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教師心理健康論文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心理健康問題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教師是塑造學生心靈的工程師,教師勞動的特點決定了教師必須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而幼兒教師作為教師隊伍中的一個特殊群體,其心理健康狀況直接影響著幼兒的身心發(fā)展。因此,研究幼兒教師心理健康問題及原因,據(jù)此采取相應的對策,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應該引起社會和教育界的高度重視。
一、幼兒教師的心理健康現(xiàn)狀
走進幼兒園,當你聽到孩子的歡聲笑語,看孩子們天真燦爛的笑臉時,自然會想到生活工作在其中的幼兒教師,也一定充滿了快樂與自豪。因為正是教師充滿愛心的看護和教育,才有幼兒健康快樂的成長。但是,當我們真正走進幼兒教師,走進她們的內心世界,才發(fā)現(xiàn)其實這是一個身心充滿疲憊的群體。幼兒園工作的復雜性、特殊性,要求教師必須全身心地付出,才能完成保教任務。尤其是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及對幼兒教師的要求的提高,幼兒教師感到壓力越來越大。不知從何時起,我們時常聽到來自幼兒教師的抱怨聲:“工作真沒勁”、“這些孩子太調皮了”、“太吵了”、“家長素質太低”、“園長水平太差,無法調動我們的積極性”等等,“煩死了”“累死了”幾乎成了口頭語。據(jù)了解,這種現(xiàn)象在不同的幼兒園里,程度不同地存在著。這表明目前我國幼兒教師心理健康狀況不容樂觀,有學者對在職幼兒教師進行心理健康評定,發(fā)現(xiàn)有20.8%的幼兒教師心理健康水平欠佳,在人際交往和情緒狀況方面存在較多的問題。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自卑心態(tài)嚴重;嫉妒情緒突出;虛榮心理明顯;焦慮水平偏高;性格憂郁孤僻;逆反心理較強,人際交往障礙;心理壓力大等等。由此可見,要完成幼兒園的保教雙重任務,維護幼兒教師的心理健康,提高她們的心理健康水平已勢在必行。
二、影響幼兒教師心理健康的因素
(一)客觀因素
1、教師的需要得不到滿足。首先是物質需要。教師的物質需要大致可分為生活物質需要和工作物質需要。前者如工資待遇、住房條件、飲食條件等,后者如教具、教材等。雖然不少教師受傳統(tǒng)文化崇尚節(jié)儉等觀念的影響,養(yǎng)成了艱苦樸素的生活及工作作風,習慣了默默耕耘,無私奉獻。但隨著改革的深入和其他社會成員生活水平的提高,教師的物質需要也在“水漲船高”,對于一些“高檔”生活用品也有了一定的要求。尤其是工作上的物質需要受到了比較大的刺激,要求改善教學條件,豐富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的需要日益強烈。事實上這些需要在很多幼兒園都得不到滿足,甚至還有部分幼兒教師低層次的生活需要得不到滿足,特別是在一些欠發(fā)達的地區(qū)經(jīng)常發(fā)生侵犯教師權益,拖欠教師工資等現(xiàn)象。這些現(xiàn)象的存在,難免在教師中產(chǎn)生腦體倒掛,酬不抵勞的不公感和社會地位的相對反差,導致了部分教師心理失衡,心態(tài)欠佳。其次是自尊需要,主要集中在社會對自己的業(yè)績、形象給予認可方面。相對于其他職業(yè)來說,幼兒教育這個職業(yè)要求教師具有強大的責任感,耐心和愛心,比別人要付出更多的努力與心血。但是社會上還有許多人對幼兒教師這個職業(yè)存有偏見,相當一部分人仍然把教師等同于保姆、服務者,這種不公正對待也使相當一部分幼兒教師產(chǎn)生了不平衡感和自卑感,嚴重影響了心理健康發(fā)展。第三是教師的成就需要。幼兒教育屬于啟蒙教育,教育成果不能用學業(yè)成績來體現(xiàn),幼兒園管理者和家長對教師教育成果的評價有時有失公允,使教師的自我價值得不到體現(xiàn),另外有的幼兒教師所擔負的工作同她的工作興趣愛好、能力等不適合,學非所用、專業(yè)不對口等,都會使幼兒教師的成功需要得不到滿足。使之產(chǎn)生挫折感和心理疾病。另外如果當成就需要強烈而成功的可能性不大時,如,教師對自己的要求超出個人的能力或環(huán)境所允許的條件,或幼兒園對教師提出的要求過高造成過重壓力時,都會產(chǎn)生強烈的不安和失敗感。長期以來,教師一直被視為甘于奉獻的人,教師比一般人具有更強烈的自尊需要、榮譽需要和成就需要,只求能得到社會的關注與認可,“無求益之,唯忌損之”。而有這些需要的教師也正是那些具有強烈責任感和創(chuàng)造需要的教師,當他們的創(chuàng)造成就被忽視、否定、抹殺時,往往使心靈深處造成創(chuàng)傷,引起消極的后果。
2、人際關系復雜,導致人格障礙問題。幼兒教師的工作特點,決定著教師必須與幼兒,同事,幼兒園管理者及幼兒家長等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教師作為多重角色的扮演者,在處理各種關系中可能遇到矛盾沖突,處理不好,因此產(chǎn)生激動,不安,煩惱和痛苦,不僅影響工作,而且有礙心理健康。在講求民主、開放的社會里,人際間必須互相尊重、平等、坦誠相待,而有些教師在與人相處時,卻缺乏良好的溝通方式與能力,無法適應環(huán)境變化的需求,因此產(chǎn)生身心失控的現(xiàn)象,導致人格異常。
3、教育內部的“大鍋飯”制度依然存在。“能者多勞而不多得,庸者少勞或不勞而均得”,這個滋生惰性的溫床使教育失去內部活力,使教師喪失了進取精神。
4、對教育改革的不適應。隨著幼兒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發(fā)展,一些來自國外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法不斷涌入,觀念的更新,課程的改變,大有讓人目不暇接之勢。目前保教第一線的幼兒教師多數(shù)畢業(yè)于幼兒師范學校和中等師范學校,她們在校學習期間依然沿用傳統(tǒng)的課程標準,重“三學六法”及“音、體、美”技能技巧訓練,能力結構遠遠不能滿足實際工作的需要。加上有些教師缺乏終身學習的觀念和自我學習、自我提高的意識,對一些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難以掌握,使幼兒教師深感原有的知識水平已經(jīng)不能完全勝任教學工作,這種難當其任的感覺給部分幼兒教師帶來了很大的心理壓力。如再不更新知識,充實與提高自己就無法勝任教學崗位,因此,教師心理的焦點、困惑日漸增多。
5、家長的高期望給教師構成了一定的壓力。在我國,對孩子的教育一直被看作是重中之重,大多數(shù)家長都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伴隨著家長文化水平的提高,特別是早期教育、早期智力開發(fā)等一些新觀念的影響,他們不再把幼兒園當作是臨時照顧孩子的地方,而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從一入園就受到良好的教育。因此,家長對幼兒園的社會聲譽、教學質量、教學環(huán)境都有較高的要求,相應對幼兒教師的知識水平、教學能力、教學方法、自身素質等也有了較高的期望,這種高期望在幼兒教師身上的投射就變成了一種較大的心理壓力。
(二)主觀因素。
1、自信度。部分教師對自我情感、意志和能力難以把握,低估自身價值,喪失自信心,缺乏參與競爭的意識,事事以失敗者的心理去接受市場的沖擊。在這種消極的心理狀態(tài)下,教師在工作過程中就會有不思進取、消極怠工等被動的表現(xiàn)。
2、上進心。部分教師不安心教育,教育意識淡薄,再加上不準確的社會橫向攀比,個別人對幼兒教師職業(yè)存有的偏見,使得整日“孺子可本論文由整理提供
悲”、“夫子可憐”,自我心理與師生感情、敬業(yè)精神遠遠脫鉤,出現(xiàn)教育上的“燒不熟心理”。
3、抱負水平。常言道“期望越高,失望越大”,部分教師在生活中不能正確地認識自己的社會能力和社會角色,事事好高騖遠,該屬于自己的或不該屬于自己的,能達到的或不能達到的一律兼收,以致碰得頭破血流。
4、耐挫折能力。社會上每個人都可能隨時受到挫折,但并非人人都會產(chǎn)生挫折感,這是由于每個人對挫折的容忍力不同的緣故,容忍力的大小受生理、思想境界、知識經(jīng)驗等因素的影響。一般說來,身體強壯的人,思想境界高的人,經(jīng)歷坎坷、閱歷豐富的人,更能容忍挫折。同樣的情境,有的人可能認為是嚴重的挫折,而有的人則可能認為是無所謂的事情,這是由于價值觀不同的緣故。而幼兒教師的主要挫折,來自于教學工作的不順利,不同人對教育事業(yè)的態(tài)度和熱情不同,基本知識技能和能力不同使之感受也不同,這是教師的職業(yè)特點決定的。
5、心理素質。個體有良好的心理素質是保持健康的心理的一個基本前提,在心理素質中,人格威信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指標。人格威信的大小在很大的程度上決定著心理健康的水平。感情是制約教師威信高低的重要因素。如果教師和幼兒之間有良好的情感交流,建立了良好的感情聯(lián)系,彼此就能產(chǎn)生親切感、認同感、相互間的吸引力就比較大,幼兒就會把教師當成自己的父母一樣。實踐證明,良好的感情關系有利于促進幼兒教師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而人格威信較低的幼兒教師,幼兒不愿親近,其他同事也不接納,更得不到幼兒家長的認同,以至于使教師本人因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而無法維持師生間的情感聯(lián)系,最終可能導致心理障礙。
三、增進與維護幼兒教師心理健康的對策
無論是幼兒教師本人,還是幼兒園管理者,都應該充分了解影響幼兒教師心理健康的因素及其作用機制,有效地維護幼兒教師的心理健康。總的來說,促進幼兒教師心理健康是一項系統(tǒng)工程,它需要社會各方面、各層次的全力關注和努力。
首先要在宏觀的社會體制層面上對幼兒教師的工作提供支持和保障。政府部門要把提高教師心理健康水平作為一件關系到素質教育的大事來抓,幼教師資培訓機構應加強心理健康教育,而且國家要制定相應的法令,以提高幼兒教師的社會地位,尤其要將“尊師重教”的意識落到實處,保證幼兒教師的合法權益,包括工資待遇、住房福利、在職進修、休假晉升等,使千千萬萬的幼兒教師能解除后顧之憂,安心幼教事業(yè),而且不斷取得自我發(fā)展、自我提高的機會,為培養(yǎng)人格健全發(fā)展的祖國接班人做出畢生貢獻。
其次幼兒園要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積極維護幼兒教師的心理健康。幼兒園管理者要正確認識幼兒教師心理健康問題,提高幼兒教師的心理保護意識,幫助教師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明確的奮斗目標,創(chuàng)造條件、滿足教師的合理需要,使每個教師都能發(fā)揮自己的才干,盡量滿足教師的合理需求,盡可能地為教師提供外出業(yè)務進修的機會,特別是還應當創(chuàng)造條件使每個教師有獲得工作上成功的可能,此外,要關心教師的家庭生活,哪怕是給予一點點精神上的關心和經(jīng)濟上的幫助都會使她們感激萬分,并且重新振作起來忘我地投入到工作中去。超級秘書網(wǎng)
1.1研究對象
采用問卷調查法對新疆8所高校的480名教師進行了調查。包括漢族、維吾爾族和哈薩克族三個民族,分為3個年齡段:22-35歲為低年齡段,36-44歲為中年齡段,45-60歲為高年齡段。每個年齡段調查160人,其中漢族男、女教師和民族男、女教師四類人群各40人(維吾爾族和哈薩克族教師統(tǒng)稱為民族教師,其中94%為維吾爾族,6%為哈薩克族)。
1.2研究方法
(1)問卷調查法:參閱國際通用心理測評量表,結合高校教師實際情況,編寫調查問卷。問卷的信度與效度都達到了可接受的水平。調查內容涉及軀體及心理健康、社會適應力等方面。每項細則都定有三級選項,每級選項按程度以1分、3分、5分標定,得分越高顯示心理健康狀況越好。
(2)數(shù)理統(tǒng)計法:調查數(shù)據(jù)采用Excel軟件進行分析。對不同性別、年齡、民族的教師的選項評分。
2結果與分析
2.1心理健康狀態(tài)調查
(1)情緒調控能力:漢族男、女教師隨年齡增長情緒調控能力增強。民族教師情緒調控能力以高年齡段者最強,而中年齡段者較差。漢族男教師情緒調控能力強于女教師,民族教師則相反(表1,2)。
(2)抑郁傾向:漢族教師年齡越小出現(xiàn)抑郁癥狀的現(xiàn)象越嚴重。35歲以下的青年教師剛進入社會存在多重角色適應危機,使其心理負荷過重而產(chǎn)生抑郁。民族教師中以中年齡段者抑郁癥狀最嚴重。部分中年民族教師因為家庭中子女多、負擔重而工作中又身兼數(shù)職,壓力過大引發(fā)抑郁。調查中,女教師抑郁現(xiàn)象明顯較男教師普遍(表1,2)。
(3)煩躁癥狀:隨年齡增長,漢族教師和民族男教師煩躁癥狀減輕,民族女教師加劇。女教師煩躁癥狀較男教師嚴重。35歲以上民族女教師比漢族女教師更多出現(xiàn)煩躁癥狀??赡苁怯捎谥心昝褡迮處熂抑凶优^多,婚后工作和家務負擔相對較重而導致的(表1,2)。
(4)抗挫折干擾能力:漢族教師隨年齡增長,女性抗挫折干擾的能力不斷增強,而男性受到挫折干擾的現(xiàn)象卻增加。民族教師隨年齡增長受挫折干擾的現(xiàn)象有所增加。漢族教師受挫折影響的現(xiàn)象較民族教師嚴重,民族教師比漢族教師樂觀,心態(tài)更積極(表1,2)。
(5)焦慮癥癥狀:漢族教師隨年齡增長焦慮癥狀減輕。提示現(xiàn)階段青年教師生存和發(fā)展的壓力較大。45歲以下漢族女教師焦慮癥狀比男教師嚴重,而45歲以后情況相反。中年民族教師工作、生活壓力相對較大,經(jīng)常出現(xiàn)焦慮癥狀的比例最高。民族教師焦慮癥狀較漢族教師嚴重(表1,2)。
(6)應變能力:高年齡段教師處事應變能力最強。漢族女教師隨年齡增長此能力提高最明顯。漢族教師應變能力強于民族教師(表1,2)。
2.2生活技能調查
教師隨年齡增長生活壓力減小。女教師生活壓力大于男教師,民族教師大于漢族教師。青年時漢族女教師生活適應力不及男教師以后逐漸強于男性(表3)。民族女教師的生活適應能力強于男教師,高年齡組生活適應能力較差(表4)。
青年教師面臨成家、立業(yè),經(jīng)濟壓力大,生活相對波動而造成生活壓力過大,已是不爭的事實。女教師在生活中擔當賢妻、良母、女兒、兒媳等多重社會角色,又經(jīng)歷生育等一系列的生理應激,導致生活壓力較男教師偏大。而民族教師由于家庭子女眾多、親友應酬來往頻繁等原因也使其生活壓力大于漢族教師。
2.3工作壓力及狀態(tài)調查
新疆高校中、青教師工作壓力較大;民族教師工作壓力較漢族教師大;漢族女教師工作壓力比男教師大;36歲以下民族女教師工作壓力明顯較男教師大,而隨年齡增長男性壓力逐漸大于女性(表5、6)。此現(xiàn)象背后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幾點:青年教師由于教學科研和深造壓力大使其工作壓力不低;中年教師是教學、科研和管理工作的骨干,同樣承受著不小的壓力。當前高校體制改革對民族教師提出了新的要求,使得部分曾安于現(xiàn)狀的民族教師深感形勢緊迫,工作壓力增大。女教師不僅承擔著大量家務勞動,還要面對激烈的職業(yè)競爭,需要多學習多出成果,晉升職稱,因此女教師更容易出現(xiàn)工作和家庭之間矛盾的現(xiàn)象。由于風俗等原因婚后民族男教師在家庭中的一家之長的角色被強化,使其承擔更多的責任,導致工作壓力較高。
3結論
隨年齡增長,漢族教師心理健康水平提高,而民族教師心理健康呈現(xiàn)“V”型趨勢,中年齡段者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其他年齡段者。漢族男教師心理健康狀況好于女教師。民族女教師心理健康狀況好于男教師。36歲以下民、漢高校教師生活壓力大;女教師生活壓力大于男教師;民族教師生活壓力大于漢族教師。36歲以下教師工作壓力大,而中年齡段者不僅工作壓力較大,且工作緊張程度最高。民族教師工作壓力比漢族教師大。女教師工作自信度不及男教師。且漢族男教師自信度最高。
參考文獻:
[1]劉艷.大中小學教師心理健康狀況的調查研究[J].教育探索,2005,(2):99-101.
[2]李剛,劉志成.高校教師心理狀況的分析及其對策[J].理工高教研究,2004,23(1):76-77.
[3]柳友榮.高校青年教師心理健康狀況調查分析[J].高校教育研究,1998,4:84-86.
[4]邱蓮.大學青年教師心理健康狀況的調查結果[J].四川精神衛(wèi)生,2003,16(3):146-148.
[5]宋專茂,陳偉.心理健康測量[M].廣州:暨南大學出版社,2002.
論文摘要:作為基礎學科重中之重的小學語文學科,由于自身的特點,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有著優(yōu)厚的條件。作為語文教師,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應選好切入點,找準結合點,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心理教育積極因素,敏銳捕捉課堂中的心理教育契機,充分開展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把心理健康教育自然地,有機地融入到語文教學中,在滲透式的教學過程中,發(fā)展學生健康的個性,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意志品格,提高學生心理健康水平,促使學生全面、主動,和諧、健康地發(fā)展。
教育部頒發(fā)的《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指出:要把心理健康教育貫穿在學校教育教學活動之中。學校教育對維護學生的心理健康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各個學科的教學也都負有此項任務。這當中,由于語文學科的特殊性,它的工具性、交際性、人文性的特點,把它與人的生活經(jīng)歷、內心體驗、個性情感等因素緊緊地聯(lián)系在一起,從而決定了語文教學的藝術特征:隨機性、多樣性、豐富性。語文教學實際上就是師生間情感的相互交流、思維的相互碰撞、興趣的相互牽移、語言的相互啟迪,是師生共同開發(fā)和利用語文資源的過程,這一過程正是“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最佳“平臺”。
那么,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的實踐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呢?作為語文教師,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應選好切入點,找準結合點,把心理健康教育自然地、有機地融入到語文教學中,在滲透式的教學過程中,發(fā)展學生健康的個性,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意志品格,提高學生心理健康水平,促使學生全面、主動、和諧、健康的發(fā)展。
1 挖掘教材中的積極因素,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小學語文教材中小學語文教材涵蓋的內容廣泛,既有語言文字訓練的內容,也有思想品德教育,還包含著各種豐富的心理因素信息。教師應充分挖掘和利用教材內容中的心理因素通過形式多樣的教學方式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影響,使學生體驗并內化自身品質。
1.1直接與文本對話,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有些教材心理教育因素比較明顯,可以直接利用文本,讓學生與文本進行對話,從而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其中,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如:教學《小馬過河》這篇課文,我讓學生先帶著問題去讀課文“小馬為什么第一次過不了河,第二次過了河呢?”再角色扮演小馬、老馬、老牛、小松鼠進行對話。通過反復朗讀小馬與老牛、松鼠、媽媽的對話,學生體會了小馬兩次過河時的不同心態(tài),同時也感悟到面對困難要思考,勇于實踐,不能依賴別人。這樣,通過學生的自我感悟會促使他們自覺地樹立自立意識,有助于他們消除凡事都依賴父母、老師等人的心理。
1.2尋找結合點,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有些教材所包含的心理教育因素不明顯,就需要拓展,努力找出言“此”與“彼之間的結合點,例如《落花生一文,教學時,我采用中央電視臺人生AB劇欄目的形式,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意愿分成落花生組和蘋果組,并進行討論和爭辯:在當今社會,你愿意當蘋果那樣的人,還是愿做花生那樣的人呢?學生在辯論中各抒己見,通過爭辯使學生領悟到:像蘋果那樣的人和像花生那樣的人兩種人各有自己的優(yōu)點,也各有自己的缺點:像蘋果那樣的人美麗大方,勇于展示自我,但顯得浮華,而花生樸實無華、品質可貴,但缺乏自信、缺乏展現(xiàn)自我的勇氣。最后,我指出:像花生、蘋果這兩類人都是需要的,就看你怎樣去揚長避短,發(fā)揮自己的特長。通過教師巧妙的設計和引導,以教材為載體,把心理陡康教育寓于語文教學過程中,學生學會了客觀全面地去評價別人,領悟到做一個新世紀的孩子既要做到外表美,又要做到內心美,要勇于展示自我,恰當?shù)乇憩F(xiàn)自我。
2 捕捉課堂中的教育契機,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課堂是語文教學的主陣地。在師生的雙邊活動中,課堂教學占據(jù)的時間最長。那怎樣充分利用這個黃金時間段,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呢?一般來說,教材出現(xiàn)心理健康滲透因素的時候,自然是最好的契機,但有時候又不能割裂課堂教學的整體,把語文課上成健康教育課,這就要求教師善于捕捉恰當?shù)慕虒W契機。課堂上的教育契機,往往出現(xiàn)在四種時候:其一是興趣激發(fā)的時候。有了興趣,才會使思考更主動,產(chǎn)生的教育效果就好。其二是在情感勃發(fā)的時候。當情感處于飽滿狀態(tài)的時候,激昂、敬佩、震憾等都有助于學生去選擇鍵康有益的心理品質。其三是在思維萌發(fā)的時候。其四是學習的主動性產(chǎn)生的時候。總之,教學中的契機的出現(xiàn)有時是偶然的,隨機的,這就要教師自己去用心捕捉,把心理健康教育滲透在語文課堂教學中。
3 開展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語文實踐活動具有開放性、愉悅性、自主性和活動性的特征,它是語文課堂教學的延伸。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中,同樣蘊含著許許多多心理教育的契機。老師要善于把握機會,隨時隨地進行心理教育滲透,這種見縫插針的教育滲透,耗時少,針對性強,往往有事半功倍之效。
在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引進體驗式教學模式,更是一個新的嘗試、一個新的領域。大學生在校學習的同時,心理承受著巨大的壓力,這些壓力不但來自繁重的學業(yè),更有來自家庭和社會的壓力,畢業(yè)后能不能找到工作?工作與專業(yè)對不對口?工作中遇到問題如何處理?諸如這些問題接踵而來,會給大學生的心理造成無形的壓力,從而導致其心理健康受到傷害。通過體驗式教學,老師針對每個學生或者說每類學生遇到的問題設置有情境、有角色、有目的的場景進行實踐和演習,從實踐中進行體驗、思考、總結,以及和同學之間進行分享和討論,與老師進行溝通和請教,在解決問題的同時,促進了同學之間的情誼。這種方式把教學廣泛地滲透到學習和生活中,在看似無意實則特意的教學安排中,學生學會了獨立思考,培養(yǎng)自我處理問題能力,提高了自信心,心理壓力也逐漸緩解,用積極的正能量來面對將來要遇到的一切。
2當代高校學生心理狀況分析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的現(xiàn)狀
2.1當代高校學生心理狀況分析
在如今的高校中,大學生具有較高的文化底蘊和素質,但在經(jīng)濟飛速發(fā)展的大環(huán)境下,他們同時又面臨著更多的困難和挑戰(zhàn),知識和壓力并存,機遇與挑戰(zhàn)齊飛,導致他們承受著來自方方面面的壓力。如果這些壓力不能得到及時有效的疏解,就會形成心理問題,最終會影響到他們的心理健康和身體健康,甚至會影響到周圍的其他人,造成非常負面的影響。因此,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特別值得學校高度重視和關注。
2.2當代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現(xiàn)狀
隨著高校教育制度的改革,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學質量也在逐漸地改善和提高。但由于我國的心理健康課程在高校的教育中起步較晚,因此,尚且存在一些不足以及不盡人意的地方。第一,在課程的設置方面,比較傾向理論性,缺少實際操作。雖然在專業(yè)課程中,專業(yè)性較強,內容涉及面較廣,但學生還是覺得枯燥,所學知識很難融入到生活實際中,浪費了大量的時間和師資力量。第二,在教學的形式方面,老師主動授課,學生被動聽課,這種被動式的接收知識的方法,導致大部分知識得不到學生的理解和應用。這種主動與被動的關系,缺少了師生之間的交流,一邊是老師應付差事般的完成教學任務,另一邊學生也覺得自己沒學到知識,這樣的學習對學生的身心健康也起不到正面的作用。第三,在教學內容方面,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教學內容非常廣泛,讓學生多方面了解和學習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識,但其也只是做到了廣度,而沒有一定的深度。很多知識只是粗淺的表層,而未追根溯源,了解更深層的知識。第四,在教學設施及用具方面也略顯陳舊,跟不上信息時代的腳步,不能將計算機和多媒體技術引進教學當中,達不到與時俱進的同步。傳統(tǒng)的心理健康教學存在著諸多的不足和缺點,體驗式教學模式就是為了解決上述問題而產(chǎn)生的,它的出現(xiàn)能改變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的局面,將被動轉主動,老師也由傳統(tǒng)的單純講授轉變?yōu)橐詫W生為中心的多種方式并用的授課方式,課程也逐漸向有針對性的素質訓練方向轉變。這將提高心理健康教學的教學質量,提升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3體驗式教學模式引入的原因以及引入體驗式教學模式給心理健康教育帶來的影響
3.1體驗式教學模式引入的原因
心理健康教育是在新的教育形勢下落實教育方針,通過提高大學生身心健康水平,為國家培養(yǎng)出才情卓越、心理素質過硬的新型的人才。在一些教育指導中曾指出,“在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方面,要突出體系建設,以學生作為主導,課堂教學作為主渠道,根據(jù)不同的學生的心理健康程度,分析總結出具有針對性的措施,創(chuàng)立具有特色并且相對完善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用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教學內容,走近學生,走進學生的心理,找出他們真正的需求,并且用科學的方法來糾正或者是規(guī)范他們的思想,讓他們自己認識到自己的不足或是缺點,從而培養(yǎng)他們自主的探索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樣的教學不但能提高教學質量,更能提高學生自身的自信心”。就目前的高校學生來說,不僅要有一個智慧的頭腦,一個健康的體魄,更要有健康積極的心理。這樣的學生才能給社會注入新鮮的生命力。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不是將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心理教育活動課程和心理健康教育環(huán)境課程進行簡單的疊加,而是需要把它們融合在一起,相互輔助,相互滲透,把理論、實踐還有周圍的環(huán)境進行融會貫通,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是以學生為主導,老師引導他們進行自我探索、自我學習,所以這個自主學習過程顯得尤為重要。心理健康課程的學習比較特殊,它不像其他學科那樣可以簡單的通過記憶或是熟練應用就可以了,它是需要學生從自身出發(fā),首先進行自我認識和評價,找出身上的不足,然后通過老師的正確引導,逐步提高的過程。因此,在這個過程中,老師也尤為重要,他們教育方式不再是簡單的灌輸和說教,而是將主動權交予學生手中,老師從旁觀察、指導、提問、協(xié)調,用多種身份進行多方位的啟發(fā)和提示,幫助學生去主動發(fā)現(xiàn)問題,進而進行分析和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這種表面上把疑難問題推給學生的做法,實際上是給學生提供了一個可以自由發(fā)揮和探索的空間,讓其好好利用自己所學的知識和積累的經(jīng)驗去嘗試處理和解決問題。這種教學模式不但鍛煉了學生,其實也鍛煉了老師,更促進了師生之間的緊密合作的關系,最大限度地利用了教育資源,起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3.2引入體驗式教學模式給心理健康教育帶來的影響
與傳統(tǒng)的心理健康教育相比較,引入體驗式教學模式勢必會給教學帶來一定的影響,下面從兩個方面進行分析和論述。
3.2.1改變了教育過程的主體,由原來的以老師為主體向以學生為主體轉變。
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目標是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使全體學生在完成科學文化的基礎上,完善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質和身心健康素質。體驗式教學模式激發(fā)了學生的主體意識,讓其主動參與到體驗過程中,而不是被動地接受來自老師填鴨式的傳授,在體驗過程中,親身感受一些事情的發(fā)生、發(fā)展,進而自己思考,自己總結,自己解決問題的主體意識。在日后的學習和生活過程中,不會逃避問題,而是想辦法去主動探究事情發(fā)生的原因,主動解決問題的主觀能動性得到提高。
3.2.2改變教育的尷尬氛圍,形成和諧、友好的教育和學習環(huán)境,給學生一個輕松、自在、自由發(fā)揮的空間。
在以往的教學當中,老師是站在講臺上“演獨角戲”,坐在臺下的學生很難被吸引。而體驗式教學,不但學生參與其中,老師更是體驗式教學的設計者和多種角色的扮演者,他們在這種體驗式教學中關系會逐漸和諧起來,產(chǎn)生情感的共鳴,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老師在與學生接觸過程中,更能了解每個學生的情況,可以進行具有針對性的教學和引導,使學生的思想快速成熟起來。
4體驗式教學模式的類型及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應用
4.1在當今的體驗式心理健康教育中有五種比較常見的體驗模式
4.1.1交流式。
通過對一個事物,老師讓學生進行觀察、想象、對比等方法,在一定程度上進行情感交流,使學生產(chǎn)生情感上的共鳴。
4.1.2討論式。
老師根據(jù)教學內容,事先設計出一系列的問題,讓學生圍繞這些問題進行模擬,最終找出問題的解決方法。這個討論式可以采用討論分析法和心理自述法進行自由的發(fā)揮。
4.1.3活動式。
這是學生最喜歡也是最容易接受的一種教學模式。學生們通過團體內部的交流把理論知識和實踐緊密地結合在一起,能更高效地吸收知識,并且運用到活動中,他們進行簡單的互動,相互的探討,最終達到教學的目的。
4.1.4角色模擬式。
根據(jù)教學內容,創(chuàng)造出一些情境,讓學生在這些情景中扮演一定的角色,制造一些問題,讓他們以新的身份去解決問題,這樣得到的心理體驗和經(jīng)驗是非常珍貴的。這樣的問題在解決之后也會給他們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在今后的生活學習中如有類似問題出現(xiàn),他們一定會處理得游刃有余。
4.1.5心理劇式。
這種模式產(chǎn)生于國外,是在團隊領導者的指導下進行創(chuàng)造性的發(fā)揮,讓每個成員進行自我的表達,使其完全跟著自己的感覺走,充分表達自己的意愿和感受。
4.2體驗式教學模式在高校健康教育中的應用
在高校心理健康教學中,老師應根據(jù)教學大綱的要求以及教學目標和內容進行體驗式教學模式的選擇,并針對不同學生的不同專業(yè)要求和專業(yè)特色進行素材的選擇,創(chuàng)建出適合并且豐富體驗式環(huán)境。學生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進行學習、交流、討論,能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促進他們積極主動地進行思考,并結合不同的心理專題進行實際的演練,會收獲到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
4.2.1體驗式教學方案設計。
體驗式教學方案設計階段,需要把心理健康學的主要教學思想、教學目標和實際教學聯(lián)系在一起,以理論做基礎,設計出整體教學內容和專題教學內容,分別從整體和局部著手,讓學生了解到該課程的概況和重難點問題。在此教學方案中,應該讓學生重點注意哪些問題,哪些問題是自己能夠解決的,哪些是需要通過和老師同學進行交流的,最終的教學效果能達到怎樣的程度,這些都是教學方案設計所要涉獵的內容。
4.2.2體驗式教學氛圍和情境設計。
有了基本理論作為基礎,老師就可以根據(jù)不同難度的問題進行情境的設計,運用一些計算機技術以及教學道具來創(chuàng)建豐富的體驗環(huán)境,讓學生在不同的空間里面對學習中的重難點問題,給學生創(chuàng)造在視覺和感官上具有不同層次感的體驗。針對空間的設計,要遵循人人平等、自由的原則,讓每個學生都能坦誠地進行交流,老師也更和藹可親、平易近人。在這種平等、相互尊重、真誠的環(huán)境下進行學習交流,是一種享受。
4.2.3情境活動的設計。
針對境景活動的設計,可以采用多種方式,利用圖片、動畫、音樂、影視以及多種計算機軟件進行活動設計,創(chuàng)造出不同的效果來進行活動設計。這樣可以突出重點、突出主題,與教學內容協(xié)調統(tǒng)一起來。
4.2.4進行體驗和分享。
把學生分成小組,讓小組中的組員通力合作,針對不同的心理問題進行分析、交流和總結,最終拿出自己的方案,然后再通過演示的方法把要解決的問題表演出來。這樣不但能使學生團結協(xié)作,更能進行觀點共享,集思廣益,使大家都受益匪淺。
4.2.5體驗內化應用。
在學生進行總結和分享過后,老師進行整體的概括和總結,將本次進行的心理健康教學的目的再次進行強調,并引導學生們將理論延伸到實際生活中,要求學生舉一反三進行思考,在生活中如果遇到類似問題應該如何去解決。
5結束語
(一)積極情緒
積極情緒是積極心理學的核心目標,而積極心理學所主張的讓所有人類都能夠體驗到幸福感或主觀幸福感則是它的具體實施。積極情緒涉及三個方面:過去的、現(xiàn)在的和未來的。過去的積極情緒包括滿足、滿意、驕傲、自豪等?,F(xiàn)在的積極情緒有欣慰、高峰體驗等。未來的積極情緒包括期望、希望、信仰以及信任等。這些積極情緒是生活的強大動力,它可以讓人積極地看待自己、周圍世界以及自己與周圍世界的關系,并且更加有利于生存、生活以及體驗到幸福的關系。
(二)積極動機
動機是由特定目標與內在需要相結合而形成的引導、激發(fā)和維持個體行為的明確的內在心理傾向。其中,成就動機、合群動機和利他動機是積極心理學所認為的構成個體個人品質的比較重要的三種動機。成就動機可以使人們堅持自己的目標,克服各種困難,努力工作,最終取得一定的成就。合群動機使人們在群體中表現(xiàn)出溫暖、親密的溝通方式,給別人提供一定的社會支持,擁有良好的人際關系,與此同時,自己也能夠獲得強大的社會支持系統(tǒng)。利他動機則使人們以別人的利益為先,表面上看起來是吃虧,但是由此所帶來的心理上的滿足感是不可替代的。
(三)積極自我
積極自我主要涉及自我評價和自我調節(jié)兩個方面。自我評價通過自尊和自我效能感體現(xiàn)。一般而言,高自尊和強自我效能感使人們對自己更有信心,會傾向于尋找有一定難度的機會挑戰(zhàn)自我,從而促進自身能力的發(fā)展,進而獲得心理上的滿足和幸福。自我調節(jié)則是通過應對策略和防御機制來體現(xiàn)。積極的應對策略或防御機制使人們在應對壓力或惡劣情境時,更加傾向于利用周圍環(huán)境幫助自己,豐富人們的生活。
(四)積極改變
積極改變是人們在生活中面臨各種挫折和困難時所不可避免的。在適當?shù)臅r候作出調整,有利于理智地作出選擇,處理生活中的各種挑戰(zhàn)。在此過程中,可以用積極的動機維持各種生活目標,用不斷的積極自我評價來確定自己的能力,從而體驗各種積極情緒。
二、積極心理學對高專師范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啟示
(一)轉變工作理念,明確目標
對于所有的師范生而言,積極心理健康教育的最終目標應該是全面認識自己和社會,提高自身適應社會的能力,充分挖掘自身潛能,從而獲得成功,體驗到快樂和幸福。也就是說,在對師范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時,要學會用欣賞的眼光看待每個師范生,挖掘他們身上所存在的積極品質和成長潛力,并為他們的成功提供恰當?shù)闹敢?/p>
(二)確定工作核心,豐富內容
首先,應該注重師范生陽光心態(tài)的培養(yǎng),增強師范生的主觀幸福感。具體實施過程包括五個步驟:第一步,給自己的幸福打分。每位師范生拿到一張畫有十顆星星的卡片,可以用給星星涂顏色的方式表示自己所擁有的幸福;第二步,讓師范生分組討論、交流,互相解釋自己所涂的每顆星星所代表的含義,以及沒有涂上顏色的星星代表哪些方面感到不幸福;第三步,通過幻燈片展示一些貧困山區(qū)的學生或生活很艱辛的人們的圖文資料;第四步,讓師范生感受幸福,也可以用幻燈片展示自己所擁有的幸福,讓其用心去感受、體驗;第五步,重新評價自己的幸福,還是原來那張卡片,重新涂顏色,這時會發(fā)現(xiàn)很多師范生的幸福指數(shù)提升了。其次,幫助師范生形成積極的認知體系。具體包括三步:第一步,針對所準備的照片,描述照片上面反映的內容,并且進行分析,看哪些是事實,哪些是臆想;第二步,閱讀故事《智子疑鄰》,并回答故事中的事實是什么、臆想是什么,二者之間的區(qū)別是什么,后果分別是什么;第三步,分辨練習,分析現(xiàn)實生活事件中哪些是事實、哪些是臆想。通過此活動讓師范生意識到很多時候我們可能都是通過臆想做選擇、決定,而這些臆想往往是消極的,認識到這一點,可以幫助師范生更加理性或積極地看待、分析和解決問題。再次,讓師范生不斷地獲得成功體驗。成功體驗是每個個體一直向往的。具體包括五步:第一步,介紹名字,能夠來到這個世界對于每個個體來說已經(jīng)是成功者,感到欣慰的父母會給每個人一個代號———名字,讓同學之間分享自己名字的來歷;第二步,介紹自我的成就,說說迄今為止自己身上發(fā)生的最引以為豪的事情;第三步,找“缺點”,列出自身存在的一些缺點;第四步,積極賦義,給自己的缺點賦予積極的意義;第五步,分析討論,談談以前對自己的看法,通過以上這些活動以后,自己的看法又有何改變。
(三)拓展工作途徑,完善方法
1.建設積極的組織系統(tǒng)
積極心理學強調師范生能夠找到一個充分發(fā)揮自己潛能的平臺或環(huán)境,即積極的組織系統(tǒng)。該系統(tǒng)由學校、家庭、社會共同組成,其中任何一部分都應給師范生提供一種愉快、希望、樂觀、幸福的氛圍,使他們能夠健康、快樂地學習和生活。但是,學校應該起主導作用,家庭和社會輔助。因此,學校不論在校園環(huán)境方面還是教師方面都應該體現(xiàn)出積極性。校園環(huán)境主要是要給師范生營造一種輕松、愉悅的文化氛圍,而教師方面則要求教師在面臨較大的工作壓力或出現(xiàn)職業(yè)倦怠時,能夠掌握一些積極心理學的知識和技能,并積極地進行調整,給師范生做好榜樣。
2.開設積極的教育課程
在師范院校開設的積極心理健康教育課應該更加實用、有特色,既要給師范生介紹積極心理學的基本理論,加強他們對于積極心理健康觀的理解,更要通過案例解析、討論甚至現(xiàn)場演示等方式,使他們將積極理念內化。這就要求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應根據(jù)師范生的真正需要,聯(lián)系實際,給他們呈現(xiàn)一種真實的情境,營造一種積極的課堂氛圍,并在此過程中注重對于幸福感的追求,引導師范生體驗以幸福感為首的各種積極情緒,從而達到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效果。
3.開展積極的教育活動
由于目前尚未有本土開發(fā)的關于心理健康教育教師的職業(yè)認同工具,本研究問卷在參考相關文獻基礎上,改編自宋廣文和魏淑華研究[4]中所使用的《教師職業(yè)認同感問卷》,根據(jù)前期的開放式調查結果以及根據(jù)心理健康教育教師的實際,對問卷的表述做了調整和修改,并通過信效度檢驗考察了其在心理健康教師群體中的適應性。問卷包括對心理健康教育教師的職業(yè)認識、職業(yè)情感、職業(yè)意志、職業(yè)期望、職業(yè)價值觀、職業(yè)技能六個維度。問卷在本研究中模型的擬合度良好,χ2/df的值為4.79,小于5,可以接受;近似誤差均方根RMSEA為0.088,表明模型可以接受;比較擬合指標近似均方根誤差CFI為0.91,NNFI是0.90,均較接近1,模型擬合指數(shù)良好,可以認為修訂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師職業(yè)認同問卷》的結構模型可以接受。各個維度可靠性系數(shù)分別為:0.544(職業(yè)認識)、0.598(職業(yè)情感)、0.556(職業(yè)意志)、0.592(職業(yè)期望)、0.528(職業(yè)價值觀)和0.672(職業(yè)技能),問卷總分可靠性系數(shù)為0.877。用于對心理健康教育教師的個人背景資料進行調查,包括性別、婚姻狀況、年齡、教齡、學歷、專業(yè)、月工資、是否專職、工作單位等基本信息,以及“哪些因素會影響到你對這個職業(yè)的認同”等開放式問題。
2研究結果
2.1心理健康教育教師職業(yè)認同感的現(xiàn)狀及人口學差異分析
為了分析心理健康教育教師的職業(yè)認同感總體情況,對心理健康教育教師的職業(yè)認同感進行了描述性統(tǒng)計。在此基礎上對人口學變量進行了方差分析,考慮到人口學變量較多,本研究只考察人口學變量在職業(yè)認同感總分和各維度分上的主效應。結果如表1所示。表1結果表明,心理健康教育教師的職業(yè)認同感在性別上有顯著差異;其中表現(xiàn)在男性的職業(yè)價值觀高于女性(P<0.01),而男性的職業(yè)技能卻低于女性(P<0.05)。職業(yè)認識、職業(yè)技能、職業(yè)認同總分在年齡上有顯著差異。進一步的事后多重檢驗顯示:31歲-40歲之間(P<0.001)和40歲以上(P<0.01)的職業(yè)認識水平均高于30歲以下,即,30歲以下的職業(yè)認識水平最低;31~40歲的職業(yè)技能高于30歲以下和40歲以上,即,31~40歲之間職業(yè)技能水平最高;31~40歲的職業(yè)認同總分高于40歲以上。兼職教師的職業(yè)期望高于專職教師(P<0.01)。職業(yè)認同的各維度和總分在所學專業(yè)上均沒有顯著性差異。此外針對職業(yè)認同感不同維度的均分進行了重復測量方差分析,發(fā)現(xiàn)職業(yè)認同感的各維度之間存在顯著性差異,維度主效應顯著(F=211.869,P<0.001),進一步的兩兩比較發(fā)現(xiàn),職業(yè)認識和職業(yè)技能的項目均分之間差異沒有達到顯著性水平之外,其他各維度之間的差異均達到顯著性水平,從低到高依次為:職業(yè)價值觀(2.708±0.021)、職業(yè)期望(2.785±0.020)、職業(yè)情感(2.839±0.016)、職業(yè)意志(3.096±0.015)、職業(yè)技能(3.595±0.025)和職業(yè)認識(3.631±0.026)。心理健康教育教師的職業(yè)意志、職業(yè)技能和職業(yè)認識均分均高于理論中值(3分),其水平均處于中等偏上,而職業(yè)價值觀、職業(yè)期望和職業(yè)情感相對較低。
2.2影響心理健康教育教師職業(yè)認同感的因素
在開放式調查中關于“哪些因素會影響到你對這個職業(yè)的認同?”這一問題,將各種回答進行歸類,發(fā)現(xiàn)以下因素會影響到職業(yè)認同感,主要包括:第一、家庭成員及社會人士的不理解,自己無法有效地開展工作,不能很好的幫助學生緩解心理問題。第二、生活的重擔及經(jīng)濟狀況不容樂觀:心理健康教育可能不如其他專業(yè)課得到學生家長的重視,工資不是很高,確實會給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帶來較大經(jīng)濟壓力。第三、學生本身的問題:有些學生本身已經(jīng)存在較為嚴重的問題,來到心理健康教育教師面前不肯與其溝通交流,這也使得心理健康教育教師難以開展工作。第四、自身的問題:心理健康教育教師自身已經(jīng)處于亞健康狀態(tài),難以做好工作;心理健康教育教師自身不能及時有效緩解以前的工作壓力,形成惡性循環(huán)。第五、學校的問題:一方面現(xiàn)在學校招聘心理健康教育教師人數(shù)較少,而從大學校門走出來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畢業(yè)生越來越多,就業(yè)時的競爭非常激烈。另一方面,學校對于已經(jīng)招聘進校園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并不是特別重視,會造成教師心理失落,影響職業(yè)認同。
3討論與分析
3.1針對心理健康教育教師職業(yè)認同感現(xiàn)狀和人口學差異的分析
在心理健康教育教師群體中,男性選擇將心理健康教育教師作為自己的職業(yè),可能要面臨更大的沖突,而最終能將此作為職業(yè),往往這些男性對這份工作有著極高的熱愛,研究中發(fā)現(xiàn)的男性職業(yè)價值觀顯著高于女性的現(xiàn)象也說明了男性心理健康教師在主動選擇之后可能體會到更多的自我發(fā)展和價值。男性心理健康教育教師的職業(yè)技能顯著低于女性,這與劉亞麗等[8]對高中骨干教師的工作研究結果是一致的,這種性別差異可能是由于心理健康教師的特殊工作性質所導致。心理健康教師往往需要具有細心、善于捕捉細節(jié)并具有同情心,而女性在這些特質上具有一定優(yōu)勢。心理健康教育教師需要大量的情感和精力投入。30歲以下的年輕教師因為剛參加工作不久,專業(yè)訓練或教育教學實踐都相對缺乏,從而可能導致30歲以下年輕教師職業(yè)認同感水平最低[9]。而30~40歲之間的教師職業(yè)具有專業(yè)訓練和經(jīng)驗積累,精力較為旺盛,在工作中體會到更多的成就感,對職業(yè)保持更高的熱情,從而使得其職業(yè)認同感水平最高,該研究結果與程俊玲等[10]研究發(fā)現(xiàn)的年輕教師工作壓力更大的結論一致。此外研究發(fā)現(xiàn)心理健康教育教師的職業(yè)意志、職業(yè)技能和職業(yè)認識水平均處于中等偏上,而職業(yè)價值觀、職業(yè)期望和職業(yè)情感相對較低。這反映了當前心理健康教育教師的職業(yè)現(xiàn)狀,該群體雖然對職業(yè)具有正確的認識,掌握了相應的職業(yè)技能,也可以發(fā)揮自己的能動性和意志力從而達到工作要求,但對職業(yè)并沒有很高的熱情,在工作也較難體會到自身發(fā)展和職業(yè)進步所帶來的成就感,也就是說大多數(shù)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只是把該工作作為職業(yè)而已,并沒有將其看成是能給自己帶來成功和快樂體驗的事業(yè)。
3.2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教師職業(yè)認同感的對策
【摘 要】在我們這個紛繁陳雜的社會里,孩子更有一種可貴的清澈精神,小學時代的學生更是生命力蓬勃發(fā)展的關鍵時期,他們如茁壯的小苗正在吸取著知識的養(yǎng)分,隨著社會的迅速發(fā)展,對高素質人才的要求讓這些孩子在起跑線上任務加劇,背負沉重的學習包袱,出現(xiàn)了不同表現(xiàn)的心理問題。小學生的心理健康發(fā)展受到了社會的廣泛關注,把心理健康的教育理念滲透到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中來,也成了學校教育發(fā)展里程的新問題。本文對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問題做出探討。
關鍵詞 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語文教學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關于心理健康目前有多個解釋,英格里士認為:“心理健康是指一種持續(xù)的心理情況,當事者在此種狀態(tài)下能作良好適應,具有生命的活力,而且能充分發(fā)展其身心的潛能;這乃是一種積極的豐富情況,不僅是免于心理疾病而已”。麥靈格爾認為:“心理健康是指人們對于環(huán)境及與環(huán)境之間具有最高效率及快樂的適應情況。不僅是要有效率,也不僅是要有滿足之感,或是愉快地接受生活的規(guī)范,而是需要三者具備。心理健康的人應能保持平靜的情緒,敏銳的智能,適于社會環(huán)境的行為和愉快的氣質”。
一、當前小學高年級心理健康問題的成因
(一)小學生的學習壓力大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fā)展,對高素質人才的需求,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家長都強調不能輸在起跑線上,再者獨生子女人數(shù)較多,父母對孩子的期望也特別大,現(xiàn)在節(jié)假日小學生的各種培訓班讓這些小學生的壓力倍增,早早的就面臨擇校問題和升學問題,在心理形式上屬于過早的告別童年階段,這樣就對小學生的學習、人際交往、情緒和道德素質培養(yǎng)上需要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二)教學上的高度重視成績
在學校和家長的要求上,教學老師也相應的緊抓小學生的成績,可能就忽視了小學生的心理健康,在語文教學上往往更加注重書本知識和對對詞句的掌握,同時死讀書的形式讓語文課堂也變的枯燥乏味,這個可能導致學生對學習失去興趣,老師就會為了讓學生集中注意力學習,而采取強硬的命令措施,在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上沒找到有效的手段,小學生的心理健康上就容易產(chǎn)生不良的后果,在營造以學生為中心,創(chuàng)造充滿興趣的小學課堂還需要老師的更加努力。
(三)小學高年級開始進入青春期
小學高年級是一個孩童向青春期轉變的重要階段,也是我們人生發(fā)展的重要根基階段,在這個階段的自我意識和獨立意識都會較以前增強,那么關于這個世界的大課題,在這個階段是會開始逐漸對小學生滲透的,他們因為心理的不成熟對這些都顯得困惑和焦躁,學業(yè)的壓力、同學之間的關系、和老師的關系,人際關系的處理都會在不同程度上影響小學高年級學生的幸福感,這個階段他們的內心世界開始更加的豐富,在自我意識上變得不斷的增強,對老師和家長不在言聽計從,甚至開始產(chǎn)生了逆反心理,這些早熟的現(xiàn)象,讓一些小學生甚至出現(xiàn)了迷戀游戲、明星、和談戀愛的情況,這個不但影響了小學生高年級的學習成績,也影響著他們的心理健康發(fā)展。
(四)當今社會的影響
現(xiàn)在的電子設備對小學生的影響也越來越巨大,在家長使用的時候孩子也會跟著看或者使用,這對小學生的影響是非常深遠的,他們缺乏辨別信息的能力,外界的信息對他們的價值觀塑造尤其重要,電視等電子設備對兒童生活的滲透,也會讓他們過早的成熟,在教學目的上家長也會讓孩子過早的接受一些學習輔助工具,這個工具的長期使用也會讓孩子在這個渠道獲得大量的外界信息,甚至娛樂信息,對孩子的未來造成一些負面影響。
二、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目前在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中滲透的心理健康教育還比較少,應該對語文老師進行培訓豐富的心理健康知識,從而應用到教育理念當中,營造和諧的教室氛圍、提高教育質量的觀念。小學高年級語文在小學生心理健康上扮演重要角色,在心理教學方面有其自身的獨特優(yōu)勢,語文獨特的豐富內容知識,可以調動學生積極學習的興趣,對學生的后續(xù)學習有奠定的作用,因此需要借助語文教學來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健康的生活觀念,對學生的思想道德方面也會起到良好的引導作用。
三、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滲透心理健康教學的策略
(一)營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教學氛圍
在教師的教學中,注意學生的認知能力、在情緒樂觀、意志健全、價值觀念,人際和諧、適應能力等問題上進行重點探究,比如老師的親切程度,學生在遇到困難時,老師是否激勵學生增強自信心,而不是敷衍了事。在一個輕松愉快的教學環(huán)境中,學生是能學的更輕松和愉快的,只有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才會更加主動學習主動思考?,F(xiàn)在小學語文教材中涵蓋的內容更加的廣泛,有語言訓練也有思想道德方面的教育,還有許多心理因素的信息,教師的充分挖掘有利于對小學生心理健康塑造潛移默化的功能,只有以教材為載體,把心理健康融入其中,才能讓孩子明白怎么客觀的去評價別人和自己,把孩子心靈的保護保持下去,讓每個小學生都能勇敢自信的展現(xiàn)自我,能充分恰當?shù)谋憩F(xiàn)自己。
(二)充分利用小學生語文素材
小學生的高年級語文教材在多個方面有具體的廣泛涉及,比如自然、科學、情感等,人物形象的塑造都十分的豐富,有利于陶冶學生的文化情操,在積極正面的品德方面起到至關重要的影響。教材作為知識和意識的載體,是小學生了解這個世界的重要窗口之一,教材中塑造的人物形象對學生起到直接的引導,比如高年級小學語文課本講述的偉大人物的生平事跡,都是正面形象的榜樣作用。這些可以潛移默化的對學生人格塑造形成深刻的印象。在發(fā)展促進積極健康教學中,用積極樂觀的方式引導學生解讀生活中的各類現(xiàn)象,及時糾正學生學習上的障礙和自信心的問題,讓學生在學習中理解文章中的思想感情,也是形成健康心理的有效途徑。課堂作為傳播文化的有效陣地,在傳統(tǒng)的授課中,怎么來把握心理健康授課的傳播,課堂的教學時間有限,就需要教師結合教材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契機。
(三)豐富語文學習活動
對于小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認識的困惑,這些困惑也會帶有心理上的困惑,在小學高年級里,需要面對升學擇校的問題,讓很多學生產(chǎn)生了自卑的心理,表現(xiàn)為焦躁不安等,這個時候心理健康的發(fā)展尤為關鍵,老師可以通過語文活動帶動學生的樂觀情緒,讓孩子的發(fā)展能夠更加的積極向上,教師可以充分的利用現(xiàn)實情況,來開展豐富的實踐活動,也可以實行情境再現(xiàn),開展語文活動,把課本中的內容在實際中情境再現(xiàn),讓小學生能更好的理解課本所要表達的知識和情感,積極的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我國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我國傳統(tǒng)的優(yōu)良美德。擴展學生的學習層面,做到積極的調整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問題,把學生的個性優(yōu)化,通過課堂活動的開展,盡量張揚學生的性格,通過實踐消除學生情緒的不利因素,老師也要把握住機會,在語文教學中,見縫插針的進行教育滲透,爭取讓心理素質教育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確立學生品格塑造
許多學生可能在大大小小的事情中,有一些畏懼心理、還有不同程度的自卑問題,比如在課堂上不敢積極踴躍的發(fā)言,應在日常教學中多多的鼓勵學生,給與學生信心,在批評上也爭取做到善意的批評,維護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自尊。在學生的創(chuàng)新問題上,鼓勵學生發(fā)展個性,在課本上樹立學習的榜樣,在文章上縱深拓展,得出一些有益的研究,把小學生的心理發(fā)育問題分為類別,做到具體問題具體解決,可以結合時代和經(jīng)濟的發(fā)展找到有效的心理干預手段,讓心理健康的教學功能越來越凸顯。作文也是小學生宣泄情感的一種方式,在這種師生互動上多聽取學生的心理想法,準許和鼓勵學生發(fā)表不同的意見,加強學生培養(yǎng)和品格塑造,為孩子未來的發(fā)展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四、結束語
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正是社會發(fā)展深化素質教育的新要求,希望通過本文能夠對讓小學生的教育更加的“以人為本”,學校更關心學生的心理發(fā)展,總之是讓學生學會得正確看待自己,在人生的道路上能夠越走越開闊。
參考文獻
[1]許文珍.滲透培養(yǎng).心理健康教育的一劑良方——淺議小學語文教學中心理健康教育[J].新課程導學.2011.(17):9-10
[2]周曉夏.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研究[D].揚州大學.2014
[3]王麗.怎樣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J].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4.(16):355-355
關鍵詞:網(wǎng)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隨著互聯(lián)網(wǎng)的高速發(fā)展,當代大學生的學習以及生活越來越離不開網(wǎng)絡,同時也逐漸影響到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如何在網(wǎng)絡視閾下合理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擺在高校教育工作者面前不容忽視的問題。
一、網(wǎng)絡視閾下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成因
1)大學生人際交往出現(xiàn)問題。由于網(wǎng)絡存在虛擬性以及匿名性等特點,大學生在網(wǎng)絡的交流方式主要為人機對話,在虛擬的空間當中大學生可以無拘無束的與對方交流,盡情釋放自己內心的情緒,這種方式自由性較強,同時也拉大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從而影響了大學生正常的人際交往以及心理發(fā)展。
2)大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欠缺。網(wǎng)絡作為巨大的資源庫,能夠給學生提供數(shù)以萬計的信息,大學生在學習以及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基本都能在網(wǎng)上找到答案,這就導致部分學生對于網(wǎng)絡產(chǎn)生了強烈的依賴性,久而久之,就漸漸失去了獨立思考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嚴重影響了大學生的心理健康。
3)大學生的價值取向紊亂。現(xiàn)如今多元價值取向、多元文化交融、日益激烈的社會競爭嚴重影響著大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現(xiàn)時代大學生思想上還不夠成熟,難以應對紛繁復雜的社會環(huán)境,無法分辨錯誤的價值觀念并及時規(guī)避,在此種情況下,大學生的價值取向趨于多元化,價值選擇也更加迷茫。
二、網(wǎng)絡視閾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新途徑
1)加強大學生網(wǎng)絡行為的自我管理和約束。開展以自我教育以及自我管理為主的網(wǎng)絡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有效防止大學生網(wǎng)絡心理障礙及網(wǎng)絡行為失當。高校應當加大網(wǎng)絡監(jiān)管力度,正確引導大學生實現(xiàn)自我管理及約束,給大學生提供“引導”,而不是單純“灌輸”,最大限度地開發(fā)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心理健康教育的各項活動,正確進行自我心理調節(jié)。
2)加強網(wǎng)絡心理健康教育,開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途徑。目前,大部分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都以傳統(tǒng)的方式進行,主要集中在教室以及心理咨詢室等地方,這種方式對于一些性格內向、對隱私保密要求較高的大學生來說,交流起來相對困難,他們更傾向于采用網(wǎng)絡咨詢的方式,我們可以借助網(wǎng)絡的開放性、互動性等特點,構建網(wǎng)絡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可以通過電子郵箱、QQ、留言板等形式,實現(xiàn)與學生的交流互動;通過建立網(wǎng)上心理論壇,及時發(fā)現(xiàn)大學生存在的心理問題,并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針對性。
3)健全大學生網(wǎng)絡心理健康信息庫,切實建立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干預體系。從新生入校開始就對其基本信息、心理測試結果、心理特點等信息建立個人檔案,并不斷進行追蹤了解,根據(jù)學生的心理變化以及特點,有效地進行心理干預,建立切合實際的干預體系,高校還應該強化對于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方法研究,及時找到針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特點的有效教育方法,尤其是把心理健康問題分門別類進行區(qū)分,同時建立相應的心理健康檔案及心理健康預警記錄,及時為以后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有效的參考依據(jù)。
4)充分開展社團活動,幫助學生獲得健康心理。為了有效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借助社團的力量,通過社團的活動調查學生的心理發(fā)展,有助于及時發(fā)現(xiàn)學生心理方面的問題,建立貼吧、公共平臺、論壇、微博等,教師和學生可以進行有效的互動交流,及時解答學生的心理問題。各類社團和協(xié)會是高校優(yōu)秀學生的集聚地,在大學生群體中影響力深厚。將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植根于社團和協(xié)會的活動中,有助于推進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進程,尤其是成立心理健康協(xié)會,通過舉辦心理健康月、心理拓展訓練等大型活動,結合心理征文等日常教育活動,舉辦心理話劇、心理知識競賽,心理影片賞析等活動,為學生獲取心理健康知識提供豐富的資源。另外,班團活動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主題,更易于貼近學生、貼近生活,有助于保證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ヂ?lián)網(wǎng)的高速發(fā)展,為大學生的健康成長創(chuàng)造了有利條件,尤其是促進了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序發(fā)展,我們應該把握機遇,有效利用網(wǎng)絡教育陣地,開創(chuàng)網(wǎng)絡視閾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局面。
參考文獻:
[1]陳崢崢.網(wǎng)絡時代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創(chuàng)新[J].四川文理學院學報,2009,19(5)
[2]張永飛.網(wǎng)絡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負面影響及教育對策分析[J].大理學院學報,2006,5(5)
【關鍵詞】 傳統(tǒng)文化
中學生
心理健康
研究與實踐
當今社會,全球經(jīng)濟一體化,時局多樣化、動態(tài)化,中國社會處在轉型期,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中學生的心理健康。中學階段是人生由少年向青年發(fā)展的重要轉折時期,他們面對社會、家庭、自身發(fā)展的種種問題,中學生中出現(xiàn)這樣那樣的心理現(xiàn)象是不可避免的。有鑒于此,重視并加強對中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便成為每一間中學都必須刻不容緩地做好的大事。它不僅關系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培養(yǎng)成敗,而且牽連著千家萬戶的當前利益和希望;它需要各行各業(yè)共同關注和齊抓共管,是涉及國計民生的系統(tǒng)工程。作為塑造人類靈魂的學校,尤其是受教育者正處在即將踏入成年的關鍵時刻的中學,作為教育者,只有必須深刻地認識社會,認識學生的心理特點,認真研究教育渠道和教育方法,才能把當代中學生培養(yǎng)成心理健康的、不辜負父母期望的、能擔當國家建設大任的有用之才。我校的領導和老師,經(jīng)過長期同學生、家長以及社會的密切接觸,審時度勢,采取了以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來推進中學生的心理健康,并取得一定成果。下面謹就我們通過這一活動的研究與實踐,談一談我們的體會,與同行交流,盼專家指點。
大家都有這樣的共識:心理教育是根據(jù)心理活動規(guī)律,采取各種方法和措施維護個體的心理健康及培養(yǎng)良好的心理素質。心理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的十分重要的內容。特別是當代中學生群體,獨生子女所占比例大,并且在相當長時期內還會越來越大,是中國未來人口結構的主體;他們的心理,以我為核心的意識十分突出,驕嬌二氣思想嚴重,心理辨別力和心理承受力還很低。因此,學校老師、家庭、社會對他們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成功與否,不僅決定著國家未來命運,也直接影響著當前的社會穩(wěn)定。近年來,不少中學出現(xiàn)的突發(fā)事件,甚至出現(xiàn)中學生違法犯罪,都十分有力地證明開展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文華學校,作為桂東南地區(qū)較有名氣的民辦高中,處在有強大政府資源的公辦中學的包圍中,更使我們倍感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不能有半點的粗心和輕率,不能落于人后。我們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懷著滿腔的熱忱,十分積極地參加北京師范大學組織的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實驗學?;顒拥?。
實踐證明,我們開展當代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對學生是大有裨益的,也是有成績的。我們的做法是:讓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回歸校園,使學生的心田在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滋潤下,不斷體會到中華民族的偉大,體會到傳統(tǒng)文化的博大精深,學生的心理也在健康的方向上不斷進步、不斷升華,我們也同時在活動實踐中,不斷探索,不斷提高認識和充實方法。
一、正確認識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提高學生心理健康水平
所謂中華傳統(tǒng)文化就是中國歷史流傳下來的,由思想家提煉出來的理論化和非理論化的,并轉而影響整個社會的,具有穩(wěn)定結構的思維方式、價值取向、國民品性、倫理觀念、理想人格、審美情趣等精神成果的總和。[1]面對中華民族的眾多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我校領導審時度勢,決定選擇《弟子規(guī)》《孝經(jīng)》等著作作為對中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教材。因為,它是先輩人流傳下來的優(yōu)秀精神成果,言簡意賅,通俗易懂,用它來對當代中學生進行從思想、學習、做人等方面的針對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種比較符合實際的選擇。所以,用《弟子規(guī)》《孝經(jīng)》等傳統(tǒng)文化知識對中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可行的,也是有益的。如2011年秋,我校就開展先老師后學生的《弟子規(guī)》《孝經(jīng)》文化學習。像“勿諂富、勿驕貧、勿厭故、勿喜新”“勿自暴、勿自棄、圣與賢、可訓致” [2] “夫孝,德之本也?!薄胺蛐ⅲ加谑掠H,中于事君,終于立身?!薄3]等等,《弟子規(guī)》《孝經(jīng)》里的名句都被師生所欣賞與吸納。這就說明“文化和文明是一個復雜的整體,它包括知識、信仰、藝術、道德、法律、風俗以及作為社會成員的人所具有的其他一切能力與習慣”。[4]文化可以有集體主義文化和個體主義文化兩種之分。這兩種人格傾向可以影響人的認知、學習、情緒和動機等。[5]通過學習,學生們理解了講孝道,學會了做人、禮貌待人的目的。從此以后,讀《弟子規(guī)》,學《孝經(jīng)》,聽傳統(tǒng)文化歌曲,背“弟子規(guī),圣人訓”“孝心一開,智慧自來”“百善孝為先”等傳統(tǒng)文化名言警句,就成了學校全體老師,特別是文華中學生心理健康的必修課,其目的在于要求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建立意識,并在日常生活中加以踐行,從而引導學生慢慢在踐行中形成良好習慣,養(yǎng)成健康的心理意識。
所謂意識,一般來說,意識就是人所特有的反映現(xiàn)實的最高形式,是人對現(xiàn)實的一種有覺知、有組織的反映。它是對人的行為和心理的覺知,從這個角度看,意識意味著“觀察者”對某些事物、現(xiàn)象的覺知。從行為主義的角度看,意識是一種以能清醒覺察反應靈敏為特征的行為。意識具有自覺性、目的性、能動性、社會性的特點。意識還具有四種狀態(tài),即現(xiàn)實幻想、自閉性幻想、飄逸性幻想、催眠狀態(tài)。[6]我校運用意識理論,對中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問題進行有針對性的引導教育。如高考落選生郭靜儀就是莫志林校長在一次酒宴上認識的,經(jīng)過交談得知,郭靜儀2008年高考落選,又加上家境貧寒,但是想通過讀書,爭取改變命運的想法得到莫校長的認同,于是,她來到了我校復讀。在校期間,她刻苦學習、努力鉆研,第二年,她以優(yōu)異的成績被錄取到桂林電子科技大學。這充分地體現(xiàn)了她們郭家對聯(lián)“功德承先緒,詩書啟后昆”的傳統(tǒng)文化能正確引導人、教人奮進的理念。除此以外,我校還將意識理論引入教學之中,其策略是:采取制訂各年級的學習要求,逐步消化相關學習內容。其中一年級以適應新學校為主,使學生做好各方面的心理準備;二年級以預防分化為主,滲以各種適度的磨煉和考驗,為將來打下穩(wěn)定情緒的心理基礎;三年級則初步形成人生觀、價值觀和發(fā)展觀為主,使他們能以平靜的心態(tài)和堅定的意志,輕松地備考,迎接祖國的挑選。初中各年級按此策略要求,把學習目標適當調低,以適應初中各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
二、多次舉辦傳統(tǒng)文化和心理輔導講座,用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思想去引導人、教育人
我校辦學八年來,對學生的思想、學習、心理健康等問題,進行了多年有效探索和實踐。特別是2011年以來,學校開展學習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學會講道德、講理想,學會做人,倡導心理健康等活動以后,收到了較好的效果。首先是,學校老師學習吉林松花江中學和河北唐山英才學校開展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學習活動的視頻材料,進一步深化了對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認識,提出了本校開展關于學習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實施方案。其次是,我校專門邀請了廣西明德校園文化研究所的領導和專家給予指導,于2012年元旦前后舉辦為期五天的《弟子規(guī)》《孝經(jīng)》教職工培訓班,開啟了中華傳統(tǒng)文化學習的大幕;接著又是對每年級各一天的傳統(tǒng)文化學習培訓,加深學生對傳統(tǒng)文化的認知。2012年4、5月間,學校邀請了廣西師范大學黃麟生、陳玉秋兩位教授到校,為高考學生做心理輔導,幫助學生穩(wěn)定情緒輕松迎接高考。2012年5月,學校又邀請了廣西《求學》雜志社編輯、心理學碩士朱燕等為學生做了“中學生的心理特征和價值取向”的專題講座。此外,為了溫故而知新,2012年秋季期開學,結合新生訓練,我校再次舉辦了長達五天的老師、學生學習《弟子規(guī)》《孝經(jīng)》培訓班。通過培訓,讓學生在思想、學習、做人等方面有了較大的進步。2012年11月5日,聞名全國的殘疾人激勵師黃友先生到我校做了一場感恩勵志的公益講座,岑溪市區(qū)學校代表百余人和學生家長代表近百人同文華師生一起聆聽了講座。這些大型活動都是以高尚的境界、開闊的視野或演講者的親身經(jīng)歷,給了文華師生一個別開生面的精神大餐,對每位聽者心理凈化和意志激勵都起到了極大的作用,并對學生的心理健康產(chǎn)生了極大的促進,他們的學習欲望有了進一步提升。
三、和諧校園從我做起,弘揚先進形象
人際關系的好壞是一個人心理健康狀態(tài)的鏡子,心理健康的人才可能擁有良好的人際關系,與他人共享成長的快樂。因此人際關系的良好是心理健康的一個重要標準。[7]我校自2005年辦學以來,對當代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問題進行多種多樣的探索與實踐,最后選擇傳統(tǒng)文化,用《弟子規(guī)》《孝經(jīng)》等傳統(tǒng)文化知識作為引導學生心理健康的指路燈,打造和諧校園,從我做起,爭取做有孝道的人,做文明人,樹先進學先進的風氣越來越濃。通過認真的探索與實踐,我校先后獲得了廣西高考模擬作文2011、2012年度大賽一等獎(參賽者是承擔國家級語文課題研究學校,包括了不少示范高中在內的四十多所中學,每屆一等獎各評12名)。2012年高考成績排名向前,其別有曾燁林同學以575分的成績喜奪了岑溪市除兩所示范高中外的普通高中個人理科總分第一,我校獲得了梧州市高考成績優(yōu)秀二等獎的榮譽。我校中考成績連續(xù)三年穩(wěn)列岑溪市四十多所初中的前十名。學校的各種各樣成果紛至踏來,它不僅讓我校嘗到了甜頭,而且也讓實施傳統(tǒng)文化打造校園、引導學生學會做人、心理健康成長的師生看到了未來的希望。
《弟子規(guī)》的“泛愛眾”章開門見山提出“凡是人,皆須愛,天同覆,地同載”,用今天的話就是要愛護一切學生。我們的學生,都是偉大中華民族的一員,是國家的未來和希望。我們認為學風決定于教風,因此我們經(jīng)常在老師中反復強調這樣的觀點:“我們就是要有教無類”“做老師就要認真起好引導和引領作用,引導就是使學生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引領就是要以老師的榜樣潛移默化的帶動學生”“在任何情況下老師都必須以最好的心態(tài)奉獻給學生”“我們必須本著人文去貫徹條文”等等。經(jīng)過傳統(tǒng)文化的學習,我們的老師在愛護學生的方面都做得很好。2012年教師節(jié),政府送來了漂亮的紀念品,在轉送給老師時發(fā)現(xiàn)數(shù)量有欠,莫校長帶頭讓出;一些年輕老師的婚假、月假,都是休息未滿即返校上課;帶病堅持工作的老師,在學生遇到困難時立即伸出溫暖之手的老師,同學生家長交朋友的老師等等,都有著十分感人的故事。“行有不得,反求諸己”的思想也成了文華人的共識。一位小孩尚幼的女老師,曾因婆媳關系而有放棄教職的念頭,學了《弟子規(guī)》和《孝經(jīng)》之后,主動多從自己方面尋找原因,多從“孝”字考慮問題,最后得到了較好的磨合而使教學工作堅持了下來。所有這些感人形象,都在潤物無聲地影響著學生,學生也大變樣了:“一切以我為核心”的心理改變了,都注意了為他人著想、為大眾著想的修養(yǎng);容易沖動的心理改變了,凡遇不如意時都能轉換角色地多想一想;驕兵必敗、嬌慣必衰的觀點樹立了,在日常生活中校園總表現(xiàn)出嚴于律己、謙和待人的氣氛。不少街上行人都說,看到那些彬彬有禮,見到老師做深鞠躬的學生,那一定是文華學校的。今年我??忌蠌V西理工職院的梁桂松同學,因在學校學生會干部競選時向聽眾深深鞠躬,不僅贏得滿場喝彩,也促使其順利當選為學院學生會干部??忌喜煌髮W的莫新劍、盧碩明、霍蕭杰等同學也是因為受傳統(tǒng)文化的影響,待人接物彬彬有禮,大方得體,備受同學的敬重和老師的喜愛。一位梁姓學生家長在看了孩子帶回的學習傳統(tǒng)文化光盤后,在網(wǎng)上發(fā)文說:“文華開展傳統(tǒng)文化學習,不但觸動了學生心靈,也感動了我的全家,我衷心感謝傳統(tǒng)文化,感謝《弟子規(guī)》,感謝文華學校?!笔形麄鞑苛盒旅窀辈块L經(jīng)常到文華視察,看到我校學習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后的新氣象,欣然提筆寫下了“文華是傳統(tǒng)文化教育的搖籃”。
文華學校通過運用心理動力論、社會學習理論、人本主義理論、認識理論,正確地引導學生心理向健康方向發(fā)展,取得了一定成果,形成了“親其師,信其道,受其教” [8]的良好師生關系,促進了校園和諧。因此,我們相信心理健康的文華學子,將會更好地繼續(xù)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以健康的心理、德才兼?zhèn)涞哪芰?,去努力建設富強、文明的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中國。
【注釋】
[1] 李桂宗.中國文化導論[M].廣東人民出版社,2002:14.
[2] 弟子規(guī)[M].南寧學雍多聞學堂印制,2011.
[3] 孝經(jīng)[M].南寧學雍多聞學堂印制,2011.
[4] [5]泰勒著,蔡江農(nóng)譯. 原始文化[M].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1.
[6]李宏翰.心理學[M].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 :57-59.
[7] [8]人民教育出版社課程教材研究所,職業(yè)教育課程教材研究中心編著.心理健康[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107.
【參考文獻】
[1] 李桂宗. 中國文化導論[M]. 廣東人民出版社,2002.
[2] 任登第,牛淑卿. 大家都學弟子規(guī)[M]. 世界知識出版社,2011.
[3] 泰勒著,蔡江農(nóng)譯. 原始文化[M]. 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