公允價值發(fā)生很大的變化,因此公允價值計量要想具有可靠的驗證性,必須進一步規(guī)范操作細則,使結果具有可信性。
公允價值計量增加企業(yè)成本。公允價值計算比歷史計算有很大的進步性就在于其考慮到市場的行為,因此在利用公允價值計量時,要求企業(yè)去搜集整理全面的信息,得出的結果才更符合市場的價值,這樣就會在信息的搜集和整理分析中增大企業(yè)的成本。
三、結語
(一)資產評估機構標準不一
理論上,投資性房地產的公允價值是由熟悉房產的買賣雙方之間進行房產買賣的價格。在實務中,這個價格通常是由資產評估機構運用評估技術分析市場信息后確定的。但目前,我國的資產評估機機制尚不完善,資產評估師隸屬于財政部門、房地產評估師隸屬于建設部門,土地估價師隸屬于國土資源部門,這就造成了各部門間對房地產公允價值的評估基準的不同,評估權威性不夠高等問題。
(二)監(jiān)管機制不夠健全我國的法律沒有對會計舞弊的規(guī)范條款,缺乏對舞弊責任的明確規(guī)定,對應的處罰機制也不夠健全。這使得企業(yè)可以利用投資性房地產的公允價值對企業(yè)利潤進行調整來到達舞弊的目的。我國的國家經濟監(jiān)督機構包括證監(jiān)會、國家財政部門和審計部門,而它們的監(jiān)管能力是有限的,一些房地產企業(yè)利用這些監(jiān)管漏洞非法牟利,導致投資性房地產信息的不公允和不公開,嚴重影響了我國房地產行業(yè)的健康發(fā)展。
二、完善投資性房地產公允價值計量模式的對策
(一)提高投資性房地產的估值技術為提高對房地產地產估值的準確性,就必須首先明確量化房地產價格的標準。相關標準的制定機構應充分考慮該地的經濟發(fā)展與人們的平均收入情況,根據(jù)相關經濟信息,采取部分指標作為其量化尺度。再尋找出相似的房地產后,借鑒資產評估中對企業(yè)價值進行評估的方法,根據(jù)它們之間的不同制定修正系數(shù),以達到提高估值準確性的目的。另外,相關機構還需建立房地產行業(yè)統(tǒng)一的市場信息數(shù)據(jù)網絡和數(shù)據(jù)庫。統(tǒng)一的市場信息數(shù)據(jù)網和數(shù)據(jù)庫能方便企業(yè)獲取該地區(qū)權威完整的信息,使評估人員有了運用估值技術對投資性房地產進行公允價值評估的依據(jù),保證了結果的客觀準確性。
(二)逐步完善準則體系完善的會計準則體系是公允價值計量模式能夠得到廣泛運用的條件。我國的公允價值計量模式的引入時期較晚,大部分都引用于國外的研究成果,未能有效的與我國的市場經濟環(huán)境相結合。在制定公允價值運用框架時,應結合我國的國情,充分考慮其可操作性,使會計政策能夠真正解決經濟中的實際問題。這就要求對計量目標提供明確的闡述,例如,對一般性或偶然性的投資性房地產,應規(guī)定是采用當時當筆的交易價格,還是充分競爭的交易方式來作為其公允價值。
順周期效應是指一些主要金融變量與實體經濟之間出現(xiàn)的同方向運動。這一效應在金融界普遍存在,究其原因有以下幾點:一是金融監(jiān)管政策和財務報告的關聯(lián)性?!皼Q策有用性”作為財務報告的基本目標已得到公認,公允價值會計也在此基礎上得以產生和發(fā)展。這種方法使財務報表中單個資產的價值信息比歷史成本法下更接近該資產的市場價值,但這種方法也引起了財務報告中公允價值與收入費用體系的沖突。二是公允價值會計估值的隨意性及信息披露的不健全。前文所講的三個計量層級中,只有層級1的交易價格可以得到確切價格,層級2和層級3的可交易價格卻更多地依賴分析人員的主觀判斷或市場假設建立的估值模型,這不可避免地會導致會計信息難以真實反映金融資產的情況。三是投資群體存在“羊群效應”。在金融市場中,中小投資者往往難以獲得全面有效的公司信息,容易受其他投資者的影響,往往會出現(xiàn)“不考慮自身需求、一味模仿他人決策”的非理,結果是個人的理性造成了集體的非理性。就順周期效應的影響而言,一是變量間的共同作用效應會出現(xiàn)在任何一個經濟周期里,因而是不可避免的,只能因勢利導、擇時防范;二是這種機制會加大經濟周期的波動,加劇金融的不穩(wěn)定性。換句話說,經濟向好時,金融機構確認了大量的投資收益,計提了較少的貸款減值準備,這導致公允價值計量的資產價格飆升,投資者樂觀情緒高漲,跟風性買進,泡沫逐漸放大、進而破裂;而經濟衰退時,產品的市場價格大跌,市場對產品定價功能缺失,金融機構資本充足率下降,迫使其加大了對資產的拋售力度,投資者悲觀情緒蔓延,市場陷入無序和混亂。
二、后危機時代的逆周期化策略
筆者認為,歷史成本會計在后危機時代仍舊無法取代公允價值會計的地位。有兩點理由,一是若重新使用歷史成本計量,賬面價值反映的是歷史成本,這會掩蓋當前市場變化信息,特別是市場回升信息。由于投資者受信息不對稱的影響,缺乏對市場真實情況的了解,因而會選擇更為保守的投資方式,這不利于經濟的回暖。二是當前金融市場正處在企穩(wěn)回升的階段,若繼續(xù)使用公允價值計量,在市場博弈環(huán)境下,由于金融資產具有很強的流動性,金融市場對公允價值又有很高的靈敏度,所以投資者大多都會對金融資產采取流動持有的策略,并隨時準備從市場上低價購進優(yōu)質資產,這推動了市場的投融資活動,加速了全球經濟的復蘇。就此,筆者提出以下兩點逆周期優(yōu)化策略:
(一)引入動態(tài)減值處理方法公允價值設立的初衷在于真實、準確地反映企業(yè)資產和負債的價值,幫助信息使用者更好地做出決策。目前的估值方法對未來可能發(fā)生損失的信息涵蓋量少、可靠性差,對信貸風險的管控制也存在滯后性。引入動態(tài)減值會計處理方法,不僅能降低順周期效應,同時還能提升金融機構的信息透明度,增強金融穩(wěn)定性。動態(tài)減值準備不是一種單純的盈利管理策略,而是一種事先約定規(guī)則的透明性資產減值會計處理方法,是建立在對金融資產(如貸款)的充分研究和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基礎上的客觀處理。其會計核算的具體方法是,在經濟繁榮期多計提貸款損失準備,以提高未來償債能力和銀行的風險管理意識;而在經濟收縮時少提撥備,以增強銀行利潤、維持資本充足率水平,從而削弱公允價值順周期的影響程度,達到平滑經濟周期的效果。筆者認為引入此方法有助于提高會計準則和金融監(jiān)管的相容性,減少金融機構經營的順周期性。
(二)增加公允價值相關信息的披露前文提到,對金融資產采用“脫手價”進行計量評估會導致這些資產賬面價值的變動,從而形成公允價值損益。但事實上,這些損益并未真實發(fā)生,而只是報告主體對未發(fā)生交易或事項的一種未來預期。按照當前的報表核算模式,這類由主觀判定所生成的損益會與其他已實現(xiàn)利潤一起在表內確認,并成為凈利潤的一部分,但由于報告主體與外部使用者之間存在著信息不對稱,外部使用者不可能準確地判斷未實現(xiàn)損益的組成要素及比重,這直接影響了信息使用者做出的決策。筆者認為,在內容上應當加強對公允價值計量潛在風險的披露。對按現(xiàn)金流限制確定的公允價值項目(層級2),應在未來現(xiàn)金流測算、折現(xiàn)率選擇等方面,對預測可能產生的結果進行分析;對按估值模型確定的公允價值項目(層級3),應從相關系數(shù)、主觀判斷以及結果可靠性等方面,對選取模型的原因及方法進行分析說明。在形式上應在表內區(qū)分已實現(xiàn)和未實現(xiàn)賬戶,并注明兩者對利潤的影響程度,必要時還可設置輔助類財務報表,負責對未實現(xiàn)損益的組成部分和影響因素進行及時披露,以消除未實現(xiàn)損益對報表使用者的誤導。
三、結束語
論文摘要:本文認為,相關性與可靠性共同決定了會計信息的決策有用性,兩者缺一不可,對兩者之間關系的合理判定直接影響到計量屬性的選擇。作為一種備受注目的計量屬性,公允價值是否同時具備相關性和可靠性質量特征,需要深入剖析公允價值的內涵,澄清公允價值計量的相關性和可靠性質量特征至關重要。
一、會計信息質量特征:相關性與可靠性
(一)相關性與可靠性的涵義關于會計信息的相關性,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IASC)認為,當信息能夠通過幫助使用者評價過去、現(xiàn)在和未來事項或確認、更改他們過去的評價,從而影響到使用者的經濟決策時,信息就具有相關性。而美國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FASB)的概念公告對相關性所下的定義為信息導致差別的能力,并把預測價值、反饋價值與及時性并列為相關性的標志。相關有一般相關與特殊相關之分。一般相關是指滿足現(xiàn)有的和潛在的投資者、雇員、貸款人、供應商等一系列信息使用者共同的信息需求;而特殊相關是指會計信息與某類信息使用者的特定決策相關。相關性也是相對的,在相關與不相關之間還存在著低度相關、高度相關等程度不同的相關。值得注意的是相關性是指會計信息在內容上與決策相關,不涉及信息的可靠與否。也即不具備可靠性的信息并不妨礙其相關性。如會計信息使用者需對某企業(yè)上年的盈利能力做出決策,那么該企業(yè)上年度的凈利潤就是與之相關的會計信息。雖然此數(shù)值可能是該企業(yè)利用虛假業(yè)務編造出來的,但這不影響凈利潤數(shù)值與特定決策的相關性。只能說明該凈利潤數(shù)值這一相關信息由于不具備可靠性而喪失了有用性。關于會計信息的可靠性,至今沒有一個權威的定義。IASC認為資料當其沒有重要差錯或偏向并能如實反映其所擬反映或理當反映的情況,而能供使用者作依據(jù)時,資料就具備了可靠性。而FASB把反映真實性、可核實性和中立性并列為可靠性的標志。其中反映真實性是可靠性的靈魂,而可靠性和中立性則是驗證可靠性應具備的條件。由此可見,可靠性是指會計信息能夠再現(xiàn)重大的財務關系。可靠性不同于真實性,真實性是完全的再現(xiàn),而可靠性允許有誤差的幅度,是相對的,是否可靠還取決于會計信息允許包括誤差的程度,允許誤差的程度則決定于這種誤差不致于降低信息的有用價值。不影響決策的正確性。雖然估計和假設是會計所固有的,但并不會損害可靠性。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在《編制財務報表的框架》中提到,成本或價值在許多情況下都需要估計,合理的估計是會計報表編制工作的一部分,這并不會損害其可靠性。
(二)可靠性與相關性關系的合理判定由以上分析可見,可靠性與相關性是會計信息的兩個獨立的質量特征,在內涵上互不影響:信息是否相關不需要可靠來支持。信息是否可靠也與相關性毫不相干。但要達到會計信息有用性這一目標,會計信息必須同時具備相關性和可靠性,兩者缺一不可,否則會計信息就喪失了有用性。亦即相關又可靠的會計信息一定是有用的,而有用的信息肯定同時具備一定的相關性與可靠性。首先作為相對概念,在量的規(guī)定性上,相關性與可靠性并非總是在同一方向上影響信息的有用性,但又必須盡可能地統(tǒng)一于信息有用的目標之下。提高一定程度的相關性,在特殊情況下可以犧牲一定的可靠性,同樣,為了達到更高的可靠性,也可犧牲一定的相關性,只要能滿足對決策有用的目標即可,兩者的度可根據(jù)具體情況靈活把握。如預測性信息具有極高的預測價值,即相關程度很高,但由于其反映的是未發(fā)生的經濟業(yè)務,可靠性必然較差,只要編制該信息所依據(jù)的基本假設、所選用的會計政策及預測的編制基礎是合理的,就可達到信息使用者決策有用的目標,而不必強求該預測信息一定可以實現(xiàn);而歷史成本信息,由于其具有可核實性這一其他計量屬性無可比擬的優(yōu)點,可靠性較高,但由于其反應的是過去的交易和事項,與面向未來的決策相關性就差一些,但權衡利弊仍能滿足信息使用者的需要。這是在各界對歷史成本提出強烈批評的情況下,這一計量屬性仍未退出歷史舞臺的原因。其次,在考慮會計信息的決策有用性時,相關性與可靠性之間并不必然存在此消彼長,互相矛盾的關系,兩者必需兼顧。當一方提高時,在保證信息有用的前提下,允許另一方有所下降,但并不意味著一方的提高必然導致另一方的下降。應該遵循效益大于成本原則,追求會計信息的可靠性與相關性的共同提高,以便更大程度地滿足信息使用者的需要,這也是會計自產生以來的發(fā)展方向。如果一項會計創(chuàng)新,在導致所提供會計信息的可靠性與相關性比已有信息都有所下降的情況下,仍能在新的方面滿足信息使用者的需要,也是可行的。為了達到會計信息有用性這一目標,在不同的情況下,兩者各自的程度會在一定范圍內有所波動,但由于不存在此消彼長的關系,其間也就不存在誰更重要一些的問題,即不存在一定要犧牲一定程度的可靠性去換取更大的相關性,或一定要在保證相關的前提下,盡可能提高可靠性的問題,這都是實際工作中相關與可靠之間權衡的特殊情況,不具有一般性。
二、公允價值的內涵及其計量
(一)公允價值的定義IASC將其定義為:在一項公平交易中,熟悉情況、自愿的雙方交換一項資產或清償一項債務所使用的金額。FASB的定義是:公允價值,指在當前交易中,自愿的雙方買入(承擔)或賣出(清償)-項資產(負債)所使用的金額。我國會計準則的定義是:在公允價值計量下,資產和負債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況的交易雙方自愿進行資產交換或者債務清償?shù)慕痤~計量。由此可見,公允價值的認定依據(jù)是市場上對資產或負債公平、自愿的交易金額,從本質上講,公允價值是一種基于市場信息的評價。
(二)公允價值的內涵及外延公允價值是很廣的概念范疇,并不僅是與其他計量屬性相并列的概念,可以說是其他屬性存在的基礎,即需要反映交易和事項內含的公允的價格,并同時兼具可靠性、相關性的信息質量特征。公允價值概念是會計環(huán)境變化的產物,絕不僅是現(xiàn)有會計計量屬性的簡單統(tǒng)一。一般認為,公允價值是與歷史成本相對立的復合計量屬性,這包括兩層含義:公允價值不包括歷史成本;公允價值可包括現(xiàn)行成本、現(xiàn)行市價、未來現(xiàn)金流量現(xiàn)值等,其與現(xiàn)行價值概念十分接近。但公允價值和歷史成本并不是對立的,因為歷史成本和公允價值在邏輯上是一致的。歷史成本(收入)作為已經發(fā)生的交換價格,是過去某個時點的公允價值。而現(xiàn)行成本、可變現(xiàn)價值、現(xiàn)行市價,以及短期的可變現(xiàn)凈值和以公允價值為計量目的的未來現(xiàn)金流量的現(xiàn)值,在沒有實際交換價格的情況下,通過模擬實際交換價格來實現(xiàn)公允價值的方式,也可以看做是公允價值的表現(xiàn)形式。因此,公允價值概念與上述各計量屬性之間的關系并不是必然的,是有一定條件的,只有符合公允價值定義、具有相關性和可靠性質量特征的上述計量屬性才是公允價值。
三、基于相關性和可靠性的公允價值信息質量
(一)公允價值的相關性公允價值反映的是在特定的時點和經濟狀態(tài)下,市場對資產或負債的定價,而公允價值的變化,也反映了市場對資產或負債所認可的價值變化。在完善的市場中,市場定價反映的是所有市場參與者對資產或負債價值的期望值,是統(tǒng)計上具有無偏性的指標,這個指標中包含了所有影響該資產或負債價值的信息。在知識經濟時代,大量新業(yè)務不斷涌現(xiàn),企業(yè)的某些無形資產。如商譽、知識產權、人力資源、衍生金融工具等在現(xiàn)有的計量模式下遇到了難題,這些都影響了會計信息的相關性和有用性。而采用公允價值則能夠對這些資產進行確認和計量,以滿足投資者對這些與決策相關信息的需要。相比較而言,歷史成本反映的是在資產獲得時或者負債形成時市場對其價值的評價,而市場只有在資產轉讓或負債償還時才反映其價格的變化,即被確認為利得或損失。這種會計處理方法與瞬息萬變的金融市場是不相符的,更何況轉讓或償還并不是導致?lián)p失或利得發(fā)生的原因。
由于公允價值是以市場定價為基礎的,所以其決策價值要明顯優(yōu)于歷史成本。首先,金融資產或金融負債的購買(或形成)時間和歷史成本都不會影響后續(xù)計量,只有報告日的市場條件、債務人的信譽等因素才會影響到公允價值。其次,公允價值也不會受資產或負債持有人及其持有目的等因素的影響,這樣可避免資產或負債計量中的一些武斷的標準并減少管理當局操縱會計數(shù)字的空間。與此相比,歷史成本計量屬性卻會使相同的金融資產變得不同,使不同的金融資產變得相同,甚至會誤導決策。再次,由于公允價值是市場的無偏定價,所以同一會計主體各個會計期間以及不同會計主體之間,計量技術都是一致的,使會計信息的可比性大大增強。在預測功能方面,由于公允價值能夠及時地確認市場條件變化所引起的資產、負債價值的變化,不斷滿足外部投資者對公司價值信息的需求,從而就具有歷史成本所不可比擬的預測價值。實證研究表明,公允價值具有相關性質量特征,如MaryE.Barthetal(1996)檢驗了美國1992年和1993年銀行的數(shù)據(jù),樣本銀行占到了美國所有商業(yè)銀行總資產和總存款的90%。研究發(fā)現(xiàn),商業(yè)銀行的股價確實會反映銀行披露的公允價值信息;商業(yè)銀行的健康狀況越差,投資者對銀行貸款定的權重越低;在披露公允價值的主要資產和負債中,尤其是貸款,公允價值對股價的解釋能力顯著優(yōu)于歷史成本。這證明銀行金融工具的公允價值披露具有價值相關性。因此,公允價值與歷史成本相比,能更加準確地反映企業(yè)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從而為信息使用者提供與決策更相關的信息。
(一)公允價值計量的必要性
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fā)展,企業(yè)經營業(yè)務模式不斷趨向于多樣化、復雜化,企業(yè)對公允價值的內在需求日益增長,實際上有些企業(yè)已經在會計處理中變相地引入公允價值這一概念。近年來,中國經濟始終保持著強勁的增速,不動產和基礎材料的市場價格不斷上漲,無形資產的價值也日益體現(xiàn)。對于一些歷史悠久的老企業(yè)來說,其會計報表在現(xiàn)行準則框架體系下基本無法真實地反映企業(yè)的財務狀況?;乇芄蕛r值的使用導致企業(yè)在會計處理上前后不一致,在相關性、可靠性及可比性上無法找到較好的平衡點,同時也使我國的會計準則與國際準則始終存在較大的差異。
例如,對于不動產和固定資產我國采用的是歷史成本計價,國際會計準則(IAS)在固定資產的計量時除按其賬面價值來計量外,還允許按公允價值進行重新估價;在所有者作為資本投入的無形資產計量上,我國是按投資各方確認的價值計量,IAS規(guī)定按公允價值計量;對于非貨幣易,我國是按換出資產的賬面價值加上應支付的相關稅費作為換入資產的入賬價值,不確認利得或損失,IAS規(guī)定所有的資產變換交易均應以公允價值計量,除非該項交易不具有商業(yè)性質,或者收到資產和所放棄資產的公允價值均不能可靠地計量。此時,以所放棄資產的賬面價值作為收到資產的成本。如果主體能可靠地確定收到資產或放棄資產的公允價值,應按所放棄資產的公允價值作為收到資產的成本,除非取得資產的成本更加可靠。
(二)公允價值與歷史成本計量的必然聯(lián)系
公允價值之所以被拿來與歷史成本作對比,是因為我們常常將公允價值計量理解為按報表日的市價重新計量,如此則公允價值成為公允的現(xiàn)時價值,從而順理成章地完成了與歷史成本的二元對立。實際上,公允價值每期必須進行新起點的計量,靜態(tài)的歷史成本只能量化企業(yè)所投入的努力,而預期的資本增值則結晶于動態(tài)的公允價值。不過因此指責公允價值不如歷史成本可靠卻不一定站得住腳。說歷史成本更可靠實際上是就可靠性中的可驗證性而言;但若究及可靠性的另一層含義的“真實反映”,則公允價值的可靠性也許要超過歷史成本,至少不比歷史成本不可靠,比如涉及重大攤配的自建資產。
二、公允價值的含義及其計量
(一)公允價值的含義
公允價值是指一項資產或負債在自愿雙方之間現(xiàn)行交易時,不是強迫銷售所達成的購買、銷售或結算的金額。我們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對公允價值的含義進行理解:
1.雖然公允價值必須在公平交易的不受干擾的市場中才能產生,但若無相反的證據(jù)證明所進行的交易是不公正的或非自愿的,市場交易價格即為公允價值。
2.計量客體的價值凡不是在市場上達成的,而是其他不同主體的主觀價值判斷形成的都不能視作公允價值,因為不同主體得出的價值信息缺乏可比性。
3.在某些事項不存在實際交易的情況下,則可在市場上尋找相類似的交易價格作為其公允價值的計量基礎。
4.有時在市場上也尋找不出相類似的交易價格,則必須在公允、合理的基礎上估計相關的計量屬性,除非市場上存在相反的證據(jù)證明該估計是非確當?shù)摹?/p>
(二)公允價值的計量
1.通常情況下,最符合公允價值的定義是市場價格。公允價值最適用于對金融工具尤其是期貨、期權、遠期合約等衍生金融工具產生的權利與義務的計量。這是因為很多金融工具的交易和事項并未實際發(fā)生,簽約雙方的權利與義務亦未履行,也不可能有歷史成本的發(fā)生,傳統(tǒng)的會計很難對其進行計量,采用公允價值即現(xiàn)行市場交換價格計量可解決這一問題。此外,主營業(yè)務收入、其他業(yè)務收入、營業(yè)外收入等也是按購銷雙方達成的現(xiàn)行市價即公允價值進行計量的,存貨的按成本與市價孰低法計價是部分采用公允價值進行計量。
2.會計人員無法取得可觀察的市場金額時,可用未來現(xiàn)金流量的現(xiàn)值進行計量?,F(xiàn)值計量更能反映形成公允價值的各種要素,包括對未來現(xiàn)金流量的估計、對現(xiàn)金流量的金額和時點的各種可能變動的預期、用利率表示的貨幣時間價值和包含在資產或負債價格中的非確定性以及一些難以識別的其他因素等。因此,現(xiàn)值計量在公允價值的計量中具有了相當重要的地位。
三、公允價值計量模式分析
公允價值作為一種新的計量模式,從相關性的角度來看,有其自身的優(yōu)勢。它與決策有用的會計目標是相一致的,尤其是在市場有效的情況下,能夠提供相關的會計信息。但其缺點也是明顯的,正如前面提到的,公允價值的確定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給人為操縱提供了便利。關于這一點,我們可從以下幾方面來看:
信息質量的可靠性方面。選擇用公允價值計量模式這樣一個非確定性、變動性和集合性的模糊性計量概念來作為會計計量的目的和手段,相對于客觀性、確定性和可驗證性的從事實性基礎出發(fā)的歷史成本計量模式,雖然在財務報告中能提供更為相關性的信息,但在可靠性的質量要求上卻不敢保證能提高多少或至少不會減弱。
市場環(huán)境的預知性方面。公允價值是通過市場確認的,但市場環(huán)境是復雜多變的,有的會計要素或會計事項可以確認或尋找相類似的市場交易價格,有的卻無法尋找而只能估計,尤其對于長期性的應收應付之類的項目,在市場環(huán)境的預知性上難以把握。
企業(yè)主體計量的一致性方面。企業(yè)主體對某些會計要素或會計事項價值的確定,通常是基于其未來收益(或損失)與不確定性的計量(估計),而不是通過市場交易形成的,這種價值信息一般更有助于投資者的預決策即更能提供對企業(yè)管理當局有用的信息,但往往與其公允價值不完全相符。
公允價值計量的難度性方面。有許多會計要素如資產和負債在市場上很難找到可供觀察的交易價格,將未來現(xiàn)金流量按一定的折現(xiàn)率折算成現(xiàn)值計量,往往就成為公允價值計量的重要技術手段。但因未來現(xiàn)金流量的金額、時點和貨幣的時間價值等等都是不確定的,在計量的操作上往往難度很大,因而現(xiàn)值計量的復雜性亦就是公允價值計量模式不易推行應用的難點。
總之,公允價值會計計量模式在其屬性和應用上存在著諸多的困惑,加之影響會計計量模式擇用的因素又是多種復雜的,不同的會計要素本身就具有不同的特點和對計量屬性的不同要求,不可能將所有的會計要素或會計事項都統(tǒng)一按公允價值進行計量。因此,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fā)展和會計系統(tǒng)的不斷完善,中國經濟逐步與世界公認的計量方法接軌,一種自然的選擇就是取長補短、兼容并存,適時地選擇相應的計量模式,所以,多種計量模式并存會是一種趨勢。
參考文獻:
關鍵詞:保險公司負債 公允價值 價值評估
通常認為,保險負債的公允價值,是指對保險公司的保險責任的一種公平的、能夠被交易各方承認和接受的評估價值。它實質上是公允價值會計針對保險行業(yè)的特殊情況而對保險負債采用的評估價值。國際會計準則理事會(IASB)下屬的保險指導委員會將公允價值定義為:“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況的當事人自愿據(jù)以進行資產交換或負債清償?shù)慕痤~。特別對于保險負債,公允價值是在評估當日將保險責任轉移給第三方承擔而不得不向其支付的金額?!?/p>
一、保險負債公允價值評估的方法
(一)市價法。如果金融工具能夠在一個足夠的深度、廣度和開放程度的市場中進行交易,金融工具的市場價格就是其公允價值。例如保險公司絕大部分的資產由現(xiàn)金、銀行存款、債券、股票或證券類基金等組成,這些資產都可以直接從公開交易的市場上觀察到其市場價值,因此保險公司的公允價值的計量相對非常容易,市場價值即為資產的公允價值。
(二)復制法。有些保險產品同其他金融產品很類似,特別是保險風險非常低的投資性產品,例如保險風險不顯著的遞延年金、投資連結保險等,使用一些可公開交易的金融工具可以大體復制出該負債的現(xiàn)金流。
(三)現(xiàn)值法。如果市場價格不可用并且無法使用可交易的金融工具來復制現(xiàn)金流,則用未來現(xiàn)金流的現(xiàn)值來估計金融工具的公允價值。對于絕大部分的保險公司負債而言,現(xiàn)值法是最可行、最常用的方法。
二、使用現(xiàn)值法估計保險負債的公允價值
(一)直接估計法??紤]到為了直接估計負債的公允價值,那么負債的公允價值是合同本身所涉及的所有賠付的價值,因此,它把保險公司的負債從保險公司的具體經營中提出來單獨考慮,其公允價值或者說市場價值只與保險合同本身有關,而與保險公司的資產以及經營狀況無關。直接法主要有兩種估計方法。
1.調整貼現(xiàn)率。即直接把在保單下可能發(fā)生的一系列現(xiàn)金流貼現(xiàn)到當前時刻的現(xiàn)值作為負債的市場價值,貼現(xiàn)利率由反映現(xiàn)金流時間價值的無風險利率和作為承擔風險的補償兩部分組成。但是,對保險公司來說,它是負債經營,屬于負債市場,而大多數(shù)負債無法找到完全可比的產品,因此,必須考慮用別的方法來確定合適的風險利差,可以直接對各種復雜的風險進行建模,將它們體現(xiàn)為對未來現(xiàn)金流的影響,而不是用貼現(xiàn)利率來反映。
資本成本法是一種典型的直接調整貼現(xiàn)率的方法,其基本的思想是,投資者的預期回報與其承擔的風險成正比,預期回報越高,承擔的風險就越大。可以用資本回報和風險水平之間的關系來確定負債的風險利差。在理想狀況下,假設某公司的負債無風險,即負債的公允價值就是按照無風險利率貼現(xiàn)的現(xiàn)值,期間無現(xiàn)金流變化,無稅和資本的流入與流出。則有:
ΔL=L×rf
ΔE=ΔA-ΔL=(A-L)×rf=E×rf
其中E、A、L,都是以公允價值表示的保險公司的權益、資產和負債,rf為無風險收益率。這時,資本回報率=ΔE/E=rf,說明當負債無風險的情況下,保險公司的投資E不承擔任何風險。
但是在現(xiàn)實中,保險公司的投資往往面臨各種風險,如精算風險、市場風險、信用風險等,所以保險公司要求的資本回報率將從rf上升到rE。推導過程如下:
由:E×rE=(E+L)×rf-L?rL
得出:rL=rf-E/L×(rE-rf)
可以看出,負債的風險利差rL要比無風險利率rf小,其差值依賴于資本與負債的比例和市場的資本回報率(rE)。因此,如果能夠獲得持有類似的資產/負債的市場持有人的相關數(shù)據(jù)就能夠推導出rL,從而也就可以結合負債的現(xiàn)金流狀況貼現(xiàn)推導出負債的公允價值。
2.調整現(xiàn)金流/期權定價法。期權定價法又稱為“多重情景法”,這種方法的實質是估計現(xiàn)金流可能發(fā)生的各種情景,然后通過一定的方法折現(xiàn),來對未來現(xiàn)金流進行估值。這種方法一般適用于利率敏感型負債。
(二)間接估計法。所謂間接估計負債的公允價值,是指首先估計資產和所有者權益的市場價值,二者的差額就得到負債的公允價值。
間接法把保險公司的負債看作保險公司經營整體的一個組成部分,負債的市場價值等于公司的資產價值減去公司本身的市場價值。假設存在潛在的投資者欲購買該保險公司,其買價就是該保險公司的市場價值,它由公司未來可分配盈余的現(xiàn)值決定,然后用資產的市場價值減去未來可分配盈余的現(xiàn)值即購買價格就得到該保險公司負債的市場價值。即:
MVL=MVA-MVE
其中MVL表示公司負債的市場價值,MVA表示公司資產的市場價值,而MVE表示公司未來可分配盈余的市場價值,間接法的核心就是計算這一項。
利用間接法評價負債公允價值的具體步驟是:首先,在隨機經濟情境下產生期望未來現(xiàn)金流,其中要考慮支持資產的投資收益、會計準則調整、所得稅和風險資本需求;其次,按照風險調整后的資本成本折現(xiàn)未來現(xiàn)金流(可分配盈余),求均值后得到可分配盈余的現(xiàn)值;資產的市場價值扣除遞延稅收負債后減去可分配盈余的現(xiàn)值即得到負債的公允價值。
對于確定保險公司負債的公允價值的方法――直接法和間接法,如果假設設置具有一致性的話,這兩個方法本質上是等價的。
三、保險負債公允價值評估的作用
采用公允價值計量保險負債是消除或減少會計錯配、提供高質量會計信息的要求。作為金融市場的重要參與者,保險公司往往持有大量的投資組合和衍生工具,其資產負債表中的大多數(shù)資產都采用公允價值計量,而資產負債表對應的負債一方未反映現(xiàn)行利率的變化,采用了各種不同的計算基礎,這實際上人為地扭曲了保險公司的利潤和權益等相關信息。具體來說,負債的公允價值評估對保險公司有著以下幾方面作用:
(一)績效評估的基礎。減輕會計錯配問題的另一辦法是對負債進行公允價值評估。在市場利率頻繁變化的環(huán)境下,現(xiàn)行會計系統(tǒng)對負債評估僅僅報告其賬面價值,不能反映保險公司真實的風險、收益情況和公司經濟價值的變化。保險負債的公允價值評估將克服現(xiàn)行財務報告對公司價值的扭曲,揭示公司的真實業(yè)績,財務報表的使用者以此為基礎開展經營管理,更有可能提高公司價值。
(二)資產負債管理的基礎。資產負債管理建立在兩個基礎之上:第一,資產負債管理采用公司實際經濟價值,即資產現(xiàn)金流減去負債現(xiàn)金流。因此以歷史成本為基礎的傳統(tǒng)會計對公司價值的衡量不適用于資產負債管理。第二,資產負債管理的中心目的是管理公司實際經濟價值對市場利率變化的敏感度,因此公司應該控制或管理市場利率對公司價值的影響程度。要實現(xiàn)這兩個基礎,就必須對負債進行市場定價。報告保險公司負債的公允價值、建立以公允價值為基礎的財務報表,將使得保險公司資產負債管理過程與公司財務報告趨于一致。
(三)新產品定價的基礎。許多保險產品都包含內嵌期權,例如保單貸款期權、投保人的退保期權等。實務中許多公司都是在假定利率和保單持有人行為不變的基礎上確定保費,并沒有對內嵌期權給予足夠的重視。但是,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市場利率頻繁改變,保單持有人頻繁行使這些內嵌期權。傳統(tǒng)的定價方法不能完全反映出內嵌期權的價值,加大了公司定價風險。易變的市場利率也促使保險業(yè)使用負債的公允價值評估方法對其新業(yè)務進行定價。
(四)用VAR方法進行風險管理的基礎。為了保證資金的安全性和盈利性,建立全面、有效的風險管理系統(tǒng)對公司是非常重要的。近年來,保險公司普遍運用在險價值對市場風險進行衡量和控制。而VAR方法是建立在市場價值基礎之上的,保險負債公允價值評估支持保險公司的VAR管理過程。
四、保險公司負債的公允價值評估應注意的問題
(一)保險風險的公允價值調整。在計算保險負債的公允價值時,困難之一就是如何決定一個合理的風險調整。在缺乏市場的時候,可以應用本文所述的方法來獲得保險負債的風險市場價值。
(二)信用風險在評估中的考量。信用風險主要從增加投資風險或降低資本水平兩方面對負債的公允價值產生影響。投資風險的上升導致投資回報上升,從而增加了負債評估率rf并降低負債的價值。資本比率E/L的下降同樣增加負債評估率從而降低負債的價值。
(三)保險負債的公允價值的局限性。第一,公允價值評估非常復雜。首先,需要確定建立在各種精算假設之上的現(xiàn)金流。其次,需要用經濟情景產生器來產生利率經濟情景。最后,它是建立在復雜的精算模型之上。此外,保險負債公允價值評估太耗時間,對于某些假設太過敏感。第二,公允價值評估的成本高。對保險價值進行公允價值評估需要上萬次的現(xiàn)金流規(guī)劃,所需要的計算成本也很高。此外,評估過程需要的經濟情景器及其維修花費和咨詢、購買精算軟件的高級應用模塊、數(shù)學和精算人才的花費都很高,昂貴的費用阻礙了負債公允價值評估的應用。第三,評估沒有統(tǒng)一的標準。保險負債公允價值評估缺乏標準化。各公司根據(jù)自己的經驗和方法計算的公允價值結果之間缺乏可比性。盡管許多公司公開披露時會說明其使用的關鍵假設和方法,但由于計算的復雜性和專業(yè)性,一般公眾和監(jiān)管者都不甚了解,導致負債公允價值評估僅限于公司內部的衡量指標和內部績效評估系統(tǒng)。
參考文獻:
1.周立生.公允價值會計對保險公司財務報告的影響[J].保險研究,2011,(9):60-66.
2006年9月,美國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FASB)經過三年多反復研究討論之后了單獨的“公允價值計量”準則公告(SFAS157),目的是統(tǒng)一和改進其公認會計原則(GAAP)中的公允價值計量指南及相關披露,為進一步拓展應用做好鋪墊。2005年9月國際會計準則理事會(IASB)也將“公允價值計量”項目列入日程。SFAS157后,IASB從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的角度對其主要理論和方法進行分析研究,初步形成了對一些關鍵問題的看法;2006年11月,IASB將這些看法與SFAS157一同,作為其“公允價值計量”項目的討論稿[1]。SFAS157及IASB的相關研究將對國際財務會計計量領域產生深遠影響。我國新準則體系將公允價值列為基本計量屬性并在許多具體準則中應用,了解FASB的公允價值研究成果對我國改善公允價值應用、推動會計國際協(xié)調有重要意義。
二、制定背景
FASB整理了GAAP中的公允價值定義和計量指南,指出:有40多個準則要求或允許主體使用公允價值計量資產或負債;但是SFAS157之前,不同的公允價值定義并存,指導應用這些定義的指南也非常有限;這些指南分散在要求公允價值計量的不同會計文告中,不同指南導致公允價值計量多樣化(尤其是非活躍交易項目),增加了應用的復雜性。FASB制定SFAS157的目的是增強公允價值計量的一致性、可比性并增加披露。SFAS157沒有要求拓展公允價值的應用范圍,但對一些主體而言,執(zhí)行SFAS157會改變當前的操作方法。
三、主要內容
SFAS157制定了一個統(tǒng)一的公允價值定義,建立了一個詳細的公允價值計量指導框架并要求擴大公允價值計量披露,其主要內容包括范圍、計量和披露三部分。
(一)范圍
SFAS157適用于現(xiàn)有會計文告中要求或允許公允價值計量的情況,但SFAS123“以股份為基礎的支付”、公允價值計量的實務例外以及計量近似于公允價值但確無意計量公允價值的情況除外。
(二)計量
計量是SFAS157的核心,具體包括公允價值定義、估價技術和公允價值級次三部分。
1.公允價值定義。公允價值是指計量日市場參與者之間的有序交易中,出售資產收到的或轉讓負債支付的價格;SFAS157明確指出,公允價值計量的目標就是確定計量日出售資產收到的或轉讓負債支付的價格,即脫手價格,即使采用不可觀察參數(shù)估價,“脫手價目標”仍保持不變。為了更清楚地說明定義,F(xiàn)ASB還解釋了與定義有關的術語。市場參與者(marketparticipants)是資產或負債主市場(或最有利市場)中的賣家和買家,他們獨立于主體、熟悉市場情況、有能力并自愿交易。主市場(principlemarket)是指主體出售某一資產或轉讓某一負債交易金額最大、交易活動最活躍的市場,它要根據(jù)主體的具體經營活動來確定。例如,經紀人交易商可以在批發(fā)和零售兩個市場中交易,而其客戶也許只能在零售市場中交易。如果主體沒有某一資產或負債的主市場,則需確定最有利市場。最有利市場(themostadvantageousmarket)是主體出售資產收到價格最高、轉讓負債支付價格最低的市場。交易成本在確定最有利市場時要扣除,但計量公允價值時卻不能。例如,某主體可以在A、B兩個不同市場中出售某一資產。該資產在A市場中的售價是$50,交易成本是$5;在B市場中的售價是$48,交易成本是$2。如果A市場是該資產的主市場,則該資產的公允價值是$50。如果兩者均不是該資產的主市場,則將B市場確定為最有利市場。因為,在B市場中銷售該資產獲得的凈額是$46,多于在A市場中的銷售凈額$45。但是,交易成本在計量公允價值時不予扣除,因此在沒有主市場的情況下該資產的公允價值是$48。
估價前提(valuationpremise)是對市場參與者可能使用一項資產的方式所做的假設。SFAS157要求主體在計量資產的公允價值時以“最高最價使用”為基礎來確定估價前提。最高最佳使用(thehighestandbestuse)是資產評估中的一個概念,它是指市場參與者能夠使某一資產或其所在資產組價值最大化的使用。據(jù)此可以確定資產公允價值計量的兩個估價前提:(1)在用(in-use),如果某一資產主要通過與其他資產聯(lián)合使用方式給市場參與者提供最大價值,該資產的最高最佳使用是“在用”,其公允價值通過“在用”估價前提確定;使用“在用”估價前提時,資產的公允價值依據(jù)當前交易中的出售價格確定,并假定該資產與其他資產聯(lián)合使用。(2)在交換(in-exchange),如果資產主要以單獨形式為市場參與者提供最大價值,該資產的最高最佳使用是“在交換”,其公允價值通過“在交換”估價前提確定;使用“在交換”估價前提時,資產的公允價值依據(jù)當前交易中單獨出售的價格確定。資產最高最佳使用是從市場參與者角度考慮確定的。
2.估價技術。與資產評估實務一樣,SFAS157確定了市場法、收益法和成本法三種估價技術。市場法(marketapproach)依據(jù)相同或可比資產或負債的市場交易價格及其他相關信息進行估價;收益法(incomeapproach)運用某些估價技術將未來多筆金額(如現(xiàn)金流量)轉換成當前單筆金額(貼現(xiàn)后的);成本法(costapproach)使用當前重置一項資產的服務能力所需支付的金額進行估價(常指當前的重置成本)。并非在所有情況下都要同時使用三種估價技術,它們也不可能適用于所有情況。SFAS157要求使用適合環(huán)境、信息充分的估價技術進行公允價值計量,但沒有具體指出在什么環(huán)境下應使用什么樣的估價技術,因此,確定某一環(huán)境下估價技術是否恰當需要依靠判斷。
3.公允價值級次。公允價值級次(fairvaluehierarchy)是根據(jù)公允價值計量時估價技術所用參數(shù)的可靠程度所劃分的等級。SFAS157將估價技術所用參數(shù)劃分為三個等級:一級參數(shù)是計量日主體準入的活躍市場中相同資產或負債的報價(未調整);二級參數(shù)是一級參數(shù)之外、可直接或間接獲得的其他可觀察市場參數(shù),包括活躍市場上相似資產或負債的報價、非活躍市場上相同或相似資產或負債的報價、報價之外的可觀察市場參數(shù)及其他得到市場證實的信息;三級參數(shù)是資產或負債的不可觀察參數(shù)。公允價值級次是評價公允價值計量結果是否可靠的重要依據(jù),也是影響公允價值計量披露范圍的重要因素,公允價值級次越低,要求披露的信息越多。
三、披露
在公允價值級次中,一級公允價值計量依據(jù)客觀市場參數(shù),但二、三級卻介入了主觀因素,給主體遺留了一定的利潤操縱空間,這是當前市場條件下無法避免的。為彌補這一不足,SFAS157要求擴大披露,尤其是擴大三級計量披露。SFAS157披露的信息涵蓋三個方面:①主體應用公允價值計量資產和負債的范圍;②主體計量公允價值所用的估價技術和依據(jù)的假設;③公允價值計量對主體當期損益的影響。SFAS157要求三級計量披露期初、期末公允價值計量的余額變化,分別列示:①實現(xiàn)和未實現(xiàn)利得或損失總額、收益中的利得或損失及其來源;②購銷、發(fā)行和結算時發(fā)生的金額;③轉入或轉出三級估價的金額。此外,SFAS157還要求中期和年度報表的數(shù)量披露以表格列示,年度報表要說明計量所用的估價技術及其變更原因。這些披露全面充分、易于理解,便于報表使用者全面掌握主體公允價值計量情況,對主體財務狀況做出正確判斷。
四、對SFAS157的評價
SFAS157明確提出“脫手價計量目標”、全面引入“市場參與者觀”并制定了兼顧計量和披露的“公允價值級次”,它是國際公允價值會計研究的最新成果,將對財務會計計量領域產生深遠的影響。統(tǒng)一的公允價值定義、明確的公允價值計量目標,輔以詳實的計量指南,會增加公允價值計量的一致性、可比性和實務操作性;擴大公允價值計量的信息披露,將為財務報表的使用者提供更好的決策信息。但是,目前看來,SFAS157已經突破了現(xiàn)有概念框架的范疇,如FASB的SFAC5沒有將公允價值看作是一種計量屬性,而SFAS157則認為它是對資產和負債均適用的計量屬性,這可能會使SFAS157缺乏充分的理論支撐。另外,隨著公允價值計量應用范圍的拓展,公允價值計量結果的可審計性問題變得越來越突出。在當前經濟環(huán)境下,在要求公允價值計量的資產和負債中,存在活躍市場的是少數(shù),沒有的是多數(shù)。從公允價值級次的角度來分析,一級內計量的資產和負債較少,二級、三級內計量的資產或負債較多。因此,如何確保二、三級內計量結果的可審計性,是會計準則和審計準則制定者必須認真考慮的問題。在SFAS157生效后,可審計性可能會成為影響準則實施的重要問題。
五、SFAS157對我國的啟示
借鑒SFAS157的理論和方法,筆者認為我國公允價值計量研究應重點關注以下幾方面:
1.明確公允價值計量目標?!镀髽I(yè)會計準則第22號——金融工具確認和計量》將活躍市場中的現(xiàn)行報價作為公允價值估價的首選,將活躍市場最近交易的市場報價作為第二選擇,不存在活躍市場的情況下要求采用估價技術確定公允價值。該準則同時指出,企業(yè)已持有的金融資產或擬承擔的金融負債的報價,應當是現(xiàn)行出價;企業(yè)擬購入的金融資產或已承擔的金融負債的報價,應當是現(xiàn)行要價。上述規(guī)定充分說明,《金融工具確認和計量》中隱含的公允價值計量目標也是“脫手價”,即已持有資產的報價是現(xiàn)行出價、已承擔負債的報價是現(xiàn)行要價,只有在活躍市場報價不存在情況下才把采用估價技術確定的公允價值作為公允價值計量的權宜之計或替代方法,這些理念與SFAS157是基本相同的。筆者認為,我國應借鑒SFAS157,將隱含的“脫手價計量目標”明確化。首先,我國《企業(yè)會計準則——基本準則》也將資產和負債定義為經濟利益的流入和流出,脫手價計量目標符合我國的資產和負債定義。其次,脫手價計量目標有利于統(tǒng)一會計界對公允價值的認識,集中精力解決公允價值計量應用的實際問題。
2.制定統(tǒng)一的公允價值計量指南。制定全面統(tǒng)一的計量指南是提高公允價值計量操作性的重要途徑。在我國17項直接要求應用公允價值計量的新準則中,僅《資產減值》、《金融工具確認和計量》和《企業(yè)年金基金》三項提供了具體的公允價值計量指南,且前兩項的指南還不一致。《資產減值》將銷售協(xié)議價格作為公允價值計量的首選,而《金融工具確認和計量》將活躍市場中的報價作為首選。要進一步提高公允價值計量的實務操作性,尚待制定更為完善的公允價值計量指南。
3.劃分計量級次、增加計量披露。分析《金融工具確認和計量》中的公允價值計量指南,不難看出該指南也隱含了公允價值級次理念。當前活躍市場報價為一級、近期活躍市場報價為二級、采用估價技術為三級。限于級次的隱含性,該指南未能對不同級次的公允價值計量區(qū)別對待并要求根據(jù)各級次的可靠程度進行不同范圍的披露,因此該級次理念不能充分地發(fā)揮作用。通過級次劃分將可靠程度不同的公允價值計量區(qū)分開來,在披露上區(qū)別對待,對增強公允價值計量整體的可靠性有重要作用。
4.重視會計界與評估界的合作。在公允價值計量中,二、三級計量不同程度地介入了主體的估計和判斷,這些估價和判斷受制于主體的利益取向,會降低估價結果的市場性,破壞計量的公允性。獨立資產評估機構不受主體利益取向的影響,其評估結果與真實公允價值的差異一般是由于技術誤差造成的。因此,在可觀察價格不存在的情況下,獨立、合格的專業(yè)評估機構的評估價值成為可靠公允價值計量的重要依據(jù)。陳小悅(2006)認為,我國企業(yè)應盡量委托合乎資格的評估師或評估機構來估算會計計量所涉及的公允價值。劉玉廷(2006)指出,會計與評估行業(yè)呈現(xiàn)出前所未有的相關性,評估界與會計界形成聯(lián)動機制是大勢所趨。因此,我們應重視會計界與評估界的相互合作,鼓勵主體通過資產評估中介機構對其資產和負債進行公允價值計量。
主要參考文獻:
[1]FASB,StatementofFinancialStandardsNo.157FairValueMeasurements,2006。
[2]財政部:《企業(yè)會計準則》經濟科學出版社2006年版。
[3]陳小悅:《資本市場呼喚企業(yè)價值評估—2006年中國評估論壇演講摘要》,《中國資產評估》2006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